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河南省郑州市六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1

2/21

剩余19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2—2023学年下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高一年级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首都博物馆正在举办两个精品展,一个是南昌汉代海昏侯考古成果展,一个是纪念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四十周年特展。展览甫一开始,便引来热切关注,预约名额很快告罄。文物曾“乏人问津”,只为少数专家学者所识,如今竟备受大众青睐。这反映了大众对文物价值的渴求,也提醒我们,要合理利用文物,充分发掘其文化内涵,让沉睡的古老文物“活”起来,发挥它们在公众知史爱国、鉴物审美,以及技艺传承、文化养心等方面的作用。文物是人类触摸历史的“活化石”,每一件文物都是历史故事的讲述者。一件件出土文物,一个个考古故事,足以让每个观展者沉浸在千年历史之中——无论是拿着放大镜对着一枚玉器细细观察的老人,还是那些被罕见金饼“亮瞎眼”的年轻人。很难想象,三千多年前的工匠,如何将一块玉石切割成型,又琢磨成高8.1厘米,厚只有0.3厘米、憨态可掬的对尾鹦鹉。那一套套大气而不失华丽的西汉编钟,虽静默无声,却仿佛让我们听到了古老的宫商角徵羽……那些走向博物馆的热切步伐,让我们看到了经济快速发展后现代人对“精品文化”消费的需求,更看到了现代人对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历史追问。精美的文物凝聚着工匠们的心血和智慧,不仅代表了当时高超的技艺水平,而且有助于现代技术发展。古代不少青铜器都是用失蜡法制造的。20世纪初,德国人曾用失蜡法铸造工业用齿轮;1929年,又对失蜡法进行改造,以硅酸乙酯为耐火涂料,用熔点达1500℃的铬钨钴合金制成假牙。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人奥斯汀在云南保山见到用失蜡法铸成的青铜器,大受启发,铸成了喷气发动机叶片和涡轮盘。之后,失蜡法技艺发展成为现代精密铸造技术。(取材于杨雪梅、黄洋的相关文章)材料二:文物与大众亲密接触才能实现其价值,可是与海量文物库藏相比,目前展出的文物只是九牛一毛。由于展出空间有限、担心损毁等原因,很多文物都“藏在深闺人未识”。感谢数字技术,打破了层层壁垒,盘活了很多被“雪藏”的文物,使之在线上“活”起来。大众足不出户,便可欣赏到以前难得一见的珍贵文物。在尊重历史文化遗产的基础上,数字技术不断将今人的创造融入传统文物,使之获得了新生。文物不再仅仅是摆在展柜里的静态展品,而以更加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方式走近大众,真正“活”了起来。动漫技术在文物的文化创意中越来越受重视。三星堆博物馆与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合作推出了数字 动漫《神树的传说》,以新近发掘的海昏侯墓为素材的动画作品《海昏魔镜》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备着。借助动漫,专业的学术介绍变成了幽默的旁白和“萌萌哒”的漫画,“高冷”的文物也一下子变得活泼起来,实现了学术性、趣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其实,早在1981年,我国已有让文物“活”起来的动画作品——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根据敦煌壁画《鹿王本生》的故事创作了《九色鹿》。无数人通过这部动画片知道了莫高窟,看到了敦煌壁画。移动应用程序(APP)以新鲜时尚的方式提供给观众审美与求知、娱乐与鉴赏的多元文化体验。过去,由于保存和展出的特殊要求,五代的《韩熙载夜宴图》能够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机会十分有限。故宫博物院推出的《韩熙载夜宴图》APP弥补了这一缺憾,让观众随时随地可以欣赏这幅传世经典的精妙之处,在鲜活的文化体验中感受中国古代绘画作品的非凡魅力。此APP独创了三层立体赏析模式——总览层、鉴赏层和体验层,使这幅“数字画卷”可远观、可近赏,全方位向观众解读画作中的每个细节。点开APP,琵琶声起,拨动江南寂静的月色,观众仿佛随着画家顾闳中一起,走进韩府。画卷中的墨痕笔意、人物的衣纹表情都纤毫毕现。轻轻触动屏幕,指尖所至之处,似有烛光追随;移动“烛光”,人物、用品的名称、典故一一呈现,如同“秉烛夜读”,在静夜里与千古佳作“对话”……忽然之间,画中人“活”了起来,乐伎轻扫琵琶,舞伎翩翩起舞,画与真实的界限瞬间模糊起来,观众沉浸在画卷创造的艺术氛围之中。虚拟现实技术(VR)借助计算机图形系统、传感器技术等生成三维环境,创造出一种崭新的人机交互状态,通过调动用户的多种感官,带来沉浸感觉。以前,游客只能在兵马俑坑外观看,有了VR技术,戴上特制的眼镜,你会发现自己置身坑内,变身成了一个兵马俑,低头就能看到自己的身体——残破却依然威严。抬起抬头来,你会发现博物馆的穹顶慢慢向两边散开,建筑逐渐退去,转化成荒野,风沙弥漫,你的身体同时下沉,身处地表起伏的俑坑之中,周围是千军万马……(取材于胡克非、张英等的相关文章)材料三:有的博物馆认为保护好文物不出事情是头等大事,将文物封闭在库房,秘不示人,觉得这样才可以确保万无一失。其实不然,“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有些文物同样如此。2010年浙江省博物馆利用馆藏的“彩凤鸣岐”和“来凰”,举办了唐代雷琴演奏会。古琴属于漆器,很难保存。这两把古琴之所以能历经千年保存下来还能使用,是因为历朝历代都有人使用它。古琴在安装上琴弦以后,才能保持力学上的平衡,不至于散架。数字技术使文物在线上“活”起来,更是对文物的一种保护。敦煌石窟集珍贵性、脆弱性于一身,历经千年的莫高窟艺术品,每一件都像岌岌可危的病人,游客的参观成为莫高窟最大的隐患。2003年,莫高窟全年游客接待量为30多万人次,2014年已增长到81万人次。根据测算,莫高窟一天的游客接待量极限在3000人次左右,而黄金周的日接待量曾超过2万人次,莫高窟不堪重负。实验监测数据显示,40个人进入洞窟参观半小时,洞窟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升高5倍,空气相对湿度上升10%,空气温度升高 4℃,这都有可能侵蚀壁画,加速其老化。在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双重作用下,彩塑和壁画正在缓慢退化,千百年后人们何以领略莫高窟的神韵?面对日益增多的游客,如何化解保护和利用的矛盾?敦煌数字化工程,犹如一缕明媚的科技之光,照进古老的莫高窟。有了数字化展示中心,游览模式发生了变化,艺术体验搬到洞窟外面,游客先通过数字化体验艺术“做足功课”,再进个别洞窟实际体验。这种模式既能满足游客看真品的需求,同时又减少了在洞窟内的停留时间,减少了对莫高窟的破坏。中心建成后,游客停留时间由2小时缩短至70分钟左右,莫高窟最高日接待游客量因此可提高到6000人次。(取材于黄洋、祝越、周龙等的相关文章)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用失蜡法铸造青铜器的技术对喷气发动机叶片和涡轮盘的铸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B.《九色鹿》是最早让文物“活”起来的原创动画作品,它使无数人知道了莫高窟和敦煌壁画。C.数字技术增强了文物欣赏的趣味性,使文物以更加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方式走近大众。D.虚拟现实技术创造出崭新的人机交互状态,使兵马俑坑中的兵马俑如在目前。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文物原来只为少数专家学者所识,现在却走近了大众。如果用诗句来描述这一现象,下列最合适一项是()A.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B.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C.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D.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3.根据材料三,下列关于文物保护和敦煌“数字化展示中心”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将文物“深藏闺中”不是最好的保护方法,有些文物使用起来反而有利于保存。B.彩塑和壁画的退化有自然因素的作用,二氧化碳含量的降低也会加速壁画的老化。C.敦煌“数字化展示中心”改变了洞窟的游览模式,减少了对莫高窟的破坏。D.有了数字化展示中心以后,莫高窟最高日接待游客量不降反增,体现了数字化工程的优势。4.请结合上述三则材料,简述让文物“活”起来的意义。5.为了说明观点,材料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答案】1.C2.C3.B4.(1)发挥文物在公众知史爱国、鉴物审美,以及技艺传承、文化养心等方面的作用。(2)使更多文物得以展示,使文物更容易被大众接受并理解。(3)有利于一些文物的保存与保护。5.(1)例证法,德国人和美国人受青铜器失蜡法的启发铸造了现代工业用产品,论证了文物的技术有助于现代技术发展。(2 )对比论证,以《韩熙载夜宴图》过去和现在展出方式的对比,论证了数字技术对文物展出和观众体验的巨大作用。(3)引证法,引用《吕氏春秋·尽数》中的句子,生动地说明有些文物只有继续使用才利于其保存。(4)比喻论证,把“敦煌石窟”比喻为“病人”,生动地说明了它的脆弱。【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A.“对……铸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说法于文无据,原文是“美国人奥斯汀在云南保山见到用失蜡法铸成的青铜器,大受启发,铸成了喷气发动机叶片和涡轮盘”,可见失蜡法铸造青铜器的技术只是起到“启发”作用;B.“最早”于文无据,原文只是说“其实,早在1981年,我国已有让文物‘活’起来的动画作品——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根据敦煌壁画《鹿王本生》的故事创作了《九色鹿》”,没有说它是“最早”的作品;D.“使兵马俑坑中的兵马俑如在目前”不是“人机交互状态”的全部体现,原文是“有了VR技术,戴上特制的眼镜,你会发现自己置身坑内,变身成了一个兵马俑……身处地表起伏的俑坑之中,周围是千军万马……”,可见是VR技术是让观众变身为“兵马俑”。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句含义及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A.“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意思是说,这样的乐曲只能是天上才有的,人世间有能听到几回呢?不能体现“走近大众”;B.“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意思是读书人长期攻读诗书默默无闻。一旦考取功名,就名扬天下。这是说文物名气大,不合题干要求;C.“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乌衣巷》,意思是当年豪门檐下的燕子,如今已飞进寻常百姓家里。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要素:“文物原来只为少数专家学者所识”与“现在却走近了大众”,本选项中的“燕”就是“文物”,诗句中的“王谢”就是材料中的“少数专家”,诗句中的“百姓”就是材料中的“大众”,可以用来描述“文物原来只为少数专家学者所识,现在却走近了大众”。D.“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对董大的劝慰。说“莫愁”,说前路有知己,说天下人人识君,以此赠别,足以鼓舞人心,激励人之心志。不符合题干要求。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B.“二氧化碳含量的降低也会加速壁画的老化”错。原文是“实验监测数据显示,40个人进入洞窟参观半小时,洞窟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升高5倍,空气相对湿度上升10%,空气温度升高4℃ ,这都有可能侵蚀壁画,加速其老化”,可见是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会加速壁画的老化。故选B。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材料一首段提出“发挥它们在公众知史爱国、鉴物审美,以及技艺传承、文化养心等方面的作用”由此可概括出在公共知史爱国、鉴物审美,以及技艺传承、文化养心等方面的作用;材料二首段提到“数字技术盘活了很多被‘雪藏’的文物,使之在线上‘活’起来。大众足不出户,便可欣赏到以前难得一见的珍贵文物”,下文接着以动漫技术、移动应用程序、虚拟现实技术为例,具体阐述了数字技术使文物得到展示,使人们易于理解和接受文物;材料三首段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有些文物同样如此”,第二段又强调“数字技术使文物在线上‘活’起来,更是对文物的一种保护”,可见使文物“活”起来更有利于保护文物。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能力。例证法,如材料一“古代不少青铜器都是用失蜡法制造的。20世纪初,德国人曾用失蜡法铸造工业用齿轮……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人奥斯汀在云南保山见到用失蜡法铸成的青铜器,大受启发,铸成了喷气发动机叶片和涡轮盘”,德国人和美国人受青铜器失蜡法的启发铸造了现代工业用产品,论证了文物的技术有助于现代技术发展。对比论证法,如材料二“过去,由于保存和展出的特殊要求,五代的《韩熙载夜宴图》能够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机会十分有限。故宫博物院推出的《韩熙载夜宴图》APP弥补了这一缺憾,让观众随时随地可以欣赏这幅传世经典的精妙之处”,以《韩熙载夜宴图》过去和现在展出方式的对比,论证了数字技术对文物展出和观众体验的巨大作用。引证法,如材料三“有的博物馆认为保护好文物不出事情是头等大事,将文物封闭在库房,秘不示人,觉得这样才可以确保万无一失。其实不然,‘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有些文物同样如此”,引用《吕氏春秋·尽数》中的句子,生动地说明有些文物只有继续使用才利于其保存。比喻论证,如材料三“敦煌石窟集珍贵性、脆弱性于一身,历经千年的莫高窟艺术品,每一件都像岌岌可危的病人,游客的参观成为莫高窟最大的隐患”,把“敦煌石窟”比喻为“病人”,生动地说明了它的脆弱。(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白雪的墓园迟子建 (1)父亲去世的日子离除夕仅有一月之差。父亲没能过去年,可我们必须要过这个年。(2)天非常寒冷,我站在火炉旁不停地往里面添柴。火苗像一群金发小矮人一样甩着胳膊有力地踏着脚跳舞,火星则像蜜蜂一样嗡嗡地在炉壁周围飞旋。炉火燃烧的声音使我非常怀念父亲。(3)母亲躺在她的屋子里,炕很暖和,但我知道她没有睡着。她还不到五十,头发仍是乌色的,全家人中最痛苦的莫过于她了,可她并不像其他失去丈夫的女人一样大放悲声。她很少哭,有时哭也是无声的,这种沉重的不愿外露的哀思使我们非常害怕。在我年幼的时候,年前的这段时光中,母亲常常是踏着缝纫机为我们做新衣裳,那种好听的“嗒嗒嗒”的声音就像割麦子一样。那时候厨房里总是热气腾腾,一会儿蒸年糕了,一会儿又用大锅烧水洗衣裳了,干柴在火炉里毕剥作响,乳白的水汽云雾般地涌动,晃得人眼神恍惚。往往是父亲撞上了我们,或者我们撞上了母亲,无论谁撞了谁都要乐一阵子。(4)我站在火炉前茫然若失。我的心很空,眼前总是闪现出山上墓园的情景。父亲现在睡着的地方是我小时候进山最害怕的地方,因为那里使我有一种莫名的忧伤。现在我才明白悬了多少年的心只是因为那里会成为收留我亲人的地方。现在它成了父亲的墓园,我才不害怕经过那里,我才心平气和地第一次认真观察那里的景色:那里地势较高,背后有一个平缓的山坡,山坡上长着稀疏的樟子松。而坡下,也就是墓园四周却是一大片清一色的落叶松,它们全都直直地卧在丰盈的白雪之上,是一片十分年轻的树木。再过百年,这些树木蔚为壮观的时候可能会使墓园看上去十分古老,它们的环绕将使灵魂越来越宁静。(5)炉火越来越旺了,弟弟从火炉西侧最小的一间房子里走出来,走到我身旁。他黑着脸,一声不吭地争着抢我手中的炉钩子,他也想来烧火。我把炉钩子让给他,转回身,朝厨房走去。这时我突然听见母亲的房门响动的声音,接着我听见弟弟扔炉钩子的声音,他似乎是追着母亲出去了。他怕她出去想不开,我们都怕这样,所以母亲一出门总得有人装做无意地出去跟踪。不一会儿,弟弟先开门回来了,他手里提着一只竹筐,里面装满了碗和盘子。他神色有些喜悦地对我说:“咱妈想过年了,她去仓房里收拾过年用的东西。”我如释重负。(6)母亲把我们姊妹几个叫到一起,向我们布置忙年的工作。母亲一旦活起来,我们也就跟着活起来了。母亲吩咐活儿的时候她的左眼里仍然嵌着圆圆的一点红色,就像一颗红豆似的,那是父亲咽气的时候她的眼睛里突然生长出来的东西。我总觉得那是父亲的灵魂,父亲真会找地方。父亲的灵魂是红色的,我确信他如今栖息在母亲的眼睛里。(7)再有两天就是年三十,我们要依照风俗去山上请爸爸回家过年。一大早,母亲就起来忙着煎鱼、炒鸡丝和摊鸡蛋,她做这些都是上坟用的,而我们姐弟三人则在里屋为父亲打印纸钱。等一切都准备停当我们将要出发的时候,母亲突然说:“让我也去吧。”母亲垂下手,很自然地征求我们的意见。我和弟弟同时看了看姐姐,姐姐说:“你别去了,我们去就行了。”“可我还一次也没去过呢。”母亲很有些委屈地说。她飞快地摘掉围裙,冲进里屋去找围巾和手套。我们姐弟三人趁她还没出来就先溜出家门。她不知道父亲墓园的确切位置,而且她发现我们是故意摆脱她之后,她绝对 不会再追赶我们的。从墓园回来已近晌午,厨房里很温暖,炉火很旺。母亲头也不抬地守着一只盆子剐鱼,看来她是生了气了,她很少这样对我们生气。(8)年三十,按照母亲的吩咐姐姐必须回婆家过年,那么只有我和弟弟同她共度除夕之夜了。为了不惹她伤心,我们在那一天都表现得出奇的勤快,而且都装出很高兴的样子。午夜之时,外面的爆竹声连成一片,像地震似的。母亲像往年一样以家庭主妇的身份站在灶前煮饺子,而我和弟弟则马不停蹄地往桌子上摆菜、筷子、酒杯和食碟。我们坐在桌前举起酒杯为新年做着陈旧的祝福。母亲神情极其镇静。自始至终,她没有落一滴泪,她的眼睛里收留着那个柔软的孩子般地栖息在她眼底的灵魂——那枚鲜红的亮点同母亲的目光一起注视着他们在这个世界上创造的共同的孩子。那天夜晚,炉火十分温存,室内优柔的气氛使我们觉得春天什么时候偷偷溜进屋里来了。(9)初一的时候天忽然下起漫无边际的大雪,我很迟才从梦中醒来,觉得屋子里暖洋洋的,用手试试火墙,才知母亲早已起来生过火炉了。我披好衣裳,下地,去母亲的房间。可我突然发现母亲不在房间里,她的房间收拾得十分干净。我的心沉了一下,慌慌地去把弟弟摇醒,“妈妈不见了。”我说,“不会走远吧。”弟弟穿衣起来跑到屋外的院子里去找母亲,但怎么也没能找到。我们急得几乎要放声哭了。(10)母亲会不会因为一时思念成疾而真的抛下我们呢?我的眼前突然闪现出山上墓园的情景。现在那里是白雪的墓园,母亲会不会去那里了呢?没等我说出这个可怕的想法,母亲突然推门而入了。她的身上落着许多雪,她围着一条黑色的头巾,脸色比较鲜润,目光又充满了活力。(11)“你去哪儿了,急死我们了。”我说。(12)母亲摘下围巾,上上下下地拍打着她身上的雪花,有些不好意思地笑笑,轻轻地告诉我们:“我看你爸爸去了。”(13)“找到地方了吗?”我们问她。(14)“我一上山就找到了。”她垂下眼睑低声地说,“我见到他的坟时心里跳得跟见到其它的坟不一样,我就知道那是你爸爸。”(15)“他那里真好。”母亲有些迷醉地说,“有那么多树环绕着,他可真会找地方。春天时,那里不知怎么好看呢。”她说完走进里屋把围巾手套放置好,又重新走回厨房,戴上围裙,掀开炉圈去看炉膛的火,这时我才吃惊地发现她的眼睛如此清澈逼人是因为那颗红豆已经消失了!看来父亲从他咽气的时候起就不肯一个人去山上的墓园睡觉,所以他才藏在母亲的眼睛里,直到母亲亲自把他送到住处,他才安心留在那里。窗外的大雪无声而疯狂地漫卷着,我忽然明白母亲是那般富有,她的感情积蓄将使回忆在她的余生中像炉火一样经久不息。这时母亲温和地转过身来问我们:“早饭你们想吃点什么?”(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母亲起初躺在屋子里,后来“活起来” 准备过年,又独自去墓园看父亲,这些表现说明她已走出悲痛,开始了新的生活。B.年幼时,年前的时光总是忙碌而温馨;而今年,父亲的离世让全家沉浸在悲痛中,没有了往年属于这个时间的欢声笑语。C.弟弟黑着脸抢炉钩子,也来烧火,这一系列举动体现了弟弟对“我”的不满,说明父亲去世后,姐弟之间也出现了隔阂。D.年三十的前两天,母亲备好祭品,本想和姐弟三人一起去给父亲上坟,却被拒绝,姐姐断然拒绝的态度令母亲非常生气。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父亲没能过去年,可我们必须要过这个年”,既表达了失亲之痛,让悲伤的情调笼罩全篇,又为后文全家忙年的情节埋下伏笔。B.小说通过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塑造了一个情感丰富、豁达坚毅的母亲形象,她通过自己的行动带给孩子们温暖和勇气。C.“炉火”这一意象具有象征意义,它在小说中多次出现,几乎贯穿全篇,既有助于表现人物形象,同时也烘托了小说的主旨。D.小说围绕父亲除夕前去世后,一家人如何过这个年展开;语言温婉细腻,娓娓道来,感情真挚,充满生活气息,又富感染力。8.小说第(4)段详细描写墓园的景色,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9.迟子建说,我有一个短篇小说叫《白雪的墓园》,有人读了,说我写得挺温暖,我说这篇小说其实多么凄切啊。请结合文中对“母亲眼中的红豆”的描写,谈谈你对“温暖”和“凄切”的理解。【答案】6.B7.A8.详细描写墓园景色,突显其宁静、幽美,寄托了“我”对父亲的深切哀思,与(为)下文母亲去过之后的反应相呼应(做铺垫),衬托母亲豁达、积极的人生态度。9.(1)凄切的哀思:年关前夕,母亲沉浸在失去丈夫的痛楚当中,眼中的红豆就是悲伤过度的结果,体现了母亲对父亲深切的哀思。而从孩子的视角来看,“红豆”是父亲的灵魂藏在母亲的眼睛里,写出父亲对妻子儿女的深深依恋,这份生离死别的情感是凄切动人的。(2)温暖的力量:小说的结尾写母亲眼中的“红豆”消失了,母亲的眼睛清澈逼人,是因为母亲终于见到了父亲的墓园,她亲自把亲人的灵魂送到了墓园,让他得以安息;墓园幽美的环境,也让母亲感到宽慰;和父亲共同生活的丰富回忆,让她幸福知足。这些都给了母亲积极乐观、勇敢豁达面对生活的力量。这种力量也感染启迪着孩子们,它是温暖人心的。(3)温暖之下是凄切的现实人生,凄切的现实中又让人感受到温暖的情感力量。【解析】 【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内容的能力。A.“这些表现说明她已走出悲痛,开始了新的生活”错误。从“‘他那里真好。’母亲有些迷醉地说……”“她的感情积蓄将使回忆在她的余生中像炉火一样经久不息”可知,母亲并没有走出悲痛,而是把对父亲的爱深藏在心中。C.“体现了弟弟对‘我’的不满,说明父亲去世后,姐弟之间也出现了隔阂”错误。弟弟“抢”炉钩子,只是也想借烧火来派遣心中的忧伤,不是对我“不满”,姐弟之间也没有隔阂。D.“姐姐断然拒绝的态度令母亲非常生气”错误,母亲生气的原因是没有让她去为父亲上坟。故选B。【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艺术特色的能力。A.“让悲伤的情调笼罩全篇”错误。全文呈现出一种哀而不伤的情调,启示人们积极、豁达地化解人生不可越过的悲哀和痛苦,给自己和亲人生活的信心和勇气。故选A。【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能力。从“那里地势较高,背后有一个平缓的山坡,山坡上长着稀疏的樟子松。而坡下,也就是墓园四周却是一大片清一色的落叶松,它们全都直直地卧在丰盈的白雪之上,是一片十分年轻的树木”可知,第(4)段详细描写了墓园景色,突显了墓园宁静、幽美的特点;从“再过百年,这些树木蔚为壮观的时候可能会使墓园看上去十分古老,它们的环绕将使灵魂越来越宁静”可知,作者通过对墓园景色的描绘,寄托了“我”对父亲的深切哀思;同时,墓园景色与(为)下文母亲去过之后的反应“目光又充满了活力”“她的眼睛如此清澈逼人是因为那颗红豆已经消失了!看来父亲从他咽气的时候起就不肯一个人去山上的墓园睡觉,所以他才藏在母亲的眼睛里,直到母亲亲自把他送到住处,他才安心留在那里。窗外的大雪无声而疯狂地漫卷着”“母亲温和地转过身来问我们……”相呼应(做铺垫),衬托母亲豁达、积极的人生态度。【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探究文本情感的能力。从“全家人中最痛苦的莫过于她了……她很少哭,有时哭也是无声的,这种沉重的不愿外露的哀思使我们非常害怕”“她的左眼里仍然嵌着圆圆的一点红色,就像一颗红豆似的,那是父亲咽气的时候她的眼睛里突然生长出来的东西。我总觉得那是父亲的灵魂……”可知,年关前夕,母亲沉浸在失去丈夫的痛楚当中,眼中的红豆就是悲伤过度的结果,体现了母亲对父亲深切的哀思。而从孩子的视角来看,“红豆” 是父亲的灵魂藏在母亲的眼睛里,写出父亲对妻子儿女的深深依恋,这份生离死别的情感是凄切动人的。可见,这些体现了凄切的哀思。从小说的结尾“这时我才吃惊地发现她的眼睛如此清澈逼人是因为那颗红豆已经消失了!看来父亲从他咽气的时候起就不肯一个人去山上的墓园睡觉,所以他才藏在母亲的眼睛里,直到母亲亲自把他送到住处,他才安心留在那里”,写母亲眼中的“红豆”消失了,母亲的眼睛清澈逼人,是因为母亲终于见到了父亲的墓园,她亲自把亲人的灵魂送到了墓园,让他得以安息;从“‘他那里真好。’母亲有些迷醉地说,“有那么多树环绕着,他可真会找地方。春天时,那里不知怎么好看呢。””可知,墓园幽美的环境,也让母亲感到宽慰;从“我忽然明白母亲是那般富有,她的感情积蓄将使回忆在她的余生中像炉火一样经久不息”可知,和父亲共同生活的丰富回忆,让她幸福知足。这些都给了母亲积极乐观、勇敢豁达面对生活的力量。这种力量也感染启迪着孩子们,它是温暖人心的。可见,这些体现了温暖的力量。综上所述,从表现主题的角度看,至亲至爱的人离我们而去,是“凄切”的,但刻骨铭心的思念和美好的回忆,总能给人以“温暖”和活下去的勇气。“温暖”之下是“凄切”的现实人生,“凄切”的现实中又让人感受到“温暖”的情感力量。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阅读《史记·高祖本纪》片段,完成下列各题。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职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杰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五年,高祖与诸侯兵共击楚军,与项羽决胜垓下。项羽卒闻汉军之楚歌,以为汉尽得楚地,项羽乃败而走,是以兵大败。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餽馕,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B.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C.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D.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11.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符:古代朝廷封官、传命或调遣兵将的凭证,分为两半,各执其一,以便验证真伪。B.弃市:古代将受刑罚的人在街市示众,让民众共同鄙弃之。文中的“弃市”指死刑。C.飨:名词,美食。与《鸿门宴》中“旦日,飨士卒,为我击破沛公军”中的“飨”不同。D.爱:动词,怜爱、爱护。与《齐桓晋文之事》中“我非爱其材而易之以羊”中的“爱”不同义。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沛公的军队比其他诸侯的军队先行抵达霸上,秦王子婴降低身份乘白车白马前往迎战。B.沛公把秦王交给主管官吏后西人咸阳,因樊哙、张良的劝谏,未能停留在秦宫中休息。C.项羽的士兵听到汉军唱起了楚地的歌,以为汉军已经完全占领了楚地,项羽战败逃走。D.高起、王陵的回答具有辩证思维:高祖虽然傲慢且喜欢侮辱人,但是能与人同享利益。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14.文末高祖说的那番话,揭示出什么道理?高祖这样说的意图是什么?【答案】10.C11.C12.A13.(1)有的将领说应杀掉秦王。沛公说:“当初楚怀王派我攻打关中,本来(就是)认为我能宽厚容人;而且人家已经投降,还要杀掉他,这不吉利。”(2)派遣官兵去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它盗贼的进入和意外变故。14.(1)道理:为政者须善用人才;(2)意图:说明自己得天下而项羽失天下的更为重要的原因;同时表明自己的谦虚和对各位人才的感激之情。【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 句意:杀人者处死刑,伤人者和抢劫者依法治罪。其余凡是秦朝的法律全部废除。所有官吏和百姓都像往常一样,(安居乐业)。总之,我到这里来,就是要为父老们除害,不会对你们有任何侵害,请不要害怕!“杀人者”是主语,谓语是“死”,指判死刑,中间不应断开,排除AD。“秦法”做“除去”的宾语,在“秦法”后断开,排除B。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把握古代文化常识和文中实词意义的能力。C.错误,两句中的“飨”意义相同,都作动词,都译为“犒劳”。“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句意:(秦地的百姓)争着送来牛羊酒食慰劳士兵。“旦日,飨士卒,为我击破沛公军”,句意:明天,犒劳士兵,给我打败刘邦的军队。D.正确。两句中的“爱”意义不同。“项羽仁而爱人”,句意:项羽仁厚而且爱护别人。“爱”,动词,怜爱、爱护。“我非爱其材而易之以羊”,句意:我不是(因为)吝啬钱财才以羊换掉牛的。“爱”,动词,吝啬。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原文内容的能力。A.“秦王子婴降低身份乘白车白马前往迎战”错误,根据原文“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职道旁”可见,秦王子婴驾着白车白马,并非前往迎战,而是去投降。故选A。【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1)“或”,有的人;“固”,本来;“以”,认为;“且”,况且,再说;“祥”,吉利。(2)“所以”,表原因,意为“……的原因”;“出入”,偏义复词,进入;“非常”,意外变故。【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原文重要句子、分析人物心理的能力。根据原文“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餽馕,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分析,高祖把自己与张良、萧何、韩信进行对比,说明自己虽然才能不如他们,但却能够善用他们的才能,所以才能获得天下;又把自己善用人才得天下与项羽不能善用人才而失天下进行对比,说明当政者不一定要才能惊人,最重要的是必须善用人才。这番话有两个意图,一是对自己所提问题“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 的解答,他认为诸将回答的只是表面,而这里面还蕴含有更为深刻的缘由,就是能否善用人才。二是在回答该问题时,并没有把所有功劳都归功于自己,而是承认“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是张良的功劳,“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馕,不绝粮道”是萧何的功劳,“战必胜,攻必取”是韩信的功劳,而自己唯一的优点就是能够善用这些人才,体现出谦虚的态度以及对辅佐自己得天下的人才的感激之情。参考译文:汉元年(公元前206)十月,沛公的军队在各路诸侯中最先到达霸上。秦王子婴驾着白车白马,用丝绳系着脖子,封好皇帝的御玺和符节,在轵道投降。将领们有的说应该杀掉秦王。沛公说:“当初怀王派我(攻关中),就是认为我能宽厚容人;再说人家已经投降了,又杀掉人家,这么做不吉利。”于是把秦王交给主管官吏,就向西进入咸阳。(沛公)想留在秦宫中休息,樊哙、张良劝阻,这才下令把秦宫中的贵重宝器财物和库府都封好,然后退回来驻扎在霸上。沛公召来各县的父老和有才德有名望的人,对他们说:“父老们苦于秦朝的苛虐法令已经很久了,批评朝政得失的要灭族,相聚谈话的要处以死刑,我和诸侯们约定,谁首先进入关中就在这里做王,所以我应当当关中王。现在我和父老们约定,法律只有三条:杀人者处死刑,伤人者和抢劫者依法治罪。其余凡是秦朝的法律全部废除。所有官吏和百姓都像往常一样,(安居乐业)。总之,我到这里来,就是要为父老们除害,不会对你们有任何侵害,请不要害怕!再说,我之所以把军队撤回霸上,是想等着各路诸侯到来,共同制定一个规约。”随即派人和秦朝的官吏一起到各县镇乡村去巡视,向民众讲明情况。秦地的百姓都非常喜悦,争着送来牛羊酒食,慰劳士兵。沛公推让不肯接受,说:“仓库里的粮食不少,并不缺乏,不想让大家破费。”人们更加高兴,唯恐沛公不在关中做秦王。五年(公元前202),高祖和诸侯军共同进攻楚军,与项羽在垓下决战。项羽的士兵听到汉军唱起了楚地的歌,以为汉军已经完全占领了楚地,项羽战败逃走,楚军因此全部崩溃。高祖说:“列侯和各位将领,你们不能瞒我,都要说真心话。我之所以能取得天下,是因为什么呢?项羽之所以失去天下,又是因为什么呢?”高起、王陵回答说:“陛下傲慢而且好侮辱别人,项羽仁厚而且爱护别人。可是陛下派人攻打城池夺取土地,所攻下和降服的地方就分封给人们,跟天下人同享利益。而项羽却妒贤嫉能,有功的就忌妒人家,有才能的就怀疑人家,打了胜仗不给人家授功,夺得了土地不给人家好处,这就是他失去天下的原因。”高祖说:“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如果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比不上张子房;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供给粮饷,保证运粮道路不被阻断,我比不上萧何;统率百万大军,战则必胜,攻则必取,我比不上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的俊杰,我却能够任用他们,这就是我能够取得天下的原因所在。项羽虽然有一位范增却不信用,这就是他被我擒获的原因。”(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下面小题[黄钟]人月圆﹒春晚次韵张可久 萋萋芳草春云乱,愁在夕阳中。短亭别酒,平湖画舫,垂柳骄騘。一声啼鸟,一番夜雨,一阵东风。桃花吹尽,佳人何在,门掩残红。【注】①次前:按照原韵和用的的次序来和诗。②騘:青白色的马。15.下列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A.此曲中能显示“别意”的事物有短亭、垂柳、别酒等,其中“短亭”指旧时城外五里处设置的送行钱别之所。B.“一声啼鸟,一番夜雨,一阵东风”毫无虚写痕迹,落笔眼前实景,句式上连续叠用三个数量词,反复吟叹,荡气回肠。C.“桃花吹尽”三句正面抒发作者身处离别之地眼前的情景和感受,化用崔护“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意境。D.这首元曲结构上曲折别致,由眼前之景折入惜别回忆,由被啼鸟、风雨唤醒又转向眼前写实,意境上独具匠心。16.词曲紧扣一个“愁”字抒发情怀,试概括作者的“愁”包含的具体内容。【答案】15.B16.①对花落人空;物是人非的感叹。②对红粉佳人的思念之情或与意中人离别的伤感之情。③对暮春时节花落凋残、风雨飘洒的环境的伤感。④对时光易逝的惆怅和人生的感慨。【解析】【分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内容、语言、技巧的能力。B.“毫无虚写痕迹,……句式上连续叠用三个数量词”错误,从曲中来看,“一声啼鸟,一番夜雨,一阵东风”既是作者在写眼前的“春晚”实景,也有虚写成分。“春晚”的风雨可理解为离别后所经历的人生波折。同时量词未叠用。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本题要求“概括作者的‘愁’包含的具体内容”,考生要到曲中圈出能体现“愁”的内容,换句话来说,即作者为何而愁,考生需要答出触发“愁”的内容。此类题目的答题模式一般为“因……而……”或“对……而……”。如开头两句“萋萋芳草春云乱,愁在夕阳中”,这是写景兴起离愁,“萋萋芳草’’,年年复生蔓延,人力除不断,野火烧不尽,恰似离人心中的愁恨难以排除,这四字未写离情,而离情已寓其中。“短亭别酒,平湖画舫,垂柳骄骢” ,这三句折入对昔日离别的回忆:那短亭饯行时举杯相劝的别酒,那平湖中比肩分袂时的画舫,那系在垂柳之下载我离去的青白杂毛的骏马,以及那折柳送行的情景,至今仍宛然在目,历历如现;短亭、平湖、垂柳依然犹在,而伊人无迹了,此处融情于景,表达对红粉佳人的思念之情。如“一声啼鸟,一番夜雨,一阵东风”,多种音响的再三催促警醒,才把沉醉于回忆中的诗人拉回到眼前现实,足见其回忆寻觅之久,沉湎眷念之深。“桃花吹尽,佳人何在,门掩残红”,这三句正面揭示故地重游的落空,离恨惆怅愈发不可收拾,花落人空,物是人非,徒惹惆怅。同时“残红”暗示春天的逝去,这里也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2)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杜甫的《登岳阳楼》中最能体现作者这种关心国家大事,心系黎民百姓的胸怀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3)《桂枝香·金陵怀古》中,雄壮宽广的气度,开阔旷远的视野与王勃的《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比较,两者展现的气度与视野不相上下,可谓异曲同工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以吾一日长乎尔②.毋吾以也③.戎马关山北④.凭轩涕泗流⑤.彩舟云淡⑥.星河鹭起【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毋”“涕”“鹭”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按照学问体系上的划分,一说起“经史子集”,就在学术意义上涵盖了中国文化的全部内容,中国传统文化可分为“经史子集”四大部类。经,专指儒家文化。因为自汉武帝时期以来,儒家文化超越其他诸子学说,成为中国古代社会中的主流意识形态,此后的历朝历代,儒家思想都被看作社会发展中的纲常伦理,被认为是思想文化界的___①____。史,便是史书。中国历史上的“正史”,从汉代的《史记》开始,到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史书《清史稿》,总称为“二十六史”。子部,就是指人们常说的“诸子百家”。百家之长与儒家之尊共同盛放于中国文化的百花园中,才使得中国文化___②___ 、鲜活有力。集部,泛指一切文化艺术,包括诗词文赋、戏曲小说等。综合来看,如果我们将国学比喻为一座___③___的文化大厦,那么:经,是这座大厦的钢筋结构,有了儒家经典,就立起了中国主流思想;史,是大厦的水泥浇筑,水泥的巍然填充与钢筋的品然挺立,就构筑起了中国文化的坚实外形;(),所以,子部的百家思想,就如同为这座大厦开了一扇扇的门窗,正因为有门窗的参与,才使得空气流通、阳光照耀;集部,像是大厦里一切装潢与内饰,丰富多样,精彩纷呈。是“经史子集”四个部分,全面支撑起了中国文化这座___④___的殿堂。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中流砥柱栩栩如生富丽堂皇古色古香B.定海神针生生不息富丽堂皇美轮美奂C.定海神针栩栩如生高耸入云古色古香D.中流砥柱生生不息高耸入云美轮美奂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按照学问体系上的划分,中国传统文化可分为“经史子集”四大部类,而“经史子集”就在学术意义上涵盖了中国文化的全部内容。B.按照学问体系上的划分,中国传统文化可分为“经史子集”四大部类,一说起“经史子集”,就在学术意义上涵盖了中国文化的全部内容。C.按照学问体系上的划分,“经史子集”在学术意义上涵盖了中国文化的全部内容,中国传统文化可分为“经史子集”四大部类。D.“经史子集”在学术意义上涵盖了中国文化的全部内容,按照学问体系上的划分,中国传统文化可分为“经史子集”四大部类。20.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钢筋水泥建起的这座楼宇既非常庞大,也密不透风、缺乏生机B.虽然用钢筋水泥建起了一座庞然大楼,这座楼宇却密不透风、缺乏生机C.而钢筋水泥虽然建起了一座庞然大楼,却也使得这座楼宇密不透风、缺乏生机D.水泥钢筋建起的这座楼宇缺乏生机、密不透风,虽然它是一座庞然大楼【答案】18.D19.A20.C【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第①处,中流砥柱:比喻坚强的、能起支柱作用的人或集体,就像立在黄河激流中的砥柱山(在三门峡)一 样。定海神针:原是《西游记》中孙悟空使用的兵器,又称如意金箍棒,现比喻起关键作用的人或事物,更多地强调事物抵御风浪、化解风险、保持定力的作用。语境强调儒家思想在思想文化界中的地位超越其他诸子,成为主流意识形态,故选用“中流砥柱”。第②处,栩栩如生:形容非常逼真,像活的一样。生生不息:指变化和新生事物的发生。语境中强调中国文化的生命力旺盛,故选用“生生不息”。第③处,富丽堂皇:多形容建筑物宏伟华丽或场面盛大、豪华,也形容文章辞藻华丽。高耸入云:形容山峰、建筑物等高峻挺拔。语境中强调国学这座文化大厦的高峻坚实,并没有富丽华美之意,故选用“高耸入云”。第④处,古色古香:形容富于古雅的色彩或情调。美轮美奂: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语境中说的是中国文化这座殿堂高大漂亮,故选用“美轮美奂”。故选D。【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成分残缺,“就在学术意义上涵盖了中国文化的全部内容”缺少主语,从句意上分析,应将“一说起”删去,让“经史子集”作其主语;二是语序不当,应是先说“中国传统文化可分为‘经史子集’四大部类”,再讨论“经史子集”的意义。故选A。【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的能力。根据括号后的句子“为这座大厦开了一扇扇的门窗”“使得空气流通、阳光照耀”,那么括号内句子的句末强调“密不透风、缺乏生机”与后文语意更连贯,据此排除D;从上下文的意思来看,此处先肯定钢筋水泥建起了大厦,然后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在表述上存在转折关系,据此排除A。对比BC,C以“钢筋水泥”作主语,和前文衔接联系更紧密。故选C。(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吃辣真的太爽了,对于喜欢吃辣的人来说,水煮鱼、麻辣香锅、麻辣烫、麻辣火锅……简直就是“痛,并快乐着”。实际上食物中含有的辛辣成分,是一部分植物保护自己的一种防御手段。而“辣味”也并不是一种味觉,① ,这种痛觉会充斥着口腔和鼻腔。痛觉感受器被激活时还会刺激大脑主动释放内啡肽,内啡肽又可促进多巴胺分泌,让人产生快感,所以吃辣会让人感觉很痛快。辛辣的食物不仅能让菜肴味道加倍,常吃辣对健康也有益处。首先,②。辣椒可是蔬菜中的“维生素C之王”,不同品种的辣椒的维生素C含量依次为甜椒、彩椒、小红尖辣椒、青尖椒。其次,降低心血管病死亡风险。辣椒中的辣椒素具有潜在的保护心脏和抗肿瘤作用,食用辛辣食物可降低各种原因导致的死亡风险尤其是心脏病相关疾病的死亡风险。再次,预防高血压。高血压是引起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辛辣食物与高血压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关联,辣椒素能刺激血管内皮细胞产生一氧化氮,促进血管舒张。还有,可能有助于减肥。辣椒素干预可作用于脂肪组织的辣椒素受体,抑制脂肪合成和预防肥胖。所以吃的辣比较清淡能提高代谢,对减肥可能有用,但是很多人吃的辣比较油腻,反而可能发胖。虽然研究表明吃辣对健康有很多益处,③。过度吃辣反而会导致口腔溃疡、胃疼、腹泻等疾病发生,危害健康。2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辣味”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鲁迅评《庄子》说:“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B.“木”不但让我们容易想起了树干,而且还会带来了“木”所暗示的颜色性。C.她用这样动人的笔调描绘着她心中“看”到的世界。D.一个人的心理习惯如果老是倾向“套板反应”,他就根本与文艺无缘。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答案】21.B22.①而是一种痛觉②补充维生素C③但并不意味着吃辣越多越好【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文中“辣味”表示强调。A.表示直接引用。B.表示强调。C.表示特殊含义。D.表示特定称谓。故选B。【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①处,依据前文“而‘辣味’也并不是一种味觉”,后文说“这种痛觉会充斥着口腔和鼻腔” ,可推断填的句子应为“而是”引领,并与“痛觉”有关,故填“而是一种痛觉”;第②处,“常吃辣对健康也有益处”说的是辣椒的好处,而后文“辣椒可是蔬菜中的‘维生素C之王’,不同品种的辣椒的维生素C含量依次为甜椒、彩椒、小红尖辣椒、青尖椒”,主要是说维生素C含量高,据此应填“补充维生素C”;第③处,根据前文“虽然研究表明吃辣对健康有很多益处”,应填表示转折的句子,后文有“过度吃辣反而会导致口腔溃疡、胃疼、腹泻等疾病发生,危害健康”,故应填“但并不意味着吃辣越多越好”。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庄子》中有一个“鲁侯养鸟”的故事:有一只海鸟停在鲁国都城郊外,鲁王用车子将它迎到宗庙中,给它敬酒,为它演奏《九韶》,用牛、羊、猪肉给它作食物。结果海鸟头晕目眩,忧伤悲愁,一块肉也不吃,一杯酒也不喝,过了三天就死了。庄子对此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这个故事对我们很有启发,请写一篇文章,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的感悟和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记叙类材料作文题。材料讲述了鲁侯养鸟的故事,鲁侯用自己认为最好的方式来养海鸟,他的招待完全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给鸟吃肉喝酒,而枉顾鸟的需求和鸟的天性特点,最终导致海鸟死亡,这则材料可以反映两个问题,一鲁侯过于性急,没有给鸟一个接受和转变的过程,二是鲁侯没有顾及鸟的特点和需求,仅仅凭借自己的喜好主观臆断。从道家角度看,这篇寓言的深层寓意在于启发人们不管做什么,都要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违背自然,必受惩罚,绝对不能想怎么干,就怎么干,不能丝毫不顾及工作对象和研究对象的具体情况。鲁侯给了海鸟自己认为最好的待遇,可是这种鲁侯认为的好的生活条件却让海鸟丧命,可见,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别人的梦想,不一定适合自己,别人的方法不一定能解决自己的问题,因此,生活中,应走自己的路;我们也不能把自己的想法等强加给别人,“己所欲”不代表是“人所欲”。写作时,应从寓言故事入手,概括出寓言故事的中心,得出对自己的启发,如“违背自然规律,必受惩罚” ;正文部分可运用递进式结构行文,先论述自然规律的客观性,接着论述违背自然规律的危害,最后阐述顺应规律才能达到目的,结尾回扣主题,使文章结构严谨。文章要综合运用举例论证、正反对比论证和引用论证等论证方法,以充实有力地说理。立意:1.违背自然规律,必受惩罚。2.顺应规律,厚积薄发。3.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10-07 20:45:06 页数:21
价格:¥2 大小:55.23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