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河南省创新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9

2/19

剩余17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必修下册第一、二单元。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写出健全的、活泼的、代表人性、人民性的”作品,是宗白华苦苦追寻的艺术理想与美学目标。他认为:“人类最高的幸福在于时时创造更高的新人格。”而养成健全人格必需的途径是哲理研究、自然中活动、社会中活动。哲理研究即读书,有精深的学识,把别人的思想重复一遍,其流弊是渐渐把“自动研究”“自动思想”的能力消灭了。宗白华提倡读书,更提倡“向大自然的大书中读那一切真理的符号”,他认为“自然始终是一切美的源泉,是一切艺术的范本”,认为艺术家对宇宙要有虔诚的“爱”与“敬”。社会中活动主要与时代、民族、人性相关联。宗白华说,文学是时代的背景,是民族的表征,是一切社会活动留在纸上的影子。他提倡“用深刻的艺术手段,写世界人生的真相”。以宗白华的理念观照当下文学现场的青年写作与自然文学,可以发现此中特别的价值。宗白华在《致<少年中国>编辑诸君书》中对青年写作有着深刻的思考。他说:“我们鼓吹青年,先要自己可以作青年的模范,具科学研究的眼光,抱真诚高洁的心胸,怀独立不屈的意志,然后做出鼓吹的文字,才可以感动人。”他同时还从青年本体出发,谈青年的人格涵养。他在《新诗略谈》中指出,要想写出好诗真诗,创作者要有人格的涵养,“养成优美的情绪、高尚的思想、精深的学识”。他认为那些极少阐发学理的文章,只能够轰动一些浅学少年的志趣,做酒余茶后的消遣品,于青年的学识见解毫无增益,并且还趾高气扬地自命为新思潮,实际上是个人主义的新思潮,是没有任何价值的。这两个角度,或者说,从提倡者的人格涵养角度,从青年作家的人格和学识角度,重新辨识青年写作的深与浅、真与伪,也许能推动青年写作的经典化进程。自然文学是当下的一个前沿话题。自然与不自然的尺度、作家叙述的立场、人与自然的关系,都是尚待厘清的问题。宗白华的自然观比较明确,他在《中国艺术的写实精神》中说:“艺术的根基在于对万物的酷爱,不但爱它们的形象,且从它们的形象中爱它们的灵魂。”他把人与自然的关系置放在和物的对话、对物的热爱中,而非对物的工具论中。他说,“我们小己在空间时间中是自然的一部分,自不能说是自然的创造者”,是以庄严敬爱自然为基础的。他不否认“人化的自然”,人类所接触的山水环境本是人 类加工的结果,喜爱山水就是喜爱人类自己的成就。由宗白华的“自然观”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自然文学可作“兴”体的文学,即由客观物象引起主观情感的抒发,使物象成为思想感情的象征,“用审美的笔触描摹自然万物的表情与风情,表达对自然生态世界的深情”;自然文学可以区分“传统人类中心论”与“现代人类中心论”,后者包含着人类如何与人工的自然共存共生问题,也包含着科学技术时代如何构建一个新的生态体系的问题。宗白华在《看了罗丹雕刻以后》中说:“一个人的面目中,藏蕴着一个人过去的生命史和一个时代文化的潮流。”我们也可以说,一个作家的作品里,也蕴藏着一个作家的生活素养、学识修养、人格品位、审美理想,这些都是活泼的生活表现与精神的实化。(摘编自周红莉《宗白华:写出活泼的人民性作品》)材料二:谈到“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创作者走出书斋、片场,走到祖国广袤的大地上,以真听、真看、真感受的方式了解生活、了解社会,体验人生百态。“随物赋形”,首先要将“物”了然于心才能“尽物之态”,这就需要创作者深入所反映的生活中去,走进笔下人物的内心,才能充分地了解在此情境下主人公的内心感受,把旁观角度转化为亲历视角,将生活的纹理生动细致地呈现在观众面前。读懂生活不仅需要感性的认识,更需要理性的思考和引导。所以,有时需要主创与相关专家、业内人士、人物原型进行深度互动,甚至直接介入创作实践。如医疗题材剧《脑海深处》创作过程中邀请全国顶尖的医学专家担任顾问,以“刷漆式创作”一层层抽丝剥茧地检查剧情,不放过一个细节,尽最大可能保证涉及的专业知识和案例的真实性和科学性。《我们这十年》中《心之所向》单元的主创团队则融入浙江建德的乡村建设中去,不仅从田间地头找人物、找故事,更与地方政府合作策划“稻香节”,实现了剧内外联动。在现实题材创作中,仅仅靠有目的的体验积累还不够,要下笔如有神还需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阅历,通过艺术积累和长期的文化底蕴积淀才能创作出从现实中来又不拘泥于现实、令观众熟悉又陌生的审美意象。编剧龙平平在践行“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理念进行历史题材创作时常常以文学经典《三国演义》为参照。“从董卓乱政到三国鼎立再到三国统一的历史脉络是历史真实,但在历史过程的具体叙述中,又加了桃园三结义、吕布戏貂蝉、千里走单骑等虚构内容,后者加深了读者对历史事件与人物的理解。具体到架构《觉醒年代》这段历史,我坚持‘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脉络不变,并在那一年北方大旱、灾民遍野,寒冬腊月冻死饿死者不计其数的真实时代背景下,设计陈独秀从北京到上海路上看到民不聊生的状况,激发出责任感与使命感的情节。”面对纷繁复杂的素材,创作者将历史与真实辩证地统一在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和情节事件中,激发观众与主人公们一起观察思考,透过表象看到本质,使党史发展的历史必然性脉络在剧中清晰可见,又与当下的时代精神相呼应。这种创作功力是经过长期阅读、思考、学习、感受才能具备的。 总而言之,要创作出具有现实意义的佳作,需要创作者既有深入生活的定力、发现生活的能力,更要有开拓生活的魄力和挖掘生活的阅历。这就需要创作者不满足于浅尝辄止地观察和体验生活,更需要通过多元的形式深刻地感悟生活、理解生活,才能创作出形具神生之作。(摘编自王婧《深扎创作才能发掘现实之本》)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通过哲理研究,并在自然和社会中活动,可以养成健全的人格,写出健全的、活泼的作品。B.宗白华认为要想写出感动人的作品,必须具备科学研究的眼光、真诚高洁的心胸和独立不屈的意志。C.宗白华自然观认为,人们对待自然应该以庄严敬爱为基础,而不是仅把自然看作有用之物。D.自然文学都是“兴”体的文学,能由客观物象引起主观情感的抒发,使物象成为思想感情的象征。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创作者要想充分了解主人公的内心感受,变旁观角度为亲历视角,生动细致地展现生活,必须走进笔下人物的内心。B.只要创作者与相关专家、业内人士、人物原型进行深度互动,就能保证作品所涉及的专业知识和案例的真实性和科学性。C.历史题材创作“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理念,既能保证作品的历史真实性,又能加深读者对历史事件与人物的理解。D.深入地观察和体验生活,并通过多元的形式深刻地感悟生活、理解生活,有助于创作者创作出形具神生的作品。3.下列选项,没有运用材料一中所说的“兴”的艺术手法的一项是()A.呦呦鹿鸣,食野之苹。B.关关雎鸠,在河之洲。C.蒹葭苍苍,白露为霜。D.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4.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脉络。5.如何才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你的看法。【答案】1.D2.B3.D4.①先阐述创作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②再论述创作需要理性的思考和引导。③接着阐述创作需要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阅历,有艺术积累和文化底蕴的积淀。④最后对创作需要的素养进行总结。5.①需要哲理研究,深入自然和社会中活动。(或“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②创作者要有人格的涵养,养成优美的情绪、高尚的思想、精深的学识。③不仅有深入生活的定力、发现生活的能力,更要有开拓生活的魄力和挖掘生活的阅历。④需要理性的思考和引导。【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D.“都是‘兴’体的文学”表意绝对。材料一第四段的表述为“自然文学可作‘兴’体的文学,即由客观物象引起主观情感的抒发,使物象成为思想感情的象征”。是“可作‘兴’体的文学”,而不是“都是‘兴’体的文学”。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只要创作者与相关专家、业内人士、人物原型进行深度互动,就能保证作品……”混淆条件,从材料二第二段“有时需要主创与相关专家、业内人士、人物原型进行深度互动……尽最大可能保证涉及的专业知识和案例的真实性和科学性”可看出,是“有时需要”,选项中的“只要……就”说法错误。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文中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所谓“兴”,是以其他事物为发端,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A.“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是为了引出下文宴请宾客的内容,属于“兴”。B.“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是为了引出下文对爱人的思念的内容,属于“兴”。C.“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是为了引出下文对爱人的思念的内容,属于“兴”。D.“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是对居处的描述,不是为了引出其他内容,不属于“兴”。故选D。【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材料二共四段,第一段作者提出“谈到‘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创作者走出书斋、片场,走到祖国广袤的大地上,以真听、真看、真感受的方式了解生活、了解社会,体验人生百态”的观点,先阐述创作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第二段接着阐述“读懂生活不仅需要感性的认识,更需要理性的思考和引导。所以,有时需要主创与相关专家、业内人士、人物原型进行深度互动,甚至直接介入创作实践”,论述创作需要理性的思考和引导。 第三段作者提到“在现实题材创作中,仅仅靠有目的的体验积累还不够,要下笔如有神还需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阅历,通过艺术积累和长期的文化底蕴积淀才能创作出从现实中来又不拘泥于现实、令观众熟悉又陌生的审美意象”,阐述创作需要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阅历,有艺术积累和文化底蕴的积淀。第四段是对文章的总结,“要创作出具有现实意义的佳作,需要创作者既有深入生活的定力、发现生活的能力,更要有开拓生活的魄力和挖掘生活的阅历。”对创作需要的素养进行总结。【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从材料一第一段“养成健全人格必需的途径是哲理研究、自然中活动、社会中活动。哲理研究即读书,有精深的学识,把别人的思想重复一遍,其流弊是渐渐把‘自动研究’‘自动思想’的能力消灭了”可知,要想创作出优秀的作品,需要哲理研究,深入自然和社会中活动。(或“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从材料一第二段“他同时还从青年本体出发,谈青年的人格涵养”“一个作家的作品里,也蕴藏着一个作家的生活素养、学识修养、人格品位、审美理想,这些都是活泼的生活表现与精神的实化”可知,创作者要有人格的涵养,养成优美的情绪、高尚的思想、精深的学识。从材料二最后一段“要创作出具有现实意义的佳作,需要创作者既有深入生活的定力、发现生活的能力,更要有开拓生活的魄力和挖掘生活的阅历”可知,要创作出优秀的作品,不仅有深入生活的定力、发现生活的能力,更要有开拓生活的魄力和挖掘生活的阅历。从材料二第二段“读懂生活不仅需要感性的认识,更需要理性的思考和引导。所以,有时需要主创与相关专家、业内人士、人物原型进行深度互动,甚至直接介入创作实践”可知,创作出优秀的作品,需要理性的思考和引导。(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坑道里的冲锋号(节选)西元拉锯战持续着,不断有打残了的连队进入坑道。一天夜里,王大心接过电话,沉思了许久。他从记事本末页撕下半张纸,写了三五句话,又认认真真地盖上了红章子。他把小美叫到跟前说,这里有张任务条,你用布包好,揣在胸前。凌晨一时,你下山去,到五圣山一带找以下这么几个单位,有炮兵观察所,有一五五榴弹炮营,有师供给处……找到他们之后,你要告诉他们咱们坑道口的坐标。你重复一遍。王大心说,最后,你还要把这张任务条交给师政委,记住,必须亲手交给他才行!小美点点头。王大心又道,还有件事你也记在心里,我的老家是河北涿鹿,在山里,我的娘还好好地活着呢!小美像只黑色的小鸟飞翔在黑色的夜里。他幸运地毫发无损地穿过了封锁线。待花掉整整三天时间找到了全部单位以后,小美才发现,他在后方方圆上百里的山区中兜了个老大的圈子。更令他惊讶的是,每 个单位看过任务条之后,都会认真地把他打量一番,然后问,你是不是要去找咱师政委呀?据我们所知,他应该在……在第五天,小美才在一个矿洞里找到了师政委。师政委很有些困惑,不知这个从高地上下来的孩子兵会有什么重要的事情。看后,他站起来,盯着小美。师政委问,条子上的内容你看过吗?小美摇摇头道,指导员没准我看。师政委坐下来,从记事本上裁下窄窄一条,写下一行字,递给小美。他说,现在,师医院非常缺人手,我派你去那里帮忙。小美用颤抖的声音说,我要回高地去。师政委不容置疑地答道,我们的伤员太多,每救活一个,就等于少牺牲一个。你拿好条子,去医院报到吧!师医院设于高地通向后方的山谷里。那段日子,有很多支连队从这里经过上高地,也有很多支伤亡过大的连队被替换下来。每当听到众多脚板踏在积雪上的声音时,小美就会跑出矿洞去看看……第二年夏天,停战了。师政委把小美叫了过去。他将王大心写的那张任务条递给小美,道,留个纪念吧!小美接过纸条,道了谢,转身要走。师政委问,不想知道上面写的什么吗?小美愣住了。师政委来到他身边,抓起他的手念到:政委同志:我是一三四团九连指导员王大心。九连两上高地,至今战士已经牺牲两茬。我还活着,实属意外。不过,只要上级要求我们打下去,我们就会绝不动摇地打下去。站在你眼前的孩子叫小美,没爹没娘,同样也两上高地。我请求把他留在后方。这是我最后一个请求。小美抢回纸条,向五三七点七高地跑去。一路上,他觉得自己的身体像纸片一样轻,简直可以迎风飞起。高地上拉起了红蓝相间的警戒带,那边有美国兵在巡逻。他们的炮弹堆积如山,黄灿灿的,没人管,也不往高地下面运。战友们正在清理战场,高地上到处是滚滚浓烟。小美来到那个垮塌的坑道口,十几个其他连队的战士已经挖了两天,还没有挖通。有人打算放弃,小美声嘶力竭地吼叫道,这里面埋着的可都是誓死保卫高地的战友啊!他们放弃过吗!挖通之后,小美拿着手电筒第一个跳了进去。坑道里依旧气味骇人,满地是碎石和土块,硌得膝盖和手掌生疼。两侧倒着战友的遗体。小美一个个端详过去,但从面容上已绝无分辨的可能。有一个较大的石屋子,小美爬进去,墙上挂着两面红旗,当中摆着一张弹药箱垒成的台子,上面放着电话机、马蹄钟、煤气灯,覆盖了一层厚厚的灰尘。角落里整齐地码着一排挎包。小美一只一只摸过去,其中一只装着厚厚一沓血写的请战书,挎包带上挂了支军号。小美背上挎包,向更深处爬去。他心里头认为已经找到了王大心,而无须再找了。这里又潮又滑,几步远处堆着牺牲战友的遗体。小美熄灭手电筒,置身于彻底的黑暗里。他把后背轻轻靠在战友们身上,闭上眼,感到前所未有的安宁。 小美摸索着解下那支落满灰尘的军号,放在唇边。他知道自己不会吹,便只是嘴唇微微动着,在心里哼着冲锋号的调子。他觉得,即使没有声音,死去的战友也一定听得见。周围突然有了微光,小美发现自己置身于浩瀚的宇宙之中,身前身后头上头下遍布着日月星辰。宇宙深处传来凝重的声音,可细细听去,却又什么也听不见。但与这声音相比,震耳欲聋的枪炮声是多么的渺小啊!宇宙在缓缓地转动,星辰像大海波浪尖上的闪光,抖动着,划出旷世的弧形轨迹。小美坚信那些星辰就是在天上的战友。他凝视着他们,看着他们升起,落下,升起,落下,升起,落下……(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写王大心交代小美先到炮兵观察所等单位送坐标,从后文看,这并不是王大心的真实意图。B.“像纸片一样轻,简直可以迎风飞起”体现了小美知道小纸条秘密后奔向连队所在高地时内心的急迫。C.之所以小美认为已找到了王大心的遗体,是因为王大心的遗体已经和战友的遗体混在一起,无法分辨了。D.指导员王大心带领连队坚持坑道作战,他毫不犹豫地把生的希望给了年轻新兵,彰显出人性的绚烂光辉。7.关于文中王大心写的那张任务条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揭秘了小美兜了个大圈子才找到师政委的悬念。B.体现了革命队伍中对年轻新兵的关爱。C.使小说叙述产生波澜性,更具可读性。D.表明了王大心对战争胜利的坚定信心。8.请简要分析小美这一人物形象。9.小说最后一段在表达上有什么效果?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答案】6.C7.D8.①英勇无畏。小美两上高地,而且向师政委请求“我要回高地去”,表现了他英勇无畏的精神。②身世凄苦。王大心给师政委的信中提到了小美的身世凄苦。③情深义重。停战后,小美重上战场挖掘坑道口,寻找战友遗体,最后把后背轻轻靠在战友们身上,用冲锋号的调子慰藉战友的灵魂。④严守军纪。不偷看任务条上的内容。9.①化实为虚,从前面对战场“真实”的复现,变成了对“超真实”的拟态,突出小美和战友们之间的深厚情谊。②星辰大海具有象征性,意味着历史长河、时光流转,从而让小说透过柔弱却又坚韧的小美的视角感悟轮回有序,使个体与集体融合,令读者产生敬畏感。 ③营造意境,构成阔大的景象,建立一种繁复而丰饶的文学时空。【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C.“是因为王大心的遗体已经和战友的遗体混在一起,无法分辨了”错误,根据原文“他心里头认为已经找到了王大心,而无须再找了。……他把后背轻轻靠在战友们身上,闭上眼,感到前所未有的安宁”等内容可分析出,其原因是他认为自己和王大心及战友们融为一体,大家的心永远连在一起。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D.“表明了王大心对战争胜利的坚定信心”错误,选项无中生有,从任务条的内容来看,“我是一三四团九连指导员王大心”表明了身份;“至今战士已经牺牲两茬”表明了战争的残酷;“只要上级要求我们打下去,我们就会绝不动摇地打下去”表明了王大心的决心;“站在你眼前的孩子叫小美,没爹没娘,同样也两上高地”交代了小美的身世;“我请求把他留在后方。这是我最后一个请求”表明了请求。结合这些内容可知,并没有表明“对战争胜利的坚定信心”。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王大心在信中说小美“同样也两上高地”,“小美用颤抖的声音说,我要回高地去”,小美两上高地,而且向师政委请求“我要回高地去”,这些情节都表现了他英勇无畏、不怕牺牲的精神。“站在你眼前的孩子叫小美,没爹没娘”,王大心给师政委的信中提到了小美的身世,表明小美身世凄苦。小美在停战后“来到那个垮塌的坑道口,十几个其他连队的战士已经挖了两天,还没有挖通。有人打算放弃,小美声嘶力竭地吼叫道,这里面埋着的可都是誓死保卫高地的战友啊!他们放弃过吗”;在挖通坑道之后,“小美拿着手电筒第一个跳了进去”“他把后背轻轻靠在战友们身上,闭上眼,感到前所未有的安宁。小美摸索着解下那支落满灰尘的军号,放在唇边。他知道自己不会吹,便只是嘴唇微微动着,在心里哼着冲锋号的调子”。小美重上战场挖掘坑道口,寻找战友遗体,最后把后背轻轻靠在战友们身上,用冲锋号的调子慰藉战友的灵魂,表明小美情深义重。“师政委问,条子上的内容你看过吗?小美摇摇头道,指导员没准我看”,小美不偷看任务条上的内容,表明他严守军纪。【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语段的作用的能力。“小美发现自己置身于浩瀚的宇宙之中,身前身后头上头下遍布着日月星辰。宇宙深处传来凝重的声音,可细细听去,却又什么也听不见。……宇宙在缓缓地转动……”,结尾处化实为虚,从前面对战场“真实”的复现,此处变成了对“超真实”的拟态,这种虚写表现了小美和战友们之间的深厚情谊。“星辰像大海波浪尖上的闪光,抖动着,划出旷世的弧形轨迹”,“星辰”代表遥远和未知,而“大海”表示宏大无比,无边无际。有星辰一样高度的认知,有大海一样宽广的胸怀,有大海一样深邃的修养与智慧心,人生必然有所作为。此处星辰大海意味着历史长河、时光流转,从而让小说透过柔弱却又坚韧的小美的视角感悟轮回有序,使个体与集体融合,令读者产生敬畏之心。“小美坚信那些星辰就是在天上的战友。他凝视着他们,看着他们升起,落下,升起,落下,升起,落下……”,结尾处营造了意境,构成一幅阔大的景象,建立了一种繁复而丰饶的文学时空,给人以丰富的想象力。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冬十二月,或告右丞魏征私其亲戚,上使御史大夫温彦博按之,无状。彦博言于上曰:“征不存形迹,远避嫌疑,心虽无私,亦有可责。”上令彦博让征。他日,征入见,言于上曰:“臣闻君臣同体,宜相与尽诚。若上下但存形迹,则国之兴丧尚未可知,臣不敢奉诏。”上瞿然曰:“吾已悔之。”征再拜曰:“臣幸得奉事陛下,愿使臣为良臣,勿为忠臣。”上曰:“忠良有以异乎?”对曰:“稷、契、皋陶,君臣协心,俱享尊荣,所谓良臣。龙逢、比干,面折廷争,身诛国亡,所谓忠臣。”上神采英毅,群臣进见者皆失举措。上知之,每见人奏事,必假以辞色,冀闻规谏。尝谓公卿曰:“人欲自见其形必资明镜君欲自知其过必待忠臣苟其君愎谏自贤其臣阿谀顺旨君既失国臣岂能独全如虞世基等谄事炀帝以保富贵,炀帝既弑,世基等亦诛。公辈宜用此为戒,事有得失,无惜尽言。”或上言秦府旧兵宜尽除武职,追入宿卫。上谓之曰:“朕以天下为家,惟贤是与,岂旧兵之外皆无可信者乎?汝之此意,非所以广朕德于天下也。”上谓公卿曰:“昔禹凿山治水而民无谤者,与人同利故也。秦始皇营宫室而民怨叛者,病人以利己故也。夫靡丽珍奇,固人之所欲,若纵之不已,则危亡立至。朕欲营一殿,材用已具,鉴秦而止。王公已下,宜体朕此意。”由是二十年间,风俗素仆,衣无锦绣,公私富给。上谓侍臣曰:“吾闻西域贾胡得美珠,剖身以藏之,有诸?”侍臣曰:“有之。”上曰:“人皆知笑彼之爱珠,而不爱其身也。吏受赇抵法,与帝王徇奢欲而亡国者,何以异于彼胡之可笑邪?”魏征曰:“昔鲁哀公谓孔子曰:“人有好忘者,徙宅而忘其妻。'孔子曰:“又有甚者,桀纣乃忘其身。”亦犹是也。”上曰:“然。朕与公辈宜戮力相辅,庶免为人所笑也。” (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人欲自见/其形必资明镜/君欲自知其过/必待忠臣/苟其君愎/谏自贤其臣阿谀顺旨/君既失国/臣岂能独全/B.人欲自见其形/必资明镜/君欲自知其过/必待忠臣/苟其君愎谏自贤/其臣阿谀顺旨/君既失国/臣岂能独全/C.人欲自见/其形必资明镜/君欲自知其过/必待忠臣/苟其君愎谏自贤/其臣阿谀顺旨/君既失国/臣岂能独全/D.人欲自见其形/必资明镜/君欲自知其过/必待忠臣/苟其君愎/谏自贤其臣阿谀顺旨/君既失国/臣岂能独全/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再拜,古代礼节,拜两拜,表示恭敬;也做敬辞,用于书信的开头或末尾。B.弑,杀、杀死,古代专指臣下杀死君主,是专用词汇,不能用于普通百姓。C.“若纵之不已”与“沛公已出”(《鸿门宴》)两句中的“已”字含义不同。D.西域,汉代以后对玉门关、阳关以西地区的总称,有广义和狭义之分。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因有人告发魏征,太宗派温彦博调查却查无实据,温彦博认为魏征不避嫌疑,应予责备;魏征认为君臣要竭诚相待,上下一心。B.太宗长相英伟刚毅,大臣们朝见时都手足失措,因此太宗在有人奏事时,总和颜悦色,希望听到规谏的话,还拿隋朝的事来劝朝臣畅所欲言。C.有人向太宗进言主张秦王府原来的士兵都应授予军职,让他们担任皇帝的警卫,太宗则认为只要是贤良之士都应亲近、任用。D.在谈论有人剖开身体来收藏美珠时,太宗认为官吏受贿、帝王穷奢极欲与此相同,魏征则拿孔子的话及夏桀和商纣的行为加以印证。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秦始皇营宫室而民怨叛者,病人以利己故也(2)然。朕与公辈宜戮力相辅,庶免为人所笑也。14.魏征认为忠臣与良臣有什么区别?请简要说明。【答案】10.B11.B12.A13.(1)秦始皇修建宫殿而百姓怨怒反叛,是因为他使百姓困苦而使自己获利。 (2)对。我与你们应该同心合力相互辅助治国理政,希望可以避免被人耻笑。14.①良臣与君主同心,也与君主共享尊荣。②忠臣和君主当面争论,自己被杀,国家也灭亡了。【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人想要看见自己的形体,必须借助明镜。君主如果想知道自己的过错,必须依靠忠臣。假如君主刚愎自用,那么他的臣子就会阿谀奉承,屈从旨意,君主失去了国家,臣子怎么能独自保全。“人欲自见其形”“君欲自知其过”结构一致,“形”后断开,排除AC;“其君愎谏自贤”“其臣阿谀顺旨”结构一致,各自断开,排除D。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及文言一词多义的能力。A.正确。B.错误。“专指臣下杀死君主,是专用词汇,不能用于普通百姓”解说错误。封建时代臣杀君、子杀父母均可称为“弑”,并不是“专指臣下杀死君主”。C.正确,“已”字含义不同。停止;已经。句意:如果无止境地放纵欲望。/沛公已经出去。D.正确。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温彦博认为魏征不避嫌疑,应予责备”错误。根据原文温彦博所说“征不存形迹,远避嫌疑,心虽无私,亦有可责”可知,温彦博是认为魏征做事没有留下痕迹,远远避开嫌疑之事,内心即使没有私心,也有可以责备之处。故选A。【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营”,修建;“病人”,使百姓困苦;“利己”,使自己获利;“……者……也”表判断。(2)“然”,对;“戮力”,尽力,合力;“庶”,表示可能或期望。【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①根据“稷、契、皋陶,君臣协心,俱享尊荣,所谓良臣”可得出:良臣与君主同心,也与君主共享尊 荣。②根据“龙逢、比干,面折廷争,身诛国亡,所谓忠臣”可得出:忠臣和君主当面争论,自己被杀,国家也灭亡了。参考译文:冬十二月,有人报告说右丞相魏征袒护他的亲戚,唐太宗派御史大夫温彦博调查此事,但查无所获。温彦博对太宗说:“魏征做事没有留下痕迹,远远避开嫌疑之事,内心即使没有私心,也有可以责备之处。”太宗命令温彦博责备魏征。有一天,魏征入朝觐见,对太宗说:“我听说君主和臣下应该上下一心,互相竭诚相待。如果上下都有所保留,那么国家兴亡就难以预料了,我不敢奉诏。”太宗惊讶地说:“我已经后悔了。”魏征再次跪拜说:“我有幸能侍奉陛下,愿陛下能使我成为良臣,不要成为忠臣。”太宗说:“忠臣和良臣有差别吗?”魏征回答说:“稷、契、皋陶,君臣同心,共享尊荣,这就是所谓的良臣。龙逢、比干在朝廷上和君主当面争论,自己被杀,国家也灭亡了,这就是所谓的忠臣。”唐太宗神采奕奕,英伟刚毅,大臣们觐见时都手足失措。太宗知道这种情况,每次有人奏事,总是尽量和颜悦色,希望听到规谏的话。太宗曾对公卿们说:“人想要看见自己的形体,必须借助明镜。君主如果想知道自己的过错,必须依靠忠臣。假如君主刚愎自用,那么他的臣子就会阿谀奉承,屈从旨意,君主失去了国家,臣子怎么能独自保全。像虞世基等人谄媚侍奉隋炀帝以保持自己的富贵,炀帝被杀,虞世基等人也被诛杀了。你们应以此为戒,政事如有过失,一定要无所保留畅所欲言。”有人向唐太宗进言主张秦王府原来的士兵都应授予军职,补进御林军中。太宗对他说:“我以天下为一家,只要是贤良之士我都亲近、任用,怎么能认为旧属士兵之外就没有可以信赖的人呢?你的这种意思,不是让我的德行广布于天下。”太宗对公卿说:“从前大禹凿山治水而百姓没有指责的怨言,原因在于他能与民同利。秦始皇修建宫殿而百姓怨怒反叛,是因为他使百姓困苦而使自己获利。奢华珍奇的东西,固然都是人们想拥有的,但如果无止境地放纵欲望,那么国家的危亡很快就会到来。我曾想修建一座宫殿,材料已准备好了,鉴于秦朝灭亡的教训又停止了。王公及以下的群臣,应该体会我的此番用意。”从此二十年间,社会风气朴素,没有人穿锦绣的衣服,官府百姓都很富足。唐太宗对侍臣说:“我听说西域的胡商得到美珠,就剖开身体来收藏它,有这样的事情吗?”侍臣说:“有。”太宗说:“人们都知道嘲笑胡商爱珠,却不知道爱惜自己的身体。然而,接受贿赂而触犯法律的官吏和穷奢极欲而亡国的帝王,和那些胡商的可笑之处有什么差别呢?”魏征说:“过去鲁哀公对孔子说:‘有个非常健忘的人,搬家却把自己的妻子给忘掉了。’孔子说:‘还有比这更严重的,夏桀和商纣贪恋身外之物,竟然把自己都忘掉了。’也像这样的人。”太宗说:“对。我与你们应该同心合力相互辅助治国理政,希望可以避免被人耻笑。”(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蝶恋花曹贞吉五月黄云全覆地。打麦场中,咿轧声齐起。野老讴歌天籁耳,那能略辨宫商字?屋角槐阴耽美睡,梦到华胥①,蝴蝶翩翩矣。客至夕阳留薄醉,冷淘②饪傅③穷家计。[注]①华胥:《列子》中记载,“黄帝昼寝而梦,游于华胥氏之国。其国无帅长,其民无嗜欲,不知亲己,不知疏物,故无爱憎”。②冷淘:食物名,今凉粉之类。③饪傅:汤饼,面疙瘩之类的食物。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的首句极言麦子颜色之鲜,生长之好,面积之广,颗粒之重。B.上阕写野老虽然只略辨宫商,但词人认为其歌声远超“天籁”之音。C.词的下阕前三句运用典故,写美好梦境;后两句又将视角转回现实。D.这首词很真实地反映了广大农民的生活,语言平白朴实,通俗易懂。16.这首词是如何抒发作者的感情的?请从抑扬的角度简要分析。【答案】15.B16.①词的上片写丰收季一片欢欣的景象,下片写农民的梦中乐和迎宾乐,词人为此而陶醉、高兴,这是抒情中“扬”的手法。②词的尾句“冷淘饪博”体现了农民长年累月的穷苦艰难生活,词人对此寄托了无限同情,此为“抑”。【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词的表达技巧、语言和评价诗词观点态度的能力。B.“只略辨宫商”理解有误,“那能略辨宫商字”意为“难辨宫商”;另外“远超“天籁'之音”夸大其词,应为“可以相媲美”。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词艺术手法的能力。扬:上片写丰收麦季的景象。首句写了所见:五月的田野,“黄云全覆地”。极言麦子颜色之鲜,生长之好,面积之广,颗粒之重。不说麦熟,而一幅浓抹重彩的小麦丰登图呈现眼前;不说喜庆,而欣喜之情溢于言表。打麦场上自更热火朝天,但词人没有正面触及,只写所闻:“咿轧声齐起。”即歌声与号子声一阵高过一阵,并且节奏短促、鲜明。这就表现了大伙儿欢天喜地、同心协力打麦的十足劲头。“野老”大概只做些拾麦、送水的轻活儿,故其歌声又自不同:欢乐、舒缓,而又不中律吕,难辨宫商,但它有自己的美,那就是足以传达农民心灵的美,足以和造物者发出的“天籁”相比的美,足以和丰收美景交相辉映的美。这也正是词人所欣赏、所陶醉的。  下片写农民的生活。先写梦中乐。夜以继日地干,实在太劳累了,所以在短暂的休息时间里,不管是“屋 角”,还是“槐阴”,他们倒头就睡。在梦中,可以进入无忧无虑的理想王国,可以化为自在逍遥的翩跹蛱蝶。再写迎宾乐。“客至夕阳留薄醉”,不管打场如何,生活如何,宾客来了,主人仍是沽酒款待,一个“薄”字用得好,不讲丰盛,不讲客套,尽兴而饮,尽欢而散,好客的热情洋溢其间。抑:梦中乐也好,迎宾乐也好,都是暂时的,甚或虚妄的。“冷淘饦博”才是农民长年累月的穷苦艰难生活的标志。词人以此句作结,是寄托了无限同情的。(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写到孔子的四个弟子侍坐时各言其志,子路的志向是用三年时间治理一个饱经忧患的千乘之国,“_________,__________”。(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对于子路的回答,“_________”,以神态表明态度。孔子最赞同曾皙的回答,从“________”这句话可以看出来。(3)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作者鄙弃权臣贵戚的性格(或主旨)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可使有勇②.且知方也③.夫子哂之④.吾与点也⑤.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⑥.使我不得开心颜【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哂、摧、事、颜。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乡间,在不同形式的客家民居里,许多宅院门楣上都刻有匾额。我们可以透过那些匾额来(辨识、区分)他们的姓氏,比如:“知音遗范”这家一定姓钟,因为“知音”指的是“高山流水”的钟子期;“清白传家”这家则肯定姓杨,这来自东汉杨震拒贿的典故;“江夏渊源”这家姓黄,据说黄姓人家的祖先起源于古代的江夏郡;“汾阳遗风”这家姓郭,是郭子仪的后代,山西汾阳,正是中唐名将郭子仪的祖籍地……家园、财产可以一代代地继承下来,①。无论上一代有多么刻骨铭心的记忆,一个新生命的诞生会将所有的记忆归零。再坚固的堡垒也无法阻止记忆的流失,终有一天,后人面对巨大的围屋,会对前尘往事(不知所以、一无所知)。而门头匾额则起到了记忆物化的功能。每一副匾额都是回溯性的,把现世的目光牵回到历史深处,仿佛一根万古不灭的长链,把每个人与遥远的先人紧紧地拴在一起。如果说那些巨大的围屋是家族繁衍的纪念碑,那②。 匾额分隔了各自的家族,却又像一个个的词语,组合在一起,③。它们就像坐落在大树上的鸟巢,十里,百里,千里,万里,在大地上(绵延不绝、生生不息),组成一个无与伦比的浩大网络,声息相应;也像鸟巢攀附着的大树,无论多高,都有根须在地下相连。匾额直指自己沧桑的身世,同时也指向未来,因为祖上的荣光里,包含着他们对后世的期许。匾额见证着家族的重新崛起,仿佛池塘里的莲花,一片片地展开它的轮廓,在时间中次第盛开。18.请在括号里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文中加横线处。19.请从修辞的角度分析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20.请在文中标号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答案】18.辨识一无所知绵延不绝19.画横线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家族的重新崛起比作莲花的盛开;意象美好,想象生动,凸显了家族代代传承的特点以及对家族发展的期待。20.①唯有记忆不能遗传②屋门上的匾额就是纪念碑的碑文③就成了我们民族共同的史书【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第一处,“辨识”辨认识别,“区分”强调的是两者比较之后的结果选择,而此处语境强调的是根据线索分析得出姓氏名称,所以要用“辨识”;第二处,“一无所知”什么也不知道,“不知所以”指不知道原因,语境强调的是记忆消失,所以应该用“一无所知”;第三处,“绵延不绝”延续不断的样子,“生生不息”意思是不断地生长繁殖,而此处对应的是空间上的十里、万里,所以应该用“绵延不绝”。【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的能力。“仿佛池塘里的莲花”运用比喻修辞,本体是“家族的重新崛起”,喻体是“莲花的盛开”,“一片片地展开它的轮廓,在时间中次第盛开”用莲花盛开的过程表现出家族代代传承的特点,使抽象的事物形象生动地展现在眼前,具体而形象鲜明。【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①前句说家园、财产可以一代代地继承,后句“将所有的记忆归零”,强调记忆的不可遗传性,可填:唯 有记忆不能遗传。②语境是一种比喻说法,前句把围屋比作家族繁衍的纪念碑,而“门头匾额则起到了记忆物化的功能”,是说通过匾额可以了解围屋,那么,匾额就成了纪念碑的碑文,可填:屋门上的匾额就是纪念碑的碑文。③前句“匾额分隔了各自的家族”强调匾额的分隔作用,“又像一个个的词语,组合在一起”此处运用比喻,词语组合成一篇文章,那么匾额组合成的就是民族的史书,可填:就成了我们民族共同的史书。(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人民空军有一支长期担负飞机播种造林和防风治沙任务的部队,这支部队自1982年5月至今连续40年发挥空军军种优势,在祖国西部播撒绿色,航迹遍及到7省(区)130多个县(市),作业面积大约2600余万亩,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贡献了空军力量。他们就是空军某运输搜救团一大队。飞行员的梦想在天空,飞播人的情怀在大地。有飞播老兵说,空中撒种子,像敦煌壁画里的天女散花,充满诗意。这诗意,就写在该大队的飞播历史里,一步一步、一点一点,汇聚成令人震撼的数字、填补空白的纪录、激荡人心的力量;这诗意蕴藏在团飞播史馆中的一件件展品里,如掉漆的水壶、老式的马灯、背式的电台,也蕴藏在飞播初期官兵以苦为乐编写的打油诗里,“清汤挂面碗底沙,夹生米饭沙硌牙;帐篷睡听大风吼,早晨起来脸盖沙”。40年来,面对环境恶劣、地形复杂、气候多变的特殊战场,官兵们赓续革命传统,犹如愚公移山,以坚韧、坚强、坚毅的意志品质和拼搏精神,扛起了“飞播绿鹰”的担当。2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新时代的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工作者不能只做“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学究先生。B.书画同源的造型观使大写意在“形似”的层面摆脱了具象刻画的束缚。C.“川藏第一隧”二郎山隧道,将我们通行天堑二郎山的时间缩短了。D.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22.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答案】21.C22.航迹遍及7省(区)130多个县(市),作业面积2600余万亩,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贡献了空军力量。【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引号表示特定称谓。A.表示引用; B.表示强调;C.表示特定称谓;D.表示反语、讽刺。故选C。【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横线句语病有二:一是成分赘余:“遍及到”中“及”与“到”语义相同,可删掉“到”;二是不合逻辑:“大约2600余万亩”中“大约”与“与”并用,不合逻辑,删掉“大约”或删掉“余”。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人才是第一资源,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国正加快探索人才自主培养的新路,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筑牢人才之基。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树人才之观,确发展之路鲁迅先生振臂高呼:“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世易时移,智者先贤的告诫不曾被时光的流沙侵蚀,反而历久弥新。于今天而言,“冷气”可指旧时的人才观,“自暴自弃者流”则指囿于陈规,不敢实现自我突破者。因此,周先生的呐喊可如此般理解:新一代的中国青年不应固守陈规,需树立与时代接轨的人才观念,从而发展自我。只有明确人才观念,方能实现自我价值。近来,快递小哥李庆恒和网络主播李佳琦分别在杭州和上海落户引发热议,唤起人们对人才的思考。关注社会发展者认为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但仍有异己者言:“他们并不算真正的人才。”然何为人才?人才的判断标准究竟是何?持反驳观点的人对李庆恒和李佳琪落户大城市不屑一顾不过是因为二人的身份:快递小哥和美妆博主。但他们却忽视了二人能够解决住房问题的真正原因,即是他们在各自的行业中对社会的发展做出的贡献。夜光之珠,不必出于孟津之河;盈握之壁,不必采于昆仑之山。在当今社会,人才的判断标准并不只是学历的高低,更重要的是掌握时代所需技能的能力。掌握现代技术,就能明 确时代发展的需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从而实现自我突破,自我调整,自我修正,得到向上的力量。能据时代的需要发展自身者,将与时代一同前行。米津玄师出道后顺应音乐界的需求,停止在N站上的交稿,面向更广阔的市场获得更广泛的共鸣;康辉顺应当今社会诙谐的风格,用幽默的语言精准说实事,成为“新晋网红”;蓝领工人适应现代化工厂的发展,提高自己的实干能力,获得更丰厚的薪水……这些时代的弄潮儿明白:真正的培养人才是指培养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者,而不一定是高学历的人。当然,这并不能说明学习无用。恰恰相反,这些“特殊人才”受追捧,背后正是他们有别于常人的学习能力。由此观之:能顺应时代发展,并根据时代发展提高自身能力的观念才是我们当下有价值的人才观。凭借这样的观念培养出的人才,才是这个社会的必需品。揆诸当下,碌碌者不计其数,且大多都不明白该往什么方向努力,这即是人才观缺失所带来的危害。作为新一代青年的我们,应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根据社会发展明确奋斗方向,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把个人的小我投身入祖国的大我中,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以荧烛末光增辉日月,成为社会所需的新青年。以不息为体,以日新为道。中国的进步靠人才。我们的人才观念也应与时俱进,方能培育出在当下真正的有用之人。当树立满足时代需要的人才观念后,我们才能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拥有似海的前途。【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分析可知,材料表达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强调人才的重要性,二是阐述我们国家人才培养观念的转变和培养人才的具体措施。其中,人才的重要性表现在多种方面,如从科技方面,要想使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向更高层次发展,科研能力更有后劲,必须培养自己的人才。从国际形势方面,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加速演化,中国面临着严峻的国际形势,培养自己的人才刻不容缓。另外,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也包括多角度多方面,如基础教育、政策扶持、营造培养人才的社会氛围等。写作时,可采用递进式的论证结构,从何为人才、为何重用人才、如何培养人才等角度展开论证。论证时,可综合采用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如可以引用《马说》中千里马被埋没的事例,反映出人才不被重用的社会现象,进而反思当下社会,反面论证重视并培养人才的重要性、紧迫性,使论证更具有深度。在事例的选用上,可综合选用事实论据与道理论据,体现论据的丰富性。既可以选用当年大批留学国外的科学家回国奉献作为论据,也可以选用像钟南山、陈薇这样的我们国家自己培养的栋梁作为事例,也可以选择像颜宁、曹原等具有中西背景的人才作为事例,使论据更加全面。同时,也可以立足于社会现实,指出当下社会存在的现象,如“各省市打响人才争夺战”,其本质是人才稀少导致的供不应求,从而论证培养人才的重要性,使文章更具有现实意义。 立意:1.培养造就高素质人才,夯实强国建设之基。2.以教育之光,铸人才之魂。3.探索培养人才之路,助力民族伟大复兴。4.致力人才培养,涵养奋进力量。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10-27 16:25:02 页数:19
价格:¥2 大小:52.59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