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语文
>
浙江省“南太湖”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浙江省“南太湖”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20
2
/20
剩余18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2023学年第一学期“南太湖”联盟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学科试题卷考生须知: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共150分,所有试题均答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否则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7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如果说让中国文化走出去、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回答“为何译”的问题,那么,国家翻译能力建设过程中,同样需要思考“译什么”“为谁译”“谁来译”“怎么译”“如何传”等问题。译什么?要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在主题的选择上可更加开放。既回应国外精英群体通过四书五经了解中国古代智慧的诉求,也满足普通民众对流行文化的偏爱;既有国家政治话语的宏大叙事,也有平凡却感人至深的小故事。可政府倡导,可民间推送,还可响应对象国的主动索求。为谁译?要重视对需求市场的预先调研和目标读者阅读特点的提前认知。同一个原文本,可以瞄准专业人士为其提供学术化翻译,也可针对普通人士进行大众化翻译,而一个毫无对象感的译本,可能在两种读者群体中都知音难觅,最终躺在异国图书馆无人问津。谁来译?母语者或双语者的翻译通常能获得更佳传播效果。霍克斯译《红楼梦》,闵福德译《鹿鼎记》,蓝诗玲译鲁迅,刘宇昆译《三体》,大凡进入他国主流或大众阅读领域的成功译著莫不如是。对于涉及国情国策等政治文本、新闻话语的外译,中外合作是更好的模式:中国译者把握内容不被曲解,同时给予母语译者在叙事和表达方式上的充分自由。当然,出色的汉学家及母语译者数量毕竟有限,大量译作由中国译者完成也是现实。培养包括中国译者和未来汉学家在内的高端中译外人才、加强国家中译外能力建设,是解决“谁来译”问题的长远之策。怎么译?在国外民众对中国文化尚存较大“认知差”的时候,归化翻译应成为培养读者阅读兴趣的主要策略。在确保中国核心价值观和政治立场不被曲解的前提下,采用目的语读者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不失为有效的选择。虽然庞德“翻译”的唐诗不乏误译或创作,但却在美国掀起了一股唐诗热。辜鸿铭在自己的译作里大量使用意译和归化策略,以消除英语读者的阅读障碍。我们应当给予认知差弥合过程足够的时间和耐心,更要给予优秀译者的专业判断更多尊重与信任。如何传?翻译作品最终要经由有效传播才能实现其应有价值。应多与目的语国家出版发行销售机构合作,他们深谙本国传播渠道和宣传策略。对大多数译作来说,印刷媒体依然是主要传播媒介。商业成功的译作可及时改编成影视作品,并辅之以周边产品,在市场及社交媒体上广泛宣传,形成组合效应。 翻译是一个民族用自己的语言了解世界,用他者的语言表征自己,与世界对话、相处和共存的方式。再经典的文本、再精彩的故事,也要经由翻译才能在他国的文化土壤里获得“后起的生命”。惟有创新体制机制,不断加强国家中译外能力建设,有效促进文化影响力提升,才能真正体味季美林先生的由衷感叹:“翻译之为用大矣哉!”(摘编自任文《不断加强中译外能力建设》)材料二传统文学经典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精神创造的结晶,也是文学译介倍受瞩目的内容之一。由于文学经典的文化内涵深厚,对翻译要求极高,同时,读者对译本的接受也有一个动态过程,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接受需求,凸显不同时代的精神诉求与审美期待。因此,文学经典的翻译往往不是一“本”定音,而要经过不同译本的持续推进,以不同的侧重来丰富和完善对原作的转化。以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为例,目前最著名的是杨宪益、戴乃迭的译本和英国人霍克斯的译本。如果根据印刷数目、再版数目、被引用率这些指标来看,霍克斯译本在英语世界的接受和影响要远胜于前者。究其原因,霍译本立足英语读者的认知与审美观念,考量英语读者的阅读习惯,在翻译中挪用了英语文学文化中丰厚的典故、风俗与语言特征去替代汉语原文中特有的修辞、文化与审美意象。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萍踪浪迹”,在霍译本中成了“滚石无苔”,“凤翥龙翔”的中华传统意象也被译成更具西方文化特色的“神鸟在天”。某种程度上说,霍克斯通过向目的语靠拢的归化式翻译方法重构了《红楼梦》。相比之下,杨戴译本则以原著为中心,立足于原著的汉语文化传统、审美习惯和修辞特色,试图让西方读者尽量靠近原著所呈现的文化世界。因此不难预料,外国读者会在杨戴译本阅读过程中遇到理解困难,接受效果自然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然而,从动态的历史文化观来看,这两部译著并无优与劣的差别,而是互为补充。霍译充分考虑到跨文化接受的问题,在翻译过程中有意识地减少阅读障碍,增强作品可读性,起到吸引受众、打开市场的作用;而随着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世界对中国文化的兴趣日渐浓厚、了解日渐深入,海外读者对杨戴译本的接受程度也随之提升。如今,杨戴译本的优势日渐凸显出来:它从内容到文体风格更为忠实完整地呈现原著,较好地保留并传递出汉语文化独有的文学魅力、审美理念和艺术价值,展示文学和文化的本真面貌和深刻意义。《红楼梦》两个译本的翻译、传播与接受经历,让我们领会到文学对外翻译与传播的多重意义。在主题、故事的再现之外,译本还要传递思想与文化内涵,传达文学和美学上的特质。(摘编自许钧《深耕文学翻译增进文化交流》)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译什么”的问题答案并不固定,既可为四书五经,也可为流行文化,只要能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即可。 B.文学作品宜采用母语者或双语者的翻译方式,而涉及国情国策等政治文本、新闻话语的外译宜采用中外合作的模式。C.文学经典的文化内涵深厚,再加上不同历史时期的读者对译本有不同的接受需求,因此,文学经典对翻译要求极高。D.“翻译之为用大矣哉”,因为任何一个民族,要了解世界,表征自己,与世界对话、相处和共存,都必须借助翻译。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翻译作品必须经过有效传播才能实现其应有价值,因此只要能够得到有效传播的翻译作品就是优秀作品。B.翻译的目标读者既可以是专业人士,也可以是普通人士;没有对象感的译本可能会知音难觅,无人问津。C.《红楼梦》霍译本立足于英语读者的认知与审美观念,而杨戴译本立足于原著的汉语文化传统、审美习惯等。D.尽管当初霍译本在英语世界的接受和影响远超杨戴译本,但如今后者的接受程度日益提升,优势日渐明显。3.下列选项,最能体现“归化翻译”特点的一项是()A.林纾在翻译时,碰见他心目中认为是原作的弱笔或败笔,不免手痒难熬,抢过作者的笔代他去写。B.傅雷译《约翰·克利斯朵夫》以“江声浩荡”四个字开头,震撼人心;译作与原作不只是词句的转换,更是精神的契合。C.科幻小说《三体》译本走红海外,它继承中国传统文学基因,颠覆了海外读者对中国传统“纯文学”的刻板印象。D.《老子》已被译成94种语言文字,共1927种译本。除纸质本外,还有网络本、漫画图文等多种形式。4.两则材料在论述中有不同的侧重点,请简要分析。5.文学翻译时,最高的境界是“化境”,试结合文本,谈一谈如何达到“化境”。【答案】1.C2.A3.B4.①材料一立足于国家翻译能力建设,着重论述“译什么”“为谁译”“谁来译”“怎么译”“如何传”等问题,并强调翻译的重要作用。②材料二立足于文学翻译,以《红楼梦》为例,着重论述不同译本可互为补充,以不同的侧重来丰富和完善对原作的转化。5.①译作不仅要再现原作的主题、故事,还要传递其思想与文化内涵,传达其文学和美学上的特质: ②翻译时要立足目的语读者的认知与审美观念,采用其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消除阅读障碍。【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C.“因此,文学经典对翻译要求极高”强加因果。根据材料二“由于文学经典的文化内涵深厚,对翻译要求极高,同时,读者对译本的接受也有一个动态过程,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接受需求,凸显不同时代的精神诉求与审美期待”,“不同历史时期的读者对译本有不同的接受需求”不是“文学经典对翻译要求极高”的原因。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A.原文是“翻译作品最终要经由有效传播才能实现其应有价值”,“因此”因果关系不成立,且“只要能够得到有效传播的翻译作品就是优秀作品”的说法过于绝对。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文中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归化翻译应成为培养读者阅读兴趣的主要策略”“辜鸿铭……使用意译和归化策略,以消除英语读者的阅读障碍”“霍克斯通过向目的语靠拢的归化式翻译方法重构了《红楼梦》”看,“归化翻译”的特点是:译者向目的语的读者靠拢,尽可能采取目的语读者所习惯的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内容,以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译文。A.林纾是代作者去写,不属于翻译。C.表现的是《三体》对中国传统文学的坚守。D.表现《老子》影响巨大。故选B。【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①由标题“不断加强中译外能力建设”以及开头总述“如果说让中国文化走出去、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回答‘为何译’的问题,那么,国家翻译能力建设过程中,同样需要思考‘译什么’‘为谁译’‘谁来译’‘怎么译’‘如何传’等问题”“翻译是一个民族用自己的语言了解世界……才能真正体味季羡林先生的由衷感叹:‘翻译之为用大矣哉!’”可知,材料一立足于国家翻译能力建设,着重论述“译什么”“为谁译”“谁来译”“怎么译”“如何传”等问题,并强调翻译的重要作用。 ②由标题“深耕文学翻译增进文化交流”以及“文学经典的翻译往往不是一‘本’定音,而要经过不同译本的持续推进,以不同的侧重来丰富和完善对原作的转化”“以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为例,目前最著名的是杨宪益、戴乃迭的译本和英国人霍克斯的译本”“《红楼梦》两个译本的翻译、传播与接受经历,让我们领会到文学对外翻译与传播的多重意义。在主题、故事的再现之外,译本还要传递思想与文化内涵,传达文学和美学上的特质”可知,材料二立足于文学翻译,以《红楼梦》为例,着重论述不同译本可互为补充,以不同的侧重来丰富和完善对原作的转化。【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①由材料二“杨戴译本则以原著为中心,立足于原著的汉语文化传统、审美习惯和修辞特色,试图让西方读者尽量靠近原著所呈现的文化世界”“如今,杨戴译本的优势日渐凸显出来:它从内容到文体风格更为忠实完整地呈现原著,较好地保留并传递出汉语文化独有的文学魅力、审美理念和艺术价值,展示文学和文化的本真面貌和深刻意义”可知,译作不仅要再现原作的主题、故事,还要传递其思想与文化内涵,传达其文学和美学上的特质:②由材料二“霍译本立足英语读者的认知与审美观念,考量英语读者的阅读习惯,在翻译中挪用了英语文学文化中丰厚的典故、风俗与语言特征去替代汉语原文中特有的修辞、文化与审美意象”可知,翻译时要立足目的语读者的认知与审美观念,采用其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消除阅读障碍。(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大医马伯庸张竹君伸出右手,从布鞘里取出一把薄如柳叶的手术刀。五根修长的手指轻轻一握,便和刀柄上的波浪纹完全贴合。这个动作她已做过不知多少次了,几乎已成为一种本能。这把刀是她从夏葛女医学堂毕业时,院长富玛利亲自所赠,用来表彰其优异的成绩与巨大的勇气。在接下来的十几年里,这把手术刀伴随着她从广东到上海,又从上海来了武昌,早已成为她身体的一部分。每次握紧它,富玛利校长在毕业典礼上叮嘱的情景,总会浮现在张竹君的脑海里:“Dedicationisourspecialty。”——奉献乃吾侪之任也。张竹君握紧了刀,看向眼前的伤员。这是个民军的伤兵,左肩中了一枪,子弹卡在了肩胛骨与锁骨之间,很简单的小手术。唯一的问题是,她太累了。此时已经是十一月的最后一天,汉阳失守的第三天。大量败兵拥入武昌城中,伤员数量激增,这让红 十字会与赤十字会的医护人员疲于奔命。张竹君今天已经做了九台手术,这是第十台。她握着刀,明显感觉到有些眼花。张竹君从口袋里掏出一小瓶嗅盐,放在鼻下深吸一口。一股强烈的氨气味道像长矛一样刺入鼻腔,刺激得整个人一激灵。趁着这股劲,张竹君迅速拿起手术刀忙活起来。从手术一开始,病人便不住地颤抖,没办法,止痛药物在数天之前便已用罄,医师们只能靠一点点烧酒来做麻醉。为了让手术顺利进行,张竹君不得不找来方三响,让他用一双大手死死按住对方,以确保不会干扰手术。手术刀巧妙地避开肩胛背动脉,游走于肌肉与神经之间,不一时便剥出了弹头位置。张竹君暗自松了一口气,正准备放下刀换镊子将弹头夹出来,却不防一声惊雷般的爆炸从外面响起。这是来自清军的炮击,他们自从占领汉阳之后,拉了数门大炮到龟山上,每天居高临下朝武昌城里不断轰击。那个伤员正疼得死去活来,骤闻爆炸声,吓得迸出一股绝力,竟挣脱了方三响的压制,身体向前顶去。偏偏张竹君因为过于疲惫,注意力有些涣散,一下子被伤员撞歪了身体,手术刀“当啷”一声落在了地上。方三响急忙松开病人,要过去搀扶张校长,却发现她的右手血流如注,从虎口到手腕内侧被刀割出一条血口子。方三响见状大惊,这刀身上的血污尚没清洗,极容易造成感染。张竹君却先抬起左手,强忍剧痛道:“我的手不成了,先叫孙希来给病人做完手术。”自从武昌变成前线之后,红十字会和赤十字会不得不联起手来,在蛇山脚下的一处英商别墅内设立临时医院。此时孙希、峨利生和其他几位红会医师就在不远处忙碌着,与这边只隔一道布帘。听到方三响的召唤,孙希急忙赶过来,也被眼前的情景吓了一跳。他连忙接过手术,继续帮伤员拔弹头。方三响则把张竹君搀到旁边的藤椅上,抓起旁边的烧酒壶直接淋上去。红会储备的酒精一早便用尽了,只能靠当地酒坊捐的十几坛樊口春烧酒支撑。对酒徒来说,这是不可多得的佳酿,至于消毒效果只能说是聊胜于无。这个刀口狭长而深,边缘平直,可见刀刃之锋锐。不幸中的万幸是,总算没伤到神经与肌腱,但短时间内绝不可能再执刀了。张竹君全程神色淡然,任凭方三响拿开水烫过的棉布条做包扎,半点仪态不失。直到姚英子也闻讯跑过来,从地上捡起手术刀,张竹君才有些心疼地问道:“刀口有没有损伤?”姚英子举起刀刃端详片刻,摇摇头。张竹君这才松了一口气,抬起手掌,自嘲道:“我小时候听阿妈讲故事,干将、莫邪铸剑十年不成,他们的女儿舍身跳下炉子才铸出神器,可见名剑须用血祭。这刀跟随我这么多年,到今天我才想起血祭,真是屈就它啦。” 姚英子心疼道:“您快别讲话了——方三响,你包扎之前,敷抗毒粉了没有?”方三响两手一摊:“没有,硼酸早用光了,只有烧酒。”姚英子大急,伤口不敷硼酸,极容易导致化脓,怎么可以不敷?张竹君抬手劝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你别责怪三响,要骂也是骂沈敦和。讲那么多大话,怎么物资却送不上来?”对于这种日常嘲讽,姚英子和方三响装作没听见,好说歹说把她哄去后屋休息。从后屋出来以后,姚英子小声抱怨道:“唉,张校长真是的,这个事情怎么好怪到沈会董头上,还不是因为军政府那些人乱来?”从汉阳撤退之后,战时总司令官黄兴主动请辞,宣布返回上海,再图北伐云云。结果没过两天,大都督黎元洪也离开武昌,跑到下游九十里外的葛店,如今城里只剩一个蒋翊武主持大局。这一系列变动,导致武昌城内人心惶惶。方三响归队之后一直郁郁寡欢,此时听到抱怨,眉宇间的郁结更深了。姚英子懊悔地拍了一下脑袋,正想着怎么转移话题,方三响却主动开口道:“今天军政府的公告说,江浙沪联军已占领了南京,整个江南尽归义军所有。英子,你不必气恼,各省援军正纷纷赶来,武昌只要自己多撑一撑,便不会垮掉。”(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对张竹君的手术刀进行了详细介绍,让读者意识到手术刀对医生的重要性,这与后文担心手术刀受损的情节相吻合。B.文中直接引用了富玛利校长在毕业典礼上的叮嘱,英文原句形象地表现了人物忠于所学,翻译句又进行了强调。C.敷毒粉、硼酸等医药用品的描写,武昌、汉阳、黎元洪、黄兴等真实名字的呈现,为小说营造了真实的历史背景。D.本文情节从张竹君医生做手术到她误伤自己,接着孙希前来救急,最后以张医生伤无大碍结束,不以起伏的情节取胜,娓娓道来中彰显家国情怀。7.文章末尾,作者通过人物对话简述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医生责怪沈敦和只知说大话,未及时输送物资,表明战时后勤人员低效。B.姚英子认为物资匮乏另有原因,表明医疗人员对时局的认知不尽相同。C.战时总司令黄兴返回上海,大都督黎元洪离开武昌,证明军政府工作较为混乱。D.方三响分析了义军的作战形势,开导英子不必气恼,这仿佛让人们看到了希望。8.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大医”之“大”体现在何处。9.干将、莫邪铸剑十年不成,他们的女儿舍身跳下炉子才铸出神器,这是一段广为流传的故事。本文将名剑需用血来祭与张医生手术中不小心划伤自己的情节联系在一起,这有着怎样的用意?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6.D7.A8.①“大医”有精湛的医术。张医生做手术时,手术刀巧妙地避开伤员的肩胛背动脉,游走在肌肉与神经之间,很快剥出弹头的位置,足见她的医术精湛。②“大医”有崇高的医德。张医生一天做十台手术,疲惫时她用鼻子深吸嗅盐来刺激自己,继续投入工作,彰显了敬业奉献的精神。③“大医”有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小说中的医生跟士兵同赴战场,共克时艰,体现了为革命事业奋不顾身的家国情怀。9.①张医生以此传说缓和了紧张气氛,表现了她的乐观与宽厚。②引用此传说,照应了上文“奉献乃吾侪之任也”的铮铮誓言。③作者以此传说,表明革命成功必须付出代价,革命者必须奉献、担当。④此传说充实了小说的内容,增添了文学色彩和悲壮气息。【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D.“不以起伏的情节取胜”错,本文的情节波澜起伏,术中突发状况,张竹君的手受伤,没有消毒用品等,情节有起伏。故选D。【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能力。A.“表明战时后勤人员低效”错误。张医生责怪沈敦和只知说大话,是出于缺少物资的急切心理;且物资缺乏主要是因为“军政府那些人乱来”。故选A。【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标题含义的能力。由“手术刀巧妙地避开肩胛背动脉,游走于肌肉与神经之间,不一时便剥出了弹头位置”分析可知,张医生做手术时,手术刀巧妙地避开伤员的肩胛背动脉,游走在肌肉与神经之间,很快剥出弹头的位置,足见她的医术精湛。“大医”的“大”体现在精湛的医术。由“张竹君今天已经做了九台手术,这是第十台。她握着刀,明显感觉到有些眼花”“张竹君从口袋里掏出一小瓶嗅盐,放在鼻下深吸一口。一股强烈的氨气味道像长矛一样刺入鼻腔,刺激得整个人一激灵。趁着这股劲,张竹君迅速拿起手术刀忙活起来”分析可知,“张医生一天做十台手术,疲惫时她用鼻子深吸嗅盐来刺激自己,继续投入工作,彰显了敬业奉献的精神。“大医”的“大”体现在崇高的医德。由“此时已经是十一月的最后一天,汉阳失守的第三天。大量败兵拥入武昌城中,伤员数量激增,这让红十字会与赤十字会的医护人员疲于奔命”“自从武昌变成前线之后,红十字会和赤十字会不得不联起手来,在蛇山脚下的一处英商别墅内设立了临时医院。此时孙希、峨利生和其他几位红会医师就在不远处忙 碌着,与这边只隔一道布帘”分析可知,小说中的医生跟士兵同赴战场,共克时艰,体现了为革命事业奋不顾身的家国情怀。“大医”的“大”体现在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小说重要情节作用的能力。由“直到姚英子也闻讯跑过来,从地上捡起手术刀,她才有些心疼地问道:‘刀口有没有损伤?’”“姚英子举起刀刃端详片刻,摇摇头。张竹君这才松了一口气,抬起手掌,自嘲道……”可知,受伤后,张竹君最关心的不是自己的伤口,而是“刀口有没有损伤”,且以干将、莫邪女儿祭剑的传说自嘲,不仅缓和了紧张气氛,表现了她的乐观与宽厚。由“在接下来的十几年里,这把手术刀伴随着她从广东到上海,又从上海来了武昌,早已成为她身体的一部分。……—奉献乃吾侪之任也”可知,引用此传说,照应了上文“奉献乃吾侪之任也”的铮铮誓言。由“我小时候听阿妈讲古,干将、莫邪铸剑十年不成,他们的女儿舍身跳下炉子才铸出神器,可见名剑须用血祭。这刀跟随我这么多年,到今天我才想起血祭,真是屈就它啦”可知,作者以此传说,表明革命成功必须付出代价,革命者必须奉献、担当。最后此传说充实了小说的内容,增添了文学色彩和悲壮气息。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众,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节选自李斯《谏逐客书》)(乙)大索,逐客。李斯上书说,乃止逐客令。李斯因说秦王,请先取韩以恐他国,于是使斯下韩。韩王患之,与韩非谋弱秦。大梁人尉缭来,说秦王曰:“以秦之强,诸侯譬如郡县之君,臣但恐诸侯合从,翕而出不意,此乃智伯、夫差、湣王之所以亡也。愿大王毋爱财物赂其豪臣以乱其谋不过亡三十万金则诸侯可尽秦王从其计见尉缭亢礼衣服食饮与缭同。缭曰:“秦王为人,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居约易出人下,得志亦轻食人。我布衣,然见我常身自下我。诚使秦王得志于天下,天下皆为虏矣。不可与久游。”乃亡去。秦王觉,固止,以为秦国尉,卒用其计策。而李斯用事。(节选自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愿大王毋爱财/物赂其豪/臣以乱其谋/不过亡三十万金/则诸侯可尽/秦王从其计见尉缭/亢礼/衣服食饮与缭同/B.愿大王毋爱财物/赂其豪臣/以乱其谋/不过亡三十万金/则诸侯可尽/秦王从其计/见尉缭亢礼/衣服食饮与缭同/C.愿大王毋爱财/物赂其豪/臣以乱其谋不过/亡三十万金则诸侯可尽/秦王从其计/见尉缭亢礼/衣服食饮与缭同/D.愿大王毋爱财物/赂其豪臣/以乱其谋不过/亡三十万金则诸侯可尽/秦王从其计见尉缭/亢礼/衣服食饮与缭同/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五帝三王”,五帝是指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三王是指秦惠王、秦昭襄王、秦王嬴政。B.黔首,战国时期和秦代对百姓的称谓。当时平民用黑布裹头,称为“黔首”。C.客,指相对于“主”的外来人,也指寄居他乡的人。文中指在秦国做官的其他诸侯国的人。D.古代“布”指麻葛之类的织物,古代平民不能衣锦绣,故用“布衣”借指平民百姓。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列举了秦国历史上穆、孝、惠、昭四代国君任用客卿而国富兵强的史实,从而证明了“驱逐客卿是错误的”这一中心论点。B.李斯认为秦王逐客,实质无异于“藉寇兵而赍盗粮”,使得天下的士子不敢向西进入秦国,最终与诸侯国建立怨仇。C.乙文李斯上书,使秦王废止了逐客令,并说服秦王先攻下韩国以震慑其他各国,韩王对此非常担忧。D.尉缭认为,秦王相貌凶恶,缺乏仁德,而有虎狼之心,不能长期交往,于是逃走;秦王坚决留下了他,任为秦国尉。13.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2)以秦之强,诸侯譬如郡县之君,臣但恐诸侯合从,翕而出不意,此乃智伯、夫差、湣王之所以亡也。14.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王最终收回了逐客之令。联系两篇选文,谈谈秦王收回成命的原因。【答案】10.B11.A12.C13.(1)加强和巩固了王室的权力,抑制了豪门贵族的势力。一步步侵占诸侯各国,使秦国成就帝王的基业。(2)凭着秦国这样强大,诸侯就象郡县的首脑,我只担心山东各国合纵,联合起来进行出其不意的袭击,这就是从前智伯、夫差、湣王所以灭亡的原因所在。14.①李斯说理抓住秦王一统天下的雄心,最终成功打动了秦王。②李斯说理有理有据,极富说服力和感染力。③秦始皇善于用人,听得进谏言,勇于改过。【解析】【分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子大意是:希望大王不要吝惜财物,给各国权贵大臣送礼,利用他们打乱诸侯的计划,这样只不过损失三十万金,而诸侯就可以完全消灭了。”秦王听从了他的计谋,会见缭时以平等的礼节相待,衣服饮食也与尉缭一样。“财物”是一个词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C;“乱”的宾语是“其谋”,应在“谋”后断开;“则”一般用于句首,其前断开,排除D。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A.“三王是指秦惠王、秦昭襄王、秦王嬴政”错。三王是指指夏、商、周三代之君,夏禹、商汤、周武王。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并说服秦王先攻下韩国以震慑其他各国,韩王对此非常担忧”错。结合原文“李斯因说秦王,请先取韩以恐他国,于是使斯下韩。韩王患之,与韩非谋弱秦”,韩王担忧的是秦始皇“使斯下韩”。 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题得分点有:强,使……强,加强、巩固;杜,抑制;私门,豪门贵族,蚕,名词作状语,像蚕吃桑叶那样。(2)题得分点有:但,只;从,通“纵”;翕,合谋;之所以,表原因。【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李斯上书是给秦王,如果不熟悉这个人,不揣摩这个人的愿望、想法,不去迎合他的心理需求,那就很容易碰壁。当时秦王的最大欲望是兼并天下,凡是违反这一欲望,就难以立足,凡是利于达到这一欲望,就容易被接受。李斯紧紧抓住秦王的这一心理,把秦国的霸业作为整篇谏书的灵魂,贯串始终。这是秦王收回成命的原因之一;李斯先谈历史,以穆公、孝公、惠王、昭王四位国君召士纳贤为例,强调重用客卿之重要;接着用泰山、江河等类比说理,再用五帝三王来与现在的做法进行对比,最后强调了逐客的危害,期间引经据典,说理有理有据,说服力很强,这是秦王收回成命的原因之一;另外,李斯说的再好,如果秦王不接受,也起不到作用,而乙文有“大索,逐客。李斯上书说,乃止逐客令。李斯因说秦王,请先取韩以恐他国,于是使斯下韩”,可见秦王善于用人,听得进谏言,勇于改过。这是秦王收回成命的原因之一。参考译文:(甲)我听说官吏在商议驱逐客卿这件事,私下里认为是错误的。从前秦穆公寻求贤士,西边从西戎取得由余,东边从宛地得到百里奚,又从宋国迎来蹇叔,还从晋国招来丕豹、公孙支。这五位贤人,不生在秦国,而秦穆公重用他们,吞并国家二十多个,于是称霸西戎。秦孝公采用商鞅的新法,移风易俗,人民因此殷实,国家因此富强,百姓乐意为国效力,诸侯亲附归服,战胜楚国、魏国的军队,攻取土地上千里,至今政治安定,国力强盛。秦惠王采纳张仪的计策,攻下三川地区,西进兼并巴、蜀两国,北上收得上郡,南下攻取汉中,席卷九夷各部,控制鄢、郢之地,东面占据成皋天险,割取肥田沃土,于是拆散六国的合纵同盟,使他们朝西侍奉秦国,功烈延续到今天。昭王得到范雎,废黜穰侯,驱逐华阳君,加强巩固了王室的权力,堵塞了权贵垄断政治的局面,蚕食诸侯领土,使秦国成就帝王大业。这四位君主,都依靠了客卿的功劳。由此看来,客卿哪有什么对不住秦国的地方呢!倘若四位君主拒绝远客而不予接纳,疏远贤士而不加任用,这就会使国家没有丰厚的实力,而让秦国没有强大的名声了。 …… 我听说田地广就粮食多,国家大就人口众,武器精良将士就骁勇。因此,泰山不拒绝泥土,所以能成 就它的高大;江河湖海不舍弃细流,所以能成就它的深邃;有志建立王业的人不嫌弃民众,所以能彰明他的德行。因此,土地不分东西南北,百姓不论异国它邦,那样便会一年四季富裕美好,天地鬼神降赐福运,这就是五帝、三王无可匹敌的缘故。抛弃百姓使之去帮助敌国,拒绝宾客使之去侍奉诸侯,使天下的贤士退却而不敢西进,裹足止步不入秦国,这就叫做“借武器给敌寇,送粮食给盗贼”啊。 物品中不出产在秦国,而宝贵的却很多;贤士中不出生于秦,愿意效忠的很多。如今驱逐宾客来资助敌国,减损百姓来充实对手,内部自己造成空虚而外部在诸侯中构筑怨恨,那要谋求国家没有危难,是不可能的啊。(乙)秦国大规模地进行搜索,驱逐在秦国做官的别国人。李斯上书劝说,秦王才废止了逐客令。李斯借机劝说秦王,建议首先攻取韩国,以此来恐吓其它国家,于是秦王派李斯去降服韩国。韩王为此而担忧,就跟韩非谋划削弱秦国。大梁人尉缭来到秦国,劝说秦王道:“凭着秦国这样强大,诸侯就象郡县的首脑,我只担心山东各国合纵,联合起来进行出其不意的袭击,这就是从前智伯、夫差、湣王所以灭亡的原因所在。希望大王不要吝惜财物,给各国权贵大臣送礼,利用他们打乱诸侯的计划,这样只不过损失三十万金,而诸侯就可以完全消灭了。”秦王听从了他的计谋,会见缭时以平等的礼节相待,衣服饮食也与尉缭一样。尉缭说:“秦王这个人,高鼻梁,大眼睛,老鹰的胸脯,豺狼的声音,缺乏仁德,而有虎狼之心,穷困的时候容易对人谦下,得志的时候也会轻易地吃人。我是个平民,然而他见到我总是那样谦下。如果秦王夺取天下的心愿得以实现,天下的人就都成为奴隶了。我不能跟他长久交往。”于是逃走,秦王发觉,坚决劝止,让他当秦国的最高军事长官,始终采用了他的计谋。李斯执掌国政。(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出自《红楼梦》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咏白海棠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月窟仙人缝缟袂①,秋闺怨女拭啼痕。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注:①缟袂,指白绢做成的衣服。苏轼曾用“缟袂”喻花。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半卷”“半掩”表现了赏花人和白海棠有一定距离,为后续描写白海棠之美做铺垫。B.第二句无理而妙,把冰碾碎作为花土,用玉盆做花盆,借这样生长环境写出白海棠特点。C.颔联巧用拟人,别具神韵,“偷来”句写白海棠的色泽娇艳,“借得”句写白海棠的精神品格。D.颈联用“月窟仙人”和“秋闺怨女”的形象来烘托白海棠,赋予白海棠以神秘和悲愁的色彩。16.从诗歌的内容和情感可以推断出这首诗的“作者”是林黛玉,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15.C16.①“湘帘”暗指潇湘馆,故可推断作者为林黛玉;②“娇羞默默同谁诉?”写赏花人娇羞,满腹心事无人倾诉,和林黛玉寄人篱下的娇羞契合;③“秋闺怨女拭啼痕”句与林黛玉经常以泪洗面的形象相似;④白海棠冰清玉洁、孤高的品质与林黛玉的形象相似。【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C.“‘偷来’句写白海棠的色泽娇艳”说法错误,“偷来梨蕊三分白”的意思是白海棠偷来梨花花蕊的三分洁白,写出了白海棠的高洁白净,而不是色泽娇艳。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的内容和情感的能力。“半卷湘帘半掩门”中的“湘帘”是指湘竹制成的门帘,在诗句中暗指林黛玉所居住的潇湘馆。作者正是从自己房内望去,看到的白海棠,因此可推断出作者为林黛玉。“娇羞默默同谁诉”将笔墨回到写看花人,从形神两方面写出看花人的内心世界——娇羞怯怯、默默无言、衷肠无处诉,这与林黛玉寄人篱下、无处倾吐衷肠的感伤情绪极为相符。“秋闺怨女拭啼痕”意思是白海棠又像秋闺中哀怨的少女在擦拭泪痕。秋天萧瑟,又是深闺怨女,并且在“拭啼痕”,虽仍写海棠的高洁白净,却带有愁戚伤感的感情色彩。这又与林黛玉乖僻孤傲、多愁善感性格,以及她经常以泪洗面的形象相符。“碾冰为土玉为盆”意思是你高洁白净,该是碾冰为土以玉为盆来栽培你,从侧面烘托了白海棠冰清玉洁;“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两句写出白海棠绝没有世俗的污浊,却有梨蕊的高洁、梅花的傲骨。白海棠的这种精神品格,其实就是具有诗人气质的林黛玉的思想性格的体现。(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谏太宗十思疏》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人们开始都能做得很好,但很少能坚持到最后。(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体现这座庞大的宫殿依山势而设计、结构精巧的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论语》中孔子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对比论证表现了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价值观。【答案】①.有善始者实繁②.能克终者盖寡③.各抱地势④.钩心斗角⑤. 君子喻于义⑥.小人喻于利【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繁、寡、钩、喻。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一年一度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在除夕之夜,①。今年的春晚节目类型丰富、形式多样、丰富新颖、生动感人,节目都紧扣时代主题、紧贴火热生活,是一场吉祥喜气、信心满满的文化盛宴。春晚是传统的。从1983年央视举办第一届春晚,至今过去了整整四十年,影响了几代中国人。看春晚,已成为大家在除夕夜的一项重要活动。人们不仅把它作为年夜饭席上的“大菜”,春晚上的一些歌曲、段子,更成为新一年的流行曲和流行语。千人百味,②。但这道“大菜”,依然会让大家产生了共鸣。春晚是时尚的。春晚始终③,在内容和形式上守正创新。如今,我们不仅可以选择在4K/8K超高清频道收看,还可以通过网络、APP等新媒体平台同步欣赏。春晚是民族的。春节,是中华民族④、阖家团圆、祭祀祖先的日子,在每个中国人心中都具有特殊意义。我国是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也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通过春晚的舞台,让我们可以深切的感受到各族人民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人心归聚、精神相依,中华民族一家亲,团结奋进向未来的磅礴力量。春晚是国际的。春晚不仅弘扬了中华文化,增进世界人民对中国更全面深入了解的桥梁,还满足了海外侨胞的精神需求,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刻探索和人类文明健康的生动展示,呈现出了深刻而丰厚的人文精神。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四字成语。19.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20.下列与文中画波浪线部分“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A.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B.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C.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答案】18.①如约而至②众口难调③与时俱进④除旧布新 19.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也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20.C【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①语境指春节联欢晚会在除夕之夜按时到来,可填“如约而至”。如约而至:按着约定准时到达。②结合后文“但这道‘大菜’,依然会让大家产生了共鸣”,可知,此处与之相反,可填“众口难调”。众口难调:众人口味不同,很难调和得使大家都满意。亦比喻人多意见多,很难协调统一,使人人都满意。③结合“时尚”,可知,春晚始终在发展、前进,可填“与时俱进”。与时俱进: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发展、前进。④此处放在“阖家团圆、祭祀祖先”的前面,表示春节的最根本特点,可填“除旧布新”。除旧布新:清除旧的,建立新的;以新的代替旧的。【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有两处语病:一处是“我国是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主宾搭配不当,“我国”应该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一处是语序不当,应该先说“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再说“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文中例句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把各族人民群众喻为石榴籽。A.对偶,“一水”对“两山”,“护田”对“排闼”“将绿绕”对“送青来”;拟人,以“护”形容“水”,以“排”“送”形容“山”。B.“主人下马客在船”为互文,应是主人客人下马到船上;“管弦”为借代,代指音乐。C.把浪花喻为雪,为比喻。D.拟人、借代的修辞手法。“落红”是用颜色借代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赋予花以人的动作感情,为拟人。故选C。(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张鸣还记得,一次听林庚讲“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讲到“风满袖”的意蕴时,他平静地、引经据典地讲着,站在写满优美板书的黑板前,静静地看着学生。张鸣忽然“感到了先生绸衫的袖 子仿佛在轻轻飘动”,虽然那时教室里并没有风。“从那时起,我才感受到了诗的魅力,那是一种静默中的召唤。”张鸣说。甚至连那些从他门口路过的学生也已经不知道这位晚年坐在燕南园藤椅上已经少问世事、逐浙淡出公众视野的老人是谁了。21.下列各项中的引号与文中“风满袖”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为了报复统治阶级的罪行,在中世纪的德国曾有过一种叫做“菲默法庭”的秘密法庭。B.在这里我们乃看见“木叶”是那么突出地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C.这一切特点都有一定的风格和手法,为匠师们所遵守,为人民所承认,我们可以叫它作中国建筑的“文法”。D.他总是心慌得很,一个劲儿地说:“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22.文中划线处是个长句,请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政改变原意,且要与上下文衔接自然。【答案】21.B22.示例:晚年,这位坐在燕南园藤椅上的老人,已经少问世事,逐渐淡出公众视野,甚至连那些从他门口路过的学生,也已经不知道他是谁了。【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文中“风满袖”的引号作用是强调。A.引号的作用是特定称谓;B.引号的作用是强调;C.引号的作用是特殊含义;D.引号的作用是直接引用。故选B。【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变换句式的能力。解答此题方法是将长句划分层次,找出主干句,再把非主干句分成几个层次,每一层作为一个短句出现即可,注意不要丢掉信息,不改变原意。本题中,首先提取句子主干“甚至连那些从他门口路过学生也已经不知道这位老人是谁了”,然后将“晚年坐在燕南园藤椅上已经少问世事、逐渐淡出公众视野的”这一定语变成句子形式,“晚年,这位坐在燕南园藤椅上的老人,已经少问世事,逐渐淡出公众视野”。再按照先陈述老人的状态,再陈述学生的行为的顺序组织语言,注意句子通顺。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古代的哲人老子说过:“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意思是说了解他人的人,只能算是聪明,能够了解自己的人,才算是真正的有智慧。人们用眼睛看他人、看世界,却无法直接看到完整的自己。有句俗语:“要想了解自己,最好问问别人。”但这不是人云亦云,把自己的人生刻进别人的模子里。蒙田说:“一个人最坏的状态是失去了对自己的认识和支配。”人只有彻底了解自己,才有能力面对困境,培养自信,努力抵达真正的成功彼岸。上述文字对成长道路上的高中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认识你自己秋日不必沮丧,春天也无需骄矜。秋有秋硕果累累,枫叶映火;春有春的柔风细雨,万物复苏。春光与秋色各有特色,各人喜好又不同,又何故来评判春光与秋色哪个略高一筹,不如尽情享受不同季节的特色。“认识你自己”是苏格拉底的名言,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不必因为之间的差异而滋生沮丧、骄矜的情绪。这世界上没有两片一模一样的树叶,更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上帝给了我们所有生活的工具,关键是你怎样利用它,认识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取长补短,协调发展。普罗塔格拉曾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他认识到人是世界的主人,是万物衡量的标准,这是他对人们的认识,也是对自己的认识。对自己的认识到底来说,就是要辩证看待自己,不要因有缺陷而自卑,不要有优点而沾沾自喜。出生在一个戏剧世家,却长了一双呆滞的眼睛,梅兰芳没有为此而沮丧难过。他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决心改变。他每日盯着鱼缸里的金鱼,到广场上看鸽子飞翔,金鱼所游之处,鸽子所停之角,他的眼睛始终盯着,不敢有所偏移。日积月累,他的双目终于满含秋水,带有柔情。梅兰芳认识到自己并决心改变,终有一番成就,一代戏剧大师由此诞生。身为中国巨人的姚明有着良好的先天优势。两米多的身高让他在同人中更有优势,他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并让他得到了很好地发挥,他选择了篮球行业,他的身高让他在其他球员中鹤立鸡群,也使他离篮球更近一步。认识自己,查补缺漏,发挥优势。若高估自己能力或低估自己的实力都会让自己损失惨重。本来是一位作家,偏偏要去拍电影,郭敬明在导演了《小时代》三部曲后,惹来骂声不断,那一个个极尽奢华的场景不知在传达着什么。又如那些一个个官员没有认识到自己的职责而贪污腐败,一个个 裁判忘记自己的使命暗放黑哨,一个个企业背叛自己的义务危害大众。因为不能认识自己,他们都受到了应有的“惩罚”。只有真正认识到自己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天平,放上砝码,衡量一下自己。认识自己,才能善待自己,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材料由老子“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引出中心,直接点明认识自己的重要意义。接着指出现实生活中有人难以认识完整的自己,从而明确需要改变自己,认识自己。再引用俗语“要想了解自己,最好问问别人”和蒙田“一个人最坏的状态是失去了对自己的认识和支配”的名言,强调认识自己的方法和意义。指出,认识自己,就不能人云亦云;认识自己,彻底了解自己才能面对困境,培养自信,努力抵达真正的成功彼岸。因此,学生只要围绕“认识自己”分析原因,阐述意义,谈论认识自己的办法都是正确立意。要想将作文写得深刻,可以由“自己”向外延伸,联想到企业、国家,丰富文章内容,使文章更有逻辑和层次感。【立意】1.正确认识自己,创造美丽人生。2.保持请行头脑,正确认识自己。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4.认识自己,走向人生辉煌。【素材】1.秦始皇勇猛强大,凭借着自己无穷的力量统领七国并使社会向前跨进一大步。可是他却不知道自己的心坚硬如石,推行的政策残暴胜于虎,民怨久积,终于在秦二世秦王朝就被推翻了。在街亭一战中,马谡自持懂得兵法,骄傲自大,盲目轻敌,笑孔明“多心”,笑王平“真女子之见”,笑司马懿“彼若有命,不来围山”,不能知己知彼,最后失街亭,断头颅。倘若这些人能够知道他们的这些缺点,对他们能造成终生的严重后果,那么即使这些缺点已经到了根深蒂固的程度,也还是可以矫正的。怕就怕有些人不能发现自己的短处,还在那里沾沾自喜,自我感觉良好。2.对于个人而言,《劝学》中“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就充分体现了认识自己的重要性。也许我们不是“君子”没有“博学”,但“日参省乎己”也是可以做到的。古时的毛遂之所以能成就千古佳话,就是因为他能够十分清醒地认识自己的水平,对自己有充分的自信。但是,认识自己的优点很容易,认识自己的缺点并且不对它们讳莫如深就需要足够的勇气了。许多人正是缺乏这种勇气,每天疲于掩饰却不思进取,最终荒废了大好年华。只有认清与他人之间的距离,才能确定更切合实际的目标,既不好高骛远,也不妄自菲薄,摆正自己的位置。我想,如果这样的话,“赶超英美”将不再是一句大话了。3.对环境的适应,并不代表过分地受到环境的束缚。认识自己,恰恰会让我们摆脱束缚,拓宽我们人生的道路。它会帮助我们找准自己的位置,正确地评估个人的价值。比如,一张百元大钞,在你蹂躏它,践 踏它之后,请问:你是否还认为它仍具有百元的价值?答案是肯定的,即使它已变得肮脏、破旧。所以,无论环境如何变化,认识自己便是一种应变能力,一种因自信而带来的坚持。然后,才有了鲁迅的弃医从文,有了马克思由做诗人到研究社会科学的转变,有了莎士比亚,这样一个梳羊毛者到文学巨匠的伟大转变。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浙江省“南太湖”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浙江省山河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3月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浙江省新阵地教育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浙江省精诚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3月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浙江省Z20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Word版附答案)
浙江省Z20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英语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浙江省精诚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浙江省精诚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英语上学期开学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浙江省A9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开学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开学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10-07 22:18:03
页数:20
价格:¥2
大小:52.93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