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河南省信阳市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2

2/22

剩余20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2-2023学年普通高中高二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本人的姓名、准考证号等考生信息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用2B铅笔将准考证号填涂在相应位置。2.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非选择题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毛主席接着说:“从瑞金算起,十二个月零二天,共三百六十七天,战斗不超过三十五天,休息不超过六十五天,行军约二百六十七天,如果夜行军也计算在内,就不止三百六十七天。”然后,他扳着手指说:“我们走过了闽、粤、湘、赣、黔、桂、滇、川、康、甘、陕,共十一个省,根据一军团统计,最多的走了二万五千里,这确实是一次远征,一次名副其实的、前所未有的长征!”“二万五千里长征万岁!”口号声此起彼伏。……我们越听越激动,越听越高兴,深深感到:胜利来之多么不易!毛主席这会儿打着手势,说道:“同志们,长征我们胜利了,但是损失也是巨大的,中央红军从江西苏区出发时有十万人,现在大约只剩下一万人了。现在中央红军又与陕北红军、陕北人民在一起,担负着更艰巨的任务,我们今后要更好的团结一起,共同完成中国革命。”听完毛主席的讲话,大家异常兴奋,纷纷表示要遵照毛主席的指示办。(选自杨成武回忆录《长征胜利万岁》)材料二话剧《英雄儿女》是根据作家巴金的中篇小说《团圆》和长春电影制片厂同名电影改编,由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创排。即便放在今天,小说《团圆》与电影《英雄儿女》都是红色题材文艺作品中非常特别的存 在,两部作品虽有激烈的战争场面刻画与英雄献身的描写,但更多的是着墨于两个上海家庭在战场寻亲团圆的故事。正是这样充满人文温度的视角,让宏大的战争叙事、英雄礼赞有了扎实的情感与现实依托。也正因如此,几代人记住了王成、王芳这样一对英雄兄妹,令王成喊出的那句中国军人最强音“为了胜利,向我开炮”,以及主题曲《英雄赞歌》,有了更深沉的情感依傍。更值得一提的是,两部作品深刻展现出上海从工人阶级、地下工作者、志愿军战士、文工团战士等各方力量对于抗美援朝战争的贡献。这是巴金两次赴朝,冒着炮火与战士们吃住一道,用生命写就的。可以说,从《团圆》到《英雄儿女》,就是这座英雄城市在抗美援朝时期“要人有人,要钱有钱,要物资有物资,要什么有什么”非凡壮举的缩影。那么,如何让新创内容能够延续两部经典的精神风貌?在保留经典场面的同时,喻荣军细细梳理小说中可以生发的线索,进而从历史文献与采风中寻找真实故事加以充实。比如新增人物志愿军战士“小四川”是上海地下工作者遗孤。而王文清的警卫员刘正伍则是上海吴淞人,与王芳互认老乡后“牵”出一首上海学堂童谣……这样的创作手法,正是喻荣军从电影改编小说过程中获得的启示。影片中经典台词“为了胜利,向我开炮”,并不来自于巴金的原著小说,而是导演武兆堤与编剧毛烽根据小说线索,翻阅志愿军战士日记找到的故事。正是这一忠实历史而又大胆改编的原创情节,使得原著中一句“他勇敢地在山头牺牲了”,具象为银幕上鲜活的英雄形象。舞台上立起的上海英雄群像,并非创作者的刻意为之,而是有真实历史事实可依的。比如“小四川”,喻荣军查阅资料发现上海解放后有一批孩子从孤儿院直接参军南下,后来又成为志愿军。他与王成身后,是1.8万多名上海青年参加志愿军、1683人牺牲在朝鲜的壮烈历史。不过,身处和平年代太久,经典台词与歌曲之于年轻一代来说,似乎浓缩成了一段陌生又熟悉的符号。“那段记忆太遥远了!”这是记者采访青年演员时,听到最多的一句感慨。这句感慨也道出年轻一代出演红色经典的压力与担忧——身处和平年代,如何演好大无畏的英雄人物?进组短短一个月,经由军训、党课、导演胡宗琪讲戏抠戏、中心文工团老兵亲身回忆,他们一点点将记忆深处的英雄重新打捞、立于舞台,与此同时,自己的思想也经历了一次前所未有的洗礼。王芳的饰演者、“90后”演员贺梦洁虽为文艺工作者,但文工团到底能在战场上发挥怎样的作用,她也感到困惑。直到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离休干部、作为文工团战士赴朝的宋光华发来的一纸战场“合同”,才让她对剧中自己与哥哥王成结成“一对红”、签订“生死协议”的情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合同”中,文工团战士王晞与攻八六五高地的一区队一班二小组红旗手高志本约定,“只要高志本同志把红旗插上高地,我就要把整个英雄事迹宣扬出去……如果高志本同志万一挂花,或光荣牺牲时,一定要像黄继光英雄一样传播出去,教育所有的部队,名留于世。”这纸烽火“合同”谈的不是利益交换,而是一个人的生死,一支部队的荣光,一个民族的命运。由此也让“90后”文艺人懂得,文工团背负的, 不只是在前线鼓舞士气,力所能及救助伤员、保证后勤的任务,更是用文艺作品让英雄与英雄精神永远长留人们心中的深重使命。幕后了解的真实故事,可都成为表演的依托——心里不空了,台上就有戏了。(选自喻荣军《英雄,在我们致敬红色经典中再一次归来》)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列举长征中的具体天数,说明红军绝大部分时间都在行军,紧扣“征”字,列举经过的省份、路程点明“长”字。B.长征后,红军人数由十万骤减至一万,数字的对比突出长征之艰辛,战斗之惨烈,更让人珍惜来之不易的胜利。C.与会同志听了毛主席的讲话之所以异常兴奋,不仅是因为长征取得了胜利,也是因为中国的革命就此翻开了新篇章。D.小说《团圆》与电影《英雄儿女》两部艺术作品,因充满人文色彩和宏大的战争叙事而让礼赞英雄有了现实依托。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若缺少对真实情景的直观感受或对历史文献、现实采风的捕捉,那么巴金创作的《团圆》也可能难以震撼人心。B.电影《英雄儿女》的导演和编剧采用志愿军真实日记中的话语改编了小说中的直白陈述,成就了一段经典台词。C.话剧《英雄儿女》遵循了依靠真实历史改编创作的原则,增添了诸如“小四川”等形象,塑造出上海英雄群像。D.话剧《英雄儿女》演员经过了军训、党课,尤其是真实革命文物故事的精神洗礼后便能塑造好大无畏英雄人物。3.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材料二文艺创作主张的一项是()A.为了演好电影《Hello!树先生》中树先生的形象,演员王宝强专门到老家体验生活,观察村里人的生活和精神状态。B.北京冬奥会期间,央视记者亲临首钢滑雪大跳台现场,为观众报道徐梦桃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夺冠的精彩瞬间。C.陈忠实在创作《白鹿原》期间,除查阅大量县志等资料外,还经常下乡与长者攀谈,听他们讲白鹿原上的故事。D.抗美援朝期间,作家魏巍前往战场阵地一线进行长达三个月的实地采访,回国后创作了名篇《谁是最可爱的人》。4.材料二中话剧《英雄儿女》的创排过程,对红色经典改编有怎样的启示? 5.材料一是回忆录,与材料二提到的文学作品都写了战争,两者在叙事方面有何不同?请结合材料概括并简要分析。【答案】1.D2.D3.B4.①关注人文温度。充满人文温度的视角,贴近百姓的鲜活生活,让宏大的战争叙事、英雄礼赞有了扎实的情感与现实依托。②从历史文献和采风中寻找真实故事,进一步补充情节。例如新增了“小四川”等历史人物。③忠实于历史而又大胆改编。如王成的那句“为了胜利,向我开炮”就是根据志愿军日记改成的经典。④了解幕后故事,让真情自然流露。演员在表演时通过一些现实中的真实故事找到成为角色的可能,让真情自然流露。⑤精选演员,提升演技贴合作品人物,精选实力演员,打磨演技。5.不同:材料一是杨成武将军的回忆录,回忆的是毛泽东主席的演讲,是对战争的客观讲述,要忠于现实,不允许虚构;材料二是巴金等文艺工作者创作的小说、电影、话剧,是艺术家创作的战争题材文艺作品,允许艺术加工和虚构,其创作的原则是源于现实而高于现实。【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D.“因充满人文色彩和宏大的战争叙事而让礼赞英雄有了现实依托”错误。从“正是这样充满人文温度的视角,让宏大的战争叙事、英雄礼赞有了扎实的情感与现实依托”可知,是作品中人文温度的视角让战争叙事和英雄礼赞有了情感与现实依托,而非两部艺术作品本身。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经过了……便能塑造好大无畏英雄人物”错误。接受了那些精神洗礼的培训只是塑造好英雄人物的必要条件,而非唯一条件,接受了那些精神洗礼也不一定能塑造好英雄人物。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二的文艺创作主张是,文艺创作者既要忠实于历史又要敢于大胆改编,要了解现实中的一些真实故事,汲取力量,所谓心里不空了,台上就有戏了。所以,选项首先谈及的应该是文艺作品。A.是电影中主角体验真实生活,汲取力量,符合材料二的文艺创作主张。 B.央视记者为观众报道比赛夺冠的精彩瞬间,是新闻报道,不是文艺作品,不符合材料二的文艺创作主张。C.是陈忠实创造时去查找史料并实地调研,符合材料二的文艺创作主张。D.是作家魏巍亲自到战争前线采访并创作文学作品,符合材料二的文艺创作主张。故选B。【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从“正是这样充满人文温度的视角,让宏大的战争叙事、英雄礼赞有了扎实的情感与现实依托”可知,要关注人文温度。充满人文温度的视角,贴近百姓的鲜活生活,让宏大的战争叙事、英雄礼赞有了扎实的情感与现实依托。从“在保留经典场面的同时,喻荣军细细梳理小说中可以生发的线索,进而从历史文献与采风中寻找真实故事加以充实”可知,要从历史文献和采风中寻找真实故事,进一步补充情节。例如新增了“小四川”等历史人物。从“正是这一忠实历史而又大胆改编的原创情节,使得原著中一句‘他勇敢地在山头牺牲了’,具象为银幕上鲜活的英雄形象”可知,要忠实于历史而又大胆改编。如王成的那句“为了胜利,向我开炮”就是根据志愿军日记改成的经典。从“进组短短一个月,经由军训、党课、导演胡宗琪讲戏抠戏、中心文工团老兵亲身回忆,他们一点点将记忆深处的英雄重新打捞、立于舞台,与此同时,自己的思想也经历了一次前所未有的洗礼”“幕后了解的真实故事,可都成为表演的依托——心里不空了,台上就有戏了”可知,要了解幕后故事,让真情自然流露。演员在表演时通过一些现实中的真实故事找到成为角色的可能,让真情自然流露。从“王芳的饰演者、‘90后’演员贺梦洁虽为文艺工作者,但文工团到底能在战场上发挥怎样的作用,她也感到困惑。直到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离休干部、作为文工团战士赴朝的宋光华发来的一纸战场‘合同’,才让她对剧中自己与哥哥王成结成‘一对红’、签订‘生死协议’的情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可知,要精选演员,提升演技。贴合作品人物,精选实力演员,打磨演技。【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一的出处“选自杨成武回忆录《长征胜利万岁》”和“毛主席接着说:……听完毛主席的讲话,大家异常兴奋,纷纷表示要遵照毛主席的指示办”可知,材料一是杨成武将军的回忆录,回忆的是毛泽东主席的演讲,是对战争的客观讲述,要忠于现实,不允许虚构;从材料二的出处“选自喻荣军《英雄,在我们致敬红色经典中再一次归来》”和“话剧《英雄儿女》是根据作家巴金的中篇小说《团圆》和长春电影制片厂同名电影改编……”“在保留经典场面的同时,喻荣军 细细梳理小说中可以生发的线索,进而从历史文献与采风中寻找真实故事加以充实……”等处可知,材料二是巴金等文艺工作者创作的小说、电影、话剧,是艺术家创作的战争题材文艺作品,允许艺术加工和虚构,其创作的原则是源于现实而高于现实。(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下面小题。洼地上的“战役”(节选)路翎二班长王顺,这个出色的侦察员,朝鲜战场上的一等功臣,在缴回了二连那倒霉的岗哨的一支步枪之后,下半夜又摸到九连的阵地上来了。从这岗哨的端着冲锋枪的紧张而又不正确的姿态,王顺看出来他是一个新战士,并且判断他最多不会站过两次哨。这判断果然是正确的。新战士王应洪,这个十九岁的青年,从祖国参军来,分配到九连才一个星期。这是他第二次执行战士的职务,第一次是在连部的下面。王顺不久就发现这年轻人非常警惕,但这警惕并非由于战场上的沉着老练,而是由于激动,他在土坡上走来走去。他看到这年轻人那么紧张地在捧着冲锋枪,并且显然地因这可爱的武器而激动,不时看看它,然后挺起胸膛。但随即王顺就注意到了,这冲锋枪的枪口布却是没有摘下的。“真胡来呀,这怎么能行?”他想,决定警惕他一下,于是轻轻地咳嗽了一声。那年轻人凝神地听着了,显然他的耳朵是极敏锐的,有一双侦察员的耳朵。但是他却是这么没经验。他正好经过王顺的身边,几乎要踩到了王顺的脚。王顺一动也不动,心里好笑。“这么没经验怎么行呀!”他想。王顺没有能夺下他的枪。他像一头牛一样结实,一下子就翻转身来把王顺也抱住了,显然地,他已经好久地在准备着和敌人进行面对面的搏斗了。他的这炽热而无畏的仇恨的力量很使王顺感动。王顺就赶紧说:“自己人。”并且说出了口令。他被新战士王应洪所“俘虏”,还缴了枪。这件事情不久也就在全团流传起来,以至于团的首长们也都对新战士王应洪怀着特别的兴趣了。王应洪就到了侦察排,而且连里也把他分配到了二班——王顺所在的班。……这个青年就一点一滴地学习了起来,对班长充满了崇敬,爱上了这严格的军事生活。他想,他要发奋努力才能赶得上别人,才有资格在将来的战斗中要求任务。班长王顺还代理着全排的职务,他的工作非常忙。但即使这样,这个在侦察员中间威信极高的班长还能不时地抽出时间来和王应洪谈一些话,告诉他战场上的事情,勇敢的侦察员,他的那些牺牲了或调走了的战友们,在这样或那样的情况下怎么做;但关于在部队里流传着他自己的许多故事,他却避免提到。有 一天王应洪忍不住地问了:是不是有一次,在五次战役的时候,他一个人深入敌后三十里,缴获了文件还炸掉了敌人的一个营指挥所?他笑笑说:那不过是敌人太熊了。过去那些没啥,看将来的任务吧。……黄昏的时候,天气很晴朗,侦察排上阵地了。按照原定计划,这个战斗早些天就要发起了,一切准备工作都做好了,但是因为没有能最后地弄清敌人的变化而暂时地搁置了下来。上级指挥机关迫切地需要一个俘虏,但师的侦察队出动了两次都没有结果;战争两年多,敌人变得胆小而狡猾,俘虏不是那么容易捉到的。因此,这次就把团的侦察排的最好的一个班拿出去,把本来预备作为重要的下级干部而提升起来的侦察功臣王顺拿出去,这样,就在全班唤起一种极其严肃的感情,大家都明白这是关系全局的重要任务,这次出去,无论如何也要捉到一个俘虏。由于这种自觉的光荣意识,这个班里就升起了一股对敌人的傲气,在出动之前的紧张的准备工作里,他们的沉默的、严肃的、敏锐的神情和动作表示出来,无论是什么样的敌人,他们都要把他捏在手心里,只有他们先把敌人捏在手心里,全军才可以捏住前沿的山头,粉碎青石洞南山。他们悄悄地、疾速地通过了敌人炮火封锁区,过了一条很浅的小河,顺着交通沟绕过一个山坡,潜伏着观察了一阵,就开始在黑暗中越过战线。一个影子在天幕下出现了。这个敌人走得有些蹒跚,一面走一面自言自语,好像是喝醉了。这正是机会。敌人狂叫起来向前逃跑,却被王应洪一下子奔出来抱住了。那敌人继续狂叫,王应洪恨透了这狂叫,用可怕的力量抱住他,几乎要一下子扭断他的筋骨,但这敌人却是意外的胆怯,在他的肩膀里好像是棉花团一样,顺着他的两臂的压力就抖索着对着他跪下来了。班长奔上来用一块布塞住了这敌人的嘴,这样他们就得到了一个俘虏。他们迅速地在洼地里退走,但到了洼地的中央,就叫敌人机枪的火力拦住了去路。而敌人的那个排已经向他们采取了包围的形势。于是王顺命令他的班散开来停止不动。他仍然不还击。这老侦察员并不是第一次遇到这种危急的处境。他轻视这些敌人,他冷静地观察着情况,决心要把他的班,连同那个重要的俘虏,都带出去。洼地草丛里的这种寂静使敌人不安了——到底这些人是怎么回事呢?敌人不敢近来,只是架起了机枪朝这里那里地射击着,而右边山头上的那挺敌人的机枪,原来是胡打着的,这时反而向这挺机枪开火了。敌人里面发出了几声嚎叫,显然是被自己的火力打倒了几个。但后来就升起了一颗绿色的信号弹,山头上的火力停止了。这时候王顺已经把他的班撤到一条干涸的沟里,占据了比较有利的地形。一九五三年十一月五日,北京(选文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顺在深夜分别潜入二连和九连的阵地,并非为了“俘虏”战友,而是借此机会检测一下站岗放哨的战士们是否具备足够的警惕心。B.通过站岗战士走路动作、略带紧张的神情和枪口未取的布,王顺就判断出他是新兵,表现出出色的侦察力,也为他“轻敌”埋下伏笔。C.王应洪之所以能够俘虏经验丰富的老侦察员王顺,除了他有强壮的体魄外,与他内心深处对敌人炽热而无畏的仇恨的力量也有着莫大的关系。D.王顺凭借英勇无畏的战斗事迹在侦察排树立了极高威信,却尽量避免谈及自己的英雄事迹,因为在他看来消灭太熊的敌人不值得炫耀。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执行抓俘虏任务的前夕,侦察班里弥漫着严肃沉默的气氛并非由于战士害怕,而是集体荣誉感和对顺利完成任务的强烈渴望使然。B.上级机关迫切需要一个俘虏,师侦察队出动了两次都没有结果,一方面显示了任务的艰巨,同时为王顺和王应洪临危受命做铺垫。C.洼地抓获俘虏的情节扣人心弦,王顺因早知道敌人虚张声势未发现他们而命令不准还击,观察战场局势突围,可见他战斗经验丰富。D.小说通过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新兵站岗放哨及参与一次抓捕俘虏的小型战斗场景,表现出志愿军战士警觉且英勇无畏的形象特点。8.小说开头写出色的侦察员、一等功臣王顺被新战士王应洪俘虏这一情节,用意何在?请结合文中相关内容简要分析。9.所选文段出现了两个人物:王顺、王应洪,你认为哪一个是本文的主人公?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理解。【答案】6.D7.C8.①与开头情节呼应。与开头王顺作为一等功臣、出色的侦察兵,缴获了一支步枪,后半夜摸到九连阵地相呼应。②为下文做铺垫。为下文加入王顺所在侦察班、上战场生擒俘虏做铺垫。③情节突转。开头通过对王顺与新兵的描写,给人一种王顺又会缴获一支步枪的印象,结果是一等功臣王顺被新兵王应洪俘虏,出人意料。④凸显人物形象。通过这一情节,凸显了王顺的老练出色与爱才、惜才,也凸显了王应洪的优秀侦察兵潜质和过人的胆识。⑤展示人物活动的背景,充分展现了抗美援朝这一伟大的战争历史,也生动地描写了真实的战场自然环境。⑥照应题目。呼应题目中“战役”二字,开头直接进入战场,为下文写两人临危受命,参加洼地上的“ 战役”做铺垫。⑦情节跌宕生姿,引人入胜,吸引读者兴趣。9.(1)王应洪。①人物形象。文章突出了王应洪的思想转变、人物成长,还有生动的心理描写,生动地展现了他的优秀侦察兵形象。②情节。文章主要情节围绕王应洪的成长展开,详细记录了王应洪从初来乍到的新兵,成长为立功的战斗英雄的过程。③照应标题。洼地上的“战役”的主要参加者是王应洪,他有极其出色的表现。④主题。以小见大,通过王应洪的战斗经历,反映了抗美援朝这一重大事件。⑤艺术形象。王应洪形象更鲜明,一出场就俘虏了优秀的侦察班班长,后期表现也极其精彩,王应洪是新兵,代表着部队的未来和希望。(2)王顺。①人物形象。通过作品的叙述,刻画了一位有勇有谋、惜才爱才、经验丰富、身经百战的优秀侦察兵形象。②情节。文章主要情节围绕王顺的成长展开,王顺着墨较多,同时如果没有王顺,王应洪的故事就无法展开。③照应标题。洼地上的“战役”的主要参加者是王顺,他是侦察班的班长,在战场上起着指挥全局的重要作用,临危不惧,处变不惊,是战争的主角。④主题。小中见大,通过王顺的一系列战斗经历,反映了抗美援朝这一重大事件。⑤艺术形象。王顺形象鲜明,比王应洪更优秀,表现更出彩。【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D.“因为在他看来消灭太熊的敌人不值得炫耀”错,这并非他不愿提及自己英雄事迹的原因,原文“……但关于在部队里流传着他自己的许多故事,他却避免提到。……他笑笑说:那不过是敌人太熊了。过去那些没啥,看将来的任务吧”表明,他只是低调、谦逊,认为事情已经过去了,不值得再提,而要时刻警惕准备战斗。故选D。【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C.“王顺因早知道敌人虚张声势未发现他们而命令不准还击”错误,根据原文“洼地草丛里的这种寂静使敌人不安了——到底这些人是怎么回事呢?敌人不敢近 来,只是架起了机枪朝这里那里地射击着,而右边山头上的那挺敌人的机枪,原来是胡打着的,这时反而向这挺机枪开火了”,敌人确实发现了他们,但王顺他们沉着冷静不动反而让敌人摸不着头脑,最后误伤自己人。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情节的作用的能力。从情节角度看,“王顺没有能夺下他的枪……他被新战士王应洪所‘俘虏’,还缴了枪”,与开头情节呼应。“二班长王顺,这个出色的侦察员,朝鲜战场上的一等功臣,在缴回了二连那倒霉的岗哨的一支步枪之后,下半夜又摸到九连的阵地上来了”,与开头王顺作为一等功臣、出色的侦察兵,缴获了一支步枪,后半夜摸到九连阵地相呼应;为下文做铺垫。新战士王应洪俘虏了出色的侦察员、一等功臣王顺,表现卓越,所以才会有下文加入王顺所在侦察班、上战场生擒俘虏的事件;情节突转。“新战士王应洪……由于激动,他在土坡上走来走去……冲锋枪的枪口布却是没有摘下”“‘真胡来呀,这怎么能行?’他想,决定警惕他一下,于是轻轻地咳嗽了一声”,开头描写王顺与新兵,新兵笨拙,没有经验,王顺干练有能力,给人一种王顺又会缴获一支步枪的印象,结果是一等功臣王顺被新兵王应洪俘虏,出人意料;抢枪过程和结果充满悬念,描述生动,跌宕生姿,引人入胜,吸引读者兴趣。从人物形象看,凸显人物形象。“他像一头牛一样结实,一下子就翻转身来把王顺也抱住了,显然地,他已经好久地在准备着和敌人进行面对面的搏斗了。他的这炽热而无畏的仇恨的力量很使王顺感动”,这一情节凸显了王顺的老练出色与爱才、惜才,也凸显了王应洪的优秀侦察兵潜质和过人的胆识。从环境看,站岗,抢枪,这一过程展示了人物活动的背景,充分展现了抗美援朝这一伟大的战争历史,也生动地描写了真实的战场自然环境。照应了题目。“王顺没有能夺下他的枪……他被新战士王应洪所‘俘虏’,还缴了枪”,这也是一场战斗,呼应题目中“战役”二字,开头直接进入战场,为下文写两人临危受命,参加洼地上的“战役”做铺垫。【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小说主人公的能力。王应洪。从人物形象。“他最多不会站过两次哨……这个青年就一点一滴地学习了起来,对班长充满了崇敬,爱上了这严格的军事生活。他想,他要发奋努力才能赶得上别人,才有资格在将来的战斗中要求任务”,文章突出了王应洪的思想转变、人物成长,还有生动的心理描写,生动地展现了他的优秀侦察兵形象。从情节看。“他最多不会站过两次哨……这个青年就一点一滴地学习了起来”“王应洪就到了侦察排,而且连里也把他分配到了二班——王顺所在的班……敌人狂叫起来向前逃跑,却被王应洪一下子奔出来抱住 了。那敌人继续狂叫,王应洪恨透了这狂叫,用可怕的力量抱住他”,文章主要情节围绕王应洪的成长展开,详细记录了王应洪从初来乍到的新兵,成长为立功的战斗英雄的过程。从题目看,照应标题。洼地上的“战役”的主要参加者是王应洪,“敌人狂叫起来向前逃跑,却被王应洪一下子奔出来抱住了。那敌人继续狂叫,王应洪恨透了这狂叫,用可怕的力量抱住他,几乎要一下子扭断他的筋骨”,他有极其出色的表现。从主题看。以小见大,王应洪“从祖国参军来,分配到九连”,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小说通过王应洪的战斗经历,反映了抗美援朝这一重大事件。从艺术形象的比较看。王应洪形象更鲜明,“最多不会站过两次哨”“他被新战士王应洪所‘俘虏’,还缴了枪”,一出场就俘虏了优秀的侦察班班长,后期表现也极其精彩,王应洪是新兵,代表着部队的未来和希望。王顺。从人物形象看。“二班长王顺,这个出色的侦察员,朝鲜战场上的一等功臣……他的这炽热而无畏的仇恨的力量很使王顺感动……王应洪就到了侦察排,而且连里也把他分配到了二班——王顺所在的班”“这老侦察员并不是第一次遇到这种危急的处境。他轻视这些敌人,他冷静地观察着情况,决心要把他的班……这时候王顺已经把他的班撤到一条干涸的沟里,占据了比较有利的地形”,作品刻画了一位有勇有谋、惜才爱才、经验丰富、身经百战的优秀侦察兵形象。从情节看。文章主要情节围绕王顺的成长展开,“二班长王顺,这个出色的侦察员……班长王顺还代理着全排的职务,他的工作非常忙……在五次战役的时候,他一个人深入敌后三十里,缴获了文件还炸掉了敌人的一个营指挥所……这次就把团的侦察排的最好的一个班拿出去,把本来预备作为重要的下级干部而提升起来的侦察功臣王顺拿出去……这老侦察员并不是第一次遇到这种危急的处境。他轻视这些敌人,他冷静地观察着情况,决心要把他的班,连同那个重要的俘虏,都带出去……这时候王顺已经把他的班撤到一条干涸的沟里,占据了比较有利的地形”,王顺着墨较多,同时如果没有王顺,王应洪的故事就无法展开。从题目看。照应标题。洼地上“战役”的主要参加者是王顺,“这次就把团的排的最好的一个班拿出去,把本来预备作为重要的下级干部而提升起来的侦察功臣王顺拿出去”“班长奔上来用一块布塞住了这敌人的嘴,这样他们就得到了一个俘虏……王顺命令他的班散开来停止不动。他仍然不还击”,他是侦察班的班长,在战场上起着指挥全局的重要作用,临危不惧,处变不惊,是战争的主角。从主题看。小中见大,通过王顺的一系列战斗经历,反映了抗美援朝这一重大事件。从艺术形象的比较看。王顺形象鲜明,王顺发现了王应洪这一人才,带领王应洪等人完成重要任务,是王应洪的上级,比王应洪更优秀,表现更出彩。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孔子知弟子有愠心,乃召子路而问曰:“《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子路出,子贡入见。孔子曰:“赐,《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焉?”孔子曰:“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子能修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子贡出,颜回入见。孔子曰:“回,《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于是使子贡至楚。(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节)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子能修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B.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子能修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C.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子能修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D.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子能修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与“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屈原列传》)中“疾”字的含义不同。B.“君子固穷”与“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兰亭集序》)中“固”字的含义不同。C.“人之不我信也”与“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过秦论》)中的“信”字含义相同。D.“夫子之道至大也”与“至微至陋,过蒙拔擢”(《陈情表》)中的“至”字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在学生对目前的困境不满、对老师的行为不理解的时候,告诉学生君子在困境之中还能坚守原则,小人面对困境可能就会胡作非为了。B.陈国、蔡国大夫认为孔子如果在楚国被重用会威胁到他们的利益,于是他们派人在野外围困了孔子,弟子们因断粮都饿得生病了,站不起来。C.子路认为,孔子被困可能是因为德行还不足以使人信服,智谋还不足以让人采用。孔子不同意子路的看法,用伯夷、叔齐和比干的例子反驳了他。D.子贡认为,孔子博学多闻到极点却不能被重用,所以应当降格以求,孔子用农夫和工匠来作比反驳了子贡的看法,并认为子贡的志向不够远大。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2)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答案】10.D11.C12.B13.(1)仲由啊,假使有仁德的人必定能被人信任,哪里还会有伯夷、叔齐饿死在首阳山的事情呢?(2)老师的道德学说已经修习得很好却不能被采用,这是当权者的耻辱。【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赐啊,好的农夫虽然善于耕种,但他却不一定有好的收获;好的工匠虽然有精巧的手艺,但不能使人们都称心如意。君子都能修明自己的学说,用法度来规范国家,用道统来治理臣民,但不能保证被世人所接受。现在你不去研修自己的学说,反而想降格来敬合取容。赐啊,你的志向太不远大了。“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与“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结构对称,应单独成句,排除AC;“纲而纪之”与“统而理之”结构一致,应单独成句,排除B。故选D。【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正确。名词,弊病;动词,痛恨。两者含义不同。句意:他所指责讽刺的都切中诸侯的弊病。/屈原痛恨楚怀王耳朵听不到正确的意见B.正确。动词,坚守,安守;副词,本来。两者含义不同。句意:君子在困厄面前能坚守节操不动摇。/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C.错误。动词,相信,信任;形容词,可靠的,可信的。两者含义不同。句意:所以人家不信任我们。/ 可靠的官员和精锐的士卒,拿着锋利的兵器,盘问过往行人。D.正确。都是形容词,极点的,极致的。句意:老师的学说博大到极点了。/十分卑微浅陋,受到过分提拔。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弟子们因断粮都饿得生病了”错,原文“从者病,不能兴”的意思是跟随孔子的人都疲惫不堪,饿得站不起来,“病”是疲惫、倦困、衰弱的意思。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譬使”,假如、假使;“信”,被动,被信任;“安”,哪里,怎么。(2)“不用”,被动,不被采用;“是”,这;“有国者”,当权者,当政者。参考译文:孔子迁居到蔡国三年,吴国攻打陈国。楚国救援陈国,军队驻扎在城父。听说孔子住在陈国和蔡国的边境上,楚国便派人去聘请孔子。孔子正要前往拜见接受聘礼,陈国、蔡国的大夫商议说:“孔子是位有才德的贤人,他所指责讽刺的都切中诸侯的弊病。如今长久地停留在我们陈国和蔡国之间,大夫们的所作所为都不合仲尼的意思。如今的楚国,是个大国,却来聘请孔子。如果孔子在楚国被重用,那么我们陈、蔡两国掌权的大夫们就危险了。”于是他们双方就派了一些服劳役的人把孔子围困在野外。孔子和他的弟子无法行动,粮食也断绝了。跟从的弟子疲惫不堪,饿得站不起来。孔子却还在不停地给大家讲习诵读、演奏唱歌。子路很生气地来见孔子:“君子也有困厄的时候吗?”孔子说:“君子在困厄面前能坚守节操不动摇,小人遇到困境就会胡作非为了。”孔子知道弟子们心中不高兴,便叫来子路问道:“《诗经》上说‘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然而它却徘徊在旷野上’,难道是我们的学说有什么不对吗?我们为什么会落到这种地步呢?”子路说:“大概是我们的德还不够吧?所以人家不信任我们;想必是我们的智谋还不够吧?所以人家不施行我们的学说。”孔子说:“是这样的吗?仲由啊,假使有仁德的人必定能使人信任,哪里还会有伯夷、叔齐饿死在首阳山的事情呢?假使有智谋的人就能通行无阻,哪里会有王子比干被剖心的事情呢?”子路退出,子贡进来见孔子。孔子对子贡说:“赐啊,《诗经》上说‘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然而它却徘徊在旷野上’,难道是我们的学说有什么不对吗?我们为什么落到这种地步呢?”子贡说:“老师的学说博大到极点了,所以天下没有一个国家能容纳老师。老师何不稍微降低一些您的要求呢?”孔子说:“赐啊,好的农夫虽然善于耕种,但他却不一定有好的收获;好的工匠虽然有精巧的手艺,但不能使 人们都称心如意。君子都能修明自己的学说,用法度来规范国家,用道统来治理臣民,但不能保证被世人所接受。现在你不去研修自己的学说,反而想降格来敬合取容。赐啊,你的志向太不远大了。”子贡出去之后,颜回进来见孔子。孔子说:“回啊,《诗经》上说‘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然而它却徘徊在旷野上’,难道是我们的学说有什么不对吗?我们为什么落到这种地步呢?”颜回说:“老师的学说博大到极点了,所以天下没有一个国家能容纳老师。虽然是这样,老师还是要推行自己的学说,不被天下接受又有什么关系呢?不被接受,这样才能看出君子的本色!一个人不研修自己的道德学说,那才是自己的耻辱。老师的道德学说已经修习得很好却不能被采用,这是当权者的耻辱。”孔子听了欣慰地笑着说:“是这样的啊,颜家的孩子!假使你有很多钱财,我愿意给你做管家。”于是孔子派子贡到楚国去。(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①赠张偓佺苏轼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②,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注】①快哉亭:张偓佺贬官黄州时建造,苏轼当时也被贬在黄州,为亭起名为“快哉亭”。②兰台公子:指宋玉,相传曾作兰台令。他有《风赋》云:“楚襄王游于兰台之宫,宋玉、景差侍,有风飒然而至王乃披襟而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邪。’”宋玉因回答说“大王之雄风”与“庶人之雌风”截然不同。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此词描写的对象主要是“快哉亭”周围的广阔景象。开头四句描绘亭下江水与碧空相接、远处夕阳与亭台相映的优美图景,苍茫阔远。B.“长记平山堂上”五句,是记忆之景,又是对眼前景象一种以虚托实侧面描写。以昔日的淋漓兴致传达出快哉亭前览胜的欣喜之情。C.“忽然”两句,写江面忽然涛澜汹涌,风云开阖,一个渔翁驾着一叶小舟,在狂风巨浪中搏击,表现了白发老翁在风浪之中的艰难。D.全词跌宕多姿,熔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既描写了浩阔雄壮、水天一色的自然风光,又在其中灌注了一种坦荡旷达的浩然之气。15.“堪笑兰台公子”和“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两句的“笑”所表达的情感是否一样?请简要分析。【答案】14.C15.①“堪笑”指词人认为宋玉将风分雌雄的说法十分可笑,庄子所言天籁本身绝无贵贱 之分,关键在于人的精神境界的高下。表现出词人面对被贬的处境依然豪迈不羁、豁达洒脱的情感。②“多情应笑我”是说应笑“我”多愁善感,过早长出花白的头发,词人自嘲光阴虚掷、抱负未开。【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C.“表现了白发老翁在风浪之中的艰难”错,“掀舞”表现的是白发老翁面对风浪从容自如地搏击应对,进而衬托出词人豪迈洒脱的形象。故选C。【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内容和情感的能力。作者由风波浪尖上弄舟的老人,自然引出他对战国时楚国兰台令宋玉所作《风赋》的议论。作者看来,宋玉将风分为“大王之雄风”和“庶人之雌风”是十分可笑的,是未解自然之理的生硬说教,白头翁搏击风浪的壮伟风神即是明证。其实,庄子所言天籁本身绝无贵贱之分,关键在于人的精神境界的高下。他以“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这一豪气干云的惊世骇俗之语昭告世人:一个人只要具备了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就能超凡脱俗,刚直不阿,坦然自适,任何境遇中,都能处之泰然,享受使人感到无穷快意的千里雄风。苏轼这种逆境中仍保持浩然之气的坦荡的人生态度,显然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可笑我多情善感,过早地生出满头白发。此句感慨身世,言生命短促,人生无常,深沉、痛切地发出了年华虚掷的悲叹。(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6.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古人常用香草比喻君子高洁、美好的品格。在《离骚》中,屈原用菱叶和荷叶、荷花来表达自己高尚情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子规又名杜鹃鸟,传说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常夜鸣,声音凄切,故经常被借以抒悲苦哀怨之情。《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即借此鸟渲染了空寂苍凉的气氛。(3)辛弃疾曾用“无穷宇宙,人是一粟太仓中”表达人像太空中一粒粟米那样渺小。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有同样的感慨。【答案】①.制芰荷以为衣兮②.集芙蓉以为裳③.又闻子规啼夜月④.愁空山⑤.寄蜉蝣于天地⑥.渺沧海之一粟【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芰、芙蓉、蜉蝣、渺、沧、粟。 第Ⅱ卷表达题(共80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吃文化源远流长,从茹毛饮血的远古到食不厌精的现代,沧桑变化,难以尽述。全国各地都有特色名吃,从北方的演马牛肉、德州扒鸡,到南方的金华火腿和宁波海鲜,①。与吃有关的故事,更是②。西汉淮南王刘安发明了豆腐,北宋大词人苏轼创制东坡肉。说到豆腐,有许多豆腐美食,如四川的麻婆豆腐,江浙的西施豆腐,北京、长沙的臭豆腐。豆腐脑也是一种美食,清晨遛弯回来,到快餐店喝一碗豆腐脑,吃两个生煎包,算是一顿简单美味的早餐。民以食为天,千百年来,劳苦百姓因吃不上饭而③,演绎了多少惊天动地的历史活剧。吃饭是最基本的民生问题。饭都吃不饱,别的都无从谈起。1978年,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十八户村民搞大包干,揭开了农村改革的序幕,彻底解决了人们的吃饭问题。说到吃,想起了饭局。史上著名的饭局莫过于鸿门宴了。当年项羽鸿门宴上放走刘邦,后来落了个乌江自刎的下场。如今,好多事情如商务谈判、签订合同,往往都在饭局上解决。也有人用饭局搞不正之风,谋取私利。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仍有人顶风而上,不知收敛,结果受到严惩。17.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8.汉语中与“吃”有关的词汇,非常丰富,《现代汉语词典》注释“吃”:把食物等放到嘴里经过咀嚼咽下去(包括吸、喝)。这应当是“吃”的本义。那么“吃得开,吃亏,吃不了兜着走,吃不准,吃饱了撑的”等词汇,分别是针对什么样的情形而言的呢?请参考示例,写出其他词汇描述的情形。示例:吃得开:某人在社会上有能力有地位,叫吃得开。(1)吃亏:___________。(2)吃不了兜着走:__________。(3)吃不准:_________。(4)吃饱了撑的:_____________。【答案】17.①应有尽有/一应俱全②不胜枚举/数不胜数③揭竿而起/铤而走险18.①.受到损失②.做了坏事,造成严重后果③.遇事拿不定主意④.爱管闲事【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①空,前面说“全国各地都有特色名吃,从……到……”,侧重类别齐全,该有的都有了,能表达这个意思的成语是“应有尽有”或“一应俱全”。“应有尽有”或“一应俱全”:意思是应该有的都有,形容很齐全。第②空,从前面文字看,所填成语说的是“与说有关的故事”;从后文举例来看,侧重于“与说有关的故 事的数量多,无法全部列举出来”。因此应用“不胜枚举”或“数不胜数”。“不胜枚举”或“数不胜数”:意思是指无法一一全举出来,形容数量很多。第③空,从后文“多少”看,强调数量;从“活剧”看,“活剧”一词属于文学词汇,含有明显的褒扬意味,它描述、讴歌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有戏剧性或有感染力的人物故事或离奇场面,是对生活的壮美或曲折的概括。此处应用“揭竿而起”或“铤而走险”。“揭竿而起”:高举反抗的旗帜,起来斗争。泛指人民武装起义。铤而走险:指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采取冒险行为。【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仿写句子的能力。(1)吃亏:指遭受损失或导致不愉快的结局或情况。          (2)吃不了兜着走:比喻不识大局,惹出了事或造成了不良后果必须自己承受。          (3)吃不准:捉摸不住;把握不定。         (4)吃饱了撑的:形容人把(多余的)精力没有用到正地方或者用到了不该用的地方。(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现在市面上出现了一种“无菌鸡蛋”,①?事实上,无菌蛋是经巴氏杀菌法消毒后的鸡蛋,该杀菌工艺以降低鸡蛋外表面微生物含量为目的,最大程度上避免鸡蛋污染沙门氏菌的风险,因此所含有害细菌很少。但这些并不意味着所有细菌都被杀灭掉了,有些细菌并不能由巴氏杀菌法杀灭,②,只是相对于普通蛋来说细菌较少罢了。无菌蛋的价格通常高出普通鸡蛋几倍,主要是因为其品质相对更高,且对饲养环境要求十分严格,从源头上减少母鸡携带病菌的可能。那么,③一般而言,达标的无菌蛋可以生食。但是,无菌蛋只是最大程度降低了鸡蛋受沙门氏菌污染的风险,并不代表风险绝对不存在。就营养价值而言,生吃鸡蛋的吸收蛋白质率为55%左右,而煮熟后再吃的蛋白质吸收率至少91%以上。此外还要注意“最佳食用日期”,一般生食无菌蛋的期限是7~10天,如超过期限,加热后方可食用。无菌蛋的出现,并非为了倡导生食理念,而是让人们能品尝更卫生、安全、营养的鸡蛋。但部分商家出于自身利益而夸大宣传,对此,消费者还需擦亮眼睛,按个人需求购买合适的蛋类食品。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0.语段结尾画波浪线的语句使用“并非⋯⋯而是⋯⋯但⋯⋯”的句式,请结合语境,简述这一句式的表达效果。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答案】19.①这种鸡蛋真的没细菌吗②所以无菌蛋不代表没有细菌③这种鸡蛋是否可以生食? 20.①用“并非”意在否定,消除对无菌鸡蛋出现,可能会产生“倡导生食”的误解。②“而是”引导的分句是要肯定的部分,指出“无菌鸡蛋”出现的真正意图,并含有突出的作用。③“但”逆转否定,否定商家夸大宣传的错误做法,提醒消费者谨慎当心。21.就营养价值而言,生吃鸡蛋的蛋白质吸收率为55%左右,而煮熟后再吃的蛋白质吸收率91%以上。或者:就营养价值而言,生吃鸡蛋的蛋白质吸收率为55%左右,而煮熟后再吃的蛋白质吸收率大约91%。【解析】【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①空,从后面的“?”可知,要填的应当是本段的设问句,领起全段。前文市场上出现了“无菌鸡蛋”,后文有“事实上……”“因此所含有害细菌很少”可知,此处应当填“这种鸡蛋真的没细菌吗”。第②空,由前面有“但这些并不意味着……有些细菌并不能……”;后文有“只是……”,前后构成因果关系的表达。据此可写“所以无菌蛋不代表没有细菌”。第③空,由前文讲这种鸡蛋品质比普通鸡蛋好很多,后文讲“一般而言,达标的无菌蛋可以生食”,据此可以推断要填写的句子应当是一个针对前面说的“无菌鸡蛋”能不能生食的疑问。而此后的内容,讲了“生食无菌蛋的期限”,可知后面要写“这种鸡蛋是否可以生食?”。【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并非……而是……”,并列复句,表达两层含意:第一,前后两个分句所述情形同时都是事实存在。第二,否定前者,肯定后一分句所述情形。就本句而言,也就是说“生食理念”不是“无菌鸡蛋”出现的本义,“让人们能品尝更卫生、安全、营养的鸡蛋”才是“无菌鸡蛋”出现的本义。“但……”与前面“并非……而是……”呼应,构成逆转否定,否定商家做法的错误,联系下文“对此……”提醒之意就明确无误了。总之,选用这一句式,就表明文本是否定两端(前后两个分句),肯定中间(第二个分句),据此就可以整理出答案了。【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文中画横线句共有两处语病:①不合逻辑“至少”和“以上”自相矛盾,“至少”后面应当跟一个确数,所以应删除“至少”,或者删除“以上”,把“至少”改为“大约”。②语序不当,“吸收蛋白质率”应改为“蛋白质吸收率”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请整体把握漫画的内容和寓意,并有所思辨,写一篇文章,反映你的认识与评价,体现新时代青年的积极追求。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幸福源于自我感受幸福在哪里?幸福在我们的心里。因为幸福源于内心的自我感受,当我们的内心觉得满足,我们就是幸福的,当我们的内心得不到满足,就不会觉得幸福。幸福和世俗的名利无关。很多人总是想通过追逐名利获得幸福,但孰不知,自己却陷入了无法自拔的泥潭。你看从古到今那些贪腐的官员,不是他们的名不够高、利不够厚,而是他们内心深处欲壑难填。他们费尽心思、不择手段往更高的位置上爬、往自己的口袋里捞,最终东窗事发,身陷囹圄。黄庭坚诗曰:“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将自己的生命用于追逐名利,哪怕是最终高居庙堂,也不见得比一个自由自在的牧童更幸福。幸福和别人的眼光无关。别人眼里的幸福,不一定是幸福。“千古一帝”康熙功勋卓著,权力无边,他却抱怨自己连个说真心话的人都没有。很多明星名人在聚光灯下光彩照人,风光无限,有花不完的钱,有无数粉丝众星捧月,但是却患上了抑郁症,甚至有的还寻了短见。有时候,外人眼里的幸福也只是一袭华美的袍,我们看到的只是光鲜的表面,却看不到里面爬满的虱子。幸福和自己内心的平和有关。高考744分的庞众望,父亲精神失常,母亲瘫痪在床,家里破败不堪,但他却说自己的家庭没有哪一点拿不出去的,别人应该羡慕。“因为我妈妈那么好,我姥姥姥爷也那么好,我的每一个亲人都那么好。”庞众望是幸福的,他的幸福不在于他考上了清华,而在于他面对人生的不幸,仍然能够坚守内心的那份平和与满足。 幸福和自己内心的充实有关。袁隆平像一位普通的农民一样,整天顶着烈日在农田中研究,但他感觉到的却是幸福,因为他知道,他的努力可以让天下饥饿的人都有饭吃。从青春到白发,舍半生给茫茫大漠的樊锦诗也是幸福的,因为她靠自己的力量保护和传承了敦煌文化,她心满意足。当年的“两弹一星”元勋们生活条件艰苦,甚至还要隐姓埋名,但他们为了民族的存亡研制国之重器,他们的心里也是幸福感满满。当一个人的心里装满了事业,装满了学问,装满了他人,也就装满了幸福。我们能不能过得幸福,真的并不在于我们是什么人、拥有多少财富,而在于我们的心归何处。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向内求。不被外界的物欲所迷惑,将自己的人生和同为他人服务、为社会的进步结合起来,你的内心就会变得无比充盈。向外求,只能得到幸福的皮毛,向内求,才能找到幸福的真谛。【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漫画材料作文题。漫画中一个人很迷茫,他发出了“幸福在哪里”的疑问,然后“心”回答了这个问题:别找了,它在我这儿。综合漫画立意可知,这个漫画描绘的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幸福就在我们的心里。也就是说,幸福可能与物质无关,很多时候就是一个内心的感受;或者说,幸福只是内心的感受,你感觉幸福就是幸福,与他人无关,与物质无关。比如,袁隆平,他老人家每天与普通农民一样,戴着草帽,挽着裤腿,顶着烈日,在农田中研究,在一般人看来,这样很辛苦,但是他感觉到的却是幸福,因为他知道,他的努力可以使水稻增产,可以让天下饥饿的人都有饭吃,由此看来,袁老的幸福就是为了天下人都幸福,他的幸福只有他自己懂得。再比如樊锦诗,在最炙热的青春年华放弃更为优越的生活远离故土、告别亲人选择去人迹稀少的荒凉大漠里苦苦守候半个多世纪。挽救了遭受数次劫难的中华文明宝库让曾经危在旦夕的“万佛之国——敦煌莫高窟”“起死回生”。在别人看来,远离故土和亲人,在那人迹罕至的地方,这是多么的枯燥无味,这应该与幸福无关,但是在樊锦诗的心中就是幸福,因为她保护了中华文物,她感受到自己的价值,这就是她的幸福。幸福就是自我的内心感受,别人很难感同身受,因此说,不要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别人是否幸福;另外,我们不要把幸福单纯的与物质联系在一起,幸福更多的时候就是一种精神体验。幸福与否只有自己知道,只要自己感觉幸福,就不要在乎别人的评价。注意在立意上要高昂,体现新时代青年的积极追求。写作时,可以先根据漫画把观点概括出来:幸福源于自己的内心感受。然后主体以论据并列的形式进行安排,举一些在别人看来不幸福,实际上这些人是幸福的例子。最后,再照应开篇。立意:1.幸福源于自我感受。 2.幸福是内心的感觉。3.幸福与否只有自己知道。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10-07 21:40:02 页数:22
价格:¥2 大小:250.71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