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贵州省贵阳市2024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3

2/13

剩余11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贵阳市2024届高三年级摸底考试试卷历史一、选择题1.孔子提出“有教无类”,老子追求返璞归真,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韩非子强调“法”“术”“势”。上述思想()A.是社会转型的反映B.均得到不同诸侯国重视C.具有明显人文精神D.发展成为传统主流思想【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结合所学可知,孔子提出的“有教无类”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春秋时期私学的产生,“兼爱”“非攻”“尚贤”等体现了当时列国纷争的社会状况,“法”“术”“势”等体现了加强中央集权,综上,这些思想都是社会转型在思想领域的反映,A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儒家、法家等思想较受诸侯国重视,这些思想并非都得重视,排除B项;人文精神强调以人为核心,材料信息与此无关,排除C项;儒家发展成为传统主流思想,排除D项。故选A项。2.西汉初年沿承素制,严厉限制关中地区与关东地区的人员、马匹等往来,出入其间必须持有官府发给的“传”来作为通行凭证。这些措施旨在()A.控制关东经济B.保障边境安宁C.解决王国问题D.增强中央威权【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汉时期的中国。材料强调的是西汉政府对关东和关中地区的管理,出入必须有官府发给的“传”,可知这增强了中央的权威,D项正确;材料提到的是关中和关东地区,只是说关东片面,排除A项;关中地区不是边境,不能说保障边境安宁,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关中和关东的经济往来,不涉及王国问题,排除C项。故选D项。3.南朝的宋朝秘阁藏书1.5万余卷齐朝藏书1.8万余卷,南朝统治者还多次下诏向民间征书;北魏孝文帝也曾诏“求天下遗书,秘阁所无、有裨益时用者加以优赏”。南北朝竞相下诏征书旨在()A.彰显华夏正统地位B.保护中华文化典籍C促进民族交流交融D.吸取外族优秀文化【答案】B【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南北朝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南北朝时期,南北方统治者都下诏向民间征集图书,并且对征集到的书籍进行分类整理,这有利于保护中华文化典籍,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彰显华夏正统地位,无法得出相关结论,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吸取外族优秀文化,无法得出民族交流交融的结论,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民族交流交融的论述,无法得出相关结论,排除D项。故选B项。4.安史之乱后,韩愈、柳宗元发起古文运动,主张摒弃华而不实的骈文而写平易的散文,借此昌明儒家之道。北宋更重视文以载道的理念。唐宋古文运动()A.促成了唐宋文学领域的繁荣B.折射出唐宋严重的社会危机C.反映了经济繁盛的时代风貌D.表明以文治国传统由来已久【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可知是本质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唐宋。安史之乱后出现藩镇割据,一直到宋初,都处于社会动荡的阶段,社会信仰缺失,此时提倡古文运动,来昌明儒家之道,有利于重新确立社会信仰,所以顾问运动反映出唐宋严重的社会危机,B项正确。古文运动和文学繁荣没有直接联系,排除A项;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社会动荡,经济繁荣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治国思想,排除D项。故选B项。5.如图13—18世纪我国北部农牧过渡带变迁图。()对图中农牧过渡带变迁解释最合理的是A.缘于治边理念调整B.体现了疆域变化C.受气候变化的影响D.决定于国力强弱【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元明清(中国)。根据材料“我国北部农牧过渡带变迁图”并结合所学可知,农牧过渡带分布在内蒙古东部和河北、山西、陕西北部及甘肃南部地区,这一地带为我国半湿润与半干旱和半干旱与干旱地区的过渡带,年平均降水量大约在200至400毫米之间,属于旱作和草原牧区的过渡地区,故农牧过渡带变迁受气候变化的影响,C项正确;农牧过渡带与治边理念调整无关,且明、清统治者在治边思想上有着许多相似的地方,其核心理念和基本点是一致的,排除A项;疆域未出现明显变化,排除B项;农牧过渡带变迁与国力强弱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6.1907年,张之洞通过多种渠道提出“先开国会,后布宪法”,认为宪法不能“钦定”,并对朝廷的“预备立宪”明确提出不同意见,认为“立宪实行,愈速愈妙:预备两字,实在误国”。据此可知,张之洞()A.主张取消君主制度B.认同立宪派政治主张C.坚持中体西用理念D.具有一定的宪政意识【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07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张之洞认为“立宪实行,愈速愈妙”,认为“预备立宪”是“误国”,说明张之洞认为宪政实行越快越好,这是他宪政意识的体现,即他具有一定的宪政意识,D项正确;张之洞是地主阶级的代表,据材料可知他主张君主立宪制,排除A项;材料中张之洞认为“预备立宪”是“误国”说明他不完全认同立宪派政治主张,排除B项;张之洞坚持中体西用的理念,但是材料无法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7.毛泽东指出:因为敌人的封锁苏区的手工业生产衰落了,但因为广大群众需要,我们即有广泛的市场。应该首先为着自给,有计划地恢复和发展手工业和某些工业,并有计划地组织对外贸易。该论述()A.旨在强调根据地面临的困难B.动员军民开展大生产运动C.丰富了新民主主义经济内涵D.争取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7到1937年的中国。材料表明苏区在国民党的打压之下,手工业应该先自给,然后在恢复和发展手工业和某些工业,并有计划地组织对外贸易。可知这是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共在苏区的经济政策,也就丰富了新民主主义经济内涵,C项正确;材料重点说的是用怎样的方法区解决困难不是旨在强调根据地面临的困难,排除A项;动员军民开展大生产运动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争取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8.《晋察冀边区统-累进税税则》规定实行统一累进税。统一累进税是直接税,即直接向财产所有人和收入所得人征税。“累进”含义是依据贫富等级按不同比例征税(有免征点,最高累进率为20%)。这一举措()A.保障了抗日战争的军费开支B.利于解决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财政困难C.推动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D.旨在合理分配抗日根据地各阶层负担【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全面抗日战争时期。据材料“统一累进税是直接税,即直接向财产所有人和收入所得人征税……依据贫富等级按不同比例征税”并结合所学可知,统一累进税是解决财政收入的一个税收类型,实行统一累进税有利于解决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财政困难,B项正确;材料的做法有利于保障军费开支,但是否保障了不能判断,排除A项;全面抗日战争时期不涉及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排除C项;“合理分配抗日根据地各阶层负担”并非这一举措的最终目的,排除D项。故选B项。9.如图为1952到1956年参加农业合作社的户数及户数占总农户的百分比的统计图。据图可推知,当时()A.土地改革的任务已全面完成B.国民经济恢复效果明显C.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正在展开D.基本实现“耕者有具田”【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2到1956年(中国)。结合所学可知,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而1956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正在进行当中,因此当时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正在展开,C项正确;土地改革的任务全面完成是在1952年底,与材料中描述的1956年底无关,排除A项;国民经济恢复指的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的三 年经济恢复,而材料中描述的是1956年底的社会主义农业改造基本完成,排除B项;基本实现“耕者有其田”的是1952年底完成的土地改革,排除D项。故选C项。10.1978年,我国财政支出的85.6%用于国有部门并主要围绕城市生产建设领域;2006年,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的财政支出高达33.52%。这反映出我国()A.市场经济体制已经确立B.财政税源和财政支出的多样化C.公有制比重进一步下降D.注重协调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978年至2006年(中国)。据材料“1978年,我国财政支出的85.6%用于国有部门并主要围绕城市生产建设领域……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的财政支出高达33.52%”,可知,1978年时,财政支出主要用于城市生产建设,到2006年时,更加注重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说明注重协调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D项正确;仅从财政支出,无法判定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并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20世纪初初步建立,排除A项;材料内容主要反映出我国注重协调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无法得出财政税源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突出的是财政支出的变化,并未提及公有制比重的变化,排除C项。故选D项。11.亚历山大在东方被征服各地建立起几十座城市,既是统治当地居民的军事据点,也是经济活动中心。许多随军而来的奴隶主在这些城市里开设手工作坊,经营工商业,与当地居民进行贸易活动。许多随军学者沿途搜集资料,采集动植物标本。上述材料主要说明亚历山大东征()A.积极性远大于消极性B.客观上利于东西方文明间的交流C.缓和了东西方的矛盾D.深刻影响了东方历史的发展进程【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亚历山大帝国时期。据本题材料关键信息“开设手工作坊”、“工商业”、“贸易活动”、“随军学者”等可知,亚历山大东征在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文明间的交流,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对亚历山大东征影响的对比,无法判定是否积极性远大于消极性,排除A项;材料描述的是促进文明的交流,没有提及缓和矛盾,排除C项;材料描述的是东西方文明的交流,没有体现深刻影响了东方历史的发展进程,排除D项。故选B项。12.在13世纪巴黎《行业手册》列举的100个行会中,有86个行会均有妇女在工作,妇女工作具有重要性。但同时法国的法律条文又规定:“在很多情况下,若男子伤害妻子,可以免受惩罚。”据此可知() A.技术进步打破性别忮视B.经济地位影响了家庭地位C.思想观念变革的艰难性D.经济发展未推动思想变迁【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范围为13世纪(法国巴黎)。根据材料可知,13世纪的法国巴黎,女性已经参与到社会经济活动当中,但是法律条文对于女性的保护尚未完善,这说明当时法律制定较为滞后,也意味着思想观念变革具有艰难性,C项正确;材料提到的行会中有女性参与,但并不能证明这些行会实现了技术突破,排除A项;“若男子伤害妻子,可以免受惩罚”,意味着法律意义上,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并未发生明显变化,排除B项;D项表述绝对,而且与唯物史观的基本主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3.事实上,制宪会议的多数代表并不真心欣赏现代意义上的民主。他们反对寡头政治,又害怕简单无序的“暴民政治”。为此,联邦宪法采用了在统一体制内对政府权力进行两向分割的做法。据此可知,美国对政府权力“纵向分割”旨在()A.建立一个有效有限的联邦政府B.强化各部门之间的权力制衡C.极力防止出现个人的专制独裁D.扩大行政权以应对现实需要【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87年(美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1787年宪法注重权力的分割与制约,希望建立一个有效力又受到约束的政府,A项正确;“强化各部门之间的权力制衡”是手段不是目的,排除B项;据材料“反对寡头政治,又害怕简单无序的‘暴民政治’”可知,“防止出现个人的专制独裁”只是其中的一个目的,不全面,排除C项;据材料“对政府权力进行两向分割”可知,是制约政府权力,不是扩大,排除D项。故选A项。14.苏俄《和平法令》宣布:“如果某个民族被强制留在别国版图之内,如果违反这个族的愿望……那么合并这个民族的行为就是兼并,即侵占和暴力行为”。几乎同时美国总统威尔逊也提出:每个民族有权选择生活其中的国家;世界上的小国同样有享有大国所期望并坚持的对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尊重等。这些思想()A.维护了战后世界的长久和平B.导致世界殖民体系迅速崩溃C.彰显民族自决成为共同追求D.推动了世界政治伦理的进步【答案】D【解析】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本质题和影响题。时空是近现代史(苏俄和美国)。据材料“那么合并这个民族的行为就是兼并,即侵占和暴力行为”,“每个民族有权选择生活其中的国家”可知,苏俄和美国都主张尊重民族的民族行为,有利于推动世界政治伦理的进步,D项正确;战后世界并没有长久和平,排除A项;世界殖民体系迅速崩溃是在二战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尊重部分民族的民族行为,无法得出民族自决成为共同追求,排除C项。故选D项。15.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等西方大国提出了“利益边疆”的概念。利益边疆没有确的地域指向性,主要涉及经济边疆、政治和意识形态边疆、文化和信息边疆等。这一理论()A.反映了强权政治和世界霸权主义B.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C.客观上不利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D.催生出单极世界格局【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提示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根据材料可知,20世纪80年代,西方大国提出“利益边疆”的概念,其虽不强调地域指向性,但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西方大国在经济、意识形态等领域划分势力范围,反映了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A项正确;材料未说明其他国家的态度,各国共识无从得出,排除B项;这一概念体现的是西方大国划分势力范围,并不阻碍各国相互交往,与经济全球化发展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项;各大国构筑自身“利益边疆”一定程度上更有利于多极化发展,而不是单级世界格局,排除D项。故选A项。16.如图展示了1985—2018年部分国家发明人才流动规模据图可知()A.发明人才流动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B.发明人才的流动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C.发明人才流动数量的减少意味着国际分工的弱化 D.全球劳动力市场的形成促使发明人才流动占主导【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85—2018年(世界)。根据材料“1985—2018年部分国家发明人才流动规模”可知,1985年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演变,世界主要国家的发明人才的流入和流出规模不断增加,促进了发明人才的世界性流动,B项正确;根据材料显示,发明人才流动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排除A项;根据材料信息,无法判定发明人才流动数量的减少是否意味着国际分工的弱化,排除C项;材料中描述的是发明人才的流动情况,没有对比,无法说明发明人才流动占主导,排除D项。故选B项。二、材料分析题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侨批兴起于19世纪上半叶,是海外华侨华人通过海内外民间机构汇寄至国内,连带家书或简单附言的汇款和领取包裹的凭证,是一种“信款合一”的家书。侨批1本日报竞载,谓小吕宋华侨自演戏至今,巳捐助革命军十万,至下等之人亦捐五元,甚然赞叹。中国人近来之爱国心大明也。——1911年10月菲律宾华侨林书晏给黄开物的批信侨批2今者,愚欲与卿相商一事最利便于卿,何也?放足是也!放足之益实有数层,行路免艰难也;出外舟车免畏怯也:操作得自由也。有此三利而无一害,卿何妨而不为?——1914年菲律宾华侨黄开物给妻子林氏批信侨批3迳复者,顷代收到抗大捐款国币贰佰元,当遵命转交该校当局。先生等关怀祖国抗战人才之养成,爱国热忱殊堪钦敬!(抗大:抗日军政大学)——1939年周恩来回复泰国华侨苏君谦捐款批信侨批4近闻塘山春耕久早,农田受阻,将来早稻绝望,以致米价如此突涨猛进,各处灾民叫苦连天,饥荒来临,实吾潮之不幸也……幸得俺乡侨,募国币120万元之左右,惟该项汇至汕头商号,然后领取更为妥善。——1946年马来西亚华侨蔡得松给祖父母批信侨批5家乡自解放后,在毛主席领导下,封建势力已告清除,资产阶级经被打倒,不论交通、水利等要旨,凡属国计民生者,莫不落力改建,海外华侨多阅报章,每得佳讯,除少数顽固分子外,莫不额手称庆,跃跃思归。——1951年泰国华侨刘潮俊给父母的批信(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华侨在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中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侨批在历史研究方面的价值,并任选材料中的一件侨批简述其历中研究价值。【答案】(1)贡献:资助中国民族民主革命,为民族解放事业做出贡献;推动国内思想解放,有利于反封建斗争;资助国内抗战事业,为反侵略斗争做出贡献;募集资金帮助稳定国内物价保障民生;积极参与新中国建设,为新中国建设做出贡献;有利于促进社会变迁。(2)价值:可以作为研究近现代华侨对于国内民族民主革命和新中国建设方面的重要史料;可以用来研究近现代华侨的爱国主义精神;是研究近现代中国华侨历史的重要史料。侨批1的历史研究价值:此侨批反映的是1911年菲律宾华侨资助辛亥革命的史实。对于我们从海外华侨的角度更加全面地认识辛亥革命极有帮助。另外,此侨批还可以用来帮助我们认识海外华侨的爱国主义情怀,能够从侧面反映出国内挽救民族危亡思潮的影响,对于我们了解当时国内的思想动态有一定的帮助。侨批2的历史研究价值:此侨批反映的是黄开物劝妻子放足的史实。对于我们了解当时华侨的思想解放情况以及反封建斗争均有一定帮助。另外,也可以帮我们了解当时国内的思想状况,从侧面认识民国早期的社会风俗变迁等情况。侨批3的历史研究价值:此侨批记录了泰国华侨苏君谦向抗日军政大学捐款的史实。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海外华侨对于抗战的贡献,以及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实施情况,中国共产党与海外华侨的关系等。侨批4的历史研究价值:此侨批反映了1946年马来西亚华侨募资助家乡度过米荒的史实。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当时广东等地的农业和物价情况,以及民生困境等,并可以帮助我们认识海外华侨深厚的家国情怀。侨批5的历史研究价值:此侨批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泰国华侨对新中国的热爱之情。可以帮助我们认识新中国成立早期海外华侨对新中国的态度,进而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影响等。同时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帮助我们了解新中国各项事业建设,面临的国际形势等情况。【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现代的中国。据材料“巳捐助革命军十万,至下等之人亦捐五元,甚然赞叹”可得出资助中国民族民主革命,为民族解放事业做出贡献;据材料“放足之益实有数层,行路免艰难也;出外舟车免畏怯也:操作得自由也”可得出推动国内思想解放,有利于反封建斗争;据材料“顷代收到抗大捐款国币贰佰元,当遵命转交该校当局。先生等关怀祖国抗战人才之养成”可得出资助国内抗战事业,为反侵略斗争做出贡献;据材料“米价如此突涨猛进,各处灾民叫苦连天,饥荒来临,实吾潮之不幸也……幸得俺乡侨,募国币120万元之左右”可得出募集资金帮助稳定国内物价保障民生;据材料“海外华侨多阅报章,每得佳讯,除少数顽固分子外,莫不额手称庆,跃跃思归。”可得出积极参与新中国建设,为新中国建设做出贡献,有利于促进社会变迁。 【小问2详解】本题是影响类、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现代的中国。侨批在历史研究方面的价值结合材料中华侨在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中的贡献可得出,可以作为研究近现代华侨对于国内民族民主革命和新中国建设方面的重要史料;可以用来研究近现代华侨的爱国主义精神;是研究近现代中国华侨历史的重要史料。任选材料中的一件侨批简述其历中研究价值,首先陈述此侨批反映的史实,然后答出研究价值和意义。比如侨批1的历史研究价值:此侨批反映的是1911年菲律宾华侨资助辛亥革命的史实。对于我们从海外华侨的角度更加全面地认识辛亥革命极有帮助。另外,此侨批还可以用来帮助我们认识海外华侨的爱国主义情怀,能够从侧面反映出国内挽救民族危亡思潮的影响,对于我们了解当时国内的思想动态有一定的帮助。对其它侨批研究价值的分析同侨批1。如:侨批2的历史研究价值:此侨批反映的是黄开物劝妻子放足的史实。对于我们了解当时华侨的思想解放情况以及反封建斗争均有一定帮助。另外,也可以帮我们了解当时国内的思想状况,从侧面认识民国早期的社会风俗变迁等情况。侨批3的历史研究价值:此侨批记录了泰国华侨苏君谦向抗日军政大学捐款的史实。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海外华侨对于抗战的贡献,以及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实施情况,中国共产党与海外华侨的关系等。侨批4的历史研究价值:此侨批反映了1946年马来西亚华侨募资助家乡度过米荒的史实。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当时广东等地的农业和物价情况,以及民生困境等,并可以帮助我们认识海外华侨深厚的家国情怀。侨批5的历史研究价值:此侨批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泰国华侨对新中国的热爱之情。可以帮助我们认识新中国成立早期海外华侨对新中国的态度,进而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影响等。同时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帮助我们了解新中国各项事业建设,面临的国际形势等情况。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陈胜占领陈后,“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自立为王,号为张楚。”——《史记.陈涉世家》项王欲自王,先王诸将相。谓曰:“天下初发难时,假立诸侯后以伐秦。然身被坚执锐首事,暴露于野三年,灭秦定天下者,皆将相诸君与籍之力也。义帝虽无功,故当分其地而王之。”诸将皆曰:“善。”乃分天下,立诸将为侯王。——《史记·项羽本纪》“大王起细微,诛暴逆,平定四海,有功者辄裂地而封为王候。大王不尊号,皆疑不信。臣等以死守 之。”——《史记.高祖本纪》“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成例相……于是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无赖之徒,立功以取将相,此气运为之也。”——(清)赵翼《廿二史札记》从上述材料中提炼出一个主题,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知识加以说明。(要求:主题明确,史实准确,说明需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答案】主题:世卿世禄到白衣公卿——先秦到秦汉的政治变局。说明:由材料可知,陈胜、刘邦均出身寒微,但都为诛灭暴秦立下大功,因此得以称王称帝;刘邦的臣子中,也“多亡命无赖之徒”,却因灭秦有功而为将为相。这种现象反映出了秦汉之际中国政治的一种重大变化趋势——有功即可为将相,打破了先秦时期世卿世禄的政治格局,体现出由贵族政治向平民政治转变的历史趋势。由于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长期存在和深远影响,先秦时期形成了世卿世禄的政治格局。贵族依靠血缘上的优势,在政治等各方面都享有世袭特权,形成了比较典型的贵族政治局面,出身寒微的平民百姓基本无法进入政治体制之内获取一官半职。然而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分封制逐步瓦解,礼崩乐坏的背景之下,各诸侯国为生存起见,逐步实行军功爵制,有军功者即可为官。同时实行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大量选拔人才担任郡县官员,这就给出身寒微的平民提供了晋身的阶梯,也逐步打破了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局面,中国历史出现了平民政治的发展趋势。至秦汉之际,虽然分封制依然有较大影响(项羽分封诸将,刘邦分封诸王)但是以陈胜“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宣言为代表,刘邦君臣多出身布衣的白衣公卿局面为标志,贵族政治已难以继续主导政治格局。汉朝建立后实行的察举制、征辟制等选官制度,更是给了大量出身寒微的平民参政的机会,从而进一步强化了平民政治的历史趋势。总结:综上所述,秦汉时期出现了明显的平民政治的历史趋势,体现了当时的政治变局。当然历史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平民政治的历史趋势在魏晋到隋唐时期依然有反复,体现了历史发展的曲折性和复杂性。(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学生立论正确,言之成理,均可酌情给分,但得分不能超过本题)【解析】【详解】本题为观点说明类论述题。时空范围为古代(中国)。根据材料中对陈胜、刘邦等历史事件的描述,可以看出政治体制上的一些变化,即世卿世禄到白衣公卿。因此可以提出主题:世卿世禄到白衣公卿——先秦到秦汉的政治变局。说明:首先根据材料内容,描述陈胜、刘邦等人以白衣身份称王称帝、为将为相史实,得出这一时期政治变局,即由贵族政治向平民政治的转变。具体而言:由材料可知,陈胜、刘邦均出身寒微,但都为诛灭 暴秦立下大功,因此得以称王称帝;刘邦的臣子中,也“多亡命无赖之徒”,却因灭秦有功而为将为相。这种现象反映出了秦汉之际中国政治的一种重大变化趋势——有功即可为将相,打破了先秦时期世卿世禄的政治格局,体现出由贵族政治向平民政治转变的历史趋势。然后根据所学知识,阐述先秦贵族政治形成的原因、逐渐瓦解的原因以及秦汉时期平民政治出现的背景。具体如下:由于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长期存在和深远影响,先秦时期形成了世卿世禄的政治格局。贵族依靠血缘上的优势,在政治等各方面都享有世袭特权,形成了比较典型的贵族政治局面,出身寒微的平民百姓基本无法进入政治体制之内获取一官半职。然而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分封制逐步瓦解,礼崩乐坏的背景之下,各诸侯国为生存起见,逐步实行军功爵制,有军功者即可为官。同时实行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大量选拔人才担任郡县官员,这就给出身寒微的平民提供了晋身的阶梯,也逐步打破了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局面,中国历史出现了平民政治的发展趋势。至秦汉之际,虽然分封制依然有较大影响(项羽分封诸将,刘邦分封诸王)但是以陈胜“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宣言为代表,刘邦君臣多出身布衣的白衣公卿局面为标志,贵族政治已难以继续主导政治格局。汉朝建立后实行的察举制、征辟制等选官制度,更是给了大量出身寒微的平民参政的机会,从而进一步强化了平民政治的历史趋势。最后对论证进行总结,得出结论:综上所述,秦汉时期出现了明显的平民政治的历史趋势,体现了当时的政治变局。当然历史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平民政治的历史趋势在魏晋到隋唐时期依然有反复,体现了历史发展的曲折性和复杂性。19.普通的面包折射出人类不平凡的历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古代,人们都叫埃及人“吃面包的人”。面包不仅仅是埃及人的主食,还是观念层面的衡量标准和计量单位。“面包个数”象征着财富,全国遍布的烤炉实质上等同于铸币厂。烤炉里烘烤的面包,最终变成了现实世界中的货币。埃及人还在墓室的墙壁上绘制了许多不同形状的面包,有的像墨西哥农民的草编帽,有的像小金字塔,甚至还能看到神牛、哈托尔女神、丰饶女神的形象。——摘编自(德)H.E.雅各布《了不起的面包》材料二19世纪中叶以前,面包生产一直由中世纪的手工技术主导,费时费力。商家在制作面包时或混入明矶作为增白剂,或为了增加面包重量在原料中混入土豆,或干脆缺斤少两。为了应对以上问题,发明家约翰•道格利希在19世纪50年代发明了全自动轻盈面包机,创办了轻盈面包公司,生产成品纯净、大小一致、无需发酵的轻盈面包,成为近代英国面包工业化生产的关键尝试,也是科学家探索无酵母胀发手段的重要成果。——摘编自朱联璧《19世纪中后期英国面包生产的工业化尝试》材料三1937年,麦当劳兄弟在加利福尼亚经营了一家汽车餐厅。1943年,他们转向主要销售用两片面包做成的汉堡包,并对经营方式进行了重大改革,采用自助式用餐,使用纸质餐具,并提供快速服务。这种独特的经营方式大获成功。接着,麦当劳兄弟又开始建立连锁店,并亲自设计了金拱门的招牌。到20 世纪80年代初,麦当劳已在全球33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6000多家分店。仅1985年一年就发展海外分店597家,平均每15小时就开一家分店。——摘编自马若寒《克罗克和他的麦当劳餐饮帝国》(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面包在古埃及的功能。(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后期英国面包生产工业化尝试的背景。(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麦当劳经营模式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答案】(1)面包作为主食存在;面包是衡量财富的标准;面包可以作为宣传思想的载体。(2)19世纪中叶以前,生产力低下,技术落后;19世纪中叶以前,生产资料短缺;19世纪下半叶资本主义国家陆续开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将技术和科学进行紧密结合,提高生产力,提高生产效率。(3)特点:采用自助式服务,利用纸质餐具,减少后续劳作;开通连锁店,建立连锁产业。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使得大企业化、自动化的到来,人民进入了快节奏的生活,快餐应用而生。【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列举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埃及。根据材料“包不仅仅是埃及人的主食”可分析出面包作为主食存在;根据材料“象征着财富,全国遍布的烤炉实质上等同于铸币厂”可分析出面包是衡量财富的标准;根据材料“埃及人还在墓室的墙壁上绘制了许多不同形状的面包,有的像墨西哥农民的草编帽,有的像小金字塔,甚至还能看到神牛、哈托尔女神、丰饶女神的形象”可分析出面包可以作为宣传思想的载体。【小问2详解】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中后期的英国。根据材料“手工技术主导”可分析出19世纪中叶以前,生产力低下,技术落后;根据材料“在制作面包时或混入明矶作为增白剂,或为了增加面包重量在原料中混入土豆,或干脆缺斤少两”可分析出19世纪中叶以前,生产资料短缺;根据材料“全自动轻盈面包机”可分析出19世纪下半叶资本主义国家陆续开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将技术和科学进行紧密结合,提高生产力,提高生产效率。【小问3详解】本题是特点类和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的世界。特点:根据材料“采用自助式用餐,使用纸质餐具,并提供快速服务”可分析出采用自助式服务,利用纸质餐具,减少后续劳作;根据材料“建立连锁店”可分析出开通连锁店,建立连锁产业。原因: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及科技的发展可分析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使得大企业化、自动化的到来,人民进入了快节奏的生活,快餐应用而生。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09-21 21:10:08 页数:13
价格:¥3 大小:596.51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