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11年四川省达州市中考语文试卷【初中语文,含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1

2/11

3/11

4/11

5/11

6/11

7/11

8/11

9/11

10/11

剩余1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11年四川省达州市中考语文试卷一、积累•运用(20分))1.古诗词原文填空。(1)共看明月应垂泪,________。(白居易•《望月有感》)(2)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3)春、日作为新生美好事物的象征,常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旧事物必将被新事物取代。如“________,________”就给人以乐观积极的力量。(王湾•《次北固山下》)(4)人们总是把愁怨比做连绵不断的流水,比做斩尽还生的野草,而李清照却另寻了一个新思路,说“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武陵春》)2.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荒芜/妩媚喑哑/荫庇义愤填膺/莺歌燕舞呕心沥血/销声匿迹⋅⋅⋅⋅⋅⋅⋅⋅B.干涸/隔阂炽热/敕令忧心忡忡/耳聪目明擎天撼地/秦晋之好⋅⋅⋅⋅⋅⋅⋅⋅C.阴霾/埋汰遗骸/惊骇花团锦簇/相形见绌气冲斗牛/斗鸡走狗⋅⋅⋅⋅⋅⋅⋅⋅D.跋涉/威慑窥伺/伺机广袤无垠/貌合神离鳞次栉比/炙手可热⋅⋅⋅⋅⋅⋅⋅⋅3.下面语段,已打乱顺序,最佳排列顺序是()(1)当爬上山顶,发现自己是孤独的。(2)如果问我是否后悔,我会肯定地回答,不后悔。(3)山顶,除了梦想,也是荒芜的。(4)可是,当我们努力向上的时候,我们的同伴越来越少。(5)人生,如同爬山,我们有无数的同伴,为了同一个目标,同一个梦想。(6)就像智者所言,自己不断地往上爬,追求着自己的梦想。A.(5)(6)(4)(1)(3)(2)B.(5)(1)(3)(6)(4)(2)C.(1)(3)(2)(5)(4)(6)D.(3)(2)(5)(1)(4)(6)4.下列句中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A.柳宗元携弟一行游览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小石潭,其醉翁之意不在酒啊!⋅B.宋濂求学的经历,说明是否学有所成,关键在于自己学习的不求甚解和勤奋与否⋅C.《木兰诗》情节扑朔迷离,人物形象血肉丰满,不仅让中国的老百姓津津乐道,也⋅让世界的“木兰迷”倍加赞赏D.孟子认为在“生死”与“义”的问题上,“义”重于“生”,“不义”重于“死”,深刻地阐明了舍生取义是人之本性的道理⋅5.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试卷第1页,总11页 A.整个教室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的气氛,最使我吃惊的是,后面几排一向空着的板凳上坐着好些镇上的人,他们也跟我们一样肃静.(都德•《最后一课》)B.我有时把手放在我的胸膛上,我知道我的心还是跳动的,我的心还在喷涌着热血,因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端木蕻良•《土地的誓言》)C.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在交通方面发挥作用.(茅以升•《中国石拱桥》)D.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故乡》)6.综合性学习。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6周年,凤凰中学九年级(1)班将开展一次以“世界何时铸剑为犁”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准备工作。(1)【妙解汉字】“武”字与战争密切相关。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把“武”解释为“止戈为武”,这一解释反映了古人向往和平幸福生活的情感。“伐”字也与战争有关,请你推断它的字义:________。(2)【品味文化】伴随着战争,形成了丰富的战争文化。请写一句相对完整的与战争有关的古诗(词);并列举一部课外阅读过的以战争为题材的小说或一场战役。诗词________列举的小说或战役________(3)【感悟和平】阅读材料回答:中国雕塑家遥远创作的世界和平女神像坐落在诺曼底登陆战场遗址。世界和平女神像高10米,重16吨,用不锈钢制作。她那舞动绸带的双臂一前一后的舒展着,高举的左手上一只和平鸽展翅欲飞。在微风中展开的飘带与女神的双臂连为一体,远远望去,好似中国的“中”字、和平的“平”字,又像英文单词WORLD(世界)的第一个字母“W”和VICTORY(胜利)的第一个字母“V”。从摘文中推断“世界和平女神像”造型的意蕴?(不超过20字)(4)【抒写心灵】活动中同学们自主搜集材料,创办了《世界何时铸剑为犁》专刊,他们设计了这样一些栏目:【栏目一】:浸着血与泪的往事。收录了熟悉的战争故事,触目惊心的历史惨剧,并配有图片。【栏目二】:战争智慧,是杀戮,还是自杀?收录了战争诗词、军事成语、名人名言、兵法谋略等内容。【栏目三】:今天,战争并没有远离。同学们从网络、报刊上摘录了当前某些国家之间的军事动态及令人震惊的战争新闻。【栏目四】:爱是幸福,恨是灾难!栏目里同学们表达了对和平的期盼、对维护和平的思考。请你从上列四个栏目中任选一个,为它写上一段80--100字的导读文字。我选择栏目【】来写。________。二、阅读•感悟(40分))7.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下列各题。【甲文】①我们是一列树,立在城市的飞尘里。②许多朋友都说我们是不该站在这里的,这一点,其实我们知道得比谁都清楚。我们的家在山上,在不见天日的原始森林里。而我们居然站在这儿,站在这双线道的试卷第2页,总11页 马路边,这无疑是一种堕落。我们的同伴都在吸露,都在玩凉凉的云。而我们呢?我们唯一的装饰,正如你所见的,是一身抖不落的烟尘。③是的,我们的命运被安排定了,在这个充满车辆与烟囱的工业城里,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但你们尽可以节省下你们的同情心,因为,这种命运事实上也是我们自己选择的,否则我们不必在春天勤生绿叶,不必在夏日献出浓荫。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④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整个城市都是繁弦急管,都是红灯绿酒。而我们在寂静里,我们在黑暗里,我们在不被了解的孤独里。但我们苦熬着把牙龈咬得酸疼,直等到朝霞的旗冉冉升起,我们就站成一列致敬。无论如何,我们这座城市总得有一些人迎接太阳!如果别人都不迎接,我们就负责把光明迎来。⑤这时,或许有一个早起的孩子走了过来,贪婪地呼吸着新鲜空气,这是我们最自豪的时刻了。是的,或许所有的人都早已习惯于污浊了,但我们仍然固执地制造不被珍惜的清新。⑥立在城市的飞尘里,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行道树》)【乙文】①我突然被一棵榆树惊呆了。②这是一棵不同寻常的树。③它长在一堆码起来的砖垛上,周围是林林总总的大树小树。砖垛有两米多高,我不知道它在那里堆了多少年,表层的砖被一层青苔覆盖着。④它其实只有一米来高。稀稀疏疏的枝杈恣意地伸展着,形不成高大伟岸的姿态,却展示了固执顽强的生命。当初,它选择了砖垛前面的那一片阳光地带,准备唱着歌儿向老榆树告别。可是就在瞬间,一阵微微的风,把它飘到砖垛上,它的命运因此而改变。它知道:躲避现实只能毁灭自己,安于命运,顺势而长,才是生命的根本。它只能压抑着蓬勃向上的内驱力,让饱满的激情化作一段朴实--它长成了灌木丛。⑤即便如此,它也肯定受过不尽的苦痛。雷电轰击过它,狂风摧残过它,风雪侵蚀过它。最难耐的还是干旱和贫瘠。它有时想拦住匆匆而过的雨水,雨水却不屑一顾;也曾经挽留过晶莹的露珠,露珠只轻轻吻了它一下,就再也寻觅不着。脚下那座高原似的砖垛,却贫瘠得难以供应它起码的养料。它只得打自己的主意。让主干变粗变矮,让枝叶变小变多,尽量节衣缩食,减少消耗。尽可能挽留住雨露,拼命把根往下扎,这是它生存的策略。厄运使得它青筋突暴,浑身疤痂,身体佝偻,它没有屈服。无论生活怎样艰难,总得面对,总得应付,总得一步一步走过。我久久地站在那里,为一棵榆树而感动。⑥一天傍晚,我下班回来,发现那砖垛已经不见了。一个老人默默地站在那棵树旁。老人告诉我,这垛砖堆了十八年。当初准备盖房子用,儿子突然得病死了。媳妇改嫁,他领着孙子孙女度日,房子就耽搁了。现在孙子孙女已长大成人,会挣钱了,政府又补贴了一部分钱,房子终于可以翻修了。在老人平静的叙述中,丝毫不见其悲凉,仿佛生活就是如此。⑦我怔在那里。十八年,我不知老人是如何艰辛度过的。老人走了,他边走边自言自语道:“你看这棵树,咋就恁耐活呢?缺水少土的,竞活了十八年,真要活成精了!”蓦地,我仿佛觉得眼前的这棵榆树,就是老人的翻版。蓬蓬松松的枝叶,是老人稀疏的乱发;褶褶皱皱的干,是老人饱经风霜的脸;还有那地下柔柔细细的根,是老人冉冉飘飞的胡须。⑧望着老人步履艰辛地走了,走在那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上。于是,那条被晚霞映红了的小巷,行走着一个永恒的雕塑。眼泪模糊了我的双眼。我默默地伫立,向老人、向那棵榆树深深地鞠了一躬。试卷第3页,总11页 (《向一棵树鞠躬》)(有删节)(1)结合语境,说说下面句中带点词语的意思。①站在这双线道的马路边,这无疑是一种堕落。⋅②露珠只轻轻吻了它一下,就再也寻觅不着。⋅(2)仔细阅读甲乙两文,简要回答:1)甲文第③段为什么说“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2)乙文第②段说“这是一棵不同寻常的树”,那么这棵树的不平常表现在哪些方面?(3)【质疑探究】:从下面两个小题中任选一个作答。1)甲文结尾“立在城市的飞尘里,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一句中说行道树既“忧愁”又“快乐”,矛盾吗?为什么?2)乙文第⑦段为什么说“我仿佛觉得眼前的这棵榆树,就是老人的翻版”?(4)下面对甲乙两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________A.甲乙两文都借树写人,形象生动地揭示了文章主旨。甲文将城市的“繁弦急管”“灯红酒绿”与行道树的寂静孤独形成对照,突出了行道树在困境中坚定执着的品质。B.甲乙两文都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叙述角度。甲文中用拟人化的手法,借我们的“自白”来抒情写意;而乙文只是以“我”的见闻感受来突出文章的主旨。C.甲乙两文开篇都有点题的作用。而甲文既点出“我们”的身份,又突出了生存环境的恶劣,为下文写意抒情蓄势;乙文则起笔突兀,悬念顿生,让读者欲罢不能。D.甲乙两文都表现了如何面对困境的态度和价值观,赞美了那种不畏艰辛、顽强抗争、乐观进取、无私奉献的美好品质。两文中的“树”的形象都是奉献者的化身。(5)迁移拓展】请结合链接材料,任选一句谈谈你的理解。①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②无论生活怎样艰难,总得面对,总得应付,总得一步一步走过。【链接】:材料一:两弹元勋邓稼先,远离亲人,身处荒漠,克服重重困难,为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强盛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材料二:音乐巨人贝多芬,正当盛年,耳聋给他带来了巨大的打击,可他仍然创作出了不少不朽的世界名曲。因为他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我选第________句。我的理解是________。8.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列各题。①玉,积山川之精,人文之美。玉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特色之一,它对中华民族的精神、道德、审美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②战国时期有名的“和氏璧”价值连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用“和氏璧”雕琢成传国玉玺,并由宰相李斯书大篆“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刻于其上。明清时期,中华民族国粹之一的玉文化也迎来了发展的高峰。此时的作品,集数千年玉文化之大成,玉质之美,品种之多,雕琢之精,应用之广,都是空前绝后的。③《管子》说:“先王以珠玉为上币,黄金为中币,刀布为下币。”古代封禅用的书文,刻在玉上,称之为玉牒;外交使节用的信物,称之为玉节。由此可见,玉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地位。④玉,致密坚硬,滑润光莹,古人把玉加以人格化,认为玉有“仁、义、智、勇、洁”五德,故有“君子比德于玉”之说。试卷第4页,总11页 ⑤玉和金一样,是宝贵的象征。“玉楼”、“玉堂”均指华丽的宫殿或住宅。道教中的玉皇大帝、玉虚仙境、玉宇,也都离不开一个“玉”字。皎洁的月亮中有一团黑影,古人不知其奥秘,臆想出“月中何有,玉兔捣药”的故事,此后,文人便常用“玉兔”一词指代月亮,既文雅又神秘。⑥玉,是权力的象征。除了玉玺外,“金科玉律”用来指不可变更的法律。玉,又是和平的象征,如“化干戈为玉帛”。助人成功用“玉成”一词。至于玉色纯净,质地坚密,常用来比喻节操,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此外,玉还被广泛用来描写大自然的景色。“风花雪月”中,除了只闻其声,不见其形的“风”之外,后三者都常用“玉”来吟咏赞颂:槐树花朴素洁白,便有了“玉树”之称。一些纯白素雅的花,常在其名前冠以“玉”字,如玉兰花、玉茗(白山茶花)等。以“玉龙”来比喻漫天大雪,多么壮观!⑦玉,是吉庆、祥和、幸福等精神美的象征,因而在传统文化中,人们往往运用象征寓意或谐音取意的手法把玉制成丰富多样的器物、饰品等,借以表达对生活的热爱。鱼形玉器最早见于新石器时代的“良渚(zhǔ)文化”,到了唐代、宋代开始盛行。特别是明、清两代,鱼形玉器造型繁多,工艺精湛,最常见的是把莲花和鲤鱼雕刻在一起,代表着美好和富足;还有的玉器把佛手、寿桃和石榴雕刻在一起,称为“三多”,意指多福、多寿、多子。⑧玉,凝聚着中华文化的精髓,它只是中华文明长河中的一朵微小的浪花。中国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催生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之花,只要是根植于民族的土壤,能传承中华民族的精神、道德、审美等特质的都可以名之曰文化,且大有发掘光大之必要。(选文有删改)(1)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玉”文化的内涵。(2)结合语境,填空:1)文章第③段引用《管子》的话是为了说明________2)文章第⑥段加横线的“后三者”指代________(3)第①段“玉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特色之一”一句中的“之一”能否去掉,为什么?(4)结合第⑦段的相关知识,请你写出“莲花和鲤鱼雕刻在一起”这种造型的玉器的象征意义,并作简要的说明。象征意义:________(请用四字词语作答)说明:________(5)【迁移拓展】菊花被称为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之一。别名秋菊、九华、帝女花、笑靥。因其花开于晚秋且浓香扑鼻故有“晚艳”、“冷香”之雅称。菊花有其独特的文化意蕴,倍受历代诗人的亲睐。唐•元稹《菊花》秋丝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宋•梅尧臣《残菊》零落黄金蕊,虽枯不改香。深丛隐孤芳,犹得车清觞。现代•陈毅•《秋菊》秋菊能傲霜,风霜重重恶。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1)请你结合诗歌摘录中的有关描述,说说菊花象征了哪些精神品质?。(2)结合选文相关内容,推断“菊文化”形成的原因。9.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完成下列各题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1)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词的上阕、下阕的内容。试卷第5页,总11页 上阕:________下阕:________(2)下面对该词的理解品味有误的一项是________A.此词是苏轼的第一首最具豪放风格的作品,表现他决心抗击辽、夏侵略的爱国壮志。自此,他树起了“自是一家”的旗帜,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的界境。B.开篇着一“聊”一“狂”两字,更见作者的潇洒豪放,也隐约透露出怨愤之情;再用一个“卷”字,写出众多人马像疾风一样驰骋山冈的壮观的出猎场面。C.用典故是古诗词创作常用艺术手法之一,用典故能含蓄委婉地表情达意。词中下阕采用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希望朝廷悯恤年老,免去罪名的愿望。D.结尾三句卒章显志,表明作者想要驰骋沙场、为国杀敌、一展宏图的强烈愿望和远大的志向,其耿耿忠心溢于言表,凸显了刚强威武的英雄气概。10.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题。【甲文】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乙文】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出师表》)(1)用“/”标示出下面句子的停顿。(仅标一处)今齐地方千里(2)下列加点字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________A.宫妇左右莫不私王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B.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横柯上蔽,在昼犹昏⋅⋅试卷第6页,总11页 C.臣诚知不如徐公美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D.孰视之,自以为不如我孰与城北徐公美⋅⋅(3)翻译下列句子。①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4)【质疑探究】邹忌和诸葛亮都苦口婆心地劝谏他们的君主,他们希望达到的共同目的是什么?然而他们劝谏的艺术各有不同,你认为他们的不同表现在哪里?(5)【迁移拓展】劝谏是一门艺术,魏徵以“载舟覆舟”劝谏唐太宗,实现了“贞观之治”;________曹刿用“取信于民”劝谏鲁庄公,打赢了“长勺之战”。因为要迎接中考班主任取消了本班的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为了让班主任恢复你们的这些课程,你准备和他(她)这样说:________。三、表达•交流(40分))11.读下面一首小诗,以“远航”作为题目写一篇文章。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只要前进,前进一切,都在意料之中要求:①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诗歌不少于30行。②不得抄袭试卷中的材料和他人的作品;③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和老师、同学的真实姓名。试卷第7页,总11页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2011年四川省达州市中考语文试卷一、积累•运用(20分)1.一夜乡心五处同落红不是无情物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2.D3.是具有先后次序的,因为这几个句子按照爬山的先后顺序展开。抓住这一点,把正确答案就选择出来了:A4.B5.A6.砍杀、攻打.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静静的顿河(3)此题考察了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综合能力.从材料中的和平鸽、中、平、字母“W”和VICTORY(胜利)的第一个字母“V”.可分析出答案: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世界和平终将实现.这里我们看到的是炮火与屠刀下鲜红的血,感受到的是炮火与炮火对峙的悲壮,印在我们心里更多的是国土和母亲屈辱和伤痛的泪,战争,我们不需要!二、阅读•感悟(40分)7.(1)本题考查对关键词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时,注意结合语境进行分析.①堕落,本指脱落;掉落;思想行为趋于下流.在这里形容行道树从森林里来到了城市,站在了路边,离开了清新的自然,走进了污浊的城市,对于一棵树的毕生追求来说,无疑是一种不求上进的行为,因此“堕落”.这样写其实也暗讽了城市环境的恶劣.②“吻”是人类才有的动作,这里用来形容露珠对榆树落下一吻,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点明露珠怜爱榆树却又无法停留,说明露珠即水分停留时间之短,表现了榆树贫瘠的生活境地.综合上述分析,整理得出答案.(2)①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时,结合上下文分析作答.本题需要重点理解“悲凉的点缀”的含义.“悲凉的点缀”说明行道树虽然可以形成一抹绿意,可以为改善环境做出一些贡献,但是相对城市中无穷无尽的尾气,统一的灰白色调来说,行道树的能够发挥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再加上城市人们在长久的灰尘中,已经渐渐丧失了对新鲜空气的渴望,对光明的期待,“行道树”更加感受到自己处境的悲凉,所做之事的无意义.综合上述分析,整理得出答案.②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和重点语段的分析能力.解答时,阅读关键文段,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概括要点即可.重点阅读③④⑤段,从第③段“在一堆两米高的砖垛上”可以概括出这棵树生长的环境十分恶劣,没有正常的土壤提供营养;由第④段“为了能够生存,它长成了灌木丛,枝叶纤细”可以概括出,榆树的外形奇特,为了生存变得矮小纤弱;由第⑤段可以概括出,试卷第8页,总11页 树在生长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考验,但它仍然坚强地生存下来,可见其生命力格外顽强.综合上述分析,整理得出答案.(3)本题考查对语句及段落的分析能力.解答时,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语境分析作答.①这句话不矛盾.全文虽然一直在描写行道树的生存环境艰难,不被人重视,默默忍受着痛苦,但是在第③段提到“你们可以节省下你们的同情心”以及“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说明行道树并没有一味抱怨自己的命运,而是努力在恶劣的环境中无私地奉献自己.第⑤段提到当一个孩子在树下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就是它们最自豪的时刻,说明行道树为自己的存在和付出感到自豪,这是一种快乐.因此它既有“忧愁”也有“快乐”,两种感情并不矛盾.②这道题需要分析榆树和老人的共同点,他们同样都面临生命的困境,命运让他们遭受着许多旁人不曾面对的苦难;但他们却同样依靠着自己坚强的意志坚持下来,没有向困难屈服,坦然面对自己的磨难.因此说榆树就是老人的翻版.综合上述分析,整理得出答案.D一,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强盛就是神圣的事业.邓稼先从美国学成归来,放弃了优厚的生活条件,去艰苦的戈壁,无私奉献,为祖国的强大作出了卓越贡献,这是一种幸福和深沉的表现.8.(1)本题主要考查内容概括,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段意,整合信息,归纳回答.第④段“故有‘君子比德于玉’之说.”第⑤段“玉和金一样,是宝贵的象征.”第⑥段“玉,是权力的象征.”第⑦段“玉,是吉庆、祥和、幸福等精神美的象征”,根据这些内容解答即可,只要答对其中三点即可得全分.玉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花雪月(3)本题考查说明语言,理解加点词语的含义,结合语境,具体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以及去掉之后的意思变化,最后点明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连年有余,玉,是吉庆、祥和、幸福等精神美的象征,“莲”与“连”谐音,“鱼”与“余”谐音,“莲花”和“鲤鱼”代表着美好、富足,所以这种造型的玉器的象征义是“连年有余”.(5)①根据对诗句的理解,可以看到菊花被人称颂的品质就是花期与其他的花不同,耐寒,所以象征的是淡泊名利,坚强的精神,据此解答即可.②根据原文中的“玉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特色之一,它对中华民族的精神、道德、审美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联系精神、道德、审美方面的知识,结合链接材料展示的内容,解答即可.本题是开放性试题,答案不是唯一的.答案:(1)(3)(1)玉是君子的象征;(2)玉和金一样,是宝贵的象征;(3)玉,是权力的象征;(4).玉,是吉庆、祥和、幸福等精神美的象征;(5)玉,又是和平的象征.(2)(1)玉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地位.(2)花雪月.9.写出猎盛况,报国情C10.(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断句:指在说话或朗读时,在语句前后以及中间所作的间歇,其作用在于使句子结构层次分明,也为了充分表达感情,朗读停顿一般是以意思为单位的.句意为: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地:土地,疆域.方:方圆.试卷第9页,总11页 从句法成分上分析,“今齐地”是主语,“方千里”是谓语,应当在主语谓语之间停顿.故本句停顿为“今齐地/方千里”.C(3)本题考查句子翻译.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①句中重点词语有:“若”,像“;初”,刚,开始;“市”,集市.句意为:命令刚下达,群臣都来进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②句中重点词语有:“宫中”,指皇宫中;“府中”,指朝廷中;“陟”,提升,提拔;“罚”,惩罚.句意为:皇句宫中和朝廷里的大臣,本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有所不同.(4)本题考查分析和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解答时,需在理解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二人进谏方式的不同.甲文乙文均以进谏为主要内容,由“王之蔽甚矣”“诚宜开张圣听”可知,邹忌和诸葛亮进谏的目的都是希望解除君王的蒙蔽,劝君王广开言路,接受大家的批评和意见.二人进谏的不同之处在于:邹忌从“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的个人生活经历入手,推及国君的处境,即“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这是由家事到国事,由小见大.诸葛亮则从先帝说起,以情动人;从“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的大势分析到劝告宫中府中的陟罚臧否应该公正严明,不能偏私,由主而次对陛下循循善诱,谆谆告诫,以理服人,煞费苦心.综合上述分析,整理得出答案.《曹刿论战》中,老师,虽然我们即将迎来中考这场十分重要的考试,但是我们也需要休息和快乐来调养精力.劳逸结合,事半功倍.倘若取消了这些音乐、体育等的课程,我们的生活会更紧张,我们的弦会绷得更紧,对于我们的身体或者学习状态也更加不利.所以希望您重新考虑恢复这些课程三、表达•交流(40分)11.【例文】远航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不知不觉,我们已步人了青春的殿堂.在十五岁的花季里,我搭载着开往未来的“青春号”,扬帆远航了.记得刚进初三那会儿,沉重的学习压力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下课期间,只听见同学“沙沙”的写字声,死气沉沉.老师说,我们习惯了题海战术,到了初三,应该培养思维能力.于是上课时我们不再拘泥于老师的讲课,而是勇于提问,敢于质疑;下课时,我们不再抱着资料书不放,而是大家一起讨论.我们在这个季节,学会了主动思考,主动学习,搭载着“学习号”扬帆远航!我们都是被家里宠坏的小孩,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我们吃惯了家里香甜可口的饭菜,如何能忍受食堂的大锅饭?我们十指不沾淘米水,更别谈自己洗衣服了.于是刚开始住宿生活的时候,只听见一片哀叹声,好不可怜!不过习惯成自然,如今的我们,可以在食堂吃得香甜,也能边洗衣边哼着流行歌,好不悠哉快活!我们在这个季节,学会了独立生活,学会了不依赖父母,学会了凡事靠自己.我们搭载着“能力号”,扬帆远航!以前虽然学过“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却依旧会把不爱吃的东西扔给父母,抑或同学.而现在,我们知道了即使碗中的饭菜再难吃,也要咽下去,因为那是父母的心血,饱含着父母浓浓的爱.那时也学过“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却仍然舍不得把自己试卷第10页,总11页 买零食的钱借给同学去看医生.而现在,我们懂得了即使会耽误自己的时间也要送同学到医务室,因为我们是同学,我们之间有解不开的牵绊,忘不了的同学情.我们在这个季节,学会了尊重他人,关心他人,放下了一己私利,懂得了助人为乐.我们搭载着“品德号”,扬帆远航!十五岁的我们,朝气蓬勃,浑身洋溢着青春的气息,如同天边的朝阳,充满活力.听!大海上传来的一声巨响,是我们开启人生旅程、航向美好未来的号角!试卷第11页,总11页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3-10-11 16:41:01 页数:11
价格:¥17 大小:1.01 MB
文章作者: 真水无香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