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江西省部分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三次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0

2/20

剩余18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江西省2023年5月部分高中学校第三次联考高一语文试题高一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必修下册第三至七单元。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每个人的基因组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是“我”之所以为“我”的独特编码。如果将每个人的基因组当作一本书,而大大小小的基因片段就是书中的篇章词句,它们讲述着生命体从出生、生长发育到死亡的所有故事。当基因片段出现错误,人就会生病。过去,能够无障碍阅读这本“基因书”就是很了不起的事情了,但今天的科学家们已经可以运用各种技术,去纠正“书”中出现的错误。找到“基因书”中错误的片段并将其精准地恢复为正确的片段就是基因编辑。CRISPR,是基因编辑技术的一种,相比早前另外两种基因编辑技术TALEN和ZFN,它更灵活易用,同时具有高精度和低成本等优点。这些优点,得益于两个关键“人物”——gRNA和Cas9.gRNA,也叫向导RNA,顾名思义就像GPS导航。在“基因书”里,向导RNA的职责就是在浩如烟海的基因组“文字”中找到出错的地方,然后规划出前进路线;而Cas9,是一种核酸内切酶,它就像剪刀,会沿着向导RNA规划好的路线抵达出错点,然后剪开错误的基因片段。这就是很多人称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为“基因魔剪”的原因。看到这里,大家也许就会产生一个疑问:剪开错误的片段,又怎么把正确的填进去呢?这就有些类似于编辑文章。根据文字出错方式的不同,使用不同的方法去纠正。如果有一段错误的文字被放到了不该出现的地方,也许只有一两个错字,删掉这些错误的文字就能使句子恢复原意,那么可以直接剪切掉这些不需要的文字。这也是目前临床试验中最基础、采用最多的剪切式方案。如果是只有一个字母错了,可以只将这个字母改回原来正确的样子,这要用到碱基编辑器。但如果是一小段文字都不见了,那就需要提供一份新的文稿补回去。基因修补的方式也有不同,有一种方式叫作引导编辑,针对某个出错的基因片段,科学家会让向导RNA带一段正确的RNA序列到体内,作为标准答案或模板,当“基因魔剪”把错误的基因片段去除后,连在“基因魔剪”上面的分子机器逆转录酶会依样画葫芦,照着答案模板抄一份对的DNA放回原位。另一种方式,则是由科学家在体外合成一段正确的DNA,将其作为正确答案,利用细胞自身的同源重组修复机制填入“基因魔剪”切开的位置。 因此理论上,只要知道出现错误的靶点、正确的答案以及拥有一套编辑工具,数千种由于基因出错导致的疾病都可以找到治愈的办法。但从科学理论到临床实践,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运送编辑工具进入细胞、找到并抵达发生错误的基因片段、切掉和修改错误的片段,这三个步骤所涉及的技术都大有讲究。要在每一步上都精益求精,才能高效、精准地把出错的基因编辑好,完成从基因编辑工具到基因编辑药物的转变。(摘编自马丽佳《基因编辑:纠正错误的“生命魔剪”》)材料二:即便有一天我们人类真正解决了技术性的问题,我们想改哪个基因就改哪个基因,是不是就应该改?这是一个更长期的问题,我们现在可以讨论。所有人都觉得某些基因不好,比如说现在东亚文化圈觉得胖了不好瘦了好、觉得单眼皮不好双眼皮好,这是一个主流文化审美的取向。既然如此,如果有一天审美附加在基因编辑的技术上,会不会就导致所有人把基因改得差不多?把基因改得差不多有什么不好吗?所有人都更漂亮、更健康有什么不好吗?从生物学的角度看,所有人把基因改得差不多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之前我们提到过镰刀形贫血症,这个病在今天的人类社会里还是非常普遍的,每年有十万人会死于这个病,有四千万人携带致病基因。大家可能觉得奇怪,这个病既然如此危险,为什么人类进化了几十万年、上百万年,坏的基因居然没有被淘汰掉?秘密就是在人类还没有发明任何抗疟疾的药物时,镰刀形贫血症的缺陷基因能够对人体提供一些抗疟疾的保护。带有缺陷基因之后,血细胞比较脆弱,很容易破,变成镰刀形,但也因为容易破,当被疟原虫侵染了之后,细胞破裂,就把疟原虫杀死了,所以相当于是在人类还没有进入文明时代之前,提供了一个天然的对抗疟疾的武器。我们知道所有对抗疟疾的药物,包括奎宁、青蒿素等,是最近一两百年才被发现的,但是在没有这些药之前,人类祖先在非洲大陆上生活的时候,就靠这个缺陷基因才活到今天。在今天因为人类有更有效的药物,这个基因才好像成了一个负担,变成负面的东西,我们想把它改掉。依此类推,可以想象,我们今天觉得特别不好的东西,在未来几十万年、几百万年之后,当地球的环境发生变化之后,会不会又变成了一个能拯救人类的东西呢?如果我们今天把所有不想要的东西改成了我们想要的,无形中会降低人类在未来更长时间尺度内存活和发展的可能性。参差多态才是幸福的本源,这是最基本的原则,我们要保持基因多样性。从社会学的角度看,这也是一个可能更长远但也值得我们所有人开始思考的问题。如果基因编辑技术进入广泛应用,那么会不会塑造永恒的社会不平等呢?如果有一天人类社会中真的实现了永恒的阶级固化和不平等,那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意味着从此固化的上层阶级和下层阶级永远不是一群人,甚至不是一个物种,这会导致社会撕裂和对立。(摘编自王立铭《上帝的手术刀——基因编辑将如何改变人类?》)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基因书”是将每个人的基因组当作一本书,而大大小小的基因片段就是书中的篇章词句。B.“基因魔剪”是人们对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的称谓,其能找到基因错误并进行编辑。C.“Cas9”是一种核酸内切酶,会自主规划路线并抵达出错点,如剪刀般剪开错误的基因片段。D.“镰刀形贫血症”每年导致十万人死亡,但它的缺陷基因能够对人体提供一些抗疟疾的保护。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每个人的基因组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拥有独特编码,基因片段出错会导致人生病。现在我们不仅能检测基因,还能编辑基因。B.目前基因编辑技术临床试验中最基础、采用最多的剪切式方案是直接剪切掉那些不需要的被放错位置的基因片段,使基因恢复正常。C.如果人带有镰刀形贫血症的缺陷基因,那么血细胞比较脆弱,很容易破,一旦疟原虫入侵,细胞破裂,就能将疟原虫杀死。D.我们今天认为不好的基因在未来几十万年、几百万年之后可能拯救人类,我们要保持基因多样性,所以参差多态才是幸福的本源。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基因“编辑”要找到错误的基因片段并进行修复,相比CRISPR这种基因编辑技术,TALEN和ZFN不好用,但低成本。B.现在的基因编辑技术已经发展到理论上可以治愈任何疾病的地步,科学家们可以运用各种技术去处理错误的基因片段。C.基因修补的方式也有不同,最佳方式是在体外合成一段正确的DNA并利用某种机制将其填入“基因魔剪”切开的位置。D.包括青蒿素等对抗疟疾的药物是最近一两百年才被发现的,今天人类有了这些药物而想改掉镰刀形贫血症的缺陷基因。4.作为科普文,材料一具有科学性和通俗性的特点,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5.对人类而言,为什么基因编辑技术不能不受限制地进入广泛应用呢?请结合材料二简要说明。【答案】1.C2.D3.D4.科学性:①通过对CRISPR、gRNA和Cas9.gRNA等概念的科学解释,准确说明基因编辑的内涵和特点。②逻辑严密,在介绍完相关理论后,能提出从科学理论到临床实践,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补足逻辑漏洞。通俗性:①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话式的语句表现方式,拉进与读者距离。②通过将基因组比作书、将向导RNA比作GPS导航等生动有趣的例子,使读者更容易理解这些难懂的科学概念。5.①造成审美文化的趋同性,不再丰富多元。②会降低人类在未来更长时间尺度内存活和发展的可能性。③ 可能会导致永恒的社会不平等和阶级固化,导致社会撕裂和对立。【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会自主规划路线并抵达出错点”张冠李戴,原文说的是“而Cas9,是一种核酸内切酶,它就像剪刀,会沿着向导RNA规划好的路线抵达出错点,然后剪开错误的基因片段”,是被向导RNA规划而不是自主前进。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所以参差多态才是幸福的本源”强加因果。原文说的是“依此类推,可以想象,我们今天觉得特别不好的东西,在未来几十万年、几百万年之后,当地球的环境发生变化之后,会不会又变成了一个能拯救人类的东西呢?……参差多态才是幸福的本源,这是最基本的原则,我们要保持基因多样性”。前者只是作者的联想,两者并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A.“TALEN和ZFN不好用”主观臆断。原文只是说“CRISPR,是基因编辑技术的一种,相比早前另外两种基因编辑技术TALEN和ZFN,它更灵活易用,同时具有高精度和低成本等优点”,但并没有因此说“TALEN和ZFN不好用”。B.“已经发展到理论上可以治愈任何疾病的地步”过于绝对。原文只是说“数千种由于基因出错导致的疾病都可以找到治愈的办法”,并没有说“任何”。C.“最佳方式是……”无中生有。原文只是说“另一种方式,则是由科学家在体外合成一段正确的DNA,将其作为正确答案……”,并没有对两种方式进行比较。故选D。【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原文中,作者在介绍基因编辑内容时,科学而具体地阐释了“找到‘基因书’中错误的片段并将其精准地恢复为正确的片段就是基因编辑”“CRISPR,是基因编辑技术的一种,相比早前另外两种基因编辑技术TALEN和ZFN,它更灵活易用,同时具有高精度和低成本等优点”概念和定义,让读者了解其科学概念。 作者在介绍了基因编辑修补技术等的相关理论问题后,并没有就此停止结束话题,而是很谦虚明确地指出“因此理论上,只要知道出现错误的靶点、正确的答案以及拥有一套编辑工具,数千种由于基因出错导致的疾病都可以找到治愈的办法。但从科学理论到临床实践,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这体现了科普文逻辑的严密性,具备科学性。作者在介绍相关科学知识时,并没有用晦涩难懂的语言自说自话,而是能够运用通俗的语言,而且在“看到这里,大家也许就会产生一个疑问:剪开错误的片段,又怎么把正确的填进去呢?”中还能以类似对话的方式深入话题,仿佛与读者面对面讲话,拉近读者距离,具备通俗性。原文中,作者在“如果将每个人的基因组当作一本书,而大大小小的基因片段就是书中的篇章词句”“也叫向导RNA,顾名思义就像GPS导航”“而Cas9,是一种核酸内切酶,它就像剪刀”“这就有些类似于编辑文章”等内容中大量运用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通过读者生活中常见的例子,与基因编辑技术中的相关科学概念进行类比,帮助读者理解,具有通俗性。【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根据材料二原文“既然如此,如果有一天审美附加在基因编辑的技术上,会不会就导致所有人把基因改得差不多?”可知,若基因编辑技术不受限制地进入广泛应用,可能会导致所有人按照统一的标准去修改审美,最终导致审美甚至可能会产生文化的趋同性,而不再丰富多元。根据原文“从生物学的角度看,所有人把基因改得差不多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依此类推,可以想象,我们今天觉得特别不好的东西,在未来几十万年、几百万年之后,当地球的环境发生变化之后,会不会又变成了一个能拯救人类的东西呢?如果我们今天把所有不想要的东西改成了我们想要的,无形中会降低人类在未来更长时间尺度内存活和发展的可能性”可知,若基因编辑技术不受限制地进入广泛应用,会降低人类在未来更长时间尺度内存活和发展的可能性。根据原文“从社会学的角度看,这也是一个可能更长远但也值得我们所有人开始思考的问题。如果基因编辑技术进入广泛应用,那么会不会塑造永恒的社会不平等呢”可知,若基因编辑技术不受限制地进入广泛应用,可能会导致永恒的社会不平等和阶级固化,导致社会撕裂和对立。(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信号员狄更斯【注】我又往下走,到达了铁路旁边,发现这是一个脸色又黑又黄的人,胡子是黑的。眉毛粗浓。他的职责便是守在这儿,一个我所见过的最荒凉、阴沉的地方。这地方不论哪一边,都是高低不平的、潮湿滴水的石壁,抬头只能望见一条狭长的天空。向前看,一边只见到这个大土牢在弯弯曲曲、漫无尽头地向前延 伸,另一边不远处有一盏阴暗的红灯,红灯那边是更加阴暗的隧道口,隧道黑咕隆咚的,建筑结实,给人一种粗野、窒息、恐怖的感觉。阳光在这里简直无路可入,以致空中弥漫着泥土和霉烂的气味;阴风不时阵阵吹过,使我不寒而栗,仿佛已离开了人间。他在我们坐定后,立即稍稍向前俯出身子,用轻得跟耳语差不多的声音开始道:“昨天晚上我把你当作了另一个人。那使我不安。”“我从没见过他的脸。他的左手一直遮在脸上,右手挥动着——剧烈地挥动着。这个样子。”“看在上帝分上,赶快离开铁路!”“一个月夜,”那人道,“我正坐在这儿,听得一声喊叫:‘喂!下面听着!’我一跃而起,那嗓音仿佛喊哑了,喊的是:‘当心!当心!’然后又喊道:‘喂!下面听着!当心!’我抓起我的灯,把它转成红色,朝那人影直奔而去,一边喊:‘出了什么事?发生了什么?在哪儿?’当时他就站在黑洞洞的隧道外边。我走近以后,有些纳闷,不知他干吗用衣袖遮着眼睛。我跑到他跟前,伸出了手,想把衣袖拉开,他顿时不见了。”“我跑进隧道,走了五百来码,这才站住,把灯举在头顶上,但我没看到他。我赶紧跑出隧道,跑回这儿。我向铁路两头发了电报:‘我接到了警报。有没有出什么事?’两头的答复都是:‘一切正常。’”仿佛有一只冰冷的手指在我的背脊上缓缓移动,但我强作镇静向他说明,这个幻影应该是他的错觉,有时疾病影响了主管视觉器官的某根神经,便会出现这种现象。“在那个幻影出现以后不到六个小时,这条铁路上发生了一起重大车祸,不到十小时,死伤者便被陆续运出隧道,经过了那个幻影站过的地方。”我答道,不可否认,这是一种令人惊异的巧合,它必然会在他头脑里留下深刻的印象。他重新把手搭在我的胳臂上,用迷茫的眼睛从肩上望望背后,开始说道:“过了六七个月,我已从诧异和震惊中恢复过来,可是一天早晨,天刚蒙蒙亮,我站在门口,望着那盏红灯,这时我又看到了那个幻影。它只是靠在灯杆上,两只手遮住了脸。像这个样子。”我又一次端详他的动作。这是哀悼的动作。我在坟地上见到过这种姿势的石像。“就在那天,一列火车驶出隧道时,我从靠我这边的车窗中发现车内乱糟糟的,许多人的头和手挤在一起,还有什么在挥动。我一看到,立刻向司机发出信号:停车!他马上关闭机器,紧急刹车,但火车仍从这儿向前滑行了至少一百五十码。我随即奔去,还没到达那儿,便听到了可怕的尖叫声和哭喊声。一个美丽的少女在一节车厢中突然死了,她被抬到这屋里,停在我们中间的这块地上。”他又开口道:“一星期前那个幻影又回来了。从那以后,它一再在这儿出现,但断断续续,忽隐忽现。在红灯那儿。”他尽量装出迫不及待地拼命喊叫的样子,重复了一遍以前那个手势:“看在上帝分上,赶快离开铁 路!”然后他继续道:“它在喊我,往往接连几分钟之久,显得十分危急:‘下面听着!当心!当心!’它站在那儿向我挥手。它使我的小铃发出声音……”“它在警告什么?”他一边说一边琢磨,眼睛望着炉火。“如果我用电报向铁路两头,或者任何一头,发出危险警报,却讲不出个所以然,我只能自找麻烦,毫无好处。他们会认为我疯了。事情会这样:我发电道,‘危险!注意!’他们回电道,‘什么危险?在哪里?’我发电道,‘不知道。但是看在上帝分上,千万小心!’结果他们把我撤换了事。他们还能怎么办呢?”他内心的痛苦是很值得同情的。这是一个有良心的人所感受的精神折磨,他要为生命负责,可又不知道怎么尽这责任,这叫他无法忍受。我看到他这副样子,我目前应该做的便是安抚他的情绪。因此向他表示,任何人忠实履行了自己的职责,这就行了,尽管他不理解那些令人困惑的现象,但他理解自己的责任,这至少是值得欣慰的。时已深夜,他的职责所规定的工作需要他更集中注意力,因此我最后决定,打算陪他去找我们所知道的当地最有经验的医生,听听医生的意见。他告诉过我,第二天他上班的时间有些变动,下班是在日出后一两个小时,到日落后不久便上班。我与他约定到时候再去看他。第二天傍晚天气很好,我走到山壁边上我第一次见到他的那个地点,机械地向下瞧瞧。我无法形容我当时的惊恐心情,因为就在隧道口的附近,我看到一个人用左手的衣袖遮没了眼睛,拼命在挥动他的右手。“出了什么事?”我问那些人。“信号员今天早上被压死了,先生。”“他是被车头撞倒的,先生。在英国没有人比他更熟悉自己的工作。但不知为什么他没有退出轨道。”“我看到他在隧道口,我已来不及刹车,车子却在向他驶去,我赶紧关闭机器,一边尽力大声喊他。”“你喊什么啦?”“我说:‘下面听着!当心!当心!看在上帝分上,赶快离开铁路!’”我吃了一惊。“唉!这是一个可怕的时刻,先生。我不停地喊他。我不敢看,用这条胳臂遮住了眼睛,还用这条胳臂一直挥到最后,但一切都没有用。”我不想再谈任何一个奇怪的细节了,火车司机发出的警告,不仅与不幸的信号员一再向我复述的那些叫他不安的话完全符合,而且与我——不是他——赋予他所模仿的那个手势的那些潜在的话(它们只存在 于我的心中)完全符合。(有删改)【注】狄更斯,英国著名作家,生于1812年。原本家境小康,狄更斯十二岁时,父亲负债入狱,狄更斯只得辍学到工厂做工,这段际遇使他对中下阶层人民生活的困难有深刻的了解。在他的小说里,常常出现孤苦无依和饱受压迫的人物形象。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信号员以为“我”是再次出现的“幻影”,因此十分不安,“幻影”出现时会遮住脸,并大喊大叫,还使劲地挥动右手。B.信号员在“幻影”出现后发电报,但得到的答复是“一切正常”,可当天出现了乘客死伤的事故,可见有人弄虚作假。C.“我”非常肯定地认为信号员讲的“幻影”就是一种错觉,“幻影”的出现是他自身的疾病影响了他的神经而导致的。D.小说描写“幻影”出现三次,导致三次重大事故,最后连信号员也丧失了生命,这表明作者拥有浓厚的封建迷信思想。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使用第一人称来讲述故事,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使小说显得非常真实和亲切。B.“他的左手一直遮在脸上,右手挥动着”,小说多次对“幻影”的这一动作进行描写。C.小说以一个普通信号员的悲惨经历,来揭示当时的社会现实,取得了一波三折的效果。D.小说中反复出现的预警手势,就像命运之神的手掌,神秘莫测,显得离奇,引人深思。8.小说开头部分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9.有评论认为,小说通过荒诞(或悬疑)的情节构思来表达主题。请结合小说谈谈你对这一评论的理解。【答案】6.A7.C8.①烘托了人物心情。开头的环境描写突出了荒凉、阴沉的特点,揭示了信号员生活在远离城市的偏僻荒郊,其生存环境“仿佛已离开了人间”,他感到压抑窒息。②推动了情节发展。信号员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他不断地产生幻觉,连续地出现巧合事件。③揭示了小说主题。信号员身处恶劣的工作环境,暗示了他的悲剧命运,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9.①小说所描写的信号员三次看到幻影后出现三次重大事故的巧合,使情节具有荒诞(或悬疑)的特点,小说通过巧合事件来揭示当时社会个体难以掌控自身命运的现实。②小说所描写的三处巧合,分别是在隧道中、火车上、铁轨上,表明信号员的工作环境处处充满危险,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底层人民的悲叹和同情。【解析】 【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可见有人弄虚作假”于文无据。从文中内容无法推论出“有人弄虚作假”的结论。C.“‘我’非常肯定地认为信号员讲的‘幻影’就是一种错觉”说法绝对,原文是“但我强作镇静向他说明,这个幻影应该是他的错觉,有时疾病影响了主管视觉器官的某根神经,便会出现这种现象”。“强作镇静”表明“我”也对信号员讲的“幻影”有所畏惧,内心认为这个“幻影”也许是某种神秘力量。D.“这表明作者拥有浓厚的封建迷信思想”分析不当,这是作者通过荒诞的情节构思来表情达意。故选A。【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C.“取得了一波三折的效果”分析不当,应是取得了以小见大的效果。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中环境描写作用的能力。在小说的开头,作者详细描写了信号员的工作环境,“一个我所见过的最荒凉、阴沉的地方。这地方不论哪一边,都是高低不平的、潮湿滴水的石壁,抬头只能望见一条狭长的天空。向前看,一边只见到这个大土牢在弯弯曲曲、漫无尽头地向前延伸,另一边不远处有一盏阴暗的红灯,红灯那边是更加阴暗的隧道口,隧道黑咕隆咚的,建筑结实,给人一种粗野、窒息、恐怖的感觉。阳光在这里简直无路可入,以致空中弥漫着泥土和霉烂的气味”,这一环境描写揭示了信号员生活在远离城市的偏僻荒郊,此地荒凉、阴沉,给人以压抑之感,“仿佛已离开了人间”更是点明了此地环境之恶劣,这烘托了人物心情。其次,这样恶劣的环境,让长期在此工作的信号员出现幻觉显得合情合理,也让后来的显得有些灵异的巧合事件的发生有了合理的成分,更给这些事件披上了神秘的色彩,从而推动了情节发展。最后,这一环境描写也揭示了小说主题。作者通过对这一荒凉、阴沉环境的描写,揭示了信号员身处恶劣的工作环境,正是这样的工作环境导致了后来悲剧的发生。所以,此处的环境描写暗示了信号员的悲剧命运,同时起到以小见大的效果,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小说写了信号员三次看到幻影后出现三次重大事故的巧合,在现实中,这种事情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这让小说蒙上了一层荒诞或者悬疑的色彩。作者将事故的发生描述为受到神秘力量的支配,是通过巧合事件来揭示当时社会个体难以掌控自身命运的现实,指出了当时资本主义社会对广大劳动者的残酷剥削,从而让小说有了现实批判意义。 其次,小说所描写的三处巧合,分别是在隧道中、火车上、铁轨上,“这条铁路上发生了一起重大车祸,不到十小时,死伤者便被陆续运出隧道”“一个美丽的少女在一节车厢中突然死了”“在英国没有人比他更熟悉自己的工作。但不知为什么他没有退出轨道”,在信号员工作的铁路公司,在隧道中、火车上、铁轨上处处都能发生事故,表明信号员的工作环境处处充满危险,信号员的悲剧似乎无法避免,作者通过对这些巧合事故的描写,表达了对社会底层人民的悲叹和同情,也表达了对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的讽刺和鞭笞。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丙申,至马嵬驿,将士饥疲,皆愤怒。陈玄礼以祸由杨国忠,欲诛之,因东宫宦者李辅国以告太子,太子未决。会吐蕃使者二十余人遮国忠马,诉以无食,国忠未及对,军士呼曰:“国忠与胡虏谋反!”或射之,中鞍。国忠走至西门内,军士追杀之,屠割支体,以枪揭其首于驿门外,并杀其子户部侍郎暄及韩国、秦国夫人。御史大夫魏方进曰:“汝曹何敢害宰相!”众又杀之。韦见素闻乱而出,为乱兵所挝,脑血流地。众曰:“勿伤韦相公。”救之,得免。军士围驿上闻喧哗问外何事左右以国忠反对。上杖屦出驿门,慰劳军士,令收队,军士不应。上使高力士问之,玄礼对曰:“国忠谋反,贵妃不宜供奉,愿陛下割恩正法。”上曰:“朕当自处之,”入门,倚杖侧首而立。久之,京兆司录韦谔前言曰:“今众怒难犯,安危在暴刻,愿陛下速决!”因叩头流血。上曰:“贵妃常居深宫,安知国忠反谋?”高力士曰:“贵妃诚无罪,然将士已杀国忠,而贵妃在陛下左右,岂敢自安!愿陛下审思之,将士安则陛下安矣。”上乃命力士引贵妃于佛堂,缢杀之。(选自《资治通鉴·唐纪三十四》,有删改)材料二:初,安禄山有边功,帝宠之,诏与诸姨约为兄弟,而禄山母事妃,来朝,必宴饯结欢。禄山反,以诛国忠为名,且指言妃及诸姨罪。帝欲以皇太子抚军,因禅位,诸杨大惧,哭于廷。国忠入白妃,妃衔块请死,帝意沮,乃止。及西幸至马嵬,陈玄礼等以天下计诛国忠,已死,军不解。帝遣力士问故,曰:“祸本尚在!”帝不得已,与妃诀,引而去,缢路祠下。襄尸以紫茵,瘗道侧,年三十八。(选自《新唐书·杨贵妃传》,有删改)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军A士B围C驿D上E闻F喧G哗H问I外J何K事L左M右N以O国P忠Q反R对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丙申,干支名称,可以用来纪年、纪月和纪日,文中用来纪日,其前一天是“乙未”。 B.“会吐蕃使者二十余人遮国忠马”与“会征促织”(《促织》)两句中的“会”字含义相同。C.“贵妃诚无罪”与“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与妻书》)两句中的“诚”字含义不同。D.“而禄山母事妃”与“使之西面事秦”(《谏逐客书》)两句中的“事”字含义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唐玄宗非常宠幸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一起西逃前往蜀地,在马嵬驿心怀怨恨愤怒的将士借故杨国忠谋反而杀死了杨国忠。B.杀死杨国忠后,陈玄礼请求唐玄宗割断恩情并处死杨贵妃,但唐玄宗还想保护杨贵妃,后在高力士的威胁下才命其处死她。C.安禄山得到了唐玄宗的宠爱,安禄山把杨贵妃当作母亲侍奉,而在反叛时却以诛杀杨国忠为名,并指斥杨贵妃与诸姨的罪行。D.安史之乱发生后,唐玄宗“禅位”的想法遭到了杨家人的反对,在杨贵妃口衔土块以死相求下,唐玄宗改变了这个主意。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陈玄礼以祸由杨国忠,欲诛之,因东宫宦者李辅国以告太子,太子未决。(2)帝欲以皇太子抚军,因禅位,诸杨大惧,哭于廷。14.两则材料关于唐玄宗最终处死杨贵妃的原因的记载有所不同,请简要说明。【答案】10.DHL11.C12.B13.(1)(大将军)陈玄礼认为祸患是由杨国忠造成的,想杀掉他,于是(让)东宫宦官李辅国把(这个想法)告知太子,太子犹豫不决。(2)皇帝想让皇太子代理自己出征,然后传位于太子,杨家诸人大为恐惧,在庭中大哭。14.①材料一中,陈玄礼认为在杨国忠被杀后,贵妃不应该再侍奉陛下,请求陛下处死贵妃;高力士劝谏陛下处死贵妃,让将士们心安,从而化解危局。②材料二中,将士们认为贵妃是祸患的根源,请求处死贵妃。【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士兵们又包围了驿站,唐玄宗听见外面的喧哗声,就询问外面发生了什么事,左右侍从回答说杨国忠谋反。“军士围驿”构成主谓宾结构,句意完整,而“上”指唐玄宗,作后一个句子的主语,应在“上”前断句,故应在D处断句。“闻喧哗”与“问外何事”是唐玄宗的两个动作,应该在中间断开,故应在H处断开。 “左右”指唐玄宗左右的官员,作句子的主语,应在其前断句,故应在L处断句。故应在DHL处断句。【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言词语意思及了解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B.“会吐蕃使者二十余人遮国忠马”中的“会”,赶上,恰逢。句意:这时恰逢有吐蕃使者二十多人拦住杨国忠的马。“会征促织”(《促织》)中的“会”,赶上,恰逢。句意:赶上(官府)征收蟋蟀。C.“贵妃诚无罪”中的“诚”,的确,确实。句意:贵妃确实没有罪。“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与妻书》)中的“诚”,的确,确实。句意:我确实愿意与你相守到死。D.“而禄山母事妃”中的“事”,侍奉,服侍。句意:而安禄山把杨贵妃当作母亲侍奉。“使之西面事秦”(《谏逐客书》)中的“事”,侍奉,服侍。句意:使他们朝西侍奉秦国。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后在高力士的威胁下才命其处死她”理解错误,从材料一中高力士劝说唐玄宗“贵妃诚无罪,然将士已杀国忠,而贵妃在陛下左右,岂敢自安!愿陛下审思之,将士安则陛下安矣。”的话中可知,高力士是劝说,陈述了利害关系,而不是“威胁”。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第一个“以”,认;“诛”,诛杀;“未决”,犹豫不决。(2)“抚军”,太子随国君出征,这里指代理国君出征;“禅位”,把帝位传给别人;“哭于廷”,状语后置结构,在庭中大哭。【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两则材料对唐玄宗处死杨贵妃的描写有所不同。材料一中记述为“上杖屦出驿门,慰劳军士,令收队,军士不应。上使高力士问之,玄礼对曰:‘国忠谋反,贵妃不宜供奉,愿陛下割恩正法。’”是说陈玄礼认为在杨国忠被杀后,贵妃不应该再侍奉陛下,请求陛下处死贵妃;其后在唐玄宗对处死杨贵妃出现犹豫后,高力士劝他“贵妃诚无罪,然将士已杀国忠,而贵妃在陛下左右,岂敢自安!愿陛下审思之,将士安则陛下安矣”,此时高力士劝谏陛下处死贵妃,让 将士们心安,从而化解危局。材料二的记述则是“及西幸至马嵬,陈玄礼等以天下计诛国忠,已死,军不解。帝遣力士问故,曰:‘祸本尚在!’帝不得已,与妃诀,引而去,缢路祠下”,是将士们认为贵妃是祸患的根源,请求处死贵妃。参考译文:材料一:丙申日(十四日),(唐玄宗一行)到了马嵬驿,随从的将士因为饥饿疲劳,心中怨恨愤怒。(大将军)陈玄礼认为祸患是由杨国忠造成的,想杀掉他,于是(让))东宫宦官李辅国把(这个想法)告知太子,太子犹豫不决。这时恰逢有吐蕃使者二十多人拦住杨国忠的马,向他诉说没有吃的,杨国忠还没来得及回答,士兵们就喊道:“杨国忠与胡人谋反!”有人用箭射他,射中了杨国忠坐骑的马鞍。杨国忠下马逃跑到马嵬驿西门内,被士兵追赶上杀死,并肢解了他的尸体,把首级挂在矛上插于西门外示众,又杀了他的儿子户部侍郎杨暄与韩国夫人、秦国夫人。御史大夫魏方进说:“你们怎么敢杀害宰相!”士兵们又杀了魏方进。韦见素听到外面大乱就出来察看,被乱兵用鞭子抽打得头破血流。众人喊道:“不要伤了韦相公。”有人前来救他,韦见素才免于一死。士兵们又包围了驿站,唐玄宗听见外面的喧哗声,就询问外面发生了什么事,左右侍从回答说杨国忠谋反。唐玄宗拄着拐杖走出驿门,慰劳军士,命令他们撤走,士兵不答应。唐玄宗又让高力士去问话,陈玄礼回答说:“杨国忠谋反被杀,贵妃不应该再侍奉陛下,愿陛下割断恩情而把贵妃处死。”唐玄宗说:“联会自行处理这件事。”然后进入驿站,拄着拐杖侧首而立。过了很久,京兆司录参军韦谔上前说道:“如今众怒难犯,形势危急而安危就在顷刻之间,希望陛下赶快做出决断!”说着不断地跪下叩头而流血不止。唐玄宗说:“贵妃长期居住在戒备森严的宫中,怎么会知道杨国忠谋反呢?”高力士说:“贵妃确实无罪,但将士们已经杀了杨国忠,而贵妃还在陛下左右侍奉,他们怎么敢让自己心安呢?希望陛下好好地考虑一下,将士们心安而陛下才会安全。”唐玄宋才命令高力士把贵妃引到佛堂内,用绳子勒死了她。材料二:当初,安禄山因有战功,得到皇帝的宠爱,皇帝下诏让他与诸姨结为兄弟,而安禄山把杨贵妃当作母亲侍奉,安禄山来朝,一定要宴请贵妃以讨欢心。安禄山反叛,以诛杀杨国忠为名,并且指斥杨贵妃与诸姨的罪行。皇帝想让皇太子代理自己出征,然后传位于太子,杨家诸人大为恐惧,在庭中大哭。杨国忠入宫告诉了贵妃,贵妃口衔土块以死相求,皇帝改变了主意,于是作罢。皇帝西逃到了马嵬驿,陈玄礼等为国家大计杀死了杨国忠,杨国忠已死,军队还不散去。皇帝派高力士询问原因,他们说:“祸患的根源还未除去!”皇帝迫不得已,与贵妃诀别,贵妃被带走,缢杀在路边的佛寺内,用紫色褥子包裹了尸体,埋在路旁,时年三十八岁。(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寄鄂州朱使君寿昌①苏轼江汉西来,高楼②下、蒲萄深碧。犹自带、岷峨雪浪,锦江春色。君是南山③遗爱守,我为剑外思归客。对此间、风物岂无情,殷勤说。《江表传》④,君休读。狂处士⑤,真堪惜。空洲对鹦鹉,苇花萧瑟。不独笑书生争底事,曹公黄祖俱飘忽。愿使君、还赋谪仙诗,追黄鹤。【注】①此词作于公元1081年,苏轼被贬黄州,朱寿昌时任鄂州知州。②高楼,武昌黄鹤楼。③南山,陕西终南山,朱寿昌曾任陕州通判。④《江表传》,书名,这里指三国典籍。⑤狂处士,指三国名士祢衡,他有才学而行为狂放,曾触犯曹操,后因辱骂江夏太守黄祖而被杀。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写景,长江和汉水碧涛汹涌,浩浩荡荡,滚滚东流,富有雄伟气势。B.词人由深碧想到锦江春色,还说自己是“剑外思归客”,表达了思乡之情。C.“对此间、风物岂无情,殷勤说”承上启下,下片词人向友人开怀倾诉。D.词人认为君子不宜读《江表传》,词人感慨祢衡因狂放而招致杀身之祸。16.这首词的下片表达了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答案】15.D16.①“真堪惜”“空洲对鹦鹉,苇花萧瑟”,表达了词人对祢衡恃才傲物而招致杀身之祸的悲痛和惋惜之情。②词人感慨曹操、黄祖虽称雄一时,但在历史长中也只能成为过眼云烟,表现了词人超然物外,随缘自适的人生态度。③词人希望友人超然于政治漩涡之外,寄情于文章事业,表达了对友人的劝勉之情。【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D.“词人认为君子不宜读《江表传》”错误,词人是劝告朱寿昌不要读三国典籍,以免悲痛。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思想情感的能力。“《江表传》,君休读。狂处士,真堪惜。空洲对鹦鹉,苇花萧瑟”,意思是,你千万不要读《江表传》,祢衡真是令人同情,深感痛惜。只能空对鹦鹉洲,苇花依旧萧瑟。“真堪惜”“空洲对鹦鹉,苇花萧瑟”,表达了词人对祢衡恃才傲物而招致杀身之祸的悲痛和惋惜之情。“狂处士”四句,紧承上文,对恃才傲物、招致杀身之祸的祢衡,表示悼惜。祢衡因忠于汉室,曾不受折辱,当众嘲骂曹操,曹操不愿承担杀人之名,假借刘表属将黄祖之手将其杀害,葬于武昌长江段的鹦鹉洲。 “不独笑书生争底事,曹公黄祖俱飘忽”,意思是,书生何苦与这种人纠缠,权势人物如曹操与黄祖也都已一闪过去。词人感慨曹操、黄祖虽称雄一时,但在历史长中也只能成为过眼云烟,表现了词人超然物外,随缘自适人生态度。“争底事”,即争何事,意即书生何苦与这种人纠缠,以致招来祸灾。称霸一时的风云人物,如残害人才的曹操、黄祖之流,最终也只能在历史的长河中成为过眼烟云。此句流露出苏轼豁达、随缘自适的人生态度。“愿使君、还赋谪仙诗,追黄鹤”,意思是,希望使君能像李白一样潜心作诗,赶追崔颢的名作《黄鹤楼》诗。词人希望友人超然于政治漩涡之外,寄情于文章事业,表达了对友人的劝勉之情。词人引用李白的故事,激励友人像李白一样潜心作诗,赶追崔颢的名作《黄鹤楼》。这既是对友人的劝勉,愿他能够置身于政治漩涡之外,寄意于历久不朽的文章事业,撰写出色的作品来追蹑前贤;也体现了苏轼居黄州期间的心愿,对于永恒价值的追求。(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涉江采芙蓉》中,感慨与“同心”之人分隔两地而只能以“忧伤”为伴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伤离别”是人之常情,《鹊桥仙(纤云弄巧)》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升华了词的主旨,表达了秦观对“离别”的态度。(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孔子不认可公西华只能做一个小相,而认为公西华能做大事。【答案】①.同心而离居②.忧伤以终老③.两情若是久长时④.又岂在朝朝暮暮⑤.赤也为之小⑥.孰能为之大【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忧、暮、赤、孰。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正活起来,就要紧贴人们的现实生活,深入挖掘其中的价值。在保护中发展,在传承中利用,生活里的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唤醒人们“日用而不觉”的文化情怀,在①中让更多人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参与者和守护者。《2023中国诗词大会》将镜头对准②,讲述普通人与诗词结缘的故事,进而在当代语境下阐释诗词的内涵。从机长、农民工、学生到铁路工程师,节目通过讲述各行各业的人与诗词,降低人们与诗词文化的距 离,润物细无声地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传承。非遗传承人的绒花制作、琉璃烧制等技艺,手艺人的煎饼花、地面彩绘等才艺,都可以成为诗歌创作的素材。在诗与画的结合中融入竞技感,“画中有诗”环节强调生活中的诗意,文化衫、帆布包、灯罩等生活用品,都是展示诗意的舞台,寄托了人们的诗情。“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在被诗意浸润的日常生活中,在被传统文化丰富的生活空间里,人们能切身感受到③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答案】18.①潜移默化(耳濡目染)②凡夫俗子③生气勃勃(生机勃勃)19.示例:节目通过讲述各行各业的人与诗词的联系,拉近人们与诗词文化的距离,润物细无声地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20.①比喻句由本体“文化衫、帆布包、灯罩等生活用品”、喻体“舞台”和比喻词“是”构成。把“生活用品”比作“舞台”。②形象地表达了“非遗传承人”“手艺人”在他们的作品中展示自己的才艺和诗意,寄托自己的诗情。【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①此处说生活里的优秀传统文化对人的影响,可填“潜移默化”“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形容人的思想或性格受到感染、影响,而不自觉地发生了变化。耳濡目染:经常听到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②结合“讲述普通人与诗词结缘的故事”可知,此处指平凡的人,可填“凡夫俗子”。凡夫俗子:平凡庸俗的人。③此处指生活中传统文化鲜活的特点,可填“生气勃勃”“生机勃勃”。生气勃勃(生机勃勃):形容富有朝气,充满活力。生机勃勃:形容生命力旺盛的样子。【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有三处语病:①成分残缺,“讲述”的宾语中心语残缺,在“人与诗词”后面添加“的联系”;②搭配不当,“降低……距离”动宾搭配不当,将“降低”改为“拉近”;③语序不当,按照事理逻辑,先“传承”后“发展”,将“发展”与“传承”互换位置。【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比喻句中本体是“文化衫、帆布包、灯罩等生活用品”,喻体是“舞台”,比喻词为“是”。把“生活用品”比作“舞台”。句中以“舞台”喻“生活用品”,生动形象地凸显了“非遗传承人”“手艺人”创制的生活用品的艺术性,他们在作品中展示自己的才艺和诗意,寄托自己的诗情。(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近年来,科学家们对于梦境的研究更加深入,他们发现做梦的机制可能比之前的想象更为复杂。我们知道,人在睡眠中会有两个阶段:快速眼动睡眠和非快速眼动睡眠。在快速眼动睡眠阶段时,①;而在非快速眼动睡眠阶段时,大脑神经元活跃度很低。可神奇的是,在这两个睡眠阶段中,人们都会做梦,并且概率并没有很大的差别。难道做梦与否跟脑部活跃程度无关吗?随着高密度脑电图技术的诞生,脑电帽上的电极数增加到了256个,科学家们得以更加细致地研究人们在做梦时不同大脑分区的活跃情况。他们发现,同一时刻大脑不同区域的睡眠状况并不一致,就好像海豚能够左右脑交替入睡一样,②。实验数据表明,人在做梦时,脑部的“后皮质热区”高频活动增多。这一区域包含视觉区、楔前叶、后扣带回等,能够将不同感官整合到一起,所以即使在虚构的梦境中,我们依然能够看到图像,听到声音。研究还表明,要在睡眠时产生意识,③,仅需要激活后皮质热区这一相对狭窄的区域即可,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在快速眼动睡眠阶段和非快速眼动睡眠阶段,人们都可以做梦。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22.请简述第三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答案】21.①大脑神经元活跃度很高②人的大脑也可以分区域休息③并不需要激活整个大脑皮层22.因为脑部的“后皮质热区”在人做梦时能整合这一区域的“视觉区、楔前叶、后扣带回等”,所以人们在虚幻的梦中也能看到图像和声音。【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依据“而在非快速眼动睡眠阶段时,大脑神经元活跃度很低”推断前文在快速眼动睡眠阶段时大脑神经元活跃度很高,故可填写“大脑神经元活跃度很高”之类意思的句子。第二空:依据“就好像海豚能够左右脑交替入睡一样”推断下文意思应为人类的大脑也可以左右脑交替休息,故可填写“人的大脑也可以分区域休息”之类意思的句子。第三空:依据“仅需要激活后皮质热区这一相对狭窄的区域即可”推断前文意思是不需要整个大脑皮层都被激活,故可填写“并不需要激活整个大脑皮层”之类意思的句子。【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语段的能力。第三段一共2句话,可以分为三层。第一句为第一层,根据“实验数据表明,人在做梦时,脑部的‘后皮质热区’高频活动增多”可概括为“脑部的‘后皮质热区’在人做梦时活动增多”;第二句有两层意思,根据“这一区域包含视觉区、楔前叶、后扣带回等,能够将不同感官整合到一起”可概括为“‘后皮质热区’在人做梦时能整合这一区域的‘视觉区、楔前叶、后扣带回等’”;第二句第二层意思,根据“所以即使在虚构的梦境中,我们依然能够看到图像,听到声音”可概括为“因为脑部的‘后皮质热区’在人做梦时能整合这一区域的‘视觉区、楔前叶、后扣带回等’,所以人们在虚幻的梦中也能看到图像和声音”。具体作答时,对以上分析概括的各层内容进行整合,然后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出来。同时还要注意字数限制。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红楼梦》塑造了众多的女性形象,如矜持端庄、擅长为人处世的薛宝钗,如聪明能干、心狠手辣的王熙凤,如心直口快、乐观开朗的史湘云……《三国演义》塑造了众多的男性英雄,如胸怀大志、求才若渴的曹操,如料事如神、忠贞不渝的诸葛亮,如儒雅多谋、气量狭小的周瑜……在《红楼梦》塑造的女性形象和《三国演义》塑造的男性英雄中,哪一位让你感触最深并给你启发?请结合材料和现实生活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材料列举了《红楼梦》塑造的女性形象,还列举了《三国演义》塑造的男性英雄,审题的重点应放在对这些人物的描述上,抓住这些人物的品质和特点。我们可以从这些人物身上学习哪些品质和特点,进行哪些反思,得到哪些教训和启发。写作要求给考生指明了写作方向,考生可以从这些人物中选一个“感触最深”的进行写作,要结合材料和现实生活写一篇文章,体现自己的感悟与思考。需要注意的是,写作时可以选材料中列举的人物,也可以选其他没有列举的人物,只要是出自《红楼梦》的女性形象和出自《三国演义》的男性形象均可。写作时应当涉及人物形象特点及相关情节,但重点应在“启发”上,从人物身上学习正面品行或者得到教训都属于“启发”的范畴。如选择王熙凤,注意材料中的评语是“聪明能干、心狠手辣”,人物具有多面性,我们需要学习的是她的“聪明能干”,而“心狠手辣”则需要批判。《红楼梦》中体现王熙凤聪明能干的地方不少,其中“协理宁国府”办秦可卿的丧事应该是最能体现这一点的,面对复杂而不熟悉的情况,她很快能够理出头绪,发现宁府的问题;接着敢于大刀阔斧地治理,分工明确,赏罚得当,还能够以身作则,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学生需要联系现实分析王熙凤这些“能干”之处给我们什么启发,需要从哪些地方去锻炼自己。而对于其“心狠手辣”的一面,如《红楼梦》中“毒设相思局”等,我们则需要批判,从中得到的启发是做事要有原则和分寸,不能过火,要用最恰当的方式处理问题。如选择曹操,他的评语是“胸怀大志、求才若渴”,可以从两方面进行思考,一是志向的重要性,志向大小有时候影响成就大小,在那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曹操一统天下的志向让他得以从众多英雄中脱颖而出,我们青年在如今这样一个美好的时代,应该树立怎样的志向,书写自己不凡的一生?二是曹操对人才的渴求让他建立了一番大业,人才对于事业成功功不可没,那么我们该如何成为人才?假如将来自己走上领导岗位,如何做到像曹操那样识别人才、尊重和使用人才?这些都可以写进我们的文章。立意:1.学会为人处世(薛宝钗)。2.将聪明才智用在正道上(王熙凤)。3.从容面对生活,乐观向上(史湘云)。4.爱惜人才,成就伟业(曹操)。5.用“智谋”解决问题(诸葛亮)。6.开阔心胸,大度容人(周瑜)。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9-02 03:40:02 页数:20
价格:¥2 大小:52.57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