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语文
>
四川省射洪市射洪中学强基班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射洪市射洪中学强基班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7
2
/17
剩余15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射洪中学高2021级高二下期强基班第一次半月考语文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90分一、现代文阅读(2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①放眼全球,伟大文明的起源,无不伴随着神话幻想支配的文明奇观:埃及金字塔与斯芬克斯像,巴比伦神庙庙塔,迈锡尼的黄金面具,中美洲玛雅金字塔等等。对照之下,中国文明起源期的文化奇观既不在巨石建筑方面,也不在贵金属的冶金术方面,而是突出表现在切磋琢磨的玉礼器传承方面。如凌家滩5300年前80公斤巨型玉猪,北方红山文化玉雕神祖像与南方玉雕羽冠神徽之类,还有延续五千多年,至今依然发挥经济作用的西玉东输路线——“玉石之路”。②与其他文明古国相比,中国文明起源期覆盖的地理范围非常广袤,与尼罗河、两河流域和希腊半岛孕育出的偏于一隅的文明古国截然不同。这就需要从理论上解释:为什么中国人能够不分地域、族属、语言的巨大差异,凝聚到一个文化共同体中?化干戈为玉帛,这一句古代熟语已道出此中奥秘,那就是认同到华夏文明特有的最高价值观。如《论语》所记孔子的发问:“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③需要认真思考的是,为什么礼神祭祖要以玉器为中介?以玉和帛为至高价值的国教信仰,究竟源于何时何地?项目研究成果表明,此类国家信念体系,建立在中国文明独有的两种物质的互动基础上。从文明的基因构成看,先于青铜时代王权国家,还有一个更早更深远的玉器时代,该时代铸就的意识形态和话语,注定给文明发生提供不变的价值导向。诸如卞和献玉璞、周公手持玉璧玉圭和祖灵展开现场对话等故事,读书人早已司空见惯,却未能有效反思其所以然。其实,这和一万年来玉文化在东亚大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密切相关。史前玉文化的点线面传播过程靠什么因素得以实现?靠的是共同的史前神话信仰的认同力量。具体讲,以玉为神,以玉为天,以玉为永生不死的象征,这是一整套神话信念体系。此类观念的跨地域传播,在距今四千年之际覆盖到我国大部分地区。这是一个没有金戈铁马的精神统一的渐进过程。该过程要比秦帝国武力统一中国,早出整整两千年,其重要的文化史和思想史意义,不言而喻。④以往的国学传统受制于文献史学观,根本无法认识到这一场先于甲骨文汉字而存在的文化整合和凝聚过程。唯有走出已有的书本知识的束缚,跟随第四重证据(考古发现的遗址和文物)不断出现的轨迹,才能走进前文字时代物证符号认知的广阔天地。这就意味着要对大量史前考古遗址和文物进行再学习,并由此展开辨析解读工作,在此基础上构建文化文本编码与再编码的本土化理论。⑤对“玉文化先统一中国”这个重要命题,现已逐渐形成更为细化的认识推进:璧、琮、璜,加上锥形器和冠形器的完整玉礼体系,早在五千年前的环太湖的长三角地区就已率先完成。在良渚文化之后辗转 传播到中原,奠定了夏商周玉礼符号的基础。此种认识的递进,又推出基于环太湖地区田野调研的考察记类著作《玉文化先统一长三角》(2021年),让玉文化先统一中国的理论得到进一步的细化探讨,揭示出在无文字时代发生过的重大文化传播现象对文明起源的意义。如果要追问为什么史前玉文化的高峰没有出现在中原和北方,却唯独孕育在长三角地区,那一定和一万年前长江流域率先驯化出稻米,并在七八千年前开启养蚕缫丝生产等物质积累优势有关。(摘编自叶舒宪《文明探源的交叉学科视角及方法论创新》)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文明起源期的文化奇观,不像其他文明起源的文化奇观那样都表现于巨石建筑和贵金属冶金术方面。B.中国人能凝聚到一个文化共同体中,是因为他们能不分地域、族属、语言的差异,认同华夏文明特有的价值观。C.以玉帛为最高价值的国教信仰,靠共同的史前神话信仰的认同力量跨地域传播,距今四千年之际逐渐覆盖全国。D.完整的玉礼体系率先完成于环太湖的长三角地区,在良渚文化之后辗转传播到中原,奠定了夏商周玉礼符号的基础。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篇将中外文化奇观相对照,点出中国文明起源期文化奇观的独特处。B.第②段引用孔子的话,证明玉帛承载了华夏文明特有的最高价值观。C.最后两段采用正反对比论证,强调要认识史前玉文化需在研究方法上创新。D.文章从文明奇观差异说起,接着对中国玉文化探源释因,最后阐述探源方法。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文明起源期的文化奇观在玉礼器传承方面表现突出,这与史前玉文化跨地域在我国大范围传播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B.以玉为神、为天、为永生不死的象征的神话观念的传播,是一个精神统一的渐进过程,并最终形成中国大一统的局面。C.对史前考古遗址和文物进行再学习,开展辨析和解读,有助于人们认识先于甲骨文汉字而存在的文化整合和凝聚过程。D.史前玉文化的高峰没有出现在中原和北方,而在环太湖的长三角地区率先孕育完成,这与长江流域的物质积累优势有关。【答案】1.D2.C3.B【解析】 【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不像其他文明起源的文化奇观那样都表现于巨石建筑和贵金属冶金术方面”,曲解文意,其他文明的文化奇观有的表现于巨石建筑,有的表现于贵金属冶金术。B.“认同华夏文明特有的价值观”错误。原文第②段,“为什么中国人能够不分地域……凝聚到一个文化共同体中……那就是认同到华夏文明特有的最高价值观”,原文说“认同到华夏文明特有的最高价值观”,选项漏掉了“最高”,扩大了范围;“中国人能凝聚到一个文化共同体中,是因为他们能不分地域”错误,“为什么中国人能够不分地域、族属、语言的巨大差异,凝聚到一个文化共同体中”,“不分地域、族属、语言的差异”和“凝聚到一个文化共同体中”不存在因果关系。C.“逐渐覆盖全国”错误,原文为“此类观念的跨地域传播,在距今四千年之际覆盖到我国大部分地区”,应该是覆盖到我国大部分地区。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C.“最后两段采用正反对比论证”错误,这两段没有采用正反对比论证,两段内容上有相承关系。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最终形成中国大一统的局面”错误,依据“为什么中国人能够不分地域、族属、语言的巨大差异,凝聚到一个文化共同体中?化干戈为玉帛,这一句古代熟语已道出此中奥秘,那就是认同到华夏文明特有的最高价值观。如《论语》所记孔子的发问:‘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可知,以玉为神、为天、为永生不死的象征的观念的传播是在把中国人凝聚到一个文化共同体这方面起了很大作用。故选B。(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番茄炒鸡蛋王若禹他已经在剧团演了五六年的戏了,生活平淡而规律。他的行当是文武丑,俗称“小花脸”,总是作为配角出现,闲起来甚至五六天都没有戏份儿。多数时候,他还要化上侍卫的妆,或是小厮的,拄着竿子在后面杵着,一杵一个钟头。听着鼓点,听着胡琴,他倒不累,就是思绪早飞到别处去了。 他不禁怀念起在戏校,师父给他讲戏的日子。还有师父做的番茄炒鸡蛋,酸甜的,那个味儿,他再没吃到过。他个子较常人矮些,人也长得机灵,一条嗓子清清亮亮,喊个号子,湖面上都能起阵涟漪。师父说他“是个唱丑角儿的料”。他也着实喜欢这个行当,爱逗人乐。就算是练功累些,他也不怕,因为喜欢。他也喜欢师父。师父很幽默,有时甚至疯疯癫癫的,和他称兄道弟。他去师父家学戏,俩人一待就是一整天。也说戏,也唠嗑儿,常常误了饭点,师父就亲自下厨。师父是极简朴的,通常是拌点儿面条。他来了,师父就加一盘番茄炒鸡蛋,酸甜的;生长在北方的他第一次吃这种口味。“这里面为什么要搁糖?”他问师父。师父回答得很玄妙:“你看啊,生活是咸的,加点儿糖进去就中和了。”他太年轻,还不明白为什么“生活是咸的”。其实,他吃过不少苦了。自小学戏的孩子,有几个是没吃过苦头儿的?他十岁离家,和一帮师兄弟们出着晨功,踢着腿,翻着小翻儿就长大了。好在,师父是顶好的人。师父的声音洪亮,语气却是极谦和的,脸上挂着慈祥的笑。有时他偷了懒了,师父的小竹条子就在他的小腿肚子上挠挠。他“哇”地哭两声,转眼看到师父正扶着眼镜笑他——师父从未发过脾气。那些日子,他笑的比哭的多,总是那么无忧无虑的。他没有心事。但如今,他有些明白了。他觉得丑角儿在剧团是受冷落的。明明有着《时迁盗甲》《三岔口》等几出丑角大戏,却从来不排。《杨门女将》里他是奸臣王强;《锁麟囊》里他是男扮女装的丫鬟:唤作梅香或是碧玉。就连新排的交响乐京剧《赤壁》,他每天都跟全程;只一幕有词儿,还是“舌战群儒”中叫不出名的角色。除此之外,他要跑整场的龙套。剧团缺人。他是个万能膏药,哪儿用得着就往哪儿贴。他的那个角色名儿叫虞翻。为此,他把《三国演义》翻了好几遍,却没看明白。这人是谁啊?他很迷茫。他打电话给师父,本想发发牢骚,又觉得太矫情。他同师父讲话,一向是很干脆的。纠结半天,临了他来了一句:“师父,你那番茄炒鸡蛋是咋做的?”他私下试过,加一勺糖,没味儿;两勺糖,不甜;三勺,太甜了,除了甜没别的,不是师父做的味儿。师父哈哈地笑道:“一勺盐,两勺糖。”“甜的为什么放盐?”他不解。“没有那勺盐垫底,甜味儿怎么发得出来呢?”师父说。他放下电话想,他的问题已经解决了。“喂,”师父在电话里喊他,“那个虞翻,好角色啊,出彩的。你可要好好地演!” “师父怎么知道?”他想。师父当然知道。师父早就知道!一件红袍,一顶乌纱,乌纱旁边挂俩“翅膀”,脸上一抹白,他就上场了。他一副穷酸样,指指戳戳,宽大的袖子一会儿甩上去,一会儿甩下来。“……龙腾虎跃龙行虎步虎步龙行,轰轰隆隆轰轰隆隆哎——是曹公哎——!”台下笑了,他不敢笑,他的戏还没有结束。他在心里笑。“那刘备今已是山穷水尽,我看你孔明也黔驴技穷。无奈何搬救兵你把巧舌弄,谁吴侯蹚浑水你你你你……移祸,移祸江东。”他的词结束了,他的戏还要继续。他屏气凝神地立着。这出戏结束了,下一出,还要继续。他是丑角儿,多数时候演配角,有时候也演主角。他再也没有忘记过,在一场戏中的定位。也永远记得师父的番茄炒鸡蛋的配方。(选自《小小说选刊》,2022年11月11日有删改)文本二微型小说写作讲座(节选)刘海涛越来越多的文学青年从微型小说起步而走向文坛的事实,反复地印证了阿·托尔斯泰的一句话:“微型小说是生活积累与艺术聚焦。”微型小说由于它的“微”和“小”,首先构成了它篇幅短小,情节单一,人物单纯的形体特征。然而,它的短小不等于简陋,单一不等于单调,单纯不等于单薄。在短小中开掘深蕴,在单一中追求精美,在单纯冲体现丰富,一句话,以小见大,以微显著,这才是微型小说从形体到本质的文体特征。这个特征在一般小说中并不存在(相对长中篇小说而言)或者并不突出(相对短篇小说而言),然而它却构成了微型小说的艺术生命。我们牢牢地把握这一点,才能使我们的微型小说创作进入到一个符合艺术规律的境界。4.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篇他站在舞台上,怀念起从前,主要是因为:自己有唱丑角的天分,也喜欢这个行当,但丑角儿在剧团里是不受重视的。B.师父能做出让他怀念回味的番茄炒鸡蛋,能猜中他的心事,给他加油鼓劲,这些情节表明师父可能有着与他相似的人生经历。C.文中他私下反复尝试番茄炒鸡蛋,但始终做不出师父的味儿,师父告诉他关键不在糖而是在盐,这句话含有丰富的言外之意。D.小说的结尾,他将虞翻演得活灵活现,观众笑了,但他只能在心里笑,因为他的戏还没结束,他明白只要坚持龙套终将变主角。5.文中多次提到师父做的番茄炒鸡蛋,意味一样吗?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文本二说微型小说是“艺术聚焦”;请谈谈文本一是如何体现这一点的。 【答案】4.D5.①师父在戏校给“他”做的番茄炒鸡蛋,酸甜的味儿,体现师徒间的深厚情谊,师父对我的喜爱与关爱。②“他”在烦闷时给师傅打电话,师父告知“他”番茄炒鸡蛋的秘诀,意在点拨“他”,开导“他”:没有咸的衬托,甜无法被激发出来。劝导“他”放平心态,找准定位,演好丑角配角。③最后,“他”成功演绎了配角虞翻,“他”将永远记得师父的番茄炒鸡蛋的配方,表明“他”已经通过实践,深刻认识到找准定位、心如旁骛地表演的意义与价值,并将坚持走下去。6.“艺术聚焦”:指微型小说在“短小中开掘深蕴,在单一中追求精美,在单纯中体现丰富”,采用多种手法对题材进行艺术化处理。文本一的“艺术聚焦”体现在:①以“番茄炒鸡蛋”为线索,将“他”的人生轨迹和心路历程串联起来,中间辅以欲扬先抑等手法让情节富有波澜,增添阅读趣味。②作者聚焦典型的冷门行当:人物形象虽然单纯但极具代表性。从学艺时的志得意满到初登舞台的失落彷徨再到顿悟后坦然坚守,“他”的转变,能激发读者的联想,引发共鸣。③小说赞美了师徒二人对艺术的坚守,但同时也以小见大,带给我们更多的思考。社会上类似的冷门很多,我们在赞美从业者执着坚守的同时,也应呼吁社会、大众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与支持。【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D.“他明白只要坚持龙套终将变主角”理解有误。文中最后一段,他演过配角也演过主角,师父的开导,台上的历练,让他明白角色不分大小,找准自己“在一场戏中的定位”才是最重要的。故选D。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作用的能力。小说中三次写到师父做的番茄炒鸡蛋。第一次是他在戏校上学时,“他去师父家学戏,俩人一待就是一整天。也说戏,也唠嗑儿,常常误了饭点,师父就亲自下厨。师父是极简朴的,通常是拌点儿面条。他来了,师父就加一盘番茄炒鸡蛋,酸甜的”,因为他的到来师父特意加一盘番茄炒鸡蛋,从中体现师徒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师父对我的喜爱与关爱。第二次是面对职业与艺术困境,他有些迷茫,“他打电话给师父,本想发发牢骚,又觉得太矫情。他同师父讲话,一向是很干脆的”“没有那勺盐垫底,甜味儿怎么发得出来呢?”“他放下电话想,他的问题已经解决了”,他在烦闷时给师傅打电话,师父告知他番茄炒鸡蛋的秘诀,意在点拨他,开导他:没有咸的衬托,甜无法被激发出来。劝导他放平心态,找准定位,演好丑角配角。 最后,他成功演绎了配角虞翻,“这出戏结束了,下一出,还要继续。他是丑角儿,多数时候演配角,有时候也演主角。他再也没有忘记过,在一场戏中的定位”,他通过实践,深刻认识到找准定位、心如旁骛地表演的意义与价值,并将坚持走下去。他将永远记得师父的番茄炒鸡蛋的配方。【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的艺术特色的分析能力。所谓“艺术聚焦”,从材料二“在短小中开掘深蕴,在单一中追求精美,在单纯冲体现丰富,一句话,以小见大,以微显著,这才是微型小说从形体到本质的这体特征”可知,是指微型小说在“短小中开掘深蕴,在单一中追求精美,在单纯中体现丰富”,采用多种手法对题材进行艺术化处理。文本一中,小说多处写到“番茄炒鸡蛋”,“番茄炒鸡蛋”作为小说的线索,将“他”的人生轨迹和心路历程串联起来,如在戏校学习的经历,与师父的交往,在剧团的地位以及“他”思绪的变化。小说虽小却并不简单,作者在小说中间辅以欲扬先抑等手法让情节富有波澜,如在戏校学戏偷懒被师父用小竹条子打的情节,比如他内心中对“明明有着《时迁盗甲》《三岔口》等几出丑角大戏,却从来不排”的愤懑,这些都让小说情节丰富曲折,体现出“在单纯中体现丰富”,增添阅读趣味。小说选材上,作者聚焦典型的冷门行当——京剧中的武丑,主人公“他”人物想象简单,但极具代表性,代表着社会上那些不太为人所注意的职业从业者,那些容易被忽视的人。“他”从学艺时的志得意满到初登舞台的失落彷徨再到顿悟后坦然坚守,“他”的转变,代表着一个人真正的成熟,这样的人物塑造体现了“在单一中追求精美”,能激发读者的联想,引发共鸣。最后,小说赞美了师徒二人对艺术的坚守,以小见大,带给我们更多的思考。“他”最后的顿悟,只是改变了“他”对待艺术的态度,并没有改变“他”的艺术状态,“这出戏结束了,下一出,还要继续。他是丑角儿,多数时候演配角,有时候也演主角。他再也没有忘记过,在一场戏中的定位”,这就提醒读者,社会上类似的冷门很多,我们在赞美从业者执着坚守的同时,也应呼吁社会、大众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与支持。所以,小说体现出“在短小中开掘深蕴”的特点。综上所述,文本一充分体现了小小说的“艺术聚焦”的特点。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孔子曰:“行身有六本,本立焉,然后为君子。立体有义矣,而孝为本;处丧有礼矣,而哀为本;战阵有队矣,而勇为本;治政有理矣,而农为本;居国有礼矣,而嗣为本;生才有时矣,而力为本。是以反本修迩,君子之道也。”人之道莫大于父子之亲,君臣之义。子年七岁以上,父为之择明师,选良友,勿使见恶,少渐之以善,使之早化。故贤子之事亲,发言陈辞,应对不悖乎耳;趣走进退,容貌不悖乎目;卑体贱身,不悖乎 心。君子之事亲以积德。亲之所安,子皆供之。夫子亦云:“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行成于内,而嘉号布于外。是谓建之于本,而荣华自茂矣。子路曰:“负重道远者,不择地而休;家贫亲老者,不择禄而仕。昔者,由事二亲之时,常食藜藿之实,而为亲负米百里之外。亲没之后,南游于楚,从车百乘,积粟万钟,累茵而坐,列鼎而食。愿食藜藿为亲负米之时,不可复得也。二亲之寿,忽如过隙。草木欲长,霜露不使;贤者欲养,二亲不待。”故曰:家贫亲老,不择禄而仕也。成人有德小子有造大学之教也因其可之曰时相观于善之曰磨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逊则坏乱而不治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子思曰:“学所以益才也,砺所以致刃也。吾尝幽处而深思,不若学之速;吾尝跂而望,不若登高之博见。故顺风而呼,声不加疾,而闻者众;登丘而招,臂不加长,而见者远。故鱼乘于水,鸟乘于风,草木乘于时。”虞君问盆成子曰:“今工者久而巧,色者老而衰。今人不及壮之时,益积心技之术,以备将衰之色。色者必尽乎老之前,知谋无以异乎幼之时,可好之色,彬彬①乎且尽,洋洋②乎安托无能之躯哉?故有技者不累身而未尝灭,而色不得以常茂。”【注】①彬彬:美盛之貌。②洋洋:忧思。(节选自《说苑·建本》)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成人有德/小子有造/大学之教也/因其可之曰时/相观于善之曰磨/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逊/则坏乱而不治/B.成人有德/小子有造/大学之教也/因其可之曰/时相观于善之曰/磨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逊/则坏乱而不治/C.成人有德/小子有造/大学之教也/因其可之曰时/相观于善之曰磨/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逊/则坏乱而不治/D.成人有德/小子有造/大学之教也/因其可之曰/时相观于善之曰/磨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逊/则坏乱而不治/8.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少渐之以善”与“渐车帷裳”(《诗经·氓》)两句中的“渐”字含义不同。B.“趣走进退”与“虽趣舍万殊”(《兰亭集序》)两句中的“趣”字含义不同。C.“不若学之速”中的“速”与成语“不速之客”中的“速”含义不同。D.“鸟乘于风”与“道千乘之国”(《论语》)两句中的“乘”字含义相同。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提出在立身处世上有六件根本的事情,包含孝亲、勇敢、努力等,能够回到根本来做好近在身边的事,是成为君子的原则和方法。B.贤良之人会在日常中注意言行举止合乎父母心意,尽力满足父母安居所需的一切,这符合孔子提出的尽孝是做人首要大事的主张。C.子路对自己在父母年迈时南游感到愧疚,因为昔日家贫时,尚能为父母背米百里之外,南游后家境优渥却只能感叹子欲养而亲不待。D.子思认为善于借助外力去学习可以增益才干;虞君则提醒盆成子学习要抓住青春时光,否则会有“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忧思。10.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人不及壮之时,益积心技之术,以备将衰之色。(2)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答案】7.A8.D9.C10.(1)如果现在人不趁着年轻力壮的时候,增加积累巧思和技术,来防备以后姿色的衰老。(2)在这时,蔺相如的门客一齐劝他说:“我们离开亲人来侍奉您的原因,只是仰慕您的高尚节操。”【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父亲有德行,儿子便有成就。大学的教育方法,抓住最合适的时机进行教育,这就叫做合乎时宜;学生互相观摩,学习他人的长处,这就叫做切磋琢磨。适宜的学习时期已经过去了才来学习,则学起来很费力而又不易取得成就;教育时不按部就班、循序渐进,而是杂乱无章,则学生的学业就会搞得杂乱以至无法收拾。“因其可之曰时”“相观于善之曰磨”句式相同,“时”“磨”后分别断句,排除BD;“难”修饰“成”,“难成”是一个词,中间不分开,排除C。故选A。【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A.正确。“渐”:熏染。句意:慢慢教育他向好的方向发展。/“渐”:溅湿、浸湿。句意:溅湿了车的帷幔。可见,两句中的“渐”字含义不同。B.正确。“趣”:通“趋”,快步走,表示尊敬。句意:行动举止。/“趣”:通“趋”或“取”,趋向,取向。句意:虽然取舍不同。可见,两句中的“趣”字含义不同。C.正确。“速”:迅速。句意:不如学习有效。/“速”:邀请。句意:未经邀请而自己来的客人。可 见,两处的“速”含义不同。D.“含义相同”错误。“乘”:利用、凭借。句意:鸟凭借风(才能飞翔)。/“乘”:古时一车四马叫“乘”。句意:治理拥有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可见,两句中的“乘”字含义不同。故选D。【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C.“子路对自己在父母年迈时南游感到愧疚”错误。从原文“亲没之后,南游于楚”可知,子路南游是在双亲去世之后。故选C。【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及”,趁着;“益”,增加;“备”,防备。(2)“相与”,一齐,共同;“所以”,……的原因;“去”,离开;“事”,侍奉;“徒”,只是。参考译文:孔子说:“立身行事有六个根本,做好了这六个根本,然后才能成为君子。立身有仁义,孝道是根本;举办丧事有礼节,哀痛是根本;交战布阵有行列,勇敢是根本;治理国家有条理,农业是根本;掌管天下有原则,选定继位人是根本;创造财富有时机,肯下力气是根本。返回到事物的根本,从近处做起,这是君子为人处世的根本途径。”做人的理论莫大于父子之间的亲情,君臣之间的道义。儿子年龄到了七岁以上,父亲为他选择贤明的老师和善良的朋友,不让他看到丑恶的东西,慢慢教育他向好的方向发展,使儿子早早接受教化。所以孝贤的儿子侍奉双亲,自己说话及回答父母的问题,都不要让父母听来不顺耳;行动举止,表情仪态,都不要让父母看着不顺眼;即使委曲自己,也不违背父母的心意。君子用侍奉双亲来积累美德。只要是父母能用来安身的,子女都要供给他们。夫子也说:“人类的行为,没有比孝道更为重大的了。”尽孝的德行在内心养成,而美好的名声传播在外。这就是所说的从根上培养,花朵自然就会繁茂了。子路说:“背负重物走远路的人,不选择地方就休息;家里贫穷、父母又年老的人,不选择俸禄多少就出仕。从前,我侍奉父母双亲的时候,自己常吃粗劣的饭菜,然而却替父母到百里外的地方背米。父母过世以后,我到南方的楚国旅行,跟随我的车子有一百辆,堆积的粮食上万钟,坐在用褥子堆起来的座位上,饭菜摆放在鼎镬中选着吃,希望吃粗饭、为父母双亲背米的时代一去不再来了。双亲的寿命,转瞬即逝,就象阳光从细小的空隙间一扫而过!草木想要生长,霜露已经不给予机会;孝子想要奉养父母时,双亲年老了已不能等待。”因此说:家里贫穷,父母年老,做儿子的不待挑选俸禄多少也要出仕谋生。父亲有德行,儿子便有成就。大学的教育方法,抓住最合适的时机进行教育,这就叫做合乎时宜;学 生互相观摩,学习他人的长处,这就叫做切磋琢磨。适宜的学习时期已经过去了才来学习,则学起来很费力而又不易取得成就;教育时不按部就班、循序渐进,而是杂乱无章,则学生的学业就会搞得杂乱以至无法收拾。单独学习而没有朋友一起切磋琢磨,就会学识浅陋、见闻不广。子思说:“学能使人变得更加有才,(就像)磨刀石使刀变得锋利,我曾经独自一人深思,不如学习有效;我曾经踮高脚跟来望,不如登到高处见得广。所以顺着风大喊,声音并没有加大,但却能使很多人听见;登上小山挥舞手臂,手臂没有变长但是能让远处的人看见。所以鱼要在水中游弋,鸟凭借风才能飞翔,草木要合适的时候才能生长。”虞君问盆成子说:“技术时间越久越精巧,姿色年老就会衰老。如果现在人不趁着年轻力壮的时候,增加积累巧思和技术,来防备以后姿色的衰老。姿色一定会在人老之前衰退,但智慧却与幼时没有不同,让人喜爱的美貌将尽时,就会忧思怎样托付无能的躯体呢?所以说技不压身,不会消失,而姿色是不会常盛的。”(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峡口二首(其一)①[唐]杜甫峡口大江间,西南控百蛮。城欹连粉堞,岸断更青山。开辟多天险,防隅一水关。乱离闻鼓角,秋气动衰颜。出峡泊宜昌府[清]张问陶②万山回首太崚嶒,此日余生问最能。送尽奇峰双眼豁,江天空阔看彝陵③。[注]①《峡口二首》,创作于大历元年(766)或二年。峡口,即覆塘峡西入口,也称夔门。②张问陶,四川遂宁人,这首诗是他从四川赴京过长江三峡后,写于船泊宜昌时。③彝陵:即夷陵,辖境在宜昌及其东南的长阳、宜都一带。1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杜诗开篇点题,首联总写峡口。峡口处于大江间,有着独特的地理优势,能控制西南地区诸蛮。B.杜诗颔联写峡口之景。城依山势倾斜,城墙连绵。岸被背山遮断,岸接背山。城岸和山连绵起伏。C.张诗开篇用拟人手法,写出万山回头看诗人的情状,一个“太”字,极写山峻水急,船行峡口的险危。 D.张问陶是“性灵”派诗人,诗求独抒性情。全诗意象富于变化,具有动态之美,读之有如引身入境。12.《毛诗序》说:“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请结合两首诗,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所抒情感的异同。【答案】11.C12.同:在对峡口崇山峻岭的自然特征的描写中,都感叹峡口位置之险。异:杜诗在峡听到鼓角声联想到国家动荡的局势,抒发了对国事的担忧及年老迟暮之悲;张诗写出过三峡一路的惊心,惊叹,惊喜,后怕,最后归于平静泰然,赞叹船工、水手高超的本领,抒发对三峡奇景的赞叹之情,引人入胜。【解析】【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赏析诗歌语言的能力。C.“张诗开篇用拟人手法,写出万山回头看诗人的情状”错误,没有运用拟人手法,应为“诗人飞舟出峡脱险,回首看那万山,感叹山势的峭危峻险,水流的湍急异常”。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比较鉴赏诗歌情感的能力。同:杜诗中,“峡口大江间,西南控百蛮”描写峡口处在大江之间,地处西南,控制着百蛮地区,写出峡口位置之险。张诗中,“万山回首太崚嶒”描写诗人回首眺望,万山险峻,“送尽奇峰双眼豁”描写峡口山峰奇险。可见,两首诗都在对峡口崇山峻岭的自然特征的描写中,感叹峡口位置之险。异:杜诗前六句描写峡口的地理位置,描写峡口作为天险,开辟艰难,一水当关,结尾写“乱离闻鼓角,秋气动衰颜”,表现了诗人听到作战时的鼓角之声,不由联想到此时国家动荡,战乱频仍,而自己已经迟暮之年,壮志难酬。张诗中,“万山回首太崚嶒,此日余生问最能”写诗人渡过峡口之后,回望险峻的峡口,不由问今日谁是最能之人;“送尽奇峰双眼豁,江天空阔看彝陵”描写诗人舟行江上,看奇峰频出,山峰之后是一派豁然开朗之景,江天空阔。通过描写诗人过江时的惊心动魄,过江后的惊喜等,来表现对三峡景色的赞叹之情。(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9分)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1)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岁月虚度、只能借酒浇愁的无奈之感。(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援引南朝刘义隆草率出兵、最终落败的历史事实,告诫南宋朝廷应慎之又慎。(3)柳永《雨霖铃》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临别之际,两人泪眼朦胧,该有的 千言万语要倾诉、叮嘱,因为气结声阻,却连一句话也说不出来。(4)柳永《望海潮》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达官贵人不思离去,还要将好景画成图本,献与朝廷,这也从侧面烘托出西湖之美【答案】①.人生如梦②.一尊还酹江月③.元嘉草草④.封狼居胥⑤.赢得仓皇北顾⑥.执手相看泪眼⑦.竟无语凝噎⑧.异日图将好景⑨.归去凤池夸【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容易写错的字:尊、酹、嘉、胥、赢、凝、噎、凤。三、语言文字运用(29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走进四川博物院,《高山仰止回望东坡——苏轼主题文物特展》正在展出。头戴斗笠,脚穿木屐,双手撩起衣摆,展厅起点处明代朱之蕃所绘的苏轼像轴,让不少观众对苏轼有了直观印象。这是苏轼流放儋州时的生活写照,尽管极其艰苦,他仍①,以著书为乐。以《苏轼宦游图》为引,展览利用大量文物、图像和诗文串联起苏轼人生中的亮点。陕西凤翔是苏轼政治生涯的起点,他深入民间与百姓一起抗旱救灾,著名的“喜雨亭”“凌虚台”皆有图文展示,生动直观。借助视频技术,西湖一角被“搬进”展厅,苏轼两入杭州赈灾放粮、疏浚运河的故事娓娓道来。“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了解苏轼在密州惩治盗贼、整顿军政的事迹后,观众重读这首词,内心激荡,豪情②。()中年以后苏轼接连被贬,远至海南岛。四海飘零中,他进入创作高峰。展览展出了明代许光祚书《记承天寺夜游》、清康熙款青花后赤壁赋笔筒等文物,苏轼影响之深远,③。展览还围绕苏轼的爱好专设了一个单元,穿行在展厅中,看苏轼纵情山水、饮茶品酒、制作美食,④的展品叙说着“此心安处是吾乡”。宋代四川的产业兴旺,催生了文化昌明、人才辈出的局面。本次特展将背景介绍贯穿始终,通过一件件文物向观众揭示出苏轼成长的时代风貌,能够走近他丰盈的精神世界。14.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5.下列在文中括号处补写的诗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B.“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C.“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D.“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16.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答案】14.示例:①泰然处之②油然而生③不言自明④琳琅满目15.A16.示例:本次特展将背景介绍贯穿始终,通过一件件文物向观众呈现出苏轼成长的时代风貌,使人们能够走近他丰盈的精神世界。【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①语境形容苏轼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的生活态度,可用“泰然处之”。泰然处之:形容对事毫不在意,沉着镇定,采取无所谓的态度。比喻在紧急情况下沉着镇定,和平常一样,不慌不忙。②语境形容观众重读苏轼词时情感自然产生,可用“油然而生”。油然而生: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③语境形容苏轼影响之深远不用言说,可用“不言自明”。不言自明:不用说话就能明白。④语境形容形容展品丰富,可用“琳琅满目”。琳琅满目:形容各种美好的东西很多(多指书籍或工艺品)。【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排序的能力。A.“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可引出下文“接连被贬”与“进入创作高峰”等语;B项是杜甫诗句;CD两项表现苏轼的洒脱和壮志豪情,与上下文内容衔接不紧密。故选A。【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句语病有:搭配不当,“揭示出……时代风貌”动宾不搭配,改为“呈现出……时代风貌”;成分残缺,前面主语是“特展”,“能够走近他丰盈的精神世界”应改为“使人们能够走近他丰盈的精神世界”。(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俗话说“看颜色,识成分”。黑土之所以是黑色,是因为①。腐殖质是有机物经微生物分解转化形成的胶体物质,一般为黑色或暗棕色。腐殖质由碳、氢、氧、氮、硫、磷等营养元素组成,为植物生长提供了充足的养分。中国黑土看东北。为什么黑土地②?这与东北地区的气候有直接的关系。阳光充足、温暖 多雨的夏季,植物大量繁殖。秋末植物枯死,大量枯枝落叶堆积在地面上。寒冷而漫长的冬季,积雪覆盖,地面的滞水冻结形成冻土,将枯枝落叶和枯死的植物保存起来。来年春季,③,但融化后的水不能及时排掉,导致土壤湿度过大,植物残骸依然分解缓慢。有机质的积累量超过分解量,年复一年,才形成了如今的黑土地。由于黑土地土壤肥沃,东北地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的地位持续巩固,保护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意义重大。17.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18.关于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由于”表示因果关系,此处如果去掉“由于”,并不会改变句子的基本意思。B.“压舱石”指起稳定作用的事物,此处凸显了黑土地对国家粮食安全的价值。C.本句第二处逗号应该改为分号,修改后整个句子的结构层次才会更为清晰。D.将黑土地称为“耕地中的大熊猫”,用语生动,比喻修辞突出了黑土地的珍贵。【答案】17.示例:①其中富含腐殖质②主要分布在东北呢③积雪和冻土融化18.C【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①根据后面“腐殖质是……”可知,此处要说到腐殖质,可填“其中富含腐殖质”。②根据“中国黑土看东北”“这与东北地区的气候有直接的关系”可知,黑土地主要分布在东北,可填“主要分布在东北呢”。③根据“但融化后的水”可知,此处要说到融化,结合前文“积雪覆盖,地面的滞水冻结形成冻土”可知,是“积雪和冻土融化”。【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C.此处前后语句都是因果复句的结果部分,句意关联密切,不用区分层次,用逗号更好。故选C。(三)语言文字运用III(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原创的医学科学,为中华民族繁衍和中华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几千年来,一代代中医药人经过孜孜不倦的探索总结,为我们留下了极为宝贵的经验和方法,中医药典籍方书更是汗牛充栋。传承中医药,不能囫囵吞枣、全盘皆收,必须去粗取精、激浊扬清,加强中医药的挖掘整理、甄别验证工作,从浩瀚医海中悉心淘漉“真金”。当今,中医药文化还有很多疗效显著的奇方绝技散落民间,大量中医药遗存如星罗棋布。如不善加挖掘、充分利用,就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医圣祠作为中医药遗存保护的代表,它馆藏起居文物100余件、书刊文献1万余册,我们受了众多启发。其中之一就是要加快推进中医药文化活态传承,积极推动中医药融入健康服务、文旅产业,成为国人健康生活方式和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19.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画波浪线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满遭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两千年了。B.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预示着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C.几个“慈祥”的老板捡些菜叶子,用盐水浸一浸,就成了他们的难得“佳肴”。D.包身工的身体是属于带工老板的,她们没有“做”,或“不做”的自由。20.下列填入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是否挖掘与继承中医药精华,决定了能否传承好中医药。B.要传承好中医药,就要继承与挖掘中医药精华。C.要传承好中医药,就要挖掘与继承中医药精华。D.是否继承与挖掘中医药精华,决定了能否传承好中医药。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医圣祠作为中医药遗存保护的代表,馆藏起居文物100余件、书刊文献1万余册,给了我们众多启发。B.医圣祠作为中医药遗存保护的代表,馆藏起居文物100余件、书刊文献1万余册,我们受了众多启发。C.医圣祠作为中医药遗存保护的代表,它馆藏起居文物100余件、书刊文献1万余册,我们受了众多启发。D.医圣祠作为中医药遗存保护的代表,它馆藏起居文物100余件、书刊文献1万余册,给了我们众多启发。【答案】19.B20.C21.A【解析】【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理解并运用标点符号的能力。“真金”表示特殊含义。 A.“满招损,谦受益”是直接引用。B.“招牌”表示特殊含义。C.“慈祥”和“佳肴”表讽刺或反语。D.“做”“不做”表示强调。故选B。【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的能力。先看选项,应先“挖掘”再“继承”,排除BD;再据语境,后文主要讲述如何挖掘和继承中医药精华的问题,故应把“就要挖掘与继承中医药精华”放在后一句,排除A。故选C。【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主语“医圣祠”与后文的“它”成分赘余,应删去后文的“它”;(二)“我们受了众多启发”中途易辙,句子前半部分主语是“医圣祠”,后半部分变成了“我们”;应改为“给了我们众多启发”。全部改对的只有A。故选A。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四川省射洪市射洪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射洪市射洪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强基班)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射洪市射洪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射洪市射洪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11月期中试题(强基班)(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射洪市射洪中学强基班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射洪市射洪中学强基班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射洪市射洪中学强基班2023-2024学年高二数学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物理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强基班)(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物理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强基班)(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物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强基班)(Word版附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10-19 08:20:02
页数:17
价格:¥2
大小:48.64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