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山东省菏泽市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0

2/20

剩余18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保密★启用前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三语文试题2023.01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班级等个人信息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中国现当代文论与西方文论关系的密切程度明显要高于其与中国古代文论的关系。在这一事实前提下解决现当代文论“失语”的问题,首先要厘清现当代文论的产生背景,客观审视其与西方文论的关系。尽管多数学者都认同中国现当代文论的产生,一方面源于整理国故的内在驱动,一方面来自西方文学经验的异域激荡。但平心而论,在近现代文学变革之际,西方文论对中国文论的影响是压倒性的。而其后的半个世纪里,苏联的文学理论又对于中国现当代文论的发展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期,西方世界的诸种文学理论纷至沓来。一时间,中国文学批评领域俨然成为这些理论的试验场。实际上,每种理论都有其产生的背景、适用的范围以及存在的局限,不可能直接采取“拿来主义”,包打一切。因此,这期间的新潮迭起虽然声势浩大,但是对于中国现当代文论的建设而言,却是丧失了一段自主发展和民族化转型的宝贵时间。学界常言的中国文论“失语症”,原意是指中国现当代文论至今没有一套自主自足的理论体系,并非指称古代文论在当下的失语状态。毕竟,古代文论的批评对象终究是古典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不可能完全适用于现代白话文作品,其中“虚实”等具有生命力的概念、范畴或命题自然会存活在当下的文论话语之中,而那些伴随时代变迁已经走入历史的理论和概念也没有激活的必要。从这个立足点出发,学界欲通过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来彻底解决现当代文论失语的状态,既有悖于中国现当代文论产生的客观背景,也不符合古代文论发展的实际情况。为此,我个人认为中国现当代文论应该重新审视调整其与西方文论、古代文论的关系,一方面不要过 分依赖西方文论,一方面需要创造性传承古代文论的精华,即对于前者用减法,对于后者用加法。这个立论并非要否定西方文论对于现当代文论的影响,而是用合理借鉴和有效吸收的方式替代之前那种全盘接受的做法。近年来,西方文论的“强制阐释”等批评策略受到国内学术界的质疑和批判,大家意识到西方文论并不尽然适用于中国文学批评,但是其中跨学科研究的理念、数理思维的运用等还是非常具有参考价值的。与此同时,激发和再生古代文论的批评话语,补强古代文论的现代诠释,甚至创造符合当下时代情境的新话语体系才是中国文论的当务之急。(摘自王兵《中国文论建设的古今中西》)材料二:新时期以来,在建构文学批评话语的过程中,除汪曾祺等少数人外,大多数批评家基本上都沉溺于西方的批评话语,传统文学批评在他们的眼中已彻底失去对当代文学的阐释力。于是,中国当代文学批评长时间缺乏“中国话语”。如何建构当代文学批评的“中国话语”成为一个现实问题。而承传传统依然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承传传统首先是重返传统,全面认识传统。长时间以来,对中国传统文学批评认识存在片面化倾向。比如有观点就认为中国文学批评缺乏科学精神和理性分析,凌乱琐碎,不成系统,其实这种判断只符合唐宋之前的文学批评,而与元明清之后的文学批评不符。我们要全面系统地审视传统,立足当代文化语境和审美风尚,激活传统文学批评中诸如“气韵”之类关键词的内涵,使其重获阐释力。然后是重建以人为重心的批评传统。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批评家就关注文学批评与人的关系,批评者将追求德行端正融入文学创作的考察之中,形成了重视“风骨”的文学风气。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文学的“向内转”,文学批评逐渐不再追求与作家、作品、读者的深度对话。在各种西方文学理论的引用中,进行一种自我封闭的话语缠绕,难见人性的光芒与社会人生气息。同时,这也直接影响着批评语言的成色。在这样的文学批评中,不见传统文学批评语言的通俗晓畅、形象温润与直抵批评对象的单刀直入。这样的文学批评最终也就势必为作家、读者所诟病。文学批评与时代生活紧密关联同样是我们的传统,比如魏晋时期在日常生活中对人物的品评重在其个性风貌,而不是汉代末期所强调的道德品质,文学批评也就从重教化德行内容的评价转向重艺术个性的审美考察。今天的“新生活”,比如自媒体带来的日常生活的变化,在改变着我们的文学书写,也产生了新的文学形态,但这似乎还没有在我们的文学批评中得到回应。如此,这种文学批评与时代生活之间就有了“隔”,就很难抵达读者的心灵。传统文论在中国文学批评话语建构中呈现出其不可替代的意义。传统之所以有强大的生命力,就在于它能回应当前的现实处境,也能打开未来的社会面向,它在变革中更新自身而生生不息。对当代中国批评家来说,不仅要致力于建构文学批评的“中国话语”,并用这种话语考察丰富的文本世界,还应该深情凝视当代中国的每一个角落,把自己的批评文字与广阔时代、民族历史建立紧密的关联,在回望、转化、传 承传统中创造新传统。(摘自明飞龙《让传统文论焕发现代风采和时代活力》)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现当代文论的产生,既受到西方文论的压倒性影响,也与古代文论有一定关系。B.材料一第一段提到的“拿来主义”,与《拿来主义》中“拿来主义”的内涵是相近的。C.汪曾祺等文学批评家认为古代文论能阐释当代文学,并尝试据此建构文学批评话语。D.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应积极回应自媒体等新事物对文学形态的改变,以抵达读者心灵。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从发展历程上来推断,中国现当代文论显然不是源自古代文论的创造性传承,而主要是对西方文论的借鉴接受。B.既然通过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不能彻底解决现当代文论“失语”问题,那么就没必要在古代文论转换上花太多功夫。C.“虚实”“风骨”“气韵”等都是古代文论中具有生命力的概念、范畴或命题,自然会存活在当下的文论话语中。D.与材料二主要谈西方文论的缺点不同,材料一既指出西方文论的优点,又点出其问题,论述有思辨性,更让人信服。3.材料二提出,要承传传统建构当代文学批评的“中国话语”。下列对教材相关课文的评论,不符合这一“中国话语”的一项是()A.《百合花》从女性视角去看战争与战争中的生命,通讯员的牺牲不再仅仅是道德和历史的合法化,而是生命的可贵与情感的冲击。B.《边城》体现了中国女子骨子里的隐忍内敛,文章写翠翠时只有心理活动的描写,却没有实际行动,这是典型的中国式爱情。C.《再别康桥》极具音乐之美,在长短、高低、轻重上都有规律的起伏,从语音和语义两方面全面地体现了音乐美和建筑美。D.《茶馆》直面现实生活,展示了近50年间北京各阶层人物的生活变迁,形象地说明了旧中国的必然灭亡和新中国诞生的必然性。4.材料一提到要给古代文论“用加法”,材料二中倡导的哪些做法可以印证这一观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5.建构中国文学批评话语时,现当代文论需要协调处理好与哪几方面的关系?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答案】1.B2.A3.C4.①立足当代,激活古代批评话语内涵,使其重获阐释力;② 继承批评语言的优点,重建以人为重心的批评传统;③紧密联系时代生活,重视艺术个性的审美考察。5.①西方文论;②中国古代文论;③人(作家、读者);④时代生活。【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B.“内涵是相近的”错。材料一第一段提到的“拿来主义”是指中国现当代文论全盘接受西方文论;而《拿来主义》中“拿来主义”是指对待文化遗产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所以,两个“拿来主义”的内涵不相近。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判断和推理的能力。B.“没必要在古代文论转换上花太多功夫”错,材料一说“学界常言的中国文论‘失语症’……并非指称古代文论在当下的失语状态”“古代文论的批评对象终究是古典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不可能完全适用于现代白话文作品……从这个立足点出发,学界欲通过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来彻底解决现当代文论失语的状态,既有悖于中国现当代文论产生的客观背景,也不符合古代文论发展的实际情况”,论断有前提条件“从这个立足点出发”,但是并没有说没必要在古代文论转换上花太多功夫。C.“‘风骨’‘气韵’……自然会存活在当下的文论话语中”错,材料一“其中‘虚实’等具有生命力的概念、范畴或命题自然会存活在当下的文论话语之中”,可见,作者认为“虚实”等具有生命力的概念、范畴或命题自然会存活在当下的文论话语之中,而不是“风骨”“气韵”等。材料二中也有“我们要全面系统地审视传统,立足当代文化语境和审美风尚,激活传统文学批评中诸如‘气韵’之类关键词的内涵,使其重获阐释力”,可见“气韵”要想存活在当下的文化话语,还需要我们努力,并非“自然会存活”。D.“材料二主要谈西方文论的缺点”“材料一既指出西方文论的优点”错,材料二主要论述要承传传统建构当代文学批评的“中国话语”,材料一说的是中国现当代文论不要过分依赖西方文论,需要创造性传承古代文论的精华,并没有谈西方文论的优点。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C.“《再别康桥》极具音乐之美,在长短、高低、轻重上都有规律的起伏,从语音和语义两方面全面地体现了音乐美和建筑美”不能体现传统建构当代文学批评的“中国话语”。因为“承传传统首先是重返传统,全面认识传统”“重建以人为重心的批评传统”“文学批评与时代生活紧密关联”,而该评论只是从 音乐美和建筑美的角度评论《再别康桥》,没有以人、时代为中心。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1)根据“我们要全面系统地审视传统,立足当代文化语境和审美风尚,激活传统文学批评中诸如“气韵”之类关键词的内涵,使其重获阐释力”可知:立足当代,激活古代批评话语内涵,使其重获阐释力;(2)根据“重建以人为重心的批评传统”“传统文学批评语言的通俗晓畅、形象温润与直抵批评对象的单刀直入”可知:继承批评语言的优点,重建以人为重心的批评传统;(3)根据“文学批评与时代生活紧密关联同样是我们的传统……文学批评也就从重教化德行内容的评价转向重艺术个性的审美考察”可知:紧密联系时代生活,重视艺术个性的审美考察。【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一“中国现当代文论与西方文论关系的密切程度明显要高于其与中国古代文论的关系。……客观审视其与西方文论的关系”“我个人认为中国现当代文论应该重新审视调整其与西方文论、古代文论的关系,一方面不要过分依赖西方文论,一方面需要创造性传承古代文论的精华,即对于前者用减法,对于后者用加法”分析,现当代文论需要协调处理好与西方文论、中国古代文论的关系;根据材料二“随着文学的‘向内转’,文学批评逐渐不再追求与作家、作品、读者的深度对话”分析,现当代文论需要协调处理好与人(作家、读者)的关系;根据材料二“文学批评与时代生活紧密关联同样是我们的传统”“今天的‘新生活’,比如自媒体带来的日常生活的变化,在改变着我们的文学书写,也产生了新的文学形态,但这似乎还没有在我们的文学批评中得到回应。如此,这种文学批评与时代生活之间就有了‘隔’,就很难抵达读者的心灵”分析,现当代文论需要协调处理好与时代生活的关系。(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回报侯发山王刚走马上任后,下决心治理河洛乡辖区内黄河段的私采乱挖河沙现象。依照相关规定,乡党委书记是一把手,自然也是名正言顺的河长。通过调查走访,王刚书记发现,河洛乡有三家挖沙的,铁蛋家最早,从爷爷辈就开始挖沙,在当地有一定的势力。秘书小刘说:“政府也为难,村民们要生存,当地要经济,风声紧了就抓一抓,不得不睁一眼闭一 眼。”王刚书记摇摇头,说:“挖沙破坏河底的生态环境,河中的生物会受到巨大的影响,断然不行。特别是黄河,灾难是毁灭性的。”小刘吓了一跳:“王书记,您要动真格的?”“职责所在,使命所然。”王刚书记点点头,肃着脸说,“‘擒贼先擒王’,只要把铁蛋拿下,其他两家也就迎刃而解。”“王书记,铁蛋这人有点霸道。上任书记坐船沿河检查时,船意外地翻了。后来,还是铁蛋把他给救起的。有小道消息说,此事就是铁蛋一手操作的。”“我明白了,前任之所以‘雷声大雨点小’,以批评教育为主,罚款为辅,这便是原因所在。”王书记淡淡一笑,继续说,“明天我就去会会铁蛋,看他有多硬。”第二天,王刚书记刚要带上小刘到黄河边去。铁蛋来了,说要拆除自己的挖沙设备。太阳打西边出来了。王刚书记真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是好事,拆吧,早该拆了。”铁蛋痞着脸说:“王书记,我来的目的是让政府帮我拆除,顺便把那些设备拉回来。”不管铁蛋怎么想,王刚书记觉得趁机“小题大做”,未尝不是好事。于是,王刚书记安排人到现场,把铁蛋家运行了十多年的挖沙设备拆除了。当然,随同去的,还有当地的媒体记者。其他两户挖沙的村民见此情形,也灰溜溜地主动拆除了自家的挖沙设备。大约过了四个月,那是一个月黑风高夜,黄河边的一艘机动船上,一台崭新的抽沙机开始高速运转。忽然间,电闪雷鸣,接着,瓢泼的大雨开始肆虐。机动船的船舱走出一个人。他正是铁蛋,喝了两杯酒,没提防,一个浪头把他打入河中。他连“救命”的呼声都没喊出来,便被河水冲走了。当铁蛋醒来时,发现自己躺在医院的床上。旁边除了医生、护士,还有王刚书记和秘书小刘。小刘说:“要不是王书记把你救出来,你早没命了。”“啊,王书记?王书记是北方人,不是不会游泳吗?”铁蛋一时没整明白。王刚书记接上话茬:“幸亏我来的这几个月每天都练习游泳。我是河长,不会游泳怎么行?我还担心自己哪天落水,你若见死不救,只有等死了。”铁蛋的脸一阵红一阵白,张了张嘴却什么也没说。小刘冷冷地说:“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王书记料到你当初主动拆除老旧设备肯定有猫腻,每隔几天,王书记就到黄河边暗访。今晚是碰巧,也是你命大。”铁蛋的脸更红了,怔了半晌,说:“王书记,您处罚我吧,怎么处罚我都接受,我今后再也不挖沙了。”王刚书记说:“真的不挖了?” “狼改不了吃肉,狗改不了吃屎。”小刘撇了撇嘴。铁蛋分辩道:“我要是再挖沙,不得好死。”王刚书记说:“不挖沙你怎么生存?”铁蛋说:“我的儿女都在城里工作,早就劝我进城,我一直没答应……”王刚书记打断铁蛋的话,说:“你不能去,还得守着黄河。”“啊?王书记,我说的是真的,再也不挖沙了。”铁蛋信誓旦旦地保证。王刚书记说:“乡里已经做了计划,河边建坝子、修湿地公园,这是个长期的浩大工程。到时,你,还有乡亲们都可以参与进来,给你们发工资,你们不干?”“干!干!”铁蛋忙不迭地说。工程不是说上就上的,需要上报、审批等好多手续呢。铁蛋在家闲不住,来到乡政府,找到王刚书记,毛遂自荐,说自己要当河长。他不知道,河长不是随便任命的,国家有明文规定。“你也想当官?”王刚书记开玩笑地反问一句。铁蛋说:“王书记,我不是想当官,你的事情多,我想替你分担一些。你是我的救命恩人,我没有别的报答路子,帮你守护黄河还是没问题的。咱乡这段黄河,我地形熟悉,附近的村民也都认识……”王刚书记心里一热,莫名地冒出一句话:干工作只要没有私心,只要铁了心,“铁蛋”也有被融化的一天。“你把我养大,该是我养活你的时候了。”说罢,铁蛋不自然地抓挠了一下自己的头发。这下轮到王刚书记迷糊了。在旁边的小刘扛了一下王刚书记,悄声说:“黄河是母亲。”王刚书记这才醒悟过来,动情地说:“任命你为特别河长吧,每月给你1500元的补助。”铁蛋咧着嘴笑了,说:“没有,我不在乎。有了,我也不嫌多。”事后,王刚书记发现,他给铁蛋的补助,铁蛋都“挪作他用”了:给村里的孤寡老人买水果,请乡亲们,包括原先两个挖沙的同行,到沿黄城市的几处黄河湿地参观旅游……直到王刚书记调走,铁蛋才知道,乡里每月给他补助的1500钱,都是王刚书记从自己的工资里扣除的。(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刘被王刚要治理挖沙乱象的想法吓一跳,表明他深知挖沙背后的利害纠葛。B.“电闪雷鸣”“瓢泼的大雨”等环境描写,渲染了气氛,推动了情节的发展。C.“你也想当官?”虽是一句玩笑话,但也从中看出王刚并没有完全信任铁蛋。D.结尾交代铁蛋所得补助的用途和来源,丰富了人物形象,提升了人物的境界。 7.关于文中交代上任书记有关情况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借秘书之口写出,与《祝福》中卫老婆子讲述祥林嫂再婚生活叙述技法相似。B.交代了铁蛋霸道狡猾的一面,为王刚机智处理铁蛋主动拆除挖沙设备作铺垫。C.上任书记落水被铁蛋救起,与下文铁蛋落水被王刚救起相照应,意味深长。D.上任书记对铁蛋私挖河沙采取放纵态度,导致下文铁蛋对王刚的阳奉阴违。8.王刚书记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9.有人把小说的标题“回报”改为“黄河故事”,你认为哪个标题更好?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答案】6.C7.D8.①担当作为。敢于面对霸道的铁蛋,彻底解决乱采乱挖河沙问题。②果敢机智。因势利导开展工作,及时预判铁蛋的破坏行为,统筹规划黄河治理。③关心民生。对停止挖沙后百姓的生计问题考虑周全。④无私奉献。拿出自己的工资给铁蛋发补助。⑤重视生态。整体规划黄河生态治理。9.答案示例一:“回报”更好。①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内涵丰富。既包含铁蛋守护黄河,把补助挪作他用,来回报王刚的救命之恩;也包含王刚执政为民受到铁蛋和百姓的回报;还包含王刚书记和百姓整治黄河,回报“黄河母亲”。③丰富了小说主题。既凸显了干部执政为民,回报黄河的担当作为,又表现了保护黄河生态的价值导向。答案示例二:“黄河故事”更好。①交代故事发生的典型环境。②串联情节,统领全文。小说中书记上任、智退铁蛋、守护黄河、生态治理等故事都是围绕黄河展开。③凸显小说主题,保护黄河,保护生态。【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C.“没有完全信任铁蛋”错,“你也想当官?”就是王刚书记开玩笑的话,没有不信任铁蛋。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D.“导致下文铁蛋对王刚的阳奉阴违”错,上任书记对铁蛋私挖河沙采取放纵的态度,是报答铁蛋的救命之恩,与铁蛋对王刚的阳奉阴违没有因果关系。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担当作为。结合“王刚走马上任后,下决心治理河洛乡辖区内黄河段的私采乱挖河沙现象”“只要把铁蛋拿下,其他两家也就迎刃而解”“王书记料到你当初主动拆除老旧设备肯定有猫腻,每隔几天,王书记就到黄河边暗访。今晚是碰巧,也是你命大”可知,王刚作为乡党委书记,为了彻底解决乱采乱挖河沙问题,敢于面对霸道的铁蛋。果敢机智。结合“不管铁蛋怎么想,王刚书记觉得趁机‘小题大做’,未尝不是好事”“王书记料到你当初主动拆除老旧设备肯定有猫腻,每隔几天,王书记就到黄河边暗访”可知,他机智处理铁蛋主动拆除挖沙设备,并因势利导开展工作,及时预判铁蛋的破坏行为,统筹规划黄河治理。关心民生。结合“王刚书记说:‘乡里已经做了计划,河边建坝子、修湿地公园,这是个长期的浩大工程。到时,你,还有乡亲们都可以参与进来,给你们发工资,你们不干?’”可知,他给乡里做计划,对停止挖沙后百姓的生计问题考虑周全。无私奉献。结合“直到王刚书记调走,铁蛋才知道,乡里每月给他补助1500钱,都是王刚书记从自己的工资里扣除的”可知,他拿出自己的工资给铁蛋发补助。重视生态。结合“乡里已经做了计划,河边建坝子、修湿地公园,这是个长期的浩大工程”可知,他不但治理黄河段的私采乱挖河沙,还整体规划黄河生态治理。【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这是一种探究性试题,可以有不同答案,解答时首先明确观点,然后结合文本具体分析理由。如“回报”更好:从艺术效果看,“回报”作为文章标题更具有悬念效果。从内涵看,“回报”一词内涵丰富,结合“铁蛋在家闲不住,来到乡政府,找到王刚书记,毛遂自荐,说自己要当河长”“他给铁蛋的补助,铁蛋都‘挪作他用’了……”指铁蛋守护黄河,把补助挪作他用,来回报王刚的救命之恩;铁蛋的转变在百姓中具有代表性,也包含王刚执政为民受到铁蛋和百姓的回报;进一步说王刚带领百姓治理黄河也是一种回报,回报“黄河母亲”。从主题看,“回报”具有双向性,王刚作为党的干部不是简单粗暴的治理挖沙行为,而是“乡里已经做了计划,河边建坝子、修湿地公园,这是个长期的浩大工程。到时,你,还有乡亲们都可以参与进来,给你们发工资”真正考虑民生,执政为民,同时又保护了黄河生态,回报黄河,他的担当作为和黄河生态的价值导向具有指导意义,丰富和深化了小说主题。如认为“黄河故事”更好,也可以从交代典型环境、串联故事情节和凸显小说主题等角度进行分析。分析时注意扣住“黄河”,它既是特定故事环境,也是生态环境,保护黄河生态是这篇小说的主题。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汤见设网者四面张祝曰:“自天下者,自地出者,自四方至者,皆罹我网。”汤曰:“嘻!尽之矣。非桀其孰能如此?”令去三面、舍一面,而教之祝曰:“蛛蝥作网,令之人循绪。欲左者左,欲右者右,欲高者高,欲下者下,吾请受其犯命者。”士民闻之,曰:“汤之德及禽兽矣,而况我乎!”于是下亲其上。楚昭王当房而立,愀然有寒色,曰:“寡人朝饥,时酒二觛,重裘而立,犹憯然有寒气,将奈我元元之百姓何?”是日也,出府之裘以衣寒者,出仓之粟以振饥者。居二年阖闾袭郢昭王奔隋诸当房之赐者请还致死于寇阖闾一夕而五徒卧不能赖楚曳师而去昭王乃复当房之德也。昔楚昭王与吴人战。楚军败,昭王走,屦决眥而行失之。行三十步,复旋取屦。乃至于隋,左右问曰:“王何曾惜一踦履乎?”昭王曰:“楚国虽贫,岂爱一踦屦战哉?思与偕反也。”自是之后,楚国之俗无相弃者。豫让事中行之君,智伯灭中行氏,豫让徙事智伯。及赵襄子破智伯,豫让剂面而变容,吞炭而为哑,乞其妻所而妻费识。乃伏刺襄子,五起而弗中。襄子患之,食不甘味,一夕而五易卧,见不全身。人谓豫让曰:“子不死中行,而反事其仇,何无耻之甚也?今必碎身麇躯以为智伯,何其与前异也!”豫让曰:“我事中行之君,与帷而衣之,与关而枕之。夫众人畜我,我故众人事之。及智伯,分吾以衣服,啖吾以鼎实,举袂而为礼。夫国士遇我。我固国士为之报。”故曰“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非冗方也,故在主而已。(节选自贾谊《新书·谕诚》)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居二年/阖闯袭郢昭王/奔隋/诸当房之赐者/请还致死于寇/阖闾一夕而五徒/卧不能/赖楚曳师而去/昭王乃复/B.居二年/阖闾袭郢/昭王奔隋/诸当房之赐者/请还致死于寇/阖闾一夕而五徙卧/不能赖楚/曳师而去/昭王乃复/C.居二年/阖闾袭郢昭王/奔隋/诸当房之赐者/请还致死于寇/阖闾一夕而五徙卧/不能赖楚/曳师而去/昭王乃复/D.居二年/阖闾袭郢/昭王奔隋/诸当房之赐者/请还致死于寇/阖闾一夕而五徙/卧不能/赖楚曳师而去/昭王乃复/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愀然意为容色改变的样子,与《赤壁赋》中“苏子愀然”的“愀然”相同。B.元元在词典中有“黎民”和“善良”两种意思,此处只能解释为“善良”。C.“与关而枕之”与《鸿门宴》“故遣将守关者”两句中的“关”字意思相同。D.众人在文中指一般人,与《师说》中“今之众人”中的“众人”含义相近。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商汤因张网狩猎的人四面张网的做法太过分而制止了他们,但并没有一味批评,而是教给方法,让他 们去掉三面网,留下一面。B.楚昭王早晨饮了两杯酒,穿着厚毛皮衣,在房屋中站着,仍然感到寒冷,他由自己的切身感受联想到楚国百姓的生活会更艰难。C.楚昭王败逃途中因鞋子开口而跑丢了一只,在跑出一段路后,又返回去捡起那只鞋,在他的影响下,楚国从此没有丢鞋的习俗。D.豫让毁掉容貌、吞炭变声,一心想杀死赵襄子替智伯报仇,是因为智伯曾像对待国士那样对待他,他也要像国士那样回报智伯。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是日也,出府之裘以衣寒者,出仓之粟以振饥者。②楚国虽贫,岂爱一踦屦哉!思与偕反也。14.贾谊在文中借楚昭王和豫让的故事给诸侯王阐述了怎样的道理?请简要概括。【答案】10.B11.C12.C13.①这一天,就拿出官府里的皮衣给受冻的人穿,取出仓库的粮食救助饥饿的人。②楚国虽然贫穷,我难道会吝惜一只鞋子吗?只是想要同它一同返回楚国。14.①为人主者应推己及人,关心百姓疾苦;②为人主者应以身作则,以上率下;③为人主者应竭诚以待下。【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过了两年,吴王阖闾袭击郢都,楚昭王逃奔到隋。那些先前受到楚昭王立于厢房时赏赐的人,请求返回楚国与敌人以死相拼。阖闾一晚上五次迁徙睡眠地点,不能占有楚国,率领军队离去,楚昭王于是回楚复位。“郢”是楚国都城,做“袭”的宾语,后面断开;而“昭王”是“奔隋”的主语,二者不能断开,排除AC;“不能”修饰“赖”,做状语,不能断开,排除D。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文学文化常识及文言一词多义的能力。A.正确,“愀然”都是容色改变的样子。句意:容色改变显出寒意。/我的神色也愁惨起来。B.正确,“元元之百姓”,“元元”做“百姓”的定语,只能解释为“善良”。 C.错误,“关”意思不同,第一个是“门栓”,第二个是“函谷关”。句意:给我门栓当枕头。/之所以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D.正确,“众人”指一般人。句意:他像对一般人那样待我。/如今的一般人。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楚国从此没有丢鞋的习俗”错,结合原文“自是之后,楚国之俗无相弃者”可知,从这以后,楚国便没有互相遗弃的习俗。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①“是日”,这一天;“衣”,名词作动词,穿;“振”,救助。②“虽”,虽然;“爱”,吝惜;“偕”,一同。【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楚昭王自己感到寒冷,就能推知百姓寒冷,于“是日也,出府之裘以衣寒者,出仓之粟以振饥者”,因此能在陷入困境时得到“当房之赐者,请还致死于寇”。由此可知:为人主者应推己及人,关心百姓疾苦;楚昭王逃跑途中不肯丢弃鞋子,“曰:‘楚国虽贫,岂爱一踦屦战哉?思与偕反也。’自是之后,楚国之俗无相弃者”,可见群主的做法会影响百姓。由此可知:为人主者应以身作则,以上率下;豫让之所以对待中行氏与对待智伯不同,是因为“我事中行之君,与帷而衣之,与关而忱之。夫众人畜我,我故众人事之。及智伯,分吾以衣服,啖吾以鼎实,举袂而为礼。夫国士遇我。我固国士为之报”,可见君主要想得到臣下的忠心,应该竭尽诚心对待他。由此可知:为人主者应竭诚以待下。参考译文:商汤看见张网狩猎的人四面张网,祷告说:“从天上降下来的,从地中生出来的,从四方到来的,都落到我的网中。”汤说:“哎呀!全部捉尽了。不是夏桀(那样的暴君),还有谁能这样呢?”于是就命令去掉三面的网,只留下一面,并且教他祷告说:“蜘蛛结网,现在的人仿照去做。愿意往左的往左,愿意往右的往右,愿意高飞的高飞,愿意下降的下降。我请求接受那些自投罗网的。”士人和平民听说这件事后,说:“商汤的恩德施加到禽兽了,更何况对我们呢?”因此百姓亲近他们的君王。楚昭王在厢房正中站立,容色改变显出寒意,说:“我早上饿的时候,喝两杯酒,现在穿着厚毛皮衣站着,仍然瑟缩地感到寒气袭人,我的黎民百姓会怎么样呢?”这一天,就拿出官府里的皮衣给受冻的人穿,取出仓库的粮食 救助饥饿的人。过了两年,吴王阖闾袭击郢都,楚昭王逃奔到隋。那些先前受到楚昭王立于厢房时赏赐的人,请求返回楚国与敌人以死相拼。阖闾一晚上五次迁徙睡眠地点,不能占有楚国,率领军队离去,楚昭王于是回楚复位。这是立于厢房时能够施德的缘故。过去楚昭王与吴国人作战,楚国军队失败,楚昭王逃跑,麻布鞋裂开了口子,跑丢了一只,跑了三十步,又回去捡回鞋子。等到了隋地,近臣问他说:“大王怎么竟然吝惜一只鞋子呢?”楚昭王说:“楚国虽然贫穷,我难道会吝惜一只鞋子吗?只是想要同它一同返回楚国。”从这以后,楚国便没有互相遗弃的习俗。豫让侍奉中行君,智伯消灭了中行氏,豫让改为侍奉智伯。等到赵襄子打败智伯,豫让割破脸面改变容貌,吞食木炭使自己不能说话,在妻子那里乞讨连妻子都认不出他,于是埋伏起来刺杀赵襄子,五次行刺没有成功。赵襄子非常害怕,吃饭都没有味道,一夜要换五个地方睡觉,不敢公开露面。有人对豫让说:“你不为中行氏死节,反而侍奉他的仇人,怎么这么无耻呢?现在粉身碎骨也一定为智伯报仇,怎么与以前不一样呢?”豫让说:“我侍奉中行君,他给我帷帐当衣穿,给我门栓当枕头。他像对一般人那样待我,所以我就像对一般人那样对待他。等到侍奉智伯时,他把衣服分给我穿,拿鼎中的美食给我吃,举起衣袖礼遇我。他像对待国士一样待我,我当然要像国士那样报答他。”所以说:“士人为了解自己的人去死,女人为喜爱自己的人妆扮。”这并不是多余的话,原因在于主上如何对待臣下罢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寓居沣上精舍,寄于、张二舍人①韦应物万木丛云出香阁,西连碧涧竹林园②。高斋犹宿远山曙,微霰下庭寒雀喧。道心淡泊对流水,生事③萧疏空掩门。时忆故交那得见,晓排阊阖④奉明恩。[注]①此诗作于诗人被免职闲居水善福寺时。精舍,出家人修炼的场所。②竹林园:指竹林精舍,泛指佛教寺院。③生事:日常生活的一切事务。④阊阖:宫门,借指朝廷。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选取“万木”“丛云”“碧涧”等景物,描绘出竹林精舍周边清静幽深的美好环境。B.颔联紧承上联,诗人从视听角度写高斋犹宿、庭院雀鸣等内容,衬托淡泊从容的悟道之心。C.颈联“生事萧疏空掩门”中“萧疏”和“空”,抒发尘世萧条、终日无所事事的无奈之感。D.纵观全诗,诗人将画意、深情与禅理有机结合,做到了以诗绘画,以画传情,以情表理。16.诗歌尾联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答案】15.C16.①意为经常想念你们却不能跟你们相见,想象着你们早晨推开宫门接受明主的恩惠。② 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和祝福之情。③同时透露出对朋友仕途顺利的羡慕之意。(或“对重返仕途的希冀”)【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C.“抒发尘世萧条、终日无所事事的无奈之感”错。颈联“道心淡泊对流水,生事萧疏空掩门”,意为:以悟道之心淡泊从容面对精舍前的流水,日常生活的一切事务都很简单稀少,安静得关门声都很响亮。借环境的宁静抒发诗人悟道之心的淡泊从容。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尾联“时忆故交那得见,晓排阊阖奉明恩”,意为:诗人经常想念远在京城的故交好友,哪里还能跟他们相见啊,老朋友们在早晨推开宫门接受明主的恩惠。诗人想象故交接受明主的恩惠的情景,“时忆故交那得见”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和祝福之情,“晓排阊阖奉明恩”透露出对朋友仕途顺利的羡慕之意,表达了他希望自己重返仕途,也能像故友一样接受朝廷的恩惠。(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诗经·静女》中男子非常喜欢女子送的美草,是因为“______,________”,这是典型的“爱屋及乌”心理。(2)刘克庄《贺新郎》中多用典故表情达意,凝练含蓄,如“_______”一句,使用了汉代终军请缨报国的典故;“_________”一句,则让人自然想到张良圯下拾履的故事。(3)镜子在古代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唐宋诗文中屡见不鲜,如“_______,________”等。【答案】①.匪女之为美②.美人之贻③.问长缨何时入手④.岂有谷城公付授⑤.明星荧荧⑥.开妆镜也(示例二: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温庭筠《菩萨蛮》)示例三: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示例四:(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李白《将进酒》)示例五: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书愤》)【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背诵和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有:“匪”“贻”“缨”“付授”“荧荧”。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正值穷冬苦寒,北京的冬季真是无与伦比,也许这个福地的其他月份,可以与之比肩,因为在北京,四季非常分明,每一季皆有其极美之处,其极美之处又是互相差异之特色。【甲】在北京,人生活在文化之中,却同时又生活在大自然之内,城市生活高度之①与园林生活之美,融合为一体,保存而未失,犹如在有理想的城市,头脑思想得到刺激,心灵情绪得到宁静。到底是什么神灵之手构成这种方式的生活,使人间最理想的生活得以在此实现了呢?千真万确,北京的自然就美,城内点缀着湖泊公园,城外环绕着清澈的玉泉河,远处有紫色的西山耸立于云端。【乙】设计这个城市的是个巧夺天工的巨匠,造出的这个城市,普天之下,地球之上,没有别的城市可与之比拟。既富有人文的精神,又富有崇高华严的气质与家居生活的舒适。人间地上,岂有他处可以与之②?北京城之为人类的创造,并非一人之功,是集数代生来就深知生活之美的人所共同创造的。【丙】天气、地理、历史、民风、建筑、艺术,众美具备,集合而使之成为今日之美。在北京城的生活上,人的因素最为重要。【丁】北京的男女老幼说话的腔调上,都显而易见地平静安闲,就足以证明此种人文与生活的舒适愉快。③说话的腔调儿,就是全民精神上的声音。18.根据下面要求,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词语。①从“舒展”与“舒适”中选一词填写:_________________②填写一个成语:_________________③填写一个关联词:_________________19.将下面的句子还原到文中,最合适的一处是()天空的颜色也功劳不小。天空若不是那么晶莹深蓝,玉泉河的水就不会那么清澈翠绿,西山的山腰就不会有那么浓艳的淡紫。A.甲处B.乙处C.丙处D.丁处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这种方式的生活,使人间最理想的生活得以实现。”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答案】18.①.舒适;②.分庭抗礼(平起平坐、相提并论);③.因为19.B20.①原句是疑问句,能引发读者思考,情感强烈。②原句强调对原因的探寻,能引起下文对原因的阐释。③原句使用“神灵之手”等词语,更生动形象。【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①“舒展”,伸展张开,不蜷缩。“舒适”,指给人以安乐舒服的感觉。本处是指城市生活给人高度舒服 的感觉,所以选用“舒适”。②本处是说人间地上,难道还有别的地方和它地位相同吗?可填“分庭抗礼(平起平坐、相提并论)”。“分庭抗礼”,后用来比喻平起平坐、地位相等或互相对立。平起平坐:比喻彼此地位或权力平等。相提并论:把不同的人或事物不加区别地混在一起来谈论或者看待。③前面说的是北京的男女老幼说话的腔调具有平静安闲的特点,从而证明此种人文与生活的舒适愉快。而后文解释了说话腔调具有平静安闲的特点从而证明此种人文与生活的舒适愉快的原因,所以可填“因为”。【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的能力。需要复位的句子是景物描写,描写了天空、玉泉河的水以及西山的山腰。而【乙】之前也是景物描写,对天空的描写正好承接前面的“云端”。并且“玉泉河的水就不会那么清澈翠绿”和“城外环绕着清澈的玉泉河”相照应;“西山的山腰就不会有那么浓艳的淡紫”和“远处有紫色的西山耸立于云端”相照应。所以应该在【乙】处。故选B。【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原句使用的是疑问句,询问“到底是什么神灵之手构成这种方式的生活”,疑问句能够引发人们的思考,表达强烈的情感。“到底是什么神灵之手构成这种方式的生活”是对原因的一种探寻,采用这种疑问的形式,对原因起强调作用,从而也能引起人们对原因的探寻,引出下文。“到底是什么神灵之手”中“神灵之手”采用了比喻的方式,使表达更加地生动形象。(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如今,面对新冠病毒感染,有些人将黄桃罐头列入居家康复囤货清单。黄桃罐头真那么神奇吗?专家表示,黄桃罐头营养丰富,可提振食欲,但对于预防或者治疗新冠肺炎,更像是甜蜜的“安慰剂”,①,尤其是在咳嗽时食用,可能会加重症状。从日常食用的角度来讲,黄桃里含有维生素C、维生素B族,β胡萝卜素、番茄红素等,对于促进新陈代谢、提高免疫力有一定的好处。但同时专家也提醒,由于罐头中添加了糖分、防腐剂,在食用时要注意适量。因此对黄桃罐头的“神秘力量”,②。不过除营养价值外,桃也饱含着人们对健体祛病的美好愿望。古人认为,桃枝能驱邪,寿桃寓意“健康长寿”;如今疫情之下,③,就有了吃桃“逃过一劫”的说法,不少人或许是希望自 己能够成为“桃”过疫情的“幸运儿”。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2.请结合材料,拟写一句宣传标语,倡导大家科学防疫。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不超过20字。【答案】21.①并无药效;②大家要客观(理性)看待;③因为“桃”“逃”同音;22.示例一:黄桃罐头虽好,但不是灵丹妙药。示例二:无畏“黄桃”遮望眼,防疫还需“长思量”。示例三:“桃”过疫情是浮云,科学才是“守护神”。【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根据“甜蜜的‘安慰剂’”“可能会加重症状”可知,黄桃罐头对于预防或者治疗新冠肺炎没有效果,据此可填入“并无药效”。第二空,根据“黄桃里含有维生素C、维生素B族,β胡萝卜素、番茄红素等,对于促进新陈代谢、提高免疫力有一定好处。但同时专家也提醒,由于罐头中添加了糖分、防腐剂,在食用时要注意适量”可知,黄桃罐头对人体有一定的好处,也存在一些害处,要正确适度地食用,据此可填入“大家要客观(理性)看待”。第三空,根据后文“就有了吃桃‘逃过一劫’的说法”可知,这里运用了“桃”“逃”谐音的手法,来表达美好的愿望,据此可填入“因为‘桃’‘逃’同音”。【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拟写宣传标语的能力。拟写宣传标语时要抓住“科学防疫”的重点。材料中涉及到的科学防疫的内容是“黄桃罐头营养丰富,可提振食欲,但对于预防或者治疗新冠肺炎,更像是甜蜜的‘安慰剂’……尤其是在咳嗽时食用,可能会加重症状”“黄桃里含有维生素C、维生素B族……由于罐头中添加了糖分、防腐剂,在食用时要注意适量”,这告诉人们要客观(理性)看待黄桃罐头的“神秘力量”,据此可拟写“黄桃罐头虽好,但不是灵丹妙药”,或“无畏‘黄桃’遮望眼,防疫还需‘长思量’”。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可使用对偶、比喻等修辞。注意字数要求。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中小学生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及测试大纲》于2022年12月15日起试行,该消息引发了网友们对普通话与方言的讨论。甲:推广普通话,就应该从学生抓起。学好普通话,朋友遍天下。乙:方言是语言的土壤,是一个人与故乡联系的感情纽带,是地方文化底蕴的结晶。丙:我国是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的人口大国,推广普通话有利于增进各民族各地区的交流,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丁:每一种语言都有其存在的价值。海德格尔曾说:“人活在自己的语言中,语言是人‘存在的家’,人在说话,话在说人。”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按照要求完成写作。①每年9月份的第三周是“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请以学生会主席的身份写一篇倡议书,在学校普通话宣传周启动仪式上宣读。②在“家乡文化生活”专题研讨时,你设计了“家乡方言调查”活动,请写一篇发言稿,说服同学参加你的调查团队。③学校团委组织以“普通话·方言·交流”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请写一篇文章投稿。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作文材料由一段背景材料和四个网友的对话组成。背景材料是真实情境,为网友的讨论提供条件。讨论的话题是“普通话与方言”。甲乙丙丁四个网友的观点不一。甲的观点是要推广普通话,而且要从学生抓起,理由是在人际交往中语言是一种重要的交往工具与纽带。乙的观点中指出了方言的独特价值。一是其对于语言的意义,是“语言的土壤”。二是方言作为一种地方语言,承载着一种独特的地域情感。三是方言还是地方文化的一种形式。丙立足我国特点,从国家、民族层面指出了推广普通话的重大意义。丁的观点是总括式的,他尊重不同语言的差异性,也认可每种语言的不可替代性。引用海德格尔的话,意思是每个人都需要通过语言来表达、交流,人的语言其实能显示出人的状态,语言是人的内心的外显。这就从文化、心理的层面强调了语言的意义。 作文设定的任务有三个,可结合自己的理解任选一个写作。任务中设定了写作情境、写作者身份,以及写作内容,还有写作的文体要求。写作时,要结合作文材料中四个网友的讨论,并完成写作任务。在完成任务①时,可结合网友甲、丙、丁的观点展开论述。开头需提出中心论点,号召全校师生使用普通话交流。在主体论证部分,可用并列式设置分论点讲理由。如:我们的国家需要普通话,它不仅体现了语言的魅力,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而且能方便我们的学习与生活。注意倡议书的体式及语言风格。可多用对偶句、排比句加强语势。要发出号召,提出具体的倡议,如:请在校园交际时使用普通话、自觉做“推普”工作的宣传员和监督员等。在完成任务②时,需结合网友乙、丁的观点展开论述。在分析时可从方言的地方性特征,以及方言可拉近老乡之间的距离、增进感情等方面来写,也可从文化角度来谈方言是一种文化的传承。要注意任务的要求“说服同学参加你的调查团队”,应有理有据地提出观点,但同事要注意发言对象是同学,措辞应得体。在完成任务③时,可结合四个网友的观点写作,需确定明确的观点,论证方言与普通话都是交流的必要途径。要注意分析普通话与方言二者之间的区分与相似,辩证分析。如:每个人都是在方言中孕育,在普通话中成长。方言是与故乡联系的情感纽带,普通话是走向四方的必备。不管是方言,还是普通话,本质都是交流。立意:1.推广普通话,人人都有责。(任务①)2.方言是家乡文化的根。(任务②)3.交流沟通的前提是语言。(任务③)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9-24 21:10:01 页数:20
价格:¥3 大小:51.05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