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语文
>
浙江省温州市环大罗山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浙江省温州市环大罗山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9
2
/19
剩余17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绝密★考试结束前2023学年第一学期温州环大罗山联盟期中联考高二年级语文学科试题考生须知:1.本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就文言小说而言,其文体特征深受史传文学影响,而作为史传文学代表作的《史记》被鲁迅《汉文学史纲要》誉为“无韵之《离骚》”,就是强调其强烈的抒情色彩。中国古代文言小说作家很好地继承了这一抒情传统,如《搜神记》卷十六“紫玉与韩重”写吴王夫差小女紫玉与韩重的爱情悲剧,其中紫玉所吟歌诗情调凄婉,使故事极具艺术感染力。又如《续齐谐记》中“赵文韶”“王敬伯”写人神(鬼)之恋,其中男女弹琴歌吟,凄清婉丽,也赋予小说以浓郁的抒情意味。在某种意义上说,抒情性是促成中国古代小说文体走向独立的重要因素。唐传奇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小说文体的独立,恰如宋人赵彦卫《云麓漫钞》所言,它“文备众体”,可以见“史才、诗笔、议论”,而“诗笔”即指唐传奇小说浓郁的抒情色彩。洪迈《唐人说荟·凡例》称“唐人小说不可不熟,小小情事,凄婉欲绝,洵有神遇而不自知者,与诗律可称一代之奇”,他将唐传奇与唐诗相提并论,也是强调其鲜明的抒情特质。明桃源居士更是将唐人小说的抒情性溯源至楚骚抒情传统,称《楚辞》之后,唐人以其“奇宕不常之气,钟而为诗律,为小说”,言外之意,唐人小说与诗歌一样承载着作者的情感心志。毕竟,唐传奇作家大多为诗人,他们往往以诗性思维叙事写人,如《枕中记》《任氏传》作者沈既济在《任氏传》中即宣称其小说创作是为“传要妙之情”。再如,沈亚之的《湘中怨解》《秦梦记》《感异记》皆为典型的“楚调小说”,它们情节淡薄,不以故事性见长,而是通过穿插《湘中怨》《光风词》之类极富感伤色彩的楚歌来酝酿凄美迷离的情调,着意渲染一种隽永绵长、哀感顽艳的情绪。清人所编《唐代丛书》《唐人说荟》在收录《湘中怨解》的同时并附上《湘君》《湘夫人》,也意在强调这篇小说浓郁的抒情特征。唐传奇之后,作为中国古体小说第二座高峰的《聊斋志异》也富于抒情色彩。按照蒲松龄《聊斋自志》 的说法,其小说是“寄托如此,亦足悲矣”的“孤愤之书”,这在大多数小说篇尾的“异史氏曰”中得到充分体现。在《聊斋志异》写作过程中,蒲松龄《寄孙树百》以“怀人中夜悲天问,又复高歌续楚词”来表达自己的写作心境,显然,抒发胸中磊块是其写怪志异的重要心理动机。纪昀门人盛时彦在《姑妄听之跋》中称纪昀将《聊斋志异》视为“才子之笔”,而把自己的《阅微草堂笔记》定性为“著书者之笔”;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认为《聊斋志异》是“用传奇法而以志怪”,他们都认为《聊斋志异》与唐传奇小说的抒情传统一脉相承。(摘编自陈才训《论中国古代小说的抒情色彩》)材料二:在广义的中国诗学中,情与事是密切相关的。《诗经》中的许多篇章都是缘事而发,汉乐府诗同样被认为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汉书·艺文志》)。南朝钟嵘罗列了“楚臣去境”“汉妾辞宫”等典型事件,认为“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诗品》)。而唐代白居易“直歌其事”的写作策略和宋人提出的“述事以寄情”说则进一步肯定了通过叙事来表达情感的可能性。虽然小说家的创作缘起是多源化的,但小说的叙事特征决定了“缘事而发”是其生成的重要缘由之一。清代烟水散人在《珍珠舶序》中说“小说家搜罗闾巷异闻,一切可惊可愕可欣可怖之事,罔不曲描细叙,点缀成帙”,不仅指出了小说缘事而作的特点,还表明其“事”在性质上的感人特质。古代小说的“缘事而发”,既可缘于历史、社会之事,也可缘于人生、生活之事。前者如六朝志怪小说与唐传奇,多记述社会上的异事异闻,又如明清章回小说,多有感于世风变迁或历史兴亡。后者如晚明以后的小说,尤其是文人小说,多缘起于作者感于自己的人生遭际。这样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自述自身的梦幻人生经历是《石头记》(《红楼梦》)的创作缘起,《绘芳录》的作者曾写到,“欲作小说以自述生平抑郁之志”,“实事实情,毫无假借”(西泠野樵《绘芳录序》),这种“自述”既缘于实情也缘于实事。强调古代小说的“缘事而作”并非要否认小说的其他创作缘由,而是意在说明作家在创作阶段,就已经具备了鲜明的情感态度,感于事,动于情,乃作小说。小说的文体特性决定小说的抒情方式不能像诗词那样以“意象”为中心,而是“以事寄情”。小说的情感需要假借具体的小说事件抒发出来,不同的事表现出不同的情感。例如,明清才子佳人小说叙写的是有情人终成眷属的俗套故事,表现的是欢喜团圆的愿望,而《金瓶梅》《红楼梦》等人情小说叙写的则是人生与生命的盛衰之道,表现的则是乐极而悲之情。“事”不仅可以唤起作者的情感,成为文学创作的条件,也可以“由事到情”,成为表达情感的手段。中国古代小说的“叙事以寄情”同样符合叙事学的原理。不同于诗词的自白式话语方式,小说的叙述主体被作者分化为叙述者和众多小说人物,不同的主体处在不同的叙述层级,其情感也不能简单地画等号。但叙述者和众多小说人物的情感并非隔绝,而是统一在作者的抒情话语之下,形成抒情合调。作者将读者带入小说人物和叙述者的视点,本质上即是召唤读者通过叙述者和人物的角度来观看世界,以达到“共情”的目的。 (摘编自陶明玉《小说何以抒情:从古代到当下》)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唐传奇具有浓郁的抒情性,它的出现某种程度上标志着中国古代小说文体的独立。B.纪昀将《聊斋志异》视为“才子之笔”,鲁迅与其观点相同,他们都认为《聊斋志异》继承了唐传奇的抒情传统。C.古代小说的“缘事而发”,说明作家在创作阶段,就已经具备了鲜明的情感态度。D.小说不同于诗歌的话语方式,其本质是召唤读者通过不同的叙述主体来观看世界来实现“共情”。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搜神记》和《续齐谐记》中的爱情故事展现了古代文言小说的抒情传统。B.蒲松龄自述其小说是“孤愤之书”,表明了其写作的抒情倾向。C.清代烟水散人指出了小说缘事而作的特点,更点出了小说中“事”具有感人的特质。D.西泠野樵在《绘芳录序》中表明其小说欲借人生、生活之事述平生抑郁之志。3.下列选项中,不能佐证中国古代小说具有抒情性的一项是()A.《红楼梦》第一回中写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又题曰《金陵十二钗》,并题诗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B.脂砚斋在甲戌本第一回批中称赞《红楼梦》为“《离骚》之亚”。C.东汉桓谭在《新论》写道:“小说家合丛残小语,近取譬论,以作短书,治身理家,有可观之辞”。D.《水浒后传》作者在序中写道:“穷愁潦倒,满腹牢骚,胸中块磊,无酒可浇,故借此残局而著成之”。4.请结合文本,简述材料一是如何论证观点的。5.请简述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有何异同。【答案】1.B2.A3.C4.①举例具体小说内容,论证古代小说具有抒情传统;②引用文人评价,论证古代小说的抒情特质;③引用作者自述,强调作者写作的抒情取向。5.同:两则材料都认为古代小说都具有抒情特质。异:①材料一认为古代小说抒情性一脉相承,受史传文学和诗性思维的影响。②材料二认为古代小说抒情性来自于“缘事而发”的特性,小说事件是情感表达的手段。【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鲁迅与其观点相同”错。纪昀将《聊斋志异》视为“才子之笔”,鲁迅认为《聊斋志异》是“用传奇 法而以志怪”,他们的观点不同,作者只是引用他们的观点来论证唐传奇小说的抒情传统是一脉相承的观点。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爱情故事展现了古代文言小说的抒情传统”错。《搜神记》和《续齐谐记》是其中所吟歌诗句及弹琴歌吟赋予小说浓郁的抒情意味。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和论据的能力。C.桓谭的观点强调小说具有治身理家的实用价值,而非抒情特征。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①由“如《搜神记》卷十六‘紫玉与韩重’写吴王夫差小女紫玉与韩重的爱情悲剧,其中紫玉所吟歌诗情调凄婉,使故事极具艺术感染力。又如《续齐谐记》中‘赵文韶’‘王敬伯’写人神(鬼)之恋,其中男女弹琴歌吟,凄清婉丽,也赋予小说以浓郁的抒情意味”可知,材料一举例具体小说内容,论证古代小说具有抒情传统。②由“恰如宋人赵彦卫《云麓漫钞》所言,它‘文备众体’,可以见‘史才、诗笔、议论’,而‘诗笔’即指唐传奇小说浓郁的抒情色彩。洪迈《唐人说荟·凡例》称‘唐人小说不可不熟,小小情事,凄婉欲绝,洵有神遇而不自知者,与诗律可称一代之奇’,他将唐传奇与唐诗相提并论,也是强调其鲜明的抒情特质”“再如,沈亚之的《湘中怨解》《秦梦记》《感异记》皆为典型的‘楚调小说’,它们情节淡薄,不以故事性见长,而是通过穿插《湘中怨》《光风词》之类极富感伤色彩的楚歌来酝酿凄美迷离的情调,着意渲染一种隽永绵长、哀感顽艳的情绪。清人所编《唐代丛书》《唐人说荟》在收录《湘中怨解》的同时并附上《湘君》《湘夫人》,也意在强调这篇小说浓郁的抒情特征”可知,材料一引用文人评价,论证古代小说的抒情特质;③由“如《枕中记》《任氏传》作者沈既济在《任氏传》中即宣称其小说创作是为‘传要妙之情’”“按照蒲松龄《聊斋自志》的说法,其小说是‘寄托如此,亦足悲矣’的‘孤愤之书’”可知,材料一引用作者自述,强调作者写作的抒情取向。【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同:由材料一中“在某种意义上说,抒情性是促成中国古代小说文体走向独立的重要因素”“唐传奇之后,作为中国古体小说第二座高峰的《聊斋志异》也富于抒情色彩”和材料二中“古代小说的‘缘事而作’并非要否认小说的其他创作缘由,而是意在说明作家在创作阶段,就已经具备了鲜明的情感态度,感于事,动于情,乃作小说”可知,两则材料都认为古代小说都具有抒情特质。异:①由材料一中“就文言小说而言,其文体特征深受史传文学影响,而作为史传文学代表作的《史记》被鲁迅《汉文学史纲要》誉为‘无韵之《离骚》’,就是强调其强烈的抒情色彩。中国古代文言小说作家很好地继承了这一抒情传统”“明桃源居士更是将唐人小说的抒情性溯源至楚骚抒情传统,称《楚辞》之后,唐人以其‘奇宕不常之气,钟而为诗律,为小说’,言外之意,唐人小说与诗歌一样承载着作者的情感心志。毕竟,唐传奇作家大多为诗人,他们往往以诗性思维叙事写人”可知,材料一认为古代小说抒情性一脉相承,受史传文学和诗性思维的影响。②由材料二“古代小说的‘缘事而作’并非要否认小说的其他创作缘由,而是意在说明作家在创作阶段,就已经具备了鲜明的情感态度,感于事,动于情,乃作小说”“小说的文体特性决定小说的抒情方式不能像诗词那样以‘意象’为中心,而是‘以事寄情’。小说的情感需要假借具体的小说事件抒发出来,不同的事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可知,材料二认为古代小说抒情性来自于“缘事而发”的特性,小说事件是情感表达的手段。(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占梦人加西亚·马尔克斯上午九点,我们正在哈瓦那·里维埃拉酒店的露台上享用早餐,烈日下,海水突然掀起一个巨浪,把沿着海堤大道行驶的和停在人行道上的几辆汽车抛到半空中,其中一辆嵌进了酒店的侧墙。整个上午谁也无暇顾及嵌入酒店侧墙的那辆车,大家都以为它原先是停在人行道上的。但当起重机把车从墙洞里取出来时,人们发现驾驶座上有一具系着安全带的女性尸体。这野蛮的一击使她粉身碎骨,面容已无法辨认,靴子撕裂了,衣服也成了碎片,手上戴着一枚镶着绿宝石眼睛的蛇形金戒指。警察证实,她是新任葡萄牙大使的管家。①这是一个关键的信息,因为我担心那是一位我难以忘怀的故人,虽然我一直都不知晓她的真实姓名。她右手食指上戴着一枚同样的戒指,在那个时代很不寻常。认识她是在三十四年前的维也纳,她大约三十岁,保养得不好,应该不曾美丽过,就已提前开始衰老。不过她是个很有魅力的人,同时也非常可怕。她从没提起过自己的真实姓名,我们总是称呼她:弗劳·弗里达。刚一认识,我就冒冒失失地问她,她是如何立足并发迹的。她掷地有声地回答:“我受雇做梦。” 事实上这的确是她唯一的职业。从她牙牙学语开始,就在家庭中养成了良好的习惯,每天在早餐前讲述自己的梦,这时候能回忆起的内容保存着最纯粹的预见性。七岁时,她梦见一个弟弟被激流冲走。全然出于迷信,母亲禁止那个孩子在小溪里游泳,虽然那是他最喜欢做的事。但是弗劳·弗里达对于解梦已经有了一套自己的体系。“这个梦的含义,”她说,“不是说他会溺水而亡,而是说他不应该吃甜食。”这似乎只能解释为她不怀好意,因为对于一个五岁的孩子来说,离开了周末甜点,简直活不下去。然而他们的母亲已经对女儿的预言天赋深信不疑,一丝不苟地遵照这一警告执行。但是某天她一个疏忽,那孩子在偷吃一颗糖球时噎住了,谁也无力回天。②弗劳·弗里达从没想过这项天赋可以作为职业,直到在维也纳残酷的严冬,生活扼住了她的咽喉。她敲了遇到的第一栋想要住在里面的房子的门求职。被问到会做什么时,她实话实说:“做梦。”只消几句简单的解释,这家的主妇就接纳了她,唯一的要求是她得通过解梦为全家预测每日运程。她做得很好,而且做了很多年,尤其是在战争期间,那时现实比噩梦更可怕。早餐时间,只有她才能决定每个人当天该做什么,怎么做,直到最后她的预言成为这栋房子里唯一的权威。她对这个家庭的统治是绝对的:哪怕最细微的叹息都出自她的命令。一天晚上,在小餐馆里,大家都在开怀畅饮,她凑到我耳边告诉了我一个她十分确定的刻不容缓的消息。“我来就是为了告诉你,昨晚我梦见你了。”她说,“你应该马上离开维也纳,五年之内不要回来。”她言之凿凿,当天晚上就把我送上了开往罗马的最后一班火车。她的话对我影响至深,从那以后我一直自认为是一场未知的灾难的幸存者。直到今天,我也没有回过维也纳。……我曾在巴塞罗那遇到过弗劳·弗里达。那次见面非常出人意料,在我看来甚至有些神秘。巴勃罗·聂鲁达[1]在西班牙内战结束后第一次踏上这片土地,他的目的地是瓦尔帕莱索,在悠闲的海上行程中安排了西班牙这一站。那天在卡瓦列拉饭店,他停止进食,警觉地探查了一番,然后很小声地对我说:“背后有人一直在看我。”我从他的肩头看过去,果然如此。在他背后,隔着三张桌子,坐着一个镇定自若的女人,戴着一顶过时的阔边帽,围着一条紫红色围巾,嘴里慢慢地咀嚼着,视线没有离开过他。我立刻就认出了她。老了,胖了,但毫无疑问是她,食指上戴着那枚蛇形戒指。我邀请她到我们桌上来喝杯咖啡,并建议她讲讲她的梦,让诗人惊讶一下。但是他没有理会,因为他从一开始就表示不相信那些在梦中得到的预兆。③“只有诗歌能洞察一切。”他说。…… 三点时我们同她告辞,陪聂鲁达去睡他神圣的午觉。聂鲁达立刻就睡着了,让我们完全没想到的是,他十分钟后就醒了,像孩子一样。当他再次出现在客厅时,已经恢复了精神,脸颊带着枕头上的图案压出的印记。“我梦见了那个做梦的女人。”他说,“我梦见她梦见了我。”“这是博尔赫斯[2]的情节。”我说。他失望地看着我。“已经被写过了?”“就算现在还没写,总有一天他会写的。”我说,“这将是他的迷宫之一。”下午六点,一上船,我们到处找弗劳·弗里达,最后当我们准备不辞而别时,在普通舱的甲板上遇到了她。她也刚从午睡中醒来。“我梦见了那位诗人。”她说。我十分惊讶,请她讲讲这个梦。“我梦见他梦见了我。”她说。我脸上的惊讶使她感到困惑:“你怎么了?有时候,在一大堆梦里,总有个别的跟现实生活没什么关系。”④我再也没有见过她,也没有想起过她,直到得知里维埃拉酒店遇难的女人手上戴着一枚蛇形戒指。几个月之后,在一次外交招待会上碰到葡萄牙大使时,我忍不住向他打听那个女人。大使谈起她时带着狂热和深深的景仰。“您无法想象她有多么特别,”他说,“您会忍不住想要写一个关于她的故事。”接着,他用同样的语气讲述起那些令人惊讶的细节,但是没有哪句话能给我提示,让我得出明确的结论。“具体来说,”我最终问道,“她是做什么的?”“什么也不做,”他似乎有些失望,“她只做梦。”一九八○年三月(有删改)注释:[1]巴勃罗·聂鲁达:智利诗人。[2]博尔赫斯:阿根廷诗人、小说家。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部分,独特的死亡情景,体现了女人的神秘,为下文做铺垫,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B.小说中,女人弟弟的死亡,说明女人的解梦并不准确,作者借此展现小说的虚构性。C.小说中作者好友巴勃罗·聂鲁的出现及其相关情节的描写,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D.小说结尾葡萄牙大使“似乎有些失望”的神情,与前文的狂热与景仰形成了对比,能引发读者的思考。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句子①中“难以忘怀”,体现“我”与女子之间存在特殊的关系,为下文情节张本。B.句子②采用拟人的手法,简洁生动地写出了当时生活的困苦,又与下文的求职形成反差,使得小说更显荒诞与神秘。C.句子③表达了聂鲁达对女子解梦能力的不信任,暗设伏笔,与下文形成 了印证与反差,有令人意想不到之感。D.句子④中“我再也没有见过她,也没有想起过她”,表明“我”对“占梦人”的能力已经释然,结合下文也能看出来“我”对其能力有着怀疑的态度。8.小说中说占梦人“是个很有魅力的人,同时也非常可怕”,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9.“蛇形戒指”在文中多次出现,试分析有何深意。【答案】6.B7.D8.①魅力:文中她是一名“占梦人”,职业特殊,充满了神秘色彩;她有占卜吉凶的能力,吸引人们与她交往从而获得利益,所以她是一个很有魅力的人。②可怕:她的占卜常常与死亡和危险相伴,令人感到可怕;另外她有着很强烈的控制欲,所以说她非常可怕。9.①作为情节线索,“蛇形戒指”是勾起“我”回忆,认出占梦人的重要事物;②蛇形戒指,也与占梦人充满魅力与可怕的形象相符,塑造了人物形象;③蛇形戒指的盘绕环形的形象,暗示小说的环形叙事结构。【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B.“说明女人的解梦并不准确”错误。小说中占梦人梦到弟弟被激流冲走,但她给出的解释是弟弟不应该吃甜食,后来弟弟果然因为吃糖噎住而去世。所以文中她弟弟死亡的情节,并不是用来表现女人的解梦不准确。故选B。【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D.“表明‘我’对‘占梦人’的能力已经释然”错误。“我再也没有见过她,也没有想起过她”,并不是表明“我”对“占梦人”的能力已经释然,结合下文能看出来“我”对其能力有着怀疑的态度,但是内心十分想要去求证,句子能展现占梦人的神秘。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信息的能力。①魅力:由原文“‘我受雇做梦。’”“事实上这的确是她唯一的职业”可知,文中她是一名“占梦人”,职业特殊,充满了神秘色彩。由原文“她敲了遇到的第一栋想要住在里面的房子的门求职。被问到会做什么时,她实话实说:‘做梦。’只消几句简单的解释,这家的主妇就接纳了她,唯一的要求是她得通过解梦为全家预测每日运程” 可知,她有占卜吉凶的能力,吸引人们与她交往从而获得利益,所以她是一个很有魅力的人。②可怕:由原文“七岁时,她梦见一个弟弟被激流冲走”“你应该马上离开维也纳,五年之内不要回来”可知,她的占卜常常与死亡和危险相伴,令人感到可怕。由原文“早餐时间,只有她才能决定每个人当天该做什么,怎么做,直到最后她的预言成为这栋房子里唯一的权威。她对这个家庭的统治是绝对的:哪怕最细微的叹息都出自她的命令”可知,她有着很强烈的控制欲,所以说她非常可怕。【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物象作用的把握能力。文章开篇写到这个驾驶室中的女性尸体,因为带着一枚镶着绿宝石眼睛的蛇形金戒指,从而认出了这个人的身份。我因为看到这一关键信息,才勾起了“我”对占梦人的回忆,所以这枚蛇形金戒指贯穿了全文,是这篇文章的线索。本文中的这枚戒指是镶着绿宝石眼睛的蛇形金戒指,造型非常地奇特,而它的主人是一位很有魅力同时也非常可怕的人,所以这枚蛇形截止和占梦人的形象是相符的,通过这枚蛇形戒指也塑造了人物的形象。本文开篇写到哈瓦那·里维埃拉酒店出现的一次事故,当看到这枚蛇型金戒指的时候,引发了“我”的回忆,文章的结尾又说到得知里维埃拉酒店遇难的女人手上戴着一枚蛇形戒指。小说具有环形叙事结构。所以,蛇形戒指的盘绕环形的形象,暗示小说的环形叙事结构。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节选自《孟子·公孙丑上》)乙孟子曰:“人之学者,其性善。”曰:是不然。是不及知人之性,而不察乎人之性、伪之分者也。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学,不可事。礼义者,圣人之所生 也,人之所学而能、所事而成者也。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是性、伪之分也。问者曰:“人之性恶,则礼义恶生?”应之曰:凡礼义者,是生于圣人之伪,非故生于人之性也。故陶人埏埴而为器,然则器生于陶人之伪,非故生于人之性也。故工人斫木而成器,然则器生于工人之伪,非故生于人之性也。圣人积思虑,习伪故,以生礼义而起法度然则礼义法度者是生于圣人之伪非故生于人之性也。若夫目好色,耳好听,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肤理好愉佚,是皆生于人之情性者也;感而自然,不待事而后生之者也。夫感而不能然,必且待事而后然者,谓之生于伪。是性伪之所生,其不同之征也。故圣人化性而起伪,伪起而生礼义,礼义生而制法度;然则礼义法度者,是圣人之所生也。故圣人之所以同于众,其不异于众者,性也;所以异而过众者,伪也。(节选自《荀子·性恶论》)10.材料二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以生礼A义而起B法度C然则礼D义法度者E是生于圣F人之伪G非故H生于人之性也。11.下列对甲、乙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义之端也端:发端。B.贼其君者也贼:偷窃。C.曰:是不然然:这样。D.圣人之所生也生:通“性”,本性。12.下列对文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举“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的例子,证明“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乙文中荀子用陶人、木匠“为器”作类比说明礼义生于圣人之伪。B.荀子认为“生于性”和“生于伪”的区别在于感觉到了能否自发完成,像人喜好美色、爱好音乐、爱吃美味、喜欢财利、喜欢舒适等都属于“生于性”。C.甲文中“无恻隐之心……非人也”运用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恻隐心、羞恶心、辞让心、是非心”是人应有的四种德行,读来气势酣畅。D.甲文通过一系列类比和比喻来论证自己观点,浅显易懂,既具备散文的典型特征,又具有雄辩的气势和感染力。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2)故工人斫木而成器,然则器生于工人之伪,非故生于人之性也。14.请根据上面的材料,概括孟子和荀子对“人性”的不同观点。【答案】10.CEG11.A12.B 13.(1)所有有这四种发端的人,知道都要扩大充实它们,就像火刚刚开始燃烧,泉水刚刚开始流通。(2)木工砍削木材而制成木器,那么木器产生于工人的人为努力,而不是原先产生于人的本性。14.①孟子认为,“不忍人之心”是人所固有的,即“人性本善”。②但又强调后天努力(“扩而充之”)对发扬“四端”的重要意义。③荀子认为,人的本性是邪恶的。④是一有感觉就自然形成、不依赖于人为的努力就会产生出来的东西。【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从而使礼义产生了、使法度建立起来了,那么礼义法度便是产生于圣人的人为努力,而不是原先产生于人的本性。“礼”“义”并列不能断开。“然则”,“既然这样,那么……”,一般放在句子开头,所以前面C处断开;“……者,……也”固定句式,“者”之后E处断开;“是生于……”与“非故生于……”,构成正反并列关系,故“非故生于……”前G处断开”。故选CEG。【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A.正确。句意:羞耻之心是义的发端。B.“贼”:伤害。句意:认为他的君主不行的人,就是伤害他的君主的人。C.“然”:对,正确。句意:我认为:这个说法不正确!D.“生”:制定。句意:礼义,是圣人制定的。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鉴赏艺术手法的能力。B.“区别在于感觉到了能否自发完成”错误。乙文“凡礼义者,是生于圣人之伪,非故生于人之性也”“感而自然,不待事而后生之者也。夫感而不能然,必且待事而后然者,谓之生于伪”可知,性是先天具有的素质,伪是后天学习的结果。荀子所说的“伪”,是指学习礼义制度对人性加以改造。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凡”,所有,凡是;“然”,通“燃”,燃烧;“达”,流通,指泉水涌出。(2)“斫”,砍削;“伪”,后天的人为努力;“故”,原先。【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从“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可知,孟子认为,“不忍人之心”是人所固有的,即“人性本善”;从“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可知,但孟子又强调后天努力(“扩而充之”)对发扬“四端”的重要意义。从“人之性恶”可知,荀子认为,人的本性是邪恶的;从“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学,不可事”“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是皆生于人之情性者也;感而自然,不待事而后生之者也”可知,是一有感觉就自然形成、不依赖于人为的努力就会产生出来的东西。参考译文:甲孟子说:“每个人都有怜爱别人的心。先王因为有怜爱别人的心,这就有怜爱别人的统治了;凭着怜爱别人的心来实施怜爱别人的统治,治理天下可以像在手掌上运转小物件一样容易。之所以说人都有不忍伤害别人的心,(根据在于)假如现在人们忽然看到一个孩子要掉到井里去了,都会有惊恐同情的心情……(一个人)如果没有同情之心,简直不是人;如果没有对自身的不善感到羞耻,对他人的不善感到憎恶之心,简直不是人;如果没有谦逊推让之心,简直不是人;如果没有是非之心,简直不是人。同情之心是仁的萌芽;羞耻之心是义的萌芽;推让之心是礼的萌芽;是非之心是智的萌芽。人有这四种萌芽,就像他有四肢一样。有这四种萌芽却自己认为不行的人,这是伤害自己的人;认为他的君主不行的人,就是伤害他的君主的人。所有有这四种发端的人,知道都要扩大充实它们,就像火刚刚开始燃烧,泉水刚刚开始流通。假若能够扩充,便足以安定天下;假若不扩充,(让它消灭,)便连侍奉父母都不行。”(节选自《孟子·公孙丑上》)乙孟子说:“人要学习的,就是人性的善。”我认为:这个说法不正确!这是因为不曾懂得人性,不了解本性与后天人为之间的区别。本性,是天生的,是学习不来的,也不是后天人为的。礼义,是圣人制定的,通过学习人们就能得到,经过努力就能做到。不可能通过学习,也不可能是人为,而是先天自然生成的,这就是本性。可以通过学习获得,可以经过后天人为的努力实现的,就是人为。这就是本性与人为的差别。有人问:“人的本性是邪恶的,那么礼义是从哪里产生出来的呢?” 我回答他说:所有的礼义,都产生于圣人的人为努力,而不是原先产生于人的本性。制作陶器的人搅拌揉打粘土而制成陶器,那么陶器产生于陶器工人的人为努力,而不是原先产生于人的本性。木工砍削木材而制成木器,那么木器产生于工人的人为努力,而不是原先产生于人的本性。圣人深思熟虑、熟悉人为的事情,从而使礼义产生了、使法度建立起来了,那么礼义法度便是产生于圣人的人为努力,而不是原先产生于人的本性。至于那眼睛爱看美色,耳朵爱听音乐,嘴巴爱吃美味,内心爱好财利,身体喜欢舒适安逸,这些才都是产生于人的本性的东西,是一有感觉就自然形成、不依赖于人为的努力就会产生出来的东西。那些并不由感觉形成、一定要依靠努力从事然后才能形成的东西,便叫做产生于人为。这便是先天本性和后天人为所产生的东西及其不同的特征。圣人改变了邪恶的本性而作出了人为的努力,人为的努力作出后就产生了礼义,礼义产生后就制定了法度。那么礼义法度这些东西,便是圣人所创制的了。圣人和众人相同而跟众人没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是先天的本性;圣人和众人不同而又超过众人的地方,是后天的人为努力。(节选自《荀子·性恶论》)(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开愁歌①李贺秋风吹地百草干,华容碧影生晚寒。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衣如飞鹑②马如狗,临歧击剑生铜吼。旗亭③下马解秋衣,请贳④宜阳一壶酒。壶中唤天云不开,白昼万里闲凄迷。主人劝我养心骨,莫受俗物相填豗⑤。【注】①本诗为作者途经陕西华山时所作。②衣如飞鹑:衣衫褴褛。③旗亭:酒肆。④贳(shì):抵押。⑤豗:冲击。15.下列对本诗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二句写景,秋风萧瑟,百草干枯,华山苍碧的影子在傍晚中寒意愈浓。B.三、四句中,“枯兰”形象地写出了人生失意的悲苦,也喻指诗人高洁的品格。C.五、六句抒发了诗人的悲愤之情,“吼”字是用猛兽的咆哮声来比拟击剑人心底的“怒吼”。D.九、十句乐景写哀情,白昼万里,浮云悠闲,诗人却愁绪满怀,把酒唤天。16.本诗“旗亭下马解秋衣,请贳宜阳一壶酒。”两句与下面诗句都写到以物换酒,从中可看出诗人的形象。请结合这些诗句,分析诗人形象的异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将进酒》) 【答案】15.D16.相同之处:都是借酒浇愁、志不得伸的失意者形象。李贺“请贳宜阳一壶酒”和李白“呼儿将出换美酒”均靠酒排解心中抑郁。不同之处:李贺诗,潦倒困顿。一个“贳”字,生动形象地将买酒需用衣物抵押的困顿展现出来;李白诗,狂放豪迈。“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写出了李白虽失意却依旧豪迈狂放的心境。【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D.“乐景写哀情,白昼万里,浮云悠闲”错,九、十句写醉后呼天,天也不应,浮云蔽日,白昼如冥,看不到一点希望的光亮,诗人忧心如焚,而不是“乐景写哀情,白昼万里、浮云悠闲”。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首先要明确两首诗中诗人喝酒的共同之处,他们都是借酒浇愁,但因为两人的性格、际遇等不同,诗歌中反映出的形象也就不同。本诗“临歧击剑”,愁苦愤懑已极,要得解脱,唯一的办法只有求救于酒,以酒浇愁。可是诗人身无分文,于是下马脱下“秋衣”,拿到酒店换酒。这两句进一步表现诗人穷愁潦倒的生活境况。秋天的傍晚,寒气侵肤,诗人竟在这时脱衣换酒,他已经穷困到了食不果腹的地步。衣不可脱而非脱不可,酒可不喝而非喝不行,展现了一个借酒浇愁、志不得伸、极度苦闷诗人形象。“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即便千金散尽,也当不惜将出名贵宝物——“五花马”“千金裘”来换取美酒,图个一醉方休。此句也写借酒浇愁,但笔酣墨饱,情极悲愤而作狂放,语极豪纵而又沉着,典裘当马,换取美酒,可见诗人不拘形迹的豪迈形象,“万古愁”语意深沉,悲壮而雄壮。由此得到答案:相同之处:都是借酒浇愁、志不得伸的失意者形象。李贺“请贳宜阳一壶酒”和李白“呼儿将出换美酒”均靠酒排解心中抑郁。不同之处:李贺诗,潦倒困顿。一个“贳”字,生动形象地将买酒需用衣物抵押的困顿展现出来;李白诗,狂放豪迈。“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写出了李白虽失意却依旧豪迈狂放的心境。(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鱼雁传书”是书信的代称。《春江花月夜》中借此典故含蓄地表达书信不能往来,暗含相思之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将进酒》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李白用乐观好强的口吻蔑视权贵,肯定自我,表现了他的豪迈洒脱。(3)孔子在《〈论语〉十二章》中阐释君子应勤勉做事而谨慎言谈,并向有道德的人学习以匡正自己,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鸿雁长飞光不度②.鱼龙潜跃水成文③.钟鼓馔玉不足贵④.但愿长醉不愿醒⑤.敏于事而慎于言⑥.就有道而正焉【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鸿”“跃”“馔”“慎”“焉”等。三、语言文字应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生活素养还来自作家对生活投入的热情,对生活的感受、体验,对生活的独特发现。①生活素养固然包括了见多识广,②也更为本质的是认识深刻,③真切感受。④应当说,经历和见闻都属于广度方面的问题,⑤而认识和感悟则属于深度和密度方面的问题。⑥广度仅仅是一个侧面,⑦在广度基础上加上深度和密度,⑧才能形成立体的、完整的生活素养。鲁迅曾经鼓励作家“选材要严,开掘要深”,就是要求向生活的深度挖掘。作家叶蔚林认为,创作中的熟悉生活,其实就是“独特的发现,独特的感受”。就是说,创造不能停留于生活的表面。茅盾在论创造时,特别强调广度、深度和密度的三位一体化。他说:广博与深入,并不对立,而是A的。很难想象,一个埋头在生活的一角,而对一角以外的生活全无所知的作者,怎能够写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使作品所反映的生活具有普遍性。我们所要表现的,必须是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生活,能使广大读者感到身入其境,产生强烈的共鸣;但我们所虚构的故事和人物不可能不是具体环境中的故事和人物。而所以能达到这样的程度,就在于作者既有广博的生活知识,又有B。18.请在文中A处补写合适的成语,B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补写语句不超过10个字。19.文中第二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答案】18.A.相辅相成B.深入的生活经验19.②可修改为:但更为本质的是认识深刻。③可修改为:感受真切。⑥可修改为:广度仅仅是一个平面。【解析】 【18题详解】本题考查填写成语及补写语句的能力。A.根据前面“并不……”以及“而是……”可知,该句为转折关系复句,因此横线处句子的意思是与“对立”相反的,又由于限定填成语,因此可以填写“相辅相成”。“相辅相成”的意思是: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补充。B.根据“既有……”和“又有……”可知,该句为并列关系复句。全段是对“生活”相关知识的讨论,所以横线处可以填写“深入的生活经验”“丰富的生活经验”“切实的生活经验”等。【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①关联词语搭配不当,中“固然……”以及②中“更为……”等可知,两句为转折关系,而非并列或递进关系,因此②中“也”应改为“但”。③语序不当,“真切感受”与②中“认识深刻”可知,两者应为并列关系,同为主谓结构,故③应为“感受真切”。由下文“才能形成立体的、完整的生活素养”可知,没有在广度基础上加上“深度和密度”,就既不“立体”,也不“完整”,因此只能局限于“平面”的层次;而“侧面”显然和“正面”对应,前后都缺乏与“侧面”对应的词语,故⑥可修改为“广度仅仅是一个平面”,与“立体”相对应。(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后,两顶发了黑的草帽起伏躜动,匆匆忙忙,①像是随着一条不安静的河水在漂流。无所谓从哪儿来,也无所谓到哪儿去,每人带一把三弦琴,说书为生。老少二人都赤着上身,各自拎了一条木棍探路,缠在腰间的粗布小褂已经被汗水洇湿了一大片。蹚起来的黄土干得呛人。这正是说书的旺季。老瞎子想赶着多说书,整个热季领着小瞎子一个村子一个村子紧走,一晚上一晚上紧说。老瞎子一天比一天紧张、激动,心里算定:弹断一千根琴弦的日子就在这个夏天了,说不定就在前面的野羊坳。②暴躁了一整天的太阳这会儿正平静下来,光线开始变得深沉。到了夜里老瞎子翻来覆去睡不安稳,小瞎子正睡得香甜,他全力去想那张药方和琴弦:还剩下几根,还只剩最后几根了。那时就可以去抓药了,然后就能看见这个世界——他无数次爬过的山,无数次走过的路,无数次感到过她的温暖和炽热的太阳,无数次梦想着的蓝天、月亮和星星……还有呢?突然间心里一阵空,空得深重。就只为了这些?还有什么?他朦胧中所盼望的东西似乎比这要多得多……夜风在山里游荡。20.文中有两个重叠形式“莽莽苍苍”“匆匆忙忙”,说说它们和“莽苍”“匆忙”相比,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21.文中有两处画横线部分,请任选一处分析其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 22.文中画波浪线部分写到老瞎子“空得深重”,“空”原本指不包含什么,指向一种轻盈之态,而“深重”却有一种沉重之意,如何理解。【答案】20.①“莽莽苍苍”能更好表现表空间阔大、植被丰茂的特点。②“匆匆忙忙”更能描摹出两个瞎子为了弹断一千根琴弦而焦急奔走的状态。③空间阔大、自然幽静而人物匆忙,构成强烈的反差张力。④使用叠词,强化了语意,又使得语言节奏感更强,读起来朗朗上口。21.第一处:比喻,将两人在群山中匆忙行走比喻为在不安静的河水中漂流,生动形象地体现出了两人时刻奔走于路途中的迅疾、动荡。第二处:拟人,从“暴躁”到“平静”,赋予太阳以人的情绪,生动展现了夏季太阳的火辣,以及在接近野羊坳时太阳光慢慢趋向柔和的变化,调整了叙事节奏,构成了自然与人物内心的张力。22.①“空”是因长期眼盲,老瞎子所期待并能准确表达出的有限,感到空虚而迷茫;②“深重”是因为老瞎子发觉自己所望的东西其实多得多,盼望既深且重。③在期盼与迷茫中,他开始求索生命更多的意义,这种求索深刻而厚重。【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词语表达效果的能力。①“莽莽苍苍”指原野辽阔,无边无际。用来修饰“群山”,突出空间阔大、植被丰茂的特点。②“匆匆忙忙”指做事匆促忙碌。用来描写两个人的动作。而由后文“老瞎子想赶着多说书,整个热季领着小瞎子一个村子一个村子紧走,一晚上一晚上紧说。老瞎子一天比一天紧张、激动,心里算定:弹断一千根琴弦的日子就在这个夏天了,说不定就在前面的野羊坳”可知,原来两个瞎子,尤其是老瞎子如此匆忙是为了赶紧弹断一千根琴弦,自己就能抓药了,能看到光明了。“匆匆忙忙”更能描摹出两个瞎子为了弹断一千根琴弦而焦急奔走的状态。③“莽莽苍苍”与“匆匆忙忙”,一个空间阔大,自然幽静,一个人物匆忙,二者构成强烈的反差张力。④“莽莽苍苍”“匆匆忙忙”属于叠音词,和“莽苍”“匆忙”相比,使用叠词,强化了语意,又使得语言节奏感更强,读起来朗朗上口。【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第一处:“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后,两顶发了黑的草帽起伏躜动,匆匆忙忙,像是随着一条不安静的河水在漂流”,运用了比喻手法,将两人在群山中匆忙行走比喻为在不安静的河水中漂流。群山起伏,就像一条动荡的河流,二人在其间随着山势变化而高低起伏匆忙奔走的身影,的确是像在不安静的河水中漂流。这个比喻生动形象地体现出了两人时刻奔走于路途中的迅疾、动荡。第二处:“暴躁了一整天的太阳这会儿正平静下来”运用了拟人手法,“暴躁” 是说人的脾气,这里用来写夏季的太阳,写出夏季太阳火辣的特点;而此刻已近傍晚,太阳的光线变得柔和,就像一个脾气暴躁的人逐渐安静下来,从“暴躁”到“平静”,赋予太阳以人的情绪,生动展现了夏季太阳的火辣,以及在接近野羊坳时太阳光慢慢趋向柔和的变化;老瞎子之前一直带着徒弟匆匆忙忙赶路,一个村子一个村子说书,想要赶快弹断一千根琴弦,而此刻,他慢慢安静下来思考“就只为了这些?还有什么?他朦胧中所盼望的东西似乎比这要多得多”。写阳光的变化,也正暗示了人物的心境变化,这样写调整了叙事节奏,构成了自然与人物内心的张力。【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①联系前文“那时就可以去抓药了,然后就能看见这个世界——他无数次爬过的山,无数次走过的路,无数次感到过她的温暖和炽热的太阳,无数次梦想着的蓝天、月亮和星星……还有呢?”,这里是老瞎子的心理描写,他想了很多,期待能够看到光明之后可以看到的东西,但因为他是盲人,知道的东西有限,因而列举不出太多的东西。这里的“空”是因长期眼盲,老瞎子所期待并能准确表达出的有限,感到空虚而迷茫;②注意前面列举之后的省略号,老瞎子一生奔波,想要弹断一千根琴弦,然后看看这个世界,他期待的东西太多了,无法一下子想起来,说出来。这里的“深重”是因为老瞎子发觉自己所望的东西其实多得多,盼望既深且重。③“就只为了这些?还有什么?他朦胧中所盼望的东西似乎比这要多得多……”,老瞎子开始思考,自己期待的似乎比能够想到的更多,除了弹断琴弦之后看到世界之外,他开始关注生命的其他意义,在期盼与迷茫中,他开始求索生命更多的意义,这种求索深刻而厚重。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君子有三鉴:鉴乎前,鉴乎人,鉴乎镜。借鉴经验可以让我们少走弯路,但有时也会限制我们走出新路。这两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第一段指出可以借鉴的对象,并结合相关对象指出借鉴的价值,可以以前事为鉴,吸取教训,可以以他人为鉴,效法他人的贤德,可以以铜镜为鉴,看清自我。考生只要围绕“借鉴”来谈都符合题意。材料第二段阐述了“借鉴”的作用,它既可以让我们少走弯路,但有时也会限制创新。我们可以把“借鉴”作为写作的话题。可以思考借鉴的对象,如要鉴古,那可不可以鉴今?可以以人为鉴,能不能以事为鉴?可以以镜为鉴,还有何物可以为鉴?其实推而广之,万事万物皆可为鉴,因为所谓借鉴,无非是认识世界,然后反观自身。也可以思考如何借鉴。认识世界应该以为我所用为目的,即以我观物,强调认识的主体性;反观自身,则应以对世界的认识为基础,即以物观我,强调自我观照的客观性。还可以思考借鉴的价值。可以从论说的现实性、时代性角度来说,比如今天中国的国策,如一带一路等从哪些地方获得过经验和教训等等。同时借鉴可以是很多方面,无论是国家发展,还是企业进步,还是文学方面,其实都需要借鉴,比如鲁迅不但从题目上,而且从整体形式上借鉴了俄国作家果戈理的同名小说《狂人日记》,创造了自己的《狂人日记》,思想内容方面更为“忧愤深广”。当然借鉴是第一步,借鉴是前行的阶梯。我国的市场经济就是借鉴的成果。牛顿说:“如果说我所看的比笛卡尔更远一点,那是因为站在巨人肩上的缘故。”站在巨人的肩头,就是借鉴,这样才前行的更远。但也要注意借鉴的两面性,它可以给我们提供经验,让我们少走弯路;但是它也可以限制我们的眼界和思维,不能创新。行文构思上,可以由材料引出“借鉴”这一话题,由可以借助名言引出,如“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把别人的经验变成自己的,他的本事就大了”,接着阐释“借鉴”的内涵,如“把别的人或事当镜子,对照自己,以便吸取经验或教训”,列举正反事例突出“借鉴”的意义,然后联系现实社会,结合中国的发展分析“借鉴”在当下的价值,最后呼应开头。立意:1.借鉴经验,择善而从。2.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3.借鉴是为了更好地创新。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浙江省温州市环大罗山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英语上学期期中联考试卷(Word版有解析)
浙江省环大罗山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卷(Word版附解析)
浙江省温州市环大罗山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浙江省温州市环大罗山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浙江省温州市环大罗山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浙江省温州市环大罗山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浙江省温州市环大罗山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浙江省温州市环大罗山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数学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浙江省温州市环大罗山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浙江省温州市环大罗山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11-22 15:20:06
页数:19
价格:¥2
大小:51.24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