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科学高中部2024届高三语文上学期高考适应性测试(一)(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5

2/15

剩余13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绝密★使用前东北育才学校科学高中部2023-2024学年度高考适应性测试(一)高三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分四大题,23小题,共8页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曹雪芹的原著《红楼梦》中,所写之“情”是人与人相处的高尚关系——等于是一种关怀、同情、怜悯、仁慈、体贴。这种情,绝不限于男之对女(或女之对男),可以扩及于人之对物,或对一切不幸的事与境。这是最广博、最崇高的“情”。曹雪芹把男女之间的“爱情”命名为“儿女私情”(第五回曲文《乐中悲》)。这就表明:他讲的“大旨谈情”虽然也包括着若干“儿女”之“私情”,真正目标却是一个博大崇高的“公情”。汉词语中并无“公情”一说,这是为了解说而姑且“杜撰”而为之。“公情”何在?即是“千红一哭”“万艳同悲”——为普天下女儿之不幸境遇命运而痛悼。曹雪芹选取了女儿作理想的用情之对象,展开了他如何对待女儿的心境与行止。一切是“体贴”。换言之,古人已说过的“换我心,为你心,方知相忆深”,即设身处地,以己度人,方能体会到别人的真正的悲欢哀乐,苦楚辛酸,然后方能真正地给以同情与慰助!“体贴”不见于孔子经典中,但他教导门人弟子说是“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就接近“体贴”。然而,孔子是消极的“勿施”;曹雪芹则是积极的“施予”。孔是推己及人,先己后人;曹则是先人后己,甚至是“为人忘己”或“有人无己”。《红楼梦》因何而生?为谁而作?历来说法虽多,切合实际的是“自传说”。但所谓“自传”,并不同于用“第一人称”来叙述自己的“传记”。“自传”当然只是个简明方便的“示意”罢了——作者是通过一己的经历和感受,来探索“人”“人性”“人生”“人世间”“生命价值”等几个重大的哲思与期望。这一点,其实不复杂,也很明显,然而却引发了很多人的不解,以为乃是“写别人”的讽刺书,乃至“揭秘”的骂世书。请您暂“放下”那一切纷纭的揣测,且听笔者的讲说,循着这条理路往前走走,试看如何。书中第二十五回有一首咏叹“通灵宝玉”(即主人公贾宝玉)的绝句,实为理解全书、打开“红楼迷宫”的一把金钥匙,其诗云:天不拘兮地不羁,心头无喜亦无悲。自从锻炼通灵后,便向人间觅是非。这好了,诉与我们读者的,“大旨”已明确无误了:此石经娲皇之炼,本是“补天”之材,不想单单遭弃,自惭自悼,不知已历几千几万岁月了。这日忽来僧道二仙,坐于此处“高谈阔论”。先是说些“云山雾海,神仙玄幻之事”,次后遂谈及人世的“富贵荣华”的乐事。只因这一来,便“打动”了石头的“凡心”,务欲下世投胎,去“受享”那人间世的快乐。 然而,等到它真的到了人世间,目睹身亲,百般滋味,方知二仙之诫不差:人世并不如所遐想的那么美,众生之处境、之命运,乐甚少,甚而苦实多——女儿尤其如是!其次,石头之来,寻一“富贵温柔之乡”,原为“受享”,但一经亲历,又知物质享乐一点儿也不能满足他的灵性之所求,故曰“富贵不知乐业”。贾宝玉“别号”叫做“富贵闲人”,何义?浅解以为此乃“奇福”:又富贵又闲暇!完全错了!雪芹妙笔是说:于富贵利禄场中,我是无缘的“空闲”人,两无交涉!他又号“无事忙”,此又何义?原来,“富贵闲人”既是与财富和荣誉无关之意,此之乃谓“无所事事”,又即:我之所忙,不是奔竞利禄名位,而是为了“无事之事”而忙——为了众女儿而忙,为她们的悲欢离合而忧伤焦虑……一句话,他要过的是诗人逸士的高层精神生活,而这与世俗的价值观念是抵触的。是以世人诽谤讥嘲为“疯傻痴呆”。这种人的内心是十分痛苦的。于是石头悟了:娲皇炼石补天,原为济世利人,身为石头,原非为“己”而来,还应依循娲皇遗意,以“利物济人”为事业。悟到这里,这才发生了一个巨大的“情”字!情,是为人的,无私的,忘我的。情和欲正是针锋相对的实质(理念与行为),而“外相”有时相混,世俗常人,往往不辨而妄思。从此,石头矢志以“情”为己任,乃至可称之为“情教”的教主,博施的“情圣”!可以毫不张皇其词地说:一部《红楼梦》,是演情而辨欲之书。(摘编自周汝昌《与中华文化之思》)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曹雪芹把“情”解释为“儿女私情”,但我们可以将他所谈之“情”扩充为对一切事物的关怀、同情、怜悯、仁慈、体贴。B.关于《红楼梦》的写作目的,有自传说、讽刺说、骂世说等不同的解释,这些说法都源于持论者对《红楼梦》的错误理解。C.作者将第二十五回咏叹“通灵宝玉”的绝句比作“打开‘红楼迷宫’的金钥匙”,是指这首诗揭示了《红楼梦》真正的主旨。D.周汝昌赋予了“无事”两层含义:“无所事事”和“无事之事”。前者指向世俗的利禄名位,后者指向众女儿的悲欢离合。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楼梦》的主人公贾宝玉极具博大崇高之“公情”,实际是曹雪芹自己对待女儿的心境与行止的写照。B.《红楼梦》并不为表现宝黛爱情悲剧,因为儿女私情不过是为己的“欲”,和“情”是针锋相对的实质。C.作者将曹雪芹的“体贴”与孔子的“勿施”进行比较,意在说明《红楼梦》中的“情”符合儒家道德。D.僧道二仙携石入世的目的,是要让他目睹世人的痛苦,从而领悟并振作,担当起“利物济人”的事业。3.下列各项《红楼梦》引文中,不能佐证材料观点的一项是(   )A.士隐叹息道:“老先生莫怪拙言,贵族之女俱属从情天孽海而来。大凡古今女子,那‘淫’字固不可犯,只这‘情’字也是沾染不得的……”B.黛玉亦常听得母亲说过,二舅母生的有个表兄,乃衔玉而诞,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外祖母又极溺爱,无人敢管。C.只因那宝玉闻得傅试有个妹子,名唤傅秋芳,也是个琼闺秀玉,常听人说才貌俱全,虽自未亲睹,然遐思遥爱之心十分诚敬。 D.(宝玉)乃看着芙蓉嗟叹了一会。忽又想起死后并未到灵前一祭,如今何不在芙蓉前一祭,岂不尽了礼,比俗人去灵前祭吊又更觉别致。4.《红楼梦》的“自传说”最先是由胡适提出的:“《红楼梦》明明是一部‘将真事隐去’的自叙的书……曹雪芹即是《红楼梦》开端时那个深自忏悔的‘我’!”结合材料看,周汝昌对“自传”的理解和胡适有何异同?5.作者是如何循着“理路”逐层深入,推导出《红楼梦》中“情,是为人的,无私的,忘我的”这一结论的?(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文本一:家巴金高觉新是觉民弟兄所称为“大哥”的人。他和觉民、觉慧虽然是同一个母亲所生,而且生活在同一个家庭里,可是他们的处境并不相同。觉新在这一房里是长子,在这个大家庭里又是长房的长孙。就因为这个缘故,在他出世的时候,他的命运便决定了。他在师友的赞誉中得到毕业文凭归来后的那天晚上,父亲把他叫到房里去对他说:“你现在中学毕业了。我已经给你看定了一门亲事。你爷爷希望有一个重孙,我也希望早日抱孙。你现在已经到了成家的年纪,我想早日给你接亲,也算了结我一桩心事。……我在外面做官好几年,积蓄虽不多,可是个人衣食是不用愁的。我现在身体不大好,想在家休养,要你来帮我料理家事,所以你更少不掉一个内助。李家的亲事我已经准备好了。下个月十三是个好日子,就在那一天下定。……今年年内就结婚。”这些话来得太突然了。他把它们都听懂了,却又好像不懂似的。他不作声,只是点着头。他不敢看父亲的眼睛,虽然父亲的眼光依旧是很温和的。他不说一句反抗的话,而且也没有反抗的思想。他只是点头,表示愿意顺从父亲的话。可是后来他回到自己的房里,关上门倒在床上用铺盖蒙着头哭,为了他的破灭了的幻梦而哭。关于李家的亲事,他事前也曾隐约地听见人说过,但是人家不让他知道,他也不好意思打听。给他做媒的人常常往来高公馆。后来经他的父亲同继母商量、选择的结果,只有两家姑娘的芳名不曾被淘汰,因为在这两个姑娘之间,父亲不能决定究竟哪一个更适宜做他儿子的配偶,而且两家请来做媒的人的情面又是同样地大。于是父亲只得求助于拈阄的办法,把两个姑娘的姓氏写在两方小红纸片上,把它们揉成两团,拿在手里,走到祖宗的神主面前诚心祷告了一番,然后随意拈起一个来。李家的亲事就这样地决定了。拈阄的结果他一直到这天晚上才知道。是的,他也曾做过才子佳人的好梦,他心目中也曾有过一个中意的姑娘,就是那个能够了解他、安慰他的钱家表妹。有一个时期他甚至梦想他将来的配偶就是她,而且祈祷着一定是她,因为姨表兄妹结婚,在这种绅士家庭中是很寻常的事。他和她的感情又是那么好。然而现在父亲却给他挑选了另一个他不认识的姑娘,并且还决定就在年内结婚,他的升学的希望成了泡影,而他所要娶的又不是他所中意的那个“她”。对于他,这实在是一个大的打击。他的前程断送了。他的美妙的幻梦破灭了。他绝望地痛哭,他关上门,他用铺盖蒙住头痛哭。他不反抗,也想不到反抗。他忍受了。他顺从了父亲的意志,没有怨言。可是在心里他却为着自己痛哭,为着他所爱的少女痛哭。 不到半年,新的配偶果然来了。(选自巴金小说《家》,有删改)文本二:家曹禺[是午后二时的光景,宾客们正在用喜酒,新娘的花轿就快要抬进来了。]觉 新:(沉浸在苦痛的思索里,几乎未留心她们已经出去,恍恍惚惚地踱来踱去,顺手取起一枝梅花,望了望,又苦痛地掷在桌上。沉闷而忧郁的声音,低低说出来)啊,如果一万年像一天,一万天像一秒,那么活着再怎么苦,也不过是一睁眼一闭眼的工夫。做人再苦,也容易忍受啊!(略顿)因为这一秒钟生,下一秒钟就死,睁眼是生,闭眼就是死。那么“生”跟“死”不都是一样的糊涂?就随他们怎么摆布去吧!反正我们都是早晨生,晚晌死,连梦都做不了一个的小蠓蠓虫。唉,由了他们也就算了。(到此仿佛完全静止,突又提起精神。)不过既然活着,就由不得你想的这么便宜。十年的光阴。能自由的人也许觉得短促,锁在监牢里面的。一秒钟就是十几年见不着阳光的冬天哪!(深深地)活着真没有一件如意的事:你要的是你得不到的,你得到的又是你不要的。哦,天哪![觉慧抱着一大束梅枝,由正中门生气勃勃地走过来。]觉 慧:大哥,鸣凤呢?觉 新:出去了。(长嘘一声)觉 慧:(笑着)大哥,我就怕看你做成这么一副受苦受难的耶稣相。觉 新:(苦笑)是做么?觉 慧:(鼓动地)那么,你为什么不闯一下呢?觉 新:(沮丧地)有什么个值得?死就死了,我们生下来就为着死的。觉 慧:(不觉放下梅花,同情而兴奋地)就这么悲观?大哥你就这么看得透?生下就为着死?(突然愤慨地)我们活都没活够,祸都没闯够,我们……[远处忽然鞭爆大发,一阵非常热闹的琐呐声,夹杂远远人们的喧嚣。]觉 新:(不觉立起)这是什么声音啊?觉 慧:(讽刺地)这就是活着的声音,大哥的新娘子大概是到了。女仆们:轿到了!……新娘子来了!……快去看!走啊!到了!到了!黄 妈:(一路嚷嚷着)好了,好了,新娘子到了,花轿到了。(对觉新笑嘻嘻地)大少爷,这可该吃你喜酒了。快出去,快戴上花,接新人吧。(走近要为觉新戴上)觉 新:(不觉闪避着)黄妈,我,我有点闷气。你,你先出去给我倒杯茶来。黄 妈:(连忙)也好。(立刻由偏门下)觉 慧:(方才己跑到正门外望,现在忽然跑回来。急促而痛切地)大哥,大哥,你再想想吧!这是你一生的事情啊!(急切)你,你,你就闯一下吧!我劝过你四次了,我给你预备过!(匆促地望了一下)你,你现在决定走。还来得及……[由正中门跑进觉民和琴小姐。两个人也都是气愤愤的。]觉 民:(欣喜地)大哥,你在这儿!我们到处找你,你好一点了么?琴小姐:(踌躇地)大哥,新娘子已经在大门口啦,你,你还不去?觉 慧:(认真地)琴表姐,你忘了跟我们一块儿在这屋里读书的人啦?琴小姐:(诚挚地)我,我怎么会忘记梅姐姐?(深切的同情,望着新)不过事情已经延迟到现在,我,我简直看不 出还有什么别的办法。觉 慧:(固执地)有,有办法,有!只要有决心!(忽然)大哥,你不能再犹疑了,(恳切地)这不是人家的事啊!觉 新:(仿佛自语,长嘘一声)怎么样呢?觉 慧:(冲动地)走,走,现在还不太晚,还来得及。你可以先到我的同学家里……觉 民:(忍不住叫出)这是不可能的。觉慧,你这是……觉 慧:什么叫不可能?世上没有不可能的事。只要你……沈 氏:(由正门探出身来)新郎官预备好了么?琴小姐:(连忙)好了,就好了。王 氏:(也探出身)快出来吧,外面人等着呢!觉 民:是啊,就出来。[沈、王二氏立刻匆匆又走开。]觉 慧:怎么样,大哥?觉 新:(立起)不,没有这种办法。觉 民:觉慧,你那是纯粹小孩子的话,这件事只有慢慢……觉 慧:(性急)慢慢,慢慢,现在事情都遇到头上,你还叫大哥……[克明仓促由正中门上,后随袁成与苏福,衣服穿得十分整齐,袁成手中捧着一顶两边各插一条金花的博士帽。]高克明:明轩,你怎么还不出来?觉 新:就来。[外面老太爷的声音:“克明啊!”]高克明:是,爹!觉 民:(不得已)大哥,你去吧!觉 慧:大哥,你不去!(更激烈地)大哥,你要大胆,大胆,大胆,永远的大胆!觉 新:(苦笑)大胆,大胆?我要想到这个家呀,觉慧,我不能够随便一个人大胆的。(选自曹禺话剧《家》,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中父亲用“拈阄”的办法来决定儿子婚配对象这一情节,体现了旧社会封建家长的独断与荒谬。B.“他把它们都听懂了,却又好像不懂似的”看似矛盾,实则表现了这一消息给觉新带来的痛苦与无奈。C.觉新的悲剧是他懦弱隐忍造成的性格悲剧,也是由他特殊的出生环境造成的命运悲剧,更是社会悲剧。D.“死就死了,我们生下来就为着死的”表明觉新对自己的婚姻充满了失望与无奈,已抱定了必死之心。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点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写觉新“用铺盖蒙住头痛哭”,这一细节生动地反映了觉新痛心不满却不敢让人知道,体现了他性格的隐忍懦弱。B.文本二中觉慧反复劝说大哥“出逃”,先是直接反问,晓之以理;接着回忆往昔,动之以情;最后给出策略,鼓励出走。C.文本二中的人物对话多处使用了省略号,都表现了人物说话时欲言又止的情态,体现了戏剧语言含蓄委婉的特点。D.文本二中多次写到“梅花”,这既暗示着觉新正在思念的是钱家表妹梅小姐,也是对他们二人纯洁美好感情的象征。8.根据文本二的内容,概括觉新、觉慧的形象特点。 9.这两个文本内容相近文体不同,艺术效果也不一样,读书小组要为此写一则文学短评,请从情节安排和人物塑造两个角度,任选其一写出你的短评思路。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文本一:子昂上言①:陛下方兴大化,而太学久废,堂皇埃芜,《诗》《书》不闻,明诏尚未及之,愚臣所以私恨也。太学者,政教之地也,君臣上下之取则也,俎豆揖让之所兴也,天子于此得贤臣焉。今委而不论,虽欲睦人伦兴治纲失之本而求之末不可得也。“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奈何为天下而轻礼乐哉?愿引胄子使归太学,国家之大务不可废已。(选自《新唐书·陈子昂传》,有删改)文本二:庚子秋,同被诏校《唐书》新本,见史策伯玉与傅弈、吕才同传,谓伯玉以王者之术说武瞾,故《赞》贬之曰:“子昂之于言,其聋瞽欤!”呜呼,甚哉!其不探伯玉之为《政理书》之深意也。明堂大学②,在昔帝王所以恢大教化之地,自非右文好治之主,为之犹愧无以称其举,岂淫艳荒惑、险刻残设妇人之所宜与乎?缘事警奸,立文矫僭,伯玉之言有味乎其中矣。彼傅、吕者,本好历数才技之书,但能领略大体,颛务记览,以济其末学,讵可引伯玉而为之等夷耶?杜子美、韩退之,唐之伟人也。杜云:“终古立忠义,《感遇》有遗篇。”韩云:“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其推尚伯玉之功也如此。后人或以己见而遽抑之,人之才识,信夫有相绝者矣。同当时尝欲具疏于朝廷,以辨伯玉之不然,会除外官,不果。癸卯春,伯玉县人、金华道士喻拱之过门,言其邑令庞君子明于本观陈公读书台旧基,构大屋四楹,题之曰“拾遗亭”。栋宇宏豁,轩楹虚显,步倚眺听,依然风尚,将记其实,愿烦执事。同曰:“伯玉,同之郡人也。昔不幸而死于贼简之手,心常悼之矣。今不幸而不得列于佳传,是故恳恳欲为之伸地下之枉耳。记此何敢妄!”遂述前事,使揭于亭上,聊以阐独坐之幽。其山川之胜,登临之美,今古不易,有子美之诗在焉。(选自文同《拾遗亭记》,有删改)【注】①子昂,陈子昂,字伯玉,曾任右拾遗。这里陈子昂向武后(武则天,武瞾)上书进言。②明堂,古代帝王宣明政教、举行大典的地方。大学,古称太学,中国古代最高学府。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虽A欲B睦C人D伦E兴F治G纲H失I之J本K而L求M之N末O不P可Q得R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诗经》,也称《诗三百》,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孔子评《诗经》“思无邪”。B.“委而不论”与“俯首系颈,委命下吏”(《过秦论》)两句中的“委”字含义相同。C.“济”意为“补益”,与“朝济而夕设版焉”(《烛之武退秦师》)中的“济”字含义不同。D.癸卯,干支名称,可用来纪年,也可用来纪月、纪日,这里是纪年,其后一年是甲辰年。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子昂认为太学是实行政治教化的地方,治理国家要重视礼乐,他希望武后让学子回到太学读书,并认为这是国家 的大事。B.文同对《新唐书》把陈子昂和傅弈、吕才放在同一传记心有不平,他认为陈子昂用儒家行王道的方略劝说武后,功绩更大。C.杜甫认为陈子昂的忠心和义气能流传千古,韩愈认为唐朝诗文的繁荣兴旺是从陈子昂开始的,他们都推崇陈子昂的功绩。D.文同曾打算向朝廷上奏来为陈子昂辩解,正逢改任新的地方官职而作罢。射洪县令庞子明建“拾遗亭”,文同追述了往事。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后人或以己见而遽抑之,人之才识,信夫有相绝者矣。(2)今不幸而不得列于佳传,是故恳恳欲为之伸地下之枉耳。14.文同写《拾遗亭记》有何意图?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5-16题。浪淘沙·北戴河①毛泽东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②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③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注】①本词为毛泽东主席于1954年夏于秦皇岛北戴河开会时创作。当时新中国提前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国家实力增强。②谁边:何处,哪里。③碣石:一说在河北昌黎碣石山,毗邻河北省秦皇岛市辖区北戴河。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词开篇展现了雄浑壮阔的自然景观。“大雨”“白浪”,一飞落,一腾起,气势磅礴。B.上片写大风大浪大雨汪洋,景中含情,以雄浑壮美的意境传达博大的胸怀和豪迈气象。C.上片“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寄托着作者对海上渔船安危的牵挂和关怀。D.下片化用曹操《短歌行》中的诗句,简括而鲜明地勾造和勒出曹孟德当年策马扬鞭、登山临海的雄姿。16.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缅怀少年得志的周公瑾,借以表达心中情怀。《浪淘沙·北戴河》下片,毛泽东追思魏武帝曹操并化用曹诗中“秋风萧瑟”一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自己编写《史记》“________”,便遭遇了李陵之祸,因痛惜这部书不能完成,所以“__________”。(2)《旧唐书·音乐志》记载竖箜篌“体曲而长,二十有二弦”,而李贺《李凭箜篌引》中“_______,_______”两句,说明竖箜篌的弦数还有另一种可能。(3)小刚临摹了一幅诸葛亮的画像,想在上面题两句诗,却一直没想好。汪老师认为不妨直接用古人成句,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就很好。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有些恒星跟太阳一样是孤独的;①,通常是成双成对,互相环绕。但是那些星团不断地从三星系逐渐转化成由数 十个恒星组成的松散的星团,再转化成由百万个恒星组成的璀璨夺目的大球状星团。有些双星紧靠在一起,星体物质在它们之间不绝如缕;多数双星都像木星与太阳一样分离开来。有些恒星——超新星——的亮度跟它们所在的整个星系的亮度一样;有些恒星——黑洞——在几千米以外就看不见了。有些恒星的光彩长年不减;有些恒星闪烁不定,或以匀称的节奏闪烁着。②地转动着;有些恒星狂热地旋转着,弄得自己___________,成了扁圆形。多数恒星主要是以可见光或红外光放出光芒;其他恒星也是X光或射电波的光源。发蓝光的恒星是年轻的星,会发热;发黄光的恒星是常见的星,它们已经到了中年;发红光的恒星常常是垂亡的老年星;而发白光或黑光的恒星则已奄奄一息。银河里大约有4000亿个各种各样的恒星,它们的运转既复杂又巧妙。③,地球上的居民到目前为止比较了解的却只有一个。18.请在下面横线处按要求填入恰当的成语。①“星体物质在它们之间不绝如缕”中,“不绝如缕”使用错误,可修改为“______________”。②“成了扁圆形”说明恒星的样子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据此推知前面横线上可以填写的成语是“______________”。③“银河里大约有4000亿个各种各样的恒星”中的“各种各样”也可以替换为成语“______________”。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当今社会,信息载体和媒介不断演进,发布和推送技术不断更新。“我们处在信息的功能不断被赋予、价值不断被发现、服务不断被定义、边界不断被突破、版图不断被扩大的时代”,“智慧信息不仅重塑了人们的生活社交方式、业态规制、认知途径,更改动人们传播、使用、生产信息的观念、行为、习惯,同时还引领着社会的趋势”。随着信息推送和数字合成技术的进步在数字信息媒介有了高度融合的趋势后出现的集文字、图片、动画、声频、视频等多种表达方式于一身的融媒体衍生出网络推文、抖音快闪、美篇听书等阅读形式。活动课要及时精选有代表性、跟进信息发展趋势、切合学生实际的恰当媒介,尤其要避免使用学生接触不多或专业门槛过高的媒介,优选微信群、融媒体、网络推文等适宜操作的媒介。21.文中画波浪线处是个长句,请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2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五一前后,淄博烧烤火出天际,全国各地游客纷纷“进淄赶烤”。对此,广大网友纷纷评论:“我们吃的不是烧烤,吃的是一种情怀。”“淄博卖的不是烧烤,而是那种沁入人心的烟火气和蒸蒸日上的生活状态,还让我们看到一座城市努力的样子。”“神气什么啊,都是炒作罢了!”“淄博烧烤也只会一阵风,就跟所有网红一样,红火之后一地鸡毛。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结合材料内容,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 东北育才学校科学高中部2023-2024学年度高考适应性测试(一)语文参考答案(含解析)1.D2.B3.A4.①同:周汝昌认同胡适关于《红楼梦》是对曹雪芹身世、经历的真实叙述的观点。②异:胡适认为曹雪芹是为了抒写他的“忏悔”;周汝昌则认为所谓“自传”并非“传记”,曹雪芹是通过自己的经历和感受,来探索“人”“人性”“人生”“人世间”“生命价值”等重大的哲思与期望。5.①作者从咏叹“通灵宝玉”的绝句切入,分析出同情人世间众生尤其是女儿苦难处境、命运的观点;②通过对“别号”“富贵闲人”的解说,得出鄙弃富贵利禄的观点;③通过对“无事忙”的分析,得出为众女儿的悲欢离合而忧伤焦虑的观点。【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虽然曹雪芹把‘情’解释为‘儿女私情’”说法错误。曹雪芹将“爱情”命名为“儿女私情”,而不是把“情”解释为“儿女私情”;同时,作者认为曹雪芹所谈的“情”就是那样一种“公情”,并不是“我们可以将他所谈之‘情’扩充为对一切事物的关怀、同情、怜悯、仁慈、体贴”。B.“这些说法都源于持论者对《红楼梦》的错误理解”说法错误。从文中“《红楼梦》因何而生?为谁而作?历来说法虽多,切合实际的是‘自传说’”可知,作者认为“自传说”是“切合实际”的,只是对其进行了修订。C.“是指这首诗揭示了《红楼梦》真正的主旨”分析错误,通过阅读文章可知,只能说从这首诗入手可以真正把握《红楼梦》的主旨。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B.“《红楼梦》并不为表现宝黛爱情悲剧”说法错误。材料所说的“欲”指“受享”富贵荣华、奔竞利禄名位。《红楼梦》表现的“情”当然包括宝黛爱情,只是不限于宝黛爱情。故选B。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这是续作者在卷尾“说教”,训示天下人断乎不可犯一个“情”字,与材料所认为的“情”“最广博、最崇高”截然相反。B.选项是描述贾宝玉与常人不同之处,可以支持材料中“他要过的是诗人逸士的高层精神生活,而这与世俗的价值观念是抵触的”的观点。C.选项是描述贾宝玉对非凡女子的崇敬之情,可以支持材料中“所写之‘情’是人与人相处的高尚关系——等于是一种关怀、同情、怜悯、仁慈、体贴”的观点。D.选项描述贾宝玉死去女子的真情,可以支持材料中“曹雪芹选取了女儿作理想的用情之对象,展开了他如何对待女儿的心境与行止。一切是‘体贴’”的观点。故选A。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对于周汝昌与胡适观点的相同之处,可以从文中“《红楼梦》因何而生?为谁而作?历来说法虽多,切合实际的是‘自传说’”可知,周汝昌认同胡适关于《红楼梦》是对曹雪芹身世、经历的真实叙述的观点。对两人观点相异之处,从题干中“曹雪芹即是《红楼梦》开端时那个深自忏悔的‘我’”可知,胡适认为曹雪芹是为了抒写他的“忏悔”。而从文中“但所谓‘自传’,并不同于用‘第一人称’来叙述自己的‘传记’。‘自传’当然只是个简明方便的“示意”罢了——作者是通过一己的经历和感受,来探索‘人’‘人性’‘人生’‘人世间’‘生命价值’等几个重大的哲思与期望”可知,周汝昌则认为所谓“自传”并非“传记”,曹雪芹是通过自己的经历和感受,来探索“人”“人性”“人生”“人世间”“生命价值”等重大的哲思与期 望。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作者为了推导出《红楼梦》中“情,是为人的,无私的,忘我的”这一结论,首先写到“书中第二十五回有一首咏叹‘通灵宝玉’(即主人公贾宝玉)的绝句,实为理解全书、打开‘红楼迷宫’的一把金钥匙”,以咏叹“通灵宝玉”的绝句为切入点。接着指出“人世并不如所遐想的那么美,众生之处境、之命运,乐甚少,甚而苦实多——女儿尤其如是”,分析出同情人世间众生尤其是女儿苦难处境、命运的观点。接着,作者对贾宝玉的“别号”进行了分析解读,“雪芹妙笔是说:于富贵利禄场中,我是无缘的‘空闲’人,两无交涉”通过对“别号”“富贵闲人”的解说,得出鄙弃富贵利禄的观点。最后写到“‘富贵闲人’既是与财富和荣誉无关之意,此之乃谓‘无所事事’,又即:我之所忙,不是奔竞利禄名位,而是为了‘无事之事’而忙——为了众女儿而忙,为她们的悲欢离合而忧伤焦虑……”,通过对“无事忙”的分析,得出为众女儿的悲欢离合而忧伤焦虑的观点。6.D7.C8.①觉新是一个受封建家庭伦理观念的影响,虽然也不满旧家庭的专制,但仍选择为家庭牺牲自己幸福,善良、懦弱的封建家庭少爷形象。②觉慧是一个充满朝气、年轻单纯、思想激进、不满封建家长对婚姻的干涉、具有反抗精神的叛逆者形象。9.“情节安排”示例:①文本一是小说,能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来表现社会生活。文本二是戏剧,主要通过相对集中的舞台故事表演来反映社会生活。②文本一叙述了觉新从毕业、定亲到娶亲的全过程,选文主要是以觉新内心的矛盾作为主要情节;文本二写觉新娶亲过程,舞台表演在一个场景,以觉慧与觉新的矛盾作为主要戏剧冲突;③因此,文本一故事情节的时空跨度相对较大,文本二剧情紧凑集中,矛盾冲突相比文本一更激烈。“人物塑造方法”示例:①文本一是小说,可以通过多种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文本二是戏剧,主要通过人物对白、独白、动作和舞台说明来塑造人物形象。②文本一通过交代故事背景、并主要通过觉新的心理、行动细节描写表现觉新作为封建家族长孙的顺从隐忍性格;文本二写觉新娶亲过程中,主要通过觉新的内心独白,以及觉新和觉慧、觉民、琴小姐等人的对话来表现众多人物形象特点。③因而,文本一觉新的形象更加完整,心理描写更能让读者理解他的无奈。文本二在觉慧、觉民等形象的对比下,觉新的保守懦弱更加鲜明。【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D.“已抱定了必死之心”错误。“死就死了,我们生下来就为着死的”是觉新绝望的呼喊,是一种无奈的反抗,但是家族身份决定了他会选择忍耐和接受,而不是“抱定必死之心”。故选D。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C.“都表现了人物说话时欲言又止的情态,体现了戏剧语言含蓄委婉的特点”错误。文本一中人物对话中的省略号,不全是表达人物欲言又止的情态,如“轿到了!……新娘子来了!……快去看!”省略号表现的是声音的中断;“体现戏剧语言含蓄委婉的特点”一句也有错误。故选C。8.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能力。觉新:由原文“唉,由了他们也就算了”“(苦笑)大胆,大胆?我要想到这个家呀,觉慧,我不能够随便一个人大胆的”可知,觉新受到封建家庭伦理观念的影响,最终仍选择为家庭牺牲自己幸福。由原文“浸在苦痛的思索里,几乎未留心她们已经出去,恍恍惚惚地踱来踱去,顺手取起一枝梅花,望了望,又苦痛地掷在桌上。沉闷而忧郁的声音,低低说出来”“活着真没有一件如意的事”可知,面对这场婚事,觉新并不感到高兴,因为他要放弃自己心爱的姑娘,他并不想和自己不熟悉的这个姑娘结婚,所以他有对旧家庭专制的不满。所以觉新是一个受封 建家庭伦理观念的影响,虽然也不满旧家庭的专制,但仍选择为家庭牺牲自己幸福,善良、懦弱的封建家庭少爷形象。觉慧:由原文“觉慧抱着一大束梅枝,由正中门生气勃勃地走过来”可知,觉慧是一个充满朝气的青年。由原文“(鼓动地)那么,你为什么不闯一下呢”“方才己跑到正门外望,现在忽然跑回来。急促而痛切地)大哥,大哥,你再想想吧!这是你一生的事情啊!(急切)你,你,你就闯一下吧!我劝过你四次了,我给你预备过!(匆促地望了一下)你,你现在决定走。还来得及……”可知,觉慧不满大哥的婚姻就这样被家里的长辈安排,鼓动大哥离开这个家去追寻自己的自由。由原文“大哥,你不去!(更激烈地)大哥,你要大胆,大胆,大胆,永远的大胆!”可知,觉慧是一个思想单纯且激进的青年。所以觉慧是一个充满朝气、年轻单纯、思想激进、不满封建家长对婚姻的干涉、具有反抗精神的叛逆者形象。9.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章的结构及塑造人物的手法的能力。情节安排:文本一的体裁为小说,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主题的,所以需要故事情节完整、紧凑。本文先交代觉新长房长子的地位,然后说到得到毕业文凭归来后的那天晚上,父亲就提出给他娶亲的事情,然后觉新回到自己的房里关上门倒在床上用铺盖蒙着头哭,最后写到觉新娶亲,本文通过完整歌的故事情节来表现社会生活。文本二的体裁为戏剧,戏剧是一种舞台艺术,主要通过相对集中的舞台故事表演来反映社会生活。文本一先交代觉新长房长子的地位,然后说到得到毕业文凭归来后的那天晚上,父亲就提出给他娶亲的事情,然后觉新回到自己的房里关上门倒在床上用铺盖蒙着头哭,最后写到觉新娶亲,而文章大部分内容写觉新回到房中对觉新的内心矛盾的描写。文本二的情节主要集中在觉新娶亲的过程,主要人物为觉新和觉慧,以觉慧与觉新的矛盾作为主要戏剧冲突。文本一为小说,叙述了觉新从毕业、定亲到娶亲的全过程,故事情节的时。空跨度相对较大。文本二为戏剧,舞台表演在一个场景,写的是觉新娶亲的情节,剧情紧凑集中,矛盾冲突相比文本一更激烈。“人物塑造方法”:文本一是小说,有对人物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所以通过多种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文本二是戏剧,戏剧主要是靠人物的对白、独白、动作以及舞台说明来表现、塑造人物。文本一第一段交代了觉新在高家的长房长孙的地位,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可是后来他回到自己的房里,关上门倒在床上用铺盖蒙着头哭,为了他的破灭了的幻梦而哭”中,关上门倒在床上用铺盖蒙着头哭这一细节动作来表现觉新的隐忍的性格。而六、七两段是对觉新的心理描写,也能表现觉新作为封建家族长孙的顺从隐忍性格文本二作为戏剧,主要是通过人物的对白、独白、动作以及舞台说明来表现、塑造人物,文本二有对觉新的心理描写,属于内心独白部分。更多地是通过他和觉慧、觉民、琴小姐等人的对话来表现众多人物形象特点。因而,文本一的情节更加地完整,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使得觉新的形象更加完整,心理描写更能让读者理解他的无奈。文本二主要是通过人物的对话和舞台说明来塑造人物,所以文本二在觉慧、觉民等形象的对比下,觉新的保守懦弱更加鲜明。10.EHO11.B12.B13.(1)后来人中有的凭个人的见解而仓促贬低他,人的才华见识,的确相差极大。(2)而今陈子昂不幸,没有被列入宣扬功德的传记,因此(我)诚挚地想为陈子昂昭雪他在黄泉之下的冤屈。14.①表达对陈子昂(伯玉)当年不幸被迫害致死的哀悼;②追述陈子昂(伯玉)过去的事情,为其没有被列入宣扬功德的传记而鸣冤;③让陈子昂(伯玉)的事迹显露在拾遗亭上,流传后世。 【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虽然想和睦人伦,兴治纲纪,但因舍本而求末,终究不可得到。“睦人伦”与“兴治纲”内容并列,都是动宾结构,句式对称,应在中间断开,故应在E、H处断句。“失之本而求之末”是表假设条件的句子,“不可得也”是结果,应在中间断开,故应在O处断句。故应在EHO处断句。1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思及古代文化常识的理解和识记能力。A.正确。B.“含义相同”错误,含义是不同的。“今委而不论”中的“委”,放弃。句意:现在弃而不论。“俯首系颈,委命下吏”(《过秦论》)中的“委”,交付,交给。句意:颈上捆着绳子,将自己的性命交给秦的下级官吏(处理)。C.“以济其末学”的“济”,补益。句意:来对肤浅无本的学问(有点)补益(罢了)。“朝济而夕设版焉”(《烛之武退秦师》)中的“济”,渡河。句意:早上渡过黄河,晚上就在那儿修筑城墙。D.正确。故选B。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他认为陈子昂用儒家行王道的方略劝说武后,功绩更大”说法错误。从文本二中“缘事警奸,立文矫僭,伯玉之言有味乎其中矣”可知,文同认为伯玉的言论大有深意,他是遵照事理告诫狡诈的人,写文矫正僭越之事;由文本二“同被诏校《唐书》新本,见史策伯玉与傅弈、吕才同传,谓伯玉以王者之术说武瞾”可知,“用儒家行王道的方略劝说武后”是《新唐书》史册中的说法。故选B。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遽”,仓促,匆忙;“抑”,贬斥,贬低;“信”,的确,确实。(2)“佳传”,美好的传记,这里指宣扬功德的传记;“恳恳”,至诚,诚挚;“枉”,冤屈,冤枉。1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原文“昔不幸而死于贼简之手,心常悼之矣”可概括为:表达对陈子昂(伯玉)当年不幸被迫害致死的哀悼;依据“今不幸而不得列于佳传,是故恳恳欲为之伸地下之枉耳”可概括为:追述陈子昂(伯玉)过去的事情,为其没有被列入宣扬功德的传记而鸣冤;依据“遂述前事,使揭于亭上”可概括为:让陈子昂(伯玉)的事迹显露在拾遗亭上,流传后世。参考译文:文本一:陈子昂上书说:陛下正在大兴教化,然而太学久已荒废,学校荒芜,听不到诵读《诗经》《尚书》的声音,英明的诏令还没有提及这件事,所以愚臣称下感到遗憾。太学,是施行政治教化的地方,君臣上下从这里获得治国方略,仁孝礼仪从这里兴起,天子可以在这里得到贤臣。现在弃而不论,虽然想和睦人伦,兴治纲纪,但因舍本而求末,终究不可得到。“君子三年不讲礼仪,礼仪必然堕坏;三年不习乐,乐必然崩毁”,为什么既要治理国家而又轻视礼乐呢?希望陛下(武后)引导学子并使他们回到太学读书,这是国家的大事,千万不可废弃。文本二: 庚子年秋天,文同(我)受诏命校对《新唐书》,发现史册中伯玉和傅弈、吕才被安排在同一传记中,说伯玉用儒家行王道的方略劝说武瞾,因此《新唐书·陈子昂传》“赞语”中贬低他:“陈子昂的言论,难道是对耳聋眼瞎(的人)说的吗!”唉,太过分了!他们没有深入探究伯玉在《政理书》中的深刻用意吧。明堂与太学,在过去是帝王用来恢宏博大教育感化的场所,倘若不是崇尚文治、追求美政的人主,(即使)建了明堂和太学,尚且认为他的行为没有(达到文治)而感到愧疚,难道是奢华荒淫惑乱、阴险忌刻不正的女人(武后)所适合做的吗?遵照事理告诫狡诈的人,写文矫正僭越之事,伯玉的言论大有深意啊。那傅弈、吕才,本来擅长历法才智本领的书籍,只能理解大体意思,专心致力记诵阅览,来对肤浅无本的学问(有点)补益(罢了),岂可把伯玉和他们当作同等的人看待呢?杜甫、韩愈,是唐代(文学中的)伟大人物。杜甫称赞:“(陈子昂的)忠心和义气能流传千古,《感遇》诗篇尚留三十八首。”韩愈赞叹:“唐朝诗文繁荣兴旺,是从陈子昂开始的。”他们推崇伯玉的功绩大抵如此。后来人中有的凭个人的见解而仓促贬低他,人的才华见识,的确相差极大。文同(我)曾经打算向朝廷上奏分条陈述,来辨析陈伯玉不是这样的,正逢我被任命为新的地方官职,就没有结果了。癸卯年春天,陈伯玉的同乡、金华山道士喻拱之登门拜访,告诉我射洪县令庞子明在金华道观陈子昂读书台旧址,建造四间高大的屋宇,并为这屋宇题写名字叫“拾遗亭”。屋宇高大开阔,廊间空旷明亮,缓步(走过)又斜靠(廊柱),眺望(远景)聆听(亭外的声音),(眼前的)风景和习俗依旧,(我)打算如实记载下来,恭请当地官员(收下)。文同(我)坦言:“伯玉,是我的同郡人。当年不幸被坏人段简迫害致死,心中常常哀悼他。而今陈子昂不幸,没有被列入宣扬功德的传记,因此(我)诚挚地想为陈子昂昭雪他在黄泉之下的冤屈。记下这个想法又怎么敢随便说呢!”于是追述(伯玉)过去的事情,让(伯玉的事迹)显露在拾遗亭上,借以用来表明(自己)独坐时(内心深处的)想法。这里的山河景致优美,(感受)登上此地的美妙,从古至今都没有改变,还有杜甫的诗篇(保存)在这里。15.D16.词的下片联想当年曹操登碣石山观海、写《观沧海》诗的千年往事,展示了一代伟人前无古人的雄伟气魄和改天换地的博大胸怀。【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D.“化用曹操《短歌行》中的诗句”错误。“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化用《观沧海》中的诗句“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故选D。1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意思是:往事已经有千年,那时魏武帝曹操跃马挥鞭,东巡至碣石山吟咏过诗篇。秋风瑟瑟到了今日,人间却换了新颜。词的下阕先发思古之幽情,以一句“往事越千年”倒转时空,展现历史的画面。“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恰似一幅生动、传神的剪影,简括而鲜明地勾勒出曹孟德当年策马扬鞭、登山临海的雄姿,让人感觉十分壮丽。“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是点明主旨的句子,升华了诗词的主题,展示了一代伟人前无古人的雄伟气魄和改天换地的博大胸怀。17.草创未就就极刑而无愠色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名言名篇的能力。考生需要注意如下字词的书写:“创”“愠”“融”“捷”“长”“襟”“堪”。18.川流不息面目全非形形色色19.①多数恒星有伴侣   ②有些恒星稳重端庄   ③对于所有这些恒星20.拟人、排比,作者赋予发蓝光的、发黄光的、发红光的恒星以生命,分别说成是青年、中年、垂亡的老年,这样铺陈排比,形象地说明了发不同光的各类恒星的生命特征,把恒星的生命状态描摹得具体形象。【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①“不绝如缕”,只有一根细线连系着,似断非断。比喻事情极其危急,后也比喻技艺等方面继承人稀少。此处语境是指星体物质在它们之间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可用“川流不息”。“川流不息”,形容行人、车马很多,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②结合上句“有些恒星狂热地旋转着”可知,此处语境是指这些恒星弄得自己完全不是过去那个样子,可用“面目全非”。“面目全非”,样子完全不是过去那个样子。形容变化很大。③“各种各样”,具有多种多样的特征或具有各不相同的种类。此处语境是指银河里大约有4000亿个不同种类的恒星,也可用“形形色色”。“形形色色”,各种各样,形容事物种类繁多。19.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结合下句“通常是成双成对,互相环绕”可知,成双成对,说明这些恒星有伴侣,再结合上句“有些恒星跟太阳一样是孤独的”可知,只是有些恒星是孤独的,那么有伴侣的恒星是多数,所以此处可填写“多数恒星有伴侣”。第二空,结合下句“有些恒星狂热地旋转着,弄得自己面目全非,成了扁圆形”和句后分号可知,此处内容应该与“有些恒星狂热地旋转着”相对应,讲的是两类不同的恒星,后面是“狂热地旋转”,与之对应的应该是“稳重端庄”,所以此处可填写“有些恒星稳重端庄”。第三空,结合下句“地球上的居民到目前为止比较了解的却只有一个”可知,此处为限制条件,再结合上句“银河里大约有4000亿个各种各样的恒星,它们的运转既复杂又巧妙”可知,限制条件是指是所有这些恒星,所以此处可填写“对于所有这些恒星”。20.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的能力。“发蓝光的恒星是年轻的星”“它们已经到了中年”“发红光的恒星常常是垂亡的老年星”“而发白光或黑光的恒星则已奄奄一息”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作者赋予发蓝光的、发黄光的、发红光、发白光或黑光的恒星以生命;“发蓝光的恒星是年轻的星,会发热”“发黄光的恒星是常见的星,它们已经到了中年”“发红光的恒星常常是垂亡的老年星”“而发白光或黑光的恒星则已奄奄一息”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分别说成是青年、中年、垂亡的老年,这样铺陈排比,形象地说明了发不同光的各类恒星的生命特征,把恒星的生命状态描摹得具体形象。21.信息推送和数字合成技术在数字信息媒介有了高度融合的趋势,这使集文字、图片、动画、声频、视频等多种表达方式于一身的融媒体出现,并使融媒体衍生出网络推文、抖音快闪、美篇听书等阅读形式。22.智慧信息不仅改变人们传播、使用、生产信息的观念、行为、习惯,更重塑了人们的生活社交方式、业态规制、认知途径,同时还引领着社会的趋势。【解析】2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变换句式的能力。长句变短句首先找到句子的主干,即“融媒体衍生出网络推文、抖音快闪、美篇听书等阅读形式”;其他成分“随着信息推送和数字合成技术的进步在数字信息媒介有了高度融合的趋势”“出现的集文字、图片、动画、声频、视频等多种表达方式于一身的融媒体”再独立成句;然后根据逻辑关系,理顺这三个句子,可以适当增减词。因为“信息推送和数字合成技术的进步在数字信息媒介有了高度融合的趋势”是“融媒体”产生的原因,因此把“信息推送和数字合成技术在数字信息媒介有了高度融合的趋势”放在第一句;“信息推送和数字合成技术在数字信息媒介有了高度融合的趋势”使融媒体产生并衍生出新的阅读形势,因此后边两句话的主语用“信息推送和数字合成技术在数字信息媒介有了高度融合的趋势”作主语,故写成:信息推送和数字合成技术在数字信息媒介有了高度融合的趋势,这使集文字,图片、动画、声频、视频等多种表达方式于一身融媒体出现,并使融媒体衍生出网络推文、抖音快闪、美篇听书等阅读形式。22.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语病有: “不仅……更……”语序不当,“不仅”和“更”后面的内容互换;“改动……观念、行为、习惯”搭配不当,应改为:“改变……观念、行为、习惯”。23.略【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的材料作文题。材料是关于淄博烧“火”起来之后的相关评论,评论角度不一,有褒有贬,体现一个问题的多个角度。写作需要从淄博烧这一事件引发的联想与思考展开。从古至今,人类离不开群居生活。在群居中,积蓄仗剑走天涯的智慧和力量。在循规蹈矩、平淡无奇的现实生活下,一顿聚人气的“淄博烧烤”之旅,即是一个获取通道。再孤独的人,也会被当下的灯火和氛围所温暖,连空气中都流淌着自由自在的情绪因子,让人欲罢不能。这是一种情怀,也是一种烟火气。人与动物的区别可能就在于此,人活着需要烟火气,也需要情怀,让我们的生活和人生更有滋味。由此看来,城市的发展,不能只追求高大上,如果从情怀和烟火气入手,都应该深得老百姓的心。淄博烧烤火了,当然离不开淄博人的创新,更离不开他们的智慧和诚意,但是任何事情都是有利有弊的。互联网流量加持让淄博凭借烧烤强势“出圈”,但是高流量的关注度,也对淄博这座城市带来了新的挑战:烧烤店工作超负荷、城市治安问题、旅游订单暴涨等等,流量是把双刃剑,爆红之下也可能出现流量带来的反噬效应,这个问题也不容小觑。也就是说,要能够看到问题的另一面,不能让“淄博烧烤”成为“昙花一现”,这就需要出现问题,要解决问题。网红城市如何“长红”不仅是提高服务质量这类浅表性问题,更重要的是城市治理能够跟上营商环境,通过风口事件让大家对这座城市具有信心。配套服务要“有心”,方能实现游客和旅游城市“双向奔赴”。人和人之间想要和谐相处,离不开尊重、温暖和体贴。一座城市和游客之间想要和谐相处,同样离不开尊重、温暖和体贴。这也给更多城市提供了借鉴和范例,应该如何用心服务,让大家对城市有信心,真正实现“双向奔赴”。从“淄博烧”的事件中,我们可以认识到,任何事情发展都有两方面,如何化弊为利很重要;应该认识到事情的两面性,尤其是它的反面,不要回避问题;其实无论干什么事情,只要用心,就容易把事情干好。考生可先从正面立意,即城市的发展,可以从情怀和烟火气入手;然后提出“淄博烧烤”“出圈”带来的问题,分析解决的措施,最后总结归纳。立意:1.生活需要烟火气。2.用智慧和诚意去干事。3.双向奔赴更易成功。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8-11 04:18:01 页数:15
价格:¥3 大小:52.33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