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浙江省金华市东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7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3

2/23

剩余21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东阳中学新高二7月月考试卷生物一、选择题(共30题,每题2.5分,共75分)1.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是一种具有脂类膜的RNA病毒,其化学组成与下列哪个结构或生物最相似(  )A.核糖体B.溶酶体C.噬菌体D.劳氏肉瘤病毒【答案】D【解析】【分析】RNA病毒主要由RNA和蛋白质组成。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是一种具有脂类膜的RNA病毒,说明其具有RNA、蛋白质、磷脂等成分。【详解】A、核糖体主要由rRNA和蛋白质,没有膜结构,A错误;B、溶酶体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组成,没有核酸,B错误;C、噬菌体DNA病毒,由DNA和蛋白质组成,C错误;D、劳氏肉瘤病毒和新型冠状病毒都是具有脂类膜的RNA病毒,D正确。故选D。2.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甘蔗含糖量很高,是还原糖鉴定实验的理想材料B.色素易溶于层析液中,在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利用层析液提取色素C.还原糖的鉴定实验中,样液与本尼迪特试剂需先混匀,再置于热水浴中D.制作观察有丝分裂临时装片的步骤为解离→染色→漂洗→制片【答案】C【解析】【分析】1、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①提取色素原理:色素能溶解在酒精或丙酮等有机溶剂中,所以可用无水酒精等提取色素。②分离色素原理: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2、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本尼迪特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出现显色反应;(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详解】A、甘蔗富含蔗糖,是非还原糖,甘蔗不是还原糖鉴定实验的理想材料,A错误; B、色素能溶解在酒精或丙酮等有机溶剂中,所以可用无水酒精等提取色素;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用层析液分离色素,B错误;C、还原糖的鉴定实验中,先将样液与本尼迪特试剂混匀,再进行水浴加热,可出现显色反应,C正确;D、玉制作观察有丝分裂临时装片的步骤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因为需要进行漂洗将解离液洗去,以防解离过度,D错误。故选C。3.研究发现错误折叠的蛋白质以类似液体的状态存在于核仁中,在特定的时间,这些蛋白质可以被重新折叠并从核仁中释放出来,并离开细胞核。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蛋白质重新折叠后离开细胞核,需通过核孔复合体B.核仁是与核糖体组装有关的细胞器C.细胞核外膜上可能分布有核糖体D.核仁与细胞的保护机制有关,保护细胞免受损伤【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蛋白质错误折叠后,可被重新折叠并从核仁中释放,说明核仁与细胞的保护机制有关。【详解】A、核孔是蛋白质、RNA等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A正确;B、核仁是与核糖体组装有关的结构,而不是细胞器,B错误;C、细胞外膜与粗面内质网相连,因此其上可能分布有核糖体,C正确;D、根据题意,发现错误折叠的蛋白质以类似液体的状态存在于核仁中,在特定的时间,这些蛋白质可以被重新折叠并从核仁中释放出来,可以体现核仁与细胞保护有关,D正确。故选B。【点睛】熟悉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以及相关的生理活动是解答本道题的关键。4.细胞的功能与细胞膜及细胞器的种类、数量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尾尾相对排成两层,与细胞内外都是液体环境相适应B.内质网和高尔基体都可形成囊泡,两者与膜成分的更新有关C.线粒体内膜与叶绿体内膜都具有与电子传递有关的酶和合成ATP的酶D.细胞内催化不同反应的酶,其合成场所可能不同【答案】C【解析】【分析】1、在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中,核糖体上合成的肽链进入内质网进行加工,形成有一定空 间结构的蛋白质,而后由内质网膜形成囊泡,将包裹着蛋白质运输到高尔基体,经高尔基体进一步修饰加工,再以囊泡的形式将包裹着的蛋白质运输到细胞膜。2、酶的化学本质:大多数为蛋白质,少数为RNA。【详解】A、磷脂分子头部亲水,尾部疏水,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尾尾相对排成双列,与细胞内外都是液体环境相适应,A正确;B、内质网和高尔基体都可形成囊泡,两者与膜成分的更新有关,B正确;C、叶绿体内膜没有与电子传递有关的酶,C错误;D、酶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RNA的合成场所是细胞核,因此细胞内催化不同反应的酶,其合成场所可能不同,D正确。故选C。5.人体消化腺细胞合成、分泌消化酶依次经过:核糖体、内质网、囊泡、高尔基体、囊泡、细胞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两处囊泡的功能都是进行胞内物质运输B.囊泡运输依赖于膜的流动性且不消耗能量C.参与糖酵解的酶合成后需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后才具有生物学活性D.高尔基体在消化腺细胞中除对多肽进行加工运输外,还参与细胞壁的形成【答案】A【解析】【分析】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详解】A、第一处是内质网形成的囊泡,第二次是高尔基体形成的囊泡,两处囊泡的功能都是进行胞内物质运输,A正确;B、囊泡运输依赖于膜的流动性且消耗能量,B错误;C、参与糖酵解的酶属于胞内酶,合成后不需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具有生物学活性,C错误;D、消化腺细胞是动物细胞,无细胞壁,D错误。故选A。【点睛】6.生产上常利用植物根中的鱼藤酮来做杀虫剂。因为鱼藤酮会抑制昆虫细胞中NADH脱氢酶(一种催化[H]与氧反应的酶)的作用。下列有叙述正确的是() A.NADH脱氢酶分布在昆虫细胞的线粒体基质B.鱼藤酮可抑制昆虫细胞的电子传递链过程C.鱼藤酮可抑制昆虫细胞中丙酮酸形成CO2和[H]D.[H]主要来自于需氧呼吸的第一阶段,此阶段同时生成CO2【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分析,NADH脱氢酶(一种催化[H]与氧反应的酶)催化有氧呼吸第三阶段,而该酶对广泛存在于植物的根中的鱼藤酮十分敏感,因此鱼藤酮主要抑制昆虫细胞需氧呼吸的第三阶段;而对植物的根中的鱼藤酮十分敏感,说明可利用鱼藤酮来防治害虫。【详解】A、NADH脱氢酶是一种催化[H]与氧反应的酶,即催化需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分布在线粒体内膜上,A错误;B、因为鱼藤酮会抑制昆虫细胞中NADH脱氢酶(一种催化[H]与氧反应的酶)的作用,说明鱼藤酮主要抑制昆虫细胞需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即抑制昆虫细胞的电子传递链过程,B正确;C、生产上常利用鱼藤酮来防治害虫,因为鱼藤酮会抑制昆虫细胞中NADH脱氢酶(一种催化[H]与氧反应的酶)的作用,说明鱼藤酮主要抑制昆虫细胞需氧呼吸的第三阶段,而丙酮酸形成CO2和[H]属于需氧呼吸的第二阶段,C错误;D、[H]主要来自于需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此阶段同时生成CO2,D错误。故选B。7.阅读下列资料,回答下列问题。钼酸钠可为植物生长提供养分,植物细胞通过MOT载体蛋白吸收钼酸钠后,细胞内pH改变,导致花青素变色。某小组利用0.1mol/L的丙二酸钠溶液(呼吸抑制剂)和蒸馏水分别浸泡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探究植物细胞对钼酸钠的吸收方式。(1)上述实验中,因变量的检测指标可采用(  )A.表皮细胞质壁分离的时间B.表皮细胞内液泡的变色时间C.丙二酸钠跨膜运输的时间D.钼酸钠跨膜运输的时间(2)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时间内,实验组钼酸钠的吸收量少于对照组。据此推测钼酸钠通过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的跨膜运输方式是(  )A.简单扩散B.协助扩散C.主动运输D.胞吞【答案】(1)B(2)C【解析】【分析】细胞质壁分离原理:把成熟的植物细胞放置在某些对细胞无毒害的物质溶液中,当细胞液的浓 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子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使原生质层和细胞壁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也就是逐渐发生了质壁分离。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子就通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的整个原生质层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小问1详解】该实验探究的是植物细胞对钼酸钠的吸收方式,自变量为是否使用呼吸抑制剂,若植物细胞吸收钼酸钠,细胞内pH改变,导致花青素变色。故因变量的检测指标可采用表皮细胞内液泡的变色时间。故选B。【小问2详解】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时间内,实验组钼酸钠的吸收量少于对照组,说明使用呼吸抑制剂后对钼酸钠的运输有抑制作用,即钼酸钠的运输需要消耗能量,据此推测钼酸钠通过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的跨膜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质壁分离和复原、物质运输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实验分析的能力,难度中等。8.下列有关细胞衰老、凋亡、癌变和全能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射线、化合物、病毒都可能成为致癌因素B.细胞凋亡时,细胞内有些蛋白的表达量反而增加C.花药离体培养过程能够体现植物细胞的全能性D.细胞衰老过程中,线粒体体积增大、细胞核体积减小【答案】D【解析】【分析】1、衰老的细胞,一小,一大,一多,三少,一小是体积减小,一大是细胞核体积增大,一多是色素增多,三低是酶的活性降低,物质运输功能降低和新陈代谢速率降低。2、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叫细胞凋亡。3、细胞癌变的原因包括外因和内因,外因是各种致癌因子,内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详解】A、致癌因素包括物理致癌因子(射线)、化学致癌因子(各种化合物)和病毒致癌因子,A正确;B、细胞凋亡时,与细胞凋亡有关的蛋白质含量会增加,B正确;C、花药离体培养过程是将精细胞培养成个体,体现了精细胞具有全能性,C正确; D、细胞衰老过程中,细胞核体积增大,D错误。故选D。9.在人类红细胞发育过程中,与血红蛋白无关的基因往往被修饰导致无法转录,这种现象称为()A.细胞分化B.细胞分裂C.细胞衰老D.细胞凋亡【答案】A【解析】【分析】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2、细胞分化的特点:普遍性、稳定性、不可逆性。3、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详解】在人类红细胞发育过程中,与血红蛋白无关的基因往往被修饰导致无法转录,其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这种现象称为细胞分化,A正确。故选A。10.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B.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一定是等位基因C.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每条染色体上都有若干个基因D.摩尔根等人首次通过果蝇的实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答案】B【解析】【分析】1、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在染色体上,并且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2、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详解】A、1903年,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A正确;B、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不一定是等位基因,也可能是相同基因,B错误;C、基因在染色体上,且每条染色体上都有若干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C正确;D、摩尔根等人运用假说—演绎法,首次通过果蝇的实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D正确。故选B。11.将1个含14N-DNA的大肠杆菌转移到15N-DNA培养液中,培养若干时间后提取子代大肠杆菌的 DNA,将DNA加热处理,即解开双螺旋,变成单链后进行密度梯度离心,试管中出现两种条带,14N条带占,15N条带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子代DNA分子共有8个,其中2个DNA分子含有14NB.该实验可用来探究DNA的半保留复制方式C.DNA加热处理会破坏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D.若复制一次后将子代DNA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将出现两个条带【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将DNA被14N标记的大肠杆菌移到15N培养基中培养,因合成DNA的原料中含15N,所以新合成的DNA链均含15N。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的特点,后代的DNA解螺旋后始终只含有2条14N,根据14N条带占1/8,后代一共有16条链,8个DNA分子,其中只有2个DNA分子含有14N。【详解】A、由分析可知,子代一共含有8个DNA分子,其中2个DNA分子含有14N,所有DNA分子都含有15N,A正确;B、无论DNA是半保留复制还是全保留复制,将DNA加热处理后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后代出现的条带均是14N条带占1/8,15N条带占7/8,B错误;C、DNA加热处理使双链解开,破坏的是DNA两条链之间的氢键,C错误;D、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若复制一次后将子代DNA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将出现1个条带,D错误。故选A。【点睛】12.2020年10月,三位科学家因对丙肝病毒(HCV)的重要发现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图为丙型肝炎病毒的增殖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HCV遗传信息流动的方向与劳氏肉瘤病毒不同 B.由①过程可推知人体细胞含有HCV受体蛋白基因C.该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后,③过程通常发生在④过程之前D.③④⑤⑥过程都发生了碱基配对且配对方式不完全相同【答案】D【解析】【分析】①过程为病毒侵入宿主细胞,②过程为病毒的RNA注入宿主细胞,③过程是以+RNA为模板翻译形成RNA复制酶,④过程是以+RNA为模板复制形成-RNA,⑤过程是以-RNA为模板复制形成+RNA,⑥过程是以+RNA为模板翻译形成结构蛋白,⑦过程是结构蛋白和+RNA组装形成子代病毒。【详解】A、劳氏肉瘤病毒的表达需要经过逆转录过程,由图可知,HCV不经过逆转录过程,A正确;B、HCV病毒可吸附于人体细胞,所以可推知人体细胞含有HCV受体蛋白基因,B正确;C、RNA复制需要RNA复制酶的参与,所以该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后,③翻译形成RNA复制酶的过程通常发生在④RNA复制之前,C正确;D、④⑤过程发生+RNA和-RNA之间的配对,③⑥过程发生+RNA上的密码子和tRNA上的反密码子配对,配对方式都是A-U,C-G,D错误。故选D。13.下列关于新物种形成的叙述,与事实不相符的是()A.新物种可以在亲本物种所在地区产生B.一个新物种可以扩展形成多个基因库C.四倍体与二倍体杂交得到的三倍体西瓜是新物种D.异地的物种形成需要种群间遗传差异的不断积累【答案】C【解析】【分析】现代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通过隔离形成新的物种。【详解】A、新物种可以在亲本物种所在地区产生,如多倍体育种,A正确;B、一个新物种可以扩展形成多个基因库,B正确;C、二倍体西瓜经秋水仙素处理成为四倍体西瓜,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杂交后代为三倍体,三倍体是不育的,不能称为新物种,C错误;D、异地的物种形成与自然选择有关,导致种群间的遗传差异需要不断的积累,D正确。故选C。14.如图为某DNA分子的部分平面结构图,该DNA分子片段中含100个碱基对,40个胞嘧啶,下列说法 错误的是()A.在解旋酶的作用下⑤处发生断裂B.该DNA连续复制4次,需提供900个腺嘌呤脱氧核苷酸C.①与②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D.③是连接DNA单链上2个脱氧核糖核苷酸的磷酸二酯键【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中①为脱氧核糖,②为磷酸,③为核苷酸内部的化学键,④为相邻核苷酸之间的化学键,⑤为氢键。【详解】A、解旋酶作用于氢键,因此在解旋酶的作用下⑤处发生断裂,A正确;B、该DNA分子片段中含100个碱基对,40个胞嘧啶,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可知,G=40,A=T=100×2-40×2=60,因此该DNA连续复制4次,需提供腺嘌呤脱氧核苷酸数为(24-1)×60=900个,B正确;C、②磷酸和①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C正确;D、③为核苷酸内部的化学键,④是连接DNA单链上2个脱氧核糖核苷酸之间的化学键,D错误。故选D。15.研究发现“西红柿没有小时候的味道了”是由于与西红柿风味相关的基因t可在9%以上的野生西红柿中检测到,但栽培西红柿中仅有不到7%。从进化的角度看,人工选育西红柿()A.形成了新的物种B.扩大西红柿的基因库C.改变了西红柿的进化方向D.为西红柿进化提供了原料【答案】C【解析】【分析】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发生改变,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详解】A、野生西红柿和栽培西红柿没有形成生殖隔离,没有形成新物种,A错误;B、西红柿种群的基因库没有发生改变,B错误; C、人工栽培可以改变西红柿的进化方向,使西红柿往人类需求的方向进化,C正确;D、人工选育西红柿不属于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没有为进化提供原料,D错误;故选C。16.豌豆种群中DD个体占10%,dd个体占30%,玉米种群中AA个体占10%,aa个体占30%,自然状态下两个种群均繁殖一代,F1的显性个体中,纯合子分别占()A.3/10;1/4B.1/4;5/11C.5/11;3/10D.5/11;1/4【答案】D【解析】【分析】豌豆是雌雄同株,自然情况下都是自花传粉。玉米是雌雄异株,可异花传粉和自花传粉。【详解】由题可知,该豌豆种群中DD个体占10%,dd个体占30%,则Dd个体占60%,豌豆种群中,F1中DD个体占:1/10+3/5×1/4=5/20,Dd个体占:3/5×1/2=3/10,所以豌豆种群的F1的显性个体中,纯合子占5/11;该玉米种群中AA个体占10%,aa个体占30%,Aa个体占60%。该玉米种群中AA个体占10%,aa个体占30%,则Aa个体占60%,基因A的基因频率等于10%+1/2×60%=40%,基因a的基因频率等于30%+1/2×60%=60%,所以AA个体占:40%×40%=16%,Aa个体占2×40%×60%=48%,所以F1的显性个体中,纯合子占1/4,D正确,ABC错误。故选D。17.神经元是一种可兴奋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元的胞体不都在脊髓B.轴突末梢是神经末梢C.受到刺激能迅速发生反应D.多个神经元之间相互连接组成一条神经【答案】D【解析】【分析】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由胞体和突起构成,突起分为树突和轴突,树突是将兴奋传入神经元的结构,轴突是将兴奋传出神经元的结构,神经元具有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的特点。【详解】A、神经元的胞体主要位于神经中枢,除了脊髓还有大脑皮层,A正确;B、轴突外包髓鞘形成神经纤维,轴突的末梢就是神经末梢,B正确;C、受到的适宜刺激能迅速发生反应,C正确;D、轴突外包髓鞘形成神经纤维,多条神经纤维集结成束构成神经,D错误。故选D。18.如图甲、乙、丙、丁分别代表正常人体内四种不同的液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乙中可能含有去甲肾上腺素、胆固醇、尿素、糖原等物质B.机体通过甲可以实现蛋白质的回收,从而使乙保持较低的蛋白质浓度C.丁可能为神经细胞内液,其通过细胞膜与丙直接进行物质交换,获取营养D.内环境的稳态是指甲、乙、丙中的物质浓度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答案】B【解析】【分析】据题意可知,甲、乙、丙、丁分别代表正常人体内四种不同液体,先分析甲乙丙,丙和乙之间可以相互渗透,乙单向渗透到甲,甲单向渗透到丙,因此推测甲是淋巴液、乙是组织液,丙是血浆,血浆能与血细胞内液之间可以相互渗透,因此丁表示血细胞内液。【详解】A、据分析可知,乙是组织液,属于细胞外液(内环境),糖原是动物细胞内的储能物质,位于细胞内,因此乙中不能存在糖原,A错误;B、乙组织液中的蛋白质分子不能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但比较容易透过毛细淋巴管壁而形成甲淋巴液的组成部分。每天约有75~200克蛋白质由淋巴液带回血液,使组织间液中蛋白质浓度保持在较低水平,B正确;C、据分析可知,丙为血浆,能与血浆之间相互交换物质的是血细胞,因此丁只能表示血细胞内液,C错误;D、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甲(淋巴液)、乙(组织液)、丙(血浆)构成内环境,D错误。故选B。19.下列关于生物变异在生产实践上的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杂交育种最快可在子三代得到所需的优良纯种B.诱变育种既能提高突变频率又能使突变定向C.单倍体育种技术利用了细胞的全能性原理D.转基因技术的针对性和安全性都比其他育种技术更高【答案】C【解析】 【分析】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优点是能集中优良性状,技术简单易操作;诱变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优点:能产生新基因;单倍体育种原理染色体变异,优点是明显缩短了育种年限;转基因技术原理是基因重组,优点是能定向改变生物的性状,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详解】A、若所需性状是隐性性状,杂交育种最快可在子二代得到所需的优良纯种,A错误;B、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B错误;C、单倍体育种技术需要用到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利用了细胞的全能性原理,C正确;D、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还有有待进一步研究,D错误。故选C。【点睛】20.对氨基苯甲酸(PABA)是合成叶酸的原料。人能够直接利用食物中的叶酸,而细菌不能利用外源的叶酸,必须在R酶的催化下利用PABA进行体内合成。一旦合成叶酸的反应受阻,细菌的生长繁殖受到抑制而虐止。已知磺胺类药物与PABA的分子结构相似,可用作抗菌药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磺胺类药物可能通过竞争R酶的活性中心来抑制菌体内叶酸的合成B.为了保证磺胺类药物的抑菌效果,应与在人体内能产生PABA的药合用C.用药者血液中磺胺类药物的浓度远超过PABA时,能达到较好的抗菌效果D.细菌对磺胺类药物产生抗药性的原因可能是细菌产生了较多R酶【答案】B【解析】【分析】酶是一类极为重要的生物催化剂,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对其底物具有高度特异性和高度催化效能的蛋白质或RNA。酶的催化作用有赖于酶分子的一级结构及空间结构的完整。【详解】A、磺胺类药物与PABA的分子结构相似,因此可通过竞争R酶的活性中心来抑制菌体内叶酸的合成,A正确;B、由于结构相似,因此为了保证磺胺类药物的抑菌效果,应避免与在人体内能产生PABA的药合用,B错误;C、磺胺类药物可用作抗菌药物,浓度远超过PABA时,能达到较好的抗菌效果,C正确;D、细菌对磺胺类药物产生抗药性的原因可能是细菌产生了较多R酶,导致磺胺类药物的抑菌作用减弱,D正确。故选B。21.正常情况下ALA合成酶催化甘氨酸与琥珀酰CoA生成ALA,再转化为胆色素原(PBG),后者可在PBG脱氨酶作用下逐级合成血红素,代谢过程如下图所示: 甘氨酸+琥珀酰CoAALA→PBG→血红素急性间隙性卟啉症(AIP)患者由于PBG脱氨酶活性丧失,使细胞内的ALA和PBG不能正常转化为血红素,导致其血红素含量下降;而血红素含量下降调节ALA合成酶表达增强,导致细胞中ALA和PBG积聚,最终导致AIP发生。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通过PBG脱氨酶调控血红素的合成体现了基因对性状的直接控制B.用显微镜观察待测个体染色体的结构可判断PBG脱氨酶基因发生改变C.PBG脱氨酶活性丧失,使其不能为PBG参加的化学反应提供活化能D.ALA合成酶基因的表达量与细胞内血红素含量的多少有关【答案】D【解析】【分析】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两种方式:一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二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详解】A、基因通过PBG脱氨酶调控血红素的合成体现了基因对性状的间接控制,A错误;B、基因改变不能通过显微镜观察,因此用显微镜观察待测个体染色体的结构不能判断PBG脱氨酶基因发生改变,B错误;C、PBG脱氨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并非为PBG参加的化学反应提供活化能,C错误;D、ALA合成酶基因的表达量可影响血红素的合成,因此ALA合成酶基因的表达量与细胞内血红素含量的多少有关,D正确。故选D。22.图示为某二倍体动物(2n=4)正处于分裂期的一个细胞,其中1~6表示染色体,A、a、B、b表示染色体上的基因。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细胞的名称为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B.该细胞正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C.该细胞的基因型可能为AAaaBBbb D.3号和6号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出现是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片段交换的结果【答案】A【解析】【分析】据题图和题意可知,该细胞着丝粒分裂,处于细胞分裂的后期,某二倍体动物的体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但该细胞含有6条染色体,且1和2、4和5属于同源染色体,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有一对同源染色体没有分裂造成的,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详解】A、据分析可知,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细胞质是均等分裂,因此该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或者第一极体,A正确;B、据分析可知,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B错误;C、该细胞中由于一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没有分开,因此该细胞的基因型可能为AAaaBb,C错误;D、3和6属于姐妹染色单体,其上的等位基因出现可能是基因突变或者基因重组引起的,D错误。故选A。23.研究人员从菠菜中分离类囊体,将其与16种酶等物质一起用单层脂质分子包裹成油包水液滴,从而构建半人工光合作用反应体系。该反应体系在光照条件下可实现连续的CO2固定与还原,并不断产生有机物乙醇酸。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产生乙醇酸的场所相当于叶绿体基质B.该反应体系不断消耗的物质仅是CO2C.类囊体产生的ATP和O2参与CO2固定与还原D.与叶绿体相比,该反应体系不含光合作用色素【答案】A【解析】【分析】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水的光解产生[H]与氧气,以及ATP的形成;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糖类等有机物。【详解】A、乙醇酸是在光合作用暗反应产生的,暗反应场所在叶绿体基质中,所以产生乙醇酸的场所相当于叶绿体基质,A正确;B、该反应体系中能进行光合作用整个过程,不断消耗的物质有CO2和H2O,B错误;C、类囊体产生的ATP参与C3的还原,产生的O2用于呼吸作用或释放到周围环境中,C错误;D、该体系含有类囊体,而类囊体的薄膜上含有光合作用色素,D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需要考生将人工装置和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场所联系,综合分析解答。24.下图为甲种遗传病(基因为A、a)和乙种遗传病(基因为B、b)的家系图。其中已知Ⅱ-5不携带乙病基因,女性人群中甲种遗传病患者的概率为1/100,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病、乙病的遗传方式分别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B.Ⅲ-2为AAXBY或AaXBY,且概率分别为1/3或2/3C.H表现甲遗传病的概率是1/33D.Ⅰ-1和Ⅱ-3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2【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伴性遗传、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考查遗传系谱中遗传方式的判断、两种遗传病概率的综合分析。根据Ⅰ-1和Ⅰ-2正常,其女儿患有甲病,可判断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根据Ⅱ-4和Ⅱ-5不患乙病,其儿子患有乙病,可判断乙病为隐性遗传病,再根据Ⅱ-5不携带乙病基因,可判断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甲病、乙病的遗传方式分别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A正确;B、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根据Ⅱ-2和Ⅱ-3正常,其儿子同时患有甲病和乙病,Ⅲ-2表现正常,可判断Ⅲ-2为AAXBY或AaXBY,且概率分别为1/3或2/3,B正确;C、女性人群中甲种遗传病患者的概率为1/100,则致病基因概率为1/10,正常基因概率为9/10,根据基因平衡定律,甲病杂合子概率为,则正常个体中杂合子概率为18/99=2/11,H表现甲遗传病的概率是,C正确;D、根据系谱不能确定Ⅰ-1含有乙病基因的概率,Ⅱ-3含有乙病基因,不能确定二者基因型相同的概率, D错误。故选D。25.某昆虫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其翅形长翅和残翅、眼色红眼和紫眼为两对相对性状,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基因不位于Y染色体。现用长翅紫眼和残翅红眼昆虫各1只杂交获得F1,F1有长翅红眼、长翅紫眼、残翅红眼、残翅紫眼4种表型,且比例相等。不考虑突变、交叉互换和致死。下列关于该杂交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若F1每种表型都有雌雄个体,则控制翅形和眼色的基因可位于两对染色体B.若F1每种表型都有雌雄个体,则控制翅形和眼色的基因不可都位于X染色体C.若F1有两种表型为雌性,两种为雄性,则控制翅形和眼色的基因不可都位于常染色体D.若F1有两种表型为雌性,两种为雄性,则控制翅形和眼色的基因不可位于一对染色体【答案】D【解析】【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解】A、假设用A/a、B/b表示控制这两对性状的基因,若F1每种表型都有雌雄个体,则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或AaXBXb和aaXbY都符合F1有长翅红眼、长翅紫眼、残翅红眼、残翅紫眼4种表型,且比例相等的条件,A正确;B、若控制翅形和眼色的基因都位于X染色体,则子代的结果是F1有两种表型为雌性,两种为雄性,或只有两种表现型,两种表现型中每种表型都有雌雄个体。所以若F1每种表型都有雌雄个体,则控制翅形和眼色的基因不可都位于X染色体,B正确;C、若控制翅形和眼色的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性状与性别没有关联,则F1每种表型都应该有雌雄个体,C正确;D、假设用A/a、B/b表示控制这两对性状的基因,若F1有两种表型为雌性,则亲本的基因型为XaBXab和XAbY符合F1有长翅红眼、长翅紫眼、残翅红眼、残翅紫眼4种表型,且比例相等的条件,D错误。故选D。26.某动物(2n=4)的基因型为AaXBY,其精巢中两个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和基因分布如图所示,其中一个细胞处于有丝分裂某时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B.甲细胞中每个染色体组的DNA分子数与乙细胞的相同C.若甲细胞正常完成分裂则能形成两种基因型的子细胞D.形成乙细胞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整齐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的中期;图乙细胞不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详解】A、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整齐的排列在赤道板上,为有丝分裂中期,乙细胞不含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分裂,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A正确;B、甲细胞含有2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含有4个DNA分子,乙细胞含有2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含有2个DNA分子,B错误;C、甲细胞分裂后产生AAXBY或AaXBY两种基因型的子细胞,C正确;D、形成乙细胞的过程中发生了A基因所在的常染色体和Y染色体的组合,发生了基因重组,同时a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片段转移到了Y染色体上,发生了染色体结构的变异,D正确。故选B。27.不同物种体内会存在相同功能的蛋白质,编码该类蛋白质的DNA序列以大致恒定的速率发生变异。猩猩、大猩猩、黑猩猩和人体内编码某种蛋白质的同源DNA序列比对结果如下表,表中数据表示DNA序列比对碱基相同的百分率。(  )大猩猩黑猩猩人猩猩96.61%96.58%96.70%大猩猩98.18%98.31% 黑猩猩98.44%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表中数据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分子水平的证据B.猩猩出现的时间早于大猩猩、黑猩猩C.人类、黑猩猩、大猩猩和猩猩具有共同的祖先D.黑猩猩和大猩猩的亲缘关系比黑猩猩与猩猩的亲缘关系远【答案】D【解析】【分析】生物进化的证据有化石证据、比较解剖学上的证据、胚胎学上的证据等,化石是指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遗物和生活遗迹;比较解剖学是对各类脊椎动物的器官和系统进行解剖和比较研究的科学,比较解剖学为生物进化论提供的最重要的证据是同源器官;胚胎学是研究动植物的胚胎形成和发育过程的科学,也为生物进化论提供了很重要的证据。【详解】A、表中数据研究的是DNA中碱基的排列顺序,属于生物进化方面的分子水平证据,A正确;B、表中数据显示,猩猩与人类同种蛋白质相关的DNA片段中碱基序列的相同度低于大猩猩和黑猩猩,因而推测,猩猩出现的时间早于大猩猩、黑猩猩,B正确;C、表中结果显示的是猩猩、大猩猩、黑猩猩和人体内编码某种蛋白质的同源DNA序列比,该结果说明人类、黑猩猩、大猩猩和猩猩具有共同的祖先,C正确;D、表中数据显示黑猩猩和大猩猩同种蛋白质相关DNA片段的相似度高于黑猩猩与猩猩,因而说明黑猩猩和大猩猩的亲缘关系比黑猩猩与猩猩的亲缘关系近,D错误。故选D。28.疏果(人为地去除一部分幼果)对某植物CO2同化速率及叶片蔗糖和淀粉积累的影响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疏果百分率越大,叶片光合作用速率越高B.若将部分叶片遮光有可能提高非遮光叶片CO2同化速率 C.疏果百分率下降会导致叶片蔗糖和淀粉积累增加D.叶片合成的蔗糖和淀粉积累在叶肉细胞的细胞溶胶中【答案】B【解析】【分析】植物叶片在光照条件下,利用CO2和水进行光合作用制造蔗糖等有机物,并将有机物运送到其他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部位利用或储存起来。由图示看出,疏果百分率越大,CO2同化率越小,而叶片蔗糖、淀粉积累增加。【详解】由图可知,随着疏果百分比提高,CO2同化速率相对值下降,叶片光合速率下降,A错误;叶片遮光后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成为需要光合产物输入的器官,那么未遮光叶片的部分光合产物会运输到遮光叶片,未遮光叶片光合产物积累较少,对光合作用抑制程度减弱,二氧化碳同化速率会提高,B正确;据图分析,疏果百分率升高会导致叶片蔗糖和淀粉积累增加,C错误;合成的蔗糖和淀粉分别积累在叶肉细胞的细胞溶胶和叶绿体中,D错误;故选B。29.将苹果贮藏在密闭容器中,较长时间后会闻到酒香。当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时,其O2的消耗量和CO2的产生量如表所示(假设细胞呼吸的底物都是葡萄糖)。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氧浓度/%abcdeCO2产生量/(mol·min-1)1.211.31.63O2的消耗量/(mol·min-1)00.50.71.23A.氧浓度为a时,苹果的细胞呼吸只在细胞溶胶中进行B.氧浓度为c时,苹果产生C2H5OH的量为0.6mol/min-1C.氧浓度为d时,消耗的葡萄糖中有1/4用于酒精发酵D.氧浓度为b时,较适宜苹果的贮藏【答案】C【解析】【分析】只有有氧呼吸才消耗氧气,所以只要消耗氧气,植物细胞就一定进行了有氧呼吸。如果只进行有氧呼吸,则根据有氧呼吸的反应方程式可以看出,氧气的消耗量等于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如果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大于氧气的消耗量,说明多出来的二氧化碳是无氧呼吸产生的。如果不消耗氧气,只产生二氧化碳,说明只进行无氧呼吸。所以依据O2吸收量和CO2的释放量判断:①不消耗O2,释放CO2→只进行无氧呼吸;②O2吸收量=CO2释放量→只进行有氧呼吸;③O2吸收量<CO2释放量→ 两种呼吸同时进行,且多余CO2来自无氧呼吸。【详解】A、氧浓度为a时,苹果的细胞呼吸消耗的氧气量为0,表明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此时苹果的细胞呼吸只在细胞质溶胶中进行,A正确;B、氧浓度为c时,苹果无氧呼吸产生的CO2量为1.3-0.7=0.6mol·min-1,而C2H5OH的量与无氧呼吸产生的CO2量相等,也为0.6mol·min-1,B正确;C、氧浓度为d时,有氧呼吸产生的CO2量为1.2mol·min-1,消耗的葡萄糖为0.2mol·min-1;无氧呼吸产生的CO2量为0.4mol·min-1,消耗的葡萄糖为0.2mol·min-1,故氧浓度为d时,消耗的葡萄糖中有1/2用于酒精发酵,C错误;D、从图表分析可知,氧浓度为b时,呼吸作用强度最低,CO2产生量最小,较适宜于苹果的储藏,D正确。故选C。二、非选择题30.图甲为西红柿叶肉细胞内物质代谢过程示意图,①~⑥代表相关过程:图乙是某科研小组利用密闭的透明玻璃小室探究西红柿植株光合作用速率的装置,丙曲线是将乙装置放在自然环境下,测定夏季——昼夜(从零点开始)小室内植物O₂释放速率的变化。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图的过程①~⑥中,能产生ATP的过程有___,其中③进行的场所是___,表示光合作用的碳反应阶段的是____(填序号)。(2)引起乙装置氧气含量变化的生理过程有___。影响该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____,乙装置中NaHCO₃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3)观察装置乙中液滴的位置,c点时刻的液滴位于起始位置(0点)的_______边,装置刻度管中液滴右移最远是在一天中的________点(填字母)。【答案】(1)①.②③⑤⑥②.线粒体基质③.④①(2)①.光合作用、呼吸作用②.光照强度③.温度④.维持小室内CO2的稳定(3)①.左②.g【解析】 【分析】有氧呼吸的全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一个分子的葡萄糖分解成两个分子的丙酮酸,在分解的过程中产生少量的氢(用[H]表示),同时释放出少量的能量。这个阶段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第二个阶段,丙酮酸经过一系列的反应,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氢,同时释放出少量的能量。这个阶段是在线粒体中进行的;第三个阶段,前两个阶段产生的氢,经过一系列的反应,与氧结合而形成水,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小问1详解】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②③⑤)都可以产生ATP,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⑥)也可以产生ATP,据图分析可知,②③⑤⑥可以产生ATP;③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发生场所是线粒体基质;图中④是光合作用碳反应阶段二氧化碳的固定过程,①是光合作用三碳化合物还原过程。【小问2详解】有氧呼吸需要消耗氧气,光合作用可以产生氧气,所以引起乙装置氧气含量变化的生理过程有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乙装置中二氧化碳供应充足,因此影响该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温度等。乙装置中NaHCO3溶液的作用是提供二氧化碳,维持小室内CO2的恒定。【小问3详解】由图可知,从零点开始,a到b到c过程,氧气有消耗,因此c点时刻的液滴位于起始位置的左边。由曲线可知,cg段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会有氧气释放,使液滴右移,此时右移最远是在一天中光合作用最久的g点,因为该点时,装置中氧气量最多。31.某家系甲病和乙病的系谱图如图所示。已知两病独立遗传,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基因不位于Y染色体。甲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2500。回答下列问题:(1)甲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2)从系谱图中推测乙病的可能遗传方式有______种。为确定此病的遗传方式,可用乙病的正常基因和致病基因分别设计DNA探针,只需对个体______(填系谱图中的编号)进行核酸杂交,根据结果判定其基因型,就可确定遗传方式。 (3)若检测确定乙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同时考虑两种病,Ⅲ3个体的基因型可能有______种,若她与一个表型正常的男子结婚,所生的子女患两种病的概率为______。(4)研究发现,甲病是一种因上皮细胞膜上转运Cl-的载体蛋白功能异常所导致的疾病,乙病是一种因异常蛋白损害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所导致的疾病,甲病杂合子和乙病杂合子中均同时表达正常蛋白和异常蛋白,但在是否患病上表现不同,原因是甲病杂合子中异常蛋白不能转运Cl-,正常蛋白______;乙病杂合子中异常蛋白损害神经元,正常蛋白不损害神经元,也不能阻止或解除这种损害的发生,杂合子表型为______。【答案】(1)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②.Ⅱ1和Ⅱ2均无甲病,生出患甲病女儿Ⅲ1,可判断出该病为隐性病,且其父亲Ⅱ1为正常人,若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则其父亲异常(2)①.2②.Ⅱ4(3)①.4②.2/459(4)①.能行使转运C1-的功能,杂合子表型正常②.患(乙)病【解析】【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基因的分离定律是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两者的本质区别是基因的分离定律研究的是一对等位基因,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研究的是两对或两对以上的等位基因,所以很多自由组合的题目都可以拆分成分离定律来解题。【小问1详解】由系谱图可知,Ⅱ1和Ⅱ2都是正常人,却生出患甲病女儿Ⅲ1,说明甲病为隐性基因控制,设为a,正常基因为A,假设其为伴X染色体遗传,则Ⅲ1基因型为XaXa,其父亲Ⅱ1基因型为XaY,必定为患者,与系谱图不符,则可推断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病,Ⅲ1基因型为aa,其父母Ⅱ1和Ⅱ2基因型都是Aa。【小问2详解】由系谱图可知,Ⅱ4和Ⅱ5都是乙病患者,二者儿子Ⅲ4为正常人,则可推知乙病由显性基因控制,设为B基因,正常基因为b,该病可能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或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若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则Ⅲ4基因型为bb,其父亲Ⅱ4(是乙病患者)基因型为Bb(同时含有B基因和b基因);若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则Ⅲ4基因型为XbY,其父亲Ⅱ4(是乙病患者)基因型为XBY(只含有B基因),若用乙病的正常基因和致病基因分别设计DNA探针,对Ⅱ4 进行核酸检测,若出现两条杂交带则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若只有一条杂交带,则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小问3详解】若乙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仅考虑乙病时,Ⅲ4基因型为bb,Ⅱ4和Ⅱ5基因型为Bb,二者所生患乙病女儿Ⅲ3基因型可能为两种:BB或Bb,且BB:Bb=1:2;若仅考虑甲病,Ⅲ5为甲病患者,其基因型为aa,Ⅱ4和Ⅱ5基因型为Aa,二者所生女儿Ⅲ3不患甲病,其基因型可能为两种:AA或Aa,且AA:Aa=1:2,综合考虑这两对基因,Ⅲ3个体的基因型可能有2×2=4种。仅考虑甲病时,已知甲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2500,即aa=1/2500,则可计算出a=1/50,A=49/50,人群中表型正常的男子所占的概率为:A_=1-1/2500=2499/2500,人群中杂合子Aa=2×1/50×49/50=98/2500,那么该正常男子为杂合子Aa的概率=98/2500÷2499/2500=2/51;由上面分析可知,Ⅲ3的基因型为2/3Aa,因此Ⅲ3与一个表型正常的男子结婚后,生出患甲病孩子的概率为aa=2/51×2/3×1/4=1/153。仅考虑乙病,人群中的表型正常的男子基因型均为bb,且由上面分析可知,Ⅲ3基因型可能为1/3BB和2/3Bb,则二者生出患乙病孩子B_的概率=1/3+2/3×1/2=2/3。综合考虑这两种病,Ⅲ3与一个表型正常的男子结婚后,生出患两种病的孩子的概率=1/153×2/3=2/459。【小问4详解】甲病为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甲病杂合子的正常基因可以表达正常的转运Cl-的载体蛋白,虽然异常基因表达的异常载体蛋白无法转运Cl-,但是正常蛋白仍然可以转运Cl-,从而使机体表现正常。乙病为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乙病杂合子的异常基因表达的异常蛋白质损害神经元,虽然正常基因表达的正常蛋白质不损害神经元,但是也无法阻止或解除这种损害的发生,因此杂合子表现为患病。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生物
发布时间:2023-08-28 19:30:02 页数:23
价格:¥2 大小:627.96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