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Word版附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8

2/8

剩余6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六安一中2023年春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3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4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材料一:中国文人的审美取向,主导和塑造着中国茶艺美学的走向。我们说,中国茶艺的哲学基础是由儒释道融合构成的。但是,中国茶艺美学的走向却又是由中国文人所主导和塑造的。这样说,并不排除老庄、佛道对中国茶艺美学的影响,而是有主次之分。唐代,推动茶艺美学成型的,除了小时在寺院生活、后又成为学者的陆羽外,还有一批志同道合的先行者,借用现代的说法,是有一个“文人集团”或“文人群体”。当时,一些刚正率直并深存抱负和学识的人,诸如颜真卿、皇甫冉、刘长卿、张志和、耿讳、孟郊、戴叔伦等,都对茶表示出浓厚的兴趣。大诗人元镇、白居易等都有茶诗名作问世,特别是卢全以一首吟颂“七碗茶”的诗句光耀千古。作为具有超凡脱俗的高尚情怀的群体,文人墨客和士大夫们有意识地把品茶作为一种能够显示高雅素养、寄托感情、表现自我的艺术活动刻意追求、创造和鉴赏,饮茶走向艺术化,而文学艺术的各个门类也纷纷把饮茶作为自己的表现对象加以描述和品评,这些是在唐代完成的。正是在这一过程中,茶寄诗情,品鉴名泉,精研茶艺,推广茶学,创立茶室,墨写茶事,终于成就了茶艺美学的构架。宋代茶文化走向两极:民间的普及、简易化,宫廷的奢侈、精致化。而在两极中间的文人,依然崇尚风雅和自然。与唐代不同的是,那是文人、隐士、僧人领导茶文化的时代;而宋代则各领风骚,文人保持着独有的率真并与自然契合。所以,宋代虽以贡茶名世,但真正领导茶文化潮流,保持其精神的仍是文化人。宋代文人的性情、茶情、豪情、柔情,都在茶中得到展示,真可谓从“一杯茶中看世界”。与焕然一新的茶的生产和加工方式相适应,明代饮茶风尚发生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变革。与此同时,士大夫阶层对饮茶艺术的追求和审美也创造了一个新的天地。明朝前期文人沉湎于茶事,并非是闲情逸致,而是以茶雅志,别有一番怀抱。著《茶谱》的朱权就明确表示,饮茶并非只在茶本身,而是“神栖物外”,表达志向的一种方式而已。到了晚明至清代初期,茶艺风尚和美学追求又是一变。自万历、天启到崇祯末年,以小品为代表的文学,在游山玩水、起居日用中追求自我,沉湎物趣,以达雅趣。晚明名士嗜好茗饮,风流倜傥,有钱有闲,闲情雅致。这种在表现个性中追求物趣雅韵的饮茶风尚,明亡后又延续了半个世纪,直到康熙中期。当时,一些文人清士意绝仕宦,却又饱受亡国破家之痛,只好在风雅艺术中显示其才俊、能力、品位。所以,讲求至精至美,成为这一时期文人饮茶的风尚。总之,明代文人所强调的是天、地、人心融通一体,清幽淡雅、超越尘世的理想境界,适应了明中叶以后心学炽盛、三教合流所追求的平淡、闲雅、端庄、质朴、自然、温厚等精神需要。此外,明清还不断把文人雅事引入茶饮中,将品茗与歌舞、弹琴、棋弈、书法、赏画、读书、作诗、撰联、赏玩有机地结合起来。多种雅事的集合,使茶文化成为一种集哲学、史学、美学、文艺学、宗教学以及音乐舞蹈、琴棋书画于一体的庞大而深广的文化体系,也深刻地影响着中国茶艺美学的纵深发展。可以说,是文人的直接参与,使中国茶艺美学终于成为了一种体系。(摘编自余悦《中国茶艺的美学品格》)材料二:在数千年文化积淀的基础上,融汇了儒释道三教美学思想的中国古典美学理论,让茶事活动具备了美学的特点。在宋代这个中国文化最灿烂的时代,点茶艺术成为了无数文人寄托身心、抒怀遣意的工具。宋代文人不仅追求点茶的雅致、茶具的精巧,对茶的色香味形也有极高的追求。宋代点茶审美追求道家的“虚静”,借由“物我观照”“妙悟自然”等审美方法,让文人们得以超然物外,获得自由;儒家思想赋予茶艺伦理道德的理想色彩,让点茶活动变得重礼尚仁,行止有度,茶香远益清、方正不阿的特质让宋人在茶中寻找到塑造心灵品格的君子之味,体悟到道德之境,儒道相融,让宋代文人以“真味”“真香”为茶的审美标准;“禅茶一味”,品茗如参禅,冷暖自品,苦甜自知,宋代人在点茶中,人茶相融,茶人同一,进而寻求到茶人皆空的境界,茶和人都融入天地,足以明心见性,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三教合一的美学思想对宋代文人的审美起到了导向作用,“清”“正”“和”的思想,贯穿在宋代点茶美学的每一个细节之中。茶所包含的隽永、高洁、清净的特质,在点茶的碾、罗、点、拂中悠然散逸,使人旷达,使人超脱。无论是点茶还是斗茶,在宋代都是雅俗共享,集物质美与精神美于一体的。茶钟山川之灵秀,大雅而又大俗。对于两宋这个文化大繁荣的时代,点茶艺术的繁荣具有其独特的时代性与社会性,融汇了儒释道思想的宋代文化展现出一种精神婉约而又落拓旷达的气质,并且糅进茶文化之中,使平和谦让的茶香契合了君子的人格,清灵、洁净的特质象征了传统文人“兼济天下”和“独善其身”淳然淡泊、宁静致远的品行,蕴含了“天人合一”的生存智慧。茶是宋代文人生活中不可或缺之物,将之与人的道德修养、生活情操联系起来,就能够探寻到点茶法所蕴含的审美意蕴。(摘编自卓力《宋代点茶法的审美意蕴研究》)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唐代文人对品茶艺术的追求,推动了茶艺美学的成型,搭建了茶艺美学的构架。 B.明朝前期士大夫阶层以茶雅志,明代饮茶风尚发生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变革。C.宋代点茶艺术追求人茶相融、茶人同一,人的性情﹑豪情、柔情都在茶中得到展现。D.明清文人将品茗与歌舞、琴棋等多种雅事有机结合,构建了三教合一的中华文化体系。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认为茶艺美学体系由文人参与构建,材料二认为三教合一思想、社会时代特点都影响着茶艺美学。B.中国茶艺美学的哲学基础是由儒道释融合构成的,但它们对中国茶艺美学的影响是没有主次之分的。C.材料一中的“一杯茶中看世界”与材料二中的“禅茶一味”都揭示了茶艺美学与文人精神的契合。D.两则材料虽然论述的侧重点不同,但都阐释了中国品茗艺术的重要特点,即寄托身心,抒怀遣意。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选项最能体现儒家思想对茶文化影响的一项是(3分)()A.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B.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山。岩下维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C.书如香色倦犹爱,茶似苦言终有情。慎勿教渠纨绔识,珠槽碎釜浪相轻。D.仙翁白扇霜鸟翎,拂坛夜读黄庭经。疏香皓齿有余味,更觉鹤心通杳冥。4.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分析下面选段中“妙玉邀人品茶”的茶艺美学特点。(6分)遂又寻出一只九曲十环一百二十节蟠虬整雕竹根的一个大盏出来,笑道:“就剩了这一个,你可吃得了这一盏?”宝玉喜的忙道:“吃的了。”妙玉笑道:“你虽吃的了,也没这些茶糟蹋。岂不闻‘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你吃这一盏便成什么?”说的宝钗、黛玉、宝玉都笑了。黛玉因问:“这也是旧年的雨水?”妙玉冷笑道:“你这么个人,竟是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隔年蠲(积)的雨水哪有这样轻浮,如何吃得。”答:(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小题。岁寒三友汪曾祺这三个人是:王瘦吾、陶虎臣、靳彝甫。王瘦吾原先开绒线店,陶虎臣开炮仗店,靳彝甫是个画画的。他们是从小一块长大的。这是三个说上不上,说下不下的人。既不是缙绅先生,也不是引车卖浆者流。他们的日子时好时坏。好的时候桌上有两个菜,一荤一素,还能烫二两酒;坏的时候,喝粥,甚至断炊。三个人的名声倒都是好的。靳彝甫和陶虎臣住在一条巷子里,相隔只有七八家。谁家的火灭了,孩子拿了一块劈柴,就能从另一家引了火来。他家很好认,门口钉着一块铁皮的牌子,红地黑字:“靳彝甫画寓”。这城里画画的,有三种人。一种是画家。这种人大都有田有地,不愁衣食,作画只是自己消遣,或作为应酬的工具。他们的画是不卖钱的。求画的人只是送几件很高雅的礼物。或一坛绍兴花雕,或火腿、鲥鱼、白沙枇杷,或一套讲究的宜兴紫砂茶具,或两大盆正在茁箭子的建兰。他们的画,多半是大写意,或半工半写。工笔画他们是不耐烦画的,也不会。一种是画匠。他们所画的,是神像。画得最多的是“家神菩萨。”这“家神菩萨”是一个大家族:头一层是南海观音的一伙,第二层是玉皇大帝和他的朝臣,第三层是关帝老爷和周仓、关平,最下一层是财神爷。他们也在玻璃的反面用油漆画福禄寿三星,作插屏,他们是在制造一种商品,不是作画。而且是流水作业,描花纹的是一个人,“开脸”的是一个人,着色的是另一个人。他们的作坊,叫做“画匠店”。靳彝甫两者都不是。也可以说是介乎两者之间的那么一种人比较贴切些,应该称之为“画师”,不过本地无此说法,只是说“画画的”。他是靠卖画吃饭的,但不像画匠店那样在门口设摊或批发给卖门神“欢乐”的纸店,他是等人登门求画的(所以挂“画寓”的招牌)。他的画按尺论价,大青大绿另加,可以点题。来求画的,多半是茶馆酒肆、茶叶店、钱庄的老板或管事。也有那些闲钱不多,送不起重礼,攀不上高门第的画家,又不甘于家里只有四堵素壁的中等人家。他们往往喜欢看着他画,靳彝甫也就欣然对客挥毫。主客双方,都很满意。他的画署名(画匠的作品是从不署名的),但都不题上款,因为不好称呼,深了不是,浅了不是,题了人家也未必高兴,所以只是简单地写四个字:“彝甫新铭”。若是佛像,则题“靳铭沫手敬绘”。靳家三代都是画画的。家里积存的画稿很多。因为要投合不同的兴趣,山水、人物、翎毛、花卉,什么都画。工笔、写意、浅绛、重彩不拘。他家家传会写真,都能画行乐图(生活像)和喜神图(遗像)。中国的画像是有诀窍的。画师家都藏有一套历代相传的“百脸图” 。把人的头面五官加以分析,定出一百种类型。画时端详着对象,确定属于哪一类,然后在此基础上加减,画出来总是有几分像的。靳彝甫多年不画喜神了。因为画这种像,经常是在死人刚刚断气时,被请了去,在床前对着勾描。他不愿看死人。因此,除了至亲好友,这种活计,一概不应。有来求的,就说不会。行乐图,自从有了照相馆之后,也很少有人来要画了。靳彝甫自己喜欢画的,是青绿山水和工笔人物。青绿山水、工笔人物,一年能收几件呢?因此,除了每年端午,他画几十张各式各样的钟馗,挂在巷口如意楼酒馆标价出售,能够有较多的收入,其余的时候,全家都是半饥半饱。虽然是半饥半饱,他可是活得有滋有味。他的画室里挂着一块小匾,上书“四时佳兴”。画室前有一个很小的天井。靠墙种了几竿玉屏箫竹。石条上摆着茶花、月季。一个很大的钧窑平盘里养着一块玲珑剔透的上水石,蒙了半寸厚的绿苔,长着虎耳草和铁线草。冬天,他总要养几头单瓣的水仙。不到三寸长的碧绿的叶子,开着白玉一样的繁花。春天,放风筝。他会那样耐烦地用一个称金子用的小戥子约着蜈蚣风筝两边脚上的鸡毛(鸡毛分量稍差,蜈蚣上天就会打滚)。夏天,用莲子种出荷花。不大的荷叶,直径三寸的花,下面养了一二分长的小鱼。秋天,养蟋蟀。他家藏有一本托名贾似道撰写的《秋虫谱》。养蟋蟀的泥罐还是他祖父留下来的旧物。每天晚上,他点一个灯笼,到阴城去掏蟋蟀。财神庙的那个侉子,常常一边喝酒、吃狗肉,一边看这位大胆的画师的灯笼走走,停停,忽上,忽下。他有一盒爱若性命的东西,是三块田黄石章。这三块田黄都不大,可是跟三块鸡油一样!一块是方的,一块略长,还有一块不成形,数这块不成形的值钱,它有文三桥①刻的边款(篆文不知叫一个什么无知的人磨去了)。文三桥呀,可着全中国,你能找出几块?有一次,邻居家失火,他什么也没拿,只抢了这三块图章往外走,吃不饱的时候,只要把这三块图章拿出来看看,他就觉得对这个世界没有什么可抱怨的了。(节选自《岁寒三友》,有删改)【注】①文三桥:文彭,明代大书画家文征明长子,号三桥。工书画,善诗文,尤精篆刻。5.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介绍“画家”与“画匠”,主要是为了引出对“画师”靳彝甫的介绍,并与之形成对比,突显后者的形象。B.“他们往往喜欢看着他画,靳彝甫也就欣然对客挥毫”这句话从正面描写了靳彝甫绘画技艺的高超及其自信。C.岁寒三友”原指松、竹、梅,文章喻指生活在艰难时世里的三个人,寄寓着作者对于他们高尚情操的赞扬和推崇。D.“文三桥呀,可着全中国,你能找出几块”中“可着”为“尽着”之意,适当运用方言可使作品有特殊韵味。6.关于文中靳彝甫生活“四时佳兴”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半饥半饱”承上,“有滋有味”启下,下文即通过记叙、描写生动展示了其生活趣味。B.“春天,放风筝”,“秋天,养蟋蟀”语言极其简洁,却给读者留下了更大的想象空间。C.种荷花、养小鱼,从中或许能看出《爱莲说》《小石潭记》对旧时文人画士的深远影响。D.灯笼无法走走停停,若改为“看这位大胆的画师提着灯笼走走,停停……”就更合情理。7.小说中主人公靳彝甫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试加以分析。(6分)答:8.汪曾祺先生曾指出:“散文化是世界小说的一种趋势。”这一说法也适用于本文。请结合文本分析这篇小说的“散文化”特征。(6分)答:二、古代诗文阅读(33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小题。项王怒,将诛定殷将吏。陈平惧,乃封其金与印,使使归项王;而挺身间行,归汉王于修武,因魏无知求见汉王。汉王召入,与语而说之,是日,即拜平为都尉,使为参乘,典护军。诸将尽劝曰大王一日得楚之亡卒未知其高下而即与同载反使监护长者!周勃等言于汉王曰:“臣闻平事魏不容,亡归楚,不中,又亡归汉。平,反覆乱臣也,愿王察之!”汉王疑之,召让魏无知。无知曰:“臣所言者能也,陛下所问者行也。今有尾生、孝己之行,而无益胜负之数,陛下何暇用之乎!”汉王召让平曰:“先生事魏不中,事楚而去,今又从吾游,信者固多心乎?”平曰:“臣事魏王,魏王不能用臣说,故去事项王。项王不能信人,虽有奇士不能用。闻汉王能用人,故归大王。臣裸身来,不受金无以为资。诚臣计画有可采者,愿大王用之;使无可用者,金具在,请封输官,得请骸骨。”汉王乃谢,拜为护军中尉。汉王谓陈平曰:“天下纷纷,何时定乎?”陈平曰:“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钟离昧之属,不过数人耳。大王诚能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汉王乃出黄金四万斤与平,恣所为。平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宣言:“诸将钟离昧等为项王将,功多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欲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项王果意不信钟离昧等。四月,汉王请和。项羽使使至汉,陈平使为太牢具,举进。见楚使即佯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进楚使。楚使归,具以报项王,项王果大疑亚父。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诸将尽劝曰/大王一日得楚之亡/卒未知其高下/而即与同载反/使监护长者B.诸将尽劝曰/大王一日得楚之亡卒/未知其高下而/即与同载/反使监护长者C.诸将尽劝曰/大王一日得楚之亡卒/未知其高下而/即与同载反/使监护长者D.诸将尽劝曰/大王一日得楚之亡卒/未知其高下/而即与同载/反使监护长者10.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参乘,是指古时候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与《鸿门宴》中“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中的“参乘”意思相同。B.属,指类,和《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中的“族”,《桃花源记》中“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中的“属”意思相同。C.文中“汉王召让平曰”的“让”,和《谏逐客书》中“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中的“让”意思相同。D.“太牢”指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三牲全备。文中“太牢具”是指牛、羊、豕三牲皆备的饭食,属待客的最高礼节。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陈平奔汉王而来,在和汉王交谈后,得到了汉王认可,但是却受到了汉王部下的怀疑,认为他是一个反复无常的乱臣贼子。B.魏无知更看重陈平的能力,他觉得陈平有品行上的小问题,但无关紧要,所以他才极力举荐陈平给汉王,觉得他对汉王取胜有益。C.汉王善于识人用人,听从了陈平的建议,调拨重金,听凭陈平用度,让陈平在楚军中实施反间计,致使楚君臣离心。D.项羽有刚正忠直的部下,可惜生性猜忌多疑,被陈平抓住这个弱点,致使他怀疑辅佐自己的部下,失去了有力的支持。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而挺身间行,归汉王于修武,因魏无知求见汉王。(4分)译文:(2)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4分)译文:(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2小题,共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3~14题。送梓州李使君①王维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汉女输檀布②,巴人讼芋田。文翁③翻教授,不敢倚先贤。【注】①梓州:梓州是隋唐州名,治所在今四川三台。李使君:李叔明,先任东川节度使、遂州刺史,后移镇梓州。②檀布:檀木花织成的布,为梓州特产。③文翁:汉景时为郡太守,政尚宽宏,见蜀地僻陋,乃建造学官,教育人才,使巴蜀日渐开化。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颔联描绘蜀地深山重叠,一场夜雨后飞泉仿佛从树梢倾泻而下,写出诗人送别友人时所见所闻,风光雄奇。B.颈联写妇女辛劳织布纳税,百姓经常诉讼争田,暗示了蜀地僻远经济落后,人民穷困、缺乏教化,为尾联蓄势。C.尾联寓勉励于用典之中,寄厚望于送别之时,表明诗人真诚期望李使君以文翁为榜样,翻新吏治,有所作为。D.这首送别诗不主要写惜别离愁,却主要写山水、民情、政事,并显现出“所志在功名,离别何足叹”的昂扬基调。14.《唐贤清雅集》评价本诗首联,“落笔神妙,炼意工夫最深,人以为容易,不知其意匠经营惨淡也。”请简要赏析首联的精妙之处。(6分)答:(三)名句名篇默写15.补写出下面句子空缺的部分。(每空1分,共7分)(1)《桂枝香·金陵怀古》说六朝历史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此时只有凄凉景色,反映词人吊古伤今的词句是:“,。”(2)《念奴娇·过洞庭》中,描写词人“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的词句是:“,”(3)苏洵在《六国论》中批评赵国杀害良将,不能武力抗秦到底的。句子是: “,,。”三、基础知识及语言文字运用(24分)(一)基础知识梳理(9分)16.下列文言句式分类正确的一组是(3分)()①以吾一日长乎尔②夫晋,何厌之有③遂为猾胥报充里正④村中少年好事者⑤不拘于时⑥赵尝五战于秦⑦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⑧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A.①⑤/②⑧/③⑥/④⑦B.①②/③⑤/④⑥/⑦⑧C.①④/②⑦/③⑧/⑤⑥D.①⑥/②⑧/③⑤/④⑦17.下列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分类正确的一组是(3分)(  )①以侍臣之心礼天下之奇才②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③燕赵之收藏④得佳者笼养之⑤小学而大遗⑥夜缒而出⑦越国以鄙远A.①②/③⑦/⑤/④⑥B.①④/③/②⑤/⑥⑦C.①②/③/④⑥/⑤⑦D.①/②④/③⑥/⑤⑦18.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A.杨先生独自居住在西城区一个普通的小区,幸好有众多学子的垂爱,老人的晚年才不会太寂寞。B.新搬来的邻居很是活泼热情,经常会请一些朋友在家中聚会,每次他都会喊我一声:“来吧,欢迎叨扰。”C.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您当年对我的帮助我绝不会忘记的,这次的事情我一定会鼎力相助,您就放心吧。D.小明对王老师说:“您是学界泰斗,我们这些刚入行的后辈还有好多问题要向您请教,还望您能不吝赐教。”(二)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9~20小题。雪有柔媚之姿、慧洁之质。由于这些自然特质,使得冰雪世界是古往今来的文人雅士一直所钟爱并竞相描绘的画面。宋代的雪景山水画堪称一座高峰。宋朝画家皆以不同的方式展现着各自内心的雪景寒林,他们在雪景寒林的造境中运用水墨手法的典范,如王诜的《渔村小雪》、宋徽宗的《寒江雪棹图》、梁楷的《雪景山水图》、马远的《雪景图》等。范宽笔下的《雪山萧寺图》,给观者的第一印象便是画境稳健,深蕴中正、平允之态。画中严谨细致而又不取繁饰的描绘,或许难以让人联想到“抒情”二字,但这种的生命力量,正是源自画家纵览山川、含毫命素之际的审慎态度,以及对自然山水的无限热爱与深沉敬畏。他笔下的寒山紧密相连,以一种、无以撼动的姿态见证着人世沧桑。宋画中常见的“孤寒”可视为画家、不同流俗的狷介,他们用迥立的孤峰寒林象征自己的心境,视孤寒为归处,向孤寒求适意。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比比皆是呼之欲出坚不可摧独立高标B.俯拾即是呼之欲出无坚不摧遗世独立C.比比皆是栩栩如生坚不可摧独立高标D.俯拾即是栩栩如生无坚不摧遗世独立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由于这些自然特质,使得冰雪世界一直是古往今来的文人雅士所钟爱并竞相描绘的景致。B.由于这些自然特质,冰雪世界一直是古往今来的文人雅士所钟爱并竞相描绘的景致。C.由于这些自然特质,使得冰雪世界是古往今来的文人雅士一直竞相描绘并所钟爱的景致。D.由于这些自然特质,冰雪世界是古往今来的文人雅士一直竞相描绘并所钟爱的景致。(三)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小题。高中阶段,能够清晰地说明事理尤为重要。想要把事理说明清楚,需要在认识事理上和说清关键要素上多下些功夫。要清晰地说明事理,①。梁思成用“文法”作比来说明中国建筑的特征,林庚解说“木叶”背后的“暗示性”。②,是因为他们对这些内容有深入的认识。一般而言,对事理的认识越到位,就越容易将其解说清楚。在说明事理时,要着重说清其中的关键要素。重要概念、因果关系、事物间的联系等,都是说明的重点。把它们阐说清楚,才能纲举目张,整篇文章的“清晰”就有了保证。梁思成分九个方面说明“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从整体布局、建筑结构写到重要构件、装饰风格,重点突出,层次清楚,即使是非专业读者也会觉得条理分明,易于理解。说明事理,既可在归纳的基础上说明其中的道理,③。例如,《说“木叶》从对众多诗句的解读中抽绎出创作、欣赏的规律,《中国建筑的特征》在中西建筑的对比中解说建筑语汇的“可译性”。这两种思路都值得我们借鉴。 21.下列句子中的“背后”和文中加点的“背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忽见紫鹃从背后走来,说道:“姑娘吃药去罢,开水又冷了。”B.台上一套,台下一套;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心里有数就是了。C.秦王悟,依其言,把剑推在背后,前边便短,容易拔出。D.我们应学会分析意象背后的情感,从而准确地理解诗歌主旨。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答:①□□□□□□□□□□□□②□□□□□□□□□□□□③□□□□□□□□□□□□四、作文(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二十多年前,中国申请加入研制国际空间站,被拒之门外。二十多年后,中国天和核心舱发射升空,十七个国家向中国申请入驻空间站。从被“拒之门外”到如今“敞开大门”,正如共青团中央发文中所说,这是最燃的逆袭!发射、入轨、着陆,九天探梦一气呵成。追赶、并跑、领跑,五十年差距一载跨越。中国航天人在一次次飞天逐梦中,把一个个梦想变为现实,把不可能变成可能。中国航天向着星辰大海勇敢前行!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六安一中2023年春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参考答案1.D“构建了三教合一的中华文化体系”错误,最后一段说的是明清文人将品茗与歌舞、弹琴、棋弈等多种雅事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茶文化成为一种集哲学、史学、美学、文艺学、宗教学以及音乐舞蹈、琴棋书画于一体的庞大而深广的文化体系,也深刻地影响着中国茶艺美学的纵深发展。2.B儒释道三家思想对中国茶艺美学的影响是有主次之分的。3.C正确,选自南宋郑清之的《茶》。意在教导读书人要积极进取,不要学习纨絝子弟放浪形骸。该诗是其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体现。与材料二第3段中“儒家思想赋予茶艺伦理道德……悟到道德之境”的表达相符。4.①作为茶艺美学审美主体的妙玉,其审美品位决定了所追求的茶艺之美。②妙玉邀请宝黛玉等人与自己一同饮茶,茶艺活动成为了品茶之人显示高雅素养、寄托情感、表现我等的审美活动。③妙玉对茶器、茶水、茶人的要求颇高,表现出茶艺美学集物质美与精神美于一身的特点。④茶艺美学文化底蕴深厚,与儒释道融合共同构成中国茶艺的哲学基础。妙玉深谙佛学,能“禅茶一味”悟茶之美。(每点2分,答3点即可)5.B“他们往往喜欢看着他画,靳彝甫也就欣然对客挥毫”这句话从侧面描写了靳彝甫绘画技艺的高超及其自信。6.D“若改为‘看这位大胆的画师提着灯笼走走,停停……’就更合情理”错误,“灯笼走走,停停,忽上,忽下”是由灯笼形象窥见人物形象,正是作者匠心所在,不能改。7.(1)从家传和家里积存的画稿以及擅长的画作来看,靳彝甫画技高超。(2)靳彝甫靠卖画吃饭,生活窘迫而拮据。“他是靠卖画吃饭的”“除了每年端午……其余的时候,全家都是半饥半饱”(3)从天井布置清雅怡人、兴趣爱好多种多样看出他热爱生活,情趣高雅。8.(1)情节淡化,结构散化,没有特别设计情节和冲突。小说以叙述的口吻叙写了一个画师的故事,写他的情趣爱好、生活习惯,没有波澜起伏的情节,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2)人物形象不做刻意设计,很少有着意的刻画,主要是白描式的勾勒。文章通过叙写主人公靳彝甫平淡的生活展现了他虽然生活不富裕,但依然热爱生活,情趣高雅,有独特的文人气质。(3)语言上,语言有诗化倾向,不渲染,简洁质朴,洁净,又不失典雅。如关于春夏秋冬的描写。9.D10.C意思不同,前者是“责备”,后者是“辞让,拒绝”。11.B“他觉得陈平品行上的小问题”错误,魏无知表示只看重能力,不看重品行,文中并无魏无知认为陈平品行有问题的表述。12.(1)(陈平)就脱身秘密地逃跑(从小路逃跑),到修武投奔汉王,通过魏无知求见汉王。(“挺身”,脱身;“间行”,秘密地逃跑(从小路逃跑);“归汉王于修武”,介宾短语后置王;“因”,通过;各1分)(2)即使用严酷的刑罚督察人民,用威风怒气来威吓(人们),最终苟且免于刑罚,但并不会怀念(皇上的)仁德,表面上恭敬而在内心里却不服从。(董:督察;振:同“震”,威吓;貌:表面上;状语后置;各1分)13.A(“写出诗人送别友人时所见所闻”错,颔联“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描绘的画面是诗人对巴蜀雄奇秀丽山川风光的想象,为虚写,并非送别时真实见到的)14.①运用了互文见义(或者夸张、想象)的手法来写景,气象阔大。作者想象李使君赴任之地的自然风光:万壑千山,到处是参天的大树,到处是杜鹃的啼声。②视听结合:巴蜀层峦叠嶂的群山、无数险峻深邃的岩壑、高耸云天的林木,同时还有杜鹃热闹如沸的啼鸣,使万壑千岩为之震响,气势磅礴。③借景抒情:首联写巴蜀雄奇壮丽的山川风光,流露出诗人对梓州风光的向往,对李氏即将前往赴任的欣喜与期待。(6分,一点2分)15.(1)六朝旧事随流水  但寒烟衰草凝绿(2)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3)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16.D①⑥介词结构后置句/②⑧宾语前置句/③⑤被动句/④⑦定语后置句17.C①②名词动用/③动词用作名词/④⑥名词作状语/⑤⑦形容词用作名词18.D(A项,“垂爱”,关心爱护,通常指长辈对晚辈或者上级对下级,不能指学子们对老师;B项,“叨扰”是对打扰别人的谦辞,不能说别人;C项,“鼎力相助”是表示请求或感谢时用的客套话,不能说自己)19.A(比比皆是:到处都是,形容极其常见。俯拾即是:是指低下头来随便捡一捡就到处都是,形容十分多,又十分容易得到,上文说宋代画家造境中运用水墨手法的典范很常见,故应为“比比皆是”。呼之欲出:形容画像或者文学作品的描写生动逼真。栩栩如生:通常比喻画作、雕塑中的艺术形象等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此处修饰“生命力量”,应选“呼之欲出”。坚不可摧:形容非常坚固,摧毁不了。无坚不摧:形容力量非常强大,什么坚固的东西都能摧毁。此处与“无以撼动”并列,应选“坚不可摧”。独立高标:形容清高脱俗与众不同的风范。遗世独立:超脱凡俗,不与任何人往来。此处强调的是“不同流俗”,应选“独立高标”。)20.B(原句二处不当:一是介词滥用导致主,语残缺,排除AC ;二是语序不当,“一直”为“是”的状语,应为“一直是”,排除D)21.D(A.指后面;B.指不当面,背地里;C.指后背;D.指非表层的、隐含的)22.①就要对其有深入的认识;②之所以说得那么清楚;③也可在对比中凸显事理特征23.写作提示:材料共三段文字。第一段讲了两个事实:是二十多年前,中国申请加人研制国际空间站。被拒之门外:二是现在有十七个国家向中国申请人驻空间站。这一方面突出了我国航天成果让全世界惊叹,另一方面也彰显了我国航天人的伟大志气,因为我国的空间站是我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发展起来的。第二段用“最燃的逆袭”高度赞扬中国航天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第三段先概括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惊人的成就,“追赶、井跑、领跑”体现了中国航天的速度与高度;再用“--次次”一个个”凸显中国航天创造的奇迹,写作时,需紧扣材料提炼出中国航天精神,就中国航天取得惊人成就的原因展开论述,注意材料的关键词句“拒之门外”“敞开大门”“最燃的逆袭”“追赶,并跑、领跑”“把不可能变成可能”。注意,此题要求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扣题要紧,不能游离于材料之外;认识要深。不能流于表面;内容要新,不能人云亦云;要具体,不能泛泛而谈。参考立意:①立宏图大志,创惊天伟业;②自立自强,一往无前;③科技强国的生动注脚;④追逐梦想,成功逆袭;⑤最强的姿态,最燃的逆袭参考译文;项羽发怒,准备杀掉那些参与平定殷地的将领和官吏。陈平很害怕,便把他所得的黄金和官印封裹好,派人送还给项羽;(陈平)就脱身秘密地逃跑,到修武投奔汉王,通过魏无知求见汉王。汉王于是召陈平进见,于是汉王与他交谈,颇喜欢他的议论。这一天,刘邦就授陈平都尉之职,让他做自己的陪乘官,负责监督各部将领。将领们都劝刘邦说:“大王您得到一名楚军的逃兵才一天,还不了解他本领的高低,就与他同乘一辆车子,且还反倒让他来监护我们这些有资历的老将!”周勃等人对汉王说:“我们听说陈平侍奉魏国不被容纳,就逃走投奔楚国;在楚国不被信任,又逃来投奔汉。陈平是一个反复无常的乱臣贼子,希望大王明察他!”汉王对陈平产生了疑心,责备推荐陈平的魏无知。魏无知说:“我推荐陈平时所讲的是他有才能,大王今天责问的是他的品行。现在如果有像尾生、孝己那样的品行,但是没有决定胜负的韬略,陛下难道还有闲心思用他们吗?”汉王召来陈平责备说:“先生侍奉魏王不对心思,投靠楚王又离开,现在又来与我交游,守信用的人能这么三心二意的吗?”陈平说:“我侍奉魏王,魏王不采纳我的主意,所以我离开他投靠项王。项王不信任人,即使是有奇谋妙计的人他也不重用。听说大王善于用人,所以我又来归顺大王。我囊无分文而来,不接受金钱,就无法支付开销。假如我的计谋中有可以采用的,希望大王采用;如果没有可采用的计谋,这些金钱全在,请允许我封好送往官府,我请求能够辞去官职。”于是汉王向他道歉,任命他为护军中尉。汉王对陈平说:“现在天下纷乱,什么时候能安定呢?”陈平说:“项王的正直的大臣是亚父范增、钟离昧这些人,不过几个人而已。大王您果真能够拿出数万斤的黄金,施行反间计,离间他们君臣的关系,让项王怀疑他们的忠心。项王的为人,心中忌恨并相信谗言,一定在营内诛杀他们,汉军可以趁机率领军队攻打楚军,夺取楚地是一定的了。”于是汉王拿出四万斤黄金交给陈平,任意他去做事,陈平大多用金钱在楚国军队中施行反间计,扬言说:“钟离昧等众位将领担任项王的大将,功劳太多了,既然这样那么他们终究不得不分裂楚地而称王,他们想和汉王结为一体,来消灭项王并且瓜分他的土地。”项王果真心里不再信任钟离昧等人。四月,汉王请求议和。项羽派遣使者到达汉国,陈平派人准备了牛、羊、豕三牲皆备的饭食。全部进去了以后,陈平见到楚国派遣的使者,就假装惊讶地说:“我以为你是亚父派遣的使者,原来是项王的使者!”又拿走(饭食),换上了不好的无肉的饭菜献给楚使。楚使回去以后,把事件全部的经过告诉了项王,项王果然非常怀疑亚父。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8-25 09:51:01 页数:8
价格:¥2 大小:52.61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