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任务突破练十三概括内容要点分析散文形象部编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5

2/5

剩余3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任务突破练十三 概括内容要点,分析散文形象[学科素养]坚守自我本色“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这句话的意思是:真正高雅的人,用不着装扮做作,其一举一动自然而然地就能显示出超俗洒脱的品位来。自古至今,有不少这样的人,他们恪守名士之道,不失自我本色,显示凛然风骨,传承一方精神。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8分)文本一 嵇康墓前的榆树程相崧①雪还没有化尽,便迫不及待地上了石弓山,去拜访你。据说这里就是你被杀的地方,一山瘦峭的石头,石头中间绝少新鲜的树木,只是零星长着些灰色的榆树。地面上细碎的石块儿也硬硬地扎着人的脚,让人想起你佯狂下砸不断、压不弯的骨头。②终于到了南麓的那座墓了,平平常常的一个坟头,高不过一尺。朋友从行李包里取出一瓶酒,给你斟上一杯,缓缓地洒在地上。一切都显得那么肃穆,正像是你被司马氏的禁军押解而来的那个早晨吗?你潇洒地走在队伍的前头,衬得后面那些人像是一群乌合之众了。那天的阳光也像今天的一样灿烂吗?面对死,你又一次想到了生。这也是你反反复复思量过多少遍的问题,你不想死,是的,活着多好啊!只要活着,只要可以弹弹琴、喝喝酒,就足够了。可就这些,他们也不让你满足!③在冬日里,你墓前的那些榆树枝丫指向干冷的天空,黯淡的树皮刺进我的眼眶。这些树不正是你的写照吗?它们不想像奇花异草一样生长在高高的朝堂之上,只愿自由地生长在这山林野洼里,吸着流逝的辰光,让盈盈的生命在风中汛潮般起伏。它们粗糙的皮肤,粗粝的叶子,粗壮的树干,整个轮廓也是粗线条的。不如法桐俊美,不如合欢婆娑,不如松柏骨鲠,不如胡杨乖戾。它们抱朴守拙,对这个世界恭敬而谦卑。④你不也是一样吗?你不像阮籍那样愤世嫉俗,发些“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的癫狂。你没有野心,甚至不愿去弄懂什么是政治。你从来不去追名逐利,对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你也是抱着宽和的态度,容忍他们。你像一棵榆树一样回味着上一个春夏,企盼着下一个春夏,与世无争,无悲无喜。可偏偏有层层叠叠的飞虫、爬虫来折磨你,它们黏在你的身上,丑陋、肮脏、龌龊……它们爬上你挺拔的树身,飞上你如盖的树冠,无休止地纠缠……这一切都是因为你要活得自由自在、顶天立地。这就是罪过。想要自由坦荡地做一个人太难了。试问哪个铮铮君子的周围不是总围绕着抹也抹不去的小人?⑤在那个黑暗的年代,多少文人卖身求荣,投靠在强权者的脚下。对你来说,只要变一变节操,别说是求得活命,就是荣华富贵也是易如反掌的事儿。可是正应了那句古话“榆木疙瘩不开窍”,你不愿像杨柳一样妩媚地俯伏低垂,也不愿像藤蔓一样匍匐在地。你虽然外表柔和,可内心却是强硬的。⑥当初,你在家境贫困的时候,常跟向秀一起在大柳树下打铁。有一回贵公子钟会前来访你,要知道人家是慕名而来,可是你只管打铁,毫不理会。钟会正欲尴尬地离去,你问:“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会懊丧失望,气呼呼地答道:“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从此你们便结了怨了!这个 口蜜腹剑的小人,在适当的时机给图谋篡位的司马昭进了谗言。他说:“嵇康,卧龙也。不可起,公无忧天下,顾以康为虑耳。”司马昭听了以后彻夜难眠了,失眠几天之后,他下令将你杀掉。⑦由于年代的久远,资料的缺乏,你的长相、身材已经无从考证。但我却固执地认为你的体型相貌应该像极了这些山间的榆树——瘦削、挺拔、傲岸。它们不会察言观色,在春天,它们毫无悦目闪亮的色彩,而是一树葱郁。⑧另外,它们不会像梧桐一样在树心留下空隙,在骨子里留下“小九九”。这一点只要锯开树身就能一目了然。蹲在榆树的树桩前,仔细观察每一棵榆树的年轮。我们不得不对它们生命的崇高和严谨肃然起敬。它们的年轮总是那么细,一道紧挨着一道,密密匝匝。除了傲岸的个性,坚韧的骨骼,再就是折也折不断的韧性。榆树的表皮跟树干之间有一层坚韧的组织,湿的时候摸上去滑滑的、黏黏的,它们是榆树的“筋”。⑨你就是那样坚硬、坚韧地生长着,并想一直这么生长下去。你不想死,你想像这榆树一样在太阳下展现亮丽灿烂的颜色。你的多灾多难,实在是因为你的硬骨头。你的骨头像榆树的木质一样,长得最实在,最硬。⑩那天,你就要被押赴刑场了。众多的太学生集体请愿,请求朝廷把你留下来教他们弹琴咏诗。那是一个血霞满天的黄昏吧,你请求军士给你把琴,军士竟然答应了。你又一次拨动琴弦,一曲《广陵散》越过树梢,在黄昏中红色的穹庐下回响。人们在琴声中听到了你竹林间不羁的长啸,听到了你大柳树下鼓风锻铁的声音……我的目光又一次投向那些榆树。你死了,可是你的精魂却在这荒凉的山上长成了这一棵棵树,高高地朝天上生长,没有大腹便便者,没有张牙舞爪者,没有攀龙附凤者,更没有低眉匍匐者。它们抵抗着成群的害虫,直面着闪电雷火,在那里形成一道人生风景。像一个个铮铮汉子,站在这荒山野岭之上,将白色的骨头与脚下的山岳铸成一体。渺小肮脏的虫子只要奈何不了山岳,便奈何不了它们。(选自《散文百家》383期,有删改)文本二 不论你艺术上是什么主义什么派,风格上是婉约还是豪放,拿出来的东西却必得是有着鲜明个性和丰沛情感、真实自如而有些实实在在的体悟的。故而在我看来,好散文应该是浑身洋溢着“真性情”:表露着真实的题材和挚诚,吟咏着作者的个性和特识,饱蕴着歌者的深情与大义。(摘编自姜琍敏《你的风情 我的眼》)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可就这些,他们也不让你满足”寄寓了作者对嵇康朴素生活理想被扼杀的同情和对当时社会的愤慨之情。B.魏晋时期政权动荡,小人成群,而嵇康行止高洁,对掌权的司马氏采取不合作的态度,为司马氏集团所不容。C.嵇康的悲惨遭遇与时代息息相关,作者感动于嵇康从容赴死的慷慨壮举,同时强调了珍惜生命的美好愿望。D.嵇康临刑前的一曲《广陵散》,既是他竹林长啸的回响、鼓风锻铁的余音,更是穿越千年而不朽的历史绝唱。答案:C 解析:C项,“强调了珍惜生命的美好愿望”理解有误。这一点从文章中看不出来,文中有对嵇康之死的惋惜之情。2.下列对文本一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章开头描写了山上灰色的树木和坚硬的石头,寥寥数语,颇具深意,既营造了独特的环境,也暗示了嵇康的个性特点。B.第②段虚实结合,作者将眼前凭吊之景与昔日嵇康赴死之状巧妙联系起来,再现了嵇康被杀时的真实情形及其心理变化。C.第⑥段交代嵇康与钟会交恶的原因,刻画了钟会的小人嘴脸,而司马昭之所以彻夜难眠,是因为对钟会的进言表示怀疑。D.文中多处使用了对比手法,如将嵇康与阮籍进行对比,其中蕴含了作者对嵇康的由衷赞美,对阮籍愤世嫉俗的委婉批评。答案:A解析:B项,“再现了嵇康被杀时的真实情形及其心理变化”错误,第②段对于嵇康的描述是作者的想象,并非“再现”真实。C项,“是因为对钟会的进言表示怀疑”错误,司马昭彻夜难眠是在考虑该如何处置嵇康。D项,“对阮籍愤世嫉俗的委婉批评”错误,文中将嵇康与阮籍进行对比,只是为了突出嵇康,并非对阮籍进行批评。3.(概括散文形象)文本一借榆树表现了嵇康哪些精神品质?请简要概括。(6分)参考答案:①抱朴守拙,恭敬谦卑;②淡泊名利,宽和容忍;③追求自由,自在坦荡;④傲岸挺拔,坚韧不屈。4.对于文本二中所说的“真性情”,作者在文本一中是如何体现的?(6分)参考答案:①借对嵇康墓的凭吊拜谒,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感、所思,褒贬人物,直截了当,爱憎分明,表现对生命本真的探求与思考;②将榆树的特点与人的精神融为一体,以独特的视角表达对历史人物的个性认知与评价;③全文以第二人称来指称嵇康,多用呼告,拉近了与抒情对象之间的情感距离,情深意切,富有感染力。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18分)量守庐旧事熊启文四十余载漂泊,黄侃辗转南北浪子修行。1896年随父到武昌,遭遇父亲病亡而家道中落。1902年四处求学,进入湖北文华普通中学堂,与宋教仁、董必武同校,且与革命党人居正、田桐相交游。1905年,得到父亲故交的资助留学日本,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对民主思潮很是推崇,为国学大师章太炎主持的《民报》热血撰稿,因文笔异俗,得到章氏赏识,师事章太炎研究小学与经学,苦心孤诣。1910年,回国为革命奔走呐喊,在蕲春、黄梅等地筹备组织“孝义会”,极力宣传民主革命思想,撰发的檄文《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被视为武昌起义的序曲,险入清廷之监狱。革命受挫后,旅居上海,不求仕进,主动觉悟,跨疆问学,撰写《音略》。1914年初,受蔡元培校长之邀,进北京大学,讲授辞章学和中国文学史。1919年秋,先后转教于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大学等校。直到1928年春,南下金陵,受聘于国立中央大学(中华民国时期中国最高学府),才算飘萍根生,稳顿下来。 1934年5月,黄侃搬进位于南京太平门内九华村的九号新居,与好友汪东教授寓所相近,离他们任教的大学也不远,羡东晋名士陶渊明恪守士人旧道,取其“量力守故辙,岂不寒与饥”诗义,将三楼的书斋命名为“量守庐”,并自号“量守居士”,以示恪守“名士之道”,与他的字“季刚”所表略同,亦与当时南京稳重保守的气质相合。在南京受聘之前,黄侃曾任教于北京大学,不承想北京大学送别陈独秀的一幕,竟写进百年后拍摄的电视剧《觉醒年代》里。风起云涌的1919年,北大知名教授、《新青年》主编陈独秀正和新派学人钱玄同、刘半农、高一涵三人道别,远远传来一声“仲甫”,黄侃正走过来。两个人抱拳致意,黄侃开口说:“仲甫啊,你说你放着好好的教授不做,偏偏要去编那个不伦不类的杂志。你这一跑,中国便是少了一部通史啊!这是多大的损失,你可曾想过这个问题?”陈独秀回应:“季刚兄,你做你的学问,我搞我的不伦不类。至于是不是损失,历史自有公论。”黄侃恨铁不成钢地指着陈独秀说:“不可救药!”《觉醒年代》中,黄侃与刘师培、辜鸿铭等人主张复古,反对新文化运动,轻视陈独秀、胡适等人。然五四运动逼迫北洋政府拒签《巴黎和约》,学生罢课示威游行,举国情绪高涨,反动势力为对抗陈独秀,瓦解学生运动,去收买辜鸿铭和黄侃等人时,黄侃探知原委,当场怒骂:“做人不可太无耻。”午后的阳光从窗外射进来,照进书斋,照在黄侃半新不旧的长袍上,落在书桌上,一寸寸流淌,淌过黄侃经年著述,《与友人论治小学书》《文心雕龙札记》《中国文学概谈》以及《日知录校记》,还有眼下的讲章《礼学略说》《唐七言诗式》诸稿上。端起一杯浓茶,黄侃踱步至汪东先生绘赠的《量守庐图》前,慢吟题联:此地宜有词仙,山鸟山花皆上客;何人重赋情景,一丘一壑也风流。“几无日不集,集必剧谈移晷,以为笑乐。”空闲之时,黄侃多与名士趣行。想到约众人游乐的情景,黄侃引《世说新语》自乐:“一手执蟹螯,一手持酒杯,便足了一生矣。”弟子程千帆述写道:老师不是迂夫子,而是思想活泼、富于生活情趣的人。他喜欢游山玩水,喝酒打牌,吟诗作字,但是有一条,无论怎样玩,他对自己每天规定要做的功课是要做完的……那时,在中央大学教课的多是文化名流,大多穿着考究,西装革履,坐车出行。黄侃则卓尔不群,处处维护国故。他总是穿着长袍或长衫,步行进出,还用青布来包裹书本。他说中装的文明和舒适远胜西装,一边说一边将脚上的布鞋脱下又穿上。他认为木版书便于批点和仰着阅读,讥讽精装的西式图书为“皮靴硬领”。一天下雨,其他教授都穿着胶质雨靴到校,黄侃却穿着一双土制皮木钉鞋而来。课毕天空放晴,黄侃换上便鞋,用报纸包起钉鞋,夹在腋下走出校门。新来的门卫不识黄侃教授,见他土气又夹带一包东西,便上前盘问,还要检查报纸包了什么东西。黄侃放下报纸拂袖而去,不再来校上课。几天不来上课,系主任以为黄侃生病,便登门探望。黄侃闭口不言,系主任不明所以,回禀校长。校长亲自登门,再三询问,黄侃才愤然而起,说道:“学校贵在尊师,连教师的一双钉鞋都要检查,形同搜身,成何体统?是可忍,孰不可忍!”校长再三道歉,又托名流轮番求情,黄侃终未复课。做着金陵大学兼职教授,黄侃坐守书斋,一日三餐均由人送至三楼,仅在周末晚餐时才下楼同全家团聚,成了子女眼中的“稀客”。黄侃以为,学问之道有五:一曰不欺人,二曰不知者不道,三曰不背所本,四曰为后世负责,五曰不窃。章太炎生平清高孤傲,对当世文人极少嘉许,唯厚待弟子黄侃,在出版著作《新方言》时,不请同辈,独请后辈黄侃撰写《后序》。(选自熊启文《量守庐旧事》,有删改)5.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陶渊明“量力守故辙,岂不寒与饥”中甘守清贫、在学问与文章中磨研心性的志趣被黄侃继承下来并恪守。B.黄侃生性耿直,不吐不快,他去送别陈独秀是为趁机指斥《新青年》,表达对新学不能传承传统的不满。C.黄侃早年参加同盟会,推崇民主思想,写革命檄文,后来主张复古,穿长衫、布鞋,看木版书,体现了他从激进到保守的变化。D.朋友汪东作联赞美黄侃善作辞赋;学生程千帆称赞老师既有生活情趣,又有自律和勤奋的学者风范。答案:C解析:A项,误读陶渊明诗句的意义。陶诗表达的是甘于清贫、守持本性的愿望,而不是“在学问与文章中磨研心性的志趣”。另外,黄侃借用这两句诗表达的志趣与陶诗不完全相同。B项,人物形象分析有误。黄侃送别陈独秀,一者为表达友情,二者是劝勉,趁机表达对新学的不满并不是此行的目的。D项,“朋友汪东作联赞美黄侃善作辞赋”错误,汪东的题联“此地宜有词仙”和“何人重赋情景”是对《量守庐图》的吟咏,表达的是对黄侃俊逸潇洒情怀的赞美,并非称赞其善作辞赋。6.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开篇笔墨俭省地介绍黄侃辗转南北的经历,为后文写他在金陵国立中央大学的生活埋下伏笔,也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人物。B.文中对《觉醒年代》剧情细节的描述,形象地再现了历史场景;午后阳光“淌过”著述的比拟,暗示时间沉淀出了学问与成果。C.文章的内容体现了魏晋风流一定的潜在影响。文中引用陶渊明的诗句和《世说新语》中的句子,使文章有俊逸的风味。D.文章用“矛盾”来纽结材料,展现了革命者与保守者、严谨的学者与散淡的文人、狂狷与有敬畏之心的人物形象,充满张力。答案:A解析:A项,“埋下伏笔”错。文章开篇对黄侃辗转南北的经历的介绍为后文写他在金陵的生活做了铺垫,并非埋下伏笔。7.(概括散文形象)黄侃自认为“士”,曾说“士以志气为先,不以学问为先”。本文哪些地方表现出他“以志气为先”?请简要概述。(6分)参考答案:①“士”的清高:甘于清贫,守持本性,恪守名士之道。②“士”的气节:怒斥收买他的反动势力。③“士”的担当:参加同盟会,筹备组织“孝义会”,宣传民主革命思想,撰写革命檄文。8.本文是笔记体传记散文,文辞简约是其特点。请结合内容分析本文“文辞简约”的艺术效果。(6分)参考答案:①本文叙事简练,言简事密,在有限的篇幅中展现了黄侃先生丰富的一生,使读者对黄侃先生的了解更全面。②本文语言有文言色彩,简练而古雅,和传主黄侃先生旧派学者的个性与学养相映生辉。③本文言简味永,写人简练传神,展现了汉语独特的审美趣味和艺术感染力。④本文笔法简约平实,不枝不蔓,继承了古代笔记体散文的特点,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3-08-24 15:06:03 页数:5
价格:¥2 大小:37.89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