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高考
>
模拟考试
>
辽宁省东北育才学校科学高中部2023届高三历史最后一次模拟试卷(Word版附解析)
辽宁省东北育才学校科学高中部2023届高三历史最后一次模拟试卷(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4
2
/14
剩余12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东北育才学校科学高中部2023年高考模拟考试历史科试题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周礼·天官·家宰》提到:“凡食齐视春时,奠齐视夏时,酱齐视秋时,饮齐视冬时。凡和,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调以滑甘。"据此可知()A.先秦已出现服食养生的理念B.周代百姓大都讲究延年益寿C.战国时期贵族崇尚奢华生活D.先秦中医理论发展日趋完善【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周礼》中的该观点认为饮食要遵循四季的规律以调理身体,这可证明先秦已出现服食养生的理念,A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周代百姓对延年益寿的态度,排除B项;材料中的现象不能证明与贵族生活有关,排除C项;材料中的观点是养生,并不是中医理论,排除D项。故选A项。2.东汉末年,地方州郡官员推荐人才的察举制,因战乱“人士迁移”、地方个别豪强操纵崩坏。曹魏初期,由中央委任中正官评议现职官员、候补者、地方士人等级,作为中央选拔官员依据。这一变化()A.提高了官员文化素养B.缓和了部分社会矛盾C.抑制了豪强士族发展D.导致了选官权力下移【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东汉末年,察举制走向崩溃,因此中央政府没有有效的选官制度保障选拔人才,曹魏初期,中央政府委任中正官选拔官员,一定层度上满足了中央政府选拔人才的需要,结合所学可知,这在一定层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察举制崩溃,新的选官制度即将成型,不能反映官员的文化素养得到提高,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到曹魏初期,豪强士族受到压制,结合所学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是豪强士族势力增强的时期,排除C项;根据题干“曹魏初期,由中央委任中正官评议现职官员”可知,在曹魏初期,选拔官员的权力由中央政府掌握,D项表述与题干相矛盾,排除D项。故选B项。3.遭遇自然灾害时,孝文帝开仓赈恤;对于鳏寡孤独以赐粟(或谷)帛为主,还有免除“杂徭”;对于贫 老和“不能自存者”,赐给衣服布帛、粮食或田地等;特别困难的病患专门设立医治场所,派专门的医师救护。孝文帝的这些措施()A.顺应了民族交融的趋势B.丰富了古代民本思想的内涵C.巩固了全国统一的局面D.缩小了北魏社会的贫富差距【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目的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魏时期(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魏政府通过开仓赈济、设立机构、调整赋税等做法,对鳏寡孤独、贫老、病患和“不能自存者”采用不同救助措施,体现出政府在救灾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和针对性,反映了封建国家对百姓的重视,丰富了古代民本思想的内涵,B项正确;孝文帝的救灾措施与民族关系的发展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北魏时期南北对峙,国家并未实现统一,排除C项;材料不足以说明孝文帝的救灾政策缩小了社会贫富差距,排除D项。故选B项。4.唐代沿用了西周所确立的“六礼”制度(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并成为婚姻关系缔结所必须经过的程序,将不符合法律规定强行娶妻,以及女方在婚约等条件都具备的情况下辄悔不嫁的行为,都按犯罪行为进行惩罚。这一制度()A.确保了家庭生活的和谐有序B.体现了唐律礼法结合的特点C.一定程度提升了妇女的地位D.体现国家对弱势群体的优抚【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唐代沿用了西周所确立的‘六礼’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代的律法中继承了西周礼制的内容,体现出礼法结合的特点,B项正确;确保了家庭生活的和谐有序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材料看不出妇女地位的提升,排除C项;材料中的规定是对所有人,并没有针对弱势群体,排除D项。故选B项。5.明末清初学者颜元曾评论道:“朱子遗风至今日,衣冠文士羞与武夫齿,秀才挟弓矢出,乡人皆惊,甚至子弟骑射武装,父兄便以不才目之,长此不返,四海溃弱。”“宋元来儒者,却习成妇女态,甚可羞。”据此可知,颜元()A.倡导经世致用的育人思想B.强调“存天理,灭人欲”C.倡导提高教育的社会地位D.主张实行反满兴汉的政策【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明末清初时期。材料表明宋元以来的儒者羞与武夫齿,却习成妇女态,甚可羞,这是对当时理学的一种反思希望儒学成为倡导经世致用的育人思想,别让儒者成为妇女态,A项正确;材料是说理学的一些弊端,不是强调“存天理,灭人欲”,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教育的社会地位问题,排除C项;材料是体现理学的一些弊端,不涉及反满兴汉,排除D项。故选A项。6.我国古代对外来农作物的命名不断发生变化,秦汉至唐宋的外来农作物名称是胡萝卜、胡荽(香菜)、胡椒,唐宋至明清的名称是蕃薯、蕃茄、蕃豆(花生),清朝以后是洋葱、洋白菜。这种命名的演变反映了()A.贸易体系逐步调整B.天下观念不断改变C.自然经济逐渐解体D.朝贡关系强弱变化【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汉、唐宋、清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我国外来农作物的命名上由多用“胡”到多用“番”再到多用“洋”,反映了我国对其他民族态度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基于贸易体系的转变,即由朝贡贸易到近代化的商品贸易的变化,A项正确;清以后外来农作物多用“洋”,实际上反映了我国传统“华夷”念和以中国为中心的朝贡关系被打破,而不是改变或者强弱,排除B、D项;自然经济解体是在鸦片战争以后,排除C项。故选A项。7.洪仁幵在《资政新篇》中强调要学习西方“国法宏深”之国的“邦法”,即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纲常大典、教养大法”;还要设“暗柜”进行选举或投意见书;立“新闻篇"评论时政得失;对外交往中主张平等称呼、平等相待。这些主张()A.凸显了民族资本的要求B.推动了近代民主化进程C.带有较强民主政治色彩D.贯彻了中体西用的主张【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进行选举或投意见书”“对外交往中主张平等称呼、平等相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洪仁玕的这些主张蕴含了近代民主政治的要求,C项正确;此时中国并未产生民族资本,排除A项;洪仁玕的主张并未实施,无法推动近代民主化进程,排除B项;中体西用与洋务运动有关。排除D。故选C项。8.1920年北方五省大旱,北洋政府与各国公使商量,由总税务司通饬海常各关征收附带赈捐,捐率为各国所纳税银十分之一,开征筹赈附加税(包括海关、常税厘金、交通三类附捐)作为赈济灾民之用。这一举措()A.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B.有利于政府争取税权 C.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D.改善了灾民生活状况【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捐率为各国所纳税银十分之一,开征筹赈附加税(包括海关、常税厘金、交通三类附捐)作为赈济灾民之用。”可知,北洋政府对外国增加税率,有利于政府争取税权,B项正确;国际地位需在国际事务中体现,而收税属于内政,排除A项;结合材料可知,北洋政府征收附带赈捐可以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但是不一定能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排除C项;虽以解决旱灾灾民所需为名义,却并不一定真的用于改善灾民生活,排除D项。故选B项。9.以下关于抗日战争的研究,史实与史论对应正确的是()史实史论A.1931年9月27日,在北平的奉天会馆召开了“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成立大会,其宗旨是:“抵抗日人侵略,共谋收复失地,保护国家主权。”抗日救亡已成为全民共识。B.1934年日本陆军、海军与外务三省官员达成《关于对华政策》纪要,表示“使中国成为以日本为中心,日满华三国友好合作,确保东亚和平的帝国方针的追随者”。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C.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日本在华中使用日本银行券和法币作为军事通货;1937年10月,日本在华中占领区发行军票。日本在侵华战争中“以战养战”。D.1943年,美英中三国公布《开罗宣言》提到“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从一战以来在太平洋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华民国。”二战后中国国际地位空前提升。A.AB.BC.CD.D【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以战养战是利用战争中获取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继续进行战争,以此来扩大战果。因此材料“日本在华中使用日本银行券和法币作为军事通货”“日本在华中占领区发行军票”体现的是日本在华推行以战养战的措施,C项正确;抗日救亡已成为全民共识是在1937年七七事变后,排除A项;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是在1937年,排除B项;二战结束是在1945年,排除D项。故选C项。10.1957—1960年,我国工业总产值增长1.3倍,农业总产值下降了22.7%。1960年粮食总产量为2870亿斤,比上一年减少26.4%。材料说明该时期国家() A.农村集体化运动提高积极性B.新中国激发了人民劳动热情C.农轻重三者按比例协调发展D.突出了对工业现代化的重视【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可知,1960年代农业总产值、粮食总产量双双下降,只有工业总产值增加了,这说明该历史时期国家对工业的高度重视,D项正确;1960年农村实行人民公社体制,生产关系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排除A项;此时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B项表述与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体现了农业总产值下降,工业总产值增加,不能体现工农之间的按比例协调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11.从1978年到1982年,全国城镇集体所有制单位就业职工增加603万人,城镇个体劳动者从15万人增加到147万人;城镇集体和个体劳动者在城镇劳动者总数中的比重增加到24.5%。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A.社会大众择业观念的整体改变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C.国民经济结构调整的基本完成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从1978年到1982年,全国城镇集体所有制单位就业职工增加603万人,城镇个体劳动者从15万人增加到147万人”,可以看出改革开放后,我国城镇集体所有制就业职工和个体劳动者,都有明显的增长,结合时间1978年到1982年,可知得益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D项正确;仅从就业人数的增加,不能得出社会大众择业观念的整体状况,排除A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是在1984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国民经济结构调整的基本完成的时间是20世纪60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12.罗马法规定,凡公民行为卑劣、从事卑贱职业(手工业者、斗兽员等)的人即为有污名者,将失去为他人作证和他人为之作证的资格、对未成年人及精神病人的财产管理和人身保护资格等部分权利。可见,罗马法()A随帝国疆域扩大有所调整B.规范个人道德修养至上C.重视公平公正行使公民权D.理性与感性法治观交织【答案】D【解析】 【详解】法制中的理性指的是法治的公正性和严格性,材料中对行为卑劣的公民进行严惩,体现了理性,感性指的是带有人的情绪和好恶,把手工业者、斗兽员等称为是卑贱职业,体现了感性,所以,罗马法体现了理性与感性法治观交织,D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随帝国疆域扩大有所调整,罗马法从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材料规定的是罗马公民行为,没有涉及外邦人,不属于万民法内容,所以,材料与帝国疆域扩大无关,排除A项;“从事卑贱职业(手工业者、斗兽员等)”不属于道德问题,排除B项;材料是剥夺行为卑劣、从事卑贱职业(手工业者、斗兽员等)的公民的部分权利,不是重视公平公正行使公民权,排除C项。故选D项。13.有学者指出,“日本人借用了汉字,但发展了他们自己的书写体系;借鉴了儒家学说,但更改了它的道德标准,调整了它的政治学说,以适应他们的社会结构。在保留其本族的神道教的同时,日本人还接受了佛教,但对之作了修改,以满足他们自己的精神需要”。该学者意在强调日本()A.对外来文明的本能抵制B.对文化传播起桥梁的作用C.发展文化注重结合实际D.竭力摆脱外来文明的影响【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反映了日本人在借用汉字、借用儒家学说以及接受佛教时,能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加以变通,这说明日本发展文化注重结合实际,又善于创新,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日本善于学习外来文明,而非抵制,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日本把外来文化为己所用,而不是充当桥梁去再次传播,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日本吸收外来文明,为己所用,而不是摆脱外来文明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14.1918年德国成立魏玛共和国,宪法规定国会由年满20岁的公民按比例代表制的原则选举产生,政党所赢得的席位严格按照其获得选票的数量分配。当时有大小政党一百多个,能经常进入国会的就有二十多个,形成一个多党并立、互不妥协的政治制度,单一政党难以赢得多数而组阁。据此可知()A.国会处于国家的权力中心B.内阁党派林立缺乏稳定性C.政治制度不适应当时国情D.践行了分权与制衡原则【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当时有大小政党一百多个,能经常进入国会的就有二十多个,形成一个多党并立、互不妥协的政治制度,单一政党难以赢得多数而组阁”体现的是在魏玛共和国执政时期,内阁党派林立,政治缺乏稳定性,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国会的地位,排除A项;魏玛共和国是当时特殊国情下的产物,排除C项;材料与分权制衡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5.1921年4月,列宁提出成立俄联邦国家银行问题,并在短期内建立了较为完整的银行系统,建构起有效的国营、合作和私人信贷机构。这一做法旨在()A.通过金融改革来建立工农联盟B.提供迅速实现工业化所需资金 C.吸纳民间过剩资本以稳定货币D.保障经济发展所需的货币流通【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此时的苏俄已实施新经济政策,而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利用市场、货币和价值规律发展经济,因此这一做法旨在保障经济发展所需的货币流通,D项正确;工农联盟建立时间早于1921年,排除A项;工业化开始于斯大林时期,不是联邦银行建立之初的目的,排除B项;新经济政策之前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取消了商品流通与市场货币关系,因此不存在民间过剩资本,排除C项。故选D项。16.2005年,非洲许多国家的人均GDP不足2000美元,但是城市化水平却达到50%以上,其中人均GDP仅889美元的吉布提,城市化率竟高达86.1%;而拉美一些国家的人均GDP徘徊在1000~5000美元之间,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但是其城市化水平却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发达国家。由此可知,这些地区()A.社会经济结构变化B.产业结构日趋完善C.居民生活水平很高D.城乡发展差距缩小【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可知是推断题,准确的时空是21世纪的发展中国家。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城市化水平是城镇人口在总人口中的占比的反映,非洲以及拉美的人均国民收入偏低的情况下,城市化水平却很高,说明该地区经济结构发生变化,吸引更多的人移居城市,A项正确;产业结构主要体现在各种产业的比重问题,从材料无法得出这一结论,排除B项;材料并未探讨非洲和拉美等地区的居民生活水平,排除C项;城市化水平越高,城乡发展差距应该扩大,排除D项。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食为政首,粮安天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北方宜旱,南方宜稻,这是农作物对南北方环境选择的结果,跨越环境界限,将另一地区的作物引入,则与人类活动直接相关。冬小麦为北方旱地作物,推动其大规模向南方扩展的动力是人口。《鸡肋编》记载:“建炎之后,江、浙、湖、湘、闽、广,西北流寓之人遍满。绍兴初,麦一斛至万二千钱,农获其利,倍于种稻。而佃户输租,只有秋课(稻),而种麦之利,独归客户。于是竞种春稼,极目不减淮北。”可见,两宋之际,南方水田农业区稻麦两熟制曾出现了一个极为兴盛的局面。——摘自吴存浩《中国农业史》等材料二清朝前期人口与耕地面积统计表 清代皇帝纪年年份人口(亿)耕地(亿亩)人均耕地(亩)世祖顺治七年16501.00~1.506.004.00~6.00高宗乾隆十五年17502.00~2.509.003.60~4.500宣宗道光三十年18504.1012.102.95——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治平之久,天地不能不生人,而天地之所以养人者,原不过此数也;治平之久,君、相亦不能使人不生”,“一人之居以供十人已不足,何况供百人乎?一人之食以供十人已不足,何况供百人乎,此吾所以为治平之民虑也。”——摘编自[清]洪亮吉《卷施阁文甲集》卷一《意言·治平篇》(1)根据材料一,指出两宋之际稻麦两熟制在南方“极为兴盛”的原因。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对当时农业生产格局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指出清朝前期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带来的影响。【答案】(1)原因:中原人口的南渡;丰厚利润的诱使;赋役政策的推动。(答出2点即可)影响:打破北方粟麦和南方稻作农业区分布格局;提高了粮食产品,使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答出2点即可)(2)问题:人口迅速增长导致人地关系紧张。影响:①积极方面:为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提供了劳动力;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与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成长;促进了人口迁移与流动,有利于边疆地区土地资源的进一步开发;促进了民族交融,有利于统一民族国家的发展与巩固。(答出2点即可)②消极方面:土地等资源开发过度,影响人与自然的和谐;劳动力供给相对过剩,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生存资源分配比例增大,社会整体生活质量下降。(答出2点即可)【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背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材料“建炎之后,江、浙、湖、湘、闽、广,西北流寓之人遍满”可知中原人口的南渡;根据材料“麦一斛至万二千钱,农获其利,倍于种稻” 可知丰厚利润的诱使;根据材料“种麦之利,独归客户”可知赋役政策的推动。第二小问影响,根据材料“两宋之际,南方水田农业区稻麦两熟制曾出现了一个极为兴盛的局面”从粮食作物分布、粮食产量等角度分析可知打破北方粟麦和南方稻作农业区分布格局;提高了粮食产品,使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小问2详解】本题是特点、影响类材料分析题。第一小问问题,根据材料人均耕地由“4.00-6.00”变为“2.95”可知人口迅速增长导致人地关系紧张。第二小问影响,一分为二、辩证地看待清朝前期人口增长问题,①积极方面:结合农业社会人口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可知为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提供了劳动力;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与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成长;促进了人口迁移与流动,有利于边疆地区土地资源的进一步开发;促进了民族交融,有利于统一民族国家的发展与巩固。②消极方面:根据材料“一人之食以供十人已不足,何况供百人乎,此吾所以为治平之民虑也”并结合清朝中后期存在的社会问题可知土地等资源开发过度,影响人与自然的和谐;劳动力供给相对过剩,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生存资源分配比例增大,社会整体生活质量下降。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一九四七年七月至九月,中共中央工委在西柏坡召开全国土地会议,总结土地改革运动的经验,通过《中国土地法大纲》。这是一场中国农村社会的大变动,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大革命……国民党政府财政严重入不敷出的状况,由于内战军费的激增和豪门资本恣意中饱,本来已病入膏肓,无药可救。货币飞速贬值,物价如脱缰野马般猛涨,米价在一九四八年二月突破每石三百万元,到七月就突破三千万元。蒋介石叹道:“经济危险至此,比军事更足忧虑。”——摘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材料二从一九五六年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到一九六五年完成经济调整工作,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十年的艰难探索……大中型的水利建设施工项目达二百九十多项,除用于治理淮河外,还用于治理黄河、海河两大水系等。机耕面积在耕地总面积中的比重由百分之二点四上升到百分之十五。机灌面积在灌溉总面积中的比重由百分之四上升到百分之二十四点五。这十年,在中国现代化的道路上跨出了前所未有的一大步。六十年代中期的中国,已经不再是一九四九时的中国那样,从而为日后的改革开放做了重要准备。——摘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阐释《中国土地法大纲》的颁布“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大革命”。(2)根据材料二,指出1956年至1965年间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道路上跨出了前所未有的一大步”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扼要说明这十年的成就为日后的改革开放做了哪些方面的“重要准备”。【答案】(1) 废除了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制度;使亿万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获得了解放;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答出3点即可)(2)表现:水利设施的大量兴建;农业机械化的逐渐推广。(答出2点即可)说明:初步建立起进行现代化建设所必需的物质技术基础;培养了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积累了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理论准备。(答出3点即可)【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1947年的中国。结合《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内容可分析出废除了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制度;根据材料“是一场中国农村社会的大变动,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大革命”可分析出使亿万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获得了解放;结合解放战争的历程可分析出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答出3点即可)【小问2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56年至1965年的中国。表现:根据材料“大中型的水利建设施工项目达二百九十多项,除用于治理淮河外,还用于治理黄河、海河两大水系等”可分析出水利设施的大量兴建;根据材料“机耕面积在耕地总面积中的比重由百分之二点四上升到百分之十五”可分析出农业机械化的逐渐推广。(答出2点即可)说明:根据材料“六十年代中期的中国,已经不再是一九四九时的中国那样,从而为日后的改革开放做了重要准备”可分析出初步建立起进行现代化建设所必需的物质技术基础;结合所学可分析出培养了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根据材料“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十年的艰难探索”可分析出积累了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理论准备。(答出3点即可)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784年,英国政治家索姆杰·宁斯指出:“下院独立不是英吉利法的基本要素。英国宪法的优点在于它由三种权力构成,彼此相互依靠。其中一方独立于其他两方,它必将独占全部的权力,我们的政体就会立刻改变。上个世纪行使过下院独立,国王被弑,贵族遇难,建立起世上最坏的民主政体。倘若我们不幸再看到另一个民主政体,同样的混乱肯定会再次发生。”同一时代的英国保守主义政治家埃德蒙·伯克认为:“成功源自光荣革命,但光荣革命的原则不是变革而是维护传统。传统保障了社会的存在,是社会的基石。”——方家、张士昌《迈向大众民主---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探析》材料二法国的革命者倾慕并效法古代民主,在表面上更忠实于民主的理想,实际上却把民主过度价值化,抽空了它的工具性内涵。在法国革命的高潮,国家政治的基本形态不是国民公会的理性辩论,而是变幻无常的街头民众运动。美国的革命者则出于对精英政治的偏好,对那种直接诉诸民众的民主忧心忡忡,他们基 于对集权和压迫的恐惧,设计了一种体现限权、分权和制衡原则的代表制政体,这固然导致了民主价值的流失,但也为治理现代大型民族国家找到了一条非君主制的道路。英国推崇混合宪政的理念,经过一百多年的努力,虚化了“王在议会”的制度,架空了世袭贵族主导的上院,缩短议员任期,扩大选民基础,以渐进变革将传统政治转化为了民主政治。——李剑鸣《世界历史上的民主与民主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政治主张产生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三个国家的民主政体对近代中国产生的影响。【答案】(1)背景:“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统治;18世纪中期英国工业革命开启,阶级矛盾加剧;保守主义政治思潮盛行,戒备底层革命。(2)影响:受英式君主立宪制的影响,中国发生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受法国和美国影响,近代中国爆发辛亥革命走上共和道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以英法美政体为模板,设计了责任内阁制、总统制、行政双首长制、三权分立制等;受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中国知识分子支持激进的革命主张;英法美三国的政治文化传播到中国,客观上推动了近代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任答三点)【解析】【详解】背景:根据材料“英国宪法的优点在于它由三种权力构成,彼此相互依靠。……国王被弑,贵族遇难,建立起世上最坏的民主政体。”结合所学可得出“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根据材料中时间1784年结合时代背景可得出18世纪中期英国工业革命开启,阶级矛盾加剧;根据材料“同一时代的英国保守主义政治家埃德蒙·伯克”、“但光荣革命的原则不是变革而是维护传统。传统保障了社会的存在,是社会的基石。”可得出保守主义政治思潮盛行,戒备底层革命。影响:根据所学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都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政体,可得出受英式君主立宪制的影响,中国发生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根据所学辛亥革命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国,可得出受法国和美国影响,近代中国爆发辛亥革命走上共和道路;根据所学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以英法美政体为模板,设计了责任内阁制、总统制、行政双首长制、三权分立制等;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得出受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中国知识分子支持激进的革命主张;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综合来看英法美三国的政治文化传播到中国,客观上推动了近代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80天环游地球》是法国著名作家儒勒·凡尔纳的作品,小说讲述了1872年斐利亚·福克先生在伦敦改良俱乐部和会友们打赌,从伦敦出发在八十天内环游地球一周的故事。材料二15世纪,德国商人古登堡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这项技术大大提高了印刷的效率和质量。古登堡的印刷厂,最早印制的是拉丁文版的《圣经》,印刷效果堪称精美。尽管如此,古登堡本人却没有因为这项技术赚到钱,因为当时绝大多数普通人读不懂拉丁文,所以印刷数量很少。再加上人工和纸张成本高昂,以及与投资人的纠纷,最后,古登堡破产了。到1521年,马丁· 路德开始用德文翻译《圣经》,次年《新约》翻译完毕并出版。从此德意志信徒可以自己直接阅读《圣经》,而不必再受到教会和神父的控制。马丁·路德为印刷商们开辟了全新的市场,印刷商们则配合他快速传播新思想,二者相互促进,进而影响后续一百余年的欧洲政治格局。——摘编自张笑宇《技术与文明——我们的时代和未来》材料三蒸汽机的历史意义,无论怎样夸大也不为过。它提供了治理和利用热能、为机械提供推动力的手段。因而,它结束了人类对畜力、风力和水力的由来已久的依赖。这时,一个巨大的新能源已为人类所获得,而且不久,人类还能开发储藏在地球中的其他矿物燃料,即石油和燃气。……实际上,可以说,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与其说是以其他任何一种手段或力量为基础,不如说是以蒸汽机为基础。——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根据材料一二三,自选一个角度,运用相关史实,围绕“技术的力量”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题目自拟。(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条理清晰,表述成文)。【答案】示例一:技术进步推动社会转型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科学技术成就。8世纪以后,中国的造纸术逐渐传入中亚、西亚及欧洲,对当时欧洲的教育、政治及商业等活动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火药在13世纪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封建城堡不堪一击,靠冷兵器耀武扬威的骑士阶层日渐衰落;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推动了大航海时代的到来;继中国发明活字印刷术后,欧洲人也造出了自己的活字印刷机,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四大发明预告了欧洲资产阶级社会的到来,加速了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示例二:技术革新推动经济进步工业革命是由一系列技术变革引起的从手工劳动转向机器生产的重大飞跃。英国的手工工场发展水平较高,工人的生产技术日益纯熟,为技术改革和机器发明提供了条件;从提高织布速度的飞梭开始,通过珍妮纺纱机、水力纺纱机、骡机、水力织布机等一系列发明创造,棉纺织业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生产;蒸汽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动力技术的革新,催生了交通工具的革命,汽船、火车先后问世,从此,人类进入“蒸汽时代”。20世纪中叶,欧美各国完成了农业机械化,建立起高度集约的现代农业。综上所述,工业革命使生产力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给实现了工业化的各国带来了空前的经济繁荣。示例三:技术进步与社会生活的变化技术变革层出不穷,人类社会生活也丰富多彩。汉朝的画像石中出现了人们使用纺车纺纱的场景,当时人们能够使用构造复杂的提花机织出带有精美花纹的丝织品。20 世纪以来,玉米、小麦、水稻等主要粮食作物的杂交育种技术有了新的突破,提高了粮食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为人类消除饥饿作出了突出贡献。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空间,伦敦、巴黎等大城市工业人口猛增,但城市规划建设滞后。应用指南针不仅容易测定船只方位,而且能制作出新型航海图,与此同时,造船技术也不断提高。15世纪末,西欧人具备了开辟新航路的技术条件。从衣、食、住、行到人们的思维观念,从个人生活到社会变迁,都彰显着技术的推动作用。【解析】【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短文撰写类,时空是15——19世纪欧洲。题目要求围绕“技术的力量”主题,可知该历史短文的着重点在于论述技术对社会产生的影响,结合所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体现在方方面面,如政治方面体现为促进社会转型、经济方面体现为经济发展和进步、社会生活方面体现为促进了社会生活(衣、食、住、行、思想观念等)的变化。在具体作答过程中,首先要确定好所要论述的主题,如技术革新推动经济进步,然后要结合所学,选择那些比较有代表性的科技成就,论述它们是如何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进步的,如工业革命是由一系列技术变革引起的从手工劳动转向机器生产的重大飞跃。英国的手工工场发展水平较高,工人的生产技术日益纯熟,为技术改革和机器发明提供了条件;从提高织布速度的飞梭开始,通过珍妮纺纱机、水力纺纱机、骡机、水力织布机等一系列发明创造,棉纺织业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生产;蒸汽机是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动力技术的革新,催生了交通工具的革命,汽船、火车先后问世,从此,人类进入“蒸汽时代”。20世纪中叶,欧美各国完成了农业机械化,建立起高度集约的现代农业。在论述的结尾部分,还要做一个小结,升华所要论述的主题,使得论述结构更加完整,如:综上所述,工业革命使生产力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给实现了工业化的各国带来了空前的经济繁荣。还可以拟定论题为技术进步推动社会转型、技术进步与社会生活变化。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2022届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双语学校高三决胜高考最后一卷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2届辽宁省东北育才双语学校高三决胜高考最后一卷语文试题
辽宁省东北育才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数学高考适应性测试(二)试题(Word版附解析)
辽宁省东北育才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历史高考适应性测试(二)试题(Word版附解析)
辽宁省东北育才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英语高考适应性测试(二)试题(Word版附解析)
辽宁省东北育才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政治高考适应性测试试卷(二)(Word版附解析)
辽宁省东北育才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化学高考适应性试卷(二)(Word版附解析)
辽宁省东北育才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物理高考适应性试卷(二)(Word版附解析)
辽宁省东北育才学校科学高中部2023届高三政治最后一次模拟试卷(Word版附解析)
辽宁省东北育才学校科学高中部2023届高三地理最后一次模拟试卷(Word版附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考 - 模拟考试
发布时间:2023-06-23 17:48:02
页数:14
价格:¥3
大小:42.23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