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北京市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6

2/26

剩余24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北京市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生物试卷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图像不能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A.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100×)B.菠菜叶上表皮细胞(400×)C.人体口腔上皮细胞(400×)D.大肠杆菌(12000×)【答案】D【解析】【分析】光学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详解】光学显微镜的最大放大倍数是10×100=1000,所以最大放大倍数是1000倍,而图中大肠杆菌的放大倍数是12000×,所以只能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ABC错误,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需要考生识记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及放大倍数。 2.下列关于水的叙述错误的是A.水是极性分子,水分子间可以形成氢键B.水能溶解多种物质,是油脂等脂质良好的溶剂C.水在细胞中有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存在形式D.通常情况下水是细胞内含量最多的化合物【答案】B【解析】【详解】水是极性分子,水分子间可以形成氢键,A正确;水能溶解多种物质,油脂等脂质不溶于水,B错误;水是生命之源,也是细胞内各种化学反应的介质,在细胞中有两种存在形式,即自由水和结合水,C正确;通常情况下细胞内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是蛋白质,D正确。3.下列试剂与待测样品、实验结果匹配正确的一组是()A.苏丹Ⅲ染液——淀粉液——蓝色B.斐林试剂——蔗糖溶液——砖红色沉淀C.双缩脲试剂——豆浆——紫色D.碘液——花生子叶——橘黄色【答案】C【解析】【分析】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生成砖红色沉淀;脂肪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被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详解】A、淀粉遇碘液变蓝,A错误;B、斐林试剂与还原性糖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蔗糖不是还原性糖,B错误;C、豆浆中富含蛋白质,双缩脲试剂与蛋白质反应生成紫色络合物,C正确;D、花生子叶富含脂肪,苏丹Ⅲ染液会将脂肪染成橘黄色,D错误。故选C。4.关于哺乳动物体内脂质与糖类的叙述,错误的是()A.固醇在动物体内可转化成性激素B.C、H、O、P是构成脂质和糖原的元素C.脂肪与糖原都是细胞内储存能量的物质D.胆固醇是细胞膜的组分,维持膜的稳定性【答案】B【解析】【分析】1、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固醇等:(1)脂肪:储藏能量,缓冲压力,减少摩擦,保温作用。(2)磷脂:是细胞膜、细胞器膜和细胞核膜的重要成分。(3)固醇:① 胆固醇: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②性激素:促进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激发和维持第二性征及雌性动物的性周期;③维生素D:促进动物肠道对钙磷的吸收。2、糖类:包括单糖、二糖、多糖。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详解】A、胆固醇是动物组织中其它固醇类化合物如性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维生素D3等的前体,固醇在动物体内可转化成性激素,A正确;B、糖原属于糖类,只有C、H、O三种元素组成,B错误;C、脂肪是动植物细胞中良好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和人细胞中的储能物质,故脂肪与糖原都是细胞内储存能量的物质,C正确;D、胆固醇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维持膜的稳定性,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D正确。故选B。【点睛】5.下列化合物中,组成的化学元素种类最少的一组是A.纤维素和甘油三酯B.维生素和胰岛素C.核糖和核酸D.糖原和磷脂【答案】A【解析】【分析】糖类的元素组成是C、H、O,蛋白质的元素组成是C、H、O、N等,脂肪和固醇的元素组成是C、H、O,磷脂的元素组成是C、H、O、N、P,核酸的元素组成是C、H、O、N、P。【详解】A、纤维素和甘油三酯的元素组成都是C、H、O只含有3种,A正确;B、维生素是一大类小分子有机物,元素组成主要有C、H、O,胰岛素的本质是蛋白质,蛋白质的主要含有C、H、O、N,至少含有4种,B错误;C、核糖的元素组成是C、H、O,核酸的元素组成是C、H、O、N、P,含有5种,C错误;D、糖原的元素组成是C、H、O,磷脂的元素组成是C、H、O、N、P,含有5种,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及元素组成,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6.脑啡肽是一种具有镇痛作用的药物,下面是脑啡肽的结构简式,据此判断错误的是 A.脑啡肽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B.脑啡肽是一种五肽化合物C.脑啡肽的元素组成是C、H、O、N、SD.脑啡肽由四种氨基酸组成【答案】C【解析】【详解】据图可知脑啡肽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A正确;分析题图可知,该化合物是由五个氨基酸经脱水缩合形成的五肽化合物,B正确;据图可知,脑啡肽的元素组成是C、H、O、N,C错误;题图中构成脑啡肽的R基有5个、其中有2个均为—H,R基有4种,说明脑啡肽由4种氨基酸组成,D正确。【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氨基酸的种类和划分依据,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反应过程,分析题图多肽链片段获取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对氨基酸脱水缩合反应的理解和掌握是解题的关键。7.下图为人的两种功能不同的多肽类激素——催产素和抗利尿激素的结构示意图,数字表示氨基酸的序号,文字表示氨基酸的缩写,如半胱氨酸缩写为“半胱”。两种激素功能不同的原因是()A.连接氨基酸间的化学键不同B.氨基酸种类不同C.细胞中合成多肽的场所不同D.氨基酸数目不同【答案】B【解析】【分析】蛋白质结构具有多样性,原因是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肽链的数目、肽链的空间结构 等不同。蛋白质结构具有多样性决定了蛋白质功能具有多样性。【详解】A、连接氨基酸间的化学键都是肽键,没有不同,A错误;B、据图分析可知,催产素中含有异亮氨酸、亮氨酸,而抗利尿激素中含有苯丙氨酸、精氨酸,二者氨基酸种类不同,导致蛋白质结构不同,则功能不同,B正确;C、细胞中合成多肽的场所都是核糖体,C错误;D、据图分析可知,催产素和抗利尿激素的氨基酸数目一致,D错误。故选B。8.恩格斯将细胞学说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细胞学说的重要历史意义不包括:A.揭示了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B.揭示了生物体结构的差异性C.揭示了动植物可能有共同的起源D.促使人们对生命的研究进入微观领域【答案】B【解析】【详解】细胞学说指出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结构的统一性,A不符合题意;细胞学说没有说明生物体结构的差异性,B符合题意;细胞学说说明了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的,揭示了动植物可能有共同的起源,C不符合题意;显微镜发明以后才创立了细胞学说,显微镜的使用使人们对生物体的结构认识进入微观世界,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学说相关知识,要求学生识记细胞学说的内容和细胞学说的意义。9.科学家把质膜与细胞的其余部分脱离,并将质膜冰冻,然后将其从疏水层撕裂。利用这种技术制作电子显微镜观察材料,发现撕裂面上有很多颗粒。由以上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A.磷脂双分子层是细胞膜的基本支架B.蛋白质是细胞膜的重要成份C.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D.蛋白质分子嵌插或贯穿于磷脂双分子层【答案】D【解析】【详解】 磷脂分子的头部具有亲水性,尾部具有疏水性。科学家把质膜与细胞的其余部分脱离,并将质膜冰冻,然后将其从疏水层撕裂。利用这种技术制作电子显微镜观察材料,发现撕裂面上有很多颗粒,说明磷脂双分子层的中间的磷脂分子的尾部具有很多蛋白质颗粒,即蛋白质分子可能嵌插或贯穿于磷脂双分子层,故选D。10.科学家用两种荧光染料分别标记人和小鼠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分子,将这两种标记细胞进行融合。细胞刚发生融合时,两种荧光染料在融合细胞表面对等分布(即各占半边),最后在融合细胞表面均匀分布。这一实验现象支持的结论是A.膜蛋白能自主翻转B.细胞膜具有流动性C.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D.膜蛋白可以作为载体蛋白【答案】B【解析】【详解】两种荧光染料标记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分子,细胞刚融合时,两种染料在细胞表面对等分布,最后在细胞表面均匀分布,说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不能说明细胞膜在内外翻转,也不能说明细胞膜的物质运输功能。综上分析,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解题关键:细胞膜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功能特点具有选择透过性。11.下列关于流动镶嵌模型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膜以磷脂双分子层作为基本支架,由两层膜构成B.由于磷脂双分子层内部是疏水的,因此水分子不能通过细胞膜C.细胞膜内表面的糖蛋白具有细胞识别和信息传递的重要作用D.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具有流动性,而蛋白质大多也能运动【答案】D【解析】【分析】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1)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这个支架是可以流动的。(2)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大多数蛋白质也是可以流动的。(3)在细胞膜的外表,少数糖类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除糖蛋白外,细胞膜表面还有糖类与脂质结合形成糖脂。【详解】A、细胞膜以磷脂双分子层作为基本支架,由单层质膜构成,A错误;B、磷脂双分子层内部是疏水的,但水分子能通过细胞膜,B错误;C、细胞膜外表面的糖蛋白具有细胞识别和信息传递的重要作用,C错误;D、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都具有流动性,这是细胞膜流动性的基础,D正确。故选D。 【点睛】12.变形虫可吞噬整个细菌的事实说明A.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B.细胞膜具有全透性C.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D.大分子可以通过细胞膜【答案】C【解析】【详解】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是指细胞膜对小分子透过具有选择性,主要体现在主动运输,而变形虫吞噬整个细菌,不是跨膜运输不能体现选择透过性,A错误;细胞膜只要具有生物活性就不会具有全透性,一般只有细胞死亡后细胞膜才会变成全透性,B错误;变形虫可吞噬整个细菌,说明变形虫的细胞膜可以发生运动,即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C正确;变形虫吞噬整个细菌属于胞吞作用,细菌不是大分子,不能说明大分子可以通过细胞膜,D错误。13.蓖麻毒素是一种分泌蛋白,它能使真核生物的核糖体失去活性。细胞分泌蓖麻毒素过程中通过高尔基体以囊泡形式运输至液泡,在液泡中加工成成熟蓖麻毒素,再分泌至细胞外。有关此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蓖麻毒素使核糖体失去活性会阻碍细胞合成蛋白质B.蓖麻毒素的加工需要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的参与C.成熟的蓖麻毒素可独立穿出液泡膜进而分泌至胞外D.蓖麻毒素在液泡中成熟可以防止其毒害自身核糖体【答案】C【解析】【分析】据题干信息可知,蓖麻毒素是一种分泌蛋白,结合分泌蛋白的相关知识分析作答。【详解】A、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故蓖麻毒素使核糖体失去活性会阻碍细胞合成蛋白质,A正确;B、据题干信息可知,蓖麻毒素是一种分泌蛋白,故其加工需要内质网、高尔基体,此外其成熟需要在液泡中进行加工,B正确;C、蓖麻毒素(分泌蛋白)穿出细胞膜需要以囊泡运输的方式进行,该过程需要消耗能量,C错误;D、因蓖麻毒素能使真核生物的核糖体失去活性,故蓖麻毒素在液泡中成熟可以防止其毒害自身核糖体,D正确。故选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充分把握题干信息“蓖麻毒素是一种分泌蛋白”,进而结合选项分析作答。14.在口腔上皮细胞中,大量合成ATP的细胞器是() A.溶酶体B.线粒体C.内质网D.高尔基体【答案】B【解析】【分析】口腔上皮细胞属于动物细胞,其中的线粒体能进行有氧呼吸作用的二三阶段。【详解】A、溶酶体的作用是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和病菌,A错误;B、线粒体中可进行有氧呼吸作用的二三阶段,释放大量能量,合成大量ATP,B正确;C、内质网是蛋白质的加工车间和脂质的合成车间,C错误;D、高尔基体加工、分类和包装由内质网发送来的蛋白质,D错误。故选B。15.根据细胞的功能推测,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白细胞含有较多溶酶体以便于吞噬病原体B.植物根尖细胞比叶肉细胞具有更多的叶绿体C.唾液腺细胞比软骨细胞具有更多的高尔基体D.心肌细胞比腹肌细胞具有更多的线粒体【答案】B【解析】【分析】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功能:细胞器分布形态结构功能线粒体动植物细胞双层膜结构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细胞的“动力车间”叶绿体植物叶肉细胞双层膜结构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内质网动植物细胞单层膜形成的网状结构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高尔基体动植物细胞单层膜构成的囊状结构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动物细胞高尔基体与分泌有关;植物则参与细胞壁形成)核糖体动植物细胞无膜结构,有的附着在内质网上,有的游离在细胞质中合成蛋白质的场所“生产蛋白质的机器”溶酶体主要分布在动物细胞单层膜形成泡状结构“消化车间”,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且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和细菌。液泡成熟植物细胞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构;内含细胞液(有机酸、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中心体动物或某些低等植物细胞无膜结构;由两个互相垂直的中心粒及其周围物质组成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详解】A、白细胞具有吞噬病菌的作用,需要更多的水解酶的参与,故其胞内溶酶体比红细胞多,A正确;B、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不含叶绿体,B错误;C、唾液腺细胞能合成与分泌蛋白质,因此其比软骨细胞具有更多的高尔基体,C正确;D、与腹肌细胞相比,心肌细胞通过收缩、舒张促进血液循环,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因此细胞内含有的线粒体较多,D正确。故选B。16.下列有关内质网与高尔基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内质网膜可以转化为高尔基体膜B.高尔基体和内质网都可以形成溶酶体C.内质网是细胞内磷脂等脂质的合成场所D.内质网与高尔基体都能参与蛋白质的加工【答案】B【解析】 【分析】1、内质网能有效地增加细胞内的膜面积,其外连细胞膜,内连核膜,将细胞中的各种结构连成一个整体,具有承担细胞内物质运输的作用。2、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初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详解】A、内质网可以通过“出芽”形成囊泡,囊泡会与高尔基体膜融合,故通过囊泡,内质网膜可以转化为高尔基体膜,A正确;B、溶酶体是由高尔基体膜断裂形成的,B错误;C、内质网与蛋白质的加工有关,还是磷脂等脂质的合成车间,C正确;D、结合分析可知,在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中,内质网和高尔基体都能参与蛋白质的加工,D正确。故选B。17.变形虫能吞噬并消化草履虫,人体白细胞能吞噬并消化病菌。和上述生理过程有关的是()①细胞膜的流动性②细胞骨架③溶酶体A.①②③B.②③C.①②D.①③【答案】A【解析】【分析】1、细胞中有维持细胞形态、保持细胞内部结构有序性的细胞骨架。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2、溶酶体是“消化车间”,内部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被溶酶体分解后的产物,如果是对细胞有用的物质,细胞可以再利用,废物则被排出细胞外。【详解】①变形虫能吞噬并消化草履虫,人体白细胞能吞噬并消化病菌,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①正确;②细胞骨架与细胞的物质运输、能量转换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②正确;③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③正确。综上所述,①②③正确,BCD错误,A正确。故选A。18.研究发现,细胞中错误折叠的蛋白质或损伤的细胞器与一种被称为泛素的多肽绑定标记后最终被送往溶酶体降解,以维持自身稳定,具体机制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泛素在蛋白质和损伤细胞器降解过程中起到“死亡标签”的作用B.吞噬泡与溶酶体融合后,溶酶体合成多种水解酶将其降解C.吞噬泡与溶酶体融合体现了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D.线粒体膜被降解后可产生氨基酸、核苷酸等物质【答案】A【解析】【分析】1、研究发现,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此外,还有少量的糖类。其中脂质约占细胞膜总量的50%,蛋白质约占40%,糖类占2%~10%。在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中,磷脂最丰富。2、核糖体由rRNA和蛋白质组成,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是“生产蛋白质的机器”。3、溶酶体是“消化车间”,内部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被溶酶体分解后的产物,如果是对细胞有用的物质,细胞可以再利用,废物则被排出细胞外。【详解】A、由题意可知,细胞中错误折叠的蛋白质或损伤的细胞器与一种被称为泛素的多肽绑定标记后最终被送往溶酶体降解,因此泛素在蛋白质和损伤细胞器降解过程中起到“死亡标签”的作用,A正确;B、吞噬泡与溶酶体融合后,溶酶体内多种水解酶将其降解,但水解酶的本质是蛋白质,其合成场所为核糖体,B错误;C、吞噬泡与溶酶体融合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C错误;D、线粒体膜主要由磷脂双分子层和蛋白质构成,被溶酶体降解时,可释放出氨基酸、磷脂(甘油、磷酸及其他衍生物)等物质,无核苷酸,D错误。故选A。19.2018年《Cell》期刊报道,中国科学院上海神经科学研究所利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克隆出两只长尾猕猴,取名为“中中”和“华华”,这一里程碑式的成果让世界瞩目。决定“中中”与“华华”的性状极为相似的物质存在于A.细胞壁B.细胞膜C.细胞质D.细胞核【答案】D【解析】 【分析】克隆动物的概念:动物的一个细胞的细胞核移入一个已经去掉细胞核的卵母细胞中,使其重组并发育成一个新的胚胎,这个新的胚胎最终发育成动物个体。用核移植的方法得到的动物称为克隆动物。【详解】决定“中中”与“华华”的性状极为相似的物质是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故选D。20.蓝细菌是一类进化历史悠久的、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单细胞原核生物。下列关于蓝细菌的说法错误的是()A.蓝细菌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等结构B.蓝细菌无成型细胞核且结构简单C.蓝细菌可利用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D.核糖体是蓝细菌合成蛋白质的场所【答案】C【解析】【分析】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区别:1、原核生物的细胞核没有核膜,即没有真正的细胞核。真核细胞有细胞核。2、原核细胞没有染色体。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构成的。而原核生物细胞内的DNA上不含蛋白质成分,所以说原核细胞没有染色体。真核细胞含有染色体。3、原核细胞没有像真核细胞那样的细胞器。原核细胞只具有一种细胞器,就是核糖体。真核细胞含有多个细胞器。4、原核生物的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壁的成分与真核植物的细胞壁的组成成分不同。原核生物为肽聚糖、真核为纤维素和果胶。【详解】AD、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具有细胞壁、细胞膜和核糖体等细胞结构,核糖体是蓝细菌合成蛋白质的场所,AD正确;B、蓝细菌是原核生物,无成型细胞核且结构简单,B正确;C、蓝细菌不含叶绿体,但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C错误。故选C。【点睛】21.下列有关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液泡:含有大量色素,参与植物对光能的吸收B.中心体:主要成分是磷脂,参与动物细胞分裂C.细胞壁:含有纤维素和果胶,主要控制物质进出细胞D.高尔基体:由单层膜构成,参与蛋白质的加工和分类 【答案】D【解析】【分析】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功能细胞器分布形态结构功能线粒体动植物细胞双层膜结构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细胞的“动力车间”叶绿体植物叶肉细胞双层膜结构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内质网动植物细胞单层膜形成的网状结构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高尔基体动植物细胞单层膜构成的囊状结构对来自内质网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动物细胞高尔基体与分泌有关;植物则参与细胞壁形成)核糖体动植物细胞无膜结构,有的附着在内质网上,有的游离在细胞质中合成蛋白质的场所“生产蛋白质的机器”溶酶体主要分布在动物细胞中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构“消化车间”,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且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和细菌液泡成熟植物细胞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构;内含细胞液(有机酸、糖类、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 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中心体动物或某些低等植物细胞无膜结构;由两个互相垂直的中心粒及其周围物质组成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详解】A、液泡中含有大量色素,与果实和花瓣的颜色有关,其中的色素不能吸收光能,A错误;B、中心体是无膜结构的细胞器,其中不含磷脂,其功能是参与细胞的有丝分裂,B错误;C、植物细胞壁的成分主要是纤维素和果胶,细胞壁是全透性的,不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C错误;D、高尔基体是单层膜的细胞器,与植物细胞壁的形成有关,参与蛋白质的加工和分类、包装、发送,D正确。故选D。22.下图表示借助转运蛋白进行的两种跨膜运输方式,其中通道蛋白介导的物质运输速度比载体蛋白介导的快1000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在细胞膜上是静止不动的B.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在物质转运时作用机制相同C.甲、乙两种方式中只有甲属于被动运输D.载体蛋白需要与溶质分子结合而通道蛋白不需要【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甲、乙两图物质跨膜运输特点是由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需要转运蛋白,不需要能量,都属于协助扩散。【详解】A、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在细胞膜上不是静止不动的,而具有流动性,A错误;B、载体蛋白转运物质时要与物质结合发生构象变化,通道蛋白在转运物质时,不与其结合不发生构象变化,二者作用机制不同,B错误;C、甲、乙两种方式都是从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需要转运蛋白的协助,都属于被动运输,C错 误;D、载体蛋白在转运离子或分子时,会与离子或分子结合,导致发生自身构象的改变,导致运输速率较慢,分子或离子通过通道蛋白时,不需要与通道蛋白的结合,D正确。故选D。【点睛】23.比较生物膜和人工膜(双层磷脂)对多种物质的通透性,结果如下图。据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生物膜上存在协助H2O通过的物质B.生物膜对K+、Na+、Cl-的通透性具有选择性C.离子以易化(协助)扩散方式通过人工膜D.分子的大小影响其通过人工膜的扩散速率【答案】C【解析】【详解】生物膜和人工膜的差异是生物膜有蛋白质,人工膜无。生物膜对水分子通透性大于人工膜,说明生物膜上存在协助H2O通过的物质,故A正确。生物膜对于K+、Na+、Cl-的通透性各不相同,与生物膜这三种离子载体的数量本题有关,体现生物膜对本题物质的选择透过性,故B正确。图解只显示人工膜对K+、Na+、Cl-的通透性一样,都很低,说明人工膜缺乏蛋白质载体协助运输离子,而协助扩散需要载体,故C错。甘油分子体积比气体分子体积大,较不容易通过人工膜,故D正确。故选C。24.新生儿小肠上皮细胞通过消耗ATP,可以直接吸收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和半乳糖。这两种物质分别被吸收到血液中的方式是()A.主动运输、主动运输B.胞吞、主动运输C.主动运输、胞吞D.被动运输、主动运输 【答案】B【解析】【分析】1、协助扩散的特点: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运输,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2、主动运输的特点: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和能量。3、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为胞吞和胞吐。【详解】免疫球蛋白的本质是蛋白质,属于大分子有机物,其进出细胞的方式分别为胞吞、胞吐;而半乳糖是小分子物质,根据题意“新生儿小肠上皮细胞通过消耗ATP,可以直接吸收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和半乳糖”,可知半乳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故这两种物质分别被吸收到血液中的方式是胞吞、主动运输,B正确,ACD错误。故选B。25.溶酶体内含多种水解酶,是细胞内消化的主要场所。溶酶体的内部为酸性环境(pH≈5),与细胞质基质(pH≈7.2)显著不同。以下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溶酶体内的水解酶是在核糖体合成的B.细胞质基质中的H+运入溶酶体不需消耗能量C.溶酶体膜上的蛋白质不会被自身水解酶水解D.溶酶体内pH升高会影响其细胞内消化功能【答案】B【解析】【分析】溶酶体是由高尔基体“出芽”产生的一种重要细胞器,是“消化车间”,内部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和病菌。被溶酶体分解后的产物,如果是对细胞有用的物质,细胞可以再利用,废物则排出细胞外。【详解】A、水解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蛋白质的合成场所为核糖体,正确;B、溶酶体内pH值较低,说明H+相对较多,故H+以逆浓度进入溶酶体,属于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错误;C、溶酶体内部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自身机体衰老、损伤的细胞器,而溶酶体膜上的糖蛋白是高度糖基化的,性质非常稳定,不易被水解酶水解;而且溶酶体膜的磷脂双分子层中含有很多固醇类物质,且和糖蛋白和糖脂进行相互交联,进一步加固了溶酶体膜的稳固性。因此,溶酶体膜不会被水解,正确;D、溶酶体内部含有多种水解酶,pH值较低,若溶酶体内pH升高会影响酶的活性,因而影响细胞内消化功能,正确;故选B。26.盐碱地中生活的某种植物,细胞的液泡膜上有一种载体蛋白,能将细胞质中的Na+逆浓度梯度运入液 泡,减轻Na+对细胞质中酶的伤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Na+进入液泡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B.Na+进入液泡的过程体现液泡膜的选择透过性C.该载体蛋白作用的结果有助于提高植物的耐盐性D.该载体蛋白作用的结果不利于增强细胞的吸水能力【答案】D【解析】【分析】被动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二者均是顺浓度梯度运输,不消耗能量,协助扩散需要转运蛋白的协助;主动运输是逆浓度梯度运输,需要转运蛋白的协助,消耗能量。【详解】A、Na+逆浓度梯度进入液泡的方式属于主动运输,该过程需要载体蛋白,其消耗能量,A正确;B、Na+进入液泡的过程需要液泡膜上有载体蛋白,体现了液泡膜的选择透过性,B正确;C、该载体蛋白作用的结果使Na+进入液泡,细胞液浓度增大,因而细胞的吸水能力增强,C正确;D、该载体蛋白作用的结果是使Na+进入液泡,增加了细胞液的浓度,进而有利于增强细胞的吸水能力,D错误。故选D。27.下列关于囊泡运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囊泡膜由单层磷脂分子和蛋白质构成B.囊泡的融合过程依赖于膜的流动性C.囊泡运输实现了细胞内物质的定向转运D.囊泡在细胞内的移动过程需要消耗能量【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A、囊泡膜由双层磷脂分子和蛋白质构成,A错误;B、囊泡的融合过程依赖于膜的流动性,B正确;C、囊泡运输实现了细胞内物质的定向转运,C正确;D、囊泡在细胞内的移动过程需要消耗ATP水解释放的能量,D正确。故选A。【点睛】28.如图为氨基酸和Na+进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示意图,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A.上皮细胞中氨基酸进入组织液需要消耗能量B.管腔中氨基酸进入上皮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C.Na+出上皮细胞需要能量而进入细胞则不需要D.管腔中Na+进入上皮细胞体现膜的选择透过性【答案】A【解析】【分析】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区别如下: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运输方向顺浓度梯度高浓度→低浓度顺浓度梯度高浓度→低浓度逆浓度梯度低浓度→高浓度载体不需要需要需要能量不消耗不消耗消耗举例O2、CO2、H2O、N2甘油、乙醇、苯、尿素葡萄糖进入红细胞Na+、K+、Ca2+等离子;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详解】A、上皮细胞中氨基酸进入组织液是高浓度→低浓度,需要载体、但不消耗能量,属于协助扩散,A错误;B、管腔中氨基酸进入上皮细胞是低浓度→高浓度,需要载体、消耗能量,属于主动运输,B正确;C、管腔中Na+进入上皮细胞是高浓度→低浓度,需要载体、但不消耗能量,属于协助扩散;上皮细胞中Na+进入组织液是低浓度→高浓度,需要载体、消耗能量,属于主动运输,C正确;D、管腔中Na+等物质进入上皮细胞能体现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D正确。故选A。29.某种水生植物细胞内与细胞外水环境中盐离子的浓度如图所示。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植物细胞通过自由扩散吸收这些盐离子B.细胞膜上运输不同盐离子的载体数量相同C.植物细胞对盐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D.细胞外的盐离子浓度越大植物吸收越多【答案】C【解析】【分析】物质运输方式:(1)被动运输:分为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①自由扩散:顺相对含量梯度运输;不需要载体;不需要消耗能量。②协助扩散:顺相对含量梯度运输;需要载体参与;不需要消耗能量。(2)主动运输:①能逆相对含量梯度运输;②需要载体;③需要消耗能量。(3)胞吞胞吐:物质以囊泡包裹的形式通过细胞膜,从细胞外进或出细胞内的过程。【详解】A、分析图可知,细胞内这些离子浓度均高于细胞外,因此该植物细胞通过主动运输吸收这些盐离子,A错误;B、由于细胞内这些离子的含量不同,说明该植物细胞膜上运输不同盐离子的载体数量不相同,B错误;C、活细胞会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吸收某些离子,即植物细胞对盐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C正确;D、由图示看出细胞外镁离子含量多于钾离子,但细胞内镁离子含量少于钾离子含量,说明植物细胞外的盐离子浓度越大植物吸收不一定越多,D错误。故选C。30.下图为细胞膜上承担物质运输的两类蛋白质及其功能示意图。两类蛋白质结构或功能的不同是() A.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序B.结构贯穿细胞膜内外C.都能进行离子的跨膜运输D.具有选择透过性【答案】A【解析】【分析】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排列顺序和氨基酸数目的不同,以及蛋白质空间结构的多样性,导致蛋白质的多样性。【详解】A、两种蛋白质功能不同,所以组成二者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可能不同,A正确;B、从图像中得出,二者均为贯穿膜内外的蛋白,B错误;C、钠钾泵运输钠钾离子,钾通道运输钾离子,均可进行离子跨膜运输,C错误;D、二者均只能运输特定离子,体现了选择透过性,D错误。故选A。二、非选择题31.胰岛素是我们体内与血糖平衡有关的重要激素。胰岛素由A、B两个肽链组成,其中A链有21个氨基酸,B链有30个氨基酸,两条链之间通过3个二硫键连接在一起,如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胰岛素的元素组成是_____________,氨基酸经过_____________反应形成的两条肽链,形成B链需要脱_____________分子水。(2)胰岛素可促进葡萄糖进入肝组织中形成_____________,后者可维持血糖的稳定。(3)部分Ⅱ型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注射胰岛素以维持血糖平衡。胰岛素不能口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4)胰岛素发挥作用依赖于细胞膜表面糖蛋白的识别,进而引起细胞内一系列代谢反应的发生。这体现了细胞膜_____________的功能。【答案】(1)①.C、H、O、N、S②.脱水缩合③.29(2)肝糖原(3)在消化道中胰岛素的一级结构被破坏,无法发挥正常作用(4)信息交流【解析】【分析】根据题意,胰岛素含有A、B两条链,分别由21个和30氨基酸形成,另外胰岛素分子还含有3个二硫键(二硫键由两个-SH脱去2个H形成),根据肽键数=脱水数=氨基酸数-肽链数=51-2=49个肽键,因此,胰岛素形成过程中总共过去49个水分子,另外还脱去6个H原子,据此分析。【小问1详解】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蛋白质的元素组成是C、H、O、N、S;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经过脱水缩合反应形成的两条肽链;分析题图可知,B链含30个氨基酸,形成B链需要脱30-1=29分子水。【小问2详解】胰岛素是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可促进葡萄糖进入肝组织中形成肝糖原,后者可维持血糖的稳定。【小问3详解】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若口服,则在消化道中胰岛素的一级结构会被破坏,无法发挥正常作用,故需要定期注射胰岛素来治疗部分Ⅱ型糖尿病患者以维持血糖平衡。小问4详解】胰岛素发挥作用依赖于细胞膜表面糖蛋白的识别,进而引起细胞内一系列代谢反应的发生。这体现了细胞膜信息交流的功能。【点睛】本题结合胰岛素形成过程,考查氨基酸的脱水缩合,掌握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和蛋白质的相关计算是解题的关键。本题易错点在于需要学生根据原子守恒,以氧原子数为突破口,计算氨基酸的分子数。32.COPI与COPII是2种具膜小泡,在细胞内蛋白质的转运过程中发挥作用,请据图回答问题。 (1)小泡COPI与COPII的膜是由_____________等成分构成的。(2)据图可知,溶酶体起源于乙_____________(细胞器名称),其含有的_____________可分解侵入细胞的细菌及衰老、死亡的细胞器,以维持细胞功能的稳定。(3)为了研究某种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向细胞中注射3H标记的亮氨酸,最先出现放射性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_。若3H标记的亮氨酸参与缩合反应产生了3H2O,那么3H2O中O来自于氨基酸的_____________(基团名称)。图中囊泡与细胞膜融合的过程反映了膜在_____________方面具有统一性。整个过程需要_____________(细胞器名称)提供能量。(4)假如定位在细胞器甲中的某些蛋白质偶然掺入到乙中,则图中的被膜小泡___________(选填“COPI”或“COPII”)可以帮助这些蛋白质完成回收。(5)黄曲霉素是毒性很强的致癌物质,能引起核糖体从内质网上脱落下来。因此黄曲霉素可能会导致下列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物质的合成和运输受损严重。a.细胞骨架b.唾液淀粉酶c.血红蛋白d.胰岛素【答案】(1)磷脂(脂质)和蛋白质(2)①.高尔基体②.水解酶(3)①.核糖体②.羧基③.结构与功能(结构)④.线粒体(4)COPI(5)bd【解析】【分析】1、据图分析,甲表示内质网,乙表示高尔基体;溶酶体来源于高尔基体,能吞噬并杀死进入细胞的病菌。2、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小问1详解】被膜小泡COPⅠ与COPⅡ是囊泡,成分和细胞膜类似,由脂质和蛋白质构成。 【小问2详解】乙扁平囊状,大小囊泡构成,是高尔基体,溶酶体起源于高尔基体;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可分解侵入细胞的细菌及衰老、死亡的细胞器,以维持细胞功能的稳定。【小问3详解】由分析可知,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是核糖体,为了研究某种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向细胞中注射3H标记的亮氨酸,最先出现放射性的细胞器是核糖体。若3H标记的亮氨酸参与缩合反应产生了3H2O,那么3H2O中O来自于氨基酸的羧基。图中囊泡与细胞膜融合的过程反映了膜在结构与功能(结构)方面具有统一性。线粒体是动力车间,整个过程需要线粒体(细胞器名称)提供能量。【小问4详解】假如定位在细胞器甲中的某些蛋白质偶然掺入到乙中,题图中COPⅠ是由细胞器乙高尔基体到甲内质网,所以可以帮助这些蛋白质完成回收。【小问5详解】黄曲霉素是毒性很强的致癌物质,能引起核糖体从内质网上脱落下来,进而影响分泌蛋白的加工、运输;题中b唾液淀粉酶、d.胰岛素是分泌蛋白,a细胞骨架、c血红蛋白是胞内蛋白,因此黄曲霉素可能会导致b、d物质的合成和运输受损严重。【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生物膜系统的相互转化,结构和功能,主要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利用题图反应的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33.2016年诺贝尔生理学授予研究自噬性溶酶体的日本生物学家。溶酶体在胞吞和细胞自噬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人体细胞内的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下图1表示溶酶体结构示意图,图2表示某吞噬细胞内溶酶体的产生和发挥作用的过程。请回答问题:(1)据图1可知,溶酶体内部pH能维持在5左右,是因为溶酶体膜上存在H+泵,可将H+运进溶酶体内,在此运输过程中H+泵作为_____________起作用。(2)据图2可知,溶酶体可以结合含有_____________的小泡,形成异噬溶酶体;还可以与清除_____________的自噬体结合,形成自噬溶酶体。自噬体内的物质被水解后,其产物可以被细胞重新利 用。由此推测,当细胞养分不足时,细胞“自噬作用”会_____________(增强/不变/减弱)。(3)衰老的线粒体功能逐渐退化,会直接影响细胞的_____________作用。研究表明,少量的溶酶体内的水解酶泄漏到细胞质基质中并不会引起组织细胞损伤,推测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答案】(1)载体蛋白#转运蛋白(2)①.外源病原体#病原体②.衰老的细胞器(衰老的线粒体和内质网)③.增强(3)①.有氧呼吸#呼吸②.酸性环境是溶酶体内水解酶发挥作用所必需的。【解析】【分析】1、溶酶体是“消化车间”,内部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被溶酶体分解后的产物,如果是对细胞有用的物质,细胞可以再利用,废物则被排出细胞外。2、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细胞的“动力车间”,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大约95%来自线粒体。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嵴的存在大大增加了内膜的表面积,线粒体内膜和基质中含有许多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3、主动运输:物质逆浓度梯度进行跨膜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小问1详解】分析图1可知,溶酶体中pH值小于细胞质基质,所以溶酶体中H+大于细胞质基质,因此在H+运进溶酶体的过程中属于逆浓度运输,为主动运输,H+泵作为载体蛋白。【小问2详解】据图2可知,溶酶体可以结合含有病原体的小泡,形成异噬溶酶体;还可以与清除衰老的细胞器的自噬体结合,形成自噬溶酶体。当细胞养分不足时,细胞会通过“自噬作用”分解有机物形成无机物,供细胞利用,自噬作用会增强。【小问3详解】有氧呼吸的二和三阶段在线粒体中进行,线粒体功能退化,会直接影响有氧呼吸的二、三阶段。细胞质基质中的pH与溶酶体内不同,导致酶活性降低或失活,所以少量的溶酶体内的水解酶泄露到细胞质基质中并不会引起组织细胞损伤。【点睛】本题结合吞噬细胞内溶酶体的产生和作用过程图解,意在考查学生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34.科学家根据一些证据推断,线粒体、叶绿体分别起源于一种原始的细菌和蓝藻类原核细胞,它们最早被原始的真核细胞吞噬进细胞内而未被消化,与宿主进行长期的共生而逐渐演化为重要的细胞器。根据所 学知识,请写出支持“内共生起源学说”的证据:_____________。【答案】证据1: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有双层膜,且内外膜结构有较大差异;证据2:线粒体和叶绿体有DNA,具有一定程度的遗传和控制代谢的功能【解析】【分析】【详解】证据1: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有双层膜,且内外膜结构有较大差异,推测线粒体外膜可能是真核细胞的膜,内膜可能是原核细胞的膜,支持“内共生起源学说”;证据2:线粒体和叶绿体有DNA,具有一定程度的遗传和控制代谢的功能,而原核细胞也含DNA,推断线粒体和叶绿体可能是被真核细胞内吞的原核生物,支持“内共生起源学说”。【点睛】35.下图为小肠上皮细胞转运葡萄糖的过程示意图。小肠上皮细胞位于肠腔一侧的突起可以增大细胞的吸收面积。(1)小肠是人体消化和吸收营养的主要器官,食物中的淀粉、蛋白质等经过消化后产生的葡萄糖、___________等小分子物质主要通过小肠上皮细胞吸收。(2)据图分析,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时,不直接消耗ATP,而是借助相同载体蛋白上Na+顺浓度梯度运输时产生的电化学势能,分析此种转运葡萄糖的方式为__________。肠腔一侧膜面积的增大,增加了载体蛋白的________,使葡萄糖的吸收效率提高。(3)据图分析,葡萄糖从小肠上皮细胞出来时的转运方式为协助扩散,依据是___________。(4)小肠是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但酒精除在小肠中被吸收外,还能在胃中被吸收,这是因为酒精或其他脂溶性物质能够以____________的转运方式进入细胞,所以空腹饮酒,酒精吸收快、易醉。【答案】①.氨基酸②.主动运输③.数量④.顺浓度梯度、需要转运蛋白协助、不消耗能量⑤.自由扩散 【解析】【分析】图中是小肠上皮细胞转运葡萄糖的过程示意图,葡萄糖进小肠上皮细胞是低浓度到高浓度,是主动运输,出小肠上皮细胞是高浓度到低浓度,是协助扩散,Na+进小肠上皮细胞是高浓度到低浓度,是协助扩散,出小肠上皮细胞是低浓度到高浓度,是主动运输。【详解】(1)食物中的淀粉被水解成的葡萄糖、蛋白质被水解成的氨基酸等小分子物质主要通过小肠上皮细胞吸收。(2)据图示中的信息分析,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主动运输。肠腔一侧膜面积的增大,增加了载体蛋白的数量,使葡萄糖的吸收效率提高。(3)据图分析,葡萄糖从小肠上皮细胞出来是顺浓度梯度、需要转运蛋白协助、不消耗能量,属于协助扩散。(4)小肠是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但酒精除在小肠中被吸收外,还能在胃中被吸收,这是因为酒精或其他脂溶性物质能够以自由扩散的转运方式进入细胞,所以空腹饮酒,酒精吸收快、易醉。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生物
发布时间:2023-10-30 09:40:02 页数:26
价格:¥2 大小:750.99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