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9

2/19

剩余17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调研试题高二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我们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定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倡导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旗帜鲜明反对一切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毫不动摇反对任何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凌行径。我们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全面开展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国际合作,赢得广泛国际赞誉,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显著提升。(摘自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材料二这个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高瞻远瞩地回答了“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时代之问和人类命题,反映了人类的普遍愿望和共同心声,日益产生广泛而强烈的国际共鸣。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智慧。中国哲学文化十分崇尚“天下为公”“天人合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观念,主张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出自中国古代典籍《礼记》。这里面有两个词非常重要:一个是“大道”,指的是普遍接受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或真理;另一个是“天下为公”,这个“公”与共同的“共”含义基本相通,对应的是“私”,指的是不把国家或者权力当作一己之私。“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承载了中华民族对以人为本、以民为根、天下大同的根本认识和精神追求,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中华文化源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了交流互鉴的文明观念。“和而不同”出自《论语》,这其中的“和”在中国文化中最初的本义是指各种音调相互应和,强调既承认事物的多样性与差异性,又追求整体的和谐性与统一性。“和”在中国文化中内涵丰富,体现的是经过复杂的平衡、协调后达到的一种完美的境界。《说文解字》曰:“和,相应也。”以古代编钟为例,不同的声音相互激荡,才会组合产生美妙的乐曲。《左传》中说,“九合诸侯,如乐之和,无所不谐”。中国古人将音乐的和谐作为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等各种关系的模型。《尚书》中的“协和万邦”、《周礼》中的“以和邦国”等都体现了 中华民族追求外部世界和谐的文化传统。“和”与“不同”虽然是两个概念,但重点强调的是事物之间的相互适应性,而非相互差异性。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建设新型国际关系,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习近平主席强调,各国人民命运与共、唇齿相依。当今世界,没有一个国家能实现脱离世界安全的自身安全,也没有建立在其他国家不安全基础上的安全。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基础。(摘自徐步《向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光明目标前进》)材料三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发出携手抗疫、共克时艰的中国声音,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共鸣。全球抗疫、命运与共、团结合作是最强的“免疫力”。一批批中国专家与东盟、欧洲、非洲同行连线交流,多语种的中国诊疗和防控方案及时分享给世界各国;联合国向最不发达国家开通运送医疗物资的“团结航班”;多国合作开展疫苗研发……正如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所说:“我们是团结在一起的全球公民,我们是联合在一起的国家。”团结就是力量,公道自在人心。“拿疫情当政治筹码是玩火”“国家之间应该合作而不是‘甩锅’”“中国行动是对个别国家挑衅行为的响亮回答”……尽管将疫情标签化、政治化和污名化等论调不时沉渣泛起,但合作抗疫始终是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推动团结合作的中国理念和中国行动得到各国广泛支持和认同。(摘自钟华论《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国全面开展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国际合作,显著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和塑造力。B.当今中国传统文化只是在崇尚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个人与社会的和谐。C.“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负载了中华民族以人为本、以民为根、天下大同的精神认识。D.将疫情标签化、政治化和污名化等论调,并不影响国际社会达成合作抗疫这个普遍共识。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二者论述重心也相同。B.材料二《说文解字》《左传》《尚书》中的“和”,都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和谐。C.材料三第2段,采用举例论证、引用论证,论述“全球抗疫,团结合作”观点。D.材料二与材料三列举古今中外的素材,表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永恒话题。3.下列选项,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中“和而不同”观点的一项是()A.拿破仑·希尔说:“站在他人的立场上看待问题,帮助他人解决问题,这个世界就是你的。”B.“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尽管制度不尽相同,但也能和谐相处,共同推动地区政治经济的往来。 C.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各抒己见,各自争鸣,但又彼此尊重,互通互补,百花齐放。D.刘伯承工作态度是“举轻若重”,邓小平则是“举重若轻”,但两人团结合作,凡事共赏共议。4.请简述材料二的论证结构。5.2022年是中德建交50周年,扬州与德国丁斯拉肯市缔结友好交往城市5周年,丁斯拉肯市某高中学校邀请你去做主题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交流发言,请结合材料二写出发言要点。【答案】1.B2.C3.A4.①采用总分论证结构。②首先指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意义,总领下文。接着分别从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智慧、体现交流互鉴的文明观念、建设新型国际关系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三个角度深入展开论证。5.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产生广泛而强烈的国际共鸣;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倡导两国增强交流互鉴;两国共建新型国际关系,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当今中国传统文化只是在崇尚……”错误。“传统文化”偷换概念,原文是说“中国古人将音乐的和谐作为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等各种关系的模型”;“只是”,缩小了范围。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二者论述重心也相同”错误。从“我们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定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可知,材料一侧重阐述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愿;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反映了人类的普遍愿望和共同心声,日益产生广泛而强烈的国际共鸣”可知,材料二侧重阐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全世界的共同心声。可见,二者论述重心不相同。B.“《说文解字》……中的‘和’,都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和谐”错误。从“《说文解字》曰:‘和,相应也。’以古代编钟为例,不同的声音相互激荡,才会组合产生美妙的乐曲”可知,材料二《说文解字》中的“和”,不指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而是论证“体现的是经过复杂的平衡、协调后达到的一种完美的境界”。D.“表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永恒话题”错误,推理不成立。如材料二列举“《说文解字》曰:‘和,相应也。’以古代编钟为例,不同的声音相互激荡,才会组合产生美妙的乐曲”可知,材料二《说文解字》中的“和”,是论证“体现的是经过复杂的平衡、协调后达到的一种完美的境界”。故选C。 【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从“‘和’与‘不同’虽然是两个概念,但重点强调的是事物之间的相互适应性,而非相互差异性”可知,材料二中“和而不同”观点是彼此间要相互适应。A.阐述的观点是换位思考,不符合“和而不同”观点。B.“和谐相处,共同推动地区政治经济的往来”,符合“和而不同”观点。C.“彼此尊重,互通互补”,符合“和而不同”观点。D.“两人团结合作,凡事共赏共议”,符合“和而不同”观点。故选A。【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从第一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反映了人类的普遍愿望和共同心声,日益产生广泛而强烈的国际共鸣”可知,首先指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意义,总领下文。从第二、三、四段“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智慧”“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了交流互鉴的文明观念”“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建设新型国际关系,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可知,接着分别从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智慧、体现交流互鉴的文明观念、建设新型国际关系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三个角度深入展开论证。可见,材料二采用了总分的论证结构。【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反映了人类的普遍愿望和共同心声,日益产生广泛而强烈的国际共鸣”可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产生广泛而强烈的国际共鸣;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智慧。中国哲学文化……”可知,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了交流互鉴的文明观念……”可知,倡导两国增强交流互鉴;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建设新型国际关系,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可知,两国共建新型国际关系,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二)现代文阅读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聂赫留朵夫知晓玛丝洛娃的审判① 说也奇怪,自从聂赫留朵夫认识到自己的卑鄙因而憎恨自己那时起,他就不再憎恨别人。同米西结婚,昨天他还觉得很称心,今天却觉得根本不可能。昨天他认为就自己的地位来说,她同他结婚无疑将得到幸福,今天他却觉得他不仅不配同她结婚,简直不配同她亲近。“只要她知道我是个怎样的人,就决不会同我来往了。我却还要埋怨她向那位先生卖弄风情呢。不行,就算她现在嫁给我,而我知道那个女人关在本地监狱里,明后天就要同大批犯人流放出去服苦役,难道我能幸福吗?不仅不能幸福,而且内心也不能平静。那个被我糟蹋的女人去服苦役,我却在这里接受人家的祝贺,还要带着年轻的妻子出去拜客。或者,我瞒住首席贵族,同他的妻子无耻地勾搭,同时又同他一起出席会议,统计票数,看有多少人赞成、多少人反对由地方自治会监督学校和类似的提案,事后又约她幽会,这是多么卑鄙呀!”他自言自语,由于内心发生的变化而暗自高兴。“首先得去找律师,”他想,“听听他的意见,然后……然后到监狱里来看她,看昨天那个女犯人,把全部真相都告诉她。”他一想到怎样跟她见面,怎样把心里话都讲给她听,怎样向她认罪,为了赎罪他什么都愿意做,甚至愿意同她结婚,——他一想到这儿,心情异常激动,泪水忍不住夺眶而出。注①:标题,编者自加。(摘编自列夫·托尔斯泰《复活》第33章)材料二聂赫留朵夫第二次探监②他把臂肘搁在桌上,身子凑近她。这样说话就不会让那个坐在窗台上、络腮胡子花白、脸型像犹太人的看守听见,而只让她一个人听见。他说:“要是这个状子不管用,那就去告御状。凡是办得到的事,我们都要去办。”“唉,要是当初有个好律师就好了……”她打断他的话说。“我那个辩护人是个十足的笨蛋。他老是对我说肉麻话,”她说着笑了。“要是当初人家知道我跟您认识,情况就会大不相同了。可现在呢?他们总是把人家都看成小偷。”“她今天好怪,”聂赫留朵夫想,刚要说出他的心事,却又被她抢在前头了。“我还有一件事要跟您说。我们那儿有个老婆子,人品挺好。说实在的,大家都弄不懂是怎么搞的,这样一个顶刮刮的老婆子,竟然也叫她坐牢,不但她坐牢,连她儿子也一起坐牢。大家都知道他们没犯罪,可是有人控告他们放火,他们就坐了牢。她呀,说实在的,知道我跟您认识,”玛丝洛娃一面说,一面转动脑袋,不时瞟聂赫留朵夫一眼,“她就说:‘你跟他说一声,让他把我儿子叫出来,我儿子会原原本本讲给他听的。’那老婆子叫明肖娃。怎么样,您能办一办吗?说实在的,她真是个顶刮刮的老婆子,分明是受了冤枉。好人儿,您就给她帮个忙吧。”玛丝洛娃说,对他瞧瞧,又垂下眼睛笑笑。“好的,我来办,我先去了解一下,”聂赫留朵夫说,对她的态度那么随便,越来越感到惊奇。“但 我自己有事要跟您谈谈。您还记得我那次对您说的话吗?”他说。“您说了好多话。上次您说了些什么呀?”玛丝洛娃一面说,一面不停地微笑,脑袋一会儿转到这边,一会儿转到那边。“我说过,我来是为了求您的饶恕。”聂赫留朵夫说。“嘿,何必呢,老是饶恕饶恕的,用不着来那一套……您最好还是……”“我说过我要赎我的罪,”聂赫留朵夫继续说,“不是嘴上说说,我要拿出实际行动来。我决定跟您结婚。”玛丝洛娃脸上顿时现出恐惧的神色。她那双斜睨的眼睛发呆了,又像在瞧他,又像不在瞧他。“这又是为什么呀?”玛丝洛娃愤愤地皱起眉头说。“我觉得我应该在上帝面前这样做。”“怎么又弄出个上帝来了?您说的话总是不对头。上帝?什么上帝?咳,当初您要是记得上帝就好了。”她说了这些话,又张开嘴,但没有再说下去。聂赫留朵夫这时闻到她嘴里有一股强烈的酒味,才明白她激动的原因。“您安静点儿。”他说。“我可用不着安静。你以为我醉了吗?我是有点儿醉,但我明白我在说什么,”玛丝洛娃突然急急地说,脸涨得通红,“我是个苦役犯,是个……您是老爷,是公爵,你不用来跟我惹麻烦,免得辱没你的身份。还是找你那些公爵小姐去吧,我的价钱是一张红票子。”“不管你说得怎样尖刻,也说不出我心里是什么滋味,”聂赫留朵夫浑身哆嗦,低声说,“你不会懂得,我觉得我对你犯了多大的罪!……”“‘我觉得犯了多大的罪……’”玛丝洛娃恶狠狠地学着他的腔调说。“当初你并没有感觉到,却塞给我一百卢布。瞧,这就是你出的价钱……”“我知道,我知道,我如今我该怎么办呢?”聂赫留朵夫说。“如今我决定再也不离开你了,”他重复说,“我说到一定做到。”“可我敢说,你做不到!”玛丝洛娃说着,大声笑起来。注②:标题,编者自加。(摘编自列夫·托尔斯泰《复活》第48章)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先前糟蹋无辜少女玛丝洛娃,如今勾搭首席贵族的妻子,可见聂赫留朵夫有着贵族阶级的罪恶。B.材料二,明肖娃被人诬告放火而蒙冤坐牢,托付玛丝洛娃找聂赫留朵夫帮忙,这是对玛丝洛娃美好品质的认可。 C.材料二,玛丝洛娃说“我是个苦役犯,是个……”,这直接亮明她不仅是个犯人,还是漂亮的女性。D.材料二,聂赫留朵夫求玛丝洛娃回到以往,最后玛丝洛娃拒绝,突显了两人之间无法逾越的地位鸿沟。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情节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聂赫留朵夫对昨天与今天有着两种不同感觉,这鲜明对比,表明他意识到阶级地位的差别造成了社会的不公和底层人民的苦难。B.材料二,作者巧妙地把对话安排在玛丝洛娃酒醉的状态下,既交代她激动的原因,又为玛丝洛娃无所顾忌地发泄压抑已久的情感创设条件。C.材料二,“求婚”是一条主要线索,聂赫留朵夫求婚与玛丝洛娃拒绝求婚,这个矛盾深层原因是当时社会对妇女的普遍歧视。D.材料二,以聂、玛二人对话为主,对话起初平和,各言其事;然后因求婚话题产生激烈冲突。情节的起伏,存在脱节,缺少铺垫。8.材料二主体是聂赫留朵夫与玛丝洛娃的对话,试概括玛丝洛娃的心理变化过程。9.在托尔斯泰的思想中,热切宣扬悔罪、拯救灵魂、道德自我完善等观点,人们称之为“托尔斯泰主义”。选文中“复活”有着怎样的含义?请结合作品对聂赫留朵夫、玛丝洛娃分别加以分析。【答案】6.C7.B8.当听到聂赫留朵夫要娶她时,内心是恐惧的;当聂赫留朵夫回答在上帝面前应该娶她时,内心是隐忍的;当聂赫留朵夫让她安静,她强调“一张红票子”“一百卢布”时她是愤怒的;当聂赫留朵夫说“决定再也不离开你了”“我说到一定做到”时,她内心是鄙视聂赫留朵夫的。9.“复活”的含义:①聂赫留朵夫良心、道德上的复活,②玛丝洛娃精神上的复活。【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C.“这直接亮明她不仅是个犯人,还是漂亮的女性”说法错误,“玛丝洛娃说‘我是个苦役犯,是个……’”,玛丝洛娃欲言又止,说出自己不仅是个犯人,还是个妓女。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情节的分析鉴赏能力。A.“表明他意识到阶级地位的差别造成了社会的不公和底层人民的苦难”说法错误,文中“说也奇怪,自从聂赫留朵夫认识到自己的卑鄙因而憎恨自己那时起,他就不再憎恨别人”可知,昨天与今天的不同只是聂赫留朵夫认识到自己的卑鄙后憎恨自己,并没有意识到阶级地位的差别。 C.“这个矛盾深层原因是当时社会对妇女普遍歧视”因果逻辑不成立。节选部分没有体现妇女普遍遭到歧视的内容,深层矛盾是上流社会与底层劳动人民的矛盾。D.“情节的起伏,存在脱节,缺少铺垫”属于过度解读。这段情节颇有起伏,富有戏剧性,并没有脱节、缺少铺垫。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人物心理的能力。当聂赫留朵夫说要与她结婚时,“玛丝洛娃脸上顿时现出恐惧的神色。她那双斜晚的眼睛发呆了,又象在瞧他,又象不在瞧他”可知她内心是恐惧的。“玛丝洛娃愤愤地皱起眉头”“她说了这些话,又张开嘴,但没有再说下去”知她内心强忍住自己的哀痛,是隐忍的。当聂赫留朵夫让她安静时,“玛丝洛娃突然急急地说,脸涨得通红”,她强调“一张红票子”“一百卢布”时可看出她是愤怒的。“‘如今我决定再也不离开你了,’他重复说,‘我说到一定做到’”“可我敢说,你做不到”“玛丝洛娃说着,大声笑起来”,可知在她内心对聂赫留朵夫的鄙视,她不相信他的信誓旦旦,他的承诺。【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的能力。(1)“复活”在文中指向两个主人公人性、精神、灵魂的“复活”。(2)玛丝洛娃原本是一个纯洁、善良、美好的女子,而经过了一系列人生的磨难和波折,她已经变得贪婪、世俗、堕落,成了一个风尘女子,并且还成了一名囚犯。“我的价钱是一张红票子”“为了赎罪他什么都愿意做,甚至愿意同她结婚”,聂赫留朵夫想要凭借自己的救赎,复活她的灵魂,回归人性的美好和纯真。(3)“他一想到……怎样向她认罪,为了赎罪他什么都愿意做……泪水忍不住夺眶而出”“我说过,我来是为了求您的饶怒”“我说过我要赎我的罪”“不是嘴上说说,我要拿出实际行动来。我决定跟您结婚”“我说到一定做到”,聂赫留朵夫之所以要救玛丝洛娃,是为了赎罪。如果不是当年自己狠心抛弃她,或许她就不会变成这样,因此聂赫留朵夫救玛丝洛娃,其实也是在救赎自己的灵魂,是良心、道德上的复活。由此可知,标题“复活”,原意为死而复生;而文本中指的是玛丝洛娃和聂赫留朵夫俩人的善良、友善、纯洁等美好品质的失而复得,是灵魂的复活,人性的回归。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头。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老子》第六十四章)材料二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馀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盗跖》《胠箧》,以诋訾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似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选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材料三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选自《庄子•外物》)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B.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C.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D.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名,男子在十五行冠礼时由长辈敲定。有以职业为名,如庖丁、师旷。B.墨,即墨家,诸子百家之一,创始人为墨翟,主张“兼爱非攻”。 C.牺牛,古代祭祀用的纯色牛。牲,古代供祭祀用的体形完整的牛。D.“侯”是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二等,比他高一等的是“公”。12.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庄子是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期的人,他的学说涉猎范围广泛,核心思想归宗于老子的学说思想。B.庄周著书,都是寓言类的,《渔父》《盗跖》《亢桑子》等作品,都是虚构的话,没有实事。C.楚王听说庄周很有才干,便派使者去请他做卿相。庄周以牺牛为喻,表明自己不再做官的决心。D.活在车轮碾过的小坑洼里,鲫鱼急需斗升的水让自己活下来,比喻处于困境、亟待援助的庄周。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2)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14.材料一《老子》第六十四章,重在治国,请概括作者的思想(两点即可)。【答案】10.D11.A12.B13.(1)学习别人所不学习的,补救众人所经常犯的过错,这样遵循万物的自然本性而不会妄加干预。(2)我不愿被执政者束缚,终身不做官,以便使我的心志愉快。14.①对待不利之事,洞察先机预兆;②对待大事,抓住细节;③善始慎终。【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我只要一点儿水就能活下击,您竟然说这种话,还不如早点儿到干鱼店里去找我!“耳”是句末语气词,其后断开,排除BC;“曾不如”的主语“君”,与“君乃言此”属两个分句,其间断开,排除A。故选D。【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A.“名,男子在十五行冠礼时由长辈敲定”错误。《疏》云:“始生三月而始加名,故云幼名;年二十有为父之道,朋友等类不可复呼其名,故冠而加字。”,个人出生三个月后,长辈会给他起第一个名字,这就是幼名。男子二十岁(成人)举行加冠礼时取字,女子十五岁许嫁举行笄礼时取字,以表示对本人尊重或供朋友称呼。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庄周著书,都是寓言类的”“都是虚构的话,没有实事”错误。原文“故其著书十馀万言,大抵率寓言也”,是说大多数,而非“都是”。“作《渔父》《盗跖》《胠箧》,以诋訾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可知“《亢桑子》是虚构的话,没有实事”,《渔父》《盗跖》没有说是“空语无事实”。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复”,补救;“所过”,过错,所字结构;“辅”,遵循。(2)“羁”,束缚、拘禁;“仕”,仕进、做官;“快”,使……愉快,使动用法。【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章信息并总结归纳的能力。由“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可知,对待不利之事,洞察先机预兆;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可知,对待大事,抓住细节;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可知,要善始慎终。参考译文:材料一:安稳的局面容易控制,事变征兆未出现时容易策划,脆弱时的事物容易化解,细微时的事物容易消散。采取措施要在事情的变化还没有发生的时候,治理要在祸乱没有发生时进行。合抱粗的大树,是从细小的萌芽生长起来的。数层的高台,是从一筐筐泥土积累起来的。上千里的行程,是从第一步开始行走的。按自己意志任意妄为的人肯定要失败,强行持有的人肯定要丧失。所以圣人顺应自然而不妄为,所以没有失败;不强行持有所以没有丧失。人们做事情,常常在快要成功的时候却失败了。必须象对待开始一样谨慎的对待结束,那样就不会失败了。因此圣人想要别人不想要的,而且不贪恋贵重的财物;学习别人不愿意学的知识,学习别人所不学习的,补救众人所经常犯的过错,这样遵循万物的自然本性而不会妄加干预。材料二:庄子是蒙地人,名叫周。他曾经做过蒙地漆园的小吏,和梁惠王、齐宣王是同一时代的人。他的学说涉猎广泛、无所不包,然而其核心思想却归宗于老子的学说。因此他撰写的十多万字的著作,大多类似于寓言。他写的《渔父》《盗跖》《胠箧》是用来诋毁孔子学派的人而表明老子学说的。《畏累虚》《亢桑子》一类的,都是虚构的话,没有实事。可是庄子善于著书分析词句,阐述事理,譬喻情状,用来指斥儒家和墨家,即使是当世博学之士,也难免受到他的攻击。他的话言恣肆纵横,以满足自己,所以从王公大人起,都无法重视他。 楚威王听说庄周有才能,派遣使臣带着丰厚的礼物去聘请他,许诺他让他出任卿相。庄周笑着对楚国使臣说:“千金,确实是厚礼;卿相,确实是尊贵的高位。您难道没见过祭祀天地时用的牛吗?喂养它好几年,给它披上带有花纹的绸缎,把它牵进太庙去当祭品。在这个时候,它即使想做一头小猪,难道能办。得到吗?您赶快离去,不要玷污了我。我宁愿在浅而小的水沟中游玩而自寻快乐,也不愿被执政者束缚。我愿终身不做官,以便使我的心志愉快。”材料三:庄周家境贫寒,因此去向监河侯借粮。监河侯说:“行。我到年终可以得到百姓交来的税粮,到时候借给你价值三百金的粮食,好吗?”庄周听了脸色骤变,愤愤地说:“我昨天来的时候,有人在半道上呼唤我。我回头看看路上车轮碾过的小坑洼里,有条鲫鱼。我问它:‘鲫鱼,你在这里干什么呢?鲫鱼回答:‘我是东海的水官。你能用斗升之水使我活下来吗?’我对它说:‘行啊。我将到南方去游说吴王和越王,请他们引西江之水来迎接你,可以吗?’鲫鱼变了脸色,生气地说:‘我失去了我所依赖的水,没有安身的地方。(现在)我只要一点儿水就能活下击,您竟然说这种话,还不如早点儿到干鱼店里去找我!’”(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赠孟浩然①李白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②,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注:①本诗大致写在李白寓居湖北安陆时期(727-736),此时他常往来于襄汉一带,与比他长十二岁的孟浩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②中圣:“中圣人”的简称,即醉酒。曹魏时徐邈喜欢喝酒,称酒清者为圣人,酒浊者为贤人。15.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风流”指孟夫子潇洒的风度和超然的才华,“爱”字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B.颔联描绘孟浩然年少时鄙视功名不爱官冕车马,高龄白首又归隐山林摒弃尘杂。C.颈联刻画孟浩然常常沉醉月夜风景而高雅,且无事可做而迷恋花草的落魄形象。D.整个诗的结构采用抒情——描写——抒情的方式,语言上有自然古朴的特色16.尾联诗人抒发感情,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结合诗句说说你的理解。【答案】15.C16.用典、反问、直接抒情(直抒胸臆),赞美孟浩然不慕荣利,自甘淡泊的品。 【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能力。C.“且无事可做而迷恋花草的落魄形象”错误,应是“沉醉于酒”“不事君王”的“洒脱”形象。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艺术手法的能力。“高山安可仰”一句用了《诗经·小雅·车舝》中“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典故,此以仰望高山喻己对孟浩然的景仰。“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运用反问的手法,高山似的品格怎么能够仰望着他?只在此拜揖他芬芳的道德光华!尾联则又直接抒情,感情进一步升华。结尾两句透出仰慕而未能一见之意。浩然不慕荣利、自甘淡泊的品格已写得如此充分,在此基础上将抒情加深加浓,推向高潮,就十分自然,如水到渠成。仰望高山的形象使敬慕之情具体化了,但这座山太巍峨了,因而有“安可仰”之叹,只能在此向他纯洁芳馨的品格拜揖。这样写比一般地写仰望又翻进了一层,是更高意义上的崇仰,诗就在这样的赞语中结束。(三)名篇名句默写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①《大学之道》中,用“________,_________”两句指出本末始终的道理,进而说明“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的观点。②2020年,新冠疫情突袭武汉。日本友人不仅捐赠抗疫物资,还用《诗经·无衣》中“________?________”作为赠语表达了全世界团结友爱,同“衣”同“袍”。③《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尽夫妻二人四目相视,万千思绪尽在泪中,有“此时无声胜有声”之效。【答案】①.物有本末②.事有终始③.岂曰无衣④.与子同袍⑤.相顾无言⑥.惟有泪千行【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字有:岂、袍、惟。三、语言文字运用(一)语言文字运用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无论是儒家学说和孔子本人,由于统治意识介入的原因,早已层层笼罩上迷雾,胡适所谓“冒牌”即指后人对孔子思想有意无意的曲解。也许读完了《论语》,你会有这么一个印象,孔子就是这么一个循循善诱的师长。他知道每个学生的个性,子路①,他就劝他三思而后行;反之,冉有性情和缓,他就教他闻义而行,不要犹豫,这就叫()。他就是这么一个理想的热烈追求者,他周游列国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知其不可而为之”,不论遇到怎样的困厄也不退缩。他就是这么一个语笑晏晏的老者,像普通人一样有着()。时光的流逝让他伤感,高兴起来还会跟学生开开玩笑。他就是②。后人抨击孔子最多的是他的礼教,③,那不错,但孔子的“礼”绝不是那么不近情理。古人行成人礼要戴“麻冕”,但做这种帽子比较费时费工,人们遂多用丝布来做礼帽。孔子说:“俭,吾从众。”(《子罕》)()孔子绝不是一个整天板着脸告诉你“这不行、那不行”的老头子,绝没有拘泥固执、()的毛病。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A.因材施教人之常情所以自以为是B.因地制宜人之常情可见夜郎自大C.因地制宜喜怒哀乐所以夜郎自大D.因材施教喜怒哀乐可见自以为是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无论是儒家学说还是孔子本人,由于统治意识介入的原因,早已笼罩上层层迷雾B.无论是儒家学说和孔子本人,大都由于统治意识介入,早已层层笼罩上了迷雾C.无论是儒家学说和孔子本人,大都由于统治意识介入,早已笼罩上层层的迷雾D.无论是儒家学说还是孔子本人,由于统治意识的介入,早已笼罩上层层的迷雾20.下列与文中画横线词语“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这是激烈的战火中一个很有意义的“插曲”。B.“但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他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C.将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D.他们的维持他们的“秩序”的监狱,就撕掉了他们“文明”的面具。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1个字。 【答案】18.D19.D20.B21.性子急躁这么一个知权达变的智者孔子讲“克己复礼”【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对象的具体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因地制宜: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采取行之适当的措施。语境是孔子根据弟子的不同性格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应选“因材施教”。人之常情:指人们通常有的感情或想法。喜怒哀乐:泛指人内心各种不同的感情。依据后文“伤感”“高兴”可知,这里应用“喜怒哀乐”。“所以”和前文构成因果关系,“可见”是由前文得出的结论。语境并非强调因果关系,应选“可见”。自以为是:自己认为自己是对的。形容主观、不虚心。夜郎自大:比喻妄自尊大。和“拘泥固执”搭配使用,“自以为是”更合适。故选D。【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句子的语病有:一是“无论……和”关联词逻辑错误,可将“和”改为“还是”;二是“由于……原因”重复,可将“由于统治意识介入的原因”改为“由于统治意识的介入”;三是“层层笼罩上迷雾”语序错误,“层层”应修饰“迷雾”。修改全部正确的只有D。故选D。【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标点符号作用的能力。例句引号表示引用。A.表示特殊含义;B.表示引用;C.表示特定称谓;D.表示反语。故选B。【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①空,这里修饰子路的个性,依据后文“反之,冉有性情和缓”可知,这里可填:性子急躁。第②空,结合语境可知,所填句子应和“孔子就是这么一个循循善诱的师长”“他就是这么一个理想的热烈追求者”“他就是这么一个语笑晏晏的老者”等相照应,再结合后文“但孔子的‘礼’绝不是那么不近情理”可知,这里可填:这么一个知权达变的智者。第③空,结合“后人抨击孔子最多的是他的礼教”“但孔子的“礼”绝不是那么不近情理”可知,这里是列举孔子对“礼”的观点,所以可填:孔子讲“克己复礼”。(二)语言文字运用II2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天宫课堂”第三课开讲了——“太空探索永无止境,同学们好!很高兴在问天实验舱与大家继续探索科学奥秘!”10月12日下午4时许,随着航天员陈冬的声音通过信号传至千家万户,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陈冬、刘洋、蔡旭哲如约与大家见面,正式开启“天宫课堂”第三次太空科学之旅。这是“天宫课堂”首次在问天实验舱中授课,由蔡旭哲老师“掌镜”,陈冬和刘洋两位老师首先带大家仔细参观了这间今年7月才刚刚入轨对接的“新教室”。刘洋边飞边展示介绍,“问天实验舱具备独立支撑乘组在轨生活的能力和完整的控制系统,如果核心舱遇到紧急情况,问天实验舱可以作为整个空间站的核心接管控制空间站。”授课中,航天员老师再次用水开启了天地对比实验。随后,航天员老师还演示和讲解了水球变“懒”实验、太空趣味饮水、会调头的扳手等物理实验,并留下思考题,天地现象的不同引发同学们惊叹和思考。为上面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简洁流畅,不超过20个字。【答案】“天宫课堂”开启第三次太空科学之旅。【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之拟写标题的能力。这则新闻一共三段。第一段是导语部分,介绍了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根据“10月12日下午4时许,随着航天员陈冬的声音通过信号传至千家万户,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陈冬、刘洋、蔡旭哲如约与大家见面,正式开启‘天宫课堂’第三次太空科学之旅”提取新闻的陈述对象是“天宫课堂”,事件是“开启第三次太空科学之旅”。由此整合出新闻的标题为:“天宫课堂”开启第三次太空科学之旅。第二、三段是详细介绍“天宫课堂”的授课情况,在拟写标题是可以直接舍弃。四、写作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断亲”是基于血缘联结的亲戚关系逐渐淡化,一些“90后”“00后”越来越疏忽与亲戚产生情感联系的一种现象。主要表现为“基本不走亲戚”,而非正式断绝亲戚关系。对于“断亲”现象,有人认 为,这与人们生活在日渐开放的现代化、高流动性社会相关;也有人认为,这与不愿跟亲人交流而沉迷在互联网世界有关;还有人认为……由此,你对“断亲”现象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对“断亲”多些思考和努力曾经,“每逢佳节倍思亲”是每一个国人的心灵共鸣;曾经,“君知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是每一个游子的期盼。而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却不再把家乡视为自己的“退路”,不再认为亲人是我们最珍贵的存在。究其缘由,有社会性因素,也有心理因素。曾经,乡土社会是一个流动性很小的社会,人们秉持着“安土重迁”的习惯生活。于是,所有的利益关系和情感关系都源于那“一亩三分地”,“差序格局”的圈层心态在这三分地内无限扩张,亲戚之间的相互关照也就变得无比重要。但如今,随着社会运作方式的变化和社会流动性的加快,家也就变成了越来越多年轻人回不去的“故乡”。对年轻人而言,亲戚间的利益关系日益减弱,相聚的时间、机会越来越少。更何况,也有心理研究发现,我们往往会更信任那些经常在我们面前出现的人。既然如此,难道难得一聚的亲人们,情感交流的吸引力和同理心不会越来越弱化吗?而最深刻的原因,我认为则是如今大多数时候亲戚之间的交流往往只能浮于长辈们的自我满足,而并非真正情感上的交流。过年回家,占据话题头条的永远是“今年工资多少”“有对象了吗”“孩子成绩怎么样”,甚至有的长辈还会抱着“我是你的长辈”的控制欲,擅自做出一些令年轻人难以接受的行为。长此以往,年轻人越来越失去了对家的归属感和依恋感。所以,我认为,年轻人沉迷在网络世界其实只是这种心态的一种表象。当然,导致“断亲”现象的原因也许远远不止上述一点分析,对“断亲”现象的思考也不能止步于此。但是,仅仅认识到问题就够了吗?显然,并非如此。对我们这些年轻人而言,“断亲”,是自我意识觉醒的表现。我们认识到问题的存在,为何就不能努力去解决问题呢?交流机会少,不妨记住那首老歌——“常回家看看”。不管现在我们如何认为,年幼的我们,总是会受着长辈们无私的关怀与爱护的。此外,我们也不能只认识到共同话题的缺失,而不付诸行动去努力创造话题。我们往往不愿意开口,而又在一听到“相亲”“工资”“孩子”等话题后就如临大敌逃之夭夭。不妨尝试着先挑起话题,聊聊鱼怎么做好吃,请教一下绿植可以怎么重活。卸下心防,避开那些沉重的大话题,在这些生活小事上开怀畅谈,情感就在这个过程中“潜移默化”了。今时今日,“断亲” 的我们还可以利用网络、外出等方式来逃避。可我们终会长大,终有一天要继续承担起亲缘关系维系者的使命。那不妨早点开始努力,早点学会交流与感恩,重新唤醒我们日渐疏远的那一份亲缘。【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材料借现代社会的“断亲”现象来引发思考。材料第一句,首先对“断亲”作了概念界定,指出其重点在于“情感联系”的日渐疏远与断绝。第二句,指出“断亲”的主要表现。由此,我们可以理清“断亲”现象的核心:血缘关联者淡化(弱化)亲缘(亲戚)关系。第三句,借三个“有人认为”表达了“断亲”现象的缘由(条件、背景),有社会因素、交流方式等。在此基础上,可知命题(材料文本)的立场(情感态度)——对“断亲”现象是中立的。这暗示着写作时可以或批判,或认可。批判视角,可从个人、家庭、社会、文化等层面来表达亲缘(亲情)的重要性、必要性。认可视角,则可从社会变迁、人际关系多样化、个人生活模式等因素来表达“断亲”现象的客观性。写作中,可以先根据上述解读适当解释“断亲”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原因。完成上述论证后,还应更进一步,思考我们应该怎样评析这一现象。考生可以先明确自己的观点或看法,比如批判“断亲”,可认为亲戚间应该多走动,这样有利于人际交往,可以让本来孤独的人找到心灵的寄托或归宿,感受到情感的滋润等;也可以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及生活方式分析,多走动的好处是什么;最后再结合现实社会及社会发展的现实谈,应该如何多走动,用什么样的方式多走动等。若是同情或肯定“断亲”,可指出青年应走向更广阔的世界,不必拘泥于亲戚圈这“一亩三分地”。立意:1.亲近身边人,缓解“社恐症”。2.弱化亲情的舒适圈,多元处世。3.多走动亲更亲。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9-23 22:10:02 页数:19
价格:¥2 大小:49.79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