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浙江省杭州市临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0

2/20

剩余18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浙江省杭州市临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注意:1.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所有答案须答在答题卷上,答在试题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只需上交答题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Ⅰ(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在人类历史上,相当长一段时间里,科学技术与伦理之间是泾渭分明的。人们逐渐形成了这样的观点:科学知识不反映人类的价值观,科学家也不对其研究成果的社会影响负责。在过去半个多世纪里,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方面,科学与技术之间的传统界限逐渐模糊。科学家在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中一直不断地干预并改造着物质世界,通过技术过程影响着自然、社会和人类自身。另一方面,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曾经的边界正在消失。科技创新往往在交界地带产生,其研究结果也日益增加了复杂性和普遍不确定性。与传统的科学实验相比,一旦出现了偏差会带来重大的灾难性社会后果。此时,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早已不是纯粹的事实问题,即不仅在实验室内部有效,在实验室外部也应仍然有效。可以说,对社会和伦理问题的关注与回应已经成为科技创新的应有之义。科学技术发展不仅要求真,而且必须同时求善。近年来,基因编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前沿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应用正深刻改变着人类社会既有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乃至人类物种自身。这一系列的深刻变革既昭示着重塑人与自然关系的契机,也蕴藏着颠覆式的巨大风险。根据人类普遍认可的伦理和价值观对科学技术实施伦理治理,成为社会各界普遍的诉求。在世界范围内,面对各类新兴科技可能给全人类带来的颠覆式风险,完备的科技伦理治理体系早已是开展科技创新合作的标准配置。21世纪伊始,欧美等国就将“治理”概念同“伦理”联结在一起,形成了对科技的“伦理治理”框架,试图以各种机制把政府、科学界和公众等整合到一起,共同解决科技发展产生的伦理和社会问题。在伦理治理已经成为科技创新应有之义的今天,要把我国建设成为真正的科技强国,就必须前瞻性地系统预判、权衡和应对科技伦理风险,这也是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对全人类应尽的道德责任。(摘编自胡明艳《加强科技伦理治理推动科技向善发展》)材料二: 我们生活的时代比以往更为复杂,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科学技术以难以预料的势态向前发展,并渗透生活的各个层面。新的伦理问题常常是既有伦理问题的延伸。而在人类伦理实践的进程中,对科技行为的巨大责任的界定已成为既有伦理问题向前延伸的主要线索。一是从个人伦理向集团和集体伦理的延伸。现代科技活动已经发展成为一种集团行为,集团中个人的行为正当与否,已经很难简单地运用针对个人行为的伦理准则加以规范。科技发展所带来的四海一家的情势,则促使人们进一步发展一种具有大同世界胸襟的新型集体伦理。这种新型的集体伦理有两个重要方面,其一是对公共物品的合理与有序利用;其二是充分重视个体“微不足道”的不良行为可能导致的累积性恶果,真正从整个人类及自然环境的角度规范每个人的行为。新型集体伦理将更加强调人类普遍共识基础上的共同行动,只有这样,才可能实现整体的永续发展。二是从信念伦理向责任伦理的延伸。在传统社会中,人们习惯上将伦理问题归结为某种信念体系。例如,“不应撒谎”“对雇主要忠诚”等。这种信念化的伦理在传统社会中有效,在科技推动下快速变迁的现代社会中,责任伦理不仅强调用主体的责任来论证伦理规范的合理性,还进一步从责任的恰当履行出发,界定具体情势中不同层面的责任的先后排序。在科技活动的相关行为主体中,科技人员具有与巨大科技力量相伴随的重大社会责任。科技力量是如此的巨大,科技行为更需要一种责任意识。三是从自律伦理向结构伦理的延伸。传统社会的伦理秩序建设的最高目标是实现个体的自律,然而,这是一个难以单独实现的目标。在现代社会中,传统的以自律为目标的伦理规范体系必须进一步发展为一种有强制力的社会化结构体系。伦理体系建构的结构化延伸的实质是,将一种负反馈机制引入伦理体系之中,迫使行为主体调整其行为,这实际上有助于行为主体的伦理自律。结构伦理可以视为群体的自我调控,从自律伦理向结构伦理的延伸就是一个自然而非异化的过程,它是人类活动的社会化进程不断深入的结果。四是从近距离伦理向远距离伦理的延伸。在传统社会中,伦理准则规范体系所涉及的大多是人与人之间的直接关系,可称之为近距离伦理。科技的发展使主体的交往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革,传统的主体间直接的近距离伦理关系随之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出现了延伸。在时间上,未来世代的权利和当代人的责任已经成为人们反思科技与未来的重大命题;在空间上,人不仅仅对人自身有义务,而且对生活于其中的生物圈和大自然也有保护的义务。五是从被动性责任向主动性责任的延伸。在科技人员与其他群体的权利义务关系中,科技人员既居于主导地位,又处于被监督的境地。传统伦理体系中,义务与责任往往是被动的,如“不得偷盗”“不得妨碍他人”之类;而科技人员的义务和责任则更多地涉及“应该造福人类与自然环境”之类主动性的要求。反过来,其他群体则有权要求科技为他们带来更多的福祉——更好的教育与保健,更安全与便捷的技术。(摘编自刘大椿《科技伦理建构的新路径》)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和材料二均论及科技与伦理的关系,指出了科技与社会的关系发生的变化,论述了传统伦理与科技伦理的区别。B.材料一认为当今科技的深刻变革既有机遇,也有风险,因此需要对科技伦理进行治理,确保科技发展的机遇大于风险。C.材料二中提到的集体伦理,是一种独创的、具有大同世界胸襟的新型集体伦理,其目的在于实现人类社会整体的永续发展。D.材料二认为,自律伦理是要单独实现个体的自律,结构伦理是群体的自我调控,从自律伦理到结构伦理是一个自然的过程。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应撒谎”“不应背叛”是信念化伦理,它们没有对责任的恰当履行和先后排序做出规划。B.以自律为目标的传统伦理体系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应将其进行结构化延伸。C.“远距离伦理”的“远”不仅体现在时间上,还体现在空间上,不仅要考虑未来,还要考虑生态。D.科技人员既处于主导地位,又被其他群体监督,其中,“被监督”属于被动性责任。3.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从科学技术与伦理之间界限的变化展开论述,认为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之间的界限都在发生改变。B.材料二通过“五个延伸”展开分析,论述科学技术对人类伦理实践的影响,探讨科技伦理建构的新路径。C.材料一通过“实验室”内外的比较,强调科技的发展已突破纯粹的事实问题,并与社会产生了密切的关联。D.材料二采用总分式结构进行论述,分论部分既有道理论证,又有对比论证、引用论证,逻辑严密,层次分明。4.材料一说:“科学技术发展不仅要求真,而且必须同时求善。”请谈谈你对“求真”和“求善”的理解。5.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科技伦理中的“责任”,二者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给了我们怎样的共同启示?【答案】1.A2.D3.B4.①求真:重在科技的本质特征上,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认识,对客观规律的真实把握。②求善:重在科技的应用效果上,对科技应用所引起的社会关系的变化进行治理,以避免或减少负面效果。5.不同:①材料一侧重强调世界各国和团体对于科技伦理中“责任”的认识,并强调承担这一责任对我国的重要意义;②材料二侧重强调“责任” 意识在科技伦理中的变化,以及科研人员和科技行为所应承担的责任。启示:科技伦理治理是现代社会中人类应共同承担的责任,所有的个人和团体都应树立责任意识,促使科技健康发展。【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B.“确保科技发展的机遇大于风险”,文中只说“在世界范围内,面对各类新兴科技可能给全人类带来的颠覆式风险,完备的科技伦理治理体系早已是开展科技创新合作的标准配置”,没涉及选项内容,选项于文无据。C.“独创的”说法错误,由原文“则促使人们进一步发展一种具有大同世界胸襟的新型集体伦理”可知,这种“集体伦理”是“进一步发展”的,而非“独创的”。D.“自律伦理是要单独实现个体的自律”曲解文意,原文为“传统社会的伦理秩序建设的最高目标是实现个体的自律,然而,这是一个难以单独实现的目标”。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被监督’属于被动性责任”曲解文意,由材料二“传统伦理体系中,义务与责任往往是被动的”可知,被动性责任指的是被要求承担的义务或责任;且被监督与被动性责任不是同一组概念,二者没有种属关系。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B.材料二只是论述了科学技术在五个方面的“延伸”,并没有“探讨科技伦理建构的新路径”。故选B。【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结合“科学知识不反映人类的价值观……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早已不是纯粹的事实问题,即不仅在实验室内部有效”分析可知,求真:重在科技的本质特征上,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认识,对客观规律的真实把握。结合“在实验室外部也应仍然有效……基因编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前沿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应用正深刻改变着人类社会既有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乃至人类物种自身……根据人类普遍认可的伦理和价值观对科学技术实施伦理治理,成为社会各界普遍的诉求”分析可知。求善:针对的是科技在实验室外部的效果上,即重在科技的应用效果上,对科技应用所引起的社会关系的变化进行治理,以避免或减少负面效果。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不同:材料一,“在世界范围内,面对各类新兴科技可能给全人类带来的颠覆式风险,完备的科技伦理治理体系早已是开展科技创新合作的标准配置。21世纪伊始,欧美等国就将‘治理’概念同‘伦理’联结在一起,形成了对科技的‘伦理治理’框架,试图以各种机制把政府、科学界和公众等整合到一起,共同解决科技发展产生的伦理和社会问题。在伦理治理已经成为科技创新应有之义的今天,要把我国建设成为真正的科技强国,就必须前瞻性地系统预判、权衡和应对科技伦理风险,这也是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对全人类应尽的道德责任”,侧重强调世界各国和团体对于科技伦理中“责任”的认识,并强调承担这一责任对我国的重要意义;材料二,“在人类伦理实践的进程中,对科技行为的巨大责任的界定已成为既有伦理问题向前延伸的主要线索……一是从个人伦理向集团和集体伦理的延伸……二是……五是从被动性责任向主动性责任的延伸……而科技人员的义务和责任则更多地涉及“应该造福人类与自然环境”之类主动性的要求……其他群体则有权要求科技为他们带来更多的福祉——更好的教育与保健,更安全与便捷的技术”,侧重强调“责任”意识在科技伦理中的变化,以及科研人员和科技行为所应承担的责任。启示:结合“在世界范围内,面对各类新兴科技可能给全人类带来的颠覆式风险,完备的科技伦理治理体系早已是开展科技创新合作的标准配”“以各种机制把政府、科学界和公众等整合到一起,共同解决科技发展产生的伦理和社会问题”“真正从整个人类及自然环境的角度规范每个人的行为”等内容分析可知,科技伦理治理是现代社会中人类应共同承担的责任,所有的个人和团体都应树立责任意识,促使科技健康发展。(二)现代文阅读Ⅱ(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断魂筑蔡楠自从荆轲死了之后,高渐离再也没有摸过我。他把我装进箱子里,悠悠地对我说,燕国不保了,我们该离开这里了。我听见有东西噼里啪啦砸在箱子上。直到那东西顺着箱子的缝隙滴在丝弦上濡湿了我的身体,我才知道那是高渐离汹涌的泪水。果然,秦国大军旋风一样扫过燕国。他们的旋风是向北刮,我和高渐离是向南逃。他带着我爬过他故乡范阳城的残垣断壁,涉过血水流淌的易水河,来到白洋淀边的秋风台。那时,秋风台已经坍塌了半边。我感觉,高渐离的脚步在这里停顿了好久。往事如昨,高渐离和太子丹送别荆轲的场面连我都记忆犹新。我发出的高亢悲壮的音律在这里曾经撼动了那么多人。那是我迄今为止最痛快淋漓的呐喊。呐喊完了,我开始疲惫地歇在高渐离的行李箱里。作为一把筑,我除了听命于高渐离的手指,发出不同的音律,我还能 做什么呢?来到了宋子城,我们就听到了太子丹被他的父亲割掉头颅献给秦国的消息。高渐离拍着行李箱,拍着我昏睡的身体,嘶哑着嗓子说,燕王喜割掉的不仅是太子丹的头颅,他割掉的也是他自己的头颅啊!高渐离的话很快就得到了应验。秦国大将王翦的儿子王贵把燕王喜从蓟城追到了辽东,硬是生生地把他的头颅揪了下来。太子丹的头颅掉了,喜的头颅掉了,燕国天空的星辰也掉了。我和高渐离不能再往南逃了。逃到哪里看到的都是秦国的星辰。我们在宋子居住了下来。高渐离做了一家酒楼的酒保。他的名字改成了燕惜。我被燕惜安排在他那简易得不能再简易的床底下。虽然我动弹不得,但每天我又都在跟随着他。我是他的影子,一个曾是天底下最好的乐手的影子。我随着他端盘上菜,刷盘洗碗,砍柴劈木。我眼睁睁地看着他的一双调琴弄筑的纤手变得粗糙皲裂,骨节粗大。看着他的心在一点一点破碎开来,我躁动不安。我在箱子里激烈地扭动自己颈细肩圆的身子,我的十三根铜弦铮铮作响。我觉得那简易的床铺也在我的响声中摇晃。我停止不下自己。直到中间那根长弦在燕惜沉重的叹息声里砰然抻断,我才有了暂时的安静。燕惜停止叹息是在那个月明星稀的夜晚。那晚他仿佛决定了什么,破例多喝了几杯冰烧酒,正要回房休息,却听到了一阵久违的筑声隐隐传来。他循着筑声挪动着脚步,他的褴褛的衣袂很快就飘到了主人家的堂前。那是一个威阳来的客人在击筑。堂下一群人正侧耳细听。一曲终了,众人鼓掌赞叹。燕惜却不合时宜地嘟哝了一声:好是好,就是差了一些东西!差什么东西呢?主人和客人把燕惜请到了堂上。燕惜说,客人的筑声是从琴弦上弹出来的,只能悦人耳,还不是真正的音乐。真正的音乐是悦人心,是从心底发出来的!客人把筑一下子就掷到了他的脚边,那你弹一首真正的音乐给我听听!燕惜一脚就把那筑踢到了堂下,然后一个漂亮的转身,走了。他从床下掏出尘封的我,然后换上了那身在燕国朝廷穿过的华丽衣服,整容净面,回到了主人堂上。在众人惊诧的目光里,修顾俊逸的燕惜左手按住我的头部,右手捏着竹尺,优雅而娴熟地一击,我渴盼已久的身体顿时生动起来,震颤着发出了一声贯穿天地的妙音。众人的心一下子就被击昏了。昏迷的心不会死去,它们注定还会被持续的筑声所唤醒。一阵高亢的筑音穿过,接下来就是激越的旋律。我和燕惜都不由自主地唱起了那首荆轲曾经唱过的《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好——主人、客人还有堂下的听众禁不住欢呼起来。那个夜晚过后,我没有再回到箱子里。我重新回到了燕惜的怀抱。我们又变得形影不离了。我们搬出了那家酒楼。燕惜对我说,不怪那几杯冰烧酒,该是离开的时候了,有人在等我们呢!谁在等我们?是嬴政。不,应该叫他秦始皇,他现在已经统一六国了。战鼓声已经远离了威阳宫,现 在这里需要音乐。需要音乐来粉饰装点大秦的一统江山。我和燕惜就做了秦始皇的宫廷乐师。秦始皇要让燕惜做一曲《秦颂》,只是在进宫之前,他让人熏瞎了燕惜的眼睛。其实,燕惜的眼睛根本不用熏了,他基本上已经为荆轲哭瞎了。与秦始皇面对面的时候,我才知道他不但懂战争,懂政治,他还懂音乐,懂我。当我在燕惜的手下发声委婉的时候,他微笑。他满足于君临四方威加海内,帝王大业从此开始。当我发声慷慨的时候,他朗笑。他得意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当我发声激昂的时候,他狂笑。他感叹一个曾经的私生子,终于统一了天下所有的声音,终于让天下最好的乐师最美的乐曲为他而奏。他狂笑着,受了我声音的吸引,一步一步走向燕惜,走向我。他俯身想从燕惜的手里拿过我,然后自己弹奏。而这时,我却发出了铅一样沉钝的声音。我灌满铅的身子在燕惜的粗糙大手里化作一道闪电,飞快地向秦始皇砸去——应该说我是长着眼睛的,但我的眼睛终究不如人的眼睛,更何况是秦始皇的眼睛。他比闪电还快的眼睛帮助他的头躲过了这致命的一击。我和沉重的铅块跌在大殿上,整个身子霎时七零八落。我成了一把断魂筑!燕惜在秦始皇的剑下一动不动。我奇怪他的盲目里竟然还有眼泪,竟然还有铅块一样的眼泪砸落。燕惜被秦始皇送上了绞架。我的七零八落的残骸也被他聚拢起来,放在了燕惜的脚下。秦始皇拍拍燕惜的肩膀,轻声地说,我早就知道,你不是燕惜,你是高渐离!熏瞎你的眼睛,是想让你专心音乐,可你却偏偏……燕惜抬起头,冷笑道,不,我不是高渐离,我是荆轲的影子,我也是燕国的影子!(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荆轲死后,高渐离内心十分悲痛,作为一名乐师,在之后的一段日子里不再击筑,表现了对故友的哀悼之情。B.“高渐离拍着行李箱,拍着我昏睡的身体”,两个“拍”字,运用动作描写,表现了高渐离无奈愤懑的情感。C.高渐离改名“燕惜”,在酒楼做酒保,弄筑的手指变得粗糙皲裂,骨节粗大,反映亡国后的他放弃尊严自甘堕落。D.文末高渐离被杀这一悲惨的结局使人唏嘘,似有浓得化不开的沉闷和悲伤,同时,也增加了历史的凝重与沉郁。7.关于文中燕惜闻筑声重新击筑演奏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燕惜循着筑声走到堂前,源于他对音乐的热爱,也为后文重新击筑做了铺垫。B.燕惜再次击筑演奏时,换上华服,整容净面,从中可以看出他对音乐的尊重。C.燕惜心念故国旧友,一心复仇,击筑时故意唱起《易水歌》,从而暴露身份。 D.众人听到燕惜击筑的声音,沉醉其中,不禁欢呼,写出了燕惜演奏技艺的高超。8.小说中的高渐离除了是一位技艺高超的音乐演奏家之外,其形象还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9.《战国策》中记载:“荆轲客高渐离以击筑见秦皇帝,而以筑击秦皇帝,为燕报仇,不中而死。”本文叙述这件历史故事,却使用了古乐器“筑”的视角,这样的视角带来了怎样的文学效果?请谈谈你的理解。【答案】6.C7.C8.①有政治远见。从好友荆轲的死和燕王的行为,能预知燕国不保。②怀念故友,眷恋故国。忆起荆轲刺秦失败的伤感,对燕国的眷恋,以及知音难觅的孤寂,此时从心底发出的音乐没有人能真正地听懂,回忆里的荆轲和燕国再次撞击他的心灵。③以死报国,刺杀秦始皇。忠于燕国,从刺秦失败的遗憾,对燕国不变的忠贞可看出。9.①从人物形象上看,让静物“筑”开口。通过对“筑”的动作和心理描写,衬托了高渐离惜情重义、忍辱负重、壮心不已的形象。②从主旨上看,用“筑”讲述历史人物真实的遭遇,充分表现了历史文化中深层的悲壮与厚重,增添了历史的沉重感和文化的沧桑感。③从表达效果上看,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物以人的感情,视角独特,引人入胜。【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理解文章内容,赏析作品艺术特色的能力。C.“他放弃尊严自甘堕落”错误。根据原文“看着他的心在一点一点破碎开来,我躁动不安”“直到中间那根长弦在燕惜沉重的叹息声里砰然抻断,我才有了暂时的安静”“昏迷的心不会死去,它们注定还会被持续的筑声所唤醒”可知,高渐离一直没有忘记亡国之痛,并没有因为生活放弃尊严自甘堕落。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C.“击筑时故意唱起《易水歌》”错误,根据原文“我和燕惜都不由自主地唱起了那首荆轲曾经唱过的《易水歌》”可知,应是“不由自主地唱起”。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作品艺术形象的能力。根据原文“他把我装进箱子里,悠悠地对我说,燕国不保了,我们该离开这里了”“高渐离拍着行李箱, 拍着我昏睡的身体,嘶哑着嗓子说,燕王喜割掉的不仅是太子丹的头颅,他割掉的也是他自己的头颅啊!高渐离的话很快就得到了应验”可得知,高渐离有政治远见,能通过好友荆轲的死和燕王的做法,预知燕国不保。根据原文“其实,燕惜的眼睛根本不用薰了,他基本上已经为荆轲哭瞎了”“燕惜却不合时宜地嘟哝了一声:好是好,就是差了一些东西!”可以看出,高渐离与荆轲感情深厚,从他后面缅怀荆轲,以及文章后面他不惜牺牲生命刺杀秦始皇报仇的行为,可以看出他重情重义,眷恋故国。根据原文“他俯身想从燕惜的手里拿过我,然后自己弹奏。而这时,我却发出了铅一样沉钝的声音。我灌满铅的身子在燕惜的粗糙大手里化作一道闪电,飞快地向秦始皇砸去——”,虽然高渐离后来到一统天下的秦始皇身边击筑,在外人看来似乎飞黄腾达,但高渐离最终却做出了行刺秦始皇的选择,并最终为此殒命,由此可见,他忠于燕国,以死报国。【9题详解】本题考查赏析作品叙述视角与叙述特色的能力。作品以“筑”这一物的视角进行叙述,可以从旁观者的角度,看到高渐离能看到的事物,也能看到高渐离看不到的事物,甚至还能通晓高渐离的内心所想,衬托了高渐离惜情重义、忍辱负重、壮心不已的形象。如“我随着他端盘上菜,刷盘洗碗,砍柴劈木。我眼睁睁地看着他的一双调琴弄筑的纤手变得粗糙皲裂,骨节粗大。看着他的心在一点一点破碎开来,我躁动不安。我在箱子里激烈地扭动自己颈细肩圆的身子,我的十三根铜弦铮铮作响。我觉得那简易的床铺也在我的响声中摇晃。我停止不下自己”“我奇怪他的盲目里竟然还有眼泪,竟然还有铅块一样的眼泪砸落”。“筑”作为高渐离身边的事物,不仅能看到高渐离的言行举止,还能看破高渐离迫于时势外在伪装下的真实想法,如“看着他的心在一点一点破碎开来,我躁动不安“昏迷的心不会死去,它们注定还会被持续的筑声所唤醒”“我和燕惜都不由自主地唱起了那首荆轲曾经唱过的《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而正是这些内心所想,促使高渐离不断做出新的选择,这也在无形中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和主旨的表达,增添了历史的沉重感和文化的沧桑感。文章表现的虽是高渐离这一人物的言行举止和生平经历,却没有从他的视角展开描写,而是从他身边与之形影不离的“筑”入手,这不仅充分体现高渐离音乐人的身份,并且也是作为高渐离最终击杀秦始皇不成含恨而去的见证,这一视角另辟蹊径,使文章充满新意。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材料一:先生名鼐,字姬传,一字梦谷,世为桐城姚氏,端恪公文然元孙也。少家贫,体羸多病而嗜学。四库 馆开,刘文正公、朱竹君学士咸荐先生,遂为纂修官。乾隆三十九年,书成,当议迁官。文正以御史荐,记名矣。会文正薨,先生乃乞养归。归里后,主梅花、钟山、紫阳、敬敷诸讲席,凡四十年。所至,士以得及门为幸。与人言,终日不忤,而不可以鄙私干。有来问,必竭意告之,汲引才俊如不及。虽学术与先生异趣者,见之皆亲服。纪文达撰《四库书目录》,颇诋宋儒,先生直斥其妄。先生貌清臞,神采秀越,澹荣利,有超世之志。王兰泉称其蔼然孝弟,有儒者气象,而文名尤重天下。礼恭亲王薨,遗教必得姚某为家传。自望溪方氏以文章称海内,上接震川,推文家正轨,刘海峰继之①。论者谓:“望溪之文质恒以理胜海峰以才胜学或不及先生则理与文兼至。”三君皆籍桐城,故世或称“桐城派”。(节选自《清先正事略选·卷一》)材料二:安庆府治,始于南宋嘉定年,黄勉斋先生之所营建。此府学之兴,亦必始勉斋矣。恭维我列圣御宇,以朱氏之学训士,而勉斋,朱子之高弟也。其守此郡,以朱子之学教于一方。虽当时支撑江、淮,戎马之间,不竟其志事,而其意可思也。昔当朱子时,有象山、永嘉②之学,杂出而争鸣。至明而阳明③之说,本乎象山,其人皆有卓出超绝之姿,而不免贤智者之过。及其徒沿而甚之,乃有猖狂妄行,为世道之大患者,夫乃知朱子之教之为善也。近时阳明之焰熄,而异道又兴。学者稍有志于勤学法古之美,则相率而竞于考证训诂之途,自名汉学,穿凿琐屑,驳难猥杂。其行曾不能望见象山、阳明之伦,其识解更卑于永嘉,而辄敢上诋朱氏之学,庸非今日之患哉?安庆府学,历代屡有损坏修复。今某来抚此土,又值其年久功敝,乃合官民计量,出财而修之。自嘉庆十三年某月起工,至次年某月毕工,用银一万几千几百两。门庑阶砌及旁附祠,靡不整饬。吏民请志其事,余幸当海宇清晏、庠序大兴之日,临勉斋之旧治。余仰企勉斋道德,而渺不可追,惟近推圣天子崇教之心,而远循朱子勉斋之旧训。愿诸生入是学者,一遵程朱之法,以是为学,毋迁异说。至其修建兴革之细碎者,则不足载云。(节选自姚鼐《安庆府重修儒学记》)【注】①望溪、海峰分别是清代文学家方苞、刘大櫆的号,震川是明代文学家归有光的号。②象山:陆九渊,因其讲学于象山书院(今江西贵溪西南),被称为“象山先生”,创立“心学”,与朱熹“理学”相异。永嘉:即永嘉学派,是南宋时期与朱熹理学、陆九渊心学成鼎足之势的学术思想流派。③阳明:王守仁,人称“阳明先生”,明代思想家。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望溪之文A质恒B以理胜C海峰D以才胜E学F或不及G先生H则理与文兼至。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古人有名有字,一般来说,名是他人称呼时用,字自称用,也供同辈或长辈称用。B.薨,指人病逝,用于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还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皇子公主等。C.桐城派,是中国清代文坛最大的散文流派,文风不重堆砌辞藻,力求“清真雅正”。D.庸,表示反问语气,与《师说》中“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的“庸”词义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姚鼐幼年时家贫,自己体弱多病,但十分好学;四库馆开设后,他被举荐为纂修官。B.当时的评论者认为,刘海峰的文章则以才华见长,但他在学识上可能比不上姚鼐。C.安庆府学由朱熹的得意弟子黄勉斋所建。他作为郡守忙于军政事务,最终无法实现以朱子之学教化一方的志向。D.姚鼐认为,陆九渊、王阳明等人都有卓越的才能,但仍然不免犯下贤智之人的过错,他们的学徒甚至给世间带来祸患。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王兰泉称其蔼然孝弟,有儒者气象,而文名尤重天下。(2)愿诸生入是学者,一遵程朱之法,以是为学,毋迁异说。14.姚鼐修缮安庆府学的背景是什么?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答案】10.CEG11.A12.B13.(1)王兰泉称赞他和气友善、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有儒者的气度,文章的名气尤其被天下人看重。(2)希望进入这所府学学习的读书人,完全遵循程朱之法,把朱氏之学作为学习的对象,不要学习其他学说。14.①姚鼐任安庆巡抚,正逢安庆府学年久失修,破败不堪。②时值天下太平、学校大兴。③姚鼐想推崇天子崇尚教育之心,遵循朱子、黄勉斋的旧训。【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望溪先生的文质常以理性取胜,刘海峰以才华取胜,学识上或许赶不上(望溪先生);姚鼐先生则是理性与文采兼具。“海峰”作主语,“胜”作谓语,主谓结构单独成句,前后分别断句,所以在C、E处断句;“先生”作“则理与文兼至”的主语,主语前断句,所以在G处断句。故选CEG。【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和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名是他人称呼时用,字自称用,也供同辈或长辈称用”错误。一般来说,名用来自称,也供同辈或长辈称呼用。字以表德,他人称呼时用字,表示尊敬。B.正确。C.正确。D.正确。句意:这难道不是当今祸患吗?/哪里去考虑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小呢?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B.“但他在学识上可能比不上姚鼐”错误。根据原文“望溪之文质恒以理胜,海峰以才胜,学或不及;先生则理与文兼至”可知,刘海峰学识可能比不过方苞,姚鼐的文章则是理性与文采兼具。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蔼然”,和气友善;“弟”,同“悌”,指友爱兄弟,“孝弟”,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气象”,气度;“而文名尤重天下”,被动句、状语后置句(2)“诸生入是学者”,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入是学诸生”;“一”,完全;“迁”,改变;“异说”,其他学说。【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的能力。根据原文“安庆府学,历代屡有损坏修复。今某来抚此土,又值其年久功敝,乃合官民计量,出财而修之”可知,姚鼐任安庆巡抚,正逢安庆府学年久失修,破败不堪。根据原文“吏民请志其事,余幸当海宇清晏、庠序大兴之日,临勉斋之旧治”可知,当时时值天下太平、学校大兴。根据原文“余仰企勉斋道德,而渺不可追,惟近推圣天子崇教之心,而远循朱子勉斋之旧训。愿诸生入是学者,一遵程朱之法,以是为学,毋迁异说”可知,姚鼐想推崇天子崇尚教育之心,遵循朱子、黄勉斋的旧训。参考译文:材料一:先生名鼐,字姬传,一字梦谷,祖上为桐城的姚氏一族,是端恪公姚文然的玄孙。姚鼐幼时家中贫 困,身体瘦弱多病但爱好读书。四库馆开设后,刘文正公、朱竹君学士都推荐先生(参与编撰),他于是担任纂修官。乾隆三十九年,书籍编成,应当评议纂修官员的升职问题。刘文正以御史身份推荐了他,已经记下了名字。适逢文正去世,姚先生就请求回乡奉养老人。回归故里后,他先后主持了梅花书院、钟山书院、紫阳书院、敬敷书院的各种讲席,前后共有四十年。先生所到之处,士子们把能到先生门前拜问他作为荣幸。他与人谈论,终日不烦,但不可以用浅陋庸俗的问题冒犯他。有人前来求问,他一定竭尽诚意告诉那人,提携才俊如恐不够。即使是学术上与先生见解不一致的人,见到先生后也都觉得他亲切和蔼,令人信服。纪晓岚撰写《四库书目录》,多有诋毁宋儒之言,先生直接斥责其态度轻率。先生形貌清瘦,神采清秀超越,淡泊荣誉和利益,有超凡脱俗的志向。王兰泉称赞他和气友善、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有儒者的气度,其文章的名气尤其被天下人看重。礼恭亲王逝世,临终教诲家人说一定要请姚先生来作家传。自从望溪先生方苞凭借文章称誉天下,上接归有光,推崇做文章的正道,刘海峰又接续其后。评论者说:“望溪先生的文质常以理性取胜,刘海峰以才华取胜,学识上或许赶不上(望溪先生);姚鼐先生则是理性与文采兼具。”三人祖籍都是桐城,所以世人有的称他们为“桐城派”。(节选自《清先正事略选·卷一》)材料二:安庆府治,开始于南宋嘉定年间,是黄勉斋先生营建的。这府学的兴建,也是从黄勉斋先生开始的。颂扬我历朝皇帝统治天下的功绩,用朱氏之学教导士人,而勉斋先生,是朱熹的得意弟子。他担任安庆郡的郡守,用朱氏之学教育一方之人。虽然当时他主持江、淮一带政务,军务繁忙,不能最终完成他的志愿,但是他的用意可以引人深思。过去和朱熹同时代的,有象山、永嘉的学说,这些学说纷纷出现,百家争鸣。到了明朝有阳明学说,阳明学说以象山之说为本源,这些人都有超出他人的卓著的才能,但是仍然不免犯下贤明之人的过错。等到他们的学徒们沿用这些学说并且有过之而无不及,于是就有了猖狂胡乱的行为,成为世间的大祸患,这才知道朱子学说的高明啊。近来阳明之说渐趋衰落,但异道邪说又兴起。求学之人稍有志于勤学、效法古人的美德,就争先恐后地追逐考证训诂,自名为汉学,穿凿琐屑,驳难繁杂。他们的行为远远比不上象山、阳明,他们的见解更低于永嘉学说,但他们却总敢诋毁朱氏之学,这难道不是当今的祸患吗?安庆府学,历朝历代多次损坏修复。现在我来到这儿担任巡抚,又逢它年久失修,破败不堪,于是召集官民商量计议,拿出钱财修缮它。从嘉庆十三年某月起工,至次年某月完工,用银一万几千几百两。门庑、台阶和旁边附祠,没有不修整的。官吏百姓请求记载这件事,我有幸遇到天下太平、学校大兴之日,来到黄勉斋先生以前的府治。我仰望黄勉斋先生高尚的道行,但这已是邈远不可追赶的了,只有于近推崇天子崇尚教育之心,于远遵循朱子,黄勉斋之旧训。希望进入这所府学学习的诸生,完全遵循程朱之法,把朱氏之学作为学习的对象,不要学习其他学说。至于那些修建兴革方面的琐碎的事情,就不值得记载 了。(节选自姚鼐《安庆府重修儒学记》)(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樵者崔涂行山行采薇①,闲翦蕙②为衣。避世嫌山浅,逢人说姓稀。有时还独醉,何处掩衡扉。莫看棋终局,溪风晚待归。采樵作孟浩然采樵入深山,山深树重叠。桥崩卧槎拥,路险垂藤接。日落伴将稀,山风拂薜衣③。长歌负轻策,平野望烟归。【注】①采薇:指首阳采薇,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②蕙:屈原《九歌》有“荷衣兮蕙带,倏而来兮忽而逝”句,“荷衣蕙带”,飘然出世,脱离凡尘。③薜衣:《九歌》有“被薜荔兮带女萝”句,后以薜萝指隐者之服。薜,香草名。15.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崔诗前两句用典,写樵者向伯夷、叔齐看齐,继承屈原洁身自好的品格,强调了他与权贵、俗世的对立。B.崔诗中“嫌山浅”“说姓稀”“独醉”“莫看”等词,可表现出樵者对世俗的逃离和不得真正归隐的苦闷。C.孟诗前两联描绘了一幅深山采樵图,既表现了樵者劳动的艰辛,也从侧面体现了隐居的幽趣。D.孟诗尾联写樵者拄着轻便手杖长歌返归,抒发了轻松愉悦之情,表现了对隐居生活的喜爱。16.这两首诗在刻画“樵者”形象时运用的主要手法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案】15.B16.①崔诗主要通过正面描写刻画樵者形象:樵者的动作和内心独白如“避世嫌山浅”,住深山,还嫌不够深,一个“嫌”字,凸显隐者希望远离尘世的心境:“莫看棋终局”,因观看残局往往会令人遗憾不迭,樵者告诫自己,透露出他超逸的情怀。②孟诗主要通过景物描写烘托人物形象。如“山深” 以下三句写山林的古老幽深,道路的险阻难行,烘托了樵者不畏艰辛、乐在其中的形象;后四句写日暮时的景象,渲染了萧然旷远的意境,表现出樵者对隐居生活的喜爱。【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B.“不得真正归隐的苦闷”错误。此时的樵者已经在山林中,“有时还独醉,何处掩衡扉”是写他的洒脱。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表现手法的把握能力。崔诗中“避世嫌山浅”意思是为躲避世事住进深山还嫌不够深,“嫌”字是樵者内心独白,凸显隐者希望远离尘世的心境。“莫看棋终局”意思是不要观看残棋,因为观看残局往往会令人遗憾不迭,樵者告诫自己,也是樵者内心的独白,透露出他超逸的情怀。所以崔诗主要通过正面描写刻画樵者形象。孟诗中“山深树重叠”意思是山林幽深树木重重叠叠,写出了山林的古老幽深;“桥崩卧槎拥,路险垂藤接”意思是桥梁崩塌横卧树杈支撑,道路险阻垂藤缠绕连接,写出了道路的险阻难行,这些景物描写烘托了樵者不畏艰辛、乐在其中的形象。后四句意思是夕阳西落樵伴渐见稀少,山风吹拂身上的薜萝衣。拄着轻便手杖放声长歌,望着平野的炊烟款款而归。后四句写日暮时的景象,渲染了萧然旷远的意境,表现出樵者对隐居生活的喜爱。所以孟诗主要通过景物描写烘托人物形象。(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论语〉十二章》中,指出“质”与“文”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有所作为是值得提倡的,但是如果超过了必要的限度,过于偏执,反而会招致失败,因而老子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将江、月、花三个意象联系在一起,描绘出一种梦幻般的景象。(4)古代诗文中有许多抒发人生短暂的名句,如苏轼《赤壁赋》“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李白《将进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质胜文则野②.文胜质则史③.慎终如始④.则无败事⑤.江流宛转绕芳甸⑥.月照花林皆似霰⑦.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⑧.朝如青丝暮成雪【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野”“慎”“败”“宛”“甸”“霰”“镜”“暮”。三、语言文字运用(17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春风拂过,大地一片绿意盎然、万紫千红。然而,春风唤醒的不仅是红花绿叶,还有一群饥肠辘辘的植食者。植食者对植物来说,常常被视为单一的取食关系,是非善意的访问者、掠夺者。事实上,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植物与植食者之间早已充满了错综复杂的爱恨情仇。植物与植食者斗智斗勇的现象  ①  ,然而,它们之间并非只有势不两立的仇恨。有的植食者在满足自身存活的必要需求下,不会对植物赶尽杀绝,而是懂得“收敛”,也给自己留了一条后路;既然植食者做出让步,植物也懂得“妥协”,往往不再斤斤计较,而是愿意做出一部分牺牲作为回馈。双方做出的让步可以  ②  ,实现和睦相处,甚至双方还能  ③  ,建立起互利共生的合作关系。头细蛾与叶下珠就建立了这样一种协同进化的关系。在叶下珠的种子成熟时,头细蛾幼虫也刚好从叶下珠的果实里孵化出来,并依靠取食种子成长。此时,叶下珠并没有做出反抗,而是心甘情愿地将自己的一部分种子拿来饲养头细蛾的幼虫,直至其化蛹。到了第二年开春,蛹破茧变为能够飞翔的头细蛾成虫时,又为叶下珠提供传粉服务,帮助其完成繁衍后代的使命。18.请在文中横线外填入恰当的成语。19.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的“收敛”一词所用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荷兰素有“欧洲花园”之美誉。B.这里的“文”,并不是指文字,而是指文采。C.门外钉一块“工房重地,闲人莫入”的木牌。D.据说,因为芦柴棒“露骨”地突出的腿骨,碰痛了他的足趾!20.原文划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构成及表达效果。【答案】18.①不胜枚举(比比皆是)②化干戈为玉帛③不计前嫌(冰释前嫌)19.D20.①运用了拟人手法。②“反抗”“心甘情愿”“饲养”等词赋予叶下珠以人的动作和心理,本体是“叶下珠”,拟体是人。③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叶下珠和头细蛾幼虫间的互利共生关系,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根据语境,此处是说植物与植食者斗智斗勇的现象很多,结合词语的语体色彩,此处可填“不胜枚举”或者“比比皆是”。“不胜枚举”,无法一个一个全部列举出来,形容同一类的人或事物很多。“ 比比皆是”,到处都是,形容极其常见。第二空,结合前面“植物与植食者斗智斗勇”以及后文“实现和睦相处”可知这里可以填:化干戈为玉帛。“化干戈为玉帛”,比喻使战争转变为和平。第三空,比前文“实现和睦相处”的程度更深,结合前文“植物与植食者斗智斗勇”,这里可以填:“不计前嫌”或者“冰释前嫌”。“不计前嫌”,意思是不计较以前的嫌隙。“冰释前嫌”,比喻人与人之间的矛盾被解除。【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原句“收敛”的本意是控制和约束自己放纵的言行,减轻其程度。该词往往是用来形容人,此处用来形容“有的植食者在满足自身存活的必要需求下,不会对植物赶尽杀绝”,是赋予了该词以其他意义,所以该处的引号表示特殊含义。A.表示特定称谓。B.表示强调。C.表示引用。D.表示特殊含义。故选D。【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语句表达效果的能力。画波浪线的句子把叶下珠当作人来写,“反抗”“心甘情愿”“拿来”把叶下珠人格化,本体是“叶下珠”,拟体是人。其中“反抗”“拿来”从动作的角度,“心甘情愿”从心理的角度描写叶下珠,赋予叶下珠人的情态动作,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叶下珠与头细蛾之间的协同进化的关系。运用拟人手法,更能增强表达的趣味性生动性,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二)语言文字运用Ⅱ(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每逢假期,有人出门旅游,还有人选择宅家补觉。但明明睡到天昏地暗,为啥一点不解乏?越睡越乏是生物钟在作怪。长期睡眠不规律会严重影响睡眠质量,让人无法得到有效的休息。终于有了一个长假,很多人把休息时间拉长,想把之前因为劳累而损失的时间补回来,这让他们的生物钟变得与平时不一样了。     ①     ,就像生活中人们倒时差一样,身体上会有不适的感觉。___②___,建议大家在假期前后,起居生活尽量有规律,不要熬夜,不宜过度兴奋,让我们的身体处在一个相对平稳的状态。此外,如果想通过补觉给身体“充电”,也要讲求策略。     ③      ,如果一天的睡眠时间超过10个小时,同样会影响到睡眠生物钟,让人晚上难以入睡。比较健康的作息时间是成年人每天保证7至9个小时睡眠,晚上10时到凌晨4时是最佳的休息时间,在这一时间段里能够获得最好的睡眠质量。如果条件实在不允许,至少要保证6个小时的睡眠,也可以采用分阶段睡眠的方法。21.下列句子中的“一点”和“为啥一点不解乏”中的“一点”,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花开花谢苍生冢,影过来去匆匆,不过一点归鸿。B.生活中需要总结问题,然后将其一点一点地解决。C.他的建议是空洞的,实际上对你一点作用也没有。D.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无产阶级的革命精神就是由这里头出来的。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答案】21.C22.①这种生物钟的变化②为了避免这种情况③补觉的时间不宜过长【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文中的“一点”指些许,轻微。A.指一个点。B.指一部分。C.指些许、轻微。D.指一些。故选C。【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①此处承上启下,上承生物钟的不一样,下接变化的具体情况,应填“这种生物钟的变化”。     ②前文谈生物钟紊乱的不良后果,此处承接上文,结合后文阐释“建议大家在假期前后,起居生活尽量有规律,不要熬夜,不宜过度兴奋”可知,后文谈的是维持生物钟稳定的策略,故应填“为了避免这种情况”。     ③前文谈补觉,后文说补觉时间长的危害,故此处说补觉时间应适当,应填“补觉的时间不宜过长”。 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本试卷文言文阅读中提到“言行之所开塞,可无慎哉”。言行,能起到开导的作用,也能起到堵塞的作用。古人重视立言、立行,力求做到言行谨慎。在信息高度发达的当下,人们可以通过自媒体公开自己的言与行,其中有的言行让人们看到生活的美好,有的言行却对人们的价值观造成误导。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美言善行,打造温暖社会如果将一个人的内在修养比作树根与树干,那么言行就是枝叶与花朵。好的言行,既是自身素养的反映,也能让周围的人如沐春风。《荀子•非相》有言:“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孔子家语》亦有言:“君子以行言。”言与行都是君子修养的外化。它们于无形之中感染人,让君子的真、善、美化作一股春风,拂过大地,滋润万物。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毕业典礼上突降大雨,校长在雨中为毕业生深情寄语,校党委书记在校长身后默默撑起雨伞。有人评论说:校长在教人做事,书记在教人做人。他们的一言一行,是对毕业生最好的指引。《开学第一课》上,主持人董卿在采访著名翻译家许渊冲老先生时,为了尊重和照顾他,三分钟跪地三次。他们的行为胜过千言万语,让中国人知道什么是礼仪,什么是尊严。“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一个人的品德和才学如果让人仰视,那么人们不经意间就会以他的举止作为行为准则。“德高为师,身正为范。”高尚的言行胜过枯燥的说教。如果我们的社会多一些高尚的人,那么整个社会都会变得高尚;如果我们的社会多一些温暖的言行,那么整个社会都会变得温暖。当然,“言行之所开塞。”生活中,我们除了会看到言行积极引导的一面,也会目睹言行扭曲社会风尚的一面。那些闪光灯聚焦于一身的娱乐明星,作为公众人物,却发表着不当言论,做着偷税漏税的行为;一些自媒体从业者,为博取眼球,随意散布不实言论,发表难登大雅之堂的视频……他们的言行,不仅代表个人,还代表公众。不当的言行就像是社会的肿瘤,不割除,就会扩散,危及自己或他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寄语青年时,要求青少年“做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正所谓‘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就是希望我们能做到知行合一、言行一致;就是希望我们能够在正确言行的引导下健康成长;就是希望我们能用积极的言行为社会注入温暖,为国家贡献力量。当我们看到中国女排、中国女篮拼搏的汗水;当我们看到科研人员为航天梦而奋斗的身影;当我们听到白衣天使奔赴疫区的誓言……我们的内心深处一定也有一股力量在奔涌:我们,也会成为舞台上的那个 人;我们,也将把自己的言行化作光芒,照亮更多人前行的道路。言,是一种态度;行,是一种气魄。我们定将不断磨炼自身、砥砺前行,让言行的枝叶更加翠绿,让言行的花朵更加绚烂。【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材料关键词是“言”“行”,并提到言行能起到开导的作用,也能起到堵塞的作用,古人力求做到言行谨慎,当今人们言行让人感到美好,也会造成误导。将古人对待言行和今人对待言行的态度进行对比,古人“慎”,今人“随意”。由此看来,考生思考时要明确是取向谨慎对待言行,还是取向言行公开自由,还是辩证思考两者的关系。要有针对社会现实,要传播正能量,要阐明言行对社会产生的影响或言行在当代的新内涵。人的言行会对社会产生重要的影响。言行得体,可以给社会带来善良的影响,给社会带来正能量,促进社会的和谐,改善社会环境,从而促进社会的发展。因此,一个人的言行应该符合道德规范,践行良好的道德准则,为社会带来良性的影响,共同构建良好的社会氛围。尤其在当下自媒体时代,言论更加自由,同时谣言、假消息和虚假信息等的传播更加容易,这可能会导致人们的思想受到误导,甚至会对社会稳定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在自媒体时代,我们需要更加理性和客观地看待信息和言论,同时要严格以道德为准绳,规范自己的行为,谨言慎行,维护良好的社会环境。行文思路上,首先提出中心论点,成就新时代的言行之美。先运用驳论证,联系当下自媒体时代违背公序良俗、丧失道德底线的现象,如随心所欲、信口开河评议他人言行,突破法律红线,造谣传谣、恶意炒作、假冒仿冒、违规谋利等,进行批判,分析这些现象对社会发展带来的不良影响。然后分析如何保持自己言行的规范,一是确立基本的道德底线,保持基本的良知,不危害他人和社会利益;二是一言一行接受法律规范的约束;三是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承担起社会人相应的社会责任,为风清气正的社会氛围尽一份力。立意:1.谨言慎行,让人生更加优雅。2.言行可以公开,但不能随意。3.成就言行之美,做新时代领航人。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11-22 22:05:02 页数:20
价格:¥2 大小:54.00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