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历史
>
四川省内江市威远县威远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内江市威远县威远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0
2
/10
剩余8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威远中学高2024届第五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一、选择题。1.商朝农作物以粟、黍为主,春种秋收,时人分一年为春、秋两季。西周春秋之间,随着冬种秋收小麦种植逐渐推广,春夏秋冬“四时”观念逐渐形成,“以时序政”“依时行政”也逐步成为统治集团的共识。这反映出()A.自然规律决定国家治理理念B.传统历法体系趋于完备C.农耕文明赋予中华文化底色D.农业生产实现精耕细作【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商朝(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春夏秋冬“四时”观念的形成,“以时序政”“依时行政”成为统治集团的共识,这些思想文化是受到农业发展影响而形成的,所以,农耕文明赋予中华文化底色,C项正确;自然规律能够影响国家治理理念,不能决定,排除A项;据所学知识,先秦时期,传统历法开始兴起发展,“完备”的表述程度过重,排除B项;据所学知识,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开始走向精耕细作,排除D项。故选C项。2.清初,岭南地区的土官多以威杀、罚钱、习惯法实现地方治理,及至“改流,得中国长官莅临……宣圣喻、博经史、敦实行、谨士趋”。这一变化()A.增强了法制意识B.消除了割据势力C.实践了因俗而治D.强化了主流意识【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是清初岭南地区。根据材料“改流,得中国长官莅临……宣圣喻、博经史、敦实行、谨士趋”可知,叙述的是清初在岭南地区改土归流的历史信息,流官重视对民众进行思想教化,这有助于增强统治思想在岭南地区的传播,D项正确;材料无法得出岭南地区民众法制意识增强的信息,排除A项;改土归流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但并不是彻底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因俗而治的治理措施,排除C项。故选D项。3.厘金是清王朝于1853年对几乎所有商品开征的一种商品贸易税。所谓“厘金”主要是对过境商品进行征收。厘金最滥时期,全国厘卡一万多处,密集地区,几十里地就设置多个厘卡,过境商品层层扒皮。货物逢关抽厘,税率较高且重复征收。厘金的实施()A.抵制了外国商品的倾销B.阻碍了国内统一市场发育 C.瓦解了传统的自然经济D.冲击了清政府的海禁政策【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是1853年后的清朝。根据材料“厘金最滥时期,全国厘卡一万多处,密集地区,几十里地就设置多个厘卡,过境商品层层扒皮。货物逢关抽厘,税率较高且重复征收。”及所学可知,厘金征收苛重,不仅增加了商人和消费者的负担,也严重地摧残了刚刚有所发展的商品经济,全国设置了大量厘卡征税点,不利于国内统一市场的发展,B项正确;在外国商品侵入我国,并通过不平等条约取得免纳厘金税特权的情况下,它进一步削弱了我国商品的竞争能力,而有利于外国商品的侵入,排除A项;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开始缓慢瓦解。厘金的实施不利于自然经济的瓦解,排除C项;厘金是19世纪中期以来的国内贸易征税制度之一,与海禁政策无关。鸦片战争后,标志着闭关锁国政策逐渐走向破产,排除D项。故选B项。4.20世纪初,爱国学社把《天演论》做课本,讲猴子进化为人;章炳麟以“某某人本纪”命题,柳亚子竟然以“柳人权本纪”作答;爱国女校历史课讲授法国革命史和俄国虚无党(民粹派)故事。这反映了当时中国思想界()A.民主启蒙思想的传播B.民主与科学成为主流C.马克思主义得以宣传D.封建正统观念的终结【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20世纪初,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倡导进化论、宣扬民主自由平等思想,推动了西方启蒙思想在中国的传播,A项正确;当时民主科学思想正在滋长,但并不是思想界主流,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排除C项;当时封建正统思想受到冲击,但并没有终结,排除D项。故选A项。5.中共成立之初,重视对工农进行思想和理论宣传,但在工人心目是“学生党”“过激派”,在农民心目中不是“同路人”。1926年,共产党在工人心目中“是为工人阶级奋斗的党”,在农民眼中是为穷困农民谋利益的“穷人党”。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中共()A.通过了扶助农工的政策B.积极参加反帝反封斗争C.制定了实事求是的路线D.对国情的认识水平提高【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是为工人阶级奋斗的党”,“穷人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积极投身 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使得党的形象发生了一定的变化,B项正确;扶助农工的政策是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内容,排除A项;形象的转变,得益于积极参加反帝反封斗争,与实事求是的路线关系不大,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工人和农民对党的进一步认可,不能得出其对国情的认识水平状况,排除D项。故选B项。6.1939年,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指出,资产阶级是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动力,那么现阶段的革命性质仍是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但不是旧式的革命形式。“它在经济上是把大企业收归国家经营,把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农民所有。”这体现了毛泽东()A.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断探索B.开创了中国民主革命新道路C.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D.克服了对城市中心论的迷信【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和影响题。时空是1939年(中国)。据材料“它在经济上是把大企业收归国家经营,把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农民所有。”可以看出在毛泽东看来,现阶段仍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是革命形式却不同于之前,是由工人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体现其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断探索,A项正确;中国民主革命新道路是工农武装割据,材料并未提及,排除B项;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时间不符,排除C项;克服了对城市中心论的迷信,是国共对峙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7.1952年春,全国文联组织作家老舍、巴金、艾芜等人到朝鲜、工厂、农村中去参加实际工作;1955年又有大批作家深入工业建设基地参加生产劳动或基层工作。这些做法()A.推动了百花齐放方针深入基层B.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诉求C.塑造了感人至深的劳动者形象D.贯彻了文艺工作思想意识方向【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1952年和1955年,文学家深入工业建设基地参加生产劳动或基层工作,这些做法贯彻了文艺工作思想意识方向,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百花齐放方针,而是强调文学家深入工业建设基地参加生产劳动或基层工作,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诉求,而是强调文学家深入工业建设基地参加生产劳动或基层工作,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劳动者形象,而是强调文学家深入工业建设基地参加生产劳动或基层工作,排除C项。故选D项。8.据统计,1946—1947年产粮大省湖南每年仅有约0.8亿斤粮食外运出省;1950—1952年,为支援华北、西北、华南等地区,在保证本省供给稳定的前提下,湖南每年粮食外运量分别为2.7亿斤、5.2亿 斤、8.6亿斤,湖南运粮民众都说这是运的“翻身粮”。这一变化()A.得益于农业集体化的完成B.反映出全国性统一市场逐渐形成C.推动了农业生产迅速发展D.彰显了基层社会改造的伟大意义【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946—1947年产粮大省湖南每年仅有约0.8亿斤粮食外运出省;1950—1952年,为支援华北、西北、华南等地区,在保证本省供给稳定的前提下,湖南每年粮食外运量分别为2.7亿斤、5.2亿斤、8.6亿斤”及所学知识可得,随着时代发展,粮食有了很大的丰收,这个时期正是国民经济恢复时期,进行了土地改革,这彰显了基层社会改造的伟大意义,D项正确;农业集体化是在1953年开始的,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材料没有强调全国性统一市场,排除B项;材料体现出粮食的增多,这一变化“推动了农业生产迅速发展”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9.1952年,中国在莫斯科国际经济会议上与法国等一系列资本主义国家企业建立联系,并且与锡兰签订橡胶贸易协定,同法国、意大利、英国等众多国家签订了进出口协议,总金额高达2.2亿多美元。这些做法()A.旨在打破美国对华经济封锁B.标志着新中国放弃“一边倒”的方针C.冲击了美苏对峙的世界格局D.利于打破新中国面临的经济困局【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2年(中国)。根据材料信息“1952年,中国在莫斯科国际经济会议上与法国等一系列资本主义国家企业建立联系,并且与锡兰签订橡胶贸易协定,同法国、意大利、英国等众多国家签订了进出口协议,总金额高达2.2亿多美元。”可知,在与中国贸易往来的国家属性中,不少为西方国家,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积极主动争取与西方各国的贸易往来,这有利于发展经济、打破困境,D项正确;A项说法属于D项说法的一部分,A项不够全面,排除A项;当时中国坚决站在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但外交政策相对灵活,排除B项;1952年中国尚未对美苏对峙的局面产生冲击,排除C项。故选D项。10.“一五”计划时期,党中央对厉行节约工作高度重视,多次发布一系列重要指示文件,要求建立和实行严格节约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推动开展深入、全面的节约运动,并正式确立“勤俭建国”的方针。此方针旨在()A.加速社会主义过渡进程B.优化调整工业化的结构C.缓减工业化资金缺口D.树立勤俭节约的美德【答案】C 【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结合所学可知,建国初期,“节约运动”有利于为国家建设积累资金,有利于保证“一五”计划完成,有利于加速工业化建设进程,缓减工业化资金缺口,C项正确;向社会主义过渡主要是指三大改造,与节约运动关系不大,排除A项;节约运动与优化工业结构无关,排除B项;节约运动可以为国家节约资源,减少资金缺口,树立勤俭节约的美德并不是主要目的,排除D项。故选C项。11.改革开放前,我国所有女性从业者中,从事农业、工业、地质勘探和建筑行业等重体力劳动的占比达70%以上。改革开放后,商业、饮食、供销、卫生、文教、广播等行业的女性从业者大幅增加,就业层次不断提高。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妇女地位的提升B.经济结构的调整C.市场经济的出现D.政府政策的倾斜【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改革开放后(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前我国女性从事重体力劳动的占比达70%以上,但改革开放后从事第三产业的女性大幅增加,就业层次不断提高,这是由于在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下,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的结果,B项正确;妇女地位的提升应该是这一变化造成的影响或说明的问题,排除A项;市场经济在中国的出现是在1992年十四大以后,排除C项;政府政策的调整和经济结构的调整相比,不能算是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12.自乌克兰危机全面升级以来,围绕推动危机的政治解决,中国外交部发布了《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提出尊重各国主权、摒弃冷战思维、停火止战、启动和谈等12点主张,得到很多国家的认可。这体现出当代中国()A.作为大国的责任与担当B.消除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C.奉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D.推行睦邻友好的周边外交政策【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中国外交部发布的《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提出的12点主张得到很多国家的认可,体现出中国在乌克兰危机面前作为大国对维护世界和平的责任和担当,A项正确;B项中的“消除了”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不结盟政策,排除C项;乌克兰不是中国的邻国,排除D项。故选A项。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综合题。13.粮食问题是经济问题,更是政治和安全问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历史上粮食生产状况统计表时期战国晚期西汉晚期唐朝宋朝明朝清中期耕地面积(亿亩)0.92.382114.154.657.27粮田面积(亿亩)0.852.241.993.94.26.18人口(亿)0.20.60.531.041.33.61人均粮田(亩)4.263.763.763.753.231.71粮食亩产(公斤/亩)108132167154.5173183.5人均占粮(公斤)460.5496.5628579.5559314——摘编自吴慧《农道:解读中国粮食问题》材料二近代中国是世界粮食进口大国。1871年-1873年,中国进口大米41.6万公担(1公担=100公斤),到1909年-1911年,进口大米猛增至373.2公担,增加约8倍。上海是主要粮食进口地区。上海开埠后,粮食需求量不断上升,大米进口量由1913年的0.012万公担上升到1922年的98.08万公担。面粉进口则由1864年的0.63万公担增至1900年16.91万公担。其次,广州开埠后也成为主要的粮食进口口岸,自1912年至1918年,广东每年平均进口大米、面粉等各类粮食8亿斤。福州、厦门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外国米源源不断以低价向福建倾销。——摘编自汪德平《近代中国粮食国际贸易研究》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解决粮食问题的实践,主要是根据粮食问题产生的不同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措施,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949年到1952年,利用政权力量对粮食进行合理调配,利用市场机制使粮食得到正常流通,制定政策刺激粮食生产,加大国家对粮食生产的投入;1953年到1954年,根据国家大规模经济建设和城镇人口发展的情况,采取了控制粮源的措施,制定了统购统销政策,将粮食的收购和销售控制在国家手中;1955年之后,则针对统购统销造成的农村关系紧张等问题,为了完善和改进统购统销政策,采取了定产、定购、定销的办法。——摘编自马双龙《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解决粮食问题的实践和经验》(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粮食生产的基本情况。(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成为世界粮食进口大国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新中国解决粮食问题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粮食生产的认识。【答案】(1)基本情况:耕地面积不断增加,粮田占比高,粮食生产始终是农业生产的主体;人均所占粮田持续下降,人地矛盾突出;粮食亩产量不断上升,生产技术不断进步;人均占粮呈下降趋势,出现粮食短缺问题。(2)原因:近代工业化、城市化发展,人口增长迅速,对粮食需求量增加;经济作物种植扩大,影响粮食生产;传统小农经济无法满足社会对粮食的需求;近代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西方列强进行粮食倾销的场所(或“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借助关税特权,扩大对中国的粮食倾销”)。(3)特点:阶段性;国家主导;灵活性(适时调整)和系统性;从计划与市场相结合到以计划为主认识:粮食生产关乎民生;粮食安全事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应利用科技提高粮食产量;应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保障用粮安全。【解析】【小问1详解】基本情况:由表格中耕地面积和粮田面积的数量变化可知,耕地面积是不断增加的,且粮田占比高,粮食生产始终是农业生产的主体;由表格中的人口和人均粮田的数量变化可知,人均所占粮田是持续下降的,人地矛盾较为突出;由表中粮食亩产的数量变化可知,粮食亩产量是不断上升的,这说明生产技术是在不断进步的;由表中人均占粮的数量变化可知,中国古代的人均占粮是呈下降趋势的,这说明古代中国出现了粮食短缺问题。【小问2详解】原因:由材料“上海开埠后,粮食需求量不断上升”“广州开埠后也成为主要的粮食进口口岸”“外国米源源不断以低价向福建倾销”可知,近代中国之所以成为粮食进口大国是因为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西方列强进行粮食倾销的场所;另外结合所学传统小农经济的缺陷、经济作物的种植、人口的增长、工业和城市的发展、人口的迅速增长等方面进行分析。【小问3详解】特点:由材料“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可归纳为阶段性;由材料“利用政权力量”“将粮食的收购和销售控制在国家手中”可归纳为国家主导;由材料“根据粮食问题产生的不同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措施”可归纳为灵活性和系统性;由材料“利用政权力量对粮食进行合理调配,利用市场机制使粮食得到正常流通……采取了定产、定购、定销的办法”可知,其发展经历了从计划与市场相结合到以计划为主的过程。认识:结合所学可从重要性和如何解决等角度进行说明。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从历史学的角度认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个概念,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理解:从中国近百年的历史看,中华民族经历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是中华民族的“百年未有之大变 局”。从近百年的中外关系史看,当前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关系与百年前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是可谓“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百年历史看,中国经过艰难探索,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显示出了巨大的优越性,将带领世界人民走向一个全新的境界,可以说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张海鹏《“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历史的结论》选取材料中的一个角度解读“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个概念。(要求:明确写出所选角度及内涵;解读逻辑清晰;史论结合。)【答案】示例角度解读:从中国近百年的历史看,中华民族经历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解读:沉沦: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札会;辛亥革命推翻了清于朝的统治,但并未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袁世凯复辟帝制闹剧失败后,中国陷入军阀混战的乱局;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再一次成为列强宰割掠夺的对象;1931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站起来:1945年抗日战争取得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新中国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革命胜利,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赢得了民族独立;抗美援朝战争胜利,提高中国国际地位,增强了中华民族自信心;一五计划提前超额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富起来、强起来: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实行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探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提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卷唯一标准)【解析】【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近现代(中国)。示例角度内涵:根据材料“从中国近百年的历史看,中华民族经历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可将解读角度选取为“从中国近百年的历史看,中华民族经历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解读:沉沦:根据材料“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百年历史看,中国经过艰难探索,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结合辛丑条约的相关史实可知,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札会;辛亥革命推翻了清于朝的统治,但并未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联系军阀混战的相关史实可知,袁世凯复辟帝制闹剧失败后,中国陷入军阀混战的乱局。结合侵华战争的相关史实可知,1931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站起来:根据材料“中国经过艰难探索,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显示出了巨大的优越性,将带领世界人民走向一个全新的境界。”并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相关史实可知,1945年抗日战争取得胜利,提 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新中国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革命胜利,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赢得了民族独立。结合社会主义制度逐步确立的相关史实可知,抗美援朝战争胜利,提高中国国际地位,增强了中华民族自信心;一五计划提前超额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富起来、强起来:根据材料“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显示出了巨大的优越性,将带领世界人民走向一个全新的境界。”并结合改革开放的相关史实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实行改革开放。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的史实可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探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提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15.[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1952年6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国家工作人员范围内实施公费医疗制度。该制度实行辖区管理,“一般由区县政府统筹、审核和监督使用各单位的公费医疗经费”。公费医疗保障的主要对象是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离退休人员,二等乙级以上革命残废军人,高校在校学生。与此同时,根据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逐步实行劳动保险制度”的规定,针对城市企业职工,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确立了劳保医疗制度,以解决工人的医疗保健问题。这种初级水平的医疗保障制度使得城镇劳动者第一次真正享受到基本医疗服务的待遇。但在整个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城镇医疗保障也没有实现全覆盖,享有医保的城镇人口很可能在70%左右。——摘编自邹长青、田月等《中国医疗保障制度发展的历史演进(1949一1978年)--兼论医疗保障政策史》(1)根据材料,概括新中国医疗保障制度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成立初期实施医疗保障制度的意义。【答案】(1)特点:医保主要对象是国家工作人员和企业职工;实行辖区管理;具有计划经济时代烙印;整体上医保覆盖面有限。(2)意义:建立起了初级医疗保健制度;有利于保障劳动者的健康;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体现了新生政权的优越性。【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当代中国。关于“特点”,紧扣材料的关键信息:在国家工作人员范围内实施公费医疗制度、公费医疗保障的主要对象是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实行辖区管理、逐步实行劳动保险制度、初级水平的医疗保障制度。可从对象、管理方法、范围、步骤等角度概括作答。【小问2详解】 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当代中国。关于“意义”,要结合第一问中的“特点”和所学知识,从对医保制度、对劳动者、对社会经济、对人民、对政权等方面分析作答。如:建立起了初级医疗保健制度;有利于保障劳动者的健康;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体现了新生政权的优越性。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四川省内江市威远中学2023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内江市威远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内江市威远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内江市威远县威远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数学(文)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内江市威远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内江市威远县威远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内江市威远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内江市威远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内江市威远县威远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政治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内江市威远县威远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10-26 11:40:02
页数:10
价格:¥3
大小:36.05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