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云南省曲靖二中云师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0

2/10

剩余8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曲靖二中云师中学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语文(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围绕文明起源研究,国内还是最倚重考古学和历史学,前者尤甚,其余学科则介入不足。中华文明探源的重大意义在于揭示出相对文字出现的3000余年小传统、由涵盖文明起源期在内的史前文化构成的更为深远悠久的文化大传统。中国性的所有特征在大传统中都能找到萌芽和发展线索。法国汉学家汪德迈曾系统分析了中国文字以及思维特色,以对应西方神学体系。他认为具有占卜功能和神权意义的甲骨文,是中华史前物象观念和文化信仰顺势发展的结果。庞朴先生指出,中国人的思维结构与汉字的使用有深层结构上的一致性。诸如“立象尽意”“铸鼎象物”“文以载道”等观念都是中华文明取象思维的表现方式,其天人合一的丰富内涵对现代性文明有巨大的启示意义。换言之,滋生中国文字出现的深厚史前传统及其文字背后的信仰、礼制和观念特性造就了持续、统一的中华文化。中国文明表现为最浓厚的“信仰—仪式”统一体和稳定共同体特色,具有连续性和整体性。从史前到文明的过渡中,中国社会的主要成分有多方面的、重要的连续性。而西方文明的发生是突破性的。因此照搬西方经验的一般法则不具备普遍的应用性。针对中国性之争,文明探源工程成果虽然奠定和夯实了研究基础,但是,当下盛行的考古学的科学主义研究范式不足以完全回答信仰与观念问题,不足以挖掘中华文明延续性和大一统特征之全然面貌。从学术范式和人文理论构建来看,在现当代学界,最常见的中华思想史研究惯于套用西学古典进化论的“神话→历史”“信仰→理性”“宗教→理性化”“神圣→世俗”的演进过程,用现代性工具理性观来规避中国王制中的“神—人”关系和礼乐文化渊源。这类由西学而来的二元对立的理论模式,解释不了中华文明发生发展的独特性。其实,已经有考古学者谈到应结合神话学、文献学构建探源新理论:“‘如何重建古史传说的历史’——这应是探索中国文明起源在方式与目标方面区别于西方而具有中国学术特色的重要内涵之一。”(朱乃诚)“以前的考古学界一直不重视意识形态,认为这是考古学研究力不能及的,……人类社会借助意识形态确立关于自然和超自然世界的信仰体系。通过意识形态,形成了关于宇宙的秩序,以及人类在宇宙中的位置的观念,确立了人与人以及人与周围万事万物的关系。”(罗伯特·沙雷尔)这些论述都突显出考古学结合人文研究势在必行。(摘编自谭佳《从人文学科深耕文明探源的中国性问题》)材料二:研究发现,良渚、陶寺、石峁等具备原始国家形态的文化,主要有四个特征:一是农业、科学技术显著发展,出现了复杂的社会分工;二是阶级分化,表现为出现了贵族专有的宫殿区和墓地,同时高等级手工业制品的生产和分配为贵族所控制,社会等级制度已经形成;三是出现了作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城市;四是社会存在着具有强制性的公共权力即王权,以及由其建立和掌控的区域性政体。这是基于中国历史考古资料总结出来的文明标准,也是对长期缺少中国历史内容的人类早期文明理论的重要补充。这几条标准没有强调国外主要是在西亚、埃及文明资料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冶金术和文字这两项内容,表明中国史前文明既有人类历史发展普遍性的一面,也有自身特殊性的一面。总体而言,经过近40年的探索,学术界在揭示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的总体进程、阶段性发展、各阶段的主要内容、最早的国家特征等问题上取得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但也要看到,这些成果中,描述性内容多于理论的总结和升华,要形成比较完整的中国古代文明理论,还需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与此同时,学术界也愈发意识到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问题的复杂性。其不仅是一个长达近2000年的历史过程,还是一个分布在广袤大地上的诸多地方文明构成的巨大丛体,体量为同时期世界古代文明之最,学术界早就形象地称之为史前文化的“多元一体”。同时,这个丛体内部的各地方社会也分别有自己的文明化演进方式和特点。近年来,分别就这些地方文明的演进过程、原因机制、方式道路等开展研究,正成为学术热点。这有利于进一步了解它们怎样在彼此取长补短、交流互鉴、融会贯通中逐步扩大发展一体化趋势,凝聚形成中华文明的特色特点,最终形成中华文明延绵不绝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结果。(摘编自赵辉《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的总体进程》)1.下列对原文内容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华文明探源的重大意义在于揭示出文字出现的3000余年小传统,对中国性之争做出了科学全面的回答。B.中国性的所有特征在史前文化构成的大传统中都能找到萌芽和发展线索,彰显对文化大传统进行研究的必要性。C.中国人的思维结构与汉字的使用有深层结构的一致性,使天人合一的丰富内涵对现代性文明有巨大的启示意义。D.我国对良渚、陶寺、石峁等文化的历史考古资料总结出来的文明标准尚不完整,缺少冶金术和文字这两项内容。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考古学的科学主义研究范式还不能挖掘中华文明延续性和大一统特征的全貌。B.古史传说等意识形态属于神话学、文献学研究范畴,是研究史前文明的出发点。C.目前我国早期文明的相关理论尚不够完整,需要得到各国历史内容的重要补充。D.分布在中国广袤大地上的诸多地方文明构成的巨大丛体,是世界古代文明之最。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判定中华文明起源的标准的一项是()(3分)A.距今五千多年前,中国各区域农业发展,人口增加,区域中心逐步发展为规模宏大的都邑。B.商代文字以殷墟卜用甲骨和青铜礼器为主要载体,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成熟文字。 C.夏王朝形成了择中建都、择中立宫、中轴线理念、青铜礼器和玉礼器等一整套的礼仪制度。D.浙江余杭良渚遗址展示了一个存在明显社会分化和统一信仰体系的区域性的早期国家形态。4.西方一些观点为什么不能照搬到中华文明起源的研究中?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4分)5.两则材料均涉及当今史学界对中华文明起源的研究问题,内容的侧重点有怎样的不同?请简要作答。(4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家庭林漫媳妇打清早出门,到天弥黑才回来。婆婆走进屋子,就看见地上躺着一架木头机子,一看到拿起露出旧棉花的袖子擦汗的媳妇,就明白了,准定是媳妇把她自己娘家的纺车搬来了。媳妇老爱向人夸赞她做姑娘时候自己用过的纺车,像惦记着什么亲人似的总忘不了,一到妇救会主任在大会上讲了什么纺线织布,媳妇可更乐上了,成天就嚷着纺线纺线。看着障眼的木头机子,想到这将是一场落空的胡闹,婆婆心里就有说不出的嫌恶。媳妇俯下身子整着打村合作社领来的棉花,搓成絮节。婆婆真爱雪一样白的棉花,要说什么,可是没有说,就上了炕,偎起被子坐着。媳妇也一句话没说,抱起打奶奶身旁一歪一扭走过来的小庆,坐在锅台旁的蒲团上,翻着两眼想说什么。丈夫回来了,也没有说什么,一屁股坐在炕头上,心事像山一样重。妻把睡着的小庆轻轻地放到炕上睡好,点起灯,就向丈夫说:“你先睡吧!我要待一会儿。”丈夫闷不作声。妻就把灯放到锅台上,坐下地,凑近纺车,拿起把子试摇了两下,纺车轴就转起来了。“呜隆——呜隆——呜隆——”这调子一响动,妻就说不出的心里畅快,好像又回到六年前做姑娘的时候了。嫁到这老远的山里来以后,她就和每天做伴的纺车断了缘,这里男人在外种地,娘儿们在家里做饭缝衣裳,从不兴纺线织布什么的。婆婆躺在被窝里老是咳嗽着,不断地拿眼角瞟着纺车和坐在纺车旁边的媳妇。她心里格外痛惜油灯里剩着的那一点点油。媳妇却正因几次的断线苦恼着,直抱怨油灯的光焰太不顶事。婆婆听到“呜隆——呜隆”的声音,就好像毛刷子刷着心那么难受,咕哝着:“五毛钱一两,什么紧要的公事,耗油费灯的……”困坐的丈夫也突的站起来,粗声粗气地说:“睡觉!”还没有绕上三道的细线又断了,从锭子上滑下来。小庆给吵醒了,哇哇地哭。丈夫闷声闷气的声音和婆婆的咕哝还在耳边响着,媳妇心里乱得不像样。婆婆还在里头炕上咳嗽。婆婆平常嫌媳妇不听话,跑到外面开会干什么的,媳妇又嫌婆婆不热心抗日工作,加上一个性格沉闷的丈夫,一家子有时候闹得谁对谁好几天也不讲话。这会儿大家饿肚子,一顿接不上一顿,谁也发愁。屋里四个人,除去四岁的小庆,各有各的惆怅。饿肚子,没饭吃,只恨鬼子太凶残,又烧又抢,弄成这结果,也不能光靠政府救济,也不能光等丈夫弄粮食来,她相信妇救会主任的话,她相信纺织生产可以战胜鬼子造成的灾荒。第二天一早起来,她就坐在纺车旁边,把断了的线缠到锭子上,右手摇起把子,左手里的絮节就不断地引出一条长长的线来。媳妇的手还是不很如意,不是左手和右手不对头,就是线忽然断了。婆婆拿眼角斜瞟着这种情形。丈夫又出门去了。小庆时不时跑到这里来,娘就不得不放下两手的活儿,抱起他,亲着脸,一面说:“跟奶奶玩儿,看娘正忙着!”可是时不时还是打奶奶怀里跑到娘怀里,有时还冷不防把线给打断。婆婆的眼角老是斜瞟着。胳膊也酸起来了,不及姑娘时候呢,还是好几年不纺线的缘故呢?可是媳妇一直忍着,坚持着。“呜隆——呜隆——呜隆——”纺车叫着,越叫越紧,居然锭子上的穗子一时比一时粗起来。媳妇脸涨得红红的,对婆婆说:“这就是织布的线,再紧一下,双股合起来,就是咱们缝衣裳的线。”婆婆嫌恶的眼睛吃惊地睁大了,可是还带着不相信。天黑,媳妇从纺车旁站起来,腰酸腿麻,拿秤一称,就高兴地喊叫:“今儿纺了六两多!”丈夫回来,她又讲给丈夫。丈夫点了点头。口里“嗯”一声。妻却兴奋得连饭都不吃,不管天黑,把线送到合作社去了。回来的时候,小孩子似的嚷叫:“娘,你看,合作社当下就发了工钱,换成斤半玉茭子,你看!”婆婆简直有点不相信自个儿的眼睛了。她手颤抖地摸着小升子里一粒一粒金黄的玉茭子,声音颤抖地说:“是真的吗……”沉默的丈夫没有讲什么,眼睛里却闪着光彩,死钉在他脑袋里的四口人的生活,像放开的发条一样松弛了。婆婆眼睛有点湿了,看着媳妇说:“这,这………一个人就养活两口人……我……我……也想……”媳妇说:“你不会呢,娘!”“你教给我!”婆婆手太不灵便,絮节绕不到锭子上,赶到絮节绕上锭子,手又不做主,右手一摇把子,左手就引不出线来,左手勉强引出一点线,右手又顾不上摇把子。而且老是断,老是断。看着媳妇熟练的两只手的动作,说不出来的羡慕。心里奇怪过去为什么老是不满意媳妇,媳妇才是个能干的身手。小庆还是往媳妇怀里跑,不断地使媳妇放下手里的活儿。 婆婆就把小庆拉到自个儿怀里,用手轻轻地拍着他的脊背,柔声地说:“乖乖的!莫打搅娘!来跟奶奶玩儿!"媳妇还给选成生产小组长,她自个儿纺线积极,领导小组更积极。媳妇打合作社领上棉花,走回家来的时候,婆婆从锅里拿出一碗热腾腾的豆腐来,端到媳妇跟前。媳妇惊得张开了口说:“娘!你哪里来的钱买豆腐!”“你不要管,吃吧!”“你吃!娘!你真是……”媳妇不好意思了。婆婆把碗推给媳妇,媳妇把碗推给婆婆。1943年5月(摘编自《晋察翼文学作品选》)【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展了以自给为目标的大规模生产自救运动。小说《家庭》创作于这一时期。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婆婆对棉花、玉茭子的珍爱,以及对灯油的吝惜,是在物质条件匮乏的环境中产生的真实、自然的情感。B.丈夫在家总是“闷不作声”,对媳妇说话“粗声粗气”,是媳妇感到心乱、惆怅的原因之一,体现了他对家庭的冷漠。C.因多年没有纺线,媳妇操作纺车有些生疏,面对断线频繁、胳膊酸疼等困难,她仍能忍耐坚持,终于获得了成功。D.小庆年幼,无意间打搅了母亲纺线,婆婆见到后主动将小庆拉到自己怀里,可见她对媳妇的态度已发生明显转变。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中插叙鬼子凶残抢掠等内容,既交代故事背景,又解释“大家饿肚子”的原因,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B.本文多次聚焦人物眼睛,如媳妇“翻着两眼想说什么”、婆婆“拿眼角斜瞟”,这些细节有利于表现人物的心理。C.文中关于婆婆跟媳妇学纺线的描写部分,既表现纺线劳动的困难,又侧面烘托出媳妇能于、肯吃苦的形象。D.本文语言朴实无华,大量使用口语,生活气息浓郁,原汁原味地展现了抗日根据地农村家庭生活场景。8.请分析文中“丈夫”这一人物形象的作用。(6分)9.“人民性”是指文艺作品中对人民大众的生活、情感、愿望等的反映,这篇小说在多个方面都体现了文学创作的“人民性”,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陶渊明字元亮,或云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不以家累自随,送一力给其子,书曰:“汝旦夕之费,自给为难。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征著作郎,不就。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邀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迕也。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渊明情款,后为治安郡,经过浔阳,日造渊明饮焉。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郡将尝候之,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自宋高祖王业渐隆,不复肯仕。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世号“靖节先生”。(选自萧统《陶渊明传》,有改动)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B.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C.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D.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刺史,西汉时,因为御史多失职,汉文帝命丞相另派人员出刺各地,称为“刺史”。原为巡察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行政长官,有时称为太守。B.三径,西汉末年王莽专权,兖州刺史蒋诩称病隐居,在庭院中开辟三条小径,只与羊仲、求仲二位隐士 来往。后人因此把“三径”代隐士住处。“三径之资”指隐居的资本。C.督邮,汉代各郡的重要属吏,代表太守督察县乡、宣达政令兼司法等。D.元嘉,宋文帝的庙号。“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12.下列对原为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陶渊明博学多识,擅长写文章。他写的《五柳先生传》中的五柳先生安贫乐道,当时人们认为这一形象是陶渊明的真实写照;他在辞去彭泽令时写了《归去来兮辞》。B.陶渊明仕途短暂。因双亲去世,家里贫穷,他去做了州祭酒,但嫌官场烦琐,任职不久,便解职回家,此后,还担任过镇军、建威参军和彭泽令等职。C.陶渊明清高不群。他不接受江州刺史檀道济的馈赠,起初也不愿意同江州刺史王弘交往,更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D.陶渊明率真自得。他曾将颜延之赠送的二万钱全都送至酒家;有时坐在花丛中饮酒,酣畅时便抚琴寄托情感;如果自己喝醉,就叫客人先回去。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2)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本题共2小题,10分)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高适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首联一个“嗟”字,开篇就表达了强烈的感情。“此别”、“谪居”四字,紧扣题目中的“送”和“贬”两字,下笔不俗。B.颔联紧承首联写送别之地送别之景,饮酒相送之时,听到一声声猿啼,看到一行行归雁,选声配色,不言情而情自显。C.颈联上句写青枫江上帆行渐远,下句写白帝城边古木稀疏,对仗工整,意境深远,一联同赠两人,内容铢两悉称。D.本诗中间两联情景相融,苍凉中蕴含送别之情味。所写之境,错综交织而井然不乱,显出作者的艺术匠心。1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概括分析。(7分)(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先写“___________”,以美女衬英雄;再用“_________________”,以曹军惨败来突出周瑜英气勃发的形象。(2)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句子是:,。(3)《声声慢》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独坐无聊、内心苦闷之状,用口语化的词句,异常贴切地将词人那孤凄、无聊、苦闷、激愤、无望的复杂心绪极其传神地表达了出来。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国庆期间,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正在国家博物馆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展览现场,一幅《千里江山图》的灯光效果图引得观众频频止步,不仅有围观者在旁边小声讨论,还有不少"懂行"的参观者向其他观众介绍这幅图的神奇之处。《千里江山图》的背后,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开展前,这幅画卷就自带“名人效应”。2022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歌舞诗剧《只此青绿》令人惊艳。如卷轴般的舞台上,演员们身着青绿舞衣,在云雾里①。舞蹈中,错落的山峰被拟人化,兼具宋朝女子的婉约和山体的“棱角分明”。借助春晚这个舞台,《只此青绿》广为人知。这场节目的灵感来源——正是宋朝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少年挥毫,尽情展现着大宋的盛世河山、王希孟是宋徽宗亲自调教的绘画奇才,进入皇家画院时,年仅18岁。不仅《千里江山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二、更是他唯一传世的画作。《只此青绿》即是将《千里江山图》舞蹈化,带我们②般走入画卷,去感受千年前的大宋山河。回到大展现场,《千里江山图》的展陈方式也十分吸睛。放大了整整两倍的灯光效果图,让画中的细节③。图中有繁复的幽岩深谷、高峰平坡、流溪飞泉、水村野市、渔船游艇、水车楼阁,更有捕鱼、游赏、行旅、呼波的种种人物,虽小如豆,却鲜明逼真,井然有序,让人目不暇接更别提远近的山水,气势开 阔,万顷碧波,壮阔雄浑。整幅图可谓“咫尺有千里之趣”。17.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19.下列选项中,与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所用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B.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C.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新疆棉区有_____________的自然条件,日照充足,气候干旱,雨量稀少,棉花种植属灌溉棉;耕作制度为一年一熟,种植规模大,机械化程度较高,产棉量约占我国棉产量的50%。新疆长绒棉品质优良,各项质量指标均超过国家标准。新疆棉花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举足轻重。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新疆棉区气候条件较为适宜,病虫害概率发生较低,棉花单位面积产量比上年有所提高。以前,每年九、十月间,新疆就形成了百万“采棉大军”赴疆采棉的壮观景况。现在,随着新疆棉花生产实现高度机械化,就不再需要大量的“采棉工”了。所谓“强迫劳动”的说法纯属_____________,洁白无瑕的新疆棉花不容任何势力抹黑,那些污蔑的谎言终将_____________。新疆棉,是新疆大地的云朵,它以超强的柔软温暖了我们的衣衫,它以纯白的棉浪绽放了农民的笑脸,它以无垠的辽阔打开了中国向西的门户。新疆棉,亚克西!新疆棉,中国心!20.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三处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3分)2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两种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一位农场主的苹果树品种特别好,而他周边的苹果树品种却很差。每年春天,这位农场主都会把优质的苹果种苗分给周围的人。大家都挺纳闷,如果大家的果树都变好了,他的果子不就卖不出好价钱了吗?农场主却说:“恰好相反,如果我的周围都是劣等果树,那么那些果树的花粉还是会通过蜜蜂传播到我的果园来。既然这样,为什么不让我农场周边长满优质果树呢?”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虽然每个个体有自己的利益诉求,但很多时候人与人的利益是彼此关联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唯有相互合作,共同促进,才能促进集体的提升,最终也让每一个个体从中获益。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寓意、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议论文,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语文答案(一)现代文阅读I【答案】1.B2.A3.B4.①西方经验的一般法则不具备普遍的应用性,当下盛行的考古学的科学主义研究范式不足以完全回答信仰与观念问题,不足以挖掘中华文明延续性和大一统特征之全然面貌。②由西学而来的二元对立的理论模式,解释不了中华文明发生发展的独特性。③中国史前文明既有人类历史发展普遍性的一面,也有自身特殊性的一面。5.材料一对中华文明起源的研究侧重从考古学和历史学方面来论述;材料二对中华文明起源的研究侧重从早期发展的总体进程来论述。【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A.“中华文明探源的重大意义在于揭示出文字出现的3000余年小传统”错误。由原文“中华文明探源的重大意义在于揭示出相对文字出现的3000余年小传统、由涵盖文明起源期在内的史前文化构成的更为深远悠久的文化大传统。中国性的所有特征在大传统中都能找到萌芽和发展线索”可知,原文说的是“相对”文字出现的3000余年小传统。C.“使天人合一的丰富内涵对现代性文明有巨大的启示意义”错误,强加因果。由原文“庞朴先生指出,中国人的思维结构与汉字的使用有深层结构上的一致性。诸如‘立象尽意’‘铸鼎象物’‘文以载道’等观念都是中华文明取象思维的表现方式,其天人合一的丰富内涵对现代性文明有巨大的启示意义”可知,二者之间并没有因果关系。D.“缺少冶金术和文字这两项内容”错误,曲解文意。由原文“这几条标准没有强调国外主要是在西亚、埃及文明资料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冶金术和文字这两项内容,表明中国史前文明既有人类历史发展普遍性的一面,也有自身特殊性的一面”可知,原文说的是“这几条标准没有强调国外主要是在西亚、埃及文明资料基础上总结 出来的冶金术和文字这两项内容”,可见并不缺少冶金术和文字这两项内容,只是在这几条标准里没有强调。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是研究史前文明的出发点”错误。由原文“其实,已经有考古学者谈到应结合神话学、文献学构建探源新理论:……这应是探索中国文明起源在方式与目标方面区别于西方而具有中国学术特色的重要内涵之一”可知,原文说的是“这应是探索中国文明起源在方式与目标方面区别于西方而具有中国学术特色的重要内涵之一”,而不是“是研究史前文明的出发点”。C.“需要得到各国历史内容的重要补充”错误,于文无据。由原文“但也要看到,这些成果中,描述性内容多于理论的总结和升华,要形成比较完整的中国古代文明理论,还需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可知,原文说的是“还需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而不是“需要得到各国历史内容的重要补充”。D.“是世界古代文明之最”错误。由原文“其不仅是一个长达近2000年的历史过程,还是一个分布在广袤大地上的诸多地方文明构成的巨大丛体,体量为同时期世界古代文明之最”可知,原文说的是“体量为同时期”世界古代文明之最,选项缺少限制条件。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B.由原文“这几条标准没有强调国外主要是在西亚、埃及文明资料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冶金术和文字这两项内容,表明中国史前文明既有人类历史发展普遍性的一面,也有自身特殊性的一面”可知,文明标准没有强调冶金术和文字这两项内容,所以“商代文字”不属于判定中华文明起源的标准。故选B。【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概括的能力。结合“因此照搬西方经验的一般法则不具备普遍的应用性。针对中国性之争,文明探源工程成果虽然奠定和夯实了研究基础,但是,当下盛行的考古学的科学主义研究范式不足以完全回答信仰与观念问题,不足以挖掘中华文明延续性和大一统特征之全然面貌”可知,西方经验的一般法则不具备普遍的应用性,当下盛行的考古学的科学主义研究范式不足以完全回答信仰与观念问题,不足以挖掘中华文明延续性和大一统特征之全然面貌。结合“这类由西学而来的二元对立的理论模式,解释不了中华文明发生发展的独特性”可知,由西学而来的二元对立的理论模式,解释不了中华文明发生发展的独特性。结合“这几条标准没有强调国外主要是在西亚、埃及文明资料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冶金术和文字这两项内容,表明中国史前文明既有人类历史发展普遍性的一面,也有自身特殊性的一面”可知,中国史前文明既有人类历史发展普遍性的一面,也有自身特殊性的一面。【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的能力。结合材料一“围绕文明起源研究,国内还是最倚重考古学和历史学,前者尤甚,其余学科则介入不足”可知,材料一对中华文明起源的研究侧重从考古学和历史学方面来论述;结合材料二“同时,这个丛体内部的各地方社会也分别有自己的文明化演进方式和特点。近年来,分别就这些地方文明的演进过程、原因机制、方式道路等开展研究,正成为学术热点”可知,材料二对中华文明起源的研究侧重从早期发展的总体进程来论述。(二)现代文阅读Ⅱ【答案】6.B7.A8.①丈夫的沉默能渲染紧张气氛,突出家境的窘迫。②丈夫的束手无策衬托出媳妇的能干。③小说旨在表现根据地妇女克服困难、生产自救的精神风貌,凸显女性形象。9.①小说反映了抗日根据地人民的艰苦生活,塑造了媳妇、婆婆等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②小说表现了抗日根据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战胜因侵略者造成的饥荒的信心等。③小说弘扬了艰苦奋斗、自力更生、顽强抗战等时代精神。【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能力。B.“对家庭的冷漠”分析错误。丈夫的沉默是一种无奈,能突出家境的窘迫。故选B。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的能力。A.“插叙鬼子凶残抢掠等”选项相关内容为人物心理描写,不属于插叙,也未体现“使小说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 故选A。【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①“丈夫回来了,也没有说什么,一屁股坐在炕头上,心事像山一样重”“丈夫闷不作声”丈夫的沉默能渲染紧张气氛,突出家境的窘迫。②“困坐的丈夫也突的站起来,粗声粗气地说:‘睡觉!’”“丈夫回来,她又讲给丈夫。丈夫点了点头。口里‘嗯”一声’”“沉默的丈夫没有讲什么,眼睛里却闪着光彩,死钉在他脑袋里的四口人的生活,像放开的发条一样松弛了”丈夫因家境的窘迫心情烦闷,话少、沉闷,说明他对改变家庭现状的无能为力,丈夫的束手无策衬托出媳妇的能干。③这是一篇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展了以自给为目标的大规模生产自救运动背景下的小说,小说旨在表现根据地妇女克服困难、生产自救的精神风貌,小说中的媳妇自己防线劳动,能干又肯吃苦,是小说的主人公,丈夫是次要人物,是媳妇的陪衬,所以略写丈夫更能凸显女性形象。【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能力。①“媳妇老爱向人夸赞她做姑娘时候自己用过的纺车,像惦记着什么亲人似的总忘不了,一到妇救会主任在大会上讲了什么纺线织布,媳妇可更乐上了,成天就嚷着纺线纺线”“看着障眼的木头机子,想到这将是一场落空的胡闹,婆婆心里就有说不出的嫌恶”“婆婆躺在被窝里老是咳嗽着,不断地拿眼角瞟着纺车和坐在纺车旁边的媳妇。她心里格外痛惜油灯里剩着的那一点点油。媳妇却正因几次的断线苦恼着,直抱怨油灯的光焰太不懂事”小说反映了抗日根据地人民的艰苦生活,家境窘迫的媳妇不等不靠,自力更生,防线劳动,婆婆也由嫌弃媳妇变为支持,塑造了媳妇、婆婆等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②“饿肚子,没饭吃,只恨鬼子太凶残,又烧又抢,弄成这结果,也不能光靠政府救济,也不能光等丈夫弄粮食来,她相信妇救会主任的话,她相信纺织生产可以战胜鬼子造成的灾荒”“二天一早起来,她就坐在纺车旁边,把断了的线缠到锭子上,右手摇起把子,左手里的絮节就不断地引出一条长长的线来”在战争年代后方的百姓生活艰苦,小说中的媳妇不怕困难,自力更生,艰苦劳动,防线生产,小说表现了抗日根据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战胜因侵略者造成的饥荒的信心等。③小说通过媳妇一家人在抗战困难时期,后方百姓不等不靠,自力更生,防线生产,改变现状,弘扬了艰苦奋斗、自力更生、顽强抗战等时代精神。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10.B11.D12.B13.(1)颜延之离开之前,留下二万钱给陶渊明,陶渊明全部送给酒店,渐次去拿酒喝。(2)父母年迈,家境贫寒,被起用任命为州祭酒,忍受不了官场琐事,不久就自己弃官回家了。【解析】10.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平时,我们就重视文言文的诵读,目的就在于能通过熟读培养文言文学习的语感。而文言文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因此诵读就显得尤为重要。碰到断句题,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力求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也可以使用排除法,先找出四个选项断句的不同处,一般有两处,然后再结合一些技巧,比如语法知识、人名地名、借助虚词、对称结构等,排除选项。本题句意为:陶渊明脚上有病,让一个门生和两个儿子交替抬轿,到了以后,欣然和庞通之一同饮酒。其中“舁”,共同用手抬;“篮舆”,古代供人乘坐的交通工具,形制不一,一般以人力抬着行走,类似后世的轿子。“脚疾”,脚上有病,不能断开,排除A、C两项;“一门生二儿”,一个门生和两个儿子,是指一起抬轿的人,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项。故选B。11.本题考查考生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考生根据平时积累掌握的知识作出答案,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文化常识一般包括官职、宗教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学习过程中注意准确积累。本题D项,“元嘉,宋文帝的庙号”说法错误,“元嘉”是宋文帝的年号。年号是古代皇帝纪年的名号,从汉武帝开始才有的。故选D。12.此题考查考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命题主要着眼于与主要人物相关的事件、言行等。选项设计特点多是先概括人物某方面的品质、特点,再结合材料中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印证。解答此类题要求考生在全面理解文言文的基础上,找到选项在文中的信息区域仔细比对。选项设错, 包括信息错位(具体事件在时间、地点、人物、原因、方式的错误)、翻译错误、无中生有等多种情况。本题B项,“双亲去世”错误,原文“亲老家贫”意思是“父母年迈,家庭贫困”,可知应是“双亲年迈”。故选B。13.题考查考生翻译句子的能力。要做好这类题,首先熟悉文言文常见的八种句式:省略句、判断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被动句、固定句式;其次了解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古今异义词语、通假字、古代文化常识等。最后还要找好有助得分的关键词。本题第一句重点字词:临去,离开之前;与,给;悉,全部;第二句重点字词:起为,起用任命;少日,不久;自解归,自己弃官回;“起为州祭酒”为被动句。【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是否有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陶渊明字元亮,有人说他叫陶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他的曾祖父陶侃,是晋朝的大司马(官职名)。陶渊明少年时就有很高的志向,博学多识,擅长写文章,聪颖洒脱,卓尔不群,任性率真,清高自负。曾经著作《五柳先生传》自比,当时的人称这本书为实录。父母年迈,家里很穷,被起用任命为州祭酒(官职名),忍受不了官场琐事,不久,自己弃官回家了。州郡召他担任主簿,没有前去任职。亲自耕种自给自足,得了疾病。江州刺史(官职名)檀道济前去探望他,陶渊明卧床挨饿好几天了。檀道济说:“贤人处世,朝廷无道就隐居,政治开明就出来做官。如今你生在开明盛世,为什么如此糟践自己呢?”陶渊明回答说:“我怎敢充当贤人,我的志向比不了他们。”檀道济送给他粮食和肉,都被他扔掉了。后来担任镇军、建威参军(官职名),陶渊明对亲戚朋友说:“我打算弹琴唱歌过隐居的生活,可以吗?”当政者听说后,调任他为彭泽县令。不带家眷独自上任,送了一个仆人给他的儿子,写信说:“你每天的用度,要自给自足。现在派给你一个佣人,帮助你砍柴打水。他也是别人的儿子,你要善待他。”官府的公田都让人种高粱,说:“我常常能喝醉酒就够了。”妻子、儿子坚持要求种粮食,于是下令二顷五十亩的田地种高粱,五十亩种粮食。年终,恰逢州郡派督邮(官职名)到彭泽县,下属请示陶渊明说:“您应该装束整齐穿官服面见他。”陶渊明叹气说:“我不能为五斗米(这些俸禄)弯腰(丧失尊严),小心谨慎地为乡下的小人做事啊!”当天就解下官印辞去官职,写了一篇《归去来》赋。朝廷征聘他为著作郎(官职名),没有前去任职。江州刺史王弘打算和他结交,却请不动他。陶渊明曾经去庐山,王弘让陶渊明的老朋友庞通之准备酒席,在半路田地间邀请他。陶渊明脚上有病,让一个门生和两个儿子交替抬轿,到了以后,欣然和庞通之一同饮酒。不一会王弘到了,陶渊明也没有起身。起初颜延之(人名)担任刘柳后军功曹(官职名),在浔阳和陶渊明有交情,后来到治安郡做官,经过浔阳(地名),常常到陶渊明的住所饮酒。每次去,都要畅饮直到喝醉。王弘打算邀请颜延之赴宴,整天都找不到。颜延之临调走的时候,留下二万钱给陶渊明,陶渊明全部送给酒店,以便来就能喝酒。曾经在九月九日那天在房子边上的菊花丛中闲坐,时间长了,采了一手菊花,忽然赶上王弘送酒来了,随即就喝,喝醉才回去。陶渊明不懂音律,却保存了一张无弦琴,每次喝酒,都弹拨一番寄托心意。来拜访的人不论贵贱,只要有酒,就招待他们。陶渊明如果先喝醉,就告诉客人:“我喝醉了要睡觉,你可以走了。”他的天真直率达到这种地步。郡将(官职名)曾经来拜访他,正赶上他酿的酒糟熟了,陶渊明就用头上的葛巾筛酒,筛完,又把头巾扎在头上。陶渊明的妻子翟氏也能安于勤劳清苦,和陶渊明志趣相投。陶渊明自认为曾祖父是晋朝的宰相,耻于自己作为后代居在人下,自从宋高祖(南北朝时期的宋,宋高祖刘裕)的基业渐渐兴盛,再也不愿意做官。元嘉(南北朝宋文帝年号)四年将要接受朝廷征聘,恰好去世了,时年六十三岁。世号叫做“靖节先生”。(二)古代诗歌阅读14.B15.(1)首联诗人首先抓住二人都是遭贬,都有满腹愁怨,而眼下又即将分别这一共同点,以深表关切的问句开始,表达了对李、王二少府遭受贬谪的同情,以及对分别的惋惜。(2)中间两联针对李、王二少府的现实处境,从二人不同的贬谪之地分别着笔,进一步表达对他们的关心和安慰。(3)最后一联诗人针对李、王二少府远贬的愁怨和惜别的忧伤,进行了语重心长的劝慰,对前景作了乐观的展望。【分析】1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B.“写送别之地送别之景,听到一声声猿啼,看到一行行归雁,选声配色”理解错误。颔联中,前一句,诗人设想李少府来到峡中,在这荒远之地听到凄厉的猿啼,不禁流下感伤的眼泪,后一句写写设想王少府贬到长沙,衡阳在长沙南面,衡山有回雁峰,传说北雁南飞至此不过,遇春而回。所以并不是送别之地的景色,都是想象,不是眼前实景。故选B。15.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这首诗首尾合起来总写,中间两联双双分写。首联“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诗人首先抓住二人 都是遭贬,都有满腹愁怨,而眼下又即将分别这一共同点,以深表关切的问句开始,表达了对李、王二少府遭受贬谪的同情,以及对分别的惋惜。“嗟”是叹息之声,置于句首,贬谪分别时的痛苦已不言而喻。“此别”、“谪居”四字,又将题中的“送”和“贬”点出,轻灵自然,不着痕迹。颔联上句写巫峡风光,以古民谣典故来暗示李少府所去的峡中荒凉之地;下句写衡阳,暗示王少府去长沙,并希望他能多寄书函。颈联上句写长沙青枫江的帆船,是再写王少府;下句写白帝城,远在古原始森林的巴东,是再写李少府。双双交错进行,结构严密,情感交织。最后两句,是劝藉二人尽可放心而去,不久即可召还。最后一联:“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诗人针对李、王二少府远贬的愁怨和惜别的忧伤,进行了语重心长的劝慰,对前景作了乐观的展望。圣代雨露,是古代文人诗中的惯用之语,这里用来和贬谪相连,也还深藏着婉曲的微讽之意。重点是在后一句“暂时分手莫踌躇”,意思是说:这次外贬,分别只是暂时的,你们不要犹豫不前,将来定有重归之日。(二)名篇名句默写16.(1)小乔初嫁了,樯橹灰飞烟灭(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3)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一)语言文字运用I一【答案】17.翩翩起舞身临其境一览无余18.《千里江山图》不仅是他唯一传世的画作,更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解析】画线句子有两处语病:第一处,“不仅……更”引导的递进分句语序不当,关联词语的位置不当,应为“《千里江山图》不仅是他唯一传世的画作,更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第二处,“传世名画之二”搭配不当,应为“传世名画之一”。19.D【解析】画波浪线句子“虽小如豆,却鲜明逼真,井然有序”,“虽小如豆”运用比喻,把风景和人物比作豆子。A.借代,“丝竹”代指音乐。B.对偶,“晴川”对应“芳草”,“历历”对应“萋萋”,“汉阳树”对应“鹦鹉洲”。C.互文,东西左右种植松柏和梧桐。D.比喻,把雪比作梨花。(二)语言文字运用Ⅱ题目解答20.得天独厚;子虚乌有(无中生有,无稽之谈);不攻自破21.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新疆棉区气候条件较为适宜,病虫害发生概率较低,棉花单位面积产量比上年有所增加。22.(1)比喻,将"新疆棉"比成"云朵",二者在色彩和形状上相似,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新疆棉的洁白与柔软。(2)排比,增强了语势,叙述了新疆棉品质优良,带来富裕,促进对外贸易三个方面的内容,强调了新疆棉的多重价值,表达了对新疆棉的赞美之情。【解析]20.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结合“日照充足,气候干旱,雨量稀少”可知,新疆就种植棉花来说自然条件优越,可填表示具有特殊优越的条件,多指人的资质或自然环境特别好的“得天独厚”。(得天独厚:具有特殊优越的条件。多指人的资质或自然环境特别好。)第二空,语境指“强迫劳动”是绝对没有的事,相关成语有“子虚乌有”“无中生有”“无稽之谈”等。(子虚乌有:指假设的、不存在的、不真实的事情。无中生有:把没有说成有。指凭空捏造。无稽之谈:毫无根据的说法。)第三空,语境指谎言不需要多加理会,它终将被现实证明是谎言,可填“不攻自破”。(不攻自破:无须攻击,自己就会破灭。形容论点站不住脚,经不起反驳或攻击.)21.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三处语病:(一)“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句式杂糅,去掉“根据”或“显示”;(二)“概率发生较轻”搭配不当,改为“概率发生较低”;(三)“病虫害概率发生较低”语序不当,改为“病虫害发生概率较低”。故画波浪线句子改为: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新疆棉区气候条件较为适宜,病虫害发生概率较低,棉花单位面积产量比上年有所增加。22.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的能力。“新疆棉,是新疆大地的云朵”是比喻句,“新疆棉”是本体,“云朵”是喻体,比喻词为“是”为暗喻。二者都是白色,形状蓬松,质地柔软,这一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新疆棉的洁白柔软。 “它以……它以……它以……”三个句式相同的句子构成排比句,排比句句式整齐,读来朗朗上口,增强了语势;内容上“超强的柔软”叙述了新疆棉品质优良,“绽放了农民的笑脸”指给农民带来富裕,“打开了中国向西的门户”指促进对外贸易,三个排比句强调了新疆棉的多重价值,表达了作者对新疆棉的赞美之情。23.例文:合作才能双赢农场主的一席话,让我们看到了其人生格局,他关注的并不是眼下自己的利益,而是综合周边环境,考虑长此以往对自己的影响,从而做出了与众不同的正确的选择。他知道唯有相互合作,共同促进,才能实现共赢。玩过俄罗斯方块的人都会明白一个道理:要想达到游戏成功的顶点,就要学会“取长补短”。游戏如此,生活又何尝不是呢?还记得那两位在荒郊野外得到长者恩赐的饥饿的人吗?其中一人得了一篓鱼,另一个得了一根鱼竿,可惜他们分道扬镰了。得到鱼的人原地用篝火煮起了鱼,转瞬间,连鱼带汤吃了个精光不久,不久便饿死在空空的鱼篓旁。另一人则提着鱼竿继续忍饥挨饿,一步步艰难地走向海边,可当他看到蔚蓝色的海洋时,已耗尽最后一点力气,只能眼巴巴的带着无尽的遗憾撒手人寰。试想二人如能进行合作,还会出现如此悲惨的下场吗?历史就像一面镜子,透过它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因互相合作而成功,而因钩心斗角而落败的例子。当年,孙权给刘备提供了暂居之地,诸葛亮为孙权设计了火攻之计,孙刘联军使曹操80万大军“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一把火使孙权消除了曹操的威胁,又使刘备开辟了在蜀地的霸业,最终烧出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刘邦项羽,为争天下而涂炭生灵,最终项羽乌江自刎,刘邦也用数十年休养生息,这值得吗?即使到了现代,竞争还是无处不在的:许多西方国家在竞争中都希望自己赢,但不希望中国赢,对中国加入T的百般阻挠,中国加入T后,他们又对中国出口货物重重刁难……这些都说明了什么?中国要振奋国家的经济,就离不开西方国家的支持,而西方国家要发展,更加离不开中国这有着十多亿人口的大市场。既然如此,双方为何不抛开成见,真诚合作,谋求鱼与鱼竿兼得呢?作为学生,互相合作也是必需的。同学之间既是学习上的竞争对手,更是学习上的互助伙伴。我们要的是那种你争我赶,拼搏进取的竞争意识,我们更需要在竞争中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学习伙伴。只有这样互帮互助,在前进的道路上,才能一同高歌。让我们切记:农场主的举措是一种大智慧。让我们在竞争中,真诚合作,共同进步!【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记叙性材料作文题。作文材料由两段组成。第一段是关于农场主种苹果树的故事,具有较强的启示性,共四句话。第一句摆出现象,其中隐含着个体和群体、中心和周边的差异。第二句写做法,农场主不因为自己的果树品种好而得意藏私,反而将种苗分给周围的果农。第三句提出旁观者的疑问,第四句是农场主的回答。这一问一答种包含着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二者看问题的出发点、角度,以及眼界都是不同的。很显然,农场主是从全局、宏观来看问题,考虑也更长远。他关注的并不是眼下自己的利益,而是综合周边环境考虑长此以往对自己的影响,从而做出了与众不同的正确的措施。第二段通过议论,围绕个体与集体的关系对此加以强调与升华。当然“合作与共赢”“助人与助己”等也是材料所蕴含的寓意。须重视“联系现实生活”这个要求,生活中的确存在不少目光短浅的“精致利己主义者”,行文不可脱离现实,不能泛泛而谈。写作时应分析强调个人必须融入集体,只有集体好,彼此都能获益;不顾集体利益,只追求个体利益,最终个体利益也将受损。再进一步联系现实,人类社会就像果园,很多时候组成了一种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唯有相互合作,共同促进,才能促进集体的提升,最终也让个体从中获益。立意:1.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2.远离“精致利己”,弘扬集体主义精神。3.“合作”才能“共赢”。4.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11-22 18:40:02 页数:10
价格:¥2 大小:53.89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