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语文
>
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9
2
/19
剩余17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质量检测高三语文试题2022.11注意事项:1.考试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小说《地泉》是作家阳翰笙的代表作。上世纪30年代《地泉》再版之际,阳翰笙邀请作家茅盾为其作序。茅盾在文中直言不讳:《地泉》“缺乏对于社会现象全部的、非片面的认识”“缺乏有感情地去影响读者的艺术手腕”。为人作序,像茅盾这般指出作品不足,而且言辞如此犀利者,并不多见。在再版后的《地泉》一书中,阳翰笙不仅全文收入这篇序言,还收入了其它几篇含有批评意见的文章,目的就是“使我及本书的读者,都能从他们正确的批评中,得到些宝贵的教训”。焦菊隐,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原总导演,曾针对戏剧界过于看重明星效用现象提出批评。他认为,即使靠明星赢得了眼前的票房,但从戏剧艺术的长远健康发展看,也得不偿失。所言理性中肯,并不怕驳了那些熟识的舞台明星的情面,对当时一味追逐明星的舞台倾向发出了清醒之声。这表明文艺评论是文艺创作的镜子与良药。今天,文艺事业繁荣发展,优秀文艺作品不断涌现,文艺现象和文艺思潮层出不穷,尤为需要文艺评论增强朝气锐气,更好发挥激浊扬清、褒贬甄别的作用。增强文艺评论的朝气和锐气,是来自文艺现场的呼唤,也是推动文艺发展的必然要求。增强文艺评论的朝气锐气,首先要打磨好批评这把“利器”。对文艺评论者来说,具备批评精神,意味着敢于实事求是地评价作品,好处说好、坏处说坏。不能碍于情面,避而不谈,要客观公正地从作品出发,对作品做出恰如其分的分析、判断与评价。事实证明,那些不痛不痒、回避问题的文艺评论,发挥不了应有作用,终将行之不远。“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对作家艺术家来说,具备批评精神的文艺评论能够帮助自己客观认识创作得失,提升艺术创作水准和思想认识水平。对读者观众来说,通过批评性的意见,能更全面地认识文艺作品,更深入地理解文艺现象。尤其在互联网时代,有洞见的文艺锐评更能得到受众的信赖珍视和自发传播。倡导批评精神、强化褒贬甄别功能的文艺评论,还有助于营造百家争鸣的良好氛围,促进 文艺生态健康有序地发展。增强文艺评论的朝气锐气,要以扎实的专业素养为根基。评论者要能够从思想、艺术等多个维度,对文艺作品做出精到的分析,指出不足的同时也肯定优长,把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优秀作品推介给读者观众。在20世纪戏曲艺术的现代转化中,古老的戏曲艺术之所以能够去芜存菁、重获新生,一些理论评论家的专业眼光和评论引导功不可没。增强文艺评论的朝气锐气,还要走出书斋和自我的小天地,深入广阔的文艺现场。只有深入文艺现场,文艺评论者才能逐步培养起对文艺作品、文艺现象、文艺思潮敏锐的感受力和精准的判断力,才能管中窥豹,一叶知秋,及时捕捉到文艺创作、文艺生态与文艺思潮的新动向与新气象。这样写出来的文艺评论,也就跳出了“自说自话”“隔靴搔痒”等窠臼,言之有物、生机涌动,更容易引发共鸣,让文艺评论更接地气、更有人气。新时代新征程呼唤着文艺的繁荣发展。百花齐放的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离不开强有力的文艺评论。增强朝气和锐气,新时代文艺评论必将大有可为。(摘编自徐馨《增强文艺评论的朝气锐气》)材料二:“好处说好,坏处说坏”原本是文艺评论的道德“底线”。但事实上,因为利益和偏好而对文艺作品进行无原则吹捧和无根据棒打却总是存在的。鲁迅在文章《骂杀与捧杀》中就批评过这种“骂”与“捧”的乱象,并指出“批评的失了威力,由于‘乱’,甚而至于‘乱’到和事实相反”。现在,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发展,文艺评论的传播渠道越来越多,文艺评论的传播方式也越来越丰富,人人都是评论者成为现实,公众号、微博、短评、短视频、评分、跟评、弹幕等,构成文艺评论的大千世界。由于受到各种利益、动机、个人偏见、商业竞争的驱动,骂杀和捧杀现象常常出现。其恶果在于,扰乱文艺评论的生态,混淆观众和读者的视听,引发种种人为的对立和冲突。这几乎可以说是文艺界的公害,不仅影响到创作生产者的利益,而且也伤害了观众和读者的权利。这种骂杀和捧杀,其共同点是只顾利益、只讲立场、罔顾事实、罔顾理性。有的对文艺作品过度拔高,甚至举劣为优,“艺术创新”“史诗”“才华横溢”“艺术高峰”“爆款”“黑马”等帽子满天飞,背后其实反映的往往是票子、圈子、面子这所谓“三子”的利益;有的则是对文艺作品大打出手,指责作品一无是处,而事实上剧集才刚刚开播、电影还没有上映,他们只是根据演职员名称、幕后消息、映前广告、第一印象等就盖棺定论,背后反映的往往是个人好恶、博眼球动机和种种不可告人的商业利益。虽然骂杀和捧杀的现象常见,但是真正被“骂死”的好作品和被“捧火”的差作品却几乎没有。我们要通过各种制度、措施、争鸣,抑制骂杀捧杀乱象;同时为理性、专业、独立的评论提供舞台。在这种“正与反”的较量中,在对媒介素养和评论素养的普及中,越来越多的观众和读者会练就“火眼金睛”,不会忽略一部好作品,也不会迷惑于一部坏作品。在人人都是评论家的时代,“读者心里有杆秤”。 (摘编自尹鸿《肃骂杀捧杀之乱象,倡风清气正之评论》)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茅盾能够坚守文艺评论的道德底线,对阳翰笙的代表作《地泉》敢于实事求是地评价,直言不讳,言辞犀利地指出其不足。B.文艺评论者如果对某一作品或文学现象做不痛不痒、回避问题的评论,就会言之无文,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终将行而不远。C.对文艺作品进行无原则吹捧和无根据棒打,会扰乱文艺评论的生态,鲁迅曾撰文批评过这种“捧”与“骂”的乱象。D.在人人都是评论家的时代,读者心里自有“一杆秤”,越来越多的读者会练就“火眼金睛”,那些差作品很难被“捧火”。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毕飞宇说:“批评家和作家,理论上是很好的聊天伙伴,其实是过不到一起的‘两口子’,但也有例外。”材料中茅盾和阳翰笙就是这样的例外。B.焦菊隐认为不能过于靠明星效用来赢得票房,虽然遭遇那些熟识的舞台明星的抵制,但这是一种有利于喜剧艺术的长远健康发展的清醒认识。C.李雪健说:“社会环境为名利膨胀的演员提供了土壤,有些作品观众一边看一边骂,创作者一边挨骂一边还挣着大钱。”这是一种富有锐气的评论。D.中国戏曲理论家郭汉成认为“对待戏曲遗产的态度不能墨守成规,要遵循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的工作原则”,这有助于戏曲艺术的现代转化。3.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撑文中“读者心里有杆秤”观点的一项是()A.远征军老兵潘文汉评抗战神剧:电视剧可以适当的夸张和演绎,以增加电视剧的观赏性;但过分的夸张和不切实际的编造,则是对历史的不尊重。B.某网友看完电影《花木兰》留言:影片围绕忠于家国、爱家是为孝的主题展开,展现了中国文化中对家庭对家人甚至是对家国的爱与守护。C.《唐宫夜宴》播出后,有自媒体发文指出:《唐宫夜宴》涉嫌抄袭,与三年前央视《国家宝藏》的节目片段“撞脸”,表演者都着唐装。D.“理论中国”公众号发表《觉醒年代》观评:按照历史大写意的标准来审视《觉醒年代》,该剧是近年来有关中共党史、中国近现代史电视剧的上乘作品。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结构。5.鲁迅说:“批评家要做‘剜烂苹果’的工作,‘把烂的剜掉,把好的留下来吃’。”这句话今天已经成为文艺批评的准则。请结合材料对此现象加以分析。 【答案】1.B2.B3.C4.材料一整体来看是总分总结构开篇通过两个事例指出文艺评论的作用,进而引出论点:要增强文艺评论的朝气和锐气。主体部分从并列的三个方面论证了增强文艺评论的朝气锐气的方法。篇末收束全文,指出增强文艺评论的朝气锐气在新时代的意义。5.①这句话成为文艺批评的准则,彰显了今天文艺批评的朝气锐气,有利于更好地发挥激浊扬清、褒贬甄别的作用。②这句话表明了文艺评论“好处说好,坏处说坏”的道德“底线”,能有效保护文艺评论的良好生态,真正起到价值引导、精神引领、审美启迪的效果。【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就会言之无文”说法错误。材料一第四段原文为“事实证明,那些不痛不痒、回避问题的文艺评论,发挥不了应有作用,终将行之不远”,是“回避问题”,而不是“言之无文”。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B.“遭遇那些熟识的舞台明星的抵制”无中生有。材料一第二段原文为“所言理性中肯,并不怕驳了那些熟识的舞台明星的情面,对当时一味追逐明星的舞台倾向发出了清醒之声”,并没有提到遭到熟识的舞台明星的抵制。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的能力。C.选项内容与传递正能量不符,“都着唐装”不能算是抄袭,该评论属于炒作、吸引关注、骗取流量的行为。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结构和思路的能力。材料一开头两段分别举了小说《地泉》和北京人艺剧院总导演的例子,从而引出第三段的中心论点“这表明文艺评论是文艺创作的镜子与良药”“增强文艺评论的朝气和锐气,是来自文艺现场的呼唤,也是推动文艺发展的必然要求”。接下来,材料一第四段至第七段,分别从“增强文艺评论的朝气锐气,首先要打磨好批评这把‘利 器’”“强文艺评论的朝气锐气,要以扎实的专业素养为根基”“增强文艺评论的朝气锐气,还要走出书斋和自我的小天地,深入广阔的文艺现场”三个角度进行论证,这三部分采用了并列结构,分别是批评本身、专业素养、深入文艺现场角度。在论证过程中,“打磨好批评这把‘利器’”,把批评比作利器,采用的是比喻论证;“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采用的是引用兼比喻论证;“在20世纪戏曲艺术的现代转化中,古老的戏曲艺术之所以能够去芜存菁、重获新生,一些理论评论家的专业眼光和评论引导功不可没”采用的是举例论证。材料一最后一段为总结,指出批评的意义“新时代新征程呼唤着文艺的繁荣发展”并展望未来“增强朝气和锐气,新时代文艺评论必将大有可为”。【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对于鲁迅所说的“剜烂苹果”理论,从材料一第四段“增强文艺评论的朝气锐气,首先要打磨好批评这把‘利器’。对文艺评论者来说,具备批评精神,意味着敢于实事求是地评价作品,好处说好、坏处说坏。不能碍于情面,避而不谈,要客观公正地从作品出发,对作品做出恰如其分的分析、判断与评价”可以知道,这一说法表明了文艺评论“好处说好,坏处说坏”的道德“底线”,提出文艺评论要具有客观性和公正性。从从材料一第三段“这表明文艺评论是文艺创作的镜子与良药。今天,文艺事业繁荣发展,优秀文艺作品不断涌现,文艺现象和文艺思潮层出不穷,尤为需要文艺评论增强朝气锐气,更好发挥激浊扬清、褒贬甄别的作用”可知,鲁迅的这句话,已经成为文艺批评的准则,文艺评论者要坚守文艺批评的底线,敢于批评,善于批评,彰显了今天文艺评论的朝气锐气,也有利于更好地发挥激浊扬清、褒贬甄别的作用。从材料一第四段“具备批评精神,意味着敢于实事求是地评价作品,好处说好、坏处说坏。不能碍于情面,避而不谈,要客观公正地从作品出发,对作品做出恰如其分的分析、判断与评价。事实证明,那些不痛不痒、回避问题的文艺评论,发挥不了应有作用,终将行之不远”可知,这句话还说明文艺评论应及时纠偏扶正,真正起到价值引导、精神引领、审美启迪的效果。(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新年表演李利君①公历年的最后一天,林若茜收到一张新年音乐会的VIP门票——是老公边志衡曾经的助手张山河送过来的。晦暗的心情需要调节一下,林若茜决定去。她看了一眼票上的注意事项,只有“着正装”等等一般的要求。林若茜心里一笑,没对这个音乐会寄予太大期望。②林若茜是一所综合性大学里的舞蹈老师,四十五岁了,但依然有着无敌的风华。女儿出国,边志衡 坐监,她却依然要用坚强的面孔对付一切——尽管一切已经很可笑了。林若茜来不及考虑太多,她的精力如今只剩两部分:一半分给强作欢颜,一半留给夜半无眠。③林若茜用了一个小时的时间精心化好了妆,提前一个小时到达音乐厅旁边的咖啡厅。她希望这是一场可以让她暂时忘却现实的音乐会。④林若茜选了个靠窗的位置,独自啜饮。人多,但很安静。林若茜觉得音乐会的氛围也应如此。在她看来,能来音乐会欣赏的人,都是高雅、举止有度的。⑤这时,林若茜才想起送票的张山河。在边志衡的身边,张山河从来都是小角色,唯唯诺诺的。在她的印象中,张山河从没有抬起头看过人。这次,张山河给她票,让她略感意外。自从边志衡出事后,过去的熟人如同在电脑键盘上按了Ctrl+A之后,又敲下了Del键一样,全部消失了。真没想到,最不起眼儿的张山河竟然还想到送一张票给她。⑥林若茜低下头,长发披下来,遮住了她的脸,她没有拂去。——她知道,尽管自己努力掩饰,可脸上总有挥之不去的悲戚隐约闪现。头发披下来,让林若茜觉得是一层保护膜、一道隔离墙,可以使自己绷紧的神经略放松一下……⑦累,是藏在心底层的。自己知道,别人其实也看得出,只是不说而已。林若茜感到有人朝她走过来,却不急于打量。她看了一眼手表,还有四十分钟音乐会才开始。⑧“嫂子——林老师。”是张山河,“我猜您会早到……在这里。”⑨“山河啊。”林若茜抬起头,略略欠了一下身,“你喝什么?我来点。”⑩“我点了。”张山河侧身坐下来。咖啡很快送过来了。⑪林若茜笑笑:“谢谢你啊,山河。”⑫“您客气了,林老师。”顿了顿,他说,“您能来,我……我要谢谢您。”⑬“应该是我谢你。山河,我们不要这么客气。”其实,无话可说了。林若茜听到张山河的呼吸声很粗重。她低头轻啜咖啡。张山河的呼吸声却一直没有调整过来。⑭林若茜抬起头看他:“山河,最近好吗?”⑮“还好还好……”张山河语无伦次地答。⑯林若茜注意到,他的眼神四下里扫了一圈。⑰张山河是边志衡的助手。过去的几年,除了边志衡在家里的时候,张山河几乎都是在边志衡身边的,但边志衡经常会劈头盖脸地呵斥他。有时,林若茜会轻声提醒边志衡不要那么凶。“他是我的手下。”边志衡这样说。张山河倒永远是一副低眉顺眼的样子。林若茜看着张山河的样子,觉得他和边志衡之间的这种状态,好像是一种平衡。她摇摇头,既觉得不可思议,又觉得“是你们男人之间的事”,与己无关。⑱林若茜不经意间向窗子上看了一眼。这时,她发现,窗子上映射的那些晃动的影像有些奇怪。 ⑲她回过头来——一些人散乱地聚在周围。而那些人,很多是多年前熟悉的面孔。⑳“山河,怎么回事?”㉑“没事。他们……不相信我能……能约到你。”㉒林若茜的头嗡的一声,一股血冲涌而上。她咬咬牙站起身来,环顾了一下四周,伸出手,指着呼吸粗重的张山河,大声地、缓缓地说:“他们,是来欣赏你的新年表演来了?”㉓…………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林若茜希望一场新年音乐会能够调节自己晦暗的心情,现实中的她面对家庭变故,深感疲惫,难掩悲戚。B.尽管林若茜没对这个音乐会寄予太大期望,但她还是精心地梳妆打扮,提前到达,可见她非常重视张山河的邀请。C.张山河在边志衡身边唯唯诺诺,永远是一副低眉顺眼的样子,完全是因为边志衡性情暴戾,凭借身份地位对张山河言行粗暴。D.文中多处写到“张山河呼吸声很粗重”,是因为张山河对林若茜能够接受自己的邀请参加音乐会同样感到意外和喜悦。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运用语言、动作和细节描写等多种手法来刻画林若茜和张山河的人物形象,给读者以生动、真实之感。B.小说第②自然段和⑰自然段运用了补叙,既丰富了人物形象,又能使读者更好地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C.张山河别有意图的邀请在文中有多处伏笔,如他说话吞吞吐吐、语无伦次,咖啡厅里坐下后“眼神扫了一圈”。D.小说以小见大,一张新年音乐会的门票反映了人性的复杂,浓缩了社会百态,内涵丰富,值得深思回味。8.小说结尾处的省略号有何丰富意蕴?9.小说以“新年表演”为标题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答案】6.A7.B8.①张山河的无言以对,无比尴尬;②林若茜洞察张山河的虚情假意后的愤慨无语;③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9.①以观看新年表演为线索,串连相关的人与事。 ②一语双关,表层意思指主人公要观看的节目,深层讽刺张山河的虚情假意,内心扭曲。③主旨方面:讽刺了人性中丑陋的一面,表现了世态炎凉,令人唏嘘。【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B.“非常重视”错误,原文“林若茜心里一笑,没对这个音乐会寄予太大期望”可知,没有寄予太大的期望。C.“完全是因为”错误,原文“林若茜看着张山河的样子,觉得他和边志衡之间的这种状态,好像是一种平衡”可知,还有张山河性格原因。D.“感到意外和喜悦”错误,原文“‘还好还好……’张山河语无伦次地答”“林若茜注意到,他的眼神四下里扫了一圈”可知,主要是因为他心虚和紧张。故选A。【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B.“⑰自然段运用了补叙”错误。原文“过去的几年,除了边志衡在家里的时候……”可知,第⑰段是插叙。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段内容和作用的理解能力。由原文“没事。他们……不相信我能……能约到你”可知,张山河对自己行为造成的结果无言以对,无比尴尬;由原文“林若茜的头嗡的一声,一股血冲涌而上。她咬咬牙站起身来,环顾了一下四周,伸出手,指着呼吸粗重的张山河,大声地、缓缓地说:‘他们,是来欣赏你的新年表演来了?’”可知,文末省略号表达了林若茜洞察张山河的虚情假意后的愤慨无语;由原文“他们,是来欣赏你的新年表演来了?”“…………”,再结合省略号的作用(语意未尽,让人思索)可知,结尾的省略号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由原文“林若茜收到一张新年音乐会的VIP门票”“林若茜用了一个小时的时间精心化好了妆,提前一个小时到达音乐厅旁边的咖啡厅”可知,以观看新年表演为线索,串连相关的人与事。由原文“晦暗的心情需要调节一下,林若茜决定去”“她希望这是一场可以让她暂时忘却现实的音乐 会”“林若茜不经意间向窗子上看了一眼。这时,她发现,窗子上映射的那些晃动的影像有些奇怪”“他们,是来欣赏你的新年表演来了?”可知,一语双关,表层意思指主人公要观看的节目,深层讽刺张山河的虚情假意,内心扭曲。由原文“只有‘着正装’等等一般的要求”“林若茜用了一个小时的时间精心化好了妆,提前一个小时到达音乐厅旁边的咖啡厅”“您能来,我……我要谢谢您”“山河,最近好吗?”“她回过头来——一些人散乱地聚在周围。而那些人,很多是多年前熟悉的面孔”“没事。他们……不相信我能……能约到你”“林若茜的头嗡的一声,一股血冲涌而上”“他们,是来欣赏你的新年表演来了?”可知,主旨方面:讽刺了人性中丑陋的一面,表现了世态炎凉,令人唏嘘。二、古诗文阅读(共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燕攻齐,取七十余城,唯莒、即墨不下。齐田单以即墨破燕,杀骑劫。初,燕将攻聊城,人或谗之。燕将惧诛,遂保守聊城,不敢归。田单攻之岁余,士卒多死,而聊城不下。齐鲁仲连乃书,约之矢以射城中,遗燕将曰:“吾闻之,智者不倍时而弃利,勇士不怯死而灭名,忠臣不先身而后君。今公行一朝之忿,不顾燕王之无臣,非忠也;杀身亡聊城,而威不信于齐,非勇也;功废名灭,后世无称,非知也。故知者不再计,勇士不怯死。且楚攻南阳,魏攻平陆,齐无南面之心,以为亡南阳之害,不若得济北之利,故定计而坚守之。今秦人下兵,魏不敢东面,横秦之势合,则楚之形危。今公又以弊聊之民,距全齐之兵,期年不解,是墨翟之守也;食人炊骨,士无反北之心,是孙膑、吴起之兵也。能以见于天下矣。故为公计者不如罢兵休士全车甲归报燕王燕王必喜士民见公如见父母交游攘臂而议于世功业可明矣。意者亦捐燕弃世,东游与齐乎?请裂地定封,富比陶、卫,世世称孤寡,与齐久存,此亦一计也。二者显名厚实也,愿公熟计而审处一也。且吾闻,效小节者不能行大威,恶小耻者不能立荣名。昔管仲射桓公中钩,篡也;遗公子纠而不能死,怯也;束缚桎梏,辱身也。此三行者,乡里不通也,世主不臣也。使管仲终穷抑,幽囚而不出,惭耻而不见,穷年没寿,不免为辱人贱行矣。然而管子并三行之过,据齐国之政,一匡天下,九合诸侯,为五伯首,名高天下,光照邻国。故业与三王争流,名与天壤相敝也。公其图之!”燕将曰;“敬闻命矣。”因罢兵而去。故解齐国之围,救百姓之死,仲连之说也。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故为公计者/不如罢兵休士/全车甲/归报燕王/燕王必喜士民/见公如见父母/交游攘臂而议/于世功业可明矣B.故为公计者/不如罢兵/休士全车甲/归报燕王/燕王必喜/士民见公如见父母/交游攘臂而议于世/功业可 明矣C.故为公计者/不如罢兵休士/全车甲/归报燕王/燕王必喜/士民见公如见父母/交游攘臂而议于世/功业可明矣D.故为公计者/不如罢兵/休士全车甲/归报燕王/燕王必喜士民/见公如见父母/交游攘臂而议/于世功业可明矣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南面,是“面朝南”的意思,古代君主临朝南面而坐,因此文中该词意指“称帝”;现在用来表示方位。B.“亡南阳之害”的“亡”是“失去”的意思,与贾谊《六国论》中“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的“亡”意思不同。C.横秦,此处指齐与秦“连横”。战国时代六国分别与秦国结为东西向的联合,称之为“连横”。D.桎梏,古代一种刑具。戴在脚上的为“桎”,戴在手上的为“梏”,类似于现代的脚镣和手铐。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齐国将领田单进攻先前被燕国占领的聊城,耗时一年多仍未能攻下,鲁仲连就写信绑在箭上射给城中的燕国将领。B.鲁仲连起初单刀直入,抓住燕将死守聊城不敢回国的根本原因,告知对方不要因为谗言一时激愤从而失去更多。C.鲁仲连指出齐国对聊城势在必得、楚国形势已告急的事实,以此打消燕将的侥幸心理,并威胁燕将必须放弃守城。D.鲁仲连最后用管仲的非凡事迹和英雄壮举,再次说明忍小辱、成大功的必要性,使得燕将自愧不如,答应休战撤军。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公又以弊聊之民,距全齐之兵,期年不解,是墨翟之守也。(2)二者显名厚实也,愿公熟计而审处一也。14.鲁仲连在信中提及墨翟、孙膑、吴起之人有何用意?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答案】10.C11.A12.D13.(1)现在你指挥早已疲惫的聊城子民,抗拒整个齐国的兵马,一年了聊城现今仍安如磬石,将军确如墨翟一般善于攻守。(2)这两种考虑可以显扬名声,获得丰厚的财富,希望您认真考虑并审慎选择一种。14.①夸奖燕将如同墨翟、孙膑、吴起一般善于防守和用兵,才能已经为诸侯所共见。②借此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打消燕将休战回国顾虑。 ③为下文指出燕将回国后的美好前景作铺垫。【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因此我替你打算,不如罢兵休斗,保全车仗甲胃,回国向燕王复命,他一定会很高兴。燕国的百姓见到你,如同见到父母一般,朋友会捋起袖子赞扬将军的战功,功勋和事业就明确了。“罢兵休士”的“罢”与“休”意思相近,意思是停战休兵,并列做句子的谓语,中间不可断开,排除BD;“士民”作主语,“见”作谓语,“公”作宾语,其间不能断开,排除A。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以及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A.错误。文中的“南面”意思为“指向南反攻楚国”。句意:齐国压根就没有分兵拒击的意思。B.正确。失去。/灭亡。句意:认为失去南阳之害。/所以燕国虽然是个小国却后灭亡。C.正确。D.正确。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使得燕将自愧不如”错误。鲁仲连在陈述完管仲的非凡事迹和英雄壮举之后,又说“然而管子并三行之过,据齐国之政,一匡天下,九合诸侯,为五伯首,名高天下,光照邻国。故业与三王争流,名与天壤相敝也。公其图之”,分析可知,鲁仲连说的话意在激起燕将成大业、立大功的雄心壮志,故“使得燕将自愧不如”错误。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弊”,疲惫;“距”,抵抗;“期年”,满一年;“是墨翟之守也”,判断句,这是像墨翟一样防守。(2)“厚实”,使财富丰厚;“熟”,仔细;“审处”,审慎处理。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 根据“今公又以弊聊之民……是墨翟之守也”“食人炊骨,士无反北之心,是孙膑、吴起之兵也。能以见于天下矣”,这是以墨翟、孙膑、吴起比燕将,夸奖燕将如同墨翟、孙膑、吴起一般,善于防守和用兵。根据“初,燕将攻聊城,人或谗之。燕将惧诛,遂保守聊城,不敢归”,可知燕将固守聊城的原因,从而借说墨翟、孙膑、吴起之功来打消燕将的顾虑。根据“故为公计者,不如罢兵休……士民见公,如见父母,交游攘臂而议于世,功业可明矣”,这是进一步描述了燕将回国后的美好景象,可知鲁仲连在信中提及墨翟、孙膑、吴起之人是为下文这一情节作铺垫。参考译文:燕国攻打齐国,夺取了七十多座城,只有莒和即墨两地没被攻下。齐将田单就凭借即墨为据点打败燕军,杀死燕将骑劫。当初,有位燕国大将攻占了聊城,可是却被人在燕王那里进了谗言,这位燕将害怕会被处死,就死守在聊城不敢回国。齐将田单为收复聊城,打了一年多,将士死伤累累,可聊城仍然岿然不动。齐国谋臣鲁仲连就写了一封信,绑在箭杆上,射到城内,将信送给燕将说:“我听说,智者不违背时势而去做有损利益的事,勇士不会因为害怕死亡就做毁掉名声的事,忠臣总是处处为君王着想而后才想到自己。现在将军竟因一时的激愤,而不顾燕王将失去一位大臣,这不是忠臣所做的事情;城破身死,威名不会在齐国传播,这不是勇士的举动;战功废弃,英名埋没,后人不会称道,这不是聪明人的举动。因此,明智的人不会踌躇不决,勇敢的人也不会贪生怕死,希望将军能够三思而行,不要同世俗之人持一样的想法。而且楚国进攻南阳、魏国进逼平陆,齐国压根就没有分兵拒击的意思,认为失去南阳之害,不及攻取聊城之利,所以一心一意攻打聊城。如今秦王出兵助齐,魏国再不敢出兵平陆;秦齐连横之势已定,楚国此刻岌岌可危。而你却能指挥早已疲惫不堪的聊城子民,抗拒整个齐国的兵马,已历一年,聊城现今仍安如磐石,将军确如墨翟一般善于攻守;士兵们饥饿到食人肉炊人骨的地步,而始终没有背弃你的想法,你确如孙膑、吴起一样善于用兵。就凭这两条,将军足可成名于天下!因此,我为您考虑,不如罢兵休斗,保全车仗和甲胄,回国向燕王复命,他一定会很高兴。燕国的官吏和子民见到您,就如同见到父母一样,交游的人会抓着您的胳膊赞扬将军的赫赫战功,您的功业就建立了。(如果将军不愿回去),是否能考虑一下舍弃燕国,投奔齐国呢?我会让齐王赐您封地,与陶朱公、商鞅一样富有,代代相袭,和齐国并存,这是另一条出路。这两者,要么扬名当世,要么富贵安逸,希望您能慎重考虑,选择其中的一个。我还听说过于看重小节,难以建立大功;不堪忍受小辱,难以成就威名。从前管仲弯弓射中桓公的带钩,这是篡逆作乱;舍弃公子纠不能为公子纠赴死,这是贪生惜命;身陷囚笼,这是奇耻大辱。有了这三种行径,即使乡民野老也不会与之交往,君主也不会以之为臣。如果管仲最终困窘抑制自己的志向,不再出仕,惭愧羞耻不能表现出自己的才能,那么终其一生,也不免行为卑贱使人格受辱。可是他却在身兼三种恶行的情况下,执掌齐国政事,扶正天下,九次召集诸侯会盟,使桓公得 以成为春秋五霸之首,他自己也名满天下,光耀邻邦。他们的功业可与三王争高低,声名可与天地共短长,愿将军三思而后行!”燕国答复鲁仲连说:“谨遵先生之命。”于是就撤军回国了。所以说,解除齐兵对聊城的围困,使百姓免遭战祸,全是鲁仲连的功劳呀!(二)古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寄和州刘使君①张籍别离已久犹为郡,闲向春风倒酒瓶。送客特过沙口堰,看花多上水心亭。晓来江气连城白,雨后山光满郭青。到此诗情应更远,醉中高咏有谁听?【注】①刘使君,指唐代诗人刘禹锡,因革新事件被贬多年,时任和州刺史。诗中沙口堰、水心亭,均在和州。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写与刘禹锡的离别之久,暗指他贬谪之久,“犹”字饱含诗人复杂的情绪。B.颔联写了刘禹锡在诗人故乡和州的日常生活,足见其对被贬的境遇毫不在意。C.尾联以问句结束全诗,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余音袅袅,令人回味无穷。D.本诗清新雅致,行文活泼自然,诗人匠心独运,将复杂的情感寄寓在美景之中。16.请简要概括诗中表达的复杂情感。【答案】15.B16.①长时间离别的思念、慨叹与无奈;②看似闲适实则不得志的愤懑;③沉醉于美景但又很孤寂、落寞。【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和赏析的能力。B.“不在意”错,应是愤懑不平而去排解。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别离已久犹为郡,闲向春风倒酒瓶”意思是:与君离别已经很久了,您依然在郡州里供职。清闲的日子 里您定当临春风连连举杯,直到倾尽瓶中之酒。首联开头一句,既叙述与刘禹锡的离别之情,也惊叹于他的谪贬宦途。张籍时任主客郎中,而此时刘禹锡还在和州任刺史。一个“犹”字,既是惊叹,也有几分无奈。毕竟,自永贞革新失败以后,“二王八司马”被贬,刘禹锡就开始了谪贬生涯。元和九年虽奉诏回京,两年后,因《元和十一年,自朗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一诗得罪执政,再度被贬为连州刺史。所以,第二句写出了正因为仕途蹭蹬,刘禹锡只能寄情于和州的山水,在这大好春光中,赋诗饮酒。“送客特过沙口堰,看花多上水心亭”意思是:每当送客之时,您都会特意地绕道沙口堰,因为那儿风光独绝。欣赏繁花则大多漫步登上水心亭。这是作者想象的情景。张籍会想到,刘禹锡会在沙口堰送别客人,在水心亭看花赏景。沙口堰与水心亭都在和州,和州又是张籍的故乡,所以,如此情景诗人便不难想象。刘禹锡身为刺史,为什么如此闲适?这只不过是他借以来排遣仕途坎坷、怀才不遇的寂寞与无奈。诗中用曲笔写出了刘禹锡谪贬后怀才不遇的无奈。饮酒赋诗,送客看花,虽然看似闲适,但这实是逃避残酷的现实,转而寄情于当地的山山水水。“到此诗情应更远,醉中高咏有谁听?”意思是:面对山光水色,您一定沉迷诗情画意之中浮浮想联翩,寄情遥远,只是酣醉之中高吟一首之时有谁像我一样能够侧耳倾听?醉中高咏究竟谁来听?深处和州偏远地区,纵有满腔抱负也难以施展,对刘禹锡的境况,作者不免有几番怀才不遇的同情和慨叹。另一方面,醉中高吟只有作者知道,表达了沉醉于美景但又很孤寂、落寞之情。(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陶渊明《归园田居》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了诗人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也交代了诗人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2)姚鼐的《登泰山记》中描写太阳将出时奇幻无比的景色并衬托下文所写壮观的日出景色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3)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融情入景,把思古之幽情寄寓流水、小草等意象之中,含蓄凝练。【答案】①.少无适俗韵②.性本爱丘山③.极天云一线异色④.须臾成五彩⑤.六朝旧事随流水⑥.但寒烟衰草凝绿【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的写法,“韵”“丘”“异”“须”“臾”“衰”“凝”。三、语言运用(共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据消息,西安白鹿原上的江村大墓被确认为西汉汉文帝刘恒的陵寝霸陵。汉文帝统治时期,轻徭薄赋,与民休息,一改汉初积贫积弱的局面,汉朝也逐渐走向(1)的鼎盛时期。但多年来,汉文帝霸陵所在地却一直(2)。霸陵的不确定,原因是汉文帝爱惜百姓,修建时未建造封土等明显标志。汉文帝霸陵的确定,是在考古学参与引领之下,传统文化又一次进入公众视野的大好契机,对于全社会赓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近年来,不主动发掘帝王陵墓和不过度开发名人墓葬已是(3)的规则。现在不发掘霸陵,当然不意味着无所作为。不急躁,不“乱”挖,恰是学术良知和学科价值的体现。保护好、利用好考古遗迹和历史文物,才能更好展示中华文明风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永续”利用。18.根据文意,在文中横线上填入恰当的成语。19.请根据上文信息,拟写一句话新闻,不超过20个字【答案】18.(1)欣欣向荣/彪炳史册(2)悬而未决/众说纷纭(3)约定俗成/相沿成习19.汉文帝霸陵确认,再迎赓续传统文化新契机。【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依据“一改汉初积贫积弱的局面”推断汉初社会逐步走向繁荣发展;成语修饰“鼎盛时期”,强调其在历史上很有名气,故可填写“欣欣向荣/彪炳史册”。“欣欣向荣”:指草木长的茂盛,生机勃勃的样子;后用于比喻事业蓬勃发展,兴旺昌盛的景象。“彪炳史册”:形容伟大的业绩流传千秋万代。第二空:依据“霸陵的不确定”推断霸陵的位置一直没有定论,人们对此有各种说法,故可填写“悬而未决/众说纷纭”。“悬而未决”:一直拖在那里,没有得到解决。“众说纷纭”:意为人多嘴杂,议论纷纷。第三空:依据“不急躁,不‘乱’挖”推断这个规则成为大家都恪守的行业规矩,故可填写“约定俗成/相沿成习”。“约定俗成”:指事物的名称或社会习惯往往是由人民群众经过长期社会实践而确定或形成的。“相沿成习”:依照相传下来的一套慢慢地成了习惯。【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语段的能力。第一段主要是说“西安白鹿原上的江村大墓被确认为西汉汉文帝刘恒的陵寝霸陵”可知,主要内容是确认了汉武帝霸陵的具体位置。 第二段主要是说“汉文帝霸陵的确定,是在考古学参与引领之下,传统文化又一次进入公众视野的大好契机,对于全社会赓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保护好、利用好考古遗迹和历史文物,才能更好展示中华文明风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永续’利用”可知,霸陵位置的发现是继续弘扬传统文化的契机。由此可以得出:汉文帝霸陵确认,再迎赓续传统文化新契机。(二)语言文字运用I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可喜变化,①,社会成员萌发了对财富的无限渴望,功利化的思维也开始泛滥。②,我们必然陷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深渊;如果“小富即安”、奢靡之风盛行,③。“志当存高远”,一个青年应如此,一个民族应如此,一个国家也应如此。提倡不以财富衡量价值,将引导社会成员尤其是青年一代追求更高的层次,像我们的祖辈一样,艰苦奋斗,持之以恒,创造出比物质财富更可贵的精神财富,这些精神财富才是中华民族的立本之基,强国之道!20.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句不超过15个字。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答案】20.①社会的物质财富空前高涨②如果任其泛滥③我们的步伐也将停滞不前21.效果:句式整齐,增强气势;内容集中,层层推进,突出强调了“志存高远”在不同层面的重要性。【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结合下句“社会成员萌发了对财富的无限渴望,功利化的思维也开始泛滥”可知,讲的是对财富的无限渴望,再结合上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可喜变化”,此处要填的内容是这个变化的具体内容,即对财富的无限渴望,所以应该填写“社会的物质财富空前高涨”。第二空,结合下句“我们必然陷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深渊”可知,此处要填内容为我们陷入这个深渊的原因,原因应为假设,所以应该填写“如果任其泛滥”。第三空,结合上句“如果‘小富即安’、奢靡之风盛行”可知,此处内容为假设的结果,即将停滞不前,所以此处应该填写“我们的步伐也将停滞不前”。【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的能力。效果:“一个……应如此”“一个……应如此”“一个……也应如此”句式整齐,增强气势;由“青年” 到“民族”,再到“国家”,内容集中,层层推进,突出强调了“志存高远”在不同层面的重要性。四、作文(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我们常说“知行合一”,但很多人却说做不到。有人说“知易行难”,也有人说“知难行易”,还有人说“知行皆难”……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知易行难顾名思义,知易行难,即认识事情的道理较易,实行其事较难。所谓“知易”,比如人们可以从生活经验中获知,从自己实践探索中获知,通过自然启迪获知,这是直接经验的获得;还可以从查阅字典书籍获知,从别人的传道授业中获知等等这样间接经验的获得,让人有许多机会明白做人的道理、科学理论等等知识,所以知易。所谓“行难”,比如杨广曾经在《白马篇》中仔细的总结了历史上亡国兴国的原因,但是由于他的贪乐和荒淫的心理,使他没有做到兴国,反而成为了历史上著名的暴君。而诸如天时地利、适当机遇、健康的身体素质、工具知识等外在条件都会对践行产生极大的限制。我们都知道刘翔是曾经拿过百米跨栏冠军的运动天才,对跨栏知识的掌握已经相当熟悉,但是当他的腿受伤以后,受身体素质影响,他很难再达到过去辉煌的水平。正是由于我们的行动会受到主观及客观诸多因素的影响,所以行难。陆游曾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诚哉斯言!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笔下的文学典型罗亭心里充满了改造社会的愿望与宏伟的理想。他具有雄辩的演讲才能和美妙动人的言辞,这些常常使听众激动万分,钦佩不已。但在行动上罗亭却一事无成。伽利略为了证明他的自由落体运动原理的正确性,大胆设计制作了两只球,一只实心球,一只是两个半球合起来的空心球。然后,将两只球从同一高度同时下落,结果证明加速度相同。他为了自己的信念,在众人怀疑和讽刺的眼光下,用行动证明真理在自己一方。“知易行难”,乃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知易行难”,大道理似乎人人都懂,但是真正践行起来很困难。例如每个吸毒的人都知道毒品的危害,但是他们戒毒就很困难,谁都知道植树造林可以绿化沙漠,但是我们的土地还是在以惊人的速度被沙化啊!再看当今社会,黄赌毒泛滥,犯罪猖獗,贪污贿赂事件层出不穷,难道真的是那些人不懂得这是违法犯罪的吗?共产主义早在一百多年前就诞生了,但是现在共产主义也没有实现,这些生活的现实情况,不正好论证了知易行难吗? 《尚书》提到:“非知之艰,行之惟艰也。”我们要正视知易行难,明白知易行难,才能用心去对待行动的困难,不做口称大道理的巨人和行为的矮子,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和谐,个人的发展才能更加完美。【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则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材料中关于“知”“行”给出了几种态度,一是“知行合一”,认为两者应该保持一致,但“很多人却说做不到”,说明这点很难实现,这也是主流观点和现象;二是“知易行难”,说明了“行”的难处;三是“知难行易”,强调了“知”对“行”的指导意义;最后“知行皆难”则认为两者都难。可见,材料体现的是“知”“行”的辩证关系,是一个具有思辨性的话题。知,是知觉和知识的总称。知是对自然界和社会感知的层次,可以是感官的认识,形成感官经验;可以是抽象认识,通过学习前人的见识和行为作法,形成自己的知识积累和认识。通过知的过程,要形成一个人明确的或不明确的,自觉地或不自觉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行,是人在自然界、社会和环境面前采取的维持生命的活动或与周围各种关系相互影响的行为作法。知与行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两者可以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知可以指导行。因为有了知,懂得了相关的知识、道理,那么在行动中、在实践中,知就可以很好地指导行。行可以丰富知。在行动中,在实践中,因为积累了许多的宝贵经验、知识、道理,所以,行不断地丰富了知。可见,知行并重,“知”与“行”是密不可分的。材料中的几种观点各有侧重,都需要辩证看待:“知行合一”,表示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实行其事,是密不可分的,“知”与“行”应该有相互作用、相互和谐的关系;“知易行难”,表示了解是较为简单的事情,但行动起来是很难的,这与“万事开头难”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知难行易”,这是一个不常见的观点,也是较为新颖的,从哲学的观点来看这是认识对行动的能动作用;“知行皆难”则同时否定两者,感觉上有些消极。从“谈谈自己的看法”可知,文体主要倾向于议论文。考生可以运用层进式结构,先谈何为“知”“行”,然后从两个方面谈知可以指导行,行能不断丰富知,二者并重,密不可分。这样可以很好地体现考生思维的思辨性。当然,也可以选择材料中所给的一种观点,运用并列式结构,谈知和行谁易谁难的问题。立意:1.知行合一方为上。2.知易行难,用行动让认知变现。3.知难行易,想法决定活法。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2019-2020学年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高三(上)期中数学试卷
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11月)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
山东省青岛市四区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山东省青岛市2022-2023学年高三数学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天津市宁河区芦台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2022-2023学年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Word版附答案)
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2022-2023学年高三物理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2022-2023学年高三数学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等四地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9-24 17:50:01
页数:19
价格:¥3
大小:50.79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