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高中历史选必(1-10课)测试题一、选择题1.如图是某历史兴趣小组同学研学春秋战国社会变革的示意图,其中(1)处最恰当的是()A.教育上学在官府人才辈出B.政治上诸侯争霸兼并不断C.思想上学术下移百家争鸣D.对外关系上丝绸之路开辟【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本题是程度题。材料体现的是春秋战国时期政治、经济、思想和民族关系的变革。根据所学知识,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上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现象,体现了学术的下移,C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私学的广泛兴起,打破了“学在官府”的界限,排除A项;题中已有政治上的现象,B项与题干表述重复,排除B项;“丝绸之路”的开辟发生在西汉,排除D项。故选C项。2.清代著名学者赵翼说:“元太祖本无国号,但称蒙古。世祖至元八年,因刘秉忠奏,始建国号曰‘大元’,取‘大哉乾元(出自《易经》)’之义,国号取文义自此始。”下面能够对元朝取国号为元的合理解释是()A.继承汉唐以来的社会制度B.加强控制地方的现实需要C.强调统治中原的正统地位D.继承传统文化的家国情怀【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的设问词本题为特点题、本质题。时空范围为:元朝。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作为第一个统一中国的少数民族政权,为有效管理疆域辽阔、民族众多的大一统国家,统治者从古典籍《易经》中取“大哉乾元”之义,以“元”为国号的做法,反映了强化民族认同、文化认同的统治策略,即以国号加强国家的向心力,强化其统治中原的正统地位,C项正确;元朝取国号为元并非简单地继承汉唐的社会制度,排除A项;从材料看不出来加强控制地方的现实需要,排除B项;作为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并没有体现能够体现传统文化的家国情怀,排除D项。故选C项。3.1610年,英国国王詹姆士一世公开对议员说:“的确可以把国王叫做神,因为他对人行使某种神权或类似的权,假如你们想一想上帝的特征,就会看出这些特征如何适合于国王这个人……”。这表明詹姆士一世主张()
A.君主立宪B.君权神授C.限制议会D.教会至上【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10年(英国)。从材料中“假如你们想一想上帝的特征,就会看出这些特征如何适合于国王这个人”可以看出詹姆士一世一直强调的是君权和神权的一致性,认为皇帝的权力是神给的,具有天然的合理性,皇帝代表神在人间行使权力,管理人民。B项正确。此时英国还未出现君主立宪制,排除A项。材料并未涉及议会,排除C项。材料只强调了国王和上帝具有一致性的特征,并未涉及教会至上,排除D项。4.如表是1939年2月陕甘宁边区第一届参议会通过的《陕甘宁边区各级参议会组织条例》规定的各级参议会的部分职权。这些规定()一选举各级政府主要成员二制定施政纲领三决定重大事项,制定法律、法规四监察及弹劾各级政府之政务人员,督促及检查各级政府执行参议会决议案之事项A.体现了中共对民主政体的探索B.推动了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C.践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理论D.有助于革命根据地的不断壮大【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推断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据材料“选举各级政府主要成员、制定施政纲领、监察及弹劾各级政府之政务人员”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抗日根据地的参议会不仅仅是一个民意机关、咨询机关、议政机关,还是边区县、乡最高的立法机关、权力机关和监督机关,这表明陕甘宁边区建立了议行合一与监督相结合的政治体制,A项正确;1937年9月,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达成,排除B项;材料中的事件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而践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理论应该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排除C项;“陕甘宁边区政府”的“这些规定”与革命根据地的“不断”壮大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5.1914年《中华民国约法》颁布,规定实行总统制,总统总揽统治权,有成立和废除立法院、公布法律、
任免官员、宣告和战、统帅军队、缔废条约、宣布戒严等权力。这表明当时()A.北洋军阀统治日益牢固B.袁世凯独裁统治迹象明显C.民主共和理念深入人心D.民主法制建设进入新阶段【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可知是本质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1914年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4年,袁世凯政府用《中华民国约法》代替《临时约法》,取消内阁制,实行总统制,规定总统总揽统治权,给予总统成立和废除立法院、公布法律等权力,表明当时中国独裁统治迹象明显,B项正确。《中华民国约法》暴露了北洋军阀统治的黑暗,不利于其统治的巩固,排除A项;袁世凯政府废除《临时约法》,加强总统权力的做法,不能说明民主共和理念“深入人心”,排除C项;《中华民国约法》是反动的,不能说明当时中国法制建设进入新阶段,排除D项。故选B项。6.“一条鞭法”是明代中叶确立的赋税及徭役制度,它解决了赋税制度的两大核心问题,即实现了赋役征收的定额化和课税客体的标准化与统一化,解决了州县里胥随意征派赋役的弊病。材料意在强调这一改革()A.标志着古代赋税制度的完善B.使人民的负担有所减轻C.增加了明朝政府的财政收入D.实现了赋税征收的公平【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它解决了赋税制度的两大核心问题,即实现了赋役征收的定额化和课税客体的标准化与统一化,解决了州县里胥随意征派赋役的弊病。”可知,“一条鞭法”统一赋役,限制苛扰,使税赋趋于稳定,这有利于减轻人民的负担,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一条鞭法”使古代赋税制度走向完善,该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的主旨信息是强调“一条鞭法”使税赋趋向稳定,未体现政府财政收入增加,排除C项;“实现了”的表述太过绝对,排除D项。故选B项。7.董仲舒曾向汉武帝进言:使诸列侯、郡守、二千石各择其吏民之贤者,岁贡各二人以给宿卫(担任皇帝的警卫),且以观大臣之能;所贡贤者有赏,所贡不肖者有罚。这一建议()①将选官权收归中央②有利于中央政府人才选拔③与察举制形成有关④使才学成为选官首要标准A.③④B.①③C.②③D.①④【答案】C【解析】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董仲舒向汉武帝进言,令地方长官向中央推举人才的主张,并且有赏有罚,这逐步形成了汉代的察举制,有利于人才的选拔,②③符合题意,C项正确;这一建议只是要地方举荐,选官权在地方,而不在中央,①错误;材料中所反映的标准是品行,而不是才学,④错误。排除ABD项。故选C项。8.明代科举考试分为三卷:南卷,包括浙江、江西、福建、广东等地;北卷,包括山东、山西、河南、陕西等地;中卷,包括四川、广西、云南、贵州等地。三卷的划分有利于()A.保证教育质量的均衡B.缩小地区间的文化差距C.平衡各地的政治力量D.加强对地方诸侯的控制【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代(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明代不同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有差异,分榜制度的出现是为了平衡各地区录取名额,这样有助于消弭地区间政治力量的矛盾,平衡各地政治力量,C项正确;分榜制度是国家干预手段,不能保证教育质量均衡,排除A项;分榜制度并不能缩小各地区文化差距,排除B项;明朝科举的分卷制度有利于平衡各地的政治力量,与地方诸侯控制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9.1688年“光荣革命”以后,英国逐渐形成两党政治,但由于两党轮流执政,所以任意一党得势后都会大幅度地在官僚体系中排除异己,甚至还滥用职权,任人唯亲。这造成的最严重后果在于()A.有利于旧贵族势力的壮大B.容易滋生官员的官僚习气C.导致资产阶级政权的丧失D.不利于政府工作的连续性【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范围为1688年(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执政党领袖把政府官职作为酬劳分配给在竞选中出过力的本党党员和任用个人亲信,政党分肥下使得其官员随所属政党的胜败而进退,容易造成用人不当,每一次选举后人事大变更,这会阻碍了政府工作的连续性,D项正确;这一时期旧贵族已经失势,排除A项;滋生官僚习气是在文官制度逐渐成熟之后,随着文官层级的增加,滋生了官僚习气,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政党政治中出现的任人唯亲现象并不会导致资产阶级政权丧失,排除C项。故选D项。10.如表所示为1959年美国联邦政府10851名行政长官的学历占比。材料可用来说明,美国的文官制度()
学历初中程度某种程度的大学教育大学毕业硕士学位博士学位占比0.5%90%80%25%10%A.促进了教育制度改革B.导致文官录取比例增加C.重视官员的文化素养D.不利于人才选拔的公平【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9年(美国)。依据表格信息可知,1959年美国10851名行政长官的学历中,某种程度的大学教育占比最大,其次是大学毕业,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占比也不小,这说明美国文官的受教育水平较高,体现了政府重视官员的文化素养,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美国文官制度对教育制度改革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只涉及美国文官制度下选拔人才重视学历,与录取比例无关,排除B项;重视官员的文化素养有利于人才选拔的公平,排除D项。故选C项。11.1905年《东方杂志》一篇社论中提到“今日立宪之声,洋洋遍全国矣。上自勋戚大臣,下逮校舍学子,靡不曰立宪立宪,一唱百和,异口同声”。这说明()A.政治变革渐为晚清社会风潮B.戊戌变法不断深入发展C.清末新政得到社会广泛支持D.民主革命形成社会共识【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905年中国。“上自勋戚大臣,下逮校舍学子,靡不曰立宪立宪”说明要求变革政治制度、实行立宪的社会呼声高涨,A项正确;戊戌变法在1898年戊戌政变后就宣告失败,排除B项;材料本意是全国上下呼吁立宪,而非支持清末新政,结合所学,立宪派不满清政府在政治改革方面动作缓慢、缺少诚意,排除C项;20世纪初的中国,民主革命兴起,但没有到“形成社会共识”的程度,排除D项。故选A项。12.我国2018年修订后的《公务员法》第九十条规定:“辞退公务员……应当以书面形式通知被辞退的公务员。”并在2005年《公务员法》(原第八十五条)的基础上追加“并应当告知辞退依据和理由”的内容。修订后的这一规定()A.有利于公务员队伍的稳定B.赋予了高级干部更多的人事权力
C.体现了公务员管理的混乱D.借鉴了西方文官制度的中立原则【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18年(中国)。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2018年我国修订《公务员法》,对公务员的辞退事宜作出具体规定,有利于保障公务员的合法权益,保持公务员队伍的稳定性,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高级干部的人事权,排除B项;材料信息体现出对公务员管理的规范,排除C项;我国实行党管干部的原则,与西方文官制度的中立原则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13.夏商之际已经出现了以贵重金属来抵赎刑罚的赎刑制度。根据《尚书·吕刑》记载,西周时墨刑赎铜六百两,劓刑赎铜一千二百两,剕刑赎铜三千两,宫刑赎铜三千六百两,大辟赎铜六千两。这种制度()A.催生了“德主刑辅”的思想B.有利于庇护官僚贵族阶层C.造成了古代法治意识的欠缺D.促进了青铜铸造业的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先秦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夏商之际已经出现了以贵重金属抵赎刑罚的赎刑制度,结合所学可知,在奴隶社会时期早已出现私有制,贫富分化加剧,有一定财富的人多是贵族和官僚,金钱赎罪制度,有利于保障贵族官僚利益,B项正确;夏商之际尚未出现“德主刑辅”的思想,排除A项;夏有《禹刑》,商朝有《汤刑》,说明早期国家可能已经有了法律,“欠缺”一词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贵重金属可以“抵赎刑罚”,与青铜铸造的发展没有直接的联系,排除D项。故选B项。14.1525年马丁·路德的德语版《圣经》出版之后,德文《圣经》广泛传播于西欧。1541年瑞典语《圣经》出版,1550年丹麦语《圣经》以及1584年斯洛文尼亚语《圣经》也相继出版。这说明宗教改革()A.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兴起B.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开展C.阻碍了欧洲王权的加强D.促进了民主思想的传播【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6世纪欧洲。根据材料可知,宗教改革期间,使用民族语言的《圣经》出版传播,表明宗教改革推动了民族语言和民族文化的发展,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A项正确;材料主要讲宗教改革的影响,与启蒙运动无关,排除B项;宗
教改革打击了教会的势力,有利于王权的加强,排除C项;《圣经》不是传播民主思想的读物,排除D项。故选A项。15.《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的意见》提出:围绕婴幼儿配方食品、肉制品、乳制品等食品,督促和指导生产企业依法建立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切实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可见,食品安全()A.是民主政治的重要标志B.属于公民的基本权利C.应突出政府的监管职能D.靠社会主义市场调节【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食品安全的意见,可见政府监督管理职能对食品安全的重要性,C项正确;材料只体现了国家重视对食品安全的监管,没有体现食品安全“是民主政治的重要标志”或“属于公民的基本权利”,排除BC项;材料突出“政府监督管理职能”,不是市场的调节,排除D项。故选C项。16.如表所示为我国不同时期对人权的论述。这反映出我国()时间论述20世纪80年代中国社科院关于人权的定义为,“人权是依照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应当享有的权利,这样的权利受到经济文化条件的制约”1997年中共十五大报告提出,要“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2017年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要“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A.充分认识了社会主义的本质B.对人权的认识深受西方的影响C.基层民主的法制化日益发展D.重视落实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答案】D【解析】【详解】根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据材料“人权是依照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应当享有的权利”、“保证人民
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和“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可知,材料体现了改革开放后,我国对人权问题的重视和落实,D项正确。对人权的认识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中国对人权的重视,但体现不出中国对人权的认识受到西方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关于人权的论述与基层民主无直接联系,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宋朝的中央政府是“三权分立”的,行政、军政、财政分别由中书、枢密院、三司三个机构管理。中书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宰相府,但同传统宰相府包揽一切、无所不统不同,宋朝的中书不管军政,也不管财政。枢密院的级别比中书略低,三司更低,但是,这两个机构的长官都是直接对皇帝负责的。枢密院负责军队的调度等,三司主要负责财政,管理国库。——摘编自越冬梅《北宋精致的分权制衡》材料二美国所实行的三权分立与制衡不是简单的权力再分配,也不是简单的权力之间的制约,而是在动态的权力运作过程中体现各自的价值,展现各自的权威,实现相互的协作。从美国历史演进的事实看,当“三权”中的一个权力部门专权,导致权力失衡时,其他部门便可以依据宪法授予的权力给予限制和纠正,使权力恢复平衡,进入正轨。法定条件下形成的“三权分立”集聚了强迫人人守法的威慑力量,避免了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特权人物的出现,有效地防止了权力的滥用和过于集中。但当某一权力主体在行使主要归自己负责的那一部分权力时经常绕过其他权力主体,而当权力的行使带来严重后果时,权力分享容易导致责任的互相推诿,这会给政府职能的有效履行造成阻碍。——摘编自岳西宽《略述美国三权分立体制形成的过程》(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宋代分权与美国分权的不同之处。(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三权分立制度的影响。(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西方分权体制对现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启示。【答案】(1)不同之处:宋代分权源于封建体制下的皇权专制需要,而美国分权源于资本主义制度下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宋代分权是行政权、军政权、财政权三权平行分立,而美国分权则是立法、行政.司法三权交叉(制约)分立;宋代分权是基于前代分化宰相权力的历史传统,而美国分权则是基于建国前已存在的民主传统。(2)积极影响:有利于调节不同利益集团的冲突;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公民的民主权利。消极影响:不同权力部门之间推诿造成了机构庞大及行政效率低下等问题。(3)启示:要处理好行政效率与分权制衡之间的关系;坚持实行党内权力分立与党外民主党派监督相结合;运用社会力量制约权力。
【解析】【详解】(1)综合材料内容和所学可知,中国宋代分权本质上是为了巩固皇权,美国的分权是为了进行权利制衡。所以宋代分权和美国分权的不同之处可从目的、内容和基础等方面进行比较。(2)积极影响:根据“法定条件下形成的‘三权分立’集聚了强迫人人守法的威慑力量,避免了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特权人物的出现,有效地防止了权力的滥用和过于集中”可知美国三权分立制度有利于调节不同利益集团的冲突;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公民的民主权利。消极影响根据“当权力的行使带来严重后果时,权力分享容易导致责任的互相推诿,这会给政府职能的有效履行造成阻碍”可知主要是不同权力部门之间的推诿造成了机构庞大及行政效率低下等问题。(3)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综合材料内容和所学言之有理即可。如要处理好行政效率与分权制衡之间的关系;坚持实行党内权力分立与党外民主党派监督相结合;运用社会力量制约权力。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科举制度产生于隋而确立于唐。因为有多种科目,“分科举人”,故名科举。与重点在于推荐的察举相比,科举制度的特点在于:考生可以“怀牒自列于州县”,自由报考;而且“取士不问家世”“一切以程文为去留”,没有如“人门(人品门第)兼美”一类的附加条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开放”与“公平竞争”的特色。—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材料二鉴于政府部门效率低下、腐败盛行,特别是1881年詹姆斯•加菲尔德总统被一名求职未成者刺死后,美国国会于1883年通过了《挑战与改革文官制度的法律》,即《彭德尔顿法》。该法律结束了分赃制,创立了一套全新的文官制度,其核心是功绩制。主要内容有三方面:文官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相对的公职保障,文官不得因为政党关系等政治原因被免职;文官必须保持政治“中立”,禁止强迫公职人员参加政治活动或提供政治捐款。《彭德尔顿法》对联邦政府文职人员的招聘、考试、试用期、作弊处理以及行贿受贿都作了相应的规定。—摘编自赵晓伟《略论美国文官制度的形成和演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汉察举制相比,隋唐科举制度的进步性。(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彭德尔顿法》确立的文官录用的原则及意义。【答案】(1)进步性:打破了世家大族的特权垄断,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巩固封建的统治;以才学为选官标准,体现了一定的公平公正;有利于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把选官任官的权力收归中央,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2)原则:竞争考试原则;文官地位相对稳定原则;文官政治中立,不为党派利益服务原则。意义:提高了政府官员素质,形成了一支稳定的文官队伍;提高了政府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有利于保持政府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标志着以功绩制为基础的美国现代文官制度的建立,成为美国文官制度的基本法。【解析】
【详解】(1)进步性:依据材料“没有如人门(人品门第)兼美一类的附加条件”,得出打破了世家大族的特权垄断,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巩固封建的统治;以才学为选官标准,体现了一定的公平公正;从对官员个人素质角度分析,得出有利于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依据材料“怀牒自列于州县”,得出把选官任官的权力收归中央,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2)原则:依据材料“文官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得出竞争考试原则;依据材料“相对的公职保障,文官不得因为政党关系等政治原因被免职”,得出文官地位相对稳定原则;依据材料“文官必须保持政治中立,禁止强迫公职人员参加政治活动或提供政治捐款”,得出文官政治中立,不为党派利益服务原则。意义:从政府官员的素质角度分析,得出提高了政府官员素质,形成了一支稳定的文官队伍;从政府政策角度分析,得出提高了政府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有利于保持政府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依据材料“该法律结束了分赃制,创立了一套全新的文官制度,其核心是功绩制”,得出标志着以功绩制为基础的美国现代文官制度的建立,成为美国文官制度的基本法。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古代法律最早成文于春秋时期,确立于秦,成熟于隋唐,形成了中华法系。元朝对唐宋法律整体上弃而不用,在司法实践中却也广泛援引唐律。明朝以唐律为蓝本制定《大明律》,在司法实践中又特别重视“例”,曾数次重修《问刑条例》,而最后一次重修采取“律为正文,例为附注”的形式,开创了律例合编的体例,时人称之为“《大明律例》,一部礼经。礼法立教,出礼入刑。人知守礼,自不非为。非为不作,刑法何拘?”清朝法典沿袭《大明律》,同样非常重视例,制定了《大清律例》。——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材料二13世纪,英国通过《大宪章》,确立了法律至上和王权有限的原则。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法律体系更加完善。美国等很多国家在学习英国法律基础上制定了本国法律,构成了“英美法系”。1804年,拿破仑签署法令,颁布了《法国民法典》。《法国民法典》继承了罗马法传统,很快推广到欧洲各地,形成了“大陆法系”。“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有以下共性:法律由代表人民行使权力的议会制定,行政机构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行使行政权,法院根据法律独立掌握司法权,司法实践中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卷》(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法律的特点,并说明其影响。(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近代法律体系与中国古代法律的主要不同。【答案】(1)特点:起源较早、源远流长;注重继承前代成果;重视“例”的作用(律例结合);重视儒家思想的教化作用。(任意答三点即可)影响:推动了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发展;有利于加强封建专制统治、稳定社会秩序;有利于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儒家文化和传统道德的传播。(任意答两点即可)
(2)不同:欧洲法律体系特别强调法律至上,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不同法律体系,司法实践中坚持程序公正,突出维护资产阶级民主;中国古代法律则强调法律为君主统治服务,人治色彩强烈,突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和社会教化作用。(其他言之成理亦可)【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特点:据材料一中“中国古代法律最早成文于春秋时期,确立于秦,成熟于隋唐,形成了中华法系”可以得出起源较早、源远流长、注重继承前代成果;据材料一“元朝……在司法实践中却也广泛援引唐律。明朝以唐律为蓝本制定《大明律》……清朝法典沿袭《大明律》……”可以得出重视“例”的作用;据材料一“礼法立教,出礼入刑”可以得出重视儒家思想的教化作用。影响:据材料一“中国古代法律最早成文于春秋时期,确立于秦,成熟于隋唐,形成了中华法系。……开创了律例合编的体例”可得出推动了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发展;结合所学,古代中国的法律服务于封建统治,可得出有利于加强封建专制统治、稳定社会秩序以及推动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据材料一“《大明律例》,一部礼经。礼法立教,出礼入刑。人知守礼,自不非为”可得出有利于儒家文化和传统道德的传播。【小问2详解】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和近代欧洲。据材料二“13世纪,英国通过《大宪章》,确立了法律至上……构成了‘英美法系’……形成了‘大陆法系’”、“司法实践中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等信息可得出欧洲法律体系特别强调法律至上,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不同法律体系,司法实践中坚持程序公正,突出维护资产阶级民主;据材料一“礼法立教,出礼入刑”并结合所学,古代中国的君主专制政体等知识可得出中国古代法律则强调法律为君主统治服务,人治色彩强烈,突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和社会教化作用。20.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发布。以下是某纪念馆关于“五一”口号部分内容的展板: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为展板内容撰写--份解说词。(要求:解说全面,语言流畅,表述成文。)【答案】示例:1948年,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节节胜利,解放区土地改革广泛开展,国民党政权出现统治危机。中国共产党抓住时机,发布“五一"口号。口号提出“蒋介石走向灭亡的日子”、“打到南京去,活捉伪总统蒋介石”,反映人民解放战争即将取得胜利。口号倡导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巩固与扩大统一战线,为建立新中国而共同奋斗,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进一步发展壮大。口号主张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表明中国共产党已着手准备召开新政协、成立新中国建立政治协商制度。“五一”口号的提出,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增强了中国人民争取革命胜利的信心,加速了国民党统治的崩溃。【解析】【详解】根据题意要求,为展板内容撰写--份解说词,需要对展板内容进行剖析,发掘其中所隐含的关键信息,最后综合归纳。根据材料“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发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8年,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节节胜利,解放区土地改革广泛开展,国民党政权出现统治危机,“五一"口号就是在这样的时机发布的。根据“五一”口号部分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二)、(四)、(五)在内容上各有侧重,(二)反映人民解放战争即将取得胜利,(四)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进一步发展壮大,(五)表明中国共产党已着手准备召开新政协、成立新中国建立政治协商制度。这些口号都有利于扩大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加速了国民党统治的崩溃。综合以上信息可知:1948年,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节节胜利,解放区土地改革广泛开展,国民党政权出现统治危机。中国共产党抓住时机,发布“五一"口号。口号提出“蒋介石走向灭亡的日子”、“打到南京去,活捉伪总统蒋介石”,反映人民解放战争即将取得胜利。口号倡导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巩固与扩大统一战线,为建立新中国而共同奋斗,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进一步发展壮大。口号主张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表明中国共产党已
着手准备召开新政协、成立新中国建立政治协商制度。“五一”口号的提出,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增强了中国人民争取革命胜利的信心,加速了国民党统治的崩溃等等。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