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河南省郑州市十校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5

2/25

剩余23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2-2023学年下期高一年级期中联考试题语文学科考试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注意事项: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考生应首先阅读试题卷上的文字信息,然后在答题卡上作答(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玫瑰的颜色是红的,而矢车菊的颜色是蓝的。为什么会这样?一个世纪以来,科学家一直试图揭开这个谜团。尽管花儿有着明显不同的颜色,但它们有共同的色素。自1913年以来,这个问题就一直困扰着植物学家。109年前,科学家首先在蓝色的矢车菊中发现了花色素,后来,科学家又在红色的玫瑰中发现了同样的花色素,问题是:为什么一种花色素会呈现两种不同的颜色呢?关于这个问题有许多理论,有人认为不同花的细胞中含有不同的pH值,pH值的不同导致花颜色的不同;有人认为不同的花从土壤中吸取了不同的金属离子,金属离子的不同导致花颜色的不同,如今,植物学家提出了新的理论,他们在《自然》杂志上报告说,色素在矢车菊植物的细胞中形成了一种非同寻常的“微胞”,也叫超分子。这种现象不仅让科学家感兴趣,也让商业花农感兴趣。多年来,他们花费大量金钱和时间,试图在不能开出蓝花的植物上培育出蓝色的花朵。最著名的例子就是研究培育出不褪色的蓝色玫瑰。这种玫瑰中产生了一种蓝色的色素,叫飞燕草色素苷,这种物质在飞燕草中能够自然发现,但从来没有在玫瑰中发现。科学家发现,矢车菊中的色素形成一个大的分子联合体,这个联合体由6个花色素分子组成,它们与1个被称为黄酮的色素分子结合,又与另外4个金属离子结合在一起,其中包括一个铁离子、一个镁离子和两个钙离子。但是在玫瑰中,就没有这种超分子形成,所以同样的色素在这两种花中形成了不同的颜色。科学家的这一研究打破了固有的做法,那就是可以在一种植物中加入飞燕草色素苷,得到想要的蓝色花朵。人们已经开始尝试用新方法把一些不是蓝色的花变成蓝色的,比如康乃馨、玫瑰和菊花等。以前,人们一直认为蓝色只能由飞燕草色素苷形成,这是多年来的教条。科学家的研究不是说这种观念是错的,而是说如今似乎有另外的方法可以培育蓝色的花朵,而且是矢车菊那样的蓝色,这种蓝色是真正的蓝色, 非常漂亮。玫瑰花中的色素在矢车菊中也能发现,而这种色素在矢车菊中却形成了美丽的天蓝色,如果发现其中的原因就有可能改变培育战略,从而能够培育蓝色的玫瑰。矢车菊和玫瑰色素中的基本化学物质是一样的,是组成化学结构的方法不同才导致了颜色的不同。(摘编自任秋凌《花儿为什么颜色不同?》)材料二:花儿五颜六色,主要是因为花瓣中含有不同的色素。如果不含有色素,或者由于某些原因,色素没有发挥作用,花儿只能呈现纯洁的白色。植物呈现黄色与橙色通常是类胡萝卜素的功劳,红、蓝、紫等色彩则主要靠以花青素为代表的类黄酮色素来描绘。石竹目植物则比较特别,它们的黄色或红色主要源于甜菜红碱。至于花朵中的绿色和茎叶中的翠绿色,则一样来自叶绿素。需要注意的是,以上这些植物色素的名称全都是一类化学物质的统称,成员都比较复杂,比如花青素就是一个大家族,广泛存在于众多植物的大多数器官之中。不同种类植物体内的花青素,不论是分子结构,还是呈现的颜色,都不相同。植物体内的天然色素都是个性活泼的家伙,环境中的温度、酸碱度以及微量元素的含量等因素稍有差异,即使是同一种色素也会显现不同的颜色。花朵与果实中最常见的花青素类色素,在偏碱性的植物体内通常呈现浓郁的蓝紫色,在酸性条件下却会变脸为漂亮的红色。不过这种情况并不绝对,飞燕草色素也是一种花青素,但颜色却和植物体内的铝离子浓度高度相关,铝离子浓度高的时候呈现艳丽的蓝色,反之就是粉红或鲜红色的。不少品种的绣球花色决定于花萼中的飞燕草色素,酸性土壤中的铝离子活性通常比较高,因而可以培育出蓝色的绣球花。仅仅一个花青素家族,就能在红、蓝、紫、黑等颜色之间玩出诸多花样。如果一朵鲜花上有多种色素的同时出演,不同色素之间复杂的竞争与合作关系,会使得花朵们的色彩魔术更加变幻无穷。一旦体内植物色素的颜色或浓度发生变化,俏丽的花朵们就会自然而然地来个大变脸。在鸳鸯茉莉的花朵刚刚开放的时候,花瓣中的花青素浓度比较高,花朵的蓝紫色也显得格外深沉。随着花青素慢慢被鸳鸯茉莉花朵的母体分解与回收,花朵的颜色随之越来越淡,最后几乎变成纯白色。木芙蓉花的变色不仅与花青素的浓度有关,同时还受到气温以及植物体内酸度的影响。花儿的变脸把戏,归根结底是植物色素浓度和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摘编自秦彧《花为什么有颜色》)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们曾为在不能开出蓝花的植物上培育蓝色的花朵花费大量金钱和时间,后来研究培育出不褪色的蓝色玫瑰。B.矢车菊呈现蓝色是因为它的色素形成一个大的分子联合体,与1个黄酮色素分子结合,又与4个金属 离子相结合。C.类胡萝卜素、类黄酮色素、甜菜红碱等植物色素使植物颜色各异,但同一种色素因温度等因素的不同也会显现不同的颜色。D.鸳鸯茉莉的花朵刚开时,花青素浓度比较高,显现深沉的蓝紫色;随着花青素浓度变低,花朵的颜色变为纯白。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花儿颜色不同的原因,但二者的侧重点不同,前者侧重谈颜色不同的原因,后者侧重谈颜色产生变化的原因。B.对于同一种花色素因何呈现不同颜色的问题,以前认为原因在于pH值不同或金属离子不同,从新近的研究发现,两种观点是错误的。C.科学家曾经在一种植物中加入飞燕草色素苷培育出了想要的蓝色的花朵,在发现新理论以后,已经熟练掌握了一条培育蓝色花朵的新办法。D.花瓣中含有的单一或多种色素,在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呈现赤橙黄绿青蓝紫白等复杂的颜色,造成了花的颜色在不同时间的变化。3.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由矢车菊和玫瑰花色素一致却颜色不同引出为何花儿颜色不同的话题。B.材料一介绍了以往研究情况,并采用比喻、引用等方法介绍了研究取得的突破。C.材料二从花瓣中的色素及其制约因素的角度,说明了花儿呈现不同颜色的原因。D.材料二从花青素浓度、气温及酸度影响等角度,说明了花儿颜色有变化的原因。4.好的科普文应该具备哪些要素?请结合文本材料进行分析。5.如何通过人工干预改变花的颜色?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答案】1.D2.A3.B4.①科学性:在介绍科学知识的过程中,运用较多的科学术语和科学研究成果,例如“pH”、酸性离子、引用“《自然》”杂志上报告等;②逻辑性:材料一由花为什么颜色不同引出花色素,进而来介绍影响花有不同颜色的原因。材料二先介绍花儿呈现不同颜色的原因,接着从不同角度谈花儿颜色变化的原因,层次分明,逻辑清晰;③严谨性(准确性):在介绍矢车菊中的色素形成一个大的分子联合体时,列出具体数字,更加精准;④通俗性: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运用比拟等手法,例如“俏丽的花朵们就会自然而然地来个大变脸”,将专业性内容生动形象地呈现。5.①在一种植物中加入飞燕草色素苷得到想要的蓝色花朵;②在花的色素的基本化学物质是一样的情况下,改变其化学结构;③通过温度、酸碱度、微量元素的含量、色素浓度等因素的人工干预使颜色改变。【解析】 【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D.“变为纯白”说法错误,材料二最后一段原文说“几乎变成纯白色”。选项缺少限定词“几乎”。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两种观点是错误的”说法错误,材料一只是说植物学家提出了新的理论,发现了“微胞”,从材料一第五段“科学家的研究不是说这种观念是错的”可知,作者并没有说原有观点有错。C.“已经熟练掌握了一条培育蓝色花朵的新办法”说法错误。从材料一第五段“人们已经开始尝试用新方法把一些不是蓝色的花变成蓝色的”可知,进行时误解成完成时。D.“花瓣中含有的单一或多种色素,在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呈现赤橙黄绿青蓝紫白等复杂的颜色”扩大范围,根据材料二第一段“如果不含有色素,或者由于某些原因,色素没有发挥作用,花儿只能呈现纯洁的白色”,可见白色的花中不含色素或色素不发挥作用。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B.“并采用比喻、引用等方法介绍了研究取得突破”中“比喻”说法错误,材料一的文中没有比喻。有引用,如“他们在《自然》杂志上报告说,色素在矢车菊植物的细胞中形成了一种非同寻常的‘微胞’,也叫超分子”。故选B。【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①根据材料一第三段“关于这个问题有许多理论,有人认为不同花的细胞中含有不同的pH值,pH值的不同导致花颜色的不同”“如今,植物学家提出了新的理论,他们在《自然》杂志上报告说,色素在矢车菊植物的细胞中形成了一种非同寻常的‘微胞’,也叫超分子”中的“pH”、酸性离子、引用“《自然》”杂志上报告,材料二第四段“不少品种的绣球花色决定于花萼中的飞燕草色素,酸性土壤中的铝离子活性通常比较高,因而可以培育出蓝色的绣球花”的酸性离子可知科普文在介绍科学知识的过程中,要运用较多的科学术语和科学研究成果,使其具有科学性;②材料一由第一段“玫瑰的颜色是红的,而矢车菊的颜色是蓝的。为什么会这样”“109年前,科学家首先在蓝色的矢车菊中发现了花色素,后来,科学家又在红色的玫瑰中发现了同样的花色素,问题是:为什么一种花色素会呈现两种不同的颜色呢?”提出花为什么颜色不同从而引出花色素,“如今,植物学家提 出了新的理论,他们在《自然》杂志上报告说,色素在矢车菊植物的细胞中形成了一种非同寻常的‘微胞’,也叫超分子。这种现象不仅让科学家感兴趣,也让商业花农感兴趣”“但是在玫瑰中,就没有这种超分子形成,所以同样的色素在这两种花中形成了不同的颜色”进而来介绍影响花有不同颜色的原因。材料二第一段“花儿五颜六色,主要是因为花瓣中含有不同的色素。如果不含有色素,或者由于某些原因,色素没有发挥作用,花儿只能呈现纯洁的白色”先介绍花儿呈现不同颜色的原因,接着“植物呈现黄色与橙色通常是类胡萝卜素的功劳,红、蓝、紫等色彩则主要靠以花青素为代表的类黄酮色素来描绘”“植物体内的天然色素都是个性活泼的家伙,环境中的温度、酸碱度以及微量元素的含量等因素稍有差异,即使是同一种色素也会显现不同的颜色”“不过这种情况并不绝对,飞燕草色素也是一种花青素,但颜色却和植物体内的铝离子浓度高度相关,铝离子浓度高的时候呈现艳丽的蓝色,反之就是粉红或鲜红色的”从不同角度谈花儿颜色变化的原因,层次分明,逻辑清晰,可知科普文在介绍科学知识的过程中,具有逻辑性;③根据材料一第四段“科学家发现,矢车菊中的色素形成一个大的分子联合体,这个联合体由6个花色素分子组成,它们与1个被称为黄酮的色素分子结合,又与另外4个金属离子结合在一起,其中包括一个铁离子、一个镁离子和两个钙离子”可知,在介绍矢车菊中的色素形成一个大的分子联合体时,列出具体数字,更加精准,科普文在介绍科学知识的过程中具有严谨性(准确性);④根据材料二最后一段“俏丽的花朵们就会自然而然地来个大变脸”“花儿的变脸把戏,归根结底是植物色素浓度和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可知文章运用比拟等手法,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将专业性内容生动形象地呈现,从而得出科普文在介绍科学知识的过程中具有通俗性。【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①从材料一第五段“科学家的这一研究打破了固有的做法,那就是可以在一种植物中加入飞燕草色素苷,得到想要的蓝色花朵”可知,可以在一种植物中加入飞燕草色素苷得到想要的蓝色花朵。②从材料一第三段“色素在矢车菊植物的细胞中形成了一种非同寻常的‘微胞’”,第四段“科学家发现,矢车菊中的色素形成一个大的分子联合体,这个联合体由6个花色素分子组成……但是在玫瑰中,就没有这种超分子形成,所以同样的色素在这两种花中形成了不同的颜色”可知,可以在花的色素的基本化学物质是一样的情况下,改变其化学结构。③从材料二第三段“植物体内的天然色素都是个性活泼的家伙,环境中的温度、酸碱度以及微量元素的含量等因素稍有差异,即使是同一种色素也会显现不同的颜色”,最后一段“一旦体内植物色素的颜色或浓度发生变化,俏丽的花朵们就会自然而然地来个大变脸”等内容可以知道,通过温度、酸碱度、微量元素的含量、色素浓度等因素的人工干预使颜色改变。(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 【第五幕】关汉卿的书斋田汉他的好友杨显之,在看已经写成的几折。关汉卿站在其后面。关汉卿:显之,你看这样写,行了吗?杨显之:行。我看这倒是你的压卷之作。不过有几点想问问你:第一,蔡婆婆这人物,你是要当好人写呢,还是当坏人写呢?当作坏人写吧,她又是窦娥的婆婆,窦娥是为了救她才屈死了的。关汉卿:这个人大体上还是善良的,她不是很爱窦娥的吗?杨显之:不过你当她是好人写,她又是一个放高利贷的,借给你五两银子,隔一年连本带利要你十两;借给你十两,隔一年要你二十两。没有钱还她,你就得把女儿卖给她做儿媳妇。这样的人还能是好人?我倒是赞成赛卢医那个办法,要用绳子勒死她。关汉卿:勒死她,就没有人再放高利贷了?杨显之:那当然还会有。关汉卿:却又来了。于今这世道,就是个高利贷的世道。相比之下,蔡婆婆还是比较好一点的了。要找真正的好人,除非世界上没有高利贷了。杨显之:好,这一点算过去了吧。第二点,山阳县逼供之后,马上说“明日杀窦娥”,既不经三审六问,也不申请刑部批准,就处决人犯。作一个前代的戏,不是符合惯例啊!关汉卿:你这一点提得好。可是我问你,于今大元朝杀人必须要经过这些程序吗?忽辛杀朱小兰,不是刚问过一堂,第二天就稀里糊涂把她给砍了吗?杨显之:哦,原来你是这个用意,那就没有说的了。此外在文字上,我觉得第二折那支《感皇恩》很好。“……恰消停,才苏醒,又昏迷。捱千般打拷,万种凌逼,一杖下,一道血,一层皮”写得又生动,又深刻。后面那支《滚绣球》,“地啊,你不分好歹难为地;天啊,我今日负屈衔冤哀告天”,我看干脆改成“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这样感情不是更强烈一些吗?关汉卿:好,那就这么改吧。杨显之:不,你自己斟酌吧,我说得不一定对。关汉卿:不,你说得很对,(确定地)改!从桌上落下一张纸,杨显之忙拾起,看了一下。杨显之念: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关汉卿:(低声)这是文丞相写的。杨显之:文丞相?你是说文天祥丞相?关汉卿:对,就是他。…… 杨显之:好。我今天还有事,我走了。(站起)文丞相的诗,我带着了。杨显之匆匆地走出去了。关汉卿看着已经改过的前三折,出了神,不觉朗诵起来。关忠上场。关忠:老爷,叶先生来了。关汉卿不应。他已独自沉浸在艺术世界里好半天,似乎忘掉了周围的一切。叶和甫上,关忠欲再报告,叶和甫止住他,轻轻地走进来,听关汉卿朗诵。关汉卿朗诵:【正宫】【端正好】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叫声屈动地惊天。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关忠:(提醒)老爷,叶先生来看你来了。关汉卿:谁?(他醒过来似的)哦,和甫。关忠:叶先生来了好一会儿了。关汉卿:请坐,请坐。没有知道你来了。失迎得很。叶和甫:哪里,哪里。还是我来得莽撞,扰乱你的文思了。关汉卿:(吩咐)关忠,点茶。关忠:是,(端茶给叶和甫)您请喝茶。叶和甫:昨儿个帘秀告诉我,你在给她打一个新本子,就是你刚念的这个吗?关汉卿:对。叶和甫:已经完稿了?关汉卿:没有。还差一折,不过也快完了。叶和甫:一定又是个杰作吧,刚才的这支《滚绣球》就不错。让我先观为快吧。(他接过前几折,看了一下。)关汉卿:哦,还是所谓的“乱头粗服”,刚才想请显之给仔细改一改,可他没工夫。叶和甫:“乱头粗服,丰韵天然”,你从来不是这样写的么?不过听刚才念的,什么“不分好歹难为地,错勘贤愚枉做天”,连天地也骂起来了,不能像往常那样轻松一点吗?关汉卿:你是内行,当然应知道,这戏的写法是随着情节而定的。这戏原本就不是轻松愉快的情节,怎么能用这些笔法呢?我甚至鄙视那些写法,我觉得那都是些甘草、薄荷,只管管伤风、咳嗽。叶和甫:(不了解)哦,不。还是往常那样的好。你开的是薄荷、甘草的店,人家就向你买薄荷、甘草,这不是很自然的吗?关汉卿:你们那样看我?叶和甫:哦,这是开玩笑。(转话题)刚才这个戏是写的哪个朝代的故事呢?关汉卿:也不知道这是哪个朝代,应是汉朝吧。东海地方有一个孝妇被东阿太守给冤杀了,后来那地方三年没下雨。直到于公治狱,这案子给平反了,这才下起雨来。 叶和甫:这不过是个传说,你不会是还要替传说中的人物担忧吧?关汉卿:如今,这样的冤狱还在重复着哩。叶和甫:唔,帘秀告诉我,你对最近朱小兰一案很抱不平。关汉卿:对,每个有良心的人,都会为她不平的。叶和甫:是啊,街头巷尾,议论纷纷,更何况你这样多情的文人呢?不过,别人议论尽管议论,你可千万别写。关汉卿:(反感)那为什么?叶和甫:我觉得,你近来的几出戏,像《救风尘》《望江亭》啊,称得上是洛阳纸贵。歌台舞榭没你的戏就不卖座。人家把你看成了“烟花粉黛的大师”。于今,你忽然改写公案戏,成功固然好,一旦不中,盛名岂不一落千丈?很是不值。关汉卿:胡说什么,我哪是什么“烟花粉黛的大师”,我写《救风尘》是歌颂赵盼儿那样急人之难的侠妓,我写《望江亭》是赞美谭记儿那样机智勇敢、保卫自己幸福的寡妇。我的戏,不管写什么,都只求代替受冤屈的百姓们一吐胸中的怨气。再说了,我不是在痛恨那些周舍、杜婆婆,还有杨衙内之流吗?我也不求什么盛名,怕什么一落千丈?叶和甫:(遮住地)别生气嘛。再说了,小兰一案其说不一,你不要只听人家的一面之词,据李驴儿的说法……关汉卿:你这不是一面之词吗?叫我说,是李驴儿这狗杂种,把一个无辜的女子陷害死了,还要血口喷人。你也跟着附和,玷污她的清白。叶和甫:汉卿,别忙。还有了,你刚才埋怨皇天“欺软怕硬”。其实,我们做事说话就得把谁硬谁软好好地估量一下。李驴儿当然是一个无足轻重的人,可是他后面有萨千户,还有忽辛大人。忽辛原也没有什么,其人贪赃枉法,不辨贤愚,不分好歹,这也是众所周知的。可是,不是我恭维你,你在戏里骂得真对。但有什么用呢?阿合马大人是当今皇上最信任的财神爷,好比一块又大又硬的石头,其余的人全是些鸡蛋,没人敢说他半个坏字眼。你敢碰他?谁碰他谁倒霉。别忘了,老朋友,已经有几个人被下狱了。监察御史白栋、宿卫秦长卿秦大人,你不要重蹈他们覆辙啊!关汉卿:(愈发不快)怎么,你是要来威胁我?叶和甫:(越发说得唾沫四溅)你写的这个戏本子,不管假托哪一个朝代的事,只要一演出来,明眼人哪个不知是在挖苦忽辛大人?只要人家在阿合马大人面前说上几句,不管是演戏的还是写戏的,准保都得……嚓,(用手在脖子上做了个抹脖动作)——掉脑袋啊。关汉卿:(质问)别瞎说了,我这戏跟阿合马有什么关系?叶和甫:你骂忽辛,会跟他老子不相干?弄不好连我们都……关汉卿:(走前一步)你说了两点,那我也说两点。我写的主角窦娥,是她舍己救人的性格感动了 我,使我不能不写,绝不是单纯为的骂什么人。你千万替我解释解释。而且,我是爱上了戏才写戏的。我既然决定写,就对所写的负责任,生死祸福自己去当。别连累了您,“士各有志”,您请吧。(选自田汉《关汉卿》,有删改)6.下列对节选部分戏剧内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此幕先写关汉卿与好友杨显之在书斋中斟酌已写成的几折《窦娥冤》,各自发表修改意见。随后,叶和甫劝关汉卿不要写《窦娥冤》。B.从关汉卿与杨显之的对话可以看出,杨显之对待文学创作严肃、认真,他长于修改作品,有文人风骨,是关汉卿的“莫逆之交”。C.叶和甫把关汉卿看成了“烟花粉黛的大师”,不赞成他改写公案戏,苦口婆心规劝他不要重蹈监察御史白栋等人的覆辙。D.田汉笔下的关汉卿倾尽才力和心血创作杂剧,带有维护正义、崇尚自由、敢作敢为的精神气质,闪烁着燕赵慷慨悲歌精神的光华。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没有矛盾冲突就没有戏剧”,节选的第五幕中有关汉卿与杨显之的关于文学创作的论争,有关汉卿与叶和甫的矛盾冲突等。B.田汉在此幕中善于运用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富有浓郁的浪漫主义风格。剧作在处理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关系上有独到之处。C.第五幕通过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来塑造关汉卿等人物形象,“确定地”“反感”“愈发不快”等都属于神态描写。D.“我觉得那都是些甘草、薄荷,只管管伤风、咳嗽”这一句运用了比喻修辞,用“甘草、薄荷”比喻那些情节较轻松愉快的作品。8.关于《窦娥冤》中的两句唱词,关汉卿的文本为:“地啊,你不分好歹难为地;天啊,我今日负屈衔冤哀告天”,杨显之建议他改为“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关汉卿为什么非常赞成这种改动?9.现当代戏剧家田汉以生花之笔血肉丰满地再现了十三世纪梨园领袖关汉卿的光辉形象。请结合文本,分析历史剧《关汉卿》是如何呈现和渲染历史的真实性的。【答案】6.C7.B8.①关的唱词用的是陈述语气,不如杨的质问语气强烈,杨显之改动后感情更强烈一些。②关的唱词是对天的哀告和祈求,而杨改动后则是对天的指责和否定,深化了作品的主题。③杨的两句唱词更突出了窦娥不屈服于恶势力的反抗精神,使人物形象更加高大。④杨的两句唱词字数相同,对仗工整,句式更整齐,较之原句音韵感更强。 9.①多次切入《窦娥冤》内容,引用其中的台词,融入文天祥写作《正气歌》诗等内容,以此突出历史真实。②注意嵌合历史词、文言词,如表人名和官职的“萨千户”“忽辛大人”“阿合马”“宿卫秦长卿”等,有时也用带点行业色彩的词语,如“给她打一个新本子”“烟花粉黛的大师”等,渲染时代氛围。③凸显时代背景,反复强调“于今这世道,就是个高利贷的世道”“于今大元朝杀人必须要经过这些程序吗”“如今,这样的冤狱还在重复着哩”等等,让读者重视那充满苦难和黑暗的时代,增强历史的厚重感。④文本紧扣人物身份、地位、遭遇、个性来刻画关汉卿、杨显之、叶和甫等人物形象,关汉卿的“我的戏,不管写什么,都只求代替受冤屈的百姓们一吐胸中的怨气”“我既然决定写,就对所写的负责任,生死祸福自己去当”,话语掷地有声,铁骨铮铮,人物形象真实、生动,立体感强。【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能力。C.“苦口婆心规劝”错误,叶和甫不是苦口婆心规劝,而是别有用心,也并没有把关汉卿看成“烟花粉黛”的大师,他虚伪、趋炎附势,是混在当时杂剧界的败类、反动统治者的帮凶。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的能力。B.“运用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富有浓郁的浪漫主义风格”错,主要手法是对比衬托,文章具有现实主义风格。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独特表达效果的能力。从语气上看,“你……难为地,我……哀告天”,关的唱词用的是陈述语气,杨的“何为地”“枉做天”为质问语气,陈述语气不如质问语气强烈,杨显之改动后感情更强烈一些。从主题上看,关的唱词“地啊……天啊……负屈衔冤哀告天”是对天的哀告和祈求,而杨改动后,“地也,你……何为地,天业,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则是对天的指责和否定,深化了作品的主题。从人物形象上看,杨的两句唱词写窦娥呼天抢地、指天骂地,既是对是非混淆、黑白不分的世道的愤怒控诉,更突出了窦娥不屈服于恶势力的反抗精神,使人物形象更加高大。从句式上看,杨的两句唱词字数相同,“不分好歹”对“错勘贤愚”,“何为地”对“枉做天”,对仗工整,句式更整齐,较之原句音韵感更强,读来朗朗上口,表达效果更好。【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章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 “蔡婆婆这人物,你是要当好人写呢,还是当坏人写呢”“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叫声屈动地惊天。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关汉卿:(低声)这是文丞相写的”,多次切入《窦娥冤》内容,引用其中的台词,融入文天祥写作《正气歌》诗等内容,以此突出历史真实。注意嵌合历史词、文言词,如“文丞相”“压卷之作”“欲”“嚓”等;表人名和官职的“萨千户”“忽辛大人”“阿合马”“宿卫秦长卿”等;有时也用带点行业色彩的词语,如“给她打一个新本子”“烟花粉黛的大师”等,渲染时代氛围。凸显时代背景,“阿合马大人是当今皇上最信任的财神爷,好比一块又大又硬的石头,其余的人全是些鸡蛋,没人敢说他半个坏字眼。你敢碰他?谁碰他谁倒霉”,反复强调“于今这世道,就是个高利贷的世道”“于今大元朝杀人必须要经过这些程序吗”“如今,这样的冤狱还在重复着哩”等等,让读者重视那充满苦难和黑暗的时代,增强历史的厚重感。文本紧扣人物身份、地位、遭遇、个性来刻画关汉卿、杨显之、叶和甫等人物形象,关汉卿的“我的戏,不管写什么,都只求代替受冤屈的百姓们一吐胸中的怨气”“我既然决定写,就对所写的负责任,生死祸福自己去当”,话语掷地有声,铁骨铮铮,人物形象真实、生动,立体感强。叶和甫的“人家把你看成了‘烟花粉黛的大师’。于今,你忽然改写公案戏,成功固然好,一旦不中,盛名岂不一落千丈?很是不值”“你不要重蹈他们覆辙啊”“你骂忽辛,会跟他老子不相干?弄不好连我们都”,突出他的虚伪、趋炎附势,凸显其混在当时杂剧界的败类、反动统治者的帮凶的嘴脸。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十一月,癸卯,随何至九江,九江太宰主之,三日不得见。随何说太宰曰:“王之不见何,必以楚为强,汉为弱也。此臣之所以为使。使何得见,言之而是,大王所欲闻也;言之而非,使何等二十人伏斧质九江市,足以明王倍汉而与楚也。”太宰乃言之王。王见之。随何曰:“汉王使臣敬进书大王御者,窃怪大王与楚何亲也?”九江王曰:“寡人北乡而臣事之。”随何曰:“大王与项王俱列为诸侯,北乡而臣事之者,必以楚为强,可以托国也。项王伐齐身负版筑为士卒先大王宜悉九江之众身自将之为楚前锋今乃发四千人以助楚夫北面而臣事人者,固若是乎?汉王入彭城,项王未出齐也。大王宜悉九江之兵渡淮,日夜会战彭城下;大王乃抚万人之众,无一人渡淮者,垂拱而观其孰胜。夫托国于人者,固若是乎?大王提空名以乡楚而欲厚自托,臣窃为大王不取也!然而大王不背楚者,以汉为弱也。夫楚兵虽强,天下负之以不义之名,以其背盟约而杀义帝也。汉王收诸侯,还守成皋、荥阳,下蜀、汉之粟,深沟壁垒,分卒守徽乘塞。楚人深入敌国八九百里,老弱转粮千里之外。汉坚守而不动,楚进则不得攻,退则不能解,故曰楚兵不足恃也。使楚胜汉,则诸侯自危惧而相救;夫楚之强,适足以致天下之兵耳。故楚不如汉,其势易见 也。今大王不与万全之汉而自托于危亡之楚,臣窃为大王惑之!臣非以九江之兵足以亡楚也;大王发兵而倍楚,项王必留;留数月,汉之取天下可以万全。臣请与大王提剑而归汉,汉王必裂地而封大王;又况九江必大王有也。”九江王曰:“请奉命。”阴许畔楚与汉,未敢泄也。楚使者在九江,舍传舍,方急责布发兵。随何直入,坐楚使者上,曰:“九江王已归汉,楚何以得发兵?”布愕然。楚使者起。何因说布曰:“事已构,可遂杀楚使者,无使归,而疾走汉并力。”布曰:“如使者教。”于是杀楚使者,因起兵而攻楚。(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二》)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项王伐齐/身负版筑/为士卒先/大王宜悉九江之众/身自将之/为楚前锋/今乃发四千人以助楚/B.项王伐齐/身负版筑/为士卒/先大王宜悉九江之众身/自将之/为楚前锋/今乃发四千人以助楚/C.项王伐齐/身负版筑/为士卒先/大王宜悉九江之众身/自将之/为楚前锋/今乃发四千人以助楚D.项王伐齐/身负版筑/为士卒/先大王宜悉九江之众/身自将之/为楚前锋/今乃发四千人以助楚/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斧质,古代的刑具。“质”通“锧”,与《鸿门宴》中“如今人方为刀俎”中的“俎”都指砧板。B.寡人,古代多用作王侯的谦称,《烛之武退秦师》中“是寡人之过也”中的“寡人”即是此意。C.北乡,亦作“北向”,即在北面,因古人往往以面北背南为卑,故指臣服于人,文中即是此意。D.“因起兵而攻楚中”的“因”与《庖丁解牛》中“因其固然”的“因”含义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随何以具体事件为依据指出九江王并非甘愿臣服于楚,而是借依附楚国之名行独立自主之实,之所以不背弃楚国,是认为汉国弱小。B.随何把楚汉双方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楚国军队表面强大却不得人心,且已陷入进不能攻取,退又无法脱身的僵局,是不足依赖的。C.随何提出九江王既然已起兵反叛,不需要灭掉楚国,只要能拖住项王几个月,汉王保证会划分土地给他,九江国也必定仍归他所有。D.随何径直闯入楚国使者的客舍,向楚国使者宣布九江王已经归附汉王,后又劝说九江王杀掉楚国使者,投奔汉王,与汉军协力作战。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大王不与万全之汉而自托于危亡之楚,臣窃为大王惑之!(2)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仪哉?(《齐桓晋文之事》)14.《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的游说艺术历来为人称道,本文中随何对太宰说的话又使用了怎样的游说技巧?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10.A11.C12.C13.(1)现在您不与万无一失的汉国交好,却要把自身托付给将要灭亡的楚国,我暗中对您的这种做法困惑不解。(2)这样,只是使自己摆脱死亡还怕不足。哪里还顾得上讲求礼义呢?14.①一针见血,指出九江王不见自己的心理,进而指明这正是自己此次出使的原因。②分析利弊,指出九江王见自己有利而无害。【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为:但当项王攻打齐国,背负修筑营墙的墙版和筑杵,身先士卒地冲杀时,您本应出动九江国的全部兵力,亲自率领他们去为楚军打先锋,可如今却只调拨四千人去支援楚军。“大王”作主语,“宜悉”作谓语,“九江之众”作宾语,故应在“大王”前断句,排除BD。“九江之众”是偏正短语,“九江”修饰中心语“众”,意思是九江国的全部兵力;“身自”是“亲自”的意思,中间不断开,排除C。故选A。【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和文言实词的意义的能力。C.“北乡……即在北面”说法错误。“北乡”是面向北,指坐在南面。D.“因起兵而攻楚中”的“因”是“趁机”的意思。句意:趁机起兵攻打楚国。“因其固然”的“因”,顺着。句意:顺着它本来的结构。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筛选信息的能力。C.“九江王既然已起兵反叛,不需要灭掉楚国”曲解文意,原文“臣非以九江之兵足以亡楚也”可知,“随何”的意思是他并不是认为九江国的兵力足够用来消灭楚军。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与”,帮助;“窃”,私下里;“惑”,感到……困惑。(2)“赡”,足;“奚”,哪里;“治”,讲求。【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1)根据“随何至九江,九江太宰主之,三日不得见。随何说太宰曰:‘王之不见何,必以楚为强,汉为弱也。此臣之所以为使。使何得见,言之而是,大王所欲闻也;言之而非,使何等二十人伏斧质九江市,足以明王倍汉而与楚也’”分析,九江王对随何避而不见时,随何一针见血的指出九江王不见自己的心理,进而指明这正是自己此次出使的原因。(2)根据“今大王不与万全之汉而自托于危亡之楚,臣窃为大王惑之!臣非以九江之兵足以亡楚也;大王发兵而倍楚,项王必留;留数月,汉之取天下可以万全。臣请与大王提剑而归汉,汉王必裂地而封大王;又况九江必大王有也”分析,随何为九江王分析利弊,指出九江王见自己有利而无害。参考译文:十一月,癸卯日,汉军使者随何来到九江王(黥布)处,九江的太宰出面接待他,连过三天仍未能见到黥布。于是随何便劝太宰说:“九江王之所以不接见我,必定是由于他认为楚国强大,汉国弱小。而这正是我此次出使的原因啊。假如能让我见到九江王,若说得有理,就是大王想要听到的;倘若说得不对,就把我们二十人斩首在九江国的街市上,这将足够表明九江王背叛汉王而与楚王相交好了。”太宰便把这些话报告给了黥布。黥布于是召见随何。随何说:“汉王派我敬呈书信给大王您,是因为我们私下里有些疑惑,不知大王您和楚王是个什么关系。”黥布道:“我是面朝北以臣子的身分侍奉他。”随何说:“大王您与楚王项羽同列诸侯,地位相等,而您却面北向他称臣,肯定是认为楚国强大,可以作为九江国的靠山了。但当项王攻打齐国,背负修筑营墙的墙版和筑杵,身先士卒地冲杀时,您本应出动九江国的全部兵力,亲自率领他们去为楚军打先锋,可如今却只调拨四千人去支援楚军。面向北侍奉他人的臣子,本来就该是这个样子的吗?汉王攻入彭城时,项王还没离开齐地回师,您理应率领九江国的全部兵力抢渡淮河,奔赴彭城投入与汉军的日夜会战,可您却拥兵万人,而无一人渡过淮河,只是袖手旁观人家的胜负。把江山社稷托付别人的人,原本就该是这个样子的吗?您这是借依附楚国之名而想要行独立自主之实,我私下里认为您的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然而您还不背弃楚国,不过是因为您认为汉国弱小罢了。但是,楚国的军队虽然强大,天下的人却给它背上了不义的恶名,这是由于它既违背盟约又杀害义帝的缘故。而汉王联合诸侯,率军回守成皋、荥阳,运来蜀和汉中的粮食,深挖壕沟,加固营垒,分兵把守边防要塞。楚军则深入反楚的梁地八九百里,老弱残兵从千里之外转运粮食,汉军却只坚守不出战。这么一来,楚军进不能攻取,退又无法脱身,所以说楚军是不足以依赖的。如果楚军战胜了汉军,各诸侯便会人人自危而相互救援。这么一来,楚军的强盛,倒恰好招致天下的军队都来与它抗衡了。所以楚国不如汉国的形势,是显而易见的。现在您不与万无一失的汉国交好,却要把自身托付给将要灭亡的楚国,我暗中对您的这种做法困惑不解。我并不是认为九江国的兵力足够用来消灭楚军了,而是觉得您如能起兵反叛楚国,项王就必定得留下来,只要拖住项王几个月,汉王夺取天下就会万无一失了。我请求随您一起提剑归汉,汉王保证会划分一块土地封给您,又何况九江国必定也仍旧归您所有啊。”黥布于是说:“那就遵命了。”即暗中许诺 随何叛楚归汉,只是一时还不敢走漏风声。楚国的使者在九江,住在客舍中,正加紧督促黥布发兵援楚。随何径直闯入客舍,坐到楚使者上面的座位上,说:“九江王已经归汉,楚国凭什么能来征调他的军队?”黥布听了大吃一惊。这时楚国使者便起身要走。随何乘势劝黥布说:“事已至此,可以就杀掉楚使者,不要让他回去,而您即火速投奔汉王,与汉军协力作战。”黥布道:“就按您指教的办。”于是杀掉了楚国使者,趁机起兵攻打楚国。(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登岳阳楼望君山【明】杨基洞庭无烟晚风定,春水平铺如练净。君山一点望中青,湘女梳头对明镜。镜里芙蓉夜不收,水光山色两悠悠。直教流下春江去,消得巴陵万古愁。【注】杨基(1326~1372年),明初诗人。累官至山西按察使,后被谗夺官,罚服劳役,死于工所。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两句总写登楼望湖所见景象,“无烟”二字点明虽是傍晚登楼,但因无雾而视线很好,为下文写望君山做好了铺垫。B.颔联、颈联写湖山之景,“一点”表明远望,“青”写树木葱茏,应上句之“春”,“镜里”二句描绘湖光山色相映成辉的景色。C.尾联两句化用“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和“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的诗句,生动而形象。D.此诗写景颇有笔力,全诗聚焦岳阳楼之景观,用白描的手法,既写眼前君山,又纵观洞庭湖景,末句以景结情,韵味无穷。16.此诗与杜甫《登岳阳楼》皆写洞庭湖景,但景与情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两首诗所写的景与情的不同之处。【答案】15.D16.(1)洞庭湖景:杜诗中的洞庭之景,坼吴楚、浮日夜,气势恢宏,充满动态之美;杨诗中的洞庭之景,总体上平静渺远,空明澄碧。(2)所表之情:杜诗表达孤舟老病的悲戚,更有对国家安危、时局动荡的忧思;杨诗更多表达的是个人的身世之愁。【解析】【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和赏析艺术特色的能力。D.“末句以景结情”错误,“消得巴陵万古愁”不写景,是直接抒情。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景物形象和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景:杜甫《登岳阳楼》中“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写洞庭的浩瀚无边。洞庭湖坼吴楚、浮日夜,波浪掀天,浩茫无际,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几云梦!杨诗中“洞庭无烟晚风定,春水平铺如练净”总写登楼望湖所见景象,“无烟”二字写出湖面的空明澄碧。“君山一点望中青,湘女梳头对明镜”二句则具体写望君山。“一点”,既是视觉的直感,也起了衬托作用,突出了湖的广阔浩森,因而楼上望山,不过“一点”而已。“青”字则写出了山的生气,暗应上句的“春”字。“镜里芙蓉夜不收,水光山色两悠悠。”二句紧扣上句写湖光山色相映,开阔渺远,悠悠无限。情:杜诗“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抒发作者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及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杨诗“直教流下春江去,消得巴陵万古愁”以水喻愁,将自己的身世感慨,思乡之念融入诗中。(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的志向是暮春时节,换上春天的衣服,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少年“________,________”,然后唱着歌回来。(2)《念奴娇·过洞庭》上阕写月下洞庭与天地一片澄清的诗句是“________”。下阕中作者“_________”的胸怀,与之气象交融、体现了诗人高洁的人格。(3)《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_______,_______”化用典故哀叹统治阶级不以此为鉴,挥霍无度,沉溺酒色,江南各朝,覆亡相继。【答案】①.浴乎沂②.风乎舞雩③.表里俱澄澈④.肝肺皆冰雪⑤.叹门外楼头⑥.悲恨相续【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沂”“雩”“澄澈”“肝肺”等。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关汉卿这一顽泼的艺术家,对社会恶势力,也从针锋相对的敌视,转向居高临下的蔑视。顽泼的君 子,已经不会从政治上寻找对手,即使是高官政客,也只看成痞子和无赖。在关汉卿的同行里不失正经的君子。例如,纪君祥把剧名定为《赵氏孤儿》,让人直接联想到刚刚灭亡的宋代皇帝就是“赵”,因此大家都称得上是“赵氏孤儿”。这一种勇敢的“密码潜藏”行为,让人①。但关汉卿经过观察,暴虐的统治者既不在乎也看不懂这种文字游戏,因此,他寻找从整体上揭示痞子和无赖的方式。他的《窦娥冤》为什么能够“感天动地”,因为窦娥是民间底层一个只知平静度日的弱女子,没有任何理由遭到迫害,但迫害还是毫无逻辑、毫无缘由地来了,而且来得那么②、严丝密缝,且昏天黑地。原因是她活在一个无赖的世界,上上下下全是无赖。如果是政见之恶,总会有前后左右关系的制约,总会有利益集团的暗规,总会有一点点矜持和掩饰,但是,无赖却是③。这就是窦娥们所遭遇的“无逻辑恐怖”。关汉卿综合成一个整体结论:整个社会就是一个无赖结构。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但关汉卿经过观察,暴虐的统治者既看不懂也不在乎这种文字游戏。B.但在关汉卿看来,暴虐的统治者既看不懂也不在乎这种文字游戏。C.但在关汉卿看来,暴虐的统治者既不在乎也看不懂这种文字游戏。D.但关汉卿观察之后,这种文字游戏暴虐的统治者既不在乎也看不见。20.2023年校园科技活动周即将拉开大幕,你所在的学校为此举办“激发科学兴趣,培养科学精神”的演讲比赛。如果班级推荐你以《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为素材写一份演讲稿,你会写出有关“科学精神”的哪两个关键词?请分别对它们作诠释。【答案】18.①肃然起敬②天衣无缝(丝丝入扣)③肆无忌惮(无所不为)19.B20.①创新精神:屠呦呦从东晋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获得灵感与启发,成功提取青蒿中的抗症物质;加来道雄依据科学家已建成的“原子对撞机”,建造自己的电子感应加速器。②探索精神:为了从中草药中寻找并提取可能具有抗疟疗效的成分,屠呦呦收集了2000个方药,挑选出可能具有抗疟作用的640个,从其中的200个方药中提取了380余种提取物,并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加来道雄因对爱斯坦未完成的理论好奇,大量阅读关于爱因斯坦及其理论的每一本书籍。③实证精神:屠呦呦为提取青蒿素反复试验,为了确认青蒿提取物对人体安全,不惜以身试药;加来道雄为验证“反物质"的存在,自己动手建设实验室,建造电子感应加速器。【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①处,语境讲“这一种勇敢的‘密码潜藏’行为”带给人的感受,“密码潜藏”行为应该是指纪君祥把剧名定为《赵氏孤儿》的行为,这样的行为让人佩服,令人尊敬等。可以用“肃然起敬”。肃然起敬:形 容对某人或某件事产生了敬佩之情。第②处,语境讲对窦娥的迫害来的有条不紊,恰合时宜,可以用“丝丝入扣”,用“天衣无缝”也可以。天衣无缝:比喻事物完美自然,浑然天成,周密细致。丝丝入扣:比喻做得十分细致,有条不紊,一一合拍。第③处,语境修饰“无赖”,强调无赖什么坏事都做,可以用“肆无忌惮”,也可以用近义词“无所不为”等。肆无忌惮:放肆而毫无一点顾忌和害怕。无所不为:指什么事都干得出来。【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两处语病:一是中途易辙,前半句主语“关汉卿”,后半句主语是“统治者”,可将前句改为“但在关汉卿看来”。二是语序不当,应先“看不懂”,再是“不在乎”。全部修改正确的是B项。故选B。【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创新精神:由《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原文“为了寻求答案,我们查阅了大量的文献。最早提到青蒿治疗疟疾的记录,出现在东晋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中,书中有这样的话:又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这句话让我深受启发:我们使用通常的加热提取方式,也许恰恰破坏了青蒿的活性成分。因此考虑改为低温提取,以保存其抗疟有效成分。改变提取方式后,抗疟效果果然大幅度提升!”可见屠呦呦从东晋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获得灵感与启发,成功提取青蒿中的抗症物质;由《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原文“年轻人的一个优点就是不会由于世俗的约束而畏葸。不前,而这种约束对于大多数成年人而言通常似乎又很难超越。没有考虑所要遭遇的困难,我就开始着手建立我自己的原子对撞机。我一直研究科学文献,最后我确信能够建造一台所谓的电子感应加速器”可见,加来道雄依据科学家已建成的“原子对撞机”,建造自己的电子感应加速器。探索精神:由《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一小步》原文“在第一阶段,我收集了2000个方药,挑选出可能具有抗疟作用的640个,从其中的200个方药中提取了380余种提取物,在小白鼠身上测试抗疟效果”可见,为了从中草药中寻找并提取可能具有抗疟疗效的成分,屠呦呦收集了2000个方药,挑选出可能具有抗疟作用的640个,从其中的200个方药中提取了380余种提取物,并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由《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原文“由于好奇,我就决定学习我能学到的关于爱因斯坦的一切,包括他的未完成的理论。我记得,我花了好多时间静静阅读我能够找到的关于这个伟人和他的理论的每一本书”可见,加来道雄因对爱斯坦未完成的理论好奇,大量阅读关于爱因斯坦及其理论的每一本书籍。 实证精神:由《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原文“在20世纪70年代的历史环境下,新药的临床试验很难开展。为了战胜疟疾,我和我的同事勇敢地做志愿者,第一批尝试青蒿提取物,以确认其对人体的安全性”可见,屠呦呦为提取青蒿素反复试验,为了确认青蒿提取物对人体安全,不惜以身试药;由《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原文“我购买了少量的钠-22,它是一种能够自然地放射正电子(电子的反物质)的放射性物质。然后我建造了一个云室,在云室中可以看到亚原子粒子留下的踪迹。这样我就能够拍下好几百张由反物质留在云室中的精美照片。紧接着,我找遍周边地区大量的电子仓库,装配必需的硬件设备,包括好几百磅重的废品处理钢,在我的车间建造一个230万电子伏特的电子感应加速器,这个加速器完全有能力产生一束反电子”可见,加来道雄为验证“反物质”的存在,自己动手建设实验室,建造电子感应加速器。(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0分)21.下面材料从四个方面对“榭”作了介绍,请筛选信息,保留各方面的主要内容,压缩成一段文字,不超过65个字。榭,是中国园林建筑中依水架起的观景平台。建造的传统做法是:在水边架起一个平台,平台一半深入水中,一半架于岸边,平台四周以低平的栏杆相围绕,常与廊、台组合在一起。榭的平面形式比较自由,但通常为长方形,其临水一侧特别开敞,有时建筑物的四周都立着落地门窗,四面敞开,显得通透、畅达。榭常有卷棚歇山式样的屋顶,檐角地平轻巧;檐下有玲珑的挂落、柱间微曲的鹅项靠椅和各式门窗栏杆等,常为精美的木作工艺,既朴实自然,又简洁大方。榭的主要功能是点缀水景,供游人观赏水景,在旅游中亦常作茶室之用,游人在此一方面可休息纳凉,另一方面还可品茗观景,一举多得,是驻足观赏水景的理想之地。【答案】①榭是依水架起的平台,常与廊、台组合;②多为长方形,四周开阔畅达;③榭上有顶、檐角轻巧,檐下有木艺装饰;④功能点缀水景、休闲与观景。【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语段的能力。由“榭,是中国园林建筑中依水架起的观景平台。建造的传统做法是:在水边架起一个平台,平台一半深入水中,一半架于岸边,平台四周以低平的栏杆相围绕,常于廊、台组合在一起”可提炼出:榭是依水架起的平台,常与廊、台组合。由“榭的平面形式比较自由,但通常为长方形,其临水一侧特别开敞,有时建筑物的四周都立着落地门窗,四面敞开,显得通透、畅达”可提炼出:多为长方形,四周开阔畅达。由“榭常有卷棚歇山式样的屋顶,檐角地平轻巧;檐下有玲珑的挂落、柱间微曲的鹅项靠椅和各式门窗栏杆等,常为精美的木作工艺,既朴实自然,又简洁大方”可提炼出:榭上有顶、檐角轻巧,檐下有木艺装 饰。由“榭的主要功能是点缀水景,供游人观赏水景,在旅游中亦常作茶室之用,游人在此一方面可休息纳凉,另一方面还可品茗观景,一举多得,是驻足观赏水景的理想之地”可提炼出:功能是点缀水景、休闲与观景。整合信息时,要注意语言连贯,并注意字数要求。22.“戏剧冲突”是构成戏剧情境的基础,我们可以在“冲突”中看出人物的性格与剧本的立意。请你从下面三个组合中选择一个,围绕戏剧冲突的作用写一段文字。要求:符合原著内容;观点鲜明,条理清晰;不少于80字。组合作品人物冲突1《雷雨》周朴园周朴园与鲁侍萍2《哈姆莱特》哈姆莱特复仇与徘徊3《窦娥冤》窦娥咒骂天地与向天誓愿【答案】组合一:周朴园和鲁侍萍的冲突是人物阶级身份的冲突。三十年前周朴园因为要迎娶有钱有地位的小姐而对鲁侍萍始乱终弃,三十年后周朴园认出鲁侍萍前后的态度变化,展现出他作为封建家族大家长对个人和家族地位、名声、利益的维护,折射出周朴园的虚假、残酷无情,表达了对剥削阶级的控诉和劳动人民的同情。组合二:哈姆莱特的复仇与徘徊是个人理智与情感道德的冲突。他的道德教育让他要为父报仇,但他又受到了人文主义思想的启蒙,这让他反复质疑复仇的逻辑性,不断寻求更加正当合理的时机和手段完成复仇。这种冲突展现出他多愁善感,无力承担责任的性格,也体现了他复杂的思想和崇高的精神境界,表达了作者对人文主义理想的思考。组合三:窦娥的行为是自身的矛盾冲突。窦娥临终前许下三桩誓愿的实现是超常之事,需寄希望于鬼神,这与窦娥之前质疑甚至直斥天地相冲突。这样的冲突让人物形象更加完整饱满,既体现了她刚强坚贞、宁折不屈的反抗精神,又展现出其受制于社会认知而未能完全觉醒的一面,突出了她的悲惨命运,也赞扬了她的反抗精神。【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戏剧冲突极其作用的能力。解答时概括出戏剧冲突的类型,再结合剧本情节内容作具体阐释。《雷雨》中周朴园和鲁侍萍的冲突是人物阶级身份的冲突。周朴园与鲁侍萍之间的矛盾,其源头在于周二 一年前对鲁的抛弃。这一抛弃的行动是在家族的压迫下做出的,是源于当时社会上“门当户对”的主流思想观念,个人的力量在时代背景的浪潮下显得无比渺小,微不足道。也正是因为这一次抛弃,鲁侍萍另嫁鲁贵,才有了四凤的出生和后面的那一场不伦之恋,并在最终酿成了悲情的苦果。在叙述家庭矛盾纠葛、怒斥封建家庭腐朽顽固的同时,反映了更为深层的社会及时代问题。《哈姆莱特》中哈姆莱特的复仇与徘徊是个人理智与情感道德的冲突。主人公哈姆莱特,当他证实了叔父杀父仇人的身份、决心复仇之后,却因为对方正在祈祷的行为而犹豫不决,最终与仇人同归于尽。那段有关“生存还是毁灭”的著名独白,昭示了人物性格内部的激烈斗争,最终使他成为了一个“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这个人物既有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反封建、崇尚人的理性的特征,又有宫廷贵族后代悲观、忧郁的消极一面。在剧中,作者集中揭示了他的人文主义理想和他对现实的悲观认识的冲突。剧中他的四次独白,表现了他在复仇之前的心理斗争。哈姆莱特的悲剧结局有宫廷斗争险恶复杂的一面,也有他自身性格局限的原因。莎士比亚通过这个人物的悲愤与失望、苦闷与彷徨,批判了丑恶的现实,也揭示出哈姆莱特悲剧的必然性。《窦娥冤》中窦娥咒骂天地与向天誓愿的行为是自身的矛盾冲突。女主人公窦娥在含冤临刑前发出了三桩誓愿:血飞白练、六月降雪、亢旱三年。她要苍天证实她的清白无辜,她要借异常的事象向人间发出强有力的警示。《窦娥冤》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设计了三桩誓愿的超现实情节,通过这惊天动地的描写,关汉卿希望唤醒世人的良知,激发世人对不平世道的愤慨,催促世人为争取公平合理的社会而抗争。作品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显示正义抗争的强大力量,寄托了作者鲜明的爱憎,反映了人民伸张正义、惩治邪恶的愿望,也反衬出社会的黑暗。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浩如烟海的古代经典著作,是弥足珍贵的中华文化遗产。高中统编教材从中选取了许多经典篇目,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烛之武退秦师》《庖丁解牛》《齐桓晋文之事》《鸿门宴》等等,这些经典篇目往往给我们诸多帮助,诸多智慧,使我们在青春的赛道上更好地奔向未来。但是,当下不少高中生不喜欢读这些经典篇目,有的认为它们由文言文写成,和白话文差距大,太难读;有的认为它们离我们当代生活太远了,和当下没有什么关系,不必读;有的认为它们不如时下的流行读物通俗有趣,没兴趣读。这引起我们的思考。你所在的班级将召开以“经典篇目与青春成长”为主题的班会,请结合以上材料及你读过的经典篇目写一篇发言稿,谈谈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议论文文体,自拟标题,选好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与经典同行,成少年君子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古语云“书如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确实如此,阅读我们书中的经典文章,能让我们心灵明净如水,开拓视野,丰富阅历,成为求真向善爱美的新时代少年君子。当香茶伴经典,让阅读经典成为一种习惯之时,便是少年君子有成之时。阅读经典,首先应“悦读”。“好读者不如乐读者”,阅读经典可激发少年游历之乐,让我们做领阅山河的爱美少年君子。时间有限,阅读经典的心灵的空间无限。悠悠间,踏遍了万里山河,阅读经典,我们能乘仙鹤登上黄鹤楼,领略其宏伟壮观;随归雁悠然停留在江边,征蓬出汉塞,领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塞外雄浑之景;抑或是举起觥筹与明月共饮,驾着扁舟与鱼虾相伴……阅读经典,让生命的经历陡然加宽,让我们收获心灵的震撼,让我们在游历山水之间,逐渐成为爱山水之美的少年君子。阅读经典能激发交流之乐,做领悟道义的向善少年君子。古时圣贤之人都空虚寂寞,唯有其著作流传其名,我们阅读这些经典便可一次次同伟大的灵魂碰撞,一次次同伟大的精神交谈。那是“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的豪迈;那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勇;那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那是“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责任和胆识……有这些,我们无不从经典中领略到为人处事之道义。正是经典,逐渐引导我们成为向善的少年君子。阅读经典能激发思考之乐,做勤于求知的求真少年君子。苏格拉底说过“没有思考的人生是失败的人生”,而阅读经典,从经典中求知,往往是我们思考的起点。读到圆明园的破败,回味其惨痛历史,不禁泪下心酸:昔日何等的辉煌,今者皆成废墟。这是为什么?读到雨果“两个强盗”的论断,我们可以知道之所以这样,正是“国不强,国之不国”的噩梦!读到“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时,我们会思考,是怎样的灵魂在阳光下独自盛开,孤独地装点世界……在阅读经典中思考,我们能成为乐于求真的少年君子。“读书养气”,在阅读经典时,我们也吸取了其精华,读天下之经典,养人间正气。同读《红楼梦》,有人可以读出宝黛爱情一波三折,有人可以读出封建社会专制制度无形“杀人”……孟子有云:“吾善养浩然之气也。”正是说的这个读书养气的道理。最是经典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让阅读经典成为一种习惯吧,享受阅读经典之乐,用真诚的热心去迎接那字里行间饱含睿智的思想和美好的感情,与经典同行,成少年君子。我的发言结束,谢谢大家!【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本次作文以“经典篇目与青春成长”为话题,旨在引导当代青年学子通过阅读古代经典篇目,汲取智慧,在繁杂、浮躁的社会氛围中更好地学习和生活,更好地实现青春成长的价值。所给材料可分为两个层次:首先提出古代经典篇目的重要性及意义,并列举了高中统编教材中选取的古代经典篇目,指出其对青年成长的价值。其次,用“但是”转折,陈述了部分高中生对阅读古代经典篇目不太喜欢、存在误解的现象。“这引起我们的思考”句中的“这”,所指的是上面两个层次的内容,也就是古代经典篇目有价值却不被很多学生理解的矛盾。材料引发学生思考,经典篇目重大价值是什么,对青年成长带来什么影响,要如何学好经典篇目,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首先,“经典篇目”,根据材料提示,应特指古代的经典文学作品,可以是教材出现的古代经典篇目,也可以是学生课外阅读过的古代经典文学作品,可以是一篇一本,也可以是多篇多本。“经典篇目”不能泛化,不宜用“中华传统文化”“中国古代文化”等替代、套用。其次,经典篇目,给予青年成长的帮助是多方面多层次的。一是通过阅读经典篇目可以感受汉语之美,培养良好的语感;二是它具有文化价值,通过它们让学生对古代文化与古代社会生活有感性的了解,可以深化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增强文化自信;三是有助于学生了解忧国优民、心怀天下、坚守道义、敢于担当的民族精神,进而自觉承担匡世济民的责任;四是有助于学生养成理性思维方式,学会理性判断,培养大胆质疑、缜密推断的批判性思维习惯,进而对社会生活特别是网络生活中的问题理性发声;五是有助于学生学会知人论世,认识社会历史的复杂性,锻炼和提高逻辑思维与直觉思维的能力,能透过复杂的表象深入分析问题。经典篇目的价值当然不只以上几点,学生应结合读过的具体经典篇目,结合篇目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或评论,挖掘其独有的价值,思考其助力青春的意义,不宜泛泛而谈。同时,对材料列举的部分高中生对阅读古代经典作品的偏见,不可置之不理,应有所批驳。可择其中某一两点进行批驳。“认为它们由文言文写成,和白话文差距大,太难读”,实际上是阅读经典时存在的畏难情绪;“认为它们离我们当代生活太远了,和当下没有什么关系,不必读”,实际是一种功利阅读的心态;“为它们不如时下的流行读物通俗有趣,没兴趣读”,实际是缺乏深度阅读意识。亦可从整体入手,揭示其本质错误,即未认识到经典在当今时代的价值,特别是经典作品对青年的成长的积极意义。任务解读:以“经典篇目与青春成长”为主题,要围绕“经典篇目”与“青春成长”两个核心词展开,不可只围绕阅读经典篇目脱离青春成长,要阐述经典篇目对青春成长的特殊价值与意义;“结合以上材料及你读过的经典篇目”,读过的经典篇目可以是教材中的,也可以是学生课外阅读过的,可以一篇也可以多篇。发言稿,要符合发言稿的格式要求,要有对象意识,面向全班同学,应充分考虑同学在阅读经典篇目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行文时,以“经典篇目与青春成长”为主题,要围绕“经典篇目”与“青春成长”两个核心词展开,不可只围绕阅读经典篇目脱离青春成长,要阐述经典篇目对青春成长的特殊价值与意义;“ 结合以上材料及你读过的经典篇目”,读过的经典篇目可以是教材中的,也可以是学生课外阅读过的,可以一篇也可以多篇。发言稿,要符合发言稿的格式要求,要有对象意识,面向全班同学,应充分考虑同学在阅读经典篇目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立意:1.经典篇目,助力青春成长。2.阅读经典篇目,不负青春成长。3.经典篇目不过时,青春成长有依托。4.从经典篇目中汲取青春成长之钙。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10-07 20:46:01 页数:25
价格:¥2 大小:59.60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