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四川省南充市仪陇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2

2/12

剩余10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仪陇中学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10月份月考历史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商朝是依靠一系列武力征服而建立起来的。在长期的征战过程中,由于战争和新建国家管理职能的需要,商朝的统治者创立了()A.禅让制B.内外服制C.宗法制D.分封制【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商朝(中国)。结合所学可知,商朝为了战争和新建国家管理职能的需要而创建了内外服制度,适应了当时政治需要,B项正确;禅让制已被王位世袭制取代,排除A项;西周时期实行宗法制,排除C项;西周为巩固自身的统治实行分封制,排除D项。故选B项。2.汉武帝置十三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人。刺史定期在辖区内巡行,年终赴京奏事。刺史秩仅600石,但能以卑临尊,监察秩2000石的郡太守和王国相。由此可知,西汉刺史的设置A.可以弥补宰相才干不足的缺陷B.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是地方行政体制建设的重要内容D.代表着社会履行监察官员的职能【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汉武帝置十三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人。刺史定期在辖区内巡行,年终赴京奏事。刺史秩仅600石,但能以卑临尊,监察秩2000石的郡太守和王国相”及所学知识可得,刺史是代表中央监察地方官员,位卑权重,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出宰相的不足,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结合所学可知,刺史是监察官员,并非行政官员,故“是地方行政体制建设的重要内容”的说法错误,排除C项;刺史代表的是皇帝,充当的是皇帝的耳目而非代表社会,排除D项。故选B项。3.清代史学家赵翼在论及某一时期的选官制度时曾说,“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高门华阀,有世袭之荣;庶姓寒人,无寸进之路。”据此可知,该制度是()A.察举制B.科举制C.禅让制D.九品中正制【答案】D 【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时期(中国)。根据材料“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高门华阀,有世袭之荣;庶姓寒人,无寸进之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是九品中正制,主要是按照家世、出身、门第进行选拔官员,导致“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高门华阀,有世袭之荣;庶姓寒人,无寸进之路。”的现象,D项正确;察举制是汉朝时期自下而上推选人才的制度,排除A项;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排除B项;禅让制是中国统治者更迭的一种方式,指在位君主生前便将统治权让给他人,排除C项。故选D项。4.东汉永建二年(127年)汉顺帝征召知名隐士樊英,但樊英称病推辞。于是,皇帝下诏“切责郡县”,地方官府遂用公车将樊英送至东城。该责问方式体现了A.君权削弱B.中央集权C.吏治腐败D.豪强崛起【答案】B【解析】【详解】据题意可知,东汉汉顺帝由于名士樊英没有顺从朝廷的征召而责问地方郡县,地方官府则用公车将樊英送至东城,由此体现了汉代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是中央集权强化的表现,B项正确;该责问方式体现的是中央集权的强化,而非君权削弱、吏治腐败和豪强崛起,排除ACD项。故选B项。5.1378年,朱元璋命吏部甄别地方上来京的官员,“察其言行功能,第为三等,称职而无过者为上,赐坐而宴;有过而称职者为中,宴而不坐;有过而不称职者为下,不预宴,序立于门,宴者出,然后退。”该史料可用于探究明代()A.京察制度B.中央监察体制C.殿试制度D.朝觐考察制度【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代时期的中国。据材料可知,吏部甄别地方上来京的官员,察其言行功能,第为三等,按等级高低给予不同的待遇,因此,该史料可用于探究明代朝觐考察制度的对象、标准、奖惩措施等,D项正确;京察制度是明代吏部考核“京官”的一种制度,排除A项;材料是对地方官的考核制度,不是中央监察体制和殿试制度,排除BC项。故选D项。6.下表为我国古代县级政区的分等标准。据此得出的正确结论是()朝代分等标准 汉“万户以上为伞”“减万户为长”唐“户口多少”“资地美恶”明纳钱粮的数额清冲(交通要冲)、繁(政务繁杂)、遗(赋税拖欠)、难(命盗案多)“四项兼者为最要”,派能力强的官员管理A.历代都城及边疆地区的县等级最高B.县的等级高低由缴纳赋税多少决定C.县级官员选拔和考核标准日益严密D.中央政府对县的行政管理逐渐细化【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唐朝、明朝、清朝(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据材料可知,汉代以人口多少来划分县级政区,唐代除了户口多少之外,增加了“资地美恶”的标准,明代以纳钱粮的多少来划分县级行政区,但到清朝,划分地方行政区的标准更加复杂,体现出中央政府对县的行政管理逐渐细化,D项正确;材料只体现了县的划分标准,没有涉及都城及边疆地区的县的等级高低问题,排除A项;明朝县的等级标准位纳钱粮的多少,但汉唐时期主要以人口多少为主,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县级政区的分等标准,没有涉及官员选拔和考核标准,排除C项。故选D项。7.1906年,清廷启动预备立宪两年后,公布了《宪政筹备九年清单》,分年列示1908~1916年预备立宪应办事宜,预备事项中有20%属于一般行政事务。清廷又谕令各部院制定本机构的九年清单,农工商部的共列128项,无一与宪政有关。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时()A.新旧势力间的斗争影响改革成效B.中央集权走向式微C.新政改革未能突破政治体制本身D.预备立宪不得民心【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906年中国。据材料可知,清政府公布的《宪政筹备九年清单》中将很多一般行政事务列为预备立宪应办事宜,农工商部所列清单无一与宪政有关,可见清政府对变革封建专制制度、实行宪政缺乏诚意,预备立宪计划不周、推进缓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清末新政在改革政治体制方面突破不大,C项正确;材料未提及新旧势力间的斗争,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地方自主权增强,看不出中央集权式微,排除B项;材料主要讲清政府实施预 备立宪的措施,未提及民众的态度,不能得出“不得民心”,排除D项。故选C项。8.如图为近代某一时期政治形势示意图。该图所反映的历史时期的政治特点A.国共十年对峙B.抗日根据地发展迅速C.军阀割据混战D.国家统一、政治清明【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图例中的奉系、皖系、直系等内容可知,图片反映的是北洋军阀割据时期,军阀混战局面,C项正确;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是在1927年至1937年,当时北洋军阀的统治已经结束,排除A项;抗日根据地是在抗战时期,当时北洋军阀统治已经结束,排除B项;通过材料可以看出,当时军阀林立,社会动乱,排除D项。故选C项。9.在世界文化遗产、著名道教圣地武当山的太子坡,这个宛若世外桃源的地方,曾经是红三军8师驻扎的根据地。当地一个叫“福”字照壁的墙上,如今依然清楚地写有:“红军是工农贫民的军队”、“实行土地革命”两幅红军标语。这可以用来说明()A.北伐战争推动农民革命热情B.中共建立农村革命根据的探索C.力争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中共注意吸收传统文化精髓【答案】B【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题干“武当山的太子坡曾经是红三军8师驻扎的根据地,如今依然清楚地写有:‘红军是工农贫民的军队’、‘实行土地革命’两幅红军标语。”可以说明20世纪30年代初,中共在武当山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B项正确;北伐战争发生在1926年7月—1927年春,且北伐战争推动农民革命热情主要是指湘鄂赣三省成立了省农民协会领导农民运动,排除A项;力争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生在1935年华北事变之后,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中共注意吸收传统文化的精髓,排除D项。故选B项。10.中国共产党某份文件指出:“凡军事行动已经结束,土地改革已经彻底实现…即应实行普选,召开大行政区的人民代表大会,正式选举大行政区人民政府委员会”。文件中的“军事行动”发生于()A.北伐战争期间B.解放战争期间C抗日战争期间D.反“围剿”斗争期间【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解放战争期间,随着战局的发展变化和解放区的日益扩大,中国共产党在政权建设上采取在解放区设置行政区的办法,巩固新兴的人民政权。东北、华北、中南、西北等行政区先后建立起来。行政区设军政委员会或人民政府,各自管辖若干省级及以下行政单位,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故材料所述“军事行动已经结束……召开大行政区的人民代表大会,正式选举大行政区人民政府委员会”发生于解放战争期间,B项正确;设置行政区是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时期的制度探索,与北伐战争、反“围剿”斗争关系不大,排除A项、D项;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暂停土地革命,改为实行减租减息,与材料所述“土地改革已经彻底实现”不符,排除C项。故选B项。11.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讲话中指出:“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他意在强调A.不断发展、完善和巩固革命统一战线B.发展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D.建立中国特色的现代民主政治【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可知题干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之间形成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项正确;革命统一战线存在于1924-1927年,排除A项;“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主要针对的是共产党与民主党派之间的关系,与人民代表大会制无关,排除B项;建立中国特色的现代民主政治实在改革开放之后,排除D项。故选C项。12.1303年10月,法国国王腓力四世命人绑架了罗马教皇卜尼法斯八世,并公开处决了他。这个事件反映了()A.法国教权与王权斗争激烈B.基督教会已失去影响C.法国封建专制王权的建立D.法国市民阶层的崛起【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303年10月,法国国王腓力四世命人绑架了罗马教皇卜尼法斯八世,并公开处决了他。”可知,法国国王处决了教皇,这种现象的背后反映出国王为代表的王权和教皇为代表的教权之间有矛盾,A项正确;B项表述不符史实,题干时间是1303年,显然此时是中世纪,结合所学可知,中世纪基督教影响广泛,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法国的教权与王权斗争激烈,不能体现法国封建专制王权的建立,排除C项;材料涉及法国王权与教权之争,没有体现法国市民阶层的崛起,排除D项。故选A项。13.“城市特许状最终确认了市民的身份自由,保障市民的人身安全,确认市民在城市中的土地自由使用权和所有权,免除市民各项封建赋税,确认市民享有某些特定的经济特权。”以上史实反映的经济现象形成于()A.古典时期的罗马B.中古时期的西欧C.中古时期的阿拉伯D.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欧洲)。根据材料“城市特许状最终确认了市民的身份自由,保障市民的人身安全,确认市民在城市中的土地自由使用权和所有权,免除市民各项封建赋税,确认市民享有某些特定的经济特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的西欧,城市通过与封建主谈判,或以金钱赎买,或以武装暴动,赢得了一定的自治权,因此材料所述现象形成于中古时期的西欧,B项正确;古典时期的罗马是较为早期的罗马时期,这时期城市还未发展起来,排除A项;中世纪的阿拉伯世界是东西方的文明以及贸易传递者,而题干内容体现的是中古时期欧洲城市自治与发展的现象,排除C项;工业革命发生在18世纪中晚期,这时期英国工业水平发展,与材料中描述的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4.根据下图展示的古代西方政治结构,判断该国是 A.雅典B.斯巴达C.罗马共和国D.罗马帝国【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的元老院、公民大会和执政官、保民官等信息可知,这是桂罗马共和国时期政治结构的展示,C项正确;雅典没有保民官,排除A项;斯巴达有国王,排除B项;罗马帝国有皇帝,排除D项。故选C项。15.1787年美国制宪代表们面临着困境,他们既想建立一个有足够权威的中央政府,又要竭力保护各州已经拥有的重要权力。为解决这一困境他们制定的宪法实行()A.联邦制B.两党制C.共和制D.三权分立【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1787年美国。据题干“他们既想建立一个有足够权威中央政府,又要竭力保护各州已经拥有的重要权力”及所学可知,美国1787年宪法实行联邦制,联邦权力至上,同时各州保持相对自治,A项正确;材料表明美国实行的联邦制,而不是两党制、共和制、三权分立,排除BCD项。故选A项。16.18世纪初的英国,一个政党只要团结一致,与王室保持亲密关系,受国王青睐,不犯致命错误,就可以一直当政。这说明当时的英国()A.责任内阁制已经确立B.君主立宪制臻于完善C.议会掌握着国家大权D.王室影响力仍然较大【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18世纪初英国。据题干可知主要结论:18世纪初英国的政党执政受到国王的约束。结合所学可知,“光荣革命”后国王失去了立法权,但仍然有行政权,因此国王可以政治影响力大,D项正确;19世纪责任内阁制确立, 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19世纪责任内阁制的确立,君主立宪制才完善,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反映18世纪国王仍然拥有行政权,而没有提到议会权力,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个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材料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材料三经过一番辛苦打造,由王室宗亲建立的诸侯国对周王室的向心力大大加强,同时也建立起一种类似后来的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摘编自《细讲中国历史丛书·西周史》(1)材料一中“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指哪一种制度?写出一位由这一制度选举出来的部落联盟首领。(2)材料二中“天下为家”是指哪一制度代替了材料一中的“选贤与能”?这一制度是哪个朝代开始出现的?(3)根据材料三西周在政治上推行了什么制度?这种制度的实行有何积极作用?【答案】(1)禅让制。尧、舜、禹(任写一位)。(2)世袭制。夏朝。(3)分封制。稳定了西周初期的政治形势;扩大了统治的疆土;推动周文化的传播,有利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的形成。【解析】【详解】(1)根据“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得出禅让制。结合所学可得出是尧、舜、禹。(2)根据“各亲其亲,各子其子”可得出是世袭制。结合所学是夏朝的启推行的世袭制。(3)根据“由王室宗亲建立的诸侯国对周王室的向心力大大加强,同时也建立起一种类似后来的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可知是分封制。结合所学可概括得出稳定了西周初期的政治形势、扩大了统治的疆土、推动周文化的得出传播,有利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的形成。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地方行政制度改革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重要内容。北魏前期,在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广设军镇,相当于州,镇下置戍,相当于郡,对所在地区实行军事控制。上孝文帝为推行均田制、三长制,下令将全国分为38州,除北方边境地区外,中原各地全面裁撤镇、戍,改为州、郡、县,地方管理回归汉晋体制。孝文帝还将州、郡、县依所管地区大小、民户多少等,各分为上、中、下三等,各等级地方长官的品级不同,其下所设属员多少也有相应的差别,规定地方长官“依户给俸”,即据民户多少确定俸禄;又 将州刺史带将军号的办法推而广之,各州刺史、各郡太守例加将军号,将军府僚属纳入吏部管理,实际管理一州一郡行政事务,这为隋朝时将地方官吏全部纳入朝廷管理奠定基础。“依户给俸”在孝文帝以后停用,而地方行政机构分为三等九级,直到唐代一直没有改变。——据《魏书》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孝文帝地方行政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孝文帝地方行政制度改革的意义。【答案】(1)改镇、戍为州、郡、县,由军事管控变为正常行政化管理;地方行政机构分等级,据民户多少给予俸禄;中央对地方官吏加强管理;改宗主督护制为三长制。(2)实现了统一的行政管理,推动了北魏政权的转型;使均田制得以顺利推行,促进了北方社会经济发展;有利于整顿吏治,加强中央集权;影响了隋唐地方行政制度。【解析】【分析】【详解】(1)“主要内容”,根据材料信息“北魏前期,在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广设军镇,相当于州,镇下置戍,相当于郡,对所在地区实行军事控制……中原各地全面裁撤镇、戍,改为州、郡、县,地方管理回归汉晋体制”得出:改镇、戍为州、郡、县,由军事管控变为正常行政化管理;由材料信息“孝文帝还将州、郡、县依所管地区大小、民户多少等,各分为上、中、下三等……即据民户多少确定俸禄”得出:地方行政机构分等级,据民户多少给予俸禄;由材料信息“各州刺史、各郡太守例加将军号,将军府僚属纳入吏部管理,实际管理一州一郡行政事务”得出:中央对地方官吏加强管理;由材料信息“上孝文帝为推行均田制、三长制”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改宗主督护制为三长制。(2)“意义”,根据材料信息“上孝文帝为推行均田制、三长制”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使均田制得以顺利推行,促进了北方社会经济发展;由材料信息“中原各地全面裁撤镇、戍,改为州、郡、县,地方管理回归汉晋体制”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实现了统一的行政管理,推动了北魏政权的转型;由材料信息“规定地方长官‘依户给俸’,即据民户多少确定俸禄;又将州刺史带将军号的办法推而广之,各州刺史、各郡太守例加将军号,将军府僚属纳入吏部管理,实际管理一州一郡行政事务,这为隋朝时将地方官吏全部纳入朝廷管理奠定基础”得出:有利于整顿吏治,加强中央集权;由材料信息“地方行政机构分为三等九级,直到唐代一直没有改变”得出:影响了隋唐地方行政制度。19.【中国古代选官用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公元前196年,汉高祖刘邦下求贤诏,令从郡国推举有治国才能的“贤士大夫”,然而把察举作为一项选官制度确立下来则是从文帝开始的。汉文帝二年,下诏曰“唯二三执政……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者,以匡朕之不逮。”十五年九月,又诏“诸侯王、公卿、郡守举贤良能直言极谏者,上亲策之,傅纳其言。”至汉武帝时期,察举人才的标准、科目、教额、时间等有了更为明确的规定。总之,察举制在 实行的过程当中不断地调整、改革、充实,从最初的单纯依靠荐举发展为荐举与考试并行,然后根据成绩量才授官,逐步建立成为比较完备的选官制度。——摘编自刘园园《汉代察举制探析》材料二隋唐初设进士,岁取不过三十人……明经中科者亦不过百人。在宋太祖开国时,进士登科寥寥,岁无十数。其时进士甲科亦不过授司寇,或幕职官,至太宗时,亲御便殿临试贡士,博于采拔,待以不次……宋代既立意要造成一个文治的局面,故一面放宽了进士的出路,一面又提高文官的待遇。处处要礼貌文官,使他不致对武职相形见绌。——摘编自钱穆《国史大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介西汉王朝的选官制度。(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宋时期选官制度的新发展,并分析唐宋时期选官制度对其政治局面形成所起的作用。【答案】(1)简介:西汉推行察举制,察举制经历了汉高祖、汉文帝、汉武帝发展完善的过程,是一种自上而下选拔有道德、有才能的人为官的方式,为西汉王朝选拔了一大批有杰出才能的人。(2)发展:唐宋实行科举制。作用:唐朝的科举制扩大了统治基础,推动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宋朝扩大科举规模,抬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造就了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解析】【详解】(1)简介:根据材料一中“汉高祖刘邦下求贤诏”“察举作为一项选官制度确立下来则是从文帝开始的”“汉武帝时期,察举人才的标准、科目、教额、时间等有了更为明确的规定”“从最初的单纯依靠荐举发展为荐举与考试并行,然后根据成绩量才授官,逐步建立成为比较完备的选官制度”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从名称、发展、本质和影响等方面整理西汉王朝的选官制度可得出,西汉推行察举制,察举制经历汉高祖、汉文帝、汉武帝逐步发展完善,是一种自上而下选拔有道德、有才能的人为官的方式,为西汉王朝选拔了一大批有杰出才能的人。(2)发展:根据材料二中“隋唐初设进士”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宋时期实行科举制选官。作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的科举制对政治局面的影响为,扩大了统治基础,推动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材料二中“(宋)太宗时,亲御便殿临试贡士,博于采拔”“立意要造成一个文治的局面”“一面放宽了进士的出路,一面又提高文官的待遇”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扩大了科举规模,抬高了文官和士人的地位,造就了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1)依据材料和所学,说明周秦之间政治制度“大变局”的具体表现。材料二即如唐制,中书舍人拟稿……然后再送至皇帝画一“敕”字……然后行达门下省……待门下省主管长官侍中及副长官侍郎接获此项诏书后,即加予复核……诏敕自中书定旨,门下复审手续完成后,即送尚书省执行。——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分别指出唐初中书、门下、尚书三省的职能。材料三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人主尊为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材料四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孙中山全集》第一卷(3)依据材料,说明康有为和孙中山为改造政治制度各提出了什么主张,两人的主张有何相同点?【答案】(1)从宗法分封制到郡县制;从地方分权体制到中央集权制;从天下共主到君主专制;从贵族政治(世卿世禄)到官僚政治。(2)职能:中书省负责草拟皇帝的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诏令,有不妥者驳回;尚书省负责执行。(3)康有为主张实行变法,建立君主立宪制;孙中山主张推翻清王朝的专制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制。共同点:反对君主专制;实行资本主义民主政治。【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周秦之间(中国)。表现:据所学,西周地方推行分封制,秦朝推行郡县制,故从宗法分封制到郡县制;据材料一“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可知,分封制下地方权力较大,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故从地方分权体制到中央集权 制;据材料一“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可知,周天子是天下公主,秦朝时期是君主专制,从天下共主到君主专制;据材料一“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可知,西周时期分封制下是贵族政治,秦朝时期郡县制下的官僚政治,故从贵族政治(世卿世禄)到官僚政治。【小问2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唐初(中国)。职能:据材料“中书舍人拟稿”可知,中书省负责草拟皇帝的诏令;据材料“门下省主管长官侍中及副长官侍郎接获此项诏书后,即加予复核”可知,门下省负责审核诏令,有不妥者驳回;据材料“送尚书省执行”可知,尚书省负责执行。【小问3详解】本题是特点类和比较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第一小问主张,据材料“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可知,康有为认为中国的君主专制造成了中国的落后,故应召开国会,主张实行变法,建立君主立宪制;据材料“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可知,孙中山主张推翻清王朝的专制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制,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二小问共同点,康和孙均反对君主专制;康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孙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制,两者均主张实行资本主义民主政治。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11-13 15:30:01 页数:12
价格:¥2 大小:333.24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