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历史
>
四川省南充市南部县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南充市南部县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6
2
/16
剩余14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南部二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论及周王朝的统治模式,有学者指出,周王是家族中嫡长子一脉的首领,代表整个家族祭祀上天;诸侯国君主的排序反映了他们与周王嫡长子一脉的亲疏关系。下列选项中,对这一“统治模式”解读正确的是①神权与王权结合②中央对地方实行垂直管理③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④标志着中国开始迈入早期国家起源的历史阶段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周王是家族中嫡长子一脉的首领,代表整个家族祭祀上天;诸侯国君主的排序反映了他们与周王嫡长子一脉的亲疏关系”及所学知识可得,这体现西周将分风之语宗法制相结合的一种现象,神权与王权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①③符合题意,B项正确;秦朝的郡县制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②不符合题意,中国早期国家不是在西周开始的,④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点睛】2.战国时期,关东六国国君任相多用其宗族及国人。数代秦王所用秦相,商鞅为卫人,楼缓为赵人,张仪、魏冉、范雎为魏人,蔡泽为燕人,吕不韦为韩人,李斯为楚人。据此可推知()A.秦国官僚制相对完善B.秦国用人政策不断改变C.六国严格遵行宗法制D.法家人物在六国遭排挤【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时空是:战国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与关东六国多用其宗族及国人不同,秦国的相主要来源于各诸侯国,说明当时秦国的官僚体制相对完善,并非采取世袭制,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秦国的用人政策改变,排除B项;战国时期宗法制遭到冲击,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六国的相的出身及派别,因此排挤一词无法得出,排除D项。故选A项。 3.历代职官制度的演进,既有传承又有创新。下表所列秦、元、明、清四朝职官信息,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①理藩院尚书、军机大臣、水师提督②丞相、御史大夫、郡守③大学士、内阁首辅、锦衣卫指挥使④监察御史、宣政院使、福建行省右丞A.①③②④B.②④③①C.③①②④D.④②①③【答案】B【解析】【详解】清朝设置军机处,明朝设置内阁,元朝设置宣政院,秦朝实行郡县制和三公九卿制,中央有丞相和御史大夫,地方有郡守,因此①是清朝,②是秦朝,③是明朝,④是元朝,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4.宋初的统治者以路作为高层行政区,按照交通路线为主划分。每路设转运司、刑狱司、常平司和安抚司四个机构,隶属中央各部,分别负责地方财赋、监察司法、粮食储备平抑物价、治安边防的职能。据此可知,路的设立A.体现重文轻武的理念B.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C.对后世体制影响深远D.削弱地方割据的基础【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宋代路的设立,将地方权力分割为不同板块,各自负责,分别隶属中央,意在消弱地方割据的基础,加强中央集权,D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重文轻武的理念,排除A项;过度分割权力导致机构冗滥,效率低下,排除B项;材料中并未体现这一体制对后世的影响,排除C项。故选D项。5.明朝中期,皇帝因阁权过盛,重用吏部以对内阁进行制衡,吏部尚书成为事实上的外廷之长。与此同时,为防范吏部权重,皇帝又以擢升吏部侍郎入阁来加强内阁对吏部要务的参与。这说明了()A.内阁逐步成为法定的中央机构B.有效规避了文官集团的斗争C.内阁与六部共同协作制约皇权D.阁部制衡下君主专制的加强【答案】D 【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皇帝因阁权过盛,重用吏部以对内阁进行制衡......为防范吏部权重,皇帝又以擢升吏部侍郎入阁来加强内阁对吏部要务的参与。”可知,明朝中期,皇帝为加强其专制统治,减少内阁对皇帝的制约,调整内阁人员结构,已达到内阁内部相互制衡,D项正确;内阁是皇帝的秘书机构,非法定中央机构,排除A项;内阁相互制衡,加大了文官集团间的斗争,排除B项;内阁与六部共同制约皇权,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6.清代,纂修宗谱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行为,每部宗谱均有族规、家训,其内容主要包括血缘伦理、持家立业、报效国家等。这表明,宗谱的纂修A.反映了科举制度的导向作用B.体现了儒家思想观念C.维持了士族家庭的血统纯正D.确立了四民社会结构【答案】B【解析】【详解】“持家立业”、“报效国家”等思想都是儒家思想的内容,在族谱中存在这些内容说明宗谱的纂修体现了儒家思想观念,故选B;宗谱纂修不是选官,和科举制无关,排除A;仅依靠纂修不一定能维持血统的纯正,排除C;四民社会结构和经济基础及社会环境有关,不是靠纂修宗谱确立的,排除D。故选B。7.我国的宰相制度在机构设置上,除元明两代外,其余各代一般都分设几个机构,这样就形成了宰相机构的分权。分权虽能削弱相权,但也会产生职责不清、争功诿过、行动不力等问题。由此可知,中国古代宰相制度在机构设置上的特点是()A.职责不清效率低下B.分权制衡服务皇权C.君相矛盾不断激化D.君主专制不断强化【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分权虽能削弱相权,但也会产生职责不清、争功诿过、行动不力等问题”及所学知识可得,削弱相权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但是最终加强的是皇权,分权制衡服务皇权,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不是古代宰相制度“职责不清效率低下”等弊端,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材料没有提及皇权和相权之间的矛盾,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材料不仅仅体现的君主专制,也体现出相权的分权制衡,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8.“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希腊文明完全由自然地理环境左右B.民主制度的发展取决于地理环境C.强调了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D.地理环境决定了国家的发展方向 【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希腊)。据“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可得出古希腊了自然环境影响了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发展,因此反映出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C项正确;据所写知识可知,地理环境虽然影响希腊文明,但没有完全左右希腊文明,也不能决定国家的发展防线,这夸大了地理环境的作用,排除AD项;据学知识可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民主制度的根本原因是商品经济,排除B项。故选C项。9.约公元前494年,斯巴达国王克列奥美涅斯已因未能攻占阿哥斯而遭到监察官审判。约公元前506年,斯巴达人规定两个国王中只能一王出征,还必须有两名监察官随行。此外监察官和国王还要每月交换一次誓言。由此可知,古希腊城邦斯巴达的寡头政治()A.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B.国王垄断国家权力C.实质上还是君主专制D.监察官是国家元首【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希腊)。据材料“斯巴达国王克列奥美涅斯已因未能攻占阿哥斯而遭到监察官审判”“两个国王中只能一王出征,还必须有两名监察官随行”和“外监察官和国王还要每月交换一次誓言”可知,在斯巴达的寡头政治下,国王的权力受到监察官一定程度的限制,具有一定民主色彩,A项正确;据材料“斯巴达国王克列奥美涅斯已因未能攻占阿哥斯而遭到监察官审判”可知,国王的权力受到监察官一定程度的限制,排除B项;斯巴达是寡头制,并非君主专制,排除C项;国王是国家元首,排除D项。故选A项。10.在中世纪的西欧,对许多农民来说,“政府”实际上就是他们的“领主”,因为他们的生命只有在庄园里才会受到保护和制约,这在一个充满暴力的时代很有吸引力。这说明()A.领主残酷剥削农民B.领主庄园具有割据性C.农民生活自给自足D.庄园成为封君的封地【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中世纪(西欧)。据本题材料信息可得出主要结论:领主的庄园能够保护里面的成员,这说明庄园有其相应的武装,成为一个个具有割据色彩的领地,B项正确;材料并未提及领主对农民的剥削,排除A项;材料突出的是庄 园的发展,并不是农民生活的特点,排除C项;庄园是封臣的领地,排除D项。故选B项。11.2022年9月8日,英国女王伊雨莎白二世去世,96岁的她在位70年,她是英国历史上最受人民爱戴的国王之一,也是目前英国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传奇”的伊丽莎白二世在位期间可以履行的职权是()A.有权提名内阁各部大臣B.监督议会立法和内阁行政C.把控英国最高行政权力D.形式任命首相,是国家象征【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自从1721年英国责任内阁制形成以后,英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但形式上是国家元首,有权任命首相,D项正确;提名内阁各部大臣是首相的权限,排除A项;1721年英国责任内阁制形成以后,英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英王已经没有实权,排除B项;1721以后英王已经是虚设的,没有实权,排除C项。故选D项。12.美国前总统里根曾多次悲叹,他要通过国会办成一件事情真是难上加难。在美国,国会的处境也并不轻松,它通过的立法常常被总统否决,有时候甚至被最高法院宣布为违宪。这可以用来说明美国()A.总统是国家权力中心B.三权分立体制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C.国会丧失立法权D.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具有明显的虚伪性【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当代美国。根据材料“他要通过国会办成一件事情真是难上加难”“国会的处境也并不轻松,它通过的立法常常被总统否决,有时候甚至被最高法院宣布为违宪。”及所学可知,美国实行三权分立原则,国家机构(总统、国会、联邦法院)之间相互制约,由此可见,里根的悲叹、国会的困境都体现了行政效率较低的问题,B项正确;美国总统是国家权力中心,但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国会拥有立法权,选项表述错误,排除C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具有明显的虚伪性”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3.《独立宣言》宣扬“人生而平等”,但1787年,美国制定的宪法规定,每个奴隶只能按照3/5个白人的比例折算税收和代表权资格。这说明,美国宪法()A.加强了联邦政府权力B.维护了国家统一C.承认黑人的公民权利D.存在一定局限性【答案】D 【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87年,美国制定宪法时,没有废除奴隶制,而是规定奴隶按3/5个白人折算税收和代表权资格,违背了《独立宣言》中强调的人生而平等原则,存在一定的局限性,D项正确;材料反映出美国宪法歧视黑人,没有体现联邦政府权力有所加强,排除A项;宪法不承认黑人具有和白人男子有相等的公民权利,不利于国家的稳定和统一,排除B项;承认黑人的公民权利与“每个奴隶只能按照3/5个白人的比例折算税收和代表权资格”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14.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于美国各地,50个州一度全部进入“重大灾难状态”,面对民众要求国家整合所有公共卫生资源、动员全社会力量应对的呼声,各州政府仍是各自为政,这让“合众国”被戏称为“散装美国”。造成这种状态的制度原因是A.三权分立的异化B.利益集团的掣肘C.联邦与地方分权D.两党制的局限性【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各州政府仍是各自为政,这让‘合众国’被戏称为‘散装美国’”,这体现了美国各州的权力较大,有一定的独立权,这主要是因为美国实行联邦制和地方分权,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地方分权,不是三权分立的异化,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地方拥有一定的自主权,没有体现利益集团的掣肘,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地方拥有一定的自主权,没有体现两党制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15.在1912—1913年的第一届国会议员选举中,国民党在众议院中取得269席,参议院中占123席,合计占有两院议席392个;共和党仅175席,统一党24席,民主党24席。这反映出,民国初期()A.政治格局混乱不堪B.资产阶级革命力量的强大C.建立共和成为潮流D.国人进行政党政治的尝试【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2—1913年(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在民国初期的国会议员选举中,国民党、共和党、统一党、民主党均参与竞争并取得议会席位,说明当时政党政治的出现,D项正确。材料只提到不同的政党,无法说明政治格局混乱不堪,排除A项;材料并未涉及资产革命派的实力,无法说明革命力量强大,排除B项;不同的政党出现说明政党政治出现,无法说明建立共和成为潮流,排除C项。故选D项。16.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三个为新中国 奠基的历史性文件。这反映出当时()A.新生人民政权有广泛的代表性B.社会主义法制体系的建立C.人民政协在代行全国人大职权D.依法治国的方略得到落实【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共同纲领》等三个为新中国奠基的历史性文件,这反映出当时人民政协在代行全国人大职权,有权决定新中国成立、国家制度政策、人民政府组织等本该由全国人大决定的国家重大事务,C项正确;从材料看不出参加政协会议的人员构成,不能反映新生人民政权有广泛的代表性,排除A项;当时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尚未建立,排除B项;依法治国的方略在改革开放后才提出,排除D项。故选C项。17.下图为商鞅变法时县及以下户籍管理的组织结构示意图。这表明商鞅变法()A.激化了阶级矛盾B.加强了地方统治C.瓦解了宗法制度D.扩大了统治区域【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商鞅变法时期,县以下设乡,乡以下设亭,亭以下设邮,邮以下设里,里以下设什,什以下设伍,这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控制,B项正确;材料中的户籍管理组织结构加强了地方统治,与激化了阶级矛盾、瓦解了宗法制度、扩大了统治区域无关,排除ACD项。故选B项。18.早期云冈石窟中的佛像从原先的高鼻深目,衣着厚重、身躯魁梧到云冈稍晚一些的石窟是孝文帝时期开凿的。其中佛像穿上了宽博的服装,面形消瘦,从早期的雄劲风格发展为体现南朝士大夫审美时尚的"秀骨清像"。这反映出当时A雕刻艺术题材多样B.北方分裂割据混战不止C.江南经济得到开发D.佛教呈现出本土化趋势【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早期云冈石窟中的佛像从原先的高鼻深目,衣着厚重、身躯魁梧”“云冈稍晚一些的 石窟是孝文帝时期开凿的”“发展为体现南朝士大夫审美时尚的‘秀骨清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孝文帝进行改革,主动学习中原地区先进的汉族文化,这促进了民族交融,促进了佛教与中国社会相结合的趋势,即佛教呈现出本土化趋势,D项正确;材料所述云冈石窟的佛像从原先的高鼻深自农着厚重、身躯魁梧到南朝士大夫审美时尚的"秀骨清像"体现了佛教与中国社会逐渐结合的趋势,雕刻艺术不是题干所表达的主旨内容,排除A项;这时期北方分裂割据混战不是题干所述佛像变化的主要原因,也不是所反映的问题,排除B项;魏晋时期,由于北方战乱,北人南迁,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开发,但材料内容没有体现南方经济得到开发和发展的现象,排除C项。故选D项。19.王安石变法中设置的市易务,不仅严格立法以抑兼并,而且参与到市场的直接经营当中,增加商税,如市例钱,以及坊场、河渡之关税,进一步扩大征榷范围等。据此可知,王安石的这一变法举措()A.缓和了统治集团内部矛盾B.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C.加大了政府对工商业干预D.减轻了人民的差役负担【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题干信息,王安石变法中的“市易法”规定:由政府出资在若干重要城市设“市易务”,平价收购市场上滞销的货物,等到市场缺货时再卖出去,商贩可向市易务交纳抵押品或成批赊购货物,半年出息一分,这有利于平抑物价、抑制兼、增加国库收入。同时市易务还参与到市场的直接经营当中,增加商税、关税,进一步扩大征榷范围等。据此可知,王安石的这一变法举措加大了政府对工商业的干预,C项正确;从某种程度上看,市易法会激化政府与商人、地主的矛盾,排除A项;市易法有利于增加政府收入,但与“强兵”没有直接关联,从历史上看,王安石变法达到了富国目的,但强兵的效果并不明显,排除B项;市易法不能直接减轻人民的差役负担,排除D项。故选C项。20.近代一位外国人这样评价戊戌变法:“如果认为维新是要从顶端而不是从基础上开始的话,在这一张变法的清单上是挑剔不出什么毛病的。条条都很健全,条条都打中一个显著的弊端,并且条条都是可以付诸实施的;但是这种以上谕变法的整套结构就是一个倒置的金字塔。”他认为变法的缺陷在于A.采取了自上而下的方式B.变法措施贪大求全C.缺乏充分思想动员D.没有得到广泛的社会支持【答案】D【解析】【详解】据题意可知,他认为如果变法是可以从上到下实行,那么戊戌变法就是完美无缺的。但实际上变法是需要得到社会力量广泛支持的,而戊戌变法没有得到广泛的社会支持,所以最终导致了戊戌变法的失败,故选D;戊戌变法的缺陷主要是没有广泛的社会支持,而非自上而下的变法方式,排除A;根据“条条都很健全,条条都打中一个显著的弊端”可知变法措施并不是贪大求全,排除B;这个外国人并没有指出缺 乏思想动员的缺陷,排除C。21.某校高一史学社同学展开项目化学习,有一组同学搜集了商鞅、王安石和张居正三位人物的资料,他们的学习主题最有可能是A.“求变”“求新”是中国的历史传统B.改革家都内蕴舍身赴死的浩然正气C.中国近代改革与民众的思想启蒙D.改革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关键【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是指卫国人商鞅在秦国实行的变法运动。战国时期,秦国的秦孝公嬴渠梁即位以后,决心图强改革,便下令招贤,商鞅自魏国入秦,并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和建立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实现了秦国的富国强兵;王安石变法,是发生在宋神宗时期的改革,王安石发动的旨在改变北宋建国以来积贫积弱局面的一场政治改革运动;张居正改革,是在明神宗时期,内阁首辅张居正为挽救明王朝、缓和社会矛盾,在政治、经济、国防等各方面进行的一场变法革新运动。因此,他们的学习主题最有可能是“求变”“求新”是中国的历史传统,A项正确;三位历史人物的改革反映了“求变”“求新”是中国的历史传统,“改革家都内蕴舍身赴死的浩然正气”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三位历史人物的改革不属于近代改革,排除C项;三位历史人物的改革反映了“求变”“求新”是中国的历史传统,D项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A项。22.武昌起义后,孙中山主张女子参政;南京临时参议院通过了女子有参政权的议案。此后,女子参政团体纷纷出现。这说明辛亥革命()A.改变了女性受歧视的地位B.开启了中国妇女解放先河C.有利于扩大政治统治基础D.使男女平权得到真正实现【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武昌起义后,“南京临时参议院通过了女子有参政权的议案,此后,女子参政团体纷纷出现”,这表明女子的政治权利有所扩大,这有利于扩大政治统治基础,C项正确;材料只是说明辛亥革命后妇女逐渐有了参政权,但女性受歧视的现象并未真正改变,排除A项;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始于19世纪末,排除B项;辛亥革命后,男女平权并未得到真正实现,排除D项。故选C项。23.如图是杨之光于1954年创作的国画《一辈子第一回》,描绘了一位平生第一次拿到选民证的老人的喜悦之情。这幅作品创作的背景可能是 A.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展开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D.“一五”计划超额完成【答案】B【解析】【详解】1954年,《一辈子第一回》中老人的选民证等国画中的信息,共同指向1954年第一届普选产生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故创作背景是人大制度的建立,B正确;农业合作化开始是在1953年,排除A;C与题无关,排除;1957年一五计划完成,排除D。24.下面是1908年《神州日报》上发表的名为《立宪真相》的两幅漫画。漫画意在揭示()A.预备立宪实为加强专制集权B.国民民主参政意识增慢C清末新政客观推动了近代化D.辛亥革命缺乏群众基础【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08年的中国。根据材料内容可知,漫画揭示的是清政府将立宪建立在专制的基础上,所以清政府是假立宪,真专制,是意图通过所谓的立宪以加强专制集权,A项正确;图中并未体现出国民的参政意识,无法得出相关结论,排除B项;漫画在于讽刺清末预备立宪,并不是强调其客观产生的积极作用,排除C项;材料揭示的是清末预备立宪,而非强调辛亥革命推翻满清统治,并且辛亥革命爆发于1911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25.有学者指出,实行了300多年的两汉选官制度——察举制。从实际情况观察,察举制确实为汉朝选出了许多人才。但任人唯亲、唯财、唯势,权门势家把持察举的结果,令其流弊百出。据此可知,该学者认 为A.察举制埋下汉末分裂割据的隐患B.察举制对两汉政治具有双重影响C.权门势家把持察举使其不能持久D.以官举士的方式不利于政治清明【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材料有两层意思,分别从积极作用以及流弊方面对两汉选官制度——察举制进行了全面评价,B项正确;察举制是选官制度,对汉末分裂割据没有直接的影响,排除A项;C项没有全面地体现该学者对察举制的认识,排除;D项过于绝对,察举制为汉朝选出了许多人才,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利于政治统治的,排除。故选B项。26.《晋书.段灼传》指出:“今台阁选举,涂塞耳日,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材料中反映了该制度()A.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B.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C.为国家选拔了大批人才D.成为士族把持政权的工具【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西晋时在官员选拔上实施九品中正制,有人批评九品中正制以门第作为选官主要标准,上品皆显贵之子弟,寒门贫士仕途堵塞,也即九品中正制成为士族把持政权的工具,D项正确;九品中正制加强而非废除贵族特权,排除A项;士族把持政权,不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排除B项;以门第为选官标准,不利于选拔人才,排除C项。故选D项。27.明代,在浙江桐乡县,地方官员若出身进士,当地的秀才就“不胜谄事”,若出身举人,便随意提出要求,“苟不如意,便加词色犯之”。这现象反映出A.官员士绅之间关系紧张B.士人舆论左右地方政事C.出身等级决定行政能力D.科考功名影响官员威望【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材料信息是,明代秀才对出身进士的地方官员“不胜谄事”,对出身举人的地方官员则随意提出要求。这实质上反映出进士的功名比举人的功名更具威望,故D正确;材料体现不出官员士绅之间关系紧张,故A错误;材料没有士人舆论左右地方政事的信息,故B错误;出身等级不可能决定行政能力,故C说法错误。 28.18世纪,无论是英国还是欧洲大陆,社会上层和知识界都曾有人对中国的法律制度、科举选拔制度等称道不已,然而他们的赞赏之情,却始终未能转变为其本国的现实制度,根本原因在于()A.赞赏者没有足够实权和影响力B.这些制度不适合欧洲变革需要C.欧洲人对中国的认知模糊不清D.中西文化本身具有巨大的差异【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世纪(欧洲)。材料表明在18世纪中国的法律制度、科举选拔制度受到欧洲社会的推崇,但没有转变为其本国的现实制度,这根本上是因为当时欧洲是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时期,需要的是民主和法治,而中国古代的法律和科举制是为封建地主阶级服务的,所以这些制度不适合欧洲变革需要,B项正确;材料中提到赞赏者具体的身份是社会上层和知识界可知他们有一定的影响力,不能说赞赏者没有足够实权和影响力,排除A项;欧洲人确实对中国的认知模糊不清,未看到这些制度的局限性,但这只是未能转变为其本国的现实制度的外部原因不是根本原因,排除C项;中西文化本身确实具有巨大的差异,但也是可以彼此吸收借鉴的,排除D项。故选B项。29.“即便是主张废科举的人士,到后来才发现科举制的废止,等于将维系传统社会秩序和支撑官僚系统以及促使儒家文化传承的政治根基突然铲除。”据此判断下列说法合理的是()A.科举制的废除意味着儒家文化的灭亡B.科举制的废除为辛亥革命开辟了道路C.废除科举制在当时导致极大社会混乱D.科举制的废除导致了传统社会的消亡【答案】B【解析】【详解】由题干中的“科举制的废止,等于将维系传统社会秩序和支撑官僚系统以及促使儒家文化传承的政治根基突然铲除”可得,科举制的废除使得传统的封建秩序及其官僚系统和儒家文化赖以存在的基础丧失,因而为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提供了条件,B项正确;科举制废除意味着儒家文化的一个载体不复存在,但并不意味着儒家文化就灭亡了,其正统地位到新文化运动时才被动摇,排除A项;科举制废除于1905年,当时并未发生大的社会混乱,排除C项;科举制的废除导致了传统选官制度的消亡,但是中国依然是一个传统社会,排除D项。故选B项。30.自1933年4月至1936年年底,国民政府新任人员中有90%以上的简任官、88%以上的荐任官、63%以上的委任官受过专科及以上的教育。这反映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A.官员选拔有浓厚的党派性B.考试制度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C.公务员的素质得到了提高D.公务员考试是任官的唯一途径【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933年4月至1936年年底,国民政府新任人员……受过专科及以上的教育”,可得出这一时期政府较多新任人员的教育水平得到提高,反映出公务员的素质得到进步,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到政党与官员的选拔的关系,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考试制度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提到公务员考试是任官的唯一途径,排除D项。故选C项。第II卷(非选择题)二、材料分析题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汉代察举制与唐代科举制之比较察举制科举制内容地方长官选拔,送到中央,后汉中叶有考试形式;以地方均衡为原则;重德行(孝),重事功(廉)。个人自由向地方政府报名,送中央考试录取;全凭个人才学自由竞争;重才学,尤重诗文。影响人才分布四方,地方政治优良;官与吏之仕途不分,行政经验丰富;经学(自有家法)法学能世家,终形成门阀社会。人才群趋中央,增加对中央之向心力;加重官与吏分为两途之趋势,形成吏员政治;文学靠天才性灵,不能世家,不致形成固定阶级。——摘编自严耕望《中国政治制度史纲》料二:英国是最早形成文官系统的西方国家(文官指事务官,即脱离政治争斗影响,担任实际行政事务的可永久任职的工作人员)。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官吏任用制度仍深受封建恩赐制影响,任用私人和卖官鬻爵现象依然严重存在。工业革命后的英国蒸蒸日上的态势与人才奇缺、效率超低的政府工作职能的矛盾不断升级,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1853年英国的《麦克莱报告》指出:职员任用须经公司竞争考试,考试及格后再受训二年,期满按成绩分配工作。这一报告影响至深,英国行政部门流行的“通才教育”传统即追溯于此。——摘编自陈小锦《从英国文官考选制度看清末科举制的衰亡》材料三:英国借鉴科举并非生搬硬套,而是吸取了科举制度的合理内核,取考试的平等竞争原则和择优录用方法,舍弃了科举考试空疏无用的古代经典内容,因而后来能被其他欧美国家和日本等国仿效。——摘编自李兵、刘海峰《科举:不只是考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能够延续一千三百多年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文官制度建立的背景及其主要特征。【答案】(1)原因: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选拔优秀人才;有利于社会阶层流动;有利于削弱门阀士族势力;有利于社会公平,后世不断发展完善。(2)背景:传统选官存在弊端;工业革命的推动(或资本主义的发展);启蒙思想传播和教育的普及提高;对中国科举制度的借鉴。特征:公开考试,择优录用;政治中立,忠实履职;职务常任,论功晋升。【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原因:根据材料“人才群趋中央,增加对中央之向心力”可知,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根据材料“个人自由向地方政府报名,送中央考试录取;全凭个人才学自由竞争;重才学,尤重诗文。”可知,有利于选拔优秀人才,有利于社会阶层流动;根据材料“加重官与吏分为两途之趋势,形成吏员政治;文学靠天才性灵,不能世家,不致形成固定阶级。”可知,有利于削弱门阀士族势力,有利于社会公平,后世不断发展完善。【小问2详解】本题是背景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英国。背景:根据材料“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官吏任用制度仍深受封建恩赐制影响,任用私人和卖官鬻爵现象依然严重存在。”可知,传统选官存在弊端;根据材料“工业革命后的英国蒸蒸日上的态势与人才奇缺、效率超低的政府工作职能的矛盾不断升级,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可知,工业革命的推动(或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据材料“职员任用须经公司竞争考试,考试及格后再受训二年,期满按成绩分配工作。”可知,启蒙思想传播和教育的普及提高;根据材料“英国借鉴科举并非生搬硬套,而是吸取了科举制度的合理内核,取考试的平等竞争原则和择优录用方法,舍弃了科举考试空疏无用的古代经典内容,因而后来能被其他欧美国家和日本等国仿效。”可知,对中国科举制度的借鉴。特征:根据材料“职员任用须经公司竞争考试,考试及格后再受训二年,期满按成绩分配工作。”可知,公开考试,择优录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方文官保持政治中立,忠实履职,且职务常任,论功晋升。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时期秦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高层政区郡郡、王国州道路行省布政使司省 统县政区郡州州府、州直隶州、州府、直隶州县级政区县县县县县县县州、县——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材料二一级政区,秦汉为郡,汉末魏晋南北朝为州,唐末为道,宋代为路,元明清为省,多有变动。造成这样的原因主要是第一级政区在中国这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往往特别大,土地人户众多,军需粮草自成一体,财力雄厚,容易产生与中央对抗的割据力量,甚至是造成推翻中央王朝的主要力量,故中央王朝总是想出种种办法来控制地方第一级行政区划。汉末魏晋南北朝的州,唐代的道,宋代的路,开始都只是监察派出机构,中央并不想将其作为一级政区。但在发生叛乱时,为了发挥地方镇压叛乱的积极性,它们往往又变成行政区。同时地方一级政区兵强马壮时又往往滋生自己当皇帝的想法,不满足于虚设的头衔,进而与中央抗衡。——摘编自蓝勇《中国历史地理学》(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行政区划演变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一级政区不断变动的原因及其所反映的实质。【答案】(1)特点:既有沿袭性,又有变革性(在继承中发展);行政区划以两级制或三级制为主;县级政区较为稳定。(2)原因:一级政区面积较大,人口众多,易产生割据力量;中央派出机构职能和性质的调整;王朝更替,加强国家治理和巩固统治的需要。实质:强化中央集权。【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清朝的州、县”可分析出既有沿袭性,又有变革性(在继承中发展);根据材料“高层政区、统县政区、县级政区”可分析出行政区划以两级制或三级制为主;根据材料“秦朝的县、清朝的县”可分析出县级政区较为稳定。【小问2详解】本题是背景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原因:根据材料“第一级政区在中国这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往往特别大,土地人户众多,军需粮草自成一体,财力雄厚,容易产生与中央对抗的割据力量,甚至是造成推翻中央王朝的主要力量”可分析出一级政区面积较大,人口众多,易产生割据力量;根据材料“中央王朝总是想出种种办法来控制地方第一级行政区划。”可分析出中央派出机构职能和性质的调整;结合所学可分析出王朝更替,加强国家治理和巩固统 治的需要。实质:结合古代中国中央集权趋势的加强可分析出强化中央集权。三、论述题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在中国古代政治发展中,始终伴随着皇权与相权的相互制衡、此消彼长。在不同朝代具体的历史背景下,相权会有所加强,但相权加强的时间不会太长,一旦相权过大则会受到压制。在皇权与相权关系变化过程中,两者权力平衡时,多出现国家兴盛、政通人和的局面;两者平衡被打破时,易导致官僚机制运行受挫的不良结果。——摘编自刘丁如《浅析中国古代皇权相权之争》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知识,围绕“古代皇权与相权之争”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予以阐述。(要求:观点具体明确,阐述须史论结合。)【答案】示例:观点:中国古代的相权在与呈权的斗争过程中不断被削弱。阐述:秦朝在中央始设三公,丞相是百官之首,协助坚帝处理政务,权力极大。汉初,丞相集决策、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严重威胁皇权。汉武帝时期,设置中外朝制度,启用亲信、侍卫、宦官参与军国大事,牵制外朝,丞相的权力受到了限制,皇权加强。隋唐实行三省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宋朝实行二府三司制,相权再次被分割,皇帝总揽大权。明初,因胡惟庸飞扬跋扈,朱心璋废除宰相制度,皇权高度集中。总而之,中国古代皇权不断加强,而相权不断被削弱直至废除。【解析】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南充市嘉陵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德阳市什邡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蓬溪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南充市仪陇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物理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南充市嘉陵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南充市乐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南充市南部县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11-13 15:25:01
页数:16
价格:¥2
大小:185.12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