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7

2/17

剩余15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2学年第一学期浙南名校联盟期中联考高二历史学科试题一、选择题1.商王盘庚继位后,决定把都城从奄(今山东曲阜)迁到殷(今河南安阳),在迁徙都城前后,曾多次召开过贵族议事会和国人大会,反复向反对迁都的人做工作,最终迁都获得多数一致通过。这反映了当时()A.阶级矛盾尖锐B.内外服制趋向瓦解C.神权限制王权D.原始民主传统延续【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商代中国。商王在迁徙都城问题上寻求贵族和国人的理解和支持,表明贵族和国人在国家大事决策上有一定的发言权,体现原始民主传统延续,D项正确;商代奴隶社会下主要的阶级矛盾是奴隶和奴隶主之间的矛盾,材料未提及,排除A项;内外服制是商代统治地方的制度,材料所述为国家大事决策,两者关系不大,排除B项;材料未提及国家大事通过占卜的方式来决定,看不出神权限制王权,排除C项。故选D项。2.“它由三百名成员组成,在共和时期表面上仍是执政官的咨询机构,但实际上能够协调各级官员的行动,地位甚至超乎于公民大会和行政长官之上”。材料中的“它”是()A.古雅典的议事会B.斯巴达的长老会C.古罗马的元老院D.中世纪法国的三级会议【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可知是正向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古罗马。根据材料“共和时期表面上仍是执政官的咨询机构....地位甚至超乎公民大会和行政长官之上”看出这个机构权力较大,地位较高,推断出是古罗马时期的元老院,C项正确。古代雅典是民主政治,但是没有建立共和国,排除A项;斯巴达是寡头政治,没有建立共和国,排除B项;法国三级会议是封建时代的产物,排除D项。故选C项。3.为了抑制教皇卜尼法斯八世的权力,1302年,法王菲利普四世第一次把第三等级召来参加议会,亦即“全国的大会”,这就是“三级会议”。对该议会的召开解读正确的是()①确立了国王有权征税的原则②标志着法国进入议会君主制阶段③瓦解了法国的封君封臣制度④其中城市的市民代表享有议政权A.①③B.①④C.②③D.①②④【答案】B【解析】 【详解】本题为组合选择题。时空范围为中世纪(欧洲)。法王菲利普四世首次召开三级会议,确立了国王有权征税的原则,同时市民阶层得以参与会议,享有议政权,①④正确,B项正确;三级会议的召开标志法国进入等级君主制阶段,这是封君封臣制度进一步发展的结果,体现了王权的强化,②③错误,排除A、C、D项。故选B项。4.迁都洛阳后,北魏孝文帝发布诏书规定鲜卑人的各个宗族,按照祖宗官位高低列入高下不等的士族,凡五世以内的同族支亲,都包括在内,五世以外,另外计算。一般本族人民,被排斥在士族之外,成为庶姓编户。这一举措()A有利于鲜卑人适应中原生活B.加强了君主专制C.加速了北魏统一北方的进程D.打击了贵族势力【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影响题。时空是:南北朝时期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题干信息,北魏孝文帝时期,参照汉族门阀制度的做法,来确定鲜卑贵族的门第高下,这是汉化改革的一部分,有利于鲜卑人适应中原生活,A项正确;材料所述为汉化改革措施,与加强君主专制、打击贵族势力关系不大,排除BD项;439年北魏统一北方,471年孝文帝即位,也即当时北魏已经统一北方,排除C项。故选A项。5.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改革克服了过去经营管理中弊端,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下列相关改革举措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②取消农业税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④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A.①③④②B.①②④③C.③①②④D.③②④①【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为组合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1978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2006年取消农业税,2017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6年实行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正确排序为①②④③,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6.魏晋时期,士人的品状评定之后,如有错误,或者时间久了,士人的思想言行有了变化,经查明确切,即予更改,称“清定”,一般三年普查“清定”一次。“清定”制度的实施()A.保障了考试选才的公平性B.加强了对官员行为的监察C.使寒门庶族地主势力上升D.有助于巩固九品中正制度 【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选项用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范围为魏晋时期(中国)。“清定”制度是对士人品状评定制度的补充,有助于巩固九品中正制,D项正确;“清定”制度是九品中正制下的具体操作规定,而九品中正制并非采用考试形式选拔官员,排除A项;“清定”制度不属于监察制度内容,排除B项;九品中正制维护的是士族的利益,而非寒门庶族,排除C项。故选D项。7.“考满之法,三年给由,曰初考,六年再考,九年通考”。据此判断,上述考课之法应实行于()A.唐代B.宋代C.元代D.明代【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范围为明代(中国)。根据所学明朝的考核有考满和考察。考满是对官员任职期满的考核。官员任现职满三年称“初考”,满六年称“再考”,满九年称“通考”,D项正确;唐代、宋代、元代并没有材料所述的考满法,排除A、B、C项。故选D项。8.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刘坤一、张之洞上了《江楚会奏变法三折》,其中强调鼓励和派遣留学生,尤其要鼓励自费留学,对于有真才实学的留学生应给予相应的进士、举人、贡生的出身。该折()A.成为戊戌变法的重要成果B.推动了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C.意在扩大科举考试的规模D.确立了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目的题、影响题。时空是:晚清中国。《江楚会奏变法三折》中主张鼓励和派遣留学生,对于有真才实学的留学生给予相应的科举功名,发展留学教育和从留学毕业生中选拔官员是选官制度变革的体现,B项正确;戊戌变法1898年失败,排除A项;鼓励和派遣留学生意在改革科举选官制度,而非扩大科举考试的规模,排除C项;《江楚会奏变法三折》提出从留学毕业生中选拔官员,但还只是提议而非正式的国家政策,不是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确立的标志,排除D项。故选B项。9.北洋政府将文官分为行政官、外交官、技术官、征收官、审计官、法院书记官、监所官等系列。每一种文官根据其事务的重要、繁简与难易程度分别规定有相应的任用、官等、俸禄、惩戒等管理法规。上述做法()①促进了文官管理近代化②造成了官僚机构膨胀③体现了以事分类的特点④建立了文官考试制度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民国时期中国。北洋政府对文官进行分类管理,促进了文官管理近代化,①正确。文官分类的多样不等于文官人数庞大,不能断定官僚机构膨胀,②错误。北洋政府将文官分为行政官、外交官、技术官、征收官、审计官、法院书记官、监所官等,是在根据所从事的职事类别进行分类,体现了以事分类的特点,③正确。1913年初,北洋政府颁布了《文官考试法草案》等法案,这是文官考试制度建立的标志,与材料所述不符,④错误。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10.《大唐开元礼》是我国礼制之集大成,“由是唐之五礼之文始备,而后世用之,虽时小有损益,不能过也”。下列属于“五礼”的有()①吉②宾③军④嘉A.①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唐代中国。根据所学,732年,唐朝政府颁行《大唐开元礼》。《大唐开元礼》分①吉、②宾、③军、④嘉、凶五礼,是一部体系庞大、体例严谨、内容繁复的礼仪法典,也是秦汉以来封建礼仪制度的集大成。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11.在朱元璋的亲自主持下,《大明律》历30年经多次修改而成。阅读如表:“唐律与大明律篇名比较”,据此可知,《大明律》()法律篇目《唐律》《卫禁律》《职制律》《户婚律》《厩库律》《擅兴律》《贼盗律》《斗讼律》《诈伪律》《杂律律》《捕亡律》《断狱律》《名例律》《大明律》《名例律》《吏律》《户律》《礼律》《兵律》《刑律》《工律》A.体现了立法宽简原则B.完善了三省六部制C.创新了中华法典体例D.以《唐律》为蓝本【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为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选项用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时空范围为明代(中 国)。根据《大明律》和《唐律》对比可以看出,明代实行了律例合编的法律编撰体例,创新了中华法典体例,C项正确;立法宽简的原则需要从律法本身条文判断,通过材料中法律的名称无法得出这一原则,排除A项;明朝废除了丞相制度,这并非对三省六部制的完善,而且从法律本身无法判断中枢体制的演变情况,排除B项;通过材料中法律的篇目名称,并不能证明《大明律》以《唐律》为蓝本,排除D项。故选C项。12.中世纪基督教广泛宣传“来世论”,它宣称当世界末日来临的时候,上帝要审判一切活人和死人,而审判的标准只有一个,即行善还是作恶。这里,任何民族的、阶级的分界都将不复存在,唯有“善”与“恶”的区分。这一说法()A.具有一定社会教化功能B.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兴起C.拓展了基督教道德标准D.鼓励人们追求现世幸福【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本质题、影响题。时空是:中世纪欧洲。基督教的“末日审判”有利于教导人们去恶向善,具有一定社会教化功能,A项正确;基督教的“末日审判”与民族国家的兴起关系不大,排除B项;“末日审判”说主要内容并非基督教道德标准,排除C项;中世纪基督教广泛宣传“来世论”,鼓励人们追求来世而非现世幸福,排除D项。故选A项。13.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先后四次启动民法典制定,但都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实现。直到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后再次启动,经过数年艰苦努力,民法法典化才梦想成真。《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正式通过于()A.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B.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C.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D.中共十八大【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范围为2020年(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20年5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C项正确;A、B、D三项涉及的会议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通过时间不符,排除。故选C项。14.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我国涌现出了一大批全国道德模范。他们包括()①范孟泰②杨善洲③黄大年④王进喜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C【解析】 【详解】本题为组合选择题。时空范围为现代(中国)。据材料可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21世纪提出的,这一时期涌现出的先进人物有全国敬业模范杨善洲、时代楷模黄大年,C项正确;范孟泰、王进喜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先进人物,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B、D项。故选C项。15.晚明时期“建州等卫女直(女真)夷人奴儿哈赤等一百八员名,进贡到京,宴赏如例”。而建州女真头领阿突罕(王杲)由于数次盗边,“巡抚都御史张学颜请绝杲贡市……”。由此可知,晚明政府民族政策上()A.因地制宜B.恩威并用C.厚往薄来D.民族歧视【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范围为明代(中国)。明朝对于东北地区的少数民区,或赏赐,或者绝贡市,这属于恩威并用,B项正确;材料仅仅涉及到东北一地,没有体现出因地制宜的特点,排除A项;厚往薄来主要体现在对外朝贡贸易中,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C项;明朝政府对于建州女真的举措不属于歧视,排除D项。故选B项。16.如图是西安发现的井真成墓志拓片,该拓片可直接用于研究()A.日本遣唐使的经历B.大化改新的历史背景C.陆上丝绸之路的繁盛D.日本幕府体制的建立【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唐朝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题干信息,唐朝时期,中国和日本的交流非常频繁。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遣唐使”。跟随使节来华的,还有很多留学生和留学僧等。2004年,西安发现734年逝世于中国的遣唐使井真成的墓志,可直接用于研究日本遣唐使的经历,A项正确;井真成是8世纪初来华的日本遣唐使,大化改新发生在7世纪中叶,排除B项;日本遣唐使不是通过陆上丝绸之路来华的,排除C项;日本幕府体制的建立在12世纪末,排除D项。故选A项。 17.1815年9月,参加维也纳会议的俄、普、奥三国,签订了《神圣同盟条约》,强调“三国按照圣经所指示人人皆兄弟的隽语,以真正的兄弟情谊联系,互视为同胞”;承认“他们自己和他们的人民都是基督教民族的组成部分”。这一条约()A.有助于维护国际关系新体系B.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C.巩固了教权大于王权的原则D.旨在镇压法国大革命【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目的题、影响题。时空是:1815年欧洲。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题干信息,1815年,欧洲各国在维也纳会议及此后签订了一系列条约,建立起以大国协调、欧洲均势为特征的国际关系体系,即维也纳体系。《神圣同盟条约》是维也纳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维护国际关系新体系,A项正确;荷兰人格劳秀斯在1625年出版的《战争与和平法》一书中提出君主应该制定条约并接受约束,确定了国际法的主体是主权国家,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排除B项;19世纪初期欧洲已经经过了宗教改革,教权大于王权的原则严重动摇而非巩固,排除C项;当时拿破仑已经被打败,神圣同盟旨在镇压欧洲的革命运动,排除D项。故选A项。18.如图是国际法院,它是联合国最主要的司法机关。该法院位于()A.巴黎B.伦敦C.日内瓦D.海牙【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二战后世界。1946年,国际法院成立,题干图片为国际法院所在地——海牙和平宫,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19.我国法律规定如果少数民族聚居地域较小、人口分散,可以设立“民族乡”。截至2020年2月,我国共有民族乡966个,有25个省级行政区均设有民族乡。民族乡的设置()A.建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扩大了民族自治地方C.完善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D.落实了民族平等原则【答案】D 【解析】【详解】新中国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政策,所以,民族乡的设置落实了民族平等原则,D项正确;民族乡是解决我国散杂居少数民族问题的一种较好的政治管理形式,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一种必要补充形式,但不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本身,也不属于民族自治地方,排除AB项;民族乡是我国特有的、少数民族自己管理自己内部事务的、依法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一种基层政权形式,而不是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完善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排除C项。故选D项。20.在选择了向社会主义发展的方向之后,新中国在外交方面面临着三大急需解决的问题:其一是得到国际上对新国家的承认;其二是为恢复经济取得外国必要的援助;其三是保障新生国家的安全。而新中国在实行“一边倒”后,这三个问题就基本解决了。由此可知,“一边倒”外交()A.扩大了世界和平民主阵营的力量B.适应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需要C.将国家利益与意识形态统一起来D.突破了帝国主义国家外交封锁【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范围现代(中国)。“一边倒”政策是在新中国选择社会主义发展方向之后做出的选择,同时解决了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的三大问题,这说明“一边倒”外交政策将国家利益统一起来,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一边倒”政策对于中国国内的影响,而非对世界和平民主阵营的影响,排除A项;新中国成立之初就确立了“一边倒”外交政策,当时尚未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排除B项;D项属于片面解读材料,只强调了“一边倒”对于国际社会上对新中国的承认问题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21.2019年,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共有来自150多个国家和90多个国际组织的近5000名外宾参加,其中有37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出席。一般来说,只有联合国才能召集这么多领导人。这反映出我国()A.是区域性国际组织的主导国家B.主场外交强烈的感召力C.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核心作用D.特色大国外交的立体化【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当代中国。“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吸引众多国家和国际组织代表参加,表明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构想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响应,反映中国外交的国际影响力,B项正确;“一带一路”倡议不是区域性国际组织,“一带一路”建设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并非中国一国主导,排除A项;中国 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核心作用”说法不恰当,排除C项;材料主要体现中国外交的影响力、感召力,而非立体化外交格局,排除D项。故选B项。22.“黄金从它的产地,散步到整个世界市场,供给各国流通领域铸币需要,供给奢侈品材料以及凝固为贮藏货币”。主导上述货币体系的国家是()A.法国B.英国C.美国D.德国【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范围为19世纪(世界)。根据材料对于黄金的描述可并结合所学可知,早期殖民扩张时期,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是殖民时期的霸主,这一时期的国际货币体系中主要流通的是黄金,这是英国主导下的,以英镑为中心、以金币或者黄金在国际间流通为主的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B项正确;法国、美国和德国并非这一时期国际货币体系的主导国家,排除A、C、D项。故选B项。23.阅读如表:“清初直隶省乐亭和大名摊丁入亩比较表”。结合所学,可推知,直隶省()州县名每田银一两摊丁银实际摊(两)与原纳税总额相比增加增加乐亭2.07026819884.323358大名2.0702681910267.773062.65A.丁多田少州县纳税负担减轻B.摊丁入亩各地政策不一致C.与大名相比,乐亭丁少田多D.摊丁入亩缓解了人地矛盾【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范围为清代(中国)。从表格中各州府的丁税数据及负担变化的数值可得出,各府州丁税负担不均,有的正值,有的是负值,这说明直隶省丁多田少州县纳税负担减轻,A项正确;摊丁入亩是全国性政策,各地的政策是一样的,因此乐亭和大名每田银一两摊丁银是一样的,排除B项;乐亭实际摊的银两数量比大名多,这说明乐亭的丁多,因此比原纳税总额增加,排除C项;摊丁入亩并不能缓解人地矛盾,反而会加剧人地矛盾,排除D项。故选A项。24.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要求英商货船一到通商口岸必须马上报关纳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英 双方通过条约确认英商运送商品进入通商口岸,若不运往内地,则无需报关纳税。这一变化()A.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B.体现了晚清政府主动对外开放C.遏制了列强对华经济侵略D.促进了通商口岸间贸易的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影响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的规定使得英国商人在通商口岸进行贸易活动的比例扩大,有助于通商口岸贸易的发展,D项正确;第一次鸦片战争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就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排除A项;两次鸦片战争时期的清政府是被动开放,排除B项;近代中国并不能遏制列强对华经济侵略,排除C项。故选D项。25.秦朝的监察官员如何选拔当时史料并未记载,但从源远流长的“御史”名称看,无疑是从史官分化出来的。张家山出土的汉简《二年律令》中有一篇《史律》,是汉初关于“史”的教育、考试、入仕的法律规定。依据该律可知,“史”是一种世代相传的职业,史的儿子在17岁需要进入“学室”,称为“史学童”,经过三年学习,经过考试才能成为史。学者认为御史也应当是从这些史中选拔出来的佼佼者。依据汉承秦制的规律,秦代御史的选择也应如此。由此可知()A.出土文献是确证久远历史的必备史料B.不同类型史料的互证才能揭示历史的真相C.合理的历史推理有助于完善历史叙述D.历史问题要通过立足现实的逻辑分析解决【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推断题。根据材料可知,史料并未记载秦朝监察官员的产生方式,但是根据汉代出土文物中的文献记载可以推断出秦朝御史的选拔方式,这种历史推理有一定的依据,有助于完善历史叙述,C项正确;出土文献数量稀少,而且其本身也带有撰述者主观色彩,因此不构成确证久远历史的必备史料,排除A项;材料中的推理方式并非“互证”,而且建立互证的前提是所依据的史料是真实可信的,排除B项;历史问题要立足于史料,而非现实逻辑分析,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交子是世界上第一种由政府发行的纸币,它滥觞于唐宪宗元和年间出现的飞钱。当时一些商人在全国主要城市设立联号,用飞钱来代替通行的铜钱作为交换工具,减轻对铜钱的需求。《新唐书》记载:“宪宗以钱少,复禁用铜器。时商贾至京师,委钱诸道进奏院及诸军、诸使富家,以轻装趋四方,合券乃取之”。——陈忠海《纸币在中国古代为何难以通行?》材料二晚清流通有银号、当铺、票号等民间金融机构发行的纸币,有官钱铺、官银局等地方官方金融机构发行的纸币;还有外国银行在中国发行或在境外发行后流入中国的纸币等。由于外国银行发行的纸币具有印刷方便、识别简单、支付便利等优点,因此中国也开始筹办新式银行并发行纸币。1897年,中国通商银行成立,其发行的银元票和银两票成为中国最早的新式货币。1904年,户部银行成立,发行了三种纸币,其中的银元票流通额相当大,各种款项的收支一律通用,外国银行业也不拒绝兑换。1908年,户部银行改名为大清银行,规定:“大清银行有代国家发行纸币之权,……则例未颁之前,暂准市面发行通行银票”。——郭彦玲《论晚清货币制度的变迁》(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代“飞钱”功能及作用,结合所学,概述宋至明代纸币在货币体系中地位的变迁。(2)根据材料二,概述晚清新式纸币出现的经济背景,并指出其演变的趋势。【答案】(1)功能:汇兑。(用于异地交换铜钱)。作用:减轻对铜钱的需求;促进商品经济发展。变迁:宋代交子等纸币作为辅币,与铜钱兼行;元朝将纸币作为单一流通货币;明朝恢复铜钱与纸币并行的货币体系。(2)经济背景:近代新式银行的建立;各种类型纸币流通;外国银行发行纸币的刺激。趋势:趋向国家统一发行;出现通用型纸币。【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为特点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古代(中国)。第一小问功能:根据材料“当时一些商人在全国主要城市设立联号,用飞钱来代替通行的铜钱作为交换工具,减轻对铜钱的需求”可知,飞钱的功能是汇兑。(用于异地交换铜钱)。第二小问作用:根据材料“当时一些商人在全国主要城市设立联号,用飞钱来代替通行的铜钱作为交换工具,减轻对铜钱的需求”可知,飞钱减轻对铜钱的需求、促进商品经济发展。第三小问变迁: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交子等纸币作为辅币,与铜钱兼行;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将纸币作为单一流通货币;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恢复铜钱与纸币并行的货币体系。【小问2详解】本题为背景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晚清(中国)。第一小问经济背景:根据材料“1897年,中国通商银行成立,其发行的银元票和银两票成为中国最早的新式货币” 可知,近代新式银行的建立;各种类型纸币流通;根据材料“晚清流通有银号、当铺、票号等民间金融机构发行的纸币,有官钱铺、官银局等地方官方金融机构发行的纸币;还有外国银行在中国发行或在境外发行后流入中国的纸币等”可知,外国银行发行纸币的刺激。第三小问趋势:根据材料“大清银行有代国家发行纸币之权,……则例未颁之前,暂准市面发行通行银票”可知,趋向国家统一发行、出现通用型纸币。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美国早在1851年,众议院就有部分议员提出了官员分级考试录用的建议。1864年,共和党参议员萨姆纳指出:“这是一个要求变革的时代,我们整个制度就像一支熔化的蜡,准备接受一次压膜”,他建议,官员任用必须通过竞争考试。此后,罗德岛的共和党参议员詹克思于1865、1866、1868年三次向国会提出改革官制的议案和报告,他介绍了中国、普鲁士的官员选拔、任用制度,力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选拔优秀人才。他的主张实际上成为1883年《美国文官法》的雏形。——吴志平《试析西方文官考任制的形成背景》材料二1884年,英国国会规定:文官要竞选国会议员,须先辞职。1939年,美国国会通过法律,严格限制公务员参加选举捐款,成为政治性候选人等政治行为。从事行政管理的文官职位,“无过失不受免职处分”、“不随内阁而进退”,文官的去留、待遇、前程不受党派政治斗争的影响。——张惟英《政体比较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述《美国文官法》得以诞生的历史条件。(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特点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产生的积极影响。【答案】(1)詹克思等人的持续推动;中国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考试选官制度的经验;工业革命以来社会管理的需要;人民要求参与政府的管理。(2)特点:考试录用、政治中立。积极影响:促进了国家治理水平的提升(有利于维护政党政治,促进党派公正竞选;规范了西方国家政府行政部门事务官的选用和管理);实现了政治与管理的分离,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50-60年代(美国)据材料一“共和党参议员萨姆纳建议,官员任用必须通过竞争考试”“詹克思他介绍了中国、普鲁士的官员选拔、任用制度,力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选拔优秀人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文官法》得以诞生的历史条件有:詹克思等人的持续推动(努力);中国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考试选官制度的经验;工业革命以来社会管理的需要;人民要求参与政府的管理。【小问2详解】 本题第一小问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由材料一“詹克思力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选拔优秀人才。他的主张实际上成为1883年《美国文官法》的雏形”可得出,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之一是:考试录用;由材料二“从事行政管理的文官职位,“不随内阁而进退”,文官的去留、待遇、前程不受党派政治斗争的影响。”可得出,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之二是:中立。本题第二小问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产生的积极影响是:采用考试录用方式,促进了国家治理水平的提升;文官保持政治中立,实现了政治与管理的分离,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28.以政治制度来治理国家是国家治理理性化的重要体现,是政治文明的重要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972年,宋太祖“命参知政事薛居正、吕余庆兼淮、湖、岭、蜀水路转运计度使”,此举为宋朝转运使设置之发端。朝廷鉴于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历史教训,着意限制藩镇权力,而转运使易于得到信任。这就为它插足地方事务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至977年,尽除节度使所辖支郡,将地方管辖权委托于转运使,以至“转运使于一路之事无所不总”。——李其旻《宋朝‘路’制浅析》材料二北洋政府时期的国会由民初参议院于1912年4月北迁演变而来。当时政党初立,各党政纲“雷同抄袭”,令人无从区分。同盟会领导人宋教仁试图将国民党建成一个政治的中心势力,依靠国会限制袁世凯。1913年3月宋教仁案后,国会的态度由强硬转向软化。5月初,袁咨文参众两院,请先选举正式大总统后定宪法。起初,以国民党议员为主的国会表示反对,但后来他们认为,将来可用宪法来约束袁世凯,所以,通过了先选总统案,袁如愿当选正式大总统。10月底,宪法三读通过,公布在即,11月4日,袁世凯下令解散国民党,国会不能开议,宪法不能公布。1914年1月,袁正式下令解散国会。——整理自蒋旭等《北洋政局的特点探析》材料三新民主主义革命推动中国政治由传统向现代创造性的转化,其实践路径是中国共产党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社会政治变迁是中国政治文明走向现代化的肇始和雏形。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中国政治相继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社会,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两个历史性转变。中国的人民民主主义制度,既不同于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也区别于苏联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从而塑造中国特色新型政治文明。——王树林《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政治文明转型》(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述宋代“分路而治”局面形成的时代背景,指出其对宋代地方行政体制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指出袁世凯执政时期国会的命运,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围绕“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政治文明” 这个话题,自拟论题,并简要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论述清晰)。【答案】(1)时代背景:吸取唐代藩镇割据的教训;集中地方财权于中央的考虑(加强中央集权的考虑);国家实现局部统一。影响:形成了路、州(府)县三级制。(2)命运:最终消亡。(“被解散”)成因:政党政治自身的缺陷;遭遇掌握大权的袁世凯的打击;革命党人政治上不成熟。(3)示例1论题:中国共产党建立的抗日民主制度是近代政治文明的重大进步。论证: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共领导的抗日民主根据地逐步扩大,在各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上,中共适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设立边区政权。同时设置各级参议会,推行抗日民主制度,边区政府委员会由边区参议会选举产生。在敌后抗战的严重困难时期,为巩固抗日根据地,中国共产党通过“三三制”原则,与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在各级政权机关的工作人员组成上,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这些措施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近代政治文明的重大进步。(写出1个史实)总之,抗日民主制度推进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促进了中国政治文明的民主转型;示例2论题:中国共产党推动中国近现代政治文明发展。论证: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民党推行“训政”,成为剥夺人民权利的一党专政。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人民政权,发展民主政治,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又创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扬了人民民主。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深化改革总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符合我国国情。(写出1个史实)总之,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政治文明进步的关键因素、最大优势。【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第一小问是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据材料一“朝廷鉴于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历史教训”“着意限制藩镇权力,而转运使易于得到信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分路而治”局面形成的时代背景是:吸取唐代藩镇割据的教训;集中地方财权于中央的考虑(加强中央集权的考虑);国家实现局部统一。本题第二小问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对宋代地方行政体制的影响是:形成了路、州(府)县三级制。【小问2详解】本题第一小问是内容类材料分析题。据材料二“1914年1月,袁正式下令解散国会。”可得出,袁世凯执政时期国会命运是最终消亡。(“被解散” )。本题第二小问是原因类材料分析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成因是:政党政治自身的缺陷;遭遇掌握大权的袁世凯的打击;革命党人政治上不成熟。【小问3详解】本题是论述类材料分析题。首先,论题必须围绕“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政治文明”这个话题,譬如:拟论题:中国共产党建立的抗日民主制度是近代政治文明的重大进步。其次,结合所学知识论证论题,表述做到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论述清晰。论述:先论述中国共产党建立的抗日民主制度的背景:全面抗战爆发,中共为了适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再论述中国共产党建立的抗日民主制度的过程:设立边区政权。同时设置各级参议会,推行抗日民主制度,边区政府委员会由边区参议会选举产生。在敌后抗战的严重困难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三三制”原则,与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在各级政权机关的工作人员组成上,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最后论述中国共产党建立的抗日民主制度的影响:这些措施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近代政治文明的重大进步。最后总结升华:总之,抗日民主制度推进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促进了中国政治文明的民主转型。29.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追求公正是近代法律的核心价值取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随着日耳曼人建立的西哥特王国经济社会生活的进步,各族人之间逐渐寻求一些共识性法律原则和精神,这些共识日久天长后便又成了约定俗成的习惯法。自7世纪以来,西哥特王国历朝都力求制定一种既适用西哥特人又适用罗马人的普通法,因此,不断编撰法典。这些法典移植了《民法大全》中的具体法律条款。这种普通法体系表明:一方面是封建王国为了缓和民族矛盾,对罗马人的让步;另一方面是随着哥特人受先进地区罗马文化熏陶的加深。公元895年特里布宗教大会又允许在婚姻等方面共同采用教会法规定的原则。公元932年版本的《西哥特法典》成为推行普通法体系的大成。——摘编自张学仁《浅谈罗马法与日耳曼法的融合》材料二拿破仑法典以立法技巧新颖,编排合理,逻辑严谨,概念清晰,语言简明而著称。法典颁布后,不仅适用于法国本土,而且在被征服的德国西部和西南部、意大利、比利时和卢森堡等国家大力推行,并对世界许多国家的民事立法产生了巨大影响。如荷兰、丹麦和许多拉丁美洲国家,以及东欧、亚洲的日本等国的立法,都曾以这个法典为范本。恩格斯曾经指出:“拿破仑法典成为世界各地编撰新法典时当做基础来使用的法典”。——肖仪《〈拿破仑法典〉的阶级实质》材料三西方法律认为公正的司法程序要求在整体上,裁决活动不能偏向诉讼任何一方,裁决活动不应压抑双方当事人的诉讼活动。纠纷各方当事人在诉讼中的法律地位完全平等,彼此都拥有相等或对应的诉讼权利义务。诉讼各方当事人在裁判者前面应有充分的机会、充足的手段陈述自己有关案件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的主张,以维护其权益。——摘编自左卫民《公正程序探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述西哥特王国建设“普通法体系” 的历史背景。指出日耳曼法的发展在法律方面的作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拿破仑法典成为“基础法典”的原因,指出拿破仑法典对近代资产阶级法律体系的影响。(3)根据材料三,指出“公正的司法程序”应坚持的原则,结合所学指出西方法律体系中维护司法程序公正的制度。【答案】(1)历史背景:罗马法律文献的留存;教会法的存在;日耳曼习惯法的发展;西欧封建制度的完善;社会经济生活的进步;哥特人对罗马文化的接受(日耳曼人与罗马人的交往)作用:作为庄园法庭审判的依据;保存了古罗马法律文化。(任意答出1点即可)(2)原因:法典较为完善;适应了资本主义社会关系发展的需要;法国大革命精神的传播,及法国影响力的扩展。影响:促进了大陆法系(民法系)的形成。(3)原则:中立性;平等性;充分性。制度:律师制度;陪审团制度。【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为背景类、影响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古代(罗马)。历史背景:根据财材料“这些法典移植了《民法大全》中的具体法律条款”可知,罗马法律文献的留存;根据材料“公元895年特里布宗教大会又允许在婚姻等方面共同采用教会法规定的原则”可知,教会法的存在;根据材料“随着日耳曼人建立的西哥特王国经济社会生活的进步,各族人之间逐渐寻求一些共识性法律原则和精神,这些共识日久天长后便又成了约定俗成的习惯法”可知,日耳曼习惯法的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欧封建制度的完善;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社会经济生活的进步;根据材料“另一方面是随着哥特人受先进地区罗马文化熏陶的加深”可知,哥特人对罗马文化的接受(日耳曼人与罗马人的交往)。作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日耳曼法作为庄园法庭审判的依据,同时日耳曼法继承了罗马法的内容,保存了古罗马法律文化。【小问2详解】本题为背景类、影响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近代(法国)。原因:根据材料“拿破仑法典以立法技巧新颖,编排合理,逻辑严谨,概念清晰,语言简明而著称”可知,法典较为完善,从经济社会层面分析,法典适应了资本主义社会关系发展的需要;根据材料“法典颁布后,不仅适用于法国本土,而且在被征服的德国西部和西南部、意大利、比利时和卢森堡等国家大力推行,并对世界许多国家的民事立法产生了巨大影响”可知,法国大革命精神的传播,及法国影响力的扩展。 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拿破仑法典促进了大陆法系(民法系)的形成。【小问3详解】本题为特点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近现代(世界)。原则:根据材料“西方法律认为公正的司法程序要求在整体上,裁决活动不能偏向诉讼任何一方,裁决活动不应压抑双方当事人的诉讼活动”可知,公正的司法程序应坚持中立性;根据材料“纠纷各方当事人在诉讼中的法律地位完全平等,彼此都拥有相等或对应的诉讼权利义务”可知,公正的司法程序应当坚持平等性;根据材料“诉讼各方当事人在裁判者前面应有充分的机会、充足的手段陈述自己有关案件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的主张,以维护其权益”可知,公正的司法程序应当坚持充分性。制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方法律体系中,维护司法程序公正的还有律师制度,以及陪审团制度。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10-16 12:10:02 页数:17
价格:¥2 大小:123.10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