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江西省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5月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9

2/19

剩余17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江西省高一5月联考语文试卷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城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必修下册第一至第六单元。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中医药是中华民族原创的医学科学,是中华文明的杰出代表,数千年来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医古籍是中医药传承精华的源头活水,也是中医药守正创新的核心资源。目前,我国中医古籍“家底”尚不明晰,有的保存不善,有的散落民间,有的流失海外。这些稀世珍品若有损毁,不仅是祖国医学的损失,也是中华文化的损失。因此,推进中医古籍工作,把祖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对于赓续中华文脉、弘扬民族精神、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中医古籍承载着中华文化的基因,流淌着中华文化的血液,蕴藏着中华民族的哲学思想和生存智慧。我国现存中医古籍在全部古籍中占有很大比重,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例如,中医药学不仅在理论上继承了“天人合一”的思想,而且在实践中发展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将顺应自然、和合共生等理念运用到具体诊疗中,提倡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坚持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同时,中医药学提出“医乃仁术”“大医精诚”“人命至重”等观念,体现了中华民族厚德载物、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因此,加强中医古籍保护和利用,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有利于坚定中国人的文化自信。中医古籍是中医学术体系和原创思维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防病治病经验的宝库,也是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根基。例如,青蒿素的问世,就是从中医古籍中得到的启示。屠呦呦在翻阅古籍《肘后备急方》时,看到“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记述获得灵感,成功提取出青蒿素,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又如《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温病论》等古籍中,蕴藏着大量防治疫病的经典方剂。在新时代防治疫病过程中,我国通过临床筛选出的“三药三方”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清肺排毒汤、化湿败毒方、宣肺败毒方三个方剂,都是由古代经典名方化裁而来。因此,加强中医古籍保护和利 用,有利于充分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也有利于推动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更好结合。中医药学包含着丰富的健康养生理念和实践经验,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瑰宝,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我们要坚持古为今用,加强古典医籍精华的梳理和挖掘,让中医古籍“活”起来,使之与现代健康理念相融相通,更好地护佑人民健康,为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摘编自白剑峰《让中医古籍焕发新光彩》)材料二:今年是青蒿素问世50周年。青蒿素是重要的抗疟药物,曾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为全球抗疟事业作出巨大贡献。屠呦呦,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在抗疟药物研发的道路上,默默耕耘了半个多世纪,为人类健康和中医药科技创新作出重大贡献。“青蒿素是人类征服疟疾进程中的一小步,是中国传统医药献给世界的一份礼物。”屠呦呦这样说。20世纪60年代,由于疟原虫对奎宁类药物产生抗药性,全世界面临着一道难题:必须寻找有效的抗疟新药。1969年,屠呦呦接受了国家疟疾防治研究项目“523”办公室的研究任务,被任命为中医研究院中药抗疟研究组组长。广泛收集整理历代医籍,先后进行了300余次筛选实验,课题组确定了以中药青蒿为主的研究方向。但实验结果显示,青蒿提取物对鼠疟原虫的抑制率只有12%-40%。屠呦呦最终改用沸点较低的乙醚进行实验,用乙醚堤取青蒿素。经历多次失败后,屠呦呦团队最终于1972年发现了青蒿素。青蒿素的提取,只是第一步。屠呦呦团队先后与中国科学院等单位协作,用X——衍射方法确定了青蒿素的立体结构。1992年,屠呦呦团队又发明出抗疟疗效更好的双氢青蒿素。那时,我国科研条件比较落后。面对艰巨的科研任务,屠呦呦坚定地说“没有行不行,只有肯不肯坚持”。翻阅古籍,寻找方药,拜访老中医,屠呦呦汇集编写了640余种治疗疟疾的中药单秘验方集。380多次实验、190多个样品、2000多张卡片,凝聚了她和团队的心血……进行临床试验,需要大量的青蒿乙醚提取物。实验室和楼道里到处弥漫着刺鼻的乙醚味道,一些人出现头晕眼胀等症状,但大家都顾不上太多。一片丹心,报效祖国。“当初接受任务,屠呦呦始于责任和担当”,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研究员廖福龙说。2015年,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17年,她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9年,被授予“共和国勋章”。 2021年6月,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中国通过消除疟疾认证。“得知这一消息后,屠老师先是特别高兴,紧接着就问,还有哪些国家没有消除疟疾?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回忆起这一细节,同事对屠呦呦非常钦佩。(摘自杨彦帆《让青蒿素更好地造福人类》)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华夏民族发明创造的医学科学中医药,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兴旺作出了重要贡献,其守正创新的核心资源是中医古籍。B.当前相关工作者没有保护、传承和发展好中医古籍,导致中医古籍有的散落民间、有的流失海外,甚至连“家底”都不清楚。C.屠呦呦及其团队提取青蒿素后又发明出双氢青蒿素,为人类的健康和中医药科技创新作出了重大贡献。D.虽然科研条件差,科研任务艰巨,但基于责任和担当,屠呦呦用坚持不懈的科研精神,和团队一起创造了奇迹。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继承了“天人合一”思想的中医药学,还将顺应自然、和合共生等理念运用到实践中,这体现出人文精神。B.中医古籍是中华民族防病治病经验的宝库,承载着中医学术体系和原创思维,青蒿素的提取就与中医古籍有关。C.保护和利用中医古籍,不仅有利于充分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优势和作用,还有利于坚定中国人的文化自信。D.中药抗疫课题组在广泛收集整理历代医籍、进行300多次筛选实验后,确定了以中药青蒿为主的研究方向,其过程并不容易。3.下列选项,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第二段观点的一项是()A.屠呦呦带领组员从中国古代医学典籍中精选方药,并逐一排查实验。B.近代以来,“中医科学化”被认为是中医合理化发展的一条路径。C.《伤寒论》在中医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和承先启后的作用。D.《黄帝内经》中治未病的防病观,体现出传统文化中的“忧患意识”。4.“青蒿素的提取,只是第一步”,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5.如何让中医古籍“活”起来?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答案】1.B2.A3.D4.①20世纪60年代缺乏抗疟新药,屠呦呦团队最终于1972年发现了青蒿素,青蒿素的提取是抗疟的第一 步。②“第一步”之后,屠呦呦团队继续前进,用X——衍射方法确定了青蒿素的立体结构。③1992年,屠呦呦团队又发明出抗疟疗效更好的双氢青蒿素。④2021年6月,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中国通过消除疟疾认证。5.①加强古典医籍精华的梳理和挖掘;②古为今用,使中医古籍与现代健康理念相融相通;③理论联系实际,把中医古籍中的理论经验运用于临床实践,推陈出新。【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B.“当前相关工作者没有保护、传承和发展好中医古籍”无中生有,原文为“目前,我国中医古籍‘家底’尚不明晰,有的保存不善,有的散落民间,有的流失海外”,没有谈到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选项“导致”前后两部分无因果关系。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这体现出人文精神”张冠李戴,根据原文“同时,中医药学提出‘医乃仁术’‘大医精诚’‘人命至重’等观念,体现了中华民族厚德载物、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应是“中医药学提出“医乃仁术”“大医精诚”“人命至重”等观念,体现了中华民族厚德载物、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一第二段主要讲述的是中医古籍中体现的中华文化。D.《黄帝内经》中“体现出传统文化中的‘忧患意识’”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此观点。故选D。【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重要语句含义的能力。结合材料二第四段“20世纪60年代,由于疟原虫对奎宁类药物产生抗药性,全世界面临着一道难题:必须寻找有效的抗疟新药”第六段“经历多次失败后,屠呦呦团队最终于1972年发现了青蒿素”第七段“青蒿素的提取,只是第一步”可知20世纪60年代缺乏抗疟新药,屠呦呦团队最终于1972年发现了青蒿素,青蒿素的提取是抗疟的第一步。结合材料二第七段“青蒿素的提取,只是第一步。屠呦呦团队先后与中国科学院等单位协作,用X——衍射方法确定了青蒿素的立体结构。1992年,屠呦呦团队又发明出抗疟疗效更好的双氢青蒿素”可知“第一 步”之后,屠呦呦团队继续前进,用X——衍射方法确定了青蒿素的立体结构。结合材料二第七段“1992年,屠呦呦团队又发明出抗疟疗效更好的双氢青蒿素”可知1992年,屠呦呦团队又发明出抗疟疗效更好的双氢青蒿素。结合材料二倒数第二段“2021年6月,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中国通过消除疟疾认证”可知2021年6月,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中国通过消除疟疾认证。【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结合材料一最后一段“我们要坚持古为今用,加强古典医籍精华的梳理和挖掘”可知应加强古典医籍精华的梳理和挖掘;结合材料一最后一段“我们要坚持古为今用……让中医古籍‘活’起来,使之与现代健康理念相融相通,更好地护佑人民健康,为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可知应古为今用,使中医古籍与现代健康理念相融相通;结合材料一第三段“中医古籍是中医学术体系和原创思维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防病治病经验的宝库,也是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根基”“又如《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温病论》等古籍中,蕴藏着大量防治疫病的经典方剂。在新时代防治疫病过程中,我国通过临床筛选出的‘三药三方’发挥了重要作用”可知应理论联系实际,把中医古籍中的理论经验运用于临床实践,推陈出新。(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文本一:棋王阿城我的几个朋友,都已被我送走插队,现在轮到我了,竟没有人来送。父母生前颇有些污点,运动一开始即被打翻死去。我野狼似的转悠一年多,终于还是决定要走。此去的地方按月有二十几元工资,我便很向往。只是没人来送,就有些不耐烦,于是先钻进车厢,想找个地方坐下,任凭站台上千万人话别。我走动着找我的座位号,却发现还有一个精瘦的学生孤坐着,手拢在袖管儿里,隔窗望着车站南边儿的空车皮。那个学生瞄了我一下,眼里突然放出光来,问:“下棋吗?”倒吓了我一跳,急忙摆手说:“不会!”他不相信地看着我说:“这么细长的手指头,就是个捏棋子儿的,你肯定会。来一盘吧,我带着家伙呢。”说着就抬身从窗钩上取下书包,往里掏着。我笑起来,说:“你没人送吗?这么乱,下什么棋?”他一边码好最后一个棋子,一边说:“我他妈要谁送?去的是有饭吃的地方,闹得这么哭哭啼啼的。来,你先走。”就在这时,车厢乱了起来。好多人拥进来,隔着玻璃往外招手。我就站起身,也隔着玻璃往北看月台 上。站上的人都拥到车厢前,都在叫,乱成一片。车身忽地一动,人群“嗡”地一下,哭声四起。我的背被谁捅了一下,回头一看,他一手护着棋盘,说:“没你这么下棋的,走哇!”我实在没心思下棋,而且心里有些酸,就硬硬地说:“我不下了。这是什么时候!”他很惊愕地看着我,忽然像明白了,身子软下去,不再说话。这时一个同学走过来,忽然大叫:“棋呆子,你怎么在这儿?你妹妹刚才把你找苦了,我说没见。没想到你在我们学校这节车厢里,气儿都不吭一声。你瞧你瞧,又下上了。”我这时听出点音儿来,就问同学:“他就是王一生?”同学睁了眼,说:“你不认识他?唉呀,你白活了。你不知道棋呆子?”我说:“我知道棋呆子就是王一生,可不知道王一生就是他。”王一生简直大名鼎鼎。从前,我们学校与旁边几个中学常常有学生之间的象棋厮杀,后来拼出几个高手。几个高手之间常摆擂台,渐渐地,几乎每次冠军就都是王一生了。我说:“你妹妹来送你,你也不知道和家里人说说话儿,倒拉着我下棋!”王一生看着我说:“你哪儿知道我们这些人是怎么回事儿?你们这些人好日子过惯了,世上不明白的事儿多着呢!你家父母大约是舍不得你走了?”我怔了怔,看着手说:“哪儿来父母,都死球了。”我禁不住问他:“你总在说你们、你们,可你是什么人?”他迅速看着其他地方,只是不看我,说:“我当然不同了。我主要是对吃要求得比较实在。唉,不说这些了,你真的不喜欢下棋?何以解忧?唯有象棋。”我瞧着他说:“你有什么忧?”他仍然不看我,“没有什么忧,没有。‘忧’这玩意儿,是他妈文人的佐料儿。我们这种人,没有什么忧,顶多有些不痛快。何以解不痛快?唯有象棋。”王一生又想了想,对我说:“那你这两年靠什么活着?”我说:“混一天算一天。”王一生就看定了我问:“怎么混?”我不答。呆了一会儿,王一生叹一声,说:“混可不易。一天不吃饭,棋路都乱。我旁边儿的人说:“据说你下棋可以不吃饭?”我说:“人一迷上什么,吃饭倒是不重要的事。大约能干出什么事儿的人,总免不了有这种傻事。”王一生想一想,又摇摇头,说:“我可不是这样。”说完就去看窗外。我看他对吃很感兴趣,就注意他吃的时候。有一次,他在下棋,左手轻轻地叩茶几。一粒干缩了的饭粒儿也轻轻地小声跳着。他一下注意到了,就迅速将那个饭粒儿放进嘴里,腮上立刻显出筋络。我知道这种干饭粒儿很容易嵌到槽牙里,巴在那儿,舌头是赶它不出的。果然,呆了一会儿,他就伸手到嘴里去抠。终于嚼完,和着一大股口水,“咕”地一声儿咽下去,喉节慢慢地移下来,眼睛里有了泪花。他对吃是虔诚的,而且很精细。有时你会可怜那些饭被他吃得一个渣儿都不剩,真有点儿惨无人道。我每看到他吃饭,就回想起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终于在一次饭后他小口呷汤时讲了这个故事。我讲完了,他呆了许久,凝视着饭盒里的水,轻轻吸了一口,才很严肃地看着我说:“这个人是对的。他当然要把饼干藏在褥子底下。照你讲,他是对失去食物发生精神上的恐惧,是精神病?不,他有道理,太有道理了。写书的人怎么可以这么理解这个人呢?杰……杰什么?嗯,杰克·伦敦,这个小子他妈 真是饱汉子不知饿汉饥。”我只好苦笑,不再说什么。可是一没人和他下棋了,他就又问我:“嗯?再讲个吃的故事?其实杰克·伦敦那个故事挺好。”我有些不高兴地说:“那根本不是个吃的故事,那是一个讲生命的故事。你不愧为棋呆子。”文本二:《棋王》写的是什么?我以为写的就是关于吃和下棋的故事。先说吃,再说下棋。文学作品描写吃的很少。大概古今中外的作家都有点清高,认为吃是很俗的事。其实吃是人生第一需要。阿城是一个认识吃的意义、并且把吃当做小说的重要情节的作家(陆文夫的《美食家》写的是一个馋人的故事,不是关于吃的)。他对吃的态度是虔诚的。《棋王》有两处写吃,都很精彩。一处是王一生在火车上吃饭,一处是吃蛇。一处写对吃的需求,一处写吃的快乐——一种神圣的快乐。写得那样精细深刻,不厌其烦,以致读了之后,会引起读者肠胃的生理感觉。正面写吃,我以为是阿城对生活的极其现实的态度。——选自《汪曾祺说阿城小说〈棋王〉》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寥寥数语便交待清楚了知青下乡插队的特殊时代背景,以及“我”过往的身世遭遇和此时烦闷的心境。B.王一生瞄了“我”一眼后“眼里突然放出光来”,是因为他敏锐地观察到“我”手指细长,肯定是个会下棋的人C.“我知道棋呆子就是王一生,可不知道王一生就是他”,这一句话写出了“棋呆子”的大名鼎鼎,且有种眼前的陌生人竟然是熟悉人的惊讶与欣喜。D.棋呆子将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由崇高的“生命的故事”解读为平庸的“吃的故事”,这让故事的讲述者“我”感到十分不悦。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为一篇“知青小说”,它的叙写始终是淡淡的、不动声色的,没有强调任何内在、外在的冲突,但它包含的人生感慨与痛楚却是丰富的、震撼人心的。B.小说写“我”与王一生的初见时,用一“精”字形象地体现出他的瘦,而独用一个“孤”字彰显他的与众不同,文字朴实、精炼,颇见笔力。C.小说用了大量细致的动作描写刻画了棋呆子在火车上“惨无人道”的穷酸吃相,寄寓了作者对他在吃方面极其贪婪的调侃。D.小说语言的“俗”,主要体现在人物对话中多处使用口语,但阿城所运用的口语是再加工后的产物,简洁明了、鲜明生动、符合人物的身份与心情。8.小说名为《棋王》却花了大量的笔墨来写“我”,请根据文本一,分析“我”的作用。9.如欲以“吃与棋”为题写一则《棋王》的小评论,请根据文本二、结合文本一,列出评论要点。 【答案】6.D7.C8.(1)“我”是事件的讲述者:全文始终以第一人称“我”的视角和口吻,观察和叙述王一生不解人事、有违常规的呆人呆事。(2)“我”也是小说的次要人物:“我”与王一生相互映衬,共同展现了特殊时代背景下的知青形象;而“我”对于许多事情的看法,如“无人送别”的烦闷与酸楚又与王一生形成鲜明对比,突出棋王特有的洒脱与通透。9.(1)“吃”是王一生物质层面的温饱需求。虔诚而又精细的吃态背后折射出特殊时代下生存的辛酸。(2)“棋”是棋王孜孜追求的精神食粮,可以对抗身体的饥饿、缓解内心的“不痛快”,从而获得超越苦难、丰盈内心的力量。(3)作者始终将“吃”置于“棋”之前,真实地塑造了一个符合时代特征的、立体丰满的知青形象。【解析】【分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理解和分析能力。D.“平庸”“感到十分不悦”错。王一生对杰克·伦敦《热爱生命》解读是基于自己的生命体验,并不平庸;且“我”只是“有些不高兴”,并非“十分不悦”。故选D。【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C.“寄寓了作者对他在吃方面极其贪婪的调侃”错,王一生对于吃并不贪婪,那个年代吃不饱是常态捡米粒吃的刻画让人感觉心酸;对此,作者的情感也非“调侃”,而是同命相怜。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中次要人物作用的能力。“我”是故事的亲历者和讲述者,全文从“我”的视角来讲述故事,刻画形象。如“我走动着找我的座位号,却发现还有一个精瘦的学生孤坐着,手拢在袖管儿里,隔窗望着车站南边儿的空车皮”“迅速将那个饭粒儿放进嘴里,腮上立刻显出筋络……果然,呆了一会儿,他就伸手到嘴里去抠。终于嚼完,和着一大股口水,‘咕’地一声儿咽下去,喉节慢慢地移下来,眼睛里有了泪花”。全文始终以第一人称“我”的视角和口吻,观察和叙述王一生不解人事、有违常规的呆人呆事。“我”同样是小说中知青的形象,是小说次要人物。“我”与王一生相互映衬,共同展现了特殊时代背景下的知青形象。比如“我”的情况是“父母生前颇有些污点,运动一开始即被打翻死去”,而王一生则是 贫下中农的代表,“你哪儿知道我们这些人是怎么回事儿?你们这些人好日子过惯了,世上不明白的事儿多着呢!”;另外,文章还描写了“我”与王一生的不同,如对待送别,“我”“没人来送,就有些不耐烦”“我实在没心思下棋,而且心里有些酸”,而王一生则根本不要妹妹送,还说“我他妈要谁送?去的是有饭吃的地方,闹得这么哭哭啼啼的”;“我”对于许多事情的看法与王一生形成鲜明对比,突出棋王特有的洒脱与通透。【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本特色并进行简单评论的能力。文本二说“《棋王》写的是什么?我以为写的就是关于吃和下棋的故事”,对于“吃”,作者认为“吃是人生第一需要。阿城是一个认识吃的意义、并且把吃当做小说的重要情节的作家”“他对吃的态度是虔诚的”“一处写对吃的需求,一处写吃的快乐——一种神圣的快乐”。然后从文本一中找出关于“吃”的描写。如“我他妈要谁送?去的是有饭吃的地方,闹得这么哭哭啼啼的”,只要有饭吃,离别不是什么难过的事,可见“吃”是他对于温饱的需要;“有一次,他在下棋,左手轻轻地叩茶几。一粒干缩了的饭粒儿也轻轻地小声跳着。他一下注意到了,就迅速将那个饭粒儿放进嘴里……喉节慢慢地移下来,眼睛里有了泪花。他对吃是虔诚的,而且很精细”。这段描写让人读了感觉心酸,折射出当时时代下生存的不易。由此可以找到评论要点,“吃”是王一生物质层面的温饱需求。虔诚而又精细的吃态背后折射出特殊时代下生存的辛酸。接着找出他对于“棋”的态度,他对棋十分痴迷,到处拉人下棋,认为“何以解忧?唯有象棋”,看来“棋”是他的精神支柱,是对对抗苦难的利剑。由此可以找出评论要点,“棋”是棋王孜孜追求的精神食粮,可以对抗身体的饥饿、缓解内心的“不痛快”,从而获得超越苦难、丰盈内心的力量。文本二还说“先说吃,再说下棋”,文本一中正体现了这一点,“我旁边儿的人说:‘据说你下棋可以不吃饭?’我说:‘人一迷上什么,吃饭倒是不重要的事。大约能干出什么事儿的人,总免不了有这种傻事。’王一生想一想,又摇摇头,说:‘我可不是这样。’”可以找出评论要点,作者始终将“吃”置于“棋”之前,真实地塑造了一个符合时代特征的、立体丰满的知青形象。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初,吴主之立,发优诏,恤士民,开仓廪,振贫乏,科出宫女以配无妻者,禽兽养于苑中者皆放之,当时翕然称为明主。及既得志,粗暴骄盈,多忌讳,好酒色,大小失望。五年春二月,帝有灭吴之志。壬寅,以尚书左仆射羊祜都督荆州诸军事,镇襄阳;征东大将军卫璀都督青州诸军事,镇临淄;镇东大将军东莞王伷都督徐州诸军事,镇下邳。祜绥怀远近,甚得江、汉之心,与吴人开布大信,降者欲去皆听之,减戍逻之卒,以垦田八百余顷。其始至也,军无百日之粮,及其季年,乃有十年之积。祜在军,常轻裘缓 带,身不被甲,铃阁之下,侍卫不过十数人。八年。初广汉太守弘农王濬为羊祜参军祜深知之祜兄子暨白濬为人志大奢侈不可专任宜有以裁之祜曰:“濬有大才,将以济其所欲,必可用也”更转为车骑从事中郎。濬在益州,明立威信,蛮夷多归附之。俄迁大司农,时帝与羊祜阴谋伐吴,祜以为伐吴宜藉上流之势,密表留王濬,复为益州刺史,使治水军。寻加龙骧将军,监益、梁诸军事。诏濬罢屯田兵,大作舟舰。别驾何攀以为“屯田兵不过五六百人,作船不能猝办,后者未成,前者已腐。宜召诸郡兵合万余人造之,岁终可成”。濬欲先上须报,攀曰:“朝廷猝闻召万兵,必不听。不如辄召,设当见却,功夫已成,势不得止”。濬从之,令攀典造船舰、器仗。于是作大舰,长百二十步,受二千余人,以木为城,起楼橹,开四出门,其上皆得驰马往来。时作船木柿,蔽江而下。吴建平太守吴郡吾彦,取流柿以白吴主曰“晋必有攻吴之计,宜增建平兵以塞其冲要”吴主从不彦为铁锁横断江路。(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卷十一·晋灭吴》)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初广汉太守/弘农王濬为羊祜参军/祜深知之/祜兄子暨白/濬为人志大奢侈/不可专任/宜有以裁之/B.初广汉太守/弘农王濬为羊祜/参军祜深知之/祜兄子暨白/濬为人志大奢侈/不可专任宜/有以裁之/C.初/广汉太守弘农王濬为羊祜参军/祜深知之/祜兄子暨白/濬为人志大奢侈/不可专任/宜有以裁之/D.初/广汉太守弘农王濬为羊祜/参军祜深知之/祜兄子暨白/濬为人志大奢侈/不可专任宜/有以裁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壬寅,古人用来表示年月日时的序号,周而复始,即干支历,文中是纪月。B.“降者欲去皆听之”与“非秦者去”《谏逐客书》两句中“去”的含义相同。C.表,本义是用野兽毛皮制成的外衣,文中指奏章的一种,多用于陈情谢贺。D.“濬欲先上须报”与“又欲肆其西封”《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欲”含义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吴主孙皓刚即位时,尚能体恤士卒百姓,开仓济民,被称为明君;但待其地位稳固之后,就变得粗暴骄横,贪酒好色,令全国上下都很失望。B.尚书左仆射羊祜镇守襄阳时,采取种种恰当的为政措施;在军中不披铠甲,经常穿着轻便皮袍,居住的地方所用侍卫也不多。C.王濬得到羊祜的重用,升任为车骑从事中郎;他在益州很有威信,当地的少数民族很多来归附他,后朝廷又加封他为龙骧将军。D.王濬建议召集各郡上万士兵来造船,何攀听从了他的劝告,并亲自负责制造船舰、兵器一事,最终造出一艘能容纳两千多人的巨大战舰。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其始至也,军无百日之粮,及其季年,乃有十年之积。 (2)不如辄召,设当见却,功夫已成,势不得止。14.羊祜在都督荆州诸军事时,有哪些举措?请简要概括。【答案】10.C11.A12.D13.(1)他刚到荆州的时候,军队粮食不够吃一百天,等到他来的第三年,积存的军粮竟然能够吃十年。(2)不如我们就先自行召集,假设请示被朝廷退回,那时造船之事已经即将完成,形势不能中止。14.①安抚远近百姓,深得百姓欢心;②对吴国军民讲信义,听任降者回吴国;③开垦田地,大量囤积军粮。【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当初,广汉太守弘农人王濬担任羊祜的参军,羊祜十分了解他。羊祜的侄子羊暨说:“王濬这个人志气大且喜好奢侈,不能一心信用他,应该对他有所限制。”“初广汉太守弘农王濬为羊祜参军”,“初”为时间状语,位于句首,一般单独存在,排除AB;“广汉太守弘农”是“王濬”的官职和籍贯,作定语,不可断开;“羊祜参军”,“羊祜”是“参军”的定语,不可断开,排除D。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掌握古代文化常识、识记实词含义的能力。A.“文中是纪月”错误,应该是纪日。B.正确,都是离开的意思。句意:投降的人愿意离去,都听凭心愿。/不是秦国本土的人就离开。C.正确。D.正确,都是想、想要的意思。句意:王濬想先上报朝廷请示。/又想要向西扩大边界。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D.“王濬建议……何攀听从”错误,张冠李戴,由原文“别驾何攀以为‘……宜召诸郡兵合万余人造之,岁终可成’”可知,应是何攀向王濬提出的建议。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始”,刚刚;“及”,等到;“季年”,第三年;“乃”,才;“积”,名词,积存的军粮。 (2)“辄”,就;“召”,召集;“见”,表被动,被;“见却”,被朝廷退回;“止”,中止。【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信息,归纳要点的能力。由“祜绥怀远近,甚得江、汉之心”可知,安抚远近百姓,深得百姓欢心;由“与吴人开布大信,降者欲去皆听之”可知,对吴国军民讲信义,听任降者回吴国;由“减戍逻之卒,以垦田八百余顷”可知,开基田地,大量囤积军粮。参考译文:当初,吴主(孙皓)刚即位时,发布优待诏书,体恤士卒百姓,打开仓库,救济贫民,按条例放出宫女许配给没有妻子的人,把养在宫苑中的禽兽放归山林川泽,当时吴国人都一致称赞他是明君。但他帝位稳固以后,变得粗暴骄横,有很多忌讳,贪酒好色,全国上下都很失望。晋武帝泰始五年春季二月,晋武帝(司马炎)有灭吴的志向。壬寅日,任命尚书左仆射羊祜为都督处理荆州各种军中事务,镇守襄阳;征东大将军卫璀为都督处理青州各种军中事务,镇守临淄;镇东大将军东莞王司马伷都督徐州各种军中事务,镇守下邳。羊祜对荆州远近百姓都加以安抚,深得长江和汉水流域百姓的欢心,他对待吴国军民开诚布公讲求信义,投降的人想离开返回吴国的,听任他们离开,减少戍守巡逻的士兵,并让他们开垦八百多顷田地。他刚到荆州的时候,军队粮食不够吃一百天,等到他来的第三年,积存的军粮竟然能够吃十年。羊祜在军中,经常穿着轻便皮袍,衣带宽松,不披铠甲,在他居住办事的地方,侍卫也不超过十多人。晋武帝泰始八年。当初,广汉太守弘农人王濬担任羊祜的参军,羊祜十分了解他。羊祜的侄子羊暨说:“王濬这个人志气大且喜好奢侈,不能一心信用他,应该对他有所限制。”羊祜说:“王濬很有才能,如果满足他的要求,一定可以任用。”又升为车骑从事中郎。王濬在益州,英明而有威信,当地少数民族都来归顺依附他。不久升任大司农,当时晋武帝与羊祜秘密商议征伐吴国,羊祜认为攻打吴国应当借助长江上游益州的地势,秘密上表请求留王濬再任益州刺史,命他训练水军。不久,晋武帝加授王濬龙骧将军,掌管益州、梁州诸军事。晋武帝下诏命令王濬解散屯田兵,大量建造战船。王濬别驾何攀认为“屯田士兵不过五六百人,不能很快把船造出来,后面的船还没有造成,前面造好的船就已经朽烂。应当召集各郡士兵,集合上万多人造船,年终就能造完”。王濬想先上报朝廷请示,何攀说:“朝廷突然听说要召集上万兵士造船,必定不会同意。不如我们就先自行召集,假设请示被朝廷退回,那时造船之事已经即将完成,形势不能中止。”王濬听从何攀意见,让他掌管制造船舰、兵器。于是建造巨大的战舰,舰长一百二十步,能容纳二千多人,用木材在船上建造城楼,修筑用来观察敌人的瞭望台,船的四面都可开门,船甲板上可以骑马来回奔跑。当时造船砍下的碎木顺流而下,遮盖了江面。吴国建平郡太守吴郡人吾彦,捞取江中碎木片上奏吴主说:“晋国一定有攻打我们的计划,应当增加建平的兵力,堵塞要害地区。”吴主不听。吾彦就用铁锁链横在长江中,封锁江上交通。(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和裴迪登新津寺寄王侍郎①杜甫何限②倚山木③,吟诗秋叶黄。蝉声集古寺,鸟影度寒塘。风物悲游子,登临忆侍郎。老夫贪佛日④,随意宿僧房。【注】①此诗是一首唱和诗,当于上元元年作于蜀州。裴迪,杜甫好友,亦是王侍郎好友。王侍郎,即王维之弟王缙,曾任工部侍郎。②限,即“恨”,遗憾。③山木,《淮南子》记载:“赵王迁流于房陵,思故乡,为之作山木之歌,闻之者莫不陨涕”。④佛曰《隋·李士谦传》“或问三教优劣,士谦曰:佛,日也;道,月也;儒,五星也。”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用《淮南子》之典,一个“限”字,是全诗的“诗眼”,寄情幽深。B.首联次句,紧扣诗题中的一个“和”字来写,并巧妙地交代了时令。C.诗歌颈联一个“悲”字运用拟人手法,表现了凄凉风物实则为侍郎而悲。D.尾联一个“贪”字表现了向佛之意,“随意”照应“何限”,有超脱之意。16.请赏析颔联的表达效果。【答案】15.C16.①以声衬静:通过对聚集古寺的蝉鸣的描写,凸显了古寺的幽静;②视听结合:蝉鸣是听觉描写,鸟影是视觉描写,表现了秋景的冷清;③运用双关:“寒”字不仅写出了池塘的清幽,也是诗人漂泊他乡的凄凉心境。【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C.“凄凉风物实则为侍郎而悲”说法错误,这里的游子应指裴迪或杜甫。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蝉声集古寺”,蝉鸣的声音聚集在古寺,以声衬静,凸显了古寺的幽静。“蝉声集古寺,鸟影度寒塘”,蝉鸣是听觉描写,鸟影是视觉描写,草木黄落之时,蝉声鸟影,视听结合,秋景堪伤,表现了秋景的冷清。“寒”字一语双关,表面是写池塘的冷清,其实也是诗人漂泊他乡的凄凉心境的反应。诗人内心凄凉,于 是更能感受到池塘的寒意。(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老师的追问,曾皙推脱不愿表达说道:“异乎三子者之撰。”孔子为了打消曾皙的顾虑回应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比喻,展开论证,从生活经验说起,表达了站在高处望,比踮起脚看要更广阔这一观点。(3)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赞美英雄豪杰战斗过的地方的壮丽风景,更赞美历史上在这里涌现无数叱咤风云的豪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何伤乎②.亦各言其志也③.吾尝跂而望矣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⑤.江山如画⑥.一时多少豪杰【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的字有:跂、博、豪。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中国诗词大会》自2016年推出至今,已走到第8个年头。《2022中国诗词大会》围绕“味道”为主题,古诗词带我们尝尽世间百味。世间万物有灵,每一种食物都自有其味道,每一种人生也自有其况味。但这一切,都化作了诗人笔下诗意的描绘。“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李白豪爽,开怀畅饮,三百杯里,有苦酒,更有美酒;“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杜甫热情好客,虽是浊酒几杯,依旧情意浓厚,①;“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陆游一生②,各种酸楚难以言表。正所谓人间烟火③,诗意人生百般滋味,让我们一起品中华诗词,尝人生百味。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19.在文中横线填入恰当的词语。20.下列句子中的“味道”和文中加点词语“味道”,含义相同的一项是()A.关大妈嚼嚼这句话的味道,突然感到自己的儿子那么聪明。B.这个电视剧情节曲折,越看越有味道。C.爱若闻到她身上有一股味道,不知是什么气味,他就定定地望着她。D.老兵知道了女客不吃辣子,平素最喜欢用辣子的煎鱼,也做成甜酸的味道。 【答案】18.《2022中国诗词大会》以“味道”为主题,带我们在古诗词中尝尽世间百味。19.示例:①耐人寻味②壮志难酬③五味俱全20.D【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有两处语病:一是“围绕‘味道’为主题”句式杂糅,可以把“围绕”改为“以”或把“为”改成“的”。二是“古诗词带我们尝尽世间百味”偷换主语,前面的主语是“《2022中国诗词大会》”,改为:带我们在古诗词中尝尽世间百味。【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①空,语境为“虽是浊酒几杯,依旧情意浓厚”,值得让人仔细体会,可以用“耐人寻味”。“耐人寻味”,形容值得让人仔细体会、琢磨。②空,结合后文“各种酸楚难以言表”以及陆游一生志愿难以实现,可以用“壮志难酬”。“壮志难酬”,伟大的志愿难以实现。③空,结合后文“诗意人生百般滋味”这里应指人间烟火味道齐全,可以用“五味俱全”。“五味俱全”,形容调味齐全适宜。【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理解词义的能力。D项和原文的味道都是指滋味。A.指意味。B.指情味。C.指气味,感觉。故选D。(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时至今日,①。经历了数千年的古籍经不起反复翻阅,因此绝大多数存放在库里,连专业研究者都很难看到。保护,②;利用,就很难充分保护。如何平衡两者关系是当下古籍保护工作的难点焦点。技术难度、人才和资金匮乏造成目前古籍修复已经获得了很大进展的情况下古籍保护工作依然迫在眉睫的现状:古籍修复工序复杂,难以完全用科技手段代替人力,而培养一名专业的古籍修复人员需要极高的时间成本;有专家估算,如果将全国尚未数字化的40万个版本的 古籍全部数字化,采集、组织、加工、存储、管理等费用大约需要60亿元;现有的数字化很多是由微缩胶片转换而成,呈黑白影像且分辨率较低,难以切实满足读者的需求,而将现存的千万册古籍全部转为数字化又是一个艰难且漫长的过程。目前,③:原生性保护、再生性保护、传承性保护。北大数字人文研究中心主任王军表示:“过往晦涩深奥的古籍文本,在改造成可交互、可触摸、可视化的数字人文作品,并借助互联网平台扩散后,无疑有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众中的普及和在全球范围的传播。”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22.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答案】21.①古籍保护与利用仍然存在巨大挑战②就难以利用③古籍保护工作大致分为三类22.虽然目前古籍修复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由于技术难度、人才和资金匮乏,古籍保护工作依然迫在眉睫。【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能力。第一空,结合后文“经历了数千年的古籍经不起反复翻阅……保护……利用,就很难充分保护”可知讲述的是古籍的保护与利用问题,结合“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可知古籍的保护与利用较困难,可以填:古籍保护与利用仍然存在巨大挑战。第二空,这里与后文“利用,就很难充分保护”相对,即保护,就难以利用,可以填:就难以利用。第三空,结合后文“原生性保护、再生性保护、传承性保护”可知古籍保护工作大致有三类,可以填:古籍保护工作大致分为三类。【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改写句子的能力。长句变短句,可以先提取句子的主干,组成一个句子。注意要点:其目的不是划分句子成分,而是组成一个意思相对完整的短句,与纯粹的划分句子成分有所区别。其次用句子的附加成分分别组成句子。原句的句子主干为:古籍保护工作依然迫在眉睫。“目前古籍修复已经获得了很大进展”是既定事实,与“古籍保护工作依然迫在眉睫”构成转折关系,可以用“虽然……但是……”连接。“技术难度、人才和资金匮乏”是“古籍保护工作依然迫在眉睫”的原因。 最后可以表述为:虽然目前古籍修复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由于技术难度、人才和资金匮乏,古籍保护工作依然迫在眉睫。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人生要喝三碗水。第一碗,别人泼的冷水。所有成长的背后,都不只有鲜花和掌声,还有泼来的冷水。如果你可以勇敢接受泼来的冷水,把每一次挫折当作磨炼自己的机会,这世间就没有摆脱不了的困境。第二碗,自己流的汗水。命运会在人生的道路上,设下重重关卡。若你没有为一件事挥洒过汗水、咬牙前行过,你的人生之路会走得越发艰难。唯有拼尽全力,受过罪,吃过苦,才能熬出自己的路。第三碗,不被理解的泪水。有人理解是幸运,没人理解是常态。与其拼命向别人解释自己,不如让时间回应一切。尝试喝下这三碗水,一鼓作气往前走。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喝下“三碗水”,走好人生路大凡一个人的成长,都要喝下三碗水:别人泼的冷水;自己流的汗水;不被理解的泪水。大家知道:阳光总在风雨后,彩蝶来自破茧中。所谓成长,不过是在不如人意的当下,熬过去,挺起来,成就更好的自己。请记住:别人泼来的冷水,让我们更好地成长。我们一路走来,得到过别人的赞美和鼓励,也会遇到攻击和指责。刺耳的话,如针尖麦芒,锥心入骨,让人十分痛苦。有的人承受不了,怒怼回去,或两败俱伤,或自己受苦。而有的人却能够变冷水为汤泉,化腐朽为神奇,让自己越来越好。泼冷水淹不死人,何必为此一蹶不振。只要内心足够强大,就可以笑傲遇到的风雨痛苦,在既定的道路上笃定前行。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灵魂,有人不理解、不认可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要平静地看待别人的攻击和指责,没有理由的,充耳不闻,不用管它;有道理的,虚心采纳,强化自己。请记住:不被理解的泪水,让我们成熟。有一句话说:每个人都有一行眼泪,是喝下的冰冷的泪水,酝酿成的热泪,我把最心酸的委屈汇在那里。委屈,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坎。面对委屈,我们不能怨天尤人,不能消极堕落,我们要咽下委屈的泪水,坚强起来。振作是反击委屈的最好方式。90年代,一个北京航天大学的高材生到福耀集团面试。本想着按惯例至少能坐上部门经理的位置,哪知老总曹德旺看了他一眼后,就把他的简历扔进了垃圾桶。 曹德旺说:“如果你想在我这里干,你去锅炉厂拉板车。”高材生十分委屈,但他还是走进了锅炉厂。别人以为曹德旺只是磨练他的性子,可谁知拉板车的苦力活一干就是七年。期间一些员工犯了错,都把责任推在他身上,他一直默默忍受着,只是坚定地做好自己手头的工作。他的默默承受,吃苦能干,曹德旺都看在眼里,后来把他调到自己身边,予以重用,直至成为福耀副总经理。他就是陈居里。学会用格局去容纳委屈,让自己的内心更强大,更成熟。我们更应记住:努力拼搏的汗水,让我们步步走向成功。《易经》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一个人想要有所作为,过上更好的日子,就要努力拼搏,不断进取,用勤劳的汗水浇灌未来的人生。世界上没有从天而降的成功,没有唾手可得的幸福。努力熬,才能熬到春暖花开;尽力走,才能走到灯火辉煌。没有谁的人生是容易的。各行各业的人,都在为生存和发展默默打拼,忍受着每一份艰辛,付出了最大程度的努力。真正的英雄主义,是看透了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哪怕身陷低谷,也要迎难而上,心向阳光,不屈不挠,决不投降。世上的苦难,不会为谁单独降临,也不会给谁网开一面。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再次铭记:别人泼过来的冷水,让我们成长;社会给的委屈,让我们成熟;为未来打拼的汗水,让我们成功。【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的材料作文题。材料开篇以“人生要喝三碗水”开头,引出下面关于“三碗水”的阐释。这三碗水分别是别人泼的冷水、自己流的汗水、不被理解的泪水。材料以比喻形式谈人生要面对的三类情况,别人泼的冷水能让自己清醒,能够把挫折当作磨炼自己的机会,接受磨炼,成长起来,自然就没有摆脱不了的困境。自己流的汗水表明自己的付出,而付出之后的收获会让自己品尝付出的快乐。不需要被所有人理解,让事实证明自己即可,因此不被理解的泪水会让自己学会隐忍和奋起。写作的时候可以安排成“总--分--总”的形式,开篇可以以“三碗水”引入,然后主体分别写三碗水,因为这是三个方面,并且没有主次之分,因此只能全都安排上,这样主体就是并列结构。也就是说,当别人泼来冷水时,自己要保持热情,不能被打击而一蹶不振;为了我们的成功,必须要努力拼搏,付出汗水,人生没有随随便便成功;不被理解时也不需要辩解,事实会证明一切的。最后,再照应开篇,重申观点。立意:喝下三碗水,走好人生路。面对挫折和不被理解也要努力。 冷水、汗水和泪水总要喝下。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9-02 03:50:02 页数:19
价格:¥2 大小:50.97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