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0

2/20

剩余18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福建师大附中2021—2022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三历史试卷一、选择题1.西周时,福建首见于中原文献的记载。《周礼·夏官》载:“职方氏掌天下之图,以掌天下之地,辨其邦国、都鄙、四夷、八蛮、七闽、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与其财用、九谷、六畜之数要,周知其利害。”这说明A.福建地区成为周初重要的分封国B.周朝的统治和地理认知范围扩大C.中央政府严格控制地方财政物资D.周期统治夷夏之防色彩特别浓重【答案】B【解析】【详解】通过材料可以看出,西周时期,福建被记载,说明西周时期统治和地理认知范围扩大。故答案为B项。A项,根据所学知识,西周时期福建地区并没有出现诸侯国,排除;C项,中央政府严格控制地方政府财政物资的说法不符合西周时期的特点,排除;D项,在材料中无法看出夷夏之防色彩特别浓重,排除。2.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富民思想,如儒家的“藏富于民”“恒产论”和“轻徭薄赋”,墨家的“节用利民”思想,道家的“精神足民”论,法家的“以政裕民”思想等。富民思想的出现表明A.民本思想成为社会主流思想B.统治者注重对私产的保护C社会阶级矛盾得到有效缓和D.生产关系领域发生了变革【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富民思想”并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土地私有制确立,生产关系领域发生了变革,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D符合题意;据材料“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富民思想”并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百家争鸣,并没有特定的社会意识形态主流,民本思想也不可能上升到社会主流思想这个高度,A错误;据材料儒家的“藏富于民”“恒产论”和“轻徭薄赋”,墨家的“节用利民”思想,道家的“精神足民”论,法家的“以政裕民”思想等属于各学派的主张,不代表统治者注重对私产的保护,B错误;春秋战国时期,战乱频繁,社会动荡,社会矛盾尖锐而不是缓和,C错误。3.汉代对地方割据势力的打击产生了两个副产品:一个是强化了郡县制,另一个是产生了 新的选官制度——察举制。这主要说明A.血缘政治的影响力逐渐减弱B.汉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完善C.地方割据势力促进社会转型D.地方势力决定集权的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中“两个‘副产品’”之郡县制,出现于春秋时期,此时一些诸侯国在新兼并的地区设县,后来又在边地设郡。郡县制的实行标志着传统的血缘政治开始让位于地缘政治,分封的宗法政治开始让位于类似于公务员制度的官僚政治。材料中“汉代对地方割据势力的打击”所产生的两个“副产品”中的察举制,打破原来的世卿世禄制,也使血缘关系渐趋减弱。故答案为A项。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代君主专制并不“完善”,排除;C项,中国古代历史自秦朝已经进入封建社会,汉朝不是社会转型时期,排除;D项,该项表述不符合史实,地方势力不能决定集权的发展,排除。4.有学者研究表明,汉代曾实行对某些重要行业必须由国家垄断的禁榷制,官府自设工场、作坊的管工制及地方官将本地土特产品无偿向皇室纳贡的土贡制。上述制度的推行(  )A.强化了工商食官的局面B.推动了汉初经济的恢复和发展C.有利于官营手工业的普遍发展D.与当时抑商的国策相配合【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汉代曾实行对某些重要行业必须由国家垄断的禁榷制”、“官府自设工场、作坊的管工制”,表明汉代采取垄断工商业等手段严格限制私营工商业发展,这与当时抑制商业的国策一致,故D正确;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私营工商业,工商食官的局面已经被打破,故A错误;材料反映了汉代实行的抑商政策,抑制商业不利于经济发展,故B错误;C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故选D。5.唐代前期的宰相中,科举出身者很少。唐玄宗开元元年到开元二十二年间,宰相中科举出身者有十八人,占这一时期宰相总数的三分之二。唐宪宗以后,进士在宰相和高级官员中更占据了四分之三的绝对优势,终唐一代再没有发生变化。这反映了,唐朝A.宰相权力不断加强B.社会阶层日益固化C.士族势力逐渐削弱D.官僚体制渐趋成熟【答案】C 【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唐宪宗以后,进士在宰相和高级官员中更占据了四分之三的绝对优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科举制的推行,扩大了统治基础,削弱了士族的势力,C选项符合题意。唐朝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相权一分为三,加强皇权,A选项排除。科举制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B选项排除。材料与官僚体制无关,D选项排除。【点睛】科举制的选拔标准是考试成绩,科举制的出现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政权的局面,扩大了统治基础,加强中央集权,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巩固封建统治。6.大运河修建之后,成为南北经济交流的要道。唐朝中后期又在沿线相继开凿了不少运河漕渠,主要分布情况见如图。据如图可知,当时A.南方经济影响力上升B.交通设施趋于完善C.经济区域化趋势增强D.政治重心发生转移【答案】A【解析】【详解】从图片中可以看出,新开的漕渠,较多的分布于长江流域地区,结合唐代经济发展的内容可得出,此时南方经济的影响力提升,国家更重视南方经济的发展,故A正确;材料只体现了漕渠的开通,并不能证明交通完善,排除B项;材料中的信息无法体现经济的区域化趋势,排除C项;唐朝政治中心没有转移,排除D项。7.元代行省重大事务的议事程序如下:其一,长官拟定所议之事;其二,官员同堂议论;其三,长官综合所议做出裁决;其四,所有议事官员联名签字画押。这一做法A.便于实现对朝政的控制B.制约了行省长官的权力C.避免了官僚之间的内斗D.提高了行省议事的效率【答案】B 【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其二官员同堂议论”“所有议事官员联名签字画押。”可知上述议事程序对"行省"长官的权力一定程度上有监管、制约的作用,故B正确;A项,中书是中央的最高行政机关,行省是地方制度,排除。C项,材料中“所有议事官员联名签字画押”并不能避免官僚之间的内斗的,排除。D项,议事程序加强了行省官员间的制约,不利于提高行省议事的效率,排除。8.陈寅恪认为,在政治体制、生活行为以及日常观念等许多基本方面,即使释道两教极盛,也未能取代儒家的主导地位和支配作用,但在意识形态特别是哲学理论上释道却风靡数百年。材料意在强调A.社会传统信仰改变B.儒学正统地位已动摇C.儒学自身存在不足D.文化呈现多元化状态【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在意识形态特别是哲学理论上,释道却风靡数百年”中可以看出,儒学传统中没有佛教和道教那么细密严谨的思辨理论体系,因此材料强调的是儒学本身存在着不足,故C项正确;材料“即使释道两教极盛,也未能取代儒家的主导地位和支配作用”说明A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文化的多元化,故D项错误。9.明朝洪武年间,都察院下设13道监察御史,职纠内外官员。监察御史秩正七品,官阶虽低,威权甚重,外出巡按,号称“代天子巡狩”,“大事奏裁,小事立断”,“历代均不能望其项背”。这一官职的设置A.以大驭小体现古代政治特色B.开启中国古代地方监察体制C.是制约相权膨胀的理性措施D.是专制制度不断强化的产物【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说明监察御史的职权至高无上,是皇权制度延伸的表现,故D项正确;材料中说明是御史的权限之大,不是以大驭小,故A错误;中国古代地方监察体制汉代已经出现,故B错误;御史主要是监察官员,不是制约宰相权限,故C错误。【点睛】古代监察主要是为了防止官员腐败以及地方权力的过大,其职责主要是代表皇帝,属于皇权向下的延伸,本题中关键词“威权甚重,外出巡按,号称“代天子巡狩” 是题眼。10.下图为经济学家刘逖对清代人均GDP的详细测算,测算结果显示:“有清一代,人均收入也在其经济恢复后即开始下降,并在乾隆盛世时一度跌至最低点。”对此合理解释是A.封建经济持续衰落B.自然灾害的频发C.封建赋税盘剥沉重D.人口爆炸式增长【答案】D【解析】【详解】在康雍乾时期,国家政局稳定,“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更名田”“摊丁入亩”等政策的颁行,清代人口从五千万左右爆增至四个亿,人口爆增的同时生产力并未有大的提升,人均GDP下降,故D项正确。封建经济并未衰落,甚至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故A项错误。自然灾害在古代发生频率是比较平衡,对历朝历代的影响差不多,不能作为清代人均GDP下降的原因,故B项错误。人均GDP未涉及赋税,故C项错误。所以选D。11.有学者认为,重农抑商政策基本上贯穿中国古代封建帝制王朝时期,其中秦朝、汉朝、唐朝、明朝、清朝时期的重农抑商政策更具有典型性。这一观点突出反映了A.封建政权加强对社会经济的干预B.重农抑商政策多出现在统一王朝C.重农抑商的程度与王朝兴衰相关D.商业过度发展往往影响社会稳定【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秦朝、汉朝、唐朝、明朝、清朝时期的重农抑商政策更具有典型性”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秦汉唐明清时期作为中国古代的大一统王朝,封建政权更加彻底的贯彻了重农抑商政策,反映了封建王权对社会经济干预的加强,故选A项;重农抑商政策贯穿中国古代封建帝制王朝时期,故排除B项;CD项的说法明显不符合史实,故排除C、D项。12.在1843年的虎门谈判中,英方要求中国对香港贸易自由化。中方为此发布告示:“ 若内地商民愿赴该岛(香港)买卖,即就近报明各海关,应照新例完纳货税,请领牌照,乃方准出口营生;若不请牌照辄往买卖者,查出以私贩及违禁下海论罪。”这表明清政府A.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B.厉行闭关锁国政策C.同意实行“协定关税”D.尝试维护国家权益【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对英国提出的要求清政府并未完全接受,而是制定相关规定仅给予有限的许可,这表明清政府尝试维护国家利益,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中涉及的是自由贸易的问题,与国家领土主权无关;B选项错误,依据材料“若内地商民愿赴该岛(香港)买卖,即就近报明各海关,应照新例完纳货税,请领牌照,乃方准出口营生”可知清政府允许内地商民按照规定进行贸易活动,说明闭关锁国政策已经有所松弛,并未厉行;C选项错误,1842年《南京条约》的签订清政府已经同意实行“协定关税”,材料中并未体现“协定关税”的问题。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13.从19世纪60年代初开始,汉族督抚数量增加,满族督抚数量减少,汉族官僚在清政府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其主要背景是A.鸦片战争后国内民族矛盾缓和B.洋务运动得到朝廷的大力支持C.湘军在反侵略战争中表现神勇D.八旗军无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汉族督抚数量增加,满族督抚数量减少,汉族官僚在清政府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结合所学,其主要背景是八旗军无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从19世纪60年代初开始,清朝开始重用汉族地主,故D正确;鸦片战争后国内民族矛盾进一步加深,A错误;B不是清朝开始重用汉族地主的主要原因,排除;湘军主要是镇压太平天国的力量,排除D。14.1876年,中日两国就中朝关系展开论争,日本驻华公使森有礼与李鸿章对答记录节选如下:对答一森:至国家举事,只看谁强,不必尽依条约。李:此是谬论,恃强违约,万国公法所不许。对答二森:中国不收其(朝鲜)钱粮,不管他政事,所以不算属国。李:高丽诸国,此是外藩……钱粮政事,向归本国(朝鲜)经理 综合两则对答可知A.宗藩关系之争是甲午战争的诱因B.清廷运用条约体系维护宗藩关系C.日本运用万国公法挑战朝贡体系D.中日利益冲突的实质是观念对立【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恃强违约,万国公法所不许”“高丽诸国,此是外藩……钱粮政事,向归本国(朝鲜)经理”可知,李鸿章运用条约体系维护中国与朝鲜的宗藩关系,故B正确;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材料信息无法体现1876年中日两国就宗藩关系之争是甲午战争的诱因,排除A;日本主张“不必尽依条约”,C错误;中日利益冲突的实质是国家利益之争,D错误。15.甲午中日战争期间,尽管欧美列强之间矛盾重重,欧洲已经开始形成两大对立的军事侵略集团,但它们都不同程度地支持或纵容日本侵略中国,其主要目的是()A.压制中国人民革命B.扩大各自的在华利益C.争取日本参加一战D.共同来支配瓜分中国【答案】B【解析】【详解】影响外交政策的主要因素是国家利益。欧洲各国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各自的国家利益,都支持或纵容日本侵略中国,故选择B。其它三项均不是主要目的。16.20世纪初,武汉三镇“占长江沿岸最枢要之地,商况之殷盛,亦冠于沿岸之诸港”,汉口更是“舟楫之辐辏,货物之聚散,其盛不亚于上海,其余则尚未能比类也”。武汉的这一状况A.表明其航运发展水平超过上海B.说明商业贸易中心向腹地转移C.为长江沿岸工业重新布局奠定基础D.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生创造条件【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20世纪初,武汉三镇尤其汉口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工商业较发达,结合史实武汉工业基础较好,资本主义发展较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生创造了条件,故D正确;根据材料“汉口……其盛不亚于上海”只能看出汉口商业发达,并不能得出航运业发展水平超过上海,故A错误;材料不涉及商业贸易中心的转移,故B错误;20世纪初,长江沿岸没有重新布局工业,故C错误。 17.武昌起义后,立宪派掌握了多数省的政权,促使湖北军政府参加南北和谈,推进了国内统一;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立宪派向革命派进攻,迫使革命党人接受和谈条件,推选袁世凯建立北京政府,中国实现暂时的稳定与统一。由此可知立宪派A.由资产阶级维新派转化而来B.意在建立民主以实现君主立宪C.推动了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D.客观上有利于推动中国近代化【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主旨推断材料主要强调了立宪派在“推进了国内统一”的作用,并未阐明立宪派的来源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错误;材料只是强调立宪派推动国家统一,而非阐述立宪派的政治要求,故B选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材料中立宪派并非革命派,特别是迫使革命党接受袁世凯主张非但没有推动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反而使革命逐渐走向失败,故C选项错误;材料强调立宪派推动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在推动的过程中客观上推动了清朝的灭亡,有利于民主思想和制度的传播,故D选项符合题意正确。18.五四运动时,北京上海的学生派代表去找国民党,希望国民党能组织领导这场运动,但国民党领导人以“无力参加”为由拒绝了学生的请求。这表明A.国民党反对五四运动的斗争目标B.国民党的性质已经发生改变C五四运动没有得到社会广泛认同D.新政治力量兴起具有必然性【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核心信息:国民党放弃了五四运动的领导权。近代中国民主革命不断发展,形势需要新政治力量领导和推进民主革命,例如无产阶级和中共的出现。故答案为D项;国民党是“无力参与”而非反对五四运动的斗争目标,A项排除;近代中国国民党始终是资产阶级政党,B项排除;上海“三罢”斗争说明五四运动得到社会认同,C项排除。19.下图为中国近代某一历史时期农民运动发展形势示意图。图中形势形成的原因是 A.辛亥革命得到各地响应B.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C.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辟D.人民解放军展开战略反攻【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20年代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推动了图中所示即两湖地区农民运动的高涨,B项正确;辛亥革命并没有得到各地农民运动的广泛响应,排除A项;大革命失败后,农民革命根据地主要建立在湘赣等省的省际交界地区,与图中所示两湖地区农民运动的发展形势不符,排除C项;1947年人民解放军展开战略反攻时,两湖地区的农民运动并没有如图所示得到迅猛发展,排除D项。故选B项。20.雅典陪审法庭的陪审员由公民抽签选举产生,组成十个审判庭。哪个人到哪个庭,由抽签决定;审理哪个案件,也由临时抽签决定。在审判时,先让原告、被告和证人发言,然后陪审员根据自己的判断进行秘密投票,得票多者胜诉,得票少者败诉。这反映了A法律兼顾不同群体利益B.案件判决结果公平公正C.民主原则贯穿司法过程D.法律体系达到完备程度【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雅典陪审法庭的陪审员由公民抽签选举产生,组成十个审判庭”、“在审判时,先让原告、被告和证人发言,然后陪审员根据自己的判断进行秘密投票,得票多者胜诉,得票少者败诉”等可知C正确;A材料不能体现,故排除;题干的做法并不能确保结构公平公正,故排除B;材料并没有涉及法律体系,涉及的审判的相关信息,故排除D。点睛: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特点.关键信息是:审判员均均由“公民抽签选举产生”、“ 在审判时,先让原告、被告和证人发言,然后陪审员根据自己的判断进行秘密投票,得票多者胜诉,得票少者败诉”。21.有学者认为,罗马万民法虽然不是调整国家间关系的法律,但那些用来规定私人间贸易关系的常识也可能被恰当地用来调整国家间关系,在财产转让领域内这种情况尤为多见。该学者旨在说明,罗马万民法A.孕育了当今国际法的诸多原则B.避免了形式主义法律的弊端C.调节了社会关系上的复杂矛盾D.实现了人人平等和公正至上【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中“用来规定私人间贸易关系的常识也可能被恰当地用来调整国家间关系”反映了罗马万民法可以用来“调整国家间关系”即它可以起到国际法的作用。故答案为A项。B项,材料不能体现罗马法避免了形式主义法律的弊端,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罗马万民法在调节“私人间贸易关系”“国家间关系”方面能起到很大的作用,而不是“调节了社会关系上的复杂矛盾”,排除;D项,罗马万民法所处的时代是奴隶社会,不可能实现“人人平等和公正至上”,排除。22.苏格拉底认为知识就是德性,真正的知识是对“是什么”的探讨。正如亚里士多德所指出的,“他在把德性看作知识时,取消了灵魂的非理性部分,因而也取消了激情和性格”。这表明,苏格拉底对“知识”的思考A.否定了人的内在本性B.具有鲜明的理性主义色彩C.开始树立人的主体地位D.为城邦民主制提供理论基础【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他在把德性看作知识时,取消了灵魂的非理性部分,因而也取消了激情和性格”可知苏格拉底取消了激情和性格,更加注重理性,由此可知他关于“知识”的思考具有鲜明的理性主义色彩,故选B;苏格拉底更注重理性,而非否定人的本性,更不是为城邦民主制提供理论基础,排除AD;智者学派开始树立人的主体地位,排除C。23.1300年--1500年左右,欧洲人口只有八千万,1700年达到了一亿两千万。对此,解释合理的是A.资产阶级革命的高涨B.生育观念的空前解放C.外来移民的大量涌入D.物种的全球大交流【答案】D【解析】【详解】1500年后进入新航路开辟时期,所以到1700年人口大幅增长主要得益于新航路 开辟,全球物种大交流,故选D;1700年尚未进入资产阶级革命高涨的时期,排除A;B项与史实不符,排除;欧洲在这一时期没有出现大量外来移民的涌入,排除C。24.据丹宁《法律的界碑》记载,公元1606年英国商人约翰•贝特在缴纳了正常的议会税后,国王却下令额外征收5先令的葡萄干进口税,贝特以与“制定法相抵触”为由反对并向理财法院起诉国王,案件以贝特败诉告结。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英国A.额外征收进口税体现重商主义政策B.议会与国王展开斗争实现权力制衡C.长期参与殖民战争致国家财政困难D.进口税增加是王室奢侈享受的后果【答案】A【解析】【详解】重商主义盛行于15到17世纪的欧洲,它强调一国的国力基于通过贸易的顺差,即出口额大于进口额,所能获得的财富。材料中增加进口税,体现了对于进口的限制维护贸易的顺差,符合重商主义,故A选项正确;根据材料信息,贝特起诉国王失败,没有体现出议会对于国王的制衡,故B选项错误;依据所学,重商主义主要是为了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而非国家财政困难或者王室奢侈,且这两条信息材料并未体现,故C选项和D选项错误。25.某学者指出,文艺复兴运动打破了中世纪天主教会所推崇的经院哲学统一局面,使得各种世俗哲学兴起,其中就有英国的经验论唯物主义。该学者意在强调文艺复兴运动A.否定了基督教理论的合理性B.对英国哲学的影响最为深刻C.使人文主义思想发展到高潮D.冲击了宗教神学的绝对权威【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中“文艺复兴运动打破了中世纪天主教会所推崇的经院哲学统一局面,使得各种世俗哲学兴起”可以得出文艺复兴运动冲击了宗教神学的绝对权威,故答案为D项;材料信息是反对中世纪天主教权威哲学,没有反对基督教教义,A项排除;材料信息是文艺复兴运动推动经验论唯物主义的兴起,英国哲学种类很多,个案不能代表整体,B项排除;C项史实性错误,使人文主义思想发展到高潮的是启蒙运动,排除。【点睛】本题属于提炼观点类选择题。其备考启示:其一,发现。即找出材料中关键的字词句段,例如,材料中“文艺复兴运动打破了中世纪天主教会所推崇的经院哲学统一局面,使得各种世俗哲学兴起,”;其二,转化。浓缩关键的字词句段,转化历史学科术语。例如,“……经院哲学统一局面,使得各种世俗哲学兴起,”转化成“冲击神学权威”,据此可知, 其观点是文艺复兴运动冲击天主教会神学权威。26.15~16世纪,南欧掀起文艺复兴,北欧进行宗教改革,到17世纪时结果却大相径庭:那些经过宗教改革而信仰新教的国家,后来都发展成为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这说明宗教改革A.推动了社会深刻变革B.促进了民主意识觉醒C.冲击了罗马教廷权威D.继承了文艺复兴思想【答案】A【解析】【详解】北欧国家通过宗教改革发展成为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说明宗教改革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推动了北欧国家的社会变革,故选A;宗教改革主要是冲击了罗马教廷的权威,和民主意识觉醒无关,排除B;材料信息中没有对罗马教廷权威的冲击,排除C;北欧国家发展成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并不能说明继承了文艺复兴思想,排除D。27.19世纪中期,英国有名的大型钢铁企业主约翰·巴克凭借购买了奥尔布·莱顿豪尔大庄园当上斯塔福德郡郡守。诸多工业巨头纷纷效仿,大量购买地产,成为土地阶级以进入上层社会。这一现象反映了英国A.土地贵族占据统治地位B.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弱小C.传统价值观的影响巨大D.地产经济占据主导地位【答案】C【解析】【详解】19世纪中期,企业主通过购买地产的方式进入上层社会,反映出传统等级观念对其影响大,C项正确;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工业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工业资产阶级崛起,力量强大,土地贵族衰落,排除A、B、D。故选C项。28.19世纪以前,教育主要是少数精英和富有阶级的特权。但到了20世纪初,绝大多数欧洲国家都建立起义务教育体系,规定所有6岁至12岁的儿童都要接受教育。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A.工业时代的社会需求B.民主政治的不断进步C.当时社会矛盾的缓和D.工人阶级斗争的结果【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但到了20世纪初,绝大多数洲家都建立起义务教育体系,规定所有6岁至12岁的儿童都要接受教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体现的是工业革命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故答案为A项。B项,材料反映的是教育范围的扩大,与民主政治发展无关,排除;C项,材料不能得出当时社会矛盾的缓和的结论,排除;D项,教育事业的发展与工人阶级斗争无关,排除。 【点睛】因果关系类的题,解题首先要注意题干中的“根本原因”,凡是题目中有“根本”二字的(或根本原因、根本目的等),要注重两点:a.一般选择最深层的原因,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阶级本质等;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往往从社会性质和社会主要矛盾方面进行思考。b.许多历史事件的根本原因(或根本目的)是相对稳定的,而具体原因(或具体目的)却可以是经常变化的。29.据统计,从1789年到1970年,美国总统对国会立法共行使否决权2255次,被国会(复议时以三分之二多数)推翻的有75次。这表明此时期美国A.总统立法能力远远高于国会B.国会分裂导致制衡力量丧失C.分权制衡原则遭到严重破坏D.国会对总统的制约较为软弱【答案】D【解析】【详解】国会对总统的制约规定了较高的门槛(三分之二多数),因为国会中很难有一党拥有三分之二的多数席位,推翻总统的否决难度较大,造成国会对总统的制约较弱,D项正确;美国实行三权分立制,国会掌握立法权,总统掌握行政权,总统对立法有牵制的权力,同样,国会也有牵制总统的权力,排除A、C项;国会内部也有不同政党之间和参众两院之间的相互制约,这种制约不能称之为“分裂”,排除B项。故选D项。30.巴黎公社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公社委员会,公社委员会同时行使立法权和行政权,实行普遍的直接选举,公社的一切管理人员直接向选民负责,接受选民的监督,为后来的社会主义国家提供了重要经验。这里的“经验”是指A.为民主集中制提供了借鉴B.为民主共和制度开辟了道路C.为直接民主制积累了经验D.丰富了三权分立理论的内涵【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公社委员会同时行使立法权和行政权”“公社的一切管理人员直接向选民负责”等信息来看,巴黎公社一方面确立了民主制度,另一方面又实行民主基础上的权力集中,为后来社会主义国家的民主集中制提供了借鉴。故答案为A项。民主共和制度最早由资产阶级确立,排除B项;公社委员会由选举产生,代表人民行使权力,说明巴黎公社实行间接民主,排除C项;“公社委员会同时行使立法权和行政权”说明巴黎公社不是实行三权分立体制,排除D项。31.《共产党宣言》指出:“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这一论断 A.是对唯物史观的集中表述B.提供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依据C.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D.揭示出当时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唯物史观是指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决定社会、政治和精神生活的一般过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等,根据材料关键词“经济生产”“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可知这一论断是唯物史观的集中表述,故A项正确;材料是从经济和政治精神的角度论述,没有涉及到阶级斗争,故B项错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资本主义制度,故D项错误。32.在西方绘画史上,有些画家“以表现罕见的或带有异邦情调的景象,或表现理想化的山水风光为主。在构图、用色、造型等方面均加以主观处理,并将浓厚的个人激情寓于风景的描绘之中,使人观后联想无限,回味无穷”。他们的创作风格应属于()A.浪漫主义B.现实主义C.印象主义D.现代主义【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表现理想化的山水风光为主”“加以主观处理”“个人激情寓于风景的描绘之中”等关键信息,可得出这与浪漫主义强调个人情感,突出个人主观感受,表现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憧憬的特点相符合,故A项正确;现实主义是真实地描绘现实生活的场景,与材料的主旨不符合,排除B项;印象主义突出光与色的结合,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现代主义它的主要特征是反传统和反理性,流露出艺术家愤怒、消极、悲观、失望等各式各样的复杂心理,与题意不符合,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有学者将19世纪前期英国没有出现法国式革命的原因归纳如下:序号原因陈述(1)对法国大革命的反思改革派领导人吸取法国大革命滑向暴力、恐怖和军事独裁的政治教训,力图将改革限制在议会选举制度方面(2 )宗教改革树立了国家权威英国国王脱离罗马教廷的束缚,建立起附属于王权的民族教会,保持了国家历史与民族文化的连续性,从而形成了稳定的国家认同感(3)光荣革命后议会主权的传统(4)社会结构的变化参照(1)(2),结合所学知识完成(3)(4)的陈述。【答案】(3)英国确立起议会权力高于王权的原则,贵族特权遭到限制,逐渐形成了国王“统而不治”的君主立宪制。(4)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工业资产阶级队伍壮大,他们为了谋取参政权进行了积极的斗争,推动了议会选举制的改革。【解析】【详解】本题实际上是对相关因素结合史实进行阐述。光荣革命后议会主权的传统应该根据英国确立起议会权力高于王权的原则,贵族特权遭到限制,逐渐形成了国王“统而不治”的君主立宪制进行作答。社会结构的变化应该根据工业革命的发展,工业资产阶级队伍壮大,他们为了谋取参政权进行了积极的斗争,推动了议会选举制的改革进行作答。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5世纪以后,英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民间财富稳步增长,一些商人拥有了对外贷款等金融活动的资本,但放贷取利的行为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被斥之为“高利贷”,备受教会谴责,英国国王也不断重申取缔高利贷的法令。然而高利贷活动屡禁不止,后来在宗教改革的冲击下,权威当局逐渐承认了利息的合法性。此后,放贷取利的行为一直为英国政府所认可。宗教改革后,大批修道院被解散,农业生产者从基督教会获得贷款渠道也被切断。生计艰难的小农为了生存不得不求助于私人放债者。16世纪以来,莫格兰境内涌现出相当一批银行从业者,他们通过一系列信贷活动,在英国财政和金融领域里相继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17世纪晚期,英国公共财政支出的扩张远远超出了私人银行家所能承受的范围,整个财政制度出现了被压垮的迹象。为了缓解财政窘境,1694年8月1日,英格兰银行正式宣告成立,它的问世标志着英国公共财政体系的建立。——摘编自孙海鹏《近代早期英国银行业的兴起》材料二15—18世纪,中国资本市场中的钱庄、银号、帐局等新兴金融机构比之早期的典当铺以及钱铺、放帐铺发生了变异,除存款、放款、钱币兑换之外, 更有过账业务及钱票发行等新业务,汇兑也大量为商人服务。因银行业机构的进展,更大份额的金融业务摆脱了地主、商人、官僚之家家产的形式,开始由正式的社会化金融机构进行,尤其是相当多的一部分票据化形式的商业信用通过早期的社会银行业机构进行。这一时期,作为主要业务的各种形式的信用放款、抵押放款得到了发展,更为引人注目的是存款作为重要业务形式也得到了发展,并在社会上普遍运用;存款的发展使商铺、金融机构扩大了资本规模;其次通过存款各种商铺及典当、钱庄、放帐铺等扩充了信用圈子,对18世纪以后钱票的出现起了相当的催化作用。——摘编自刘秋根《15—18世纪中国资金市场发育水平蠡测》(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银行业兴起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5—18世纪中国资本市场的新变化,并分析这些变化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答案】(1)背景:商业革命的推动,重商主义政策的实行,商品经济的发展,民间私人财富的不断增加,高利贷丰厚利润的刺激宗教改革创造了有利的社会环境以及基督教会的衰落;政府公共财政体系的迫切要求。(2)新变化:新兴的金融机构增多,大量的新金融业务诞生;金融业务突破家庭束缚,开始走上社会化的道路;近代银行的雏形出现,资本规模不断扩大;影响:便利了商品交易,推动了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为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的发展和私人资本的扩张创造了条件,促进了商业信用票据(钱票)的初步发展,为近代金融业的诞生奠定了基础。【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英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民间财富稳步增长,一些商人拥有了对外贷款等金融活动的资本”可知商业革命的推动,重商主义政策的实行,商品经济的发展,民间私人财富的不断增加成为近代英国银行业兴起的重要背景;根据材料一“高利贷活动屡禁不止,后来在宗教改革的冲击下,权威当局逐渐承认了利息的合法性”可知高利贷丰厚利润的刺激宗教改革创造了有利的社会环境以及基督教会的衰落成为近代英国银行业兴起的重要背景;根据材料一“为了缓解财政窘境,1694年8月1日,英格兰银行正式宣告成立,它的问世标志着英国公共财政体系的建立”可知政府公共财政体系的迫切要求成为近代英国银行业兴起的历史背景。(2)变化:根据材料二“15—18世纪,中国资本市场中的钱庄、银号、帐局等新兴金融机构比之早期的典当铺以及钱铺、放帐铺发生了变异,除存款、放款、钱币兑换之外,更有过账业务及钱票发行等新业务,汇兑也大量为商人服务”可知新兴的金融机构增多,大量的新金融业务诞生;根据材料二“因银行业机构的进展,更大份额的金融业务摆脱了地主、商人、官僚之家家产的形式,开始由正式的社会化金融机构进行”可知金融业务突破家庭束缚,开始走上社会化的道路;根据材料二“ 相当多的一部分票据化形式的商业信用通过早期的社会银行业机构进行。这一时期,作为主要业务的各种形式的信用放款、抵押放款得到了发展,更为引人注目的是存款作为重要业务形式也得到了发展,并在社会上普遍运用”可知近代银行的雏形出现,资本规模不断扩大;影响:根据材料二“通过存款各种商铺及典当、钱庄、放帐铺等扩充了信用圈子,对18世纪以后钱票的出现起了相当的催化作用”以及所学知识可知15—18世纪中国资本市场的新变化便利了商品交易,推动了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繁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汇兑业务等金融业务的扩展有利于商人在不同区域间进行长途贩运,这对于长途贩运贸易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根据材料二“银行业机构的进展,更大份额的金融业务摆脱了地主、商人、官僚之家家产的形式,开始由正式的社会化金融机构进行”可知15—18世纪中国资本市场的新变化为私人资本的扩张创造了条件,促进了商业信用票据(钱票)的初步发展;根据材料二“存款的发展使商铺、金融机构扩大了资本规模;其次通过存款各种商铺及典当、钱庄、放帐铺等扩充了信用圈子,对18世纪以后钱票的出现起了相当的催化作用”可知15—18世纪中国资本市场的新变化促进了商业信用票据(钱票)的初步发展,为近代金融业的诞生奠定了基础。35.民国时期,各政治派别对辛亥革命存在着不同的纪念和解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政治派别时间言行甲1912年9月我国去年之革命,是种族革命,亦是政治革命1919年10月今日何日?正官僚得志,武人专横,政客捣乱,民不聊生之日也。今日之民国,竟成亡国士大夫之天下也。革命军起矣,民国由之立矣,但革命之事业尚未成功也,革命之目的尚未达到也乙1912年10月关于民国建立的过程,政府发布的祭文只有“时会既开,国风丕变,帝制告终,民豪聿见”数语。孙中山发起在北京举办革命纪念会,会期将届,接内务部通知,更名为共和纪念会。后政府下令将武昌的起义门、聚义门恢复为原名中和门、通湘门丙1912年10月当去年九月以前,君主之存在,尚俨然为一种事实,而政治之败坏已达到极点,于是忧国之士,对于政界前途发展之方法,分为二派:其一派则希望政治现象日趋腐败,俾君主府民怨而自速灭亡者,即谚所谓“苦肉计” 也,故于其失败,不屑复为救正,惟从事于秘密运动而已;其一派则不忍生民之涂炭,思随事补救,以立宪一名词,套在满政府头.上,使不得不设种种之法定民选机关,为民权之武器,得凭借以与一战。此二派所用手段虽有不同,然何尝不相辅相成!去年起义至今,无事不资两派人士之协力,此其明证也丁1927年10月辛亥革命的领袖孙中山先生,看见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是在于国民党没有民众的基础,而只有军队,所以在十三年决心改组国民党。国民党……既然自绝于工农民众,民众……只有自己武装起来夺取政权,完成辛亥所开始的革命——摘编自何广《历史上对“辛亥革命”的纪念和解读》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甲、乙、丙、丁所属的政治派别,并说明理由。(要求:写清序号,持论有据,逻辑清晰,史实准确。)【答案】甲:资产阶级革命派。理由:甲在1912年9月的发言中,“种族革命”“政治革命”体现了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和民权主义,三民主义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甲在1919年10月的言论中,表达了对北洋军阀统治的强烈不满,认识到革命任务的艰巨性、长期性。乙:北洋军阀政府。理由:乙的言行,无论是“政府发布的祭文只有数语”,还是“将革命纪念会改为共和纪念会”“将武昌的起义门、聚义门恢复为原名中和门、通湘门”等,都体现了去革命化的特征。丙:资产阶级立宪派。理由:丙在1912年10月的言论中,认为革命派与立宪派在辛亥革命中相辅相成,实际上是强调立宪派在辛亥革命中的作用。丁:中国共产党理由:丁的言论强调没有发动人民群众是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这表现出在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对辛亥革命进行认真思考,力图指导当时的革命实践。在国共关系破裂的局面下,中国共产党动员民众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是种族革命,亦是政治革命”和所学知识可知,甲在1912年9月的发言中,“种族革命”“政治革命”体现了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和民权主义,三民主义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根据材料“革命军起矣,民国由之立矣,但革命之事业尚未成功也,革命之目的尚未达到也”和所学知识可知,甲在1919年10月的言论中,表达了对北洋军阀统治的强烈不满,认识到革命任务的艰巨性、长期性。因此可以判断出甲是资产阶级革命派;无论是“政府发布的祭文只有数语”,还是“将革命纪念会改为共和纪念会”“ 将武昌的起义门、聚义门恢复为原名中和门、通湘门”等,都体现了北洋军阀去革命化的特征,因此可以判断出乙是北洋军阀政府;丙在1912年10月的言论中,认为革命派与立宪派在辛亥革命中相辅相成,实际上是强调立宪派在辛亥革命中的作用,因此可以判断出丙是资产阶级立宪派;丁的言论强调没有发动人民群众是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这表现出在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对辛亥革命进行认真思考,力图指导当时的革命实践。在国共关系破裂的局面下,中国共产党动员民众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因此可以判断出丁是中国共产党。36.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左宗棠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量级人物,有“天下不能一日无湖南,湖南不能一日无左宗棠”之称。作为晚清洋务派领袖、军事家和战略家,他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左宗棠在开办官办企业中认识到:“官开之弊防不胜防,又不若包商开办,耗费少而获利多”,提出“官办开其先而商办承其后”的主张。在国防上他主张“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不能扶起东边倒却西边,力主收复新疆”,令“中朝动色”,他认为“若纵横海上,彼有轮船,我方无之”“欲防海之害而收其利,非整治水师不可,欲整治水师,非设局制造轮船不可”,后向清廷建议设立海防全政大臣;“是故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西北臂袖相联,形势完整,自无隙可乘。若新疆不固,则蒙部不安,非特陕甘、山西各边时虞侵轶,防不胜防,即直北关山亦将无晏眠之日。”在向西方学习上主张“造轮船,非为造轮船也,欲尽其制造驾驶之术耳;非徒求一二人能制造驾驶也,欲广其传使中国才艺日进,制造驾驶辗转授受,传习无穷耳”。故在设厂造船时设立“求得堂艺局”(后称福州船政学堂)。船政局破土动工时,“求得堂艺局”就开始招生,并把“教习英法语言文字、造船、算法及一切船主之学,能自监造驾驶”作为主要任务。——摘编自沈传经《左宗棠与中国近代化》(1)根据材料,概括左宗棠的主要观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左宗棠思想的特点及影响。【答案】(1)主要观点:在创立官办企业的同时,提倡发展商办企业;主张海防和塞防并重;主张建立近代海军,成立海军衙门;主张建立近代学堂,学习西方科技文化。(2)特点:向西方学习立足于反对外国侵略;在经济、国防、教育上全面近代化。影响: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和近代化的发展,巩固了边防,维护了国家统一和主权完整。【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官办开其先而商办承其后”可知主张在创办官办企业的同时,发展商办企业;根据材料“在国防上他主张‘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根据材料“向清廷建议设立海防全政大臣”等信息可知主张建立近代海军,成立海军衙门;根据材料“‘ 求得堂艺局’就开始招生,并把‘’教习英法语言文字、造船、算法及一切船主之学,能自监造驾驶”可知主张建立近代学堂,学习西方的技术和科学知识。(2)关于左宗棠思想的特点,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从主张在经济、国防、教育上全面学习西方,为了学习西方来抵抗外国的侵略方面作答即可。关于左宗棠的思想及其实践的影响,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促进中国的近代化、巩固国家的边防、维护国家统一和主权完整方面思考作答。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11-13 16:25:01 页数:20
价格:¥3 大小:603.83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