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河南省大联考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检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9

2/19

剩余17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河南省大联考2022-2023学年高二年级阶段性测试(二)语文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对于任何一个民族来说,语言都是可靠的标志之一,能把原始人的文化行为与非文化行为区别开来。但是,人类的语言并不是一下子创造出来的。它是在漫长的时期中发明、积累并得到社会群体约定的。因此,人类文化的生成也无法以某一天为界,划出一条“生成线”来,它也是在漫长的时期中逐渐积累起来的。那么,语言为什么这样重要,竟能成为文化生成的标志之一呢?人类有了语言,才有可能进行高度抽象并具有比较完整的思想活动,因为语言是“思维的直接现实”,也就是说思维是借助语言材料,或者说以语言为载体来进行的。人类思维在反映客观世界方面共有间接性与概括性两大特点,这两大特点与文化创造关系密切。思维的间接性是指对客观事物的间接反映,“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前一句是对感知的记录,是对事物的直接反映,说明孟浩然夜间听到了风雨之声;后来他又运用思维活动,所以虽然并未直接见到落花,却能推测必定有多少花儿由于风吹雨打而落下来了,这就是间接反映。间接反映也就是运用思维来进行推想,可以推想前因,也可以推想后果。文化不仅只有社会性,而且对社会群体的意识有引导作用。既然如此,就必须具备进行社会联系和社会引导的工具。这工具便是语言。语言是社会交际工具,只有通过它,人们的思想观念、创造经验等文化成果才能得到传播与交流,文化才能获得社会性并发挥引导作用。文化因为具有高度的社会性,所以从横向的发展来看,如果没有交际工具在社会上传播与交流,那么个体无论有多少精神与物质创造,都是没有文化意义的。因为个体的种种意识都难以成为集体意识,更难以在全社会中发生引导作用。相反,如果交际工具与传布媒介高度发展,那么不论是思维经验还是物质创造经验都将具有越来越大的文化意义。从文化的纵向发展看,它具有世代相传的历史传承性。传承是文化的一个突出标志,而传承又必须借助语言才能实现。文化的传承必须通过教育,而教育的内容主要也就是文化。人与动物的重要区别之一就是存在着有文化与没文化之分,同时也就存在着有教育与没教育之分。动物是没有教育的,所以它们虽然 也可能学会一些本领,如牛会耕田,马会拉车,但都是人教它们的,而不是老牛、老马教的。动物只能根据本能做到有“育”无“教”,在“育”的过程中使下一代动物再依靠本能去生存和繁衍,它们不能“教”就因为没有语言,而没有语言也就是没有思维。所以既不能创造文化,更不能传承与积累文化。从古至今,动物的本领始终只是依靠本能去求得生存与繁衍,没有多大的长进。反之,从古至今,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的本领却越来越大。这是因为人类不但能运用思维来创造文化,而且能借助语言来传教文化,使文化得到越来越厚的积累,越来越大的发展。因此,思维、语言、文化、教育,这四者是密不可分的;缺了其中任何一环,其他三者都不会存在。缺少一环的情况是不可能出现的,因为它们四者之间存在着必然的相互生发与相互依存的关系。(摘编自金开诚《语言与文化》)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从人类发展角度看,语言是由社会群体的约定而形成的,因此它是文化生成的标志之一。B.语言是文化的标志和思维的载体,人类有了语言,就具有了比较完整的思想活动。C.文化具有世代相传的历史传承性,文化的积累与发展,使人类不断创造、传教文化。D.传承是文化的一个突出标志,它必须借助语言才能实现,文化传承和教育紧密相连。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指出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然后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论题。B.文章采用总分总结构,中间部分逐层深入地展开纵向论证,结尾总结并解决问题。C.文章在论证过程中运用了例证法,如例举孟浩然的诗句,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论点。D.文章在论证语言与思维、文化、教育之间的关系时,不仅说理通俗易懂而且逻辑严密。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间接反映是运用思维来进行推想,间接思维必须以语言为载体,它比直接思维更重要。B.人类思维在反映客观世界方面有间接性与概括性两大特点,所以人类才有可能进行文化创造。C.如果没有语言在社会上进行传播与交流,那么文化就很难获得社会性并发挥引导作用。D.聪明动物如猿猴等,所学习的本领都只是依靠本能,不能像人类一样创造文化。【答案】1.D2.B3.A【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语言是由社会群体的约定而形成的,因此它是文化生成的标志之一”曲解文意且因果关系错误,原文的表述是“它是在漫长的时期中发明、积累并得到社会群体约定的”。B.“人类有了语言,就具有了比较完整的思想活动”表述绝对,原文的表述是“人类有了语言,才有可能 进行高度抽象并具有比较完整的思想活动”。C.“文化的积累与发展,使人类不断创造、传教文化”曲解文意,原文的表述是“这是因为人类不但能运用思维来创造文化,而且能借助语言来传教文化,使文化得到越来越厚的积累,越来越大的发展”。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B.“中间部分逐层深入地展开纵向论证”说法错误,文章的中间部分是从三个方面进行分说,三方面属于并列关系,并非逐层深入。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它比直接思维更重要”说法错误,于文无据。根据原文对间接思维的概括“思维的间接性是指对客观事物的间接反映,……间接反映也就是运用思维来进行推想,可以推想前因,也可以推想后果”可知,文中并没有将它和直接思维进行比较。故选A。(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作为现代文明的核心特征,现代化是一个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科技等在内的综合发展进程。作为人类共同的探索和实践,世界现代化进程呈现多样性特点。后发国家推进现代化,可以借鉴先行者的成功经验,但照抄照搬鲜有成功者。只有走出符合自身国情的现代化道路,探索出适合自身实际的现代化发展方式,才能平稳有力推进现代化。近代以来,中国对实现现代化有着强烈的追求,并为之进行了艰辛探索。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开启了独立自主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代化驶入快车道。我们构建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实行积极主动的开放政策,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现代化发展方式,加快了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叠加发展。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不断厚植现代化的物质基础。(摘编自张蕴岭《中国式现代化对推进人类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材料二: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创和形成的。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党成立一百多年来所进行的一切奋斗,目的就是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认识上不断深入、在战略上不断成熟、在实践上不断丰富,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的新道路。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摘编自曲青山《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材料三:——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我国十四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发展途径和推进方式也必然具有自己的特点。我们始终从国情出发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既不好高骛远,也不因循守旧,保持历史耐心,坚持稳中求进、循序渐进、持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我们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我们不断厚植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不断夯实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质条件,同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传承中华文明,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无止境地向自然索取甚至破坏自然必然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我们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我国不走一些国家通过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实现现代化的老路,那种损人利己、充满血腥罪恶的老路给广大发展中国家人民带来深重苦难。我们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摘自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改革开放后,我国现代化驶入快车道,开启了独立自主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并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现代化发展方式。B.当下,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C.虽然我国现代化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十四亿多人口已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D.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尽管各国在现代化发展中互有关联,但现代化发展的进程往往并不同步,推进现代化的道路和方式也各不相同。B.不照搬西方现代化模式,立足本国国情探索适合自己的现代化发展方式,是中国式现代化能够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C.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只要协调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就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D.中国式现代化摒弃了一些国家通过对外掠夺来实现现代化的老路,为人类探索更好的发展道路提供了中国方案。6.我国要保障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前进道路,应坚持哪些重大原则?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答案】4.D5.C6.①应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全面深化改革开放;②应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切从实际出发;③应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④应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促进政治、社会物质、精神、生态等文明协调发展。【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改革开放后……开启了独立自主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时间错位,材料一“开启了独立自主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是新中国成立后。B.“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错误,“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内容被偷换,材料一中说“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C.“十四亿多人口已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已然和未然混淆,材料三“我国十四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总和,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发展途径和推进方式也必然具有自 己的特点”是未然情况。故选D。【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的能力。C.“只要协调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就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说法绝对化。材料三是说“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故选C。【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的能力。结合材料一“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实行积极主动的开放政策,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现代化发展方式,加快了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我们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叠加发展”概括出:应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结合材料二“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和材料三“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概括出:应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切从实际出发。结合材料二“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创和形成的。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概括出:应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结合材料三“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我们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概括出:应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促进政治、社会物质、精神、生态等文明协调发展。(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风云初记(节选)孙犁一九三七年春夏两季,冀中平原大旱。五月,滹沱河底晒干了,热风卷着黄沙,吹干河滩上蔓延生长的红色的水柳。三稜草和别的杂色的小花,在夜间开放,白天就枯焦。农民们说:不要看眼下这么旱,定然是个水涝之年。可是一直到六月初,还没落下透雨,从北平、保定一带回家歇伏的买卖人,把日本侵略华北的消息 带到乡村。河北子午镇的农民,中午躺在村北大堤埝的树阴凉里歇晌。在堤埝拐角一棵大榆树下面,有两个年轻妇女对着怀纺线。从她们的长相和穿着上看,好像姐妹俩,小的十六七岁,大的也不过二十七八。姐姐脸儿有些黄瘦,眉眼带些愁苦;可是,过多的希望,过早的热情,已经在妹妹的神情举动里,充分地流露出来。她们头顶的树叶纹丝不动,知了叫得焦躁刺耳,沙沙的粘虫屎,掉到地面上来。这姐妹两个姓吴,大的叫秋分,小的叫春儿。大的已经出嫁,婆家是五龙堂。五龙堂是紧靠滹沱河南岸的一个小村庄,河从西南上滚滚流来,到了这个地方,突然曲敛一下,转了一个死弯。五龙堂的居民,在河流转角的地方,打起高堤,钉上桩木,这是滹沱河有名的一段险堤。大水好多次冲平了这小小的村庄,或是卷走它所有的一切,旋成一个深坑;或是一滚黄沙,淤平村里最高的房顶。小村庄并没叫大水征服,每逢堤埝出险,一声锣响,全村的男女老少,立时全站到堤埝上来。他们用一切力量和物料堵塞险口,他们摘下门窗,拆下梁木砖瓦,女人们抬来箱柜桌椅,抱来被褥炕席。传说:有一年,一切力量用尽了,一切东西用光了,口子还是堵不住,有五个青年人跳进大流里去,平身躺下,招呼着人们在他们的身上填压泥土,堵塞住水流。他们救了这一带村庄的生命财产,人民替他们修了一座大庙,就叫五龙堂。年代久了,就成了村庄的名字。这小村庄站立在平原上,实际是生活在风险的海里。人民的生活很苦,多少年来,人口和住户增加得很少。秋分的公爹叫高四海,现在有六十岁年纪了。这一带村庄喜好乐器,老头儿从光着屁股就学吹大管,不久成了一把好手。他吹起大管,十里以外的行人,都能听到。在滹沱河夜晚航行的船夫们,听着他的大管,会忘记旅程的艰难。这老人不只是一个音乐家,还是有名的热情人,村庄活动的组织家。在十年以前,这里曾有一次农民的暴动,暴动从高阳、蠡县开始,各个村庄都打出了红旗,集在田野里开会。红旗是第一次在平原上出现,热情又鲜明。高四海和他十八岁的儿子庆山,十七岁刚过门的儿媳秋分全参加了。因为勇敢,庆山成了一个领袖。可是只有几天的工夫,暴动很快地失败了。一个炎热的日子,暴动的农民退到河堤上来,把红旗插在五龙堂的庙顶。农民做了最后的抵抗,庆山胸部受了伤。到了夜晚,高四海拜托了一个知己,把他和本村一个叫高翔的中学生装在一只小船的底舱,逃了出去。在那样兵荒马乱的时候,送庆山出走的只有两个人。年老的父亲,扳着船舱的小窗户说:“走吧!出去了哪里也是活路!” 用力帮着推开小船,就回去了。他还要帮着那些农民,那些一起斗争过、现在失败了的同志们,葬埋战死在田野里的难友。另外送行的是十七岁的女孩子秋分,当父亲和庆山说话的时候,她站在远远的堤坡上。从西山上来的黑云,遮盖住半个天的星星,谁也看不见她。当小船快要开到河心了,她才跑下去,把怀里的一个小包裹,像投梭一样,扔进了小船的窗口。躺在船舱里的庆山,摸到了这个小包包,探身在窗口叫了一声。秋分没有说话,她只是傍着小船在河边上走,雨过来了,紧密的铜钱大的雨点,打得河水啪啪的响。西北风吹送着小船,一个亮闪,接着一声暴雷。亮闪照得清清楚楚,她卷起裤脚,把带来的一条破口袋,折成一个三角风帽,披在头上,一直遮到大腿,跟着小船跑了十里路。风雨锤炼着革命的种子,把它深深埋藏在地下,嘱咐它等待来年春天,风云再起的时候……庆山出去,十年没有音信,死活不知。和他一块逃走的那个学生,在上海工厂里被捕,去年到北平来坐狱,才捎来一个口信,说庆山到江西去了。高四海只有四亩地,全躺在河滩上,每年闹好了,收点小黑豆。他在堤埝上垒了一座小屋,前面搭了一架凉棚,开茶馆卖大碗面。这里是一个小小的渡口。秋分擀面,公公拉风箱。老人从村里远远挑来甜水,卖给客人,又求过往的帆船,从正定带些便宜的大砟,这样赚出两口人的吃喝。秋分在小屋的周围,都种上菜,小屋有个向南开的小窗,晚上把灯放在窗台上,就是船家的指引。她在小窗前面栽了一架丝瓜,长大的丝瓜从浓密的叶子里垂下来,打到地面。又在小屋的西南角栽上一排望日莲,叫它们站在河流的旁边,辗转思念着远方的行人……每年春夏两季,河底干了,摆渡闲了,秋分就告诉公公不要忘记给望日莲和丝瓜浇水,回到子午镇,来帮着妹妹纺线织布。(有删改)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头描写了冀中平原大旱的景象,通过自然环境渲染了日本侵华带来的深重灾难,并为下文写当地频遭水害埋下伏笔。B.高四海是吹大管的好手,他参加了十年前的农民暴动,暴动失败后将儿子送走,并帮助埋葬难友,这十年来与儿媳秋分一起艰苦度日。C.庆山因为勇敢成了农民暴动的一个领袖,失败后出逃到江西,小说以此来表现革命种子在风雨中锤炼,正等待革命的风云再起。D.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塑造人物,通过秋分一家的日常生活来反映时代的风貌,表现冀中劳动人民的觉醒进步和敢于反抗的斗争精神。8.小说中交代了五龙堂的来历,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9.孙犁谈小说创作时说:“女孩子们心中,埋藏着人类原始的多种美德。”请以小说中秋分这一形象加以 说明。【答案】7.A8.①说明当地生存环境的恶劣,当地人遭受的苦难之深重。②表明当地人不为苦难所吓倒,团结起来勇敢抗争的精神。③赞扬五位青年为保护村庄的生命财产而敢于献身的精神。④为下文写高四海和庆山敢于抗争的事迹和精神作铺垫。⑤增加了小说的故事性,吸引读者阅读。9.①对家庭负责、勤劳能干。与公公一起勤劳耕作,开茶馆卖大碗面和水;回子午镇帮着妹妹纺线织布。②忠贞。十多年坚持等待丈夫;在小屋种望日莲和丝瓜,寄托对丈夫的思念。③对苦难不屈、抗争。与公公、丈夫一起参加了农民暴动;在艰难的生活中一直努力着。【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能力。A.“通过自然环境渲染了日本侵华带来深重灾难,并为下文写当地频遭水害埋下伏笔”错误,自然环境描写是小说内容的背景,文中没有涉及日本侵华的具体事件,当地频遭水害的内容是由地名引出的,这些都和开篇的自然环境描写没有关系。选项过度解读。故选A。【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相关情节作用的能力。结合“大水好多次冲平了这小小的村庄,或是卷走它所有的一切,旋成一个深坑;或是一滚黄沙,淤平村里最高的房顶”可知,说明当地生存环境的恶劣,当地人遭受的苦难之深重。结合“小村庄并没叫大水征服,每逢堤埝出险,一声锣响,全村的男女老少,立时全站到堤埝上来。他们用一切力量和物料堵塞险口,他们摘下门窗,拆下梁木砖瓦,女人们抬来箱柜桌椅,抱来被褥炕席”可知,表明当地人不为苦难所吓倒,团结起来勇敢抗争的精神。结合“有五个青年人跳进大流里去,平身躺下,招呼着人们在他们的身上填压泥土,堵塞住水流。他们救了这一带村庄的生命财产,人民替他们修了一座大庙,就叫五龙堂”可知,赞扬五位青年为保护村庄的生命财产而敢于献身的精神。五龙堂自古就有不畏艰险用于抗争的精神,如今“高四海和他十八岁的儿子庆山,十七岁刚过门的儿媳秋分全参加了。因为勇敢,庆山成了一个领袖”,为下文写高四海和庆山敢于抗争的事迹和精神作铺垫。五龙堂的由来蕴含着先辈的热血,这一历程有牺牲,有感恩,内函丰富,增加了小说的故事性,吸引读者阅读兴趣。【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开茶馆卖大碗面。这里是一个小小的渡口”“秋分擀面,公公拉风箱。老人从村里远远挑来甜水,卖给 客人”“她在小窗前面栽了一架丝瓜……秋分就告诉公公不要忘记给望日莲和丝瓜浇水,回到子午镇,来帮着妹妹纺线织布”,秋分与公公一起勤劳耕作,开茶馆卖大碗面和水;有空闲就回子午镇帮着妹妹纺线织布。可见秋分对家庭负责、勤劳能干。“庆山出去,十年没有音信,死活不知”“她在小窗前面栽了一架丝瓜,长大的丝瓜从浓密的叶子里垂下来,打到地面。又在小屋的西南角栽上一排望日莲,叫它们站在河流的旁边,辗转思念着远方的行人”,秋分的丈夫庆山离家十几年,秋分十多年坚持等待丈夫;她在小屋种望日莲和丝瓜,寄托对丈夫的思念。可见秋分忠贞。“高四海和他十八岁的儿子庆山,十七岁刚过门的儿媳秋分全参加了”,秋分与公公、丈夫一起参加了农民暴动;在艰难的生活中秋分和公公种地卖面,一直努力着。可见秋分对苦难不屈、抗争。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左师触龙言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揖之。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见太后。”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曰:“日食饮得无衰乎?”曰:“恃粥耳。”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耆食,和于身也。”太后曰:“老妇不能。”太后之色少解。左师公曰:“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太后曰:“年几何矣?”对曰:“十五岁矣。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太后笑曰:“妇人异甚。”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曰:“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太后曰:“然。”左师公曰:“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主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曰:“无有。”曰:“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曰:“老妇不闻也。”“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节选自《战国策·赵策》)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岂非 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B.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C.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D.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曾不能疾走”与“不知疾之所自起”(《兼爱》)两句中的“疾”字含义不同。B.“乃自强步”与“自胜者强”(《〈老子>四章》)两句中的“强”字含义不同。C.“爱燕后贤于长安君”与“见贤思齐焉”(《论语》)两句中的“贤”字含义相同。D.“而封之以膏腴之地”与“裂地而封之”(《五石之瓠》)两句中的“封”字含义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赵太后刚执政,面对秦国的进攻,向齐国求救,而齐国要赵国以长安君为人质,才派援兵。大臣们极力劝谏赵太后同意,但赵太后对此坚决反对。B.触龙先关切赵太后的起居饮食,缓解了赵太后的情绪;再恳切地为幼子舒祺请托,指出男人比妇女更爱小儿子,得到了赵太后的认同。C.触龙提出“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的观点,用赵国以及其他诸侯国的子孙未被封侯的事实说明爱长安君就应该“令有功于国”。D.触龙非常机智、沉着、善于劝谏,他比较了赵太后对燕后和长安君的做法,把“爱子”与“爱国”统一起来,最终说服了赵太后。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曰:“日食饮得无衰乎?”(2)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答案】10.C11.C12.B13.(1)赵太后说:“我只能靠车子行动。”触龙问:“每天饮食该不会减少吧?”(2)有朝一日太后您不幸去世,长安君将依靠什么在赵国安身呢?老臣认为您替长安君考虑短浅啊。【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您送燕后出嫁时,她上了车还握着她的脚后跟为她哭泣,惦念、伤心她的远嫁,也算是够爱她了。 送走以后,不是不想念她了;但每逢祭祀您一定为她祈祷,祈祷说:“千万不要被赶回来啊”这难道不是从长远考虑,希望她有子孙相继为王吗?“也”句末语气词,往往放句末表停顿,不能放句首,据此排除AD。“祭祀必祝之”中“之”做“祝”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据此排除B。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曾不能疾走”中“疾”意思是“快”,句意:不能快跑。“不知疾之所自起”中“疾”意思是名词,疾病,句意:不知道疾病所起的根源。两者含义不同。B.“乃自强步”中“强”意思是“勉强”,句意:自己只勉强走走。“自胜者强”中“强”意思是名词,强者,句意:能够战胜自我的人是真正的强者。两者含义不同。C.“爱燕后贤于长安君”中“贤”意思是“胜过,超过”,句意:您疼爱燕后超过爱长安君。“见贤思齐焉”中“贤”意思是“德才兼备的人”,句意:看到有德行有才能的人就向他学习。两者含义不同。D.“而封之以膏腴之地”中“封”意思是“封赏”,句意:把肥沃的土地封给他。“裂地而封之”中“封”意思是“封赏”,句意:割地封侯来奖赏他。两者含义相同。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得到了赵太后的认同”错,根据原文“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太后笑曰:‘妇人异甚。’”可知,赵太后认为妇人家疼爱小孩子特别厉害。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恃辇”,依靠车子;“日”,名词作状语。每天;“得……乎”,该不会……吧。(2)“山陵崩”,古代用来比喻国王或王后的死;“何以”,宾语前置句,正确语序是“以何”,依靠什么;“自托于赵”,使自己在赵国立身;“计”,考虑。参考译文: 赵太后刚刚掌权,秦国就加紧进攻赵国。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国说:“一定要用长安君作为人质,才出兵。”赵太后不同意,大臣们极力劝谏。太后明白地对身边近臣说:“有再说让长安君为人质的,我一定朝他脸上吐唾沫!”左师触龙对太后侍臣说,希望拜见太后。太后怒气冲冲地等着他。触龙走入殿内就用快走的姿势慢慢地走着小步,到了太后面前道歉说:“老臣的脚有毛病,不能快跑,很长时间没能来拜见您了。我私下原谅了自己,但是又怕太后的贵体有什么不适,所以想来看望您。”说:“我也是脚有毛病全靠坐车走动。”触龙说:“您每天的饮食该不会减少吧?”太后说:“就喝点粥罢了。”触龙说:“老臣近来特别不想吃东西,还是勉强散散步,每天走三四里,稍微增加了点食欲,身体也舒适些了。”太后说:“我做不到像您那样。”太后的脸色稍微和缓了些。左师公说:“犬子舒祺,年龄最小,不成器;可是臣已衰老,私心又疼爱他。”太后说:“年龄多大了?”触龙回答:“十五岁了。虽然还小,但想趁我未死之前来托付给您。”太后说:“男人也疼爱小儿子吗?”触龙回答:“比妇人爱得厉害些。”太后笑着说:“妇人更厉害。”触龙回答:“老臣认为您疼爱燕后超过爱长安君。”太后说:“您错了,不像疼爱长安君那样厉害。”左师公说:“父母爱子女,就要为他们考虑得长远些。您送燕后出嫁时,她上了车还握着她的脚后跟为她哭泣,惦念、伤心她的远嫁,也算是够爱她了。送走以后,不是不想念她了;但每逢祭祀您一定为她祈祷,祈祷说:‘千万不要被赶回来啊’这难道不是从长远考虑,希望她有子孙相继为王吗?”太后说:“是这样。”左师公说:“从现在算起往上推三代,一直到赵氏建立赵国的时候,赵王的子孙凡被封侯的,他们的子孙还有能继承爵位的吗?”太后说:“没有。”触龙又问:“不仅是赵国,其他诸侯国君的被封侯的子孙的后继人有还在的吗?”太后说:“我没有听说过。”触龙说:“他们当中祸患来得早的就会降临到自己头上,祸患来得晚的就降临到子孙头上。难道国君的子孙就一定不好吗?根本的原因是他们地位高贵却没有功,俸禄优厚却没有劳,而且拥有的贵重宝器太多了啊!现在您把长安君的地位提的很高,并且把肥沃的土地封给他,还给他很多贵重的宝器,却不趁现在让他有功于国,一旦您百年之后,长安君凭什么在赵国立身呢?老臣认为您为长安君考虑得太短浅,所以认为您对长安君的爱不如燕后。”太后说:“您说得对。任凭您指派他吧!”于是为长安君备车一百乘,到齐国去作人质。齐国才出兵。(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江城子①苏轼梦中了了醉中醒。只渊明,是前生。走遍人间,依旧却躬耕。昨夜东坡春雨足,乌鹊喜,报新晴。雪堂西畔暗泉鸣。北山倾,小溪横。南望亭丘,孤秀耸曾城。都是斜川当日景,吾老矣,寄余龄。[注]①此词作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词人当时居于雪堂,在黄州东门外东坡故营地开垦耕种,有感于陶渊 明游斜川“爱曾城之独秀,乃作斜川诗”,因作此词。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人直言陶渊明就是自己前生,表现出自己被贬后对躬耕田园的陶渊明的仰慕之意。B.昨夜春雨将东坡田园滋润,更有喜鹊报喜、新晴气象,美好景物使词人感到欢欣适意。C.下片写东坡雪堂周围的景观,引出词人对陶渊明斜川之游的向往,饱含着词人的感慨。D.结句“吾老矣,寄余龄”表明词人对泉、溪、亭、丘等景物的喜爱,渴望能够于此隐居到老。15.本词与《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虽都写到了“梦”,但表达的情感不同。请对此简要分析。【答案】14.D15.①本词中是写在醉梦里了悟人生,做一个清醒者,表达出对现实中不得志的伤感之情。②《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是写在夜梦中忽然回到了家乡,与妻子相见,表达了对妻子不尽的哀伤和深切的思念。【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D.词人虽对泉、溪、亭、丘等景物喜爱,但“吾老矣,寄余龄”并不是表明“渴望能够于此隐居到老”,而是不得志,在自我排解。故选D。【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本词“梦中了了醉中醒。只渊明,是前生”,意思是“在世俗沉沉的醉梦里了悟人生真谛的清醒者,算起来也只有陶渊明,是我的跨越时空的知音”。苏轼能理解渊明饮酒的心情,深知他在梦中或醉中实际上都是清醒的,这是他们的共同之处。而写在醉梦里了悟人生,做一个清醒者,表达出对现实中不得志的伤感之情。《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是写昨夜在梦中回到了家乡,看见你正在小窗前对镜梳妆。你我二人默默相对无言,只有泪落千行。写在夜梦中忽然回到了家乡,与妻子相见,表达了对妻子不尽的哀伤和深切的思念。(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礼记·大学之道》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表明心不妄动才能够性情平和,而“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指出思考周详才能够处事合宜。(2)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人感慨不知有几人趁着月光回家,只看到月光洒满了江边的树林。 (3))李白《将进酒》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化用了曹植《名都篇》“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之句,表达了诗人的愤懑之情。【答案】①.静而后能安②.虑而后能得③.不知乘月几人归④.落月摇情满江树⑤.陈王昔时宴平乐⑥.斗酒十千恣欢谑【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词的书写:“乘”“摇”“昔”“恣”“谑”。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伴随着梦天实验舱成功转位,神舟十四号航天员进入梦天舱,中国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完成了在轨组装,中国人在太空的梦想家园即将建成。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中国人的航天征程①__________:“长征”“神舟”“天舟”组成天地往返运输工具穿梭大气层,神舟十二号、十三号、十四号三批航天员持续“太空出差”,“天和”“问天”“梦天”依次就位,形成三舱“T”字基本构型。②___________的中国空间站设计,勾画出追求卓越的中国智慧,凝聚着自主创新的中国力量。广大航天人用实干攻坚克难,托举起“T”字基本构型空间站翱翔太空,让中国人的航天梦飞得更稳更远。“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中国航天员眼中的太空风景无与伦比。在宽敞舒适的“太空之家”,枕着星光入梦,回想艰难的追梦历程,中国航天员们③__________。筑梦天宫,圆梦苍穹,中国空间站的即将建成,不仅会是人类探索未知领域更广阔的平台,也会是中华民族在科技和文化上更加自信的舞台。17.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写恰当的成语。18.文中引用了“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答案】17.①震撼人心(举世瞩目)②别具匠心(别出心裁)③心潮澎湃(百感交集)18.①以此写中国宇航员凝望深邃宇宙的状态;②形象地说明所见的太空风景阔大、美好;③丰富了行文的文化内涵且富有艺术表现力。19.即将建成的中国空间站,不仅会是中华民族在科技和文化上更加自信的舞台,也会是人类探索未知领域更广阔的平台。【解析】 【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由前文“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中国人的航天征程”可知,此处可以填形容发展又快又好、引人注意或影响很大的成语,如“震撼人心(举世瞩目)”。“震撼人心”:某件事对人内心震动很大。“举世瞩目”:全世界的人都注视着,形容影响很大。第二空,联系语境“中国空间站设计,勾画出追求卓越的中国智慧,凝聚着自主创新的中国力量”可知,此处可以填形容设计巧妙的成语,如“别具匠心(别出心裁)”。“别具匠心”: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的构思。“别出心裁”:独创一格,与众不同。第三空,联系语境“回想艰难的追梦历程,中国航天员们”可知,此处可以填成功后回忆往昔不易的成语,如“心潮澎湃(百感交集)”。“心潮澎湃”:心里像浪潮翻腾;形容心情十分激动,不能平静。“百感交集”:各种各样的感触交织在一起。【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文中引用了“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是说“仰首观览到宇宙的浩大,俯看观察大地上众多的万物”,形象地体现了宇航员们在太空所看到的壮丽景象,以此反映了中国宇航员凝望深邃宇宙的状态;同时,引用古文可使所表达的语言简洁凝练,增添了表达的文化底蕴和艺术表现力。【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的语病有:一、语序不当,“即将”修饰的是“建成”,要把“中国空间站的即将建成”改成“即将建成的中国空间站”;二、语序不当,“不仅会是……也会是……”是递进关系,应先影响的是“科技文化”方面,然后才是“人类探索未知领域”,要把“人类探索未知领域更广阔的平台”和“中华民族在科技和文化上更加自信的舞台”互换位置。(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记念刘和珍君》和《为了忘却的记念》不仅作者相同,而且文体上都是___①____,天然地具有许多可以比较的地方。两篇文章主题相近,_________②___________,即题目提示的为了“记念”;情感相通,都赞颂了革命青年的英勇,悲痛于他们的牺牲,憎恨反动势力的残暴;写法相似,都善于选取零散的片段勾勒人物画像,并呈现出记叙、议论、抒情三者水乳交融的特点;等等。 另外还应该关注两篇文章的不同。比如,同样_______③______,但前者直露显豁,情感浓厚炽烈;后者则内敛深沉,使用了曲折隐晦的笔法。其实正如鲁迅在《记念刘和珍君》中说的,“长歌当哭,是必须在痛定之后的”。前者写于刘和珍遇害后第14天,鲁迅参加刘和珍追悼会后第7天,处于事件的当下期,悲愤难抑,不能自己,故而抒情浓烈直露,字字血泪;后者写于五烈士遇害两周年,激烈的情感沉淀入内心深处,故而情感虽然沉痛但不激烈波动。另外,20世纪30年代前期,国民党反动派倾力“围剿”革命,大肆逮捕、杀害革命群众,在白色恐怖方面,比段祺瑞执政府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也是“当时上海的报章都不敢载这件事”的主要原因,鲁迅的革命斗争经验在某种程度上节制了他的抒情姿态。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1.请简要概括第三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50个字。【答案】20.①写人记事的纪念性散文②都是为悼念革命青年而作③带有很强的抒情性21.因为两篇文章创作的时间不同,鲁迅的心境不同,且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所以抒发情感的方式不同。【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个空,根据空前“《记念刘和珍君》和《为了忘却的记念》不仅作者相同”和“而且文体上都是”可知,此空要填《记念刘和珍君》和《为了忘却的记念》共同的文体,这两篇文章都是鲁迅写人记事的纪念性散文,故可得出答案“写人记事的纪念性散文”;第二个空,根据空前“两篇文章主题相近”可知,此空是概括《记念刘和珍君》和《为了忘却的记念》两篇文章共同的主题,根据文章内容及空后“即题目提示的为了‘记念’”可知,两篇文章都是为悼念革命青年而作的,故可得出答案“都是为悼念革命青年而作”;第三个空,根据空后“但前者直露显豁,情感浓厚炽烈;后者则内敛深沉,使用了曲折隐晦的笔法”可知,此空与空后句构成转折复句,空后句解释的是《记念刘和珍君》和《为了忘却的记念》两篇文章抒情方式的不同之处,所以此空应填两篇文章抒情上的相同之处,即都带有很强的抒情性,故可得出答案“带有很强的抒情性”。【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概括语段能力及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本段“但前者直露显豁,情感浓厚炽烈;后者则内敛深沉,使用了曲折隐晦的笔法”是总括《记念刘和珍君》和《为了忘却的记念》两篇文章抒情方式的不同,而紧接着此段从三个方面解释了两篇文章抒情方式不同的原因。“前者写于刘和珍遇害后第14天”“后者写于五烈士遇害两周年”是解释第一个原因——因为两篇文章创作的时间不同;“鲁迅参加刘和珍追悼会后第7 天,处于事件的当下期,悲愤难抑,不能自己,故而抒情浓烈直露,字字血泪”“激烈的情感沉淀入内心深处,故而情感虽然沉痛但不激烈波动”是解释第二个原因——因为鲁迅的心境不同;“另外,20世纪30年代前期,国民党反动派倾力‘围剿’革命,大肆逮捕、杀害革命群众,在白色恐怖方面,比段祺瑞执政府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也是‘当时上海的报章都不敢载这件事’的主要原因,鲁迅的革命斗争经验在某种程度上节制了他的抒情姿态”是解释第三个原因——因为写文章时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然后整理成因果关系的句子即可得出答案。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1937年7月,毛泽东同志发表《实践论》一文,副标题就是“论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和行的关系”,详细论述了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的道理,揭露看轻实践的教条主义是种主观主义。毛泽东同志指出:马克思主义看重理论,正是因为它能够指导行动。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空谈一阵,束之高阁,并不实行,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请结合以上材料,以“知与行”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材料介绍了毛主席对实践的重视,强调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否则再好的理论也没有意义。然后指出了“知(理论)与行(实践)”的关系,随后明确了写作主题“知与行”,要求根据材料的指向,写出自己的感悟和思考。注意行文不能只写“知”或“行”,要体现出“知与行”辩证关系的逻辑思维。“知”就是对于事物的了解,是知识和理论;“行”就是将思考清楚明白的东西付诸实施,是行动和实践。理论和实践、知识和行动是关系人一生的问题,两者必须平衡。“知行合一”的思想告诉我们,实践和行动,是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脱离行动的知是空知,同时脱离知的行也是盲动。只有在实践中深刻的了解所学的知识,然后在学习的过程中用实践来检验才是真正的“知行合一”。同时知与行也是相辅相成的:提高认知能帮助更好地行动,行动则促成真知的获得。在写作时,要紧扣“知”与“行”的关系展开,体现立意的思辨性。主体部分可从两个方面展开,第一是论述知对行的引领指导,只有正确的认知才能引导促进正确的行动,否则方向错误,行动越多,错误越大。比如学习上没有掌握学习的规律和科学的方法,一味的蛮干,只能收效甚微。再比如,一个人思想意识出了问 题,只能在错误的人生路上渐行渐远。日本军国主义的盛行,正是人们的认知上出了问题,最后犯下了人类历史上不可原谅的罪行。二、论述行是知之成。正确的美好的认知想要变成现实,必须付诸实践,否则就是空中楼阁。同时,行动也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可以检验出真理是否正确,也可以促进真理的进一步发展。末段,再次回扣主题,人生需要知行合一,方能行以致远。立意:1.重知(理论)也要重行(实践)。2.避免轻行(实践)的教条主义。3.知(理论)不能空谈,更不能脱离行(实践)。4.知(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行(实践)。5.行(实践)是检验知(理论)标准。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10-27 22:05:01 页数:19
价格:¥2 大小:48.63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