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语文
>
江苏省昆山市花桥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江苏省昆山市花桥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1
2
/11
剩余9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期中质量检测(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 从上古时代到春秋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一般观念上都强调满足人的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反对追求华丽的奢侈,不但老百姓不可能有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和自身的社会地位的享受,就是贵为天子的君主,也不应该一味地贪图享乐。《尚书·五子之歌》:“训有之,内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惘墙。有一于此,未或不亡。”把华丽的美与奢侈的生活欲望简单地等同起来,甚至认为追求华丽的美就是一个国家衰败和灭亡的根本原因。《国语·楚语上》:“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若于目观则美,缩于财用则匮,是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也,胡美之为。”这是倡导朴实之美的最基本的经济的和政治的原因,与此同时,传统美学观也就把对美的鉴赏和崇尚纳入了政治风格和道德评价领域,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摘编自魏家俊《中国传统文化视野下的绚丽之美》)材料二 在高歌民族复兴的今天,怎样认识中国文化传统,是我们的重大课题。因为体大,自然思纷;为求其真,仁智之见,我们都应该研究。历览前贤著述,可见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特质。和而不同,厚德载物。重视人与自然之间,族群、民族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所谓“天人合一”是经过区分天人、物我之后,重新肯定的人与自然的统一,强调的是顺应自然而不是片面征服自然。在观念上形成了“协和万邦”“天下一家”的文化理想。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善于化解对立,主张仁爱、和为贵。刚健自强,生生不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就是指人要向天地学习,以“刚毅”的精神,生生不息,奋斗不止。中国人因此而创造了世界上独特的文明,而且是世界上唯一未中断的文明。仁义至上,人格独立。我们以仁义为最高价值,崇尚君子人格,肯定“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精神,弘扬至大至刚的正气,强调人人都有内在的价值与不随波逐流的独立意志,守正不阿,气节凛然,甚至杀身成仁,舍生取义。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强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本主义肯定人民是主体;人君之居位,必须得到人民的拥戴;保民、养民是人君的最大职责。整体把握,辩证思维。中国思维有两大特征,一是整体观,二是阴阳观。前者从整体上把握世界或对象的全体及内在诸因素的联系性、系统性,反对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后者重视事物内在矛盾中阴阳等关系的对立与平衡。 经世务实,戒奢以俭。我国有现世与实务精神,强调知行合一,经国济民,兼重文事武备,明理致用,反对空谈高调。尊重劳动,倡导勤俭节约,力戒骄奢淫逸,鄙视不劳而获。中国文化精神的这些特质可以成为中国梦的文化底蕴,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文化基础。实际上,中国古代文化可以作创造性的现代转化。例如中国古代的社会理想,或者说中国梦,代表话语应是《礼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是谓大同。”这是儒家所设想的远古时期“天下为公”的“大同”之世。也可以说是古代中国人的梦想,这就是“天下一家”的社会理想。两千多年来,平民子弟通过宗族祠堂与家庭教育世代传承的精神信念,其主流价值仍然是仁爱、孝慈、正直、忠信。百姓接受并影响他人的生活哲学,是带有儒家文化密码的忠臣义士的故事和蒙学读物、族谱家训、民谚民谣中的廉洁勤俭、与人为善等观念,如《三字经》《千字文》以及“四书”中的一些内容。这些价值通过唱戏的、说书的,通过家人乡亲口耳相传,逐渐在民间扎根。(摘编自郭齐勇《中国文化精神的特质》)材料三 信息化、数字化既给传统文化的生存发展带来威胁,也为其重焕生机提供契机。为什么从前人们喜欢看戏,现在不喜欢呢?这变化的背后就是信息化、数字化的技术力量。在信息、交通都不发达,文化娱乐活动匮乏时,建立在地域文化基础上的传统文化,得以较好地传承发展。随着信息和交通的便捷,尤其是进入信息化、数字化时代后,地域色彩浓厚的传统文化面临巨大冲击,当人们打开智能手机,就可以观看电影、电视、视频时,很多人就不愿意走进剧院看那些古老的地方剧种了。传统戏剧如此。其他领域和门类的传统文化亦然。但是,信息化、数字化是一种技术力量。它们打破了传统文化的传播限制,使其有可能在全球范围内获取知音。如3D全景声京剧电影《霸王别姬》,从2014年登陆好莱坞杜比剧院后热度一直不减。这种蕴藏着强烈独特的民族文化基因密码、原汁原味的中国传统文化,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同的文化语境里被认同,被赞叹,真正走向了世界。(摘编自封寿炎《数字时代,传统文化如何保护传承》)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从上古时代到春秋时代,人们强调满足人的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反对追求华丽的奢侈。B.中国文化体大思纷,我们应当充分研究诸多前人观点,才能较为完整地总结出其精神特质。C.“天人合一”是区分天人、物我之后的人与自然的统一,强调顺其自然而不是征服自然。D.中国思维具有整体观与阴阳观,其内涵有相同性,都主张内在的联系性、系统性与平衡性。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文化强调民为邦本,“民为贵,君为轻”,民与君的关系恰如“水能载舟,亦能覆舟”。B.传统美学观把对美的鉴赏和崇尚纳入政治风格和道德评价领域,它就将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 C.中国梦是以中国文化精神为底蕴的,“天下为公”“天下一家”是其社会基础。D.《三字经》《千字文》是带有儒家文化密码的蒙学读物,是中国文化传承的核心载体。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 )A.文化本身也是一种信息,信息越发达文化传播也就越广泛。B.传统文化要在网络文化时代持续发展壮大,就必须有所创新。C.在数字化信息化背景下,不同文化会彼此冲击,形成干扰。D.一个民族保存着还是抛弃了自己历史和传统文化,是它将要强盛或者衰落的标志。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5.在数字化、信息化时代,我们应该如何保护传承传统文化?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答案】1.B2.A3.A4.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先开门见山,表明写作对象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特质”,然后分六段指出了特质的具体内容,最后论述传统文化精神特质与中国梦的关联以及传播方式。②运用了大量的理论论证、引用论证(或答“道理论证”)。在具体分析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特质时,作者引入并阐释了很多传统文化名句,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使论证更明确,更有说服力。③运用了举例论证。点明中国文化和而不同、厚德载物,并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上分析。通过中国梦来证明,中国古代文化可以做创造性的现代转化。5.①提炼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通过故事、蒙学读物、族谱家训、民谚民谣的形式加以固化,运用民间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传播。②对蕴藏着强烈独特的民族文化基因密码、原汁原味的中国传统文化作品进行数字化、信息化处理,使之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③做好传统文化的数字化整理工作,展示文化的多样性,推动文化的传承,促进文化与科技整合,推动传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A.“人们强调满足人的最基本的生活需要”错误。结合材料一开头“从上古时代到春秋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一般观念上都强调……就是贵为天子的君主,也不应该一味地贪图享乐”分析,缺少限制范围,“一般观念上都”,表述绝对。C.“不是征服自然”错误。原文第二段说“强调的是顺应自然而不是片面征服自然”,选项表述绝对曲解文意。D.“其内涵有相同性”错误。结合材料二第六段“中国思维有两大特征,一是整体观,二是阴阳观。前者从整体上把握世界或对象的全体及内在诸因素的联系性、系统性,反对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后者重视事物内在矛盾中阴阳等关系的对立与平衡”分析,思维的整体观与阴阳观内涵不同,选项曲解文意。 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文本观点态度的能力。B.“纳入政治风格和道德评价领域,它就将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错误。材料一结尾段说“这是倡导朴实之美的最基本的经济的和政治的原因,与此同时,传统美学观也就把对美的鉴赏和崇尚纳入了政治风格和道德评价领域,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将“已然”当“未然”,原文“纳入了”“成为”应该是已然,选项中是“纳入”“将成为”,时态有误。C.“天下为公、天下一家是其社会基础”错误。原文材料二倒数第三段说“中国文化精神的这些特质可以成为中国梦的文化底蕴,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文化基础”,倒数第二段说“这是儒家所设想的远古时期‘天下为公’的‘大同’之世。也可以说是古代中国人的梦想,这就是‘天下一家’的社会理想”可见选项偷换概念张冠李戴,混淆了应“历史文化基础”或“社会理想”,笼统表述为“社会基础”。D.“是中国文化传承的核心载体”错误。结合材料二结尾段“两千多年来,平民子弟通过宗族祠堂与家庭教育世代传承的精神信念,其主流价值仍然是仁爱、孝慈、正直、忠信。百姓接受并影响他人的生活哲学,是带有儒家文化密码的忠臣义士的故事和蒙学读物、族谱家训、民谚民谣中的廉洁勤俭、与人为善等观念,如《三字经》《千字文》以及‘四书’中的一些内容”分析,原文没有说“是中国文化传承的核心载体”,应该是“主流价值”。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的把握能力。材料三观点是“信息化、数字化既给传统文化的生存发展带来威胁,也为其重焕生机提供契机”。B.主要讲传统文化要发展壮大,就必须创新。C.主要讲不同文化的冲击干扰等。D.民族和“历史、传统文化”的关系。只有A项是从信息化数字化与文化传播的角度来作答的。故选A。【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论证特点的能力。论证特点分析一般从三个角度答题:论证思路:①分解式:提出论题(论点)、分析问题(展开论证)、解决问题(得出结论);②驳论式:提出错误观点、批驳错误观点、提出正确观点。论证的结构模式:a、总分式结构;b、对照式结构;c、层进式结构;d、并列式结构。也有可能是两种结构相结合,称作综合式。论证方法:掌握几种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表达效果。如引证、例证、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等。 选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结合“历览前贤著述,可见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特质”分析,先开门见山,表明写作对象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特质”;结合“和而不同,厚德载物”“刚健自强,生生不息”“仁义至上,人格独立”“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整体把握,辩证思维”“经世务实,戒奢以俭”分析,分六段指出了特质的具体内容;结合“中国文化精神的这些特质可以成为中国梦的文化底蕴,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文化基础。实际上,中国古代文化可以作创造性的现代转化”“百姓接受并影响他人的生活哲学,是带有儒家文化密码的忠臣义士的故事和蒙学读物、族谱家训、民谚民谣中的廉洁勤俭、与人为善等观念”“这些价值通过唱戏的、说书的,通过家人乡亲口耳相传,逐渐在民间扎根”分析,最后论述传统文化精神特质与中国梦的关联以及传播方式。结合“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是谓大同”等分析,论证方法方面相对比较容易判断,主要有举例论证、引用论证等。结合“重视人与自然之间,族群、民族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所谓‘天人合一’是经过区分天人、物我之后,重新肯定的人与自然的统一,强调的是顺应自然而不是片面征服自然”等分析,运用举例论证。【5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及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据材料二原文“百姓接受并影响他人的生活哲学,是带有儒家文化密码的忠臣义士的故事和蒙学读物、族谱家训、民谚民谣中的廉洁勤俭、与人为善等观念,如《三字经》《千字文》以及“四书”中的一些内容。这些价值通过唱戏的、说书的,通过家人乡亲口耳相传,逐渐在民间扎根”可知,保护传承传统文化应当提炼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通过故事、蒙学读物、族谱家训、民谚民谣的形式,运用民间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传播。据材料三原文“但是,信息化、数字化是一种技术力量。它们打破了传统文化的传播限制,使其有可能在全球范围内获取知音。如3D全景声京剧电影《霸王别姬》,从2014年登陆好莱坞杜比剧院后热度一直不减”可知,保护传承传统文化应当对蕴藏着强烈独特的民族文化基因密码、原汁原味的中国传统文化作品进行数字化、信息化处理,使之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根据材料二原文“中国文化精神的这些特质可以成为中国梦的文化底蕴,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文化基础。实际上,中国古代文化可以作创造性的现代转化”可知,保护传承传统文化应当做好传统文化的数字化整理转化工作,促进文化与科技整合,推动传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活脱脱一副面孔,热辣辣一丝震颤。天府之国,川剧变脸,疾如风快如电,脑袋一转,眼睛一眨,精妙绝伦。传说最初,人们为了吓跑野兽,用颜料涂抹面部,扮作狰狞之态来防身。后来这种以颜料涂抹面部的仪式走向舞台,成为了一种表演模式。随着时间的推移,民间艺人们研究出了以丝绸为绘画材料的“脸谱”,这便是变脸的雏形,也是变脸走向辉煌的开始。( )。然而很多人看的是热闹,却不知其中的意义所在。不仅仅是川剧变脸为了达到观众的观赏需求,更多的是借助脸谱的变化来表达角色的情绪,喜怒哀乐皆在其中。如今游客去了成都,不能不吃的是油辣辣的火锅,不能不看的是活脱脱的变脸,这是当地的风土民俗,也是中华的千年瑰宝。6.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如果川剧的精华就是“变”,变得丰富多彩,吸人眼球,那么京剧的精华是脸谱B.如果京剧的精华是脸谱,那么川剧的精华就是“变”,变得丰富多彩,吸人眼球C.如果京剧的精华是脸谱,那么“变”就是川剧的精华,变得丰富多彩,吸人眼球D.如果京剧的精华是脸谱,吸人眼球,那么是川剧的精华就是“变”,变得丰富多彩7.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A.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B.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C.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D.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8.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答案】6.B7.C8.改:川剧变脸不仅仅是为了满足观众的观赏需求,更多的是借助脸谱的变化来表达角色的情绪。①将“川剧变脸”的位置换到“不仅仅”之前;②将“达到”换成“满足”。【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衔接、连贯能力。①陈述重点:“如果……那么……”,前面“如果”假设关系的重点是由京剧,引出“那么”后面的陈述主体川剧,排除A;②句子对应:与上句“如果京剧的精华是脸谱”句式对应整齐的是“那么川剧的精华就是‘变’”,排除CD;③逻辑顺序:先丰富多彩,再吸引眼球,排除D;④后文衔接“吸人眼球”放在句末,与下面一句“然而很多人看的是热闹”语意衔接紧密。故选B。 【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掌握修辞手法的能力。原文中“疾如风快如电”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A.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B.“主人下马客在船”是互文的修辞手法,“管弦”是借代的手法,代指音乐;C.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晴云”比作“絮帽”,“初日”比作“铜钲”;D.“梅妒”“菊羞”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修改语病的能力。①语序不当,两个分句,主语是一致的,为“川剧变脸”,后面分句子主语承前省,关联词放在主语后面。②搭配不当,“达到”与“需求”动宾搭配不当。易误点:“更多的是……”后面是递进关系,“满足观众的观赏需求”与“借助脸谱的变化来表达角色的情绪”位置不能互换,因为画线后面“喜怒哀乐皆在其中”,与“借助脸谱的变化来表达角色的情绪”连接紧密,不可分开。【点睛】夸张和比喻的区别在于:夸张是指故意言过其实,对客观的人、事物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本质不同又有相似点的事物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的辞格,也叫“譬喻”。原句:川剧变脸,疾如风快如电。形容变脸速度之快,“像风一样一滑而变”“像电一样一闪而变”,变脸如风如电,疾速而“秒变”;这里本体和喻体之间的共同点就是“快速度”。(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很多人知道人参果,是从吴承恩的《西游记》开始的。《西游记》第二十四回提到,万寿山五庄观有人参果,又名草还丹,“①,就如三朝未满的小孩,四肢俱全,五官咸备。人若有缘得那果子闻一闻,就活三百六十岁;吃一个,就活四万七千年”。实际上,市场上售卖的人参果,正名叫“香瓜茄”,它同茄子、辣椒和西红柿一样,②。这些茄科植物生长旺盛,花芽质量好,果实产量高,果实颜色鲜艳。香瓜茄当然不是来自五庄观,安第斯山脉的温带区域才是它的老家——哥伦比亚、秘鲁、智利都是它的原始分布区。这种茄科植物对生长环境并不挑剔,从海滨到海拔3000米的高山,③。只要没有长时间的霜冻,即便是温度降低到-2.5℃,它们也能生长。9.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6个字。 10.请分别用一个单句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每句不超过12个字。【答案】9.①果子的模样②都是茄科植物③都能生长10.①人参果的名称来自《西游记》。②香瓜茄是茄科植物。③香瓜茄不挑剔生长环境。【解析】【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补写句子的能力。①从后文“就如三朝未满的小孩”,找出所写句子的主体,是什么“就如”?后文介绍人参果的外形,自然是想到“人生果的外形(样子、模样)”;答案为什么写成“果子的模样”呢?从后文“人若有缘得那果子闻一闻”,人生果可以与下文对说法对应,写为“果子”,更显“语意连贯”“表述逻辑严密”。填写句子,尽量要既“瞻前”,又“顾后”,追求最完美、高度契合语境的表达;②前文有“它同……一样”的表达,可选用“都是……”的句子结构。后文中有“这些茄科植物生长旺盛”,“这些茄科植物”所指的,必定在上句子得到照应。此填写不难,顺文章自然推出。③前文“这种茄科植物对生长环境并不挑剔”,还有“从…到…”的生长环境介绍,画线句前后文都出现了“生长”这一关键词便能得出答案“都能生长”。当然,用上“生长”一词更合语境,不用,意思表达对也未尝不可,如“都能见其身影”也不错。【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整合信息的能力。本题抓住文段中的主要句子如“很多人知道人参果,是从吴承恩的《西游记》开始的”“人参果,正名叫‘香瓜茄’,它同茄子、辣椒和西红柿一样,都是茄科植物”从“这种茄科植物对生长环境并不挑剔,从海滨到海拔3000米的高山,都能生长。只要没有长时间的霜冻,即便是温度降低到-2.5℃,它们也能生长”,从“名称由来”“植物门类”“生长环境”三个方面思考,抓住核心信息,语意完整,语言流畅,字数不超标,意思对即可。四、写作(60分)1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一则寓言说:每个人生而背负大木头前行。但总有人会觉得行路背负大木头太沉太辛苦,就不断将大木头削减至更短更小,行路也更轻松。直到有一天,遇到了凭自身力量无法跨越的沟壑,那些一如既往负大木头前行的人将大木头搭在沟壑上而有了桥,从而继续前行;而停在原地垂头丧气、追悔莫及的,正是之前那些不断削减大木头以致无法搭桥的人。读了上面两则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针对负重和减重、前行和止步等谈谈自己的看法,确定立意, 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负重前行,方得始终人一出生,身上便有了无形的“大木头”,人们背着大木头前行却各有各的选择:有人选择抛弃;有人为轻松些选择将大木头越削越短;有人则默默无闻,始终负重前行。然而材料告诉我们,只有负重者才可以凭自身力量跨越沟壑。其实这所谓“大木头”,就是我们身上沉甸甸的责任啊!一个人始终将责任放在心上,不断砥砺行进,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能力,遇到困难时,便会用自己超出旁人的能力化解。其他人嫌弃这责任太沉重,便不断地降低对自己的要求,遇到问题时自然只能低头叹息。曾参言:“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肩负这“任重”方能达到先贤指明的“道远”,压在身上的大木头就仿佛是无形的生活压力,不断地压迫自己,有的人不堪重负,倒下,却没能再站起来;有的人选择忽视逃避,做了一个只会放弃自己的人;能承受住压力并勇敢前行的人是胜者,是令人敬佩的。虽然负重和减重前行的人在前期并没有差别,但到最后,胜利的人是负重者。日本颓废派作家太宰治在其作品《人间失格》中写道:“生而为人,我很遗憾。”为什么要遗憾?太宰治的遗憾,是在认清了人之本性和社会现实中的虚假、黑暗与冷淡之后的遗憾,他多次自杀未遂,最终还是自己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也许就是不堪重负,最终只想减重的例子吧。认识到现实残酷的人不止他一个,为什么他不堪重负而死了呢?既认识到社会的黑暗,为什么不勇敢承担起自己的重担,而以一死减重呢?对此,对人各有言,我却不置可否。勾践遭受亡国之痛,却能卧薪尝胆;司马迁遭受宫刑,却忍辱负重完成《史记》;古代女将花木兰,迫于家庭“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的情况,承担起替父从军的责任,以区区女儿身竟混迹军队中12年,还成为了将军;宋濂担起求学的责任,手冻僵也要继续,一日三餐,只吃两餐,且无鲜肥滋味之享,缊袍敝衣,无慕艳意;司马光家穷,点不起油灯,便凿壁偷光;马丁·路德·金多次受到死亡威胁,几乎在监狱度过半生,却仍然初心不改;海伦·凯勒盲聋哑,却以自己坚强的意志书写了自己的人生华章。这些人中,哪一个不是忍辱负重,哪一个不是负重前行,这些人有谁是一帆风顺的度过人生呢?负重前行是给自己施加一种无形的压力,是激励自己继续努力,是一种期望,也是一种信仰。不忘初心,负重前行,方得始终。 【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本题材料由两则组成,一则直接说理,出自传统儒家经典《论语》,一则借助寓言形象说理,两则材料有同有异。第一则材料,“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意思是,读书人不可以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责任重大而且道路遥远。联系现实思考,个人前途与国家民族命运是紧密交织在一起的,青年学子应牢记自己的使命,勇于担当,勇于奋斗。第二则材料中的“每个人生而背负大木头前行”紧承第一则材料,告诉我们:奋斗的过程是艰难的,负重前行步履维艰。因而有人不断将背负的大木头“削减至更短更小”,以获得暂时的轻松,可一旦遇到凭借自身力量无法跨越的沟壑,便被拦下、不能再继续前行。背负的“大木头”象征着前进路上的种种磨难,也象征着自身的种种责任和使命,而这些正是前行路上必须肩负的重量,对其不放弃、不抛弃,在未来的某一天它们有可能成为我们前进路上重要的助力。综合两则材料可知,二者都强调了“担当” “奋斗”,这就是立意的方向。第二部分给出的是任务和要求。“读了上面两则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意味着审题时必须综合考虑两则材料,不可只择其一;“针对负重和减重、前行和止步等”,即要求考生对两组示范性的词有所辨析,可以是具体的语句体现,也可以是行文思路中的体现。行文时可从材料入手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进行论证,论证过程中注意结合古今的典型事例及思想理论。可以分析为何需要负重前行,因懈怠而减轻重量会有什么后果,如何更好地克服前行中的困难,担起该担的责任。可以联系现实批评那些“躺平”者,“摆烂”者,从而号召广大青年践行曾子的格言,为托举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最后注意发言稿格式。立意:1.负重奋斗使生命更精彩。2.青年人当担负使命,负重奋进。3.减重获得一时轻松,却行而不远,负重前行终致远。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2022-2023学年高一英语上学期期中试卷(Word版含解析)
江苏省昆山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江苏省常熟市常熟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江苏省丹阳市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江苏省海安市海安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江苏省海安市立发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二中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江苏省马坝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9-23 17:40:02
页数:11
价格:¥2
大小:38.50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