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山西省运城市景胜学校(东校区)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A卷)(Word版附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7

2/7

剩余5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景胜学校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月考(9月)历史试题(A卷)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50分)1.夏朝是我国第一个世袭王朝,也是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在夏朝初建时,最高统治者称“后”,以后称“王”。“后”字的本意是生育,也含有祖先的意思。从材料可知A.夏政权有较浓的氏族组织色彩B.夏朝最高统治者开始时是女性C.夏政权建立起较完备的宗法制D.夏政权的王位继承可以是女性2.楚国的先君鬻熊,在商衰周兴时,审时度势,率族及时投靠周文王受到周王室的重视,给予了“子”的封号,春秋时期,楚国国君熊通要求提升爵位等级,桓王不许,熊通闻之,怒曰:“吾先人熊鬻,有辅导二王之劳,仅封微国,远在荆山,今地辟民众,蛮夷莫不臣服,而王不加位,是无赏也;郑人射王肩,而王不能讨,是无罚也。无赏无罚,何以为王?”由此可知(  )A.楚国在军事上已经具备问鼎中原的实力B.楚国“不服周”的态度纯属夜郎自大C.周楚两国征战给双方都带来深刻的影响D.商周沿袭而来的“天下观”受到挑战3.春秋战国时兼并日趋剧烈。楚、晋、秦国已在边地重镇设“县”,尽管其长官最初多为世袭,但往往由国君直辖,与卿大夫的采邑不相同了。战国的“郡”最初是诸侯国的一种军区,所以其长官称“守”,即镇守者。上述材料说明(  )A.郡县制源于诸侯国加强对地方军政控制B.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热衷建立郡县制C.郡县长官由国君直接任命承担军事任务D.大多诸侯国加强了中央集权4.史学家们指出:秦朝经过十多年的统一行动,实现了历史上的第一次大统一。但是,统一中国并不意味着历史的完结,而意味着历史的全新开始。下列项中,体现秦朝“全新开始”的表现是(   )①皇帝制成为政治制度的核心        ②奠定了封建国家治理的基本模式③建立以邮传为中心的文书传递系统  ④实现国家决策权与执行权的分离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5.秦汉时期,在部分少数民族聚居地设置县级地方政府称“道”。道制是秦汉政府适应不同民族、不同文化风俗的一种制度,通过这种特殊的统治制度,使一些不太适宜或不太愿意接受郡县制的民族,一定程度上适应并接受了政府的统治。由此可知,道制(  )A.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察B.防止了少数民族的起义和叛乱 C.有利于民族制度和文化的延续D.推动了汉初郡国并行制的形成6.唐代初年,以三省长官为宰相,从贞观年间开始,皇帝开始任命中央其他高级官员为相,这些非三省长官的宰相临时性质较为显著。从太宗后期到高宗时,开始授予资历较低的官员以“同中书门下三品”或“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名义,作为宰相的职衔。上述过程(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造成决策机构日益多元化C.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D.使皇帝“独断”倾向增强7.雍正时,随着部分大学士入值军机处,大学士出现了内、外中堂之分。内中堂的主要职责是协助皇帝处理军国要务,外中堂的主要任务则是管理原先内阁日常事务。这种分工( )A.提升了中枢机构运行效率B.加强了内阁大学士的权力C.弱化了封建君主专制集权D.消除了君臣间的权力斗争8.元代规定,行省所收取的财赋七成上供中央,三成地方留用,行省还要遵照朝廷的命令,额外提供钱谷,以弥补中央财赋支出的不足。据此判断,元朝(  )A.中央与地方矛盾尖锐B.中央财政始终处于亏空状态C.对地方的控制力加强D.行省完全丧失财政管理功能9.公元前227年始,罗马首次启用“行省总督制”。统治初期,行省总督主要负责征税和处理案件。行省法令的颁布,基本上遵循了一些城市原有的法律制度,并为一些矛盾激化的城市起草和制定新的城市法。罗马还设立了专门审理行省居民控诉行省总督案件的特殊法庭。材料旨在说明(  )A.罗马帝国注重监督体制完善B.罗马共和国注重法制建设C.行省总督拥有税收和司法权D.罗马注重分权与制衡发展10.1760年,英王乔治三世一上台,马上改组政府,把所有具有王政复古思潮的人聚结在自己的周围,并安插到重要的职位上去,形成“国王之友”派。他亲自审阅议会的投票报告,并授意建立了一个专门收买议员的财政管理办事机构。这说明当时的英国(  )A.国王通过内阁控制了议会的财政权B.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起主导作用C.以议会为核心的民主制度尚需完善D.国家决策权力的归属问题悬而未决11.1940年4月出台的《治安肃正要纲》明确提出:“治安肃正的目的在于剿灭占领区内的残敌及匪团,完全封杀游击战,增进华北民众之福祉,在建设安居乐业之明朗华北的同时确立长期建设的牢固稳定基础,以期尽速达成出兵目的。”《治安肃正要纲》的出台(  )A.主要原因是敌后抗战力量的壮大B.意在稳定华北人民正常的生产与生活C.直接导致了抗日根据地困难加剧D.反映出日军侵华策略进行了重大调整 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由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具体制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构成的科学的制度体系,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经过长期奋斗积累和创造的成果,它适合中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   )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B.实行人民民主专政C.坚持社会主义制度D.生产资料公有制13.汉朝初年,2000石以上的大官僚可以送子弟入京师为郎,称为“任子”;拥有资产十万钱而又非商人的人,也可以候选为郎,叫做“赀选”。其后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自此之后郡国岁举孝廉的察举制度宣告确立。这一变化表明(  )A.地方政府的任用官吏权逐渐扩大B.官僚富豪失去垄断官位的特权C.大官僚大富豪不再支持中央政权D.选官制开始受到儒家思想影响14.自唐初至武后时期,主要派遣御史监军。玄宗开始,改派宦官监军,一方面派宦官担任出征军队的都监,一方面在各藩镇设置监军使,以监护将帅,控制军队。这一变化反映了(  )A.监察体系的不断完善B.军事指挥系统的紊乱C.地方割据势力的削弱D.中央权势集团的消长15.下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毗邻上海的川沙县部分名人的简历,说明当时国内(  )川沙县部分名人简历表黄彬国学生,干练有才,上海招商局创办时,章程皆其手订。朱纯祖监生,幼时孤苦伶仃,学习米业,中年创设朱丽记花米行。姚光第南邑生员,感于地方贫瘠日甚,就其家设机器轧棉厂。A.科举取士转向选择实务人才B.传统社会结构受到冲击C.儒家的义利观念被抛弃D.新式工业在经济中居于主导16.英国自1870年建立文官制度以来,考核以工作能力与表现为标准,考核结果作为奖励和晋升的依据。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后,英国官员考核制度更贴近于专业化管理和专业化分工的需要,逐渐废除了“通才”的考核标准。这一变化表明(  )A.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B.国家干预力度的加强C.工业革命的率先进行D.议会制度的不断完善17.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不约而同地进行了文官制度改革,基本上采取公开平等考试、择优录取的办法,只有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与专业知识的人才能担任官吏,按期考绩,按照勤惰、政绩大小予以升降奖惩,禁止文官介入党派活动且不与执政党共进退。这种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 A.使资产阶级政府工作更加专业化和科学化B.为大工业时代的经济发展提供政治上的保证C.提高文官的素质和减少官场中的腐败现象D.减少党争来保证政府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18.有历史学家这样总结我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当)子弟孱弱(时),(君)擢才卒伍;道德沦丧,取诸孝廉;帝权危卵,联姻门阀;士族虚弊,科举大彰。”这说明我国古代创新选官制度的根本目的是(  )A.扩大统治基础B.完善政府职能C.提升官员素质D.维护统治19.中共十四大召开后,市场经济的发展对行政管理尤其是国家机关的人事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改革原来不合时宜的干部人事制度,加快推行公务员制度。据此可知,公务员制度的推行(    )A.推动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B.有利于健全干部管理体制C.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D.提升了公务员的文化素质20.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表明孔子(  )A.主张严格社会等级B.重视社会道德构建C.认同社会贫富分化D.反对百姓追求富裕21.唐律规定:诸谋反及大逆者,皆斩;父子年十六以上皆绞。罗马法规定:父亲的罪名或所受的惩罚不能玷污儿子的名声。由此可见(  )A.唐律能有效防范谋反事件B.罗马法具有鲜明的理性色彩C.法律不具备普遍的适用性D.西方法律比中国宽松灵活22.古罗马征服意大利半岛后,意大利人不能参与罗马政治活动和担任官职,没有资格分享公有地和战利品,但却要为罗马提供兵役,因此反抗斗争不断。这些斗争源于(  )A.公民与非公民的不平等B.贵族世袭特权不受限制C.公民对贵族专权的不满D.公民利益缺乏法律保护23.从11世纪起,欧洲一些城市的手工业行会和商人公会,以及市政当局,自发地创办了世俗学校。学校根据城市生产、交换和社会生活的需要,开设文法和计算方面的课程,培养各方面的人才。世俗学校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A.有利于打破教会对教育的垄断B.推动文艺复兴和开辟新航路C.成为神学和宗教改革的发祥地D.为自然科学的发展创造条件24.有人用英国格言“两个魔鬼胜过一个圣人”来形容资产阶级民主宪政的特点,其强调的核心问题是(  ) A.魔鬼与圣人的区别B.民主与宪政的关系C.魔鬼与圣人的数量D.权力的制约与平衡25.下表内容为1954年宪法和1982年宪法的目录比较。据此可知,1982年宪法“新”在(  )1954年宪法目录1982年宪法目录序言第一章 总纲第二章 国家机构第三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四章 国旗、国徽、首都序言第一章 总纲第二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三章 国家机构第四章 国旗、国徽、首都A.提出了社会主义的宪法原则B.确立依法治国为国家体制改革重点C.昭示着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D.凸显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二、材料分析题(50分)26.材料一:《唐律疏议》原名《律疏》,又名《唐律》,由唐高宗令人修撰,是东亚最早的成文法之一,是唐朝刑律及其疏注的合编,也是中国现存最古老、最完整的封建刑事法典。它反映了礼制、君主专制、等级制度和宗法制度以及阶级差别等内容。它的法制思想有两个特色:第一,“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第二,简化法律条文,减轻刑罚。唐律不仅对唐代的政治经济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而且直接影响了后代中国封建法制的发展,成为后世封建立法的典范。它结合自身并以周边封建国家法律为外延,构建了区域性的法律系统﹣﹣中华法系,是世界五大法系之一。——摘编自百度词条材料二:法国1804年颁布了《民法典》,又叫《拿破仑法典》。这部法典肯定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否定封建特权,规定每个公民具有同等的民事权利和行为能力……它确认了大革命时期资产阶级和农民占有贵族和教会土地财产的合法性,保证不受封建势力的侵犯;依法成立的契约,在缔结契约的当事人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规定商品的流通,工人的雇佣等,都必须通过契约,买卖、交换,一切均可以自由经营……这部法典确立了现代民法体系,破除了封建的立法原则,成为欧美各国资产阶级的立法规范。——摘编处百度词条和维基百科(1)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唐律疏议》所体现出的中国古代法律的特征,并分析其成因。(2)根据材料二,概要指出其体现的民法的基本原则,并分析其影响。(3)根据材料一和二,简要比较中国《唐律》与《法国民法典》的本质和地位上的差异。2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迄于明清,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所举中原与边域之人才益均,既受拥护于人民,又不遭君主之干涉,独立发展,蔚为盛典,盖吾国政制中之最可称颂者也”。从唐代以后,科举出身成为各个朝代首要的做官途径,“国家以科名奔走天下士”“范才于科目之内”。中国古代重视监察机构,但若没有科举制的配套,所起的作用十分有限。史书记载:“(元)仁宗皇帝居潜邸,深厌吏弊作,其即位乃出独断,设进士科以取士。”美国学者罗兹曼说:“科举制度曾经是联系中国传统的社会动力和政治动力的纽带,是维护儒家学说在中国的正统地位的有效手段,它构成了中国社会思想的模式。”——刘海峰《科举政治与科举学》材料二 18世纪末以来,英国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日趋重要,建立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系成为当务之急。1854年,在工业资产阶级的强烈要求下, 《诺斯科特—屈维廉报告》发表,对文官的选拔、晋升等提出改革建议。根据此报告,英国于1855年和1870年两次颁布法令,确立了近代文官制度。它规定由独立于党派政治之外的文官委员会来主持文官考选事宜,引入公平竞争机制,优胜劣汰、选贤任能。文官不受选举与执政党更选的影响,只要无过失就不受免职处分,可一直工作至退休。文官不得参加政治活动。不得兼任议员或政务官员,不得参加政党和营利性经济活动,有人称文官成为“从不更迭的幕后政府”。——张延华《廉洁与效率:英国两次文官制度改革的共同价值取向》(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科学制度对国家治理的积极作用。(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英国文官制度不同于中国科举制的原因。(6分)28.(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古代在自然经济和专制统治环境下,不具备产生诸如自由、平等、权利、义务等近代民法观念的条件清末1902年清廷下诏“参酌外国法律”,改订律例。仿德、日民法典的立法理念和编纂方法,1910年完成《大清民律草案》。但随着王朝终结,未及颁行民国北洋政府以大清民律草案为蓝本,完成民国民律草案。因时局多变,未能完成立法程序。1930年国民政府在此前民律基础上修订的《中华民国民法》颁布实施。废除了中国传统法律中的旧名词,西方禁止刑讯、独立审判的原则及审判公开制度、陪审及辩护制度等也逐渐进入中国法律体系20世纪五六十年代20世纪五六十年代,新中国两次启动民法典起草工作,但因政治运动等被迫中断。初成的两部草案与苏联民法典一脉相承,如“财产流转”便将继承制度排除在外,但加入了预算、税收等计划经济方面的内容20世纪七八十年代1979年第三次启动民法典编纂。但立法机关认为经济体制改革刚刚开始,各种民事关系尚未定型,制定完整的法典条件还不具备,故决定先分步制定民事单行本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方向。随后与之相适应的担保法、合同法等相继制定,身份平等、权利神圣等私法理念也备受推崇。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民法典的起草逐步加快2020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颁布,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何勤华《西方法学史纲》、梁慧星《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等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景胜学校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月考(9月)历史试题(A卷)答案一、选择题ADABCDACBCAADDBABDCBBAADD二、26.(26分)(1)内容比较完整,刑事为主,刑法民法不分;以礼入法,封建专制和等级思想严重;法律思想上德主刑辅,条文简约,减轻刑罚(或者内容宽简约);体系较为完备,深刻长久地影响周边成因: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国家统一,重制度创新,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趋于完备;小农经济继续发展,国家实力强大;民族交融发展,中外交流频繁;科技进步,领先世界;汉唐以来的儒家正统地位的形成和发展;春秋战国以来的法制思想的不断进步,儒家以礼入法的思想在实践中的发展。(2)《法国民法典》体现的民法原则有:自由平等原则,契约自由原则,财产自由原则(或者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原则)等。影响:弘扬了大革命的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的时代精神,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有利于(保障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调动了法国农民参加反封建斗争的巨大热情与积极性,有利法国的对外战争;确立起现代民法体系,建立起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3)本质:中国《唐律》是农耕文明的产物,维护的是封建专制制度;《法国民法典》是世界近代化进程的产物,是反封建的资本主义法律。地位:中国《唐律》是封建时代影响周边的立法规范,而《法国民法典》是至今有全球影响的资本主义的立法规范。27.(12分)(1)通过考试选拔文化素质较高的官员,提高了行政效率;打破选官的世袭特权,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扩大了统治基础,维护了社会稳定;普及儒家价值观(思想),形成文化认同感,有利于稳固统治;兼顾边疆人才选拔,促进了边疆开发和民族团结;科举为监察制度提供人才保障,有助于廉政建设。(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法治社会;英国资产阶级政党政治的影响;工业革命需要政府加强对社会经济的管理;建立廉洁高效行政管理体系的需要;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推动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发展。28.(12分)示例:论题:体制因素是影响民法典编纂的关键因素。阐述:20世纪五六十年代,新中国两次启动民法典编纂,表面上是因为1956年“整风反右”、1964年“四清”运动而被迫中断,实际上深层次的原因是我国当时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这一体制下社会生活,尤其经济活动基本被纳入行政权力的控制范围,因此不需要民法协调。1979年第三次启动民法典的编纂时,当时农村刚启动包产到户等,国企改革还没开始,各种民事关系尚未定型,经济体制改革方向也不明确,制定完整的法典条件还不具备,影响到了民法典的编纂。20世纪90年代以来,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已经确定,市场经济也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客观上需要一部系统完善的民法典,才有了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总之,民法典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市民生活的基本行为准则,其产生、发展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紧密关联。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10-17 20:55:01 页数:7
价格:¥2 大小:32.49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