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高考
>
模拟考试
>
重庆市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重庆市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20
2
/20
剩余18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2022—2023学年上期线上检测高三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7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中华文化有着上万年的文明发展历史,最深厚的经济基础在于农业。中国传统节日也根源于中国古代的农耕文化。据史籍记载,春节在唐虞时叫“载”,夏代叫“岁”,周代才叫“年”。“载”“岁”“年”都是指谷作物生长周期,谷子一年一熟,所以春节一年一次,含有庆丰收的寓意。清明节本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这时,我国大部分地区气候温暖,草木萌茂,农业上开始忙于春耕春种。江南有农谚这样形容清明“清明谷雨两相连,浸种耕种莫迟延”“种树造林,莫过清明”。另外关于中秋节的起源,有一种说法是秋报的遗俗,因为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人们便在这个季节饮酒舞蹈,喜气洋洋地庆祝丰收。还有重阳节在陕北也是正式收割的季节……故从传统节日的起源看,大多出于农耕目的,虽然在流传过程中,有些节日淡化了农耕印象,但传统节日起源于古代农耕文化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传统节日文化可以增强人与自然的交融,促进人与人的情感联系。中国传统节日大都是岁时节日。岁时节日不仅在节期的选择上根源于自然界的征候,而且大都有为适应季节、气候、物候变化采取相应活动的节俗。如清明万物复苏之期,人们户外踏青,感受大自然朝气蓬勃的生命力;重阳节时逢秋高气爽,人们登高远望,可在大自然里直抒胸臆。同时,传统节日有着浓厚的人情味,几千年来已经成为维系中国社会人际关系的重要感情纽带,是人们表达内心情感的时机,有着协调、促进人际关系的功能。在人情日渐冷漠的今日,传统节日无疑是“和谐人事”、沟通心灵的平台。传统节日是民族生活中的典礼和仪式,是民族情感的激发器,其中充盈着亲情情结、敬祖意识、寻根情理、报本观念,最容易唤起对亲人、对故乡、对祖国的情感,唤起对民族文化的记忆、对民族精神的认同,唤起同宗同源的民族情、文化同根性的亲和力,从而最大限度地凝聚民心,抵制西方文化的冲击和渗透。(摘编自韩艳娟《浅论中国传统节日的内涵及意义》)材料二:发展与创新是传统节日的生命力所在,是节日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传统节日虽然所依托的是过去的人或历史,但其所体现的精神却总是为当代人所认同的。要想使传统节日更好地传承下去,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要处理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不断寻找新的过节形式和载体,使传统节日文化能够适应它所处的时代。 因此,传统节日需要创新,需要增加新的符合时代需求的活动内容,与现代社会人们对文化消费的需要相适应,与现代文化及其传播手段相适应。通过发展创新使传统节日与现代社会接轨,使节日形式、节日精神更贴近时代特征,满足当代社会对文化的需求。可以说,中国传统节日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创新的问题。然而,创新和发展离不开节日的本真性这一原点。传统节日中有一种文化的延续性。传统节日通过时间、仪式等概念上的重复性来传承传统价值观。在节日里,人们重复的不仅仅是时间、仪式,而且还有认同感。它代表节日的核心价值和内涵,是最为重要的。因此,在对传统节日的当代重建中,应该把我们时代的价值取向与节日内涵和传统结合起来,在挖掘节日现代内涵的基础上,应尊重节日的本真性,让节日按照其自然的发展规律,进行自然地调适和变迁,实现现代性的重建和转型。传统节日的创新可以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首先是节日形式上的创新。这也是旧传统的新形式,主要体现在外在形式上,比如节日产品、组织形式、节俗活动的创新,节日话语符号的变化等。其中,通过节日形式上的创新,赋予节日以现代感,增加节日的娱乐性尤为重要。当然,节日形式的创新不应该流于形式主义,其前提是应该真正了解传统节日文化的内涵。其次,节日创新也可以体现在节日主题和公共价值等方面的创新。这需要将现代社会的理念和价值注入传统节日中,增加传统节日的新的内涵,挖掘并发展与节日的独特性相关的当代意义,使传统节日得到更广泛的传播。中国的节日要有中国式的表达,只有通过节日的创新,在传统的基础上加入现代的元素,才能让中国传统节日变得时尚起来,吸引更多人的目光。传统节日在当代的传承离不开创新,创新的过程也是文化再生与重建的过程,是面对现代性与传统文化如何进行取舍的过程,是重新定位传统节日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传统节日永远处于现在与过去的对话中,处于传统与现代相融合、平衡的张力中。同时,传统节日的创新也是人们对价值的选择过程,它需要人们对历史价值与文化精神的坚持。全球化给中国传统节日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通过发展创新来发挥传统节日文化的活力,由此确立全球化语境下与其他文化的对话空间,这应该是一个文化共同体面对未来所做的应然选择。(摘编自林慧《论全球化下中国传统节日的创新》)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传统节日大多源于农耕文化,现在有些节日淡化了农耕印象,这与其流传过程中发生变化有关。B.传统节日往往与自然界的征候密切相关,可以使人融入自然,同时还具有协调人际关系的特殊功能。C.因为当代人认同传统节日的精神内涵,所以尊重其发展规律,才能真正实现传统节日的可持续发展。D.要实现传统节日文化再生与重建,就需要对传统节日重新定位,在传统节日中注入新的价值内涵。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不仅谈了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问题,也从多个角度阐述了其重要意义。B.弘扬传统节日文化,不仅可以改善人际关系,还可以有效抵制外来文化的渗透。C.传统节日创新既要考虑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关系,也要考虑节日的形式和载体。 D.既然传统节日文化具有延续性的特点,那么在时间和仪式等方面就要顺其自然。3.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A.端午节——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唐·权德舆)B.龙抬头——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唐·白居易)C.七夕节——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唐·罗隐)D.寒食节——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潮。(宋·王安石)4.材料一中提到,传统节日几千年来已经成为维系中国社会人际关系的重要感情纽带。请结合材料一,联系你熟识的某传统节日的相关习俗加以说明。5.在传统节日的内容和形式创新中,我们如何看待传统节日文化本身的价值和内涵?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答案】1.C2.D3.B4.①中秋节有品尝月饼的习俗。月饼是家人团圆的一大象征,家人团聚品尝月饼,能起到增进家人感情、促进家人和谐的作用。②中秋有赏月的习俗。月圆之夜,托月追思,能表达对亲人和故乡的思念之情以及美好的祝愿。(也可答其他传统节日,答出两点即可。)5.①在内容创新中,既要尊重传统节日的本真性,也要将时代的价值取向与节日的内涵和传统结合起来;②在形式创新中,要在真正了解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和价值的前提下,赋予节日形式以现代感。【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C.“才能真正实现传统节日的可持续发展”说法过于绝对。从材料二第二段“在节日里,人们重复的不仅仅是时间、仪式,而且还有认同感。它代表节日的核心价值和内涵,是最为重要的”可知,“当代人认同传统节日的精神内涵”只是“真正实现传统节日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并非唯一因素。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那么在时间和仪式等方面就要顺其自然”说法错误。从材料二第二段“传统节日中有一种文化的延续性。传统节日通过时间、仪式等概念上的重复性来传承传统价值观。在节日里,人们重复的不仅仅是时间、仪式,而且还有认同感。它代表节日的核心价值和内涵,是最为重要的。因此,在对传统节日的当代重建中,应该把我们时代的价值取向与节日内涵和传统结合起来,在挖掘节日现代内涵的基础上,应尊重节日的本真性,让节日按照其自然的发展规律,进行自然地调适和变迁,实现现代性的重建和转型”可知,传统节日文化的延续性,重点体现在其核心价值和内涵上;而 时间、仪式属于形式,在创新中也要融入现代因素,而不是顺其自然。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一的主要观点是“中国传统节日根源于中国古代的农耕文化”。A.表现的是节日里的美好祝愿,并没有关联中国古代的农耕文化。B.诗句是说在二月二节日里各种草菜都返青,和农耕有关。C.表现的是节日里的情感,并没有关联中国古代的农耕文化。D.表现的是节日里的情感,并没有关联中国古代的农耕文化。故选B。【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结合文中信息进行分析探究的能力。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结合自己对传统节日习俗的了解进行答题即可。材料一第二段“传统节日文化可以增强人与自然的交融,促进人与人的情感联系”明确观点后,举了具体的事例,“如清明万物复苏之期,人们户外踏青,感受大自然朝气蓬勃的生命力;重阳节时逢秋高气爽,人们登高远望,可在大自然里直抒胸臆”。因此解答时,选取自己熟识的传统节日的相关习俗加以说明即可。如中秋节,中秋是中国人团圆的节日,到这一天一家人尽可能团聚在一起,品尝月饼和各种瓜果,一起赏月。所吃月饼为圆形,象征着团圆,是家人团圆的一大象征,家人团聚品尝月饼,能起到增进家人感情、促进家人和谐的作用。而赏月则是借当日的圆月来寄托追思,表达对亲人和故乡的思念之情以及美好的祝愿。又如端午节,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端午节吃粽子,寄托了对古代贤人的追思。而佩戴茱萸、艾草等则是寄托了人们祈福辟邪的愿望。端午节南方有赛龙舟的习俗,代表着人们力争上游的追求。其他传统节日如春节、上元节、七夕节等也具有着丰富的内涵,也可以写这些节日。【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从材料二第三段“首先是节日形式上的创新。这也是旧传统的新形式,主要体现在外在形式上,比如节日产品、组织形式、节俗活动的创新,节日话语符号的变化等。其中,通过节日形式上的创新,赋予节日以现代感,增加节日的娱乐性尤为重要。当然,节日形式的创新不应该流于形式主义,其前提是应该真正了解传统节日文化的内涵” 可知,在形式创新中,要在真正了解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和价值的前提下,赋予节日形式以现代感。从材料二第三段“节日创新也可以体现在节日主题和公共价值等方面的创新。这需要将现代社会的理念和价值注入传统节日中,增加传统节日的新的内涵,挖掘并发展与节日的独特性相关的当代意义,使传统节日得到更广泛的传播。中国的节日要有中国式的表达,只有通过节日的创新,在传统的基础上加入现代的元素,才能让中国传统节日变得时尚起来,吸引更多人的目光”,第二段“在对传统节日的当代重建中,应该把我们时代的价值取向与节日内涵和传统结合起来,在挖掘节日现代内涵的基础上,应尊重节日的本真性,让节日按照其自然的发展规律,进行自然地调适和变迁,实现现代性的重建和转型”可知,在内容创新中,既要尊重传统节日的本真性,也要将时代的价值取向与节日的内涵和传统结合起来。(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默契林斤澜开春三月。站在镇上,听不见吆喝牲口下地的声音,也看不见土地苏醒,麦子返青。可是大家都起得早。商店的五间红漆门脸,还没有打开,大家都在后院走进走出。到东厢房倒一杯开水,围着炉子烤一烤窝窝头片。这时店堂里电话铃响,韩姐赶紧咽下一口干粮,嘴里说着:“我的,准是我的……”身子已经穿过院子,往店堂里一钻,不见了。“……你们把水车安上了?浇得上返青水了?那好呀!……怎么?坏了个牙轮?掏换掏换?……那可说不好,得跑一跑看,可是今天该我出车售货呀,……得,浇水要紧,随着就办,说话就跑……”韩姐还没有挂上电话,小孙已经走到院子北墙根,那里停着一辆平板三轮车。小孙掀开车上的苫布,一手还拿着窝窝头片,不慌不忙,一口口咬着。那眼睛却把车上的大包小捆,从布匹到针线,从毛主席著作到橡皮块儿,全部检点计算了,准备替班出车了。“孙姐,我替韩姐出车去。”说话的是高个子大聪。她年纪最小,个子却最高,又挺直,又水灵。小孙正在心里计数,她只望着大聪,摇了摇头。大聪也不再多说,挺挺的往店堂走去。只听得劈啪声响,大聪在领头掸土扫地,准备开门了。农忙时节,商店的后院,大家早早起来,走进走出,好像不过是喝口水,吃点干粮。可是细细一看,人人都在留神着,准备着,一声号令,立刻投入战斗。韩姐,小孙,大聪,是店里百货组的售货员。她们三个人中间,如果细细看起来,又有一种十分动人的东西。听说那赛球的运动场上,一号一起跑,二号就知道悄悄地插到哪个方向去接应,三号立刻张手跺脚,堵住哪一路,……这叫作“默契”。 春日天还短,黄昏时分,起了一阵风,呜呜叫着奔过田野,卷起黄沙滚滚,扑面如同猫爪抓挠。这北国的春风,就是这般威势。小孙蹬着三轮,逆风往镇上走。她离座站起来,加劲往前蹬。短头发倒卷上去,汗珠子顺流而下。她可是腿不乱,脚不停,一声气也不吭,只顾一步步往前蹬。忽然背后哧啦声响,一辆自行车冲了上来,只见韩姐弓着腰,跟趴在车把上一样。头上脸上肩膀上,黄霜霜的一层尘土,她扭头盯着小孙,哈哈一笑。一张花脸,一嘴白牙。那笑声又比早起更加沙哑。小孙明白了,生产队的“水车牙轮”已经解决了。韩姐跳下车子,抽出一只手,推着三轮前进。小孙叫道:“你快走吧,今晚盘货。”对呀,盘货!售货员都知道,这是繁重的工作呀。百货组,只扔下个大聪看家呀。韩姐“得”的一声,又跳上车子,伏着腰身,往风沙里冲去。小孙又离座加劲,一步步往前蹬。忽然又是哧啦声响,原来韩姐掉转了车头,顺着风,箭一般奔了回来,哑嗓使劲叫道:“拐弯的时候,往麦地里瞧没有?”“怎么了?”“我怎么觉着地里白花花的呢?一心撵你,没顾上细看。”“我也没细看……是有些白花花的……那是黄沙吧?”“那里没有沙荒地呀?不都是二队的高产黑土田吗?”“呀!”小孙寻思着道,“他们刚买了碳酸氢铵,还不少呢,像是五千斤。”“要都在明面上撒着,可不都白糟践了。”夜色朦胧,风怒号,土惊飞。两双亮晶晶的眼睛,对望了一眼,如同电闪,差不多同声叫道:“你快去。”“你快回。”韩姐借着风势,真个一溜烟般跑了。小孙爽性跳下三轮,一手扶车把,一手拽车座,埋着头,努着腰,一步一个劲。等到推回镇上,摸黑拐进商店后院,衬衣早已贴在脊梁上了。可她只是拿上毛巾,把短头发上、蓝布衣服青布鞋上的尘土掸了几掸,就悄悄走进店堂。店堂里灯明火亮,百货组、布匹组、文具组,上架下柜,清点归置,算盘珠子得得响着。小孙悄悄走到百货架子跟前,伸手去数玻璃杯。大聪猛回头,吃惊叫道:“孙姐,是你呀。”小孙怏怏地把韩姐半道发现化肥问题、折回二队去的事说了说。大聪想了想,说道:“早起三队也来拉碳酸氢铵来着,我给仓库开的条,也是五千斤。”“告诉他们不能明使没有?”大聪摇了摇头:“我忙着……”“得刨沟。得着土埋上。” “详细的,我也说不全面呀……”“韩姐回来,你们俩盘货。”说着悄悄退出灯明火亮的店堂。可是料想不到,结果是韩姐和小孙一同回来的。原来二队和三队,对这一号化肥的性能,都不大熟悉。又都不很相信售货员说的道理,这两个售货员就寻思:办事要办彻底。离了生产队,都奔公社反映去了。她们在公社里碰了头,公社书记很重视这个情况,立刻派人下去。她们两个才一同骑上车,乘着北国的春风,回到商店里了。店堂里明灯盏盏,大聪又钻到哪里去了呢?两人会心一笑,悄悄走到后院,走进东厢房。果然,炉子上热着两个银亮的饭盒。饭盒上边,齐头并脑两双筷子。韩姐和小孙立刻矮挫了半截身子,坐在炉边的小凳子上边了。那大聪呢,挺挺地靠墙站着,水灵灵地站着,笑吟吟地站着。(有删改)文本二:中国有句话叫“尺水兴波”,就是“咫尺应须论万里”的意思,指的是短篇小说叙述上的“由小见大”。就这么点水,和这么点泥。要是凑合的话,就凑合了呗。要是和出来还要“兴波”,兴起来还要“论万里”,只好去讲究“空白”了。空白是一种艺术手段。这手段在我们祖国发挥得淋漓尽致。请看空空舞台,随手是门是窗,随步是山是水。空间和时间都因无为有,所以无限。国画更加明显,不但花木无根,群山都可以不落地。画家把构图构思,直接叫做“布白”。书法是中国特有的艺术,什么“计白当黑”,“字在字外”,也就是音响上“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意思。小说不论大小,也都得留够空白。“空白”究竟有些什么好处?有说是省略。省略当然是要紧的,好的赖的全堆上去,那还算什么本事呢?但“空白”的奥妙不仅仅在这里。“此处无声胜有声”“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这就不在省略的范围里了。留得好的“空白”,留给读者的是想象。白纸黑字触发了感情,感情引到一个缺口,缺口外边是空白。到此什么也不管了,任凭读者去海阔天空,鱼跃鸟飞。(节选自林斤澜的《谈“叙述”》)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小孙、大聪准备替韩姐出车卖货,结尾大聪悄悄准备晚饭等多个情节,都表现了三人之间的默契。B.大聪在领头掸土扫地,准备开门时,发出“劈啪”的声响,这是她在发泄自己好意被拒绝后的不满情绪。C.“店堂里灯明火亮”“算盘珠子得得响着”,这两处描写分别调动听觉与视觉来表现盘货时的繁忙和紧张。D. 文章结尾交代了韩姐和小孙都到公社反映情况,体现了二人之间的默契和面对工作错误时及时改错的态度。7.下列对文本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就这么点水,和这么点泥”,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形象表现了短篇小说篇幅短小的文体特点。B.空白作为一种艺术手段,被广泛运用到戏曲、书法、绘画等艺术门类中,在各地被发挥得淋漓尽致。C.“省略”是重要的文学叙事策略,叙述中无论好的坏的内容都可以省略,其范围比“空白”大得多。D.鲁迅写人死,不写死样:写杀头,避开行刑;写人发疯,也只写疯眼看世界……这些都属于“空白”。8.赏析文本一中画线部分的语言特点及其表达效果。9.文本二中的“尺水兴波”具体指什么?请结合文本一做简要分析。【答案】6.A7.D8.①使用比喻修辞。“一溜烟”形容人跑得快,以人物动作,烘托人物形象。②采用短句,简洁明快,富有节奏感,几个动词的运用表现了动作的连贯性,生动写出了人物在大风天里艰难推车的景象,表现了人物热心为公的工作热情。9.①文本一在叙述上体现了“由小见大”的特点。小说通过截取乡村商店售货员韩姐、小孙、大聪三人日常工作的片段,赞扬了普通劳动者身上散发的对工作的热忱、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以及同伴之间的互助与关爱,是一首劳动者的赞歌。②文本一中运用“空白”的表现手法,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引发读者的思考。如小说中对大聪独自盘货的辛苦,给姐姐们准备饭菜的过程只字未提,但店堂里明灯,炉上的饭盒,都会勾起读者无尽的想象,感受劳动者之间的关爱,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B.“这是她在发泄自己好意被拒绝后的不满情绪”理解有误,大聪心中没有不满情绪,这显示了大聪干活的麻利。C.“分别调动听觉与视觉”错误,“店堂里灯明火亮”是视觉,“算盘珠子得得响着”是听觉,应该是“分别调动视觉与听觉”。D.“面对工作错误时及时改错的态度”错误,结合“二队和三队,对这一号化肥的性能,都不大熟悉。又都不很相信售货员说的道理,这两个售货员就寻思:办事要办彻底。离了生产队,都奔公社反映去了”可知,此处是表现了了她们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故选A。【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A.“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错误,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表现了短篇小说篇幅短小的文体特点。空白作为一种艺术手段,被广泛运用到戏曲、书法、绘画等艺术门类中,在各地被发挥得淋漓尽致。B.“在各地被发挥得淋漓尽致”错误,原文为“在我们祖国发挥得淋漓尽致”,选项曲解文意。C.“叙述中无论好的坏的内容都可以省略,其范围比‘空白’大得多”错误,曲解文意,原文的意思是“该省则省,不能好的坏的都堆上”,而不是“好的坏的内容都可以‘省略’”;根据原文意思,两者的差别不在范围上,应该说“空白”比“省略”艺术层次更高,所以“其范围比‘空白’大得多”不对。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句子语言特点及其表达效果的分析能力。划线句子的语言运用非常具有特色,比如其中写“真个一溜烟般跑了”,用比喻修辞把人物往回赶路的情形比喻为“一溜烟”,生动形象呈现出韩姐为告诉农民用错化肥的焦急心情及负责任的工作态度;同时这一句中都用短句连缀,既让描述简洁明快,又让描述富有节奏感;“跳”“扶”“拽”“埋”“努”等动词,生动形象显示出推车动作与状态,以连续的动作从而让读者犹如感同身受,增加了读者的阅读代入感,突出表现了人物内在的精神境界,全心全意为人民,公而忘私;文句综合写出了当时风力之大,正是在这样的恶劣的环境中,小孙和韩姐仍不辞辛苦为生产队的事奔波,从中可体现出二人热心为公的特点,文段描写烘托了人物形象。【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文本二是林斤澜先生对于创作的感受,所谓“尺水兴波”,就是以小见大。通过阅读文本一,可以体会到作者“以小见大”创作特点。比如文本一中并没有描写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只是通过截取乡村商店售货员韩姐、小孙、大聪三人日常工作的片段,如扫地、盘货、开门等,看似平常的活动,但其中都蕴含着劳动者积极负责的工作热忱,而小孙和韩姐因为路上看见生产队没能正确的使用化肥,虽然并非在自己的工作范围之内,但她们仍不辞劳苦的上下奔波,最后终于很好的解决了问题,正是通过这一系列小事的描写,作者赞扬了普通劳动者身上散发的对工作的热忱、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同时,小说结尾“果然,炉子上热着两个银亮的饭盒。饭盒上边,齐头并脑两双筷子。……那大聪呢,挺挺地靠墙站着,水灵灵地站着,笑吟吟地站着”,则是歌颂了劳动者之间互助与关爱。真正体现了以小见大的特点。文本二中还提到“空白”这一表现手法的作用,而文本一对大聪独自盘货的辛苦,给姐姐们准备饭菜的过程只字未提,这些叙述的“空白”非但没有让小说的叙述显得叙述不清,而且通过“店堂里明灯盏盏……炉子上热着两个银亮的饭盒。饭盒上边,齐头并脑两双筷子”,勾起读者无尽的想象,让读者在想象中完善了小说的情节,也让读者对劳动者之间的关爱有了更加强烈的感受,从而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八年,伐陆浑戎,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对曰:“在德不在鼎。”庄王曰:“子无阻九鼎!楚国折钩之喙,足以为九鼎。”王孙满曰:“呜呼!君王其忘之乎?昔虞夏之盛,远方皆至,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桀有乱德,鼎迁于殷,载祀六百。殷纣暴虐,鼎迁于周。德之休明,虽小必重;其奸回昏乱,虽大必轻。昔成王定鼎于郏鄢,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楚王乃归。十六年,伐陈,杀夏征舒。征舒弑其君,故诛之也。已破陈,即县之。群臣皆贺,申叔时使齐来,不贺。王问,对曰:“鄙语曰牵牛径人田田主取其牛径者则不直矣取之牛不亦甚乎且王以陈之乱而率诸侯伐之以义伐之而贪其县亦何以复令于天下!”庄王乃复国陈后。十七年春,楚庄王围郑,三月克之。入自皇门,郑伯肉袒牵羊以逆,曰:“孤不天,不能事君,君用怀怒,以及敝邑,孤之罪也。敢不惟命是听!宾之南海,若以臣妾赐诸侯,亦惟命是听。若君不忘厉、宣、桓、武,不绝其社稷,使改事君,孤之愿也,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楚群臣曰:“王勿许。”庄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庸可绝乎!”庄王自手旗,左右麾军,引兵去三十里而舍,遂许之平。潘尪入盟,子良出质。夏六月,晋救郑,与楚战,大败晋师河上,遂至衡雍而归。二十年,围宋,以杀楚使也。围宋五月,城中食尽,宋华元出告以情。庄王曰:“君子哉!”遂罢兵去。(节选自《史记•楚世家》)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鄙语曰/牵牛径人田/田主取其牛/径者则不直矣/取之牛不亦甚乎/且王以陈之乱/而率诸侯/伐之以义/伐之而贪其县/亦何以复令于天下/B.鄙语曰/牵牛径人田/田主取其牛径者/则不直矣/取之牛不亦甚乎/且王以陈之乱而率诸侯伐之/以义伐之/而贪其县/亦何以复令于天下/C.鄙语曰/牵牛径人田/田主取其牛径者/则不直矣/取之牛不亦甚乎/且王以陈之乱/而率诸侯伐之/以义伐之/而贪其县/亦何以复令于天下/D.鄙语曰/牵牛径人田/田主取其牛/径者则不直矣/取之牛不亦甚乎/且王以陈之乱而率诸侯伐之/以义伐之而贪其县/亦何以复令于天下/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戎”是古代中原王朝对北部地区少数民族的统称,“陆浑戎”即来自中原北方陆浑的少数民族部落。B.“虞夏”指有虞氏之世和夏代。有虞氏是远古部落名,舜是虞代最后一位统治者,称“虞舜”,相传舜禅位禹,夏代由此开始,称为“夏禹”。。 C.“肉袒牵羊”是古代战败投降的一种仪式。“肉袒”指脱去上衣,露出肢体,以示降服或谢罪。“牵羊”指牵着羊,表示犒劳军队。D.“质”是“质子”,是古代君主为表示诚意与妥协,派往敌方或他国去的人质,多为王子或世子等贵族。’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楚庄王胸有大志,意属天下。他借问鼎之机,向王孙满示威。王孙满告诫他君临天下要重德,并借天命之名使楚庄王知难而退。B.楚庄王善于纳谏,过而能改。他攻灭陈国,令其成为楚国的一个县。后来他听从申叔时的劝谏,将陈国政权还给陈君的后裔。C.楚庄王重视道义,言而有信。他力排众议,接受郑伯的投降,亲自指挥军队后退三十里而驻扎,并与郑国订立平等和平条约。D.楚庄王宅心仁厚,不为已甚。他敬重郑伯的谦卑诚恳,断定他深受人民爱戴,故不灭其国;他赞赏华元为民请命,故退兵离开宋国。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子无阻九鼎!楚国折钩之喙,足以为九鼎。(2)孤不天,不能事君,君用怀怒,以及敝邑,孤之罪也。敢不惟命是听!14.王孙满是如何说服楚庄王退兵的?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答案】10.D11.A12.C13.(1)你不要倚仗九鼎!楚国只要销毁刀剑上的刃尖便可以铸成九鼎。(2)我不为上天所保佑,不能侍奉您,您因此发怒,来到我国,这是我的罪过。我怎敢不听从您的命令呢!14.①以桀、殷纣王的例子说明统治天下在于道德而不在于鼎的道理。②借天命之名告诫楚庄王周朝的威严不可侵犯。【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俗语说,牵着牛笔直地走到人家田里,田的主人抢走了牛,牵牛走入人家田里确实不对,但抢走牛不也太过分了吗?况且庄王您是因为陈国动乱才率领诸侯们攻伐它,明明是有理攻伐它,但贪婪地把它划归为自己的一个县,这怎么能在天下发布命令呢!根据句意分析,“则不直矣”的主语是“径者”,要连在一起,不能断开,排除BC。后面“率诸侯”所做的事是“伐之”,要连在一起;且“以义”为介词短语,修饰后面的动词“伐” ,故应在第一个“伐之”后断开,排除A。故选D。【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A.“‘戎’是古代中原王朝对北部地区少数民族的统称”“即来自中原北方陆浑的少数民族部落”说法错误。“戎”是中原王朝对西方少数民族的统称,“陆浑戎”来自中原的西北部。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并与郑国订立平等和平条约”说法错误,原文有“子良出质”一句,楚庄王已接受了郑伯的投降,胜负已定,已无“平等”可言。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语句翻译的能力。(1)“阻”,恃、倚仗;“折”,折断,此处意译为销毁;“喙”,鸟、兽的嘴,此处意译为刃尖;“以为”,以(之)为,把……制成。(2)“事”,侍奉;“用”,因为;“及”,到;“惟……是”,宾语前置句;“听”,听从。【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从文中“在德不在鼎”“呜呼!君王其忘之乎?昔虞夏之盛,远方皆至,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桀有乱德,鼎迁于殷,载祀六百。殷纣暴虐,鼎迁于周。德之休明,虽小必重;其奸回昏乱,虽大必轻。昔成王定鼎于郏鄢,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可知,面对楚王觊觎周朝的统治,王孙满告诉楚王统治的基础在于道德而不在于鼎,然后以桀、殷纣王的例子说明统治天下在于道德而不在于鼎的道理。同时“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可以看出,王孙满借天命之名告诫楚庄王周朝的威严不可侵犯。参考译文:八年,楚国讨伐陆浑戎,到达洛阳,在周都郊外阅兵。周定王派王孙满犒劳楚王。楚王向王孙满询问鼎的大小轻重,王孙满回答说:“统治国家在于道德不在于宝鼎。”庄王说:“你不要倚仗九鼎!楚国只要销毁刀剑上的刃尖便可以铸成九鼎。”王孙满说:“哎!君王忘记这些了吗?过去虞夏昌盛时,边远的 国家都来朝贡,让九州的长官进贡金属,铸成九鼎,其上绘了许多山川物体,各种怪异之物都具备,好让百姓知道怪异为害情况。桀道德败坏,鼎便被迁到殷朝,殷延续了六百年。殷纣王残暴狂虐,鼎又被迁到周朝。如果天子道德美好,鼎虽然很小却重得移不动;如果天子道德败坏,鼎即使再重也容易移动。过去,周成王把九鼎安置在郏鄢,占卜说可以传世三十代,立国七百年,这是上天的意旨。如今周王室虽然衰微,但上天的意旨没有改变。问鼎轻重,确实不可以啊。”楚王才撤军回国。十六年,楚国讨伐陈国,杀了夏征舒。因为征舒杀死了自己的国君,所以楚国杀死了他。攻下陈国后,楚国就把它划作自己的县。群臣都庆贺胜利,只有申叔时刚从齐国出使归来不庆贺。庄王问他为什么,申叔时回答说:“俗语说,牵着牛笔直地走到人家田里,田的主人抢走了牛,牵牛走入人家田里确实不对,但抢走牛不也太过分了吗?当然,庄王您是因为陈国动乱才率领诸侯们攻伐它,明明是有理攻伐它,但贪婪地把它划归为自己的一个县,这怎么能在天下发布命令呢!”庄王于是又恢复了陈国后代的地位。十七年,春天,楚庄王包围了郑国,三个月攻下它。从皇门进入郑都,郑伯脱去上衣露出胳膊牵着羊迎接庄王说:“我不为上天所保佑,不能侍奉您,您因此发怒,来到我国,这是我的罪过。我怎敢不听从您的命令呢!您把我遗弃到南海吧,或者把我当奴隶赏赐给诸侯,我也唯命是听。假若您不忘记周厉王、宣王、郑桓公、武公,不断绝他们国家的祭祀,让我侍奉您,这是我的心愿,我也不敢有如此的奢望。只是大胆地向您表白一下。”楚国的大臣们都说:“君王不要答应他,”庄王说:“郑国君能这样谦卑,就一定能任用自己的百姓,怎么可以断绝他的祭祀呢!”说完,庄王亲自举起军旗,左右的人指挥军队,率军退后三十里驻扎下来,于是答应与郑国国君讲和。郑大夫潘尫来订立盟约,子良到楚国当人质。夏季六月,晋国救助郑国,与楚国大战,在黄河畔楚国大败晋军,楚国一直打到衡雍才回国。二十年,楚国包围了宋都,因为宋国杀死了楚国使者。楚国包围宋五个月之久,都城内粮食吃尽,宋国的华元出城向楚军讲明实情,庄王说:“这是君子啊!”于是撤军离去。(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摸鱼儿(并序)辛弃疾淳熙己亥,自湖北漕①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长门事②,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③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④,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注释】①湖北漕:荆湖北路掌管钱粮的转运副使。淳熙六年(1179),辛弃疾从湖北调任湖南转运副使,甚失其愿。②长门事:长门,汉宫名,陈皇后失宠后幽居之所。她请司马相如写《长门赋》,借此望汉武帝回心转意。③ 玉环飞燕:杨玉环,唐玄宗的爱妃,后被赐死;赵飞燕,汉成帝的皇后,后被废黜而自尽。④危栏:高处的栏杆。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片写暮春时节作者惜春、怨春、留春的复杂情感,既有时光之惜,又有身世之叹。B.“算只有殷勤”三句,写飞舞柳絮让词人不胜烦扰,更增添了内心的惆怅与无奈。C.词人以陈皇后遭妒失宠自比,暗示自己遭受排挤、不被重用,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D.本词以景结情,“斜阳”“烟柳”营造的暮色苍茫之景,寄寓深沉的意味,含蓄隽永。16.请结合全词内容,简要分析词人“休去倚危栏”原因。【答案】15.B16.①因为那快要落山的斜阳,正照着被暮霭笼罩着的杨柳,远远望去是一片迷蒙,暗示艰难国运,使人见景伤情,忧国伤时。②因为作者渴望收复失地,建功立业,但忠而见疑,不被重用,人生已如落日西沉,青春不再,会让人心生悲凉,有壮志难酬之感。【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B.“写飞舞的柳絮让词人不胜烦扰,更增添了内心的惆怅与无奈”错误,这三句实际是作者以蜘蛛自比,希望结网留住春光。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的能力。“闲愁最苦”,这里说的“闲愁”不是日常生活中的清闲之愁,而是远大抱负无法施展之愁。这种精神上的闲愁是最令人痛苦的。在这样的痛苦中“休去倚危栏”——不要去倚靠高高的栏干遥望远方,用这样的方法来排解郁闷,只能适得其反,因为你看到的是“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的景象。“斜阳”“烟柳”等景物,在古代诗词中常常是令人肝肠寸断的意象。词人以此作结,既抒触景伤怀,更加悲苦之情,又喻南宋日薄西山、前途渺茫之势。前人评说:宋孝宗读辛弃疾的这首词,见“斜阳”“烟柳”之句,颇不悦。可见这首词流露出来的对国势、对朝廷的担忧、怨愤之情是何等强烈感人。此时辛弃疾已是不惑之年。北伐中原,收复失地,是辛弃疾一生都在追求的志向,但他的主张始终不被南宋朝廷采纳。他长期担任一些远离战事的闲职,抗金杀敌、收拾山河的抱负无法施展。岁月流逝,志士空老,辛弃疾为此痛心不已。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中用清新隽永的语言,细致贴切地描绘出一幅明艳生动的春光图。(2)黄庭坚的《登快阁》一诗巧用典故,其中“_______”化用“伯牙绝弦”的故事,“______”化用阮籍青白眼的故事。(3)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四)》中,“_______,_______”两句使用比兴的手法引出对社会人生的无限感慨。【答案】①.小楼一夜听春雨②.深巷明早卖杏花③.朱弦已为佳人绝④.青眼聊因美酒横⑤.泻水置平地⑥.各自东西南北流【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弦、聊、泻、置。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一)语文文字运用Ⅰ(本题共三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破除迷信、反对伪科学,无疑是一项长期、复杂而又艰巨的任务。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公民科学素养的提升,一些迷信活动又披上了时鲜热门的科学外衣,①出现在人们视线中。如有一个声称能够算命、测运势的电子罗盘,尽管用上了APP、互联网等工具,却改变不了伪科学的本质。类似蹭热门科学的事件,在我们的生活中②。如果伪科学、封建迷信活动仅止步于娱乐、心理安慰,尚且为祸不烈。伪科学最大的危害就在于探寻客观世界规律的科学与不可认知论相糅合,伤害人们的科学思维方式。科学思维追求严谨求实的精神,科学思维主张从实际出发,探求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而伪科学往往借助科学的旗号,先入为主地确立观点,再③地寻求“证明”。通俗地说,科学是瞄准靶心再射箭,而伪科学则是先射箭再画上靶心。想要破除伪科学,就必须让公众知晓射箭的规则——科学的思维方式。尽管伪科学、封建迷信活动看起来仍有一定生存的土壤,但我相信,假以时日,随着公众科学素养的提升、科学思维方式的确立,它们终会被驱除出去。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改变原意。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18.①改头换面②屡见不鲜③牵强附会19.伪科学最大的危害就在于把探寻客观世界规律的科学与不可认知论相糅合,损害人们的科学思维方式。20.比喻:将科学比作“瞄准靶心再射箭”,伪科学比作“先射箭再画上靶心”,生动地说明了科学思维严谨求实,从实际出发探求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伪科学先入为主地确立观点再牵强附会地给予解释的特点,通俗易懂。【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①处,一些迷信活动又披上了时鲜热门的科学外衣,说明它们改变了外表来迷惑人们,可填“改头换面”。改头换面:原指人的容貌发生了改变。现多比喻只改外表和形式,内容实质不变。第②处,语境指蹭热门科学的事件还有很多,可填“屡见不鲜”。屡见不鲜:意为常常见到,并不新奇。第③处,伪科学借助科学的旗号,先入为主地确立观点,再勉强地证明自己正确,可填“牵强附会”。牵强附会:意为把没有某种意义的事物硬说成有,也指把不相关联的事物强拉在一起,混为一谈。【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语病有:搭配不当,“伤害人们的科学思维方式”中,“伤害”与“方式”动宾搭配不当,“伤害”可改为“损害”。成分残缺,“探寻客观世界规律的科学与不可认知论相糅合”缺少介词“把”,应为“把……相糅合”。故可修改为:伪科学最大的危害就在于把探寻客观世界规律的科学与不可认知论相糅合,损害人们的科学思维方式。【20题详解】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科学是瞄准靶心再射箭,而伪科学则是先射箭再画上靶心”运用了比喻手法,将科学比作“瞄准靶心再射箭”,伪科学比作“先射箭再画上靶心”,结合上文对二者的描述,“科学思维追求严谨求实的精神,科学思维主张从实际出发,探求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而伪科学往往借助科学的旗号,先入为主地确立观点,再……地寻求‘证明’”可知,这两个比喻生动地说明了科学思维严谨求实,从实际出发探求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伪科学先入为主地确立观点再牵强附会地给予解释的特点。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地解释了科学与伪科学的区别,化繁为简,生动形象。(二)语文文字运用Ⅱ(本题共两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今天,更快的社会工作生活节奏带来的各方面压力,_____①____。记忆功能对于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都至关重要,____②_____,一直是科学家和大众所关心的热点问题。然而,目前没有一种药物能提升神经突触的连接并改善记忆。在这一前提下,科学家倡导的生活方式干预,如科学运动,实质上是通过对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激活我们机体本身,达到改善脑功能的目的。近年来,科学家聚焦“运动因子”,即机体在运动后释放的一类细胞因子或代谢物等分子。通过分析这些运动因子和记忆功能的机制,有望在不久的未来,通过定量评估机体内不同运动因子的水平,预测或是评估运动干预的脑健康功效,进而指导个体调整运动方案和强度,_____③____,促进记忆力的发展。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2.下列句子中的“机制”和文中画横线处的“机制”,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抗疫斗争,暴露出我国在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等方面存在一些短板,警示我们养成文明的卫生习惯是何其重要。B.宇宙神秘非常,它有典雅的事实,错综的关系,微妙的机制。C.科学家对陕西山阳盆地恐龙化石开展了系统性研究,提出了一种恐龙灭绝可能的新机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研究团队在光感知促进脑发育的神经机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答案】21.①影响了我们的记忆功能②如何有效促进记忆力③从而实现科学运动22.D【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处,依据上文可知,本空应填各方面压力带来的结果,再依据下文“记忆功能对于”可知,是影响了“记忆更能”,故可填“影响了我们的记忆功能”之类的句子。第二处,依据下文“目前没有一种药物能提升神经突触的连接并改善记忆”可知,“所关心的热点问题”的与“促进记忆力”有关,故可填“如何有效促进记忆力”之类的句子。第三处,依据上文“科学家倡导的生活方式干预,如科学运动……达到改善脑功能的目的”可知,本处是在讲“指导个体调整运动方案和强度”的直接目的,故可填“从而实现科学运动”之类的句子。【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在文中含义的能力。文中画横线处的“机制”指的是机体的构造、功能和相互关系。A.是泛指一个工作系统的组织或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 B.C两项指的是某些自然现象的物理、化学规律;D.指的是机体的构造、功能和相互关系。故选D。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党的二十大报告寄语青年:“青年强,则国家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祖国的繁荣富强,为青年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青年人的努力奋斗更会助力祖国的伟大复兴。请以“国家兴,青年强”为主题,结合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选准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答案】例文:胸怀家国梦想,谱就奋斗华章梁任公百年前的《少年中国说》中写道,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这是不变的真理。一代一代的青年人,牢记着国家使命,去奔走,去呐喊,去拼搏,敢担当不畏难,用青春和热血谱写了奋斗的华章。青年、国家、时代,是形影相随的铁三角,是彼此助推的浪涛。这个时代,就是你的背景,我们这一代青年人将在此寻找奋斗与发展的坐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一代人也有一代人的奋斗理想。青春向往最美好的未来,期待更丰盈的人生。凡是过往、皆为序章。老一辈的丰功伟绩,早已成为你我奋斗的基石。从枪杆子打天下,到打开国门看天下,再到敞开胸怀迎天下,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我们都是怀揣着梦想走来的,我们仍要坚定地走下去。请记住,唯有时代,取之无禁,用之不竭,容得下我们最大的梦想。祖辈父辈的逐梦路上,饭盒里何来超级稻,绿皮车哪能开到350,日记本里何曾有过“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在这个伟大的时代,精彩和发展被充分共享。我们的脚步,注定写下未来的历史。青年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个体生命与恢弘时代的连结,让我们的生命,有着无比的深度与广度、无限的活力与潜力。网上一段评论很打动人:“80后如今已是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正年轻,也正老去,他们生时,祖国刚灿烂,他们长大了,祖国正辉煌。” 从百年前被船坚炮利打开国门的屈辱,到后来陷入四分五裂内战不止的颠沛流离,再到建国后一穷二白勒紧裤腰带支援建设,无论是80后还是70后、90后、甚至00后,当把个人的成长放置在行进中的中国这个大背景下,就能体会到我们能身处这个时代节点的幸运和不易。前景可待,未来可期。行进中的中国,给了我们青年最大的底气。当我们看到“天眼”探空、“蛟龙”探海、粒子“探微”,当我们听到西方人不得不承认“世界的未来在东方”,肯定会自豪、会骄傲。当我们一次次成功打卡既定目标,当中国依然是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当海归不断回到中国创业淘金,当我们所有人都牢记握指成拳,时与势就在中国,机遇就在中国。如今00后成为新新青年登场,一代代青年人充满力量,在青春的赛道上奋斗奔跑,为中国注入强大力量,这便是我们为之奋斗的中国,也是最好的中国。 你选择了这个时代,才有了属于这个时代的精彩。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材料第一段引用习总书记的话,阐明青年与国家的紧密联系,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代表了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希望。材料第二段以二十大报告寄语青年的内容,意在表明青年生逢盛世,有广阔的人生舞台,因此有无限的动力和希望。“国家兴,青年强”是作文主题,因此,应该紧扣“青年”与“国家”“时代”的关系来谈,广大青年应该与时俱进、奋斗进取,展现新时代青年青春洋溢、风华正茂的昂扬之姿。在思想和行动上,与国家保持一致,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行文构思时,可以把“热血青春奉献中国”作为全文的中心论点,先论述美好的青春是用来奋斗的,青年一代肩负时代使命,个人发展关系着民族和国家的未来;然后从青年人自身角度出发,论述青春时代理应把人生价值的实现与民族的进步和发展紧密联系起来,把自己个体的力量融入青年大集体,融入时代发展的潮流;最后升华主题,新时代青年要传承奋斗精神,坚定强国有我的信念,勇担民族重任,激扬青春之光,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永远保持奋进的姿态,用奋斗拥抱时代,用青春之火点燃未来。论证过程可采用总分总的结构,运用典型例证和引证的方法。立意:1.奔跑青春赛道,助力民族复兴。2.让青春在奋斗中闪光。 3.胸怀家国梦想,谱就奋斗华章。4.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重庆市北碚区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天津市南仓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重庆市第八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物理二模试题(Word版附解析)
重庆市第八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英语二模试题(Word版附解析)
重庆市南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三模(第九次)试题(Word版附解析)
重庆市八中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下学期全真模拟试题(Word版附解析)
重庆市南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英语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重庆市南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英语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重庆市南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考 - 模拟考试
发布时间:2023-09-02 14:10:01
页数:20
价格:¥3
大小:51.95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