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实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月考(二)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4

2/24

剩余2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会泽实验高级中学校2023年春季学期高二年级月考试卷(二)生物学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原核生物细胞无细胞核,但有染色体B.原核生物细胞中没有核糖体,真核生物细胞中含有核糖体C.真核生物以DNA为遗传物质,原核生物以RNA为遗传物质D.原核生物细胞无叶绿体,但可能进行光合作用【答案】D【解析】【分析】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原核生物只能进行二分裂生殖;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也含有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详解】A、原核生物细胞无细胞核,也没有染色体,A错误;B、原核生物细胞和真核生物细胞中都含有核糖体,B错误;C、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以DNA为遗传物质,C错误;D、原核生物细胞无叶绿体,但可能进行光合作用,如蓝细菌,D正确。故选D。2.如图表示生物体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的模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组成DNA的②是脱氧核糖B.病毒内的②只有1种,③有4种C.人体内含A、T、C、G的核苷酸有8种D.真核细胞中的③有5种,②有2种【答案】C【解析】【分析】1、分析题图:图示为核苷酸的模式图,其中①为磷酸,②为五碳糖,③为含氮碱基。2、核酸包括DNA和RNA,DNA基本组成单位脱氧核糖核苷酸,由磷酸、脱氧核糖、含氮碱基(A、C、G、T四种)组成,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在叶绿体和线粒体中有少量存在,一般是双链结构;RNA(核糖核苷酸)基本组成单位核糖核苷酸,由磷酸、核糖、含氮碱基(A、C、G、U)组成,主要存在细胞质中一般是单链结构。 【详解】A、组成DNA的②是脱氧核糖,A正确;B、病毒内含有DNA或RNA,即②只有1种,③有4种,B正确;C、人体既含有DNA,又含有RNA,T为DNA特有的碱基,A、C、G是DNA和RNA共有的碱基,人体内含A、T、C、G的核苷酸有7种,C错误;D、真核生物细胞内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③(碱基)有5种,②(五碳糖)有2种,D正确故选C。3.科学家用显微技术除去变形虫的细胞核,发现其新陈代谢减弱,运动停止;当重新植入细胞核后,发现其生命活动又能恢复。这说明了()A.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B.细胞核是遗传物质的储存和复制场所C.细胞核是细胞遗传特性的控制中心D.细胞核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答案】A【解析】【分析】细胞核有两个功能: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详解】A、由于除去变形虫的细胞核,其新陈代谢减弱,运动停止,而当重新植入细胞核后,发现其生命活动又能恢复,说明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A正确;B、细胞核是遗传物质的储存和复制场所,但题干中没有涉及,B错误;C、细胞核是细胞遗传特性的控制中心,题干中没有涉及,C错误;D、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D错误。故选A。4.下列关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总是同时进行B.光合作用形成的糖类能在呼吸作用中被利用C.光合作用产生的ATP主要用于呼吸作用D.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分别在叶肉细胞和根细胞中进行【答案】B【解析】【分析】(1 )植物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制造出有机物来储存能量的过程叫光合作用。用公式表示为: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2)把有机物加以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的过程叫呼吸作用,用公式表示为: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据此可以解答本题。【详解】光合作用在有光的条件下进行,而呼吸作用每时每刻在进行,A错误;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是光合作用所制造的,二者互相联系,B正确;光合作用产生的ATP用于暗反应,不用于呼吸作用,C错误;叶肉细胞既进行光合作用也进行呼吸作用,而根细胞只能进行呼吸作用,D错误;故选B。5.“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描述了生命活动中的衰老现象。下列关于细胞生命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A.端粒受损可能会导致细胞衰老B.细胞分化要通过基因选择性表达来实现C.白发的原因是细胞内酪氨酸酶活性升高,黑色素被分解D.细胞凋亡对于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答案】C【解析】【分析】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可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3、细胞衰老的特征:①细胞内的水分减少,结果使细胞萎缩,体积变小,细胞新陈代谢的速率减慢;②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例如,由于头发基部的黑色素细胞衰老,细胞中的酪氨酸酶活性降低,黑色素合成减少,所以老年人的头发会变白;③细胞内的色素会随着细胞衰老而逐渐积累,它们会妨碍细胞内物质的交流和传递,影响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④细胞内呼吸速率减慢,细胞核的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⑤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详解】A、依据细胞衰老的学说端粒学说,端粒受损可能会导致细胞衰老,A正确;B、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分化要通过基因选择性表达来实现,B正确;C、白发的原因是细胞内酪氨酸酶活性降低,黑色素合成减少,C错误;D、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对于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D正确。故选C。 6.为鉴定一株高茎豌豆和一只灰色野兔的是否纯合子,应采用的最简便方法分别是(  )A.自交、杂交B.测交、测交C.自交、测交D.自交、自交【答案】C【解析】【分析】鉴别方法:(1)鉴别一只动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2)鉴别一棵植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和自交法,其中自交法最简便;(3)鉴别一对相对性状的显性和隐性,可用杂交法和自交法(只能用于植物);(4)提高优良品种的纯度,常用自交法;(5)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采用测交法。【详解】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植物,鉴定一株高茎豌豆纯合与否,最简便方法是自交;野兔是高等动物,不能自交,鉴定一只灰色野兔的纯合与否,最简便方法是测交。故选C。【点睛】7.小明的哥哥在学完“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一节后,写下了下面四句话,其中最合理的是()A.我体内细胞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爸爸一半来自妈妈B.我体内细胞的每一对同源染色体都由父母共同提供C.我体内细胞的每一对同源染色体大小都是相同的D.我和小明体内细胞的遗传物质都是一样的【答案】B【解析】【分析】同源染色体是指减数分梨中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态,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受精作用的具体过程: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紧接着,在卵细胞细胞膜的外面出现一层特殊的膜,以阻止其他精子再进入。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后不久,里面的细胞核就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相遇,使彼此的染色体会合在一起。受精作用的结果:(1)受精卵的染色体数目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精子(父亲),一半的染色体来自卵细胞(母亲)。(2)细胞质主要来自卵细胞。【详解】A、体内细胞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而细胞质遗传物质几乎都来自母方,A错误;B、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所以体内细胞的每一对同源染色体都由父母共同提供,B正确;C、细胞内的同源染色体一般形态和大小是相同的,但男性体内的性染色体大小不同,C错误; D、由于基因重组,他们的遗传物质不一定相同,D错误;故选B。8.若某生物体的核酸中胞嘧啶:鸟嘌呤=2:1,则该生物不可能是()A.肺炎链球菌B.奶牛C.T2噬菌体D.新冠病毒【答案】C【解析】【分析】DNA与RNA的判定方法:(1)若核酸分子中有脱氧核糖,一定为DNA;有核糖一定为RNA。(2)若含“T”,一定为DNA或其单位;若含“U”,一定为RNA或其单位。因而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T”或“U”可探知DNA或RNA,若细胞中大量利用“T”,可认为进行DNA的复制;若大量利用“U”,可认为进行RNA的合成。(3)但T不等于A或嘌呤不等于嘧啶,则为单链DNA,因双链DNA分子中A=T、G=C、嘌呤(A+G)=嘧啶(C+T)。(4)若嘌呤不等于嘧啶,则肯定不是双链DNA(可能为单链DNA,也可能为RNA)。【详解】A、肺炎链球菌含有DNA和RNA,DNA为双链结构,由于碱基互补配对,DNA中A=T,G=C,但RNA为单链结构,嘌呤和嘧啶不一定相等,因此肺炎链球菌中可出现胞嘧啶∶鸟嘌呤=2∶1,A不符合题意;B、奶牛含有DNA和RNA,DNA为双链结构,由于碱基互补配对,DNA中A=T,G=C,但RNA为单链结构,嘌呤和嘧啶不一定相等,因此奶牛细胞中可出现胞嘧啶∶鸟嘌呤=2∶1,B不符合题意;C、T2噬菌体为DNA病毒,DNA为双链结构,由于碱基互补配对,DNA中A=T,G=C,因此不可能出现胞嘧啶∶鸟嘌呤=2∶1,C符合题意;D、新冠病毒为RNA病毒,由于RNA为单链结构,因此可出现胞嘧啶∶鸟嘌呤=2∶1,D不符合题意。故选C。9.通常,人体内的遗传信息的流向不可能是()A.DNA流向DNAB.DNA流向RNAC.RNA流向DNAD.RNA流向蛋白质【答案】C【解析】【分析】人体细胞能进行DNA复制、转录和翻译。逆转录过程发生在某些RNA病毒中。【详解】A、人体细胞在进行DNA复制的过程中,会发生遗传信息从DNA流向DNA,A错误;B、人体细胞在进行转录时,会发生遗传信息从DNA流向RNA,B错误;C、通常,人体细胞不会发生逆转录过程,因此不会发生遗传信息从RNA流向DNA,C正确;D、人体细胞在进行翻译时,会发生遗传信息从RNA流向蛋白质,D错误。 故选C。10.生物进化和新物种形成的标志分别是()①具有了特殊的形态结构②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③具有了特定的生理功能④产生了生殖隔离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答案】B【解析】【分析】1、生物进化的标志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2、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详解】①具有了特殊的形态结构可以代表发生细胞分化,①错误;②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是生物进化的标志,②正确;③具有了特定的生理功能可以代表发生细胞分化,③错误;④产生了生殖隔离,属于新物种形成的标志,④正确。故选B。11.下列关于人体组织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血浆中的葡萄糖可以通过组织液进入肝脏细胞B.当长时间内人体摄入的蛋白质不足时,会导致组织液的渗透压下降C.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组织液中D.组织液中的O2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组织细胞中【答案】C【解析】【分析】内环境是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织液和血浆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但是淋巴里面的液体只能由组织液进入淋巴,最后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属于单向的。【详解】A、血浆中的葡萄糖可以进入组织液,并通过组织液进入肝脏细胞,A正确;B、当长时间内人体摄入的蛋白质不足时,会引起血浆中蛋白质含量减少,血浆的渗透压下降,由血浆进入组织液的水分增加,组织液的渗透压也会下降,B正确;C、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为无氧呼吸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C错误;D、组织液中的O2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组织细胞中,参与有氧呼吸过程,D正确。故选C。12.给狗喂食,狗会分泌唾液,这是非条件反射,食物是非条件刺激。给狗听铃声而不喂食,狗不会分泌唾液。如果每次给狗喂食前先让狗听到铃声,然后再立即喂食,重复此方式若干次,一段时间后,当铃声单独出现,狗也会分泌唾液,这是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条件反射是建立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B.狗听到铃声会分泌唾液条件需要食物的强化C.给狗喂食,狗会分泌唾液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D.铃声反复单独出现而没有喂食,则唾液分泌量会逐渐减少【答案】C【解析】【分析】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2、条件反射是人和动物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详解】A、条件反射是建立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需要非条件刺激的不断强化才能形成,A正确;B、铃声能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是复杂的条件反射,必须经过一定的训练才能形成,狗听到铃声会分泌唾液条件需要食物的强化,B正确;C、由食物引起的唾液分泌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不需要经过大脑皮层的味觉中枢,C错误;D、条件反射建立后,必须用非条件刺激物强化条件刺激物,才能巩固已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否则,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就会消退,故铃声反复单独出现而没有喂食,则唾液分泌量会逐渐减少,D正确。故选C。13.如图表示神经、免疫、内分泌三大系统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部分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免疫活动既可以由神经系统直接调节,也可以接受有关激素的调节B.由于精神因素引起的兴奋传导至神经末梢时,神经末梢膜外电位变化是由正变负C.若图中的免疫细胞表示浆细胞,则免疫活性物质最可能是抗体 D.若该免疫细胞进行体液免疫,则裂解靶细胞是通过细胞间的直接接触实现的【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中可见,“免疫细胞”上既有神经递质的受体,又有相关激素的受体,所以疫细胞既受神经调节又受体液调节。兴奋传导至神经末梢时,要形成局部电流,故神经末梢发生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的变化。浆细胞分泌的免疫活性物质是抗体。靶细胞裂解是发生在细胞免疫的过程中。【详解】A、从图中可见,“免疫细胞”上既有神经递质的受体,又有相关激素的受体,所以免疫细胞既受神经调节又受体液调节,A正确;B、兴奋传导至神经末梢时,要形成局部电流,故神经末梢发生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的变化,B正确;C、若图中的免疫细胞表示浆细胞,细胞分泌的免疫活性物质是抗体,C正确;D、在细胞免疫过程中,靶细胞裂解死亡,是通过细胞间直接接触实现的,D错误。故选D。14.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及其应用对应正确的是()A.赤霉素——促进α-淀粉酶的产生B.细胞分裂素——获得无子番茄C.脱落酸——小麦田内除杂草D.乙烯——促进香蕉的发育【答案】A【解析】【分析】不同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1)生长素:合成部位: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主要生理功能:生长素的作用表现为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2)赤霉素:合成部位:幼芽、幼根和未成熟的种子等幼嫩部分。主要生理功能:促进细胞的伸长;解除种子、块茎的休眠并促进萌发的作用。(3)细胞分裂素:合成部位:正在进行细胞分裂的幼嫩根尖。主要生理功能:促进细胞分裂;诱导芽的分化;防止植物衰老。(4)脱落酸:合成部位:根冠、萎焉的叶片等。主要生理功能:抑制植物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促进植物进入休眠;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脱落。(5)乙烯:合成部位:植物体的各个部位都能产生。主要生理功能:促进果实成熟;促进器官的脱落;促进多开雌花。 【详解】A、赤霉素能够促进种子萌发,诱导种子产生更多的α-淀粉酶,A正确;B、生长素能够促进子房的发育,采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能够获得无子番茄,而细胞分裂素具有促进细胞分裂,诱导芽的分化,防止植物衰老的作用,B错误;C、小麦是单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对生长素及其类似物不敏感,而麦田冲的某些杂草是双子叶植物,对生长素及其类似物敏感,故通常采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作为除草剂;脱落酸具有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脱落的作用,C错误;D、乙烯能够促进果实的成熟,不能促进香蕉的发育,D正确。故选A。15.《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在2021年8月经修改后规定“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从种群特征的角度分析,此法律的实施会改变我国人口的许多特征,但基本不会改变()A.人口密度B.出生率C.年龄结构D.性别比例【答案】D【解析】【分析】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都决定了种群密度的大小;年龄组成分为增长型、稳定性和衰退型,能预测种群密度的大小;性别比例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密度的大小。【详解】“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从种群特征的角度分析,人口密度会变大,出生率会升高,幼年个体会变多,年龄结构会趋向增长型,每对夫妻生男生女的概率都是一样的,因此基本不会改变性别比例,D正确,ABC错误。故选D。16.种群的特征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①为性别比例,人类的性别比例接近1:1B.②为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C.④为年龄组成,可以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D.③为种群数量,种群密度反映了其变化趋势 【答案】B【解析】【分析】种群的数量特征(核心问题):①种群密度: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②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③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一般根据年龄结构)。【详解】A、种群的年龄组成可预测种群密度变化,所以图中①为年龄组成,A错误;B、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可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所以图中②为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B正确;C、性别比例对种群密度也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图中④为性别比例,C错误;D、③为种群数量,种群密度不能反映其变化趋势,D错误。故选B。17.某群落内部生物种类极为丰富,是地球上最丰富的“生物基因库”。该群落属于()A.热带雨林群落B.北方针叶林群落C.热带草原群落D.温带落叶阔叶林群落【答案】A【解析】【分析】基因库是一个群体中所有个体的全部基因的总和,一个群落中生物的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物基因库越丰富。【详解】热带雨林群落、北方针叶林群落、热带草原群落、温带落叶阔叶林群落四个群落类型中,热带雨林物种最丰富,因此其基因库最丰富。A正确,BCD错误。故选A。18.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中,连接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的主要的生物成分及其生理作用分别是(  )A.生产者、蒸腾作用;消费者、呼吸作用B.消费者、呼吸作用;分解者、分解作用C.生产者、光合作用;分解者、分解作用D.分解者、分解作用;消费者、合成作用【答案】C【解析】【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无机环境);(2)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还有蓝藻、光合细菌以及少数化能合成型生物,如硝化细菌;(3)消费者:主要是动物,还有少数营寄生生活的微生物;(4)分解者:主要是指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还有少数动物,如蚯蚓、屎壳郎等。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自养生物属于生产者,包括光能自养 生物和化能自养生物;绝大多数动物属于消费者,营寄生生活的细菌也是消费者;分解者是主要是应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详解】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中大部分的绿色植物,能够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分解者又可以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进入无机环境,所以连接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的主要的生物成分及其生理作用分别是生产者进行光合作用核分解者进行分解作用,C正确。故选C。19.下列关于人类与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臭氧减少将危及全球生物B.酸雨会造成水体富养化C.限制二氧化硫的排放可有效防治温室效应D.濒危物种灭绝不会影响人类的发展【答案】A【解析】【分析】水体富营养化指的是水体中N、P等营养盐含量过多而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其实质是由于营养盐的输入输出失去平衡性,从而导致水生态系统物种分布失衡,单一物种疯长,破坏了系统的物质与能量的流动,使整个水生态系统逐渐走向灭亡。温室效应是指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热对流而形成的保温效应,即太阳短波辐射可以透过大气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暖后放出的长波辐射却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质所吸收,从而产生大气变暖的效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就像一层厚厚的玻璃,使地球变成了一个大暖房。【详解】A、臭氧层作用是吸收日光中的紫外线,对地球生物具有保护作用。因此,臭氧减少将危及地球上所有生物,A正确;B、酸雨中所含的酸,主要是硫酸和硝酸,会引起水体污染,但不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B错误;C、温室效应是由CO2排放过多引起的,与二氧化硫无关,C错误;D、濒危物种灭绝会使生物多样性减少,会影响生物圈的稳定性,会影响人类的发展,D错误。故选A。20.三峡大坝建成后,由于水位的升高使库区内原有的特有物种面临灭绝的危险,为保护这些特有的物种,应该采取的措施是()A.迁地保护B.建立自然保护区C.严格控制污染D.就地保护【答案】A【解析】【分析】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包括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迁地保护)。 【详解】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包括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就地保护是指在原地进行保护,最有效的是建立自然保护区,但三峡大坝建成后,库区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许多原有的特有物种已不适宜在当地生存,故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应为迁地保护。故选:A。21.剁姜辣子是在剁碎的生姜和辣椒中添加一定量的食盐,利用乳酸菌发酵得到的一种风味独特的发酵制品。下列有关该发酵过程叙述正确的是()A.发酵初期将发酵坛加盖并水封,目的是使不耐酸杂菌的生长被抑制B.乳酸菌在发酵过程中积累了一定量的CO2,使发酵坛水槽中有气泡冒出C.将生姜和辣椒剁碎、通入无菌空气、添加“陈泡菜水”均可缩短腌制时间D.某同学腌制的剁姜辣子亚硝酸盐含量高,可能与腌制时间和温度等有关【答案】D【解析】【分析】泡菜的制作离不开乳酸菌。乳酸菌是厌氧细菌,在无氧的情况下,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常见的乳酸菌有乳酸链球菌和乳酸杆菌。乳酸杆菌常用来生产酸奶。【详解】A、发酵初期将发酵坛加盖并水封,目的是为乳酸菌的无氧呼吸创造条件,A错误;B、乳酸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不产生CO2,B错误;C、乳酸菌的呼吸方式为无氧呼吸,发酵过程不能提供无菌空气,C错误;D、在泡菜腌制过程中,要注意控制腌制的时间、温度、食盐的用量等因素,这些因素会影响亚硝酸盐含量,D正确。故选D。22.发酵工程涉及菌种的选育和培养、产物的分离和提纯等方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环境条件不仅会影响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而且会影响微生物代谢物的形成B.为了避免杂菌污染,发酵所需的菌种和培养基都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C.通过发酵工程可从微生物细胞中提取单细胞蛋白D.性状优良的菌种无法从自然界中筛选出来,只能通过诱变育种或杂交育种获得【答案】A【解析】【分析】发酵工程是指采用现代工程技术手段,利用微生物的某些特定功能,为人类生产有用的产品,或直接把微生物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的一种技术。发酵工程的内容包括菌种选育、培养基的配制、灭菌、种子扩大培养和接种、发酵过程和产品的分离提纯(生物分离工程)等方面。【详解】A、发酵过程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所以环境条件的变化会对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发酵产品产生一定的影响,A正确; B、发酵所需的菌种不能灭菌,B错误;C、单细胞蛋白本生就是一种微生物,并不是一种微生物细胞的提取物,C错误;D、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性状优良的菌种无法进行杂交育种,D错误。故选A。23.以二倍体兰花花药为外植体,经植物组织培养过程获得兰花植株(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秋水仙素处理前后得到的愈伤组织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数目相同B.过程③④属于再分化过程,最终得到的植株属于纯合子C.和培养体细胞一样,图中的花药离体培养的原理也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D.图中的技术可以用于快速繁殖,但该技术需要调节培养基中植物激素的比例【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将二倍体兰花的叶片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形成植株的过程,其中①表示取出花药过程,②阶段表示脱分化,该阶段能形成愈伤组织,其细胞分化程度低,全能性高;③阶段表示再分化过程,该阶段能形成胚状体发育成幼苗,④表示移栽进一步发育形成植株。【详解】A、秋水仙素处理会使细胞染色体加倍,故秋水仙素前后得到的愈伤组织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数目不相同,A错误;B、过程③④属于再分化过程,由于花粉经过秋水仙素处理,染色体加倍,故最终得到的植株属于纯合子,B正确;C、最后得到了植株,故和培养体细胞一样,图中的花药离体培养的原理也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C正确;D、图中的技术可以用于快速繁殖,但该技术需要调节培养基中植物激素的比例,可诱导芽和根的分化,D正确。故选A。24.生物兴趣小组成员以西瓜5天龄幼苗子叶(子叶尚未完全展开且颜色为淡绿色)为外植体进行相关研究,得到如图所示实验结果。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实验开始前应对幼苗子叶和MS培养基进行灭菌处理B.与愈伤组织细胞相比,胚状体细胞已经分化C.暗处理时间长短对细胞脱分化率影响不大,但影响再分化率D.结果表明西瓜子叶诱导形成胚状体的最适暗处理时间是1~2周【答案】A【解析】【分析】植物组织培养过程是: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然后再分化生成根、芽,最终形成植物体。植物组织培养依据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详解】A、该实验的外植体(幼苗子叶)需要消毒处理,而不是灭菌,灭菌会使得外植体死亡而无法培养出愈伤组织和胚状体,A错误;B、愈伤组织是由已分化的细胞变为未分化的细胞,胚状体是由愈伤组织分化而来,因此愈伤组织属于未分化细胞组织,胚状体属于已分化细胞组织,B正确;C、愈伤组织的变化属于脱分化,胚状体的变化属于再分化,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变化愈伤组织的诱导率虽然有一个突变,但随着时间的增加,后期变化较小,而胚状体的诱导率随着时间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逐渐减少且明显的趋势,C正确;D、由胚状体诱导率的变化趋势来看,在1-2周,诱导率数据较大,因此西瓜子叶诱导形成胚状体的最适暗处理时间为1-2周说法正确,D正确。故选A。25.下列关于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A.通过该项技术可以培育出白菜—甘蓝B.该项技术可以打破生殖隔离,实现远缘杂交育种C.自然状态下两种植物的原生质体不用人工诱导也能融合,但融合速度慢D.聚乙二醇融合法不仅可以诱导动物细胞融合,也可以诱导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答案】C 【解析】【分析】植物细胞工程技术的应用:植物繁殖的新途径(包括微型繁殖、作物脱毒、人工种子等);作物新品种的培育(单倍体育种、突变体的利用);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详解】A、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可以培育出白菜—甘蓝,A正确;B、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可以打破生殖隔离,实现远缘杂交育种,B正确;C、因为有细胞壁的阻隔,自然状态下两种植物的原生质体不用人工诱导不会融合,C错误;D、聚乙二醇融合法不仅可以诱导动物细胞融合,也可以诱导植物原生质体融合,D正确。故选C。26.红豆杉是濒危植物,其树皮产生的紫杉醇对抗癌症有一定的疗效。图是红豆杉植株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的流程图,图中②为愈伤组织,通过B过程可最终产生新的植株,通过C过程可产生大量细胞。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A过程是脱分化,该过程中细胞增殖的方式是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B.B过程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该过程会导致细胞中部分基因丢失C.紫杉醇属于细胞代谢的产物,可以从⑤中获取D.培养⑤一般采用的培养基是固体培养基【答案】C【解析】【分析】植物的组织培养广义又叫离体培养,指从植物体分离出符合需要的组织、器官或细胞,原生质体等,通过无菌操作,在无菌条件下接种在含有各种营养物质及植物激素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以获得再生的完整植株或生产具有经济价值的其他产品的技术。狭义是指用植物各部分组织,如形成层、薄壁组织、叶肉组织、胚乳等进行培养获得再生植株,也指在培养过程中从各器官上产生愈伤组织的培养,愈伤组织再经过再分化形成再生植物。【详解】A、②为愈伤组织,因此A过程是脱分化,该过程中细胞存在有丝分裂过程,但没有减数分裂,A错误;B、B过程可最终产生新的植株,该过程会发生分裂分化,该过程不会导致细胞中部分基因丢失,B错误;C、通过C过程可产生大量细胞,紫杉醇属于细胞代谢的产物,只需要培养到细胞阶段就可以,因此可以 从⑤中获取紫杉醇,C正确;D、培养⑤一般采用的培养基是液体培养基,产生大量细胞,D错误。故选C。27.下列实例培育过程中应用到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是()①制造人工种子②培育抗盐转基因植物③培育抗病毒转基因烟草④培育单倍体⑤生产脱毒植株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②③④⑤【答案】A【解析】【分析】人们利用植物可以进行无性生殖的原理,研究出了组织培养技术,组织培养是指在无菌的条件下,将植物的茎尖、茎段或叶片等切成小块,培养在特定的培养基上,通过细胞的分裂和分化,使它逐渐发育成完整的植物体,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大批量的培育出所需要的植物新品种,还可以防止植物病毒的危害,极大的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详解】①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胚状体、不定芽、顶芽和腋芽等为材料,通过人工薄膜包装得到的种子,①正确;②利用基因工程获得含抗盐基因的重组细胞,经过植物组织培养获得抗盐植物,②正确;③利用基因工程获得抗病毒转基因烟草细胞,经过植物组织培养获得抗病毒转基因烟草,③正确;④利用花粉离体培养技术培育单倍体幼苗,其中运用到植物组织培养,④正确;⑤利用分生区(如茎尖)细胞进行组织培养,形成脱毒苗,⑤正确。故选A。28.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A.动物细胞融合技术是其他动物细胞工程技术的基础B.通过向培养液中加入盐酸或氢氧化钠来调节pHC.要定期使培养瓶中的细胞从瓶壁上脱离并及时分瓶,以解除接触抑制D.将所取的组织先用胃蛋白酶等进行处理,使其分散成单个细胞【答案】C【解析】【分析】1、动物细胞培养过程:取动物组织块→剪碎组织→用胰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转入培养液中(原代培养)→放入二氧化碳培养箱培养→贴满瓶壁的细胞用酶分散为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转入培养液(传代培养)→放入二氧化碳培养箱培养。2、动物细胞培养条件:(1)无菌、无毒的环境:①消毒、灭菌;②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③定期更换培养液,以清除代谢废物。(2 )营养物质:糖、氨基酸、促生长因子、无机盐、微量元素等,还需加入血清、血浆等天然物质。(3)温度和pH:36.5℃±0.5℃;适宜的pH:7.2~7.4。(4)气体环境:95%空气(细胞代谢必需的)+5%的CO2(维持培养液的pH)。【详解】A、动物细胞培养技术是其他动物细胞工程技术的基础,A错误;B、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通常在培养液中通入5%的CO2的目的是维持培养液pH,B错误;C、细胞存在接触抑制,因此在培养瓶中要定期用胰蛋白酶使细胞从瓶壁上脱离,以解除接触抑制,制成悬浮液进行传代培养,C正确;D、将所取的组织先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等进行处理,使其分散成单个细胞,D错误。故选C。29.科学家米尔斯坦和科勒设计了一个用已免疫的B淋巴细胞制备单克隆抗体的实验,如图为其实验流程图,c为杂交瘤细胞,下列相关的叙述或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a是骨髓瘤细胞,①诱导融合不同于植物体细胞杂交方法是灭活病毒诱导法B.制备单克隆抗体时,选择B淋巴细胞的原因是它能分泌多种特异性抗体C.②表示在选择性培养基上进行培养,③需要进行抗体阳性检测D.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单克隆抗体可对肿瘤细胞进行靶向放疗【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a细胞是小鼠骨髓瘤细胞;b表示诱导细胞融合杂交瘤细胞;c表示筛选出的杂交瘤细胞;①过程是细胞融合,②表示在选择性培养基上进行培养,③是对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详解】A、根据单克隆抗体制备的流程判断:a是骨髓瘤细胞、b是杂交瘤细胞,①诱导融合不同于植物体细胞杂交的方法是灭活病毒诱导法,A正确;B、对于B淋巴细胞来说,每一种B淋巴细胞经特定抗原刺激后只能产生一种特异性抗体,B错误;C、①是诱导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的过程,②表示在选择性培养基上进行培养、筛选能产生单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的过程,③是对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需要进行抗体阳性检测,C正确; D、单克隆抗体具有特异性,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单克隆抗体可对肿瘤细胞进行靶向放疗,D正确。故选B。30.继体细胞克隆猴“中中”和“华华”诞生后,2019年我国科学家创建了世界首例生物节律紊乱体细胞克隆猴模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动物体细胞分化程度高,表现全能性十分困难B.体细胞克隆猴的成功证明了动物体细胞核具有全能性C.生物节律紊乱体细胞克隆猴的遗传物质与供体细胞完全相同D.疾病克隆猴模型的建立为研究该疾病的治疗机制提供了材料【答案】C【解析】【分析】将卵母细胞去核作为核受体,以体细胞或含少量细胞质的细胞核即核质体作为核供体,将后者移入前者中,构建重组胚,供体核在去核卵母细胞的胞质中重新编程,并启动卵裂,开始胚胎发育过程、妊娠产仔。克隆出动物的技术,又可称之为体细胞核移植技术。【详解】A、动物体细胞分化程度高,表现全能性十分困难,目前还没有将动物体细胞直接培育成完整的个体,A正确;B、体细胞克隆猴采用了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证明了动物体细胞核具有全能性,B正确;C、生物节律紊乱体细胞克隆猴的遗传物质与供体细胞细胞核遗传物质相同,而细胞质基因来自于卵细胞,所以二者遗传物质不完全相同,C错误;D、疾病克隆猴模型的建立为研究该疾病的治疗机制提供了材料,D正确。故选C。二、简答题31.图甲是真核细胞中能够进行的某些代谢过程简图,图乙是在CO2浓度一定、环境温度为25°C、不同光照强度条件下测得的小麦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据图分析回答问题:(1)图甲中①、②生理过程在细胞内进行的场所分别是___,___。(2)图甲中A、C表示的物质分别是___、___。在图甲中,有ATP产生的过程是___(填序号),可在酵母 菌细胞内进行的过程是___(填序号)。(3)在图乙中b点时,叶肉细胞中产生NADPH的场所是___。c点时,该植物的实际光合速率为___mg/(,叶·h)(用CO2吸收量表示)。【答案】(1)①.细胞质基质②.线粒体(2)①.二氧化碳##CO2②.丙酮酸③.①②④.①②③(3)①.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②.20【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甲表示细胞呼吸的过程。①表示细胞呼吸第一阶段,②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③表示酒精途径的无氧呼吸,④表示乳酸途径的无氧呼吸,A是二氧化碳,B是二氧化碳,C是丙酮酸。图乙是在CO2浓度一定、环境温度为25℃、不同光照强度条件下测得的小麦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a表示呼吸速率,b表示光补偿点,c点对应的光照强度为光饱和点。【小问1详解】图甲中,①表示细胞呼吸第一阶段,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②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基质和内膜上。【小问2详解】图甲中,A是无氧呼吸酒精途径中产生的二氧化碳,C是丙酮酸。由于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不能产生ATP,而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和无氧呼吸第一阶段都可以产生ATP,所以产生ATP的过程有①②,酵母菌既可以进行有氧呼吸也可以进行酒精途径的无氧呼吸,所以可以进行的是①②③过程。【小问3详解】图乙中b点时,只有光合作用可以产生NADPH,所以叶肉细胞中产生NADPH的场所有叶绿体类囊体薄膜。真正的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净光合速率,c点时,呼吸速率为5mg/(dm2•叶•h),净光合速率为15mg/(dm2•叶•h),所以该植物的实际光合速率为20mg/(dm2•叶•h)。32.小麦的毛颖和光颖是一对相对性状(由基因D、d控制),抗锈病与感锈病是另一对相对性状(由基因R、r控制),这两对性状的独立遗传。以纯种毛颖感锈病植株(甲)和纯种光颖抗锈病植株(乙)为亲本进行杂交,F1均为毛颖抗锈病植株。再用F1与丙进行杂交得F2,F2有四种表型,对每对相对性状的植株数目进行统计,结果如图: (1)两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分别是_____________。(2)亲本甲、乙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3)丙的基因型是_________,F2中基因型为ddRr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4)若要快速培育能稳定遗传的毛颖抗锈病植株,可取F1的花粉离体培养获得_____________植株,然后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使这些植株________,再从中选择毛颖抗锈病植株单独种植。【答案】①.毛颖和抗锈病②.DDrr③.ddRR④.ddRr⑤.1/4⑥.单倍体⑦.染色体数目加倍(恢复正常植株的染色体数目/成为二倍体)。【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纯种毛颖感锈病植株(甲)和纯种光颖抗锈病植株(乙)为亲本进行杂交,F1均为毛颖抗锈病植株,说明毛颖相对于光颖是显性性状,抗锈相对于感锈是显性性状,则甲的基因型为DDrr,乙的基因型为ddRR。F1DdRr与丙进行杂交,抗锈病:感锈病=3:1,毛颖:光颖=1:1,则丙的基因型为Ddrr。【详解】(1)以纯种毛颖感锈病植株(甲)和纯种光颖抗锈病植株(乙)为亲本进行杂交,F1均为毛颖抗锈病植株(丙),由此可知,显性性状是毛颖、抗锈病。(2)根据分析可知,亲本甲的基因型是DDrr,亲本乙的基因型是ddRR。(3)结合题意分析可知,F1的基因型为DdRr。单独分析抗锈病和感锈病这一对相对性状,F2中抗锈病:感锈病=3:1,说明F1和丙中相关基因型均为Rr;单独分析毛颖和光颖这一对相对性状,F2中毛颖:光颖=1:1,则F1和丙中相关基因型分别为Dd、dd,综上可知丙的基因型是ddRr。F2中基因型为ddRr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1/2×1/2=1/4。(4)若要快速培育能稳定遗传的毛颖抗锈病植株,可取F1的花粉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然后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秋水仙素可抑制细胞分裂过程中纺锤体形成,使这些植株染色体数目加倍,从中选择毛颖抗锈病植株即为所需的纯合子。【点睛】本题结合柱形图,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及应用,首先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准确判断显隐性;其次能利用逐对分析法,根据后代分离比,推断出丙的基因型。33.研究人员在对某淡水人工养殖湖泊研究后,绘制了湖泊中生物间的捕食关系(图1)和碳循环(图2) 示意图,图中A~D表示生态系统相关成分。请据图分析并回答问题:(1)图1中未表示出来的生物成分是_____,对应图2中的字母_____。(2)图2中碳元素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的过程包括_____(填数字序号),图中未表示大气CO2来源的一条途径是_____。(3)若每种生物的能量以有机物的形成平均分配传递给捕食者,则1500kg水草至少能使青鱼增重_____kg。(4)青鱼中雌雄个体通过气味相互识别,这属于信息传递,说明_____离不开信息传递。(5)退耕还林,有利于增加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请解释原因:_____。【答案】(1)①.分解者②.D(2)①.⑤⑥⑦②.化石燃料的燃烧(3)0.125(4)种群繁衍(5)森林生态系统中组分更多,食物网(营养结构)更复杂,自我调节能力更强,抵抗力稳定性更高【解析】【分析】1、生态系统有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其中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2、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3、分析图2:A为大气中的CO2库,B为生产者,C为消费者,D为分解者。4、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包括:①物理信息:如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可来源于环境或生物;②化学信息:如生物碱、有机酸等物质;③行为信息:如动物的行为。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传递。(2)种群: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3)群落和生态系统: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小问1详解】图1表示食物网,食物网中只有消费者和生产者两种生物成分,不出现分解者,即图1中未表示出来的生物成分是分解者,对应图2中的是D。【小问2详解】 图2中的A表示大气中的CO2库,碳元素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以CO2的形式传递,在生物与生物之间通过有机物的形式传递,所以包括图中的⑤⑥⑦。化石燃料的燃烧也会产生CO2,进入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故图中未表示大气CO2来源的一条途径是化石燃料的燃烧。【小问3详解】要求至少能使青鱼增重的重量,则根据能量传递效率为10%计算,至少可以使青鱼增重1500×1/3×10%×1/4×10%×10%=0.125kg。【小问4详解】青鱼中雌雄个体通过气味相互识别,这属于化学信息,说明在生态系统中,种群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小问5详解】一般情况,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与抵抗力稳定性成正比。退耕还林,森林生态系统中组分更多,食物网(营养结构)更复杂,则抵抗力稳定性更高,自我调节能力更强,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增强。【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明确食物链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识记生态系统成分,并根据图2中碳循环关系确定各成分;在判断图2时掌握判断技巧,生产者和大气之间为双箭头,并且所有生物均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掌握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掌握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掌握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并能结合题意准确作答。34.通过植物细胞工程技术,可利用甲高产不耐盐、乙低产耐盐的两种二倍体植物培育高产耐盐的杂种植株,实验流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①表示的是___,获得的原生质体不能置于清水中,原因是______。(2)诱导原生质体融合方法有___和化学法,其中化学法包括聚乙二醇(PEC)融合法和______融合法。新的杂种细胞③形成的标志是___。(3)将愈伤组织置于含高浓度钠盐的固体培养基中培养的目的是___,经过一系列的选择获得的目的植株具有的特性应该是___。【答案】(1)①.纤维素酶和果胶酶②.原生质体无细胞壁支持,置于清水中会吸水涨破(2)①.物理法②.高Ca2+—高pH③.生出了新的细胞壁(3)①.通过高浓度钠盐的选择作用淘汰不耐盐的植株②.既高产又耐盐 【解析】【分析】分析题图:①是酶解法去除细胞壁,②是诱导原生质体融合,③是杂种细胞,④是筛选获得的具有耐盐特性的胚状体。【小问1详解】①表示的是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植物的细胞壁,获取的原生质体不能置于清水中,原因是:原生质体没有细胞壁,置于清水中会吸水涨破。【小问2详解】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有物理法和化学法,其中化学法包括聚乙二醇融合法和高Ca2+—高pH融合法。新的杂种细胞③形成的标志是生出了新的细胞壁。【小问3详解】将愈伤组织置于含高浓度钠盐的固体培养基中培养的目的是通过高浓度钠盐的选择作用,淘汰掉不耐盐的植株,经过一系列的选择获得的目的植株具有的特性应该是既高产又耐盐。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生物
发布时间:2023-05-31 20:00:02 页数:24
价格:¥2 大小:851.93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