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语文
>
山东省菏泽市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A)(Word版附解析)
山东省菏泽市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A)(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9
2
/19
剩余17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题(A)2022.11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班级等个人信息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梦想是心中努力想要实现的理想,意味着更美好的可能性。“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是对功利现实的突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弥补。伟大的诗人总有浪漫的理想,优秀的作品也多寄寓着美好希望。对于中国当代诗歌创作者而言,要想创作出优秀作品,既要有古人先贤的那种浪漫想象力,又要让梦想照进现实,把理想与现实统一起来,既做“理想家”,又做“写实家”。王国维说:“自然中之物,互相关系,互相限制。然其写之于文学及美术中也,必遗其关系、限制之处。故虽写实家,亦理想家也。又虽如何虚构之境,其材料必求之于自然,而其构造,亦必从自然之法则。故虽理想家,亦写实家也。”这段话可以当作诗词创作的方法论。今天,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和彼此依存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紧密。在“地球村”里,古今中外的诗学思想交流碰撞空前密切,这为当代诗人博采众长提供了极大便利。在具体创作中,诗人不仅要关怀现实,还要写出立足有限性,同时又具有理想性、创造性的作品。亚里士多德说,诗比历史更富于哲学意味,诗所要揭示的是内在必然性、规律性、普遍性。这与咱们中国人所说的“道”的思想有点类似。形上得“道”,形下才有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道”是“路”的终极追问。“道可道,非常道。”“道”瞬息万变,而“诗”是诗人创作瞬间的悟“道”得“意”,意之所向,随物赋形。所有这些其实是说,诗歌创作要追求“意境”。意境通过意象呈现,意象又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物”。问题是,古今时空环境已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生活中的意象早已改变,即便是相同的意象,所承载的意境也可能完全不一样了。所以,诗词创作不 能“太拟古”,而要扎根当代生活,深入生活现场,触摸时代痛点、泪点、兴奋点。唯有如此,诗歌创作才能摆脱旧语境,创造出新的意象和意境。(摘自宋湘绮《诗歌须从“小我书写”走向“大我书写”》)材料二意象是外界的客观物象经过作家主体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传统的婉约派词流连于青楼楚阁、红粉佳人;到了苏轼开始,词更多反映文人士大夫的个人生活和思想情感;而南渡以后的民族苦难,则使词人们更能直面人生、关心国事,词中的意象出现了很大的变化。辛弃疾就是一个突出的代表,他词中的意象龙腾虎跃、雄奇刚劲,充满了男汉气概。后代词人们在袭用辛词语汇的同时也大量摘取辛弃疾词中的这些意象,于其间出了一批接受度极高的经典意象。一是“金戈铁马”的意象。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道:“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此词是辛弃疾晚年的代表之作,其时他已六十六岁,但他依然通过对历史人物的缅怀,表达其抗金杀敌的决心和意志。这一“金戈铁马”的意象在后人中也反复出现,如杨慎《西江月》中有“妙算龙韬虎略,英雄铁马金戈”,吴伟业《水吟·送孙浣心之真定》中有“金戈铁马,神州沈陆,幅巾归里”。历代词人多出于表达国仇家恨、故国愁思以及历史沧桑之情的需要而借用稼轩词中的“金戈铁马”意象,全然与辛词遥相呼应,不断增长着词体之沉郁悲壮之气。曹贞吉的《风流子·京口怀古》还沿用了《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其他句意“祇今凭吊处,佛狸祠下路,烟树冥濛。为念寻常巷陌,社鼓连空”,进一步扩大着这阕名篇的流传度,也可视作“金戈铁马”意象的一种接受延伸。二是“烟柳斜阳”的意象。辛弃疾在《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词中云:“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此句虽是以景语作结,但却耐人寻味,表现着他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后人延用辛词的这一意象,往往如辛词这般将斜阳之景与愁苦之情紧密联结在一起。如明代叶小鸾《踏莎行·秋景》中云“断云飞尽碧天长,数枝烟柳斜阳瘦”等即是如此,使得始于稼轩词的“烟柳斜阳”意象逐渐固化成词体写作的一种常规表达手段,最终形成清代文学的重要小传统。这些后世接受度极高的稼轩词意象比较集中地出现在辛弃疾的登高词中,大概每当稼轩登高望远时,家国愁情总是纷至沓来,使他难以为怀,故而总能写出悲壮苍凉的词篇,于婉艳柔媚的词体传统外新翻出这些个性化意象。尽管词体写作在南宋之后发展出许多新貌,但登高临远始终是词体最为常见的写作场合,也是词体较为普遍的文本空间,故而欣赏稼轩人格的历代词人在面对同样的登高临远之时,也就势所难免地与辛弃疾产生强烈共鸣,撷取稼轩词中的这些经典意象,带来了稼轩词接受史上的这番美妙图景。(摘自钱锡生《后世词人笔下的常用稼轩词意象》)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寄寓着美好的希望,是因为其突破了现实功利。B.若诗词的材料和构造不是出于自然,遵循自然规律,就无法真正达成虚构之境。 C.南渡以后的民族苦难让词人们开始关心国事,词中的意象出现了很大的变化。D.曹贞吉的《风流子·京口怀古》接受延伸“金戈铁马”意象,比辛词更优秀。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只要拥有想象,让梦想照进现实,把理想与现实统一起来,中国当代诗歌创作者就一定能创作出优秀作品。B.“道”的思想能揭示内在必然性、规律性、普遍性,诗中蕴“道”,一定程度上意味着诗歌创作应追求意境。C.意象创造需要作家主体的情感活动,因此,了解作家的身世背景,知人论世,是重要的诗词鉴赏方法。D.从辛词意象的接受过程可看出,诗词写作表达手段固化过程可能是文学史上重要小传统的形成过程之一。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最后一段观点的一项是()A.茹志鹃《百合花》中的“百合花”,继承爱和祝福这一传统含义,观照当时社会表现出对纯洁与感情的呼唤。B.郭沫若《立在地球上放号》中的“白云”,展示了大自然的雄伟和壮丽,是五四时期那种时代狂飙的象征。C.闻一多《红烛》中的“红烛”,从李商隐的无题诗中化出,将诗人的奉献精神和对祖国的赤诚表现得淋漓尽致。D.李清照《声声慢》中的“梧桐”,引出的是一种黯然神伤的共同情感体验,充分表现出了词人内心的愁苦伤感。4.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辛弃疾诗词意象接受度极高的原因。5.诗词创作中应如何运用传统意象创造出新意境?请以毛泽东《菩萨蛮》中的“斜阳”意象为例,结合材料内容,谈一下你的看法。菩萨蛮·大柏地毛泽东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注】本词作于1933年。毛泽东因从事调研工作,重返大柏地,面对曾经大胜的战场,抚今追昔,写下此词。【答案】1.B2.A3.D4.①辛词意象龙腾虎跃、雄奇刚劲,多表现家国愁情。②历代欣赏稼轩人格的词人登高临远之时常产生强烈共鸣。 5.①意象应兼顾现实与理想。毛词的“斜阳”意象既来源于革命生活,又展现了革命豪情;②意象应接受传统又能翻出个性。毛词的“斜阳”意象在接受辛词家国之情的同时,融入了作者主观情感,于辛词意象传统之外翻出了个性。【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A.“是因为其突破了现实功利”强加因果。原文“‘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是对功利现实的突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弥补”,可见“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寄寓着美好的希望与“突破了现实功利”之间没有关系。C.“开始关心国事”表述错误,原文是“而南渡以后的民族苦难,则使词人们更能直面人生、关心国事”,可见是“更能”。D.“比辛词更优秀”无中生有。原文是“进一步扩大着这阕名篇的流传度”,并未比较哪个更优秀。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A.条件推断错误,原文“对于中国当代诗歌创作者而言,要想创作出优秀作品,既要有古人先贤的那种浪漫想象力,又要让梦想照进现实,把理想与现实统一起来,既做‘理想家’,又做‘写实家’”,可见“拥有想象,让梦想照进现实,把理想与现实统一起来”并非“创作出优秀作品”的充要条件。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一最后一段的观点是诗词创作不能“太拟古”,而要触摸时代的痛点、泪点、兴奋点。D.强调传统意象的使用,不能支持这一观点。故选D。【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①由“他词中的意象龙腾虎跃、雄奇刚劲,充满了男汉气概”“此词是辛弃疾晚年的代表之作,其时他已六十六岁,但他依然通过对历史人物的缅怀,表达其抗金杀敌的决心和意志”“此句虽是以景语作结,但却耐人寻味,表现着他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后人延用辛词的这一意象,往往如辛词这般将斜阳之景与愁苦之情紧密联结在一起”可知,辛词意象龙腾虎跃、雄奇刚劲,多表现家国愁情。②由“这些后世接受度极高的稼轩词意象比较集中地出现在辛弃疾的登高词中,大概每当稼轩登高望远 时,家国愁情总是纷至沓来,使他难以为怀,故而总能写出悲壮苍凉的词篇,于婉艳柔媚的词体传统外新翻出这些个性化意象”“故而欣赏稼轩人格的历代词人在面对同样的登高临远之时,也就势所难免地与辛弃疾产生强烈共鸣,撷取稼轩词中的这些经典意象,带来了稼轩词接受史上的这番美妙图景”可知,历代欣赏稼轩人格的词人登高临远之时常产生强烈共鸣。【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文中信息能力。①材料一“对于中国当代诗歌创作者而言,要想创作出优秀作品,既要有古人先贤的那种浪漫想象力,又要让梦想照进现实,把理想与现实统一起来”“诗词创作不能‘太拟古’,而要扎根当代生活,深入生活现场,触摸时代痛点、泪点、兴奋点。唯有如此,诗歌创作才能摆脱旧语境,创造出新的意象和意境”,可见意象应兼顾现实与理想。而毛词的“雨后复斜阳”一句中“斜阳”的意象是写实,雨后又现出斜阳,同时这个意象又来源于革命生活,又展现了革命豪情,即经历过风雨之后,革命一定会迎来灿烂的阳光;②材料二后世词人对辛弃疾诗词意象的运用既有对其爱国情怀继承,同时也有发展,如“曹贞吉的《风流子·京口怀古》还沿用了《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其他句意……进一步扩大着这阕名篇的流传度,也可视作‘金戈铁马’意象的一种接受延伸”,可见意象应接受传统又能翻出个性。而毛词的“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描写的是红军转战之后的首次胜利,其中“斜阳”的意象代表胜利的曙光,洋溢着革命的乐观和豪情,毛主席在接受辛词家国之情的同时,融入了作者主观情感,于辛词意象传统之外翻出了个性。(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澄河边上茹志鹃这是一九四七年的夏天。解放军粉碎了敌人重点进攻的计划后,作战略性转移。敌人乘机前阻后追。大部队迅速转移了,掉在后面的是二十多个伤、病、弱的同志。临时组成的一个小队,由警卫连副连长周玉兆带领,在后面慢慢地走。上级规定,明天傍晚前,小队定要赶到总集合地,与大队会合。周玉兆是领队,一连两个月的恶性疟疾,加上头部又挂了轻花,人瘦落了形,但样子十分剽悍。他搀扶着文工团里的小余,走在队伍前面。近黄昏的时候,小队来到了澄河边上。乌云从四面推来,天色越来越昏暗,不一会儿暴雨从天上直泻下来。澄河水在猛涨,已涨到河滩边一排柳树的半腰了。背后传来的枪炮声,一阵紧似一阵,一阵近似一阵。会议决定,由两个同志出去寻找当地老乡,了解一下哪里有浅滩,并搞些吃的,其余的同志留在河边,用绑腿、用背包带子连接起来,试验拉绳过河。周玉兆带了文工团的小余,就向离河较近的一个村子走去。 忽然,周玉兆停住脚步,他听见有一个声音,便小心地向发出声音的方向走去。两个人仔细一看,原来他们脚跟前是一片瓜地,在瓜地的那头,有一个老人正光着头,弯着腰,在瓜地里走着。“老大爷。”周玉兆走过去轻轻地叫了一声。这老人年纪相当大了,眉毛很白很长,搭在眼皮上,头发也白了。他满脸泪痕,眼睛一眨不眨地看了半天,才颤巍巍地说道:“同志,你们来啦?”“是,老大爷。我们……,前面部队过去多少时候了?”老人向他们打量了一下。“你们要过河是不是?”周玉兆点点头,把大致的情况说了一遍。老人听后,沉吟了一会,便说:“不怕河水再大,一定叫你们今晚过河。”留在河边的同志拉绳过河没有试成功。这时老人急忙地把他们叫了来,又不知从哪里挖了一篮地瓜,点起火,要大家烤衣服、煮地瓜吃,安排完这一切,老人便不见了。忽然,河堤那边传来一种古怪的声音,周玉兆凝神听了一会,便和小余加快脚步向河边走去。一会儿,他们望见那位老人站在河堤上,高高地举起锄头,在地上掘着什么东西。周玉兆走近一看,见堤上堆了一堆土,一条刚掘出来的小沟,已从堤的里边快通到河边。周玉兆愣了一愣,猛然明白过来,就一步抢过去夺下锄头,喘吁吁地说道:“大爷,你………”老人一见他,也不奇怪,平静地说道:“你来得正好,快回去叫同志们来,准备过河。”“大爷,我们就是死,也不能祸害老百姓。”周玉兆激动得浑身打颤。老人不言语,只是把锄头又夺过去,缓和地解释道:“澄河不太深,主要是下暴雨水来得太急,开一点口子,水一有了出处,流头就缓了,人在河里淌水走也能过去了。”“不行。”周玉兆不等他说完,就坚决地说道,口气很硬,毫无商量的余地,而且把锄头又夺过来,把土推进沟里。老人一看他动手填沟,便暴跳起来,大声吼道:“给我放手。”周玉兆一听,便回身抱住了老人,含泪说道:“大爷,我们是人民的部队,活着是为了老百姓,死了也是为了老百姓。”老人不等他说完一挥手说道,你们坐下来听我说:“这澄河向来就是水猛流急,有一年夏天,雨水多,也象今年这样,我下到水里,被河水冲着,命已去了半条。正在这紧要关头,我忽然想起河堤上横生着一棵老树。我一想到这棵树,心里顿时有了指望,一有了指望,人也不慌了,心也定了,力气也生出来了,就拼命坚持,淌到那棵大树跟前,抱住了那根树枝。你们看,‘指望’这东西,看不见,抓不着,可是有多大的力量。一个人过日子,要是没个指望,那是活不下去的,活着也没有趣。现在,你们就是老百姓的指望。这个道理,你们懂了吧!” “懂了,老大爷。”周玉兆激动地对着繁星点点的天空,对着澄河,对着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暗暗地发誓:只要有一口气在,他就要向前,就要和部队一起打回来。周玉兆站起身,拿起锄头,更用力地去填那条沟。他不知哪里来的力气,一下子把一条沟填得结结实实。枪炮声不知什么时候停止了,这也许是个不好的征兆。堤下面,澄河不平静地奔流着,满河闪动波光,河滩边露出一排半截的杨柳树,柳丝浸在水里。老人坐在那里,不说话,他皱起眉,看着黑沉沉的河水,凛然不动。过了一会儿,他站起来说道:“我去看一看。你们在这里等着。”说完,就大步流星地走了。一度沉寂的枪声,又响了起来,而且很近很激烈。河水没有退,而且还在涨,高地上的水,都在汇流入河。两顿饭的工夫,老人就气喘吁吁地跑来了。后面还跟来了两个中年老乡,每人肩上都扛了五六根肩担。“好了,好了,我捉了两条‘水鳗’来了。”老人忽然变得又风趣又活泼,长眉毛一耸一耸的,高兴非凡。那两位被叫做“水鳗”的老乡,笑嘻嘻地跟大家打了招呼,也没多说话,就和老人动手绑扎扁担。东方蒙蒙发白,天快亮了。老人和那两位老乡也把扁担绑扎好了。他们把扁担扎成两个棋盘式的空心筏子,两个老乡一人扛着一只走到水边。老人送到水边,刚才那副高兴样子,忽然又不见了,神态又变得冷静、严峻。他嘴唇动了一阵,决断地说道:“同志们一路平安,我老了,不能送你们过河去。记住我们的澄河,明年我老头子还是种瓜,等同志们来吃……”周玉兆站在水里,仰面望了望河堤上的老人,在这一刹那间,他忽然感到自己不是在撤退,而是在向前挺进。小队渐走渐远了,他们带着一个不可摧毁的信念走远了。河边仍然站着那个人影,佝偻了身子,一动不动……一九五九年五月二十九日(有删改)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写“敌人乘机前阻后追”“明天傍晚前”,点明解放军小队与大部队会合的形势危急、时间紧迫,为下文渡河的情节作铺垫。B.周玉兆阻止老人挖沟时,“口气很硬,毫无商量的余地”,并不是不讲人情,而是心系百姓,同时也契合了他解放军战士的身份特征。C.“澄河水在猛涨”“河水没有退,而且还在涨”,构成了小说的特定环境;澄河水流湍急,加大了小队渡河的难度,使情势更加危急。D.与《百合花》那两个连名字都没有的通讯员不同,作者在本文中刻画了一位有名有姓的领队周玉兆,意在塑造解放军的传奇英雄人物。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多次写到“枪炮声”,渲染紧张的战争氛围,既强化了小队急于渡河时内心的焦灼,也推动了故事情节发展。B.小说以小队要渡河开头,以顺利渡河结尾,张弛有度,整体色调由阴郁转向明朗;这使小说富于变化,耐人寻味。C.小说以第一人称视角展开叙事,讲述小队在老乡帮助下渡河的故事,视野开阔,自由灵活,给人以统观全局的感觉。D.小说中人物的语言生活化、口语化,亲切自然,大多较简短,朴实无华,塑造的人物形象却生动鲜活,跃然纸上。8.本文对老人的“眉”有几处动作描写,细腻地表现了老人的心理,请分别找出并赏析。9.请分析小说结尾段的妙处。【答案】6.D7.C8.①“眉毛很白很长,搭在眼皮上”中的“搭”字刻画了老人在解放军撤离后失去指望的精神状态。②“他皱起眉,看着黑沉沉的河水”中的“皱”字表现出老人帮助同志们渡河时的焦急、思索之态。③“长眉毛一耸一耸的,高兴非凡”中的“耸”字传达出老人找到渡河之法后的愉悦和兴奋之情。9.①凸显了凛然坚定、甘愿牺牲的拥军老人形象。②揭示了信念这一主题,表现了对军民鱼水情深的赞颂。③省略号结尾,引发读者想象,留有更多回味空间。【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相关内容分析的能力。D.“意在塑造解放军的传奇英雄人物”说法错误。本文的主题是凸显军民之间的鱼水情,刻画了一位有名有姓的领队周玉兆,能够增加故事的真实性,并不是意在塑造解放军的传奇英雄人物。故选D。【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能力。C.“小说以第一人称视角展开叙事”说法错误,结合原文“这是一九四七年的夏天。解放军粉碎了敌人重点进攻的计划后,作战略性转移”等内容可知,小说是以第三人称展开叙述的。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和描写手法的能力。第一处描写是“这老人年纪相当大了,眉毛很白很长,搭在眼皮上,头发也白了”,其中动词是“搭”, 长长的眉毛搭在眼皮上,让整个人看起来缺乏精气神,再结合后文“他满脸泪痕,眼睛一眨不眨地看了半天”可知,老人是在张望着已经离开的解放军队伍,他舍不得他们离开,“搭”字刻画了老人在解放军撤离后失去指望的精神状态。第二处描写是“老人坐在那里,不说话,他皱起眉,看着黑沉沉的河水,凛然不动”,其中动词是“皱”,皱眉的动作体现老人的内心是忧虑的,再结合前后文的情节可知,解放军小队急于渡河,但河水湍急,形势危急,老人想帮助他们,皱”字表现出老人帮助同志们渡河时的焦急、思索之态。第三处描写是“老人忽然变得又风趣又活泼,长眉毛一耸一耸的,高兴非凡”,其中动词是“耸”,长眉毛一耸一耸可以表现老人内心是喜悦的,结合文中“好了,好了,我捉了两条‘水鳗’来了”可知,老人找来了帮手,可以解决渡河的难题了,“耸”字传达出老人找到渡河之法后的愉悦和兴奋之情。【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语段的作用的能力。从人物塑造上看,结尾段中“河边仍然站着那个人影,佝偻了身子,一动不动……”一句塑造了老人的形象,他“一动不动”的身影体现了他内心的凛然和坚定,他为了帮助解放军顺利渡河不惜破坏自己的庄稼,凸显了老人的拥军形象。从主题上看,“小队渐走渐远了,他们带着一个不可摧毁的信念走远了”直接点明了信念这一主题,所以尾段点明主旨,深化小说赞美军民鱼水情深的主题。从读者角度看,文段最后是“一动不动……”,文章是以省略号来结尾的,给人以言有尽而意无穷、意犹未尽之感,会让读者想象到很多种老人此后的状态,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王晏字休默,仕宋,初为建安国左常侍。晋熙王燮安西板晏主簿,时齐武帝为长史,与晏相遇。府转镇西,板晏为记室。沈攸之事难,随武帝镇盆城。齐高帝时威权虽重,而众情犹有疑惑,晏便专心奉事,军旅书翰皆见委,渐见亲待,常参议机密。建元初,为太子中庶子。武帝在东宫,专断朝事,多不闻启,晏虑及罪,称疾自疏。武帝即位,为长史兼侍中意任如旧。迁侍中祭酒,遭母丧,起为司徒左长史。晏父普曜藉晏势,多历通官。普曜卒,晏居丧有礼。永明六年,为丹阳尹。晏位任亲重,自豫章王嶷、尚书令王俭皆降意接之,而晏每以疏漏被责,连称疾。久之,转为江州刺史,泣不愿出,留为吏部尚书,终以旧恩见宠。时尚书令王俭虽贵而疏,晏既领选,权行台阁,与俭颇不平。俭卒,礼官欲依王导谥为“文献”,晏启上曰:“导乃得此谥,但宋来不加素族。”武帝崩,遗旨以尚书事付晏及徐孝嗣。 郁林即位,转左仆射。及明帝谋废立,晏便响应接奉,转尚书令,封曲江县侯,给鼓吹一部、甲仗五十人入殿。时明帝形势已布而莫敢先言萧谌兄弟握兵权迟疑未决晏频三夜微步诣谌时人以此窥之明帝与晏东府语及时事,晏抵掌曰:“公常言晏怯,今定如何?”建武元年,进号骠骑大将军,给班剑二十人,又加兵百人,领太子少傅,进爵为公。晏笃于亲旧,为时所称,至是自谓佐命惟新,言论常非武帝故事,众始怪之,明帝虽以事际须晏,而心相疑斥,料简武帝中诏,得与晏手诏三百余纸,皆是论国家事。永明中,武帝欲以明帝代晏领选,晏启曰:“鸾清干有余,然不谙百氏,恐不可居此职。”乃止。及见此诏,愈猜薄之。晏性浮动,志欲无厌,自谓旦夕开府,人或讥之。(节选自《南史》)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时明帝形势已布/而莫敢先言/萧谌兄弟握兵权/迟疑未决/晏频三夜微步诣谌议/时人以此窥之B.时明帝形势已布/而莫敢先言萧谌/兄弟握兵权/迟疑未决/晏频三夜微步诣谌议时人/以此窥之C.时明帝形势已布/而莫敢先言萧谌/兄弟握兵权/迟疑未决/晏频三夜微步诣谌议/时人以此窥之D.时明帝形势已布/而莫敢先言/萧谌兄弟握兵权/迟疑未决/晏频三夜微步诣谌议时人/以此窥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建元,南齐高帝萧道成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在汉武帝时始设。B.迁,指贬官或降低官职。此处与《琵琶行》“予左迁九江郡司马”中的“迁”字含义相同。C.崩,指帝王去世。古代把国君的死看得很重,常用山陵塌陷来比喻,这一称呼最早见于周代。D.厌,在文中为“满足”之意,与《短歌行》“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中的“厌”字意义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齐高帝称帝前就已经威权很重,但众人心里仍然有疑惑,王晏则专心侍奉他,逐渐受到宠信。B.齐武帝做太子时就常独断朝政,很多事情都不上报,王晏担心这会牵连自己,便自动疏远他。C.王俭去世,礼官想给他加“文献”的谥号,王晏不同意,认为自宋以来就不给寒族加此谥号。D.明帝虽然在关键时刻需要王晏,但心里却怀疑他,直到翻阅武帝给王晏的手诏后才消除疑虑。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久之,转为江州刺史,泣不愿出,留为吏部尚书,终以旧恩见宠。(2)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琵琶行》)14.王晏为什么被当时的人称赞?后来又为何受到责怪?请简要概述。【答案】10.A11.B12.D13.(1)时间久了,转任为江州刺史。他哭着不愿离京任职,又留在京城担任吏部尚书,最终因为旧恩而被宠信。 (2)第二年秋天,我在湓浦口送客,夜晚听到船上有人弹奏琵琶,听那声音,铿铿锵锵有京城流行的乐曲声调。14.①王晏对亲戚旧友十分真诚,被人称赞;②后来他自认为辅佐维新,言谈之间常常非议武帝旧时的事情,因此受到责怪。【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当时明帝形势已经公开,而没人敢于先说,萧谌兄弟握有兵权,迟疑不决,王晏接连三夜便装步行到萧谌家中商议,当时的人们因此观望着他们。“萧谌兄弟”是“握兵权”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C;“时人”意思是“当时的人们”,是“以此窥之”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故选A。【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B.“贬官或降低官职”错误。迁,改官。有三种情况:一是平调,二是升迁,三是降职。文中“迁侍中祭酒”指升迁为侍中祭酒;《琵琶行》“予左迁九江郡司马”中的“左迁”指降低官职,即“降官”。犹言下迁。汉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直到翻阅武帝给王晏的手诏后才消除疑虑”错,依据原文“明帝虽以事际须晏,而心相疑斥,料简武帝中诏,得与晏手诏三百余纸,……及见此诏,愈猜薄之”可知等看见这张诏书后,明帝更加猜忌和鄙薄他。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出”,离开京城;“以”,因为;“见”,被。(2)“明年”,第二年;“送客湓浦口”,省略句,正常语序为“送客(于)湓浦口”,在湓浦口送客;“声”,声调。【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①依据原文“晏笃于亲旧,为时所称”可知王晏对亲戚旧友十分真诚,因此被人称赞;②依据原文“至是自谓佐命惟新,言论常非武帝故事,众始怪之”可知后来他自认为辅佐维新,言谈之间常常非议武帝旧时的事情,因此受到责怪。参考译文:王晏字休默,在宋朝做官,起初是建安国左常侍。晋熙王刘燮在安西任命王晏为主簿,当时齐武帝为长史,与王晏相遇。军府转为镇西,又任命王晏为记室。沈攸之发难后,他跟随武帝镇守盆城。齐高帝当时虽然威权很重,但众人心里仍然疑惑,王晏则专心侍奉,军事文件都委托给他。他逐渐受到宠信,常常参与议论机密。建元初年(479),他担任太子中庶子。武帝在东宫,专断朝政,很多事情都不上报,王晏担心会获罪,便称病自动疏远他。武帝即位,他做长史兼侍中,信任如旧。升为侍中祭酒,中间遭到了母亲的丧事,后来起用为司徒左长史。王晏的父亲王普曜借着王晏的势力,做了许多显达官职。王普曜死后,王晏居丧有礼。永明六年(488),担任丹阳尹。王晏地位重要而且很受信赖,豫章王萧嶷、尚书令王俭等都放下架子和他结交,而王晏常常因为工作出现疏漏受到责备,所以连连称说有病。时间久了,转为江州刺史。他哭着不愿离京任职,结果留下担任吏部尚书,终于因为旧恩而被宠信。当时尚书令王俭虽然官位高贵,却被疏远,王晏负责选拔官吏以后,权力管到台阁,和王俭很不融洽。王俭去世,礼官想依照王导的先例给他追加谥号为“文献”,王晏上奏说:“王导才能得到这样的谥号,但宋朝以来不加给素族。”武帝去世,遗旨把尚书事交给王晏和徐孝嗣。郁林王即位,转为左仆射。后来明帝谋划废立皇帝,王晏便响应推举,转为尚书令,封为曲江县侯,配给乐队一部、卫队五十人入殿。当时明帝形势已经公开,而没人敢于先说,萧谌兄弟握有兵权,迟疑不决,王晏接连三夜便装步行到萧谌家中商议,当时的人们因此观望着他们。明帝与王晏在东府谈到时事,王晏和他击掌说道:“您常说王晏怯懦,现在如何?”建武元年(494),晋升官号为骠骑大将军,配给班剑二十人,又加兵一百人,兼太子少傅,晋升爵位为公。王晏对亲戚旧友十分热情,为当时人所称赞,现在自认为辅佐维新,言谈之间常常非议武帝旧时的事情,众人才开始加以责怪。明帝虽然在关键时刻需要王晏,但心里却怀疑排斥。他翻阅武帝时的诏令,得到给王晏的手诏三百余张,都是议论国家政事。永明时期(483-493),武帝想让明帝代王晏兼管选举,王晏启奏说:“萧鸾精明干练有余,然而不熟悉诸姓百家,恐怕不能担任这一职务。”于是停下了。等看见这张诏书后,明帝更加猜忌和鄙薄他。王晏性情浮躁,私欲无厌,自己声言旦夕之间就可以官至开府,有人便对他进行讥讽。(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南歌子·黄州腊八日饮怀民①小阁苏轼卫霍元勋后,韦平②外族贤。吹笙只合在缑山③。闲驾彩鸾归去、趁新年。烘暖烧香阁,轻寒浴佛④天。他时一醉画堂前。莫忘故人憔悴、老江边。【注】①张怀民:作者好友,时被解除贬谪回京投命。②韦平:韦氏、平氏父子,皆相继为相。③吹笙句:《列仙传》中载王子乔好吹笙,在缑山成仙,驾鹤飞去。④浴佛:浴佛会北宋时在腊月初举行的祭祀活动。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词开篇连用典故,既交代了张怀民出身显赫,是元勋之后,又赞扬他贤达有为,是朝廷的栋梁。B.词人将准备回京授命的友人比作能够驾神鸟飞行的仙人,体现了他对友人解除贬谪后由衷的喜悦。C.“他时一醉画堂前”运用虚写,想象友人在宫中彩绘的殿堂前大醉的情景,希望友人能再被重用。D.词人想到友人离开后自己将孤独地老于江边,表达出了与《念奴娇·赤壁怀古》相同的消极情感。16.本词从哪些方面照应了标题?请简要分析。【答案】15.D16.①时间:“趁新年”交代腊八节在时间上接近新年;②气候:“烘暖”“轻寒”从气候角度交代在冬天;③民俗:“浴佛天”从民俗活动方面照应腊八节。【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D.“……消极情感”错误。本词表达了对友人不幸遭遇的同情,以及对友人的关爱和希冀,《念奴娇·赤壁怀古》抒发了词人对昔日英雄人物的无限怀念和敬仰之情以及词人对自己坎坷人生的感慨之情,两首词都没有表达消极的情感。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时间:“闲驾彩鸾归去、趁新年”,这是作者对友人张怀民的祝愿:愿他能得到平反昭雪,尽快结束贬徙流放的生活,赶上新年,与家人团聚。“趁新年”交代腊八节在时间上接近新年;气候:“烘暖烧香阁,轻寒浴佛天”,迳点两人聚会的时间、地点。香阁,即怀民小阁。室外轻寒,室内暖和,两人聚饮融冶欢愉之情,可想而知。“烘暖”“轻寒”从气候角度交代在冬天;民俗:浴佛天,即腊八日,“浴佛天”从民俗活动方面照应腊八节。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写旧时女子思念情人来表达对有才学之士的渴望和倾慕。(2)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叠词委婉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3)菊花在诗词中常寓意忧愁,如李清照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青青子衿②.悠悠我心③.无边落木萧萧下④.不尽长江滚滚来⑤.满地黄花堆积⑥.憔悴损(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的写法,“衿”“悠”“萧”“滚”“憔”“悴”“尊”“篱”“蕊”。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面对贫困发生率高达41.17%的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朱有勇说:“我最年轻,我来干!”那是2015年,即将迈入花甲之年的他认为,作为云南最年轻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自己____①_____。一到地方,没有耽搁,他就____②_____地深入澜沧县各村寨,到多位农户家进行调研。他发现澜沧县自然资源丰富,种植条件好,有“边陲宝地”之美誉。但是,为何富不起来呢?“拉祜族是从原始社会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直过民族,全县人均受教育年限仅为6.3年,素质性贫困造成该地区贫困量大,贫困面广,贫困度深,是云南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出生于农村的朱有勇感到心痛,“我们来晚了,必须抓紧每一分每一秒!”____③_____,转瞬间就是四年多,在农业生物多样性领域,朱有勇做出了阐释生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的原理与机制、创建物种多样性和生境多样性控制作物病虫害的理论、制定相关技术规程和标准这三项开创性研究。其创新成果被认为是国际上生物多样性促进粮食安全的成功_____④______。2019年,拉祜族自治县实现了从深度贫困的“民族直过区”到“云南省科技扶贫示范县”的跨越。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理所当然快马加鞭无冬无夏示例B.义不容辞马不停蹄寒来暑住范例C.理所当然马不停蹄无冬无夏范例D.义不容辞快马加鞭寒来暑住示例 19.请简要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20.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答案】18.B19.使用排比,三个“贫困……”依次从贫困的数量、广度、程度,由浅入深,层层推进,内容丰富,条理分明,增强了语势,突出了拉祜族自治县脱贫难度大。20.朱有勇做出了三项开创性研究:阐释了生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的原理与机制,创建了物种多样性和生境多样性控制作物病虫害的理论,制定了相关技术规程和标准。【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理所当然”,从道理上说应当这样。“义不容辞”,从道义上讲不允许推托、拒绝。本处是说朱有勇认为自己作为云南最年轻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自己有责任和义务去最贫困的地方,不应推辞,应选“义不容辞”。第二空:“快马加鞭”,对快跑的马再打几鞭子,使它跑得更快,比喻快上加快。“马不停蹄”,比喻一刻也不停留,一直前进。本处是说朱有勇一到那个地方就投入到工作当中,没有耽搁和停留,应选“马不停蹄”。第三空:“无冬无夏”,无论冬天还是夏天。指一年四季从不间断。“寒来暑往”,冬天来了,夏天过去了。指四时更替,泛指时光流逝。根据后文“转瞬间句式四年多”,可知本处强调时间过得很快,应填“寒来暑往”。第四空:“示例”,列举、展示出典型的案例、例子做参照。“范例”,可以作为榜样的事例。本处是做“成功”的中心语,需要一个名词性的词语,应选“范例”。故选B。【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该语句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贫困量大”“贫困面广”“贫困度深”都是主谓结构的句子,句式相似,依次从贫困的数量、广度、程度,由浅入深,层层推进,构成了排比的句式。排比句式的使用,从内容上来看,从不同角度介绍了拉祜族的贫困问题,内容丰富,条理分明。因句式结构相同,又能够增强语势,突出了拉祜族自治县脱贫难度大。【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变换句式的能力。长句变短句,先抓出句子的主干,明确句子的中心意思,然后抽出附加成分,将它们变成按顺序先后排列的短句。 先抽出句子主干“朱有勇做出了三项开创性研究”,再将附加成分“阐释生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的原理与机制、创建物种多样性和生境多样性控制作物病虫害的理论、制定相关技术规程和标准这”抽出来,再将它变成三个短句子“阐释了生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的原理与机制”“创建了物种多样性和生境多样性控制作物病虫害的理论”“制定了相关技术规程和标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我们处在一个信息和知识迅速增长的时代,尤其是在以情绪在前客观在后、态度在前认知在后为特征的“后真相”时代,①。当然,科普的价值引领最终是对人的引领,所以我们的科普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科普。截至2022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51亿,同时短视频用户规模达9.62亿。这也从一个侧面表明,当前的科普更需要关注网络和社交媒体中的内容供给。毕竟,科普的服务对象是群众。②,科普工作的重心就必须在哪里。科普的价值引领主要体现在科学家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弘扬、科学方法的倡导、科学理性的掌握等方面,当然这需要建立在科学知识的传播这一基础之上。③,只告诉公众科学“是什么”,而没有拓展到科学“为什么”的维度,那么这样的科普可能还停留在只是让公众“知其然”的地步,远未上升到“知其所以然”的境界。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科普的价值引领主要体现在科学家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弘扬、科学理性的倡导、科学方法的掌握等方面B.科普的价值引领主要体现在科学家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弘扬、科学方法的掌握、科学理性的倡导等方面C.科普的价值引领主要体现在对科学家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弘扬、科学方法的掌握、科学理性的倡导等方面D.科普的价值引领主要体现在对科学家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弘扬、科学方法的倡导、科学理性的掌握等方面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答案】21.C22.①科普的价值引领作用更加凸显(或:更应注重科普的价值引领作用。)②群众在哪里③但如果仅局限于传播科学知识【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文中画横线句子的语病有:一是成分残缺,“科学家精神”前缺介词“对”;二是搭配不当,“科学方法”应跟“掌握”搭配,“科学理性”应跟“倡导”搭配。故选C。【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结合后文“当然,科普的价值引领最终是对人的引领,所以我们的科普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科普”可知,后文讲的是科普的价值引领,所以在“后真相”时代,我们更应注重科普的价值引领作用,此处应该填写“科普的价值引领作用更加凸显”,或“更应注重科普的价值引领作用”。第二空,结合上句“毕竟,科普的服务对象是群众”可知,科普的服务对象是群众,再结合下句“科普工作的重心就必须在哪里”,说明群众在哪里,科普工作的重心就必须在哪里,所以此处应该填写“群众在哪里”。第三空,结合上句“当然这需要建立在科学知识的传播这一基础之上”可知,讲的是科学知识的传播,再结合下句“只告诉公众科学‘是什么’”可知,说明仅局限于传播科学知识,就会只告诉公众科学“是什么”,所以此处应该填写“但如果仅局限于传播科学知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从今年秋季学期起,劳动课全面“升级”,从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正式成为中小学生的一门必修课。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烹饪与健康、农业生产与劳作将贯穿广大青少年的教育阶段。近年来各地都在积极探索,力求将这门人生必修课上好、教活。然而,仍有不少家长反映,学校虽然开了劳动课,但孩子回家后,劳动意识并未明显增强,不想劳动、不会劳动、不珍惜大人劳动成果的现象仍时有发生。对于劳动这门人生必修课,你有没有类似的经历?又有怎样的展望?请结合你的观察和思考,展开联想或想象,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性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劳动的滋味今年寒假回到老家,和外婆在一起的那段时光真难忘啊!外婆的小屋前连着一大片田地,一个月前刚刚收回了一屋子的白菜 萝卜,看着这些蔬菜,真是满心的踏实和畅快。约五点左右,外婆便已经上田了,她这儿松松土,那儿施施肥,隔一会儿还总是去拨弄一下别家的小树。一转眼又是二月初,外婆开始忙碌起来了,每日天不亮便起身开始锄草松土,又上仓库里选种,挑出最大最圆润的。我不解的问她:“外婆,现在市场上的菜那么新鲜,你为什么还要那么辛苦呢?”外婆只是摸摸我的头,示意我拿一篮子的种子,跟她去到田里。我随手抓出一把种子,往田地上一丢,一颗颗的落下,好似雨珠一样发出清脆的声音,我一下子来了兴致,摩拳擦掌的准备跑起来,带着一篮子的雨。那一瞬,好似小时候年幼的我,穿着外婆织的短袖衫,站在田边逆着低沉的日光,去追逐那永远捉不住的风。而如今的欢乐,又像是小时候埋下的种子发了芽,在心头开花结果。午饭后,外婆带我来到后院,那里的果树已经郁郁葱葱,形成了一片浓绿的树影,投下了一地的清凉。外婆带我来到树下,踮着脚从最下面的树梢上摘下一颗黑漆漆的果子,用手一捏,“噗”的一声爆开来。外婆对我说,这些都是影响果树结果的果子,都要摘下来。我早已经兴奋的不行,挽起袖子就开始往树上爬,好兴奋啊,在城里哪里可以爬树啊!我手脚并用一气儿爬上树梢,然后又麻利地从斜斜的枝干上滑下来,乐呵呵摔在草坪上。表妹被我的笑声吸引过来,很快的加入了我。我们一人背个小箩筐,她甩着她的双马尾跟在我后面,一路摘着果子,一路的欢声笑语。积了满满两大筐,我们又开始比赛谁扔的最远,哪个落地的声音最响亮,在我们的欢笑和叫声中,一颗颗的果子飞向了远处,在我们的远方扎了根。跟着外婆下田,即使顶着高高的烈阳,我也依然兴奋满满。在汗水落下的时候,拾起了幸福,在埋下种子的时候,种下了幸福,在劳动的谱子上,写满了幸福和快乐。如果问我劳动的滋味是什么,我想劳动的滋味就是甜蜜,就是幸福和快乐吧!【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材料第一段主要介绍中小学教育中劳动课的全面升级。根据教育部正式印发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可知,2022年秋季开学起,劳动课将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当今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而人的素质主要包括思想道德、文化知识、劳动技能、身体心理素质等。其中,劳动技能 素质在现代社会越来越重要。开展劳动教育,可以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这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劳动教育是强化劳动观念的需要。开展劳动教育,可以让学生了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态度,珍惜劳动成果,认识到劳动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和责任。这对于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劳动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开展劳动教育,不仅可以让学生学到一定的劳动技能,还可以在劳动中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交流能力、创新能力等,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劳动教育还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劳动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通过开展劳动教育,可以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劳动者,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人力资源保障。因此,劳动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应该在中小学教育中得到广泛开展。但是,依据材料第二段展现的现实结果来看,现阶段部分地区、学校的劳动教育还很难落到实处,达到真正的教育目标。学生们只是被迫接受了一些技能教育,但并未深入领悟并贯彻劳动精神、勤俭节约精神等。长此以往,劳动教育很难实现真正的目标。而想要真正实现劳动教育目标,就必须依靠家校共同努力,把劳动教育落实到实处。当然,作为学生更要认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自己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劳动教育。试题要求据此写一篇记叙文,重点就是要求学生在叙述自己对于劳动课的言行举止、所思所想中,感受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对此,可以通过写难忘的一次劳动经历,从劳动成果、劳动体验、劳动感受几个方面写自己对劳动的认识及思想上的收获,写出劳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劳动的意义或新时代劳动精神的内涵。主题要深刻有深度,发人深思。所写事件和“劳动”关联,应是侧重 “印象深刻”的事、人或物,可以让考生想到劳动过程中情怀激荡的瞬间和兴奋激动的时刻,或是劳动过程中印象深刻的老师、同学,或难忘的语言交流或打动内心的关爱,从中选择出印象深刻的事、物、人。行文构思上,在切合题意的前提下,应该有一个和劳动有关的相对完整的事件,有一个或几个具体鲜明的人物形象、物象,主次分明,突出主体形象。如写“我”对劳动的认识不到位,通过其他人物的引导启发让“我”的思想有了转变。此处要设置引发劳动感悟的契机,让这种转变更自然。还应该有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如描写劳动的过程,自己的感受等,为后文真挚深刻的情理表达作铺垫。表达方式上,以记叙、描写为主,后文可以议论抒情升华文章的内涵。立意:1.劳动带来满足感和幸福感。2.辛勤的劳动才有充实的生活。3.劳动伴我成长。4.幸福生活靠劳动来创造。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山东省菏泽市2022-2023学年高一数学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含解析)
山东省菏泽市单县2022-2023学年高一数学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含解析)
山东省菏泽市2022-2023学年高二数学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山东省菏泽市2022-2023学年高一英语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答案)
山东省菏泽市2022-2023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答案)
山东省菏泽市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山东省菏泽市2022-2023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答案)
山东省菏泽市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Word版附答案)
山东省菏泽市2022-2023学年高一数学上学期期末试卷(Word版附解析)
山东省菏泽市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9-23 07:30:02
页数:19
价格:¥2
大小:53.39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