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月考(二)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3

2/13

剩余11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月考(二)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据考古工作者陈述:二里头遗址中心区的主干道路网络是此次考古价值最大的发现,该遗址中心城市的规划符合《吕氏春秋·慎势》所载“古之王者,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择国之中而立宫,择宫之中而立庙”的规划原则,是后世中国都城布局的祖型。由此可推断这样的布局()A.体现了王权和神权紧密结合B.目在于增强文化凝聚C.形成了执政集团的高度集权D.反映了严格的社会分层【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古之王者,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择国之中而立宫,择宫之中而立庙”可知,其大意为古代的王者(天子)选择天下(版图)之中央立国(作为国都);选择国都之中央建立(王或皇)宫;选择宫殿(群)之中央建立宗庙。这凸显了统治者的中心地位,反映了严格的社会分层,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神权,排除A项;材料“中心城市的规划”,其目的是维护统治,而不是增强文化凝聚,排除B项;战国时期出现了执政集团的高度集权,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2.孔子重视礼,主张“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即“叛”,叛乱)矣夫”;庄子认为“礼者,道之华而乱之首也”。两位思想家对礼的认识反映了他们()A.阶级立场的不同B.都旨在维护统治秩序C.思想主张的趋同D.都强调礼与法相结合【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孔子重礼,认为有礼则无叛乱,而庄子却认为礼是“乱之首也”。尽管两者对礼的看法不同,但都是为了解决“畔”和“乱”的问题,反映了二者都是为了维护统治秩序,B项正确;孔子和庄子都代表奴隶主阶级,排除A项;根据材料可知,二者的思想主张不同,一个重礼一个轻礼,排除C项;材料反映了他们都旨在维护统治秩序,并未体现礼法结合,排除D项。故选B项。3.汉代董仲舒明确提出“屈民以申君”,要求臣民必须服从君主;同时也提出“屈君以申天”,君主必须要服从天意。只要君主的行为合乎“天道”,就可以永保太平。这些主张()A.适应了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B.确保了西汉政权的稳固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D.确立了儒学的独尊地位 【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董仲舒的“屈民以申君”要求臣民必须服从君主,强调的是君主对臣民的统治,是为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服务,“屈君以申天“要求君主必须要服从天意,这是天人感应思想的体现。只要君主的行为合乎“天道”,就可以永保太平,同样适应了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A项正确;董仲舒的新儒学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西汉政权的统治,但并不能确保西汉政权的稳固和长治久安,排除B项;董仲舒的主张继承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C项不符合史实且材料未体现,排除C项;儒学的独尊地位是在汉武帝尊崇儒术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后确立的,排除D项。故选A项。4.南北朝时期,南朝官员陈庆之(484—539)最初认为:“魏朝甚胜,尤曰五胡,正朔相承,当在江左。”但他出使北魏目睹洛阳风貌后却感慨道:“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股阜,目所不识,口不能传。这一变化表明()A.北魏政权更选频繁B.经济重心开始南移C.南北文化隔阂增大D.北魏改革成效显著【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南北朝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南朝时期官员陈庆之原来认为北魏虽强盛也不过是五胡之一,汉家正统的传承是在东晋,但是当他亲临洛阳之后看到北魏文化和经济都很发达,这反映北魏孝文帝改革成效显著,D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北魏政权更迭频繁,排除A项;经济重心开始南移的时间是唐朝安史之乱以后,排除B项;孝文帝改革推动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有利于民族交融,南北文化隔阂增大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5.唐代大和四年(830年)以后,朝廷实行户帖的制度。户帖由是县一级政府下发给具体的税收征管人员作为征收赋税的依据。户帖以登记的形式把每户的资产固定下来,使百姓能够以客观的载体寻找资产归属和所有者。据此判断,唐代实行户帖制度反映了()A.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逐渐加深B.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加强C.朝廷已经推广实施了两税法D.工商业者社会地位不断提高【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户帖制度……征收赋税的依据……资产固定”可知,此时赋税征收以 资产为主要标准,说明此时已经实施了两税法,C项正确;据所学可知,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指的是农产品进入市场流通比例的增大,这与户帖制度无关,排除A项;两税法使得赋税征收标准由人丁转向财产,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排除B项;唐代工商业者的地位没有得到提高,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6.明嘉靖时期,太仓银库一直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银根紧张。这种状态在隆庆五年(1571年)有了根本的转变。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A.郑和下西洋的兴起B.一条鞭法的实施C.白银开采技术进步D.美洲白银的流入【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明嘉靖时期,太仓银库一直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银根紧张。这种状态在隆庆五年(1571年)有了根本的转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的推动下,世界逐渐形成一个整体,中国的商品在世界市场上的畅销,使得西葡从美洲掠夺来的白银,又流入中国,D项正确;郑和下西洋兴起的时间是在15世纪,排除A项;一条鞭法是在1581年推向全国,排除B项;这一时期主要原因是外部大量白银的流入,技术的进步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项。故选D项。7.1912年2月9日,《真相画报》刊登了题为“鹬蚌相争”的漫画,画中鹬蚌的旁边站立着两个人,分别代表了日本人和西方帝国主义势力,该漫画意在说明()A.宋教仁与袁世凯矛盾重重,美、日借机加紧侵华B.“府院之争”的实质是美、日对华的争夺与控制C.南北双方应停止争斗,避免列强坐收渔人之利D.北洋军阀内部派系纷争,导致了军阀割据局面【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912年2月9日,《真相画报》刊登了题为“鹬蚌相争”的漫画,画中鹬蚌的旁边站立着 两个人,分别代表了日本人和西方帝国主义势力”可知,反映了1912年孙中山领导的南方革命党人与北洋军阀袁世凯之间的斗争,有利于列强隔岸观火坐收渔人之利,选项符合漫画的意图,C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宋教仁与袁世凯矛盾重重的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府院之争”指黎元洪的总统府和段祺瑞的国务院之间的纷争,两者分别依靠美、日支持,又反映了美、日矛盾。“府院之争”的实质是帝国主义争夺中国的矛盾,时间不符,排除B项;1916年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内部派系纷争,导致了军阀割据局面,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8.1930年以前英、法、美和日本四国在华银行历年设立情况统计表(含在华总行及其分行。单位:家),以下相关解读,正确的是()甲乙丙丁1894年前162021895—1913年5155331914—1930年111340103A.甲为美国B.乙为英国C.丙为法国D.丁为日本【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0年以前(英、法、美、日本)。据表格数据可知,丁国在甲午战争前在华银行数量少,甲午战争后到一战期间迅速增长,战后成为在华银行最多的国家,据所学可知,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后,日本开始侵华,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欧战,放松对华侵略,日本趁机加紧侵略中国,因此丁为日本,D项正确;甲国在甲午中日战争前的在华银行数量最多,甲午战后到一战期间量减少,此后又有所增长,据所学可知、甲国在甲午战争前的在华银行数量最多,说明该国侵略中国的时间最早,且占有的权益最多,一战期间英国忙于战争,放松侵华,因此数量下降,但是一战后,英国对华的资本输出又继续增加,因此甲为英国,排除A项;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法国在中国攫取大量特权,因此法国侵华时间较早,乙为法国,排除B项;战后美国实力增强,加紧侵略中国,一战后银行数量增速较快,因此丙为美国,排除C项。故选D项。9.中共二大发布的宣言指出,中国大量的贫苦农民能和工人“握手革命”,可以保证中国革命的成功。党为保障工人和贫农的利益,在联合战线里设定的奋斗目标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由此可知,当时中国共产党 ()A.客观分析了民主革命的实际问题B.认识到国共合作的必要性C.探索出了中国农村革命的新道路D.开始独立领导国民大革命【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中共二大认为工农联合革命是中国革命成功的保证,并指出了中国革命的目标,这是对当时中国民主革命的客观分析,A项正确;中共二大没有提及与国民党合作的事宜,排除B项;中国农村革命新道路是“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出现于秋收起义后,排除C项;当时国民大革命还未开始,且中国共产党没有独立领导国民大革命,排除D项。故选A项。10.1953年10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对粮食实行统购统销的决定,接着实行油料的统购和食用油的统销。1954年又实行棉花的统购和棉布统购统销。这些政策的实行旨在()A.奠定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B.建立统一的国内大市场C.加快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推进土地改革全面铺开【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3年(中国)。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统购统销是借助政权的强制力量、严格禁止自由买卖的计划经济模式,其目的是保证“一五”计划顺利进行,保障工业化建设从而奠定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A项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统购统销政策是计划经济体制确立的一个重要标志,不利于市场的发展,排除B项;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通过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方式,排除C项;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中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排除D项。故选A项。11.在我国生产资料销售收入总额中,1991年国家定价占36.0%,国家指导价占18.3%,市场调节价占45.7%;1996年国家定价和国家指导价的比重分别为14.0%、4.9%,市场调节价比重为81.1%。这一变化反映出我国()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B.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人C.所有制结构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D.对外开放程度逐渐加深【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国家定价和国家指导价的比重下降,市场调节价比重上升,这体现了企业经营自主权不断扩大,市场因素发挥了更多作用,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B项正确;21世纪初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排除A项;材料并未体现所有制结构的重大变化,排除C项;材料并未涉及对外开放相关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12.柏拉图在谈到苏格拉底之死时认为,要让公民中真正有能力的人来担任法官,他们有智慧、能容纳歧见,且受过训练,能独自审判。同时指出,无论是在私人案件还是公共案件中,每个公民都应参加,因为“一个人若是不参与审判就会感到自己不是这个共同体的真正组成部分”。这一认识()A.基于对雅典政治利弊的反思B.强调雅典公民的社会责任感C.体现权力必须受到严格限制D.背离了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柏拉图在谈到苏格拉底之死时认为,要让公民中真正有能力的人来担任法官,他们有智慧、能容纳歧见,且受过训练,能独自审判。同时指出,无论是在私人案件还是公共案件中,每个公民都应参加,因为“一个人若是不参与审判就会感到自己不是这个共同体的真正组成部分’。”可见柏拉图认识到直接民主的缺陷,同时肯定直接民主能凝聚人心的优点,这是对雅典民主政治利弊的反思,A项正确;材料并非只强调雅典公民的社会责任感,排除B项;材料主旨并非是体现权力必须受到严格限制,排除C项;这一认识与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13.11世纪以后,西欧各地纷纷建立大学。1500年,全欧洲已有65所大学,大学学习和研究科目已不限于神学,还有法学、医学、文艺等。大学及其学习科目的增加,主要是()A.满足新兴市民阶层的需求B.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C.反对教会至高无上的权威D.加强封建王权的需要【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和目题。时空是11世纪以后(西欧)。据材料“全欧洲已有65所大学,大学学习和研究科目已不限于神学,还有法学、医学、文艺等”,可以看出11世纪后,西欧各地大学的建立,到1500年,城市自治和新航路开辟的推动下,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新兴市民阶层的发展壮大,大学及其学习科目也随之增加,A项正确;启蒙运动的时间是17、18世纪,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大学及其学习科目的增加,并未提及对教会的反对,排除C项;仅从材料,无法得出与封建王权之间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14.如图为殖民扩张和收缩的周期示意图(1700—1975年)其中两个殖民收缩期出现的相同原因是() A.工业革命加速了世界市场的形成B.民族自决原则已经确立C.启蒙思想指导各殖民地争取独立D.战争削弱了宗主国力量【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00—1975年(世界)。据图可知,19世纪初期出现第一个殖民收缩期,20世纪以来尤其是二战后出现第二个殖民收缩期。第一个殖民收缩期是因为拿破仑战争严重削弱了欧洲殖民地国家的军事力量,第二个殖民收缩期与两次世界大战削弱了欧洲国家的实力有关,所以两次殖民收缩期的共同原因是战争削弱宗主国力量,D项正确;随着工业革命加快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扩大,这更便于宗主国扩大对外殖民扩张,从而寻求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A项与材料逻辑不相符,排除A项;第一个殖民收缩期并未确立民族自决原则,排除B项;并不是所有国家的独立和解放都是在启蒙思想指导下进行的,排除C项。故选D项。15.新经济政策时期形成的小农经济,在1926年以后已无法取得粮食产量的大幅增长。而在这个时期,苏联工业建设的加速和城市的发展都需要提供更多农产品。据此可知,苏联当时()A.调整农业政策具有合理性B.否定了新经济政策的作用C.完成了向社会主义的过渡D.国民经济的比例严重失调【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据此可知”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范围为1926年的苏联。1926年以后苏联的农业粮食产量并不能实现大幅度增长,这严重影响了当时苏联的工业化建设和城市发展,因此,苏联在农业领域进行政策调整具有合理性,A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苏联农业发展的局限性,苏联政府对农业政策的调整并不意味着其否定新经济政策的作用,排除B项;这一时期尚未完成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排除C项;材料涉及的是苏联农业政策调整的必要性,通过这一信息无法推断出国民经济 比例失调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A项。16.1965年法国总统戴高乐指出:“美国享受着美元所创造的超级特权和不流眼泪的赤字,它用一文不值的废纸去掠夺其他民族的资源和工厂。”1967年戴高乐责令法国央行将法国所持的美元全部兑换成黄金。由此可知()A.国际关税贸易体系弊端暴露B.法国致力于实现经济自主C欧洲一体化程度进一步加深D.布雷顿森林体系即将解体【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65年(法国)。根据材料可知,法国为了应对美元对法国的经济剥削,宣布用黄金去美元化,表达了法国实现战略自主的意愿,B项正确;美国可以利用美元掠夺其他国家的资源,这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导致的结果,与国际关税贸易体系无关,排除A项;材料中以黄金取代美元只是法国一个国家的态度,并不能代表其他欧洲国家的立场,无法现欧洲一体化的趋势,排除C项;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的主要标志是美元与黄金脱钩,各国货币与美元不再保持实行固定汇率材料未体现这些相关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宋代是中国古代蒙学教育兴盛发展的时期,涌现出张载、朱熹等一大批蒙学教育家。宋代既有官方举办的宫廷和国子监“小学”,也有地方州县普遍设立的“小学”,一些蒙学教育家还在任职地方时通过设置“义学”为乡村下层子弟提供蒙学教育机会。蒙学教育家充分吸取了宋代理学的心性论理论,强调要遵循儿童的生理和心理阶段性特点,在蒙学教材编纂中要做到通俗易懂、循序渐进,引导儿童追求圣人的人格境界。朱熹认为儿童的道德教育应当在其对客观世界进行探究和思考的过程中经过内化形成,诸如历史、自然、医学、名物、制度等知识的学习对于儿童道德心性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周超、金滢坤《宋代理学对童蒙教育的影响》材料二1921年全国教育会联合会提出了《学制系统革案》,该草案经讨论修改于1922年11月1日向全国颁布,壬戌学制就此诞生。该学制采用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的分段形式,故又称“六三三学制”。该学制颁行后一度中断过,但自从“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又成为在全国推行的主流学制,一直延续至今。壬戌学制是对多种方案进行择优的过程中诞生的,各地教育会及全国教育会联合会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从教育阶段的划分来看,壬戌学制较之以往学制缩短了小学年限,延长了中学年限。学制还规定大学采用学分制,中学采用选科制。另外,该学制在课程标准纲要中增加了自然科学等 实用科目,还特别强调生活教育与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这些对当今教育制度的设计与完善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摘编自程斯辉《为什么1922年颁布的壬戌学制能续传百年》(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蒙学教育兴盛的背景及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壬戌学制诞生的有利条件及其对当代中国教育制度的启示。【答案】(1)背景:理学兴起,理学家的推动;崇文抑武的社会风气;印刷术的普及;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治理的完善(包括基层治理、社会教化、社会救济等)。特点:强调道德教化,深受理学影响;蒙学教育体系较为完善。(教育机构类型多样,教育普及程度高;重视儿童的生理和心理阶段性特点;教育理论上强调“格物致知”)。(2)有利条件:新文化运动宣场民与科学;五四运动促进青年学生的思想启蒙;西方教育学制可供借鉴;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民族资产阶级日益壮大。启示:教育制度制定的过程中要注意吸收各界的意见,集思广益,发展教育要关注学生不同阶段的身心特点,发展教育要与社会接轨,关注实际问题。【解析】【小问1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宋代(中国)。第一小问背景,依据材料一“涌现出张载、朱熹等一批具有理学学术背景的蒙学教育家”,得出理学兴起,理学家的推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是一个崇文抑武的朝代,形成了崇文抑武的社会风气;活字印刷术,印刷术的普及;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商品经济发展;基层治理、社会教化、社会救济不断发展,社会治理的完善。第二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一“蒙学教育家充分吸取了宋代理学的心性论理论”可知,强调道德教化,深受理学影响;根据材料“宋代既有官方举办的宫廷和国子监‘小学’,也有地方州县普遍设立的‘小学’,一些蒙学教育家还在任职地方时通过设置‘义学’为乡村下层子弟提供蒙学教育机会。”可知,蒙学教育体系较为完善。【小问2详解】本题是背景类,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现代中国。第一小问条件,根据材料可知壬戌学制于1922年11月1日诞生,结合所学知识从时间上可以推出壬戌学制所处时代,那个时代中国还没有完全实现民族独立,因此可以从内外因两方面分别去谈有利条件;从内因的角度来说,中国新文化运动宣场民与科学;五四运动促进青年学生的思想启蒙;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民族资产阶级日益壮大都为学制改革创造了有利条件;从外因来说西方的教育学制对中国的影响,西方教育学制提供的借鉴等。 第二小问启示,可以从国家社会、教育、学生的角度分别去说,也可以谈与教育相关的其他角度,言之有理即可。如:教育制度制定的过程中要注意吸收各界的意见,集思广益;发展教育要关注学生不同阶段的身心特点;发展教育要与社会接轨,关注实际问题。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06年《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指出,革命就是要“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敢有为石敬瑭、吴三桂之所为者,天下其击之”。这一方略出台后引起了重要反响。1907年初,杨度在《中国新报》上连载了《金铁主义说》一文。他认为“其所谓民族者,亦为广义上之文化民族,而非狭义之血统民族”。杨度认为满族由于接受汉文化,早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一部分。他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国家,强调“中国之在今日世界,汉、满、蒙、回、藏之土地不可失其一部,汉、满、蒙、回、藏之人民,不可失其一种,一有变动,则国亡矣”。同年8月,章太炎在《民报》第15号上发表《中华民国解》文,旨在反驳杨度的《金铁主义说》。他认为;“文化相同自同一血统而起,于此复有殊族之民受我抚治,乃得转移而翁受之;若两血统立于对峙之地者,虽欲同化莫由……满洲之同化,非以受我抚治而得之,乃以陵轹颠覆我而得之,二者之不可相比。”章太炎进一步指出清朝统治者“当退黜与夷狄等耳”。1906年末,宪政考察大臣端方在出洋归国后向清廷上《请平满汉畛域密折》,其中谈到了革命党人:“一二不逞之徒,竟敢乘此时机,造为满汉异族权利不均之说……此种族革命之说,所以得乘间而入也。”端方建议清政府“请降明诏,举行满汉一家之实,以定民志而固国本。”此后,清廷吸取端方、李鸿章、袁世凯、张之洞等人的建议,在前期放开满汉通婚的基础上改革官制,取消各部郎官等满汉分设制度,原仅用八旗的职位也可用汉人。但在裁撤驻防(京)八旗的问题上,清廷内部产生了争议,最终决定逐步裁撤京外驻防八旗,取消旗人特权,但保留驻京八旗。但在取消部郎官等满汉分设后,各部尚书中仍是满人居多,京外驻防八旗的裁撤也进度缓慢。——摘编自郑大华《论清末革命派和立宪派在“民族建国”理论上的分歧与争论》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对《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拟订后所引发的争论进行评析。(要求;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答案】评分标准第一等级将争议置于近代中国大变局背景下,认识到争议是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不同群体为救亡图存所提出的不同方案碰撞的产物。结合中国近代国情进行辩证思考,指出争议各方的合理性和局限性,对争议观点概括准确,分析条理清晰,逻辑思维严密, 语言流畅第二等级将争议产生放在20世纪初的时空背景下,认识到争议各方是分别站在不同立场展开争论;运用辩证思维对各方观点进行较合理的评价,对争议观点概括比较准确,分析有条理,逻辑性强,语言比较流畅第三等级未能结合时空背景,只对争议观点进行简要概括和简单评价,条例较清晰,逻辑较严,语言基本流畅第四等级未能结合时空背景,对争议观点概括不准确,评价不全面,条理性差,缺乏逻辑,语言不流畅【解析】【详解】本题为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近代的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围绕着《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拟订后所引发的革命派和立宪派在“民族建国”理论上的争论,可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进行评析,首先要将该争论置于近代中国大变局背景下,认识到争议是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不同群体为救亡图存所提出的不同方案碰撞的产物。其次要结合中国近代国情进行辩证思考,指出争议各方的合理性和局限性,对争议观点要概括准确,分析条理清晰,逻辑思维严密,语言流畅。最后要对所论述内容进行主旨升华,从而回扣主题。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史料一宋代李昉等编慕的《太平御览》第787卷中“毗加梨国”部分引用了《宋元嘉起居注》:“五年,天竺毗加梨国王月爱遣使上表,并奉……白旃檀六段……”(“宋元嘉五年”是指南朝刘宋王朝元嘉五年,即公元428年)史料二成书于五代十国的《日华子本草》中记载:“檀香,热,无毒”,“治心痛,霍乱。肾气腹痛,浓煎服;水磨敷外肾并腰肾痛处。”史料三1974年在福建省泉州湾发现的南宋古沉船是我国目前另止第一艘被发现的海外返航的古代远洋海船。图3为这艘沉船遗址中出土的檀香。材料二16世纪中叶,葡萄牙人以澳门为据点,垄断了对中国的檀香木贸易。 18世纪中叶,英国取代葡萄牙谋取了对中国檀香木贸易的巨额利益,并且与檀香木原料产地印度迈索尔王国发生多次战争。1830—1856年,殖民商人将东印度群岛和南太平洋十余个岛屿上檀香木砍伐殆尽。1840年,西澳大利亚成为中国檀香木的主要进口地。但关于此地产的檀香木是否应当归入檀香属,植物学家意见不一。19世纪中期,檀香文化传至欧美。欧美消费者效仿东方构建了一套焚烧檀香木的文化仪式,檀香制成的精油被誉为“东方神药”。19世纪中期,欧洲生产精油或制造药物的化学工厂成为印度迈索尔檀香木的主要买家。20世纪初,西澳大利亚檀香木的主要销售市场开始转向欧美。1920年前后,印度科学学院的学者们在各种刊物上宣传西澳大利亚的檀香不是真正的檀香、西澳大利亚的檀香精油没有药用效果。西澳大利亚檀香归属之争又起。1930年前后,英国皇家梳物园拒绝西澳大利亚当局申请将西澳产檀香木归入檀香属的申请。——吴羚靖《帝国的知识生产;20世纪初全球檀香贸易与檀香植物属名之争》(1)檀香的原产地不在中国,是一种由海外传入中国的香料。根据材料一的三则史料探究檀香的历史,指出其史料价值,并做出合理推断。(2)从材料二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的信息,围绕檀香木的历史提炼一个论题,加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答案】(1)史料一属于文献史料,包含一定的历史真实,但别用的是另一文献史料,属于转引,因此可信度有限。其中关于檀香的记载可以推测出檀香早在南北朝时期可能以进贡的方式传入中国。史料二属于文献史料,作为医药学古籍,可信度较高。文献中提到檀香的性状及可用于治疗的对应病症,推此可以推测出《日华子本章》的成书时间即五代十国时期已懂得利用檀香的药用价值。史料三属于实物史料,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海外返航中国的船只中装有檀香,由此可以推测南宋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可能是檀香从海外传入中国的重要途径。通过对上述三则史料的互相印证,可以推断出,檀香最迟在南宋时期已经由海外传入中国。(2)论题:殖民扩张和工业革命的开展影响檀香木的传播。阐述:新航路开辟后,部分欧洲国家走向了殖民扩张的道路,葡萄牙人以澳门为据点,垄断了对中国的檀香木贸易。随着英国的不断崛起,英国取代葡萄牙谋取了对中国檀香木贸易的巨额利益,并且与檀香木原料产地印度迈索尔王国发生多次战争。早期殖民扩张的过程中, 殖民商人为了掠夺原料,大肆破坏檀香木。随着殖民扩张和工业革命的开展,加速了世界市场的扩大,檀香木也逐渐走向世界。工业革命下,对檀香木的加工技术也在不断发展进步,檀香木的作用不断被发掘。由此可见,殖民扩张和工业革命的开展影响檀香木的传播。【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和近代中国。根据材料一“《太平御览》”“部分引用了《宋元嘉起居注》”并结合所学可知,史料一属于文献史料,包含一定的历史真实,但别用的是另一文献史料,属于转引,因此可信度有限。根据材料一“‘宋元嘉五年’是指南朝刘宋王朝元嘉五年,即公元428年”可知关于檀香的记载可以推测出檀香早在南北朝时期可能以进贡的方式传入中国,或者为研究檀香最早进入中国的时间提供一些参考。根据材料二“《日华子本草》”可知史料二属于文献史料,作为医药学古籍,可信度较高。根据材料二“檀香,热,无毒”“治心痛,霍乱。肾气腹痛,浓煎服;水磨敷外肾并腰肾痛处。”可知文献中提到檀香的性状及可用于治疗的对应病症,推此可以推测出《日华子本章》的成书时间即五代十国时期已懂得利用檀香的药用价值。或者阐述为有利于研究香在宋国古代的应用情况)。根据材料三“1974年在福建省泉州湾发现的南宋古沉船是我国目前另止第一艘被发现的海外返航的古代远洋海船。图3为这艘沉船遗址中出土的檀香。”可知史料三属于实物史料,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海外返航中国的船只中装有檀香,由此可以推测南宋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可能是檀香从海外传入中国的重要途径,或者表述为研究檀香进入中国的路线提供一定的佐证。最后进行总结,三则史料可以相互印证,可以推断出,檀香最迟在南宋时期已经由海外传入中国。【小问2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选择观点说明题。时空是近代世界。首先提取信息并拟定论题,论题必须与檀香木的历史相关。根据材料“16世纪中叶,葡萄牙人以澳门为据点,垄断了对中国的檀香木贸易。”“1830—1856年,殖民商人将东印度群岛和南太平洋十余个岛屿上檀香木砍伐殆尽。”“19世纪中期,欧洲生产精油或制造药物的化学工厂成为印度迈索尔檀香木的主要买家。”紧扣提取的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拟定论题展开阐述,可将论题定为殖民扩张和工业革命的开展影响檀香木的传播。在表述时,要清楚、逻辑严谨。可结合近代大国兴衰、殖民扩张、两次工业革命、东西方文明交流、近现代科技发展、环境保护等重大历史事实展开合理的论述。最后进行总结提升,升华主题。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11-03 04:20:02 页数:13
价格:¥3 大小:129.47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