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语文
>
河南省安阳市等四地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下学期开学检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
河南省安阳市等四地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下学期开学检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20
2
/20
剩余18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高三语文考试(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中国儿童文学研究已有百余年的历史。但在某些重要甚至重大学术问题上,在普遍性的学术规范上,一些儿童文学研究依然存在失真失据、学术含量不足、理论阐释力较弱等问题。本文使用“凝视”“谛视”“审视”来指称三种研究方法。之所以借用这三个形象化的词语,是为了取得最好的表达效果。“凝视”“谛视”“审视”这三个词,就词典上的解释而言,都有仔细看的意思。不过,人类在言语实践中使用的词语,总是会超越其“词典意义”,在具体语境中具有更为丰富的内涵。本文使用的“凝视”一词,偏重对“事实”的长时间认真观察和查证;“谛视”一词中的“谛”是真谛的“谛”,强调透过现象看到研究对象的本质;“审视”突显的则是对研究对象的“审问”,指向怀疑和批判精神。这三种研究方法既是相互联系的,又分别针对不同的问题。“凝视”主要针对某些儿童文学研究在事实描述上缺乏真实性和准确性,“谛视”主要针对儿童文学研究在理论阐释上缺乏深刻性,“审视”主要针对在学术讨论上缺失反思意识和批判精神。笔者认为,采用“凝视”性“谛视”性“审视”性的研究方法,有助于解决中国儿童文学研究存在的问题,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研究获得更大的发展动能。尤瓦尔·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一书中提出:人类的语言具有两个功能,一个功能是描述“事实”,比如“小心!有狮子!”另一个功能则是“讨论虚构的事物”,比如“狮子是我们部落的守护神”。与尤瓦尔·赫拉利提出的两种语言功能相对应,儿童文学研究也存在两种学术语言。一种是描述事实,另一种是阐释思想。“凝视”性研究偏重于对“事实”,特别是文学史“事实”的研究,重在描述、揭示或澄清事实,追求的是真实性和准确性。通过“凝视”,我们才有可能对研究对象形成精确的认知,保证研究的科学性。“谛视”性研究强调透过现象和经验,看到研究对象的精义和本质。开展“谛视”性研究,需要进行抽象的哲学思辨和理论建构,以获得创造性阐释。举例来说,在对语言属性的研究中,将语言看作人类交 际的工具这一观点,更易得到一般人的理解和认同,理解这一问题并不需要多少“谛视”性目光。然而,随着人类思维的进化,对语言的属性进行“谛视”的理论出现了。德国语言学家洪堡特说:“个人更多地是通过语言而形成世界观……每一语言都包含着一种独特的世界观……我们甚至可以说,他完全是按照语言的引导在生活”杰姆逊说:“当我们说话时自以为自己在控制着语言,实际上我们被语言控制,不是‘我在说话’,而是‘话在说我’。”媒介文化学者尼尔·波兹曼说:“语言无愧为一种原始而不可或缺的媒介,它使我们成为人,保持人的特点,事实上还定义了人的含义。”与语言是人类交际的工具这一观点相比,洪堡特等人对语言的“谛视”性阐释,显然更属于乔纳森·卡勒所说的具有复杂性和启发性的“理论”。从中国儿童文学研究史的角度来看,“谛视”性研究能力有助于对一些基本理论问题做出创造性阐释,因此对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不断向前发展而言非常重要。“审视”性研究提倡反思意识和批判精神,重视学术对话和辩论,把学术研究推向深入。“审视”性研究中的反思和批判既指向他人,也指向自己。不做“审视”性研究,一个学科将失去纠偏、纠错的机会,缺乏活力和动力,既难以出现学术研究的创新,也难以带来学术的进步。(摘编自朱自强《中国儿童文学研究的三种方法》)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虽然中国儿童文学研究已有百余年的历史,但在某些方面还是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厘清。B.文中使用的“凝视”“谛视”“审视”这些词语,和词典意义无关,具有丰富的内涵。C.“话在说我”和“语言……事实上还定义了人的含义”都属于对语言的“谛视”性的阐释。D.“审视”性研究所提倡的反思意识和批判精神,既可以运用于他人也可以运用于自己。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通过总一分一总的论证结构,阐述了“凝视”性“谛视”性、“审视”性的研究方法,有详有略。B.文章第三段引用尤瓦尔·赫拉利的观点,论证了“凝视”性研究重在描述、揭示或澄清事实。C.文章第四段引用几位相关学者的论述,论证“谛视”性研究需要进行抽象的哲学思辨和理论建构。D.文章运用阐释性语言,阐述了儿童文学研究中“凝视”“谛视”“审视”这三种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研究方法。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发现研究对象后,对其进行长时间的认真观察和仔细辨别,将其看真切、弄明白、搞清楚,这种研究方法属于“凝视”性研究。B.将某一具体作品的出现时间作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发生时间,依靠孤证得出结论,采用这种方法的研究并不是“谛视”性研究。 C.学术争论可以将争论双方及“围观者”对某些重大问题的思考引向深入,学术争论往往具有“审视”性研究的性质。D.儿童文学的研究,应先进行“谛视”性的研究,对一些基本理论问题做出创造性阐释,然后再进行“审视”性的研究,使其产生活力和动力。【答案】1.B2.D3.D【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和词典意义无关”说法错误。从第二段“之所以借用这三个形象化的词语,是为了取得最好的表达效果……就词典上的解释而言,都有仔细看的意思。不过,人类在言语实践中使用的词语,总是会超越其‘词典意义’,在具体语境中具有更为丰富的内涵”可知,应该是超越了“词典意义”,具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但并不是“无关”的。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文章通过总一分一总的论证结构”分析错误。本文的论证结构不是“总一分一总”,而是“总一分”结构。B.“论证了‘凝视’性研究重在描述、揭示或澄清事实”说法错误。文章第三段引用尤瓦尔.赫拉利的观点,目的是引出“儿童文学研究也存在两种学术语言。一种是描述事实,另一种是阐释思想”。并非为了论证“凝视”性研究重在描述、揭示或澄清事实。C.“论证‘谛视’性研究需要进行抽象的哲学思辨和理论建构”说法错误。第四段引用几位相关学者的论述,目的在于说明与语言是人类交际的工具这一观点相比,洪堡特等人对语言的“谛视”性阐释,属于乔纳森·卡勒所说的具有复杂性和启发性的“理论”,是创造性的阐释。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应先进行‘谛视’性的研究,对一些基本理论问题做出创造性阐释,然后再进行‘审视’性的研究,使其产生活力和动力”分析错误。原文阐述了“谛视”性和“审视”性研究的不同方向,未阐述“谛视”性和“审视”性研究的逻辑顺序。故选D。(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的保障。生物多样性保护、全球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是国际社会关注的三大热点。生物多样性是生物与环境协同进化的结果。本地种能对入侵植物做出适应性进化响应,生物入侵导致本地物种的进化,形成物种多样性的共存现象。干旱、半干旱地区,水分是决定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关键因子,良好的水分条件是植被恢复的必要条件。随着降水量的减少,草原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逐渐降低。生物多样性的三个主要层次是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或称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这是组建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基本层次。基因遗传和变异决定遗传的多样性,生物的进化导致物种的多样性,生物与环境构成了生态系统多样性。(摘编自王慷林、李莲芳《生物多样性导论》)材料二:随着几百万年的进化,现在地球上很多动植物和微生物都形成了特殊的化学物质。人类在利用这些物质的同时,也逐步掌握了其对治疗疾病起的作用。从《神农百草经》到《本草纲目》,越来越多的医药资源被人类挖掘。新药在投入临床使用之前,必须在人类近亲黑猩猩身上进行试验。通过对动物行为的观察研究,我们可以掌握某些动物性病原的传播特点,从而有效地切断人畜共患病的传播途径,防止重大传染性疾病的发生。生物多样性提供了万物生长所依赖的基本物质和生态服务。生态系统通过维持捕食者和被捕食者,植物、动物和人体中宿主、携带者以及寄主之间的平衡,控制一些传染病的出现和传播。例如,森林不仅能够提供木材、药品等,同时能涵养水分,释放出有杀菌作用的植物杀菌素。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类盲目地向自然界索取生物资源,人类活动导致大量物种频繁灭绝,大约每天有100多个物种从地球上不可逆转地消失。随着生物多样性的逐步减少,生态系统的各项功能也会退化,这将不可避免地威胁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摘编自邱晨《浅谈生物多样性与人类健康》)材料三:普洱市是北回归线上生态保存最完整、生物种类最丰富的一片绿洲,村民与亚洲象群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多年来,象群与人类建立起了信任,但象群向外活动、迁徙不免损毁农户的经济作物,给村民造成一系列损失。思茅区法院通过和保险公司对接,巳为414户农户兑现100余万元理赔款。为切实维护村民权益、推动野生亚洲象保护,2022年3月9日,普洱市思茅区人民法院挂牌成立全国首家“人象和谐法律服务点”。近年来,该法院不断加强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促进人象和谐,以司法之力守护生物多样性之 美,擦亮生态司法服务品牌,确保个人合法权益与环境公共利益均得到有效保护。思茅区思茅港镇茨竹林村有“两宝”:茶和鸟。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近年来当地“观鸟经济”和乡村旅游逐渐火热。与此同时,当地涉山林水土等矛盾纠纷也逐渐增加。为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思茅区法院进一步延伸司法服务职能,大力开展巡回审判、诉调对接、法律宣讲等司法服务工作,共同促进该片区的产业发展、生态旅游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普洱市中级人民法院积极探索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新路径,通过协调联动保护机制,组建多元共治工作站和法律服务点。(摘编自石飞《以法之名守护生物多样性》)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生物多样性保护已是国际社会关注的三大热点之一,在人类生存、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方面意义重大。B.我们应重视本地种与外来种的协同进化,本地种应对外来入侵时的适应性进化,将对保护本地生态系统多样化具有现实意义。C.通常,生物多样性与水关系密切,会随着干旱程度的降低而降低,在那些水分受到很大限制的干旱、半干旱地区,这种情况更为明显。D.生物多样性由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主要层次组成,其形成是内在因子和外在因素的相互作用的结果。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很多动植物和微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特殊的化学物质,这些物质对人类疾病有治疗作用,越来越多的医药资源被人类挖掘。B.要有效地切断人畜共患病的传播途径,防止重大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就必须拿新药在人类近亲黑猩猩身上进行试验。C.生态系统通过维持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等之间的平衡,控制一些传染病的出现和传播,森林就是一种起平衡作用的生态系统。D.人类盲目地向自然界索取生物资源,人类活动导致大量物种频繁灭绝,破坏了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这将威胁人类的健康。6.结合材料三分析,普洱市法院系统守护生物多样性方面探索了哪些新模式?请概括说明。【答案】4C5.B6.①护象惠民同步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②延伸司法服务职能,生态经济共赢共生;③完善联动保护机制,构建多元共治格局。 【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会随着干旱程度的降低而降低”错误。由原文“干旱、半干旱地区,水分是决定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关键因子,良好的水分条件是植被恢复的必要条件。随着降水量的减少,草原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逐渐降低”可知,应是“会随着干旱程度的增加而降低”。故选C。【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能力。B.“就必须拿新药在人类近亲黑猩猩身上进行试验”错误。由原文“通过对动物行为的观察研究,我们可以掌握某些动物性病原的传播特点,从而有效地切断人畜共患病的传播途径,防止重大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可知,选项强加条件关系。故选B。【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信息的能力。由原文“该法院不断加强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促进人象和谐,以司法之力守护生物多样性之美,擦亮生态司法服务品牌,确保个人合法权益与环境公共利益均得到有效保护”可知,护象惠民同步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由原文“进一步延伸司法服务职能,大力开展巡回审判、诉调对接、法律宣讲等司法服务工作,共同促进该片区的产业发展、生态旅游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可知,延伸司法服务职能,生态经济共赢共生。由原文“积极探索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新路径,通过协调联动保护机制,组建多元共治工作站和法律服务点”可知,完善联动保护机制,构建多元共治格局。(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古柏碧野①在江边的山头上,突立着一棵古柏。这棵古柏映照过江流无数次的涨落,印证过山区人民的重重灾难,经历过千百年时世的变迁。②可是现在,这棵已经干枝秃梢的古柏,春来忽然暴发新枝,变得茂盛苍翠。③这棵古柏盘根在石缝中,生长在临江的“跌跤岗”上,它饱经风霜。在以往漫长的岁月中,它用树荫盖过出山进山到此歇脚的山民,招来山风和江风,吹散他们浑身的疲劳。人们喜欢在它的荫凉下吃一点 蒲包里的冷饭,喝几口山泉,然后枕着柏根,摊开四肢,舒展筋骨。④但是从它遍体鳞伤的铁黑的树干上,可以看出它在以往漫长的岁月中,受过数不尽的摧残和折磨。那斑斑驳驳的是马龅印,那一道道裂纹是刀斧痕,反动军队进山“剿匪”,出山砍树,它和山区人民一同度过了苦难的岁月。……⑤这一天终于到来了,江面上出现了钻探船,沿岸出现了水文站,山上出现了测量队。白天,谁把红旗挂在它的身上,像给它披红似的,风吹红旗,闪啦啦飘;夜里,谁把明灯挂在它的身上,像给它结彩似的,明灯照亮半夜,迎接黎明。它第一次担当起山区水利建设的重任,它用红旗、用明灯给人们指示方向和位置。⑥从这一天起,年轻的技术员喜欢围坐在它的下面,一边揩汗一边唱歌;老工程师绕着树身,用手指轻轻地敲着它,用手掌心亲爱地抚摸它;前来巡视的领导同志,放心地背靠着它,面对江流沉思。⑦不久,上游、下游,深山、平原,从每一条崎岖的山径上,从每一条平坦的大路上,背锅、挑担、推车的一支支队伍,从四面八方闹闹嚷嚷地汇集到这古柏临江的一带山里来了;而且溯着干流、顺着支流,一队队闪光的帆船和一串串冒烟的轮船,运着建设器材,运着生活物资,浩浩荡荡地开到这古柏照影的江边来了。⑧沸腾的日子开始了。爆破顽石的炮声如雷,烟焰冲天,地震山摇,江水扬波。⑨古柏屹立山头,成了水利工地突出的标志。初来的年轻民工有的掉了队,就会自自然然地走到古柏下边来过夜。古柏展开枝叶,给他们避雨,给他们安身,给他们温暖。而带队的老队长,也会自自然然地跑到古柏下来找丢失的民工,欢欢喜喜地把他们领回去。⑩通往古柏的山径,过去是晴天崎岖,雨天泥泞,可是现在已经被修成一条坦荡的大道,“跌跤岗”已经变成“登云路”。古柏下,挂起了电灯,设立了日夜茶水站,让路过的民工们在这里休息休息解解渴,下盘棋,读读报刊,谈谈乡情。⑪现在,住在这江边山间的民工队伍,不论上班下班,都必须经过这棵屹立山头的古柏。清早、黄昏、黑夜,整齐的队伍举着红旗,敲着锣鼓,分批地来往于古柏下。古柏披满朝霞欢送他们,又缀着露珠迎接他们。日日夜夜,朝朝暮暮,一月又一月,一年复一年,古柏像慈祥的祖父,一直抖擞着精神迎送来往不绝的山区水利建设者。⑫不论白天和黑夜,不论清晨或黄昏,不论阴雨与天晴,只要站立在“登云路”的古柏下,从枝叶间,就可以望见拦江大坝凌霄的雄姿,就可以望见如龙的运石料的火车,就可以望见似舰艇横江的一艘艘采砂船,就可以望见横跨江上的铁索大桥,就可以望见一架架凌空擎臂的起重机,就可以望见像长虹高挂的一条条皮带机。而且每当入夜,灯山光海的圆辉,凝成群山中巨大的夜明珠,江流像条闪光的银带,机械修配厂的熔炉化铁的红光像烧山的野火,电焊的蓝弧光像远天闪耀的星星。⑬只有古柏知道这昔日的野岭荒山、恶水险川,是怎样变成了今天的繁华世界! ⑭当混凝土大坝建成以后,当水轮发电机组放射千里电波的时候,当巨型江轮遨游峡谷的时候,当水库蓄得万顷碧波的时候,这古柏将被铸花铁栏栅围起来,保护起来,因为这一带将要成为祖国最美丽的大公园之一。千百年后,让这棵突兀在鲜花覆盖山头的古老柏树,永远做一个见证人,我们这一辈是怎样给后代子孙创造绵绵不断的幸福生活的。⑮这个春天,古柏枝叶忽然变得茂盛起来。愿这棵临江古柏千秋繁茂,万古长青!(摘编自碧野散文集《情满青山》)文本二:①不论是蜜蜂采花酿蜜也好,不论是积云成雨也好,更不论是滴水成河也好,文学作品总是生活的积累和结晶,散文也不例外。所不同的是,散文对生活反映快。短短数千字,触景生情,活泼多姿,色彩鲜明。当然,散文虽短,它也是要经过生活长期的积累、细致的构思的。②长期积累起来的生活,有如矿山,需要引爆,才能取材。生活中的确有灵光一闪的东西,要善于捕捉。这正像火花,能爆破生活积累的矿藏,铁苗、水晶、金玉之材就出现其中。生活愈丰富愈深厚,火花一触,燃烧愈旺。③在我的散文中,力求写出:“江山如画,人物风流。”……尤其是独具一格的散文,它的主要任务是讴歌希望和光明。(摘编自碧野《〈碧野散文选〉序》)7.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①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用拟人等手法,凸显古柏与水利建设者的亲密关系,洋溢着对改变山区落后面貌的建设者的礼赞之情。B.第①段综合运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描绘了大坝建设工地上热火朝天的施工建设场景,语句整饬而有气势。C.第⑤段中“古柏枝叶忽然变得茂盛起来”这句呼应第②段,首尾圆合;再用祈使句表达祝愿,先抑后扬,意蕴悠远。D.文中多用叠音词,诸如“斑斑驳驳”“闹闹嚷嚷”“自自然然”等,既使描写精细,也使语言呈现出和谐音韵美。8.文本二中说,“散文虽短,它也是要经过生活长期的积累、细致的构思的”。请简要分析《古柏》一文的构思艺术。9.碧野曾说:“在我的散文中,力求写出:‘江山如画,人物风流。’”试结合《古柏》一文,谈谈你的体会。【答案】7.C8.①线索明晰,形散神聚。文章以“古柏”为线索,贯穿全篇,依次叙写了古柏的“古”、古柏的“新”、古柏的“苦难”,古柏迎来了繁华世界等多方面内容。借古柏来透视社会生活,展现人民同 大自然的斗争进程,展现人民积极创造、奋发向上的精神。②立象达意,托物抒情。古柏是山区今昔巨变的见证人,是劳动人民改造大自然、创造新生活的奋斗精神(或革命信念)的化身,作者借古柏讴歌劳动人民创造繁华世界的革命精神。9.①力求在散文中写出“江山如画,人物风流”,这一散文创作宗旨体现了作家创作高度的社会和时代的责任感,写出江山如画、人物风流,才能充分激发人民的爱国热忱,激发人民的奋斗精神和创造力。②《古柏》一文描绘临江古柏的傲然风姿与丰富阅历,描绘大坝建设工地紧张繁忙、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叙写建设者的蓬勃活力,展现山区日新月异的发展面貌,这些都凝聚着作家讴歌希望和光明的自觉追求。【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手法、语言、结构等的能力。C.“先抑后扬”错误,结合文本语境,末句表达美好祝愿,起到收绾篇章、烘托主旨的作用,并无先抑后扬。通观全文,作者写古柏,写山区水利建设者,写山区形貌,其实就是讴歌一个改天换地、蒸蒸日上的新时代。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艺术手法的能力。题干设问关联两个文本,以文本二中作者创作心得为设问点,以文本一为典型个案,要求考生解析该文的构思艺术,即分析作者“细致的构思”。解答此题,可以从线索设置、形神关系、抒情方式等角度阐述分析。线索明晰,形散神聚。结合“这棵古柏映照过江流无数次的涨落,印证过山区人民的重重灾难,经历过千百年时世的变迁”“这棵已经干枝秃梢的古柏,春来忽然暴发新枝,变得茂盛苍翠”“从它遍体鳞伤的铁黑的树干上,可以看出它在以往漫长的岁月中,受过数不尽的摧残和折磨”“江面上出现了钻探船,沿岸出现了水文站,山上出现了测量队……”文章以“古柏”为线索,贯穿全篇,依次叙写了古柏的“古”、古柏的“新”、古柏的“苦难”,古柏迎来了繁华世界等多方面内容。借古柏来透视社会生活,展现人民同大自然的斗争进程,展现人民积极创造、奋发向上的精神。立象达意,托物抒情。结合“只有古柏知道这昔日的野岭荒山、恶水险川,是怎样变成了今天的繁华世界”“这个春天,古柏枝叶忽然变得茂盛起来。愿这棵临江古柏千秋繁茂,万古长青”古柏是山区今昔巨变的见证人,是劳动人民改造大自然、创造新生活的奋斗精神(或革命信念)的化身,作者借古柏讴歌劳动人民创造繁华世界的革命精神。【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思想内涵进行个性化解读的能力。题干设问关联两个文本,以文本二中作者的创作心得为设问点,以文本一为典型个案,要求考生解析该文的思想内涵与作家的散文创作主张。解答此题,须结合文本二第③段的内容,先简释“在我的散文中,力求写出:‘江山如画,人物风流。”这句话的含意,再结合文本一解析其创作宗旨的具体体现。“在我的散文中,力求写出:‘江山如画,人物风流’”“它的主要任务是讴歌希望和光明”体现出作家的散文创作宗旨。力求在散文中写出“江山如画,人物风流”,体现了作家创作高度的社会和时代的责任感,写出江山如画、人物风流,才能充分激发人民的爱国热忱,激发人民的奋斗精神和创造力。“在江边的山头上,突立着一棵古柏。这棵古柏映照过江流无数次的涨落,印证过山区人民的重重灾难,经历过千百年时世的变迁”“它饱经风霜”“从每一条崎岖的山径上,从每一条平坦的大路上,背锅、挑担、推车的一支支队伍……浩浩荡荡地开到这古柏照影的江边来了”“每当入夜,灯山光海的圆辉,凝成群山中巨大的夜明珠,江流像条闪光的银带,机械修配厂的熔炉化铁的红光像烧山的野火,电焊的蓝弧光像远天闪耀的星星”,《古柏》一文描绘临江古柏的傲然风姿与丰富阅历,描绘大坝建设工地紧张繁忙、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叙写建设者的蓬勃活力,展现山区日新月异的发展面貌,这些都凝聚着作家讴歌希望和光明的自觉追求。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苏氏文集序①欧阳修予友苏子美②之亡后四年,始得其平生文章遗稿于太子太傅杜公之家,而集录之以为十卷。子美,杜氏婿也,遂以其集归之,而告于公曰:“斯文金玉也弃掷埋没粪土不能销蚀其见遗于一时必有收而宝之于后世者虽其埋没而未出其精气光怪已能常自发见而物亦不能掩也故方其摈斥摧挫、流离穷厄之时,文章已自行于天下,虽尝能出力而挤之死者,至其文章,则不能少毁而掩蔽之也。凡人之情,忽近而贵远,子美屈于今世犹若此,其伸于后世宜如何也!公其可无恨。”予尝考前世文章政理之盛衰,而怪唐太宗致治几乎三王之盛,而文章不能革五代之余习。后百有余年,韩、李之徒出,然后元和之文始复于古。唐衰兵乱,又百余年而圣宋兴,天下一定,晏然无事。又几百年,而古文始盛于今。自古治时少而乱时多,幸时治矣,文章或不能纯粹,或迟久而不相及。何其难之若是欤?岂非难得其人欤?苟一有其人,又幸而及出于治世,世其可不为之贵重而爱惜之欤?嗟吾子美,以一酒食之过,至废为民而流落以死,此其可以叹息流涕,而为当世仁人君子之职位宜与国家乐育贤材者惜也!子美之齿少于予,而予学古文反在其后。天圣之间,予举进士于有司,见时学者务以言语声偶擿裂 ③,号为时文,以相夸尚。而子美独与其兄才翁及穆参军伯长,作为古歌诗杂文,时人颇共非笑之,而子美不顾也。其后天子患时文之弊,下诏书讽勉学者以近古,由是其风渐息,而学者稍趋于古焉。独子美为于举世不为之时,其始终自守,不牵世俗趋舍,可谓特立之士也。(有删改)[注]①此文是欧阳修把苏舜钦的遗文编成集时写的序。②苏子美,即苏舜钦。③髓裂,割裂。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斯文/金玉也/弃掷埋没/粪土不能销蚀/其见遗于一时/必有收而宝之于后世者/虽其埋没而未出/其精气光怪已能常自发/见而物亦不能掩也/B.斯文/金玉也/弃掷埋没粪土/不能销蚀/其见遗于一时/必有收而宝之于后世者/虽其埋没而未出/其精气光怪已能常自发/见而物亦不能掩也/C.斯文/金玉也/弃掷埋没粪土/不能销蚀/其见遗于一时/必有收而宝之于后世者/虽其埋没而未出/其精气光怪已能常自发见/而物亦不能掩也/D.斯文/金玉也/弃掷埋没/粪土不能销蚀/其见遗于一时/必有收而宝之于后世者/虽其埋没而未出/其精气光怪已能常自发见/而物亦不能掩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予友苏子美之亡后四年”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两句中的“之”字用法和意义相同。B.“公其可无恨”与“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归去来兮辞》两句中的“恨”字含义相同。C.三王,一般指夏禹、商汤和周文王,他们分别是夏、商、周三代的开国君主,治国的业绩十分突出。D.“见时学者务以言语声偶搪裂”与“务耕织,修守战之具”(《过秦论》)两句中的“务”字含义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先交代了编辑《苏氏文集》的过程,接着着重写了作者对苏舜钦岳父杜公说的一段话,评价苏舜钦文章的价值。B.作者认为世俗常常是以远为贱、以近为贵的,而苏舜钦的文章能在当时获得好评,已属超出世情,他的文章会得到后世的好评。C.苏舜钦在“举世不为之时”,能率先学作“古歌诗杂文”而始终如一,不左右摇摆,确实是一个不同于常人的“特立之士”。D.全文把叙事、议论、抒情融为一体。在称呼上,语含悲哀,催人泪下;在语言上,错综变化,一唱三叹,充分表现了散文的音节美。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虽尝能出力而挤之死者,至其文章,则不能少毁而掩蔽之也。(2)其后天子患时文之弊,下诏书讽勉学者以近古。 【答案】10.C11.D12.B13.(1)即使是那些曾经出力排挤他、置他于死地的人,对他的文章也不能稍加诋毁而掩盖它们的价值。(2)之后,天子担忧时文的弊端,下诏书劝勉学者写文章要向古文靠拢。【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这些文章,好比金玉,即使被抛弃埋没于粪土之间,也不能使它们销蚀。固然被遗弃于一时,但后世必然会有人将其收集起来当成宝物。虽然这些文章还被埋没而未能出现,但其精神灵气和奇光异彩已经常常自己显现出来,别的东西也无法掩盖住它们。“粪土”是“埋没”的状语,中间省略“于”,不能断开,排除AD;“发”“见”都有“显现”的意思,“发见”是同义连用,共同做“其精气光怪”的谓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和文言词语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两个“之”,都是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句意:在我的朋友苏子美去世四年以后。/(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B.两个“恨”,都是“遗憾”的意思。句意:杜公可不必感到遗憾。/向行人打听前面的路,遗憾的是天亮得太慢。C.正确。D.“两句中的‘务’字含义不同”错误,含义相同,都是“致力”的意思。句意:看见当时学者专门考究语言的声律对偶,将古人的文章摘录得支离破碎。/从事耕作纺织,修造防守和进攻的器械。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B.“作者认为世俗常常是以远为贱、以近为贵的”错误。由原文“凡人之情,忽近而贵远,子美屈于今世犹若此”可知,世上的人之常情,总是轻近贵远,子美不得志于当世,他的文章尚能得到如此的待遇。由此可知,作者认为世俗常常是轻近贵远,而不是“以远为贱、以近为贵”。故选B。【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虽”,即使;“挤”,排挤;“少”,稍微;“毁”,诋毁。(2)“患”,担忧;“弊”,弊端;“讽勉”,劝勉;“近”,靠拢;“古”,古文。参考译文:苏氏文集序欧阳修在我的朋友苏子美去世四年以后,我才在太子太傅杜公家里得到他生平所写的文章遗稿,并把它们集中抄录下来,编为十卷。子美是杜公的女婿,于是我将他的文集编好后归还给社公,并告诉社公说:“这些文章,好比金玉,即使被抛弃埋没于粪土之间,也不能使它们销蚀。固然被遗弃于一时,但后世必然会有人将其收集起来当成宝物。虽然这些文章还被埋没而未能出现,但其精神灵气和奇光异彩已经常常自己显现出来,别的东西也无法掩盖住它们。所以当子美遭到打击、排挤、受到挫折、颠沛流离、处于困境之时,他的文章已经不胫而走,流行于天下,即使是那些曾经出力排挤他、置他于死地的人,对他的文章也不能稍加诋毁而掩盖它们的价值。世上的人之常情,总是轻近贵远,子美不得志于当世,他的文章尚能得到如此的待遇。到了后世他的文章该得到人们怎样的重视啊!杜公可不必感到遗憾。”我曾经考察过前代文章与政治之间兴盛、衰落的关系,感到奇怪的是唐太宗治理国家已经接近于古代三王那样的盛世,可是文章却不能革除五代所留下的浮靡风气。过了一百多年,韩愈、李翱那班人出现以后,元和年间的文章才恢复了古文的传统。唐朝衰落,兵荒马乱又过了一百多年,大宋建立,天下统一,太平无事。又过了近百年,古文才兴盛于当今。自古以来,天下安定之时少,动乱之时多,幸而天下太平了,文章或者不能臻于精粹完美,或者久久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文章之兴盛为何如此之难呢?难道不是因为写文章的人才难得吗?假如一旦有了这样的人才,又有幸出于太平盛世,世人岂会不把他看得很贵重而加以爱惜吗?可叹啊,我的子美,因为一顿酒饭的过错,竟至于被罢职为平民流落而死,这是可以令人叹息流泪,并替那些处于应该乐于为国家培育贤才的职位的仁人君子们感到惋惜的啊!子美的年龄比我小,但我学作古文在他的后面。天圣年间,我在礼部主考官手下考进士的时候,看见当时学者专门考究语言的声律对偶,将古人的文章摘录得支离破碎,这样写出的文章号称“时文”,并彼此以之来夸耀推崇。然而子美却单单与其兄苏才翁和参军穆伯长写作古体诗歌、各类古文,当时人都非议嘲笑他们,但子美不顾这些。之后,天子担忧时文的弊端,下诏书劝勉学者写文章要向古文靠拢,从此,崇尚时文的风气渐渐平息,而学者们作文渐渐趋向于古文。只有子美在全社会不写古文的时候写古文,他能够始终坚持,不因世俗的取舍而取舍,可称为独立超俗的人。(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及第后送潘图归宜春①卢肇②三载皇都恨食贫,北溟今日化穷鳞③。青云乍喜逢知己,白社犹悲送故人。对酒共惊千里别,看花自感一枝春。君归为说龙门事,雷雨初生电绕身。末秋到家潘图归来无所利,骨肉亦不喜。黄犬却有情,当门卧摇尾。[注]①潘图:袁州宜春人,唐会昌年间贫居长安三载,应举不第。②卢肇:唐会昌三年状元,此前他在科场困厄近二十年。③出自《庄子·内篇·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14.下列对《及第后送潘图归宜春》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下句典出《庄子·内篇·逍遥游》以北溟鱼化为大鹏比喻自己科场及第,扣合题意。B.颔联与“身处朱门,而情游江海;形入紫闼,而意在青云”中的“青云”都指“隐居”。C.颈联对仗工整,抒发了饯别友人的嗟惊与“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朝看尽长安花”的欣喜。D.尾联运用“鱼跃龙门”的典故,表达了以自己的举业成功来勉励友人东山再起的含意。15.两诗都运用了对比手法,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答案】14.B15.①《及第后送潘图归宜春》将自身及第与友人落榜对照着来写,一方面写自己乍登青云的惊喜,另一方面抒发对友人落第归乡的嗟叹。同时,也传达了以己之科考成功勉励友人发奋攻读以登龙门的意绪。②《末秋到家》全诗采用对比手法,通过亲人无情无义而黄犬却有情有义的对比描写,辛辣嘲讽了封建社会趋炎附势、贪慕荣利的恶俗风气。【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鉴赏古代诗歌作品的典故、意象、表现手法与情感内涵等的能力。B.“都指‘隐居’”理解不正确。结合题目“及第后送潘图归宜春”及“青云乍喜逢知己”可知此句的“青云”指状元及第,后者指隐居。故选B。【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古代诗歌作品表现手法的能力。分析《及第后送潘图归宜春》一诗的对比,可着重从颔联和尾联的对比切入。颔联“青云乍喜逢知己,白社犹悲送故人”,结合题目“及第后送潘图归宜春”可知,“青云乍喜”是说自己及第的惊喜,“白社犹悲”是指有人落第的悲伤,将自身及第与友人落榜对照着来写,一方面写自己乍登青云的惊喜,另一方面抒发对友人落第归乡的嗟叹。颈联“君归为说龙门事,雷雨初生电绕身”,“龙门事”“鱼跃龙门”的典故,“说龙门事”是诗人以自己科考成功勉励友人发奋攻读以登龙门,“雷雨初生电绕身”表达了对友人将来一举中第的期许。分析《末秋到家》一诗的对比,可从归乡后“骨肉不喜”与“黄犬有情”的对比切入。诗人落第归来,对于家人来说没有什么“利”可图,因而“骨肉亦不喜”,连家人都不高兴;但是“黄犬却有情,当门卧摇尾”,家里的黄狗却有情有义,对诗人的归来十分高兴,摇着尾巴欢迎诗人回家。通过亲人无情无义而黄犬却有情有义的对比描写,辛辣嘲讽了封建社会趋炎附势、贪慕荣利的恶俗风气。(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庄子·逍遥游》中,写宋荣子能认清自我与外界的分际、能辨明荣辱的界限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2)白居易《琵琶行》善于用比喻描写音乐,如“_______”一句运用比喻写弦声婉转流利,“_______”一句运用比喻写弦声愈来愈低沉,以至停顿。(3)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借共享月亮寄托对亲人的思念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定乎内外之分②.辩乎荣辱之境③.间关莺语花底滑④.冰泉冷涩弦凝绝⑤.但愿人长久⑥.千里共婵娟【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辩”“莺”“涩”“婵”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赵九章,我国杰出的气象学家、地球物理学家、空间物理学家,中国人造卫星事业的奠基人。他用61年传奇人生谱写出一曲乐章——它在动荡与炮火中跌宕起伏,在悲欢与离合中百转千回,在复苏与萌芽中摇曳多姿,在奋发与自强中荡气回肠。这首歌,叫作中国科学家的赤子之歌。1949年11月,中科院成立。赵九章出任中科院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在“物理化、工程化、新技术 化”办所方针的指引下,使地球物理研究所学科领域和学术水平快速提高,成为新中国大气科学的摇篮。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了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①。赵九章的血液像黄河一样奔腾起来,他开始写文章,作报告,阐述人造卫星的重要性和深远意义。1965年10月,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研制的方案论证会召开,代号“651会议”。经过②,会议用4个方案、15万字的专题材料,勾画出这颗承载中国人梦想的人造卫星的雏形。接着便是攻坚克难的研制征途,“文革”中,赵九章饱受冲击,内心的孤独与苦楚他③,心里想的只有人造卫星。1970年4月24日,呼啸着划破酒泉基地清冷夜空的“长征一号”火箭,带着赵九章毕生的夙愿,一飞冲天,永载史册。17.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19.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简要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表达效果。【答案】17.①举世震惊②集思广益③只字不提(置之度外)18.在“物理化、工程化、新技术化”办所方针的指引下,地球物理研究所学科领域迅速扩展,学术水平快速提高,成为新中国大气科学的摇篮。19.①运用比喻,把赵九章的一生比作乐曲,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赵九章一生曲折的经历与不同的精神状态,赞颂他的爱国精神。②运用排比,概括出了赵九章一生的不平凡经历,节奏整齐,增强了表达的气势,突出了赵九章的贡献。【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①处,“苏联发射了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令世人瞩目震惊的大事,此处可以填“举世震惊”。举世震惊:使全世界的人震惊,谁都知道。第②处,据前文“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研制的方案论证会召开”和后文“会议用4个方案、15万字的专题材料,勾画出这颗承载中国人梦想的人造卫星的雏形”,此处可以填“集思广益”。集思广益:集中大家的意见和智慧,可以收到更大更好的效果。第③处,据前文“赵九章饱受冲击,内心的孤独与苦楚”和后文“心里想的只有人造卫星”,此处可以填“只字不提”或“置之度外”。只字不提:一个字也不谈起。比喻有意不说。置之度外:放在考虑之外。多用来形容不把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在‘物理化、工程化、新技术化’办所方针的指引下,使地球物理研究所……”成分残缺,由于滥用介词导致主语残缺,可以删去“使”字;二是“学科领域”与“快速提高”搭配不当。把“学科领域”改为“学科领域迅速扩展”。【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两种修辞手法。一是比喻,本体为“赵九章曲折的一生”,喻体为“乐曲”,以乐曲回环往复及拥有不同声调的特点,凸显赵九章一生曲折的经历与不同的精神状态非常形象;从后文“这首歌,叫作中国科学家的赤子之歌”可知,运用比喻赞颂赵九章的爱国精神。二是排比,用四个结构一致的语句“在……中”写赵九章的一生经历,形成排比,句式整齐,以强烈的语气突出赵九章的贡献。富有节奏感,读来朗朗上口,增强了表达的气势。连“跌宕起伏”“百转千回”“摇曳多姿”“荡气回肠”等词语,概括出了赵九章一生的不平凡经历,突出了赵九章的贡献。(二)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源远流长的戏曲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根脉。在过去,它的一唱一吟、一招一式,有滋有味,尽显文化质地之厚、底蕴之深。但前些年,作为传统艺术代名词的戏曲,①。在很多年轻人的眼中,戏曲的“传统”底色意味着内容陈旧、形式古板。戏曲抓不住年轻人,就没有长久生命力。②,还得将戏曲艺术活化呈现,在内容上守正出新,在形式上与时俱进,拿捏好传统戏曲的“古”与传播方式的“新”去更好地呈现戏曲文化的美感。品质化的戏曲演绎,③。戏曲直播就相当于古代“街头卖艺”的现代数字升级版,只不过观看的场地从“街头”转到了“屏幕”。而直播打赏不啻为互联网时代的“新戏票”,相当于知识付费。网友越来越多地为戏曲类优质直播内容打赏,戏曲演员们在获得回报后可以更安心地打磨品质,以至于“卷”起来,那非但能促进戏曲艺术的高质量呈现,还能助益传统文化的高质量传播与传承。如此一来,戏曲直播的“卷”也就会变成文化传承的“显”——显然的显,以及显著的显。20.下列句子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画波浪线处的破折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我——我——我只要见见我的萍儿。B.这仍然是个忠告,不论你们年纪多大——当你们出门,到世界上去走走,最好还是手拉手,紧挨一起。C.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喜悦。 D.添粥的机会除了特殊的日子,——譬如老板、老板娘的生日,或者发工钱的日子之外,通常是很难有的。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答案】20.D21.①跟年轻一代似乎有着很深的隔膜②要抓住年轻观众③就该得到激励与犒赏【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文中画波浪线处的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A.表示声音的延长;B.表示语意转折;C表示插入语;D.表示解释说明。故选D。【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①处,从后文“在很多年轻人的眼中,戏曲的‘传统’底色意味着内容陈旧、形式古板”,可以推知应填的内容为“跟年轻一代似乎有着很深的隔膜”。第②处,从前文“戏曲抓不住年轻人,就没有长久生命力”和后文“还得将戏曲艺术活化呈现”,可以推知应填的内容为“要抓住年轻观众”。第③处,从后文“而直播打赏不啻为互联网时代的‘新戏票’,相当于知识付费”,可以推知应填的内容为“就该得到激励与犒赏”。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相马、赛马、养马”是人才选拔培养的三种说法。“相马观”认为选拔人才最重要,因为只有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才可以发挥最大的作用。“赛马观”认为选拔人才不能仅靠印象和经验,要像赛马一样,让大家在实际的岗位上竞争,最终脱颖而出的才是人才。“养马观”认为人才投资才是最具价值的投资,要取得持续发展,保持持续竞争力,就要做好内部人才培养。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材料呈现关于“人才培养”的三种标准,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必须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对人才的重视不仅是国家层面的战略,也是任何机构、公司、团体、组织健康发展必须坚持的基本方针。“相马”即选拔人才,通过对人的素质考察,来发现和选拔优秀人才,如果人才没有选好,在后面的使用、考核、激励、培养方面就会遇到一系的问题,不仅会使工作变得更加吃力,增加培训的负担,分散工作的精力,也会导致较高的人才流失率。“赛马观”强调充分挖掘每个人的潜质,让人才在工作岗位上竞争,使压力与动力并存,以此选拔出优秀人才。“养马观”强调进行人力资本的培训、培养,实现人力资本的增值。如果说“相马”关注的是人才的过去,“赛马”关注的是人才的现状,那么“养马”关注的是人才的未来。因此,材料中所说的三种人才观,在现实中并不是对立的关系,在实际操作层面往往是兼容的。相马、赛马、养马相辅相成,在人才的选拔中缺一不可,需要在不同的情况下综合运用三种方法才能起到选拔、激励、培养优秀人才的目的,才能涌现更多的“千里马”,呈现“万马奔腾”的局面。写作时,可以选择其中一个方面来谈,也可以综合考虑,选择其中的两个或三个综合立意。行文构思上,先概括材料,由材料引出观点,如:人才选拔需要“相马”、“养马”、“赛马”兼顾。接下来从怎么办的角度展开论述:一、人才选拔德才兼重,要“相好马”。选拔一个人才的标准不仅在于学历、学校、能力这个“帽子”,更在于德行、品质、人格这个“里子”。二、加大人才投资,“养好马”。要提供多渠道人才培养机制,为人才的发展进阶提供支持。三、动态评价打破“永久牌”,要“赛好马”。引入动态评价标准,打破“永久牌”,坚持“严上真下”,以实干论实绩、从实绩看德才,让想干事、能干事者有机会,让“不干事者出局”,做好“赛马”工作。立意:1.不拘一格得人才,英雄何须问出处。2.用人不疑,相中则用。3.在实际工作中让人才脱颖而出。4.自己培养出人才,才有源头活水来。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河南省 等2校2022-2023学年高三英语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河南省安阳市重点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开学检测试题(Word版附答案)
河南省平顶山市等五地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开学检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
河南省安阳市重点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下学期开学联考试题(Word版附答案)
河南省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英语下学期开学摸底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浙江省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下学期模拟检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
江西省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下学期4月质量检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
河南省许平汝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河南省安阳市重点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开学检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
河南省安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10-28 02:45:02
页数:20
价格:¥3
大小:53.25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