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语文
>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等四地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等四地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21
2
/21
剩余19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检测高二语文2023.01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考号填涂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3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文人书写,是以功能实用为侧重的书写方式,有别于书法艺术的创作动机和创作范式。这种自然书写的表达体现了古代文人的生活和修身状态。古代的书法家首先是文人,在传统意义上,文人书写的艺术表达就是古代书法家坚持和秉承的书写表达,是基于文字本身的自然书写和内心情感的真实表达,也是古代乃至民国文人的书法状态。文人书写以书文俱佳、艺文兼备为审美追求。在古代,文人与书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界限区分,近百年间才有了“书法家”的称谓。文人书写是古代书法的重要存在方式,坚持和奉行书法本体内涵,做到书文俱佳、艺文兼备。历史上的经典书法遗存,无论碑刻还是墨迹,都是以文章为书写的根本,流传至今的大都是千古文章。这些文章自然是古代文人思想和审美追求的体现。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文书俱佳,堪称“双璧”,其中“惠风和畅”“群贤毕至”“游目骋怀”等成为千古佳词;苏东坡不仅诗词豪迈磅礴,流芳千古,其《黄州寒食诗帖》也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并列为中国书法史上的三大行书,这些书法经典堪称文章与书法合璧的典范。所以,我们观看书法的前提是书法要有文章水准,不能就字论字,而应结合起来,成为二者兼备的整体。文与书的融合,古人已成典范,今人更当一以贯之,不能仅仅为了视觉上的审美需求而放弃文本内容的需要。坚持书文俱佳、艺文兼备,才会深刻体现文人书写过程中独立的思考、真实的语言以及审美的崇尚。文人书写以人书合一、书如其人为人格理想。书品与人品、书格与人格的关系是相分相合的,推己及人,应以书品和人品的双重规范要求自我,这是文人书写的人格理想。“书如其人”一词最早可追溯到西汉文学家扬雄所言:“书,心画也。”意思是,书法是人的心灵和情感的外化。扬雄这里所说的“书” 不专指书法,也包括了语言文字和汉字书写,首次论及了书法与书作者之间的关系以及书法表情达性的特质。书如其人,人格决定其风格,主要在于气质禀赋。王羲之所书的《兰亭集序》充分体现了王羲之的博学璞真、名士风度和遒劲天成的书风,被视为“书如其人”的典型。因此,《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并得到后世尊崇。然而,随着书法专业的确立,书法的艺用功能几乎成为当今书法表现的全部。尤其是展览时代的推动,已经快速削弱了文人书写的表达。反观现在的绝大部分展厅书法,已经没有了“书如其人”的真实,没有了人书合一的统一,而是伪装的堆砌、模仿秀的集合,真正有独立风格的作品寥若晨星。因此,不得不反思当下由于文人书写的缺失,而导致了艺术风格的缺失以及文化风骨的缺失。(摘编自百度“艺苑赏析”《文人书写的艺术表达》)材料二:文人书写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书法作为一门艺术,必然受到民族传统哲学、美学思想的深刻影响。因此,一个传统文化修养较深的书家,比一个一味埋头写字的人不仅能更快、更深刻地领悟书法规律,而且文人具有历史文化与现实文化眼光,能看清楚时代的局限,在其书法中也反映出更深的内涵。其次,文人的思想在儒家入世精神的理想人生观,道家出世思想的清静无为观,佛门禅宗觉悟的净虚超脱观这些相互融和、相互对立的思想的影响下,必然会在作品中不经意地凸显出来。在传统的艺术审美理念中特别强调书法艺术的“书卷气”,书卷气所呈现的是书写者日积月累的文化学养和审美追求,这“气”其实就是一种人格精神的突显。书卷气是书法作品中透露出来的书写者的一种高雅清逸的气息和风度。最后,文人书写往往呈现着书家的生命意识、思想表述、情感流露,极大丰富了书法作品的感情色彩。颜真卿的《祭侄文稿》是他为悼念堂兄颜杲卿幼子季明而作的祭文草稿。此稿是他在十分悲愤的情绪下,不顾笔墨工拙书写的。因此,字随书家情绪起伏,完全是他当时精神状态和平时功夫的自然流露。从满纸云烟、笔触厚实、顿挫郁勃的《祭侄文稿》,我们可以想象当时真卿愤笔疾书、血泪交迸、情不自禁的神情。整体上看,当代书法缺少的是“书卷气”。现在的书法从业者,大多数都不读书、不做学问,文化素质低下。在当前这种情况下,展览这种最为实用与便捷的途径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展览机制的确立,使得书法展览在承载传统文化的同时,又将每位参与者的经济利益紧紧系在一处。这种机制的出现使得有些人急功近利。为了入展,作者们过度关注以往获奖作者的风格,追慕时风;参展书法突出形式而淡化其他的创作理念,大都注重在幅式、章法、字形、墨色乃至用纸用色等方面求新求异,以求出奇制胜的效果。(摘编自陈伟彬《文人书写传统的价值、困惑及其应对策略》)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历史上的经典书法遗存,都是以文章为书写的根本,流传至今的大都是千古文章,其文章水准较书法更胜一筹。 B.西汉文学家扬雄是历史上讨论“文人书写”特点的第一人,他提出的“书,心画也”与“书如其人”的观点一致。C.书法受到民族传统哲学、美学思想的深刻影响,一个一味埋头写字而没有传统文化修养的人是无法领悟书法规律的。D.在古代,文人的思想往往受儒家、道家、佛家这些相互融和、相互对立的思想的影响,并且能在其书法作品中表现出来。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文人与书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界限区分,所以,文人即书家,文人书写的艺术表达就是古代书法家坚持和秉承的书写表达。B.书法专业的确立尤其是展览机制的推动,导致艺术风格和文化风骨缺失,使当代书法成为伪装的堆砌、模仿秀的集合。C.文人书写中书家的生命意识、思想表述、情感流露,依然可为当代书法创作提供借鉴,丰富当代书法作品的感情色彩。D.有些人为经济利益急功近利,追慕时风,突出书法创作形式而淡化其他创作理念,使书法展览机制失去了承载传统文化的功能。3.下列选项,不能证明文人书写具有“书卷气”这一观点的一项是()A.宋代李昭《乐静集》引用苏轼话:“作字之法,识浅、见狭、学不足三者,终不能尽妙。”B.宋代黄庭坚《论书》中说:“学书要胸中有道义,又广之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C.清代刘熙载《艺概·书概》中说:“高韵深情,坚质浩气,缺一不可以为书。”D.近代沈尹默《辑要释义》中说:“书法是无色而具画图的灿烂、无声而有音乐的和谐。”4.请结合材料内容,给“文人书写”下一个简要定义。5.文人书写传统在当代书法创作中起着重要作用,能极大地促进当代书法的健康发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我们应怎样继承文人书写传统。【答案】1.D2.C3.D4.文人书写是文人以书文俱佳、艺文兼备为审美追求,以人书合一、书如其人为人格理想,以功能实用为侧重的自然书写方式。5.①学习经典书法作品,注重自然书写和内心情感的真实表达;②提高自己的人品与修养,达到书品与人品的统一;③学习传统文化,多读书,做学问,提高自身文化素养,书法要有“书卷气”;④书法创作要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要有自己创作理念和艺术风格;⑤在青少年书法教育中重视书法文化(文人书写文化)的渗透。【解析】 【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理解材料内容的能力。A.“其文章水准较书法更胜一筹”错,原文只是说“历史上的经典书法遗存,无论碑刻还是墨迹,都是以文章为书写的根本,流传至今的大都是千古文章”,并没有说“其文章水准较书法更胜一筹”。B.“扬雄是历史上讨论‘文人书写’特点的第一人”错,原文是“‘书如其人’一词最早可追溯到西汉文学家扬雄所言:‘书,心画也’”,可见,扬雄是提出“书如其人”这个词的第一人。C.“一个一味埋头写字而没有传统文化修养的人是无法领悟书法规律的”错,原文是“书法作为一门艺术,必然受到民族传统哲学、美学思想的深刻影响。因此,一个传统文化修养较深的书家,比一个一味埋头写字的人不仅能更快、更深刻地领悟书法规律”,可见,原文是说一个传统文化修养较深的书家,比一个一味埋头写字的人能更快、更深刻地领悟书法规律,而不是说一个一味埋头写字而没有传统文化修养的人无法领悟书法规律。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材料内容及观点的能力。A.“所以,文人即书家,文人书写的艺术表达就是古代书法家坚持和秉承的书写表达”错,材料一说“古代的书法家首先是文人,在传统意义上,文人书写的艺术表达就是古代书法家坚持和秉承的书写表达”“在古代,文人与书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界限区分”之间并没有因果联系。B.“当代书法成为伪装的堆砌、模仿秀的集合”错,材料一是“反观现在的绝大部分展厅书法……是伪装的堆砌、模仿秀的集合”,可见,原文说的是绝大部分展厅书法成为伪装的堆砌、模仿秀的集合,选项说成“当代书法”D.“使书法展览机制失去了承载传统文化的功能”错,材料二“展览机制的确立,使得书法展览在承载传统文化的同时,又将每位参与者的经济利益紧紧系在一处。这种机制的出现使得有些人急功近利。为了入展,作者们过度关注以往获奖作者的风格,追慕时风;参展书法突出形式而淡化其他的创作理念”,可见,书法展览机制具有承载传统文化的功能。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D.材料二中说“书卷气所呈现的是书写者日积月累的文化学养和审美追求,这‘气’其实就是一种人格精神的突显。书卷气是书法作品中透露出来的书写者的一种高雅清逸的气息和风度”,近代沈尹默《辑要释义》中说是书法具有画图和音乐的特点,不能证明文人书写具有“书卷气”这一观点。故选D。 【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概念含义及下定义的能力。从“文人书写,是以功能实用为侧重的书写方式,有别于书法艺术的创作动机和创作范式”中概括出数概念“书写方式”和种差“以功能实用为侧重”从“文人书写是古代书法的重要存在方式,坚持和奉行书法本体内涵,做到书文俱佳、艺文兼备”中概括出种差“以书文俱佳、艺文兼备为审美追求”;从“文人书写以人书合一、书如其人为人格理想”提取出种差“以人书合一、书如其人为人格理想”;最后采用“种概念=种差+属概念”的方式给“文人书写”下定义为:文人书写是文人以书文俱佳、艺文兼备为审美追求,以人书合一、书如其人为人格理想,以功能实用为侧重的自然书写方式。【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1)根据材料一“文人书写的艺术表达就是古代书法家坚持和秉承的书写表达,是基于文字本身的自然书写和内心情感的真实表达”可知,学习经典书法作品,注重自然书写和内心情感的真实表达;(2)根据材料一“文人书写以人书合一、书如其人为人格理想。书品与人品、书格与人格的关系是相分相合的,推己及人,应以书品和人品的双重规范要求自我”可知,提高自己的人品与修养,达到书品与人品的统一;(3)根据“在传统的艺术审美理念中特别强调书法艺术的‘书卷气’,书卷气所呈现的是书写者日积月累的文化学养和审美追求,这‘气’其实就是一种人格精神的突显。书卷气是书法作品中透露出来的书写者的一种高雅清逸的气息和风度”可知,学习传统文化,多读书,做学问,提高自身文化素养,书法要有“书卷气”;(4)根据“书法展览在承载传统文化的同时,又将每位参与者的经济利益紧紧系在一处。这种机制的出现使得有些人急功近利。为了入展,作者们过度关注以往获奖作者的风格,追慕时风;参展书法突出形式而淡化其他的创作理念,大都注重在幅式、章法、字形、墨色乃至用纸用色等方面求新求异,以求出奇制胜的效果”可知,书法创作要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要有自己创作理念和艺术风格;(5)根据“现在的书法从业者,大多数都不读书、不做学问,文化素质低下”“现在的绝大部分展厅书法,已经没有了“书如其人”的真实,没有了人书合一的统一,而是伪装的堆砌、模仿秀的集合,真正有独立风格的作品寥若晨星。因此,不得不反思当下由于文人书写的缺失,而导致了艺术风格的缺失以及文化风骨的缺失”可知,在青少年书法教育中重视书法文化(文人书写文化)的渗透。(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回忆父亲 李汉荣①等我闻讯赶回老家,父亲已经卧在简陋的灵堂里。我凝视着父亲的脸,父亲的脸仍然令我震撼。额上、眼角的皱纹那么深,令我想起因干旱龟裂的土地和洪涝冲刷后的山坡。非涝即旱,却少有风调雨顺的日子,父亲和土地的命运,此时重叠闪回在这张脸上。②我握起父亲冰凉的手,这是一双一生中几乎不曾被人相握过的手、无人问候过的手,甚至他的儿女们都不曾注视和抚慰过这双手。这大约是世上最辛苦也最寂寞的手了。与这双手终生厮守的就是那些锄头、镢头、镐……我抬眼望见不远处的墙角仍然立着父亲生前用过的锄头、扁担,它们也似乎在望着父亲的手,这是它们最熟悉的手。这是一双怎样的手呢?大拇指向外扭曲,中指向下勾着,小指稍微端正一些——这是手指里的小弟弟,只有它没有完全变形,其余的手指,全都变得不像是手指了。这双手一出生就没有停止过劳动。劳动改变了这双手,也摧残了这双手。我不知道这双手对劳动的理解和感受,但可以想象,这双手不曾厌恶过劳动,但也许怀疑和拒绝过劳役般的生活,最终认命于自己的苦命,一生一世出没于劳苦的深水里。我紧紧地握着父亲的手,在心里说了一声:父亲,你辛苦了。这是迟到的相握,惟一一次的相握,可是我们已不能彼此交换手温,交换问候。握在我手里的,是老茧,是艰辛,是寂寞,是已经远去的父亲。③最后我的目光又返回到父亲的脸上,我注视着他紧闭的眼睛,可是已不能看见他的目光,只从他眼角的鱼尾纹,回想他的神情。可是记忆里储存的只是他模糊的神情。我记得父亲晚年很少说话,眼睛里似乎藏着很多心事,目光总是笼罩着忧伤。也许风烛残年的老人,心情大都是忧伤的,但父亲的忧伤似乎比较复杂,不单是垂暮的感受,更有着对生活的怀疑和失败感、对自己一生的哀怜和不满意。那目光里到底藏着什么,我已经不可能知道了。但是我从父亲忧寂多于安详的面容上,感到父亲在生命渐渐离开自己的日子里,一直在哀悼自己,哀悼自己艰难的一生。④其实,我们的哀悼更像是一种寄托,一种仪式。父亲,在他生前,早已对自己做了最沉痛的哀悼……⑤父亲五岁下田插秧,七岁上山割柴,从此,双腿再没有拔出水深火热。偶尔在向阳的地方坐一会儿,就用手捶打疼痛的关节,捶打自己的命运。父亲,你用疼痛为自己止痛。这也许是你惟一掌握的,祖传的秘方。我寄回的风湿止痛膏,你都认真贴了,每当阴雨时节,你的骨头还是痛得钻心。父亲,一片小小的膏药,怎么能止住,你浑身的痛,你一生的痛……⑥他和他的妻子,生活了一辈子,也争吵了一辈子。他们的婚姻,更像是在激流里搭桥:木头始终在手里横横竖竖扛着,桥,始终没有搭好。他们就举着木头,站在激流里,与对方争吵,也与激流争吵。也许太苦了,又不能像鱼那样,相濡以沫,极少的水分,都化作唾液,但不是用于润湿干燥的生活,而主要用来弄脏对方打着补丁的性格,顺便报复一下门外喜怒无常的天空。但他们毕竟是夫妻,他们生育并养大了我们,也养大了我的疑惑。我遗憾,但我无法指责什么。那月下老人,一定是在月全蚀的夜晚,把足够多的阴影,领进了他们足够小的房间…… ⑦父亲42岁至45岁,在煤矿当挖煤工人。在几百米深的矿井下,在至少几千万年深的深夜,父亲,一头扎进去,把最黑的往事,运往头顶。你往返于总是潮湿的生活,一次次让自己下沉到死亡的那边。你并不懂得地质的变迁,以及煤的生平,挖煤的那一刻,你已经触到了时间最惨烈的秘密。瓦斯一直在附近等待,地质的穴位,如同命运的穴位,总是游走不定。你能准确触摸到的,只能是自己的身体,以及身体上最疼痛的某根骨头。带着一生的夜色和斑驳的伤痕,父亲头也不回地,走进了深夜,而且不会再出来。父亲,你终于成为传说中的夜晚。从此,儿子的夜越来越深,越来越深……⑧那年夏天,父亲为村里打井。他下到很深的地方,去寻找水脉。饥渴的村庄,因他而充满期待。暂时离开干燥的生活,他回到了祖先的位置,回到很久以前,一筐一筐取出民国的瓦砾,乾隆的土,唐朝的泥沙,汉朝的陶罐,战国的盔甲……过去的时光陆续来到地面,铜钱、玉镯、生锈的刀剑……远去的生活突然转身回来,那么多秘密细节令我们吃惊。他肯定已经到达公元前,孔夫子的河水正在回流,他感到脚底缓缓涌起一股温热。七天七夜里,父亲一直在下沉,七天七夜里,我的父亲打通了一部中国通史。但是,父亲在低处对蹲在井沿上说话的民办教师李保元老师说:保娃子,我只是打井,我可不懂那么多呀。⑨比起父亲,我又懂什么呢?我不过是地面上浮动的尘埃,我从没有到达土地的三米之下,一棵庄稼对土地的了解,都比我深刻得多。⑩所以,我从不敢轻慢我识字不多的父亲。⑪父亲是一口深井,而我,只在他源远流长的一生里,舀了几小碗水……(摘自《散文选刊》,2006年第1期)6.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①段中“风调雨顺”原用来形容风雨适合农作物生长,文中用来形容父亲的人生。B.第⑤段写父亲“用疼痛为自己止痛”,看似矛盾,恰恰突出了劳疾给父亲带来的巨大痛苦。C.没有文化的父亲在打井的时候挖到了玉镯等文物,让他真正接受了一次历史文化的洗礼。D.作者在文中用饱蘸深情的笔墨,塑造了一位平凡而又勤劳、善良、隐忍、坚强的父亲形象。7.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前三段运用特写镜头的方法,对父亲的脸、手、眼睛进行细致的描写,反映出我目光停留之久,表达了对父亲的不舍。B.第②段中“它们也似乎在望着父亲的手,这是它们最熟悉的手”,运用正面描写的方法,表现了父亲一生都在劳动。C.本文是一篇感人至深的回忆性散文,作者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使文章具有强烈的感染力。D.作者在文中用对父亲的复杂感情为线索,串连起父亲的婚姻、挖煤、打井等事件,体现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8.请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9.在回忆父亲一生的过程中,大部分篇幅用“父亲”,而在介绍父亲婚姻的时候,人称突然变为“他”,回忆父亲挖煤的时候,人称变为“你”,分别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答案】6.C7.B8.运用比喻,将父亲比作一口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父亲的深邃与伟大,也写出了“我”对父亲的尊敬与热爱。9.①大部分篇幅用“我的父亲”,突出强调父亲在自己心目中无可替代的地位,表达对父亲无比深沉的爱和思念之情。②作者以第三人称来叙述父亲的婚姻,能够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客观介绍父亲婚姻的不幸,表达对父亲的同情。③在叙述挖煤的时候,用第二人称来叙述,拉近与父亲的距离,仿佛父亲站在自己面前与父亲进行面对面对话,告诉父亲挖煤时面临的危险,直接抒发对父亲的心疼和对父亲的爱。【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C.“让他真正接受了一次历史文化的洗礼”错误。原文“保娃子,我只是打井,我可不懂那么多呀”,可知“真正接受了一次历史文化的洗礼”错误。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B.“运用正面描写的方法”错误。是侧面描写。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表达特色的能力。“父亲是一口深井,而我,只在他源远流长的一生里,舀了几小碗水……”文章最后一段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父亲比作一口深井,井是深的,父亲是深邃的,形象生动的地写出了父亲的深邃与伟大,也写出了“我”对父亲的尊敬与热爱。【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称作用的能力。作者在回忆父亲一生的过程中,大部分篇幅用“父亲”,说明父亲在“我”的人生中的重要性,是不可替代的;大篇幅的强调是“父亲”,表达了对父亲的爱、尊重与思念之情。 作者在叙述父亲的婚姻的时候,“他和他的妻子,生活了一辈子,也争吵了一辈子。他们的婚姻,更像是在激流里搭桥:木头始终在手里横横竖竖扛着,桥,始终没有搭好。他们就举着木头,站在激流里,与对方争吵,也与激流争吵”,人称由“父亲”变作了“他”,作者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来讲述父亲并不幸福的婚姻,客观地表达对父亲的同情。在叙述挖煤的时候,用第二人称来叙述“你往返于总是潮湿的生活,……你并不懂得地质的变迁……你已经触到了时间最惨烈的秘密……你能准确触摸到的……”,此时的“我”似乎在与“父亲”面对面的交谈,倾诉对父亲的关心、不舍、担忧……,以第二人称“你”,拉近与父亲的距离,直接抒发对父亲的心疼和对父亲的爱。二、古代诗文阅读(41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6个小题,2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太元八年八月甲子,坚发长安,戎卒六十余万,骑二十七万,旗鼓相望,前后千里。是时秦兵既盛,都下震恐。谢玄入,问计于谢安,安夷然,答曰:“已别有旨。”既而寂然。玄不敢复言。乃令张玄重请。安遂命驾出游山墅,亲朋毕集,与玄围棋赌墅。安棋常劣于玄,是日,玄惧,便为敌手而又不胜。安遂游陟,至夜乃还。桓冲深以根本为忧,遣精锐三千入卫京师。谢安固却之,曰:“朝廷处分已定,兵甲无阙,西藩宜留以为防。”冲对佐吏叹曰:“今大敌垂至,众又寡弱,天下事已可知,吾其左衽①矣!”十一月,谢玄遣广陵相刘牢之帅精兵五千趣洛涧,未至十里,梁成阻涧为陈以待之。牢之直前渡水,击成,大破之,斩成;又分兵断其归津,秦步骑崩溃,争赴淮水,士卒死者万五千人。于是谢石等诸军,水陆继进。秦王坚与阳平公融登寿阳城望之,见晋兵部阵严整,又望八公山上草木,皆以为晋兵,顾谓融曰:“此亦勍敌,何谓弱也!”怃然始有惧色。秦兵逼淝水而陈,晋兵不得渡。谢玄遣使谓阳平公融曰:“君悬军深入,而置陈逼水,此乃持久之计,非欲速战者也。若移陈少退,使晋兵得渡,以决胜负,不亦善乎!”秦诸将皆曰:“我众彼寡,不如遏之,使不得上,可以万全。”坚曰:但引兵少却使之半渡我以铁骑蹙而杀之蔑不胜矣融亦以为然遂麾兵使却秦兵遂退,不可复止。谢玄、谢琰、桓伊等引兵渡水击之。融驰骑略陈,欲以帅退者,马倒,为晋兵所杀,秦兵遂溃。玄等乘胜追击,至于青冈;秦兵大败,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昼夜不敢息,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什七、八。初,秦兵少退,朱序②在秦陈后呼曰:“秦兵败矣!”众遂大奔。谢安得驿书,知秦兵已败,时方与客围棋,摄书置床上,了无喜色,围棋如故。客问之,徐答曰:“小儿辈遂已破贼。”既罢,还内,过户限,不觉屐齿③之折。(节选自《资治通鉴》)[注]①左衽:衣襟开在左边,这是古时少数民族的习俗;② 朱序:原为晋军将领,后来战败被俘,被苻坚任命为度支尚书;③屐齿:古代木鞋上装的齿状物。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安遂游陟陟:登B.今大敌垂至垂:将要C.谢玄遣广陵相刘牢之帅精兵五千趣洛涧趣:前往D.君悬军深入悬军:孤军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乃令张玄重请使牧羝,羝乳乃得归B.吾其左衽矣尔其无忘乃父之志C.此亦勍敌,何谓弱也何其衰也D.不觉屐齿之折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吾也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但引兵少却/使之半渡/我以铁骑蹙而杀之/蔑不胜矣/融亦以为然/遂麾兵使却/B.但引兵少/却使之半渡我/以铁骑蹙而杀之/蔑不胜矣/融亦以为然/遂麾兵使却/C.但引兵少却/使之半渡我/以铁骑蹙而杀之/蔑不胜矣/融亦以为/然遂麾兵使却/D.但引兵少/却使之半渡/我以铁骑蹙而杀之/蔑不胜矣/融亦以为/然遂麾兵使却/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敌当前,谢安镇定自若,到ft林别墅游玩,并且用别墅作赌注与张玄下围棋取乐。B.洛涧之战,刘牢之率五千精兵打败梁成军队,斩杀梁成,并分兵阻断其回去的渡口。C.淝水之战,前秦军大败,逃兵昼夜不停地逃跑,加之又冷又饿,有十七八万人死亡。D.东晋胜利,谢安表面上镇静自若但内心激动,以致过门槛时步履不稳,折断了屐齿。14.把文中画横线和教材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谢安固却之,曰:“朝廷处分已定,兵甲无阙,西藩宜留以为防。”(2)及见贾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15.淝水之战,前秦大败。请结合文本,从前秦的角度简要分析失败的原因。【答案】10.C11.D12.A13.C14.(1)谢安坚决地拒绝了,说:“朝廷处置谋划已定,兵力和武器都不缺,这些精锐部队应该留在西部边境作为防备。(2)等到看见贾谊凭吊他的文章,文中又责怪屈原如果凭借他的才能去游说诸侯,哪个国家不会容纳,却自己选择了这样的道路!15.①洛涧之战后,前秦由轻敌转为畏敌。苻坚和苻融“望八公山上草木,皆以为晋兵”。② 当两军严阵以待时,苻坚中谢玄之计,令秦军后撤,使秦军由后撤而奔逃溃散。③晋兵后退时,朱序在秦兵阵后大呼“秦兵败矣”,促使秦兵溃散。④秦兵败逃途中,“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C.趣,通“趋”,趋向,奔赴。句意:谢玄派广陵相刘牢之率领精兵五千人奔赴洛涧。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乃:副词,就/副词,才。句意:就让张玄再次去询问/让他去放牧公羊,要等到公羊给小羊喂奶才放他回去。B.其:副词,将要/祈使语气,一定。句意:我们这些人将臣服于前秦氏族人的统治了/你一定不要忘了你父亲的志向。C.何:副词,怎么/副词,多么。句意:这样的军队也是劲敌,怎么能说他们弱小呢/怎么这么衰颓啊。D.之:均为助词,取消独立性。句意:不知不觉间屐齿折断了/最终也因此看出怀王到最后也没有醒悟。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只需带兵稍稍后退,让他们渡到一半时,我们用铁骑践踏而杀死他们,这样没有不能取胜的。苻融也认为可以,于是就挥舞战旗,指挥兵众后退。“使之半渡”,意思是让他们渡到一半,“我”作下句的主语,应在“渡”后断开,排除BC;“融亦以为然”,“以为然”是动宾结构,认为这样,中间不宜断开,排除D。故选A。【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有十七八万人死亡”错误。原文“重以饥冻,死者什七、八”,意思是再加上又冷又饿,死的人十分之七、八。故选C。【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固”,坚决;“处分”,处置谋划;“甲”,武器;“阙”,缺。 (2)“及”,等到;“吊”,凭吊;“游”,游说;“自令”,宾语前置,即“令自”,让自己。【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前秦失败的原因:①第三段“秦王坚与阳平公融登寿阳城望之,见晋兵部阵严整,又望八公山上草木,皆以为晋兵,顾谓融曰:‘此亦勍敌,何谓弱也!’怃然始有惧色”,意思是秦王苻坚与阳平公苻融登上寿阳城望去。只见晋兵阵容严整,又望见八公山上的草木,以为都是埋伏在那里的晋兵,回头对苻融说:“这样的军队也是劲敌,怎么能说他们弱小呢!”怅然失意,这才有了害怕的神色。据此分析出,洛涧之战后,前秦由轻敌转为畏敌。苻坚和苻融“望八公山上草木,皆以为晋兵”。②第四段“谢玄遣使谓阳平公融曰:‘君悬军深入,而置陈逼水,此乃持久之计,非欲速战者也。若移陈少退,使晋兵得渡,以决胜负,不亦善乎!’秦诸将皆曰:‘我众彼寡,不如遏之,使不得上,可以万全。’坚曰:‘但引兵少却使之半渡,我以铁骑蹙而杀之,蔑不胜矣,融亦以为然,遂麾兵使却,秦兵遂退,不可复止。”意思是谢玄派使者对阳平公苻融说:“你孤军深入,却把阵势摆在肥水边,这是持久的打算,而不是想速战速决。如果把你们的阵势移动一下稍稍退却,让晋兵渡过肥水,来决一胜负,不也很好吗!”秦的众位将领都说:“我军人多他们人少,不如阻挡他们,使他们不能渡河,可以万无一失。”苻坚说:“只需带兵稍稍后退,让他们渡到一半时,我们用铁骑践踏而杀死他们,这样没有不能取胜的!”苻融也认为可以,于是就挥舞战旗,指挥兵众后退。秦兵于是开始后退,结果无法停下来。据此分析出,当两军严阵以待时,苻坚中谢玄之计,令秦军后撤,使秦军由后撤而奔逃溃散。③第四段“初,秦兵少退,朱序在秦陈后呼曰:‘秦兵败矣!’众遂大奔”,意思是刚开始,秦兵稍稍退却时,朱序在阵后呼叫说:“秦兵败了!”士兵们于是狂奔逃命。据此分析出,晋兵后退时,朱序在秦兵阵后大呼“秦兵败矣”,促使秦兵溃散。④第四段“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意思是那些逃跑的士兵听到风吹的声音和鹤叫声,都以为晋兵就要追来,说明军心已大乱。据此分析出,秦兵败逃途中,“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参考译文:太元八年八月甲子日,苻坚从长安出兵,步兵六十余万,骑兵二十七万,旗鼓遥遥相望,前后长达千里。这时,前秦兵力已经很强盛,东晋朝廷上下震惊恐慌。谢玄进来,向谢安问计,谢安神色平静,回答说:“朝廷已经另有打算。” 然后就不说话了。谢玄不敢再说什么,就让张玄再次去询问。谢安于是命令车驾山林别墅去游赏,亲朋全都来了,谢安与张玄下围棋用别墅作赌注。谢安的棋艺通常在张玄之下,这天,张玄(对前秦大兵犯境)有畏惧情绪,就使谢安成了他的敌手而不能取胜。谢安(下完棋后)于是登高游览,直到夜里才回来。桓冲深为京城安危而忧虑,派三千精锐士兵前来保卫京师;谢安坚决地拒绝了,说:“朝廷处置谋划已定,兵力和装备都不缺,你镇守的荆州是京师建康西边的屏障,应该留下这些精锐部队作为防备。”桓冲对辅佐的官吏感叹曰:“如今大敌就要到了,兵力又少又弱,东晋的命运已可想而知,我们这些人将臣服于前秦氏族人的统治了!”十一月,谢玄派广陵相刘牢之率领精兵五千人奔赴洛涧,离洛涧不到十里,梁成抢先占据洛河,布成阵势,等待刘牢之。刘牢之径直前进渡过涧水,攻击梁成,打败了他们,将梁成斩首,又分兵阻断他们回去的渡口,秦的步兵骑兵溃不成军,士兵争先恐后地逃进淮水,死亡的士卒有一万五千人。于是谢石的各路大军,水陆两路同时进发。秦王苻坚与阳平公苻融登上寿阳城望去。只见晋兵阵容严整,又望见八公山上的草木,以为都是埋伏在那里的晋兵,回头对苻融说:“这样的军队也是劲敌,怎么能说他们弱小呢!”怅然失意,这才有了害怕的神色。 秦兵紧靠着淝水列阵,晋兵不能渡河。谢玄派使者对阳平公苻融说:“你孤军深入,却把阵势摆在肥水边,这是持久的打算,而不是想速战速决。如果把你们的阵势移动一下稍稍退却,让晋兵渡过肥水,来决一胜负,不也很好吗!”秦的众位将领都说:“我军人多他们人少,不如阻挡他们,使他们不能渡河,可以万无一失。”苻坚说:“只需带兵稍稍后退,让他们渡到一半时,我们用铁骑践踏而杀死他们,这样没有不能取胜的!”苻融也认为可以,于是就挥舞战旗,指挥兵众后退。秦兵于是开始后退,(这一退)无法停下来。谢玄、谢琰、桓伊等率兵渡过肥水攻击秦军。苻融骑马奔驰压阵,想以此阻挡退却的士兵,但马倒地,他被晋兵杀死,秦军于是溃败。谢玄等人乘胜追击,追到青冈。秦兵大败,自相踩踏而死的士兵,躺满原野塞满河川。那些逃跑的士兵听到风吹的声音和鹤叫声,都以为晋兵就要追来,昼夜不敢停,在草丛里行军在野外住宿,再加上又冷又饿,死的人十分之七、八。刚开始,秦兵稍稍退却时,朱序在阵后呼叫说:“秦兵败了!”士兵们于是狂奔逃命。谢安收到驿马送来的战报,知道秦兵已经被打败,当时他正与客人下围棋,收起书信放在坐榻上,脸上没有一点喜悦的神情,仍像原先那样下围棋。客问他,他从容地回答说:“孩儿们已经如愿把秦兵打败了。”下完棋,他回内室,过门槛时(难以控制内心的喜悦而步履不稳),不知不觉间屐齿折断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南朝诗,完成下面小题。和王中丞闻琴谢朓凉风吹月露,圆景动清阴。蕙①风入怀抱,闻君此夜琴。萧瑟满林听,轻鸣响涧音。无为澹容与②,蹉跎江海心。[注]①蕙:香草;②容与:徘徊犹疑。 1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写凉夜景物,“吹”和“动”两个动词,以动衬静,凸显了夜晚的静谧。B.第三句不说风吹送芬芳,而说“入怀抱”,用比拟手法把风写得极有灵性与感情。C.末两句写诗人听到琴声后,产生了不要迟疑犹豫、赶快归隐江湖的感慨。D.“闻琴”的环境凄清,琴声清雅,全诗在“清”的意境中达到和谐统一。17.诗的五、六两句“萧瑟满林听,轻鸣响涧音”与李贺《李凭箜篌引》中的“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相比,在描写乐声方面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答案】16.D17.同:都运用比喻和摹声的手法写乐声。前者写琴声如满林传遍的飒飒秋声,又如涧水发出淙淙作响的轻鸣;后者写箜篌声如昆山玉碎,凤凰在啼叫,化抽象为具体,形神兼备。异:①前者从听觉来写,仅以声喻声,以声摹声;后者“芙蓉泣露香兰笑”从视觉来写听觉。②前者写出了乐声萧瑟清雅的特点,后者写出了乐声时而清脆嘹亮、时而低婉轻柔的特点。【解析】【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D.“凄清”理解错误。应是清凉、清静,散发着蕙风清香。故选D。【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比较诗歌的思想内容个手法的能力。谢诗的五、六两句“萧瑟满林听,轻鸣响涧音”,正面写“闻琴”。诗人采取虚涵的笔法,着重传达琴声所给予自己的主观印象和它的神韵意境,运用比喻和摹声的手法写乐声,说琴声如秋风之萧瑟,满林传遍其飒飒秋声;又如涧水轻鸣,发出琮琮作晌的清韵。这里将比喻、摹声、造境与传神结合起来,写出了乐声萧瑟清雅的特点,不仅使人对琴声的萧瑟清雅有真切的感受,而且由此产生林泉幽胜的美好联想,写得极富画面美、音乐美和诗歌意境美。李贺《李凭箜篌引》中的“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正面写乐声,又各具特色。“昆山玉碎凤凰叫”,运用比喻和摹声的手法写乐声,写箜篌声如昆山玉碎,凤凰在啼叫,化抽象为具体,形神兼备。“芙蓉泣露香兰笑”,从视觉来写听觉,带露的芙蓉(即荷花)是屡见不鲜的,盛开的兰花也确实给人以张口欲笑的印象。诗人用“芙蓉泣露”摹写琴声的悲抑,而以“香兰笑”显示琴声的欢快,写出了乐声时而清脆嘹亮、时而低婉轻柔的特点。不仅可以耳闻,而且可以目睹。所以,“昆山”句是以声写声,着重表现乐声的起伏多变;“芙蓉”句则是以形写声,刻意渲染乐声的优美动听。同:都运用比喻和摹声的手法写乐声。前者写琴声如满林传遍的飒飒秋声,又如涧水发出淙淙作响的轻鸣;后者写箜篌声如昆山玉碎,凤凰在啼叫,化抽象为具体,形神兼备。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司马迁《屈原列传》中,“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句都直接表明了屈原写作《离骚》的缘由。(2)贾谊《过秦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了秦始皇统一天下后,用酷刑奴役天下百姓。(3)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中,作者得出“_________,_________”的结论,可以用励精图治、居安思危两个成语来概括。(4)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描写了塞外黄昏雄奇壮阔的景象;而高适《燕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塞外黄昏凄凉与悲壮之景。【答案】①.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②.盖自怨生也③.履至尊而制六合④.执敲扑而鞭笞天下⑤.忧劳可以兴国⑥.逸豫可以亡身⑦.大漠穷秋塞草腓⑧.孤城落日斗兵稀【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幽、履、鞭笞、逸豫、腓。三、语言文字运用(16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让全国古籍从业者深受鼓舞。(以下简称《意见》)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拥有卷帙浩繁的古代文献典籍,蕴藏着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和无穷的智慧,这是文化自信、制度自信的根据。中华民族历来重视文化传承,讲求“藏诸名山,传之其人”。早在1981年9月,中共中央出台了“关于整理我国古籍的指示”的文件,指出“整理古籍是一项关系到子孙后代的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又指出,要“深入挖掘古籍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①从新中国成立后,推动了一系列古籍整理、研究、利用工程,取得了很多前所未有的成就。②目前,我国每年出版的古籍整理类图书约有1800种左右。③截至到2021年底,全国累计完成古籍普查270余万部,累计修复古籍超过385万部。④古籍工作不仅是学者为之皓首穷经的研究领域,更是一项事关赓续中华文脉的重要事业。中华文化浩如烟海,数千年延绵不绝,很大程度上是依靠一代又一代人进行古籍整理而薪火相传的。《永乐大典》《古今图书集成》等规模宏大的古籍整理工程蔚为大观 ,既彰显了中华民族热爱文化、崇尚知识的精神底色,又在人类文化传承方面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我们要本着古为今用的原则,在做好整理、保护古籍等工作的基础上让更多人看见传统文化的魅力。19.文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卷帙浩繁B.浩如烟海C.薪火相传D.蔚为大观20.文中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让全国古籍从业者深受鼓舞。(以下简称《意见》)B.习近平总书记又指出,要“深入挖掘古籍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C.早在1981年9月,中共中央出台了“关于整理我国古籍的指示”的文件,指出“整理古籍是一项关系到子孙后代的工作”。D.我们要本着古为今用的原则,在做好整理、保护古籍等工作的基础上让更多人看见传统文化的魅力。21.文中四处画横线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19.D20.D21.D【解析】【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A.卷帙浩繁:形容书籍很多或一部书篇幅很长。语境形容古代文献典籍丰富,使用正确。B.浩如烟海:形容典籍、图书等极为丰富。语境形容中华文化丰富,使用正确。C.薪火相传:比喻学问和技艺代代相传。语境有“依靠一代又一代人进行古籍整理”,使用正确。D.蔚为大观:形容丰富多彩的景色;雄伟的景象。形容事物美好而繁多,给人一种盛大的印象。语境形容古籍整理工程规模宏大,使用对象错误。故选D。【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A.“(以下简称《意见》)”括号内容注释的是“《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属于内括号,应放在所解说的内容后面。B.引文不独立,最后的句号应放在后引号的外面。C.“关于整理我国古籍的指示”是文件名称,应用书名号,改为:《关于整理我国古籍的指示》。故选D。 【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①处,“从新中国成立后”成分赘余,删掉“从”。B.②处,“约有1800种左右”成分赘余,“约”与“左右”语意重复,删掉“约”或“左右”。C.③处,“截至到2021年底”成分赘余,“至”与“到”语意重复,删掉“到”。故选D。(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7分)22.下列选项中对文化常识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B.《李凭箜篌引》中的“引”与“歌”“行”同为古代歌曲的一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常统称为“歌行”。C.“约从连横”是一种军事、外交策略,“合纵”指的是联合强国共同抵制第三国,“连横”指的是联合弱国共同制横强国。D.《离骚》是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的代表作,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骚”体诗歌形式,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化常识的能力。C.“‘合纵’指的是联合强国共同抵制第三国,‘连横’指的是联合弱国共同制横强国”错误。合纵:联合弱国共同抵抗强国;连横:联合强国制衡第三国。故选C。23.《红楼梦》中有一位被作者刻画得栩栩如生的小人物——村妪刘姥姥,书中写到她三进荣国府。作者曹雪芹为什么在描写“诗礼簪缨之族”“钟鸣鼎食之家”的荣宁二府和花团锦簇、美女如云的大观园中,不惜笔墨去刻画这样一个与周围环境,人物极不协调的刘姥姥呢?请简述你的看法。【答案】刘姥姥三进荣国府见证了贾府的繁荣、鼎盛和衰落,是贯穿《红楼梦》的重要线索。作者安排这一人物的用意是从一个局外人的角度来看贾府的变化,并且借助这样一个穷苦人的切身感受,显示出封建社会的贫富悬殊。作者用她引出故事,推进情节,拓宽并深化了小说的主题。【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内容 理解概括以及对作品进行个性化解读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对作品的人物、主旨等有充分的认识;其次注意答题原则,文本探究题不是随心所欲的探究,而是立足文本的探究,在解读文本时,不能断章取义。本题要求分析作者曹雪芹为什么在描写“诗礼簪缨之族”“钟鸣鼎食之家”的荣宁二府和花团锦簇、美女如云的大观园中,不惜笔墨去刻画这样一个与周围环境,人物极不协调的刘姥姥呢?第一,明确《红楼梦》的主旨。《红楼梦》揭露了封建社会后期的种种黑暗和罪恶,及其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对腐朽的封建统治阶级和行将崩溃的封建制度作了有力的批判,使读者预感到它必然要走向覆灭的命运。第二,明确叙述的角度。“满屋中之物都耀眼争光的,使人头悬目眩。刘姥姥此时惟点头咂嘴念佛而已”“只见门外錾铜钩上悬着大红撒花软帘,南窗下是炕,炕上大红毡条,靠东边板壁立着一个锁子锦靠背与一个引枕,铺着金心绿闪缎大坐褥,旁边有雕漆痰盒”“她打趣那双沉甸甸的象牙镶金筷子道:‘这叉巴子,比我们那里的铁掀还沉,那里拿的动他’”……刘姥姥是旁观者,作者安排这样一个人,从一个局外人的角度来看贾府的变化,并且借助这样一个穷苦人的切身感受,显示出封建社会的贫富悬殊。第三,明确人物的作用。刘姥姥在回目上出现了四次:第六回“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第三十九回“村姥姥是信口开河”、第四十一回“刘姥姥醉卧怡红院”、第一百一十三回“忏宿冤凤姐托村妪”。从篇幅上看,第六回、第四十回、第四十一回三大整回,以及第三十九回后半回、第四十二回前半回、第一百一十三回前半回、第一百一十九回后半回,都是浓墨重彩的刘姥姥正传。刘姥姥三进荣国府见证了贾府的繁荣、鼎盛和衰落,是贯穿《红楼梦》的重要线索。第四,明确在情节安排的作用。刘姥姥进荣国府,正面落笔的有:一进初识凤姐;二进游大观园;三进凤姐弥留;四进解救巧姐;五进巧姐团圆。作者用她引出故事,推进情节,拓宽并深化了小说的主题。四、写作(60分)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11月30日,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进驻中国空间站。这一乘组平均年龄最大,但飞行本领一直保持“青春状态”。其中,56岁的邓清明是唯一没有执行过“飞天”任务又仍在现役的首批航天员,坚守近25年终于梦圆九天。他曾4次入选备份乘组,4次和“飞天”失之交臂,但他始终坚持完成和主份同样数量、同样标准的训练。他曾说:“无论主份还是备份,都是航天员的本分;宁可备而无用,决不用而无备。”以上材料带给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袋: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平凡映伟大,备份亦英雄英雄与平凡对弈,在叩问苍穹的飞天梦里,有这样一位孤勇者,他是邓清明,55 岁的他是首批现役航天员中唯一一个没有执行过飞天任务的人。二十五载寒暑,八千多个日夜,作为一名备份航天员,邓清明始终坚持完成和主份同样数量、同样标准的训练。如今他终于圆梦苍穹,二十多年“备份”终成“主份”。在他的眼里,“无论是主份还是备份,都是航天员的本分”。作为一名备份航天员,他离太空如此之近,却也离圆梦如此之远。换作你我,心中会深埋多少不甘?他却说:“不管主份备份,都是航天员的本分。”质朴话语,深藏对祖国的爱。他将一切拼搏努力都无条件献给了中国航天事业,正如他所言,“任务的成功即是我的成功,我宁愿做一块默默无闻的基石”。英雄即使无名,亦有山川铭记,平凡而伟大的人,自有清史替他留书平凡映伟大,备份亦英雄。深藏功名,与责任相伴,不计得失坚守本分。邓清明深知,做得好备份,当得了主份。今天的备份,也许就是明天的主份。回首来时路,列强的炮弹打破了天国幻梦,山河有危,千万革命者冒死向前、从未退却,没有人虑及个人荣辱,唯有重任在肩;没有人考虑青史留名,只有一颗救国图存的初心。新中国建立之初,多少游子放弃海外高额报酬、优渥生活,毅然回国,没有人去虑及个人得失,唯有责任在肩;没有人考虑名满天下,只有一份爱国的本分。功名不必有我,功成必定有我。正因有千万貌似平凡却心怀祖国的人投身风雨处、肝胆照冰雪,坚守一份爱国的本分,砥砺奋进、艰苦奉献,才赢得今日的和平昌盛。主份备份皆是本分,有名无名皆为英雄。深藏功名,与责任相伴,不计名利,坚守本分。驻足当下,君可见,故宫文物修复台前钻研几十年的身影;君可见,原子弹研发成功时,无名英雄们的激动泪水;君可见,新时代无数个隐姓埋名的“邓清明”们,心怀家国大爱,不计个人名利。是他们从韶华青春到两鬓微霜,托举起国家建设,用一生坚守初心。“英雄”一词在2021这个不平凡的年份被人们反复提及,越来越多的英雄涌现于这个时代,英雄是什么?就是普通人拥有一颗伟大的心。英雄传递力量,中国,从来不缺英雄。躬逢盛世,愿我辈青年,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上,担时代之责,建设美丽家国。争做主份,甘当备份。平凡映伟大,备份亦英雄!主份备份皆是本分,有名无名皆为英雄。【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记叙性材料作文题。材料介绍的是,自1998年就加入的首批现役航天员中唯一个没有执行过飞天任务的人——邓清明。材料的重点是后面,邓清明虽然无缘飞天,但他始终坚持完成和主份同样数量、同样标准的训练,因为在他的眼里,“无论是主份还是备份,都是航天员的本分”。因此,材料的关键词是“本分”与“备份”。这个“本分”可以理解为对祖国的热爱,对航天事业的忠诚,可以理解为高度的信念感、使命感和责任感。正因为如此,邓清明才能25年不计较一直做“备份”,坚持训练,默默奉献,无怨无悔,并且说“ 宁可备而无用,决不用而无备”。身为“备份”,却有“主份”的责任感,跟“主份”一样训练,这样的心态才是最难能可贵的。“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这个写作要求提醒我们在立意时不能只就事论事,应该引申到“每个人都应遵循自己的本分”,这个“本分”就是信念、使命、责任、担当,为了恪守这个本分,我们应努力奋斗、执着追求、坚持不懈、不计得失。如果不能做“主份”,那么作为“备份”应该有怎样的心态,如何做?这也是文章应该阐释的重点。行文思路上,首先从材料出发,提炼出观点,明确中心论点“主份、备份都是本分”,然后紧扣“本分”这一关键词,阐述“主份”“备份”的含义,分析做“主份”“备份”时应有怎样的心态和做法,才能够尽到“本分”。建议从“怎么办”的角度进行论证,论述恪守本分的意义,重点分析“备份”如何恪守本分。可采用典型例证和引证法进行论证,运用充分论据,充实内容,增强说服力。立意:1.忠于本分,静候花开。2.坚守本分,执着追求。3.“主份”与“备份”,做好本分就是英雄。4.平凡映伟大,备份亦英雄。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2021-2022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版附答案)
山东省青岛市2022-2023学年高三数学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山东省 2022-2023学年高二英语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7月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山东省青岛市地区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开学检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山东省济南市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山东省济宁市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山东省聊城市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山东省临沂市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9-24 03:50:01
页数:21
价格:¥2
大小:54.21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