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浙江省绍兴市蕺山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1

2/21

剩余19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绍兴蕺山外国语学校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高二语文试题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材料一:①夫子其人,大概是数千年中国历史上,记载最丰富、细节最生动、面目最清晰、气象最宜人的伟大圣哲,也是华夏文明之学统和道统的重要奠基者,他不唯是“千古一圣”的不二之选,更是中国文化的最大恩人!②《论语》其书,几乎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私家著述,其取法之高、化人之深、流传之广,影响之大,绝非一般经典之可比,即便称其为“中国人的圣经”,亦毫不为过。窃以为,凡有血气、通文墨、思进取、求良知、明善道的中国人,皆应在有生之年阅读此一“圣经”,而且,起始年龄越早越好,阅读次数多多益善!③其实,只要是读书人,都应该寻找这个缘,把握这个缘,扩充这个缘。我素所敬仰的史学大师钱穆先生说:“今天的中国读书人,应负两大责任。一是自己读《论语》,一是劝人读《论语》。”诚哉是言也!④我因读《论语》而受益,久而久之,不免技痒心动,必欲加入“劝人读《论语》”的行列而后快。本书之撰写,盖缘于此。⑤前辈学者徐梵澄先生在《孔学古微·序》中说:“过往的历史显示出中国人非常保守,在某种程度上完全可以说,中国人之所以能够战胜所有内乱和外侵,主要是因为在2500年的历史中我们一直坚守着儒家的道路。公元6世纪上半叶,曾经有人试图用佛教统治一个大帝国,但是失败了。除此之外,道家是这个民族思想中的巨大暗流,但从未显著地浮上过表面。”又说:“流行的观念认为儒学在本质上是世俗的,或以为儒学仅为一堆严格的道德训诫或枯燥的哲学原则。事实却恰恰相反,儒学在本质上是极具精神性的,亦有难以逾越的高度和不可测量的深度,有极微妙精细处乃至无限的宽广性和灵活性,甚或遍在之整全性。”(摘编自刘强《每个中国人都是儒家——<论语新识>自序》)材料二:①同西方文化传统强调个体,尊重个性发展相反,中国伦理传统却重家族轻个人,重群体轻个体。在宗法观念下,个人是被重重包围在群体之中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层层统属,各有责任和义务,如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之类。而需共同遵守的道德规范则是所谓“五常”:仁、义、礼、 智、信,由此而达到“群体和谐”、“四海一家”的儒家理想社会状态。这里反复强调的是群体意识和稳定状态,至于个人的权利和意志则显得无足轻重。这种伦理道德标准的形成,同中国长期处于农耕社会不无关系。农业社会一般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社会成员在长期的共同地域生活中,彼此互相交往、互相帮助的机会较多,所以比较容易形成集体活动的群体或有某种血缘关系的较大的家族。比较浓厚的群体观念也正是在这种静态、稳定的社会中形成的。“群体和谐”的伦理追求,既有其优长,也有其不足。从优长的一面看,在这种伦理观念制约下,社会有较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国家、民族乃至家族,很容易形成“命运共同体”,在该共同体内所有成员休戚相关,荣辱与共,往往是有难同当,有福同享,能够比较团结、和谐一致。②同时,在群体生活中,一般而言,有较高的道德水准,能同舟共济,比较具有人情味。但过分强调群体观念和一致性,像孔子所说的那样,“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必然会压抑个性的发展,限制个人的创造力,也会使集体缺乏必要的生机与活力,阻碍社会的正常发展。钱穆批评儒家伦理道德的缺陷时,指出:“他们太看重现实政治,容易使他们偏向社会上层而忽略了社会下层;常偏向于大群体制而忽略了小我自由。”这是很有见地的见解。的确,如何维持在群体与个体之间,大我与小我之间,社会与个人之间的适当平衡,不因强调集体意识而忽略个体自由,最终阻碍民族创造力的发展,是今天中国文化建设无法回避的大问题。(摘编自《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四大特色》)材料三:①这些年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使我对孟子的“四端之说”有了更深的理解。孟子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孟子·公孙丑上》)②作为“礼”的起始点,这种“辞让之心”就是人们发自内心的善意,是人作为社会动物的“乐群”的一面。而在中国的儒释道三教以及基督教等宗教里,都倡导“谦逊”的价值观。这个“谦逊”,“谦”即谦卑、谦和、谦虚;加“逊”,即逊让、辞让、忍让的意思。总的来说,就是“克制自己,以礼待人”,也就是孔夫子所说的“克己复礼”。③对人有礼貌,本当是发自内心深处的一种善意,是对社会环境的一种友爱之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部分四个词,其一是“友善”。提倡并践行“友善”太重要了!传统的乡土社会,“友善”是对周围熟悉人的。如今工业化、城市化了,我们每天要接触很多陌生人,可是我们并没有与时俱进,还只是对亲友才“友善”。同一个社区同一栋大楼的人,如果不是熟悉的,就舍不得给一个笑脸。这就是一些有海外旅行经验的人感叹的,出境到了发达国家和地区,才知人与人之间应该怎样互相对待。现在这样子,我们实在不好意思声称自己来自“礼义(仪)之邦”!④“礼”是形式,是手段,它的基础和旨归是“仁爱”。孔子又说“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论语·颜渊》)。可见,在孔子的学说中“仁爱”才是目的。⑤请看,那些在机舱里为座椅打群架的人们,那个争执中拿开水泼向空姐的女子,最要害的不是懂不懂礼,而是心中对别人有无仁爱之心——但凡有点爱心,都不会那么横那么狠吧。⑥孔子尊敬的政治家管子,是个务实主义者。《管子》“国颂”篇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牧民”篇解释“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礼不逾节,义不自进,廉不蔽恶,耻不从枉。”为什么必须“礼不逾节”?因为“不逾节则上位安”。在社会伦理层面,关于“礼”的学说,不论儒释道,“三家”或者说“三教”,都有可取之处;而且,即便在今天看来,可取之处仍然是主要的。⑦总而言之,我认为“礼”的核心是“仁爱”与“谦逊”。道理其实很简单。试以乘公交车为例:等车、上车要有“逊让”之心,不要挤,不要抢。如果要好人一味逊让,可能他就不能按时上班了,这不公平。所以,要按先来后到排队,不许插队,这就是“秩序”,也就是“礼制”。上车之后,让老弱病残孕先落座;见后来者有更需要座位的,把自己的座位让给他,这便是“仁爱”;受用了人家的让座,对人家的善意应该表达感谢,这是最起码的“知恩图报”……大家都为别人着想,都守秩序,都与人为善,整个社会就显得彬彬有礼,文明和谐了,这就是“礼义之邦”。(摘编自鄢烈山《也来说一说“礼”》)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儒学在本质上是极具精神性的,亦有难以逾越的高度和不可测量的深度,道家是这个民族思想中的巨大暗流,给我们的民族带来了极大的消极影响。B.中国伦理传统重家族轻个人,重群体轻个体,强调“群体和谐”、“四海一家”,所以它的社会是静态、稳定的。C.材料二能够解释材料一的“在某种程度上完全可以说,中国人之所以能够战胜所有内乱和外侵,主要是因为在2500年的历史中我们一直坚守着儒家的道路”这一观点。D.材料三认为在如今工业化、城市化的陌生人社会里,要与时俱进,对陌生人也应该“友善”,这和孔子所说的“克己复礼”的内涵是完全一致的。2.根据这三则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是华夏文明之学统和道统的重要奠基者,是“千古一圣”,《论语》一书被称为“中国人的圣经”。B.我们在强调群体观念和一致性的同时,也要注意在群体与个体之间,大我与小我之间,社会与个人之间维持适当平衡。C.在社会伦理层面,儒道释关于“礼”的学说,在今天仍然有很多可取之处,对我们仍然有很大的启示。D.“礼”的核心是“仁爱”与“谦逊”,但不能因“仁爱”与“谦逊”而破坏了“秩序” ,社会是需要守秩序的,是需要“礼制”的。3.下列说法中,不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A.《乡土中国》的长老统治。B.《红楼梦》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C.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D.抗疫中中国民众表现出强烈的责任自觉。4.请结合对材料二的理解和分析,简述材料二的行文思路。【答案】1.C2.A3.B4.首先指出中中国伦理传统的特点,接着阐述这种传统在宗法社会中的表现,然后论述了形成这种特点的原因——中国长期处于农耕社会,最后指出这种伦理追求的优长和不足。【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道家……给我们的民族带来了极大的消极影响”理解错误,材料一最后一个自然段只是说“道家是这个民族思想中的巨大暗流,但从未显著地浮上过表面”,而没有说道家给我们的民族带来了极大的消极影响。B.“中国伦理传统重家族轻个人,重群体轻个体,强调‘群体和谐’、‘四海一家’,所以它的社会是静态、稳定的”因果关系颠倒了。从材料二第一自然段“比较浓厚的群体观念也正是在这种静态、稳定的社会中形成的”可知,这种静态、稳定的社会环境是比较浓厚的群体观念形成的原因。D.“这和孔子所说的‘克己复礼’的内涵是完全一致的”,表述过于绝对。从材料三第二自然段“这种‘辞让之心’就是人们发自内心的善意,是人作为社会动物的‘乐群’的一面……这个‘谦逊’,‘谦’即谦卑、谦和、谦虚;加‘逊’,即逊让、辞让、忍让的意思。总的来说,就是‘克制自己,以礼待人’,也就是孔夫子所说的‘克己复礼’”可知,“克己复礼”的内涵不仅包括对陌生人也应该“友善”,还包括很多方面,比如“辞让”和“谦逊”等。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A.“《论语》一书被称为‘中国人的圣经’”理解有误。从材料一第二自然段“《论语》其书……绝非一般经典之可比,即便称其为‘中国人的圣经’,亦毫不为过”可知,只是假设《论语》是“中国人的圣经”,也毫不为过,而非《论语》真的被称为“中国人的圣经”。故选A。 【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乡土中国》的长老统治”可以论证材料二中的“在宗法观念下,个人是被重重包围在群体之中的……层层统属,各有责任和义务,如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之类”的观点。B.“《红楼梦》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是在歌颂爱情的美好,批判封建制度的罪恶和腐朽。这个论据跟材料二的观点毫无关系。C.“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可以论证材料二中的“在这种伦理观念制约下,社会有较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国家、民族乃至家族,很容易形成‘命运共同体’,在该共同体内所有成员休戚相关,荣辱与共,往往是有难同当,有福同享,能够比较团结、和谐一致”的观点。D.“抗疫中中国民众表现出强烈的责任自觉”可以论证材料二中的“中国伦理传统却重家族轻个人,重群体轻个体……社会有较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国家、民族乃至家族,很容易形成‘命运共同体’,在该共同体内所有成员休戚相关,荣辱与共,往往是有难同当,有福同享,能够比较团结、和谐一致”的观点。故选B。【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首先提出“同西方文化传统强调个体,尊重个性发展相反,中国伦理传统却重家族轻个人,重群体轻个体”,指出中中国伦理传统的特点是重家族、重群体。其次指出“在宗法观念下,个人是被重重包围在群体之中的”,“反复强调的是群体意识和稳定状态,至于个人的权利和意志则显得无足轻重”,阐述了这种传统在宗法社会中的表现是“群体和谐”、“四海一家”。接着分析“这种伦理道德标准的形成,同中国长期处于农耕社会不无关系”,“比较浓厚的群体观念也正是在这种静态、稳定的社会中形成的”,论述了形成这种特点的原因是“中国长期处于农耕社会”。最后总结“群体和谐”的伦理追求,既有其“能同舟共济,比较具有人情味”的优长,但过分强调群体观念和一致性,也有其“压抑个性的发展,限制个人的创造力,也会使集体缺乏必要的生机与活力,阻碍社会的正常发展”的不足,并引用钱穆的话批评儒家伦理道德的缺陷。二、文学类阅读(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异乡(美)海明威秋天,战争不断进行着,但我们再也不去打仗了。米兰的深秋冷飕飕的,天黑得很早。转眼间华灯初 上,这时沿街看看橱窗很惬意。商店门外挂着许多野味:雪花洒在狐狸的卷毛上,寒风吹起它们蓬松的尾巴;掏空内脏的僵硬的鹿沉甸甸地吊着;一串串小鸟在风中飘摇,羽毛翻飞着。这是一个很冷的秋天,风从山冈上吹来。每天下午,我们都上医院去。葬礼的仪式时常在院子里举行。我的膝关节有病,从膝盖到踝节之间的小腿僵直,没有腿肚子似的。医生说:“一切都会顺利的。小伙子,你是个幸运儿。你会重新踢足球的,像个锦标赛选手。”旁边的手术椅中坐着一位少校。他的一只手小得像个娃娃的手。上下翻动的牵引带夹着那只小手,拍打着僵硬的手指。轮到他检查时,少校对我眨眨眼,一面问医生:“我也能重新踢足球吗,主任大夫?”他的剑术非常高超,战前是意大利最优秀的剑术家。医生拿来一张照片,上面拍着一只萎缩的手,几乎同少校的一样小,那是整形之前照的,经过治疗后就显得大一点了,少校用一只好手拿着照片,十分仔细地瞧着,问道:“是枪伤吗?”“工伤,”医生回答,“你该有信心了吧?”“不。”少校答道。每天,还有三个同我年龄相仿的小伙子到医院来。我们都佩着同样的勋章,除了脸上包着黑丝绢的小伙子——他在前线待的时间不长,所以没有得到勋章。起初,因为我佩着勋章,那些伙伴对我颇有礼貌,问我是怎样获得勋章的。我便拿出奖状给他们看,上面尽是些冠冕堂皇的词语,诸如“RATELLANZA”“ABNEGAZIONE”①,等等。但是,透过这些辞令,可以看出真正的含义:我受奖仅仅由于我是个美国人。打那以后,伙伴们对我的态度有点变了。我们谁都不知道战事将如何发展,只知道仗还在打,一直在打,不过,我们再也不用上前线了。至于那位少校,杰出的剑术家,他可不相信人是勇敢的。每当我们坐在手术椅中,他总要不厌其烦地纠正我的意大利语法。不过,他却夸奖我口语流畅。我们轻松自如地用意大利语闲聊。有一天,我对他说,“意大利语一学就通,说起来挺容易,我不太有兴趣了”。“嗯,不错,”少校说,“那你为什么不研究一下语法呢?”于是他就教我语法。不久,我感到意大利语完全变了样,以致当我脑子里语法概念模糊时,都不敢同他交谈了。我可以肯定,少校不相信机械治疗,可他总是按时上医院,从不错过一天。在一段时间内,我们谁都不信这玩艺儿。有一天,少校甚至说,这些东西全是胡闹。那时,那种医疗器刚问世,我们正好去作试验品,这真是白痴想出的花样。当我学不好意大利语法时,他骂我是个丢人的大笨蛋,并且说,他自己也是个傻瓜,煞费心思来教我。少校长得矮小,却笔挺地坐在手术椅中,他将右手伸入机器,让牵引带夹着手指翻动,眼睛直盯着墙壁。“要是战争结束了,要是真有那么一天的话,你打算干些什么?”少校问我,“注意,语法要正确!” “回美国。”“结婚了吗?”“没有,但很想。”“你太蠢了,”他看上去很恼火,“一个男人决不能结婚。”“为什么,少校先生?”“别叫我少校先生。”“为什么男人不应该结婚?”“不该,就是不该,”他怒气冲冲地说,“即便一个人注定要失去一切,至少不该使自己落到要失掉那一切的地步。他不该使自己陷入那种境地。他应当去找不会丧失的东西。”他说着,眼睛直瞪着前面,显得非常恼怒、痛苦。“可为什么一定会失掉呢?”“肯定会失掉,”他望着墙壁说,然后,低下头看着整形器,吱吱咯咯地把小手从牵引带里抽出来,在大腿上狠狠拍几下。“肯定会失掉,”他几乎大吼了,“别跟我争辩!”接着他对看管机器的护理员叫道:“来,把这该死的东西关掉!”他回到另一间诊室去接受光疗和按摩了。一会儿,我听见他向医生请求借用电话,后来,门关上了。他重新回到这间房间时,我正坐在另一把手术椅中。他披着斗篷,戴着帽子,径直朝我坐的地方走来,把一条胳膊搁在我的肩上。“真对不起,”他说,一面用那只好手拍拍我的肩膀,“刚才我太失礼了。我妻子刚去世,请原谅。”“噢……”我惋惜地说,“非常遗憾。”他站在那儿,咬着下嘴唇。“忘掉痛苦,”他说,“难哪!”他的目光越过我,望着窗外。接着他哭了。“我简直忘不掉悲痛。”他边说边哽咽着。然后他失声痛哭,又抬起头,茫然呆视着,咬紧嘴唇,泪流满面,接着,挺起腰,带着军人的姿态,迈过一排排手术椅,昂然而去。医生告诉我,少校的妻子很年轻,死于肺炎;少校直到残废不能再打仗后,才同她结婚。她只病了几天。谁也没料到她会死。在少校坐的手术椅的对面墙上,挂着三张照片,都是类似他的病例,但已整形,完全是正常的手了。我不知道医生打哪儿弄来这些照片的。我一向以为,我们这些人是第一批来试验医疗器的。不过,少校对那些照片却很淡漠,他只是向着窗外,凝望着。(选自《海明威短篇小说选》,有删改)【注】①“RATELLANZA”“ABNEGAZIONE”:意大利语,意为“友爱”“克己”。5.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画横线的两处都表达了战争还在继续,而“我们”再也不用参战了的意思,说明了“我们”伤残严重,同时也包含着不能再上战场杀敌的遗憾。B.很多伤兵都得了勋章,意大利为了表示友谊,授予了“我”这个美国兵勋章,其他人因此改变了对“我”的态度,“我”感到很伤心。C.小说结尾写少校对墙上的那些照片很淡漠,他只是向着窗外,凝望着,这一细节表现了他虽知自己的手无法康复但依然对未来充满憧憬。D.作者用血肉丰满的艺术形象、独具匠心的艺术构思、洗练传神的语言、简单白描的手法,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反战思想和对和平的向往。6.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第一段作者精心对死狐、死鹿和一串串的死鸟进行逼真描绘,意在与四肢残疾的伤病形象形成对照,具有生动的象征意义。B.海明威不喜用深奥的大词,他使用英语中的基本词汇,准确地表情达意。文中出现的意大利词汇,为作品增添了异国国色彩,使故事更具真实感。C.小说用近乎白描的手法对人物和事件进行了叙述,叙述者似乎是不加修饰和改变地把人物对话原原本本记录下来,让人几乎感觉不到叙述中介的存在。D.小说以全知视角,将“我”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展现在读者面前,使故事真实可信,同时拉近了故事人物与读者的距离。7.小说开头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8.小说的标题“在异乡”含有多重意蕴,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答案】5.D6.D7.作用:营造了深秋寒冷萧瑟、满目沧桑的阴郁氛围,烘托出人物的迷茫、苦闷、消沉、绝望,对战争的厌恶和对死亡的恐惧,同时也为全文奠定了沉重的悲情基调。8.(示例)①战火纷飞的意大利,对于故事的叙述者“我”——一个美国人来说,是异国他乡;②远离战场的米兰,对于经历了血与火的伤病员来说,是另一个世界,是“异乡”;③战争的创伤导致这些九死一生的军人疏离社会,与正常的生活“隔绝”,孤寂地生活在另一个世界里。【解析】【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的能力。A.“同时也包含着不能再上战场杀敌的遗憾”说法错误。文中画横线的两处“战争不断进行着”“只知道仗还在打,一直在打”都表达了战争还在继续,“我们再也不去打仗了”“不过,我们再也不用上前线了”中两个“再也不”说明了“我们”伤残严重,包含着对残酷战争的控诉。 B.“‘我’感到很伤心”错。原文只说“起初,因为我佩着勋章,那些伙伴对我颇有礼貌,问我是怎样获得勋章的。我便拿出奖状给他们看,上面尽是些冠冕堂皇的词语,诸如“RATELLANZA”“ABNEGAZIONE”,等等。但是,透过这些辞令,可以看出真正的含义:我受奖仅仅由于我是个美国人。打那以后,伙伴们对我的态度有点变了”,可见,原文并没有说到“我”对其他人改变对“我”的态度的感受。C.“依然对未来充满憧憬”理解错误。根据原文描写“他的目光越过我,望着窗外。接着他哭了。‘我简直忘不掉悲痛。’他边说边哽咽着。然后他失声痛哭,又抬起头,茫然呆视着,咬紧嘴唇,泪流满面”,少校妻子的死对他打击很大,以至于他“对那些照片却很淡漠”,说明他对未来并不抱有期待。故选D。【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D.“全知视角”错误,这篇小说运用第一人称来写,采用的是有限视角,并不是全知视角。故选D。【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环境描写作用的能力。(1)从小说开头的环境描写中“深秋冷飕飕的”“天黑得很早”“很冷的秋天”“雪花”“寒风”“掏空内脏的僵硬的鹿沉甸甸地吊着”“一串串小鸟在风中飘摇,羽毛翻飞着”,点明时间季节是深秋,营造了深秋寒冷萧瑟、满目沧桑的阴郁氛围。(2)结合“战争不断进行着,但我们再也不去打仗了”“只知道仗还在打,一直在打,不过,我们再也不用上前线了”“他的一只手小得像个娃娃的手。上下翻动的牵引带夹着那只小手,拍打着僵硬的手指”“我们谁都不知道战事将如何发展”“他说着,眼睛直瞪着前面,显得非常恼怒、痛苦”“他的目光越过我,望着窗外。接着他哭了……然后他失声痛哭,又抬起头,茫然呆视着,咬紧嘴唇,泪流满面”“少校对那些照片却很淡漠,他只是向着窗外,凝望着”分析,开头的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烘托出人物的迷茫、苦闷、消沉、绝望,对战争的厌恶和对死亡的恐惧,表明人们内心的一种痛苦的感受。(3)此处的环境描写位于小说的开头的位置,后面写了因为战争而伤残的士兵,少校刚去世的妻子等,所以开头的环境描写“米兰的深秋冷飕飕的,天黑得很早”“这是一个很冷的秋天,风从山冈上吹来”为全文奠定了沉重而悲凉的悲情基调。【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小说标题的多重意蕴的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文本,结合作者的身份,联系题目“在异乡”中“异乡”的含义,从多个角度分析。(1)从小说叙述者的角度分析。 根据“我受奖仅仅由于我是个美国人”分析,战火纷飞的意大利对一个受伤的美国兵而言,是异乡。(2)故事发生地米兰的角度分析。根据“米兰的深秋冷飕飕的,天黑得很早。转眼间华灯初上,这时沿街看看橱窗很惬意。商店门外挂着许多野味”“每天下午,我们都上医院去”“每天,还有三个同我年龄相仿的小伙子到医院来。我们都佩着同样的勋章,除了脸上包着黑丝绢的小伙子——他在前线待的时间不长,所以没有得到勋章”“他的一只手小得像个娃娃的手。上下翻动的牵引带夹着那只小手,拍打着僵硬的手指”分析,远离战场的米兰,对于经历了血与火的伤病员来说,是另一个世界,是“异乡”(3)与正常人“隔绝”的伤员的角度分析。根据“我”与少校的对话,如少校文“我”要是战争结束了,打算干些什么时,“我”回答的是“回美国”分析,“我”的希望“在异乡”;当“我”文少校为什么男人不应该结婚时,少校怒气冲冲地说“不该,就是不该”,以及结合“他的目光越过我,望着窗外”“少校对那些照片却很淡漠,他只是向着窗外,凝望着”分析,少校“向着窗外,凝望着”的也是情感上的“异乡”。所以,战争的创伤导致伤残军人疏离社会,与正常的生活“隔绝”,孤寂地生活在另一个世界里。三、文言文阅读(16分)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老子》第六十四章)(乙)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日:“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 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隐君子也。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封于段干。宗子注,注子宫,宫玄孙假,假仕于汉孝文帝。而假之子解为胶西王卬太傅,因家于齐焉。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选自司马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耳B.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C.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D.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罔,本义是指渔猎用的网,引申义是天网、法网,也指结网等。“学而不思则罔”的“罔”则不是此意。B.矰,是古代用来射鸟的拴着丝绳的短箭,因拴着丝绳而能收回再次利用。后来泛指短箭。C.“书”即传说中老子著的《老子》,又称《南华经》,传世本共八十一章,是道家思想的重要来源。D.太傅,古代官职名,周代设置,为辅弼天子之任,三公之一;西汉时,太子的老师被称为太傅。11.下列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老子认为治事者要善于抓苗头。因为他认为事物是由小到大、由低到高、由短到长变化而来的,因此必须重视事物的细微小节处。B.老子认为圣人要有高远的追求。他强调圣人要追求常人不想要的东西,要学习那些常人所不学习的大道理,而不要妄动、妄为。C.孔子向老子问礼,老子告诉他要抛弃骄气和过多的欲望,抛弃做作的情态神色和过大的志向,体现了老子的无为思想。D.《史记》上记载周太史儋会见秦献公时,曾预言说:“当初秦国与周朝合在一起,合了五百年而又分开了,分开七十年之后,就会有称霸称王的人出现。”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2)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13.乙文体现了老子哪些思想主张? 【答案】9.C10.C11.D12.(1)人们做事往往在将要成功时候失败了。(所以)像对待开始一样慎重地对待结果,那就不会有办不成的事。(2)我听说,善于经商的人把货物隐藏起来,好像什么东西也没有,君子具有高尚的品德,他的容貌谦虚得像愚钝的人。13.①君子应当具有高尚的品德,要谦虚,戒欲望,不要有不切实际的志向。②老子学说以隐匿声迹、不求闻达为宗旨。③主张无为而治,清静不扰,百姓自然趋于“化”,归于“正”。【解析】【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孔子适周”众句意和结构上是完整的,并且“于老子”作“将问礼”的状语,这是一个状语后置的句子,因此需要在“周”后面停顿,排除BD;在“老子曰”后面需要停顿,排除A。故选C。句意:孔子前往周都,想向老子请教礼的学问。老子说:“你所说的礼,倡导它的人和骨头都已经腐烂了,只有他的言论还在。【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C.“‘书’即传说中老子著的《老子》”错,应该是《道德经》,而《南华经》指《庄子》,是战国中后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道家学说汇总。。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D.“《史记》上记载周太史儋会见秦献公时”错,文中有“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其中的“史记”应该是史书记载。故选D。【12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文言语句翻译的能力。得分点:(1)“从事”,做事;“几”,将要,几乎;“终”,结果 (2)“良贾”,善于经营的商人;“若虚”,好像什么东西也没有;“盛德”,高尚的品德。【13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及筛选并整合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题干要求可知,需要对文段的内容进行筛选整合,找出关于老子的思想主张内容,然后加以概括。从乙文第一段“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由此可以概括出第一个要点:君子应当具有高尚的品德,要谦虚,戒欲望。第二段“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由此可以概括出第二个要点:老子学说以隐匿声迹、不求闻达为宗旨。最后一段“李耳无自化,清静自正”可以概括出第三个要点,主张无为而治,清静不扰,百姓自然趋于“化”,归于“正”。参考译文:(一)事情在稳定的时候,就容易维持,在没有定局的时候,就容易筹谋;在脆弱的时候,就容易分判,在微弱的时候就容易消散。在没有发生困难的时候就要去做,在没有发生紊乱的时候就要去处理。双手搂得过的大树,是从细小的幼苗生长起来的。九层高的楼台,是从一堆土建筑起来的。千里的旅程是从第一步开始的。如果不遵照自然规律去做的人(为者),就会破坏它(道),坚持去做的人(执者)就会失掉它。因为“圣人”实行“无为”,所以不会破坏它,不坚持去做(无执),所以就不会失掉它(道)。人们做事,往往在将要成功时候失败了。(所以)像对待开始一样慎重地对待结果,那就不会有办不成的事。因此,圣人以没有欲望为欲望,不重视难得的财物;学习弃绝学习的道理,而回到众人所经历过的(无知无欲的)婴儿状态;(他只)能辅助万物的自然发展,而不敢轻举妄动。(二)孔子前往周都,想向老子请教礼的学问。老子说:“你所说的礼,倡导它的人和骨头都已经腐烂了,只有他的言论还在。况且君子时运来了就出去做官,生不逢时,就像蓬草一样随风飘转。我听说,善于经商的人把货物隐藏起来,好像什么东西也没有;君子具有高尚的品德,他的容貌谦虚得像愚钝的人。抛弃您的骄气和过多的欲望,抛弃您做作的情态神色和过大的志向,这些对于您自身都是没有好处的。我能告诉您的,就这些罢了。”孔子离去以后,对弟子们说:“鸟,我知道它能飞;鱼,我知道它能游;兽,我知道它能跑。会跑的可以织网捕获它,会游的可制成丝线去钓它,会飞的可以用箭去射它。至于龙,我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它是驾着风而飞腾升天的。我今天见到的老子,大概就像龙一样吧!”老子研究道德学问,他的学说以隐匿声迹、不求闻达为宗旨。他在周都住了很久,见周朝衰微了,于是就离开周都。到了函谷关,关令尹喜对他说:“您就要隐居了,勉力为我们写一本书吧。”于是老子就撰写了一本书,分上下两篇,阐述了道德的本意,共五千多字,然后才离去,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 有的人说:老莱子也是楚国人,著书十五篇,阐述的是道家的作用,和孔子是同一时代的人。据说老子活了一百六十多岁,也有的人说活了二百多岁,这是因为他能修道养心而长寿的啊。孔子死后一百二十九年,史书记载周太史儋会见秦献公时,曾预言说:“当初秦国与周朝合并在一起,合了五百年而又分开了,分开七十年之后,就会有称霸称王的人出现。”有的人说太史儋就是老子,也有的人说不是,世上没有人知道哪种说法正确。总之,老子是一位隐君子。老子的儿子叫李宗,做过魏国的将军,封地在段干。李宗的儿子叫李注,李注的儿子叫李宫,李宫的玄孙叫李假,李假在汉文帝时做过官。而李假的儿子李解担任过胶西王刘卬的太傅,因此,李氏就定居在齐地。社会上信奉老子学说的人就贬斥儒学,信奉儒家学说的人也贬斥老子学说。“主张不同的人,彼此说不到一块去”,难道就是说的这种情况吗?老子认为,无为而治,百姓自然趋于“化”;清静不挠,百姓自然会归于“正”。四、诗歌鉴赏(6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伐檀坎坎伐檀①兮,置之河之干②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③狟④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⑤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坎坎伐轮兮,置之河之滑⑥兮。河水清且沦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注]①檀:檀树。②干:岸。③县:通“悬”,悬挂。④狟(huán):兽名,狗獾子。皮可制裘。⑤特:三岁的兽,泛指大兽。⑥滑(chún):水边。14.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反映了《诗经》“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B.这首诗每段的三、四句,是奴隶们对不劳而食的奴隶主发出的愤怒质问。C.这首诗每段的末句,表现了奴隶对不平等的社会现象的感叹,标志着奴隶们的初步觉醒。D.这首诗采用了“赋”与“兴”相结合的手法,从而更有力地突出了“刺贪”的主题。15.诗作者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分别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试举例分析。【答案】14.C15.(1)“兴”的手法。(2)每章前三句起兴,以奴隶在河边伐木劳动的情景起兴,由景入情,引出对奴隶主不劳而获的冷嘲热讽和愤怒质问。(3)以劳动情景起兴不仅烘托气氛,引出所咏之辞,而且也与奴隶主坐享其成形成对比。(4)“重章叠句,反复咏叹” 的手法。全诗三章,只有少数几个词的变化,使诗的主题鲜明,音律和谐。【解析】【14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C项,“觉醒”不恰当,他们没达到这样的思想高度。故选C。【15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的能力。这类题,首先要求学生仔细阅读诗歌,借助诗歌注释及关键意象,充分理解诗歌内容及情感;继而在此基础之上,结合知识储备,具体分析作品所运用的表现手法。诗歌表现手法很多,有: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直抒胸臆、对比、反衬、烘托渲染、正侧面相结合等。学生要对每一种手法都了解掌握,才能够正确加以判断。首先,这首诗采用了诗经中常用的“兴”的手法,每章前三句起兴,以奴隶在河边伐木劳动的情景起兴,由景入情,引出对奴隶主不劳而获的冷嘲热讽和愤怒质问。以劳动情景起兴不仅烘托气氛,引出所咏之辞,而且也与奴隶主坐享其成形成对比。其次,运用了“重章叠句、反复咏叹”的手法,全篇三章复沓,采用换韵反复咏叹的方式,不但有利地表达伐木者的反抗情绪,还在内容上起到补充的作用,如第二、三章“伐辐”“伐轮”部分,在点明了伐檀是为造车之用的同时,也暗示他们的劳动是无休止的。【点睛】如何鉴赏诗歌:一、看类型。从诗歌内容的角度来看,古典诗歌的考查基本类型有以下几类。①送别类。②怀古类。③思乡怀人类。表达对家乡或亲人思念为主。④战争或边塞类。⑤闲适类。⑥借景抒情类。⑦托物言志类。⑧爱情类。⑨民生类。以上九种类弄,只要学生掌握住基本的阅读水平,在认真阅读原诗二至三遍后,基本可以定住类型。二、定感情。意象找到之后,全诗感情自然显现。能够表现诗歌感情色彩的词语有:愉悦、欢快、激愤、沉痛、悲愤、哀伤、悲凉、赞美、仰慕、惜别、依恋、豪迈、闲适、恬淡、迷恋、热爱、忧愁、寂寞、伤感、孤独、烦闷、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三、定主旨。即确定诗歌所表现的思想内容,这是诗歌创作的核心,同时也是诗歌鉴赏的核心。诗歌的思想内容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忧国忧民、怀古伤今、反对战争、追求和平、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忆友怀旧、思乡念亲、相知相亲、别恨离愁等。 四、找意象(典故)。诗歌鉴赏的重点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正确把握诗歌所描写的意象,即诗歌中所描写的形象(人、物、景、事)。而古代诗歌当中许多的意象都是有它们各自的喻意的。虽然这种意象的喻意在不同的意境当中有可能有不同,但多数情况之下却是有其共通之处的五、找技巧。一首诗歌写的好坏,与它所采用的表达技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表达技巧又要从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三个方面去分析。诗歌赏析:全诗充满了劳动者对统治者的讽刺和对社会现实不公的斥责。三章诗重叠,意思相同,按照诗人情感发展的脉络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写伐檀造车的艰苦劳动。头两句直叙其事,第三句转到描写抒情,这在《诗经》中是少见的。当伐木者把亲手砍下的檀树运到河边的时候,面对微波荡漾的清澈水流,不由得赞叹不已,大自然的美令人赏心悦目,也给这些伐木者带来了暂时的轻松与欢愉,然而这只是刹那间的感受而已。由于他们身负沉重压迫与剥削的枷锁,又很自然地从河水自由自在地流动,联想到自己成天从事繁重的劳动,没有一点自由,从而激起了他们心中的不平。  因此接着第二层便从眼下伐木造车想到还要替剥削者种庄稼和打猎,而这些收获物却全被占去,自己一无所有,愈想愈愤怒,愈无法压抑,忍不住提出了严厉责问:“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  第三层承此,进一步揭露剥削者不劳而获的寄生本质,巧妙地运用反语作结:“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对剥削者冷嘲热讽,点明了主题,抒发了蕴藏在胸中的反抗怒火。此篇三章复沓,采用换韵反复咏叹的方式,不但有利地表达伐木者的反抗情绪,还在内容上起到补充的作用,如第二、三章“伐辐”“伐轮”部分,在点明了伐檀是为造车之用的同时,也暗示他们的劳动是无休止的。另外各章猎物名称的变换,也说明剥削者对猎取之物无论是兽是禽、是大是小,一概毫不客气地据为己有,表现了他们的贪婪本性。全诗直抒胸臆,叙事中饱含愤怒情感,不加任何渲染,增加了真实感与揭露的力量。另外诗的句式灵活多变,从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乃至八言都有,纵横错落,或直陈,或反讽,也使感情得到了自由而充分的抒发,称得上是最早的杂言诗的典型。五、古诗文默写。(12分)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1)《大学之道》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推究事物的原理;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说推究事物的原理后才能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2)《老子》在列举车子、器皿、屋室等物品来阐释“有”与“无”的关系后,做总结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既将月光化虚为实,又通过动作描写表现思妇内心极度的痛苦。(4)李白《将进酒》中突出表现作者对富贵奢华生活的鄙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论语》中,孔子认为做人要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自己都不想做的,就不要希望别人也能做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一词中,表现词人梦里归乡,与妻子相见时,“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情形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致知在格物②.物格而后知至③.故有之以为利④.无之以为用⑤.玉户帘中卷不去⑥.捣衣砧上拂还来⑦.钟鼓馔玉不足贵⑧.但愿长醉不愿醒⑨.己所不欲⑩.勿施于人⑪.相顾无言⑫.惟有泪千行【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砧”“馔”“施”“顾”“惟”。六、语言文字运用(6分)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小题。新媒体时代,海量的信息________________,虽不乏有价值的内容,但也存在内容同质化、虚假化、空洞化、观点偏颇等诸多问题,而且信息过量导致甄选的时间成本过高。如今越来越多的平台提倡优质内容的生产和创作,如腾讯提出的“知识官计划”,其实就是对标优质内容的创作,进行内容生产者的发掘和培育,这和传统出版领域对具有畅销潜质的作者进行开发________________。可见,无论阅读的形态如何发展演变,优质内容永远都是稀缺资源,正可谓内容为王。在碎片化时代,不仅优质内容要有一定的教育价值、认知价值、审美价值,还应体现为阅读内容、呈现形式以及阅读时间的完美结合,进而匹配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阅读习惯。正如知识付费的________________,本身解决的就是内容的获取和效率问题。在这个“知识越来越多而思考越来越少”的时代,如何利用不断更新的新阅读媒介,实现自身知识的内化与输出,是碎片化阅读时代读者必须注意的问题。因为即使能辨别和筛选出优质的内容,碎片化阅读所获得的知识大多是零散的信息点,________________无法系统化,难以构建起提升自我的知识体系。所以,除了提高自身对优质内容的筛选和鉴别能力,还须借助有效的知识管理工具,建立属于自己的知识库,从而不断完善和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信手拈来大同小异应运而生七零八落B.信手拈来别无二致水到渠成支离破碎C.唾手可得大同小异水到渠成七零八落D.唾手可得别无二致应运而生支离破碎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不仅优质内容要有一定的教育价值、认知价值、审美价值,还应体现为阅读内容、呈现形式以及阅读时间的完美结合,从而匹配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阅读习惯。B.优质内容不仅要有一定的认知价值、教育价值、审美价值,还应体现为阅读内容、呈现形式以及阅读时间的完美结合,从而匹配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阅读习惯。C.优质内容不仅要有一定的教育价值、认知价值、审美价值,还应体现为阅读内容、呈现形式以及阅读时间的完美结合,进而匹配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阅读习惯。D.不仅优质内容要有一定的认知价值、教育价值、审美价值,还应体现为阅读内容、呈现形式以及阅读时间的完美结合,进而匹配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阅读习惯。19.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知识官计划”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许多翻译界专家呼唤文学翻译“美”的复归。B.“梳理探究”设计的专题有:优美的汉字,奇妙的对联,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C.关于文学作品的多义性,《文心雕龙·隐秀篇》说:“隐以复意为工。”D.这几年来,一般地讲,殴打的事情已经渐渐地少了,可是这种“幸福”只局限在外头工人身上。【答案】17.D18.B19.B【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信手拈来:随手拿来,多指写文章时能自由纯熟地选用词语或应用典故,用不着怎么思考。唾手可得:动手就可以取得,比喻极容易得到。语境强调新媒体时代,海量的信息极容易得到。故选“唾手可得”更合适。第二空,别无二致:没有两样,没有区别。大同小异:强调大体相同,略有差异。语境强调腾讯提出的“知识官计划”,和传统出版领域对具有畅销潜质的作者进行开发没有区别。故选“别无二致”更合适。第三空,应运而生:现指适应时机而产生。顺其自然:指顺应事物的自然发展,不人为去干涉。语境强调知识付费适应时机而产生。故选“应运而生”更合适。第四空,支离破碎:形容事物零散破碎,不完整。残缺不全:残破、缺少,很不完整。语境强调碎片化阅读所获得的知识大多是零散的信息点不完整,无法系统化。故选“支离破碎”更合适。 故选D。【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句子有三处语病:①语序不当,关联词语序不当,根据句意可知分句应为共一个主语,即“优质内容”,所以“不仅”应放在主语“优质内容”的后面,排除选项AD;②语序不当,“认知价值”和“教育价值”的语序不当,应该先“认知”再“教育”,“认知价值”应放在“教育价值”的前面,排除选项AC;③搭配不当,“进而”表递进关系,“从而”表因果关系,而本句是因果关系,应用“从而”,排除选项CD。故选B。【19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文中“知识官计划”的引号表示特定称谓。A.表示强调;B.表示特定称谓;C.表示引用;D.表示讽刺。故选B。七、作文(40分)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近来,“躺平”一词蹿红社交网络。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深感心累,只想躺平在地,不再鸡血沸腾。有人说,“躺平”意味着颓废、妥协和放弃;有人说,“躺平”其实不过是一种减少自己生活需求的“不消费主义”,清心寡欲回归最基本的生活,无可厚非;有人说,“躺平”只是降低欲望,淡泊名利,放弃了外在的评价,不追求功利化上进,苟且中不见得彻底放弃诗和远方。在河南大学毕业典礼上,程民生教授致辞时说:“可不敢一直躺平,躺得了初一,躺不到十五啊!”马克思说:“一个时代的精神,是青年代表的精神;一个时代的性格,是青春代表的性格。”宋儒吕祖谦有言,“天下之势不盛则衰,天下之治不进则退”“自安于弱,而终于弱矣;自安于愚,而终于愚矣”。以上论述有哪些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议论文,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也说躺平“自安于弱,而终于弱矣;自安于愚,而终于愚矣。”宋儒吕祖谦此言,我觉得是评价一个人生活的极好的总结。如今时代,年轻人网上一片摇旗呐喊,充斥“躺平”之声。我认为,此言并不可取。谈“躺平”,应先理解为什么要“躺平”。有人说,“躺平”只是降低欲望,不追求功利化上进,这也有一定道理。当年轻人发现自己苦学数载,拼命工作也无法在大城市扎根定脚,也无法买下一套房子时,他们选择了躺平;当年轻人发现在机关中尽心尽力,为民奉献而终其一生只能是一个小职员时,他们选择了躺平……当年轻人发现自己奋斗一场而什么都没有时,他们没有选择抗争,而选择了“顺应自然,不逐名利”。人是社会下的产物,当躺平思潮兴起时,我们不应只是批评年轻人不求上进,更应反思是什么让年轻人选择不求上进。说“躺平”,应以正确的心态面对躺平。拒绝“躺平”,不是过分的“内卷”和焦虑。我的一个亲戚,孩子还在上小学三年级,她在听完培训机构的讲课后,不仅报了培训班,还买下了全套中考资料。其资料数目,让我着实自愧弗如。如此,不是拒绝躺平,而是过分焦虑。拒绝躺平,应该有正确的价值观念。《生活大爆炸》可以在美国大火,中国的《甄嬛传》也在中国大火,并且长达十年而不衰,“老少皆益”,十岁小儿亦能背诵。若说《生活大爆炸》传递的是友情、帮助,树立的偶像是霍金、爱因斯坦那样的科学家。那《甄嬛传》传递的是什么?帝王权谋,钩心斗角,不劳而获。身为青年人,应该自发接受正确的价值观念。“少年强则国强”,青年之辈,本应“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如此胸怀,绝不是看“后宫之内,妇人之志”能得到的。青年一代应更关注科学发展、社会前沿,吸取正确价值观。拒绝躺平,应该胸怀大志。古人云“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任”。求学,受道,本不应是为了那“颜如玉、黄金屋”。如今世人有谁记得当初发明水痘疫苗的乡村医生呢?土耳其的街头,人们以贩卖机的形式向流浪动物投食,谁又记得发明贩卖机的人呢?胸怀于国,可能会发明核弹;胸怀于世,你会发现饥饿、贫苦、疾病。只有感受世间,观万物以情,才是真正胸有大志。“真正的英雄主义,是认清这个世界,然后爱它。”拒绝躺平,不是过分内卷,而是选择正确的价值观,选择胸有大志,而为之奋斗!【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可分成两部分,前两段提出了“躺平”这一社会现象及人们对它的多元化思考,三种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认为是颓废的表现,有人认为无可厚非,也有人认为是淡泊名利;后三段则通过名人引语,发表了古今中外一些名人与“躺平”相反的观点,虽然各有侧重,但总体上,这些人对于“躺平”是持否定、批判态度的,程民生教授的提醒,引导我们正视躺平,切勿逃避,吕祖谦从自安于弱和愚的角度,提出警戒,马克思则认为青年人的精神和性格代表了时代。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在写作时,总体基调应是赞扬积极奋斗、努力进取的。在阐述这一主观点时,我们可以通过古今中外奋斗成才的事例以及分析来完成论证。但是,我们也应注意,在当今复杂的社会背景、高压力快节奏的时代发展条件下,彻底否定“躺平”或许会忽视弱势者处于困境的诉求,可完全支持“躺平”又势必产生消极颓废的情绪。因此,对于“躺平”的论述,既不失关怀的温情,又能保持理性的冷静,立意才能深刻。论证时最好能由事及人,将认知的触角由具体的现象延伸到人生追求、社会风气、国家发展、文明走向的广阔空间,从不同的层面、以不同的视角去思考生活,写出深度和高度。题干要求写议论性文章,那么我们在写作时应明确提出观点,如反省“躺平”,从“躺平”到踏平;如正视“躺平”,为“躺平”背后的焦虑和默默奋进发声等等。行文构思上,可以由社会上“躺平”的现象引出“躺平”这一话题,接着简要解释“躺平”的含义,然后明确态度,是支持、反对还是同情。如果反对“躺平”,可以从“为什么”或“怎么样”的角度论述反对“躺平”的原因或怎样做到不“躺平”;如果支持或同情“躺平”,可以从“为什么”的角度论述支持的理由。立意:1.正视“躺平”,切勿逃避。2.“躺平”并不可耻,而是奋斗失灵前的刹车。3.莫用“躺平”误导奋斗着的年轻一代。4.国不可一日无奔跑者,人不可一日无精气神。5.理解你的“躺平”,更期待你的奔涌。6.“躺平”非缴械,重在适己行。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8-25 11:24:03 页数:21
价格:¥2 大小:57.61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