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江西省上饶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附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5

2/15

剩余13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江西省上饶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范围: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一至第五单元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普通常有以“人治”和“法治”相对称,而且认为西洋是法治的社会,我们是“人治”的社会。其实这个对称的说法并不很清楚。法治的意思并不是说法律本身能统治,能维持社会秩序,而是说社会上人和人的关系是根据法律来维持的。法律还得靠权力来支持,还得靠人来执行,法治其实是“人依法而治”,并非没有人的因素。现代论法理的学者中有些极重视人的因素。他们注意到在应用法律于实际情形时,必须经过法官对于法律条文的解释。法官的解释的对象虽则是法律条文,但是决定解释内容的却包含很多因素,法官个人的偏见,甚至是否有胃病,以及社会的舆论都是极重要的。于是他们认为法律不过是法官的判决。这自是片面的说法,因为法官并不能任意下判决的,他的判决至少也须被认为是根据法律的,但是这种看法也告诉我们所谓法治绝不能缺乏人的因素了。这样说来,人治和法治有什么区别呢?如果人治是法治的对面,意思应当是“不依法律的统治”了。统治如果是指社会秩序的维持,我们很难想象一个社会的秩序可以不必靠什么力量就可以维持,人和人的关系可以不根据什么规定而自行配合的。如果不根据法律,根据什么呢?望文生义地说来,人治好像是指有权力的人任凭一己的好恶来规定社会上人和人的关系的意思。我很怀疑这种“人治”是可能发生的。如果共同生活的人们,相互的行为、权利和义务,没有一定规范可守,依着统治者好恶来决定。而好恶也无法预测的话,社会必然会混乱。所谓人治和法治之别,不在“人”和“法”这两个字上,而是在维持秩序时所用的力量,和所根据的规范的性质。乡土社会秩序的维持,有很多方面和现代社会秩序的维持是不相同的。返璞回真的老子觉得只要把社区的范围缩小,在鸡犬相闻而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的社会里,社会秩序无需外力来维持,单凭每个人的本能或良知,就能相安无事了。这种想法也并不限于老子,就是在现代交通之下,全世界的经济已密切相关到成为一体时,美国还有大多数人信奉着古典经济学里的自由竞争的理想,反对用人为的“计划”和“统制”来维持经济秩序,而认为在自由竞争下,冥冥之中,自有一双看不见的手,会为人们理出一个合于道德的经济秩序来的。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礼治社会并不是指文质彬彬,像《镜花缘》里所描写的君子国一般的社会。礼并不带有“文明”,或是“慈善”,或是“见了人点个头”、不穷凶极恶的意思。礼也可以杀人,可以很“野蛮”。譬如在印度有些地方,丈夫死了,妻子得在葬礼里被别人用火烧死,这是礼。礼的内容在现代标准看去,可能是很残酷的。残酷与否并非合礼与否的问题。礼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国家”是指政治的权力,在现代国家没有形成前,部落也是政治权力。而礼却不需要这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传统是社会所累积的经验。行为规范的目的是在配合人们的行为以完成社会的任务,社会的任务是在满足社会中各分子的生活需要。文化本来就是传统,不论哪一个社会,绝不会没有传统的。但是在乡土社会中,传统的重要性比现代社会更甚。那是因为在乡土社会里传统的效力更大。乡土社会是安土重迁的,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的社会。不但是人口流动很小,而且人们所取给资源的土地也很少变动。在这种不分秦汉,代代如是的环境里,个人不但可以信任自己的经验,而且同样可以信任若祖若父的经验。前人所用来解决生活问题的方案,尽可抄袭来作自己生活的指南。愈是经过前代生活中证明有效的解决生活问题的方案,也愈值得保守。礼并不是靠一个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人服礼是主动的。礼是可以为人所好的,所谓“富而好礼”。孔子很重视服礼的主动性,在下面一段话里说得很清楚;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战?”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敬,请事斯语矣。”这显然是和法律不同了,甚至不同于普通所谓道德。法律是从外限制人的,不守法所得到的罚是由特定的权力所加之于个人的。人可以逃避法网,逃得脱还可以自己骄傲、得意。道德是社会舆论所维持的,做了不道德的事,见不得人,那是不好;受人唾弃,是耻。礼则有甚于道德:如果失礼,不但不好,而且不对、不合、不成。这是个人习惯所维持的。礼治在表面看去好像是人们行为不受规律拘束而自动形成的秩序。其实自动的说法是不准确的,只是主动地服于成规罢了。礼治的可能必须以传统可以有效地应付生活问题为前提。乡土社会满足了这前提,因之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它的秩序可以用礼来维持。在一个变迁很快的社会,传统的效力是无法保证的。尽管一种生活的方法在过去是怎样有效,如果环境一改变,谁也不能再依着老法子去应付新的问题了。所应付的问题如果要由团体合作的时候,就得大家接受个同意的办法,要保证大家在规定的办法下合作应付共同问题,就得有个力量来控制各个人了。法治和礼治是发生在两种不同的社会情态中。这里所谓礼治也许就是普通所谓人治,但是礼治一词不会像人治一词那样容易引起误解,以致有人觉得社会秩序是可以由个人好恶来维持的了。礼治和这种个人好恶的统治相差很远,因为礼是传统,是整个社会历史在维持这种秩序。(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礼治秩序》,有删政)1.结合文本内容判断,下列对“礼治”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治”可以培养出守礼的民众,但是这些民众不一定就是文质彬彬的君子,而可能是杀人的“野蛮人”,关键看这“礼”的性质如何。B.“礼治”培养人对“礼”的敬畏感,对“礼”的服从应是有目的的,如果能够克己复礼,天下就归于“化”了,“礼治”的目的是培养“仁”的人格。C.“礼治”是乡土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从规范行为的意义上讲,和法律没有不同,但是它依靠无形的传统来维持,所以有好古的保守性。D.“礼治”实施的基础是传统可以有效地应付生活,“礼崩乐坏”就是因为“礼治”无法适应现实生活的需要,代表“法治”的法家就成为新生力量。2.结合文本内容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治”和“法治”的区别在于维持秩序时所用的力量和所根据的规范的性质。B.老子的“小国寡民”是不需要外力来维持的,每个人凭本能或良知来进行维持。C.“礼”的约束是靠教化中养成的个人的服从感,人逃脱法律的制裁可以骄傲、得意,但是违“礼”总会内疚。D.“礼”不适用于团体合作的时候,团体合作需要大家遵守规则,而“礼”主要不是一种外在规则,而是一种内心对自我的规范,更适用于个体。3.结合文本内容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A.在全世界经济密切到一体的情况下,各国仍有许多人信奉自由竞争的理想。B.“礼”的成型有其社会历史的原因,安土重迁的乡土社会由于人口流动,土地资源等变动很少,所以一代代传承下来的有效经验尽可抄袭。C.礼和普通的道德也有不同,这种不同除了守礼和遵守道德规范的约束机制不同,还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表现在道德感的形成是一种自动过程,不是个体主动的服从。D.因为乡土社会的秩序可以用礼来维持,所以满足了礼治的可能必须以传统可以有效的应付生活问题这前提。4.作者不赞同“普通常有以‘人治’和‘法治’相对称”的说法,请在文中找到依据并简要分析。5.祥林嫂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吗?结合文本和鲁迅的小说《祝福》一文,对该观点进行分析解读。(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共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静沈从文春天日子是长极了的。天上白白的日头慢慢的移着,云影慢慢的移着,什么人家的风筝脱线了,各处便都有人仰了头望到天空,小孩子都大声乱嚷,手脚齐动,盼望到这无主风筝,落在自己家中的天井里。女孩子岳珉年纪约十四岁左右,有一张营养不良的小小白脸,穿着新上身不久长可齐膝的蓝布袍子,正在后楼屋顶晒台上,与五岁的北生一起倚在朽烂发霉摇摇欲堕的栏干旁,数天上的大小风筝。晒楼前面是石头城墙,可以望到城墙上石罅里植根新发芽的葡萄藤。晒楼后面是一道小河,河水又清又软,很温柔的流着。河对面有一个大坪,绿得同一块大毡茵一样,上面还绣得有各样颜色的花朵。大坪尽头远处,可以看到好些菜园同一个小庙。菜园篱笆旁的桃花,同庵堂里几株桃花,正开得十分热闹。日头十分温暖,景象极其沉静,两个人一句话不说,望了一会天上,又望了一会河水。河对岸有三匹白马,两匹黄马,在那里吃草,从从容容,一面低头吃草一面散步。两个人望到马,望到青草,望到一切,小孩子快乐得如痴,女孩子似乎想到很远的一些别的东西。他们是逃难来的,这地方并不是家乡,也不是所要到的地方。母亲,大嫂,姐姐,姐姐的儿子北生,小丫头翠云。一群人中,就只五岁大的北生是男子。胡胡涂涂到了这里以后,应当换轮船了,一打听各处,才知道过上海或过南京的船车全已不能开行。既然不能通过,回去也不是很容易的,因此照妈妈的主张,就找寻了这样一间屋子权且居住下来,等候各方面的回信。爸爸是一个军部的军事代表,哥哥是个军官,二哥在上海教书。岳珉只希望上海先有信来,因此才好读书。几个人住此已经有四十天了,每天总是要小丫头翠云跑到城门口那家本地报馆门前去看报,看了报后又赶回来,将一切报上消息,告给母亲同姐姐。几人就从这些消息上,找出可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安慰的理由来,或者互相谈到晚上各人所作的好梦,从各样梦里,卜取一切不可期待的佳兆。母亲原是一个多病的人,身体原来就很坏,加之路上又十分辛苦,自然就更坏了。女孩岳珉常常就想到:“再有半个月不行,我就进党务学校去也好吧。”那时党务学校,一进去不必花一个钱,六个月毕业后,派到各处去服务,还有五十块钱的月薪。这些事情,自然也是这个女孩子,从报纸上看来,保留到心里的。“为什么这样清静?”女孩岳珉心里想着。这时节,对河远处却正有制船工人,用钉锤敲打船舷,发出砰砰庞庞的声音。还有卖针线飘乡的人,在对河小村镇上,摇动小鼓的声音。声音不断的在空气中荡漾,正因为这些声音,却反而使人觉得更加分外寂静。岳珉到房里去时,看到躺在床上的母亲,静静的如一个死人,很柔弱很安静的呼吸着,又瘦又狭的脸上,为一种疲劳忧愁所笼罩。岳珉望到母亲日益消瘦下去的脸,说:“妈,妈,天气好极了,晒楼上望到对河那小庵堂里桃花,今天已全开了。”病人不说什么,微微的笑着。想到刚才咳出的血,伸出自己那只瘦瘦的手来,摸了摸自己的额头。“你咳嗽不好一点吗?”“好了好了,不要紧的。”这样问答着,女孩便想走过去,看看枕边那个小小痰盂。病人明白那个意思了,就说:“没有什么。”又说:“珉珉你站到莫动,我看看,这个月你又长高了!”女孩岳珉害羞似的笑着,“我不象竹子罢,妈妈。我担心得很,人太长高了要笑人的!”静了一会。母亲记起什么了。“珉珉我作了个好梦,梦到我们已经上了船,三等舱里人挤得不成样子。”其实这梦还是病人捏造的,因为记忆力乱乱的,故第二次又来说着。女孩岳珉望到母亲同蜡做成一样的小脸,就勉强笑着,“我昨晚当真梦到大船,还梦到三毛老表来接我们。今早上喜鹊叫了半天,我们算算看,今天会不会有信来。”“今天不来明天应来了!”两人故意这样乐观的说着,互相哄着对面那一个人,口上虽那么说着,女孩岳珉心里却那么想着:“妈妈的病怎么办?”病人自己也心里想着:“这样病下去真糟。”姐姐同嫂嫂,从城北卜课回来了,两人正在天井里悄悄的说着话。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女孩岳珉走过天井,拉了姐姐往厨房那边走去,低声的说:“姐姐,看样子,妈又吐了!”姐姐说:“怎么办?北京应当来信了!”“你们抽的签?”姐姐一面取那签上的字条给女孩,一面向蹲在地下的北生招手,小孩走过身边来,把两只手围抱着他母亲,“娘,娘,大婆又咯咯的吐了,她收到枕头下!”姐姐说:“北生我告你,不许到婆婆房里去闹,知道么?”小孩很懂事的说:“我知道。”这小孩走过小姨身边去,捏了一下小姨的手,乖乖的到他自己小卧房去了。病人在房里咳嗽不止,姐姐同大嫂便进去了。女孩岳珉在天井中看了一会日影,走到病人房门口望望。三个人皆勉强的笑着,且故意想从别一件事上,解除一下当前的悲戚处。女孩岳珉不知为什么,心里尽是酸酸的,站在天井里,同谁生气似的,红了眼睛,咬着嘴唇。过一阵,听到翠云丫头在晒楼说话:“珉小姐,一个一块瓦的大风筝跑了,快来,快来,就在头上,我们捉它!”女孩岳珉抬起来了头,果然从天井里也可以望到一个高高的风筝,如同一个吃醉了酒的巡警神气,偏偏斜斜的滑过去,隐隐约约还看到一截白线,很长的在空中摇摆。女孩岳珉上了晒楼,仍然在栏干边傍着,眺望到一切远处近处,心里慢慢的就平静了。下楼后,向病人房门边张望了一下,母亲同姐姐三人都在床上睡着了。再到小孩北生小房里去看看,北生不知在什么时节,也坐在地下小绒狗旁睡着了。这时听到隔壁有人拍门,有人互相问答说话。女孩岳珉心里很希奇的想到:“谁在问谁?莫非爸爸同哥哥来了,在门前问门牌号数罢?”这样想到,心便骤然跳跃起来,忙匆匆的走到门边去,只等候有什么人拍门拉铃子。可是,过一会儿,一切又都寂静了。女孩岳珉便不知所谓的微微的笑着。日影斜斜的,把屋角同晒楼柱头的影子,映到天井角上,恰恰如另外一个地方,竖立在她们所等候的那个爸爸坟上一面纸制的旗帜。一九三二年三月(有删减)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再有半个月不行,我就进党务学校去也好吧”,体现了岳珉的早慧、懂事,生活的变化,让她不得不面对成人世界沉重的责任。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B.小说标题“静”是小说的一条暗线,既概括了小说的主要内容,营造了一种静穆的气氛,也衬托出人物内心的宁静。C.“珉珉我作了个好梦,梦到我们已经上了船”,在焦灼地等待父亲和哥哥的音讯时,母亲只能编织好梦,通过不切实际的幻想来安慰女儿。D.姐姐不让北生去母亲房间里闹,北生表现得很“懂事”,北生的举止让人心酸,体现了小北生已在无意识中受到了家中压抑氛围的影响。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少女岳珉的视角来观察和感知,将外面的世界和家中的天地,逃难的原因和父亲的死亡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小说成为一个完美的整体。B.小说中“风筝”多次出现,“断线的风筝”飘摇无所依傍,象征战乱时代下人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C.小说的细节描写生动准确,如对岳珉听到隔壁有人拍门、说话时的心理和动作描写,表现她盼望亲人的急切。D.小说具有散文化的倾向,比如情节主要围绕岳珉一家的对话展开,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和一波三折的情节起伏,在平缓叙述中流露出静默的哀伤。8.请简要分析文中画线部分景物描写的作用。9.王晓明认为沈从文先生惯于“最后却以一个出人意料的转折,一下子打断前面的歌咏,把你推入人生无常的悲凉之中”,请结合小说《静》的结尾和《边城》的结尾,分别谈谈你对“无常的悲凉”理解。到了冬天,那个圮坍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那个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的年青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边城》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文本一:虎丘记〔明〕袁宏道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虎丘去城可七八里,其山无高岩邃壑,独以近城,故箫鼓楼船,无日无之。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而中秋为尤胜。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衣冠士女,下迨蔀屋①,莫不靓妆丽服,重茵累席,置酒交衢间。从千人石上至山门,栉比如鳞,檀板丘积,樽罍云泻,远而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铺江上,雷辊②电霍,无得而状。布席之初,唱者千百,声若聚蚊,不可辨识。分曹部署,竟以歌喉相斗,雅俗既陈,妍媸自别。未几而摇手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练,一切瓦釜,寂然停声,属而和者,才三四辈;一箫,一寸管,一人缓板而歌,竹肉③相发,清声亮彻,听者魂销。比至夜深,月影横斜,荇藻凌乱,则箫板亦不复用;一夫登场,四座屏息,音若细发,响彻云际,每度一字,几尽一刻,飞鸟为之徘徊,壮士听而下泪矣。剑泉深不可测,飞岩如削。千顷云④得天池诸山作案,峦壑竞秀,最可觞客。但过午则日光射人不堪久坐耳文昌阁亦佳晚树尤可观。而北为平远堂旧址,空旷无际,仅虞山一点在望,堂废已久,余与江进之谋所以复之,欲祠韦苏州、白乐天诸公于其中;而病寻作,余既乞归,恐进之之兴亦阑矣。山川兴废,信有时哉!吏吴两载,登虎丘者六。最后与江进之、方子公同登,迟月生公石上。歌者闻令来,皆避匿去。余因谓进之曰:“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他日去官,有不听曲此石上者,如月!”今余幸得解官称吴客矣。虎丘之月,不知尚识余言否耶?(选自《袁宏道集笺校·卷四》)【注】①蔀屋:草席盖顶的屋子,指穷苦人家昏暗的屋子,这里指贫民。②雷辊:车轮转声,这里指雷的轰鸣声。③竹肉:语出《晋书·孟嘉传》:“丝不如竹,竹不如肉。”这里指箫管和歌喉。④千顷云:山名,在虎丘山上。文本二: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选自白居易《琵琶行》)10.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要加句读处的字母按顺序填写到答题卡上的横线处。但过A午则日光B射人C不堪久D坐E耳F文昌阁G亦佳H晚I树J尤可观。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箫鼓楼船”中的“鼓”和“鼓瑟吹笙”(《短歌行》)中的“鼓”用法不同。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B.“凡月之夜”的“凡”和“凡六百一十六言”(《琵琶行》)中的“凡”含义相同。C.“比至夜深”的“比”意为“等到”,和成语“无与伦比”中的“比”含义不同。D.“信有时哉”和“烟涛微茫信难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信”含义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虎丘尽管没有高峻的山峰与幽深的峡谷,但是因为离城比较近而受到游人的喜爱。B.中秋之夜既有众人争相比试歌喉的热闹场景,也有三四个人演奏歌唱的清越之境。C.平远堂已经荒废了很久,作者和江进之想要对其进行修复,用来供奉白乐天等人。D.作者被免职后又回到吴县,他再次和方子公等友人一起登虎丘,回忆过去的岁月。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2)而病寻作,余既乞归,恐进之之兴亦阑矣。14.文本一第三段表现了“一夫”的歌声之美,文本二表现了琵琶的乐声之美,二者在表现声音之美时,所用艺术手法有哪些相似之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共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短歌行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15.下列关于诗歌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首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及第三句的妙用比喻“譬如朝露”,突出了短句的精髓,展示了一种时间不等人的急迫境界,蕴藏着促人及时努力的意思。B.“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郑风·子衿》,原是一首女子思念男子的情诗,曹操用来表达自己对贤才的渴求。“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出自《诗经·小雅·鹿鸣》,原诗表现的是天子宴请群臣的盛况和宾主之间融洽的温情。C.“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四句中“乌鹊”是作者自喻,“何枝可依”表露了作者徘徊歧路、无处可投的苦闷心情,形象生动,韵味隽永。D.全诗全用四言,四句一韵,句式整齐,音调和谐,无论在视觉上还是听觉上,都给读者一种美感,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16.本诗善于用典表达诗人的情感,你如何理解“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一句?(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共6分)17.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渚清沙白鸟飞回。,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2)苏轼在《念奴娇(大江东去)》中,用“,”两句,表达了岁月虚度、只能借酒浇愁的无奈之感。(3)《琵琶行(并序)》一诗写琵琶女出场时,表现琵琶女欲说还休的心态的句子是“,”,这与下面琵琶女出场后“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情态一起,把琵琶女复杂的内心情感十分传神地表现出来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公共场合如何应付“熊孩子”,是社交媒体上永远热闹的话题。有人主张严厉对待,让“熊孩子”在路人社会上学些教训;①,孩子毕竟是孩子,管不住自己的行为是常情。作为成年人,因为陌生儿童的行为导致自己行为失控,才更不得体。双方都有道理,在现实中,狭路相逢勇者胜,就看当事人的决心有多大,气场有多强了。公共空间中的儿童扰人,其实绝大部分情况下,路人并不是要跟扰人的孩子过不去,②。如果父母表现积极,道歉及时,旁人大多会谅解。让人生气的是孩子一直左冲右突,尖声怪叫,家长就在旁边,却木木然毫无知觉,仿佛在等孩子自己跟别人协商。殊不知,疲惫的父母早已习惯了儿童噪音的频率和分贝,③,可是路人却受不了。18.下列句子中的引号和文中画波浪线句中引号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B.张书通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泪水夺眶而出,“呜呜”哭了起来。C.美国对华“援助”帮助蒋介石杀死几百万中国人,算一项“友谊”的表示。D.父亲的话让我意识到,要打破我们父子之间的这层“厚壁障”太难了。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3小题,共11分)阅读材料,完成问题。在网上教做饭的众多短视频中,有两位退休的“老饭骨”备受关注。两位师傅不仅收获了全网过千万的粉丝,更被网友尊称为“国宴大师”。面对年轻且活跃的用户群体,两位师傅坚持“传承技法、毫无保留”的初衷,将源远荒长又博大精深的中华饮食文化一点一滴地到年轻人的手上,唤起了国人的共鸣,也地影响着当代年轻人对传统文化更深层次的理解。看似平常的一餐饭一道菜承载着已根植千年的文化个性与传统:四季节气的饮食讲究,色香味形器的搭配、典故神话的命名、“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技法要求、宴饮待客之礼仪、食医结合的养生之道等等,无一不展现出中华传统文化的和谐统一、富有生趣的理想追求。中华民族的美食文化因长远历史而融合了传统文化中的艺术成就、审美风尚、中医营养等等,也因显著的地域差异而诞生了著名的“八大菜系”。传承文化不仅在于宏大精深的大道理,也在于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不仅是堪称经典的传世佳作,也是日常生活的人间烟火。经历丰富的“老饭骨”一边满足年轻人的胃,一边填饱粉丝旺盛的求知欲,在灶台方寸之间,每一个细节都交代得明明白白,精准复刻传统美食,在饮食之间,咀嚼回味传统文化的美妙,细品来自人生阅历的感悟。20.依次填入文中括号里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教授  耳濡日染  雅俗共赏  蕴藏B.教授  潜移默化  脍炙人口  蕴含C.传授  耳濡目染  脍炙人口  蕴藏D.传授  潜移默化  雅俗共赏  蕴含2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画横线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粥菜?是不可能有的。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小菜场去收集一下莴苣的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B.一篇优秀的小小说总要以“意”为核心,或颂扬,或讽刺,或表达对人生的思考,或展现生活侧面,从故事中提炼出意义。C.我孩子时候,在斜对门的豆腐店里确乎终日坐着一个杨二嫂,人都叫伊“豆腐西施”。但是擦着白粉,颧骨没有这么高。D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核物理学家于敏,隐姓埋名近三十载,因劳累过度,几度休克,与死神擦肩,醒来后却毅然走向“战场”。22.文中画波浪线句子采用整齐的句式与对称的结构,有着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新年贺词中说:“明天的中国,希望寄予青年。青年兴则国家兴,中国发展要靠广大青年挺膺担当。年轻充满朝气,青春孕育希望。广大青年要厚植家国情怀、涵养进取品格,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不负时代,不负华年。”材料二 鲁迅说:“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读以上材料,作为青年人的我们,会有哪些感想?受到什么启发?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1.B2.D3.B4.①“法治”是“人依法而治”,法律需要依靠“人”来执行,并非没有人的因素,“人治”和“法治”相对称的说法并不清楚;②“人治”仅仅凭借个人好恶来治理,社会就会发生混乱,这是不可能发生的,“人治”的说法并不规范,因此“人治”和“法治”相对称的说法不准确;③“人治”其实是“礼治”,“人治和礼治”维持规范的力量不同,一个是法律,一个是传统。可见“人治”和“法治”相对称的说法不准确。5.祥林嫂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①祥林嫂虽是冻死的,但致其死亡的根本原因是族权、神权、夫权等封建礼教的多重压迫,这些压迫使她精神崩溃,沦为乞丐,最终饥寒交迫,冻死在大年夜里。②这一故事印证了本文“礼也可以杀人,可以很‘野蛮’”的观点,也说明了当时的乡土社会完全是“礼治”的社会。③人治和法治的区别在维持秩序时所用的力量和所根据的规范的性质。6.B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7.A8.①葡萄藤、河水、桃花等景物描写自由灵动,有生命感,营造了一种牧歌般的氛围;②象征着岳珉和北生两个孩子在困窘的生活中对未来的希望,期盼家人团聚,期盼自由与幸福;③祥和温暖的楼外风光,反衬出楼下世界的紧张、沉重、死寂、绝望。9.①《静》的结尾处写到“这里的影子恰如爸爸坟上的旗帜”,情节突转,岳珉一家人的命运幡然若揭,她们的等待是徒劳的,她们所有的期待都将是一场空,父亲的死与岳珉等人急切的期待的强烈对比,强化了文章的悲剧色彩,表现出人之于命运的无知与无奈,给人一种命运无常的悲凉感。②《边城》的结尾写到“这个人也许永远不会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开放式的结局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伤,翠翠的爱情虽然美好,但是依旧无法逃脱生活的残酷现实,命运无法掌控,生活无法完美,她的命运注定是悲剧的,体现了人在命运面前的无奈。10.CFH11.B12.C13.(1)每到这一天,全城闭户,携手并肩而来。(2)但不久生了病,我既然已经辞了官,恐怕进之的兴致也消尽了。14.(1)都运用比喻修辞手法。文本一中用“音若细发,响彻云际”赞美他歌声清幽而又明亮;文本二中“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运用比喻手法,描写琵琶声突然发出的雄壮、激越,用“裂帛”写琵琶声戛然而止;(2)都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文本一中用“飞鸟为之徘徊,壮士听而下泪矣”侧面烘托了“一夫”歌声的震撼力,突出虎丘这个地方唱歌的盛况;文本二中“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侧面烘托琵琶女的高潮的演奏技艺和她弹奏的音乐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15.C16.①这几句充分吐露了诗人的心志。“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借用《管子·形解》中的话,用比喻手法,把自己比喻为“山”,“海”,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②同时曹操以周公自比(类比),是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17.风急天高猿啸哀无边落木萧萧下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8.D19.(1)也有人主张多多包容(宽容/理解/体谅/谅解)(2)而是对纵容孩子的父母生气(3)可以做到充耳不闻(无动于衷/不闻不问)20.D21.C22.(1)画线句结构整齐,采用“一边……一边”“在……之间”的相同句式,结构整齐、节奏鲜明;(2)采用动宾结构,既有对“老饭骨”高超手艺的赞美,又有对其弘扬传统文化的崇敬;更有观众受到美好熏陶和人生启迪的满足。23.例文:青春不虚度,奋斗搏未来怎样才能充实人生这条路?是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还是自强不息,孜孜不倦。而我会这样回答:“人生在世,不过奋斗二字。”或成为傲视群雄的王者,亦或是无人理睬的小丑。光阴似箭催人老,不过是弹指之间,倘若你不抓紧时间,奋斗进取拼搏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那人生将是可悲的。反之,人的一生是漫长而炫丽多彩的,有无数件事情值得我们回忆与怀念。奋斗,将谱写生命!青年人应该奋斗,奋斗是精彩人生的必需品。奋斗是人生的重要颜料,它让人生更加绚丽多彩。年轻是奋斗的资本!年轻人应该奋斗,而且一定要奋斗。不奋斗,你的才华如何配得上你的任性。不奋斗,你的脚步如何赶得上父母老去的速度。不奋斗,世界这么大你靠什么去看看。人生的路不是一帆风顺的,就如同花朵只有经历了风吹雨打,才能开出美丽的花儿,大树只有经历了风吹日晒才能长成参天大树,而我们只有经历奋斗,才能成才,成功需要奋斗做基础、我们需要用奋斗书写辉煌,只有通过奋斗才能进步,奋斗是我们人生前进的动力!奋斗是精彩人生的必需品。青年人应该摆脱平庸,缺乏奋斗的人生是平庸的。现在“佛系”“躺平”等网络词语流行在年轻人之间,但这些词语所蕴合的人生态度并不是积极、乐观、向上的,我们处于青春时期和充满着机遇的新时代,可以尽情享受奋斗的青春所带来的美好。方仲永是一名神童,天资聪颖,五岁便能写诗而且达到了指物作诗的程度。按说,他长大之后应该会才能出众,但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在成年之后,他的才能并没有完全展露出来,而是逐渐论为普通人,失去了自己独特的才能。由此可见,即使天资再高的人,后天也需要奋斗。青年人应该学习前辈的奋斗精神,古往今来的成功者都是奋斗出来的。张桂梅是一所女子高中的校长,她为了让所有在家辍学的女孩回到学校,继续读书,挨家挨户的走访大山深处的人家鼓励女孩们继续读书,用知识改变命运,通过她坚持不懈的努力和持之以恒的奋斗,让众多的孩子们走出大山,张桂梅的奋斗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我们青年人要学习这种奋斗精神,并且将这一种精神传承下去。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珍爱青春、努力奋斗。让青春成为我们生命中最耀眼的火花,用双手描绘人生画布,去谱写壮烈美丽的青春之歌。【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的材料作文题。材料一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新年贺词中对中国青年的希望,他希望青年人有担当,有热情,努力奋斗。材料二是鲁迅先生的名言,表达了鲁迅先生对中国青年的期待,他希望中国青年不自暴自弃,能够做自己能做的,发自己的一分光和热。从两则材料来看,话题为“青春”或“青年”,材料包含的是青年人应该有责任感,有热情,积极向上。因此说,写作时,我们可以把青春与责任、奋斗、拼搏、积极向上联系起来。类似的例子非常多,主题也是昂扬向上,催人奋进的。比如,拼搏奋斗是革命年代“青年应有责,破旧换新天”的壮举,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誓言,是改革开放之初“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呼唤,是抗疫斗争中“你若生死相托,我必全力以赴”的承诺,是边防战士“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表白……每一个奇迹,这些都凝结着青春奋斗的力量;每一次抵达,都闪耀着青年心中的梦想。也就是说,这些人的例子都可以证明青春与奋斗的话题。当然,当下也有一些青年“佛系”、“躺平”、“摆烂”,这些都是不可取的,在写作的时候可以给予批驳,也可以揭示造成的原因,及如何驱除这些错误的思想和做法等。文章开篇可以先表明观点:我们应该扬青春之帆,担青春之责。文章主体采用分论点并列的形式:分论点一,青春是承担重责,意志顽强;分论点二,青春是心系国家,不断奋进;分论点三,青春是胸怀大志,抱负不凡。最后,青春要不断奋进,为自己的人生而奋斗,承担起国家重任,以后成为国家之栋梁。立意:1.青春当奋斗。2.奋斗让青春绽放光彩。3.以青春之我,勇担责任。4.以青春之我,创造人生价值。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11-22 20:10:06 页数:15
价格:¥2 大小:58.79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