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河南省郑州市六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0

2/20

剩余18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2-2023学年上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高一年级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家国天下是中华文化无论走向何方都割舍不了的道德前提和伦理情结。它指涉三种伦理实体:家是本源而直接的伦理实体,是最小的共同体;天下是普遍而抽象的伦理实体,是最大的共同体;国作为现实的伦理实体,既是家的扩展,又关联着天下之想象。家国天下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道德诠释的中心,它使中国人在不同的实践境域中,无论是作为家人、国人还是作为天下人,都与其所在的世界结成唇齿相依的关联。中华文化中各种共同体的道德前提离不开家国天下的伦理情结。以此观家、观国、观天下,就是用一种关联性思维把个体与整体相贯通的家国天下的伦理观。用这种伦理观看待家国天下,则一切共同体都是相互关联的命运共同体。从家国天下到命运共同体的内在延展看,中华文化作为世界文明体系的一部分,内蕴着一种走向世界的伦理情结,并由此预设了中华文化走出去的精神轨迹。共同体的想象是中华文化礼治德治之本和文明教化之根。它从历史深处走来,构成了中华文化将个人命运与共同体整体命运相融贯的伦理型文化特质。中华文化的根脉深植于共同体之中。所谓家国同构,移家为国,移孝为忠,进而在家国之上,扩展为一种公天下的世界意识。这使中国人的世界观或天下观成为一种本于家国同时又大于家国或高于家国的世界意识,使得中国人的价值观内蕴着一种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伦理自觉。——(节选自田海平《从家国天下到命运共同体》)材料二:中华民族的家国情怀指向“天下情怀”。在谈到“天下”的时候,中国古代总是将它和“公”与“太平”联系在一起,表现出非常可贵的平等、友爱、和平理念。《老子》说:“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认为只有以天下为怀,其德才能称得上“普”。《管子》云:“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他的意思是,处理不同的事,要有不同的胸怀,处理到天下事,要有天下胸怀。《礼记》引录孔子的话——“天下为公”。“公”可以理解为公正、公平、合理,强调人与人之间、诸侯国与诸侯国之 间、诸侯国与中央政权之间的相处,要友爱,要互利,要公平。宋代大儒张载则提出“为万世开太平”。天下太平是天下公平基础上的提升。太平有两义:一是人与自然之间和谐,这中间含有生态平衡之义;二是人与人之间和谐,由于“太平”概念视界阔大,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主要指国与国之间的友好相处,这种友好相处就是没有战争。张载提出的“为万世开太平”的理念,最重要意义不在于提出了“太平”的理念,而在于这一理念认为,这种太平不能只是一时的,而应是“万世”的。换句话说,张载要的是永久的太平。这万世的太平、永久的太平如何来?张载提出“开”这一重要理念。既然是“开”就不能靠等,靠恩赐,事实是太平等不来,也没有谁能恩赐。“开”,就是开拓、开发、开创。它需要最大的努力、最高的智慧,必要时也会有最大的牺牲。家国情怀以及家国情怀的放大版——天下情怀,是中华美学精神的内核。这一精神在范仲淹的名文《岳阳楼记》里得到彰显。在同一个时期,张载倡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而曾让张载师事之的范仲淹则高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由于种种原因,张载、范仲淹的愿望也都只能体现在有限的实践中,而绝大部分只是作为一种梦想而存在。然而,在今天,时代不同了。中华民族遇到了从来没有过的历史机遇。振兴中华不再只是梦,而是正在真正化为现实。在举国上下都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砥砺奋斗的今天,我们的诗人、作家、艺术家、美学家是不是应该有不负时代的新作为新创造呢?回答无疑是肯定的。——(节选自陈望衡《中国美学的“家国情怀”》)材料三:家族观念基于血缘的原初信赖关系,安土重迁的中国农耕文明进一步充实了家族的机能。人伦情感亦因血缘而来,在情感依托的层面上,家的意义超越任何经济的“成本—收益”分析。现代社会主张的公共精神与家庭伦理的建设并不矛盾。正如搬用熟人社会的伦理原则到陌生人社会是不合理的,反过来将陌生人社会的规则搬用到家庭也是不合理的。关键是如何能够在不同的关系当中正确切换。在现代化生产和协作上依照公共理性、法制精神;在家庭与私人领域,弘扬孝悌之道,忠恕相待,爱敬相与。这要求对家庭伦理和孝道进行理性的阐发和合理的引导,使得家庭伦理与公共理性彼此呼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家与国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家是社会的细胞,国是维护家的外部屏障,家国的良性互动与发展有利于促进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协调。儒家家国天下的教化传统历史地塑造了中国人的内在人格与精神世界,《中庸》的“修齐治平”深入到一代代中国人的内心世界,内化为热爱祖国与家园的担当精神。在今天,心怀家国天下便是个体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与忧患意识,是主动追求民族统一、国富民强的精神,也是国家认同感和责任意识的来源。——(节选自金香花《“家国天下”观念的历史形成及其现代意义》)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国”是将“家”和“天下”串联起来的现实的伦理实体,它使得中国人与其所在的世界紧密地联系起 来,相互依存。B.中华文化的礼治、德治和文明教化植根于历史悠久的共同体想象,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成为中国人价值观中的伦理自觉。C.“为万世开太平”“先天下之忧而忧”尽管境界不凡,但因为历史条件的限制,这些愿望本质上至今还只是空想,不可践行。D.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和社会形态的变化,引导人们在意识形态上从家庭伦理逐渐向公共精神转变,是我们的当务之急。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二引用《老子》《管子》《礼记》中的话,是为了证明“中华民族的家国情怀指向‘天下情怀’”的观点。B.张载“为万世开太平”的理念是孔子“天下为公”思想的发展提升,“开”字体现了一种积极入世、勇于开拓的进取精神。C.基于中国国情,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完全沿用熟人社会的伦理原则或照搬现代社会的公共理性、法制精神,都是可以的。D.儒家“家国天下”的教化传统塑造了中国人的内在人格与精神世界,造就了中国人共同的爱国情怀、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3.下列说法中,与材料三观点不一致的一项是()A.“治大国若烹小鲜”B.“大河无水小河干”C.“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D.“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4.试简要说明材料二对“天下情怀”展开论证所运用的论证方法。5.我们今天应当如何践行“家国天下”观?请结合三则材料谈谈你的看法。【答案】1.B2.C3.A4.①分别运用引证法和例证法分析论证“天下情怀”在古代呈现“天下为公”和“天下太平”两种理念形态;②通过古今对比,阐发“天下情怀”是中华美学精神的核心,指出其现实意义,提出时代要求。5.①继承并发扬中华传统文化中“家国天下”的价值观念,积极投身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实践;②厚植家国情怀,追求“天下为公”“天下太平”,抓住机遇,努力创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③将传统的家庭伦理原则和现代社会的公共理性、法制精神有机结合起来,爱国爱家,勇于担当。【解析】【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国’是……它使得中国人与其所在的世界紧密地联系起来,相互依存”错。由原文“家是本源而直接的伦理实体,……又关联着天下之想象”“家国天下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道德诠释的中心,……都与其所在的世界结成唇齿相依的关联”可知,将中国人与其所在的世界紧密地联系起来,相互依存的是“家国天下”,不是“国”,该表述偷换概念。C.“本质上至今还只是空想,不可践行”错。由原文“由于种种原因,张载、范仲淹的愿望也都只能体现在有限的实践中,而绝大部分只是作为一种梦想而存在”可知,他们的愿望“只能体现在有限的实践中,而绝大部分只是作为一种梦想而存在”,但这些愿望并非空想,不可践行。D.“引导人们在意识形态上从家庭伦理逐渐向公共精神转变,是我们的当务之急”错。原文是“现代社会主张的公共精神与家庭伦理的建设并不矛盾”“这要求对家庭伦理和孝道进行理性的阐发和合理的引导,使得家庭伦理与公共理性彼此呼应”“关键是如何能够在不同的关系当中正确切换”,并没有要求“从家庭伦理逐渐向公共精神转变”,且无“当务之急”的相关表述。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都是可以的”错,根据原文“正如搬用熟人社会的伦理原则到陌生人社会是不合理的,反过来将陌生人社会的规则搬用到家庭也是不合理的”“在现代化生产和协作上依照公共理性、法制精神”可知,都是有局限的。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三观点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家与国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A.“治大国若烹小鲜”是比喻的说法,意为“治理大国就像烹调美味的小菜一样”,是讲如何治理国家的。只是强调了“治国”这一方面,不能用来说明“家”“国”二者之间的关系。也就是与材料三观点不一致。故选A。【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二第一段“《老子》说:‘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认为只有以天下为怀,其德才能称得上‘普’”“《管子》云:‘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这是引证法;第二段“宋代大儒张载则提出‘为万世开太平’……”,举宋代大儒张载“为万世开太平”的例子加以分析论证。这两处分别运用引证法和例证法分析论证“天下情怀”在古代呈现“天下为公”和“天下太平”两种理念形态 材料二第三段“由于种种原因,张载、范仲淹的愿望也都只能体现在有限的实践中,而绝大部分只是作为一种梦想而存在。然而,在今天,时代不同了。中华民族遇到了从来没有过的历史机遇”古今对比,“振兴中华不再只是梦,而是正在真正化为现实。在举国上下都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砥砺奋斗的今天,我们的诗人、作家、艺术家、美学家是不是应该有不负时代的新作为新创造呢?回答无疑是肯定的”指出其现实意义,提出时代要求。【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由原文“中华文化中各种共同体道德前提离不开家国天下的伦理情结。……用这种伦理观看待家国天下,则一切共同体都是相互关联的命运共同体”“中华文化的根脉深植于共同体之中。所谓家国同构,移家为国,移孝为忠,进而在家国之上,扩展为一种公天下的世界意识”分析可知,我们今天应当继承并发扬中华传统文化中“家国天下”的价值观念,积极投身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实践。由原文“中华民族的家国情怀指向‘天下情怀’。……表现出非常可贵的平等、友爱、和平理念”“家国情怀以及家国情怀的放大版——天下情怀是中华美学精神的内核”“在举国上下都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砥砺奋斗的今天,……回答无疑是肯定的”分析可知,我们今天应当厚植家国情怀,追求“天下为公”“天下太平”,抓住机遇,努力创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由原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家与国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家国的良性互动与发展有利于促进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协调”“心怀家国天下便是个体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与忧患意识,是主动追求民族统一、国富民强的精神,也是国家认同感和责任意识的来源”分析可知,我们今天应当将传统的家庭伦理原则和现代社会的公共理性、法制精神有机结合起来,爱国爱家,勇于担当。(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截击孙犁第二天,我们在这高山顶上休息了一天。我们从小屋里走出来,看了看吴召儿姑家的庄园,这个庄园,在高山的背后,只在太阳刚升上来,这里才能见到光亮,很快就又阴暗下来。东北角上一洼小小的泉水,冒着水花,没有声响;一条小小的溪流绕着山根流,也没有声响,水大部分渗透到沙土里去了。这里种着像炕那样大的一块玉蜀黍,像锅台那样大的一块土豆,周围是扁豆,十几棵倭瓜蔓,就奔着高山爬上去了!在这样高的黑石山上,找块能种庄稼的泥土是这样难,种地的人就小心整齐地用石块把地包镶起来,恐怕雨水把泥土冲下去。奇怪!在这样少见阳光、阴湿寒冷的地方,庄稼长得那样青翠,那样坚实。玉蜀黍很高,扁豆角又厚又大,绿得发黑,像说梅花调用的铁响板。吴召儿出去了,不久,她抱回一捆湿木棍: “我一个人送一把拐杖,黑夜里,它就是我们的眼睛!”她用一把锋利明亮的小刀,给我们修着棍子。这是一种山桃木,包皮是紫红色,好像上了油漆;这木头硬得像铁一样,打在石头上,发出铜的声音。这半天,我们过得很有趣,差不多忘记了反“扫荡”。当我们正要做下午饭,一个披着破旧黑山羊长毛皮袄、手里提着一根粗铁棍的老汉进来了;吴召儿赶着他叫声姑父,老汉说:“昨天,我就看见你们上山来了。”“你在哪儿看见我们上来呀?”吴召儿笑着问。“在羊圈里,我喊你来着,你没听见!”老汉望着内侄女笑,“我来给你们报信,山下有了鬼子,听说要搜山哩!”吴召儿说:“这么高的山,鬼子敢上来吗?我们还有手榴弹哩!”老汉说:“这几年,这个地方目标大了,鬼子真要上来了,我们就不好走动。”这样,每天黎明,吴召儿就把我唤醒,一同到那大黑山的顶上去放哨,山顶不好爬,又危险,她先爬到上面,再把我拉上去。山顶上有一丈见方的一块平石,长年承受天上的雨水,被冲洗得光亮又滑润。我们坐在那平石上,月亮和星星都落到下面去,我们觉得飘忽不定,像活在天空里。从山顶可以看见山西的大川,河北的平原,十几里、几十里的大小村镇全可以看清楚。这一夜下起大雨来,雨下得那样暴,在这样高的山上,我们觉得不是在下雨,倒像是沉落在波浪滔天的海洋里,风狂吹着,那块大平石也像要被风吹走。吴召儿紧拉着我爬到大石的下面,不知道是人还是野兽在那里铺好了一层软软的白草。我们紧挤着躺在下面,听到四下里山洪暴发的声音,雨水像瀑布一样,从平石上流下,我们像钻进了水帘洞。吴召儿说:“这是暴雨,一会儿就晴的,你害怕吗?”“要是我一个人我就怕了,”我说,“你害怕吧?”“我一点儿也不害怕,我常在山上遇见这样的暴雨,今天更不会害怕。”吴召儿说。“为什么?”“领来你们这一群人,身上负着很大的责任呀,我也顾不得怕了。”她的话,像她那天在识字班里念书一样认真,她的话同雷雨闪电一同响着,响在天空,落在地下,永远记在我的心里。一清早我们就看见从邓家店起,一路的村庄,都在着火冒烟。我们看见敌人像一条虫,在山脊梁上往这里爬行。一路不断响枪,那是各村伏在山沟里的游击组。吴召儿说:“今年,敌人不敢走山沟了,怕游击队。可是走山梁,你就算保险了?兔崽子们!”敌人的目标,显然是在这个山上。他们从吴召儿姑父的羊圈那里翻下,转到大黑山来。我看见老汉仓 惶地用大鞭把一群山羊打得四散奔跑,一个人登着乱石往山坡上逃。吴召儿把身上的手榴弹全拉开弦,跳起来说:“你去集合人,叫姑父带你们转移,我去截兔崽子们一下。”她在那乱石堆中,跳上跳下奔着敌人的进路跑去。我喊:“红棉袄不行啊!”“我要伪装起来!”吴召儿笑着,一转眼的工夫,她已经把棉袄翻过来,棉袄是白里子,这样一来,她就活像一只逃散的黑头的小白山羊了。一只聪明的、热情的、勇敢的小白山羊啊!她登在乱石尖上跳跃着前进,那翻在里面的红棉袄,还不断被风吹卷,像从她的身上撒出的一朵朵的火花,落在她的身后。当我们集合起来,从后山上跑下,来不及脱鞋袜,就跳入山下那条激荡的大河的时候,听到了吴召儿在山前连续投击的手榴弹爆炸的声音。(节选自《吴召儿》)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描写吴召儿姑家的庄园,交代人物活动环境,同时暗写人们奋起抗日的原因。B.姑父前来报信,既反映出山地人民备战状态,也为后文故事情节发展做铺垫。C.雨夜放哨交谈,显示吴召儿在恶劣的环境下已经成长为一名成熟的抗日战士。D.来不及脱鞋袜就跳入大河,写出形势紧迫,也衬托出吴召儿截击敌人的勇敢。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中吴召儿做拐杖、姑父报信、雨夜放哨等情节,看似与“截击”无关,实则环环相扣,息息相连B.小说善用侧面烘托手法,虽然没有正面描述日军“扫荡”情况,却让读者时时感受到战争的紧张气氛。C.小说从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详细描述吴召儿的姑父,塑造出一个支持革命的勇敢机智的群众形象。D.小说从“我”的视角展开叙事,讲述“我”在反“扫荡”时与吴召儿的交往故事,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8.小说中的红棉袄对吴召儿形象的刻画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9.有人评价孙犁的小说为“革命历史的诗意书写,战争年代的纯美绝唱”。请结合小说全文,谈谈你对此的理解。【答案】6.C7.B8.①以翻红棉袄,写出吴召儿的活泼、机智;②将红棉袄比作火花,突出吴召儿的勇敢、热情。(意思对即 可)9.①虽以“截击”为题,但情节不以战争为主,而是重点描写“截击”前日常生活的温情;②没有突出战士的英勇善战,而是借吴召儿、姑父等形象反映军民一家的淳朴感情;③山村田园、星夜放哨、雨中夜谈等场景营造出浓郁的诗情画意。(意思对即可)【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思想内容的能力。C.“已经成长为一名成熟的抗日战士”错,吴召儿形象是奋起抗日的百姓形象,不是抗日战士形象;而且“已经成长为成熟的战士”过于拔高,吴召儿还在不断的成长中。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的能力。B.“没有正面描述日军‘扫荡’情况”错,原文“我们看见敌人像一条虫,在山脊梁上往这里爬行”有对日军正面的描写,只是很少。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小说中对红棉袄的描写有两处,都很好的衬托了吴召儿的形象。一处是“一转眼的工夫,她已经把棉袄翻过来,棉袄是白里子,这样一来,她就活像一只逃散的黑头的小白山羊了。一只聪明的、热情的、勇敢的小白山羊啊!”,此时吴召儿要去截击扫荡的日军,因为穿了红棉袄目标太大,所以就把棉袄翻过来穿,体现她的机智和灵活;第二处是“那翻在里面的红棉袄,还不断被风吹卷,像从她的身上撒出的一朵朵的火花,落在她的身后”,这是一处吴召儿截击扫荡的日军,在乱石尖上跳跃着前进时的描写,隐隐露出的红棉袄像一朵朵的火花,在山间跳跃,形象地突出了她的热情与勇敢。【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及语言特色的能力。从情节安排来看,小说先写了吴召儿给“我们”准备拐杖;然后写了“我们正要做下午饭”时姑父来报信,提到姑父在羊圈时看到吴召儿的情节;接着写“我”和吴召儿放哨时谈论山里的暴雨;再写发现敌人时姑父赶着羊逃,吴召儿去截击敌人……全文并没有直接描写战争场面,而是以乡村日常生活为主体,这就淡化了小说中的战争的气氛。从人物形象塑造角度来看,主人公吴召儿是一个农村女青年,故事发生在鬼子大扫荡时期,吴召儿当时 生活在“少见阳光、阴寒冷”的山中,带领一群战士反扫荡,虽然时时面临危险,自然环境恶劣,但她无论是对亲人还是对战士们都有说有笑,活泼热情;而且她面对敌人丝毫不畏惧,说“鬼子敢上来吗?我们还有手榴弹哩”,敌人进攻时,她让战士们转移,自己挺身而出截击敌人,可见这是一个勇敢乐观的女英雄形象。小说在塑造人物时,没有突出战士的英勇善战,而是借吴召儿、姑父等形象反映军民一家的淳朴感情。从语言特点来看,用散文诗的语言来写小说,是孙犁创作的一个特点。他的小说语言简洁、优美,富于诗情画意,本文也是如此,如“我们坐在那平石上,月亮和星星都落到下面去,我们觉得飘忽不定,像活在天空里”,“我们紧挤着躺在下面,听到四下里山洪暴发的声音,雨水像瀑布一样,从平石上流下,我们像钻进了水帘洞”等,把恶劣的自然环境描写得充满诗意。从环境描写的角度来看,小说开头对吴召儿姑家的庄园进行了描写,这里本来是一个“少见阳光、阴寒冷”的地方,但在作者笔下,“泉水,冒着水花”“小小的溪流绕着山根流”,一块块小小的农田里“庄稼长得那样青,那样坚实”,营造出清新明丽的意境和浓郁的诗情画意。二、古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杨万里字廷秀,吉州吉水人。高宗绍兴二十四年进士第,为赣州司户,调永州零陵丞。时张浚谪永,杜门谢客,万里三往不得见,以书力请始见之。浚勉以正心诚意之学,万里服其教终身,乃名读书之室曰诚斋。浚入相,荐之朝。除临安府教授,未赴,丁父忧。改知隆兴府奉新县,戢追胥①不入乡,民逋赋者揭其名市中,民欢趋之,赋不扰而足,县以大治。会陈俊卿、虞允文为相,交荐之,召为国子博士。寻提举广东常平茶盐。盗沈师犯南粤,帅师往平之。孝宗称之曰“仁者之勇”,遂有大用意,就除提点刑狱。请于潮、惠二州筑外寨,潮以镇贼之巢,惠以扼贼之路。俄以忧去。东宫讲官阙,帝亲擢万里为侍读。他日读《陆宣公奏议》等书,皆随事规警,太子深敬之。王淮为相,一日问曰:“宰相先务者何事?”曰:“人才。”又问:“孰为才?”即疏朱熹、袁枢以下六十人以献,淮次第擢用之。会高宗崩,孝宗欲行三年丧,创议事堂,命皇太子参决庶务。万里上疏力谏,且上太子书,言:“天无二日,民无二王。一履危机,悔之何及?与其悔之而无及,孰若辞之而不居。愿殿下三辞五辞,而必不居也。”太子悚然。孝宗不悦,曰:“万里以朕为何如主!”由是以直秘阁出知筠州。宁宗嗣位,召赴行在,辞。引年乞休致,进宝文阁待制,致仕。嘉泰三年,诏进宝谟阁直学士,给赐衣带。孝宗始爱其才,以问周必大,必大无善语,由此不见用。韩侂胄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属万里为之记,许以掖垣②。万里曰:“官可弃,记不可作也。”侂胄恚,改命他人。侂胄专僭日益甚,万里忧愤,怏怏成疾。家人知其忧国也,凡邸吏之报时政者皆不以告。忽族子自外至,遽言侂胄用兵事。万里恸哭失声,亟呼纸书曰:“韩侂 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报国无路惟有孤愤”又书十四言别妻子,笔落而逝。万里精于诗,尝著《易传》行于世。赐谥文节。【注】①追胥:追租的公差。②掖垣:皇宫的墙垣。亦以称中书、门下两省。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报国无路/惟有孤愤/B.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报国无路/惟有孤愤/C.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报国无路/惟有孤愤/D.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报国无路/惟有孤愤/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杜门谢客”与“长跪而谢之曰”(《唐雎不辱使命》)两句中的“谢”含义不同。B.崩,本义是指山倒塌,古时认为帝王或王后逝世,就好像山倒塌了一样,故常用来指帝王或王后的死。C.“孝宗不悦”与“俟其欣悦”(《送东阳马生序》)两句中的“悦”含义相同。D.谥,即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据其生平行为给予的具有褒扬意义的称号。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杨万里虚心向学。他多次前往拜谒被贬谪永州的张浚,未果,后写信极力请求才拜见成功;他终身谨记张浚的教诲,把自己书斋取名为“诚斋”。B.杨万里治理有方管理奉新县时,他不让官吏下乡催讨赋税,只是把欠税名单张贴在集市中,让老百姓自觉缴纳,不扰民就追回税款,使社会安定。C.杨万里慧眼识才。担任东宫侍读时,他认为选拔人才最为重要,他所举荐的朱熹、袁枢等六十人,先后被提拔任用,因此得到太子深深的敬重。D.杨万里能文能武。他进士出身,精于诗歌,曾著有《易传》流行于世;他亲自率兵讨伐进犯的盗贼,并且为潮、惠两州制定不同的防御贼人之法。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会陈俊卿、虞允文为相,交荐之,召为国子博士。(2)孝宗始爱其才,以问周必大,必大无善语,由此不见用。14.杨万里为人正直表现在哪里?请举例分析。【答案】10.D11.D12.C13.(1)恰逢陈俊卿、虞允文做宰相,两人共同举荐杨万里,杨万里被征召国子博士。(2)孝宗起初喜爱他的才能,征求周必大的意见,周必大对杨万里没有好评,从此杨万里不再被重用。14.①孝宗命太子参与政务,他上疏力谏,劝阻太子;②韩侂胄掌权时,他宁可丢官也不为其作记;③韩 侂胄用兵时,他写文痛骂。【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韩侂胄是个奸臣,擅自专权,目无皇上,大动干戈,残害人民,阴谋危害国家,我空有这样的头颅,没有办法报效国家,只有愤愤不平!“韩侂胄奸臣”是判断句,句意完整,故应在“奸臣”后断开,排除AB。“专权无上”是对皇帝权力的侵害,“动兵残民”则是说韩侂胄对百姓的残害,“谋危社稷”是对国家的危害,三句话从三个不同方面列举韩侂胄的罪行,应各自独立成句,排除C。故选D。【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思及古代文化常识的理解和识记能力。A.“杜门谢客”中的“谢”,谢绝。句意:闭门不出,谢绝宾客。指不与人往来。“长跪而谢之曰”中的“谢”,道歉。句意: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说。B.正确。C.“孝宗不悦”中的“悦”,高兴。句意:孝宗不高兴。“俟其欣悦”(《送东阳马生序》)中的“悦”,高兴。句意:等到他(老师)高兴的时候。D.“谥……朝廷据其生平行为给予的具有褒扬意义的称号”说法错误。谥号有褒有贬,如“桀”“纣”“昏”等就是具有贬义的谥号。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C.“他所举荐的朱熹、袁枢等六十人,先后被提拔任用,因此得到太子深深的敬重”说法错误,结合原文“他日读《陆宣公奏议》等书,皆随事规警,太子深敬之”可知,太子敬重他是因为他能根据书中的事实联系实际对太子规劝和告诫,而不是因为他慧眼识珠,举荐的人才都得到了提拔。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1)“会”,恰逢,正好;“交”,共同;“召”,征召。(2)“始”,起初;“善语”,好话,好评;“见”,被。【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依据“会高宗崩,孝宗欲行三年丧,创议事堂,命皇太子参决庶务。万里上疏力谏,且上太子书,言……”可概括为:孝宗命太子参与政务,他上疏力谏,劝阻太子。依据“韩侂胄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属万里为之记,许以掖垣。万里曰:‘官可弃,记不可作也。’”可概括为:韩侂胄掌权时,他宁可丢官也不为其作记。依据“忽族子自外至,遽言侂胄用兵事。万里恸哭失声,亟呼纸书曰:‘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报国无路,惟有孤愤。’”可概括为:韩侂胄用兵时,他写文痛骂。参考译文:杨万里字廷秀,吉州吉水人。他考取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进士,任赣州司户官,又调任永州零陵县做县丞。这时张浚被贬谪到永州,关闭大门,谢绝来客,杨万里多次拜访都没有见到,便写了一封信极力请求,张浚才见他。张浚用使心意正直诚恳的学问勉励他,杨万里(立志)一生都服从他的教诲,于是把书斋命名为“诚斋”。张浚入朝做宰相,将杨万里推荐给朝廷。杨万里被升任为临安府教授,还没有赴任,父亲去世,他在家守丧。后改任隆兴府奉新县知县,他阻止催讨赋税的官吏下乡扰民,有逃避赋税的老百姓只把他们的名字张贴在集市中,老百姓就高兴地纷纷前往缴税,不扰民赋税就交清了,县里因而治理得很好。恰逢陈俊卿、虞允文做宰相,两人共同举荐杨万里,杨万里被征召为国子博士。不久提举广东常平茶盐。盗贼沈师进犯南粤,杨万里亲自率兵讨平,宋孝宗称他为“仁者之勇”,于是有了重用杨万里的想法,提升他为提点刑狱。杨万里请求在潮、惠二州的外围修筑寨堡,潮州用来震慑盗贼的巢穴,惠州用来扼住盗贼的道路。但不久杨万里因母丧离职。太子东宫缺少讲官,皇帝亲自提拔杨万里为侍读。有一天太子读《陆宣公奏议》等书,杨万里都根据书中的事实联系实际对太子规劝和告诫,太子深深地敬重他。这时王淮做宰相,有一天王淮问杨万里:“宰相最先办的应是什么事情?”杨万里回答说:“人才。”王淮又问:“哪些人是人才呢?”杨万里就写上朱熹、袁枢等六十人的名字献上去,王淮陆续将这些人擢用。赶上高宗驾崩,孝宗想要执行三年守丧的制度,创建议事堂,命令皇太子参与决定各种政务。杨万里上奏章极力劝谏,又上书太子,说:“天无二日,民无二王。一旦履行职务遇到危机,懊悔怎么来得及?与其懊悔来不及,不如推辞而不担此重任。希望殿下三番五次推辞,一定不居任。”太子为之恐惧。孝宗很不高兴,说:“杨万里把朕看成了什么样的皇帝!”因此杨万里以直秘阁出任筠州知州。宁宗即位,召杨万里赶赴朝廷,他辞却了。他以年老请求退休,进封宝文阁待制,退休。嘉泰三年,皇帝下令进封他为宝谟阁直学士,赏赐衣带。孝宗起初喜爱他的才能,征求周必大的意见,周必大对杨万里没有好评,从此杨万里不再被重用。韩侂冑当政后,想网罗四方知名人士为他的羽翼,他曾经修筑南园,让杨万里作记,答应日后请他任中书、门下省的高位。杨万里说:“官可以不作,记却不可以写。”韩侂冑非常生气,便改命他人作记。韩侂胄专权僭越日益严重,杨万里心中忧愤,怏怏不乐,终于病倒了。家人知道他是忧虑国事,凡是和时政有关的事情都不告诉他。有一天宗族里有个年轻人忽然从外面回来了,仓促间说起韩侂胄 用兵的事情。杨万里失声痛哭,急忙叫拿来纸笔写道:“韩侂胄是个奸臣,擅自专权,目无皇上,大动干戈,残害人民,阴谋危害国家,我空有这样的头颅,没有办法报效国家,只有愤愤不平!”又写下了十四个字告别妻子儿女,扔下笔就去世了。杨万里精通作诗,曾经著有《易传》流行于世。死后赐谥“文节”。(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江城子·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苏轼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注]。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注】湘灵:传说中的湘水之神娥皇女英。二人是舜的妃子,舜南巡时死于湘水,二人投湘水而亡。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三句写雨后初晴的明丽景色,将弹筝人置于湖光山色中,使人物与景色相映成趣,音乐与山水相得益彰。B.“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两句既实写水面荷花,又是以出水芙蓉比喻弹筝的美人,收到了双关的艺术效果。C.词中白鹭增添了画面的动感,以白鹭似有意倾慕来烘托弹筝人的美丽,同时喻指苏、张二人呆视不动的情状。D.下片“遣谁听”从听者的角度写出乐曲的哀伤;“烟敛云收”写出了湘水之神听曲的反应,表现了演奏的效果。16.最后三句“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颇受称道,请赏析其妙处。【答案】15.D16.①该句写等音乐结束,弹筝人已飘然远逝,只见青翠的山峰仍然静静地立湖边,仿佛那哀怨的乐曲仍然荡漾山间水际;②手法上,用环境烘托音乐的效果,赞美弹筝女技艺的高超,言有尽而意无穷;③结构上“数峰青”回应词的开头“凤凰山下雨初晴”描写的雨过山青的景象,自然贴切。【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D.“‘烟敛云收’写出了湘水之神听曲的反应”错误,“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意为烟霭为音乐而敛容,云霞为音乐而收色,如此“哀筝”,正如湘江水神在倾诉自己的哀痛,并非真的是湘水之神听曲。故选D。【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答题时,先要释句,然后指明手法,最后分析表达效果;分析表达效果时要将句子放回到诗中,体会其表情达意上的妙处。首先理解本句含义,一曲终了,想探寻弹奏者,她已经飘然远逝,只见青翠的山峰,仍然静静地立在湖边,仿佛那哀怨的乐曲仍然回荡在山间水际;然后从表达技巧角度鉴赏:本句是承上句“依约”而来,正待写人,却又采取欲擒故纵的手法,不仅没有正面去描写人物,反而写弹筝人已飘然远逝,只见青翠的山峰仍然静静地立湖边,仿佛那哀怨的乐曲仍然荡漾山间水际。这是用环境来烘托音乐的效果,赞美弹筝女技艺的高超,言有尽而意无穷;从诗歌结构角度分析:结构上还暗承“依约是湘灵”一句,把上下紧密结合起来。“数峰青”又回应词的开头“凤凰山下雨初晴”描写的雨过山青的景象,结构严谨,真可谓言尽而味永。(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插秧歌》写雨中抢插秧苗的场景,暗示抢插秧苗就像一场战斗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梦游天姥吟留别》写天姥山道路蜿蜒曲折,奇花异石令诗人流连忘返,不知不觉中已到傍晚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运用了刘裕父子的典故,刘裕是“______________”的气概,刘义隆却是“______________”的狼狈结局。【答案】①.笠是兜鍪蓑是甲②.雨从头上湿到胛③.千岩万转路不定④.迷花倚石忽已暝⑤.气吞万里如虎⑥.赢得仓皇北顾【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笠、兜鍪、蓑、胛、倚、暝、赢、仓皇、顾。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几年间,露营的热度越来越高,实现了从小众爱好到大众趋势的迅速转变。显而易见的,是露营装备消费的增长。据统计显示,在露营装备市场中,包括帐篷、户外椅等在内的重点类目呈现消费升级,而国产品牌占该市场的份额超过近八成。关联产业的想象空间也被进一步打开。有人专门改造房车,到露营地旁开起了移动咖啡店,小车厢也能跟餐饮业搭上边;有人推出新颖的“露营餐”,与传统餐食相比更混搭出彩……事实证明,视野一变格局宽,露营的魅力可以在多个相关行业的舞台上展现。 能看到的,或许还有更多“诗和远方”。在壮美的山河里,在秀丽的乡村间,各具特色的露营地犹如______般涌现。这将促使各地______,根据地区优势更好挖掘旅游资源,进一步助力乡村振兴。当然,如何让“网红”变“长红”、实现从“昙花一现”到“多点开花”,让露营及其相关产业规范健康发展,是我们还需深入思考的课题。我国拥有世界最完整的工业体系,还有包括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在内的14亿多人口所形成的超大规模市场,每投入一颗新的石子,都能激荡出层层涟漪。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决定了像露营这样的新消费供给还会______,一个接一个出现。随着更多从业者和相关产业不断拓宽想象空间,坚持优化消费供给,巨大的消费潜力还会被持续激发。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据统计,在露营装备市场中,包括帐篷、户外椅等在内的重点类目呈现消费升级趋势,而国产品牌占该市场的份额超过了八成。B.统计显示,在露营装备市场中,包括帐篷、户外椅等在内的重点类目呈现消费升级,而国产品牌占该市场的份额超过近八成。C.统计显示,在露营装备市场中,包括帐篷、户外椅等在内的重点类目呈现消费升级趋势,而国产品牌占该市场的份额超过近八成。D.据统计显示,在露营装备市场中,包括帐篷、户外椅等在内的重点类目呈现消费升级,而国产品牌占该市场的份额超过八成。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构成及表达效果。【答案】18.雨后春笋因地制宜层见叠出19.A20.①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②把新消费供给比作新的石子,把被激发的中国市场比作湖面的层层涟漪;③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新消费供给给中国市场带来的巨大效应。【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语境讲“各具特色的露营地”的涌现,新生事物大量出现,用“雨后春笋”。雨后春笋:意思是指春天下大雨后生长出来的竹笋,而且一下子就长出来很多。比喻新生事物迅速大量地涌现出来。语境讲各地的做法,后面说“根据地区优势更好挖掘旅游资源”,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措施,用“因地制宜”。因地制宜: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采取行之适当的措施。语境讲“像露营这样的新消费供给”的出现,后面说“一个接一个出现”,用“层见叠出”合适。层见叠出:意思是指接连不断出现,比喻事物很多。 【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一是句式杂糅,“据统计显示”句式杂糅,可以删去“据”或者“显示”。二是成分残缺,“呈现消费升级”缺少宾语,可以在后面加上“趋势”。三是不合逻辑,“超过近八成”不合逻辑,可以把“近”去掉或者换成“了”。只有A修改正确。故选A。【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及赏析表达效果的能力。根据“包括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在内的14亿多人口所形成的超大规模市场”分析,此处“投入一颗新的石子”应该是比喻出现的一些新消费。把新消费给市场带来的影响比作“激荡出层层涟漪”,所以运用比喻修辞。比喻句包括本体、喻体等成分,本句中本体应该是“新消费”“被激发的中国市场”等,喻体为“新的石子”“激荡的层层涟漪”。用“石子”“涟漪”等来写新消费给中国市场带来的影响与波动,能够形象生动写出新消费供给给市场带来的巨大影响等。(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对宇宙结构的认识,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人很早就形成了自己对宇宙形状的认识,一开始,①________,认为天是圆形伞盖,在人的头顶上方悬置,地是方的,静止不动。(),因为它本身存在着比较明显的漏洞。正因为如此,当曾子的学生单居离向他询问是否果真“天圆地方”时,曾子一针见血地指出:“如诚天圆而地方,则是四角之不掩也。”(《大戴礼记·曾子天圆》)曾子并不否认“天圆地方”说的存在,但他认为那说的不是天地的具体形状,②_____________。他引述孔子之语,把“天圆地方”说成是:“天道曰圆,地道曰方”,即天所遵循的规律在性质上属于“圆”,转动不休;地所遵循的规律在性质上则属于“方”,安谧静止。③___________,固然可以弥补“天圆地方”说在形式上的缺陷,但这种修补却也使该说丧失了作为一种宇宙结构学说而存在的资格,因为它所谈论的已经不再是天地的具体形状了。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但这种认识并没有形成系统的学说B.但这种学说并没有形成系统的认识C.人们并没有对这种学说形成系统的认识 D.对这种认识,系统的学说并没有形成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答案】21.A22.①人们主张“天圆地方”②而是天地所遵循的规律③孔子师徒的说法【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境复位的能力。根据前文“中国人很早就形成了自己对宇宙形状的认识,一开始,人们主张‘天圆地方’,认为天是圆形伞盖,在人的头顶上方悬置,地是方的,静止不动”可知,“天圆地方”是人们对宇宙的一种认识。根据后文“因为它本身存在着比较明显的漏洞”可知,本处表示因果关系,括号内应该是一种结果,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本身存在着比较明显的漏洞”。综合四个选项可知,本处是在强调“认识”和“学说”的关系,所以承接上文中的“认识”可知:“天圆地方”的认识因为存在漏洞,所以没有形成系统性学说。先有系统性的认识,才能形成学说,排除BC;比较A和D,D项中“对这种认识”,介词“对”造成主语缺失,排除D;故选A。【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根据“认为天是圆形伞盖……地是方的……”可知,本处是在说“天圆地方”说,故本处可填写“人们主张‘天圆地方’”之类的语句。第二空,根据“即天所遵循的规律在性质上属于‘圆’,转动不休;地所遵循的规律在性质上则属于‘方’”可知,本处意在说明:曾子认为“天圆地方”说指的是天地运行的规律,而不是天地的形状。“但”表示转折,本处应该用“而”来连接,故本处可填“而是天地所遵循的规律”之类的句子。第三空,“可以弥补‘天圆地方’说在形式上的缺陷”的是孔子和曾子的论述,故本处可填写“孔子师徒的说法”之类的句子。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青年最要紧的精神,是要与命运奋斗。——恽代英青年应当接替我们老年人。青年应当举起我们的旗帜直到胜利的终点。——斯大林青年时的失败要比壮年时的胜利、老年时的成功更令人满意。——迪斯雷里青年人先可以将中国变成一个有声的中国:大胆地说话,勇敢地进行,忘掉一切利害,推开古人,将自己的真心话发表出来。——鲁迅 以上是关于青年的几则名人名言,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其中的一则或几则,以“青春的价值”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材料是关于青年的几则名人名言,但内容各有侧重。第一则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恽代英所言,强调青年要奋斗;第二则是苏联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斯大林所言,强调青年人要继承老年人,实现“接力”,直至到达终点;第三则是英国首相、小说家迪斯雷里所言,强调失败对于青年的意义、作用;第四则是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所言,强调青年应该为国家发声,为人民发声,讲真话。每则名言都有其现实意义,比如与第一则名言相关的社会热词,“佛系”“躺平”代表着拒绝奋斗,“小镇做题家”是对青年依靠刻苦努力的学习改变出身和命运的高度概括等。与第二则名言相关的社会热词是“赓续”“担当使命”“青年责任”,做新时代的接班人。第三则的现实意义是鼓励青年不怕苦、不怕失败,积极尝试,一直保持重头再来的勇气,从容自信地面对生活。第四则的现实意义是明确青年的责任,要勇敢为国为民讲话,不惧权威,不忧利害,不瞻前顾后,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需要注意的是,本次话题是“青春的价值”,因此写作时万不可只写“青春”,而不提价值、意义。根据提示语,可知任务要求是选其中一则或几则名言,围绕“青春的价值”展开谈谈自己的思考与感悟。建议写议论文。比如写“青春的价值在于奋斗”,可先由恽代英的名言引入,然后可通过举例或正反对比展开分析奋斗之于青春的意义,最后联系时代背景和自身发展,谈谈自己或者青年如何通过奋斗实现青春的价值。立意:1.青春的价值在于奋斗,通过奋斗改变命运。2.青春的价值在于敢发声、讲真话。3.青春的价值在于继承前人的事业并为之奋斗,直至胜利。4.青春的价值在于无惧失败,勇于尝试、大胆开拓。5.青春的价值在于与命运奋斗,虽败犹荣。6.将个人命运与家国情怀统一,青春会更有价值。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10-07 21:01:01 页数:20
价格:¥2 大小:52.09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