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PDF版附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内江六中2023—2024学年(上)高2024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满分48分)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48分)1.西周时期,周天子通过赐命礼等伦理定位与价值操演获得了整个社会的精神信仰,进而凝聚成“一心辐辏”的价值思维,将王室与诸侯视为一个政治实体,建构出“天子——诸侯——卿大夫”的政治结构。据此可知,西周时期()A.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建立B.国家统一的文化心理认同增强C.贵族统治秩序开始确立D.原始民主制遗存依然发挥作用2.相传周公制礼作乐,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荀子认为“礼别异,乐和同”,礼主“分”,使社会井然有序,乐主“和”,使人人和谐共存。荀子意在强调礼和乐()A.导致了阶层固化B.根植于历史传统C.维护了君主专制D.功能上相互补充3.史料记载,周厉王为了恢复王室实力,实行“专利”政策,取缔了贵族和公社成员在山林川泽之地开辟的私田,重新垄断山林川泽之利而受到了舆论指责。这说明西周晚期()A.分封制已趋于瓦解B.土地国有观念已发生动摇C.土地私有得到公认D.统治者内部矛盾不可调和4.春秋时期,因贵族之间政治斗争导致的逃离本国远走异乡的“出奔”成为普遍现象。春秋前期出奔者多为王室和公室成员,基本是因为“庶孽之乱”;中期,因卿大夫间的斗争和倾轧导致的出奔骤然剧增;后期,士阶层开始出现在出奔队伍中。这表明()A.兼并战争日趋激烈B.等级界限日益模糊C.社会矛盾不断激化D.权力中心逐渐下移5.春秋时期,社会变化之一就是在政治上出现了“公室”与“私家”的争斗,鲁国一度出现“公室卑,三桓强”“四分公室”的现象,再有齐国的“田氏代齐”、晋国的“三家分晋”等。这主要是由于()A.社会生产持续发展B.民族交融逐步加快C.分封体制不断强化D.思想文化日益繁荣6.有学者认为,法家的最大贡献就在于提出了“法”的观念,如果说儒家“礼”的基本精神表现在“别(差别)”上,那么“法”的精神与之相反,则是“同”。据此可知,法家“同”的思想()A.冲击了血缘和等级关系B.主张建立中央集权制度C.宣扬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体现了“天下大同”观念7.雍正设立军机处后,内阁大学士出现分化,入值军机处的为内中堂,留守内阁的为外中堂,内阁有满汉票签处、批本处、诰敕房等机构;军机处除负责军事机密的决策外,还有满汉屋、内翻书房、方略馆等机构。这表明清朝()A.专制皇权得到进一步加强B.军机处在处理事务时比较灵活高2024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第1页共7页{#{QQABBY4EoggAAAJAAAgCEwWACEIQkAAAAAoGRAAAIAABgBFABAA=}#} C.中枢机构的职责分工明确D.内阁与军机处权力的争夺激烈8.明清时期,武陵地区的部落大姓首领被确立为土司,简单的部落组织演变成较为复杂的土司组织。土司在地方治理的过程中,充分尊重当地的宗教信仰与婚俗习惯。据此可知,土司制度()A.留下地方分裂割据隐患B.完全延续传统社会结构C.开创多元一体国家格局D.丰富地方特色治理模式9.明政府规定,商人把粮食运往边防的粮仓,可向政府换取贩盐的盐引。有的盐商为了更多的获利,就雇人在边地屯垦,把收获的粮食就地纳仓换取盐引,是为商屯。商屯的出现与发展()A.冲击了传统经济政策B.提高了商人的社会地位C.促进了边疆地区开发D.推动了新生产关系滋长10.明清时期,南方很多地区出现了“一田二主”的现象:一块土地分为田底和田面,田底持有人没有耕作权,只有收租的权利;而田面持有人享有耕作权,并有向田底持有人交租的义务;田底和田面可以自由独立进行买卖、典当、馈赠等,双方互不干涉。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A.商品经济有所发展B.社会阶层流动加快C.人地矛盾得到缓解D.小农经济发展受阻11.科举及第人数是衡量区域社会流动、经济发展与文化建设等程度的重要指标。下图为明代湖北进士及湖北籍人物著作分布情况。由此可见()A.人文环境与人才选拔相互影响B.交通条件制约人才分布的格局C.政区等级与文教水平保持一致D.文化成就与人口升降密切相关12.功过格是明清时期广泛流传于民间社会的善书,记录日常生活中的“功”与“过”,年终进行功过核算。如《了凡功过格》“准百功”有“救免一人死”“完一妇女节”“为人延一嗣”等条目;《太微仙君功过格》“过律”有不仁、不义、不善等。功过格的流行反映了()A.统治者推行思想文化专制B.基层社会推行自治管理C.佛教的兴盛影响社会生活D.儒家思想的平民化实践13.1898年,清廷颁布谕旨:“欧洲通例,凡通商口岸,各国均不得侵占。现当海禁洞开,强邻环伺,欲图商务流通,隐杜觊觎,惟有广开口岸之一法。……如有形势扼要商贾辐辏之区,可以推广口岸展拓商埠者,即行咨商总理衙门办理。”自开商埠()A.以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为核心目标B.有效缓解了19世纪末的边疆危机C.在很大程度上挽回了国家的利权D.表明晚清政府已自觉运用国际法14.随着预备立宪的开展,清政府从财政、司法、军事和人事等方面严重削弱地方督抚的权力,导致地方督抚要求速开国会、速设责任内阁。同时“至局所分设,委绅充任”,在清政府宣布铁路国有高2024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第2页共7页{#{QQABBY4EoggAAAJAAAgCEwWACEIQkAAAAAoGRAAAIAABgBFABAA=}#} 政策后,为维护地方利益,更是激起地方士绅的反对。清末地方官制改革的这些措施()A.掀起了救亡图存的文化运动B.促进了地方政府向职能化方向发展C.助推了民主革命形势的发展D.表明中国存在实施宪政的群众基础15.19世纪中后期,开平煤矿面值100两的股票在投产时已涨至150两左右,上海电报局100两面额的股票突破了200两大关,上海机器织布局的股票价格也溢出原价的15%左右。这表明当时()A.洋务运动推行的阻力己逐渐消除B.民族资本主义迎来初步发展C.经营形式创新推动民族工业发展D.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日益扩大16.下表为江海关1861~1903年部分年份华商、洋商进出口税比例。该表可主要用来说明近代中国()年代进出口正税(库平银)洋商税占进出口税%华商税占进出口税%18611,500,507100018731,982,36199.690.3118832,357,50390.589.4218933,674,99689.5010.5019037,198,99094.025.98(注:“江海关”即上海海关,是近代中国最大的海关)A.民族工业迎来发展的“黄金时代”B.商业经营方式发生重大变化C.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结构形成D.列强攫取中国的海关管理权17.近代中国出现了三次思想解放潮流,第一次19世纪晚期资产阶级维新派与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第二次是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第三次是新文化运动。这三次思想解放潮流都()A.以学习西学为核心内容B.以争取民主为政治追求C.以挽救民族危亡为号召D.以反对封建专制为归宿18.1903年,晚清白话文运动以白话文写作为主要手段(工具),以白话报刊为主阵地(载体),民国初年迅速蔓延至白话教科书、白话告示、白话宣传品等,自然也包括白话小说、戏曲、通俗歌诗等文学体裁。这说明清末民初()A.知识分子积极推动文学革命B.资产阶级政治改良运动日益深入C.各种进步势力达成改革共识D.有识之士注重对国民的思想启蒙19.中华民国成立后,1912年12月~1913年3月召开了第一届国会选举,全国参加投票选举者占全国总人口的10.5%,两院合计选举议员总计870人,具体情况见下图。这一现象反映了()高2024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第3页共7页{#{QQABBY4EoggAAAJAAAgCEwWACEIQkAAAAAoGRAAAIAABgBFABAA=}#} A.中华民国的社会基础坚实B.新的政治价值观得以实践C.多党合作的政治局面出现D.资产阶级政党政治的成熟20.读下表“部分省区农会会员统计表”。据此判断,农会会员人数的变化反映了()1926年6月1927年6月省份会员数(人)占全国百分比(%)会员数(人)占全国百分比(%)广东64776666.07000007.6湖南381503.9451714049.4湖北41200.4250260027.3全国9814421009153093100省份64776666.07000007.6A.土地革命的逐步开展B.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C.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D.抗日根据地的大生产运动21.下表是1927年到1931年中国钢产量占世界钢总产量的份额,据此可知,这一时期中国钢铁产业()1927~1931年中国钢产量在世界总额中的地位(单位:千吨)年份世界总产量百分比中国总产量百分比1927101,850100300.0291928110,010100300.0271929120,500100200.016193094,885100150.015193169,085100150.021A.未能有效推动中国工业化B.受官僚资本压榨陷入绝境C.占世界钢铁比重不断下降D.完全掌控在西方列强手中22.辛亥革命后的十多年间,各种“主义”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各阶级、各阶层的代表人物纷纷登台亮相;各类报刊的头版头条充斥着各色各样的政纲、政论和宣言;过去被政府严禁的政党组织,这时竞相宣告成立。辛亥革命后出现的这些变化()A.体现出西学东渐的背景下中西文化的碰撞B.有利于国民的民主精神和公民意识的形成C.标志着中国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开始觉醒D.推动了清末民初社会风俗习惯的根本变革23.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着手进行海关税务人员的“国产化”。至1937年,海关各口岸的税司已由1929年的仅8名中国人上升到有三分之一的职务由中国人担任。这一举措()A.折射出国民革命的深化B.废除了西方列强在华特权C.体现了民族主义的倾向D.顺应了全民族抗战的需要24.土地革命时期,中共认为封建势力是帝国主义之工具,消灭封建势力是反帝的必由之路;抗战时期,提出凡反法西斯、援华国家都不是帝国主义;“二战”结束后,认为应联合世界民主力量与美帝国主义斗争。不同时期对“帝国主义”的认知,反映了中国共产党()A.根据时局调整策略适应革命形势变化B.对帝国主义本质认识不断深化与成熟C.主张联合民主力量建立反帝统一战线D.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内涵不断变化25.据统计,1935年全国国有厂矿资本总额仅占当时登记厂矿资本总额的11%,到1942年国家资本在高2024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第4页共7页{#{QQABBY4EoggAAAJAAAgCEwWACEIQkAAAAAoGRAAAIAABgBFABAA=}#} 工业总资本额中占到了69.58%,且主要分布在冶炼、能源机械、电器等重工业部门。这一变化说明()A.民族私营工矿企业受到了摧残B.中国工业结构实现了合理调整C.国家加大了对战时工业的投入D.抗战刺激了中国经济迅速发展26.1938年7月,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正式成立。剧团演出时,会在戏台两边挂起“中国气派,民族形式,工农大众,喜闻乐见;明白世理,尽情尽理,有说有笑、红火热闹”的对联;民众剧团常年在边区巡回演出,深受欢迎。该剧团的主要任务是()A.创新民族文化宣传方式B.团结工农建设边区政权C.动员民众投身民族民主革命D.落实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27.1950年,中国向朝鲜和越南两国提供援助,开启了对外援助的序幕。万隆亚非会议后,中国开始向非洲国家提供援助。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向21个正在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的亚非拉国家提供了援助。这说明,中国的对外援助()A.得到了亚非各国的支持B.摧毁了世界殖民主义体系C.超越了意识形态的差异D.推动了世界多极化的确立28.以下为1949~1957年间与人民生活相关的部分农产品产量表。该表表明()农产品1949年1952年1955年1957年粮食11318万吨16392万吨18394万吨19505万吨棉花44.4万吨130.4万吨151.8万吨164.0万吨A.“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实施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全面开展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了农民积极性D.生产关系的调整使得农业生产取得发展29.1960年,我国科研经费支出比1952年增长近60倍,全国全民所有制单位科技人员达196.9万人,平均每万人中有科技人员30名,比1952年增长3倍。上述变化的直接原因是()A.苏联对中国的援助B.海外科研人员归国C.“双百”方针的提出D.两个五年计划实施30.20世纪80年代,中国经济的特点可用“承包”一词来概括:农村搞土地承包,城市搞企业承包,政府搞财政承包。如政府财政承包是指某地以某一年的财政收入为基数,然后设定一个固定的年收入增长率,超过年增长率的增收部分都归地方,没超过的部分地方和中央五五分成。这样的规定()A.体现转型时期的时代特征B.导致中央财政收入占比逐年提高C.有利于激发企业生产活力D.是计划经济在财税政策上的体现31.在我国生产资料销售收入总额中,1991年国家定价占36.0%,国家指导价占18.3%,市场调节价占45.7%;1996年国家定价和国家指导价的比重分别为14.0%、4.9%,市场调节价比重为81.1%。这一变化反映出()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B.企业经营自主权不断扩大C.所有制结构发生重大变化D.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加深32.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参加了13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签署了400多项国际公约,参与24项联合国维和行动,累计派出维和军事人员3.9万余人次,成为国际体系的重要成员。这表明,中国()高2024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第5页共7页{#{QQABBY4EoggAAAJAAAgCEwWACEIQkAAAAAoGRAAAIAABgBFABAA=}#} A.开始融入全球化的国际社会B.为世界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C.扩大了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D.形成了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第Ⅱ卷非选择题(满分52分)二、非选择题(共52分)(一)必考题:共37分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明初,朱元璋采取鼓励垦荒政策,至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全国人口数大约为7270万,清朝经过顺治、康熙、雍正三朝的增长,至道光二十年(1840年),人口总数增至4亿3千多万,达到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最高峰。人口的快速增加导致出现了许多社会间题,当时的学者洪亮吉觉察到这些问题,提出了调剂人口的思想,但没有被重视。材料二民国初期,国事衰败,“人满之患”的弊端日渐暴露。以《东方杂志》为代表,众多报刊积极刊登人口研究文章。这些文章运用西方马尔萨斯人口论和社会调查的方法,反对人口增殖的传统人口观,试图通过人口品质提高、优生手段达到民富国强的目标。下表为《东方杂志》涉及人口研究的文章统计表:涉及人口理论9篇,陈长潇、潘光旦、孙本文、乔启明(人文章篇数文章作者强调生育控制4篇,口学者),竺可帧(气象学家)、彭家(部分)(部分)人口调查15篇元(农业学家)、张荫麟(历史学家)——摘编自任惠玲《洪亮吉人口思想与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比较及启示》等材料三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国人口增长呈现阶段性特征,人口政策也在不断调整变化。50年代经济建设中“深深感受到不是人口太多,而是人手不足”,彼时“人多力量大”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加上受苏联鼓励人口增长的影响较深,党和政府对生育行为进行嘉奖。“鼓励”性人口生育政策带来的人口过快增长与社会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不断凸显,1957年马寅初著作《新人口论》深入剖析了当时中国的人口问题,60年代国务院首次提出计划生育。1978年“实行计划生育”第一次被写进《宪法》,国家明确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21世纪后,我国又面临人口老龄化加剧、年轻劳动力短缺等问题,2016年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摘编自马红鸽、贺晓迎《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口生育政策变迁及其启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人口快速增长的历史背景。(8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民国初期人口研究的主要特点。(6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建国后影响我国人口政策变化的主要因素。(6分)(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中国历史上人口发展变化带来的启示。(5分)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土地高度集中是在近代中国的土地制度下存在的一种极不合理的社会现象。到南京国民党政府建立时,这种土地高度集中的趋势非但未能遏制,反而逐渐加深。国民党在执政中试图改变这种高2024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第6页共7页{#{QQABBY4EoggAAAJAAAgCEwWACEIQkAAAAAoGRAAAIAABgBFABAA=}#} 土地高度集中的社会现象,出台了土地法令和《佃农保护法草案》,提出“佃农缴纳租项等,不得超过所租地收获量的百分之四十”。中国共产党也在根据地和解放区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的土地政策和法令,并不断根据中国革命的实际适时进行调整。两党政策制定的基本出发点都是“平均地权”,旨在实现“耕者有其田”,但两党的土地政策所取得的成效有很大的不同。——摘编自廖光珍《民主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土地政策的比较》根据材料,围绕“国共两党的土地政策”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完整。)(二)选考题:共15分请考生在35、36两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有多做,则按所做第一题计分。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题号后的方框涂黑。3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公元前685年,齐桓公拜管仲为相,当时许多公田出现“田在草间”的荒凉景象。管仲创造性地制定了“相地而衰征”制度,即在个体生产的基础上,根据土地的肥瘠不同差额征收土地税。“相地而衰征”共分为三个步骤:一是“相地”,二是“均地分力”,三是“与之分货”。“相地”就是测量土地面积(正地),并将土地按肥沃程度分定等级(相壤);“均地分力”类似于今天中国农村实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即把公田分给农户耕种,扩大各户所占有的份地数量,变集体劳动为一家一户的个体生产;“与之分货”,即实行级差地租制,生产者按照土地等级将一定比例的收获物交给国家其余部分则留给生产者自己,以实物税代替过去的劳役税。同时,为了鼓励农民开垦荒地,管仲规定“凡新垦荒地,免交三年租税”。——摘编自侯锦超《管仲的经济变革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管仲“相地而衰征”土地政策出台的历史背景。(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管仲“相地而衰征”土地改革的积极影响。(9分)36.【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乡村建设实验如火如荼的时期,卢作孚的“乡村现代化”建设是其中的典范。他主张“经济建设居于基础和中心地位”,特别是金融应为乡村建设中的公共经济事业。在内部,卢作孚主张设立农村银行,在农人青苗不接的时候,贷与款子,并办理存储及汇兑;提倡消费合作社,供给农人廉价的消费品,并分与最后所获的红利;提倡生产合作社,以公共的保证,帮助需要借款的农人,取得随时可以借款的权利。在外部,卢作孚积极支持外地银行在本地设立分行,以外生性的金融引入促进当地乡村经济的发展。卢作孚在乡村建设中前瞻性地开展了农村银行和合作社的建设,促进了农村资金的融通、农业生产的改进和农民生活的改善,于今亦有现实启示。——摘编自陈旭东《卢作孚乡村建设的金融识见与实践》(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卢作孚乡村建设金融实践的特点。(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卢作孚乡村建设的金融实践。(7分)高2024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第7页共7页{#{QQABBY4EoggAAAJAAAgCEwWACEIQkAAAAAoGRAAAIAABgBFABAA=}#} 内江六中2023—2024学年(上)高2024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1-5BDBDA6-10AADCA11-15ADDCC16-20CBDBC21-25ABCAC26-30CCDDA31-32BC33(1)背景:长期统一和政局稳定;统治者休养生息和奖励垦荒政策;土地资源进一步开发,耕地面积扩大,农业经济繁荣;政府赋税改革或人身控制松弛(明实行一条鞭法、清推行摊丁入亩);马铃薯、甘薯、玉米等高产农作物的引进和推广;传统的“多子多福”思想。(每点2分,任答4点8分)特点:反映救亡图存的愿望;受到社会的关注;受西方理论和方法的影响;以强国富民为目标;参与学者广、研究领域多。(每点2分,任答3点6分)(2)因素:国家战略建设的需要(强国强军的需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经济建设的需要);国际形势的不断变化;人口总体结构的变化(老中青人口比例不协调);人口理论研究的深入。(每点2分,任答3点6分)(3)启示:人口发展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注重协调好人口增长与资源供给的关系;优化人口结构,保持人口均衡发展;重视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加强对人口理论的研究,为政策制定提供有效依据;完善社会保障机制,推动社会问题的调解。(每点2分,任答3点5分)34【示例】论题:政党阶级属性影响土地政策效果。(2分)阐述:经过1924年改组的国民党在国共合作的基础上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这一政策推动了北伐战争的胜利,但四一二政变后国民党的土地政策倒退为限制租项比例,由于国民党蜕变为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执政党,该政策收效甚微。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工农群众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紧紧围绕废除或改造封建土地私有制,根据形势需要先后发动土地革命、实施双减双交、开展土地改革,从而获得人民支持,最终实现了反封建目标,赢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8分)综上所述,国共两党不同的阶级属性,不仅导致了二者土地政策不同,也决定了两党政治地位的变化,影响了国家的发展方向。(2分)35(1)背景:井田制趋于瓦解;农业生产效率显著提高;诸侯争霸局面的出现。(6分)评价:实质上是对农业生产关系的一次重大调整;调动了劳动者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之拥有更多的对产品的支配权;劳动者对领主的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松弛;促进了齐国农业生产的发展;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间接承认私有土地合法化,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和社会的转型。(9分,答出三点即可)36、(1)特点:①带有救亡图存的时代特色;②与实业救国相配合;③强调乡村建设中调动农民的主人翁意识;④提升农村经济的合作化、组织化程度;⑤重视金融业发展对乡村现代化的作用;⑥本地金融发展与外生性金融引入相结合;⑦形成关于乡村建设的金融实践理论。(一点2分,任意四点8分)(2)评价:①发挥金融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有利于推动农村近代化发展;②有利于农村社会秩序的稳定;③对缓解“战时”农村经济困难起到一定作用;④丰富和发展了乡村治理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出现代化发展的有益路径。(一点2分,任意三点7分)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11-13 19:05:02 页数:8
价格:¥3 大小:618.78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