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浙江省绍兴市蕺山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4

2/14

剩余1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绍兴蕺山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高二语文试题注意事项: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80分钟。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也许杭州西湖明媚秀丽的湖光山色,给了苏轼灵感,写出名诗名句;也许正是这些kuàizhì-rénkǒu的佳作,使这()的潋滟水光,与那些名不见经传的西湖区分开来,而wénmíng-xiáěr。于是,大师笔下的杭州西湖,便成为游客()的去处。山水以文人名,文人以山水存。谁来到西湖,能使这位中国文学史上的大家巨匠肃然起敬呢?1.语段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媚mèi传chuánB.媚méi传chuánC.媚mèi传zhuànD.媚méi传zhuàn2.语段中,注音对应的词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侩炙人口闻名遐迩B.脍炙人口闻名瑕尔C.侩炙人口闻名瑕尔D.脍炙人口闻名遐迩3.依次填入语段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一波万顷心向往之B.波澜壮阔心旷神怡C.一波万顷心旷神怡D.波澜壮阔心向往之4.语段中画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谁来到西湖,不能对这位中国文学史上的大家巨匠肃然起敬呢?B.谁来到西湖,不能为这位中国文学史上的大家巨匠肃然起敬呢?C.谁来到西湖,能不对这位中国文学史上的大家巨匠肃然起敬呢?D.谁来到西湖,能不为这位中国文学史上的大家巨匠肃然起敬呢? 【答案】1.C2.D3.A4.C【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正确识记字音的能力。A项,“传”正确读音为“zhuàn”;B项,“媚”正确读音为“mèi”,“传”正确读音为“zhuàn”;D项,“媚”正确读音为“mèi”。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正确识记字形能力。A项,“侩”应为“脍”;B项,“瑕尔”应为“遐迩”;C项,“侩”应为“脍”;“瑕尔”应为“遐迩”。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正确运用成语的能力。第一处,一波万顷:形容青绿无际。波澜壮阔:比喻声势雄壮浩大(多用于诗文、群众运动等)。语境用于指“潋滟水光”,而不是“诗文、群众运动等”,应用“一波万顷”,排除BD两项。第二处,心向往之:对某个人或事物心里很向往。心旷神怡:心境开阔,精神愉快。语境用于说“游客喜欢的去处”,应为“心向往之”,排除C项。故选A。【4题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语病的能力。A项,不合逻辑,应为“能不对这位中国文学史上大家巨匠肃然起敬呢?”B项,搭配不当,应为“对……肃然起敬”;不合逻辑,应为“能不对这位中国文学史上的大家巨匠肃然起敬呢?”D项,搭配不当,应为“对……肃然起敬”。故选C。5.下列选项中,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今臣亡国贱俘;②舍簪笏于百龄;③彼且恶乎待哉;④乐夫天命复奚疑;⑤复驾言兮焉求;⑥覆杯水于坳堂之上;⑦而刘夙婴疾病;⑧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⑨奏流水以何惭;⑩《齐谐》者,志怪者也 A.①⑩/②⑥⑧/③④⑨/⑤⑦B.①⑩/②⑥⑧/③④⑨/⑤/⑦C.①⑩/②⑥⑧/③④⑤⑨/⑦D.①⑩/②⑥⑧/③④/⑤⑦/⑨【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句式的判断能力。①是判断句,没有标志;⑩是判断句,者……也表判断;②⑥⑧是状语后置,“于”最做标志;③④⑤⑨宾语前置;都是疑问代词作宾语的类型,宾语分别是“恶”“奚”“焉”;⑦是被动句,是意念上的被动,没有标志。故选C。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列小题。人在古镇,前瞻是景,顾盼也是景。,,,。绿意十足的爬山虎贴墙疯长,紧紧密密,像一张张陈年的迷彩蛛网,又像一幅幅苍老得无从辨识的老地图,把古镇装扮成一个展览馆。古镇把春的生机、夏的苍翠、秋的艳丽、冬的清新全画在墙上,是江南的水墨,是乡愁的油彩,是飘落的画笺。6.依次填入语段中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再一眼便越过了对岸的庭院②望得到河里的水、水上的波③你的目光从街心穿过厅堂④落在一窗的绚烂或者一墙的青葱上A.②③④①B.③②①④C.①③②④D.①③④②7.对语段中画线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拟人排比B.反复比喻C.对偶借代D.夸张对偶【答案】6.B7.A【解析】【6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以语句排序的形式考查。先写③中人的目光所望的内容,“望到河里的水、水上的波”,②为③所望的内容,③在②前面,排除A项。中的“再一眼”,望到了“一窗的绚烂或者一墙的青葱”,结合后面的“绿意十足的爬山虎贴墙疯长”分析,①④衔接,且④放在最后,排除C项、D项。 故选B。【7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分析修辞手法能力。结合“春的生机、夏的苍翠、秋的艳丽、冬的清新”及三个“是……”分析,运用排比修辞。结合“古镇”“画”分析,赋予古镇人的动作,运用拟人修辞。故选A。8.下列文言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利用船和桨渡河的人,不一定善于游水,却横渡江河。)B.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所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C.小学而大遗,我未见其明也。(小的方面到要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了,我没有看到那些人是明智的。)D.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箫声使深谷中的蛟龙听了起舞,使独坐孤舟的寡妇听了落泪。)【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B.固:本来,当然。句意: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故选B。9.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六艺:六经,指礼、乐、射、御、书、数。B.永和九年,岁在癸丑癸丑:这里以干支纪年,永和九年为癸丑年。C.太史文起文公太史:官名,负责修史等事。D.吾妻归宁归宁:出嫁女子回娘家探望父母【答案】A【解析】【详解】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对文化常识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古代的称谓、官职的变迁、人才的选拔、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域划分、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与课本注释相关的内容。A项,依据后面的“经传”可知,这里的“六艺”是:《诗》《书》《礼》《乐》《易》《春秋》。故选A。【点睛】高考对文学常识考查的基本要求为:1.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2.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及代表作品;3.识记文学体裁常识。所谓重要作家,是指在中外文坛上有影响、有地位的作家。属于中国的,要掌握其所处的时代、代表作品、作品体裁及作品的有关内容;属于外国的,要掌握其国别,代表作,作品体裁及作品相关内容。所谓文学体裁,主要是指中国文学作品体裁所说的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大类别。此外,还要对古代有关诗、词、曲、的文体特点,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古典小说的不同名称和特点,古代散文与现代散文的不同特点等有明确的了解。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梦游天姥吟留别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虎鼓瑟兮鸾回车B.栗深林兮惊层巅C.云青青兮欲雨D.对此欲倒东南倾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云霞明灭或可睹或:有时迷花倚石忽已暝暝:昏暗B.我欲因之梦吴越因:因须行即骑访名山须:等待C.势拔五岳掩赤城拔:超出渌水荡漾清猿啼渌:清澈D.烟涛微茫信难求信:确实熊咆龙吟殷岩泉殷:震动12.以下对这首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李白游历了天姥山之后而写的一首留赠给友人的诗歌。 B.这首诗随诗人情感与思绪的变化,句式与节奏也在不断变化。“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四句连用四字句,节奏紧凑,生动地描绘出洞天石门打开时的雄伟气势。C.诗中特意提到南朝诗人谢灵运,是因为谢灵运在政治失意后游山玩水,曾在剡溪住过,李白有意仿效之。D.这首诗写于唐玄宗天宝四年,作者性格傲岸,却在长安受到权贵的排挤,所以在诗中既表现出追求自由、蔑视权贵的思想,又有无力回天的感伤。【答案】10.D11.B12.A【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A.“鼓”,名词作动词,弹奏。句意:老虎弹奏着琴瑟,鸾鸟拉着车。B.“栗”,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战栗。句意:使深林战栗,使高耸而重叠的山峰震惊。C.“雨”,名词作动词,下雨。句意:云层黑沉沉的,像是要下雨。D.“倾”,偏斜,无词类活用现象。句意:面对着天姥山好像要向东南倾斜拜倒一样。故选D。【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句意:云霞忽明忽暗间,(天姥山)有时可以被看到/(由于)迷恋奇花,我倚着山石休憩之际,才发现天已经黑了。B.因:依据、根据。句意:我根据越人说的话梦游到越地(的天姥山)/等待要想远行时就骑上它去探访名山。C.句意:山势高过五岳,遮蔽了赤城山/清澈的溪流水波荡漾,山中的猿猴叫声极为凄清。D.句意:大海波涛渺茫,确实不易寻求/岩泉发出的响声,像熊在怒吼,龙在长鸣。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是李白游历了天姥山之后而写的一首留赠给友人的诗歌”错,这首诗歌描绘的梦中的情景,是“梦游”而非“游历”。故选A。参考译文: 航海的人们谈起仙山瀛洲,觉得大海波涛渺茫,确实不易寻求。吴越一带的人谈起天姥山,说是云霞忽明忽暗间,(天姥山)有时可以被看到。天姥山直插天空,仿佛与天相连。(它的)山势高过五岳,遮蔽了赤城山。天台山虽高四万八千丈,但对着这天姥山,(却矮小得)好像要向东南方倾倒一样。我根据越人说的话梦游到越地(的天姥山)。梦中,我在一个夜晚飞渡过月光映照下的镜湖。湖上的月光映照着我的身影,一直伴随我到了剡溪。诗人谢灵运游天姥山时住宿的地方如今还在,清澈的溪流水波荡漾,山中的猿猴叫声极为凄清。我脚上穿着谢公当年发明的木屐,攀登上直入云霄般高峻陡峭的山路。在半山腰,我看见了从海上升起的太阳,半空中传来天鸡报晓的啼鸣。这里有无数山岩重叠,道路也曲折回旋,没有一定(的方向)。(由于)迷恋奇花,我倚着山石休憩之际,才发现天已经黑了。岩泉发出的响声,像熊在怒吼,龙在长鸣,使幽静的树林战栗,使层层山岩惊颤。云层黑沉沉的,像是要下雨;水波荡漾,升起了阵阵烟雾。电光闪闪,雷声轰鸣,山峰好像要崩塌似的。仙府的石门,轰隆一声从中间打开了。洞中蔚蓝的天空广阔无际,看不到尽头,日月的光辉照耀着金银筑成的宫殿。云中的神仙用彩虹做衣裳,把清风当作马,一个接一个地下来了。老虎弹奏着琴瑟,鸾鸟驾着车,仙人们成群结队密密如麻。猛然间(我)心惊胆颤,神志恍惚,一惊而起,不禁长声叹息。醒来时只有枕头、床席还在,刚才梦中所见的的烟雾、云霞消失了。人世间的欢乐也像这梦中的幻境似的。自古以来,万事都像滚滚东逝的流水一般一去不复返。告别诸位朋友离开(东鲁)啊,什么时候才能再回来?暂且把白鹿放在青青的山崖间,等待要想远行时就骑上它去探访名山。岂能卑躬屈膝去侍奉权贵?那将使我不再有舒心畅意的笑颜!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人们常以“人治”和“法治”相对称,而且认为西洋是法治的社会,我们是“人治”的社会。所谓人治和法治之别,不在“人”和“法”这两个字上,而是在维持秩序时所用的力量上。但乡土社会不是人治,可以说是个“无法”的社会,假如我们把法律限于以国家权力所维持的规则,但是“无法”并不影响社会的秩序,因为乡土社会是“礼治”社会。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做得对的,对实合式的意思。如果单从行为规范来说,这和法律无异,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礼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不同。法律是靠国家权力来推行的,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传统是社会所累积的经验,不论哪一个社会,绝不会没有传统。衣食住行种种最基本的事务,我们并不要事事费心思,那是因为我们托祖宗之福,有着可以遵守的成法——传统。在乡土社会中,传统的重要性比现代社会更甚。那是因为在乡土社会里传统的效力更大。乡土社会是安土重迁的社会,不但人口流动很小,而且人们用以获得资源的土地也很少变动。在这种不分秦汉、代代如是的环境里,个人不但可以信任自己的经验,而且同样可以信任其祖其父的经验。不必知之,只要照传统办,生活就能得到保障,自然会随之发生一套价值。依照着做就有福,不依照了就会出毛病。于是人们对于传统有了敬畏之感。“礼”字本来是从“豊”从“示”。“豊”是一种祭器,“示”是一种仪式。礼并不是靠外在的权力来推行,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人服礼是 主动的。礼是可以为人所好的,所谓“富而好礼”。孔子很重视服礼的主动性,《论语》记载: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这显然和法律不同了,甚至不同于道德。法律是从外限制人的,不守法所得到的罚是由特定的权力所加之于个人的。人可以逃避法网,能逃脱还可以自己骄傲、得意。道德是社会舆论所维持的,做了不道德的事,见不得人,那是不好;受人唾弃,是耻。礼则有甚于道德:如果失礼,不但不好,而且不对、不合、不成。这是个人习惯所维持的。礼治在表面看去好像是人们行为不受规律拘束而自动形成的秩序。其实自动的说法是不准确的,只是主动的服于威规罢了。孔子一再用“克”字,用“约”字来形容礼的养成,可见礼治并不是离开社会,由本能或天意所构成的秩序。法治和礼治发生在两种不同的社会情态中。这里所谓礼治也许就是普通所谓人治,只是“礼治”一词不会像“人治”一词那样容易引起误解,以致有人觉得社会秩序是可以由个人好恶来维持的。礼治和这种个人好恶的统治相差很远,因为礼是传统,是整个社会历史在维持这种秩序,礼治社会并不能在变迁很快的时代中出现的,这是乡土社会的特色。(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之八:礼治秩序》,略有删改)13.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段先由“人们”的观点引出本文的观点;最后一段总结上文,并强调了礼治和人治的不同。B.第二段首先阐述礼的内涵,然后比较礼合法的异同,最后说明传统在乡土社会中的重要性。C.本文要论证的中心是礼治和法治的不同,为了论证这一中心,文章多处运用了对比论证法。D.文章引用了《论语》中“颜渊问仁”的相关文字,这是为了说明古人遵循礼一般具有主动性。14.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乡土社会中,礼的运行并不需要有形的国家机构来维持,它依靠的是长期沿袭下来的传统。B.乡土社会虽然从某种角度说是“无法”的社会,但并不是混乱的,它依然是个有秩序的社会。C.生活在乡土社会中的人们,重要按照传统去做,很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反之就可能受挫。D.在变迁很快的现代社会,传统的效力无从发挥;礼在乡土社会中能够发挥作用是因为缺乏变化。1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从“人治”“法治”的普遍性认知,引出文章的观点,并由此指向了“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的议论。B.第二段在阐释礼的基础上,比较“礼”“法”的异同,并从历史和现实两个维度说明“传统”在乡土社会中的重要性。C.第三段论述人们为何“保守”于传统,这和乡土社会的安土重迁密切关联,并引用孔子的话强化这一观点。D.文章还通过对比分析“法律”“道德”“礼”之间的不同,进而推论礼治不是由于本能或天意所构成 的秩序。【答案】13.C14.D15.C【解析】【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C.“本文要论证的中心是礼治和法治的不同”错误,本文论证的中心是中国乡土社会是礼治社会。故选C。【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传统的效力无从发挥”错误,说法过于绝对,由原文说“在乡土社会中,传统的重要性比现代社会更甚,那是因为在乡土社会里传统的效力更大”“不论哪一个社会,绝不会没有传统”可知,在现代社会,传统也会发挥作用。故选D。【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C.“……并引用孔子的话强化这一观点”错误,曲解引用的作用。引用孔子的话旨在论证“孔子很重视服礼的主动性”。故选C。第II卷(非选择题)二、句子默写(共4分)1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4题、)(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___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2)君子曰: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3)对酒当歌,_______________!(曹操《短歌行》)(4)江山如画,_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5)______________,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答案】①.万类霜天竞自由②.学不可以已③.人生几何④.一时多少豪杰⑤.风急天高猿啸哀【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竞”“已”“啸”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 三、简答题(共11分。其中17题5分,18题3分,19题3分。)17.对联是中国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内容包罗万象。试写出下列对联涉及的历史名人。①鹿野舟沉王业兆;鸿门玉碎霸图空②身人狼邦,壮志匹夫生死外;心存燕国,萧寒易水古今流③刚正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④呐喊如狂人,为国为己;华盖育彷徨,导民中流⑤定六艺于杏坛,绍虞夏商周之统;藏诸经于鲁壁,开关闽濂洛之传【答案】①项羽②荆轲③司马迁④鲁迅⑤孔子【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对文化常识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古代的称谓、官职的变迁、人才的选拔、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域划分、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与课本注释相关的内容。本题要求写出对联涉及的人名,首先看句子的意思,找出能体现人名的关键字。、①“巨鹿破釜沉舟,击败秦朝主力。鸿门宴上项羽不顾后果放走刘邦,亚父气得拍碎了双玉斗,后来项羽一生都毁在刘邦手里”。由“鸿门”和“空”和句子意思可以得出人物是项羽。②“萧寒易水古今流”出自《荆轲刺秦王》中“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从中得知人物是荆轲。③刚正不阿的品格,正气直冲上天。虽然受到了刑罚苦难,但是还是写成了史记标榜千秋。从“幽愁发愤”“史照尘寰”可以看出是司马迁。④从“呐喊”“狂人”可以看出是鲁迅。⑤“六艺”指“六经”,即《诗经》、《书经》、《礼记》、《乐经》、《易经》、《春秋经》。“绍虞夏商周”,承绍虞、夏、商、周等古代的传统。“鲁壁”,孔子故宅井后之夹壁墙。从中可以看出对联中的人物是孔子。18.小说《百合花》,这个标题“百合花”有怎样的象征意义?【答案】①百合花象征了军民间纯洁的感情,表达了人民对革命英雄的崇敬与热爱。②用白色的百合花象征新媳妇淳朴、善良、纯真、高洁的优秀品质,赞颂人物的人性美、人情美。③象征通讯员牺牲自己保全他人崇高的英雄壮举,象征了他崇高的人格美。【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百合花”是纯洁美好的象征。文中描写了两个人物的美好精神世界。一个是小通讯员,在跟新媳妇借被子时,他是个腼腆害羞的年轻人;在面对敌人时,他是勇敢无畏的战 士。文章通过担架员之口这样描写他,“大夫,你可无论如何要想办法治好这位同志呀!他自己一下子扑在冒烟的手榴弹上……”。这个年轻人牺牲了自己,保全了他人,他是当之无愧的英雄,而题目百合花象征了他崇高的人格美。一个是新媳妇,这条被子是她唯一的嫁妆,但当“我”向她借被子时,“她看看我,看看通讯员,好像在掂量我刚才那些话的斤两。半晌,她转身进去抱被子了”,她把自己的新被子借给我们,并且后来到包扎所给“我”打下手时,她亲手把自己的被子“铺在了外面屋檐下的一块门板上”;再后来小通讯员牺牲,新媳妇亲自把被子铺进棺材,“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展展地铺在棺材底,半条盖在他身上”。被子上那纯洁的百合花,也象征着新媳妇淳朴、善良、纯真、高洁的优秀品质,赞颂人物的人性美、人情美。另外,这百合花也象征着军民间纯洁的感情,老百姓把被子借给伤员使用,战士为了保护百姓而牺牲。最后这条百合花被子被新媳妇铺在棺材底给牺牲了的通讯员盖,百合花表达了人民对革命英雄的崇敬与热爱。19.“诗圣”杜甫擅长古体诗和律诗,其中古体诗的典型代表作为“三吏”“三别”,其中“三吏”指的是哪三首古诗?【答案】《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杜甫是生活在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时期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为“三吏”“三别”。“三吏”指《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指《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杜甫的作品,深刻写出了民间疾苦及在乱世之中身世飘荡的孤独,揭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不幸和困苦,表达了作者对倍受战祸摧残的老百姓的同情。四、作文(共40分)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1)中国中小学生参加家务劳动的时间平均16分钟,女生20分钟,男生13分钟。(2)“耕读传家远,诗书继世长。”我国传统的家庭教育一直非常注重劳动教育。宋代叶梦得教导家人黎明即起,将与生活有关之家务及时料理,否则,“今日姑待明日,则费损事业,不觉不知,而家道日耗矣。”(3)老舍说:“劳动是最有滋味的事。”(4)劳动教育是新时代的新要求,2020年7月教育部颁发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加快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请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自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少于700字。 【答案】例文:于实践中育劳动之精神某大学将农场劳动设为必修课,将这作为毕业通行证。夜幕风雨中,手持微光仍要栽种菜苗,这一课程设定似乎与大学教育风马牛不相及,然若探其本质,乃是于实践中育劳动之精神。农场劳动是古人们耕田而作的变形,于其中更能体验“汗滴禾下田”的艰辛。夜幕风雨中劳作,不是不心疼学生,而是让学生将“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的反省深刻心间,让学生投入社会后,对感恩持敬重之心,即“尽日不能忘”。书本知识曾是人们寄予了人生希望的“安可结”,“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成为了读书人祈求的极高境界,然而纵观古今,通览中西,“综合型人才”的培养势在必行。知识储备不再是“圭臬”,实践能力更能一展我辈风姿。欲求实践之乐,育劳动之精神,就要冲破温室,在自然的风雨中生长。可是现在,孩子在一个家庭中堪称“明珠”,不少父母爱孩子到了“捧在手心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的地步。由调查显示,中国中小学生参加家务劳动的时间平均16分钟,女生20分钟,男生13分钟。日常家庭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对话:“妈妈,我帮你拖地吧,”“去去去,小毛孩子能干什么”。但事实是,如果在父母的心里,我们永远是他们的小毛孩子,我们一直囿于他们的关爱之中,不去体验,不敢实践,又怎会培育劳动精神呢?所以,冲出温室,在阳光下,大胆实践,培育劳动之精神。如何进行劳动教育?如何培育劳动精神?某学生犯错,班主任宣布:罚擦黑板或者打扫教室卫生一周。劳动惩罚是不是劳动教育?能不能培育劳动精神?回答是否定的,老舍说:“劳动是最有滋味的事”,可是学生在劳动惩罚中体会到的不是劳动的快乐、光荣和美,领略的不是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的道理。芬兰的劳动教育则不是如此。比如物理课,老师给学生提供一个装有木块、气球、皮筋、泡沫、轮子等物品的工具箱,让学生做成汽车或船,目的是在学科学习中渗透劳动教育,培养劳动精神。这就不再将知识局限于书本,而是为学生打造手脑并用的课堂,力求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借此培育劳动精神,将知识教育与劳动教育贯通。所以我们的学校教育要探索的是如何在学科教育中培养劳动精神,而不是动不动就以劳动为惩罚。我辈重任在肩,吾国崛起正盛,正需要无数“心事浩茫连广宇”的劳动者们去铸就磅礴东方的辉煌。“君子终日乾乾”,让我们于实践中育劳动之精神,共展未来辽阔鸿图。【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本题是材料作文。材料(1)论述了中国中小学生参加家务劳动时间少的事实,表明家庭劳动教育缺失; 材料(2)举宋代叶梦得教导家人早起、及时料理家务的示例表明我国传统的家庭教育一直非常注重劳动教育;材料(3)引用老舍劳动最有滋味的观点,意在引导考生关注、发现劳动的趣味;材料(4)表明劳动教育是新时代的新要求,我国正加快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本题要求考生“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注意把握四则材料的衔接点,即“劳动”“劳动教育”。理解本题,首先应明确什么是劳动教育?干活是劳动但不一定是劳动教育,劳动教育必须选择适合的劳动项目,对劳动的过程进行必要的设计,使之具有明确的育人价值导向,特别是要注重引导学生在劳动过程中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当下,劳动教育的现实困境有:窄化、异化、娱乐化、工具化。其实,劳动并非一味地艰辛,它是人与世界的充分接触,可以提升每一个教育个体的内在生命力,使其拥有充实的人生。那么,面对劳动教育的弱化、软化、淡化,板子到底该不该都打在孩子身上呢?显然不能。究其根源,在于学校、家庭和社会,没有把劳动教育摆到应有的位置上。所以,新时代全社会应重塑劳动教育观,提升个体内在的生命力,让劳动教育成为一种价值召唤,让劳动成为一种积极的生存方式。当然本题也可以思考:在人工智能时代,如何理解劳动的新内涵;如何在劳动教育中更有效地培养大国工匠精神;如何推进符合当下学生特点的劳动教育课程等。【立意】①劳动教育,从家庭做起。②劳动最荣耀。③延续传统,重视劳动教育。④在劳动中成长自己,发展自己。⑤让劳动教育成为必修课。⑥渗透劳动教育,培育劳动精神。【素材】1、在学校,劳动教育情况也不尽如人意。记者在一些小学了解到,学校当前的劳动课实际是“综合实践课”。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每学期10课时,每周不足1课时,包括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等内容。其中,真正动手实践的内容并不多。记者翻阅了四年级(下)和六年级(下)两本教材发现,每本教材有10节课目录,其中只有约四分之一为动手的活动,如四年级教材有“神奇的针线”“玩陀螺”;六年级教材有“一起做紫菜包饭”“玩泥巴”等,其他多是“春季常见流行病的调查”“母校情”“地震有前兆吗”等常识性课程。2、校外劳动资源同样匮乏。在一些城市,过去的学农学工学军基地变成了综合实践基地,分中学生和小学生基地两种。综合实践基地内部设置比较完善,有书法、剪纸、手工编织多种课程,集艺术教育、科普教育、劳动教育、生命教育于一体。但目前的情况是,因场地有限,学生众多,小学阶段往往只有三四年级的学生每学期可以去实践基地活动一天。学农基地稀缺是各地普遍面临的情况。江苏省第一家农村社会实践基地——行知基地,是农事劳动基地,里面有30余亩果园、茶园等,加上150亩荷花园,已经累计接待了近40万名中外学生来这里参加劳动。记者在这里看到,墙上挂了30多所南京中小学的实践基地牌子。 3、即使在离家庭最近的社区,开展劳动活动和教育也并不容易。广州小学生家长梅女士说,孩子基本没有参与过社区活动。“我们也听说过去社区帮孤寡老人做家务、去陪伴自闭症儿童,或在社区宣传垃圾分类等,但这些活动一般都依托学校或公益组织安排,单个家庭很难介入。”受人力、安全隐患等问题所限,大部分社区没有专门对接学校开展活动。一名小学校长说,学校组织社区实践目前大多带有偶然性和随机性,没有形成常态机制。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8-25 11:00:02 页数:14
价格:¥2 大小:43.01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