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浙江省杭州市精诚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6

2/16

剩余14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浙江省杭州市精诚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考生须知:1.本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Ⅰ(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周人继承了殷商对于祖灵保佑的重视,他们进一步认为,“人”的感情也是价值的合理依据。于是,亲情及其向外扩展是人际和谐的基础,血缘及其应有的远近分别是社会秩序的本源。上述材料不能体现西周制度()A.王权与神权相结合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C.周王权力高度集中D.重视构建等级秩序【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反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以得出准确时空是周朝(中国)。材料不涉及周天子权力集中问题,而且据所学可知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是最高统治者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C项不符史实,材料中不能体现,符合题意,选择C项;据材料“周人继承了殷商对于祖灵保佑的重视”可知,周人重视神灵,当然也包括周天子,因此王权与神权相结合能在材料中体现,不符题意,排除A项;据材料“血缘及其应有的远近分别是社会秩序的本源。”可知周朝非常重视血缘关系,B项正确,不符题意,排除B项;据材料“血缘及其应有的远近分别是社会秩序的本源。”可知,周人重视以血缘关系构建等级秩序,D项正确,不符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2.油画《苏格拉底之死》描绘了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判处死刑、以服毒自杀执行的场景。当时苏格拉底因主张无神论和言论自由,被人以不敬神和败坏青年两项罪名告上雅典陪审法庭。雅典法庭有几千个陪审员,他们以抽签方式在全体公民中选出,一起以民主投票方式判处苏格拉底死刑。苏格拉底的亲友和弟子们都劝他逃往国外避难,均遭他严正拒绝,当着弟子们的面从容服下毒药。此画反映了雅典民主制的严重缺陷,从根本上说是() A.城邦民主权利被滥用误用B.抽签选举的官员素质堪忧C.陪审法庭审判程序不合理D.司法公平公正被民意绑架【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4世纪(希腊)。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苏格拉底因主张无神论和言论自由,被以民主投票方式判处死刑,反映出城邦民主制度存在缺陷,而这种根源在于民主权利的滥用,形成了多数人的暴政,最终导致苏格拉底被处死,A项正确;材料只能说明城邦民主的缺陷导致苏格拉底被处死,抽签普选的官员投票只是其表现手段,不能得出根源,排除B项;陪审法庭审判程序不合理是苏格拉底被处死的表象,不能反映出其根源,排除C项;司法公平被民意绑架也只反映出该事件的表象,不能得出民主权利被滥用的根源,排除D项。故选A项。3.罗纳德·塞姆在其著作《罗马革命》中提到,“显贵们不仅警惕地把守着进入元老院的门槛,他们还试图垄断执政官这一职位……罗马共和国,所谓的罗马人民的公共财产,自始至终都是一个空洞的名号。”由此可知罗马共和国()A.元老院已经名存实亡B.政治具有贵族寡头特征C.公民被剥夺了参政权D.执政官掌握了最高权力【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 空是罗马共和国(西方)。根据材料“显贵们仅警惕地把守着进入元老院的门槛,他们还试图垄断执政官这一职位”可知,罗马共和国的元老院和执政官都被贵族垄断,这说明罗马共和国的政治具有贵族寡头特征,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元老院被贵族垄断,并不是名存实亡,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公民的参政权,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执政官的权力,排除D项。故选B项。4.丘吉尔曾评价英国古代历史上的某一文件“从头至尾给人一种暗示:这个文件是个法律,它居于国王之上,连国王也不得违反。”这个文件最有可能是()A.《大宪章》B.《权利法案》C.《权利请愿书》D.《王位继承法》【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英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该法律是古代的,居于国王之上,限制了国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宪章》保障封建贵族和教会特权及骑士、市民的某些利益,限制王权,形成了王在法下的传统,A项正确;《权利法案》是1689年的,是近代史中的法律,排除B项;议会在1628年通过了《权利请愿书》,限制王权,国王查理一世出于财政需要被迫接受,但不久解散议会,继续加强君主专制统治,《权利请愿书》也被抛弃,排除C项;《王位继承法》于1701年由英王威廉三世签署生效,是英国近代时期的法律,排除D项。故选A项。5.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内阁总理由议会多数党产生,总统颁布命令须由国务员副署才能生效。这一规定实际上要求实行()A.责任内阁制B.三权分立制C.民主共和制D.总理负责制【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2年(中国)。据本题材料“内阁总理由议会多数党产生,总统颁布命令须由国务员副署才能生效。”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材料内容可以看出内阁总理掌握行政大权,可以制约总统,这是责任内阁制的特点,所以这一规定实际上要求实行责任内阁制,A项正确;材料仅涉及了内阁总理权与总统权这两项权力,无法体现三权分立,排除B项;民主共和制是资本主义国家的一种政体形式,在民主共和制下,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和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的任期,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C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并未规定中华民国实行总理负责制,D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6.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对创建人民政权作了长期探索,以下探索内容出现在同一历史时期的是()①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②边区政府、“三三制”原则 ③解放区人民政府、《论人民民主专政》④解放区军政委员会、劳动法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据所学知识可知,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制定了宪法大纲,两者均属于土地革命时期,①符合题意;边区政府和“三三制”出现在全面抗战时期,②符合题意;解放区人民政府和《论人民民主专政》出现于解放战争时期,③符合题意;综上所述,①②③符合题意,D项正确;解放区军政委员会出现于解放战争时期,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土地法,两者不在同一历史时期,④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7.下面是土地革命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我党建立的根据地示意图,从上图到下图,说明() A.革命主力实现了战略转移B.国内阶级矛盾得到了解决C南方革命势力已经被剿灭D.土地革命拓展到北方地区【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土地革命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土地革命时期我党建立的根据地主要在南方,抗日战争时期我党建立的根据地主要在北方,说明革命主力由南方转移到北方,实现了战略转移,A项正确;当时国内阶级矛盾没有解决,排除B项;“南方革命势力已经被剿灭”的表述不符合史实,而且下图中显示南方还有多处根据地,排除C项;图中信息没有土地革命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A项。8.1949年6月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说:“就是这样,西方资产阶级文明,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中,一齐破了产。”文中“一齐破产”的标志性事件是 ()A.辛亥革命完全失败B.袁世凯复辟帝制C.解放战争基本胜利D.蒋介石训政骗局【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9年(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解放战争基本胜利,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被推翻,标志着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的最终破产,C项正确。根据材料“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是指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方案。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但很快归于失败,所以无法反映“一齐破产”,排除A项。袁世凯复辟帝制是在辛亥革命后,无法反映材料中的“一齐破产”,排除B项。蒋介石训政骗局是在抗日战争胜利后,无法反映材料中的“一齐破产”,排除D项。故选C项。9.1956年,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论述了社会主义建设中应正确处理的十个方面的关系;强调对苏联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暴露的缺点和错误,要引以为戒。这说明中国共产党()①对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有了新的重要认识②认识到苏联对我国的指导出现了重大错误③对斯大林模式进行了全面又深刻的反思④对适合本国实际的社会主义道路开始探索A.①②B.②④C.①④D.②③【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6年(中国)。本题要求正确认识《论十大关系》。据材料和所学可知,《论十大关系》强调要吸取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教训,明确了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应正确处理十个方面的关系,说明中国共产党对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有了新的重要认识,是对适合本国实际的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开始,说法①④符合题意,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苏联对我国指导存在重大错误的信息,当时中国共产党尚未对斯大林模式进行全面、深刻反思,说法②③不符合题意,排除与之组合的A、B、D三项。故选C项。10.习近平说:“改革开放中的矛盾只能用改革开放的办法来解决。”党的十八大决定施行全面深化改革,随后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包括()①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②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③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④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A.①②B.②④C.①④D.②③【答案】A【解析】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据所学知识可知,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①②符合题意,A项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国企改革要推进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③④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11.下图是江苏连云港尹湾汉墓出土的简牍《集簿》。《集簿》内容言简意赅,区区700字却涵盖了东海郡(即今连云港地区)的行政建置和吏员配备、农业经济、民政、财政等方面内容和22个项目的综合统计。这是汉代实行哪一制度的依据?()A.察举制B.编户制C.刺史制D.上计制【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可知是推断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汉代。出土的简牍《集薄》涵盖了行政建置、农业、民政、财政等方面的统计情况,而上计制是关于统计仓库存粮、垦田、赋税和户口数的制度,因此是汉代上计制的依据,D项正确。察举制是汉代选官制度,与材料不符合,排除A项;编户制是统计户口的制度,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刺史制是汉武帝时期实行的监察地方的制度,与材料不符合,排除C项。故选D项。12.查士丁尼时期,拜占庭帝国商业繁荣,帝国强盛,但社会矛盾已经丛生。《查士丁尼法典》保留了奴隶法,同时取消了父母可以把子女卖为奴隶以补偿自己对他人冒犯这一规定;法典肯定了妇女继承遗产的权利;由于奴隶的反抗斗争才不得不写上释放奴隶的条文。这表明《查士丁尼法典》()A.动摇了保护私产的观念B.旨在保护奴隶主特权地位C.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D.表明罗马法形成完整体系【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古代(东罗马帝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拜占庭帝国为缓和社会矛盾,完善法典,放宽了对子女、妇女和奴隶的限制,提升了相关人员的社会地位,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C项正确;据所学,《查士丁尼法典》坚持而非动摇了保护私产的观念,排除A项;旨在保护奴隶主特权地位与法典增加了“释放奴隶的条文”等不符,排除B项;仅有材料案例不足以说明罗马法形成了“完整体系”,排除D项。故选C项。13.以考试录用官员,是民国时期官员选拔制度的主体。最先允许女子参加公务员考试的法案是()A.1913年《文官考试法草案》B.1929年《公务员任用条例》C.1933年《公务员任用法》D.1929年《考试法》【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民国时期(中国)。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可得出主要结论:1929年1月,国民政府公布《考试法》,允许女子参加考试,具有更强的开放性和平等性,D项正确;1913年《文官考试法草案》,是文官考试制度建立的标志,排除A项;1929年,国民政府制定《公务员任用条例》,1933年颁布《公务员任用法》,规定公务员的选任由最高考试机关负责——考试院负责,“所有公务员均须依法律,经考试院考选、铨叙,方得任用”,与材料不符,排除BC项。故选D项。14.改革开放后,我国初步建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管理制度,其根本原则是()A.考试录用B.党管干部C.依法办事D.群众监督【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以得出准确时空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结合所学可知,党管干部原则,即只有中共中央及党的各级地方委员会才拥有处理干部管理及其相关事务的权力,它是中国干部人事制度的根本原则和基本制度,也是中国共产党干部管理的根本原则,B项正确;据所学可知,世界上很多国家都采用考试录用的方法选拔公务员,可见考试录用并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管理制度的根本原则;据所学可知,依法办事只是我国干部管理制度的基本原则,不是根本原则,排除C项;群众监督不是干部管理制度的范畴,排除D项。故选B项。15.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法制建设,在新中国历史上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按时间排列正确的是()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①④②③D.②④①③【答案】D 【解析】【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据所学知识可知,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是1983年,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是1950年,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2020年,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是1982年,时间先后顺序是②④①③,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本题选D项。二、选择题Ⅱ(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6.秦简对秦法律的研究,意义重大。其中有规定:“毋敢以火入臧(藏)府、书府中。吏已收臧(藏),官啬夫及吏夜更行官。毋火,乃闭门户。令令史循其廷府,节(即)新为吏舍,毋依臧(藏)府、书府。”这一规定是为了()A.适应官府文书安全与保密的要求B.加强对官僚机构的控制C.避免政府在火灾中遭受财物损失D.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中国)。据题干“毋敢以火入臧(藏)府、书府中。”“吏已收臧(藏),官啬夫及吏夜更行官。毋火,乃闭门户。”可知,这一规定是为了保护官府文书,A项正确;加强对官僚机构的控制是: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袭,排除B项;避免政府在火灾中遭受财物损失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这一规定是为了保证官府文书的安全,排除D项。故选A项。17.《汉书》记载“开国承家,有法有制”,认为国家应关注礼制和法律。唐代有士人说:“礼法二事,皆王教之端。”宋代以后,儒学士人以乡约教化乡里。到了明清,乡约与法律逐渐合流。这些治理方式旨在()A.坚守儒家礼法B.辅助君主统治C.德治代替法制D.强化法治威严【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国古代。据材料“开国承家,有法有制”“礼法二事,皆王教之端。”“宋代以后,儒学士人以乡约教化乡里。到了明清,乡约与法律逐渐合流”可知,这些治理方式都是礼法规范和乡约教化来辅助君王统治,B项正确;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德治和法治的相辅相成,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强调国家治理方式是强调“礼、法、教化”,而不是德治代替法制,也不是“法治威严”,排除C、D项。故选B项。18.如下图是1980-2018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与深圳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速对照表,相关解读正确的有 ()①深圳地区的生产总值增速始终高于全国②90年代以前深圳走出经济增长的独立行情③深圳一直在发挥着改革开放的先锋效应④区位条件是深圳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前提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1980—2018年(中国)。据图示信息可得出主要结论:90年代以前,深圳凭借国家政策,区位条件,走出了经济增长的独立行情,②④正确,D项正确;从图示中可知,深圳并不是始终高于全国的增速;伴随着改革的深化,深圳的先锋效应影响逐渐减弱,①和③错误,排除A、B、C项。故选D项。19.在英国,其内部纪律禁止文官参加政治活动。如文官不得兼任议员,也不得作议员候选人或为议员候选人从事竞选活动,除非先辞去文官职务;不得参加政党,担任政党政治机构官员,或为政党从事政治活动。这些规定()A.体现了文官的政治中立B.提高了官员的参政热情C.避免了官员的推诿扯皮D.保证政党活动不受干扰【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英国)。据本题材料“”“禁止文官参加政治活动”“不得兼任议员”“不得参加政党”的描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英国文官要在资产阶级各政党之间严格保持中立,这些规定 体现了文官的政治中立,A项正确;材料内容描述反映的是英国文官要在资产阶级各政党之间严格保持中立,而非是为了提高官员的参政热情,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防止官员推诿扯皮的相关论述,无法凭材料得出该结论,排除C项;材料内容描述反映的是英国文官要在资产阶级各政党之间严格保持中立,保障国家正常的运转,而非是为了保证政党活动不受干扰,排除D项。故选A项。20.在《左传》的记载中,面对叔向的反对,子产只回应了一句:“若吾子之言,侨(子产自称)不才,(考虑)不能及子孙,吾以救世也”。关于子产铸刑书说法正确的是()①体现社会阶级新变化②发生在战国时期③标志着中华法系的确立④法治适应时代需求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据题干“若吾子之言,侨不才,不能及子孙,吾以救世也。”说明当时奴隶主贵族势力走向衰落,新兴地主势力崛起,只能用法治来救世(法治适应时代需求),B项正确;子产铸刑书发生在公元前536年(春秋时期),《唐律疏议》的颁布,标志着排中华法系的确立,排除A、C、D项。故选B项。21.恩格斯曾经评价欧洲中世纪“政治和法学同其他一切学科一样,不过是神学的分支,一切都按照神学中适用的原则来处理。教会的教条同时就是政治信条,圣经词句在各个法庭都具有法律效力。”说明中世纪基督教的宗教伦理有助于()A.推广文化教育B.维持社会秩序C.净化人们思想D.规范日常生活【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欧洲中世纪。恩格斯的这段评价揭示了中世纪欧洲政治、法律和宗教的紧密联系。在那个时代,政治和法律体系很大程度上受到宗教教条的影响,教会的教条成为了政治信条,法庭的裁决也必须以圣经词句为依据。这表明宗教伦理在维持社会秩序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B项正确;宗教伦理与文化教育的推广关系不大,排除A项;宗教伦理有助于净化人们思想,但材料强调的是中世纪欧洲政治、法律和宗教的紧密联系,排除C项;宗教伦理不能直接规范日常生活,排除D项。故选B项。非选择题部分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其中第22题20分,第23题20分,第24题12分,共52分)22.地方行政机构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演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问题:材料一伯、仲、叔、季,长幼之次也。故通谓国衰为叔世,将亡为季世。昔周公伤彼夏、殷二国叔世,疏其亲戚,令使宗族之不同心以相匡辅,至于灭亡。故封立亲戚为诸侯之君,以为藩篱,屏蔽周室。言封此以下文、武、周公之子孙为二十六国也。此二十六国,武王克商之后,下及成康之世,乃可封建毕矣。——杜预注、孔颖达疏《春秋左传正义》卷15(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周初年实施分封制的原因,结合所学指出周初分封的二十六国的类型,并各举一例说明。材料二郡县之间构成层级,下级对上级负责,郡之下设若干县,县的大小事务及重大决定皆须经过郡的管制,并且县应定期向郡汇报,郡也定期上计于中央,说明管辖内的具体情况,以便上级了解下情,这是确定赏罚和升降的重要标准。某一任郡守或县令一旦任职,并非终身制,而是有一定任期,官吏的任职地方也会随时调动,不是只任职于某一固定区域,官员流动性较大,这就不易形成割据一方的地方豪强。官吏之职位由国君任命,理应对国君效忠,因此国君能更加有力地控制郡县官吏,也能更好地管理地方,并且能把所有权力集中于自己手中。——朱海涛《郡县制与中华文化大一统格局之形成》(2)根据材料二,概括郡县制的特点。综合材料一、二指出从先秦到秦汉地方行政制度变化的核心特征。材料三忽必烈建元朝后,正式在朝廷设置中书省总领全国政务,时称“都省”。不久,又沿用前朝旧例,频繁派中书省宰执带相衔临时到某一地区负责行政或征伐事务。如中统和至元前期的陕西四川行省、河东行省、北京行省、山东行省、西夏中兴行省、南京河南府等路行省、云南行省、平宋战争前后的荆湖行省、江淮行省等。其中,设立于至元十年(1273年)的云南行省等,已带有地方最高官府的色彩。——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3)根据材料三指出元朝行省的性质,结合所学分析元朝行省制度的影响。【答案】(1)原因: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类型及举例:王族如燕国;功臣如齐国;先代贵族如宋国。(2)特点:郡县之间是上下级关系,下级需要定期向上级汇报;任职有任期制;官员流动性大。核心特征:中央强化对地方的管理;最高统治者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3)性质:具有地方行政机构和中央派出机构的双重性质。影响:紧密了中央和地方的联系,加强了中央集权;行省制度在元朝以后的明清时期继续沿用,影响深远。【解析】【小问1详解】 本题是背景类、特点类、列举类材料分析题,主要时空是西周初年(中国)。第一小问,关于西周初年实施分封制的原因,由材料“故封立亲戚为诸侯之君,以为藩篱,屏蔽周室。”可知,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类型及举例:由材料“言封此以下文、武、周公之子孙为二十六国也。”并结合所学可知,周初分封的二十六诸侯国主要分为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其中王族如燕国,功臣如齐国,先代贵族如宋国。【小问2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主要时空是先秦至秦汉(中国)。特点:由材料“郡县之间构成层级,下级对上级负责”、“并且县应定期向郡汇报,郡也定期上计于中央”可知,郡县之间是上下级关系,下级需要定期向上级汇报;由材料“某一任郡守或县令一旦任职,并非终身制,而是有一定任期,官吏的任职地方也会随时调动,不是只任职于某一固定区域,官员流动性较大”可知,任职有任期制;官员流动性大。特征:由材料“因此国君能更加有力地控制郡县官吏,也能更好地管理地方,并且能把所有权力集中于自己手中。”可知,先秦到秦汉地方行政制度下最高统治者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由材料“官员流动性较大,这就不易形成割据一方的地方豪强。”可知,中央强化对地方的管理。【小问3详解】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主要时空是元朝(中国)。性质:由材料“频繁派中书省宰执带相衔临时到某一地区负责行政或征伐事务”“设立于至元十年(1273年)的云南行省等,已带有地方最高官府的色彩。”可知元朝行省具有地方行政机构和中央派出机构的双重性质。影响:据所学可知,元朝的行省制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上具有开创性的贡献,行省制度在元朝以后的明清时期继续沿用,影响深远;行省制度作为元朝时期的地方管理制度,紧密了中央和地方的联系,加强了中央集权。23.“求变”“求新”是中国的历史传统,也是中华民族绵延不绝、中华文化传承不息的重要原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孝公任商鞅。鞅以三晋地狭人贫,秦地广人寡,故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于是诱三晋之人,利其田宅,复三代无知兵事而务本于内,而使秦人应敌于外。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通典•食货》(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为了“诱三晋之人”,商鞅采取了哪些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材料二维新变法触动了很多人的利益,社会上反对势力很大。裁撤闲散衙门后,大批丢了乌纱帽的庸官极端仇视变法,他们或造谣惑众,或上书恫吓,使得京师谣言四起;令旗人自谋生计,引起不少旗人的强烈不满;一些对变法主张不满的大臣,更是对康有为和梁启超充满仇恨。这些从中央到地方的反对势力聚集在一起,形成了后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的重要社会基础。——普通高中历史教科书《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维新变法失败的主、客观原因及变法虽败犹存的意义。 材料三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我们要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进行到底。——2018年1月1日,习近平发表2018年新年贺词(3)结合所学概括改革开放40年我国对内经济改革“开路”、“架桥”的主要历程,并指出指导“开路”、“架桥”的思想路线。【答案】(1)措施:发展农业生产,增加经济实力;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免除徭役。作用:经过几年的努力,秦国达到了国富兵强的目的。(2)主观原因:维新派缺乏政治策略、急于求成;维新派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依靠的皇帝没有实权;对极少数帝党官僚和帝国主义抱有幻想,导致戊戌变法最终失败。客观原因:从根本上来说,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弱小、封建顽固势力强大,力量对比悬殊;脱离群众,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改革范围太大,树敌太多。意义:是一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反映了时代的要求;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一定层度冲击了封建制度;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宣传西方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思想,有利于民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3)主要历程:1978年开始对农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最终确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0世纪80年代启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围绕着“增强企业活力”主题,简政放权,政企分开。思想路线:邓小平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主要时空是战国时期秦国(中国)。第一小问,关于为了“诱三晋之人”,商鞅采取了哪些措施,由材料“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可知,废井田,开阡陌;据所学可知,为了增强秦国的经济实力,吸引三晋之人来秦国,商鞅主张“耕战”,发展农业生产,增加经济实力,奖励耕织,免除徭役。第二小问,关于作用,由材料“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并结合所学可知,商鞅变法的措施使得秦国经过几年时间变强大起来,秦国达到了国富兵强的目的。【小问2详解】本题是背景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主要时空是戊戌变法时期中国。第一小问,关于维新变法失败的主、客观原因,由材料“维新变法触动了很多人的利益,社会上反对势力很大。”可知,戊戌变法失败的客观原因是从根本上来说,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弱小、封建顽固势力强大,力量对比悬殊;由材料“裁撤闲散衙门后,大批丢了乌纱帽的庸官极端仇视变法,他们或造谣惑众,或上书恫吓,使得京师谣言四起”可知,戊戌变法失败的客观原因是改革范围太大,树敌太多;据所学可知,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还与维新派缺乏政 治策略、急于求成;维新派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依靠的皇帝没有实权;对极少数帝党官僚和帝国主义抱有幻想,导致戊戌变法最终失败;变法脱离群众,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第二小问,关于维新变法虽败犹存的意义,据所学可知,维新变法虽然失败,但是它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一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反映了时代的要求;它由资产阶级领导,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一定层度冲击了封建制度;它还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维新运动宣传了西方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思想,此举促进了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小问3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主要时空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第一小问,关于改革开放40年我国对内经济改革“开路”、“架桥”的主要历程,据所学可知,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开始了对内经济体制改革,鉴于农村问题的严重性,改革先从农村开始,1978年从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实行试点,包产到户,自负盈亏,最终这种成功的经验推广至全国,发展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随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启动,改革围绕着增强企业的活力展开。第二小问,关于“开路”、“架桥”的思想路线,据所学可知,改革开放的实行离不开邓小平理论的指导,更离不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美国的建国者们从罗马学到了共和,并在罗马的城邦共和的基础上,在美国建立了复合共和,从而避开了城邦共和短命的覆辙。古罗马的政治传统中,建国者们最想复制的政治实践是混合政体。总统职位脱胎于罗马共和国中的执政官,参议院照搬自元老院,众议院对应于公民大会。联邦最高法院则类似于具有否决权的护民官。贯穿在混合政体中的则是分权制衡思想,即不论是个人的权力,还是少数人的权力,抑或是多数人的权力,都应加以分立与制衡。古罗马的政治传统中,对建国者们影响最大的人物是西塞罗及其自然法思想,该思想已经成为汉密尔顿、麦迪逊等美国宪法制定者们的常识。——摘编自拉塞尔•柯克《美国秩序的根基》根据材料概括罗马文明对美国政治的影响,选择其中一个影响展开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达清晰。)【答案】影响:古罗马城邦共和制影响美国建立了联邦共和制(或复合共和制);古罗马混合政体影响美国建立三权分立的中央体制;古罗马政体的分权制衡思想成为美国政治制度的突出特征;古罗马法律思想影响美国形成法律至上的治国理念。阐述:古罗马城邦共和制影响美国建立了联邦共和制(或复合共和制)。 罗马共和国政体是一种城邦共和制,国家权力由执政官、元老院和公民大会掌握。执政官由全体公民选举产生,掌握军事、行政权;元老院由卸任高级官员组成,终身任职,拥有建议、监督权;公民大会名义上是最高权力机关,但要受高级官员和元老院限制。所以罗马共和国实际掌权者是一小撮在任和卸任的高官,具有浓厚的贵族寡头特征。美国在罗马城邦共和制的基础加以改进,形成联邦共和制。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在国家结构上实行联邦制,由联邦掌握国家主要权力,各州保留一部分自治权;联邦政府实行三权分立,总统、国会、最高法院大致可以与罗马共和国的执政官、公民大会、元老院、护民官相对应,分享行政、立法、司法权。而且三权之间相互牵制,防止出现绝对权力,从而避开了古罗马城邦共和制短命的覆辙。因此,美国联邦共和制是罗马城邦共和制的升级、改善。【解析】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10-26 10:00:02 页数:16
价格:¥2 大小:1.92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