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生物
>
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37
2
/37
剩余35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查高二生物学试题命题教师:审题教师: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单选题(一)(本题共30道题,每题1分,共3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或者生理过程在内环境中发生的是()A.K+、血红蛋白、抗体B.脑脊液C.精子与卵细胞结合D.淀粉经水解生成葡萄糖【答案】B【解析】【分析】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组成,还有少量的脑脊液。凡是发生在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的化学反应都可以看做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反应。【详解】A、血红蛋白在红细胞内,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A错误;B、脑脊液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B正确;C、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发生在输卵管中,不属于内环境,C错误;D、淀粉经水解生成葡萄糖发生在消化道中,不属于内环境,D错误。故选B。2.下表是某人的血液生化六项检查结果,有关此人健康状况的分析正确的是()检查项目检查结果单位参考范围丙氨酸氨基转移酶97.5↑0~45肌酐1.9↑0.5~1.5尿素氮25.1↑6.0~23.0血糖223↑60~110 甘油三酯217↑50~200总胆固醇231↑150~220A.一定患有糖尿病B.肾的功能尚未出现异常C.肝细胞可能发生了病变D.一定患有心血管疾病【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表格:表中是某人血液检查结果。其中尿素氮、总胆固醇的含量、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酐、血糖、甘油三脂都超过了参考范围。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存在于肝细胞中,高于正常值,说明肝细胞发生了病变;肌酐含量高于正常值,肌酐是肌肉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通过肾脏排出,说明肾功能可能有障碍;血糖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值,高于160mg/dL,出现尿糖,可能是胰岛B细胞受损,患糖尿病。【详解】A、此人血糖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值,高于160mg/dL,出现尿糖,可能是胰岛B细胞受损,患糖尿病,也可能是抽血检测前,短时间内摄入过多的糖引起的暂时性的血糖偏高,需进一步诊断,A错误;B、由分析可知,肌酐是肌肉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通过肾脏排出,血液中肌酐含量高于正常值说明此人肾功能可能有障碍,B错误;C、由分析可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存在于肝细胞中,高于正常值,说明肝细胞可能发生了病变,C正确;D、此人血液中总胆固醇、甘油三脂都超过了参考范围,可能存在患心血管病的风险,不一定就患心血管疾病,需进一步诊断,D错误。故选C。3.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以下有关稳态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稳态主要是机体通过消化、呼吸、循环系统共同维持的B.如果某种器官的功能出现障碍,就会引起稳态失调C.在分子水平、器官水平、种群水平乃至生态系统水平上都存在稳态D.细胞不仅依赖内环境的稳态,也参与了内环境稳态的形成和维持【答案】A【解析】【分析】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 的各器官,系统的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详解】A、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的各器官,系统的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A错误;B、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如果某种器官的功能出现障碍,就会引起稳态失调,B正确;C、稳态可以发生在各个层次上,因此在分子水平、器官水平、种群水平乃至生态系统水平上都存在稳态,C正确;D、细胞需要生活会消耗内环境中的物质,也会将代谢物和分泌物释放到内环境中,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D正确。故选A。4.如图是人体某组织结构示意图,②③④⑤分别表示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③④⑤共同组成了内环境B.④和⑤所含成分的种类和含量不完全相同C.③和④之间以及④和⑤之间物质交换是双向的D.②与⑤相比,②的含量大于⑤【答案】C【解析】【分析】1、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组成,血浆和组织液之间可以透过毛细血管壁相关渗透,组织液还可以穿过毛鑫淋巴管壁形成淋巴液,淋巴液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生活在组织液中的细胞内液与组织液之间直接进行物质交换。2、分析题图可知,图中②是细胞内液,③是淋巴液,④是组织液,⑤是血浆。【详解】A、人体内环境组成是血浆、组织液、淋巴,即图中都③④⑤,A正确;B、血浆⑤和组织液④所含成分的种类和含量不完全相同,如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高于淋巴液和组织液,B正确;C、⑤血浆和④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是双向的,但是④组织液和③淋巴液之间的物质交换是单向的,C错误; D、细胞外液约占1/3,细胞内液约占2/3,故体液中细胞外液(包括⑤)的含量小于细胞内液②,D正确。故选C。5.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顺利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看到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你的自主神经系统可能发生的变化是()A.交感神经兴奋,心跳加快B.交感神经兴奋,肠胃蠕动加强C.副交感神经兴奋,心跳加快D.副交感神经兴奋,肠胃蠕动加强【答案】A【解析】【分析】1、交感神经的主要功能使瞳孔散大,心跳加快,皮肤及内脏血管收缩,冠状动脉扩张,血压上升,小支气管舒张,胃肠蠕动减弱,膀胱壁肌肉松弛,唾液分泌减少,汗腺分泌汗液、立毛肌收缩等。2、副交感神经系统可保持身体在安静状态下的生理平衡,其作用有三个方面:①增进胃肠的活动,消化腺的分泌,促进大小便的排出,保持身体的能量。②瞳孔缩小以减少刺激,促进肝糖原的生成,以储蓄能源,③心跳减慢,血压降低,支气管缩小以节省不必要的消耗,协助生殖活动,如使生殖血管扩张,性器官分泌液增加。【详解】A、看到激动人心的时刻,机体的交感神经兴奋,瞳孔散大,心跳加快,A正确;B、交感神经兴奋,肠胃蠕动减弱,B错误;C、副交感神经兴奋,心跳减慢,C错误;D、副交感神经系统是保持身体在安静状态下的生理平衡,观看这伟大时刻时,学生应该是交感神经兴奋,D错误。故选A。6.大多数有机磷农药、蝎毒都属于神经毒素。其中有机磷能使分解神经递质的酶活性受抑制,蝎毒能破坏膜上钠离子通道,从而抑制神经冲动的产生。如果使用有机磷或者蝎毒,引起的后果是( )A.使用蝎毒,在a处给予刺激,b处释放神经递质 B.使用有机磷,在a处给予刺激,b处释放神经递质C.使用有机磷,在a处给予刺激,c处保持静息电位D.使用蝎毒,在a处给予刺激,c处产生神经冲动【答案】B【解析】【分析】据图分析:有机磷能使分解神经递质的酶活性受抑制,即使神经递质作用的时间更长,故使下一个细胞持续兴奋或抑制;蝎毒能破坏膜钠离子通道,从而抑制动作电位的产生,从而使受刺激点不能兴奋,保持静息电位。【详解】AD、蝎毒能破坏膜上钠离子通道,导致动作电位无法形成,因此在a点给予刺激,无法形成动作电位,不会产生神经冲动,突触前膜b处没有电信号的作用,则不释放神经递质,突触后膜c处也不会产生神经冲动,AD错误;B、有机磷能使分解神经递质的酶活性受抑制,但有机磷对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没有影响,在a处给予刺激,突触前膜b处能释放神经递质进入突触间隙,B正确;C、有机磷能使分解神经递质的酶活性受抑制,导致神经递质不能被分解而持续刺激突触后膜c处,如果是兴奋性神经递质,则c处会产生动作电位,C错误。故选B。7.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在研究动物胃反射时发现:在喂食前,狗看见饲喂者或听见其声音会分泌唾液和胃液。为了研究这一问题,他设计在给狗喂食前给予铃声刺激,观察狗的反应实验;一段时间后,仅出现铃声,狗也会分泌睡液,从而验证了“条件反射”的存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条件反射不需要以非条件反射为基础,直接通过学习和训练获得B.喂食前后给狗铃声刺激都能建立上述条件反射C.狗吃食物分泌唾液和狗听见铃声分泌唾液的反射弧相同D.在个体的生活过程中,非条件反射的数量是有限的,条件反射的数量几乎是无限的【答案】D【解析】【分析】1、反射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2、使小狗建立“铃声--唾液分泌”条件反射的过程是:每次喂狗以前先摇一次铃,如此重复多次。过一段时间,只要一摇铃,即使不喂食物,狗也会分泌大量的唾液,这样就建立了“铃声--唾液分泌”条件反射。因 此,条件反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它是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形成的。【详解】A、条件反射以非条件反射为基础,必须不断强化,否则就会消失,A错误;B、最初给狗以铃声刺激不会引起唾液分泌,这是因为铃声与食物无关。使狗建立“铃声-唾液分泌反射”的重要条件是食物和铃声多次结合,B错误;C、狗吃食物分泌唾液,属于非条件反射,神经中枢是脊髓;狗听见铃声分泌唾液,属于条件反射,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因此它们的反射弧不同,C错误;D、条件反射是生物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建立的,而非条件反射是先天具有的,所以条件反射数量几乎是无限的,非条件反射数量是有限的,D正确。故选D。8.在用脊蛙(去除脑保留脊髓的蛙)进行反射弧分析的实验中,破坏缩腿反射弧在左后肢的部分结构,观察双侧后肢对刺激的收缩反应,结果如下表:刺激部位反应破坏前破坏后左后肢左后肢收缩右后肢收缩左后肢不收缩右后肢不收缩右后肢左后肢收缩右后肢收缩左后肢不收缩右后肢收缩上述结果表明,反射弧被破坏的部分可能是( )①感受器和传入神经 ②效应器 ③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 ④传入神经和效应器 ⑤感受器和传出神经A.②或③或⑤B.②或③或④C.③或④或⑤D.①或②或④【答案】C【解析】【分析】破坏前,分别刺激左、右后肢,左、右后肢都能正常收缩,说明左右两则的反射弧均完整。破坏左后肢的部分结构后,刺激左后肢,左、右后肢均不收缩,说明刺激无法被神经中枢脊髓所接收,因而破坏的部位可能是左后肢的感受器或传入神经。破坏左后肢的部分结构后,刺激右后肢,右后肢正常收缩,而左后肢不收缩,说明刺激能够被神经中枢所接收,但左后肢的传出神经或效应器受损,导致左后肢不收缩。【详解】①若只有左后肢的感受器和传入神经受损,则破坏后,刺激右后肢时,左后肢也会收缩,故①错误; ②若只有左后肢的效应器受损,则破坏后,刺激左后肢时,右后肢也会收缩,故②错误;③若左后肢的传入和传出神经都受损,则符合题干实验现象,③正确;④若左后肢的传入神经和效应器都受损,则符合题干实验现象,④正确;⑤若左后肢的感受器和传出神经都受损,则符合题干实验现象,⑤正确。综上所述,①②错误,③④⑤正确,所以ABD选项错误,C选项正确。故选C。9.图1是测量离体神经纤维膜内外电位的装置,图2是测得的膜电位变化。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1中乙测出的电位大小相当于图2中C点的电位B.若细胞外钠离子浓度适当降低,在适宜条件刺激下图2中A点下移C.图2中B点钠离子通道开放,钠离子顺浓度内流D.神经纤维的状态由乙转变为甲的过程中,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增大【答案】B【解析】【分析】神经纤维上,静息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是由K+外流形成,动作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是由Na+内流形成,图1中甲为静息电位,乙为动作电位,图2中A点为静息电位,B点为形成动作电位过程,C点为动作电位。【详解】A、图1中乙的离体神经纤维的膜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因此装置乙测定的是膜内外的电位差,测出的电位大小相当于图2中C点的电位,A正确;B、图2中的A点表示静息电位,而神经细胞产生和维持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是K+外流,若细胞外钠离子浓度适当降低,在适宜条件刺激下,图2中A点不会下移,B错误;C、图2中B点表示动作电位的形成过程,此时钠离子通道开放,钠离子顺浓度内流,C正确;D、图1中甲的离体神经纤维的膜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因此装置甲测定的是静息时膜内外的电位差,而装置乙测定的是兴奋时膜内外的电位差,神经纤维的状态由图1中的乙转变为甲的过程中,即由动作电位恢复为静息电位的过程,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增大,K+外流,D正确。 故选B。10.下列有关神经系统分级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大脑皮层的某些区域与躯体运动的功能密切相关B.大脑皮层第一运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是倒置的C.刺激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的下部,可以引起下肢的运动D.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也是通过反射进行的【答案】C【解析】【分析】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1、各级中枢的分布与功能:(1)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有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2)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3)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4)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水平衡中枢)、血糖平衡调节中枢,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5)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2、各级中枢的联系:神经中枢的分布部位和功能各不相同,但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调控;一般来说,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这样,相应器官、系统的生理活动,就能进行得更加有条不紊和精确。【详解】A、大脑皮层是最高级中枢,与躯体运动、感觉活动密切相关,故大脑皮层的某些区域与躯体运动的功能密切相关,A正确;B、躯体运动与感觉中枢为对侧支配,上下颠倒,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是倒置的,B正确;C、皮层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是倒置的,即下肢的代表区在大脑皮层第一运动区的顶部,头面部肌肉的代表区在下部,上肢的代表区则在两者之间,故刺激大脑皮层中央前回上部,可引起下肢运动,C错误;D、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是通过反射完成的,D正确。故选C。11.排尿活动是一种反射活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副交感神经兴奋会使膀胱缩小B.交感神经兴奋不会导致膀胱缩小C.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在脊髓,但它受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D.高位截瘫的病人,排尿反射不受大脑控制,没有反射存在【答案】D【解析】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详解】AB、副交感神经兴奋会使膀胱壁逼尿肌收缩,尿道内括约肌舒张,引起排尿,交感交感神经兴奋不会导致膀胱缩小,AB正确;C、排尿反射是非条件反射,其低级中枢在脊髓,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排尿反射受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C正确;D、高位截瘫的病人腰部下段脊髓完好,不会导致病人的排尿反射丧失,但不受大脑控制,D错误。故选D。12.新冠肺炎患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发热、乏力、干咳,甚至蛋白尿等症状,重症患者会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代谢性酸中毒等症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若患者体温维持在38℃,则该患者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B.重症患者呼吸困难导致其体内CO2含量偏高C.患者呼吸困难是由于病毒损坏了脑干的呼吸中枢D.患者出现蛋白尿是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功能降低【答案】B【解析】【分析】人体维持体温相对稳定的机理是产热量等于散热量。内环境稳态包括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的稳定,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详解】A、人体维持体温相对稳定的机理是产热量等于散热量,若患者体温维持在38℃,则该患者的产热量等于散热量,A错误;B、重症患者呼吸困难导致其体内CO2无法排出而含量偏高,B正确;C、患者呼吸困难是由于病毒攻击了肺部细胞,C错误;D、患者出现蛋白尿是肾功能受损造成的,D错误。故选B。13.脑的高级功能使人类能够主动适应环境,创造出灿烂的人类文明。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B.抑郁通常是短期的,可通过自我调适和他人帮助得到缓解C.若大脑皮层言语区的H区损伤,会导致不能听懂别人说话D.人对自己姓名的记忆由于长年累月的运用,会储存在第二级记忆【答案】D【解析】 【分析】大脑皮层是整个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位。它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大脑皮层言语区的损伤会导致特有的各种言语活动功能障碍。W区发生障碍,不能写字;V发生障碍,不能看懂文字;S区发生障碍,不能讲话;H区发生障碍,不能听懂话。【详解】A、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它包括与语言、文字相关的全部智力活动,涉及人类的听、写、读、说,A正确;B、抑郁通常是短期的,可通过自我调适(如充分发挥自我心理防卫功能)和他人帮助得到缓解,B正确;C、大脑皮层言语区的损伤会导致特有的各种言语活动功能障碍,若大脑皮层言语区的H区损伤,会导致患者不能听懂别人说话,C正确;D、人对自已姓名的记忆由于长年累月的运用,会储存在第三级记忆,D错误。故选D。14.下列有关促胰液素发现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斯他林和贝利斯在沃泰默研究的基础上,勇于向权威观点挑战,大胆质疑、探索与创新是成功的关键B.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C.沃泰默实验中缺少排除盐酸作用于胰腺分泌胰液的对照组D.刮下小肠黏膜并制成提取液可有效排除神经调节的干扰【答案】C【解析】【分析】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小肠黏膜产生的,进入血液,由血液传送到胰腺,使胰腺分泌胰液。在发现过程中,沃泰默实验分为三组,两组为对照组,一组对照是排除盐酸对胰腺作用的影响,另一组是想验证胰液分泌是由神经作用的结果,所以将神经切除。斯他林和贝利斯能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具有大胆质疑、探索和创新的精神。【详解】A、由分析可知,斯他林和贝利斯能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具有大胆质疑、探索和创新的精神,A正确;B、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的,B正确;C、沃泰默实验分为三组,两组为对照组,一组对照是排除盐酸对胰腺作用的影响,另一组是想验证胰液分泌是由神经作用的结果,C错误;D、肠道上有神经元分布,因此刮下小肠黏膜并制成提取液,可有效排除神经调节的干扰,D正确。故选C。15.19世纪,世界上很多著名的科学家试图通过研碎胰腺的方法来获得其中的胰岛素,但都没有获得成 功,后来有科学家通过结扎胰管让胰腺萎缩然后单独研碎胰岛的方法成功获得了其中的胰岛素。下列失败的原因中,最可能的是( )A.研磨过程中,胰腺中的胰蛋白酶把胰岛素分解了B.研磨时选取的胰腺部分正好不含有胰岛C.当时研磨技术比较落后,研磨不充分D.胰岛素和胰腺内其他物质紧密结合,不容易分离【答案】A【解析】【分析】胰腺既属于外分泌腺又属于内分泌腺,其外分泌部能分泌胰液,含有多种消化酶(如胰蛋白酶),胰腺的内分泌部(胰岛)能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直接研磨胰腺时,胰蛋白酶会将胰岛素分解,而不能获得胰岛素。【详解】A、由于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所以在研磨过程中,胰腺中的胰蛋白酶能把胰岛素分解,导致实验失败,A正确;B、由题干信息分析可知,该实验是经过很多科学家多次实验,不可能每次研磨时选取的胰腺部分都不含有胰岛,B错误;C、胰岛素合成并分泌后进入血液,失败的原因与研磨充分不充分无关,C错误;D、胰岛素和胰腺内的其他物质不发生结合,D错误。故选A。16.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信号分子在细胞间起重要作用。如图为细胞之间信息传递的模型,图中I,Ⅱ表示细胞,E、F表示物质。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如果表示的是缩手反射,则E表示的是神经递质,F表示的是突触后膜上的载体蛋白B.若该图表示激素调节的过程,则E选择性运输至Ⅱ并作用于ⅡC.若该图表示血糖调节过程,且E与F结合后,Ⅱ内糖原含量上升,则Ⅰ代表胰岛A细胞D.若该图表示E与F结合后,促使Ⅱ产生并释放了一种物质X,且X使E的生成量减少,则这种调节方式属于反馈调节【答案】D【解析】 【分析】1、分析题图:细胞Ⅰ产生的物质E能够通过细胞外液的运输,到达细胞lI,与细胞II上的相应受体蛋白结合,从而传递相应信息。2、生物体中的信号分子包括:激素、神经递质、淋巴因子等。【详解】A、如果表示的是缩手反射,则E表示的是神经递质,F表示的是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蛋白,A错误;B、若该图表示激素调节的过程,则E是激素,激素通过体液运输,运输没有特异性,B错误;C、若该图表示血糖调节过程,且E与F结合后,Ⅱ内糖原含量上升,则Ⅰ代表胰岛B细胞,C错误;D、如图所示,若E与F结合后,促使Ⅱ产生并释放了一种物质X,且X使E的生成量减少,这种调节方式属于负反馈调节,D正确。故选D。17.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是一种由于缺乏甲状腺激素而引起的病症。某甲状腺正常的小鼠出现甲减,研究人员为了解其病因,给该小鼠静脉注射适宜浓度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溶液,并检测注射前后小鼠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TRH运输到并作用于垂体,使垂体分泌TSHB.该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小鼠的神经系统兴奋性比正常小鼠高C.若仅有下丘脑受损,则注射后该小鼠的甲减症状没有明显变化D.若仅有垂体受损,则注射后甲状腺激素含量比注射前明显升高【答案】A【解析】【分析】如果外界条件寒冷或者甲状腺激素含量低等情况下,下丘脑会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这种激素作用于垂体后,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使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根据题干信息分析,该小鼠的甲状腺正常,但是甲状腺功能减退,可能是下丘脑受损或垂体受损导致的。给这只小鼠静脉注射适宜浓度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溶液,若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说明是下丘脑受损导致的,若甲状腺激素含量不变,则是垂体受损导致的。【详解】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运输到全身各处,只是垂体细胞有受体,所以在垂体受体结合发挥作用,A正确;B、这只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小鼠,其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低,所以其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较正常小鼠低,B错误;C、若是这只小鼠的下丘脑受损,则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后,可以促进垂体产生更多的促甲状腺激素,进而促进甲状腺产生更多的甲状腺激素,因此其甲状腺激素含量明显大于注射前,C错误;D、若仅有垂体受损,则注射后甲状腺激素含量没有明显变化,D错误。 故选A。18.糖尿病是当今发病率较高的一种慢性病,有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两种类型,1型糖尿病是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靶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被破坏是引起2型糖尿病的原因之一。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多饮、多尿、多食是其共同外在表现B.注射胰岛素可以控制1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含量C.若2型糖尿病是患者免疫反应异常引起的,则该病又属于免疫缺陷病D.糖尿病患者多饮是因为血浆渗透压较高,在大脑皮层中经常产生渴觉【答案】C【解析】【分析】糖尿病分为两种类型:Ⅰ型糖尿病和Ⅱ型糖尿病,Ⅰ型糖尿病主要病因是胰岛B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不足,Ⅱ型糖尿病主要病因是胰岛素不能与靶细胞上的受体结合,从而使胰岛素失去作用。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其作用分为两个方面: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能升高血糖,只有促进效果没有抑制作用,即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互为拮抗关系,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互为协同关系。【详解】A、糖尿病患者表现为“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少,A正确;B、1型糖尿病是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所以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控制患者的血糖含量,B正确;C、2型糖尿病是胰岛素受体被破坏引起的,若2型糖尿病患者靶细胞膜上的受体被破坏是免疫反应引起的,则从免疫的角度看该病又属于自身免疫病,C错误;D、糖尿病患者血糖浓度较高,导致血浆渗透压较高,刺激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递到大脑皮层后产生渴觉,D正确。故选C。19.假如正常人处于0℃环境中,产热为a1,散热为b1,处于30℃的环境中,产热为a2,散热为b2。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体温调节中枢在大脑皮层,但冷的感觉是在下丘脑形成的B.同30℃环境相比,人处于0℃环境中要通过增加产热,减少散热以维持体温稳定,因此a1>a2,b1<b2C.从30℃的环境进入0℃的环境,人体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尿量减少D.从30℃的环境进入0℃的环境,皮肤会起鸡皮疙瘩,这属于非条件反射【答案】D 【解析】【分析】寒冷环境下,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的途径: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等。炎热环境下,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途径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毛细血管舒张。【详解】A、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产生冷觉,A错误;B、同30℃环境相比,人处于0℃环境中要通过增加产热,减少散热以维持体温稳定,因此a1>a2,而使体温维持稳定,必须产热=散热,故b1>b2,B错误;C、从30℃的环境进入0℃的环境中,汗液分泌减少,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增加,C错误;D、当皮肤受到冷刺激时,皮肤里的冷觉感受器就会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入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经过下丘脑的调节作用使立毛肌收缩,皮肤会起鸡皮疙瘩,这个过程为非条件反射,D正确。故选D。20.下列有关人体免疫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吞噬细胞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B.免疫活性物质都是由免疫细胞产生C.非特异性免疫作用范围广,特异性免疫作用范围小,针对性强D.细胞毒性T细胞诱导的自体癌细胞凋亡体现了免疫系统的监视功能【答案】B【解析】【分析】1、非特异性免疫:(1)概念:是指长期进化形成,具有先天性,生来就有的天然防御功能,是免疫的基础。(2)特点:具有先天性,生来就有;不具专一性,不具特殊针对性;出现快,作用范围广,强度较弱。(3)非特异性免疫的组成: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第二道防线:体液杀菌物质、吞噬细胞。2、特异性免疫的特点:以非特异性免疫为基础;出生后形成;具专一性,具特殊针对性;出现慢,针对性强,强度较强。3、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他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扁桃体、淋巴结、胸腺、骨髓、和脾脏等)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详解】A、吞噬细胞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A正确;B、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如唾液腺细胞会产生溶菌酶,B错误;C、非特异性免疫作用范围广,特异性免疫作用范围小,针对性强,C正确; D、细胞毒性T细胞诱导的自体癌细胞凋亡体现了免疫系统的监视功能,D正确。故选B。21.炎症反应是人体免疫系统清除它认为有害的物质时所发生的一系列生理反应,通常具有“红肿热痛”的表现。炎症反应过强会造成过多的自体细胞损伤,损伤细胞释放出的物质会给免疫系统提供更多的分子信号,导致炎症反应增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炎症反应往往是人体第三道防线发挥作用的结果B.发热均会降低人体的免疫功能,不利于清除病原体C.炎症反应过强引起正反馈调节,可能会导致机体的稳态失调D.消炎药可以降低炎症反应的程度,对患者康复一定是有利的【答案】C【解析】【分析】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由皮肤和黏膜组成;第二道防线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第三道防线包括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属于特异性免疫。【详解】A、炎症反应往往是人体第二道防线发挥作用的结果,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错误;B、适度的发热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有利于清除病原体,B错误;C、根据题干“炎症反应过强会造成过多的自体细胞损伤,损伤细胞释放出的物质会给免疫系统提供更多的分子信号,导致炎症反应增强”可知,炎症反应过强引起正反馈调节,会造成过多的自体细胞损伤,可能会导致机体的稳态失调,C正确;D、消炎药可以降低炎症反应的程度,但可能会对机体产生毒副作用,不利于机体自身免疫系统发挥作用,对患者康复不一定有利,D错误。故选C。22.激素、神经递质和抗体在调节正常人体生命活动中各有特点,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激素和抗体可通过体液运输到达全身,而神经递质分泌后则分布在突触间隙中B.三者都需与特异性的物质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且一般发挥作用后均失去生物活性C.激素和神经递质作用于自身的组织和细胞,而抗体大多作用于外源性的抗原D.激素和抗体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而神经递质都是分子较小的有机物【答案】D【解析】【分析】人体激素是内分泌腺分泌的具有调节作用的有机物;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而抗体是浆细胞分泌的具有免疫作用的免疫活性物质,其本质是蛋白质。【详解】A、激素主要由血液运输,抗体主要分布于血浆中,所以二者通过体液运输到达全身,而神经递 质由神经细胞分泌分布在突触间隙,A正确;B、激素和递质需要与特异性的受体结合,而抗体需要与抗原结合,三者一般发挥作用后均失去生物活性,B正确;C、激素和神经递质作用的是自身的组织和细胞,二者都和自身受体结合,而抗体大多作用于外源性的抗原,发挥免疫作用,C正确;D、有些激素不是蛋白质,例如性激素属于固醇,D错误。故选D。23.99.7%的宫颈癌都是由HPV病毒感染所引起。宫颈癌疫苗专用于预防HPV病毒,人体接种宫颈癌疫苗将获得相应免疫力。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HPV病毒入侵后,浆细胞会增殖分化并产生特异性抗体B.HPV病毒对人体来说是一种抗原,会被细胞毒性T细胞裂解C.注射HPV病毒疫苗的作用是刺激人体内产生记忆细胞和抗体D.HPV病毒再次入侵时,记忆T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成辅助性T细胞【答案】C【解析】【分析】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比普通的淋巴细胞更快地作出反应,即很快分裂产生新的浆细胞细胞(或是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细胞。【详解】A、浆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再分裂,A错误;B、HPV病毒对人体来说是一种抗原,感染的宫颈细胞会被细胞毒性T细胞裂解,B错误;C、注射HPV病毒疫苗刺激机体产生记忆细胞和抗体,C正确;D、HPV病毒对人体来说是一种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T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可形成细胞毒性T细胞,D错误。故选C。24.下图表示人体过敏反应发生的基本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过敏反应是指已经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触相同的抗原时,有时会发生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免疫反应B.引起过敏反应的抗体物质叫做过敏原C.细胞①和细胞②分别在骨髓和胸腺中成熟D.细胞③和细胞④分别指浆细胞和记忆细胞【答案】A【解析】【分析】过敏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抗体吸附在某些细胞表面,当过敏原再次侵入机体后,过敏原与吸附在细胞表面的相应抗体结合,使该细胞释放组织胺等物质,后者引起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增强、平滑肌收缩和腺体分泌增多等现象。【详解】A、过敏反应是指已经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触相同的抗原时,有时会发生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免疫反应,A正确;B、过敏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过敏原不是抗体,B错误;C、细胞①是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细胞②是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C错误;D、细胞④能产生抗体,细胞④为浆细胞,细胞②(B细胞)能分化出浆细胞和细胞③,故细胞③记忆细胞,D错误。故选A。25.根据在免疫应答中的功能不同,可将T淋巴细胞分为若干亚群,其中常见的有具有呈递抗原功能的辅助性T细胞(Th细胞)和具有杀伤靶细胞功能的细胞毒性T细胞(Tc细胞)。某科研小组做了用HIV病毒感染上述两类T细胞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判断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HIV病毒通过识别并结合Th细胞表面上的受体从而侵入细胞B.Tc细胞数量的减少可能是由于Tc细胞自身凋亡的缘故 C.HIV病毒破坏Th细胞将导致艾滋病患者患癌几率增大D.Th细胞和Tc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中均能发挥作用【答案】D【解析】【分析】图示是用HIV病毒感染辅助性T细胞(Th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Tc细胞)的实验结果.用HIV病毒感染这两类细胞后,Tc细胞数量略微有所减少,而Th细胞数量显著减少,说明HIV主要攻击的是Th细胞。【详解】A、HIV能通过细胞膜表面上受体蛋白的识别并结合辅助性T淋巴细胞,从而进入细胞,A正确;B、HIV感染后,Tc细胞数量略微有所减少,可能是由于其自身凋亡的缘故,B正确;C、由图可知,HIV病毒可导致Th细胞显著减少,而T细胞是参与特异性免疫的主要细胞,因此HIV病毒破坏T细胞将导致艾滋病患者患癌机率增大,C正确;D、Th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都起作用,Tc细胞在细胞免疫过程中发挥作用,D错误。故选D。26.新冠肺炎如今仍在全球大肆传播,接种疫苗是防控新冠疫情的重要措施。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新冠肺炎病毒是由RNA和蛋白质组成,它是引起新冠肺炎的病原体B.第一次接种后,密切接触新冠肺炎患者,仍有可能感染新冠肺炎,原因是体内还没有产生抗体或者是产生的抗体较少C.接种新冠疫苗能够有效预防新冠肺炎,这种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D.新冠疫苗通常是使用灭活或者活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答案】D【解析】【分析】1、病毒:是一种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只含一种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组成的,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结构生物。2、特异性免疫只针对特定的病原体发生的特异性反应,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详解】A、新冠肺炎病毒是一种RNA病毒,由RNA和蛋白质组成,它是引起新冠肺炎的病原体,A正确;B、第一次接种后,会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产生抗体,后密切接触新冠肺炎患者,仍有可能感染新冠肺炎,原因是体内还没有产生抗体或者是产生的抗体较少,B正确;C、接种新冠疫苗能够有效预防新冠肺炎,这种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的免疫属于特异性 免疫,C正确;D、新冠疫苗通常是使用灭活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D错误。故选D。27.将某种小鼠分成两组,甲组小鼠自体植皮,乙组小鼠异种植皮。3天后,将乙组小鼠分为A、B二组,A组小鼠每天注射生理盐水,B组小鼠每天注射-定浓度的环孢素A,每天检测植皮的成活率,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甲组实验结果说明自体植皮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B.异种植皮一段时间后植皮成活率才开始下降,与特异性免疫的产生需要一定时间有关C.导致A组和B组小鼠植皮成活率下降的免疫方式主要是细胞免疫D.A、B组实验结果说明,一定浓度的环孢素A能增强免疫排斥反应【答案】D【解析】【分析】1、科学实验遵循的原则有控制单一变量原则、等量原则和对照原则等。2、题中植皮的实验主要与细胞免疫有关。图中甲组小鼠自体植皮成活率都是100%,说明自体移植不产生免疫排斥反应;A组异种植皮注射生理盐水与B组形成对照,8天后成活率开始降低,12天全部死亡,而B组异种植皮注射环孢素A,10天后成活率开始降低,12天成活率是20%,说明环孢素A能降低异体植皮的免疫排斥。【详解】A、甲组小鼠自体植皮,成活率100%,说明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A正确;B、由曲线可知,异种植皮一段时间后植皮成活率才开始下降,这与特异性免疫的产生需要一定时间有关,B正确;C、免疫排斥主要是细胞免疫的结果,C正确;D、由A、B组实验证明,环孢霉素A能提高植皮存活率,主要是环孢素A能减弱免疫应答,提高人体器官移植的存活率,D错误。故选D。28.下图中的曲线显示了两种使人体获得免疫力的方法。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一个人被疯狗咬伤时采用方法②进行免疫比较好B.采用方法①可以使人获得比方法②更持久的免疫力C.采用方法②使人体获得抗体的过程叫细胞免疫D.医学上一般采用方法②进行免疫预防【答案】D【解析】【分析】方法①直接注入抗体,属于被动免疫,其特点是效应快,一经输入,立即可获得免疫力,但维持时间短。方法②是注射抗原,属于主动免疫,是机体自己产生相应的抗体,其特点:效应慢,但安全持久。【详解】已经被疯狗咬就要及时进行免疫治疗,越快产生免疫越好,应该选择方法①,A错误。方法②是通过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体,比方法①免疫效果更持久,B错误。在抗原的刺激下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属于体液免疫,C错误。免疫预防需要人体获得持久的免疫力,根据两种方法的特点应该选择方法②,D正确。【点睛】本题考查了免疫在生活中的应用,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免疫预防或免疫治疗,在生活中打疫苗的过程应该属于免疫预防的过程,也就是题中的方法②。29.下列有关免疫学的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牛痘疫苗的发明和使用,终止了传染病天花在我国的传播B.用人工标记的抗体对组织内的抗原进行检测,可帮助人们发现体内组织中的抗原C.研究表明,只有供者与受体的主要HLA完全一致才能进行器官移植D.新生儿及时进行预防接种,能预防某些疾病的发生【答案】C【解析】【分析】1、根据抗原能和抗体特异性结合的特征,用人工标记的抗体对组织内的抗原进行检测,可以帮助人们发现体内组织中的抗原。2、每个人的细胞表面都有一组与别人不同的组织相容性抗原,即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如果移植的器官与病人的HLA不一致,病人的免疫系统就会“认”出这是“非己”物质而加以排斥,从而导致器官移植手术失败。人的HLA有很多种,有的会引起强烈的免疫反应,有的则反应较轻。研究表明,只要供者与受者主 要HLA有一半以上相同,就可以进行器官移植。为减轻器官移植后的免疫反应,病人必须长期使用免疫抑制的药物,使免疫系统变得“迟钝”才可使移植的器官在病人身上长期发挥作用。【详解】A、牛痘疫苗主要预防天花,因此牛痘疫苗的发明和使用,终止了传染病天花在我国的传播,A正确;B、根据抗原能和抗体特异性结合的特征,用人工标记的抗体对组织内的抗原进行检测,可以帮助人们发现体内组织中的抗原,B正确;C、研究表明,只要供者与受者主要HLA有一半以上相同,就可以进行器官移植,C错误;D、新生儿及时进行预防接种,能预防某些疾病的发生,D正确。故选C。30.为研究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心脏的支配作用,分别测定狗在正常情况、阻断副交感神经和阻断交感神经后的心率,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实验处理心率(次/分)正常情况90阻断副交感神经180阻断交感神经70A.心脏接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B.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是相互协同的C.对心脏支配占优势的是交感神经D.副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心脏搏动加快【答案】A【解析】【分析】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个内脏器官的作用往往是相反的,交感神经可以使心跳加快、加强,副交感神经使心跳减慢、减弱;交感神经对胃肠运动主要具有抑制作用,即降低胃肠平滑肌的紧张性及胃肠蠕动的频率。题表分析,阻断副交感神经,心率大幅度提高,说明副交感神经对心脏搏动起抑制作用,阻断交感神经心率降低,说明交感神经对心脏搏动起促进作用,副交感神经与交感神经的作用相互拮抗。【详解】A、结合分析可知,心脏接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双重支配,共同调节消化道活动,A正确;B、阻断副交感神经,心率大幅度提高,说明副交感神经对心脏搏动起抑制作用;阻断交感神经心率降 低,说明交感神经对心脏搏动起促进作用,因此副交感神经和交感神经的作用是相互拮抗的,B错误;C、由表格知,阻断副交感神经心大幅度提高,阻断交感神经心率降低的变化并不明显,因此,对心脏支配占优势的是副交感神经,C错误;D、由表格知,阻断副交感神经心率大幅度提高,说明副交感神经对心脏搏动起抑制作用,即副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心脏搏动减慢,D错误。故选A。二、单选题(二)(本题共10道题,每题2分,共2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31.蛙类的坐骨神经既有传入神经纤维,又有传出神经纤维,是混合神经。实验人员做脊蛙(无头蛙)反射实验时,将麻醉药处理左腿的坐骨神经,在不同条件下分别刺激左趾尖和右趾尖,观察刺激反应,实验结果如下表。(“十”表示发生缩腿反射,“一”表示不发生缩腿反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用药前用药后5分钟用药后10分钟用药后15分种左腿右腿左腿右腿左腿右腿左腿右腿刺激左趾尖++++-+-+刺激右趾尖++++-+-+A.脊蛙没有大脑皮层,缩腿反射的中枢受到破坏B.该麻醉药对传出神经的起效比对传入神经快C.用药后10分钟,左腿的传入神经已经被麻醉D.用药后15分钟,右腿的传出神经已经被麻醉【答案】B【解析】【分析】结合题干信息和表格内容可知,用药10分钟后,刺激左趾尖,左腿无反应,右腿仍有反应,说明左腿的传出神经已被麻醉,但左腿传入神经末被麻醉;用药15分钟后,刺激右趾尖,左腿无反应,右腿有反应,说明右腿的传入神经已被麻醉,但传出神经未被麻醉。【详解】A、缩腿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所以脊蛙虽然没有大脑皮层,但缩腿反射的中枢未受到破坏,A错误;B、根据题干,麻醉药处理左腿的坐骨神经,表格中左腿先失去反应,刺激右趾尖,右腿在用药后15分钟仍有反应,说明该麻醉药对传出神经的起效比对传入神经快,B正确; C、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可知,用药后10分钟,刺激左趾尖,右腿仍有反应,说明左腿的传入神经未被麻醉,C错误;D、用药后15分钟,刺激右趾尖,右腿仍有反应,说明右腿的传出神经未被麻醉,D错误。故选B。32.TRPs通道是主要位于神经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细胞内的脂质PIP2可以活化感觉神经元上的TRPs通道,使其开放后引起Ca2+内流(如下图),参与疼痛的信号传递。TRPs通道介导疼痛产生的机制有两种假说,假说一:TRPs通道开放后,内流的Ca2+引起细胞膜电位变化,并以电信号形式在细胞间直接传递,直至神经中枢产生痛觉;假说二:TRPs通道开放后,内流的Ca2+引起神经递质释放,产生兴奋并传递,直至神经中枢产生痛觉。研究PIP2对TRPs通道活性调节机制,可为临床上缓解病人疼痛提供新思路。下列对材料的分析叙述,合理的是()A.假说一认为TRPs通道开放后引起感觉神经元产生疼痛B.两种假说都认为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需要神经递质的作用C.两种假说都认为TRPs通道开放会引起下一个细胞的膜电位变化D.可通过调节PIP2增强TRPs通道的活性,起到缓解疼痛感受的作用【答案】C【解析】【分析】膜转运蛋白包括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由题图可知,TRPs通道是细胞膜上的一种通道蛋白,能协助钙离于从膜外进入膜内,该过程属于协助扩散。【详解】A、由题干“细胞内的脂质PIP2可以活化感觉神经元上的TRPs通道,使其开放后引起Ca2+内流”可知,假说一认为TRPs通道开放后,内流的Ca2+引起细胞膜电位变化,引起感觉神经元产生兴奋,直至神经中枢产生痛觉,A错误; B、由A分析可知:假说一认为痛觉的产生是兴奋以电信号形式在细胞间直接传递的结果,不需要神经递质的作用,B错误;C、由题中信息可知,两种假说都认为TRPs通道开放会引起下一个细胞的膜电位变化,C正确;D、由假说二可知,通道开放后,内流的Ca2+引起神经递质释放,产生兴奋并传递,直至神经中枢产生痛觉,故通过调节PIP2降低TRPs通道的活性,从而减少Ca2+内流,降低感觉神经元产生兴奋性,起到缓解疼痛感受的作用,D错误。故选C。33.排尿是一种复杂的反射活动,当膀胱充盈时,膀胱内牵张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冲动,使人产生尿意。当环境条件适宜时,膀胱逼尿肌接收到冲动后收缩、尿道括约肌舒张,产生排尿反射。如图表示人体神经系统不同中枢对排尿的调节过程,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A.排尿时,由排尿中枢通过相关神经分别释放“兴奋”和“抑制”性递质使得膀胱逼尿肌收缩、尿道括约肌舒张,从而将尿液排出体外B.排尿过程中,逼尿肌开始收缩时,又刺激了膀胱内牵张感受器,由此导致膀胱逼尿肌进一步收缩,并持续到膀胱内尿液被排空为止,该过程属于负反馈调节C.产生尿意后,(适宜条件下)脑发出神经冲动完成排尿过程的传导途径为:f-d-c-a-膀胱逼尿肌、尿道括约肌D.某患者神经系统受损,能产生尿意但排尿反射不能完成,其受损部位可能是图中的c或者a,或者ac同时受损 【答案】B【解析】【分析】图示反射弧中,c为脊髓内的初级排尿中枢,f为大脑皮层高级排尿中枢,e和d分别为上行传导和下行传导通路,实现c与f之间的神经联系。b为传入神经,a为传出神经。【详解】A、排尿时,由排尿中枢通过相关神经分别释放兴奋性递质使得膀胱逼尿肌收缩、释放抑制性递质使尿道括约肌舒张,从而将尿液排出体外,A不符合题意;B、排尿过程中,逼尿肌开始收缩时,又刺激了膀胱内牵张感受器,由此导致膀胱逼尿肌进一步收缩,并持续到膀胱内尿液被排空为止,该过程属于正反馈调节,B符合题意;C、产生尿意后,脑发出神经冲动完成排尿过程的传导途径为:f-d-c-a-效应器(膀胱逼尿肌、尿道括约肌),C不符合题意;D、能产生尿意说明e和f正常,但排尿反射不能完成,其受损部位可能是图中的c或者a,或者ac同时受损,D不符合题意。故选B。34.海蜗牛在接触几次电击后,能学会利用长时间卷缩的方式保护自己;没有经过电击刺激的海蜗牛则没有类似的防御行为。研究着提取前者腹部神经元的RNA注射到后者颈部,发现原本没有受过电击的海蜗牛也“学会”了防御,而对照组则没有此现象。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实验能说明RNA直接决定了动物记忆形成B.该实验说明记忆可以直接向海蜗牛的其他个体传递C.研究者提取的受电击海蜗牛神经元中发挥作用的物质主要是rRNAD.本实验的对照组需注射从未经电击的海蜗牛腹部神经元提取的RNA【答案】D【解析】【分析】1、学习和记忆是脑的高级功能之一。学习和记忆相互联系,不可分割。(1)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2)记忆则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贮存和再现。2、自变量是可以人为直接改变或施加的变量,因变量是随自变量变化而变化的量,只能观察或测量获得。要注意无关变量应该相同且适宜。实验设计时要注意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详解】A、特定的RNA可以使海蜗牛“获得记忆”,但不能说明RNA直接决定了动物记忆的形成,A错误;B、根据题意“研究者提取前者腹部神经元的RNA注射到后者颈部,发现原本没有受过电击的海蜗牛也“学会”了防御”,说明记忆可以通过特定的RNA向海蜗牛的其他个体传递,B错误; C、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和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而蛋白质合成的直接模板是mRNA,所以研究者提取的受电击海蜗牛神经元中发挥作用的物质主要是mRNA,C错误;D、根据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本实验的对照组需注射从未经电击的海蜗牛腹部神经元提取的RNA,D正确。故选D。35.据调查统计,节食减肥往往会导致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计算力下降,过度节食还会诱发骨质疏松、贫血、低血钾、内分泌失调、情绪低落等多种症状。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低血钾可能使人体内醛固酮分泌增加B.过度节食可能使钾的吸收减少,影响骨骼发育C.人体缺少大量元素Fe也可能患贫血症D.情绪低落可能会影响神经递质的释放,影响人体记忆力【答案】D【解析】【分析】1、记忆是将已获信息进行贮存和再现的过程,短期记忆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长期记忆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2、Fe是血红蛋白质的组成元素。3、醛固酮具有促进钠吸收,排出钾的功能。【详解】A、醛固酮促进钾盐的排出,低血钾时醛固酮分泌减少,A错误;B、钙是构成牙齿和骨骼的主要成分,过度节食可能使钙盐吸收减少,影响骨骼发育,B错误;C、微量元素Fe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元素,人体内缺少铁元素,血红蛋白合成减少,可能患贫血症,C错误;D、记忆是将已获信息进行贮存和再现的过程,短期记忆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长期记忆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情绪低落可能会影响神经递质的释放,从而影响人体记忆力,D正确。故选D。36.下图是人体内血糖平衡调节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血糖平衡的调节是由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完成的B.图中甲表示胰岛B细胞,B为胰岛素C.图中丙为胰岛A细胞,C表示胰高血糖素D.血糖升高能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通过胞吐分泌胰岛素【答案】C【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可知,甲表示胰岛B细胞,乙表示胰岛A细胞;A为胰高血糖素,B为胰岛素,丙为肾上腺,C为肾上腺素。下丘脑对血糖的调节属于神经调节,通过释放神经递质,直接影响甲分泌激素,所以血糖平衡的调节是由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完成的。【详解】A、血糖平衡的调节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通过题图分析可知,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参与了血糖调节,A正确;BC、甲表示胰岛B细胞,能产生胰岛素,使血糖浓度降低,乙表示胰岛A细胞,能产生胰高血糖素,丙为肾上腺,C为肾上腺素,两者协同使血糖浓度升高,B正确;C错误;D、由题图可知,血糖升高能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胰岛素是大分子分泌蛋白,分泌方式为胞吐,D正确。故选C。【点睛】37.醛固酮是一种脂溶性肾上腺皮质激素,它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后与细胞内受体结合,再进入细胞核,经过一系列反应,促进肾小管上皮细胞对肾小管腔中Na+的重吸收。错误的是()A.醛固酮的作用是保钠排钾B.醛固酮的分泌过程存在反馈调节C.醛固酮在肾上腺皮质细胞中的内质网上合成D.醛固酮可直接进入细胞核并影响基因的表达 【答案】D【解析】【分析】醛固酮是一种盐皮质激素,作用是保钠排钾,调节水盐平衡。醛固酮的分泌过程既存在分级调节,也存在反馈调节。【详解】A、醛固酮是一种盐皮质激素,作用是保钠排钾,调节水盐平衡A正确;B、由题干信息可知,醛固酮的分泌过程存在反馈调节,B正确;C、醛固酮是脂溶性物质,属于脂质,其合成场所是在肾上腺皮质细胞中的内质网上合成,C正确;D、由题意可知,醛固酮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后与细胞内受体结合,再进入细胞核,启动相关核基因的表达,醛固酮不能直接进入细胞核,D错误。故选D。38.褪黑素是哺乳动物和人类的松果体产生的一种内源激素,其分泌有昼夜节律,晚上分泌得多,白天分泌得少,具有调整睡眠的作用。研究表明在淋巴细胞中含有特异性褪黑素受体,切除小鼠的松果体会引起甲状腺增生肥大,注射褪黑素会使甲状腺重量减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松果体分泌褪黑素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B.某人长期熬夜可能减少褪黑素分泌,影响淋巴细胞的作用从而导致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降低C.有一只双目失明的小鼠,白天褪黑素的分泌明显高于正常小鼠D.褪黑素可能作用于下丘脑,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减少,抑制甲状腺的发育【答案】C【解析】【分析】光周期信号刺激视网膜上的感受器,产生兴奋,传到下丘脑,经分析和综合,将兴奋传到效应器,支配松果体分泌褪黑素,褪黑素经体液运输,再反馈抑制神经中枢,使褪黑素不再继续分泌增多。【详解】A、松果体分泌褪黑素,然后褪黑素找相应的受体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信息交流功能,A错误;B、某人长期熬夜可能减少褪黑素分泌,影响淋巴细胞的作用从而导致机体特异性免疫功能降低,B错误;C、双目失明的小鼠,看不到光,没有光线刺激,白天褪黑素的分泌明显高于正常小鼠,C正确;D、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D错误。故选C。39.进食可刺激小肠K细胞分泌多肽GIP,GIP可作用于胰岛细胞和脂肪细胞,促进葡萄糖进入脂肪细胞并转化为脂肪,其作用机制如图所示(1~4代表细胞膜上的不同结构)。请判断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GIP和胰岛素分别通过结构1、2作用于脂肪细胞,属于机体的体液调节B.人体口服适量葡萄糖后胰岛细胞的分泌量可能高于静脉注射适量葡萄糖C.某糖尿病患者体内检测出能作用于结构3的抗体,这属于自身免疫病D.图中结构1~4是细胞膜上的受体,一种物质只能与其中的一种受体结合【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进食可刺激小肠K细胞分泌多肽GIP,GIP可作用于胰岛细胞和脂肪细胞,GIP可作用于胰岛细胞使该细胞分泌胰岛素;GIP和胰岛素通过结构1、2作用于脂肪细胞,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并转化为脂肪,从而降低血糖水平。图中结构 1~4是细胞膜上和信息分子结合的受体。【详解】A、据图可知,GIP和胰岛素分别通过结构1、2作用于脂肪细胞,属于体液调节,A正确;B、与注射葡萄糖相比,口服葡萄糖后血浆胰岛素水平可能更高,原因是口服的葡萄糖在升高血糖的同时能刺激小肠K细胞分泌GIP,GIP还能促进胰岛素分泌,B正确;C、结构3是位于胰岛细胞表面的受体蛋白,为细胞表面的正常结构,由抗体作用于正常细胞的正常结构所引起的疾病,属于自身免疫病,C正确;D、图中1-4 结构都表示受体,受体具有特异性,但是由图可以看出GIP可以和1、4结合,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蛋白质的合成、血糖调节、免疫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常见生活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40.人类共有5类免疫球蛋白,分别为IgG、IgM、IgA、IgD和IgE。其中IgG是血清中抗体的主要类型,在淋巴和组织液中也有少量存在,具有与病原体结合或中和毒素的能力;IgM在感染的早期发挥作用;IgA主要存在于消化道、呼吸道的分泌液中,在病原体进入血液之前能够与抗原结合,阻止病原体进入血 液;IgD在血清中含量很低,且个体差异较大,可作为膜受体存在于B细胞表面,功能尚不是很清楚;IgE介导过敏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血清检查IgM增高可能只是过往感染,而IgG增高则一定处于感染期B.IgA在内环境之外抵御抗原的免疫过程是通过免疫系统的第二道防线实现的C.IgD在免疫调节过程中可参与免疫细胞的信息交流D.过敏原侵入机体后会引发IgE含量升高,从而导致过敏反应【答案】C【解析】【分析】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的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过敏反应的特点有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抗体的本质是免疫球蛋白,可以和抗原结合。【详解】A、过往感染是之前感染过病原体的,根据题干信息“IgG具有与病原体结合或中和毒素的能力”,所以如果IgG增多,可能是由于发生过往感染,再次接触病原体时时抗体升高,而IgM在感染的早期发挥作用,因此IgM增多,则处于感染期,A错误;B、IgA主要存在于消化道、呼吸道的分泌液中,在病原体进入血液之前能够与抗原结合,阻止病原体进入血,说明其发挥作用的场所主要在呼吸道和消化道中,这属于第一道防线,B错误;C、IgD可作为膜受体存在于B细胞表面,说明其可能有受体的功能,参与免疫细胞的信息交流,C正确;D、过敏反应发生在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引起的,如果是初次进入机体,则不会导致过敏反应,D错误。故选C。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三、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0分)41.科学家发现,单独培养的大鼠神经元,可将其浸在可保持标本活性的液体M中,能形成自突触(如图甲所示)。用电极刺激这些自突触神经元的细胞体可引起兴奋,其电位变化结果如图乙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液体M的成分应和________相似。与神经细胞内液相比,液体M中钠离子、钾离子的浓度所具有的 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其渗透压应________(填“等于”“大于”或“小于”)神经细胞的细胞内液渗透压。________是神经元产生和维持-68mV膜电位主要原因。(2)分离标本中的神经纤维并按图丙、图丁分别连接灵敏电流计,则:①电流计按照图丙、图丁所示的连接方法________(填“能”或“不能”)测出该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②若h=k,同时在图丙、图丁中a、c处给予一个适宜刺激,观察指针偏转,指针反应时间落后的是________图,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组织液(或细胞外液或内环境)②.钠离子浓度较高,钾离子浓度较低③.等于④.K+外流(2)①.不能②.图丙、图丁中电流计均连接在神经纤维膜外③.丁④.丙的冲动只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方式传导,丁的冲动经过了突触间“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转换【解析】【分析】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的电信号,静息时,钾离子外流,膜外电位高于膜内,表现为外正内负;兴奋时,钠离子通道开放,钠离子内流,膜内电位高于膜外,表现为外负内正。2、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是通过突触进行的,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组成,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突触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小问1详解】由题干信息,“可保持标本活性的液体M”,可推测液体M的成分应和组织液(或细胞外液或内环境)相似;与神经细胞内液相比,液体M与细胞外液相似,故钠离子、钾离子的浓度所具有的特点是:钠离子浓度较高,钾离子浓度较低,其渗透压应等于神经细胞的细胞内液渗透压;K+外流是神经元产生和维持-68mV膜电位(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小问2详解】①静息电位是指膜内外电位为内负外正的状态,据图所示,电流计按照丙、丁图所示的方法连接,都是连 在神经纤维的膜外,未兴奋时膜外均为正电位,电位差为零,故不能测出该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②由于丙的冲动只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方式传导,丁的冲动经过了突触间的“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转换,在突触之间有突触延搁现象,所以丁图的反应时间落后。【点睛】本题考查神经细胞膜电位变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42.瘦素(Leptin)是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类激素,能抑制食欲,增加能量代谢、抑制脂肪合成从而减少脂肪积累。当健康者外周脂肪增多时,瘦素分泌增多并作用于下丘脑,通过如图所示的途径参与血脂代谢的调节。(1)瘦素作为激素调节生理活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两点)。(2)肾上腺分泌的激素X促进了脂肪细胞内的________(填“过程①”或“过程②”)。(3)据图可得,瘦素作用的靶器官是下丘脑,其接受瘦素的信号后,经过反应和处理形成一定的刺激传至结构大脑皮层,令其产生饱觉,进而减少摄食行为,这属于________调节。(4)图2是瘦素作用于下丘脑相关神经元,调节其摄食行为,图2中共有________条反射弧,若c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引起突触后膜抑制,则突触后膜接受这种递质后的内膜电位是________。【答案】(1)通过体液进行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作为信使传递信息;微量高效(答两点即可)(2)过程①(3)神经—体液(4)①.0②.负电位【解析】【分析】1、在内分泌系统中,胰岛素是现在已知的,唯一能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能提高血糖浓度的激素则有胰高血糖素、肾上腺髓质激素等几种激素。在一般情况下,主要由于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等两类激素的作用,维持正常的血糖浓度水平。胰岛素降低血糖的作用,可归结为胰岛素促进肝细胞、肌肉细胞、脂肪细胞摄取、贮存和利用葡萄糖,胰岛素还抑制氨基酸转化成葡萄糖;胰高血糖素,它可促进肝糖原的分解,使血糖升高,还可使促进脂肪分解。2、分析图1:瘦素是一种蛋白质类激素,能抑制食欲,可作用于下丘脑促进相应生理过程。 【小问1详解】瘦素是蛋白质类激素,主要由脂肪细胞分泌,没有专门的导管,经过血液(体液)运输,到达靶器官、靶细胞起作用,瘦素作为激素既不为细胞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也不构成细胞结构,而是作为信使传递信息,改变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还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小问2详解】激素X是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可以促进脂肪细胞的脂肪分解,促进了脂肪细胞内的过程①。【小问3详解】瘦素作用的靶器官是下丘脑,其接受瘦素的信号后,经过反应和处理形成一定的刺激传至结构大脑皮层,令其产生饱觉,进而减少摄食行为,这属于神经-体液调节。【小问4详解】图2中缺少感受器、效应器等反射弧的组成部分,不能构成完整的反射弧,所以图2中共有0条反射弧。若c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引起突触后膜抑制,则突触后膜接受这种递质后会导致阴离子内流,使突触后膜仍然维持静息电位,此时内膜电位是负电位。【点睛】本题结合图示,综合考查神经调节、体液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神经冲动的产生过程,掌握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识记血糖调节的具体过程,掌握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等激素的功能,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答题。43.科学家研究发现一种树突状细胞(DC细胞),在免疫反应中有强大的摄取、处理和传递抗原的功能。请回答问题:(1)DC细胞能通过________方式将外来抗原摄入细胞,将其分解;同时,免疫调节也可对付体内的异常细胞,以上这些过程这体现了免疫系统的三个功能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DC细胞处理抗原后,细胞外出现特定的物质能与辅助性T细胞外具有________作用的受体相结合,激活信号分子(S1、S2),从而激发辅助性T细胞出现免疫效应,此过程说明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的功能。具有摄取、处理及呈递抗原能力的细胞,除树突状细胞外还有________等。(3)DC免疫疗法是通过采集患者自体外周血液,在体外诱导培养出大量DC细胞,使之负载上肿瘤抗原信息后再输回给患者。这些DC细胞进入患者体内后,可诱导细胞毒性T细胞精确杀伤肿瘤细胞,该免疫过程属于________免疫。同时,还能使机体产生免疫记忆,具有防止肿瘤复发的功效。 【答案】(1)①.胞吞②.免疫防御、自稳和监视(2)①.识别②.信息交流③.巨噬细胞(3)细胞【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示为DC细胞参与免疫的过程,DC细胞摄取、处理抗原后,细胞外出现特定的物质能与T细胞外的受体相结合,激活信号分子(S1、S2),从而激发T细胞出现免疫效应。【小问1详解】据图分析可知,DC细胞能通过胞吞将外来抗原摄取入细胞内并将其分解。免疫具有三方面的功能:①防御功能: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产生;②自我稳定: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③免疫监视: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小问2详解】DC细胞处理抗原后,细胞外出现特定的结构能被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受体识别,即辅助性T细胞外的受体具有识别作用,从而激发T细胞出现免疫效应,这说明了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巨噬细胞具有摄取、处理及传递抗原的能力。【小问3详解】特异性免疫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细胞免疫过程中发挥作用的主要是T细胞,DC细胞进入患者体内后,可诱导细胞毒性T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细胞毒性T细胞精确杀伤肿瘤细胞,该免疫过程属于细胞免疫。【点睛】本题结合DC细胞参与免疫的过程图解,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答题。44.神经系统对内分泌功能的调节有甲、乙、丙三种方式,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1)据图分析,当血糖升高时,一方面可以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引起________ 分泌增加;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图中________方式调节分泌量,此时胰岛B细胞属于反射弧结构中的________。(2)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分泌是通过图中________方式调节,当人体内________升高时,其分泌量增加。(3)研究发现,电刺激与心脏相连的交感神经,心跳加快;电刺激支配肾上腺髓质的交感神经,心跳也加快。据此推测:由于电刺激交感神经后引起肾上腺髓质产生了某种物质,通过血液循环运送到心脏,促进心跳加快。现有甲、乙两只生理状态最新的兔子,其中甲兔已剥离出支配肾上腺髓质的交感神经(但未切断),请你设计实验验证上述推测。①分别测定甲、乙两只兔子的_______________,并记录。②电刺激甲兔支配肾上腺髓质的__________,立刻用等渗溶液提取甲兔的肾上腺髓质组织液并制成提取液。③将_______________,检测心率,若乙兔心跳加快,则推测正确。【答案】(1)①.胰岛素②.丙③.效应器(2)①.乙②.细胞外液渗透压(3)①.心率②.交感神经③.上述提取液注射到乙兔体内(或静脉)【解析】【分析】1、血糖平衡调节:当血糖浓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胰岛B细胞的活动增强,胰岛素的分泌量明显增加,体内胰岛素水平的上升,一方面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进入肝脏、肌肉并合成糖原,进入脂肪组织细胞转变为甘油三酯;另一方面又能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变成葡萄糖,这样既增加了血糖的去向,又减少了血糖的来源,使血糖浓度恢复到正常水平。当血糖浓度降低时,胰岛A细胞的活动增强,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量增加,胰高血糖素主要作用于肝脏,促进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促进非糖物质转变成糖,使血糖浓度回升到正常水平。2、实验设计需要遵循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等。明确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电刺激交感神经后引起肾上腺髓质产生了某种物质,通过血液循环运送到心脏,促进心跳加快。因此该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进行电刺激,因变量是心率。【小问1详解】血糖升高,一方面可以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加;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丙模式调节分泌量,即由下丘脑的植物神经系统部分调节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此时胰岛B细胞属于反射弧结构中的效应器。【小问2详解】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垂体后叶释放的,对应于图中的乙模式;当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 【小问3详解】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电刺激交感神经后引起肾上腺髓质产生了某种物质,通过血液循环运送到心脏,促进心跳加快。因此该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进行电刺激,因变量是心率。①因变量是心率,因此分别测定甲乙两只小白兔的心率(或心跳的快慢),并记录。②根据实验目的可知,电刺激的是支配肾上腺髓质的交感神经。③将上述提取液注射到乙兔体(或静脉)内,检测心率。若乙兔心跳加快,则电刺激交感神经后引起肾上腺髓质产生了某种物质,通过血液循环运送到心脏,促进心跳加快,该过程中,心跳快慢(心率)受神经-体液调节。【点睛】本题考查神经-体液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血糖调节、水盐平衡调节以及神经调节的具体过程,掌握实验设计的原则,能根据实验目的判断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卷(Word版含答案)
安徽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数学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安徽省合肥一中、四中2021-2022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生物
发布时间:2023-10-30 13:00:02
页数:37
价格:¥2
大小:1.86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