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响水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0

2/20

剩余18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江苏省响水中学2022~2023学年度秋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题共8页。2.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承担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职责。文学艺术是审美意识形态,是为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而创作的。真正的艺术精品都是真善美的高度融合、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一切艺术创作都是以艺术的形式反应生活的本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让人们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我们要通过文艺作品传递真善美,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引导人们增强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向往和追求讲道德、遵道德、守道德的生活。”总书记的讲话,对文艺与真善美的必然联系,对文艺传递真善美的重要作用做了全面阐述,深刻揭示了文艺的特性和文艺的核心本质与功能。艺术美作为人的创造,细加分析,我们就会看到它实际上是由作品的情、意、象所蕴涵和传达的真、善、美而显示自身的价值。文学艺术形象总寄托和表现一定的思想和情感。列夫·托尔斯泰在《艺术论》中认为艺术的本质在于通过形象“把自己的情感体验传达给别人”。我国古代典籍《尚书·尧典》所说的“诗言志”,“志”在古代也包含思想与情感的意思。艺术中表现的思想情感,一般地说,主流都是向善的,是有益于使人类变得更善良、更美好、更崇高、更进步的思想情感。真与善,只有通过美的艺术形象的表现才能格外感人,格外使人动心,使人受到春雨润物般的熏陶和感染。这是文艺胜于、区别于哲学或伦理著作的所在。正是情真、意善、象美的统一,形成文学艺术形象的特点及其审美心理机制,使读者和观众产生美的愉悦感。对于文学艺术在道德伦理方面的熏陶和教育作用,前人也有过许多的论述。我国古代的《毛诗序》论到诗歌的作用时就说:“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很多外国作家也都认识到这一点,古希腊时期的喜剧家阿里斯托芬在其剧本《蛙》中,就借埃斯库罗斯之口提出:“教训孩子的是老师,教训成人的是诗人。”雨果也说:“为艺术而艺术固然美,但为进步而艺术则更加美。”文学在人类文明进步中所起的“化人”的功能,也即道德熏陶和教育的功能。文艺与人民的关系、文艺与时代的关系都跟文艺的真善美密切相联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是 铸造灵魂的工程,文艺工作者是灵魂工程师。好的文艺作品就应该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能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在当今时代,文艺必须反映这个时代的真、体现这个时代的善、创造具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美。我们的文艺家必须看到现实生活中主导的光明面,表现光明必将战胜黑暗;必须看到社会中善的精神的主导作用,表现善必将战胜恶;必须帮助人们去发现生活中的美、自然中的美、人们心灵中的美,并通过典型的集中、概括,创造出比现实生活更高更理想的美。(摘自杭迪《习近平: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材料二:新时代的作家艺术家“应该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通过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习近平总书记的这段论述对新时代文学做出了全方位的展望和期待,而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对崇高风格的重倡与张扬。古罗马时期的郎加纳斯,是在西方美学史上最早深度论述崇高风格的文论家。他认为崇高首先表现为一种大美或壮美,这种美来自主客观的融合:大自然中的崇高事物使人感受到宏大与超迈;人生来就有向往崇高事物的天性,加上自然界的崇高事物对人的潜移默化,使人逐渐养成向往崇高的审美理想和热爱崇高的审美情趣,培育出由丰富的思想和激动的感情所形成的伟大心灵。在郎加纳斯看来,“崇高”的基本内涵,用一句话来表示,就是“伟大心灵的回声”。就文学而言,崇高之美是通过文学风格体现出来的,即崇高风格。郎加纳斯的崇高美学阐发了文艺的普遍规律,具有超越时代的意义。在中国文学史上,崇高风格有着久远的传承。庄子散文的崇高风格基于其哲学的滋养,他认为“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通过自然万物的宏大形象以传达理想精神的崇高风格。屈原的诗歌充分展现了崇高风格的美学魅力,折射出屈原对“美政”理想的执著追求,对国之衰微、民之疾苦的沉痛忧患。司马迁曾言“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这也回应了郎加纳斯的观点:言辞的伟大来自思想的深邃。杜甫诗歌亦具崇高之美,诚如刘熙戴所论“杜诗高、大、深俱不可及”。“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诗的崇高之美,不惟来自对大自然阔大形象的捕捉与抒写,更来自对人生理想的追寻和对国运沉沦的忧愤。杜诗无疑诠释了崇高美学的根本特征:崇高是伟大心灵的回声。崇高美学在当代文学的演进中不仅失去了主导地位,而且似乎越来越变成了“禁区”。新时期以来理论者虽然“成功”解构了革命英雄主义崇高美学,但并没有提供一种能够适应时代诉求的震撼人心的崇高美学。理论者从中国传统的作品中汲取英雄主义元素,并让人物经历古代或现当代事件,将其组构为“新的”崇高美学,这样的美学不可能蕴蓄思想的深度与博大,更不可能是作家“伟大心灵的回声”,所以,这样的美学是伪崇高美学。商品意识形态主导下的文学更与崇高美学无关,郎加纳斯指出,一个作家如果 被金钱和享乐的贪求所腐蚀,“他们灵魂中一切崇高的东西渐渐褪色,枯萎,以至于不值一顾”。当崇高美学丧失,各种文学的“丑书”便出笼,当代文学的不良倾向到了不能不扭转的时刻。(摘自安涛《新时代文学呼唤崇高风格》)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文学艺术作品是为满足人们审美需要而创作的,都是真善美的高度融合、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B.文艺作品通过美的艺术形象传递真与善,这是文艺作品区别于哲学或伦理著作的主要表现。C.在西方美学史上,郎加纳斯对崇高美学的论述既是最早的,也是最深刻的,具有超越时代的意义。D.郎加纳斯认为,大自然中的崇高事物对人潜移默化,因而决定着人们向往、热爱崇高的审美理想和情趣。2.下列对材料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主要采用引证法来论证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的观点,材料二则运用了引用、举例等论证方法论述文学艺术追求崇高风格。B.杜甫诗歌崇高之美源于自然形象、人生理想、家国情怀的融合,清代刘熙载评价杜诗“高、大、深俱不可及”。C.材料二第二段连续列举庄子散文、屈原诗歌、司马迁史传和杜甫诗歌四个例子,分析了中华文化中崇高风格的久远传承。D.材料二第三段由正面论述转向对不良倾向的批评,集中批判了伪崇高美学和拜金主义等所催生的文学“丑书”。3.“真正的艺术精品都是真善美的高度融合”,下列对“真善美”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真”是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统一,文学既重视反映生活真实,又强调艺术真实高于生活真实。一切艺术创作都是以艺术的形式反应生活的本质。B.“求善”是文学艺术的主要目的之一,文学创作必须看到社会中善的精神的主导作用,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C.在艺术创作中,“真与善”,只有通过美的艺术形象的表现才能格外感人,格外使人动心,所以“情真、意善、象美”三者,“象美”最为重要。D.解构者企望摘取、组构英雄主义崇高美学元素而创造“新的”美学,因其缺少思想的深度与博大,恰恰无法体现“崇高之美”。4.两则材料画横线的句子都引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名言,试分析其作用的不同之处。5.文中说“当崇高美学丧失,各种文学的‘丑书’便出笼,当代文学的不良倾向到了不能不扭转的时刻”“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文艺工作者是灵魂工程师”,请结合材料谈谈,文艺工作者应该如何践行自己的使命与担当。 【答案】1.B2.C3.C4.材料一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名言,重在阐述文艺与真善美的必然联系、文艺传递真善美的重要作用,揭示了文艺的特性和文艺的核心本质与功能。材料二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名言,重在论述新时代文学和作家艺术家的使命、责任,充分彰显了本文讨论崇高美学的现实意义。5.①思想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拒绝金钱和享乐主义的腐蚀,杜绝一切不良倾向,做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②创作(实践)上:文艺必须反映这个时代的真、体现这个时代的善、创造具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美,追求情真、意善、象美的统一。文艺工作者应创作更多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彰显崇高之美,传递时代的真善美,发挥文学艺术在道德伦理方面的熏陶和教育作用。【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A.“文学艺术作品……都是真善美的高度融合、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错误,以偏概全。由原文“真正的艺术精品都是真善美的高度融合、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可知,原文说的是“真正的艺术精品”都是真善美的高度融合、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而并非所有的文学艺术作品。C.“也是最深刻的”错误。由原文“古罗马时期的郎加纳斯,是在西方美学史上最早深度论述崇高风格的文论家”可知,原文说的是“最早深度论述”,而不是“最深刻的”。D.“因而决定着人们向往、热爱崇高的审美理想和情趣”错误。由原文“大自然中的崇高事物使人感受到宏大与超迈;人生来就有向往崇高事物的天性,加上自然界的崇高事物对人的潜移默化,使人逐渐养成向往崇高的审美理想和热爱崇高的审美情趣,培育出由丰富的思想和激动的感情所形成的伟大心灵”可知,选项没有提到原文所说的“人生来就有向往崇高事物的天性”,否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C.“四个例子”错误。文章第二段并未将司马迁史传做为中华文化中崇高风格的例证加以分析,文中引用司马迁的名言,是为了说明屈原诗歌的美学魅力来自于他的深邃思想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所以‘情真、意善、象美’三者,‘象美’最为重要”错误。由原文“真与善,只有通过美的艺术形 象的表现才能格外感人,格外使人动心,使人受到春雨润物般的熏陶和感染。这是文艺胜于、区别于哲学或伦理著作的所在。正是情真、意善、象美的统一,形成文学艺术形象的特点及其审美心理机制,使读者和观众产生美的愉悦感”可知,原文说的是“情真、意善、象美的统一”,而不是“象美”最为重要。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结合材料一“总书记的讲话,对文艺与真善美的必然联系,对文艺传递真善美的重要作用做了全面阐述,深刻揭示了文艺的特性和文艺的核心本质与功能”可知,材料一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名言,重在阐述文艺与真善美的必然联系、文艺传递真善美的重要作用,揭示了文艺的特性和文艺的核心本质与功能。结合材料二“新时代的作家艺术家‘应该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通过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可知,新时代的作家艺术家应该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书写和记录……彰显……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材料二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名言,重在论述新时代文学和作家艺术家的使命、责任,充分彰显了本文讨论崇高美学的现实意义。【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思想上:结合“商品意识形态主导下的文学更与崇高美学无关,郎加纳斯指出,一个作家如果被金钱和享乐的贪求所腐蚀,‘他们灵魂中一切崇高的东西渐渐褪色,枯萎,以至于不值一顾’”可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拒绝金钱和享乐主义的腐蚀,杜绝一切不良倾向;结合“新时代的作家艺术家‘应该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通过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可知,做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创作(实践)上:结合“在当今时代,文艺必须反映这个时代的真、体现这个时代的善、创造具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美。我们的文艺家必须看到现实生活中主导的光明面,表现光明必将战胜黑暗;必须看到社会中善的精神的主导作用,表现善必将战胜恶;必须帮助人们去发现生活中的美、自然中的美、人们心灵中的美,并通过典型的集中、概括,创造出比现实生活更高更理想的美”可知,文艺必须反映这个时代的真、体现这个时代的善、创造具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美,追求情真、意善、象美的统一。结合“新时代的作家艺术家‘应该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通过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 文艺作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可知,文艺工作者应创作更多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彰显崇高之美,传递时代的真善美,发挥文学艺术在道德伦理方面的熏陶和教育作用。(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桥边的老人【美】海明威一个戴钢丝边眼镜的老人坐在路旁,衣服上尽是尘土。河上搭着一座浮桥,大车、卡车、男人、女人和孩子们在涌过桥去。骡车从桥边蹒跚地爬上陡坡,一些士兵扳着轮辐在帮着推车。卡车嘎嘎地驶上斜坡就开远了,把一切抛在后面,而农夫们还在齐到脚踝的尘土中踯躅着。但那个老人却坐在那里,一动也不动。他太累,走不动了。我的任务是过桥去侦察对岸的桥头堡,查明敌人究竟推进到了什么地点。完成任务后,我又从桥上回到原处。这时车辆已经不多了,行人也稀稀落落,可是那个老人还在原处。“你从哪儿来?”我问他。“从圣卡洛斯来。”他说着,露出笑容。那是他的故乡,提到它,老人便高兴起来,微笑了。“那时我在看管动物。”他对我解释。“噢。”我说,并没有完全听懂。“唔,”他又说,“你知道,我待在那儿照料动物。我是最后一个离开圣卡洛斯的。”他看上去既不像牧羊的,也不像管牛的。我瞧着他满是灰尘的黑衣服、尽是尘土的灰色面孔,以及那副钢丝边眼镜,问道:“什么动物?”“各种各样,”他摇着头说,“唉,只得把它们抛下了。”我凝视着浮桥,眺望充满非洲色彩的埃布罗河①三角洲地区,寻思究竟要过多久才能看到敌人,同时一直倾听着,期待第一阵响声。它将是一个信号,表示那神秘莫测的遭遇战即将爆发,而老人始终坐在那里。“什么动物?”我又问道。“一共三种,”他说,“两只山羊,一只猫,还有四对鸽子。”“你只得抛下它们了?”我问。“是啊。怕那些大炮呀。那个上尉叫我走,他说炮火不饶人哪。”“你没家?”我问,边注视着浮桥的另一头,那儿最后几辆大车正匆忙地驶下河边的斜坡。 “没家,”老人说,“只有刚才讲过的那些动物。猫,当然不要紧。猫会照顾自己的,可是,另外几只东西怎么办呢?我简直不敢想。”“你的政治态度怎样?”我问。“政治跟我不相干,”他说,“我七十六岁了。我已经走了十二公里,我想我现在再也走不动了。”“这儿可不是久留之地,”我说,“如果你勉强还走得动,那边通向托尔托萨②的岔路上有卡车。”“我要待一会,然后再走,”他说,“卡车往哪儿开?”“巴塞罗那③。”我告诉他。“那边我没有熟人,”他说,“不过我还是非常感谢你。”他疲惫不堪地茫然瞅着我,过了一会又开口,为了要别人分担他的忧虑:“猫是不要紧的,我拿得稳。不用为它担心。可是,另外几只呢,你说它们会怎么样?”“噢,它们大概挨得过的。”“你这样想吗?”“当然。”我边说边注视着远处的河岸,那里已经看不见大车了。“可是在炮火下它们怎么办呢?人家叫我走,就是因为要开炮了。”“鸽笼没锁上吧?”我问。“没有。”“那它们会飞出去的。”“嗯,当然会飞。可是山羊呢?唉,不想也罢。”他说。“要是你歇够了,我得走了,”我催他,“站起来,走走看。”“谢谢你。”他说着撑起来,摇晃了几步,向后一仰,终于又在路旁的尘土中坐了下去。“那时我在照看动物,”他木然地说,可不再是对着我讲了,“我只是在照看动物。”对他毫无办法。那天是复活节的礼拜天,法西斯正在向埃布罗挺进。可是天色阴沉,乌云密布,法西斯飞机没能起飞。这一点,再加上猫会照顾自己,或许就是这位老人仅有的幸运吧。【注】①埃布罗河:西班牙境内最长的一条河。②托尔托萨:西班牙塔拉戈纳省城市。③巴塞罗那:西班牙最大的海港6.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谈到家乡的时候,老人“露出笑容”“高兴起来,微笑了”,表现出老人的朴实、憨厚,以及对家园充满热爱。B.从“我”的“劝离”与老人的“不动”的对话中可以看出,老人难以动身的原因只是体力不支和对家园的留恋之情。C.这篇文章通过“我”与老人的谈话以及“我”多次催促老人离开等细节可以看出,“我”既同情老人 又厌恶战争。D.通过老人不断重复同样内容的质朴语言,表现出一个既不懂政治又不懂战争,一个最普通的人在战争时的心态。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的“我”凝视着浮桥,寻思要过多久才能看到敌人,并且一直期待着那神秘莫测的遭遇战爆发,表明“我”既因贪恋战争而期待战争快点到来又厌恶战争的残酷。B.“撑起来,摇晃了几步,向后一仰,终于又在路旁的尘土中坐了下去”的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生动地写出在人们竞相逃命之际,一个朴实、憨厚,善良的老人形象。C.本文作者主要描写了两个人物,桥边的老人和“我”。这种角度给了读者一种“亲历”的感觉,仿佛这是一篇来自战场的报道、一个真实的特写,可以增加一些真实感和亲切感。D.本文旨在反映战争的罪恶,既有战争场面的正面描写,又通过一个年老孤苦的老人流离失所、外出逃难的遭遇,侧面反映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8.文章开篇描写车和人“涌过桥去”的场景,有什么作用?9.海明威说:“冰山在海里移动很是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他认为应该把思想、情感乃至语言与动作等八分之七的内涵隐藏起来。结合这一观点,请指出文中画线的语句里所隐藏的语言和情感内涵。【答案】6.B7.C8.①渲染了战争前的紧张气氛。②反衬老人的镇定不动,从而表现他对故乡的依恋不舍和对未来的茫然。③表现战争给人类带来的苦难。9.①隐藏的语言:我招惹谁了?我们招惹谁了?为什么要毁了这一切?②情感内涵:交织着“怨”与“冤”的情感,暗含着对战争无声的控诉。【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老人难以动身的原因只是体力不支和对家园的留恋之情”以偏概全,还有一个主要原因是对未来生活的茫然。故选B。【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能力。A.“表明‘我’既因贪恋战争而期待战争快点到来又厌恶战争的残酷”中“期待战争快点到来”分析错误;尽管文中的“我”并没有发表议论和流露感情,但是通过“我”与老人的对话以及催促老人离开等细 节可以看出,“我”既同情老人又厌恶战争,没有期待战争快点到来的意思。B.“‘撑起来,摇晃了几步,向后一仰,终于又在路旁的尘土中坐了下去’的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分析错误。没有神态描写,“撑起来,摇晃了几步,向后一仰,终于又在路旁的尘土中坐了下去”都是动作描写。D.“既有战争场面的正面描写”分析错误,没有正面描写战争的场面。文章只是通过在战争中逃难的一个老人,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和痛苦,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中情节的作用的能力。小说一开头便描绘了人群、车队蜂拥过河的场景——“大车、卡车、男人、女人和孩子们在涌过桥去。骡车从桥边蹒跚地爬上陡坡,一些士兵帮着推动轮辐。卡车嘎嘎地驶上斜坡就开远了,把一切抛在后面,而农夫们还在齐到脚踝的尘土中踯躅着”,这样的场景表现了人们的紧张与慌乱,真实地描绘出大战在即,人们仓皇逃命的混乱景象,渲染了战争前的紧张气氛。如此多的人因为战争而不得不离开家园,疲于逃命,也表现出战争给人类带来的苦难。在人群、车队蜂拥过河时,“一个戴钢丝边眼镜的老人坐在路旁,衣服上尽是尘土”“那个老人却坐在那里,一动也不动。他太累,走不动了”。根据老人“衣服上尽是尘土”可知,因为战争到来,老人已经逃了很远的路。此时,老人疲惫至极,以至坐在桥边不走了。他人的紧张慌乱与老人的纹丝不动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主人公疲惫、孤独、无助的形象;他的“不动”一方面是因为疲惫,一方面是因为舍不得离开家园,同时也不知道自己能到哪里去,表现他对故乡的依恋不舍和对未来的茫然。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艺术手法,领悟句子含义的能力。画线句“我只是在照看动物”,“我”与老人交谈时,他告诉“我”他曾在圣卡洛斯照看动物,他最后一个离开,很惦念那些动物。当“我”催促他赶紧离开这里时,他说“那时我在照看动物”,接着强调了这个画线句“我只是在照看动物”。“只是在照看动物”写出了老人的无辜,他只是一个普通老人,在做着很普通的工作,而且那么友善,对待他的动物很细心,直到战争爆发他还在惦记他的动物“猫是不要紧的,我拿得稳。不用为它担心。可是,另外几只呢,你说它们会怎么样?”“可是在炮火下它们怎么办呢?”他和他的动物不应该承受这一切,不应该受到这样的摧残。而这一切都是谁造成的?他不知道,只有无奈的悲叹“我只是在照看动物”。他内心隐藏的语言应该是:我招惹谁了?我们招惹谁了?为什么要毁了这一切?“只是”一词含着一种无奈的悲哀和委屈,也隐藏着对打破他平静生活的战斗的控诉。因此此句情感内涵:交织着“怨”与“冤”的情感,暗含着对战争无声的控诉。 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司马错欲伐蜀,张仪曰:“不如伐韩。”王曰:“请闻其说。”对曰:“亲魏善楚,下兵三川,塞轘辕、缑氏之口,当屯留之道,魏绝南阳,楚临南郑,秦攻新城、宜阳,以临二周之郊,诛周主之罪,侵楚、魏之地。周自知不救九鼎宝器必出据九鼎案图籍挟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今夫蜀,西辟之国而戎狄之长也,弊兵劳众不足以成名,得其地不足以为利。臣闻:‘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今三川、周室,天下之市朝也,而王不争焉,顾争于戎狄,去王业远矣。”司马错曰:“不然。臣闻之:‘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欲强兵者,务富其民;欲王者,务博其德。三资者备,而王随之矣。’今王之地小民贫,故臣愿从事于易。夫蜀,西辟之国也,而戎狄之长也,而有桀纣之乱。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也。取其地,足以广国也;得其财,足以富民;缮兵不伤众,而彼已服矣。故拔一国,而天下不以为暴;利尽西海,诸侯不以为贪。是我一举而名实两符,而又有禁暴正乱之名。今攻韩劫天子,劫天子,恶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义之名,而攻天下之所不欲,危!臣请谒其故:周,天下之宗室也;齐,韩、周之与国也。周自知失九鼎,韩自知亡三川,则必将二国并力合谋,以因于齐、赵,而求解乎楚、魏。以鼎与楚,以地与魏,王不能禁。此臣所谓‘危’,不如伐蜀之完也。”惠王曰:“善!寡人听子。”卒起兵伐蜀,十月取之,遂定蜀。蜀主更号为侯,而使陈庄相蜀。蜀既属,秦益强富厚,轻诸侯。(摘编自《战国策·秦策》)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周自知/不救九鼎/宝器必出/据九鼎/案图籍/挟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B.周自知不救/九鼎宝器必出/据九鼎/案图籍/挟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C周自知不救/九鼎宝器必出/据九鼎/案图籍/挟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D.周自知/不救九鼎/宝器必出/据九鼎/案图籍/挟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南阳,地名,居于韩、魏之间,因其在太行山以北、黄河以南,故名南阳。B.从事,文中是行事、办事之意,现在多指将某类事情当作职业一般去做。C.桀纣,桀是夏朝最后一个国王,纣是中国商代最后一位君主。相传都是暴君,后泛指暴君。D.“韩自知亡三川”中“亡”指丢失、失去,与《过秦论》中“秦无亡矢遗镞之费”“亡”意思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惠王为确定攻击目标,听取臣子建议。张仪主张伐韩,司马错主张伐蜀,二人针锋相对,各陈已见。B.张仪认为蜀地太过偏远,民属野蛮落后之民,即便是出征成功,对于成就威名、增强国力并无实效。C.在尽心辅佐惠王成就大业上,司马错和张仪的目标一致,但对进攻蜀国的利弊分析这两人大相径庭。D.秦惠王最终采纳了司马错的建议并派遣他出兵伐蜀,秦国因此更加强大富庶,诸侯不敢再轻视秦国。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今三川、周室,天下之市朝也,而王不争焉,顾争于戎狄,去王业远矣。②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14.张仪与司马错的主张听来都有道理,实则高下有别。两人的主张优劣何在?请简要概括。【答案】10.B11.A12.D13.①现在三川、周室,是天下的市场和朝廷,可是大王却不去争夺它,反而争夺戎、狄等蛮夷之邦,这就距离霸王之业实在太远了。②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一旦做到了这些,天下的人都会称许你有仁德。14.张仪的主张之劣:名利两失。①有违道义,挟持天子,与魏、楚始盟而后背叛。②无利可图,使诸侯协力对付秦国,事难成而树敌众。司马错的主张之优:名利双收。①得蜀之物力以强秦富民,谓之得利。②平蜀之乱政以安民,谓之获名。【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周王知道无法挽救(危局),一定会交出传国之宝九鼎。我们据有九鼎,并掌握地图和户籍等,(就可以)假借周天子的名义号令诸侯,天下没有人敢不听从,这才是霸王之业啊。根据文意可知,“九鼎”是传国之宝,因此“九鼎宝器”应为完整内容,中间不能断开;且“不救”是“知”的具体内容,二者不可断开,故排除A、D。“此……也”为判断句式,句意完整,所以应在“此”前面断开,排除C。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思及古代文化常识的理解和识记能力。 A.“太行山以北、黄河以南,故名南阳”说法错误。应为“太行山以南、黄河以北”。阳:山的南面,水的北面。即山南水北为阳。D.“韩自知亡三川”中“亡”,丢失、失去。句意:韩国自知将要失去三川的土地。《过秦论》中“秦无亡矢遗镞之费”的“亡”,丢失、失去。句意:秦人没有一兵一卒的耗费。两者含义相同,选项正确。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并派遣他出兵伐蜀”说法错误,由原文“卒起兵伐蜀,十月取之,遂定蜀”可知,文中并未说明派谁人出战。“诸侯不敢再轻视秦国”说法错误,原文“轻诸侯”意为“秦国更加轻视天下诸侯”。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①“争”,争夺;“顾”,反而,却;“去”,距离。②“克”,约束;“复”,合乎;“归”,称赞,称许。【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信息的能力。张仪的主张:由原文“今攻韩劫天子,劫天子,恶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义之名”可知,秦国挟持天子,与魏、楚始盟而后背叛。这种做法有违道义。由原文“周自知失九鼎,韩自知亡三川,则必将二国并力合谋,以因于齐、赵,而求解乎楚、魏。以鼎与楚,以地与魏,王不能禁”可知,使诸侯协力对付秦国,事难成而树敌众,无利可图。张仪的主张的劣势为名利两失。司马错主张:由原文“今王之地小民贫,故臣愿从事于易。夫蜀,西辟之国也,而戎狄之长也,而有桀、纣之乱。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也。取其地,足以广国也;得其财,足以富民”可知,蜀之物力以强秦富民,谓之得利。由原文“故拔一国,而天下不以为暴;利尽西海,诸侯不以为贪。是我一举而名实两符,而又有禁暴正乱之名”可知,平蜀之乱政以安民,谓之获名。所以司马错主张的优势在于名利双收。所以司马错的主张更加高明。参考译文:司马错跟张仪在秦惠王面前争论战事。司马错想要攻打蜀国,张仪说:“不如攻打韩国。”秦惠王说:“(我)愿听听你们的意见。” 张仪回答说:“我们跟楚、魏两国结盟,出兵到三川,堵住轘辕、缑氏两个出山的关口,挡住屯留的要道,让魏国断绝(韩国出兵)南阳的交通,让楚军逼近(韩国的都城)南郑,秦兵攻打新城、宜阳,这样兵临东、西二周的城外,惩罚二周国君的罪过,(进而)入侵楚、魏两国的土地。周王知道无法挽救(危局),一定会交出传国之宝九鼎。我们据有九鼎,并掌握地图和户籍等,(就可以)假借周天子的名义号令诸侯,天下没有人敢不听从,这才是霸王之业啊。今天的蜀国,是西方边远之国,是野蛮人的领袖,(我们)使士兵疲敝百姓辛劳(前往攻打),也不足凭借此举建立称王称霸的名声,得到它的国土也不能够用它来获得利益。臣听人说:‘争名的人要去朝廷,争利的人要去市场。’现在三川、周室,乃是天下的市场和朝廷,可是大王却不去争夺它,反而争夺戎、狄等蛮夷之邦,这就距离霸王之业实在太远了。”司马错说:“(事情)不是这样。我听说:‘要使国家富强,一定扩张领土;要使军队强大,必须使人民富足;要想称王,一定要广施仁德。这三个条件都具备,那么王业自然成就了。’如今大王地盘小而百姓穷,所以臣想要从容易的地方着手。蜀国是西方一个偏僻小国,而且是戎狄之邦的首领,并且有像夏桀、商纣一样的乱政。用秦国的兵力去攻打蜀国,就好比派豺狼去驱逐羊群。(秦国)得到蜀国的土地,可以用来扩大版图;得到蜀国的财富,可以用来使百姓富足;这一仗不会伤亡多少人,蜀国就已经屈服了。所以秦灭亡了蜀国,天下的人不会认为秦暴虐;抢完蜀国的财宝,诸侯也不会认为秦贪婪。这样我们做伐蜀一件事,就可以名利双收,还得到除暴止乱的美名。今天(我们)攻打韩国,劫持天子,劫持天子,这是恶名,而且不一定能获得利益,反而落得不仁义的坏名声。攻打天下人不愿(攻打的国家),危险啊!请让我禀告这其中的原因:周天子是天下的共主;齐国是与韩国和周国亲近的国家。周自己知道要失掉九鼎,韩自己清楚要失去三川,那么两国必然协同力量合作谋划,来依靠齐、赵,去解楚、魏之困。(周、韩)会把九鼎献给楚,把土地割让给魏,大王不能够制止(这些)。这是臣所说的“危险”,(攻打周、韩国是失策)比不上伐蜀之策周全。”秦惠王说:“好的!寡人听您的。”最终秦国出兵攻打蜀国,用了十个月就占领了它,控制了蜀国的局势。蜀国君主更改名号为侯,并且(秦王)派秦臣陈庄去做蜀侯的国相。蜀地既已归属秦国(或:划归秦国版图),秦国越发强盛富足国力雄厚,轻视天下诸侯。(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题岳阳楼①白居易岳阳城下水漫漫,独上危楼凭曲阑。春岸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猿攀树立啼何苦,雁点湖飞渡亦难。此地唯堪画图障,华堂张与贵人看。 【注】①元和十四年春,白居易自江州赴任忠州,途经岳阳时写下此诗。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中,“漫漫”一词形象地写出了岳阳楼下洞庭湖水的无边无际。B.颔联写诗人登楼所见洞庭湖无边春景,草木之绿绵延湖岸,诗人眺望夕阳下的景色,不由想到了故都长安。C.尾联说如此美景可以画成图画,张挂在豪华的大厅里供贵人们欣赏,在夸赞美景的同时,含蓄流露出对贵人的牵挂与祝愿之意。D.本诗为登楼抒怀之作,诗人在登楼远望中,寓情于景,表达出内心复杂的情感。16.本诗蕴含了丰富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分析。【答案】15.C16.①漂泊在外、沦落天涯的孤苦之情。首联中写诗人独上高楼,顿生孤寂之感;颈联中,诗人听到“猿啼”,看到“雁渡”,触景生情,不由想到世事艰难。②对故都长安的眷念之情。诗人看到洞庭湖上夕阳返照,很自然地想到故都长安。③对贵人们的怨愤。尾联写应当把洞庭湖的这番景象绘成图画,给贵人们看看,让他们也能感受到猿啼雁渡的凄凉,体会到羁旅漂泊之人的不易。【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C.“对贵人的牵挂与祝愿”说法错误。尾联写洞庭湖风景优美壮阔,可以画成图画让那些贵人们欣赏,这样贵人们也许可以体会到猿啼雁飞、行旅之人的奔波之苦,含蓄地流露出羁旅漂泊之感,和对贵人们的怨愤。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诗的首联“岳阳城下水漫漫,独上危楼凭曲阑”,说岳阳城下江水浩荡,无边无际;诗人独自登上高楼倚着栏杆眺望。“凭栏”是古诗中常用的一个场景,表达作者思想孤独或者积愤的心情,作者在这里写独上高楼,顿生孤寂之感。而颈联“猿攀树立啼何苦,雁点湖飞渡亦难”,写两岸山中的老猿正站在树上啼声悲苦,天上的大雁要从这浩渺无边的湖上横空飞过也很是艰难。“猿啼”“雁渡”都是表示悲苦的意象,诗人听到“猿啼”,看到“雁渡”,触景生情,不由想到世事艰难,心生漂泊之苦。所以,这两联中表现出作者漂泊在外、沦落天涯的孤苦之情。诗的颔联“春岸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写春天,两岸的绿色与洞庭湖的水色相接,傍晚的彩霞与湖水中的红波交相辉映,仿佛红波尽头就是长安。诗人看到洞庭湖上夕阳返照,很自然地想到故都长安,长安是作者生活很长时间的地方,亲人朋友都在那里。此联表达了作者对故都长安的眷念之情。 诗的尾联“此地唯堪画图障,华堂张与贵人看”,作者突发奇想:这个地方风景壮阔美丽,只可画成画障,挂在贵富人家的厅堂里供他们欣赏。作者在描写了洞庭湖的凄凉之景后,态度转为激愤,真应该把洞庭湖的这番景象绘成图画,给贵人们看看,让他们也能感受到猿啼雁渡的凄凉,体会到羁旅漂泊之人的不易。这一联表现了作者对朝廷那些当权的贵人们的怨愤。(三)名篇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8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典故,暗含鱼雁不能传音讯,两人音讯断绝,相思无着落之意。(2)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描写苏轼梦里归乡,与妻子相见时,“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情形的两句是:“_____,______。”(3)《过秦论》中,“_______,_____”两句形象地描写了秦始皇派遣得力的将领、士兵守卫要塞,盘问过往行人的情景。(4)《将进酒》中,李白用乐观好强的口吻肯定人生,肯定自我,于貌似消极的表象中透露出渴望入世的积极的愿望,表现了诗人不肯屈服的倔强性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答案】①.鸿雁长飞光不度②.鱼龙潜跃水成文③.相顾无言④.惟有泪千行⑤.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⑥.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⑦.天生我材必有用⑧.千金散尽还复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容易写错的字:鸿、惟、劲、弩、陈。三、语言文字运用(17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王泽山院士长期从事含能材料方面的教学与研究,他建立了发射装药理论,发明了低温感技术,研究和开发了废弃火炸药再利用的理论和综合处理技术,是我国著名的火炸药专家。在王泽山看来,只要国家需要,任何专业都可以光焰四射。19岁上大学时,他①________选择了冷门的“火炸药”专业,选择研究方向时,他没有跟风去追逐前沿材料设计,而是选择了装药设计。王泽山为人低调谦和,但在专业领城的竞争中,他总是②________,抢占制高点。在日常的科研中,他从不一味跟踪、模仿国外的理论和成果,他总是能打破科研上的惯性思维,在别人意想不到的地方找到突破点,发觉不引人注意的现象和细节,为一筹莫展的难题提供③________的解决方法,而这也正是他在科学研究上取得成功的秘诀之一。是什么成就王泽山院士?正是60多年全心投入火炸药研究的执着,正是始终如一的自强不息与创新 追求,正是“一辈子只做一件事”的痴心不改。惟其如此,才使我国获得了火炸药领域引领国际的实力,做出超越国外水平的原创成果,让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在现代重焕荣光。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一个长单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答案】18.①义无反顾;②当仁不让;③别具一格。19.长期从事含能材料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建立了发射装药理论,发明了低温感技术,研究和开发了废弃火炸药再利用的理论和综合处理技术的王泽山院士是我国著名的火炸药专家。【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①空根据后文的“冷门的”“他没有跟风去追逐前沿材料设计”可知,他当时选择的并非是传统意义上的热门的、吃香的专业,即使是冷门的“火炸药”专业,他也毫不犹豫地选择,故可填“义无反顾”。义无反顾:从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不能犹豫回顾。第②空,前文说“王泽山为人低调谦和”,而在这之后,也有一个关联词“但”说明他在专业领域的竞争中“抢占制高点”的相反表现,即他主动积极作自己该做的事情,故可填“当仁不让”。当仁不让:遇到应该做的事情,积极主动地担当起来,毫不推辞。第③空,根据前文“他总是能打破科研上的惯性思维”可知,此处应与“意想不到”“不引人注意”等类似的表示另辟蹊径的成语,故可填“别具一格”。别具一格:另有一种独特风格)。【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变换句式的能力。首先,从多个分句中确定一个句子主干:王泽山院士是我国著名的火炸药专家。然后,把他的活动过程“长期从事含能材料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和他取得的成绩“建立了发射装药理论,发明了低温感技术,研究和开发了废弃火炸药再利用的理论和综合处理技术”作主语“王泽山院士”的定语。最后,改成的长单句是:长期从事含能材料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建立了发射装药理论,发明了低温感技术,研究和开发了废弃火炸药再利用的理论和综合处理技术的王泽山院士是我国著名的火炸药专家。(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当气象学家用不断攀升的数字描摹高温时,生活在高温下的普通人,正用肉身感知着今夏的酷暑。“热射病”这个往年似乎不常见的词语,今年频上热搜。专家指出,热射病其实就是最危险、最严重的中暑,具有很高的致死率。 ①__________?从预防劳力型热射病角度来讲,要避免在酷暑下过度地剧烈运动。当然,多大的运动量可以被称作剧烈运动,也要因人而异。所以不要去看所谓的剧烈运动的标准是多少,而是要多关注自己的身体,不要忽视身体感受,一旦有中暑、热射病的症状,就要及时自救。此外很多热射病患者发病前都有基础诱因,比如很多患者在发病前一两天就已经有腹泻呕吐、身体虚弱、睡眠不好等症状,如果已经发生类似症状后依然在高温下工作,②__________。如果必须长期在高温下工作,应该怎么办呢?专家建议,补水、补盐、多休息。高温作业者要让身体逐步适应高温环境,每天都保持比较一致的工作时长,不要③__________,一旦出现中暑症状要马上停止工作。20.下列句子中的“就是”和文中加点的“就是”,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我一定完成任务,你放心就是了。B.大家都来了,就是小李还没有来。C.就是下大雨,我们也要按时开工。D.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地发展。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答案】20.D21.①如何避免热射病呢②就很容易引发热射病③突然增加工作量【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中重点词语的用法和含义的能力。文中加点的“就是”是动词,作谓语。表示肯定,确定。A.语气词,用在句中或句末,对句子起减缓、冲淡的作用,或表示坚决、肯定的语气,常常跟“了”连用。B.副词,仅,只是。C.连词,表示假设,相当于“即使”。D.动词,作谓语。表示肯定,确定。故选D。【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从后文“从预防劳力型热射病角度来讲,要避免在酷暑下过度地剧烈运动”可知,前面内容应是关于如何预防或避免热射病的发生的提问,故可已填入“如何避免热射病呢”。第二空,根据前文“如果已经发生类似症状后依然在高温下工作”可知,这是产生热射病的假设条件,如 果达到这一条件,那么就非常容易引发热射病,据此可以填入“就很容易引发热射病”。第三空,从前文“高温作业者要让身体逐步适应高温环境,每天都保持比较一致的工作时长”可知,这是要求劳动者不要突然增加工作量,故应填入“突然增加工作量”。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鲁迅先生说过:“贪安稳就没有自由,要自由就要历些危险。只有这两条路。”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安稳中没有真正的自由鲁迅先生曾说:“贪安稳就没有自由,要自由就要历些危险。只有这两条路。”纵观古今中外,历史告诉我们安稳中没有真正的自由。大清王朝为贪图一时的安稳而闭关锁国,甚至在列强已经用大炮轰开了中国大门时,还妄想签订不平等条约来换取片刻安稳,最终却是分疆裂土,这片刻安稳的代价就是失去自由。国家的主权被侵犯掠夺,人民的尊严被践踏侮辱,可见贪安稳不会换来真正的自由。二战爆发前,绥靖政策使英、法两国妄图通过妥协退让以达到避战求和的目的,英法对德国的侵略一让再让,企图以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来换取欧洲和平。英国首相张伯伦从德国返回伦敦后宣布为欧洲“带来了五十年的和平”,并对群众说:“这是我们时代的和平,我建议你们安心睡觉去吧!”但事与愿违,战火不断蔓延,很快也烧到英国,足以见得贪安稳不会有长久的自由。国家如此,个人亦然。纵观当今社会,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几乎将我们拖着走,我们苦于疲惫,惰于奔走,便为自己的不作为寻找借口,以“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阿Q精神自我安慰,把“平平淡淡才是真”视为安稳而不求上进,满足于混个文凭或安于一份旱涝保收的职业,更有甚者贪图眼前一时的安逸享乐,希翼少劳而多得,孰不知这所谓“安稳”的背后是放弃了更多选择的权利,真正自由的权利。当一份机遇来临,你是希望有选择的权利掌握主动,还是只能烧香拜佛期盼那份渺茫的幸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过分安稳只会给人的眼睛蒙上一层纱,让人难以洞察真相,甚至禁锢人的思想,消磨人的激情。自由不是安于现状,得过且过,自由应该是对人生的彻悟,对人生拥有选择的权利。而能够掌控自己人生道路上选择权的人,必将历经挫折与危险,努力与牺牲,只有提高自身能力,做到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方可拥有自由选择的权利。今天我们哪怕冒着与美国打贸易战的危险,也要敢于对霸权主义说不,为的就是争取国家的自由;今天我们不屑安稳,披荆斩棘,努力付出,即使失败也不言放弃,为的就是争取价比爱情以及生命更高的自 由。安稳中没有真正的自由,追求自由如种树,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历经风雨的洗礼,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则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材料是鲁迅先生的两句话,指出了人生的两难选择:选择安稳就要放弃自由,选择自由就要经历一些危险。可见材料的关键词是,安稳和自由。二者不可兼而有之,选择一者就要舍弃另一者,反过来有舍弃也才有所得。安稳意思是安全而稳当,安定平稳;可以理解为人生现在的状态和已有的平衡,可以是一种一成不变的常态,也可以是一眼能看到尽头的生活。选择安稳,就意味着满足于现有的安定和平稳,愿意维持现有的平衡,这样就无法实现人生的自由,更无法实现思想上或精神上的选择和追求,也无法享受不一样的人生。自由,意思是不受拘束,不受限制,在一定范围内拥有随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这是人身自由;从更深的层面来说,自由是指精神和思想上的自由选择、自由追求。如果选择了自由,就要打破现有的平衡和稳定,在毫无参照和指引的路上,会经历各种各样的坎坷、阻碍、磨难、失败,但也会领略无限风光,丰富人生阅历,享受精彩人生。在这个二难选择中,不存在孰好孰坏孰优孰劣,选择自己想要的,舍弃不属于自己的,这才不失为一种明智。从“认识与思考”可知,文体更倾向于议论文。考生可以认可其中一者,运用并列式结构谈安稳∕自由的好处,也可以运用层进式结构谈安稳∕自由的表现,选择这样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如何走安稳∕自由之路。考生也可以运用辩证思维,以思辨的眼光来谈,安稳和自由各有利弊,在适当的时候选择适当的路,才是明智之举。立意:1.安稳与自由,二者不可得兼。2.安稳亦不失为一种美好人生。3.自由飞翔,快意人生。4.安稳与自由,合适的就是最好的。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9-23 21:50:01 页数:20
价格:¥2 大小:52.30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