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语文
>
山东省济南市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山东省济南市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21
2
/21
剩余19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绝密★启用并使用完毕前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二期中学情检测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27分)1.下列各项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惬意(qiè)吮吸(shǔn)扑棱棱(lēng)逛荡攒射直截了当B.晌午(xiǎng)穿梭(suō)挽髻子(jì)涅盘啰唆锣鼓喧天C.譬如(pì)挣脱(zhēng)八角坳(ào)踌躇竦身长歌当哭D.围剿(jiǎo)作践(zuò)瞅空子(qiū)执拗消遣人心唯危【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和字形的能力。B.“晌午”的“晌”,应读作“shǎng”;“涅盘”的“盘”,应写作“槃”。C.“挣脱”的“挣”,应读作“zhèng”。D.“瞅空子”的“瞅”,应读作“chǒu”;“人心唯危”的“唯”,应写作“惟”。故选A。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外头工人在___________这种额外的负担,而包身工却在羡慕这种可以自主地拿出钱来贿赂工头的权利!②二诸葛见老婆都不信自己的阴阳,也就不好意思再到别人跟前___________他那一套了。③人家甚至还会疑惑我是跟你串通一气的,疑惑是我出主意___________你干的。④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___________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⑤她___________地说:“按地下工作的纪律,在这里你得听我管!为了党,你得活着!” A.抱怨施展撺掇遮掩义无反顾B.报怨施展鼓励遮掩斩钉截铁C.报怨卖弄鼓励洗涤义无反顾D.抱怨卖弄撺掇洗涤斩钉截铁【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①句,抱怨:埋怨;心里不满而数说他人不对。报怨:对所怨恨的人做出反应。语境强调外头工人对这种额外负担的不满,故选“抱怨”。②句,施展:表现、展露(才华、能力等)。卖弄:有意在别人面前显示自己的长处,炫耀自己的才能。语境强调二诸葛见老婆不好意思在人前炫耀,故选“卖弄”。③句,撺掇:鼓动别人(做某事);怂恿。鼓励:激发;勉励。语境强调鼓动人做事,故选“撺掇”。④句,遮掩:①遮蔽;掩盖。②掩饰(错误、缺点)。洗涤:冲荡;清洗;又作除去罪过、积习、耻辱等。语境强调对旧迹的清洗、冲荡,故选“洗涤”。⑤句,义无反顾:为了正义而勇往直前,绝不犹豫退缩。斩钉截铁:形容说话或行动坚决果断,毫不含糊。语境强调她态度的坚决,故选“斩钉截铁”。故选D。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B.全庄的男女老少也送他出来。水生对大家笑一笑,上船走了。女人们到底有些藕断丝连。过了两天,四个青年妇女集在水生家里,大家商量。C.我悄悄地摸进了庄子,按着政委告诉的记号,从东头数到第十七座窝棚,鬼鬼崇祟地走到窝棚门口。也奇怪,天这么晚了,里面还点着灯。D.不用装腔作势给我看。我要你老老实实把事情招出来,不许走。你知道不知道自己干的什么事?快说!你知道吗?【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A.殒身不恤:指牺牲生命也不顾惜。语境指刘和珍等人不怕牺牲,互相救助,使用正确。B.藕断丝连:比喻表面上断了关系,实际上仍有牵连,多指男女之间情思难断。语境指水生嫂等人牵念丈夫,使用正确。C.鬼鬼祟祟:形容行动偷偷摸摸,不光明正大;或者另怀鬼胎,暗中使用诡计。语境指“我”去查看情 况,不属贬义,使用错误。D.装腔作势:故意装出一种腔调,做出一种姿势,用来比喻故意做作。语境指用假意骗人,使用正确。故选C。4.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①门衰祚薄(福分)②迨诸父异爨(等到)③感吾生之行休(终结)④帝乡不可期(期求)⑤朝搴阰之木兰兮(拔取)⑥伶俜萦苦辛(缠绕)⑦地崩山摧壮士死(巍峨)⑧辍飧饔以劳吏(晚饭)A.①③⑤⑥B.①②④⑥C.②⑤⑥⑧D.③④⑦⑧【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③“行:终结”错误,应为“将要”。句意:感叹自己一生行将告终。⑤“搴:拔取”错误,应为“摘”。句意:早晨我在大坡采集木兰。⑦“摧:巍峨”错误,应为“倒塌”。句意:山崩地裂,埋葬了五位开山英雄壮士。⑧“饔:晚饭”错误,应为“早饭”。句意:我们小百姓停下晚饭早饭来慰劳那些吏役。③⑤⑦⑧均解释错误。故选B。5.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活用现象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园日涉以成趣(名词作状语)②爪其肤以验其生枯(名词作动词)③臣是以表闻(动词的意动用法)④名我固当(名词作状语)⑤前辟四窗(名词作状语)⑥眄庭柯以怡颜(动词的使动用法)⑦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名词作动词)⑧足以荣汝身(形容词的使动用法)⑨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形容词的使动用法)A.①③⑥B.②⑤⑦C.③④⑤D.⑤⑥⑧【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能力。③“闻”,动词的意动用法,使……知道。句意:臣通过上表仔细陈述让您知道(我的想法)。④“名”,名词作动词,给……命名。句意:叫我这个名字实在很恰当。⑦“舟”,名词作状语,坐船。句意:我从齐安坐船到临汝。 ③④⑦均错误,排除ABC三项。故选D。6.下面各组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A.①送之至湖口②能顺木之天③审容膝之易安B.①而母立于兹②而大声发于水上③根拳而土易C.①虽大风浪不能鸣也②虽世殊事异③虽生,何面目以归汉D.①其莳也若子②若不过焉则不及③若甚怜焉【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代词,他;结构助词,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句意:我送他到湖口/能够顺应树木的自然生长规律/深知住在陋室中反而容易使人安适。B.代词,通“尔”,你;连词,表顺承;连词,表并列。句意:你的母亲曾经在那里站立/接着巨大的声音从水上发出/树根拳曲着,又换了生土。C.都是副词“即使”。句意:即使大风大浪也不能使它发出声响/即使时代不同情况不同/即使活着,还有什么脸面回到汉朝去呢?D.都是副词。像,犹如;如果;好像,似乎。句意:他栽种时像对待孩子那样/如果不是多了就是不够/好像很怜爱百姓的样子。故选C。7.对下面每组句子中加点双音节词语意义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①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头落地,指不惜性命)②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照映流淌)B.①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赋予意义)②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在此以前)C.①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观赏游览)②总角之宴,言笑晏晏(和悦的样子)D.①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面容庄严)②微波入焉,涵澹澎湃而为此也(水波动荡)【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 A.映带:景物互相衬托。句意: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衬托在亭子的四周B.寓形:寄托身体。句意:算了吧!人寄身于天地之间能有多长时间?D.严妆:整妆,梳妆打扮。句意:次日天微亮,兰芝便开始梳妆打扮。故选C8.下面句子所含特殊句式,归类恰当的一项是()①故不我若也②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③今以钟磬置水中④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⑤此世所以不传也⑥不吾知其亦已兮⑦遂见用于小邑⑧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⑨州司临门,急于星火⑩则告诉不许⑪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⑫谣诼谓余以善淫A.①⑥/②/③④/⑤⑪/⑦⑩/⑧⑨⑫B.①⑦/②⑩/③⑧/④⑨⑫/⑤⑥/⑪C.①⑥⑩/②⑧/④⑦⑨⑪/⑤③/⑫D.①⑦⑪/②⑩/③⑧/④⑨⑫/⑤⑥【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①宾语前置句,应为“故不若我也”。句意:因此(他们)不如我。②定语后置句,应为“凡长安为观游豪富人及卖果者”。句意:凡是长安城里(种树)以观赏游览的有钱有势的人家以及种树卖果的人。③省略句,应为“今以钟磬置于水中”。句意:现在把钟和磬放在水中。④省略句,应为“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于绝壁之下”。句意:士大夫们终究也不肯乘小船在夜晚停泊到绝壁之下。⑤判断句,“也”表判断。句意:这就是不能流传的原因。⑥宾语前置句,“不知吾其亦已兮”句意:没有人理解我也就算了吧。⑦被动句,“见”表被动。句意:于是(我)被委任到小县做官。⑧介词结构后置句,应为“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句意: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集会。⑨介词结构后置句,应为“于星火急”。句意:州县的长官登门督促,比流星坠落还要急迫。⑩被动句,语意表被动。句意::申诉不被允许。⑪判断句,“也”表判断。句意:那噌吆的响声,是周景王无射钟的声音。⑫介词结构后置句,应为“谣诼以善淫谓余”。句意:造谣诬蔑说我妖艳好淫。 综上可知,①⑥为宾语前置句,②为定语后置句,③④为省略句,⑤⑪为判断句,⑦⑩为被动句,⑧⑨⑫为介词结构后置句。故选A。9.下面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参、井、星宿名,二者邻近,分别是蜀和秦的分野。古人把地域与星宿分别对应,称为分野,以便通过观察天象来占卜地上所对应州国的吉凶。B.辞,是一种形体比较自由灵活的古体的文,因起源于楚国,又叫“楚辞”。《离骚》开创了浪漫主义先河,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C.古代以亲属关系的远近确定丧服和服丧的时间。期,穿一年孝服的亲族。功,穿大功服、小功服的亲族。这都指关系比较近的亲属。D.《荷花淀》是孙犁的代表作之一,全文充满诗意,被称为“诗体小说”。小说塑造了以水生嫂为代表的善良勇敢的农村青年妇女群像。【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B.“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错,《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政治抒情诗。故选B。二、(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奥尔巴赫的巨著《摹仿论》那个著名的开篇,谈的是荷马史诗与《旧约》故事在文体上的差异。他说,荷马的叙述完整而周到,各种事件都发生在前景,连接紧密,表述从容,什么都不隐瞒;《旧约》故事则朝着一个目标发展,只突出对人物行动有用的部分,其余则任其模糊不清,有时会没头没脑,给人以神秘感。这不正是《红楼梦》与《水浒传》在写法上的区别吗?《红楼梦》像荷马史诗,事无巨细,皆刻画无遗,工笔细描,笔笔都勾连开去;《水浒传》像《旧约》故事,删繁就简,一气呵成,朝一个目标进发,只突出聚光灯下的行动,其余都模糊成背景,“伤人乎,不问马”。不妨举例子以说明。《水浒传》第二回写端王赵佶赴驸马王诜的府上宴饮,《红楼梦》第二十八回写贾宝玉到冯紫英家中宴饮,都涉及皇亲国戚,都是酒席中上洗手间,也都有赠人礼物的事,正好可以对参。《红楼梦》里宝玉送了扇坠给蒋玉菡,蒋玉菡又赠了宝玉一条汗巾子。《红楼梦》里的礼物,从来就没有简简单单送出去和收进来的,比如这两条汗巾。宝玉送琪官的松花汗巾,原来是袭人送给自己的。而 琪官送给宝玉的大红汗巾,当晚就被宝玉偷偷系在袭人腰里了。这两条汗巾也无形中化作信物,为琪官最后娶了袭人埋下了伏线。这是后话,作者还前有导引,侧有映射。刚刚在酒席上,琪官念的一句诗,偏巧是“花气袭人知昼暖”。但袭人把宝玉夜间偷系在腰间的那条大红汗巾子忙解下来,说道:“我不希罕这行子,趁早儿拿了去!”表明她对“优伶有福,公子无缘”这一命运结局的憾恨。但这又与另一场戏异曲同工。这条大红汗巾子,琪官说是北静王送的,偏偏北静王也送过宝玉一串鹡鸰香念珠,且系圣上所赐。宝玉后来转送给黛玉,黛玉同样不领情:“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他。”这不是拐着弯儿骂皇上么?但北静王老是送东西给面目姣好的少年,也未必不含讽意。到了《水浒传》里,一切都简单了,那是囫囵的吃喝,直截的馈赠。一对玉狮镇纸,一个玉龙笔架,在施耐庵笔下,这赠的礼物只是作为道具,起了黏合情节的作用,不像曹雪芹笔下,每一物事总是勾连起故事的发展,穿织起人物的命运。施耐庵是线型的叙事,一切都悬空在目前,只一束光打在上面。曹雪芹的叙事却是网状的,光照均匀,所以处处都能显影。大观园里岁月静好,现世安稳,作者乃耽于文字的声色,讲究细节的丰腴与感官的华美。而梁山泊则险象环生,杀机四伏,说话人线条比较粗放,常有“说时迟,那时快”的强烈动感。(摘编自江弱水《〈红楼梦〉〈水浒传〉的繁与简》)材料二:文章与盆景一样,讲究曲直、攲正、疏密、繁简。对文章来说,疏密与繁简就是叙事的详略。由于叙事的详略直接关系到文章主题思想的表达,因此优秀的记叙文必然是疏密有致、繁简适宜的。从材料看,对最能表现中心的材料要详写,对在表达中心上起辅助作用的材料要略写,与中心无关的材料应尽可能少写以至不写。另外从考虑读者的心理角度看,读者熟悉的材料要略写,不熟悉的材料要详写。再从详略安排的位置看,文章的主体部分要详写,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部分要略写。要做到疏密有致,繁简适宜,就必须处理好“惜墨”与“泼墨”的关系。所谓“惜墨”,就是用最经济的笔墨写出最丰富的内容。“惜墨”是对略写而言。既是略写就必须“惜墨”,就应努力做到篇中无闲文,文中无闲句,句中无闲字;还要追求“字少意多”,“文约事丰”。这就要删繁就简。中学生在写作时,面对选用的材料,往往难以取舍,似乎这些材料都与中心有关,于是统统详写。其实遇到这种情况,只要深入思考,是不难取舍的,至少可以繁事简写,做到详中有略,以略胜详。《红楼梦》中建造大观园一事与中心有关吗?有关。但“若从如何奉旨起造,又如何分派众人,从头细细直写将来,几千样细事如何能顺笔一一写清?”曹雪芹不愧是文学巨匠,“只用赵嬷嬷讨情一段闲文,轻轻带出,如何建造,只是随笔点染”。这段略写删繁就简,实是“惜墨”的典范。所谓“泼墨”,就是用墨如泼,酣畅淋漓地表达所叙内容。“泼墨”是对详写而言的。既是详写,就应当放开笔墨,反复叙说、抒写,反复铺陈、渲染。《孔雀东南飞》中“新妇起严妆”那段文字“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玛。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就有点“泼墨”的味道了。“惜墨如金”固然不易做到,“泼墨如云”则有时更难如愿。因为要泼墨首先要有“墨”可泼,胸中无点 墨,怎么泼得出来呢?这从个意义上讲,中学生目前重要的是要多蓄些“墨”,多读,多写,有了一定量的“墨”,就有了写作的基础,基础扎实了,“惜”与“泼”的关系就可以较好地把握了。(摘编自周钢《疏密有致、繁简适宜——谈叙事的详略》)10.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红楼梦》里的两条汗巾既勾连着袭人和琪官的姻缘,也勾连着袭人对自己命运结局的憾恨,还勾连着对北静王的讽刺。B.《水浒传》中出现的狮子镇纸,在施耐庵笔下只是为了引出高俅这个人物,起黏合情节的作用,后面就不需要再出现了。C.《红楼梦》反映的是大观园里岁月静好、现世安稳,所以作者沉浸于文字的声色,讲究细节的丰腴与感官的华美。D.一篇记叙文的详略是否恰当,要看是否有利于中心的表达,要看是否符合读者的心理,还要看是否适合文章的结构章法。11.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荷马史诗和《旧约》虽然都是叙事性文体,但是一个是叙事诗,一个是叙事文,所以其叙事的繁简明显不同。B.《水浒传》的线型叙事只一束光打在上面,《红楼梦》的网状叙事处处都能显影,因此后者的繁笔优于前者的简笔。C.“惜墨如金”和“泼墨如云”并不矛盾,处理好了“惜墨”与“泼墨”的关系,就可做到疏密有致,繁简适宜。D.《水浒传》中“那雪正下得紧”的“紧”字,既突出了雪之大雪之急,又营造出了紧张的氛围,可谓简笔的典范。12.两则材料中“繁”“简”的内涵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答案】10.A11.D12.①材料一中的“繁”是网状叙事的需要,全面细致;“简”是线型叙事的需要,目标集中。“繁”“简”分别适应不同的写作意图,都是好的处理。②材料二中的“繁”“简”是详略问题。本身无所谓优劣,只有恰当了才是好的。【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还勾连着对北静王讽刺”错误。从“这条大红汗巾子,琪官说是北静王送的,偏偏北静王也送过宝玉一串鹡鸰香念珠,且系圣上所赐。宝玉后来转送给黛玉,黛玉同样不领情:‘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 要他。’这不是拐着弯儿骂皇上么?但北静王老是送东西给面目姣好的少年,也未必不含讽意”可知,“还勾连着对北静王的讽刺”的是贾宝玉把鹡鸰香念珠转送林黛玉的事儿,此选项属于张冠李戴。故选A。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所以其叙事的繁简明显不同”错误,强加因果。文章只说“荷马的叙述完整而周到,各种事件都发生在前景,连接紧密,表述从容,什么都不隐瞒;《旧约》故事则朝着一个目标发展,只突出对人物行动有用的部分,其余则任其模糊不清,有时会没头没脑,给人以神秘感”,文章只是说了这种现象,并未解释原因。B.“因此后者的繁笔优于前者的简笔”错误。二者各有各的特色,无优劣之分,没有可比性。C.“处理好了‘惜墨’与‘泼墨’的关系,就可做到疏密有致,繁简适宜”错误。原文是说“要做到疏密有致,繁简适宜,就必须处理好‘惜墨’与‘泼墨’的关系”,即只有处理好“惜墨”与“泼墨”的关系,才能做到疏密有致,繁简适宜。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材料一重点对比《水浒传》和《红楼梦》的繁与简,“《红楼梦》像荷马史诗,事无巨细,皆刻画无遗,工笔细描,笔笔都勾连开去;《水浒传》像《旧约》故事,删繁就简,一气呵成,朝一个目标进发,只突出聚光灯下的行动,其余都模糊成背景”,文末总结说“施耐庵是线型的叙事,一切都悬空在目前,只一束光打在上面。曹雪芹的叙事却是网状的,光照均匀,所以处处都能显影”,由此可知,材料一中的“繁”是网状叙事的需要,全面细致;“简”是线型叙事的需要,目标集中。“繁”“简”分别适应不同的写作意图,都是好的处理。材料二说“对文章来说,疏密与繁简就是叙事的详略。由于叙事的详略直接关系到文章主题思想的表达,因此优秀的记叙文必然是疏密有致、繁简适宜的”“从材料看,对最能表现中心的材料要详写,对在表达中心上起辅助作用的材料要略写,与中心无关的材料应尽可能少写以至不写。另外从考虑读者的心理角度看,读者熟悉的材料要略写,不熟悉的材料要详写。再从详略安排的位置看,文章的主体部分要详写,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部分要略写”,由此可知,材料二中的“繁”“简”是详略问题,本身无所谓优劣,只有恰当了才是好的。三、(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孔子曰:“德不孤,必有邻。”夫施德者贵不德受恩者尚必报是故臣劳勤以为君而不求其赏君持施以 牧下而无所德故易曰:“劳而不怨,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邴吉有阴德于孝宣皇帝微时,孝宣皇帝即位,众莫知,吉亦不言。吉从大将军长史转迁至御史大夫,宣帝闻之,将封之。会吉病甚,将使人加绅而封之,及其生也。太子太傅夏侯胜曰:“此未死也。臣闻之,有阴德者必飨其乐以及其子孙;今此未获其乐而病甚,非具死病也。”后病果愈,封为博阳侯,终飨其乐。孝景时,吴楚反,袁盎以太常使吴。吴王欲使将,不肯,欲杀之,使一都尉以五百人围守盎。盎为吴相时,从史与盎侍儿私通,盎知之,不泄,遇之如故。人有告从史,从史惧,亡归,盎自追,遂以侍儿贿之,复为从史。及盎使吴,见围守,从史适为守盎校司马,夜引盎起曰:“君可以去矣,吴王期旦日斩君。”盎不信,曰:“公何为者也?”司马曰:“臣故为君从史,盗侍儿者也。”盎乃敬谢曰:“公有亲,吾不足以累公。”司马曰:“君去,臣亦且亡,避吾亲,君何患!”乃以刀决帐,率徒卒道出,令皆去,盎遂归报。北郭骚踵门见晏子,曰:“窃悦先生之义,愿乞所以养母者。”晏子使人分仓粟府金而遗之,辞金而受粟。有间,晏子见疑于景公,出奔。北郭子召其友而告之曰:“吾悦晏子之义,而尝乞所以养母者。吾闻之曰,‘养及亲者,身伉其难’,今晏子见疑,吾将以身死白之。”遂造公庭,求复者曰:“晏子,天下之贤者也,今去齐国,齐国必侵矣,方必见国之侵也,不若先死,请绝颈以白晏子。”逡巡而退,因自杀也。公闻之大骇,乘驵而自追晏子,及之国郊,请而反之。晏子不得已而反,闻北郭子之以死白已也,太息而叹曰:“婴不肖,罪过固其所也,而士以身明之,哀哉!”(节选自《说苑·复恩》)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孝宣皇帝微时卑贱B.遂以侍儿贿之赠送C.吴王期旦日斩君期望D.窃悦先生之义佩服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使一都尉以五百人围守盎早实以蕃B.臣亦且亡故病且怠C.愿乞所以养母者所以游目骋怀D.晏子见疑于景公君既若见录1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夫施德者贵/不德受恩者尚必报/是故臣劳勤以为君/而不求其赏/君持施以牧下/而无所德/B.夫施德者贵/不德受恩者尚必报/是故臣劳勤以为君/而不求其赏君/持施以牧下而无所德/ C.夫施德者贵不德/受恩者尚必报/是故臣劳勤以为君/而不求其赏君/持施以牧下/而无所德/D.夫施德者贵不德/受恩者尚必报/是故臣劳勤以为君/而不求其赏/君持施以牧下/而无所德/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积有阴德的人会在生前享受报答的快乐并延及子孙,夏侯胜根据这个说法,推断此时未享受报答的邴吉得的不是要命的病。B.司马不忘旧恩,在袁盎遭遇危险时义无反顾地救助他,袁盎拒绝了司马的好意,认为司马也有亲人,自己不能因此连累他。C.北郭骚面见齐景公,强调晏子是天下的贤士,如果他离开齐国,齐国一定会有他国来犯,并表示愿意以死证明晏子的清白。D.晏子对于北郭骚的死心怀愧疚,认为自己没有德才,罪责过错本来是他应承受的,却让有义之士为自己而死,很是痛心。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会吉病甚,将使人加绅而封之,及其生也。(2)乃以刀决帐,率徒卒道出,令皆去,盎遂归报。【答案】13.C14.C15.D16.C17.(1)恰逢邴吉病得很严重,宣帝要派人拿着绅带去封赏他,趁着他还活着的时候。(2)于是就用刀划开帐篷,率领士卒引导袁盎逃出,然后让士卒都离开,袁盎于是回京向景帝报告。【解析】【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C.“期,期望”错误,应为“约定”。句意:吴王约定明天就要杀你。故选C。【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A.动词,率领;连词,表并列。句意:派一名都尉率领五百人围困袁盎。/结果实早而且多。B.副词,将要;连词,表递进,而且。句意:我也将要逃亡。/所以穷困并且懈怠。C.都是介词,用来。句意:想要讨一些来奉养我母亲的东西。/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D.助词,被;助词,用在动词前面表示对我怎么样。句意:晏婴在齐景公那里受到怀疑。/你既然这样惦念(我)。 故选C。【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施予德泽的人崇尚不求回报,承受德泽的人崇尚必求报答。因此大臣勤勉劳苦来为君主效力而不贪求君主的赏赐,君主掌控施恩来驾驭臣下而不求回报。“施德者贵不德”与“受恩者尚必报”都是主谓结构,是并列句式,中间应断开,排除AB;“君”作“持施以牧下”的主语,其前应断开,排除C。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北郭骚面见齐景公”错误,原文为“遂造公庭,求复者曰”,可见是请人传话转告景公,而不是“面见”。故选C。【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会”,恰逢;“甚”,很严重;“加绅”,拿着绅带;“及”,趁着。(2)“决”,划开;“道”,引导;“去”,离开;“归报”,回京报告。参考译文:孔子说:“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相伴。”施予德泽的人崇尚不求回报,承受德泽的人崇尚必求报答。因此大臣勤勉劳苦来为君主效力而不贪求君主的赏赐,君主掌控施恩来驾驭臣下而不求回报。所以《易经》上说:“当政者使民勤劳而民无埋怨,有功劳而不自以为有恩德,这些都是敦厚之极的表现。” 邴吉在孝宣皇帝还未显贵的时候对他有阴德(暗中做的有德于人的事),直到孝宣皇帝即位,众人都不知道这件事,邴吉自己也不说。邴吉从大将军长史转迁至御史大夫,宣帝听说后,要赐给他爵位。恰逢邴吉病得很严重,宣帝要派人拿着绅带去封赏他,趁着他还活着的时候。太子太傅夏侯胜说:“他是不会死的。臣听说积阴德的人一定会享受到那阴德带来的欢乐,还会延及子孙;现在还没有获得这种快乐而病得这么厉害,这不是要命的病。”后来邴吉的病果然好了,被封为博阳侯,最终享受到了这种快乐。西汉景帝时,吴、楚举兵叛乱,袁盎以太常职务出使吴国。吴王想要让袁盎做叛军的将领,袁盎不肯,吴王想要杀掉他,派一名都尉率领五百人围困袁盎。袁盎过去做吴王国相的时候,有个从史与他的侍女私通,他知道这件事情后,没有泄露,待这个从史和从前一样。有人告诉从史说袁盎已经知道这件事,从史害怕,逃回家,袁盎亲自追赶,并把侍女送给他,仍让他做从史。到袁盎这次出使吴国,被围困,那从史正巧做校司马,夜里他把袁盎拉起来说:“你可以离去了,吴王约定明天就要杀你。”袁盎不相信,问他:“你是干什么的?”那司马说:“我从前做过你的从史,就是与侍儿私通的那个人。”袁盎婉转谢绝说:“你还有亲人,我不能够连累你。”司马说:“你离开了,我也将要逃亡,让我的亲人躲起来,你还担心什么!”于是就用刀划开帐篷,率领士卒引导袁盎逃出。然后让士卒都离开,袁盎于是回京向景帝报告。北郭骚亲自上门求见晏婴,说:“我私下佩服先生的仁义,想要讨一些来奉养我母亲的东西。”晏婴派人将仓库中的金钱和粮食分拨一些送给他,他不要金钱而接受了粮食。不久,晏婴在齐景公那里受到怀疑而出逃。北郭骚叫来他的朋友并告诉他们说:“我敬慕晏婴的仁义,并曾经向他乞讨过奉养母亲的粮食。我听说过这样的话,‘对赡养过自己父母亲的人,应该用生命来抵挡他的灾难’,现在晏婴被怀疑,我准备用生命来洗刷他的冤枉(表明他的清白)。”于是到齐景公的厅堂,请求传话的人转告景公说:“晏子是天下的贤人,现在离开齐国,齐国必定会受到进攻,如果必定见到齐国被人进攻,不如先死,请让我断颈来洗刷晏子的罪名。”说完从容地后退几步,便自杀了。齐景公听说这件事,十分惊骇,乘着驿车亲自追赶晏子,一直追到国都郊外,请求晏子返回。晏子不得已才返回,听说北郭骚用死来为他洗刷冤枉,长叹一声说:“我不贤,罪过本来就该这样的,却让贤士用生命来为我洗刷,真痛心啊!”四、(17分)(一)古代诗歌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泛淮陈师道①冬暖仍初日,潮回更下风。鸟飞云水里,人语橹声中。平野容回顾,无山会有终。 倚樯聊自逸,吟啸不须工。【注】陈师道,徐州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人,因私送贬官出守杭州的苏轼,为党人交章弹劾,由徐州教授移任颍州教授,本诗作于泛淮赴颖途中。1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冬暖晴和,加上初日照临,又遇退潮,顺水顺风。诗一开篇描写的旅途气象,充满着和顺、宁静、温暖的气息。B.“人语橹声中”,写诗人端坐船上,橹声哑哑,人语嘈杂。本来局促的小船,寂寞的旅行,因此平添了无限意趣。C.颈联写平原虽然辽阔,可容恣意回望,但没有山峦的阻隔,一眼便能望到尽头,缺少了一些婉转曲折的美感。D.本诗写自然风光,用词精当,画面感强;写情怀,含蓄深远,耐人寻味;其运思之幽深,意境之超脱,蕴含一种崇高之美。19.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答案】18.C19.①舒畅愉悦。前两联景物宁静和顺,意趣横生,体现了诗人的好心情。②终老的心愿。“无山会有终”,言必将有终老故乡之日,不至毕生奔走。③旷达豪迈。诗人虽遭弹劾,却仍能发现自然之美,吟啸自得,自有一种超脱豪迈之情。④失意愤懑。“聊”即姑且之意,“聊”字透出诗人终究未能将中伤完全置之度外。【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缺少了一些婉转曲折的美感”错误。颈联因景见情。“无山会有终”,说江淮平原虽然“无山”,好像没有林泉胜景,但他必将有终老故乡之日,不至于毕生奔走天涯。没有提到“婉转曲折的美感”。故选C。【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情感的能力。①从“冬暖仍初日,潮回更下风。鸟飞云水里,人语橹声中。”看,诗人的心情是舒畅的、愉悦的。虽是贬官途中,但出行遇晴暖冬日,又正值退潮,舟行顺利。诗人坐在船上,从澄澈平静的水面看到鸟飞云中的倒影,颇有意趣,体现了诗人的好心情。②“无山会有终”,说江淮平原虽然“无山”,好像没有林泉胜景,但他必将有终老故乡之日,不至于毕生奔走天涯。表达了诗人的终老的心愿。③“倚樯聊自逸,吟啸不须工。”作者坦荡的胸怀,驱散了薄雾轻愁。他靠着船桅,吟啸自得,心地顿 宽,自有一种超迈的逸气。如此心境,如此风光,正可任情吟啸,不必计较诗句的工拙了。诗人虽遭弹劾,却仍能发现自然之美,吟啸自得,表达了诗人的超脱豪迈之情。④“倚樯聊自逸”诗人的不平之气,全在一个“聊”字中透出:“聊”即姑且之意,于朝中小人的中伤,他终究未能完全置之度外;只是“聊”以旷达超迈之气,驱散心头的浊雾。一个“聊”字透出诗人终究未能将中伤完全置之度外的失意愤懑之情。(二)名句名篇默写。(8分)2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在《陈情表》中,为了打消晋武帝对前朝旧臣的猜忌,李密在文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自己醉心官场,贪慕名利。(2)在《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用两个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十分恰当地说明了自己为保持树木的天性而采取的方式。(3)“亡羊补牢,犹为未晚”意在告诫人们发现问题要及时补救,《归去来兮辞》中也有相似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羌管弄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本图宦达②.不矜名节③.其莳也若子④.其置也若弃⑤.悟已往之不谏⑥.知来者之可追⑦.菱歌泛夜⑧.嬉嬉钓叟莲娃【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图、宦、矜、莳、置、弃、悟、已、谏、菱、泛、嬉、钓叟、莲。五、(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我的民工弟弟胥加山弟弟背着沾满尘沙的蛇皮口袋,被我们公司的门卫拦了下来。走出清凉的办公室,我被一阵热浪裹住,远远地,看见弟弟坐在烈日下鼓鼓囊囊的蛇皮口袋上,不停地喝着硕大的雪碧瓶里的自来水。见我走来,他慌地站起身,擦了一下额头的汗,扶起倒在地上的蛇皮口袋。我问他怎么不坐在传达室里等我。弟弟嗫嚅着,习惯了,再说怕弄脏人家传达室。看着弟弟被烈日蒸红的脸,我真想骂几个门卫两句。弟弟帮他们解了围,说是自己不愿意告诉他们他哥在这里做白领,才用我送他的旧手机给我打了电话。弟弟在我的办公室只坐了五分钟,他说要在离我家不远的工地上打两个月工,想在我家住几宿,等工 地安置好工棚就回到工地上。看着他被风沙揉红的眼睛,我脱口而出,这次打工就别住工棚了,天天晚上来家。弟弟激动得不知所措,他急急地说:“哥,你这里太凉了,我得走,再多坐一会儿,会感冒的!”看着烈日下小弟的背影,我有种揪心的疼——同是一娘所生,我比他大三岁,他看上去却比我大;我在舒适的环境中拿着不菲的报酬,他却挥汗如雨,拼着死力挣着微薄的工资……我提前下班,买了酒菜,把弟弟住的房间整理一新,等着弟弟。谁知妻却一口回绝我:“这怎么行,他住家里,我们都会不方便的!”“不方便也得方便!”我有点强词夺理,妻不想跟我吵,进房甩上门。弟一回到家,我便说他,工地下班怎么这么晚?弟弟说他早下班了,在工地上冲了把凉水澡。这时,我才闻到弟身上散发出的淡淡的花露水的清香。我为小弟斟酒。弟小声地问我:“嫂还没下班?”“下班了,她今天工作有点儿累,先休息了!”弟一怔,不再作声,和我默默地喝着酒。我安置好弟休息,回房。妻一骨碌起床,“咣”一声关门,准是去了她父母家,声音惊动了小弟,他慌张地来到我的房间问:“哥,嫂怎么啦?”“别管她!她爱去哪去哪,又不是小孩子,你去休息!明天还要上工呢!”弟没有再和我说什么。第二天,我起了大早,准备为弟做早餐,谁知,弟却不知去向,锅中煮好了粥,家中的物什收拾一新,桌上留有纸条:哥,我还是住工地吧,你家有空调,夜里失眠,睡不习惯……看着小弟的留言,我有一种莫名的愤怒要向妻吼叫。晚上,小弟没有再来,而妻准时而归,眉梢上挂着得意。我还没向她发火,她倒口若悬河,说小弟如何懂道理,嘴巴多么甜,句句说到人心窝里,哪像你。没等妻把话说完,我随手把一只碗砸向地面,“咣当”声吓得妻直向后退。我咬牙切齿地连骂带吼:“你高人一等,你天生富贵……”妻收敛了些,可还在自言自语:“他住家里我住娘家,我不是让步了吗?到底要我怎样,再说是他找到我们单位,说他在工地上住习惯了……”我哪有心情听妻辩白,歇斯底里地痛哭起来,说着和弟的情分——弟上学时,成绩一直不错,可一见生病的爸爸和病恹恹的我,过早懂事的他,14岁就辍学外出打工,供我读中专……妻不知何时,递来了一条毛巾,怯生生地说:“你怎么不早说?要不,明天我接他回来!”妻去工地没有找到小弟,只带回工头的一句话,说小弟自愿去了更远的一家工地,本来他兴致勃勃地向工友们夸口,要是工头同意他到我家附近的工地做工,他会带他们来我家喝一顿酒……我的民工弟弟走了,工头和工友们受小弟委托,不愿告诉我小弟所在的另一家工地的地址。其实我也知道,即使我请几天假,满城工地寻到小弟,他也不愿回来打扰我们平静的生活。而我内心的自责和疼痛会愈加沉重而无法化解……(有删节)2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沾满尘沙的蛇皮口袋”“喝着硕大的雪碧瓶里的自来水”等描写细致生动,反映了民工群体生存境遇的恶劣。B.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事,便于抒发“我”内心深处对弟弟丰富又复杂的真挚情感,增加了文章的真实性。C.弟弟主动搬离“我家”这个情节,加重了我对弟弟的愧疚之情,突出了妻子对民工的偏见,揭示了小说的主题。D.工头和工友们不愿告诉“我”小弟所在的新工地地址,是因为妻子的行为让工友们对“我”和妻子产生了不满。22.下列对小说中设置“妻子”这一人物形象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弟弟住进“我”家,“我”妻子的反对使情节平添波澜,推动故事的发展。B.妻子对弟弟的疏远反衬“我”和弟弟之间的深情,凸显了手足之情的可贵。C.妻子对弟弟前后态度的变化,将全文情节贯穿了起来,起到了线索作用。D.作者设计妻子后来想接弟弟回家住的情节,是想要呼吁人们尊重民工。23.请谈谈小说塑造“弟弟”这一人物形象运用的表现手法。24.简要分析小说画线部分“我”的心理描写的作用。【答案】21.D22.C23.①正面描写:运用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等描写,全方位展示了弟弟淳朴善良、吃苦耐劳、敏感自尊的形象。②细节描写:背着沾满尘沙的蛇皮口袋、被风沙揉红的眼睛等细节塑造了一个典型的民工形象。③侧面描写:“我”的哭诉、妻子的夸赞等,从侧面突出了弟弟任劳任怨、善解人意的形象特点。④对比手法:“我”的工作环境和弟弟的工作环境的对比,妻子对弟弟的不体谅和弟弟的善解人意对比。24.①照应前文,交代了留弟弟住家里的原因;②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与妻子发生矛盾作铺垫;③突出了民工工作环境的恶劣,表达关心民工的主题。【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是因为妻子的行为让工友们对‘我’和妻子产生了不满”错误。根据“我的民工弟弟走了,工头和工友们受小弟委托,不愿告诉我小弟所在的另一家工地的地址”可以看出,民工弟弟不愿回来打扰我们平静的生活,工头和工友们受小弟委托,才不告诉“我”小弟所在的新工地地址。故选D。 【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次要人物的作用的能力。C.“将全文情节贯穿了起来,起到了线索作用”错误。“我”是小说的行文线索,小说以“我”的所见所感为线索贯穿全文,线索清晰,结构紧凑。故选C。【2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人物描写的手法的能力。①根据“看着弟弟被烈日蒸红的脸”运用了外貌描写,表现出了弟弟的辛苦;“看见弟弟坐在烈日下鼓鼓囊囊的蛇皮口袋上,不停地喝着硕大的雪碧瓶里的自来水。见我走来,他慌地站起身,擦了一下额头的汗,扶起倒在地上的蛇皮口袋”运用了动作描写,表现出弟弟吃苦耐劳的特点;“弟小声地问我:‘嫂还没下班?”“他慌张地来到我的房间问:‘哥,嫂怎么啦?”等可知,这是运用了语言描写,表现出弟弟的敏感自尊的特点。用“哥,我还是住工地吧,你家有空调,夜里失眠,睡不习惯”等语言表现出弟弟淳朴善良,处处为他人着想的特点。根据“弟弟激动得不知所措,他急急地说”运用了神态描写的方法,展示了弟弟淳朴善良。②根据“看见弟弟坐在烈日下鼓鼓囊囊的蛇皮口袋上,不停地喝着硕大的雪碧瓶里的自来水。见我走来,他慌地站起身,擦了一下额头的汗,扶起倒在地上的蛇皮口袋”“看着他被风沙揉红的眼睛”可知,“喝着”“慌地”“擦了”等运用了细节描写,表现出弟弟作为一个典型的民工吃苦耐劳的形象。③根据“弟上学时,成绩一直不错,可一见生病的爸爸和病恹恹的我,过早懂事的他,14岁就辍学外出打工,供我读中专……”通过我的哭诉从侧面突出了弟弟任劳任怨;“说小弟如何懂道理,嘴巴多么甜,句句说到人心窝里”从侧面突出了弟弟善解人意的形象特点。④根据“同是一娘所生,我比他大三岁,他看上去却比我大;我在舒适的环境中拿着不菲的报酬,他却挥汗如雨,拼着死力挣着微薄的工资”可知,这是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写出了弟弟吃苦耐劳的特点。根据“谁知妻却一囗回绝我”“他也不愿回来打扰我们平静的生活。而我内心的自责和疼痛会愈加沉重而无法化解”可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妻子对弟弟的不体谅和弟弟的善解人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弟弟处处为他人着想。【2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语段的作用的能力。①在内容上,“同是一娘所生,我比他大三岁,他看上去却比我大;我在舒适的环境中拿着不菲的报酬,他却挥汗如雨,拼着死力挣着微薄的工资……”通过我和弟弟之间的生活环境的对比,突出了“我”对弟弟生活现状的心疼,要留弟弟在家里住宿,照应前文“我脱口而出,这次打工就别住工棚了,天天晚上来家”,交代了留弟弟住家里的原因; ②在结构上,“看着烈日下小弟的背影,我有种揪心的疼”我和弟弟的情感,以及弟弟为家庭做出的牺牲,促使我留宿弟弟,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也为下文弟弟住进“我”家,“我”妻子的反对进而与妻子发生矛盾作铺垫;③在主题上,“同是一娘所生,我比他大三岁,他看上去却比我大;我在舒适的环境中拿着不菲的报酬,他却挥汗如雨,拼着死力挣着微薄的工资……”通过兄弟的年龄以及生活环境的巨大差异的对比,表达了关心民工的主题。六、(60分)25.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众所周知,学习书法首要的就是要临帖,但临帖的效果不一样:第一种,临死帖。对帖依赖过度,离开了字帖就写不好字,或者长期临摹某一个字帖,假如在其中换了几个字,或者换一篇文章,他就写不好。第二种:创新。吸收古帖中优秀的部分为己所用,摒弃不好的部分;博览群帖,取百家之长,转化为自己的风格。第三种:丑书。喜欢东临西看,哪个都没有吸取到精华部分,在临了一部分帖之后,便开始随心所欲地抛弃古人的风格,出现画虎不成反类犬的效果。以上材料对于我们今天如何处理模仿与创新的关系很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模仿基础上的创新众所周知,学习书法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临帖,模仿前人的法帖,以此来提高自己的书写水平。可是,同样是临帖,效果却迥异;关键就在于如何处理模仿与创新的关系。在模仿与创新的关系中,我们必须认识到,单纯的模仿是不足以实现真正的艺术创新的。通过对前人经典帖的模仿,我们可以学习他们的技法和风格,但我们还需要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积极的创新,才能真正的形成自己的风格。在现实生活中,模仿与创新也是密不可分的。模仿是创新的基础,我们需要从前人的经典作品中学习,吸取他们的优点和经验,这样才能建立起扎实的基础,积累起丰富的技巧和素材。但如果只是停留在模仿阶段,不敢尝试突破,不敢大胆创新,就无法取得突破性的进步。 模仿和创新之间并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的。创新是在传统基础上的改变和提升,不能脱离开模仿。正如一位优秀的画家在创作中所做的,他需要先学习画画的基本技巧,模仿前人的作品,但在此基础上,他必须有自己独特的创意,赋予作品以个性化的表达,这才能形成一幅有灵魂的艺术作品。我们应该在模仿的同时不断积累,取其精华,勇于创新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就像一棵参天大树,需要扎根于土壤,吸收养分,但也要不断伸展枝叶,向着天空挺拔生长。只有积累了足够的功底和素材,我们才能在创新中游刃有余,展现自己的独特风采。当然,创新也需要有所依托,不能脱离历史和传统。我们可以借鉴前人的经验,但不能墨守成规,要有不断打破陈规的勇气和决心。莱特兄弟的敢于创新预告了交通运输新纪元的到来。爱因斯坦敢于挑战权威,勇于创新,提出了光量子理论,奠定了量子力学的基础。锐意创立了相对论,震惊世界。卓别林说“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如果能够打破常规,完全自由进行创作,其成绩往往会是惊人的”。综上所述,模仿是创新的基础,但不能止步于模仿,必须在模仿的基础上积极创新。我们应该学会借鉴前人的经验和智慧,吸取其精华,但同时要保持独立思考,勇于突破传统,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和表达方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前行,不断创新,走出自己的成功之路。【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材料提出临帖是书法学习必不可少的环节。然而,临帖的效果却不尽相同,存在着临死帖、创新和丑书等情况。第一种,临死贴。对临帖过度依赖,无法超越模仿,无创新。无法独立书写,更遑论有自己的风格。第二种,创新。吸收古帖中优秀的部分,并转化为自己的风格,进行个性化的创新的书法表达。第三种,丑书。没有吸取精华,就随意抛弃古人风格,瞎创新。出现画虎不成反类犬不良的效果。导语中,通过对材料中临帖的分析,要求考生写出“如何处理模仿与创新的关系”。在书法学习中通过临帖进行模仿,从而逐渐形成自己的书法风格。这一过程正是基于模仿基础上的一种创新。对于我们今天处理模仿和创新的关系很有启示。模仿是创新的基础,通过模仿了解事物的本质。通过不断地积累,在积累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同时,创新也不是完全摒弃传统,而是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改变和提升。根据以上分析,考生在行文时,首先,简单的引用材料,提出书法中的模仿与创新的关系。然后,在生活中,模仿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在传统基础上的改变和提升,不能脱离开模仿。随后,如果只是单纯的模仿,便无法创新。就像临死贴。如果脱离开模仿,瞎创新就是丑书。接着,我们要在模仿的同时不断积累,取其精华,勇于创新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最后,引用齐白石的话“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不止步于模仿,而努力学其精华,创新出新的自我。立意: 1.在模仿的基础上积极创新。2.模仿要为我们的创新服务。3.始于模仿,创新成长。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山东省临沂市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山东省济南市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山东省济南市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山东省济南市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山东省菏泽市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山东省德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山东省菏泽市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A)(Word版附解析)
山东省菏泽市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B)(Word版附解析)
山东省菏泽市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9-24 00:10:01
页数:21
价格:¥2
大小:54.28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