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历史
>
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4
2
/14
剩余12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合肥一中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中历史试卷时长:7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表是西汉到唐宋时期的人口统计数据。这说明()朝代南方北方人口(万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人口(万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西汉212.199699唐朝392425958北宋1122.562.9662.431A.文景之治促进西汉人口的快速增长B.藩镇割据造成唐宋人口的急剧减少C.王朝更替导致中国古代人口的变动D.经济重心南移带动人口的区域迁徙【答案】D【解析】【详解】由表格看出,从西汉到北宋时期,南方占全国户数比例不断上升,并且到北宋时已经超过了北方,这与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过程相符合,D项正确;A、B分别反映了汉代和唐代的史实,不能全面反映材料信息,排除A、B项;王朝更替导致中国古代人口的变动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故选D项。2.西汉司马迁自述撰写《史记》的目的是“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而古希腊希罗多德自述其写作《历史》的目的是“为了保存人类的功业,使之不致由于年深日久而被人们遗忘”。由此可知,两者的史学思想都A.受各自政治、文化环境影响B.包涵了强调人伦道德的内容C.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D.重视记述社会生活方式变迁【答案】A 【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为了保存人类的功业,使之不致由于年深日久而被人们遗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者史学思想的不同主要和两人所处的政治、文化环境等有关,A选项符合题意。材料“为了保存人类的功业,使之不致由于年深日久而被人们遗忘”明显与人伦道德无关,B选项排除。材料“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强调的是史学的借鉴作用,与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无关,C选项排除。《史记》属于纪传体史书,主要是人物传记,不重视记述社会生活方式变迁,D选项排除。3.如图所示为隋朝大运河与元朝大运河。大运河的变迁反映了A.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不断加强B.区域间长途贸易开始出现C.城市布局和政治中心根本改变D.南北经济联系进一步加强【答案】D【解析】【详解】大运河从曲线变成了直接沟通南北的直线,更有利于南北经济联系进一步加强,D项正确;运河的变化不能反映经济重心南移,排除A项;开始错误,排除B项;C项太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4.明清时期,徽州地区形成了以“族医”体制为核心,以医疗救助与医疗保障为特色的宗族医疗卫生体系,与毗邻的江南地区相较,徽州地区瘟疫的规模、次数都要少得多。其主要原因是()A.徽商商业辉煌B.宗法观念兴盛C.江南经济凋敝D.徽州地理位置【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清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徽州地区形成了以‘族医’体制为核心、以医疗救助与医疗保障为特色的宗族医疗卫生体系,......瘟疫的规模、次数都要少得多” 可知,徽商发展起来后加强了医疗保障体系的建设,使得徽州地区瘟疫少,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对比,无法得出宗法观念兴盛,排除B项;明清时期江南经济发展迅速,排除C项;徽州地理位置与材料描述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5.据记载,清顺治十八年,全国耕地总面积为733万顷,乾隆十八年增至993万顷,嘉庆十六年达到1051万顷;从乾隆道光年间,种植玉米的地区已扩展至20个省354个府州县。这反映了()A.清朝政府大力扶持垦荒B.中西经济交流好趋频繁C.传统农业转型动力不足D.种植结构发生根本变化【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根据材料“清顺治十八年,全国耕地总面积为733万顷,乾隆十八年增至993万顷,嘉庆十六年达到1051万顷;从乾隆道光年间,种植玉米的地区已扩展至20个省354个府州县。”可知,中国古代主要经济结构是农耕经济,明清时期虽然商品经济较为发达与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但未占据社会主导,题干反映耕地总面积的增加,即拓荒,玉米种植比水稻种植的温度、水利要求低些,而究其实质是中国古代传统农业未转化为现代农业,C项正确;题干只是反映耕地面积的增加与玉米种植的扩展,未体现政府扶持,排除A项;玉米是新航路开辟后从美洲传入我国的,但题干只是提及玉米种植面积的扩展,非中西经济交流频繁,排除B项;题干只是反映了玉米种植扩展了,但并未提及超过了水稻、小麦等种植,成为第一的种植作物,排除D项。故选C项。6.如图所示为1864~1869年汉口茶出口统计情况(单位:担)。对图中信息解释较为合理的是A.茶叶转运上海是为争取利润最大化B.汉口与海外市场的直接联系不断加强C.汉口茶的出口日益被外国商人垄断D.沿海的通商口岸更具发展外贸的优势【答案】A【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1864~1869年”结合这时期汉口茶叶出口统计可知,19世纪60年代厘金制度(一种商业税)下捐税繁重,厘金的征收大大提高了我国内地出口产品的价格,阻碍商品流通,茶叶大多自武汉从上海出口有利于降低经营成本以实现利润最大化,A项正确;这时期汉口茶叶从上海出口有利于降低经营成本,但不能表述为汉口与海外市场的直接联系,并且这时期汉口与海外没有建立直接的联系,B项错误;汉口茶叶从上海出口有利于降低经营成本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但不代表汉口茶叶被外商垄断,C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的是汉口茶叶从上海出口的现象,没有强调沿海通商口岸的外贸优势,无法得出沿海的通商口岸更具发展外贸优势的结论,D项错误。7.如表所示为19世纪80年代初《申报》对当时中国招商局集股兴办企业的报道。这些报道折射出()时间评论摘要1882年6月13日《劝华人集股说》“自(轮船)招商局开之于先,招集商股,创成大业,各商人亦踊跃争先,竞投股分”1882年6月25日《论赛兰格锡矿》(投资者)“视公司股分皆以为奇货可居,往往一股分票出,争先购买”1883年11月1日《论买卖股票之弊》“凡属公司,自刊发章程设局招股之后,不须一两月而股分全行卖完”A.政府加强了对股份制企业扶植B.近代金融体系日益得到完善C.“实业救国”得到国人热烈响应D.更多民间资本流向近代企业【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据材料中的“19世纪80年代初......中国招商局集股兴办企业......商人亦踊跃争先竞投股分......投资者视公司股分奇货可居......”可得知当时更多民间资本流向近代股份制企业,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民间资本购买股票,而不是政府扶植股份制企业,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近代金融体系的发展,排除B项;“实业救国”是甲午中日战争后产生的救国思潮,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8.近代中国革命观念的嬗变表革命主体道德标准对路易十六的评价理想政体 早期维新派皇帝仁义仁义之君君民共主制、三代之制立宪派皇帝、民众仁义、民权、平等、民族独立仁义之君君民共主制、三代之制革命派民众平等、独立、自由、民权非仁义之君民主共和制从如表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观念变化中可以看出A.均以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为指导思想B.其中立宪派比维新派更倾向于革命C.革命派的主张比较符合卢梭的政治学说D.因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程度而有所不同【答案】C【解析】【详解】卢梭思想的核心是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因此根据材料“平等、独立、自由、民权”可知革命派的主张比较符合卢梭的政治学说,C正确;革命派的主张明显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A排除;立宪派主张相对革命派更保守,B排除;材料中的主张主要和当时中国的经济发展程度及阶级立场有关,D排除。故选C。9.1968年12月,《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推出《深受贫下中农欢迎的合作医疗制度》的调查报告,推介湖北省长阳县乐园公社实行合作医疗制度的做法和经验。由此,全国掀起兴办农村合作医疗的高潮。到70年代,农村合作医疗已覆盖了全国90%以上的农村人口这表明我国()A.医疗保障体系建设逐步推进B.新农合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欢迎C.基本医疗卫生体系初步建立D.医疗机构的服务职能不断扩大【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最初在湖北省长阳县乐园公社搞试点到70年代,农村合作医疗已覆盖了全国90%以上农村人口反映我国医疗保障体系建设逐步推进,A项正确;新农合从2009年开始推广,排除B项;新中国成立后,基本医疗卫生体系逐步建立,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医疗机构服务职能的扩大,排除D项。故选A项。10.1950——1980年中国主要年份城镇人口比重表年份总人口(万人)市镇人口(万人)百分比世界平均百分比 195055196616911.228.81960662071307319.733.91970829921442417.437.51980987051914019.438.2表格反映出这一时期中国城镇化的特点是()A.政策导向推动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B.第三产业的发展推动城市人口增长C.城市人口的比重增长不大且不稳定D.城市人口的增速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0——1980年(中国)。根据材料“1950——1980年中国主要年份城镇人口比重表”可知,“1950—1980年中国”百分比一直低于20%说明增长不大,材料中从“19.7”到“17.4”说明增长不稳定,C项正确;六七十年代,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推动城市人口向农村转移,排除A项;材料中“1950—1980年中国”主要发展工业,而非第三产业,排除B项;材料中“1950—1980年中国”数据远低于“世界平均百分比”,排除D项。故选C项。11.上古西亚地区跨区域贸易,沟通了两河流域、伊朗高原、印度河流域、中亚地区、安纳托利亚、东地中海沿岸以及埃及和希腊世界。在丝绸之路开辟之后,西亚地区的贸易逐渐被纳入沟通东西方的世界贸易体系之中。据此可知,西亚地区的贸易发展推动了A.物质文明的扩展B.东西文化的碰撞C.隔绝状态的打破D.贸易体系的完善【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在丝绸之路开辟之后,西亚地区的贸易逐渐被纳入沟通东西方的世界贸易体系之中”可知,西亚地区的贸易纳入世界贸易体系之中,说明世界贸易范围进一步扩大,而贸易必然带来物质文明的扩展,故A选项正确;“西亚地区的贸易逐渐被纳入沟通东西方的世界贸易体系之中”,说明纳入之前东西方便已存在沟通与贸易往来,B选项错误;上古时期西亚地区的贸易便已沟通了诸多流域、地区,隔绝状态已经打破,C选项错误;材料表明,是丝绸之路的开辟使西亚地区的贸易纳入世界贸易体系之中,因此是丝绸之路的开辟推动了贸易体系的完善,D选项错误。12.公元2世纪,罗马的道路系统几乎遍及帝国全境,东起幼发拉底河,北达苏格兰低地,穿越不列颠、 欧洲、北非、小亚细亚和阿拉伯、叙利亚及美索不达米亚的沙漠。罗马四通八达的公路网()A.推动了封建经济的发展B.提高了国家的行政效率C.消除了帝国民族间差异D.加快了罗马城市化进程【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罗马的道路系统几乎遍及帝国全境,东起幼发拉底河,北达苏格兰低地,穿越不列颠、欧洲、北非、小亚细亚和阿拉伯、叙利亚及美索不达米亚的沙漠。”可得出道路的发达与畅通,有利于政令的传达,也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管理与控制,提高国家的行政效率,B项正确;当时是奴隶制时代,没有封建经济,排除A项;道路畅通并不会消除民族间的差异,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罗马通向地方的道路,而不是罗马城市中的道路,与城市化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3.16世纪,意大利城市的粮食供应日渐缩小,保证粮食供应成为城市头疼的问题。热那亚成立了“粮食办公室”,威尼斯的小麦进口及销售由政府严格控制,那不勒斯由于缺粮甚至在1591年解散了城里的大学。这反映出,当时意大利A.城市经济存在结构性问题B.奴隶贸易导致人口增加C.工业化导致粮食消耗增加D.经济命脉被英荷所控制【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意大利的城市发展存在严重的问题,其不能有效地解决城市粮食供应的问题,从而影响到城市的整体发展,说明其结构性问题严重,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奴隶贸易,且奴隶贸易不会导致意大利人口增长,排除B;当时没有工业革命,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到英国和荷兰,排除D。14.20世纪50年代,美国政府推出国防高速公路建设计划,把公路作为躲避洲际导弹袭击时城市疏散的通道。在此背景下,美国文学领域出现了公路叙事文体,它们以自由驰骋和漂泊流浪表达对传统的挣脱,对主流价值观的逆反。这一文学现象A.具有典型的现实主义文学特征B.突出了战后美国民众的理性思维C.说明民众对国家干预政策不满D.反映了冷战导致美国社会的焦虑【答案】D【解析】【详解】20世纪50年代,受政府冷战政策影响,美国文学领域出现的公路叙事文体,以“自由驰骋和漂泊流浪表达对传统的挣脱,对主流价值观的逆反”等,反映出冷战导致美国社会的焦虑,D项正确;“典型的现实主义文学特征”与“公路叙事文体”、“自由驰骋和漂泊流浪”等不符,A项错误;民众的“理性思维”与“对主流价值观的逆反”等不符,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美国民众对“国家干预政策”不满,C项错 误。15.下表是1958--1971年美国和欧洲经济共同体的部分产业经济增长率。据此可知,这一时期A美国经济发展处于滞胀状态B.欧共体国际影响力提高C.欧洲恢复世界政治经济中心D.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答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数据可知欧洲经济共同体部分产业的增长速度均高于美国,据此可推断其经济实力上升,国际影响力随之提高,故选B项。美国经济发展的滞胀状态出现在1973年经济危机之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C项与史实不符合,现在世界政治格局是多极化趋势不断增强,美国是唯一的一个超级大国: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是在1973年经济危机之后,排除D项。故选B项。16.1964年中法建交被称为“外交核弹”。中法建交后,美国深感“愤怒”,中日设置永久性贸易代办处,英国考虑与中国建立完全外交关系,另有部分西方国家则产生了与中国改善外交关系的愿望。中法建交后各国的连锁反应说明了()A.中国综合国力显著提升B.国际关系多极化趋势出现C.资本主义阵营开始瓦解D.美日欧三足鼎立格局形成【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中法建交后,美国深感‘愤怒’,中日设置永久性贸易代办处,英国考虑与中国建立完全外交关系,另有部分西方国家则产生了与中国改善外交关系的愿望。”可见中法建设后,各国处于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发表了不同的态度,可见对国际关系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和国家集团等基本政治力量越来越多,世界朝着多极格局趋势发展,B项正确;材料的主旨信息是强调各国对中法建交的态度,并非中国综合国力如何,排除A项;“开始”表述错误,排除C项;材料所述并不能推出美日欧三足鼎立格局形成,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17题14分,18题12分,19题14分,20题12分,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古代印章历史悠久,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到了秦汉,玺印盛行,汉印引领中国数千 年来的篆刻艺术。发展到明代,我国古代的印章技术达到了顶峰。其中一项重大突破是印章不再只限于官印,私印也突起并盛行,同时出现了不同的流派,有些名家开始撰写书籍使其篆刻方法流传于后人。在中国古代,印章的功用是多方面的。印章是皇帝与臣下、官员之间传递公文的有效凭证。印章代表封建身份等级地位的象征,不同的身份所用的印玺样式、规格、钮状均不同,不能滥用、此外,印章还用来标识财物,作为辨别所收物品质量优良、数量多寡,还可用于祈福、祈祥,也可以作为每个人身份的识别卡。——摘编自张亚杰《我国古代印章及其社会功用简述》材料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近代社团逐渐兴起。1904年,西泠印社在杭州成立。此后,以印学、篆刻、金石为研究对象的印社逐渐发展壮大起来。1913年,西冷印社对印社的宗旨、社员活动内容与活动方式、活动经费、入社条件等方面都作了明确的规定。西泠印社"集合当时一流水平的印人群体,加以经常欢聚的研究探讨",甚至还以团体形式与国内外进行印学及艺术文化多方面的交流,承担起全国乃至国际印学研究中心的职能。——摘编自卢雨《西泠印社与中国印文化的近代转型》(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印章文化的基本特征。(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近代中国印章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3)综上,说明印章对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作用。【答案】(1)基本特征:历史悠久,流派众多;汉代和明代发展突出;以官印为主,明代以后私印也流行开来;用途广泛、功能众多。(言之成理即可)(2)主要因素: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清末新政的开展;社会转型的加速;文化观念的更新;近代社团的兴起发展,尤其是近代印社的兴起发展。(答出其中四点,言之成理即可)(3)重要作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发扬契约精神;注重个人诚信。(答出其中两点,言之成理即可)【解析】【详解】(1)基本特征:根据材料“中国古代印章历史悠久,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其中一项重大突破是印章不再只限于官印,私印也突起并盛行,同时出现了不同的流派”可知,历史悠久,流派众多;根据材料“汉印引领中国数千年来的篆刻艺术”“发展到明代,我国古代的印章技术达到了顶峰”可知,汉代和明代发展突出;根据材料“其中一项重大突破是印章不再只限于官印,私印也突起并盛行”可知,以官印为主,明代以后私印也流行开来;根据材料“印章还用来标识财物,作为辨别所收物品质量优良、数量多寡,还可用于祈福、祈祥,也可以作为每个人身份的识别卡”可知,用途广泛、功能众多。(2)主要因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根据材料“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近代社团逐渐兴起”可知,清末新政的开展、近代社团的兴起发展,尤其是近代印社的兴起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社会转型的加速;根据材料“甚至还以团体形式与国内外进行印学及艺术文化多方面的交流,承担起全国乃至国际印学研究中心的职能”可知,文化 观念的更新。(3)重要作用:印章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印章有契约性质,发扬契约精神;印章注重个人诚信。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0世纪以来的西欧,随着重犁普及和三圃制的推广,耕地与人口都有较大增长,处处可以遇见渴望到远方碰碰运气的年轻小伙、找钱赚的冒险者。国王或领主授权建立更多的市集,甚至授予城市自治特权。它们大多以修道院或救堂为中心。某些宗教节日,如礼拜日或圣徒日,也会成为市场日。随着十字军东征,地中海贸易重新开通,威尼斯、热那亚等许多商埠在东征途中发展起来,但绝大多数城市人口都在千人以下。——据皮雷纳《中世纪的城市》等材料二安史之乱后,节度使往往于要冲设镇,派遣心腹主持镇务,插手地方政治,从事商业经营。两宋之时,既裁撤旧镇,也建置新镇,盖因诸镇“人烟繁盛”“居民不雷数千家”,镇的主要官员由镇将逐渐变为监镇、巡检等。监镇负总责,巡检管治安,还有专门的监酒、监盐等掌税收。熙宁四年(1071),神宗下诏,“勾画天下州、府、军、监、,县、镇地图”。—一据于云汉《宋代“镇”的废与置》等(1)根据材料一,归纳西欧中世纪城市兴起的因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与西欧中世纪城市相比,宋代镇的特点。(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城市发展的认识。【答案】(1)因素:生产力发展;人口增长;统治者授权;宗教影响:商业复兴。(2)特点:规模大、人户繁盛;中央政府重视;政治经济管控较多。(3)认识:城市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产物;城市发展有赖于商贸往来与社会安定;城市发展有利于提升政府财政收入与人民生活水平;城市发展对国家治理水平提出进一步的要求。【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中世纪(欧洲)。因素:根据材料“随着重犁普及”可知,工具有所进步,进而可知生产力发展;根据材料“耕地与人口都有较大增长”可知,人口增长;根据材料“国王或领主授权建立更多的市集,甚至授予城市自治特权”可知,统治者授权;根据材料“它们大多以修道院或教堂为中心”可知,宗教影响;根据材料“许多商埠在东征途中发展起来”可知,随着地中海贸易的重新开通,许多城市的商业得到了复兴。【小问2详解】本题是特点类、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中世纪(欧洲)、宋朝(中国)。特点:根据材料“居民不雷数千家,......绝大多数城市人口都在千人以下”可知,宋代的城市规模大、人户繁 盛;根据材料“神宗下诏,‘勾画天下州、府、军、监、县、镇地图’”可知,中央政府重视;根据材料“监镇负总责,巡检管治安,还有专门的监酒、监盐等掌税收”可知,政治经济管控较多。【小问3详解】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中世纪(欧洲)、宋朝(中国)。认识:根据西欧城市兴起的因素,可以得知城市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根据西欧部分城市的复兴得益于贸易的开通,可知城市发展有赖于商贸往来与社会安定;根据宋代城市有官职专门负责税收可知城市发展有利于提升政府财政收入与人民生活水平;根据宋代城市发展规模和政府的重视,可知城市发展的越大,治理难度越高,因而城市发展对国家治理水平提出进一步的要求。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公元前8000年到公元前3500年,世界各地区人民各自独立地发明了农业,人类从攫取性经济转变为生产性经济。在农业生产中,人们开始对日月星辰的活动、气候现象进行观察,积累生产经验。周期性劳动要求人们较长时间居住在一个地方,以便播种、管理和收获。从事农耕和篇牧后,人类第一次有可能生产出超过维持劳动力所需的食物并存储它。——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材料二14世纪末以来,英国的农奴制度走向解体,实物地租逐渐向货币地租转化。15世纪末,圈地运动大规模开展起来,大批农民从土地上被赶走,被迫出卖劳动力。17世纪,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投资农业,推行新的经营方式。18一19世纪,播种机、收割机、打谷机相继发明,英国的农业革新随即完成。——摘编自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材料三20世纪60年代,中国开始对非洲进行农业援助,帮助非洲建设了许多大型农场、水利工程等项目。90年代以来,大批中国农业学者前往非洲,他们研发了适合非洲自然条件的粮食生产技术。马达加斯加种植了中国专家培育出的3种适合当地土壤气候的高产杂交水稻,产量达到10.8吨/公顷,远高于当地一般3吨/公顷的产量。·——摘编自郑青亭《授人以渔,中国杂交水稻助力非洲国家实现粮食安全》(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农业发明对人类早期文明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4——19世纪英国农业革新的主要表现,并指出农业革新与工业发展之间的关系。(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我国对非洲农业援助的意义。【答案】(1)影响:使人类从食物采集者变成生产者(生产方式发生变化);推动人类对自然认识的加深;使人类生活方式发生变化(走向定居生活);为文明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2)表现:旧生产关系逐渐瓦解;地租形态变化;农业资产阶级逐渐形成;新的经营方式不断发展;自耕农衰退,农业生产者减少;农业生产走向机械化。 关系:农业革新为工业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市场、原料等;工业革命为农业革新提供先进技术。(3)有利于实现非洲的粮食安全;有利于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有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符合我国的根本利益。【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公元前8000年到公元前3500年(世界)。影响:根据材料“世界各地区人民各自独立地发明了农业,人类从攫取性经济转变为生产性经济”可知,使人类从食物采集者变成生产者(生产方式发生变化);根据材料“人们开始对日月星辰的活动、气候现象进行观察,积累生产经验”可知,推动人类对自然认识的加深;根据材料“周期性劳动要求人们较长时间居住在一个地方”可知,使人类生活方式发生变化(走向定居生活);根据材料“从事农耕和富牧后,人类第一次有可能生产出超过维持劳动力所需的食物并存储它”结合所学可知,为文明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小问2详解】本题是特点类、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4——19世纪(英国)。表现:根据材料“英国的农奴制度走向解体,实物地租逐渐向货币地租转化”结合所学可知,旧生产关系逐渐瓦解、地租形态变化;根据材料“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投资农业,推行新的经营方式”结合所学可知,农业资产阶级逐渐形成、新的经营方式不断发展;根据材料“大批农民从土地上被赶走,被迫出卖劳动力”可知,自耕农衰退,农业生产者减少;根据材料“播种机、收割机、打谷机相继发明”可知,农业生产走向机械化。关系:根据材料“大批农民从土地上被赶走,被迫出卖劳动力”结合所学可知,农业革新为工业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市场、原料等;根据材料“18—19世纪,播种机、收割机、打谷机相继发明”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为农业革新提供先进技术。【小问3详解】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60年代——90年代(中国)。意义:根据材料“适合当地土壤气候的高产杂交水稻后,产量达到10.8吨/公顷,远高于当地一般3吨/公顷的产量”结合所学可知,有利于实现非洲的粮食安全、有利于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结合所学可知,我国对非洲农业援助有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符合我国的根本利益。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下表时期西方的殖民扩张历程 16世纪初期葡萄牙在亚洲侵占军事据点,同时垄断商路、建立商站、进行欺诈性贸易。16世纪中期西班牙占领中南美洲地区,屠杀印第安人,带来的传染病导致大量土著居民死亡。17世纪荷兰成立东印度公司和西印度公司,建立殖民航运霸权。英国和法国成为主要的贩卖奴隶的国家,导致非洲大量精壮劳动力丧失。18世纪中期英法为争夺殖民霸权,进行多次斗争,英国最终成为“日不落帝国”。19世纪初期英国输入印度的棉织品由不足100万码增加到5100万码以上。19世纪中期1845年英国输华商品增长一倍半,中国出口多为工业原料和土特产品。大量外国工业品充斥日本市场,日本生丝、棉花等大量出口。19世纪晚期英国资本大量涌入拉丁美洲,一战前夕增加到10亿英镑。甲午战后,列强争做中国的债主,抢夺路矿和办厂权。20世纪初期英国在印度的投资总额达到4.5亿英镑,铁路线增至4万多公里。一战前夕欧美工业国家控制和奴役了世界上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采用一个新的时间尺度,对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进行阶段划分并说明划分依据。【答案】示例一工场手工业时期:(16世纪初到18世纪中期)在这一时期,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殖民国家以垄断性贸易、殖民屠杀、贩卖奴隶等方式,对美洲、非洲、亚洲进行政治控制和渗透,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和殖民体系初见端倪。这是由工场手工业发展水平决定的。二机器大工业时期(18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这一时期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工业革命时期(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初)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英国、法国等殖民国家通过扩大殖民地和商品输出等方式向东亚、南亚、南 美等地区纵深扩张,使亚、非、拉美许多国家和地区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把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变为经济附庸。到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和世界殖民体系初步形成。这与工业革命开始后生产力的迅速发展有关。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初,欧洲列强和美国、日本等殖民国家通过资本输出、瓜分全球等方式把非洲内陆以及亚洲内陆广大地区都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到19世界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和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这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提高有关。【解析】【详解】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结合材料所给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历程和所学知识可知,早期殖民扩张主要以暴力掠夺为主,这主要和当时资本主义发展程度低有关,主要是为其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西方国家以商品输出为主,这主要和当时工业革命的进行及资本主义发展水平提高有关;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西方国家主要以资本输出为主,这主要和当时西方国家相继进入到垄断资本主义发展阶段有关。因此关于材料中的解释围绕上述分析的点展开作答即可。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英语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政治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安徽省合肥市合肥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英语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11-02 22:20:02
页数:14
价格:¥2
大小:361.37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