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实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月考(三)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4

2/24

剩余2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会泽实验高级中学校2023年春季学期高二年级月考试卷(三)语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眼下中国诗歌所遭遇的最为严重的生存困境,无疑是社会大众整体上对新诗所持的淡漠乃至排斥的态度。但我们不能一概而论以为这是社会大环境变化导致的必然结果。社会大环境的变化是一个原因,更主要的原因是创作主体的变化。诗歌要有发自于内心的真实声音,才能打动人,引起人们的共鸣。面对中国当代诗歌不景气的现实,诗歌的创作不能孤芳自赏、闭门造车。诗歌创作需要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贴近读者。长期以来,诗歌与现实的关联越来越弱化,很多诗人的创作与社会变化、现实生活渐行渐远。重提和倡导诗歌回归现实,并不是要给诗歌设定规矩和限制。任何诗人都不是生活在真空,而一个真正优秀的诗人应该责任和道义在肩,他的写作应该与这个时代紧密相连。现实生活为我们提供了无穷无尽的宝藏,认识现实就是认识自己。不仅要在习以为常、司空见惯中洞悉它的变化,更需要用心去勘探社会形态、人们的观念与精神世界的演进。现实不是空泛而虚假的概念,不是简单的油盐酱醋,而是我们生命与精神向外延展的重要基地。诚然,从文学概念上讲,直接进入现实不太好把握,需要沉淀和发酵。但就诗歌而言,需要及时敏感地介入现实。诗人在个体精神承担的基础上,要研究怎样才能够与社会和时代进行沟通和融入,在现实中找到自己。这种沟通和融入就是对现实的介入,只有真正的介入,才有真正的现实书写。诗人不能在现实面前束手无策,丧失了进入的能力。(摘编自梁平《让诗歌回归现实》)材料二:新世纪诗歌为什么需要现实关怀和时代精神?首先,现实关怀和时代精神是一个诗人的责任担当和历史使命,更是一个诗人的精神支柱和信仰之源。语言作为一个具有民族特质的书写符号,本身就是记录时 代、书写现实的重要载体,也是我们切近时代、观照自身的情感纽带,与民族的历史进程和时代特征密切相关,更因其澄澈优美之特性,承担着发现、记录和引领的使命。古人说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要“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应该也是我们当代诗歌所应当努力的方向。其次,现实关怀和时代精神是优秀作品的应有之义和内在特征,更是一部作品的实践场域和素材源泉。诗歌伟大之处就在于其所体现的复杂深邃的生命体验和深刻永恒的现实关怀,在于体察时代、观照现实,发现和传播时代之精神、高尚之人格与生活之美好。为了保证自己身份和书写的有效性,我们需要紧扣时代脉搏,紧扣当代现实,才能既保证其成立,又保证其有意义。我们如何有意识地培养这样的现实关怀和时代精神?首先,关于新世纪诗歌的写作姿态和文本立场,我认为写诗就是自我的修炼,诗人应当培养关心时代、关切人民的精神品质和责任担当。诗人抒写时代、体察时代,才可能在当代时空中拓展语言空间的充盈性,其作品也才会具有更加深切的现实影响力和生命纵深感。我们应该主动地深入现实、深入人民,真正用脚步去丈量大地,而不是一个人坐在书房勾勒想象。其次,关于新世纪诗歌对于时代关系和现实经验的处理,我认为诗人要对此保持某种“随意而警醒”的“凝视”。这段话的前半句来自张枣:“作为诗人,最理想的状态是,混迹在人群中,内心随意而警醒”后半句来自朵渔:“一个诗人与他的时代不能过分契合,又不能过分脱节,而是要保持一种‘凝视’关系。”这都告诉我们在处理与时代的关系时,既要深入时代和现代内部,去摸索和体察其内部的细微之处,同时又要能跳出其外,有距离地审视这个时代。只有这样包含着接纳与对抗、切近与疏离的审视,我们才能既保持审慎而清醒的认知,又能达到诗歌写作必要的美学与思想的高度,写出切入这个时代的诗篇。(摘编自童作焉《新世纪诗歌写作的现实关怀和时代精神》)材料三:新诗的精神重建不是口号,而是呼唤我们诗坛曾有的但已经缺失了的精神内涵。诗歌有了精神有了内涵,才有了新的面貌。在当下困顿的诗坛重提现实主义精神,其目的就是为新诗重建找一条道路,使得新诗重建变为现实。这里所说的现实主义精神不同于现实主义。后者是一种创作方法,起源于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说,认为文学要忠实地反映现实,强调的是冷静、客观地模仿现实世界,要“按生活本来的面貌反映生活”;而前者更强调一种姿态——批判、介入、关怀现实和责任的承担。因此,二者不在一个层面上,后者指的是一种创作方法,前者指向的是创作的精神和态度。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属于叙事文学,而现实主义精神属于一切文学和艺术。无论何种表现方式的文学都离不开现实主义精神,现实主义精神是一种独立的理性批判精神,既不媚雅又不媚俗。现实主义精神不一定必须采用现实主义的表现方式,可以用暗示、反讽、象征等多种表现手法。现实主义精神是超越一切创作方式的,它的具体写作方式可以是现实主义,也可以是浪漫主义、象征主义、现代主义等等。无论何种表现方式的作品,都必须以现实主义精神为精髓,诗歌也莫能 例外。目前诗坛的困境与现实主义精神的缺失有着很大的关系。而中国新诗要二次复兴,走出目前的低谷,必须进行精神重建,而笔者认为现实主义精神就是其精神重建的方向。现实主义精神不是歌功颂德,要做到社会的关怀性与诗歌独立性相结合。“文革”时期的诗歌写作可以称之为“意识形态”写作,诗歌成了时代的传声筒,写作失去了独立性,也就丧失了现实主义精神。(摘编自令狐兆鹏《中国新诗重建的方向:现实主义精神》)1.根据上面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诗歌遭遇严重的生存困境,其主要原因是社会大环境的变化。B.诗人只要能够对所处的时代有接纳与对抗、切近与疏离的认识,就会写出切入时代的作品。C.现实关怀和时代精神是一个诗人的责任担当和历史使命,也是优秀作品的应有之义和内在特征。D.新诗的精神重建不仅是口号,更是呼唤我们诗坛缺失的精神内涵。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就一种文学概念而言,诗歌直接进入现实需要沉淀和发酵,本身就不容易,而长期以来,很多诗人的创作与现实生活渐行渐远,诗歌与现实的关联也日渐弱化。B.语言承担的使命是发现、记录和引领,而诗人运用语言进行创作,就应该紧扣时代脉搏,紧扣当代现实,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自己诗人的身份,也能保证自己书写的有效性。C.诗人之所以要增强深入现实、关心时代和人民的主动性,其中重要一点是现实关怀和时代精神是优秀的艺术作品应有的特征,也是一部作品的实践场域和素材的源泉所在。D.中国当代诗歌要想走出不景气的局面,创作就需要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贴近读者,也就是要体现现实关怀和时代精神。3.根据上面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优秀的诗人要清楚现实的表面变化和内在演进,并及时介入,就是要深入基层,了解民生疾苦;没有真正的介入,就没有真正的现实书写。B.作为当代诗人只要紧扣时代脉搏和当代现实,就能将复杂深邃的生命体验和深刻永恒的现实关怀表现出来,就能创作出伟大的诗歌。C.现实主义精神比现实主义更强调积极介入的姿态,而现实主义更强调对现实生活的关照,因此当代诗歌创作需要的是现实主义精神而不是现实主义。D.我们倡导诗歌回归现实,引导诗人走向当代诗歌的精神重建,但这并不否定诗人主体和诗歌创作的独立性。4.古人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请结合姜夔的《扬州慢》简要分析词人是如何体察时代、观照现实的。5.请结合材料,为当代诗歌走出困境提几点建议。 【答案】1.C2.B3.D4.①词人通过亲眼目睹的景象和自身的心理感受,写出了扬州城在“胡马窥江去后”令人痛心不已的凋残和破败景象。②词人运用典故,借杜郎史实来反衬今日的风流云散、深情难赋,深化“黍离之悲”的主题。5.①诗歌的创作主体需要及时敏感地介入现实(或创作主体需要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贴近读者)。②当代诗歌需要现实关怀和时代精神。③当代诗歌必须进行精神重建。【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A.“其主要原因是社会大环境的变化”曲解文意,根据材料一第一段“眼下中国诗歌所遭遇的最为严重的生存困境,无疑是社会大众整体上对新诗所持的淡漠乃至排斥的态度。但我们不能一概而论以为这是社会大环境变化导致的必然结果。社会大环境的变化是一个原因,更主要的原因是创作主体的变化”可知,“社会大环境的变化”只是原因之一,而非主要原因。B.说法过于绝对,原文材料二最后一段“只有这样包含着接纳与对抗、切近与疏离的审视,我们才能既保持审慎而清醒的认知,又能达到诗歌写作必要的美学与思想的高度,写出切入这个时代的诗篇”,关联词语应是“只有……才……”。D.“不仅……更是……”递进关系错误,根据材料三第一段“新诗的精神重建不是口号,而是呼唤我们诗坛曾有的但已经缺失了的精神内涵”可知,应是“不是……而是……”的并列关系。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的能力。B.曲解文意,“而诗人运用语言进行创作,就应该紧扣时代脉搏,紧扣当代现实,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自己诗人的身份,也能保证自己书写的有效性”错误,前后倒置,材料二第一段最后一句说的是“为了保证自己身份和书写的有效性,我们需要紧扣时代脉搏,紧扣当代现实,才能既保证其成立,又保证其有意义”。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A.“就是要深入基层,了解民生疾苦”错误,过度解读文本。根据材料一“但就诗歌而言,需要及时敏感地介入现实。诗人在个体精神承担的基础上,要研究怎样才能够与社会和时代进行沟通和融入,在现实中找到自己。这种沟通和融入就是对现实的介入,诗人不能在现实面前束手无策,丧失了进入的能力”分析,原文是说诗人对现实要介入,但是并没有说让诗人“深入基层,了解民生疾苦”。 B.“只要紧扣时代脉搏和当代现实,就能将复杂深邃的生命体验和深刻永恒的现实关怀表现出来,就能创作出伟大的诗歌”理解错误,主观臆断。根据材料二“诗歌伟大之处就在于其所体现的复杂深邃的生命体验和深刻永恒的现实关怀,在于体察时代、观照现实,发现和传播时代之精神、高尚之人格与生活之美好。为了保证自己身份和书写的有效性,我们需要紧扣时代脉搏,紧扣当代现实,才能既保证其成立,又保证其有意义”分析,应是紧扣时代脉搏和当代现实,才能将复杂深邃的生命体验和深刻永恒的现实关怀表现出来,成就伟大的诗歌。C.“当代诗歌创作需要的是现实主义精神而不是现实主义”理解错误,材料三说的是“现实主义精神不一定必须采用现实主义的表现方式,可以用暗示、反讽、象征等多种表现手法。现实主义精神是超越一切创作方式的,它的具体写作方式可以是现实主义,也可以是浪漫主义、象征主义、现代主义等等”,由此可见现实主义的方法也是诗歌创作的手段之一,所以选项说“当代诗歌需要的不是现实主义”是错误的。故选D。【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能力。根据题干中“体察时代、观照现实”可知,此题作答时要联系《扬州慢》原文及材料二第二段“诗人抒写时代、体察时代,才可能在当代时空中拓展语言空间的充盈性,其作品也才会具有更加深切的现实影响力和生命纵深感”作答,分析词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①《扬州慢》序文“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和正文“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是词人过扬州时词人通过亲眼目睹的景象,写出了扬州城在“胡马窥江去后”“尽荠麦青青”和“废池乔木”的凋残和破败景象。序文“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写出了词人经过“胡马窥江去后”的扬州城的自身的心理感受,表达了对扬州城在“胡马窥江去后”的凋残和破败景象的痛心不已。②词的下篇“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运用唐朝诗人杜牧诗文里的典故,借杜郎史实的“青楼梦好”“二十四桥”来反衬今日的风流云散、深情难赋,深化序文中“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黍离之悲”的主题。【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①根据材料一第一段“诗歌要有发自于内心的真实声音,才能打动人,引起人们的共鸣。面对中国当代诗歌不景气的现实,诗歌的创作不能孤芳自赏、闭门造车。诗歌创作需要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贴近读者”可知,当代诗歌要走出困境,诗歌的创作主体需要及时敏感地介入现实,创作主体需要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贴近读者。 ②根据材料二第一段“新世纪诗歌为什么需要现实关怀和时代精神?首先,现实关怀和时代精神是一个诗人的责任担当和历史使命,更是一个诗人的精神支柱和信仰之源”“其次,现实关怀和时代精神是优秀作品的应有之义和内在特征,更是一部作品的实践场域和素材源泉。诗歌伟大之处就在于其所体现的复杂深邃的生命体验和深刻永恒的现实关怀,在于体察时代、观照现实,发现和传播时代之精神、高尚之人格与生活之美好。为了保证自己身份和书写的有效性,我们需要紧扣时代脉搏,紧扣当代现实,才能既保证其成立,又保证其有意义”可知,当代诗歌要走出困境需要现实关怀和时代精神。③根据材料三第一段“新诗的精神重建不是口号,而是呼唤我们诗坛曾有的但已经缺失了的精神内涵。诗歌有了精神有了内涵,才有了新的面貌。在当下困顿的诗坛重提现实主义精神,其目的就是为新诗重建找一条道路,使得新诗重建变为现实”可知,当代诗歌要走出困境必须进行精神重建。(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寻声楚吟缓缓归汤世杰①听见一声“到了”,应声望去,秭归就到了。这句话猛然唤醒了我:那场“处心积虑”的返回,将将抵达。路上,我一直深究的,正是“秭归”这个地名。“秭”,《广韵》中称“千亿”。“归”,即返回,扩展为反观、反思。所谓“秭归”,便是万千人生的返回,反观与反思。②屈原必深谙于此,他的一生是对“返回”最好的注释,而导引这一切的就是诗。屈原本质上是个诗人,以文辞与辩才名世,“诗”与“策”,是他生命的两翼。他曾极力以他的“策”去报效他的国,可惜君王既不懂他的“诗”,也无视他的“策”。当“策”的翅膀被折断,便只能返回去做他的诗人。③我到的那天,是端午前一天。这些年,我在异域他乡身心俱疲,每时每刻都渴望着归去。如果“返回”“归”是秭归的一大属性,漂泊与流浪,则是秭归的又一大属性。没有远离、漂泊与流浪,何来“返回”与“归”?④多年前一个端午,我去过老秭归。那年的端午诗会是在一个幽暗的礼堂进行。轮到我上台时,浑身都在哆嗦。“近乡情更怯”。紧张,突然意识到了那个时刻的庄严。诗是秭归的骨与血。只有那时,你才会真切想起你面对的,是中国最古老也最伟大的诗人屈原——一直颠沛流离于江河湖海的诗人。在他身后,世界迷失了方向,至今还在迷失。汉唐以降,诗早成了仕途进阶攀附的云梯,诗的价值断崖式跌落。人沦为徒具肉身的躯壳,灵魂无家可归。比如我,多年漂泊异乡,以为浪迹天涯阅尽春秋有无尽豪迈,其实无非是一种极致的自我迷失,潇洒中隐藏着的唯有孤独。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与屈原一样,一直处于无尽的流放与漂泊之中……⑤翌日清晨我醒得早,沿乐平里盘山小道爬上去,来到屈原庙前奉上三炷香。只有在乐平里,才能感受到屈原穿越了两千多年时光,整整走过一部中国文明史。说屈原只知忠君报国的论者,他们忘了屈原终 其一生都是个追寻真善美的诗人。在他那里,美政与美人同为一体,二者不过是“美”的不同形态。他是人类历史上为数不多的以“美”为终极目标的歌者。美是这个世界上最崇高的,她高踞于山河之上,与日月同光。⑥祭奠屈子的招魂仪式即将开始。在高高的屈原庙脚下,一张普通条桌,铺上一幅深红色绒幛。凝眸处,“三闾骚坛”四个稚拙可亲的隶书字,让整个乐平里顿有千钧之重。条桌上,供着显见是出于民间手笔的灵牌:“楚三闾大夫屈原之魂魄位”,两边“清烈千秋师”“忠贞万古存”两行小字,点点滴滴都是淋漓的民心。烛灯、香炉、酒盅、点心一溜排开,轻烟缭绕,人世静穆,纸扎的引魂幡以素雅的清白,在屈原庙前沉郁的深色背景里,时而低垂,时而轻飚。由一面鼓、两面锣、一副大钹组成的乐队,四个乡人,把阵阵锣鼓敲打得叫人热血盈沸。三个吟诵招魂诗的乡人开始了吟唱。那是始自屈原的道地楚吟,来自大地,悲悯悠扬,深切跌宕,忧而不伤。置身在那样的气氛里,异样的肃穆让人既振奋充盈,又虚脱无力,屈原若魂魄来归,必可听见乡党的声声呼唤。⑦招魂之要义不在召回肉身,而在以吟唱呼唤、重现他的诗意。诗,从诞生之日起,便与“唱”紧紧相连。三闾骚坛的诗人,一代代地读诗写诗唱诗,那既是怀念屈原,也是他们自身生命的需要。来自俗世的吟唱者,肉身沉重,尘埃满身,没有翅膀,无法飞翔,只好以吟唱代替飞翔。他们的吟诵,率真的粗砺一如裸露的山野,无饰的挚拙恰似未耕的田园,有无名山花之清纯,有在山之水的凛冽。⑧坐在身边的朋友悄悄问我,能不能也朗诵一首自己的诗作。久不为诗,我只在去乐平里的路上,用手机记下一些思绪。头天在县城吃过的粽子状若小喇叭,凝视良久,总以为它在吹奏什么,讲诉什么。解开紧紧缠着粽子的道道绳索,一如解开屈原身上的左徒官服,方可见屈原作为一个大地诗人的真身,向世界奉献他几经煎煮早已热透的糍糯之心,顿时诗意汹涌,蜜汁涟漪流溢,九州为之庆幸。不如此,我们将痛失《九歌》《天问》,失去那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而乐平里的乡亲、农人,则在千年之后,得以继续为大地招魂,为诗意招魂,为生命招魂。⑨朗诵间隙,我与从台上走下来的乡亲悄声聊天,问他们的写作,他们的吟唱。刚才参与招魂吟唱的三位乡人,没有一个职业诗人。在乐平里,在秭归,诗性的日子已成常态。诗,伴随着他们的日常,伴随着他们的油盐柴米欢乐悲辛。离开秭归的路上,我记述下这一切,一首仿楚辞的习作适时而生。三十五年辗转,我终于在聆听了那场楚吟后,完成了身与心的同时返回,肉与灵的共同抵达。(有删改)6.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热情地讴歌了屈原,以其独特的视角表现秭归厚重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精神内涵,给人鲜明的艺术感受。B.文中句子“那场‘处心积虑’的返回,将将抵达”,“处心积虑”写出了用尽心思探寻。 C.第③段结尾说“没有远离、漂泊与流浪,何来‘返回’与‘归’?”,正是有了漂泊和远离,才有了“返回”,颇具哲理。D.文中“近乡情更怯”写出了作者久别家乡,回来时已无家可归的复杂心情。7.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秭归”的全部历史,都隐藏在这一地名之中。文章开头对“秭归”地名含义的阐释,既有文化意味,又为下文作铺垫。B.第④段运用补叙,作者回忆参加端午诗会情形,说明世界至今还迷失方向,表达迷失自我的复杂心情,为下文作铺垫。C.第⑧段用“粽子”作比喻,表达了对还原屈原诗人生命本真价值的思索,耐人寻味。D.本文记叙与抒情相结合,运用想象等手法,长短句错杂,整散句结合,体现散文语言之美,体现作者娴熟的写作技巧。8.文章最后一段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分析。9.文章为什么花大量的笔墨来写祭奠屈原的仪式?请结合全文来谈谈你的认识。【答案】6.D7.B8.①结构上,呼应开头,结构严谨,开篇写回到秭归,最后离开秭归,相互照应。②内容上,写作者参加三闾骚坛诗会后,在庄重的仪式中获得了情感共鸣和心灵感悟,创作仿楚辞的习作,表明作者已从极度的自我迷失中找到心灵归宿,深化了主题。9.①描写对屈原庙招魂的陈设、吟诵招魂诗等仪式,表达了秭归人民对屈原肃穆、隆重、庄严的纪念。②通过自己参加祭奠仪式受到的震动和感悟,表达对纪念屈子的本质和意义的思考,招魂的要义在于一种宗教般的咏唱和呼唤来重现屈子的诗意,在于对真善美的诗意价值的追寻。③对屈子诗魂的呼唤,可以让精神处于流放与漂泊的后人完成心灵与肉体的回归,归于大地、诗意和生命。表达作者对屈原的热爱崇敬之情,对诗人生命本真价值的思索,耐人寻味。【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D.“……写出了作者久别家乡,回来时已无家可归的复杂心情”错误。结合“轮到我上台时,浑身都在哆嗦。‘近乡情更怯’,紧张,突然意识到了那个时刻的庄严”可知,表现了作者来到屈原故里、中国文脉源头,满怀敬畏之情;同时也是担心没有从精神上真正回来。故选D。【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艺术特色的理解与赏析的能力。 B.“第④段运用补叙”错误,应为插叙。插叙插入的是基本事件之外的有关情况,去掉它并不影响事件本身的完整性。补叙补入的则是基本事件发展之中的有机环节,去掉它会影响事件本身的完整性。补叙可以在篇中,也可以在篇末,而插叙只能在篇中,不能在篇末。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语段的作用的能力。结构上,结合“听见一声‘到了’,应声望去,秭归就到了”可知,应声望去,秭归就到了,开篇写回到秭归;结合“离开秭归的路上,我记述下这一切,一首仿楚辞的习作适时而生。三十五年辗转,我终于在聆听了那场楚吟后,完成了身与心的同时返回,肉与灵的共同抵达”可知,离开秭归的路上,我记述下这一切,文章最后离开秭归。即结构上,呼应开头,结构严谨,开篇写回到秭归,最后离开秭归,相互照应。内容上,结合“一首仿楚辞的习作适时而生”“招魂之要义不在召回肉身,而在以吟唱呼唤、重现他的诗意。诗,从诞生之日起,便与‘唱’紧紧相连。三闾骚坛的诗人,一代代地读诗写诗唱诗,那既是怀念屈原,也是他们自身生命的需要”可知,写作者参加三闾骚坛诗会后,在庄重的仪式中获得了情感共鸣和心灵感悟,创作仿楚辞的习作,一首仿楚辞的习作适时而生。效果上,结合“三十五年辗转,我终于在聆听了那场楚吟后,完成了身与心的同时返回,肉与灵的共同抵达”可知,在聆听了那场楚吟后,完成了身与心的同时返回,肉与灵的共同抵达。结尾言志,升华情感,深化主题,表明作者已从极度的自我迷失中找到心灵归宿。【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在高高的屈原庙脚下,一张普通条桌,铺上一幅深红色绒嶂。凝眸处,‘三闾骚坛’四个稚拙可亲的隶书字,让整个乐平里顿有千钧之重。条桌上,供着显见是出于民间手笔的灵牌:‘楚三闾大夫屈原之魂魄位’……由一面鼓、两面锣、一副大钹组成的乐队,四个乡人,把阵阵锣鼓敲打得叫人热血盈沸”,即描写对屈原庙招魂的陈设、吟诵招魂诗等仪式,表达了秭归人民对屈原的肃穆、隆重、庄严的纪念。“置身在那样的气氛里,异样的肃穆让人既振奋充盈,又虚脱无力,屈原若魂魄来归,必可听见乡党的声声呼唤”“招魂之要义不在召回肉身,而在以吟唱呼唤、重现他的诗意。诗,从诞生之日起,便与‘唱’紧紧相连。三闾骚坛的诗人,一代代地读诗写诗唱诗,那既是怀念屈原,也是他们自身生命的需要。来自俗世的吟唱者,肉身沉重,尘埃满身,没有翅膀,无法飞翔,只好以吟唱代替飞翔。他们的吟诵,率真的粗砺一如裸露的山野,无饰的挚拙恰似未耕的田园,有无名山花之清纯,有在山之水的凛冽”可知,即通过自己参加祭奠仪式受到的震动和感悟,表达对屈原纪念的本质和意义的思考,招魂的要义在于一种宗教般的咏唱和呼唤来重现屈子的诗意,在于对真善美的诗意价值的追寻。 结合“刚才参与招魂吟唱的三位乡人,没有一个职业诗人。在乐平里,在秭归,诗性的日子已成常态。诗,伴随着他们的日常,伴随着他们的油盐柴米欢乐悲辛”“离开秭归的路上,我记述下这一切,一首仿楚辞的习作适时而生。三十五年辗转,我终于在聆听了那场楚吟后,完成了身与心的同时返回,肉与灵的共同抵达”可知,在聆听了那场楚吟后,完成了身与心的同时返回,肉与灵的共同抵达,对屈子诗魂的呼唤,可以让精神处于流放与漂泊的后人完成心灵与肉体的回归,归于大地、诗意和生命。结合“不如此,我们将痛失《九歌》《天问》,失去那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而乐平里的乡亲、农人,则在千年之后,得以继续为大地招魂,为诗意招魂,为生命招魂”可知,表达作者对屈原的热爱崇敬之情,对诗人生命本真价值的思索,耐人寻味。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鲁仲连者,齐人也。好奇伟俶傥①之画策,而不肯仕宦任职,好持高节。游于赵,会秦围赵,闻魏将欲令赵尊秦为帝,乃见平原君曰:“事将奈何?”平原君曰:“前亡四十万之众于外,今又内围邯郸而不能去。魏丢使客将军新垣衍令赵帝秦今其人在是胜也何敢言事鲁仲连曰吾始以君为天下之贤公于也吾乃今然后知君非也梁客新垣衍安在?吾请为君责而归之”平原君曰:“胜请为绍介而见之于先生”平原君遂见新垣衍曰:“东国有鲁仲连先生者,今其人在此,胜请为绍介,交之于将军。”新垣衍曰:“吾闻鲁仲连先生,齐国之高士也。衍,人臣也,使事有职,吾不愿见鲁仲连先生”平原君曰:“胜既已泄之矣。”新垣衍许诺。鲁连见新垣衍,曰:“彼秦者,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权使其士,虏使其民。彼即肆然而为帝,过而为政于天下,则连有蹈东海而死耳,吾不忍为之民也。齐湣王之鲁,夷维子为执策而从,谓鲁人曰:‘子将何以待吾君?’鲁人曰:‘吾将以十太牢待子之君。’夷维子曰:‘子安取礼而来待吾君?彼吾君者,天子也。天子巡狩,诸侯辟舍,纳管籥②,摄衽③抱几,视膳于堂下,天子已食,乃退而听朝也’鲁人投其籥,不果纳。不得入于鲁,将之薛,假途于邹。当是时,邹君死,湣王欲入吊,夷维子谓邹之孤曰:“天子吊,主人必将倍殡棺,设北面于南方,然后天子南面吊也。’邹之群臣曰:‘必若此,吾将伏剑而死。’固不敢入于邹。邹、鲁之臣,生则不得事养,死则不得赙襚④,然且欲行天子之礼于邹、鲁,邹、鲁之臣不果纳。今秦万乘之国也,梁亦万乘之国也。俱据万乘之国,各有称王之名,睹其一战而胜,欲从而帝之,是使三晋之大臣不如邹、鲁之仆妾也”新垣衍起,再拜谢曰:“始以先生为庸人,吾乃今日知先生为天下之士也。吾请出,不敢复言帝秦。”秦将闻之,为却军五十里。平原君欲封鲁连,以千金为鲁连寿。鲁连笑曰:“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取也。即有取者,是商贾之事也。”遂辞平原君而去,终身不复见。(节选自《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 【注】①傲傥(tìtǎng):同“倜傥”,潇洒豪迈,卓异不群;②管籥(yuè):钥匙;③摄衽:整饬衣襟,表示庄敬;④赙襚(fùsuì):送给丧家钱财衣物。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魏王使客将军新垣衍令赵帝秦/今其人在是/胜也何敢言事/鲁仲连曰/吾始以君为天下之贤公子也/吾乃今然后知君非也/B.魏王使客将军新垣衍/令赵帝秦/今其人在是胜也/何敢言事/鲁仲连曰/吾始以君为天下之贤公子也/吾乃今然后知君非也/C.魏王使客将军新垣衍令赵帝秦/今其人在是胜也/何敢言事/鲁仲连曰/吾始以君为天下之贤公子也/吾乃今然后知君非也/D.魏王使客将军新垣衍/令赵帝秦/今其人在是/胜也何敢言事/鲁仲连曰/吾始以君为天下之贤公子也/吾乃今然后知君非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归之的“归”的活用用法与《梦游天姥吟留别》“栗深林兮惊层巅”的“栗”“惊”用法相同。B.上首功的“上”是“崇尚”的意思,与《陈涉世家》“上使外将兵”的“上”字的词性和意义都不相同。C.“太牢”指我国古代祭祀帝王时用牛、羊和猪当祭品,“少牢”则指用羊和猪当祭品。D.假途的“假”是借的意思,与《劝学》“假舟楫者”的“假”字含义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鲁仲连才能卓越,擅长谋划奇妙宏伟的谋略,但他却不愿意出仕为官,为人高洁。B.鲁仲连游历到赵国时,恰逢秦军围赵,他虽是齐国人,但却挺身而出,向新垣衍展示了不畏强暴、反抗虐行的决心,终解邯郸被围之危。C.鲁仲连洞悉到强秦并吞天下的野心,深谙各国力量变化的影响,他举邹、鲁两国拒绝以天子之礼接待齐滑王的事来警示新垣衍,若尊秦为帝,魏国将失去尊严,任人宰割。D.鲁仲连先一针见血地指出秦乃虎狼之邦的本质,继而指明了救赵的策略,最终说服新垣衍放弃尊秦为帝的想法。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齐潜王之鲁,夷维子为执策而从。(2)新垣衍起,再拜谢曰:“始以先生为庸人,吾乃今日知先生为天下之士也。”14.请简要概括文中鲁仲连的优秀品质。【答案】10.A11.D12.D13.(1)齐缗王到鲁国去的时候,夷维子替他拿着鞭子像随从一样为他赶车。 (2)新垣衍站起来,向他拜了两次,道歉道:“刚开始,我认为先生只是个普通人,我直到今天才明白先生是天下最优秀的士人啊。”14.①正直耿介,扶危济困;②目光敏锐,见微知著;③口才超群,能言善辩;④富于谋略,有胆识;⑤不慕名利,品质高洁。【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魏王派来客藉将军新垣衍让赵国尊奉秦国为帝,如今这个人还在这儿。我哪里还胆敢议论国家大事!”鲁仲连说:“我当初还觉得您是天下贤能的公子,我今天才明白您其实不是。“魏王使客将军新垣衍令赵帝秦”是个连动句,“客将军新垣衍”既是动词“使”的宾语,又是“令赵帝秦”的主语,所以“客将军新垣衍”与“令赵帝秦”之间不能断开,据此排除BD;“是”是代词“这里”的意思,作“在”的宾语,其后要断开,“胜也何敢言事”中“胜”是平原君的字,是该句的主语,不能断开,据此排除BC。故选A。【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及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正确。归,使动用法,使……归去。句意:我请求替您斥责他一番,使他回魏国去。栗,使动用法,使……战栗;“惊”,使动用法,使……震惊。句意:使深林战栗,使层巅震惊。B.正确。上:动词,崇尚。/名词,皇上。句意:是一个鄙弃礼节道义而崇尚以斩获敌首计功的国家。/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C.正确。D.“含义相同”错误。假:借。/借助,凭借。句意:但要从邹国借路而行。/借助舟船的人。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继而指明了救赵的策略”说法错误。根据原文第二段“鲁连见新垣衍,曰:‘彼秦者,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权使其士,虏使其民……欲从而帝之,是使三晋之大臣不如邹鲁之仆妾也。’新垣衍起,再拜谢曰:‘始以先生为庸人,吾乃今日知先生为天下之士也。吾请出,不敢复言帝秦’”可知,鲁仲连见到 新垣衍只是讲了齐湣王到鲁国的故事,并没有指明救赵的策略,选项无中生有。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之”,往,到;“执策”,拿着鞭子赶车;“从”,名词作状语,像随从一样。(2)“再拜”,拜了两次;“谢”,道歉;“庸人”,普通人;“为……也”,表判断。【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根据原文第一段“好奇伟俶傥之画策,而不肯仕宦任职,好持高节”“梁客新垣衍安在?吾请为君责而归之”可知,鲁仲连正直耿介,扶危济困;②根据原文第二段鲁仲连见新垣衍时对秦国及其他诸侯国的评价可知,他洞悉强秦并吞天下的野心,深谙各国力量变化的影响,危难之际,为齐国及其余诸国利益存亡拼死一辩。可见他目光敏锐,见微知著;③根据原文第二段鲁仲连见新垣衍时举邹、鲁拒绝以天子礼接待齐湣王的事来警示新垣衍,若尊秦为帝,魏国将失去尊严,任人宰割。可见他口才超群,能言善辩;④根据原文第二段鲁仲连对新垣衍的劝说,先一针见血地指出秦乃虎狼之邦的本质,终于说服新垣衍放弃尊秦为帝的想法。可见他富于谋略,有胆识;⑤根据原文最后一段“平原君欲封鲁连,以千金为鲁连寿。鲁连笑曰:‘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取也。即有取者,是商贾之事也。’遂辞平原君而去,终身不复见”可知,鲁仲连不慕名利,品质高洁。参考译文:鲁仲连,是齐国人。他擅长谋划一些奇妙宏伟、卓越不凡的谋略,但又不愿意出来做官,喜欢保持高尚的节操。鲁仲连到赵国游历,恰好遇到秦军围攻赵都,听人说魏国派来的将军想让赵国尊奉秦昭王为帝,就去求见平原君,对平原君说道:“这件事情您想怎么处理?”平原君说道:“前不久,赵国在外面损失了四十万大军,现在秦军包围了国都邯郸,而我却不能让他们撤兵。魏王派来客藉将军新垣衍让赵国尊奉秦国为帝,如今这个人还在这儿。我哪里还胆敢议论国家大事!”鲁仲连说:“我当初还觉得您是天下贤能的公子,我今天才明白您其实不是。从大梁来到赵国的客人新垣衍在哪里呢?我请求替您斥责他一番,使他回魏国去。”平原君说:“那就让我来为您介绍,让您和他见面。”平原君于是面见新垣衍说:东方的齐国有位鲁仲连先生,如今他就在这里,我来替您介绍,让他跟您成为好友。”新垣衍说道:“我听人说鲁仲连先生是齐国志行高尚的贤士。我是魏王的臣子,我出使赵国是因为自己有事情要办,我不愿见鲁仲连先生。”平原君说:“我已将你在这里的事情透露给他了。”新垣衍只好答应。鲁仲连见到了新垣衍,说:“那秦国,是一个鄙弃礼节道义而崇尚以斩获敌首计功的国家,国君靠着 权术来驾驭各级官僚士人,像对待仆役一样役使本国人民。他如果无所顾忌地称帝,进而统治天下,那么我就只有跳进东海去死了,我不甘心做他的顺民。齐湣王到鲁国去的时候,夷维子替他拿着鞭子像随从一样为他赶车,向鲁国人问道:‘贵国将要用什么来招待我们的国君呢?’鲁国人说:‘我们会用十太牢的礼数来招待您的国君。’夷维子说:‘你们从哪里学来的礼节,竟然这样接待我们的国君?我们那位国君,是天子。天子巡查各个诸侯国,诸侯应迁出正宫,移居别处,交出钥匙,撩起衣襟,安排几桌,站在大堂下面伺候天子用饭,等天子吃完饭,才可以退出去处理本国的朝政。’鲁国人把关口的大门锁上,不肯接纳他们入境。齐湣王无法进入鲁国,就想到薛地去,但要从邹国借路而行。就在这个时候,邹国的国君去世了,齐湣王想进入邹国的国都吊丧,夷维子又对邹国的新君说道:‘天子到邹国来吊丧,丧主一定要把灵柩转换方向,在南面安放朝北的灵位,然后天子面向南吊丧。’邹国的大臣们说:‘假如一定要这样做的话,我们就宁可拿着宝剑自杀。’所以齐湣王不敢进入邹国了。邹国和鲁国的大臣们,在国君还活着时没能尽心尽力地侍奉和供养,国君死后又不能周全地完成葬礼,可是当齐湣王想在邹、鲁两国行天子的礼仪,邹、鲁两国的大臣们却能够坚决地不接纳齐湣王。现在秦国是个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梁也是一个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都是据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在名分上都是王,看到它打了一次胜仗,便想顺从地尊奉它为帝,这使得韩、赵、魏三国的臣子比不上邹、鲁两国的奴仆、婢妾。”新垣衍站起来,向他拜了两次,道歉道:“刚开始,我认为先生只是个普通人,我直到今天才明白先生是天下最优秀的士人啊。请让我离开赵国,我不敢再劝赵国尊奉秦国为帝了。”秦军的主将听说这件事,为此向后退兵五十里。平原君想要封赏鲁仲连,把千金送给鲁仲连为他祝寿。鲁仲连笑着说道:“被天下才德非凡的人看重的(天下才德非凡的人所看重的),就在于替人排除祸患,消解灾难,解决纷争而不索取报酬。如果收取酬劳,那就成了生意人的行为了。”鲁仲连于是向平原君告辞,离开了赵国,到死也没有跟平原君再见面。(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望海潮·东南形胜柳永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水龙吟·西湖怀古陈德武东南第一名州,西湖自古多佳丽。临堤台榭,画船楼阁,游人歌吹。十里荷花,三秋桂子,四山晴 翠。使百年南渡,一时豪杰,都忘却、平生志。可惜天旋时异,藉何人、雪当年耻。登临形胜,感伤今古,发挥英气。力士推山,天吴移水,作农桑地。借钱塘潮汐,为君洗尽,岳将军泪。【注】①天吴:古代中国神话故事中的水神。15.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柳词上片描写杭州风光与繁华,下片描写西湖,展现杭州的生活景象。B.柳词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白描式地勾勒出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C.陈词上片先写西湖的“佳丽”,结以“都忘却,平生志”,以美景映哀情。D.陈词下片通过重重幻想,层层转折,将充满郁愤的爱国哀思表达得委婉深刻。16.“十里荷花”和“三秋桂子”在这两首词中的作用一样吗?请结合两首词的词意简要分析。【答案】15.B16.不一样。柳词中,它以“有”字带起,用铺陈的手法,表现湖山之间美丽的景色;而陈词中在突出湖山景色之美、展现西湖的“佳丽”外,更以乐衬哀,表达了对豪杰们沉溺享乐、消磨志气、不图奋进的悲慨与沉痛。【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艺术特色及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白描式地勾勒”错误。柳词“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柳词“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秋天桂花飘香,夏季十里荷花。写山上的桂子、湖中的荷花。这两种花也是代表杭州的典型景物。“有”字领起两句,是一种铺陈的手法,描写了不同季节的两种花,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表现湖山之间美丽的景色。它把西湖以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概括出来,具有撼动人心的艺术力量。陈词“十里荷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映日娇艳似火,三秋桂子飘香沁人心脾。上片用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词意,描写西湖的繁华秀丽,从而过渡到慨叹南宋王朝一百多年妥协屈辱的历史。虽然优美的湖光山色可供人游赏,使人快乐,感情受到陶冶,却使无数英雄豪杰沉溺在这种繁华、“佳丽”的欢乐之中,意志消沉,不图奋进,平生的豪情壮志,早已消磨在享乐之中,最后导致被元人灭亡的悲惨结局。此句以乐衬哀,表达了对豪杰们沉溺享乐、消磨志气、不图奋进的悲慨与沉痛。(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屈原在《离骚》中表明时不我待,要珍惜时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夸张手法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了惊险的气氛。(3)杜甫《蜀相》中,慨叹诸葛亮病死军中功业未成的不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汩余若将不及兮②.恐年岁之不吾与③.连峰去天不盈尺④.枯松倒挂倚绝壁⑤.出师未捷身先死⑥.长使英雄泪满襟【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的字:汩,盈,倚,壁,捷,襟。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曾经在成都最为大众化的茶馆,也有百姓自发地写诗的热情。有好事者将自己写好的诗拿到茶馆里张贴,第二天再去一看,应对者已经如云。和诗者,在茶馆里彼此打擂台。茶客们,则在观看中肆意地评点优劣。诗让人们自得其乐,再没有哪里可以找到如成都茶馆里这样对诗的热闹场景了,想象那劲头赶得上《红楼梦》大观园里的赛诗会吧。一座平民化的城市,才能够将诗从高雅的殿堂上拉下来,让诗和自己①,而一座有诗的传统的城市,才能够花开一般,处处都可以绽放出诗来。成都的诗的传统,得益于杜甫和他的草堂。如果当年杜甫没有来成都,而是在别的地方盖了一间草堂,那也许就②了,就像蒲公英的种子,飞落在哪里,就在哪里生根发芽。()。它靠的不是③,而是长久岁月的积淀和打磨,才化为这座城市的血脉和基因。如今,草堂的工部祠前还悬挂着何绍基题写的楹联:“锦水春风公占却,草堂人日我归来。”安史之乱后,杜甫投奔到严武门下,在浣花溪旁搭建一间茅草屋,即我们现在所说的草堂,写下《堂成》一诗,其中一联“暂止飞乌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道出了草堂建成时的情景和心情。以后才有了我们见到的“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这些“自有天然工巧而不见其刻划之痕”的诗句。我一直这样认为,正是杜甫自身这样的平民性,让诗和这座城市的人们心心相通,创造了成都这座城市诗歌传统的平民性,也才创造了其诗歌的人民性。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文化的底蕴,其实就是诗的传统B.有底蕴的文化,其实就是诗的传统C.诗的传统,其实就是一种有底蕴的文化D.诗的传统,其实就是一种文化的底蕴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答案】18.①平起平坐②另当别论③一朝一夕(意近即可)19.D20.正是杜甫自身这样的平民性,造就了其诗歌的人民性,也才造就了成都这座城市诗歌传统的平民性,让诗和这座城市的人们心心相通。【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能力。①处,根据空前“一座平民化的城市”“将诗从高雅的殿堂上拉下来”可知,此空是说让诗和这里的人们一样平等,所以可填“平起平坐”。平起平坐:比喻彼此地位或权力平等。②处,根据空前句“如果当年杜甫没有来成都,而是在别的地方盖了一间草堂”可知,此空是在前面的假设基础上说明如果当年杜甫草堂不在成都,成都的诗的传统气氛可能不是现在这样浓烈,可能杜甫草堂在哪里影响哪里的诗的传统,所以可填“另当别论”。另当别论:原来的看法或结论不能成立而应当另外加以评论。③处,根据空后句“而是长久岁月的积淀和打磨”和关联词“不是……而是……”,可知,此空是指时间短,所以可填“一朝一夕”。一朝一夕:形容很短的时间。【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的能力。前文的话题是“诗的传统”,根据主语一致原则,此处的主语应是“诗的传统”,据此可排除AB;根据下文“而是长久岁月的积淀和打磨,才化为这座城市的血脉和基因”可知,此句强调“底蕴”,据此可排除C。故选D。【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搭配不当,“创造”与后面的宾语不搭配,应改为“造就”;二是语序不当,“杜甫自身这样的平民性”先是造就了“其诗歌的人民性”,再是造就了“成都这座城市 诗歌传统的平民性”,从而“让诗和这座城市的人们心心相通”。即修改为:正是杜甫自身这样的平民性,造就了其诗歌的人民性,也才造就了成都这座城市诗歌传统的平民性,让诗和这座城市的人们心心相通。(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艺术高峰的产生和名山秀峰的形成一样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柳永不是想当名作家而到市井中去的,他是怀着极不情愿的心情在考场落第后走向勾栏瓦肆的,但他身上的文学才华与艺术天赋立即与这里喧闹的生活气息、优美的丝竹管弦和多情婀娜的女子产生了共鸣。他在这里没有堕落,这再次证明成事成才的辩证道理:一个人在社会这架大算盘上只是一颗珠子,他受命运的摆弄;但是在自身这架小算盘上他却是一只拨着算珠的手。才华、时间、精力、意志、学识、环境通通变成了由他支配的珠子。一个人很难选择环境,却可以利用环境,大约每个人都有他基本的条件,也有基本的才学,他能不能成才成事原来全在他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怎么处理。就像黄山上的迎客松,立于悬崖绝壁,沐着霜风雪雨,就渐渐干挺如铁,叶茂如云,游人见了都要敬之仰之了。但如果当初这一粒树籽有灵,让它自选生命的落脚地,它肯定选择山下风和日丽的平原。只是一阵无奈的山风将它带到这里,或者飞鸟将它衔到这里,托于高山之上,寄于绝壁之缝。它哭天天不应,喊地地不灵,一阵悲泣(也许还有如柳永那样的牢骚)之后也就痛下决心;既然活就要活出个样子。它拼命地吸天地之精华,探出枝叶追日,伸着根须找水,与风斗,与雪斗,终于成就了自己。21.文中画波浪线部分可以改写成:“它极力汲取营养,不断生长,终于长成了一棵参天大树。”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22.文中画横线句是由柳永的人生际遇总结而来的辩证道理,请从古今名人中举出一个这样的例子加以说明。要求:语言简明、连贯,50字左右。【答案】21.①原文运用了拟人手法,赋予松树以人的动作和情感,形象生动,洋溢着对松树的赞美之情;而改句语言表达直白,不够形象,表达感情不明显。②原文整句、散句相结合,语言表达有节奏感,富有气势;而改句则语气平淡,缺乏气势。22.苏轼被贬黄州,但黄州的江水明月给了他无尽的才思,使他创作出了震古烁今的文学名篇《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能力。题目首先指出文中画波浪线部分可以改写成:“它极力汲取营养,不断生长,终于长成了一棵参天大树。”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要求学生回答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作答本题可从修辞手法的运 用、句式的变换、语言风格的变化、思想感情的表达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如从修辞手法上看,原句用“拼命”“探出”“斗”等词语来描写松树,运用拟人的手法,收到了形象生动的表达效果;从句式上看,“探出枝叶追日”与“伸着根须找水”相对,“与风斗”与“与雪斗”相对,句式整齐,富有气势。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含义,并根据句子含义拟写论据,进行语言表达能力。本题首先指出文中画横线句是由柳永的人生际遇总结而来的辩证道理,然后要求学生从古今名人中举出一个这样的例子加以说明。作答时首先要明确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一个人在社会这架大算盘上只是一颗珠子,他受命运的摆弄;但是在自身这架小算盘上他却是一只拨着算珠的手。才华、时间、精力、意志、学识、环境通通变成了由他支配的珠子”所说的辩证道理是虽然命运坎坷,但不受命运捉弄,奋发图强,身处逆境而有所作为。然后举一个名人事例加以阐述,比如张海迪、苏轼等虽然命运坎坷,但不受命运捉弄,奋发图强,身处逆境而有所作为古今名人加以阐述说明,阐述说明时务必做到语言简明、连贯,同时还要注意字数限制,比如本题“50字左右”。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一直地一直地往前走,疯狂的世界,迎着痛把眼中所有梦,都交给时间。想飞就用心地去飞,谁不经历狼狈。我想我会忽略失望的灰,拥抱遗憾的美。(《我的梦》)面迎海上风,在世界之外,在时间之中。无问西东,就奋身做个英雄,不枉那青春勇。愿心之自由,共天地俊秀,有情有梦。(《无问西东》)每次奋斗,拼来了荣耀;我们乘风破浪,举目高眺。心中力量,不怕万里路遥,再高远的梦也追得到。我们都是追梦人!千山万水,奔向天地跑道;你追我赶,风起云涌春潮;海阔天空,敞开温暖怀抱。(《我们都是追梦人》)歌为心声,歌如人生;歌曲吟唱时代心声,歌词跳动历史脉搏。以上三段歌词都写到了“梦”,触发了你对青春和时代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演讲稿,在班会上向你的同学们表达你的认识和观点。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矢志不渝,追逐梦想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上午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矢志不渝,追逐梦想”。说起梦想,你会想起什么?是十岁那年渴望成为太空人的梦?还是十三岁那年对超级英雄拯救世界的狂热?回首过去十余载,其实你的梦从未断过,但为何当有人问起,你的梦想是什么,你会哑口无言呢?亲爱的同学们,在初入高中时,你是否曾说过“我要上清北”的豪言壮语?你是否也曾踌躇满志地立志要在这三年闯出一番自己的事业?这不都是你曾经的梦想吗?但你或许因为高中第一场考试消极了心态,或许因为一次次地打击变得敏感脆弱,又或许是在强大的现实面前认识到自己的渺小,于是你选择了把梦想还给现实,选择了听命于天,而忘了事在人为。罗曼·罗兰曾说“暂时的是现实,永生的是理想”。诚哉,斯言,现实是当下,是现在正在聆听的你,是疲于学习压力的你,是在迷惘中徘徊不定的你,那么何为理想?是你为了它努力的样子,是支撑你在枯燥乏味中一路向前的力量,是你拨开迷雾所需的明灯,又或许它只是一个大学的名字,一座梦幻的城,一个你向往的人。且听首阳山上采薇之歌,那以死抗争的信念;且看弃医从文,穷尽一生唤醒国人的鲁迅先生,且看张渠伟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而劳累在一线的身影。再看如今的你,是否仍满怀希望和梦想,踏歌征程?梦想从来不该是你“言语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的真实写照,而是你在它诞生的那一刻,由心底迸发出的那股冲动,是你一次次将要放弃之时,再度想起仍能充满动力的东西。如果不是有梦想有渴望,你为何满心虔诚地在红丝带下写下心仪的大学?你为何会在桌上写下一个名字?又为何将一句话贴在入目可见处?别总说“我是一条没有梦想的咸鱼”,你只是把梦想深藏,不敢在不可知的未来面前展露,在生怕打脸和嘲讽的一种自我保护中,忘记了曾经拥有的梦。现在,是时候把梦想拿出来了。难道你要在被问及梦想时,在成年之后偶然看到励志标语时,在垂垂老矣,回望过去时,才恍然大悟似的说一句“原来我曾有梦想”吗?现在的我们,是不是该带着对远方的渴望,正视当下,早起一分钟,手机锁屏多一分钟,多看一分钟错题,多总结一分钟经验,多爱自己一分钟。不必强求自己一定要有鸿鹄之志,但一定要有仰望星空习惯,《莽荒纪》中有言“我本微末凡尘,也可心向天空”,也不必将梦想时刻挂在嘴边,雨果曾说“让内心住着一条巨龙,既是一种苦刑,也是一种幸福”你只需选择自己真正想要的道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不要认为现在已经晚了,你才十几岁,长远来看,你还有几十年的光阴,正所谓“羡子年少正得路,犹如扶桑初日升”最后,不妨在心里回答最初的问题:你的梦想是什么?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写作文能力。这是一个典型的任务驱动型作文,考生要将自己代入情境之中,有明确的任务意识。(1)作者意识:作者是班级的一员。(2)读者意识:以同班同学为演讲对象。(3)内容意识:综合材料内容;“梦”与“青春”和“时代”的关系。(4)文体意识。文体明确要求是演讲稿, 格式可不作严格要求,但是要注意演讲稿在内容和语气等方面有其自身的特点。【审题】本次作文题目,力图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讨论立德树人,采用有明确写作任务的新材料作文题型,给了3则具有抒情性质的材料,从多角度激励人们勇敢追梦。材料一《我的梦》侧重个人梦想的实现,激励人们直面挫折,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执着地去追逐梦想;材料二《无问西东》侧重勇于奉献的精神,激励青少年不负青春,勇敢追梦;材料三《我们都是追梦人》侧重共同奋斗的意义,呼唤砥砺同行,志存高远,战胜艰难险阻,去追逐梦想,拥抱梦想。三则材料有同有异,其含意并不完全一致;尤其是材料一与其他两则材料之间,有着较大的区别。这样做,意在提供相互矛盾的素材,激发考生在矛盾对立中展开深入的思考和论述。提示语“歌为心声,歌如人生;歌曲吟唱时代心声,歌词跳动历史脉搏”,前半部分侧重自我与人生,与“青春”相联系;后半部分侧重时代与历史,与“时代”相联系。提示语“以上三段歌词都写到了‘梦’”,则作文围绕“梦”来展开,较为顺理成章。提示语提到“演讲稿”,因此要防止文体不分。演讲与作文的不同,归根到底在于作文是单方面的输出信息,演讲是演讲者在现场与听众的双向交流;除此之外,听众与听众也处在双向交流之中,不过他们交流的不是语言,而是情绪和反应。基于此,演讲稿的写作一般要注意以下要求:尽量使用听众觉得与众不同的词语,如古诗、名句、名言或者网络、社会、切中时代利弊的新词,做到引人入胜;尽量使用排比句和循环句,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吸引听众;尽量使用首尾呼应的方法,突出重点,推出理想的效果;讲究思维的逻辑性,由浅入深、有条有理的把论点论据讲明白,讲清楚;懂得托物起兴,有一个好的开头很重要,同时结尾也要有力而精炼,令人回味无穷。参考立意:立意可以通过三则材料“合并同类项”概括得出,也可以通过三则材料互补综合得出。但要注意两者均要与“青春和时代”相联系。1.三则材料“合并同类项”概括立意:坚守梦想,勇往直前;追梦要有无畏无惧的气魄。追梦路上应风雨兼程;追梦要有可歌可泣之精神。2.三则材料综合互补立意:努力奋斗,勇敢追梦;笑对挫折艰难,坚韧追梦;在时代洪流中,不惧风浪,不负青春,为了一个共同的梦想而奋斗。行文结构安排:首先拟一个隐含或者直接点明观点的题目,比如“矢志不渝,追逐梦想”。然后开门见山,引出演讲的标题,明确话题——梦想。正文主体部分先回顾初入高中时的梦想,接着指出现在的状态——把梦想还给现实,选择了听命于天,然后结合事例分析梦想是什么,最后指出该如何去追逐梦想。结尾部分呼应开头,首尾圆和。素材:1、梦想只要能持久,就能成为现实。我们不就是生活在梦想中的吗?——丁尼生2、我们因梦想而伟大,所有的成功者都是大梦想家:在冬夜的火堆旁,在阴天的雨雾中,梦想着未 来。有些人让梦想悄然绝灭,有些人则细心培育、维护,直到它安然度过困境,迎来光明和希望,而光明和希望总是降临在那些真心相信梦想一定会成真的人身上。——威尔逊3、一个人可以非常清贫、困顿、低微,但是不可以没有梦想。只要梦想一天,只要梦想存在一天,就可以改变自己的处境。——奥普拉4、人类也需要梦想者,这种人醉心于一种事业的大公无私的发展,因而不能注意自身的物质利益。——居里夫人5、不要怀有渺小的梦想,它们无法打动人心。——歌德6、梦想无论怎样模糊,总潜伏在我们心底,使我们的心境永远得不到宁静,直到这些梦想成为事实才止;像种子在地下一样,一定要萌芽滋长,伸出地面来,寻找阳光。——林语堂7、一个人要实现自己的梦想,最重要的是要具备以下两个条件:勇气和行动。——俞敏洪8、最初所拥有的只是梦想,以及毫无根据的自信而已。但是,所有的一切就从这里出发。——孙正义9、人的理想志向往往和他的能力成正比。——约翰逊10、一个人的理想越崇高,生活越纯洁。——伏尼契11、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苏格拉底12、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要驶向哪个码头,那么任何风都不会是顺风。——小塞涅卡13、在写作中,我只是对我看到现实做出描述,我每天都很忙碌,写剧本谈生意,我认可现实,同时,要自己填头苦干,我的心情不错,根据常识,一个人怀抱梦想,做出计划,并眼看着梦想在奋斗中慢慢变成现实时,他至少应该是较振作较乐观的吧——还有人说我颓废吗?——石康乔丹,高中时候被篮球队的教练说不适合打篮球,通过执着的追求最后成为了NBA历史上无比神奇带着六枚总冠军戒指的跑龙套出身的飞人。史泰龙,从小父母离异,吃饭都成问题的无业游民,梦想着拍电影,拿着剧本在好莱坞五百多家公司中逐个的应聘了三次,被全盘拒绝了三轮,共计一千五百多次,最后以电影"洛奇"踏出理想的第一步。林肯美国第16任总统,出身贫困,一生遍布失败,执着的精神让他没有放弃对命运的抗争,而后成为美国总统,领导南北战争胜利,结束了美国的黑奴历史。【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框架有如下五部分。(一)一个响亮的标题。就是在审题的基础上,明确立意,选择写作的角度,拟定一个有抢眼的题目。这个标题应尽量是从材料中抽取而出的‚核心立意,并就此选取材料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而成的简洁短语或句子。尽力不用态度而用看法或观点。能运用约定俗成的词句加以改造更为上策。能标新立异就更加理想。(二)引述+表态+观点。正文第一段就用“引述+表态+观点”的形式,以达到“闪亮登场”的效果。引述可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但必须是有针对性的。表态一定要坚决、果断和明确。观点的呈现,不要拖泥带水,而要开门见山。(三)分点分 层阐述理由。有了态度与观点,没有理由就站不住脚。因此,作文的第三步必然阐述你的理由。阐述一定要具有条理性,就是分点;还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如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有具体到抽象等。如此才能展示一个学生思维的深广度。(四)进一步深入阐述。最基本的办法就是针对问题提出可行的有时代意义的解决方法,即解决问题。另外,还可以“横向拓展”“纵向挖掘”和进行简易的批驳。尤其是反驳,可以预设反方,然后,进行委婉的劝说,以体现作者思维的周密性,达到任务型作文“文明说理”的要求。(五)联系实际,快速收尾。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考虑其现实意义,如果没有了现实意义,该文章就逊色许多。因此,学生习作也好,考场作文也好,联系实际是必需的。但是,这一环节不能太婆婆妈妈,应如一部乐曲演奏完毕,戛然而止、曲终人散、回味无穷。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6-02 15:24:02 页数:24
价格:¥2 大小:62.21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