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历史
>
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2
2
/12
剩余10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南充高中高2023级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一、选择题1.下表是考古发掘的中国早期玉器生产的三个中心,可用于佐证早期中华文明中心距今时间分布地点玉器特征红山文化遗址约5000年左右辽河流域有关自然崇拜和神权的礼器良渚文化遗址约5000年左右长江中下游象征神权和王权的礼器二里头文化遗址约4000年左右黄河中下游代表王权礼器A.以玉器开发使用为主要特征B.具有多源特征和统一性的基础C.具有高度的同源同向性特征D.神权与王权从紧密结合到对立【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辽河流域”、“长江中下游”、“黄河中下游”可知,早期中华文明的发源地较多,具有多源性特征。根据材料中“有关自然崇拜和神权的礼器”、“象征神权和王权的礼器”、“代表王权的礼器”可知,红山文化、良渚文化及二里头文化遗址中的玉器都是权力的象征,说明早期中华文明具有统一性的特点,B项正确;A项是对材料的误读,排除A项;从遗址的分布地点可以判断早期文明具有多源性,并非同源性,排除C项;材料并未体现神权与王权的对立,排除D项。故选B项。2.商代的方国与商王之间缺乏内在的联系纽带,有很强的独立性。为解决这一问题,西周采取的主要措施是推行()A.禅让制B.礼乐制C.分封制D.井田制【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时期的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周王通过分封同姓诸侯或异性诸侯的方式建立起天子与地方的联系,C项正确;禅让制是部落时代推举联盟首领的制度,排除A项;礼乐制是等级制度,排除B项;井田制是土地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3.“家”字在春秋以前主要有两个意思,分别是“氏族宗庙”和“宗族”。而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家”字逐渐衍生出“个体家庭”的意思。导致“家”的含义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分封制逐步瓦解B.铁犁牛耕的使用C.宗法制趋向完善D.各国变法的推动【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据材料“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家字逐渐衍生出个体家庭的意思”,可知随着铁犁牛耕的使用,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出现了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因此“家”的含义出现变化,B项正确;由材料“氏族宗庙和宗族”可知都是和血缘有关系的宗法制,材料并未提及分封制,排除A项;春秋战国,宗法制遭到破坏,排除C项;各国变法是促成这一现象的客观因素,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4.战国时期,各国在边界上修筑长城并建立军事要塞。秦灭六国后,除了保留燕﹑赵两国长城并加以连贯外,将内地长城与军事要塞全部拆毁。此举有利于()A.维护皇帝独尊B.巩固国家统一C.加强思想控制D.扩大地方权力【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秦灭六国后,除了保留燕﹑赵两国长城并加以连贯外,将内地长城与军事要塞全部拆毁。”可知,秦灭六国后,保留燕﹑赵两国长城并加以连贯,有力的防止北方少数民族的入侵,内地长城与军事要塞全部拆毁,则有利于防止国内地方势力的扩张,巩固国家的统一,B项正确;维护皇帝独尊是建立皇帝制度,加强皇权,排除A项;加强思想控制的是焚书坑儒,排除C项;扩大地方权力,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5.孟子说:“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这一观点所依托的时代背景是()A.休养生息政策的实施B.井田制度的繁荣C.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D.商业活动的衰退【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设问词可知本题是背景题。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材料主要内容是小农生生产生活的景象,这一观点是孟子提出的,孟子生活在战国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孟子能够提出这一观点是因为战国时期出现铁犁牛耕,农业生产技术得到极大发展,使小农生产取代了井田制下集体生产,C项正确;休养生息政策是源于道家无为而治顺其自然的观点,排除A项;这一时期井田制走向瓦解,排除B项;这一时期,工商食官不断崩溃,私营工商业不断发展,商业活动较之前而言是发展的,排除D项。故选C项。 6.《史记·商君列传》中记载:“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这项变法措施的积极意义在于()A.承认土地私有B.革除陈规陋习C.强化社会控制D.打击旧贵族势力【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可知在商鞅变法中实行“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和“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的措施,通过奖励军功,使贵族没有军功的不得为属籍的方式打击了旧贵族的势力,D项正确;商鞅变法中承认土地私有的是废井田,开阡陌,题干没有涉及,排除A项;题干中奖励军功的政策并非革除陈规陋习,排除B项;奖励军功没办法强化社会控制,商鞅变法中强化社会控制的是什五连坐制度,排除C项。故选D项。7.春秋战国时,有儒者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提出“仁政于民”“得乎丘民而为天子”的主张。这反映儒家在政治上主张()A.无为而治B.礼法并用C.以民为本D.严刑峻法【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据材料“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可知,这体现了儒家以民为本,重视人民的思想,C项正确;无为而治是道家的思想,并非儒家思想,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法的应用,排除BD项。故选C项。8.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宗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这里“现代化”的内涵是A.政治制度更为公平B.从人治到法治C.国家管理制度化D.产生了近代朴素的民主意识【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依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可知,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体现的是国家管理制度化,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标志,故C项正确;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不能体现更为公平,排除A;古代主要以人治为主,排除B;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是专制社会,并没有民主意识,排除D。9.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到了秦朝为了避始皇帝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正月”,“正”字的读音也为“征”了。这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 A.中央集权B.神权与王权相结合C.独断性和随意性D.皇权至上,皇帝独尊【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的“政月”改为“正月”体现的是皇帝独尊特征,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关系,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神权与皇权之间的关系,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皇帝独尊,独断性和随意性无法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10.秦统一后废除六国旧币,不准以龟贝、珠玉、银锡之类充当货币,并严禁地方和私人铸钱。统一货币有两种:黄金为上币,用镒(二十两)作单位;铜质圆钱是下币,用半两作单位,即“半两钱”。秦朝统一货币旨在()A扩大统治疆域B.加强中央集权C.促进经济发展D.推动南北交流【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代(中国)。据材料“废除六国旧币”、“并严禁地方和私人铸钱”和“统一货币”及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建立后,统一全国货币,通过货币的统一来巩固政治的统一,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中央集权,B项正确;统一货币有利于巩固秦朝的统一,但不能扩大统治疆域,排除A项;统一货币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推动南北经济的交流,但这属于统一货币所产生的影响,并非主要目的,排除CD项。故选B项。11.“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其外侯服夷服,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材料所述的政治制度是()A.分封制B.郡县制C.内外服制度D.行省制【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以得出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由材料“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可以推断出应该是与秦始皇有关,而秦朝统一之后,全面推行郡县制,因此材料所述的政治制度是郡县制,B项正确;分封制是西周时期推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时间不符,排除A项;内外服制度是商朝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时间不符,排除C项;行省制是元朝时期的地方管理制度,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2.秦朝实行郡县制,推行“焚书坑儒”;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采用“黄老之学”;汉武帝颁布“推恩 令”,采纳“独尊儒术”。材料表明秦朝至西汉中期()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B.封建经济文化的交流加强C.封建的专制集权统治持续强化D.中华文明的版图初步奠定【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秦汉时期。根据材料“秦朝实行郡县制,推行‘焚书坑儒’;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采用‘黄老之学’;汉武帝颁布‘推恩令’,采纳‘独尊儒术’。”及所学可知,秦统一六国后,废除了分封制,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汉武帝时期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措施,进一步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A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封建经济文化交流加强的信息,“焚书坑儒”“独尊儒术”都体现了思想文化的专制特征,排除B项;材料并未强调秦汉时期专制集权统治得到持续强化,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中华文明的版图初步奠定的相关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13.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其意在说明,西汉成功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汉初A.实行了崇尚儒家的政策B.继承了秦朝的基本制度C.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D.官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重视秦朝的文书,实际上继承了秦朝的基本政治制度,汉承秦制。汉初实行的黄老学说,道家思想。充分发挥文书功能,只是表面现象。材料并没有体现熟知秦朝的典章制度。B正确。考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从汉至元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14.三国时期学者孟康解释“中朝”说:“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等为外朝。”汉朝实行中外朝制度()A.旨在终结宰相制度B.有利于中央权力加强C.加速了西汉的灭亡D.有助于加强皇权专制【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等为外朝”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实行中外朝制度是为削弱相权而加强君权,D项正确;汉武帝此举是为了削弱相权,而非废除宰相制度,排除A 项;中外朝制度处理的是皇帝与中央官员的关系,并不会加强中央集权,排除B项;加速西汉灭亡的是西汉后期的政治腐朽、农民起义等,不是中外朝制度,排除C项。故选D项。15.汉代某地区“地广人稀”,到南北朝时期逐渐发展为“民多田少”。这一地区位于下侧示意图中的()A.①B.②C.③D.④【答案】D【解析】【详解】汉代经济重心在北方,南方地广人稀,到了南北朝时期,随着北民南迁,江南地区逐渐发展成为“民多田少”,④位于江南地区,D项正确;①②③不在江南地区,排除A、B、C项。故选D项。16.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参观博物馆后,以南北朝时期胡人穿汉服陶俑、汉人奏胡乐陶俑为研究对象拟订了一个研究题目,该题目最有可能是()A.中国汉服之美B.南北朝民族交融C.古代民族乐器D.南方经济的开发【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南北朝(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南北朝时期出现胡人穿汉服、汉人奏胡乐等现象,是北方少数民族南迁,同汉族人民交流交往交融在社会生活方面的反映,B项正确;中国古代汉服之美、古代民族器乐两个说法都只对材料部分信息进行了解读,过于片面,排除A、C项;南方经济的开发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17.孙吴时期, 由于水陆商品转运的大量出现,逐渐在水陆交通便利之所形成了许多商品聚散地,当时称之为“会市”。到南朝时,“会市”数量和规模不断增多、扩大,逐渐发展成为草市、小市等不同于官方正式市场的商业性市场。据此可知,当时()A.商业活动空间得到了拓展B.经济重心逐渐开始南移C.政府对商业间接进行监管D.跨区域贸易异常的繁荣【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可知是推断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三国时期。根据材料,随着水陆商品转运大量出现,出现了新的商品集散地“会市”,后又逐渐发展成为草市、小市等商业性市场,体现了当时的商业活动空间得到了拓展,A项正确;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是在安史之乱之后,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政府对商业的监管,排除C项;D项跨区域贸易异常繁荣过于夸大,排除D项。故选A项。18.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世族控制了选官制度,遂使“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这反映当时实行()A.世官制B.科举制C.察举制D.九品中正制【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材料“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是对九品中正制下对门阀士族对政权垄断的描述,D项正确;世官制强调贵族政治,排除A项;科举制改善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排除B项;察举制属于汉代选官制度,排除C项。故选D项。19.原始印度佛教是一种极端出世型的宗教,根据其教律,僧徒以乞讨为生,唐代时期佛教禅宗提出“一日不作,一日不食”“恩则孝养父母”( )A.主动适应中国社会需要B.冲击了封建政府的统治C.体现了儒释道三教合一D.不利于佛教在中国传播【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唐代时期佛教禅宗提出‘一日不作,一日不食’‘恩则孝养父母’”可知,佛教传至中国后,提出参加劳动、孝敬父母等观点,这适应了中国农业社会和推崇仁孝的社会价值观,反映出其主动适应中国社会需要,A项正确;这一定程度有利于封建政府的统治,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佛教吸收道教的观点,排除C项;佛教传入后主动适应中国社会的需要,这有利于佛教的传播,排除D项。故选A项。 20.唐玄宗统治前期,选贤任能,改革吏治,发展生产,大兴文治,将唐朝推向全盛时期,史称A.文景之治B.贞观之治C.开元盛世D.康乾盛世【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唐朝历史”相关知识可知,唐玄宗年号“开元”,他统治时期选贤任能,改革吏治,发展生产,大兴文治,唐朝达到了全盛时期,被称为“开元盛世”,C项正确;“文景之治”是在汉朝,与材料时间不符合,排除A项;“贞观之治”是唐太宗开创的,与材料中的“唐玄宗统治前期”不符合,排除B项;“康乾盛世”是清朝康、熙乾隆开创的,排除D项。故选C项。21.六朝一般是指“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这六个朝代,承汉启唐,创造了极其辉煌灿烂的“六朝文明”,唐朝人许嵩在《建康实录》一书记载了这六个朝代,故而得名。六朝共同点是()A.少数民族内迁政权B.处于北方建都洛阳C.相对安定统一北方D.处于南方建都建康【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意可知,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被称为六朝,都定都建康,D项正确;六朝不是少数民族内迁政权,没有建都洛阳,是南方政权,排除ABC项。故选D项。22.隋唐时期科举考试设科招考,不论门第、地域、行业等出身,开创了选人不论出身的传统。这()A.开启了以才选人制度B.避免了任人唯亲的腐败C.扩大了统治的基础D.消除了怠于政事的弊病【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影响题。时空是:隋唐时期(中国)。“选人不论出身”说明科举考试扩大了选官范围,让不同门第、地域、行业的人都有机会入仕,扩大了统治基础,C项正确;材料主旨是科举制的选官范围,而非选官标准,排除A项;“避免了腐败”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消除了弊病”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23.唐代诗人皮日休在《汴河怀古》中这样写道:“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这首诗能体现出大运河的重要作用是()A.促进了南北交流和经济发展B.加强了民族交融C.兴修水利促进农业生产发展D.推动了海外贸易【答案】A【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诗句意思是:都说隋朝亡国是因为这条河,到现在南北沟通还都要靠它。如果没有当年隋炀帝三下江都南巡,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功绩大概也比得上禹了。说明大运河沟通了南北交通,促进了南北交流和经济发展,A项正确;材料信息没有体现民族交融,排除B项;诗句说明大运河沟通了南北交通,无法体现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排除C项;大运河促进我国南北交通,与海外贸易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24.唐高祖将老子尊为始祖,宣称自己是“神仙苗裔”并造成较大声势,以致道教与李唐的“同宗同祖”关系基本形成。唐高祖这一做法旨在()A.强化李唐政权的权威性B.利用天人感应以证其正统性C.扩大道教的社会影响力D.通过提升道教地位打压儒家【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代(中国)。据本题材料“宣称自己是‘神仙苗裔’并造成较大声势,以致道教与李唐的‘同宗同祖’关系基本形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皇帝将自己与道教体系中的神仙联系起来,是为了强化李唐政权的权威性,神化皇权,企图借助道教的力量巩固政权,A项正确;“天人感应”是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B项;该做法的主要目的在于利用道教强化李唐政权的权威性,而不是扩大道教的社会影响力,排除C项;唐代儒学仍是官方主推的正统思想并未被打压,排除D项。故选A项。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北魏兴起于蒙古高原,初以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为首都,然其都地贫民寡,无鱼盐之利可取,周边亦有他族扰边;为便于向南扩张而以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北)为南都,后鲜卑族与汉族交往日益频繁,遂迁都平城。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平城被称为北京。——华林甫《中国地名史话》材料二迁居洛阳的鲜卑族人,经过三十年,无论是在在政治体制还是经济生活上,大体上已经汉化。一个统治民族仅仅经过三十年时间,就与被统治民族相融合,不能不说是孝文帝汉化政策的极大成功。——樊树志《国史十六讲》材料三民族融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进步的现象。特别是那些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于中原汉族的少数民族,一旦走进黄河流域这个汉文化的摇篮,他们就终究要融入这个汪洋大海之中。——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十五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北魏迁都的特点,分析北魏迁都的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的措施。(3)谈谈你对材料三表述观点认识。【答案】(1)特点:不断南迁。原因:北方保守势力强大,经济落后,北方面临外来威胁严重;中原先进经济文化的吸引;统治中原地区的需要。(2)政治上:迁都洛阳、学习汉族王朝的封建制度。经济上:实行均田制。思想文化上:移风易俗、讲汉话、改汉姓、穿汉服。民族政策上:通婚姻、改籍贯、加强民族融合。(3)认识:这一观点是正确的(或回答我赞同/反对这一观点)。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相对落后,进入中原后,必然会被中原的文明所征服。这一过程促进了少数民族的发展进步,有利于民族融合,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形成及发展。【解析】【小问1详解】特点:本问为特点类材料分析题。从材料可以看出,北魏初以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为首都,后以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北)为南都,再后来迁都洛阳,说明其在不断南迁。原因:本问为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魏统一北方后,各族人民长期杂居,民族聚落已不多见。内迁的各族在生产、生活和习俗上,与汉族已无明显的区别。而鲜卑拓跋部因内迁较晚,仍保持鲜卑族的习俗,要治理好广大的北方地区不免困难重重,因此出于统治中原地区的需要才迁都洛阳;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北魏最早的都城在平城,因而这里保守势力也最重,加之平城距离北方边境较近,因而平城保守势力强大,经济落后,外来威胁严重,需要迁都洛阳才能促进北魏的进一步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洛阳地区地处中原腹地,经济文化发达,因此迁都至洛阳可以促进北魏的社会发展。【小问2详解】措施:本问为特点类材料分析题。结合所学可知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他进一步推行汉化措施,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采用两汉、曹魏的官制、法律等。可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民族政策等方面概括。【小问3详解】认识:本问为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根据材料三“那些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于中原汉族的少数民族,一旦走进黄河流域这个汉文化的摇篮,他们就终究要融入这个汪洋大海之中”可知孝文帝汉化的措施,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这证明材料三的观点是正确的,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相较于汉族的文化相对落后,因而虽然少数民族暂时用武力征服了汉族,但是一旦入主中原,就必将会为中原的文明所征服,这一过程促进了少数民族的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少数民族最终融入了汉族,有利于民族融合,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形成及发展。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从春秋末年起,连同整个战国时代,是中国历史上重大的变革时期,这是过去历史学家早已认识到的。王夫之在其名著《读通鉴论》中,称之为“古今一大变革之会”。——摘编自杨宽《战国史》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就社会发展的某一方面或整体,拟定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答案】示例一论题: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制经济向封建经济转变。阐述:春秋战国时期,随着以铁犁牛耕为代表的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私田大量出现,井田制瓦解,奴隶制土地国有制向封建土地私有制转变。相应的,经济剥削方式也由井田制下奴隶无偿为奴隶主劳作转变为地主收取实物地租。这些变化受到各诸侯国政府以变法的方式进行认可和推动。其中,最典型的是秦国的商鞅变法。秦国通过变法废除了井田制,确立起封建土地私有制。总之,生产力的发展和各诸侯国的变法推动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转型。示例二论题:春秋战国时期,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阐述:略。(“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卷唯一标准)【解析】【详解】论题:根据材料“从春秋末年起,连同整个战国时代,是中国历史上重大的变革时期,这是过去历史学家早已认识到的……”,并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历史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都经历着转折。由此可拟定论题为: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制经济向封建经济转变。阐述: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土地私有制的转变、经济剥削方式的变化等方面进行阐述;并以商鞅变法的史实加以说明。最后总结升华。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还可以拟定论题为“春秋战国时期,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最后总结升华。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秦国商鞅变法取得了很大成就,富国强民的法家政策在秦得到实现。秦国地理位置优越,攻守均得其便,战国时期国都未被攻破的只有秦国。秦国内部纷争较少,从秦献公时起的150年中,献公、孝公、惠文王、昭王、秦王嬴政几代君主在位的年代比较长,内部相对稳定。武王、孝文王、庄襄王在位时间短,但也没有因王位的继承而引起内部分裂。总之秦统一中国是顺应历史发展的要求,也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综合优势造成的结果。——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汉武帝在位54年,是中国古代统治年代比较长的帝王。汉武帝时代,西汉王朝开始进入全盛时期,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的巩固,汉文化的主流形态基本形成,中国开始以文明和富强的政治实体和文化实体闻名于世,汉武帝时代的政治体制、经济形式和文化格局,对后世都有相当重要的历史影响。——摘编自王子今《秦汉史:帝国的成立》(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能够统一中国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汉武帝巩固大一统国家在经济上和思想上采取的措施。【答案】(1)秦:地理位置优越,内部相对稳定;商鞅变法使秦国富国强兵;人民渴望安定统一;秦国远交近攻,采取了正确的政治军事策略。(答对3点即可)(2)汉武帝:经济上: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实行盐铁官营;推行均输平准;抑制工商业者,征收财产说。(答对2点即可)思想上:尊崇儒术,实行思想大一统。【解析】【详解】(1)原因:依据材料“秦国地理位置优越,攻守均得其便”,“献公、孝公、惠文王、昭王、秦王嬴政几代君主在位的年代比较长,内部相对稳定”,得出地理位置优越,内部相对稳定;依据材料“秦国商鞅变法取得了很大成就,富国强民的法家政策在秦得到实现”,得出商鞅变法使秦国富国强兵;依据材料“总之秦统一中国是顺应历史发展的要求”,得出人民渴望安定统一;从秦国的策略角度分析,得出秦国远交近攻,采取了正确的政治军事策略。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数学(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南充市嘉陵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10月)(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南充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数学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数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答案)
四川省 2023-2024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11-02 21:20:02
页数:12
价格:¥2
大小:130.48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