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山东省威海市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9

2/19

剩余17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高二语文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7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时代的创造者。在人民的壮阔奋斗中,随处跃动着创造历史的火热篇章,汇聚起来就是一部人民的史诗。人民是文艺之母。文学艺术的成长离不开人民的滋养,人民中有着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沛源泉。文艺要对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进程给予最热情的赞颂,对一切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的拼搏者、一切为人民牺牲奉献的英雄们给予最深情的褒扬。茅盾说过:“一个做小说的人不但须有广博的生活经验,亦必须有一个训练过的头脑能够分析那复杂的社会现象。”生活就是人民,人民就是生活。人民是真实的、现实的、朴实的,不能用虚构的形象虚构人民,不能用调侃的态度调侃人民,更不能用丑化的笔触丑化人民。广大文艺工作者只有深入人民群众、了解人民的辛勤劳动、感知人民的喜怒哀乐,才能洞悉生活本质,才能把握时代脉动,才能领悟人民心声,才能使文艺创作具有深沉的力量和隽永的魅力。广大文艺工作者不仅要让人民成为作品的主角,而且要把自己的思想倾向和情感同人民融为一体,把心、情、思沉到人民之中,同人民一道感受时代的脉搏、生命的光彩,为时代和人民放歌。文学艺术以形象取胜,经典文艺形象会成为一个时代文艺的重要标识。一切有追求、有本领的文艺工作者要提高阅读生活的能力,不断发掘更多代表时代精神的新现象新人物,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创造,以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美学风格,塑造更多吸引人、感染人、打动人的艺术形象,为时代留下令人难忘的艺术经典。(摘编自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材料二:回视厚重绵延的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我们会发现自先秦伊始就甚为发达的“人文关怀意识”,引领一代又一代的思想家、文艺家关怀社稷民生,心系民间冷暖,担当人民利益,为民立言,为民请愿,为民著史,为民述怀,积淀成为厚重的“民本”思想和“人学”文论。这些内涵丰富的“民本”思 想和“人学”文论,奠定了“人民性”文艺创作与批评的“人文关怀”底蕴,为当下“人民性”文艺理论的思想建构、文化传承提供了话语资源和精神血脉。发端于孔孟的儒家思想文化较为重视民众在国家政治、社会治理中的根本性地位和作用,强调发挥“文化化人”的教化功能来实现社会治理,达到“仁政”的理想要求。孔子有着朴素的民本思想,主张惠民畏民、为政以德;举贤任能、取信于民。他强调“仁者人也”,主张“泛爱众,而亲仁”。“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他的理想社会愿景是使“善人为邦”“民德归厚”。他不满统治者对百姓的压迫,故而游走四方,推行他的“仁政”思想,希望以此来造福于民。孟子发展了孔子的“民本”思想,上升到“民贵君轻”的高度。孟子曾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他主张以德治国,对人民实施仁政。可见人民在孟子的视野中居于较高的地位。道家思想中也有着厚重的“民本”思想,对后世统治阶级调节其与人民的关系有重要意义。经历政治纷争、战争冲突、民族矛盾等动乱之后,社会需要缓和关系,以求稳定平安,故统治阶级往往在建国之初主张效法道家黄老学说,实施“休养生息”的国策。道家的“民本”思想此时就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者李健认为老子是“民本思想之父”。老子主张只有当统治者弃绝了文表虚华,做到行事真诚朴实,少存私欲,才能实现修身治国的目的。老子说:“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只有顺应百姓的意志,才合乎大道,达到社会大治。庄子亦有着朴素的“民本”思想,相比老子来说,庄子更主张一切因顺自然,最好任人民自为、自化、自富、自朴。他认为圣人通过修习道德,顺应民情民意,不以刑罚、重赋残害百姓,使民自在自为,则能达到“圣治”。先秦时期,除了儒家、道家思想学说中富有朴素的“民本”思想,其他诸子百家思想中也有一定的“以民为本”主张,为后世“人民性”文论发展奠定了基础。之后历朝历代的仁人志士予以丰富和发展。这些关于民心、民声、民利、民富、民德、民安、民主等思考的朴素话语,奠基了当下“人民性”文艺思想建构的文化传统,值得我们传承、阐扬。有专家指出:“人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生命线,当然也是中国古代文论的生命线。”中国古代文论始终强调把“以人为中心”作为考察的逻辑起点,奠定了“文学是人学”思想主题的坚固基石。人生活于天地之间,仰观俯察,将他们对天地自然、社会人生的朴素思考和情感体验寄托于文章书写之中。人的思想、情感、精神决定了文艺的创作表现,对社会的发展变化产生深远影响。优秀的文艺家总是能够站在时代的尖峰,自觉地站在人民的立场上,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他们以如椽之笔,书写社会的矛盾,记录人民的痛苦体验,反映人民的心声和需求。李泽厚指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巨匠们的“创作中包含着很深刻的人民性的内容”。自先秦以来对人的尊重、书写和阐说,强化了中国古代文学及文论的“人文”精神和内涵,也为中国“人民性”文艺思想建构、文化传承增添了源源不绝的养分和素材。(摘编自喻琴、范懿《论“人民性”文艺创作与批评的学理基础》)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艺工作者必须深入到人民群众中去,这是创作出具有深沉力量和隽永魅力作品的前提条件。B.古代统治阶级在建国初期推崇道家学说,是因为此时道家民本思想比儒家更有利于社会稳定。C.在中国历史上,“民本”思想的内涵从来不是僵化的,它随时代发展而具有丰富性和流动性。D.开始于先秦的“人文关怀意识”,经过发展,为当下文艺创作的“人民性”奠定了理论基础。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论述了文艺创作的“人民性”,但二者论述的重心并不相同。B.孟子发展了孔子的民本思想,置百姓于社稷与君主之上,比孔子更加重视人民。C.古代学说中含有的朴素民本思想虽然在当下已经不再适用,但是仍有借鉴意义。D.人学不仅是古代文学和文论的生命线,也是当代文艺家们需要坚守的基本立场。3.下列选项,不能体现材料二“民本思想”内涵的一项是()A.“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礼记·大学》)B.“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C.“安民之术,于丰财。丰财者,务本而节用也。”(《三国志》)D.“国以民为本,不思养之,是自拔其本也。”(清·康有为)4.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思路。5.当代文艺工作者如何在创作中塑造“经典文艺形象”?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答案】1.D2.C3.C4.首先,提出古代民本思想和人学文论为当下人民性文艺理论奠定了思想基础的观点;接着,以儒家、道家为例,阐述民本思想的内涵及发展;最后,运用引证法,进一步强调民本思想对中国文艺创作与文论的影响。5.①工作者要深入人民,体会人民的真实生活,领悟人民心声。②让人民成为作品主角,将个人思想情感与人民融为一体。③发掘能代表时代精神的现象和人物,进行高于生活的艺术创造。④学习继承古代的民本思想和人学文论,从中汲取养分。【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D.“开始于先秦”错。原文为“自先秦伊始就甚为发达的‘人文关怀意识’”,是先秦伊始就甚为发达,不是开始于先秦。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C.“在当下已经不再适用”错。原文为“这些关于民心、民声、民利、民富、民德、民安、民主等思考的朴素话语,奠基了当下‘人民性’文艺思想建构的文化传统,值得我们传承、阐扬”,是作用很大,不是不再适用。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文中信息的能力。C.强调的是财富的积累对安民的重要性,不能体现“民本思想”的内涵。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第一段,“这些内涵丰富的‘民本’思想和‘人学’文论,奠定了‘人民性’文艺创作与批评的‘人文关怀’底蕴,为当下‘人民性’文艺理论的思想建构、文化传承提供了话语资源和精神血脉”,首先,提出古代民本思想和人学文论为当下人民性文艺理论奠定了思想基础的观点;第二、三段,“发端于孔孟的儒家思想文化较为重视民众在国家政治、社会治理中的根本性地位和作用,强调发挥‘文化化人’的教化功能来实现社会治理,达到‘仁政’的理想要求”“道家思想中也有着厚重的“民本”思想,对后世统治阶级调节其与人民的关系有重要意义”,以儒家、道家为例,阐述民本思想的内涵及发展;第四、五段,“这些关于民心、民声、民利、民富、民德、民安、民主等思考的朴素话语,奠基了当下“人民性”文艺思想建构的文化传统,值得我们传承、阐扬”“李泽厚指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巨匠们的‘创作中包含着很深刻的人民性的内容’。自先秦以来对人的尊重、书写和阐说,强化了中国古代文学及文论的‘人文’精神和内涵,也为中国‘人民性’文艺思想建构、文化传承增添了源源不绝的养分和素材”,运用引证法,进一步强调民本思想对中国文艺创作与文论的影响。【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结合“广大文艺工作者只有深入人民群众、了解人民的辛勤劳动、感知人民的喜怒哀乐,才能洞悉生活本质,才能把握时代脉动,才能领悟人民心声,才能使文艺创作具有深沉的力量和隽永的魅力”可概括出,工作者要深入人民,体会人民的真实生活,领悟人民心声。结合“广大文艺工作者不仅要让人民成为作品的主角,而且要把自己的思想倾向和情感同人民融为一体,把心、情、思沉到人民之中,同人民一道感受时代的脉搏、生命的光彩,为时代和人民放歌”可概括出,让人民成为作品主角,将个人思想情感与人民融为一体。结合“一切有追求、有本领的文艺工作者要提高阅读生活的能力,不断发掘更多代表时代精神的新现象新 人物,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创造,以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美学风格,塑造更多吸引人、感染人、打动人的艺术形象,为时代留下令人难忘的艺术经典”可概括出,发掘能代表时代精神的现象和人物,进行高于生活的艺术创造。结合“这些关于民心、民声、民利、民富、民德、民安、民主等思考的朴素话语,奠基了当下‘人民性’文艺思想建构的文化传统,值得我们传承、阐扬”“自先秦以来对人的尊重、书写和阐说,强化了中国古代文学及文论的‘人文’精神和内涵,也为中国“人民性”文艺思想建构、文化传承增添了源源不绝的养分和素材”可概括出,学习继承古代的民本思想和人学文论,从中汲取养分。(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母亲(节选)高尔基【前苏联】母亲很早就到了火车站。肮脏的三等候车室里面已经挤了许多人,——寒冷将铁路工人赶到这里,马车夫和穿得很单薄的无家可归的人们也来取暖。还有一些旅客,几个农民,一个穿着熊皮大衣的肥胖的商人,一个牧师带着女儿——一个麻脸姑娘,四五个兵士,几个忙忙碌碌的市民。母亲坐在门口的一个很显眼的地方等待着。每次开门的时候,就有一阵云雾般的冷空气吹到母亲的脸上。这使她觉得十分爽快,于是,她便深深地呼吸一口冷空气。一个年轻人手里拿着一只黄色手提箱走进来,迅速地朝四周围看了一遍,然后径直朝母亲走来。他站在母亲的面前。“到莫斯科去吗?”那人低声问。“是的,到塔尼亚那里去。”“对了!”他把箱子放在母亲身边的凳子上,很快地掏出一支烟卷来点着了,稍微举了举帽子,默默地向另外一扇门走去。母亲伸手摸了摸这箱子冰冷冷的皮儿,将臂肘靠在上面,很满意地望着大家。过了一会儿,母亲站起身来,向靠近通往月台的门口的一条凳子走去。她手里,毫不吃力地提着那个箱子——箱子并不太大,——走过去,她抬起了头,打量着在她面前闪现的一张张脸。一个穿着短大衣的——把大衣领竖起来的年轻人和她撞了一撞,他举起手来在头旁边挥了挥,便默默地跑开了。母亲忽然觉得这个人好像有点面熟,她回过头来一看,只见那人正用一只浅色的眼睛从衣领后面朝她望着。这种盯人的眼光好似针一样刺着母亲。于是,她提着箱子的那只手抖动了一下,手里的东西好像突然就沉重起来了。 “我在什么地方看见过他!”母亲回想起来,她想用这个念头慢慢地抑制脑中隐隐不快的感觉,但是,这种感觉增长起来,升到喉咙口,嘴里充满了干燥的苦味。母亲不慌不忙地走到凳子前,小心地、慢慢坐了下来,好像怕弄破自己里面的什么东西似的。一种强烈的灾祸的预感终于使她想起了这个人曾在她面前出现过两次,——一次,是在城外的旷地上,是在雷宾【注】逃狱之后;第二次,是在法院里,那人和在雷宾逃走后向母亲问路时被她骗过的那个乡警站在一起……他们认得她,她被他们盯住了,——这是显而易见的。她向四周望了一遍,什么也看不见了,各种想法在她的脑子时像火花似的一个个爆燃起来,然后又一一熄灭。“丢掉箱子逃吗?”但是另外一个火花格外明亮地闪了一下。“丢掉儿子的演说稿吗?让它落到这种人的手里去……”她把箱子拿到身边。“那么带了箱子逃走吧?……赶快跑……”这些想法好像烧疼了她,疼痛刺激她的头脑,好像一条条燃烧着的线似地抽打着她的心。这些想法使母亲痛苦,并且侮辱了她,逼着她离开自己,离开儿子,离开已经和她心联在一起的那一切。这时候,她心里鼓起一股好像震了全身的猛劲,吹灭了这一切狡猾而微弱的小火星,像命令一般对自己说:“可耻啊!”她立刻觉得振作起来了,她把主意完全打定之后,又添了一句话:“不要给儿子丢脸!没有人害怕!”她的眼光接触到一束没有精神的、胆怯的视线。几秒钟的动摇使她更加坚定了,心也跳得比较平稳了。“现在到底会怎样呢?”她一边观察,一边想。那个暗探把路警叫来了。他眼望着母亲轻轻地对路警嘀咕着。路警一面打量她,一面皱着眉头听他说着。这是一个身材高大、没有刮脸的白发老人。他对暗探点了点头,朝母亲坐的凳子走了过来,暗探就很快的消失了。老头子从容不迫地一步一步地走过来了,用一种好像生气的眼光注视着母亲的脸。“在看什么?”“没看什么。” “哼,女贼,上了年纪了,还居然要干这种勾当!”母亲觉得,他的话好像重重地在她脸上打了两下,刚才这些恶毒的、声音嘶哑的话使她感到好像把自己的脸皮撕破了、把自己的眼睛打坏了一般地疼痛。“我?你瞎说,我才不是贼呢!”母亲用全身的力气喊道,心里感到强烈的受辱的苦味儿。她把箱子猛的一拉,打开来。“你看吧!大家来看吧!”母亲站起身来,抓了一把传单举到头顶上,高声喊着。喊声中充满了激动的愤恨与畅快的美妙……透过耳边的喧哗声,母亲听见了聚集过来的人们的喊声。与此同时,许多人从四面八方迅速地跑了过来。“什么事?”“有暗探!……”“说那个女人偷了东西……”“我不是贼!”母亲看见人们纷纷拥上来,稍微安稳了一些:“昨天审判了一批政治犯,里面有一个叫符拉索夫的,是我的儿子!他在法庭上讲了话,这就是他讲话的稿子!今天,我要把这些稿子分散给大家,让大家认认真真地看一看,想一想真理……”有人小心而好奇地从她手里抽了几张传单,样子十分庄重。母亲把手猛地在空中一挥,传单便纷纷飘到人群里。“这么干是不好的!”有人害怕地躲在一边说。母亲看见人们拾了传单,并将传单藏在怀里和衣袋里——这种情形又使她振作起全身的劲头。母亲周身有些紧张,切切实实地感到觉醒的自豪感在心里成长,被压抑了的喜悦突然地燃烧起来了……(节选自高尔基《母亲》,有删改)【注】雷宾,一位出身农民的革命者。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关于候车室环境的描写,有群像描摹,有个体刻画,点面结合,画面感极强。B.白发路警的出现映射了暗探的狡猾与胆怯,同时在情节发展上也起到了推动作用。C.文中加点内容体现了母亲因被诬陷而愤激、因能自证清白而满心喜悦的复杂心理。D.人们面对传单反应不一,说明当时认识的混乱,有人将传单藏起来,则预示着希望。7.关于文中母亲觉察到自己被盯住后的心理描写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母亲首先想到的是“丢掉箱子逃”,这符合普通人在觉察到危险时的自然反应。B.从“火花”到“燃烧着线”,形象描述母亲的各种想法,表明她内心痛苦的加深。 C.自问自答具体展现了母亲平静外表下激烈的内心斗争,这丰富和饱满了母亲形象。D.对儿子的爱促使母亲由害怕到反抗、自豪,从而表现了“母爱”这一文学主题。8.小说围绕母亲的视角展开叙述,请简要分析其具体表现及表达效果。9.本文讲述了母亲在火车站接头和被捕的场景。“场景”是由人物和环境构成的情节片段,它是小说最小的构成因素。请从《悲惨世界》《复活》或《大卫·科波菲尔》中,任选一个你印象深刻的场景(教材选文除外),阐述其作用。180字左右。【答案】6.C7.D8.具体表现:①以母亲感官来呈现周围一切。如看到候车室形形色色的人,感觉到冷空气时内心的爽快,紧张时感觉到嘴里的苦味,听到围观人聚拢来的声音等。②以对母亲心理变化的描写凸显母亲视角。如母亲感觉到暗探的眼光,前面是“针一样刺着”,后面是“没有精神的、胆怯的视线”;手里的箱子前面感觉“毫不吃力”,后面感觉“突然沉重起来”。表达效果:能够突出一个底层妇女眼中的社会现实,以其细腻的感受与前后心态对比来表现人物的成长变化;照应了题目,凸显了主人公形象。9.示例一:《复活》:风雨交加的夜晚,聂赫留朵夫在高档车厢里纵情欢笑,怀孕的卡秋莎冒着天黑路滑去见他,她用冻僵的手拍着车窗、追着火车奔跑却没有人发现,她甚至要以自杀的方式报复。这个场景以强烈的反差表现了聂赫留朵夫的始乱终弃和卡秋莎被无情抛弃后的悲伤绝望,也成为人物性格发展的巨大转折点——雨夜被无情抛弃的打击促使卡秋莎走向堕落,沦为妓女玛斯洛娃,这一场景成为推动小说情节发展的关键节点。示例二:《悲惨世界》:在主教家里,偷走米里哀主教的银器的苦役犯冉·阿让,被宪兵带回主教面前,主教却当众否认其偷盗,还把两个银烛台送给他,并劝他向善,做个诚实的人。这一场景塑造了主教的光辉形象,这种至善的光辉对冉·阿让产生强烈震撼,并直接影响了他的一生,推动了小说的情节发展。此后冉·阿让不仅自己一心向善,而且用至善的光辉照亮马吕斯和珂赛特的人生,甚至影响着沙威,突显了小说真善美的主题。【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C.“因能自证清白而满心喜悦”错。原文“母亲看见人们纷纷拥上来,稍微安稳了一些:‘昨天审判了一批政治犯,里面有一个叫符拉索夫的,是我的儿子!他在法庭上讲了话,这就是他讲话的稿子!今天,我要把这些稿子分散给大家,让大家认认真真地看一看,想一想真理……’”,据此看出母亲是为有机会向大家发放稿子传单和自己觉醒的自豪感而高兴。 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D.“从而表现了“母爱”这一文学主题”错。对主题的分析单一,原文“母亲周身有些紧张,切切实实地感到觉醒的自豪感在心里成长,被压抑了的喜悦突然地燃烧起来了”,据此看出,除了母爱,还有向往革命的母亲的内心觉醒。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描写手法的能力。具体表现:①以母亲感官来呈现周围一切。原文“每次开门的时候,就有一阵云雾般的冷空气吹到母亲的脸上。这使她觉得十分爽快,于是,她便深深地呼吸一口冷空气”“她想用这个念头慢慢地抑制脑中隐隐不快的感觉,但是,这种感觉增长起来,升到喉咙口,嘴里充满了干燥的苦味”“母亲觉得,他的话好像重重地在她脸上打了两下,刚才这些恶毒的、声音嘶哑的话使她感到好像把自己的脸皮撕破了、把自己的眼睛打坏了一般地疼痛”“透过耳边的喧哗声,母亲听见了聚集过来的人们的喊声”,据此分析出,如看到候车室形形色色的人,感觉到冷空气时内心的爽快,紧张时感觉到嘴里的苦味,听到围观人聚拢来的声音等。②以对母亲心理变化的描写凸显母亲视角。原文“她手里,毫不吃力地提着那个箱子——箱子并不太大,——走过去,她抬起了头,打量着在她面前闪现的一张张脸”“这种盯人的眼光好似针一样刺着母亲。于是,她提着箱子的那只手抖动了一下,手里的东西好像突然就沉重起来了”“她的眼光接触到一束没有精神的、胆怯的视线”,据此分析出,如母亲感觉到暗探的眼光,前面是“针一样刺着”,后面是“没有精神的、胆怯的视线”;手里的箱子前面感觉“毫不吃力”,后面感觉“突然沉重起来”。表达效果:第一,原文中起初母亲的心态“她想用这个念头慢慢地抑制脑中隐隐不快的感觉,但是,这种感觉增长起来,升到喉咙口,嘴里充满了干燥的苦味”,后来的心态“切切实实地感到觉醒的自豪感在心里成长,被压抑了的喜悦突然地燃烧起来了”等等,可分析出,从母亲的视角,突出一个底层妇女眼中的社会现实,以其细腻的感受与前后心态对比来表现人物的成长变化;第二,通过写母亲感官感受,写母亲的心理变化,照应了题目“母亲”,凸显了主人公形象。【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的人物形象、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分析能力。 小说三要素包括“人物”“情节”和“环境”,而“场景”是由人物和环境构成的情节片段,它是小说最小的构成因素。题目要求从《悲惨世界》《复活》或《大卫•科波菲尔》中,任选一印象深刻的场景(教材选文除外),阐述其作用,字数180字左右。题目要求阐述场景的作用,可从环境、人物形象、情节结构、主题思想、艺术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首先要确定所写的场景及相关人物,然后分析在此场景中,人物的行动以及人物形象的刻画,以及体现的主题思想和意义、艺术效果等。如《复活》中场景“风雨交加的夜晚”,烘托出主人公的悲伤绝望,推动了小说情节的进一步发展。又如《悲惨世界》中在主教家里的场景,主教却当众否认其偷盗,还把两个银烛台送给他,并劝他向善,做个诚实的人,塑造了主教的光辉形象,强烈震撼了冉•阿让的心灵,突显了小说真善美的主题。二、古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莫濛,字子蒙,湖州归安人。以祖荫补将仕郎,累官至大理评事、提举广南市舶。张子华以赃败,朝廷命濛往鞫之,濛正其罪。又言秦熺、郑时中受子华赂,计直数千缗。还朝,除大理寺正。吏部火,连坐者数百人,久不决,命濛治之。濛察其最可疑者留于狱,出余人为耳目以踪迹之,约三日复来,遂得其实,系者乃得释。黄州通判奏亲擒盗五十余人,上命濛穷竟,既至,咸以冤告。濛命囚去桎梏,引通判至庭,询窃发之由,斗敌之所、远近时日悉皆抵牾,折之,语塞。濛具正犯数人奏上,余释之。上谕辅臣曰:“莫濛非独晓刑狱,可俾理金谷。”除户部员外郎。朝廷遣濛措置浙西、江淮沙田芦场,上语之曰:“得此可助经费,归日以版曹处卿。”濛多方括责,得二百五十三万七千余亩。言者论其丈量失实,责监饶州景德镇。起知光化军。谍知金渝盟郡乏舟众以为虑濛力为办集及敌犯境民赖以济时饷馈急,除淮南转运判官,濛迁延不之任,右司谏梁仲敏劾其慢命,竟罢官。宣谕使汪澈为言于上,复旧职,召见,上谕曰:“朕常记向措置沙田甚不易。”濛谢曰:“职尔,不敢避怨。”上曰:“使任责者人人如卿,天下何事不成。”未几,召除户部左曹郎中,出知扬州。陛辞,上以城圮,命濛增筑。濛至州,规度城堙,县重赏激劝,阅数月告成。除直宝文阁学士、大理少卿兼详定司敕令官,兼权知临安府。未几,假工部尚书使金贺正旦。金庭锡宴,濛以本朝忌日不敢簪花听乐,金遣人趣赴,濛坚执不从,竟不能夺。使还,除刑部侍郎,改工部侍郎兼临安府少尹,以言者罢。起知鄂州。卒于官,年六十一,赠正奉大夫。(节选自《宋史·莫濛传》,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谍知金渝盟/郡乏舟众/以为虑/濛力为办集/及敌犯境民/赖以济/B.谍知金渝盟/郡乏舟/众以为虑/濛力为办集/及敌犯境/民赖以济/C.谍知金渝/盟郡乏舟/众以为虑/濛力为办集/及敌犯境民/赖以济/ D.谍知金渝/盟郡乏舟众/以为虑/濛力为办集/及敌犯境/民赖以济/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祖荫,祖先荫封,后世子孙因先代官爵而受封赏。莫濛就是凭借祖荫考中将仕郎。B.版曹,宋代户部别称,从上文“措置芦场”可知它是掌管田地、财经的重要机关。C.陛辞,指朝官离京外任,上殿辞别皇帝,也可以指面见皇帝辞官。文中取前者之意。D.正旦,即元旦,每年正月初一,又可称为岁首。旦,本义为天亮,也指农历初一日。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莫濛在审理张子华贪污一案时,不仅将张子华依法治罪,还查明了秦熺、郑时中受贿的事实,他也因此得以升迁。B.黄州通判上奏捕捉五十多名盗贼,莫濛彻查发现可疑之处,只将正犯上报朝廷,释放其余的人,避免了滥罚无辜。C.朝廷派遣莫濛筹措办理沙田芦场,任务艰巨,莫濛为尽职责,多方搜求,招来一些怨恨,后来还为此被责罚贬官。D.莫濛被任命为淮南转运判官时,因迟迟不赴任被谏官弹劾,皇帝不但不怪罪他,反而希望官员都能像他一样尽职。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出余人为耳目以踪迹之,约三日复来,遂得其实,系者乃得释。(2)询窃发之由,斗敌之所、远近时日悉皆抵牾,折之,语塞。14.莫濛出使金国拒不赴宴的原因是什么?这体现了他怎样的品质?请简要概括。【答案】10.B11.A12.D13.(1)(莫濛)将其他人放出作为耳目来追踪调查这件事,约定三天后再来,于是得知案子的实情,被关押的人才得到释放。(2)(莫濛)询问盗窃发生的原因,他们打斗的场所、地点时间全都互相矛盾,莫濛驳斥他,他就理亏说不出话了。14.(1)莫濛以宴期为本朝的忌日不敢戴花和听音乐为由。(2)这体现了莫濛对大宋朝廷的忠诚与坚持原则。【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间谍得知金人背弃盟约,州里缺少船只,人们为此忧虑,莫濛尽力办理收集,等到敌人侵犯边境时,百姓依靠这些船只渡河。 “渝盟”,为动宾结构,意思是背弃盟约,“渝盟”中间不应断开,可以排除CD;“民”作“赖以济”的主语,“民赖以济”中间不应断开,可以排除A。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A.“考中将仕郎”错。原文是“以祖荫补将仕郎”,应是莫濛因祖上恩荫补任将仕郎。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皇帝不但不怪罪他”错。莫濛因此被罢官,因有人替他求情才复职。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踪迹”,追踪调查;“其实”,它的实际情况;“乃”,才;“释”,释放。(2)“由”,原因;“悉”,全都;“抵牾”,互相矛盾;“折”,驳斥。【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文章内容及人物形象特点的能力。由原文“金庭锡宴,濛以本朝忌日不敢簪花听乐”意思是金国在朝廷上赐酒宴,莫濛因为是本朝的忌日不敢簪花听乐可知,莫濛以宴期为本朝的忌日不敢戴花和听音乐为由拒不赴宴。由原文“金遣人趣赴,濛坚执不从,竟不能夺”意思是金朝派人催促赴宴,莫濛坚持不听从,最终不能强迫他改变可知,这体现了莫濛对大宋朝廷的忠诚与坚持原则。参考译文:莫濛字子蒙,湖州归安人。因祖上恩荫补任将仕郎,连续迁官至大理评事、提举广南市舶司。张子华因为贪赃败露,朝廷命令莫濛前去审理此案,莫濛依法治了他的罪。又上言秦熺、郑时中接受张子华的贿赂,统计价值好几千缗。回朝,授任大理寺正。吏部失火,牵连获罪的有几百人,很久不能判决,命令莫濛处理此案。他细察其中最可疑的人并将他留在牢里,莫濛将其他人放出作为耳目来追踪调查这件事,约定三天后再来,于是得知案子的实情,被关押的人才得到释放。黄州通判上奏亲自捕捉盗贼五十多人,皇上命令莫濛彻底追究,盗贼押解到以后,都哀告冤枉。莫濛命令给囚犯去掉刑具,带通判上堂,询问盗窃发生的原因,他们打斗的场所、地点时间全都互相矛盾,莫濛驳斥他,他就理亏说不出话了。莫濛开列出正犯几个人上奏,其余全部释放。皇上告知辅佐大臣说:“莫濛不仅通晓刑狱,还可以让他管理财政。”授职户部员外郎。朝廷派遣莫濛筹措管理浙西、江淮的沙田芦场,皇上告诉他说:“得到芦场有助于国家 经费,你回来之日让你在户部任职。”莫濛想方设法搜求督责,得到二百五十三万七千多亩。言官指责他丈量不真实,罚监饶州景德镇。起用为光化军知军。间谍得知金人背弃盟约,州里缺少船只,人们为此忧虑,莫濛尽力办理收集,等到敌人侵犯边境时,百姓依靠这些船只渡河。当时军饷紧张,莫濛被授任淮南转运判官,他拖延不上任,右司谏梁仲敏弹劾他不敬君命,他最终被罢官。宣谕使汪澈替他向皇上求情,官复原职,皇上召见他,告知他:“我总是记得你从前筹措办理沙田的事很不容易。”莫濛感谢说:“尽职罢了,不敢逃避怨恨。”皇上说:“假使承担任务的人都和你一样,天下又有什么事做不成。”不久,皇上下诏任命他做户部左曹郎中,出任扬州知州。上朝辞行,皇上因州城坍塌,命令莫濛增修。莫濛到州里,规划裁度城墙城门,悬重赏激励鼓动,过了几个月就修成了。授任直宝文阁学士、大理少卿兼详定司敕令官,兼代理临安府知府。不久,代理工部尚书出使金国祝贺元旦。金国在朝廷上赐酒宴,莫濛因为是本朝的忌日不敢簪花听乐,金朝派人催促赴宴,莫濛坚持不听从,最终不能强迫他改变。出使回来,授任刑部侍郎,改为工部侍郎兼临安府少尹,因言官弹劾而被罢免。起用为鄂州知州。死在任上,享年六十一岁,追赠为正奉大夫。(节选自《宋史·莫濛传》,有删改)(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过青溪水作王维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请留磐石上,垂钓将已矣[注]。[注]东汉严子陵拒绝光武帝之召,隐居垂钓富春江。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循青溪入黄花川游历,路程不及百里,但溪水随山势千回万转,蜿蜒多姿。B.“澹”即恬静、安然,诗人借青溪水写自己的悠闲之态,心境、物境融合为一。C.结尾化用典故,表达诗人对青溪的喜爱,也暗指内心失意,含而不露,耐人寻味。D.前四句总领全诗,后八句或移步换景,或借景抒情,读来韵味隽永,平淡有致。16.请从动与静的角度,对第五到八句的景物描写做简要赏析。【答案】15.D16.五、六句,以“喧”字写溪水与乱石冲撞之声,以“静” 字写澄碧的溪水与两岸郁郁葱葱的松色相映,以动衬静,呈现幽静之态。七、八句,“漾漾”写水动,“澄澄”写水静,描写水流微波荡漾和澄澈如镜之景,动静结合,展现出盎然生机。【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D.“总领全诗”错,诗开头四句是对青溪作总的介绍,而不是“总领全诗”。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句表现手法的能力。五、六句,当它在山间乱石中穿过时,水势湍急,潺潺的溪流声忽然变成了一片喧哗。“喧”字造成了强烈的声感,给人以如闻其声的感受。当它流经松林中的平地时,这同一条青溪却又显得那么娴静、安谧,几乎没有一点声息。澄碧的溪水与两岸郁郁葱葱的松色相映,融成一片,色调特别幽美、和谐。这一联中一动一静,以动衬静,声色相通,极富于意境美。再看七、八句,,当青溪缓缓流出松林,进入开阔地带后,又是另一番景象:水面上浮泛着菱叶、荇菜等水生植物,一片葱绿,水流过处,微波荡漾,摇曳生姿;再向前走去,水面又似明镜般的清澈碧透,岸边浅水中的芦花、苇叶,倒映如画,天然生色。这一联,“漾漾”绘水动貌,“澄澄”状水静貌,也是一动一静,极为传神。诗人笔下的青溪,既喧闹,又沉静,既活泼,又安详,既幽深,又素净,从不断的流动变化中,表现出了鲜明个性和盎然生意。读后令人油然而生爱悦之情。(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7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1)古人对“月”情有独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以“_____________”描摹孤月悬空之景,李白《将进酒》以“_____________”表达举酒对月的豪迈,李商隐《锦瑟》“_____________”则描摹月映大海的如梦似幻。(2)秦灭九国却亡于陈涉,贾谊比较陈涉与九国的军力情况,认为二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根源在于秦“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3)孔子以“_____________”回答颜渊什么是“仁”,并且强调“为仁由己”;《礼记》中有类似的阐述,强调不论天子还是庶人,“_____________”。【答案】①.皎皎空中孤月轮②.莫使金樽空对月③.沧海月明珠有泪④.成败异变⑤.功业相反⑥.克己复礼(为仁)⑦.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的字有:皎,孤,樽,沧,壹。三、语言文字运用(17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把人物放在逆境或顺境中以后,作家如果没有特别清醒的头脑,就有可能落入俗套,走向顺境大喜、逆境大悲的被动公式。作家的创造力在这时面临着考验,能摆脱被动,就要有某种魄力,力避客观环境和主观情感平行,并使之发生错位,这是作家掌握主动的关键之一。在使人物在顺境中体验痛苦之后,作家仍然要有掌握多种选择的余地,这是关键之二。至于是让人物出一点点小小的洋相就呢,还是让人物的洋相,灾难愈演愈烈呢?这就看作家的风格追求怎样了。《范进中举》所选择的就是前者,而《小公务员之死》所选择的则是后者,灾难愈演愈烈,直至主人公死亡。要使洋相和灾难不断衍生下去,就得有一种艺术家的想象力,而不能凭朴素的生活经验。试想,①如果光从生活经验,《小公务员之死》的真实性是很值得怀疑的。②怎么可能因为一个小公务员打了一个喷嚏,反复向将军道歉而不被理解,最终抑郁而死呢?人是这么容易死的吗?但是追求喜剧风格的作家有权力以导致荒谬的逻辑,推演他的情节。③恰恰在这里,不但表现了作家驾驭喜剧逻辑的自由,而且表现了作家创造情节的自由。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A.如果戛然而止淋漓尽致B.如果适可而止层出不穷C.只要适可而止淋漓尽致D.只要戛然而止层出不穷19.文中画波浪线句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述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20.在《祝福》中,主人公祥林嫂被驱逐出门后冻饿而死,小说在热闹的新年“祝福”中结束。请以此为例,阐释文段中“错位”这一概念的含义。【答案】18.B19.①改为“从生活经验出发”,或者把“从”改为“凭”;②改为“一个小公务员怎么可能因为”;③把“驾驭喜剧逻辑”和“创造情节”互换位置。20.祥林嫂的死是悲剧,而新年的祝福却充满了喜庆,这种以喜写悲的方式打破顺境大喜、逆境大悲的俗套,使客观环境的“喜”与主观情感的“悲”产生了强烈的反差,增强了文章的悲剧效果,这就是“错位”。【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理解常见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第一空,“如果”:假如,假使。“只要”:连词,表示必要或充足条件;一味地要。根据原文“……能摆脱被动,就要有某种魄力,力避客观环境和主观情感平行”可知,此处“能摆脱被动”应是指目标,表示假设,故选“如果”。 第二空,“戛然而止”:形容突然停止,多用于声音。“适可而止”:到了适当的时候,立刻就停下来。指办事恰到好处,不过分。根据原文“至于是让人物出一点点小小的洋相就”以及后文“灾难愈演愈烈”可知,此处应是指人物出一点小洋相就停止继续往下发展,不使灾难愈演愈烈,故可选“适可而止”。第三空,“淋漓尽致”:形容写文章或说话表达得详尽透彻,或形容极其痛快。“层出不穷”:一次又一次地出现,没有穷尽。根据原文“灾难愈演愈烈”可知此处应是指“人物的洋相”连续不断,故可选“层出不穷”。故选B。【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语病的能力。画波浪线句共有三处语病:第①句,成分残缺,“如果光从生活经验”应是作为后一句“《小公务员之死》的真实性是很值得怀疑的”的状语,故应在其后添加“出发”,或者把“从”改为“凭”;第②句,语序不当,“打了一个喷嚏”的主语应是小公务员,故应将其放在句首,改为“一个小公务员怎么可能因为”;第③句,语序不当,根据逻辑关系可知,“驾驭喜剧逻辑”应是比“创造情节”更进一步的能力,故应把“驾驭喜剧逻辑”和“创造情节”互换位置。【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念含义的能力。根据原文“把人物放在逆境或顺境中以后,作家如果没有特别清醒的头脑,就有可能落入俗套,走向顺境大喜、逆境大悲的被动公式”“力避客观环境和主观情感平行,并使之发生错位”可知,“错位”应是指避免“走向顺境大喜、逆境大悲的被动公式”。而在《祝福》中,祥林嫂的死是悲剧,而新年的祝福却充满了喜庆。新年的喜只是背景和衬托,最终目的是为了强调祥林嫂的悲不被人理解和同情,因此,《祝福》中的“错位”,是通过以喜写悲的方式,从而使客观环境的“喜”与主观情感的“悲”产生了强烈的反差,增强文章的悲剧效果。(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秋天终于挨近了、来临了。富足宽容的季节里,(①),就是在丛林中,那些野生的浆果也采摘不完。野葡萄野草莓、悬钩子……动物和人可以一块儿享用,简直用不着节约,因为反正吃也吃不完,秋天过去就要埋在雪中了。有一些动物就在冬雪中扒出它们,(②)。秋天的蘑菇长在松下、合欢树下,长在柳条棵子中,甚至长在大树的半腰。人们在劳动间隙里一低头一仰脸就能欣喜地拾起生长在泥土中的另一类神秘而又美丽的果子。蘑菇汤,秋天平原上才有的纯美清爽,恰好冲淡了收获季节里餐桌上的 肥腻。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①不要说果园和庄稼地②把仍然鲜亮的冻果咬得啧啧有声B.①不论是果园还是庄稼地②把仍然鲜亮的冻果咬得啧啧有声C.①不要说果园和庄稼地②仍然鲜亮的冻果被咬得啧啧有声D.①不论是果园还是庄稼地②仍然鲜亮的冻果被咬得啧啧有声22.根据语境,将文中画横线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要求:语意连贯,衔接自然,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答案】21.A22.它们(这)是生长在泥土中的另一类果子,神秘而又美丽,在劳动间隙里,人们一低头一仰脸就能欣喜地拾到。【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的能力。第一空,该空后文衔接的是“就是在丛林中”,从关联词语搭配的角度分析,与“就是”搭配,应选“不要说……”。据此排除BD。第二空,前句主语是“动物”,从主语一致的角度,所填句子的主语也应该是“动物”,CD中主语是“仍然鲜亮的冻果”,故排除。故选A。【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长句变短句的能力。解答此题方法将长句划分层次,找出主干句,再把非主干句分成几个层次,每一层作为一个短句出现即可,注意不要丢掉信息,不改变原意。提取的主干句是“人们一低头一仰脸就能欣喜地拾起果子”。其余修饰成分划分成三个部分,分别是“人们在劳动间隙里”“生长在泥土中的另一类果子”“神秘而又美丽的果子”,然后将这三个部分转化为表意明确的句子,调整后为“它们(这)是生长在泥土中的另一类果子,神秘而又美丽”“在劳动间隙里”。最后将这几句话连缀成通顺的句子即可。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父母师长经常告诫我们要“少走弯路”。“少走弯路”的心理,在生活中比比皆是。怎样才能“少走弯路”?“弯路”一定能少走或要少走吗?行路人和领路人应该怎样对待“弯路”? 对“走弯路”和“少走弯路”,你有怎样的体验或感悟?请结合你的思考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材料前两句话是我们生活中的普遍现象,父母师长告诫我们要“少走弯路”,是期望我们的人生能够走得顺利,少经历一些艰难坎坷;“少走弯路”也是大众的普遍心理,毕竟,谁不愿意轻轻松松地完成任务?第三句话提出一个问题,怎样才能“少走弯路”?启发我们进一步思考“少走弯路”的方法,这个问题答案可以丰富多彩,关键看你的人生体验和感悟。比如,主观上与个人能力、努力程度等有关,客观上与事件的难度、别人的帮助有关。第四句再提问题,“弯路”一定能少走或要少走吗?这是一次“反转”,意在告诉我们,“弯路”有时候不可避免,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如何做?是掉头逃避,还是勇敢迎难而上?答案自然是后者;“弯路”,即困难、挫折等自有其存在的意义,我们不必过于畏惧而止步不前。最后材料再提问题,行路人和领路人应该怎样对待“弯路”?这是着眼于人的身份,思考特殊身份之下如何对待“弯路”。“行路人”可以指我们每个人,“领路人”指的是“开拓者”,此问意在启发我们,“行路”避免不了遇到“弯路”,要仔细辨别,但也不能畏惧不前;“领路”更有责任在身,更要小心谨慎,尽量避免走弯路。总之,本次作文要求围绕“走弯路”和“少走弯路”谈自己的看法,可写的角度非常多,学生应结合自身体验选择其中感悟最深的两三点来写,过少显得对话题把握不全面,太多会写得太散。当然,找到了观点,关键还是要用充足的论据来论证,如,李嘉诚说:“世界上最浪费时间的事就是给年轻人讲经验,讲一万句不如你自己摔一跤,眼泪教你做人,后悔帮你成长,疼痛才是最好的老师;人生该走的弯路,其实一米都少不了。”如苏东坡的“弯路”成就了他的人格魅力,屠呦呦两千多次失败的“弯路”助她成功提取青蒿素等。最后要注意结合青年身份,表达对“走弯路”和“少走弯路”的看法。立意:1.提升能力,少走弯路。2.不怕走弯路,用自己的脚步丈量世界。3.弯路自有价值,青年何须畏惧?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9-24 08:40:01 页数:19
价格:¥2 大小:52.42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